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思考3篇

时间:2022-05-24 10:24:35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思考3篇

第一篇

1.江苏高中地理教材素质教育方向鲜明,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始终,与我国及世界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必修课的教学目标为:首先是了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特征,理解并掌握各地理环境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其次是了解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各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第三是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理解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实施举措。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极其广泛。地理学培养的是一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思维,运用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性问题接踵而至,例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转变社会发展模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江苏高中地理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把人、自然环境、发展放在地理教学的核心位置,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三者之间的重要关系,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

2.江苏高中地理教学从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出发,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国际教育委员会曾提出,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教育需围绕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四种能力来重新设计组合,这四种能力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江苏高中地理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出适合高中生的认知思维水平。首先,江苏高中地理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出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解决问题,把问题的内部逻辑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力、地理记忆力、地理思维能力等。每个章节都着重强调问题的分析过程,这就是交给学生处理地理问题的方法,每个章节后都有配套的课后练习,着重练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其次,增加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和简炼性,一改以前教材的那种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更注重图形图片的展现,给学生提供更直接表现力更强的展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教材、动手操作、自己练习等形式,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得到激发和锻炼。

3.江苏高中地理教学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与其他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与语文的联系最为密切,文字在许多地理现象的描述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都用文字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月相的变化,古人运用月相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简单又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思想感情。江苏高中教学中,语文教师和地理教师互相学习借鉴,更有助于课堂教学。而对于我们的学生,只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能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知识,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一举多得,岂不美哉!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与数学的关系也日益显著,气温差的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等都离不开数学运算。地理研究中利用数学图解法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应用数轴表示地球经度分布和时区分布,使复杂的空间思维简单化,这也是许多地理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

4.江苏新课标改革中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方向

跟其他新课标改革一样,首先,应把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关念放在改革的首位,因为教学理念是一切教学行动的指南。其次,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三,要加强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进一步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对教师的教育导向和教学质量的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四,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建立成熟完善的的地理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本文来自于《高考》杂志。《高考》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倩工作单位:江苏省沭阳梦溪中学

第二篇

一、课堂教学生成性概述

生成性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指生长和构建,即师生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相互作用,或者在师生对话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发生的新问题、新情况,“生成”相当于“接受”,是教师转变教学方法的结果,还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在“生成”中可以擦出师生互动的火花,从而有效地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二、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深入,我国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新的内容和方法,但是,这些内容和方法又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低下等状况,导致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不够。现在的新教材,对旧教材中存在的繁琐的知识点进行了删除,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例如,新版中案例和活动的增多,在对学生的知识实践接收能力锻炼的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新课改教学内容的改变,很多学生和教师也都显得很不适应。面对高考,高中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他们对所学的每个学科都要全面地进行复习,这就要求他们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好紧张而宝贵的复习时间。现在,高考试题的出题方向由传统的方向逐渐地向灵活性知识的考查进行转变,导致学生很难适应。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性的促进措施

1.尊重学生,实现老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教育的技巧,指的是针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作出教学方法的调整,不只针对课文中的细节过程进行预测。例如,在对“区域农业发展”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简单地按照课程编排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但是,按照生成性教学理念,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地进行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作用。因此,通过运用“生成法”,将枯燥无味的高中地理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立体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运用意外,创造生成。有人说过,学生出现的错误都具有价值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犯错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过程中是必然存在的情况。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财富,只有在不断发现错误和解决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加强情感体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喜欢提问题、好奇心强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该遵循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激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为目的,积极地鼓励学生敢问、积极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新事物,观察发现新问题。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提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教师要做好回答任何问题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3.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促进地理教学的生成。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着重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类似于学术研究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以及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方式,促进自身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发展,尤其是精神探索与能力创新的发展。例如在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进行教学时,说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而有学生提出“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不是热带雨林”,这时,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进而促进地理教学的生成。这要比教师简单地说出结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更有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成”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其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能够成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要运用“生成”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的最终目的。

作者:贾小弘工作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

第三篇

一、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展开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不是一个单一的单方传授知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反馈和创新。高中地理所讲授的知识都是与人们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这一抽象难懂的地理规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解晦涩难懂的知识,仅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难以理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创新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可以将真实的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地理并不遥远也不深奥,而是存在于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事物之中。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知识,对地理学科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二、创造课外社会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地理专业素养

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了实践化教学在创新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课外活动具有:科学性、灵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所以教师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课外的地理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放开自己进行创造活动。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适当的实践教学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例如组织学生到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到野外和农业基地进行地质地貌的考察,对河流和生态保护区进行考察,观察农作物的成长,到气象台进行气象观测等活动都是高中地理教师很好的选择,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另外,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参加的地理实践活动真正有所收获,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实践教学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总结活动,让学生对所参加的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并结合课本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突出高中地理的学科特色,结合实例教学

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好这些特点。虽然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主要讲解的是一般性的概念,有许多是世界性、普遍性的规律,但也应该突出地理的空间性,揭示其空间规律。每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都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教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应结合区域背景进行分析,例如同样是温带季风气候,在我国和在日本就有明显的不同,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更显著,而日本的温带季风气候则是海洋性更加显著。另外,地理的综合性也十分重要,我们在讨论一个地区的气候时,要综合地形、盛行风、洋流等各方面考虑;人文地理方面要综合资源、人口、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加以分析。

四、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创新教学设计

地理新课程认为,地理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世界的有机构成。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暑假期间对天气最深的印象,天气总体状况。然后从学生所说的诸多内容中,提取“炎热干燥”“偶有台风”等现象特征,与学生一道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通过读图、绘图等方式分析气旋、反气旋的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再举例说明。并让学生说出目前的天气状况与暑期比较,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进而与学生一道学习锋面的知识。可以用绘图、列表比较等方式分析、归纳知识。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基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并重新定位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内容,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这种创新型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摆脱在初中时养成的依赖教师,依赖课本的习惯,使学生更能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

作者:罗东新工作单位:江西省上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