个人信贷业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7:12:02

个人信贷业务

个人信贷业务范文篇1

(一)个人贷款客户的深度营销是一种创新性理念

影响竞争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营销理念。纵观传统的营销理念,无论是生产观念、产32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社会观念等,总体上来说,更多地还是站在金融产品供应者的角度、针对市场的显性需求。从根本上看,这些观念都注重营销手段,只是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更因为这些观念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基础之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市场拓展现状,不能有效支持维护大客户和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个人贷款的市场营销需要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以有效应对瞬息万变的个人消费市场需求,并通过关心和满足客户的内在需求,在营销者和客户之间搭起互动的、相得益彰的沟通桥梁。个人贷款客户的深度营销,是依托现代传媒技术,以商业银行和个人贷款客户之间的深度沟通、认同为目标,从关心客户的显性需求转向关心隐性的客户需求,进而达到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一种新型、互动、更为人性化的营销新观念。个人贷款客户的深度营销要求顾客参与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给客户提供超值的关怀,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合作性伙伴关系,通过大量的人性化的沟通工作,使本行的个人信贷产品品牌产生潜移默化的吸引效果,维护和保持客户长久的品牌忠诚。它强调将人文关怀体现到从信贷产品设计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因而有效的深度营销工作将对个人贷款业务的营销服务水平产生一个质的提升,也为有效的中间业务服务性收费等创益项目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深度营销的创新能够使个人贷款业务更适应差异化市场需求

个人信贷市场不断成熟,客户面临更多可选择的银行和多样化的产品,同业以及不断涌入的中、外资商业银行在不断分割新的市场份额,在分流我行的存量贷款市场,客户贷款需求显现更强的差异化特征,存量客户的稳定性越来越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客户价值相差悬殊,这是导致我们必须研究差异化营销以提高营销效率的关键。我们曾经对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个人贷款客户的单位信息资料作过统计。根据客户所在单位稳定程度和目前客户的不良率状况,将客户划分出三类,一类人员包括国家机关、科教文卫、部队系统、金融保险、邮电通讯、水电气供应和工业交通,该类客户占我行个人贷款总户数的42%,不良率均未超过1%,显示了具有较稳定的现金流和较高的信用程度;二类客户包括商业贸易、房地产建筑、农林牧渔和社会服务等,该类客户占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个人贷款总户数的33%,除房地产建筑类客户不良率超过2%外,其他均在目前评价不良率附近,属于一般客户,占我行个人贷款客户的25%左右,贷款额占全行的18.4%,不良率高达6.8%,应属于我们应该规避的客户群。可见客户价值相差之悬殊。客户差别化对开展深度营销的经营行来说,首先,可以使营销工作定向明确,以集中有限的资源从最有价值的客户获得最大的收益,毕竟经营行不可能有足够的营销资源与所有有需求的不同客户建立服务关系,客户能够创造的利润也各不相同;其次,经营行也可以根据现有的顾客信息,重新设计组合产品,从而对顾客的价值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再次,经营行对现有的数据库进行一定程度的差别化,将有助于经营行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下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

(三)深度营销创新有利于在存量客户群以及现有业务中获取新的营销价值及进行客户价值提升

挖掘存量客户价值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个人贷款增量市场资源的有限性,使同业竞争更趋深入,作为原来的市场主导者,因此必须摆脱单纯以发展增量客户为手段的业务模式,进一步细分市场,充分挖掘存量客户资源,创新业务提供方式,在提升存量客户价值上多下工夫。二是存量优质客户的再营销成本低,营销基础好。存量客户进入售后服务后,其基本信息已录入,进行再营销成本低,客户若有较高忠诚度其个人金融需求的开发价值往往较高。

个人贷款客户深度营销创新的原则与客户市场定位

深度营销需要消耗各种营销资源,因此必须采取差异化市场战略,并遵守一定的原则。原则之一:集约性原则。就是在营销目标明确后,业务分工主体要随之明确,流程环节需要整合修缮。深度营销讲求的是银行各种效益综合化,营销需要整合化、一体化,形成深度的战略营销体,但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个人贷款营销流程整合的程度明显不同,如个人贷款前、中、后台分离初期的两年间,职能不够明确,导致相当的工作环节管理松懈,很多品种因种种原因业务停办,市场份额迅速下降,管理层次的增多不能取得好的市场效果反而形成掣肘,这是违反集约原则和整合缓慢的代价。原则之二:效益性、渐次性原则。深度营销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及信贷政策规模等各种营销资源,在引入深度营销以前必需对市场进行战略性分析,做好战略布局,在重点市场导入新模式,取得成功经验后,进行梯形推进,渐次实现覆盖全辖的深度营销。深度营销推进要有层次性,这是因为深度营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纯的营销模式改革,它涉及到战略、管理、流程、市场、产品研发、人力资源等众多的要素,如果盲目大面积启动并不熟悉的深度营销模式,会造成了人力资源等其他相关资源的严重不到位。原则之三:接续性原则。深度营销可能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一定的市场效果,但是更大的效率及价值是需要用长期坚持才能够得以体现。在引入深度营销的过程中如果操之过急,或急于追求效果,或认为深度营销没有速效而选择放弃,都是缺乏长效性战略规划的表现。在遵守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个人贷款深度营销可选择的市场定位,应该是有个人贷款以及再融资贷款潜质需求的中高端客户人群,营销主体首选个人信贷营销平台功能强大的经办机构。

工商银行现行个贷营销服务流程下的深度营销创新策略

(一)构架个人信贷深度营销的管理基础

个人信贷业务极具成长性,随着其市场地位日见突出,运营模式的科学性,营销管理的效率化愈显重要。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至今,各家商业银行业务多已进入规模扩张期,市场不断生成新热点,潜力客户群不断出现新变化,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去研究顺应业务发展,实现专业化、延伸、联动、创新发展的营销管理新路径,为深度营销开展铺垫管理基础。应从几个主要方面思考营销管理的创新。一是构建适应于深度营销的专业化新型营销管理组织体系。个人贷款业务属于零售信贷业务,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达到一定规模,特别是以同业市场领先发展为目标的主导行,必须按照业务发展规律,同步地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建设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在总行为一级部管理,各个分行均设置个人贷款中心,对全面延伸发展本行个人贷款品牌,抢占市场主导地位形成管理模式上的支持。构建个人信贷业务“多渠道、大范围营34销——集中式、专业化处理”的新型业务布局,是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需要。从2007年开始,工商银行开始对“个人信贷业务营销标准化工程”项目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实践,在特色支行建设、消费信贷汽车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品牌营销工作中取得过显著成效。随着工商银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经验的不断积累,特别是随着零售银行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人贷款专业化升级建设应早日纳入营业网络改造的整体框架内。二是客户关系管理要形成系统化创新,构架新型营销管理平台。客户关系管理的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搭建分层次管理系统,实现对个人信贷客户群的换手维护和重点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维护流程。零售化的个人贷款服务,需要大量的个别接触,而存量客户管理环节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分层次、有侧重点的管户和个人金融产品再营销后续系统。个人客户营销管理系统(PBMS)为这一贷后“再生产”后续营销提供了极佳的管理平台,MOVA系统整合后,个人信贷客户经理角色也并入PBMS系统进行管理,但介于个人信贷专职经理均属于专业化个人信贷经理,受个人金融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专业技能和平台非管户模式角色限制,对个人信贷客户的后续需求开发与关系维护缺乏专业化支持。如能走出专业客户维护的局限,对普通贷款客户实现贷款发放后的换手维护,以及对重点星级客户采取个人贷款中心(俱乐部)集中管理与个人理财经理双线维护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提高对个人信贷存量客户个性化营销的效率,又降低了营销成本,形成贷款售后的良性营销循环,进而得以实现信贷管理功能服务化的新型营销管理模式。创新客户关系管理关键点,是要借用个人客户营销管理系统为贷款客户分层,由个人贷款中心提供相关的贷前调查、业务处理和受理等专业服务支持,随后对存量个人贷款客户分层,将个人信贷高端客户业务的后期维护换手,通过个人客户营销管理系统,交由个人理财经理通过管户模式进行维护,这样,个人信贷业务的服务链可延伸至贵宾理财中心、个人理财中心、一般理财网点,个人信贷客户形成了个人信贷客户经理营销识别客户、受理业务、接办业务——客户分层、个人理财经理维护客户、实现个人金融业务再营销,个人信贷中心双线维护高端客户的循环营销服务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个人信贷高端客户的服务维护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的个人金融客户吸纳能力。三是强化营销支持体系及特定营销团队的整合,形成新型个人信贷联动营销组织体系。创新个人信贷营销服务组织的关键在于组成以营销支持体系、特定营销团队和营销客户经理队伍构成的具有高效业务拓展和市场分层服务能力的经营行营销体。个人贷款营销支持体系的推进主体是二级分行,要形成新型个人信贷营销网络,营销支撑体系首先要完备。在分行营销支持体系架构的设计上,应该保证合作单位管理岗、市场分析岗、产品创新岗、营销支持岗等岗位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确保个人贷款营销支持体系更好地担负起组织策划市场营销活动、加强个人信贷业务管理、贷款申请的审查和审批、重点客户的跟踪服务等工作,强化营销支持体系对支行市场营销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功能。特定营销团队应针对批量热点业务和大型市场、单位,以强化组合联动,有效切入市场,抓住重点目标客户群有效需求,为个人客户整合营销与交叉销售,为相关个人信贷、个人金融等客户经理进一步跟进服务和培养优质、忠实客户群为组织目标,成为完善批发营销和定向营销职能的枢纽。如此全面的营销管理创新后,将形成以个人贷款中心为依托,个人营销管理系统新型平台为支点,营销支持体系、团队以及个人理财人员整合联动和延伸售后服务的新营销格局,个人贷款产品的渗透率提升、规模扩张以及客户的综合贡献提高都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个人信贷整体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力将得到质的提高,个人信贷业务的贡献度将大幅提升。

(二)识别个人信贷客户,定位深度营销目标

取得尽可能多的个人贷款需求顾客的详细信息,对经营行开展深度营销来说至关重要。最高效的识别就是能直接挖掘出一定数量的客户,而且大部分是具有较高服务价值的潜在客户,建立自己的客户池,并与潜在客户池中的每一位顾客建立良好关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位顾客的服务价值。识别客户的工作不仅在个人信贷经办行,而且应该有个人金融理财经理、营销经理等共同参与进来。1.通过信息库引导优先服务。识别有需求的个人贷款优质客户需要多岗位的营销人员参与。首先应该提升有贷款需求客户的服务跟进级次,根据有需求的贷款客户的需要,引导其获得个人信贷客户经理的优先服务,以提高其在办理业务的概率,提升其满意度。个人金融的营销经理接待的个人优质客户有贷款需求的,如果优质客户在本理财中心有专属客户经理,应该立即安排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服务;如果优质客户在本理财中心没有专属客户经理,可在客户需要的前提下介绍个人信贷中心的客户经理为其提供服务,或者直接引导到个人信贷中心办理业务。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个人理财网点原则上都应开设个人信贷经办专柜或绿色通道,保障优先服务;如果网点没有条件开设经办专柜,应该尽量通过内部沟通管道,可直接引导到个人信贷中心办理业务,减少对其他普通客户的影响。2.分析存量客户资料,确认待跟进客户。个人信贷客户经理应该根据前面活动提供的客户推介清单,了解客户的基本状况以及贷款情况,了解包括上次识别客户在内的近期接触情况,对客户实力、客户性格爱好以及客户可能的贷款需求做一个基本的分析。客户经理应该根据上述分析情况确定联络客户可能达到的目标。如果一些客户防范心理比较重,第一次联络客户就不应该推销什么产品,而另外一些客户可能本来已经在营销活动中表示出对某些产品意愿和兴趣,此时则可以在约定客户会面的同时推销产品。要及时整理客户清单,分配后续工作计划,保持适当、高效的工作节奏,保障及时与有意向的客户取得联系。

(三)通过客户池分类,实现顾客差别化

深度营销较之传统目标市场营销而言,应由注重产品差别化转向注重客户差别化。个人贷款客户的差别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客户代表不同的价值水平;二是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充分掌握了客户的信息资料并考虑了其价值的前提下,合理区分客户之间的差别是深度营销的一项定制前必要工作。个人贷款业务可以通过客户池分解,进行客户差异化分类,进而为开展定向深度营销打下基础。个人信贷定向营销强调营销的主动性以及潜在目标优质客户进行营销,以激活优质客户业务,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因而个人贷款客户池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优质客户可能通过广告、营销宣传活动以及亲戚朋友的推介了解银行理财服务,而在专职个人贷款客户经理和理财客户经理36的推介服务引导下,即定向营销方式引导下成交的概率更大。为提高销售行为的准确性,集中销售力量,这些营销活动往往针对某个具体的市场方向进行。这些市场方向可能包括:已有客户群体的分析结果,通过系统识别并分配的未开户优质客户群体;某类新产品的目标人群;个人信贷中心、理财中心所属社区;现有优质客户推介的社交团体;合作伙伴的优质客户群体;通过特定团体或社会机构可以接触的特定目标人群;通过我行对公业务优质企业可以接触的高收入人群。定向营销下,可以通过高端客户介绍,在一个特定社会圈子中发展更多的客户关系。得到很多高价值的客户,成功率比较高,客户经理应该充分发挥优质客户的引荐潜力。可以通过社区访问、合作伙伴客户访问、特定团体或社会机构访问等客户经理的主动定向访问,发现各类优质客户,引导到个人信贷中心或理财中心。在分析社区特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社区有效人群的确定并与销售策略相匹配。

(四)开展关系利益人深度营销,加强合作分销的渠道吸引力

开展个人信贷深度营销,不仅要考虑直接营销业务营销渠道的平台深度,更要考虑通过改进关系利益人的合作努力,即加强分销渠道的方法取得渠道差异化的改进,尤其对于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销售渠道可以是银行的各营业网点,但更大量的客户要通过与合作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房产中介等关系利益人间接取得,而个人汽车贷款业务则很多需要通过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特约经销商等关系利益人的“间客模式”获得。关系利益人深度营销的对象是为个人贷款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和为个人信贷提供配套服务及产品的各类合作机构。包括产品供应商一类的合作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公司、汽车生产商、汽车经销商、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大中型零售商场等生产、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并与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还有服务提供商一类的合作者,主要包括律师事务所、房地产评估机构、担保公司、资信评估机构、保险公司等与商业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或组织。尤其要注意做好前者的深度营销工作。与关系利益人合作的主要方式是:银行为合作机构的产品购买者提供个人信贷服务,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等,并可派专职人员现场提供咨询及办理业务;合作机构为银行的个人信贷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并通过其营销渠道,搭配营销银行个人信贷产品,双方还可以通过签订业务合作协议的方式,互换客户资源,捆绑营销及推介对方的产品,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目前,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在房地产市场争夺异常激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售楼部的深度营销已经引起各行注意。因而做好此项分销的关键在于对合作机构的深度关系维护,同时要保证业务处理效率,避免削弱营销效果。能够在良好关系和高品质产品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信贷产品与合作机构能形成互补优势,彼此直接促进对方的销售,实现银企双盈无疑是事半功倍的高效营销。

(五)建立“银行—顾客”双向信息沟通制度,保证深度营销效率

一是建立重点联系客户定期沟通制度。要赢得真正的顾客忠诚,必须是经营行和客户产生互动。深度营销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够和顾客之间建立一种互动的信息沟通关系,以发现市场机会,发挥最大的顾客价值。建立重点联系客户定期沟通制度,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顾客告诉银行他需要什么,并且分析这些需求,把有效的建议反馈给顾客,由此永远保住该顾客和该类客户的业务。如果顾客付出努力提供给银行需求信息的回报是更加个性化的满意的产品或服务,那么这种行为可以促使顾客更忠诚,会更加愿意付出努力来提供给经营行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二是通过售后服务挖掘存量优质客户营销内涵。存量客户进入售后服务后,其基本信息在我行,进行再营销成本低,客户若有较高忠诚度其个人金融需求的开发价值往往较高。要根据个人信贷营销标准化工程的循环流程思路,开展差异化的存量优质客户市场营销。三是加强存量待跟进处理,提供产品改进和强化方案。个人信贷客户要形成众多“代跟进处理”客户,在已经识别出优质客户但销售或引导不成功的情况下,将该客户的基本信息予以记录并纳入需跟踪服务的客户进行管理,个人信贷客户经理应根据记录的客户情况,有重点的进行跟踪接触,为客户提供一定范围内的个性化服务。争取在我行产品品质改进后或争取一些办理条件后,重新取得客户信任,促使销售成功。要在识别销售过程中就尽量详细记录客户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的同时,对客户有跟踪服务表示的做待跟进纪录,除客户有明确需求,二次接触客户,尽量不要以销售为目的,在记录和分析客户有关信息后寻找销售机会。用服务作为切入点,可以让客户感到被重视,这也是关系营销促进的潜在目标。

(六)进行业务的中心化重构,提供深度营销的组织保障

个人信贷业务范文篇2

第一条为规范我行个人信贷业务合作机构管理,防范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作机构是指与我行建立个人信贷业务合作关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汽车经销商、房地产经纪公司、房地产评估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第三条合作机构管理应遵循“名单准入、择优增补、动态监测、适时淘汰”的原则。

(一)名单准入。合作机构的准入实行名单制,名单由一级(直属)分行每年核定一次,各行不得与准入名单外的合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对我行已发放开发贷款且贷款形态正常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直接纳入准入名单;保险公司的准入,应根据总行年度保险公司合作政策,由一级(直属)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门商银行保险业务牵头部门共同确认。

(二)择优增补。对符合条件的优质房地产开发企业或新设立3S[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含)以上的汽车经销商,二级分行按规定完成报批手续后,由一级(直属)分行将其增补进准入名单。

(三)动态监测。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内合作机构进行监测,按月提交监测报表,并进行通报。

(四)适时淘汰。一级(直属)分行信贷管理部门根据监测结果,对存在风险的合作机构实行预警或退出。禁止向退出合作机构所推荐的客户发放个人贷款。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办理个人信贷业务的所有分支机构。

第二章合作机构准入条件

第五条申请准入的合作机构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法人;

(二)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管理规范,制度健全;

(三)财务状况良好,有一定资金实力;

(四)信誉良好,无拖欠银行贷款;

(五)企业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和总经理无不良信用记录;

(六)在我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或一般结算账户;

(七)我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禁止与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一)已查知有金融欺诈、逃废或恶意拖欠债务等不良记录的机构;

(二)有组织或协助他人制造假按揭贷款行为的机构;

(三)内部管理混乱或资金严重短缺的机构;

(四)已经或即将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机构。

第七条房地产开发企业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我行或他行信用等级为BBB级(含)以上,如为新建房地产企业或项目公司,其控股股东在我行或他行信用等级为A-级(含)以上;对按揭项目为现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不评定信用等级;

(二)注册资本金800万元(含)以上;

(三)具有开发资质;

(四)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还要具备较强资金实力、担保能力和赔付能力,并承诺根据所担保贷款余额的相应比例存入保证金,实行专项存储、专户管理。

1.信用等级为A-级(含)以上的,可免存保证金;

2.未评级和信用等级为A-级以下的,原则上应按不低于所担保贷款余额的5%在我行存入保证金。

第八条汽车经销商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获得汽车供应商授权从事品牌汽车销售权;

(二)注册资本金在100万元(含)以上;

(三)有固定展厅;

(四)企业成立一年(含)以上(3S店(含)以上除外);

(五)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200万元,且具备较强资金实力、担保能力和赔付能力,并按不低于所担保贷款余额的5%存入保证金,实行专项存储,专户管理。

第九条房地产经纪公司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金50万元(含)以上;

(二)经房地产管理部门审查合格;

(三)有3名(含)以上取得《房地产经纪资格考试合格证》的从业人员;

(四)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200万元,且具备较强资金实力、担保能力和赔付能力,并按不低于所担保贷款余额的5%存入保证金,实行专项存储,专户管理。

第十条房地产评估机构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本金70万元(含)以上;

(二)以房地产价格评估为主营业务;

(三)从事房地产价格评估业务连续三年以上;

(四)有5名(含)以上取得《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登记注册的专职房地产估价师。

第十一条保险公司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且相关险种已经保监会批准经营;

(二)已与总行或一级(直属)分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三)二级保险分公司的相关险种须经一级分公司或总公司授权经营;

(四)具备较强的赔付能力,且理赔信用记录良好,无重大经济纠纷。

第十二条担保公司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机构;

(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在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三)企业成立一年(含)以上;

(四)信用等级在A-级(含)以上;

(五)货币形式出资的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

(六)承诺按不低于所担保贷款余额的10%在我行存入保证金,实行专项存储,专户管理。

第三章合作机构的调查、审查与审批

第十三条合作机构的调查由贷款经办行负责。申请准入的合作机构要向贷款经办行提供以下基本资料:

(一)合作机构准入申请审批表;

(二)经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三)验资报告;

(四)公司章程;

(五)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盖章的企业变更登记有关文件;

(六)最近一期企业财务报表和经审计的上年末企业财务报表;

(七)相关的经营资质证书或资质资格、执业证书;

(八)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的身份证件及签字样本,授权人应同时提供授权委托书;

(九)控股股东和总经理的身份证件;

(十)组织机构代码证;

(十一)经年检的税务登记证;

(十二)有贷款记录的,还须提供贷款卡;

(十三)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还须根据公司章程提供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出具的同意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相关决议;

(十四)我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十四条贷款经办行对合作机构须实行双人调查制度,调查人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调查责任。调查人要通过上门调查、查询我行特别关注客户信息系统和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等方式对合作机构进行调查。调查要点包括:

(一)合作机构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真实、有效;

(二)合作机构高层管理人员是否相对稳定,有无逃废或恶意拖欠债务等不诚信行为,有无骗贷记录;

(三)合作机构及其投资方是否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信誉,管理是否规范,经营场所是否固定,有无金融诈骗、逃废或恶意拖欠债务等行为;

(四)合作机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存在提供虚假会计报表的情况,是否存在企业分立、合并等影响财务稳定的情况;

(五)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合作机构,公司章程中是否有关于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决策机构及担保限额的规定,对外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是否超过规定的限额。

调查同意的,调查人要出具调查报告,在《合作机构准入申请审批表》(附件)上签署调查意见,交贷款经办行行长或主管行长签字盖章后,将相关资料报二级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门审查。

第十五条合作机构的审查工作由二级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门负责,并对资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负审查责任。审查要点包括:

(一)合作机构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有效;

(二)合作机构经营管理是否规范,履约信用状况、从业状况、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是否良好,是否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三)合作机构负责人资信状况是否良好,有无不良记录;

(四)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合作机构,资金实力是否与其承担的担保能力相对应,是否承诺在我行开立保证金账户,并承诺存入规定比例的保证金。

审查人在《合作机构准入申请审批表》)上签署审查意见。审查同意的,要拟订合作机构申请准入名单,并将名单和相关材料交一级(直属)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门。

第十六条合作机构的审批工作由一级(直属)分行负责。各一级(直属)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门收妥上报的合作机构申请准入名单和相关资料,经分行行长或主管行长签批后,向辖内分支机构合作机构准入名单。

第十七条二级分行(含)以上机构要在准入名单内选择合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

第四章合作机构的监测与管理

第十八条一级(直属)分行信贷管理部门负责督导二级分行对合作机构进行监测与分析,定期通报,必要时进行现场检查。

对合作机构的日常监测工作由二级分行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各二级分行信贷管理部门要指导贷款经办行对辖内合作机构及合作机构推荐借款人的信贷管理工作,并对辖内合作机构及合作机构推荐的借款人进行动态监测,按月向一级(直属)分行信贷管理部门提交监测报表和工作报告。二级分行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一)合作机构经营管理状况是否正常,高级管理人员是否相对稳定,是否存在重大纠纷或案件,以及即将到期的贷款或其他债务等情况;银行同业公会、政府机关、新闻媒体等是否公布了相关合作机构受到处罚及大量投诉等信息;

(二)合作机构所推荐借款人的贷款户数、金额和质量情况;

(三)保证金存入情况。

第十九条合作机构的关系维护工作由贷款经办行负责。贷款经办行要定期分析合作机构所在行业发展状况和竞争状况,加强与合作机构的沟通协调,督促其按协议约定履行相应义务。

一旦发现合作机构在经营资质、信用、经济实力和管理状况等方面发生异常变动,出现负责人变更、重大经济纠纷案件和资金财务状况恶化等重大事项的,要及时向信贷管理部门和个人金融业务部门报告。

第五章合作机构的预警与退出

第二十条合作机构的预警与退出由一级(直属)分行负责。一级(直属)分行信贷管理部门要根据监测、检查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整理预警名单和退出名单,报行长或主管行长签批后,印发辖属分支机构执行,同时通报相关个人贷款审批与贷后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各行要对准入名单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合作机构实行预警:

(一)合作机构推荐的借款人个人贷款不良率连续三个月超过4%;

(二)管理混乱、存在法律等纠纷情况可能对我行资金安全造成影响的;

(三)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涉及经济、法律纠纷而被司法、税务、工商部门提出警告或处罚,可能对我行资金安全造成影响的;

(四)汽车经销商与供应商关系恶化,影响其采购及销售;

(五)房地产评估公司评估价格明显偏高,其评估的抵押物中有超过10%(含)的评估值比复评值高出20%(含)以上;

(六)担任保证人的企业未按规定在我行存入保证金;

(七)保险公司故意推迟赔付;

(八)其他需要预警的情况。

第二十二条各行要对准入名单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合作机构实行退出:

(一)组织或协助他人制造假按揭贷款;

(二)合作机构推荐的借款人个人贷款不良率连续三个月超过8%;

(三)存在金融欺诈、商业(合同)欺诈或涉及重大案件;

(四)未通过年审;

(五)汽车品牌经销商失去品牌销售权;

(六)保险公司无理拒绝赔付;

(七)其他需要退出的情况。

第二十三条对预警半年(含)以上仍未撤销处罚的合作机构要终止合作,且不得进入下一年的合作机构准入名单,需与预警合作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须报一级(直属)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门审查同意,并由行长或分管行长进行审批。对预警的合作机构还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贷款经办行要审慎受理被预警合作机构推荐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并跟踪调查合作机构的整改情况;

(二)审批部门要从严审查被预警合作机构所推荐的借款人的贷款申请;

(三)信贷管理部门要加大被预警合作机构所推荐的借款人人的存量贷款监测力度,并跟踪监测合作机构的整改情况。

第二十四条退出合作机构2年内不得进入合作机构准入名单。新设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曾任退出机构控股股东或总经理且该退出机构尚未消除影响我行资金安全因素的,2年内也不得列入我行准入名单。对退出合作机构还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书面通知合作机构停止合作;

(二)贷款经办行不得受理退出合作机构所推荐的借款人的贷款申请;

(三)审批部门不再审批退出合作机构所推荐的借款人的贷款申请;

(四)信贷管理部门要加大退出合作机构所推荐的存量贷款监测力度,同时做好保全工作。

第二十五条预警合作机构经过整改符合准入标准的,二级分行要及时向一级(直属)分行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由一级(直属)分行撤销预警处罚,并向辖内分支机构公布。

第六章附则

个人信贷业务范文篇3

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和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是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内容,而其中份额最大、目前开展得最好的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成为银行业和房地产业中的热点。分析和探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主要是围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来进行的。

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主要风险因素

房地产信贷引起银行巨额坏帐从而引发金融动荡,可谓屡见不鲜。1955~1980年间,日本住宅地地价上涨约40倍,而同一时期各产业现金工资总额仅增加14倍,进入1980年代以来,日本商业用地地价高涨,另一方面为抑制急剧的日元升值,采取金融宽松措施,使房地产信贷进一步扩大,并最终成为进入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在1992年之后的二、三年间出现了房地产开发热,尤其是海南、北海的房地产更是热得炙手,要不是及时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抑制过度的房地产开发热,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如此,海南和北海的积压房地产的处理问题,至今仍未彻底解决。前几年发生在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过度的房地产信贷也是元凶之一。

房地产业是我国近十年发展最快、关联度最大、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房地产的发展带动房地产金融的发展,个人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7年的190亿元上升到2003年末的1.2万亿元,增长63倍。2003年末的坏帐率为1‰~2‰,但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往往在3~8年后大量显现,而2003年末的贷款余额大部分是在2000年之后发放的。那么,讨论和分析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大体来说,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分为政治风险、法律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或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或商业风险)。所谓政治风险,是指贷款住房所在地区或国家发生社会动荡,政权极不稳定,从而引起房地产价格的急剧贬值,导致个人住房贷款难以收回的风险。而法律政策风险,是指个人住房贷款手续的完备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存在问题以及税收法律制度、宏观经济政策在个人住房贷款期内发生大的变化或调整,从而影响到整个住宅类房地产的市场租金和市场价格,进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安全性带来影响的风险。道德风险(或信用风险),是就开发商和购房者而言,如果他们不注重自身信用,故意违约导致个人住房贷款不能如期支付给贷款银行的风险。市场风险(或商业风险),则指因市场供求的变化,使贷款住房的市场价格出现较大贬值,或者取得贷款支持的购房者发生非故意违约不能支付到期贷款,因而不能全部归还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政治风险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下面仅就与法律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或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或商业风险)相关的一些具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1.选择项目风险一种情况是个人住房贷款所选择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本身存在严重问题,具体来说又包括如下情况:一是规划报建手续瑕疵,如因土地出让金未交而未领《国有土地使用证》等,这些房地产项目极容易在购房户和开发商之间产生集体纠纷,现实中这种纠纷的往往造成购房户集体拒付个人住房贷款,对这种项目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极大的风险。二是该房地产开发项目事先未作好市场分析,市场定位不明确导致该项目本身根本就没有市场前途;三是开发商自有资金不足,或者开发商缺乏经验,没有高素质的人员组成的管理队伍等。出现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烂尾”或不能如期交房,如果银行不慎选择了这样的项目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则该贷款从开始就面临成为呆坏帐的可能。

还有一种情况是银行需了解商品房类型的不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以投资为目的的客户的违约风险大于以自省居住为目的的购房户的风险,商业房大于住宅,而住宅中易于成为投资品种的小户型和酒店式公寓大于一般住宅。目前成都市市场上小户型购房户中投机淘金的购房者占很大比例,在前几年投资高回报的示范带动下许多普通市民也加入投资小户型的行列,推动小户型的价格快速上涨,一旦租金达不到预期水平,违约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从金融部门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类小户型违约的概率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住宅。故银行对投机性客户应从严审查,对容易成为炒房户目标的项目谨慎介入。

2.销售价格不实风险。开发商销售价格严重不实,普遍高于同一供需圈类似住房的市场价格。实际工作中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开发商因种种原因,将销售价格人为抬高;;或者将银行提供按揭支持的售房价格抬高,有的销售价格甚至比同一供需圈的类似住房的公允市场价格高出20%~30%.试想,如果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之初,贷款金额就高于相应的住房的公允市场价格,还奢谈什么防范信贷风险之类的话题呢?成都市市场上也出现了通过提高单价,同时对购房户高赠送返现的方式,达到实际降低银行按揭的首付比例,销售单价实质并未抬高的方式。

3.开发商恶意套现风险。开发商可能因为工程建设资金的短缺而恶意套现,一是开发商组织一批假的购房者到银行办理按揭手续,或者开发商出具虚假的首付款证明从而放宽实际交付的首付款限额(比如,首付款应达房价款的30%,开发商私下答应为购房者在一定期限内垫付10%~20%的房价款),从而达到套取银行现金的目的。而不论是开发商组织的那些不真实的购房者,还是开发商擅自降低首付款的真正购房者,归还个人住房贷款的还款能力都是有极大疑问的。

4、个人信用风险。这里谈到的个人信用风险,仅指购房者故意违约,如本来没有还款能力而骗取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或者具有还款能力而恶意拖欠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至于借款人经济状况恶化,以及发生借款人死亡、失踪而无人带其履行合同或继承人或代管人拒绝履行合同等情况造成的借款人违约,属于通过健全有关法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不纳入个人信用风险范围。6~}1[o?/*s::%&98,3LqE7r&u.tkNHs数学论文=\7(*_&Q)+*;??u-h#AHy€

5、资本价值风险。房地产的资本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期的收益现金流和可能的未来经营费用水平,然而,即使收益和费用都不发生变化,资本价值也会随着收益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情况在证券投资市场上反映的较为明显,房地产投资的收益率也经常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着房地产的资本价值。预期的资本价值与现实的资本价值之间的差异即资本价值的风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按揭住房的资本价值风险,是指该住房的预期市场价格与现实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影响住房的资本价值的因素主要有:

论文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来自免费论文网

(1)未来住宅类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关注房地产发展的阶段,房地产市场是个周期性的市场,房价水平处于波峰时期的贷款风险肯定大于其他阶段的风险,未来的预期市场价格可能普遍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故金融机构要对不同阶段在首付比例上区别对待,从宏观上控制住该风险。

(2)住宅功能陈旧。以后人们对住宅的功能要求(如户型设计、外部景观、室内设施等)总是日新月异、不断增强的,当前的住宅在功能上以后总会逐渐陈旧过时,相应地,其资本价值也有贬值的可能。

(3)房地产估价。如果某地区的房地产估价机构均有高估房地产价格的倾向,则房地产的融资能力、获利能力均被抬高,相应地,房地产的资本价值也就容易高估,从而推动经济泡沫的出现。

住宅资本价值风险的出现,可能使按揭住房的未来市场价格极大地低于办理按揭之时的市场价格,导致借款人大面积理性违约,造成严重的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

6.个人住房贷款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由于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期限长达10~20年,甚至可达30年,贷款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如不能解决,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的一级市场必然出现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资金占用的长期性与资金来源的短期性问题,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巨大需求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限的矛盾。个人住房贷款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使银行的长期资金使用和短期资金来源的不匹配,使商业银行自身加大了资金短缺的压力,从而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难以开展下去。

7.法律风险。个人住房贷款的法律风险,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1)合规性问题。个人住房贷款的手续是否完备、合法和有效,如住房抵押登记和商品房预售的备案登记应办妥等。(2)按揭住房的权利瑕疵。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要求按揭住房不存在权利瑕疵,如果按揭住房还存在其他抵押权人、典权人或其他买受人,则银行的贷款缺乏安全、有效、足值的抵押担保品,银行的贷款风险自然就很大了。(3)抵押住房的处分问题。借款人不能归还银行的贷款本息,尽管抵押住房不存在权利瑕疵,但如果借款人不能从抵押住房迁出或者借款人迁出后无立足之地,银行就不能顺利地处分抵押物。

8.档案管理风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档案保存相当重要,因为在如此长的借款期内(可长达30年),银行工作人员必然产生变动,甚至从领导到信贷员要换四、五次班,现在已经发生了因工作人员变动而造成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流失的情况,若银行内部有人与外部勾结,则问题更为严重。若出现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的失真、失实,则银行的贷款就面临极大风险。

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因素虽然很多,但其中许多风险因素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的信贷管理工作是可以防范的,亦或减小风险。具体来说,有如下一些防范风险的措施:

1.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前期评估工作。通过个人住房贷款的前期评估工作,可以选择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给予贷款支持,从而避免项目选择风险、销售价格不实风险,部分避免资本价值风险和开发商恶意套现风险。个人住房贷款前期评估工作包括的基本内容有:

(1)贷款项目评估。通过对按揭项目的建设条件评价、市场前景分析、开发商素质和业绩评价、项目的财务盈亏平衡分析和风险分析,可以判断项目是否具备给予按揭支持的条件,从而择优挑选好项目。

(2)对拟提供贷款支持的按揭住房的期房价格进行市场评估,经银行确认后,确定合理的贷款成数。

对期房价格的市场评估,避免了开发商高价销售策略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有的商业银行通过评估机构曾发现,开发商针对按揭住房的销售价格高出一次性付款售价的3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获得了暴利,但银行贷款的风险从一开始就额外加大了。通过评估,还可以部分避免开发商的恶意套现风险。因为即使开发商组织假的购房者办理了按揭手续,套取了银行现金,但个人住房贷款毕竟拥有了合法有效、足值的抵押担保品——住房抵押,在开发商仅能获抵押住房的公允市场价格的七成贷款的情况下(银行还可以根据按揭住房在建项目的形象进度,预留开发商对购房者的保证金,以保证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开发商终究会想方设法按月代替虚假的购房者归还贷款,否则银行一旦处分抵押住房,加上银行预留的保证金,应该可以使贷款风险降到最低,而开发商则得不偿失。

对期房价格的市场价格评估,还可以避免抵押住房的资本价值风险。通过对未来同类住宅类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分析,对住房功能陈旧的判断,以及对城市空心化趋势的出现等诸多因素的分析、评估,可以评测出较为公允合理的住房理论价格,根据该理论价格计算的贷款成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无疑可以减小抵押住房未来的资本价值风险。当然,减小抵押住房的未来资本价值风险的前提,还是要有规范的房地产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市场价格评估,而且对期房评估得出的理论价格应能基本反映类似房地产的未来市场趋势,做到公允、合理和可信。否则,如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虚假和不真实,远远高于其理论价格(往往由房地产抵押人、贷款银行和评估机构三者共同推波助澜),就会和证券投资的过度繁荣一道,形成“虚拟经济”的极度兴旺,即“泡沫经济”,最后导致经济的全面崩溃。

2.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不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离不开个人信用评级,其实只要是开展个人消费信贷,都离不开个人信用评级。人们常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其实也可以说“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目的就是要通过评级掌握借款人的个人真实收入和财产,掌握借款人有没有个人负债,借款人以往有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从而据以判断借款人的还贷能力和还贷意愿。但是,目前对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缺乏权威部门的统筹,往往难以实际推行。比如,建设银行在1999年出台了个人住房贷款资信评定标准,工商银行也出台了《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资信评估指导意见》,但都限于住房贷款借款人资信评估和各自银行系统,资信评级结论不能在其他商业银行通用,也不能用于其他个人消费信贷。并且如果开发商同意卖房给购房者,购房者又支付了首期购房款,资信评级势必流于形式;如果先办个人资信评级,达不到资信标准的个人不担不支付评估费,还可以换一家银行办理按揭。

因此,为了建立有效的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应抓好以下基础工作:

(1)建立独立、公正、权威的资信评级中介机构。该机构应由人民银行进行业务指导,能够调阅各商业银行的电脑网络资料,出具的资信评级结论在各商业银行通用,适用于一切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并可进行实时跟踪,一但发现不良信用记录,随时调整其个人信用等级,对近三年信用良好的个人,可以按操作规程调高其个人资信等级。

(2)尽快建立个人存款实名制和个人财产申报制度。通过这两项制度的建立,可以掌握个人真实收入和财产,评价个人的还款能力。所幸的是,二○○○年伊始,人民银行已宣布即将实行个人存款实名制,相信个人财产申报制也将很快出台。

(3)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个人信用实码制就是将可证明、解释和查询的个人信用资料都存储在该编码下。当个人需要向有关方面提供自己的信用情况时,个人资信评级机构通过个人信用实码可以查询所需资料,从而评定信用等级。

(4)建立个人银行帐户。将目前个人收支以现金为主,改为以个人银行帐户转帐收支为主,个人只有零星的现金收支。这样,银行对个人的货币化资产、不动产等非货币资产(通过转帐和税收确认),个人收入和到期偿付能力就可以全面掌握并进行评估。

3.健全法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涉及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修订和完善房地产抵押法律制度、房地产转让和预售法律制度,通过制订物权法、个人破产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律,可以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手续在合法有效的基础上更加完备、简明,使抵押住房不存在权利瑕疵,保障抵押权人拥有能够顺利、合法地处分抵押住房的权利。

4.强化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银行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实现电脑和文件资料(原件)的双重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牵制,以保证业务档案不失真、不失实和不流失。通过电脑化管理,对每月拖欠银行贷款的借款人进行及时催收,并纳入“黑名单”,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力度。

个人信贷业务范文篇4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在经济生活中管理、监督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则、政策和法律的总和,其主要目的是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信用情况提供依据,并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

个人征信是指征信机构通过合法渠道采集、调查、分析消费者个人的资信,以信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个人信用信息使用者,作为其授信决策的参考依据。

二、个人信用体系薄弱的原因

1.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政府一道命令银行就要贷出“工资贷”“福利贷”(往往无法收回),使国有企业把银行贷款当作“第二财政”,借银行钱不还的风气日益浓重。

2.受多年来拖欠银行贷款风气的影响,我国公民的守信意识普遍不强。笔者在车贷工作中就遇到类似情况:一旦借款人手头资金紧张首先想到的便是拖欠贷款,好些的几月后一起还上,而有的客户索性就不还了;更有甚者冒用他人证件贷款。

3.制度不完善、缺乏对违约借款人的应对措施。众所周知,建立法制社会最重要的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的《刑法》《民事诉讼法》已日渐完备、但是对处理借款人拖欠、骗用银行贷款的相关法律还较薄弱,拖欠贷款银行只能起诉后执行抵押物,可是车贷中汽车贬值快很难足额抵偿贷款,而房贷中只要户主不搬出贷款住房银行最终也没什么办法,而且我国对于恶意拖欠银行贷款者也无法进行刑事诉讼,这些都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就银行方面而言,个人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可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风险防范与处理几个部分,风险识别排在首位,而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又是识别客户质量的首要条件。

从社会意义来讲:(1)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2)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3)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扩大内需的迫切要求;(4)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执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效率;(5)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6)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是适应我国个贷事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对策

1.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立法步伐

首先,要完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我国,个人信用数据源至少与10个以上的政府部门有关,或者由这些部门负责管理。除国家《保密法》、《商业银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数据有限制规定以外,目前尚没有其他对个人信用数据进行管理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对某些不可以向社会公开的个人征信数据进行严格界定。但到目前为止,在许多政府部门管理的数据中,只有部分工商数据向社会开放。修改后的法律应明确规定何种个人数据可以向社会开放、开放的方式、数据处理和传播的方式和范围以及时限等等。

其次,尽快出台关于征信数据开放和规范使用征信数据的法律法规。一是应该建立界定数据开放范围的法律或法规;二是应尽快出台关于界定数据保密范围的法律或法规,即在强制性公开大部分征信数据源的同时,确定必须保密的部分,以及确定征信数据经营和传播的方式。

再次,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如进一步完善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保证个人的财务数据完整;建立个人基本帐户制度,保障个人征信能及时与主动进行;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进入破产程序,豁免其剩余债务,保障个人信用制度良好运行。

2.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个人征信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我国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必须由政府来建立并管理,这样可以减少欺诈、舞弊等不实行为;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中所有市场要素和体系的建立都有赖于市场行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发形成信用的供需机制。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是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最佳模式。

3.建立最广泛的数据采集机制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也只是实现了国内银行的内部征信(即便这样各银行之前也存在壁垒),即通过查询人行征信系统可以获悉客户在2000年后在本人在国内银行的贷款和信用卡还款情况——可这样的数据采集广度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贷款或持有信用卡。人行征信系统对那些信用卡有过违约记录的客户打分不高,但仔细分析,那些经常使用信用卡的客户往往是有较好超前消费意识并且收入稳定的优质客户,而系统对那些不曾有过任何贷款和信用卡记录的人打分往往比这些有逾期记录的客户更高。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现行的征信系统仅仅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借款人守信程度很容易会“盲人摸象”似的得出错误结论,甚至会导致优质客户被拒贷而漏掉坏人的结果。

同时,笔者通过总结实际工作经验,认为人行征信系统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数据更新较慢:一般客户信用卡和贷款信息往往3-4个月才更新一次,这给需要申请新贷款的人带来许多不便。二是对于逾期记录的保存时间问题——对于人行征信系统中的贷款逾期记录到底保存多长至今没有明确说法,使那些有过非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有违约记录的人再申请贷款很困难。三是对于违约金额计算过于苛刻:建议征信部门把小额欠款的客户不纳入逾期贷款管理,使信用管理更具有人性化。

4.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提高个人守信意识

个人信用制度的运行中,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严厉的惩罚机制,将加大人们的失信成本,真正使守信者得到保护。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惩罚机制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合理的惩罚尺度,以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2)建立快速收到有关失信行为的信息或举报机制;(3)根据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将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按照时间长短记录于各相关数据库中;(4)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5)对诬告、诽谤者诉诸法律。

个人信贷业务范文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

个人消费信贷指的是个人以消费为目的向银行提出的借款行为,金融机构为了满足个人消费需要提供相应的借款,约定还款规则、利息以及双方的责权义务后,为个人提供贷款的金融活动。个人消费信贷的行为主体是银行,消费信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提前消费的需要,消费信贷所出借的款项通常数额小、还款时间短、利息少、可重复,是信贷活动中风险较小、收益率较高的一种信贷活动。但是个人消费信贷并非是毫无风险的,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同时向多个金融机构提请个人消费信贷却无法偿还的行为,都引发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银行作为提供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金融机构,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为个人消费提供的信贷业务包括了住房贷款、购车贷款、助学贷款等多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提前消费的需求。个人向银行提请消费信贷大多数都需要说明消费目标,银行根据消费目标和提请金额设计贷款年限,并根据信贷行为产生当下的金融市场情况决定利率,与个人达成贷款协议,形成合同之后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总体而言表现为个人还款能力不足、恶意拖延还款或者不还款导致的利息和本金难以收回,形成赖贷或者死贷的情况。这些行为导致银行利润受损,虽然个人消费信贷数额小,但是追回难度大,从整体而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并不低。信贷风险的成因复杂,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形成并不单纯由提请贷款的个人引起,社会监管和银行风险防控机制等,都应该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负责。

2.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成因

2.1个人消费信贷立法不够完整。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一旦开始,就意味着个人与银行之间的贷款合同生效,在贷款合同中,银行和个人是合同者,理应受到金融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无论是从金融法律法规的履行角度来看,还是从民事法律对合同关系的解释角度来看,双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都是不对等的。在个人还款行为出现违约的情况下,银行很难通过立法来保障自身的利益,追偿也通常无果。国内大多数法律主要以“法人”为约束目标,缺乏专门约束消费者的法律条款,也没有惩罚失信、违约的专业法律条文。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贷款时就没有法律支撑,一旦遇到问题将不知所措。2.2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失。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业务,通常商业银行自身会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规避信贷业务风险,例如完善信贷合同、严格审查贷款申请者的资质、进行抵押物价格的科学评估、寻找第三方担保等。在贷款申请者无法履行还款行为时,银行能够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但是个人消费信贷的特征使商业银行原有的风险管理机制部分失去作用。个人消费信贷通常数额不大,房屋贷款和购车贷款是专项个人消费贷款,通常由房地产商和汽车售卖方作为中介,帮助银行手机个人贷款的资格审查资料,但是资料的真伪度银行无法辨认;房屋和汽车贷款有实物作为抵押,当个人还款出现问题时银行可以以抵押物充作款项规避风险,但是其他类型的个人消费贷款缺乏相应的抵押物,由个人单位或者家庭出具的担保并不能弥补银行的损失;个人消费信贷是可以重复的,这意味着个人能够将房屋或者汽车等个人财产作为抵押物同时进行多次抵押,银行无法切实地掌握抵押物,也无法保障自身的利益。整体来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规避方面的作用比较小,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失,导致商业银行必须承担较大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2.3个人消费信贷征信体系不完善。信用是实现贷款活动的前提,银行在通过个人消费贷款申请之前要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调查,但是这些能够展示个人信用情况的信息来源不稳定、信息准确性无法查证,甚至有些信用信息在商业银行内各部门分散储存,很多一手信息未能及时上报,资源共享难度大,导致银行做出了错误的审核判断;银行在决定是否贷款时,往往只能依靠贷款人身份及收入证明等材料判断。贷款人自报或单位开具的证明成了调查贷款人个人信用的凭证,银行无法掌握贷款人的收入、负债、是否存在失信及违约等状况,由于双方信息交流不对等,造成了一人多贷现象的发生。有些人已经在互联网中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信用不良记录,但是在银行系统中的征信仍然表现为良好,仍旧能够通过个人征信记录实现贷款目的,一旦出现信贷风险,银行职能自食其果。这说明,个人消费信贷征信体系不够完善,数据来源不够真实、征信系统不开放,数据不能共享,提高了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

3.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3.1加强对个人消费信贷的立法。从社会层面讲,银行是组织,个人是个体,双方的能力不对等,因此法律对双方的责权要求也不一样,但在个人消费信贷互动中,银行与个人实际上是平等的,个人需要承担的风险,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应与商业银行等同。我国法律未对个人信贷进行严格的金融立法,使得大多数个人消费信贷违约事件只能依靠民法进行调解,增加了银行信贷业务管理难度。要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必须要加强相关立法,即将个人贷款这种金融活动纳入到金融法的体系中去,对个人消费信贷中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金融法方面的解释,为银行追究个人信贷责任、维护自身权利提供法律保障,加强个人消费信贷立法也能够对恶意申请个人消费信贷的人敲响警钟,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恶意贷款的可能,也能够起到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作用。3.2进一步优化银行风险管理机制。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规避个人购房贷款和购车贷款中存在的风险,但是不能有效规避其他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说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需要优化,具体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第一,对个人提请的消费信贷额度进行调整,除购房、购车之外,其余个人消费信贷的额度上限与个人提供的月收入证明等同,不超过月收入额度,这样能够减轻个人的还贷压力,避免出现违约风险;第二,将个人消费信贷收款账户与个人消费账户、收入账户挂钩,如果申请人申请的数额较大并且存在违约行为,银行能够追踪其消费情况,在追款时能够拿出有力证据,或者强制从其收入中扣取款项,直接环节信贷风险;第三,同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强对抵押物的监管和控制,除购房和购车的消费贷款之外,银行还应对个人消费信贷进行抵押物监管,银行本身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管理者,但是可以与信用机构达成合作,要求贷款申请人将符合贷款额度的抵押物交于信用机构,一旦出现违约,银行可以根据合同,从第三方处获得抵押物并进行处理,降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3.3利用大数据完善个人消费信贷征信体系。大数据是人们学习新的认知、取得新的价值的源头;大数据也是一种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在大数据中,关键是如何充分获取信息,主要通过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获取银行之外的动态信息。如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通过分析借款人的一些非传统数据,比如,在线消费习惯、社交表现状况等,以此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并且在大量原始信息基础上,将贷款过程中的是否准入、担保方式、利率、融资金额等决策内容进行提炼,产生辅助决策的一些有用指标,将派生的指标用于分析数据的生成,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分析模型,为所有类型的评分模型提供一定的支持,具体来说包括政策和配额管理、申请信用评分等。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进行防范,应依靠法律法规的支持,并且针对个人消费信贷的特征优化风险防控机制,同时利用大数据获取个人信用情况,进行科学的判断。只有这样,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才能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嘉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管理观察,2019(01):123-124.

[2]毛俊勇.邮政储蓄银行X分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12):10-12.

[3]彭敢.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2018(11):120-121.

[4]刘镨心.浅谈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国商论,2018(05):112-113.

[5]王成伟.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8(05):8-10.

[6]周玉静.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分析[J].经贸实践,2018(04):184-186.

[7]蔡伟星.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问题的相关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8(10):110-111.

个人信贷业务范文篇6

关键词: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

一、引言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的增长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基础。而消费信贷则顺应了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要求,个人消费信贷是消费信贷的一种,专门为居民个人而打造。通过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可以使部分想改善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居民提前实现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有利于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顺利实现社会的消费升级。并且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灌输人们适度提前消费的新观念来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还可以优化居民的资产结构,通过信用消费的方式结合居民的收益和风险,从而培养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预期收益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增长点,它的快速发展,大大刺激了消费、扩大了内需,拉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且健康的增长。因此本文通过了解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现状,分析影响其需求的因素,得出更好地推荐个人消费信贷的建议。

二、常熟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性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自对常熟市的城区与乡镇及农村进行的实地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87%,其中城区137份,占52.49%,乡镇及农村124份,占47.51%。与银行建立消费信贷关系的调查对象共有88人,占33.72%,超过三分之一,该结果表明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个人消费信贷方式,该业务发展速度很快。

(二)个人消费信贷的需求情况

在261位被调查者中,有123人了解个人消费信贷业务,138人不了解该业务,从而看出一大半人群还是对个人消费信贷不了解,这种现象不是很理想,常熟市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市政府不断鼓励市民加大生产投资和消费,而消费信贷构成了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要增强人民对消费信贷的信心及了解,这还需要国家及银行更加深入人心的宣传,才能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而116(44.45%)人还是会偶尔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其中96人遇到该情况时会愿意选择办理个人消费信贷来缓解资金上的缺口,说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还是有较大潜在发展空间的。

(三)模型变量的设定及计量方法的选取

1、模型构建

本文对常熟的城市与乡镇及农村地区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分别建立模型,分析居民对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情况。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度可以简化为两种类别:有需求和没有需求。将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度设为被解释变量Y,则其是离散二值变量,有需求取值为“1”,没有需求取值为“0”。

2、变量选择

本文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的因素归纳为居民个人因素、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的认知程度及遇到的资金情况等因素和银行审核情况因素(见表1)。

(四)结果比较与分析

本文应用stata软件对城市137个和乡镇及农村124个横截面数据进行Probit回归分析。将所有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对回归系数的显著程度通过消除了异方差后进行检验得出两个模型。

1、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的共同显著影响因素

(1)居民的教育程度因素该因素对城市是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对乡镇及农村是在10%的水平上负向显著影响。对城市中居民而言,教育程度越高,所能接受的事物也越多,职业、收入等也越高,居民也越能接受消费信贷业务。而对乡镇及农村居民而言,该因素是起反作用的,且专科以上的学历是没有影响了,因为在该地区,居民的学历普遍不高,大多集中于高中学历,居民收入相对于城市也有较大差距,人们因此不会太多提前消费,很多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水平。(2)居民职业类型因素该因素对城市地区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的需求是正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对乡镇及农村居民是负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因为城市中从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个体经营的居民,其工资相对稳定,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能接受提前消费的观念,因此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下,能刺激居民对消费的需求,从而带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而在乡镇及农村中,有很多的厂房等,因此企业人员较多,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显著性也最大,其他职业比如事业单位、务农人员较少,因此对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度影响不大。由于这类地区的居民思想相对传统保守,且厂房容易倒闭破产,其工资相对较少且不稳定,所以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影响是负面的。(3)居民月收入因素该因素对城市、乡镇及农村地区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都是显著影响。其中,前者显著性非常高,在1%的水平下正向显著。对于后者是在5%的水平上显著,也是正向影响。说明居民的收入越高,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也越大。因为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的假说,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是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说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于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低的。因此,收入的增加会刺激消费的支出,间接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同时在不改变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基础上,提高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来提高社会的整体边际消费倾向,从而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4)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满意程度因素该因素对两类地区的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的影响都是正向作用。前者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越是满意,居民对于该业务的需求越是高。而后者的“基本满意”分因素对于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的影响是在5%的水平上显著,“满意”分因素影响不大,原因在于乡镇及农村的居民对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接触不多,不是特别了解,对于该业务的评价处于保守成分,打分也是比较保守,因此很少有人选“满意”。(5)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准确程度因素该因素对两类地区的因变量都是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可见其影响力很大。说明银行的审核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对居民申请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影响很大,银行对个人信用报告越是审核准确,不仅能使居民更加信任该银行,而且杜绝了部分信用不高的居民的申请,减少故意不还款、欺诈等不良现象,使银行不容易发生坏账,从而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

2、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的不同显著影响因素

(1)居民性别因素居民中的男性性别因素对于城市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在10%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虽然女性独立了,但在家庭中的一家之主很大程度上还是男性,城市中的居民思想先进,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支出比重相对较大,因此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也相对较大。而在乡镇及农村中虽然一家之主也是男性,此次调查中男性比重也较大,但却不显著,因为有其地域限制,很多人安于现状,不想大额消费,因此与城市的调查结果有一定差异。(2)居民年龄因素该因素对乡镇及农村显著影响。因为此次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居民都是36-45岁,因此对于结果影响没有较大作用,但46-55岁的年龄对乡镇及农村在10%的水平上显著影响,且是负面作用。因为在该地区,这个年纪的很多居民比较节约,不会为自己消费大额产品,即使像住房、汽车而言,也是为晚辈消费且早已准备好,现在很多钱都是存起来留给晚辈了,因此若是让他们自己选择消费信贷业务对于银行会有一定限制。而年轻人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的消费观念相对于长辈较开放,且年轻人更追求物质生活,因此消费时没有长辈那么节俭。(3)居民了解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程度因素该因素对城市是在5%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因为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很多人听说过消费信贷业务或已经申请,他们会在了解的基础上申请办理,这样才能保证不会有差错。因此,居民越是了解消费信贷业务,对其越是满意,则需求越大,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空间也越大。而在乡镇及农村地区,通过调查发现,居民对于消费信贷业务大多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从而对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有一定限制。(4)居民是否遇到资金短缺因素该因素对城市是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影响,而且是经常遇到资金短缺的居民才会对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大。因为人们想提前消费,但手头资金有限,不足以支付消费来获取消费对象,人们则会更多地考虑以偿付一定利息来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提前能消费到,虽然会支付一定利息,但时间上有很大优势,能提前获取。而对于乡镇及农村而言,该因素影响力不大。因为该地区的居民一般很理性消费甚至很多忠于储蓄,因此很少遇到资金短缺情况,就算在购置比如住房、汽车时,遇到资金不足情况,他们也大多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不用支付一定利息,偿还时间上也宽裕。(5)银行对于居民申请个人消费信贷时面试审核严格程度因素该因素是在1%的水平上对于城市正向显著影响。这也符合与之对应的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准确程度因素。因为只有银行的相关审核工作严格准确,居民才放心选择该银行的业务。而对于乡镇及农村而言却是不显著,因为在调查中,很多居民没有办理过消费信贷业务,因此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

三、调研启示及建议

从调查数据结果来看,常熟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总体上是基本满意的,对该业务的需求还是有一定上升空间的,因此在常熟城乡开办个人消费信贷是可行甚至有潜力的,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及空间。从实证分析来看,居民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月收入、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满意程度及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准确程度因素对常熟城乡地区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都是显著影响的,前两个因素对于城乡地区影响方向不同,对城市正向作用,对乡镇及农村负向作用,而后三者因素对城乡都是正向作用。而居民性别、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了解程度、居民是否遇到资金短缺和银行对于居民申请个人消费信贷时面试审核严格程度因素对城区起正向显著影响作用,居民年龄因素对乡镇及农村起负向显著影响作用。结合问卷调查的描述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根据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尤其是分别对城乡显著影响的因素结果,为常熟银行提供相应的建议对策。

(一)培养积极的消费观念,提高居民收入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现在许多居民尤其农村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灌输居民积极适度的提前消费观念,让居民在自己能承担的还贷范围内合理消费,申请信贷,这不仅有助于银行的消费信贷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常熟银行可以成立团队去深入了解居民的心理消费承受力等情况,合理地引导居民正确、适度的消费观念,从而完善自身的消费信贷宣传及产品政策。消费信贷的发展根源在于居民收入能否承担,国家要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重视中低收入层的群体,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等相关政策来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政府也应该配合,发挥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增加,对未来收人更有信心,消除后顾之忧,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从而提高消费信贷的办理量,扩大消费信贷的市场。

(二)打造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从调查结果看,农村消费信贷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虽然城乡收入还有一定差距,但农民的收入正在逐步提高,农民对物质需求也逐步扩大,在农村这方面,部分银行可以凭借自身在农村的优势,在农村打开消费信贷的突破口,开发自己的客户群体,成立团队下乡走访居民,了解居民需求,利用自身能力及信誉满足居民需求,不仅要完善现有产品,也要重视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改变同质化现象,根据自身特色创造合适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信贷产品,实行优惠政策等,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性质尤其农村广大农民退出消费信贷产品。比如,对农户可以有农户工具、农户用车分期贷款等业务,提供更多的消费信贷业务,使客户得到更全面更丰富的金融服务,简化手续,放低申请门槛,提高办理效率,增加消费信贷的吸引力。

(三)多向资金短缺者、一家之主提供服务

居民是否遇到资金短缺因素对于城区起正向作用,因此银行可以成立团队到城区实地走访居民,深入群众中去了解每个家庭的实际经济现状,重点对消费时有资金短缺问题的居民宣传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使其了解该业务,增加其对该业务的申请倾向。不仅如此,实证分析结果中还有城区的男性性别因素也是显著影响因素之一,且为正向影响。因为城市中多数为男性当家,因此银行工作人员可以在走访中重点向一家之主宣传产品,一家之主握有经济实权,家庭的日常开销一般也由其负责,向他们推荐产品,应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打造专属年轻人的消费信贷产品

居民的年龄因素对于乡镇及农村有显著影响作用,年纪越轻越能接受该业务。在乡镇及农村中,年轻人结婚流行要有婚房,多数家庭选择在城区买房,尤其现在常熟房价之高,很多家庭是长辈付首付,剩下的由年轻人还贷。因此银行可以适时地退出优惠的房贷产品,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还有不仅是乡镇及农村,尤其是城区的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电子产品,现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价格也越来越贵,这些消费开销很大,因此银行可以抓住时机,打造电子产品消费信贷产品服务,可以实行分期付款等方式,为年轻人减轻消费的压力,让年轻人更好地享受消费信贷业务带来的便利。

作者:李晅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3]张熠.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

[4]郭毅飞.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5]刘潇.浅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难点与对策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0(03)

[6]陈天一、李颖.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及防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05)

个人信贷业务范文篇7

根据你局《关于召开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部门经理联席会议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至20*年*月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大部分是自建房贷款,其次是住房二手楼贷款,住房一手楼贷款很少。自截止20*年*月末我行个人住房贷款(含个人商用房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一手楼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住房二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二手楼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自建房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

年初至8月末个人贷款发放收回情况:年初至8月末全行只发放*笔个人住房贷款(住房二手楼贷款)共*万元。今年以来全行个人住房贷款共结清销户*户*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自建房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

二、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情况20*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住房二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自建房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

我行前8月新发生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共有*户*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户*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户*万元,自建房贷款*户*万元。

由此可见,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一手楼贷款虽然贷款余额占比小,但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较大,不良占比较高,风险较大。相较而言,我行自建房贷款不良占比较小,且比年初有所下降,而住房一手楼贷款和住房二手楼贷款的不良占比均比年初有所上升。

总体而言,我行20*年前8月在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个人住房贷款累计收回*万元以及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只有*万元的情况下,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从贷款品种来看,全行现有三类个人住房贷款品种的不良占比均在*以上,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占比甚至高达*,均高于省农行规定的单个贷款品种不良占比不能超过*的比例。

三、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风险分析

1、收入证明存在虚假现象,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一还款来源风险明显。为取得住房贷款,借款人千方百计取得所在单位的虚假收入证明,很多单位也应借款人的要求出具不实证明,导致银行无法真正把握借款人的风险状况,第一还款来缺失,形成信贷风险。

2、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不尽人意,执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往往遇到起诉清收难,抵押物处置损失大,第二还款来源风险现显。对贷款抵押物起诉清收要经过受理、审理、判决、申请执行、执行、拍卖抵押物归还贷款本息等一系列过程,持续时间长,难度大。同时,由于执法环境不佳,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另外,由于部分房产评估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不实房产价值评估书,个人住房贷款在发放时抵押物评估价就过高,导致抵押物拍卖价款不足以全额收回不良贷款本息,形成贷款损失。

3、信贷人员对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形成操作风险,甚至涉嫌假按揭现象。业务操作风险,直接导致我行住房贷款风险,教训十分深刻。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和培训,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去年末,省行对所有个贷品种进行整合,编印了《个人信贷产品操作手册》,该手册不仅是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规范性文件,更是个贷从业人员学习信贷规章制度的教科书。我行组织有关业务人员进行认真学习,熟悉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和房地产业务知识,了解相关行业信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2、强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个人信贷业务范文篇8

我行收到省行《转发省银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消费信贷管理坚决遏制案件风险的紧急通知》后,分行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指示分行个人业务部将文件转发到各支行,布置分行本部、各支行对个人消费贷款开展全面性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x年x月末我行个人消费贷款的基本情况

我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房屋装修贷款、助学贷款等4个贷款类别。截止x年x月末全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x万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x万元,占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x;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x万元,占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x;房屋装修贷款余额为x万元,占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x;助学消费贷款余额为x万元,占个人消费贷款总额的x。

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状况方面。x年x月末全行个人消费不良贷款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为x元,不良占比为x;房屋装修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助学消费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

x年前x个月全行只发放个人消费贷款x笔x万元。

二、我行在个人消费贷款发放和管理中碰到的问题

(一)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逐渐萎缩

我行从2000年开始发放个人消费贷款,2002年达到了一个高峰,2004年以来逐年萎缩。近几年我行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少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由于人民银行逐年上调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促使消费者购房行为变得理性,在办理按揭贷款时充分考虑了利率变动对自己支付能力的影响,贷款需求减弱。

二是优质个人客户和优质楼盘少。我行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市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高,优质个人客户和优质楼盘均不足。

三是x地区信用环境较差,贷款经办人员对此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

四是提高了个人消费贷款准入门槛。我行信贷资产质量差,亏损严重,省行将我行归为“审慎发展行”和四类行。为防范贷款风险,我行提高了贷款准入门槛,将个人消费贷款客户定为我市公务员、移动通信、电信、电力等高收入群体,限制了中低端客户的准入。

五是加强了内控管理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加大了处罚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经理普遍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担心“做多错多罚款多”,缺少了对市场的热情,对市场拓展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停滞低迷。

六是未建立个人消费贷款激励机制,未能充分调到经办行和经办人员的积极性。

(二)我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较大,资产质量较差

至x年x月末我行除汽车消费贷款不良占比为0外,其他3个消费贷款品种的不良占比都在x以上。我行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有:

1、存量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质量不高,风险进一步显现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存在数量多、客户分散、还款期限长、单笔风

险状况难以确定且具有潜伏性等特点。2002年以前我行没有针对个人消费贷款这些特点进行认真研究,与其他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的数量和市场份额上展开竞争,形成了一部分个人消费不良贷款。

2、贷款形态正常的客户提前还款的现象逐步增加

近几年由于人民银行逐年上调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出于贷款成本考虑,纷纷提前还款,而且大部分都是还款一直正常的客户来提前结清销户。

3、个人消费不良贷款起诉清收难,抵押物处置损失大

对不良贷款起诉清收要经过受理、审理、判决、申请执行、执行、

拍卖抵押物归还贷款本息等一系列过程,持续时间长,清收难度大。另外,抵押物处置时因当初贷款发放时抵押物评估价过高,导致抵押物拍卖价款不足以全额收回不良贷款本息,也形成了一部分贷款损失。

4、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2000至2002年,我行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持贫困大学生上学,发放了一部分助学贷款。助学贷款着重于社会效益,由于单笔贷款金额小、户均催收成本高、未提供有效担保、就业压力大、部分借款人已无法联系等原因,大部分已形成了不良贷款。

通过这次全面性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排查,我行没有发现新的虚

假消费贷款案件。

三、今后的工作方向

1、继续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的权限管理

为防范经营风险,继续上收下属各支行个人消费贷款审批权限。由于我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比率超过控制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37条有关审慎监管措施的规定,我行决定继续上收下属各支行个人消费贷款审批权限,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一律由分行行长或经授权的主管副行长审批发放,对金额较大的贷款必须经贷审会审议。

2、切实加强对分行本部、各支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自律监管

检查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对全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监测和贷后管理,力促全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余额和不良占比的双降。个人消费贷款的贷后定期检查和跟踪检查必须真实、及时、到位,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立即提出解决方案,对症下药,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

3、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今后我行个人消费贷款的目标市场以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为主,目标客户以我市公务员和移动通信、电信、电力等单位的高端客户为主。

4、加强对全行个人消费贷款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的业务培训,

个人信贷业务范文篇9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在经济生活中管理、监督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则、政策和法律的总和,其主要目的是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信用情况提供依据,并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当事人的信用行为。

个人征信是指征信机构通过合法渠道采集、调查、分析消费者个人的资信,以信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个人信用信息使用者,作为其授信决策的参考依据。

二、个人信用体系薄弱的原因

1.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政府一道命令银行就要贷出“工资贷”“福利贷”(往往无法收回),使国有企业把银行贷款当作“第二财政”,借银行钱不还的风气日益浓重。

2.受多年来拖欠银行贷款风气的影响,我国公民的守信意识普遍不强。笔者在车贷工作中就遇到类似情况:一旦借款人手头资金紧张首先想到的便是拖欠贷款,好些的几月后一起还上,而有的客户索性就不还了;更有甚者冒用他人证件贷款。

3.制度不完善、缺乏对违约借款人的应对措施。众所周知,建立法制社会最重要的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的《刑法》《民事诉讼法》已日渐完备、但是对处理借款人拖欠、骗用银行贷款的相关法律还较薄弱,拖欠贷款银行只能起诉后执行抵押物,可是车贷中汽车贬值快很难足额抵偿贷款,而房贷中只要户主不搬出贷款住房银行最终也没什么办法,而且我国对于恶意拖欠银行贷款者也无法进行刑事诉讼,这些都增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就银行方面而言,个人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可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风险防范与处理几个部分,风险识别排在首位,而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又是识别客户质量的首要条件。

从社会意义来讲:(1)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2)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3)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扩大内需的迫切要求;(4)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执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效率;(5)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6)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是适应我国个贷事业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对策

1.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立法步伐

首先,要完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我国,个人信用数据源至少与10个以上的政府部门有关,或者由这些部门负责管理。除国家《保密法》、《商业银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数据有限制规定以外,目前尚没有其他对个人信用数据进行管理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对某些不可以向社会公开的个人征信数据进行严格界定。但到目前为止,在许多政府部门管理的数据中,只有部分工商数据向社会开放。修改后的法律应明确规定何种个人数据可以向社会开放、开放的方式、数据处理和传播的方式和范围以及时限等等。

其次,尽快出台关于征信数据开放和规范使用征信数据的法律法规。一是应该建立界定数据开放范围的法律或法规;二是应尽快出台关于界定数据保密范围的法律或法规,即在强制性公开大部分征信数据源的同时,确定必须保密的部分,以及确定征信数据经营和传播的方式。

再次,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如进一步完善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保证个人的财务数据完整;建立个人基本帐户制度,保障个人征信能及时与主动进行;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进入破产程序,豁免其剩余债务,保障个人信用制度良好运行。

2.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个人征信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我国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必须由政府来建立并管理,这样可以减少欺诈、舞弊等不实行为;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中所有市场要素和体系的建立都有赖于市场行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发形成信用的供需机制。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是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最佳模式。

3.建立最广泛的数据采集机制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也只是实现了国内银行的内部征信(即便这样各银行之前也存在壁垒),即通过查询人行征信系统可以获悉客户在2000年后在本人在国内银行的贷款和信用卡还款情况——可这样的数据采集广度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贷款或持有信用卡。人行征信系统对那些信用卡有过违约记录的客户打分不高,但仔细分析,那些经常使用信用卡的客户往往是有较好超前消费意识并且收入稳定的优质客户,而系统对那些不曾有过任何贷款和信用卡记录的人打分往往比这些有逾期记录的客户更高。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现行的征信系统仅仅通过这些信息判断借款人守信程度很容易会“盲人摸象”似的得出错误结论,甚至会导致优质客户被拒贷而漏掉坏人的结果。

同时,笔者通过总结实际工作经验,认为人行征信系统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数据更新较慢:一般客户信用卡和贷款信息往往3-4个月才更新一次,这给需要申请新贷款的人带来许多不便。二是对于逾期记录的保存时间问题——对于人行征信系统中的贷款逾期记录到底保存多长至今没有明确说法,使那些有过非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有违约记录的人再申请贷款很困难。三是对于违约金额计算过于苛刻:建议征信部门把小额欠款的客户不纳入逾期贷款管理,使信用管理更具有人性化。

个人信贷业务范文篇10

x银监分局:

根据你局《关于召开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部门经理联席会议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至2006年8月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大部分是自建房贷款,其次是住房二手楼贷款,住房一手楼贷款很少。自截止2006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贷款(含个人商用房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一手楼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x;住房二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二手楼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x;自建房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x。

年初至8月末个人贷款发放收回情况:年初至8月末全行只发放x笔个人住房贷款(住房二手楼贷款)共x万元。今年以来全行个人住房贷款共结清销户x户x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结清销户x户x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结清销户x户x万元,自建房贷款结清销户x户x万元。

二、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情况

2006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住房二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自建房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下降x个百分点。

我行前8月新发生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共有x户x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x户x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x户x万元,自建房贷款x户x万元。

由此可见,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一手楼贷款虽然贷款余额占比小,但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较大,不良占比较高,风险较大。相较而言,我行自建房贷款不良占比较小,且比年初有所下降,而住房一手楼贷款和住房二手楼贷款的不良占比均比年初有所上升。

总体而言,我行2006年前8月在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个人住房贷款累计收回x万元以及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只有x万元的情况下,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从贷款品种来看,全行现有三类个人住房贷款品种的不良占比均在x以上,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占比甚至高达x,均高于省农行规定的单个贷款品种不良占比不能超过x的比例。

三、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风险分析

1、收入证明存在虚假现象,且x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一还款来源风险明显。为取得住房贷款,借款人千方百计取得所在单位的虚假收入证明,很多单位也应借款人的要求出具不实证明,导致银行无法真正把握借款人的风险状况,第一还款来缺失,形成信贷风险。

2、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不尽人意,执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往往遇到起诉清收难,抵押物处置损失大,第二还款来源风险现显。对贷款抵押物起诉清收要经过受理、审理、判决、申请执行、执行、拍卖抵押物归还贷款本息等一系列过程,持续时间长,难度大。同时,由于执法环境不佳,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另外,由于部分房产评估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不实房产价值评估书,个人住房贷款在发放时抵押物评估价就过高,导致抵押物拍卖价款不足以全额收回不良贷款本息,形成贷款损失。

3、信贷人员对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形成操作风险,甚至涉嫌假按揭现象。业务操作风险,直接导致我行住房贷款风险,教训十分深刻。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和培训,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去年末,省行对所有个贷品种进行整合,编印了《个人信贷产品操作手册》,该手册不仅是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规范性文件,更是个贷从业人员学习信贷规章制度的教科书。我行组织有关业务人员进行认真学习,熟悉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和房地产业务知识,了解相关行业信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2、强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采取在线监测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预警信号,在异常风险发生前后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共享本行其他机构和其他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上的失误等信息,将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保证我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同法院执行部门、拍卖机构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存量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