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0:59:19

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中学地理是中学课程中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性的学科,是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和人类与环境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学科。中学地理的学习包含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地理学习衔接应该是科学而循序的。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旨在把握地理学习的认识过程,注重知识、能力、情感和行为的融合和地理思维与行为能力的培养、地理思想方法与价值观的形成,并着眼于培养学生获取、处理、更新知识与再学习的能力,陶冶学生的地理情怀[1]。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背景

1.课程设置模式使学生知识学习出现断层。“初二结业,初三暂歇,阔别一年,再学高中地理”,是当前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模式。由此,学生在中学地理学习中出现了断层现象。当学生在接受高中地理学习时,对初中地理知识的遗忘程度往往已经非常严重。区域地理知识的匮乏深深地困扰着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和升学,这在乡村初中毕业生中表现格外明显。在现行课程设置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是相互孤立的。初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师及教学内容几乎没有交融。初中地理教师只管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缺少高瞻远瞩的眼光;而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则没有建立系统的中学地理知识体系的意识,从而难以建构起清晰明确的地理教学思路。2.学科边缘化影响高中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地理学科在初二下学期以会考的形式结业,以分数段设定等级或按照百分数计分,在高中录取时参考分值不高。在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的背景下,实际结果是学校和学生对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漠视。由于评价的偏颇,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深深影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热情,而地理教师浅显单调的讲解更使学生失去地理学习热情,初中地理考试题型单调、题目简单,多为机械性记忆题目,许多地理教师或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是给学生圈范围、划重点,这种“应试”教学模式深刻影响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中学地理学习包含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各自的学习特征。如何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平稳过渡,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适应高中地理学习的需要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地理高考要求及福建省的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可从加强系统地理知识教学衔接、强化区域地理教学衔接、加强学习方法教学衔接等方面入手。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路径

1.加强系统地理知识教学衔接。初中地理知识框架以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建构。高中地理则分成三个模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选修模块。近年来初中地理知识明显简化,而高考地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则保持在较高的难度。高中地理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梯度增强,角度多维,广度拓宽,跨度增大,深度深入。因此,教学中加强初高中系统地理知识衔接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整合人教、湘教、鲁教、中图等版本地理教材,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地理试题等工作,按专题梳理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点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补充与深化的部分知识[2-3](表1)。因此,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明确初高中地理课程之间知识、能力要求上的差异,有助于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张弛有度。在初中地理教学阶段以更高的目标为导向,适当渗透高中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科学的知识框架与思维模型,同时建议学生作学习笔记;在对学有余力且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时,可以对高中的知识进行较大幅度的扩展延伸,并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导。2.强化区域地理知识教学衔接。区域地理作为地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贯穿于地理学习的始终,深刻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各地理要素放在一个区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高考试题考查能力的主旨。由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简化导致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区域地理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在高二阶段名义上是“复习”区域地理,实则等同新授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根据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特点,在落实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熟悉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分析评价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师生齐心协力认真对待的课题。(1)加强分区主题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分析方法。通过复习区域地理,明确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建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由于区域空间位置不同,影响区域的自然要素存在差异,某些地理要素在一定的空间相对稳定统一,形成该地区的整体特征;而在另一地区则会因为某些要素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特征。有时相同的地理事物中会存在差别,而不同的地理事物则可能存在联系。在分析区域特征的基础上类比区域差异,设定教学主题,可以使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差异[4]。在分区教学中设定区域特色鲜明的案例情境与探讨主题,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以世界地理为例,可设置的部分主题如表2所示[5]。根据区域实际差异,探讨主题问题的设定视角与维度应有区域特色。初中阶段大尺度世界地理的探讨问题比较宏观,而在学生已经具备的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上,高中阶段探讨问题的设置可以比较微观,可以是中国四大地区、某一具体省区、某一市县甚至某一个村落。把区域地理知识当作载体,提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与复习中训练地理思维品质,建构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2)深化区域地理专题教学,为学生建构模块化知识体系。将宛如涓涓细流的地理知识按照模块汇聚成专题的海洋,变换角度,以知识的内在联系类比归纳、图文转化、纵向递进和横向迁移,调整学生的认知结构,重新编组中学地理知识,建构专题化的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在初中地理学习阶段,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对高中阶段的深入学习作用显著,应适时开展专题性的地理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另一扇窗。如在学习“气象与气候”知识模块时,可以将七年级上册气象与气候、七年级下册世界各区域的气候、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象与气候,以及教材与地图中出现的气象气候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现象的影响提取出来,形成角度多维、内容丰富的专题,再学习有关内容时还可穿插复习与小结。而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可以从更多的视角,以更深的维度开展专题化的地理教学。从知识专题的角度,以区域地理穿插渗透其间,可以划分为地球的运动、气象与气候、河流湖泊与海洋、地质与地貌形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口与环境、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工业、交通、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界线、自然灾害、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模块;若以题型的角度,可按照空间定位型、提取信息型、推理转换型、规律提炼型、时间计算型等专题组织复习。在初中地理学科处于边缘位置和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被明显简化的情况下,以高瞻远瞩的眼光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中加强渗透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必须的。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在趣味开放的教学中为学生初步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记忆理解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读图析图与图文转换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坚实基础。33.培养地理图表判读能力,加强学习方法的教学衔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均依存于一定的地理空间,有了空间定位才有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等一系列地理效应,而这一切需要通过地理图表呈现。地理图表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科学的学科语言,成为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良好的地理图表素养将使学生终生受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图表能力是地理教师需要长期坚持的职责,也有利于实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平稳过渡。地理图表的信息量大、知识密度高,许多需要琐碎语言表达的地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地理图表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许多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现象、要素以地理图表呈现,可以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以动态思维解析地理事物。地理图表能力包括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多种基础能力。地理图表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背景,建构地理空间依据和发展想象思维的媒介[6]。学会读图对初学地理的初中生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对高中文科生难度也不小。学生学会读图的前提是掌握地理图像的基础知识。在中学地理学习中应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教会学生阅读地理图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1)养成地理图表要素阅读习惯。对地理图表上呈现的地理要素进行阅读是重点。在阅读时一般先观其大略,了解所读图表包含的地理信息,然后按照主题、题目要求详细判读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规律,还可以深入挖掘图表信息背后的地理元素。对于中学生而言,地理图表阅读建议遵循一定的顺序: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气温与降水、气候类型、洋流、人口、城市、自然资源等的分布)一般按照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即自西向东,从北到南,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阅读;反映地理事物随时间变化的(如地球公转与季节更替、人口增长历程、气温与降水的变迁、河流湖泊的演变等)一般按照时间顺序阅读;反映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区域气候形成示意图、区域城市、工农业的区位分析示意等)可按内在因果关系阅读;从自然地理现象到人文地理现象的一般先阅读自然现象再阅读人文现象[7]。(2)布置个性化阅读地理图表作业。从初中开始,便应根据知识的特征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经常性地指导他们阅读地理图表。既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其掌握常规读图表的方法,又针对学生实际进行个别指导,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图表学习方法。在阅读地理图表作业的设置上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及认知水平的差异,编制不同水平的阅读地理图表作业。初中阶段的作业设置应侧重于现象的描述,以熟悉区域为目标。而高中阶段的作业设置应注重现象背后的信息提取与分析思维,以建构地理思维模型,探索各地理要素的联系为目标(尽量使用贴近高考的黑白地理图表)。地理图表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而是培养能力、训练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感知、丰富想象、活跃思维,改变重文字轻图表、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思考、重积累轻运用的做法。(3)指导学生建构心理地图。地理教学对地图阅读、地图解释等颇为重视,然而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地图的培养。许多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对曾经熟悉的区域地理地图会感觉很陌生。学生的心理地图是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引导其进行地理思维[8]。

在初中阶段拥有丰富心理地图储备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能够随时调动心理地图,游刃有余地学习高中地理。心理地图如果不注意保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从记忆中逐渐衰退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训练,启发学生经常性地去阅读地理地图;当学生在初中阶段建构起较为稳定的心理地图后,到了更高阶段的学习会更加自信从容。思想的传递仿佛薪火相传,深入探究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衔接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探索中,初高中阶段地理教学均应紧密结合学生心理与思维特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和行为的融合和地理思维与行为能力的培养、地理思想方法与价值观的形成,并着眼于培养学生获取、处理、更新知识与再学习的能力,陶冶学生自然与人文情怀,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袁少民.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1):9-10.

[3]相炜地理研究室.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统计分析与评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07):8-39.

[4]王树声.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蒋程程.区域地理双轨式教学策略的运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1):12.

[6]王树声.教海求索五十年——我的地理教学实践与思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篇2

1.考试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同,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不上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但面对中考和高考,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仍旧是成绩,的确,在大众的眼光或者是潜意识当中,评价一个科目的教学成果最好的根据就是考试成绩,而我们也能从考试成绩中直观地看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上的一个原因:很多地方的初中考试中,初一、初二在地理教学中都是走形式、标出重点题目以应付考试,而在中考也没有地理这个科目,使得初中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学校和老师对地理教学方式也没有加大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成果、质量也因此不高。也导致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显得非常吃力,这样的教学也明显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2.教材侧重点不同

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适应是最常见的学习困难之一,除了学生在初三阶段对地理进行学习之外,初高中地理教材的侧重点不同也是教学衔接困难的重大因素。初中地理教学局限在气候、地图板块、世界地理等学习内容。而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涵盖了当前地球面临的气候差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教学内容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可以这样分析,高中地理教材中理论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强,既有基础理论也有实际计算研究,从初中地理到高中地理可以用跨越来形容,这也使得教学衔接难度加大。

二、如何更好地改善高中地理教学复习课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

高一地理是衔接初中地理的关键,这也意味着高一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让初高中地理教学能够顺利衔接上。利用地理图像教学法也是上好地理课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选择时,要充分尊重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结合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和现阶段高中生的地理图像学习现状,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生地理图像技能和地理素养,锻炼高中生地理思维的目的。如在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时候,通过认识气候分布类型图,了解全球气候如何分布,主要的气候类型在赤道两侧如何分布等,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认识气候。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一定要讲解清楚,对于抽象的概念气候形成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或者动画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点。而在一些生涩复杂的概念上尽可能简化让学生理解结论就可以了,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消化地理内容,更好地将高中所学的知识与初中地理结合在一起。

2.让上课过程更加切合实际

想让一堂课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最主要的还是上课氛围要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要知道知识源于生活,用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常识引出课堂重点,可以消除学生对地理的恐惧心理。利用地理景观教学图,可以充分反映地理事物中的人文现象或自然景色的图像。很多学生因认为高中地理复杂难懂而学习兴趣较低,老师要在适当时机将生活化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高中地理,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课前提出一定的论题:如商品房在开发时要考虑什么因素?为什么足球赛制在每个地区都不同?为什么台北的雨季是冬季而我们是春季?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入手,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更好地学习。

3.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衔接效率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篇3

1.江苏高中地理教材素质教育方向鲜明,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始终,与我国及世界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必修课的教学目标为:首先是了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特征,理解并掌握各地理环境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其次是了解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各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第三是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理解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实施举措。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极其广泛。地理学培养的是一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思维,运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性问题接踵而至,例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转变社会发展模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江苏高中地理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把人、自然环境、发展放在地理教学的核心位置,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三者之间的重要关系,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

2.江苏高中地理教学从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出发,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国际教育委员会曾提出,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教育需围绕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四种能力来重新设计组合,这四种能力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江苏高中地理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出适合高中生的认知思维水平。首先,江苏高中地理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出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解决问题,把问题的内部逻辑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力、地理记忆力、地理思维能力等。每个章节都着重强调问题的分析过程,这就是交给学生处理地理问题的方法,每个章节后都有配套的课后练习,着重练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其次,增加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和简炼性,一改以前教材的那种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更注重图形图片的展现,给学生提供更直接表现力更强的展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教材、动手操作、自己练习等形式,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得到激发和锻炼。

3.江苏高中地理教学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与其他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与语文的联系最为密切,文字在许多地理现象的描述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都用文字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月相的变化,古人运用月相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简单又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思想感情。江苏高中教学中,语文教师和地理教师互相学习借鉴,更有助于课堂教学。而对于我们的学生,只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能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知识,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一举多得,岂不美哉!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与数学的关系也日益显著,气温差的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等都离不开数学运算。地理研究中利用数学图解法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应用数轴表示地球经度分布和时区分布,使复杂的空间思维简单化,这也是许多地理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

4.江苏新课标改革中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方向

跟其他新课标改革一样,首先,应把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关念放在改革的首位,因为教学理念是一切教学行动的指南。其次,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三,要加强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进一步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对教师的教育导向和教学质量的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四,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建立成熟完善的的地理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本文来自于《高考》杂志。《高考》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倩工作单位:江苏省沭阳梦溪中学

第二篇

一、课堂教学生成性概述

生成性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指生长和构建,即师生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相互作用,或者在师生对话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发生的新问题、新情况,“生成”相当于“接受”,是教师转变教学方法的结果,还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在“生成”中可以擦出师生互动的火花,从而有效地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二、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深入,我国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新的内容和方法,但是,这些内容和方法又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低下等状况,导致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不够。现在的新教材,对旧教材中存在的繁琐的知识点进行了删除,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例如,新版中案例和活动的增多,在对学生的知识实践接收能力锻炼的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新课改教学内容的改变,很多学生和教师也都显得很不适应。面对高考,高中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他们对所学的每个学科都要全面地进行复习,这就要求他们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好紧张而宝贵的复习时间。现在,高考试题的出题方向由传统的方向逐渐地向灵活性知识的考查进行转变,导致学生很难适应。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性的促进措施

1.尊重学生,实现老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教育的技巧,指的是针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作出教学方法的调整,不只针对课文中的细节过程进行预测。例如,在对“区域农业发展”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简单地按照课程编排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但是,按照生成性教学理念,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地进行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作用。因此,通过运用“生成法”,将枯燥无味的高中地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立体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运用意外,创造生成。有人说过,学生出现的错误都具有价值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犯错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过程中是必然存在的情况。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财富,只有在不断发现错误和解决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加强情感体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喜欢提问题、好奇心强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该遵循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激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为目的,积极地鼓励学生敢问、积极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新事物,观察发现新问题。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提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教师要做好回答任何问题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3.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促进地理教学的生成。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着重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类似于学术研究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以及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方式,促进自身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发展,尤其是精神探索与能力创新的发展。例如在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进行教学时,说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而有学生提出“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不是热带雨林”,这时,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进而促进地理教学的生成。这要比教师简单地说出结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更有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成”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其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能够成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要运用“生成”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的最终目的。

作者:贾小弘工作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

第三篇

一、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展开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不是一个单一的单方传授知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反馈和创新。高中地理所讲授的知识都是与人们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这一抽象难懂的地理规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解晦涩难懂的知识,仅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难以理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创新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可以将真实的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地理并不遥远也不深奥,而是存在于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事物之中。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知识,对地理学科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二、创造课外社会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地理专业素养

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了实践化教学在创新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课外活动具有:科学性、灵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所以教师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课外的地理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放开自己进行创造活动。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适当的实践教学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例如组织学生到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到野外和农业基地进行地质地貌的考察,对河流和生态保护区进行考察,观察农作物的成长,到气象台进行气象观测等活动都是高中地理教师很好的选择,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另外,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参加的地理实践活动真正有所收获,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实践教学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总结活动,让学生对所参加的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并结合课本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突出高中地理的学科特色,结合实例教学

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好这些特点。虽然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主要讲解的是一般性的概念,有许多是世界性、普遍性的规律,但也应该突出地理的空间性,揭示其空间规律。每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都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教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应结合区域背景进行分析,例如同样是温带季风气候,在我国和在日本就有明显的不同,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更显著,而日本的温带季风气候则是海洋性更加显著。另外,地理的综合性也十分重要,我们在讨论一个地区的气候时,要综合地形、盛行风、洋流等各方面考虑;人文地理方面要综合资源、人口、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加以分析。

四、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教学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对策

“地理教学衔接”指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加强连续性的教学思想。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的衔接和发展。从知识而言,高中地理学习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传承;从学习技能和地理素养而言,高中地理学习又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递进和深入。新课标的实施使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这将直接影响到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促进学科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具有指导意义。

1.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1.1初高中地理学科地位的差异及课程设置的间断。初高中阶段地理学科地位明显不同,初中地理常被视为副科,而高中地理是文科高考科目之一。地理课程的设置也有差别,初中地理只在7、8年级开设,9年级不开设地理课。初中的地理学科地位及不作为中考科目的客观现实导致了学校、教师、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学生升入高中时面对知识量大、难度高的地理课程时感到“难学、难懂”;初中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成为共性,教师面对高一新生时也觉得高中地理“难教”。这些因素使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失去了连贯性和体系性,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困难的主要原因。1.2高中地理教学缺乏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持体系。高中地理(《地理1》)部分内容涉及到较多的理科知识,尤其以物理和数学知识居多,如“气压与风”部分中涉及到气体的压强,“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部分中涉及到匀速圆周运动,“太阳高度角分布及计算”部分中涉及到线面夹角、三角函数等。但上述相关数学和物理知识在高一还没有系统地学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客观的困难,这也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1.3学生学习心理的差异。初高中阶段学生在认知、思维及记忆方式的差异,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障碍因素。初中地理多数要求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直观了解,而高中地理要求学生对地理现象和事物有深层次的理解。高一学生认知阶段正处于从具体向抽象的过渡阶段,尚缺乏较高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如空间感知能力、地理图像观察能力等,这就加大了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度,极易产生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2.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2.1重视地理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开设校本课程或地理探究活动。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初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之间存在课程设置的间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一年的间断期(9年级不设置地理课程)。这是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实现地理教学的连续性成为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必要措施。由于现行教育体制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改变,因此,只能在9年级开设校本课程或开展地理探究活动等形式,以保证学生地理学习的连贯性,促进地理素养和地理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校本课程或地理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也符合“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对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有深远的意义。2.2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阐明人地关系。初中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基础的深化和升华,两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对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构建地理的骨架。初中地理教材无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内容涉及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主题。而高中地理则侧重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编写方式人为地打乱了地理知识呈现的区域界限及一个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影响和联系,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要使高一学生在已有的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迅速适应高中系统地理的学习,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地理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为核心的系统地理知识的整体框架。而对于地理知识体系而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地关系的和谐性及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其重要特征,如果割裂地对待地理知识就不能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本身及其复杂性有所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构建地理知识的框架。教师在深入研究初高中地理教材及课标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不同阶段地理知识体系。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应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重新整理,了解初中地理知识的重难点,使初中地理知识以恰当的形式嵌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知识的重现进而得到强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要做好高中和初中地理知识点的衔接,使教学内容得到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3重视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衔接。初中阶段由于地理学科地位、考评方式等的影响,学生采用的地理学习方法简单、机械,学习态度消极、懈怠,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及归纳,因此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进入高中后,必须转变这种态度,才能使地理学习步入正轨。初中阶段地理学习以识记为主,高中地理学习中强调学生对地理原理、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主动性。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引导高一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成为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创设地理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世界进行融合,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3.结语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生认知的广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初中到高中都有很大的跨度。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两者的共同努力和有效衔接。本文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出发,探讨了解决的相应对策,以期对中学地理教学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200-220.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篇5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

比较法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学生也容易接受。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深刻地理解知识。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以及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的一种方法,是一切思维和一切理解的基石。如果能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好比较法,就一定能够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地图册、地理版画、地理图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等手段的运用以及与地理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要结合以前传统地理教学的优点,再配合新的教学方法,让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保持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因为地理是一门涉及知识很宽泛的科目,这需要学生能够对地理科目做到全面的认知。学生学习地理,多半是从认知地图开始,然后了解各国的地理方位,周边环境,影响因素等。所以说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比较法在实际运用中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法。一般的教学法,只是单一地进行知识的讲解,结合地图来完成讲解,而比较法是把两种相似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从图,要素,环境等各方面的对比并加以区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区别一目了然。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把以前模糊不清,区分不开的知识弄清楚,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便捷,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地理学科的学习,最离不开的就是地图,地图也是分析课本的依据,所以对于地图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地图中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课本上对于地图的分析也是很详细、很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地图上的信息,让学生加以重视。地图上的信息体现着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大洲的特点与构成,所以地图上所体现的知识要仔细地加以分析。地理的学习中除了有地图,还有气旋与反气旋图、潜水与承压水图、地质构造中的背斜与向斜示意图、断层示意图等,这些图表都有助于我们加强地理的学习。要知道它们的看法,不同处与相同处,这样才会明白所要表示的事物与知识点。因此,对于图表的分析与利用,可以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在理解图与区别图的时候,培养学生关于地理的思维模式,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概念定义、基本知识、规律及原理等,这些是最容易混淆的东西。这些知识点在记忆的时候要非常地仔细,有的时候只是一字之差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就像区时和时区,只是将两个字颠倒了而已,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区时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而时区是指某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所以,在这时就体现出了比较法的重要性。将两个相似的东西拿出来做个比较,就会印象深刻,知道两个东西相似就会去特别地注意,这样才不会造成知识的混淆。综上所述,随着创新教育的飞速发展,新教学方法的引入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和国家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近年来对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都十分重视。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为课堂增添了新的生机,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更进一步的考验。

作者:韦美露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优化

高中教育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教师要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积极探索高中地理的优化教学。优化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案,创造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构造具有更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体系,成为促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必然途径。文章就如何构造良好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展开一系列的论述。

一、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师生的关系显得还是比较紧张的。想优化教学效果,必须在师生关系上做工作,努力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趋于平等,甚至友好,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师生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友情关系,如果老师能同学生成为朋友,便有更大的机会接触学生的课余生活,既能在必要时刻帮助学生避开成长弯路,又能在学生对知识不懂得时候帮助学生讲解。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师生平等,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时时刻刻了解学生的动态,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也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不会对老师产生忌惮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时才会主动去和老师沟通,解决问题,更好的促进学习。

二、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更多的去创设地理情景,这样做一方面在课堂上容易让学生更快速的进入课堂,被所学的知识吸引,同时好的地理情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好的地理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经纬度”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视频引入课堂,把抽象的地球经纬度做成形象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这节需要学习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在视频的结尾教师可以提出本节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这样不仅更快速的把学生带进课堂,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学习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在课堂上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使课堂知识变得直观、生动、简单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尝试着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大气环流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传统的教学学生只能自己抽象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简单的向学生展示大气环流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大气环流的过程,帮学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为大气环流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学生思维比较受限,考虑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交换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开拓自己的思维。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沙漠化的防治”一节内容时,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讨自己认为可行的沙漠防治方案。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学习,让学生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也是很有好处的。很多人说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是一门跨文理的综合性学科。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疑惑,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计划作出合理的改善,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深度。达到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柚铀,陆陛华.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17,(15):40-44.

[2]邓念清.紧抓新课程之“本”,优化高中地理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7,(07):30.

[3]彭花香.浅述高中地理教学优化方法[J].好家长,2017,(25):156.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篇7

高中地理教学对初中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对初中教学目标进行提升,对学生的要求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有效性效果较差,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教学框架引导。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没有对学生在初中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纠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降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框架认识引导,没有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学习系统性讲解,导致学生在解题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式,不能灵活变通,阻碍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第二,缺乏系统教学框架。高中地理学习与初中地理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本质性的差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没有系统的构建教学框架,导致学生仍旧依照初中教学框架学习,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缺乏完善的教学框架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从下手,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认识、学习方法认识、学习重点认识等出现偏差,导致学生无法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这对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严重的影响。

2、高中地理教学框架构建操作

2.1提高框架构建认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对纠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要对学生进行框架式结构教学教育,提高学生对框架式结构教学操作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对本章节的框架结构进行讲解,对框架内容体系进行分析,确保学生初步建立课堂教学体系,加深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动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框架构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框架系统建立的重视。例如,教师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内容框架设置为能量来源(太阳)—活动类型(太阳)—造成影响(对地球)。

2.2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高中地理教学框架构建的基础,对教学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框架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新课标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课程标准及课程要求深入研究,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依照教学要求及学生需求,将人性化理念应用到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地方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设置较高目标,对学生知识进行拓展。可以要求学生除进行常规地方时概念、计算教学,完成基础计算后,再做一些练习册上具有难度的练习题;可以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设置基础目标,要求学生在常规教课的基础上进行基础知识巩固,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题。

2.3对教学内容进行框架提炼

在进行框架构建教学内容选取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地理教学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对主干知识进行框架丰富及框架结构设计,完成对框架构建的初步操作。教师要在框架构建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对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加以拓展,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实感,降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枯燥、消极现象。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以纲带目,对教学中的逻辑关系、逻辑顺序进一步明确,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层层构建、层层递进,提高学生的系统知识梳理效果。例如,在进行《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作为系统内容框架,对三大系统的季风气候、海拔高度、气温状况等进行分析。通过三者相同的细化内容框架进行相似教学,降低学生对三大区域特色记忆的难度。

2.4丰富框架构建中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施的途径,直接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框架构建过程中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地理框架结构构建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感知效果。三维画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立体地理形象的记忆,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好的辅助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地理小活动、地理制作、建立表格等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实现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地球运动时区与区时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时区、日界线转盘增强学生对时区和区时计算的掌握效果。

2.5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完成教学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对学生对教学框架建立效果、对教学内容了解状况、对教学方法掌握效果、对习题的解决效果等作出全面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上述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操作,消除教学框架中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对教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无法理解的方面向教师说明,鼓励学生对教学优化方案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问题及学生建议对教学做出调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学效果不理想。鉴于这种情况,许多教师做出了尝试性的改变,在课堂上采用互动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已渐渐应用到高中各学科教学中,其中,高中地理也不例外。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之以前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对地理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高中地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由于互动教学模式应用起步较晚,至今国内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去指导教师的具体应用。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让课堂互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呢?

一、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对学生而言,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是抽象的,不利于理解和记忆。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相关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选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其二是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行星地球”时,教师会向学生讲述,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对于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比如,人类活着需要什么?呼吸需要什么?我们生活中的温度你觉得舒服吗?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对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这一原因,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要及时给予补充。再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时,介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时,教师完全不用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列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我们平时都见过的运输方式。这种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高效完成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开展课堂实验,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

地理学科不是纯理论性的科目,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当然,地理课堂实验最主要的是对地理地图的应用,地图又不仅仅是指平面地图。比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个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表面找水的部分,探究水、陆面积的分布情况,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进行师生互动。学习“大规模海水运动”时,可以以沙盘代替海水,真实模拟海水的运动情况。学习“地表形态”时,也可以利用沙盘来模拟地形。在课堂实验中,教师不仅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全局,及时发现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比如,学生看地球仪时不知道哪些颜色表示海水,不知道黄色又代表着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进行详细解释,以便课堂实验顺利完成。

三、实施小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所谓互动教学,不仅仅指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是同龄人,他们彼此更容易亲近和理解,在学习上更能互帮互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完全有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可以按照学生人数进行平均分组,让学生一起探讨“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辩论赛,正方观点“农民工有利于城市发展”,反方则相反。通过这个辩论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学过的有关“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等知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辩论赛,学生不仅仅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加强了对知识的运用,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再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同样可以给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分别讨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而得出农业的区位是如何选择的,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实现了有效沟通,互动学习模式的成效也就显现出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互动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当然,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创新方式、方法,争取将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将互动教学模式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作者:徐东东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云.提升高中地理教学互动性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5(04).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教学现状;探究意识

学生之所以会感觉到高中地理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大多数原因还是长期以来老师错误的教学方法、学生错误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科学的系统学习方法、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差等等因素,造成了学生高中地理学习上的困扰。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显然也存在着填鸭式教学、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等等的缺陷,这些都导致了高中地理糟糕的教学现状。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为加强教学效果,我对现阶段地理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对策。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不强。合作探究意识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高中地理的学习当中,这一精神也十分地重要,合作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来说更能培养学生竞争进取的精神。在我国,很多的教学情景中都会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主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但是,在小组教学时,由于学生性格不同、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出现活跃的学生一直在发言,而其他的同学则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参与度极其不高。这一教学情况导致了班级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对地理感兴趣的保持兴趣,而对地理不感兴趣的依旧厌恶地理。2.学生地理学习意志力薄弱。高中地理是一门集空间研究与逻辑算数于一体的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又因为地理是文科中的一门学科,文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来说都较弱,如若想要学好地理,学生们就必须要下一定的功夫刻苦地钻研。但是学生们往往都是知而不行或者不能够持之以恒,一旦在学习地理的过程当中遇到些许的挫折,很容易就轻言放弃了。这对于一个学习高中地理的人来说,是最致命的弱点。3.学生对教师依赖心里严重。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都没有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他们都指望并依赖于跟着老师的脚步学习。由于完完全全的依赖观念,学生们不会在课前预习,一旦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遇到了不懂的地方,也只是麻木地将老师所讲的内容摘到笔记上,课后也不懂得自己去思考弄明白。做题时也希望老师给出一整套完整的解题步骤,然后生搬硬套地去解决其他的题目,严重缺乏自我的思考探究能力,不明就理地乱猜题,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高度的依赖性导致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困难处境。4.不善于思考,不善于运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们对地理的思考度仍旧是不够深入的,比如,当我对学生提问“三大火炉”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的时候,学生们通常只能答出副高控制和河谷地形的自然原因,而关于工业因素废气大量排放却很少涉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十分地不全面。此外,学生还很难将读图的能力运用到地理地图的认识当中去。高中地理地图的学习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运用能力不强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

二、高中地理教学情况的对策

1.充分运用科技教学工具。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涉及到很多难以理解的图表、复杂的地理运动,如果老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虽然能够勉强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太理想的。学生要不就是觉到抽象模糊,要不就是感觉到凌乱糊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步入了课堂,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上文提到地图的学习是高中地理的灵魂因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地理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时刻注意着将地理的某些知识点做适当的图文转化,通过图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一副地理等高线图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能够从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等等的图像特征当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这是学习高中地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展开教学。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标对所有学科的教学要求,对于地理这一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来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更为重要。教材内容的选取也大多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的教学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也是有所帮助的。4.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来说大有帮助。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巧妙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活跃思维。老师在备课时,可以联系社会、经济、科学、生活等各种信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问时,老师应该注意自身情感的渗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样,这一特点也使得它更加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作为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为提高学生地理成绩以及地理素养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忠训.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分析及其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5).

[2]范丽.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版),2011(4).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延伸,通过高中地理教学使广大学生能够针对地理相关的基础与您的知识进行详细而深入的学习。此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通过高中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够将地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近几年来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听力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是的高中地理教学相比于传统的地理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一、思维导图概论

思维导图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课本的研究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在课堂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框架。然后结合内容框架,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到框架中,从而为学生构建成一个框架结构的知识点,以图形或者是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也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构建的框架以及知识结构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详细的掌握,并且深刻的记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逻辑规律,充分的又提高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认知,使学生在课堂中对于重点难点和难以掌握与记忆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在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运用,同时也可以在课后复习的阶段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基于思维导图的多样化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的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重要性

1.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降低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高中地理涵盖的地理基础知识与内容较为广阔,同时起知识结构也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记忆能力才能对高中地理进行深入的学习。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归纳,将所有的知识点采用框架结构的形式以图片呈现在广大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加明了和直接,结合框架的构建既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逻辑归纳和分析能力,也是学生针对高中经理的知识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了学生的记忆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有效的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2.通过思维导图提升了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然而课堂中的死记硬背很难满足高中阶段大量背诵内容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中有很多需要背诵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复习和背诵。然而背诵的内容较多而且复杂,使得学生在课后复习和背诵时具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加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以后,学生在课后进行记忆和背诵时可以充分的结合思维导图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点一遍遍的学习和巩固,一方面将以前教师学过的教学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与学习的新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在复习时进行系统的归纳,另一方面结合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复习时能够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目标性的复习,使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课后复习内容,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因此综合分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既降低了高中课堂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课后复习阶段为学生的复习提供了知识框架,使学生的复习变得更加容易,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应用思维导图,针对教学的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通过课堂中的疑问可以将与这事相关的脉络图进行有效的部署和分类,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有效的提高学生针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此外通过思维导图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自助提问,如果学生不能按照相关的知识结构进行提问的情况下,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思维导图结构中的脉络图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引导学生进行提问,然后给予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补充与解答,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借助思维导图以及疑问设置疑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高中地理鲁教版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作为载体,以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模块教学内容进行一课同构建模,从而在对鲁教版地理教材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加工构建思维导图模式,使学生针对相关的知识便于提取记忆和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迁移,保证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架构模式完成对地理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掌握。以德国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为例,应该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的矿产资源分布进行模式建构,然后针对各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相关重点知识的探究,然后结合思维导图架构进行知识的运用,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学习,提高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效果。2.课后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课后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思维导图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知识点以及重点内容在思维导图架构中标注出来,然后针对这些重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而对于不需要准时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的内容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结合思维导图回顾复习以前的学习内容,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索针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最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得出的答案与教师进行分享,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在客户学习活动中的应用,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同时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本堂课地理知识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复习以往地理课堂的知识。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在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使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有助于提高学生接受地理课堂知识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怡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报,2017.

[2]张俊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06):164.

[3]周霞.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报,2015.

[4]杨春.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设计应用[J].甘肃教育,2018,(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