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培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22:27:31

高产培育

高产培育范文篇1

关键词:荞麦;生育特点;环境条件;栽培技术

前言

荞麦,为双子叶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蓼科(polygonalceae)荞麦属(Fagopyrum),有15个种,我国有9个种。栽培种有甜荞(F.Esculentum)、苦荞(F.tarfaricum)和有翅荞麦(F.emrainatum)3个种。由于有翅荞的籽实较小,品质又差,栽培较少。生产上,主要栽种甜荞和苦荞2种。这两个栽培种形态性状有较大的差异。①幼苗:甜荞子叶大,真叶呈三角形、戟形;苦荞子叶小,真叶较圆。②茎:甜荞的茎常有棱角,淡红绿色;苦荞的茎光滑绿色。③根:甜荞的根无菌根;苦荞的根有菌根。④花序:甜荞为伞房总状花序;苦荞为稀疏总状花序。⑤花:甜荞的花朵较大,白红色,有密脉(有香味),雌雄蕊不等长,适于异花授粉,自交不育;苦荞花朵较小,淡黄绿色,无密腺(无香味),雌雄蕊等长,能自花授粉。⑥果实:均为瘦果、三棱形,但甜荞果实较大,表面与边缘平滑光亮,棱角明显;苦荞果实较小,表面甚粗糙,棱成波纹,中间有深的凹线,果实有苦味。

荞麦生长期短,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常作为避灾多种、增加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填闲复种作物。荞麦花多具有蜜腺,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作物。荞麦茎叶厚嫩,蛋白质含量高,可作为牲畜的饲料。

一、荞麦的生育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荞麦的生育特点

荞麦生长发育与禾谷类作物有很大的不同,植株的生长一直持续到成熟期,而花蕾的形成则在出苗后8~10d即开始,花期长达25~40d。因此,整个成热期拉得很长,在开花的同时,又进行灌浆及绿叶的继续生长。荞麦随品种、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生育期的长短有较大的差异。就全生育期而言,60~70d为早熟品种,70~90d为中熟品种,90~120d为晚熟品种,甜荞品种一般为早熟品种,苦荞一般为晚熟品种。因此,甜荞可分秋荞与春荞两季栽培,而苦荞一般仅种一季,但苦荞单产明显高于甜荞。

1.2荞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荞麦喜凉爽而稍湿润的气候环境。4℃以下的温度就会造成叶片严重受害,0℃以下则整株死亡,8~9℃时种子开始萌发,但生长缓慢,在15~22℃时出苗最整齐。在荞麦的开花期,21~26℃的温度授粉率较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受精结实而使产量下降。另外,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2)光照。荞麦为短日照非专业化型作物,光照时数增加时,能延缓茎生长锥分化速度,使生长发育过程减慢,但仍能正常发育、开花结实。荞麦对光照强度很敏感。在光照强度低于750Lx时,植株瘦弱,花序和小花的分化受影响,花序数减少,花序长度变短,小花减少,在雌雄蕊原基形成阶段至四分体形成期,光照不足必然使光合作用下降,造成养分供应不足而产生不育花粉和不正常子房。

(3)水分。荞麦生长全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水分,荞麦种子播种后需吸水达干重的40%~50%,才能顺利萌发,否则会严重影响出苗率。幼苗期,由于其有庞大的根系,能忍受一定程度的水分不足,但土壤持水量需保持在70%左右才有利于植株生长和分化。开花结实期荞麦对水分的需求很高,此时要求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80%,空气湿度应在70%~80%较为适宜。但水分过多,阴雨连绵也会使根系生长不良和影响授粉结实。

(4)土壤及养分。荞麦根系发达,有一定的耐瘠薄能力,但荞麦生长过程却需大量的营养。每生产1kg荞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33g、五氧化二磷15g、氧化钾43g,此外,锌、锰、铜、硼、钼等微量元素在其受精结实过程中亦是很重要的。荞麦有较强的耐酸性土能力,在土壤pH值4~5时也能生长,以pH值6~7最适宜。荞麦子叶大,出土、顶土能力差,要求土壤疏松,深耕土地以增加耕作层厚度,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播种覆土不宜过厚。

二、荞麦高产栽培技术

2.1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荞麦高产栽培措施之一。在高海拔地区采取荞麦、燕麦、马铃薯轮作较好;在2000m以下的地区,采取大豆、荞麦轮作的方式。豆科作物作为荞麦的前作,能使荞麦的产量提高15%~30%。

2.2种子处理及播种

荞麦种子成熟不一致,成熟不完全的种子发芽率低,一般种子中有20%~40%的未完全成熟,为了保证全苗,种子收获时应进行充分的晒种处理,以促使未成熟种子后熟并晒死部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在播种前需进行清水或泥水选种,泥水比重大,能更好地漂去不成熟种子,提高发芽率3%~7%,且有利于形成壮苗。播前用35~40℃的温汤浸种10~15min,不但可减少附着在种壳上的病原菌,还能提高发芽率,也可采用0.1%~0.5%硼酸或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采用种子量的0.1%~0.5%五氯硝基苯,或种子量的0.3%~0.5%的2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0.5%的甲拌磷乳油拌种,能防治疫病、凋萎病、灰腐病和蛾姑、蛴螬等地下害虫。

播种应选择在终霜期后4~5d的冷尾暖头进行,我县的终霜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时播种可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霜期到来前收获,播种量苦荞一般为52.5~75.0kg/hm2,以保证150~225万株/hm2,根据土坡的肥力状况,肥地宜少播,瘦地宜多播密植,更瘠薄的土地还可考虑240万株/hm2以上;甜荞叶面积较大,播种量应控制在105~135万株/hm2,用种量45~60kg/hm2。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与点播3种,采用条播和点播有利于荞麦密度均匀,通风透光,可比撒播增产20%左右。播种深度以5~6cm为宜,栽培秋荞一般应在7~8月播种。

2.3合理施肥

荞麦生育期短,生长迅速,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含种肥),适时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在土壤酸性过大的地区,由于大量的有效营养易被土壤固定,应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配方施肥是提高荞麦产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基肥一般可在农家肥中配上300~375kg/hm2钙镁磷肥、45~75kg/hm2尿素作为基肥。荞麦灌浆期需要大量的营养供应,日平均氮吸收量为450~1065g/hm2,此外,对磷、钾的需量也很大,所以此期间应适时追肥,并注意氮、磷、钾的配比。

荞麦为拒氯作物,施用的钾肥最好采用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一般不用氯化钾,氯常引起叶斑病的发生。在土壤强酸性的地区,采用在开花期根外追肥,喷尿素12.75kg/hm2、磷酸二氢钾4.5kg/hm2可增产20%以上。

2.4田间管理

荞麦长出1片真叶后,即可进行中耕除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幼苗生长。中耕可进行1~2次,但必须在开花前完成,以免损伤植株。中耕常结合追肥进行,追施75kg/hm2尿素,有利于培育壮苗。荞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特别是开花结实灌浆期,缺水会引起花败育,受精果实也会停止发育而造成籽粒减少和秕壳增多,此时若遇干旱,加之土壤保墒能力弱,就会大大减产,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水抗旱。公务员之家

2.5病虫害防治

荞麦病虫害主要有轮纹病、褐斑病、霜霉病、立枯病和菌核病等,虫害危害较大的有粘虫、钩刺蛾等。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农田预防为主,在生产上进行合理轮作、清洁田园以减少病虫来源,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以增加植株的抗病虫能力。一旦发现病虫应及时用药剂防治,减少损失。

高产培育范文篇2

关键词:蓝莓;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蓝莓果实营养丰富,且有预防血管老化、强心抗癌及明目等保健作用。基于蓝莓的独特保健功效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各地兴起了蓝莓的栽培热潮。笔者根据近几年栽培实践,将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蓝莓的生物学特性

1.1蓝莓的主要栽培种类

蓝莓为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全世界约400个种,我国约91个种28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南地区。

目前,已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个种类: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

高丛蓝莓主产于北美温带、亚热带,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种面积最大的蓝莓种类。高丛蓝莓又分北方高丛、南方高丛和半高丛等。南方高丛蓝莓需要低温休眠的时间短,适合南方种植;半高丛蓝莓是高丛蓝莓与矮丛蓝莓的杂交种,树高一般为0.7~1.5m,适于休眠期较长、寒冷的北方种植;北方高丛蓝莓适宜于在休眠期稍长的北方种植,树高通常2~3m。

矮丛蓝莓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沿海地区,以野生资源为主,树高不足0.5m,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种植,它分布在高丛蓝莓的北界。

兔眼蓝莓原产北美洲亚热带地区,树高2~5m,树势旺盛,抗旱,耐热,长寿,丰产,对土壤酸度的要求幅度宽些,休眠期与需水期均较短,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栽培。

所有蓝莓均喜光,在排水良好,并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pH值4.2~5.5)上生长良好。

1.2蓝莓的形态特征

蓝莓为灌木,树体大小及形态差异显着。树高0.3~5.0m,多年丛生,有常绿也有落叶,单叶互生,叶全缘或有锯齿。花冠常呈坛形或铃形。花瓣基部联合,外缘4裂或5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10个,短于花柱,由昆虫或风媒授粉,花序多为总状花序。多数品种成熟时果实呈蓝黑色,有的品种为红色;果实有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梨形,平均单果重0.5~2.5g。果肉细软,多浆汁。种子细小,食用时可随果肉食下不影响口感,根系多而纤细,粗壮根少,分布浅,没有根毛。

1.3蓝莓的生长、开花和结实习性

蓝莓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多次生长,以二次生长较为普遍。在我国南方,蓝莓1年有2次生长高峰,第1次是在5~6月,第2次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苗栽植后第3年生长明显加快,新枝萌发多并生长旺盛,年生长量可达1m以上。

当年生枝顶端多形成花芽,花芽从顶端向下进行分化,每一枝条可分化的花芽数与品种和枝条粗度有关,高丛蓝莓一般4~7个,兔眼蓝莓3~6个;花芽在节上以单生为主。各种蓝莓的花芽分化期不同,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在7~8月开始分化,兔眼蓝莓从6月中旬开始;9月底至10月初,蓝莓的花芽分化已经完成。从形态上看,蓝莓花芽肥大,呈椭圆形或近球形。花芽以下为一些窄尖的营养芽和休眠芽。

蓝莓的开花期因气候和品种有明显的差异,正常年景蓝莓在我国南方3月上、中旬开花,北方为4~5月;花期一般15~20d,最长达40d。花在一个伸长的轴上着生,构成总状花序。花开的同时营养芽开始发育成营养枝,营养枝生长到一定程度(长度不等)便停止生长,顶端最后一个细尖的幼叶变黑成黑尖,黑尖约2周左右脱落,至2~4周后,位于黑尖下的营养芽长出新枝,并具有顶端优势,即实现枝条的转轴生长,这种转轴生长在南方一年有3~5次。夏季最后1次新梢上紧挨黑尖的一个芽原始体逐渐增大发育成花芽,占据了顶端的位置。从枝顶花芽往下还能形成多个花芽,第2年春天开花并结果。其下的营养芽又发育成营养枝,而结过果实的短小枝秋后逐渐干枯、脱落。

蓝莓多为异花授粉植物。高丛蓝莓自交可孕,但可孕程度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而兔眼蓝莓和矮丛蓝莓一般自交不孕,因此在生产上须考虑多品种搭配建园,以提高产量。蓝莓的花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大约1个月后增大趋于停止,之后浆果保持绿色,体积仅稍有增长。当浆果进入变色期与着色期后,浆果增大迅速,可使果径增长50%。在着色以后,浆果还能再增长20%,且甜度和风味变得适中。同一果穗上的果实不同时成熟,果穗顶部、中部的果实先熟,成熟时间一般在6~8月。同一品种和同株树上的果实成熟期一般在30d左右;在贵州麻江和江苏南京,兔眼蓝莓早熟品种6月中旬开始成熟,晚熟品种7月上、中旬开始成熟。

二、栽培技术

2.1园地选择

根据蓝莓的生态适应性,先确定适栽区域,即气候条件适宜区,然后进行种植地块的选择。在选择种植地块时要首先了解或测定土壤pH;其次,要尽可能选择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而且排灌条件良好的地方,若是山地要尽量选择阳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过15°,大于15°时要修筑2m宽的梯田;立地类型以荒山地、低产松林改造地最佳,坡地退耕也可。但退耕地的栽植成活率不如松林改造地的成活率高,而且病虫害和杂草也比松林改造林地多,使生产管理成本增大。在南方丘陵山区,结合商品林基地建设,推广种植蓝莓,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调整了林种结构,还可以增加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

2.2品种配置与定植时间

异花授粉是提高蓝莓产量和果实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丛蓝莓自花结实率高,而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多数品种自花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异花授粉可使高丛蓝莓的坐果率从67%提高到82%,使兔眼蓝莓从18%提高47%。因此,在蓝莓的种植园内,至少需配置2个以上品种相互授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为2~3∶1,即主栽品种2~3行,授粉品种1行。

在冬季不很干旱的南方,以秋季至早春萌动前定植最好。一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而且要扶土踩紧压实,做到“三扶两踩一提苗”。在秋冬季干旱的地方以雨季到来时定植为宜;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定植。在贵州麻江夏季定植,也能达到95%以上的成活率。

2.3定植密度与整地

高丛蓝莓定植密度以1.0~1.5m×2.0~3.0m为宜;兔眼蓝莓常选择1.5m×2.0~2.5m;半高丛蓝莓选择0.6~1.2m×2.0m。在国外,实际栽培密度常根据机械化程度而定。我国南、北方,可以根据实际经营目标选择适宜的密度。

定植前挖定植穴称为整地,整地(定植穴)规格为1.0m×1.0m×0.5m(长×宽×深)。种植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整地规格,对兔眼蓝莓可适当增大整地规格。定植穴挖好后,将取出的泥土掺入磨碎的松树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匀后回填入穴内,回填土要以高出地面20~30cm为宜,在土壤酸度不够的情况下可掺入适量硫磺粉。

参考文献:

[1]邵春英,崔自亮,杨艳丽.蓝莓优良品种介绍[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8):36.

[2]聂飞,韦吉梅,文光琴,等.蓝莓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果菜,2007(3):25-27.

高产培育范文篇3

关键词:池塘苗种培育鳙鱼

我国传统池塘培育鲢鳙鱼种的方式是6月份乌仔下塘,经过约半年的施肥培育,到冬季清塘出池。上半年鱼种池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鱼产潜力,我们在合川市白鹤水库鱼种池内进行了两茬培育鳙鱼种的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试验池为白鹤水库坝下4#、5#、11#鱼种池,面积分别为0.34hm2、0.27hm2和0.16hm2。培育期水深在1.3-1.7米之间,池埂为浆砌条石,池底为砂砾石和淤泥,各池均存在一定程度渗漏,保水力较差,水源系水库水,注排水方便。

1.2鱼种放养

第一茬鱼种为上年所留下的未达到下库规格的冬片鱼种,规格为6-8cm,共下鳙鱼种483.4kg,鲢鱼种84.3kg,鲫、鲂191.8kg;第二茬鱼种为外购夏花。鱼种下塘前每亩用75kg生石灰清塘,施足基肥7天后下池。放养情况见表1、表2。

表1第一茬鱼种放养情况表

池号鳙鱼种鲢鱼种鲫鲂小计

放养量密度比例放养量密度比例放养量放养量放养量密度

(尾)尾/667m2(%)(尾)尾/667m2(%)(尾)尾/667m2

426890540083.15448088513.85820尾150尾323406390

521210520080.154480110016.93650尾120尾264606485

1111860480081.12234094716350尾70尾146205920

注:鲫为40g左右的一龄鱼种,鲂为350g左右的一龄鱼种

表2第二茬夏花鱼种放养情况

池号鳙鱼种鲢鱼种鲫鲂小计

放养量密度比例放养量密度比例放养量放养量放养量密度

(尾)尾/667m2(%)(尾)尾/667m2(%)(尾)尾/667m2

4630001245091.635006905.118005006880013600

5490001200096.5--14004005080012450

11330001336090.2250010126.88402503659014810

注:鲫、鲂均为寸片

比较而言,第二茬夏花鱼种放养量偏大,平均密度达到12600尾/667m2。鳙鱼种接近于单养,平均占放养量的92.8%,其中5#池没有搭配鲢夏花,仅放养少量的鲫和鲂。

1.3饲料配制与加工

本试验的饲料配方中粗蛋白含量偏低(19.48%),并大量使用了稻糠(占40%),饲料中粗脂肪含量(9.45%),明显高于鲤鱼配方的含量(5%左右)。利用普通饲料粉碎机加工成粒径为1.00mm粉料,几种饲料混合均匀后投喂。饲料营养成分见表3。

表3饲料营养成分(单位:%)

名称比例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灰分

鱼粉52.750.45--1.30

豆饼156.000.470.655.350.90

稻糠405.687.162.814.814.00

麦麸202.430.531.7711.651.10

玉米面101.000.430.137.170.18

次面粉101.620.410.964.731.18

合计10019.48

9.45

6.31

43.71

8.66

1.4饲养管理

1.4.1驯食第一茬鱼种在3月份水温上升到13℃以上、夏花鱼种下塘后第二天即可开始驯食。驯食方法为,在鱼池上风头一端,一边撒粉料,一边以声音刺激(击水桶)。投喂面积约200-300m2,2-3月水温低时日投饵2次(上、下午各1次)。夏花驯食时,日投饵4次(8:00、11:00、14:00、17:00),每次每667m2用量2kg左右。每次驯食时间20-30分钟。驯食第3天即有池鱼上浮于食场水面,主动摄食人工饵料。其后随着驯食时间的延长,上浮摄食的鱼群日渐增多,食场也随之扩大。

1.4.2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待池鱼驯食后转入正常投喂。日投喂次数视水温增高而增加,当水温达到25℃以上(5月)时增加到6次。10月随着水温的降低逐渐降低,投喂次数亦减少为4-3次。投喂量依水温高低和鱼体大小、吃食情况而定。整个培育期共投喂饲料11165kg,饲料系数1.21(以总产量计算)。

1.4.3水质管理由于鱼池前期水温较低,投喂量少,为了保持池水肥度,于下鱼种前(1月17日、6月25日)每667m2施基肥300kg。4月-10月每7天施沤制绿肥150kg/667m2。试验期间每5-7天注水一次,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0-30cm之间。

1.4.4鱼病防治努力做到无病早防、全面预防、防重于治。试验期间每隔7-10天泼洒一次漂白粉,用量为1ppm。整个试验期基本未发生鱼病。

1.4.5测试项目水温、透明度每天测定,浮游动物每20天左右定量测定一次,鱼类体长、体重15天左右测定一次,溶氧不定期测定。

1.4.6增氧5-10月各池设1.5kw喷水式增氧机一台,每天清晨3-6时开机2-3小时,保持最低溶氧在3.00mg/L以上。

2试验结果

2.1产量及规格

第一茬鱼种从1月17日下塘至6月15出塘,培育期149天,水温20℃以上68天,共产鱼种3229.4kg(含鲫、鲂成鱼产量),平均单产292.4kg/667m2,亩净产212.7kg,鳙鱼种占总产的60.63%,成活率98.7%;鲢鱼种占总产的23.98%,成活率98.9%。

表5鱼种出塘情况

批次池号种类产量单产出塘数成活率尾均重体长

kgkg/667m2尾%gcm

第一茬4#鳙856155.92656798.832.2216.75

鲢309.561.2444099.169.719.8

鲫148.229.381098.7183

鲂77.515.3150100517

小计1391.2

261.7

31967

98.835.4

5#鳙733160.82089298.535.0116.94

鲢31577.2442098.771.320.3

鲫126.931.164499.1197

鲂62.815.4120100523

小计1237.7284.52607698.538.4

11#鳙469181.41170098.740.117.6

鲢189.576.7232099.181.720.9

鲫68.727.834799.1198

鲂38.315.570100547

小计765.5301.41443798.745.5

第二茬4#鳙1743344.56010095.429.016.6

鲢445.988.1343098130.0023.3

鲫27253.8178098.9153

鲂1723449599347

小计2632.9520.36580595.534.5

5#鳙1511.4370.44738096.731.918.1

鲫23758.1138098.5172

鲂142.83538496372

小计1891.2463.54914496.735.9

11#鳙859.2347.9303609228.316.2

鲢228.192.3243097.2107.621.2

鲫13554.782097.6165

鲂8735.224397.2358

小计1309.35303385392.328.9

注:成活率为全部数;尾均重指鲢鳙

第二茬鱼种从6月22日夏花下塘至11月25日出塘,培育156天,水温20℃以上116天,共产鱼种5833.4kg,平均单产502.4kg/667m2,鳙占总产的70.5%,成活率95.1%;鲢占总产的11.9%,成活率97.7%。

出塘规格,鳙平均体长为17cm,个体均重29.7g;鲢平均体长22.3cm,个体均重118.8g。出塘情况见表5。

2.2经济效益

试验池面积共0.77hm2,两茬共产鱼种9227.8kg,其中鲢鳙鱼种7659.6kg,单价4.50元,计34468.20元;鲫鱼987.8kg,单价8.00元,计7902.4元;鲂580.4kg,单价12.00元,计6964.80。总收入49335.40元。总支出35454.45元,其中鱼种支出6194.45元,饲料12504元,人工7200元,鱼药及肥料1100元,折旧、电费及其他8456元。获纯利润13880.95元,每667m2纯利1195.6元。投入产出比为1:1.39。

3讨论

3.1采用人工投饵为主、施肥为辅的方法,主养或单养鳙鱼种,完全可以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

池塘养殖鳙鱼种,完全以施肥的方法,难以达到高产效果。鳙是喜肥水鱼类,有机腐屑和浮游动物是鳙的主要天然饵料,但在池塘养殖中,天然饵料远远满足不了鳙摄食生长的需要。在试验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平均为0.45mg/L,最高峰值仅为1.54mg/L,从上述情况分析看,依靠天然饵料达到高产是不可能的。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在生产中易于推广和应用。池塘投饵养殖鳙鱼种,生长速度快慢及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人工饵料的质量和合理的投喂。在6-9月,日投喂饲料6次,鳙鱼日生长高达3-5mm,明显超过常规培育方法的生长速度。故此,在池塘以人工饲料为主、以天然饵料为辅的方法培育鳙鱼种,达到高产高效益是完全可行的。

3.2饲料中少量添加动物蛋白,多量添加成本低、粗脂肪含量高的米糠类原料,可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目前对鳙的人工饵料配方的研究报道不多,尚无系统的资料可查。本试验配方根据鳙喜食浮游动物的特点,在配方中加入了5%的鱼粉。试验表明,该配方基本可满足鳙鱼种的生长需要。鳙鱼种饲料配制时,如若投粉料,粒径应小于1mm,最好控制在0.5-0.8mm。本试验饲料粒径有一部分大于1mm,在清池时发现池底有部分未被鱼类利用的碎料,造成了浪费。如有可能,鳙鱼饲料应向微颗粒悬浮性饲料发展。

3.3肥水是池塘养殖鳙鱼种高产的基础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本试验在保证按计划投饵的同时,合理施肥,保证了试验期间水质处于肥爽和高氧状态。在夏花下塘前每亩放基肥300kg,使池水呈豆绿色,水的透明度在20-30cm之间,保证了夏花鱼苗下塘后有足够的天然饵料。高温季节(6-9月)进行分批沤制绿肥,追施化肥,使水中保持着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在解剖鳙肠道发现,除大部分人工饲料外,其余是大型藻类及一些有机物质。由此可见池塘饲养鳙鱼种,天然饵料这一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浮游植物生物数量的多寡关系到水中溶解氧的高低,同时也是鲢鱼种生长所必须的。尤其8月份后,随着鱼的个体生长,密度加大,投饵量增多,水中耗氧量也相应加大。为了保证足够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也不能忽视肥水这个重要措施。

对于高密度、高产池塘,增氧机是不可缺少的外因条件。本试验从5月份开始,每口池塘设1.5kw增氧机一台。每天凌晨3-6时开机增氧,使水中溶氧保持在3.00mg/L以上,保证鱼类正常摄食。试验期间曾因停电无法开机,造成鱼类浮头,上午2次投喂基本不摄食。因此,若池塘不配备增氧机,是无法实现高产的。

3.4充分利用池塘、合理搭配比例及密度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

在鱼种培育过程中,上半年池塘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本试验充分利用位于水库的优势,有效利用池塘进行两茬鱼种培育,获得了较好的效益。第一茬养殖净产量达227kg/667m2,大大提高了效益。

在池塘养鱼中,各种鱼搭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鱼产量的高低。本试验5#池没有搭配鲢,产量比11#池低66.5kg/667m2。试验结果表明,在鳙鱼种池中应搭配适当的鲢。但为了避免鲢出塘规格过大,可将夏花下塘时间错开,待鳙长到6cm以上时再投放鲢夏花。比例可提高到10%左右,每亩再增加20-30kg产量是完全可能的。

从鱼类栖息习性来看,养殖鳙鱼种搭配鲫和鲂可充分利用水体,发挥其最大潜力的有效措施。本试验3口池塘分别搭配了一定比例的鲫和鲂,出塘个体均在150g以上,鲫完全达到商品规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主养鳙、鲢等滤食性鱼类的池中,不宜搭配争食性较强的鲤、草等,以免影响主养鱼类的摄食。

参考文献

1雷慧僧等.池塘养鱼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高产培育范文篇4

摘要:总结了松本锦苹果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松本锦苹果是日本杂交育成的早熟苹果新品种,完熟时果面全面浓红色,平均单果重350g,果肉黄色,肉质松脆,果汁中多,酸甜适口,有香味,属大果型、高品质的优良早熟品种。幼树丰产性强,7月底8月初成熟,此时正是苹果断档季节,市场售价高,适合我国南、北方栽培,近年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入试栽,经过8年的栽培管理、调查与分析,现将其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植密度与方式

园地位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内,面积1hm2,以美国8号、藤木一号、恋姬为授粉品种。2002年4月5日定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按5∶1配植,全园共栽植780株。定植穴1m见方,定植穴内填入50kg腐熟有机肥、50~100g尿素。栽植密度3m×4m,60cm定干。栽后进行树盘地膜覆盖,以利保湿和提高地温,促进早生根。栽植初期,常有黑绒金龟等地下害虫为害果树芽孢,除人工捕杀外,可采用细长食品袋(直径3~5cm)套在树苗顶端,下端扎紧,将整形带内饱满芽套上即可,同时将拌有敌敌畏的菠菜或小白菜撒在树冠下诱杀地下害虫,效果明显。待园地周边绿叶植物长出后,此时叶芽已萌发,危害减轻。待芽体萌发展叶后可去掉塑料袋。

2肥水管理

定植第1~2年施有机肥37.5t/hm2,株施过磷酸钙0.4kg、硫酸锌0.1kg。新梢长至15cm时,每株追施尿素150g,8月每株追复合肥150g。全年树体喷施4~5次0.4%的尿素液,间隔喷施1~2次0.3%的磷酸二氢钾。第3年开始,每年施有机肥75t/hm2,株施果树专用肥8kg、锌、硼等微肥0.6kg,追肥时花前肥酌量多施氮肥,新梢停长期多施钾肥。叶面肥发芽前、花期和秋梢停长后施尿素各1次,花后15d喷施1次光合微肥,连续喷3~4次,后期喷施1次氨基酸复合微肥和2次磷酸二氨钾至采收。浇水结合施肥及墒情,保持田间持水量60%~80%,花前水提前进行,防止延迟开花。

3整形修剪

松本锦幼树萌芽率高,成枝力强,芽具有早熟性,一年生枝甩放处理易形成4~6个长枝和数个中、短枝,延长枝顶芽也能形成花芽结果,果台副梢连续结果和抽枝能力强。修剪上采用自由纺锤形树形,幼树多以拉枝、坠枝、轻剪长放为主,充分利用中、长果枝和秋梢腋花芽结果,提高前期产量。进入丰产期后,随着结果量增加,树势趋于稳定,花枝量增加,应及时加大修剪量,注意对多年生结果枝进行间缩更新,控制全园枝量。保持稳定的树势和产量,达到连年优质丰产的目的。

4花果管理

疏花应在花序分离后至开花前进行。以疏花序为主,辅以疏除部分花朵。一般疏除冠内弱枝组上的花序、腋花序及长枝头花序,并及时疏除畸形花、病虫花。每20cm留1个花序即可。疏果则于落花后1~2周内进行。以留中心果为主,疏去病果、小果、边果。一般长果枝留2~3个果,中果枝留1~2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

5果实增色

松本锦苹果自然条件下着色良好,梗洼、萼洼处也能着色。为进一步提高其着色指数和全红果比例,需采取增色措施,即在7月20日左右进行摘叶转果。摘叶仅需摘除贴果叶,双果和内膛果进行转果,并用透明胶布固定,套双层纸袋和塑膜袋,6月8日左右套袋,7月20日左右摘除双层纸袋,可提早着色5~7d,套塑膜袋的果不摘袋,着色时间可提前7d以上。公务员之家

高产培育范文篇5

关键词:大豆;播种;技术

高产和稳产是我国大豆科研和生产发展的首要方向,过去,对大豆品种的评价过分注重高肥水条件下的高产指标,而忽视一般生产条件下的产量表现,通过高效栽培,把多项增产措施组装配套,使适合于大面积生产的稳产、高产品种达到优质、生态、安全生产的目的。不违农时,适时播种,保证播种质量,才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

一、制订生产计划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安排生产计划时,首先应考虑市场前景。其次,安排生产计划时还应统筹兼顾,从全年高产高效的原则出发,合理安排好种植面积。第三,要根据合理轮作的原则,尽可能做到不连作,用地养地相结合,以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第四,合理安排好茬口。北京是一年两熟制地区,大豆一般适宜在春、夏季播种。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前后作物生育期和农事季节劳力安排情况,安排好茬口,做到环环紧扣,才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二、土壤准备

2.1播前整地:播前整地包括播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耪、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如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

2.2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1~2天灌水1次,浸湿土壤即可,以利播后种子发芽。

2.3播前封闭除草: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一些大型农场,大豆栽培面积大,如管理不及时,则杂草为害严重,常在播前采用机械喷施除草剂,进行大田封闭除草。氟乐灵、拉索等除草剂可在播前进行土壤喷雾。

三、精选种子

具有良好播种品质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高,苗整齐茁壮。所以在播种前应将病粒、虫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拣出。同时还要根据本品种固有的典型特征,如粒型、粒色、种子大小、种脐大小和颜色深浅,剔除混杂的异品种种子,以提高种子纯度。

四、种子测定和发芽试验

经过精选的种子在播种前应测定粒重和做发芽率试验。这两项工作是计算播种量的根据。将经过精选的种子,随机取样3份,每份随机抽出100粒种子,各自称重并求出平均数,即为该品种的百粒重。其单位用克表示。种子发芽率测定:将上述3份各100粒种子,分别放入3个小蝶或发芽皿中,下垫草纸或河沙。加水至薄水层,然后将种子均匀摆好,放在20℃左右温暖处(灶旁或保温箱内)吸水膨胀发芽。经过5~7天计算能正常长根发芽的种子数,并将3个样本加以平均,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发芽率95%以上。

五、种子处理

为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虫害,常用种子量0.1%~0.15%辛硫或0.7%灵丹粉或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1:1),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药剂拌种与铝酸铰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钥酸铰拌种阴干后进行。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种后,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六、播种量的确定

将已测定的某品种百粒重换算成每千克粒数。

计算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每667平方米保苗株数,然后按照当地耕作条件和管理水平,加上一定数量的损失率(如机械、人、畜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和人工间苗所造成的损失),一般田间损失率可按15%~20%计算。

计算每667平方米播种量。其公式如下:每667平方米播种量(千克)=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每千克种子粒数*发芽率)。例如,计划每667平方米播种30000粒,已测得每千克种子粒数为5000粒,已测得发芽率为95%。代人公式:每667平方米播种量:30000/(50000*0.95)=6.3(千克)。

七、播种期

播种期早晚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非常大。播种过早、过晚,对大豆生长发育均不利。适时播种,保苗率高,出苗整齐、健壮,生育良好,茎秆粗壮。播种过晚,出苗虽快,但苗不健壮,如遇墒情不好,还会出苗不齐。北方区,晚熟品种易遭早霜危害,有贪青晚熟减产的危险。播种过早,在东北地区,由于土壤温度低,发芽迟缓,易发生烂种现象。

地温与土壤水分是决定春播大豆适宜播种期的两个主要因素。一般认为,北方春播大豆区,土壤5~10厘米深的土层内,日平均地温8~10℃时,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播种较为适宜。所以,东北地区大豆适宜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北部5月上中播种,中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南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

夏播和秋播大豆由于生长季节较短,适期早播很重要。另外,播种期也可根据品种生育期类型、地块的地势等加以适当调整。晚熟品种可早播,中、早熟品种可适当后播。春早,地温、地势高的,可早些播种,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可晚些播,岗平地可以早些播种。

八、播种方法

8.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8.2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8.360厘米双条播

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8.4精量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8.5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取原垄茬上播种。这种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还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好处。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8.6耧播

黄淮海流域夏播大豆地区,常采用此法播种。一般在小麦收割后抓紧整地,耕深15~16厘米,耕后耙平耪实,抢墒播种。在劳力紧张、土壤干旱情况下,一般采取边收麦、边耙边灭茬,随即用耧播种。播后再耙耪1次,达到土壤细碎平整以利出苗。

高产培育范文篇6

1高产栽培技术

1.1精细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背西或稍荫蔽的砂质土或壤土地块种植。播种前15d左右,先深翻20cm左右,临播种时充分耙碎、整平,东西向起畦,畦宽132~165cm,高19.8~23.1cm,畦沟宽约30cm,四周开通排水沟。

1.2选种消毒

选择双排姜、肉姜等高产品种,留粗壮饱满的姜块作种,严格剔除表皮脱落、姜肉变色的病残姜块。晒种3~5d,晒至姜皮稍皱,再用1∶1∶150的波尔多液浸种消毒10min。捞起晾干,按姜芽的位置切好姜体,每块保持1~2个粗壮芽,重50g以上。姜体愈大,姜苗愈壮,产量愈高。

1.3适时种植

较暖地区在春分至清明下种为宜。种植规格,坡地行株50cm×26cm,植穴深13~17cm。下种时芽头向上,芽向统一朝南。播后用草木灰1500kg/hm2拌细土盖约2cm厚,再铺放1层稻草保湿,并抑制杂草生长。

1.4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施腐熟猪牛栏粪肥45t/hm2、过磷酸钙225.0~262.5kg/hm2作基肥,拌匀施于种植穴底部,再覆土下种。及时追肥,姜芽出土7~10cm时施淋稀粪水15.0~22.5t/hm2,不宜施用化肥,以免发生烂芽烂种。6月是发芽长苗期,施尿素112.5~150.0kg/hm2,或硫酸铵225.0~262.5kg/hm2,或粪水22.50~26.25t/hm2。7月是块茎长大期,施复合肥300kg/hm2,并结合除草培土,以利姜块肥大和防止露出地面。播后3~4d浇1次水,苗高10cm左右时,用腐熟粪水淋施,既可促苗又可防旱。生长期内要保持土壤湿润,以表土不发白为原则,遇干旱要浇水或灌跑马水,8~9月是生姜枝叶与姜块生长旺盛期,必须经常浇灌,以黄昏或8时前浇灌为好,如遇大雨要及时排除渍水。

1.5病虫害防治

生姜易得姜瘟病和受钻心虫危害。姜瘟病防治上,严格剔除病姜,实行轮作,防渍水,及时拔除病株,病穴内撒石灰消毒;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6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或石灰3kg、退菌特0.5kg、水100kg,揽匀淋洒,每隔2~3d喷洒1次,连用2~3次。防治钻心虫可用2.5%敌百虫15~30kg/hm2,加细泥粉450~600kg/hm2拌成毒土,在露水未干时撒施。

1.6适时收获

用于加工的生姜可在旺盛生长期收获;用于调味和药用的生姜最佳收获期在大雪至冬至,其肉质根茎老熟,养分充足,产量高。

2简易加工技术

2.1白糖姜片

将新鲜姜洗净去皮后,切成3~5mm的薄片。按生姜50份、白糖32份、白糖粉4份、柠檬酸溶液,同姜片一起加热至沸,捞出姜片漂洗干净,沥去水分。再配制62%~65%的浓糖液,并加入0.15%柠檬酸煮沸使糖全部溶解,滤除杂质后放入姜片再煮,煮至糖液浓厚、滴液成珠时即可停火,把姜片捞出。捞出的姜片,撒上白糖粉拌匀,摊晒1~2d或置烘烤房中,在40~50℃下烘4h左右,即成白糖姜片。

2.2蜜渍生姜

把新鲜饱满的鲜姜洗净去皮后,切成1cm×1cm×1cm的方块。按1份生姜加4份水煮开,捞起沥水。再按1份生姜加2份蜂蜜置于锅内再次煮开,撇去泡沫,即制成甜辣可口的蜜渍生姜。

2.3艳红糟姜

取鲜姜100kg、食盐20kg、红糟13kg,将鲜姜洗净去皮,放入缸中。把食盐加入清水35kg烧沸,冷却后加入红糟汁以淹没姜体为度。密封腌30d后,即可食用。

2.4糖醋嫩姜

将新鲜嫩姜洗净去皮,切成1mm厚的姜片,放入缸中。取1份白糖、1份醋和1份酱油,混合煮沸后即为糖醋液,再次煮沸,冷却后将此液倒入姜缸中,以完全淹没姜片为止。姜面上用竹网盖住,并用石块压好,以免生姜片脱卤。然后密封缸口,腌渍15~25d,即成鲜嫩适口的糖醋姜片成品。

2.5酱制姜片

选用新鲜嫩姜,漂洗干净。然后按100份姜用10份盐,1层姜1层盐在缸内腌制。隔5d翻缸1次,经过15d左右即可腌制成咸姜坯。将腌好的咸姜切成3mm厚的姜片,装入布袋中,每袋2~3kg。按姜片100份、优质面酱50份,将其投入酱缸,每天打耙2次。经过7~10d的处理,即可制成色泽深褐、咸、辣鲜、嫩、脆的酱制姜片。

高产培育范文篇7

摘要:介绍了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菇农在茶树菇栽培中解决污染率高、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

茶树菇(Agrocybechaxinggu)又叫茶薪菇、茶菇、杨树菇、柳松菇、柱状田头菇,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珍稀食用菌。近年来,武夷山市茶树菇栽培规模逐渐壮大,形成了茶树菇产业。但由于茶树菇栽培历史不长,在栽培中仍存在污染率高、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栽培季节

茶树菇通常在春、秋季栽培出菇,但当季出不完菇,需经越夏、越冬处置,到气温适宜时,菌袋才能出完菇。这不仅使菌袋营养损耗大,而且降低了栽培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因此,武夷山市栽培茶树菇,选择在冬季或秋未冬初进行,经冬季和早春季发菌,菌丝即可长满全袋,待春季气温回升适宜出菇时,即可进行催蕾出菇管理。这样出菇期长,基本上当季可出完菇。具体时间安排在10~11月制袋接种,翌年4~10月出菇。

二、制袋

1原料

茶树菇是一种对纤维素、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氮源丰富,生长速度快,出现原基及子实体速度快。因此,用麸皮和玉米粉为佳;用棉籽壳比用木屑效果好,产量高;木屑用细木屑为好,需经晒后贮存备用。

2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62%,杂木屑15%,麸皮20%,碳酸钙1.5%,石灰1.5%,掌握培养料含水量63%~65%。

3配料、装袋

棉籽壳在制袋前3~4d,按料水比1∶1.2加入水,堆积发酵,翻堆2次备用。装袋前按配方加入其他原料,干拌2次,使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加水搅拌2次,调整培养料含水量达65%左右,以捏紧料有少量水渗出为准。采用15cm×30cm的栽培袋,每袋装干料300g。

4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在灭菌前期,需排尽灶内冷气,待灶内温度达100℃开始计时,维持100℃24h后,再闷4h退灶,冷却到30℃以下方可接种。

5消毒接种

接种室在接种前用气雾消毒剂消毒,菌袋置接种室内的接种箱中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每袋菌种可接30~40袋栽培袋。

三、保温发菌

将接好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进行排场堆叠,一般6~8层,覆膜。发菌15~20d后,接种口菌丝向四周蔓延,封锁料面,此时应进行翻堆检查。在发菌过程中要翻堆散热,互换位置,使发菌均匀。若遇霜冻天气,培养室需加温,以促进菌丝生长。发菌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但要注意不能使温度产生波动。冬季发菌,长达3~4个月,营养积累丰富,出菇质量好,产量特别高。

四、出菇管理

1催蕾出菇

利用昼夜自然气候温差及通过人为创造的干湿差,进行强刺激,3~5d后,菌袋表面出现点点细雨水珠,经2~3d后即可出现密集的白色原基,接着分化成大批菇蕾。

2温度管理

出菇场所温度宜控制在18~24℃,让菇蕾充分生长发育,形成大批优质菇。出菇阶段温差不宜大,棚内温度要相对稳定。

3湿度管理

在出菇阶段,水分管理以轻喷勤喷“空气水”为原则,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5%,晴天可喷雾5次,以保持覆盖报纸湿润水不下滴为宜;天气潮湿时可减少喷水次数。转潮阶段,相对湿度要适当降低,停止喷水数日,让菌丝恢复生长。茶树菇生长期间,要切实协调好保湿与通风的关系。

4出菇管理

当菇蕾出现,原基形成珊瑚状,浅褐色,菌柄长到一定长度时,要把袋口反卷3~5cm;随着菇蕾的长大,逐渐拉直袋口,直到采菇。茶树菇具有趋光性,且CO2可促进菌柄伸长,故茶树菇在生长发育期间,要注意袋内空气和散射光的调节,以提高茶新菇的商品价值。

5补水

茶树菇原基出现后,料面一直暴露于空气中,培养料易失水,所以要经常保持栽培场所的空气湿度在90%左右,但不可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可采用干干湿湿的管理办法。当采收2批菇后,培养袋明显变轻,必须向袋内补充营养液。

五、采收与加工

1采收

当菌盖边缘颜色较浅,菌膜未破或微破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握住整丛菌柄轻旋拔出,摘除残留的菇根,再次把袋口捏拢,在料面上造就一个出菇的环境,养菌7~10d,等第2批菇蕾出现时,再把袋口打开。室内温度控制在16~26℃。长过2潮菇后,可进行脱袋覆土,浇灌营养液,或倒头出菇。每袋可产鲜菇400g左右。

2加工

茶树菇采收后去杂质和残根,进行分级,立即放到冰库冷藏,保鲜出口。茶树菇子实体细而长,易烤干,烤干分检后,及时装入塑料袋内,密封装箱。

六、病虫害防治

6.1杂菌污染防治

茶树菇栽培过程中主要病害是杂菌污染。茶树菇菌袋的杂菌污染率较其他菇类高。常见的杂菌主要是绿色木霉、链孢霉、青霉、黄红曲霉等竞争性杂菌。尤以绿色木霉危害极大,一旦受污染,可致菌袋报废。防治方法:①拌料时从加入麸皮装袋至上灶,时限不超过6h,防止基质变酸;②灭菌温标控制在100℃后持续24h;③搬运过程防止料袋破孔;④选择晴天夜间进行接种,严格无菌操作;⑤发菌培养注意控温、防潮、通风、避光;⑥按期翻堆检查,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处理。公务员之家

高产培育范文篇8

1高产稳产优质

1.1高产

农业生产就是要获得高额产量。这对于生产者非常重要,因为高产可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农民应选择高产品种进行生产。育种者必须培育高产品种,以适应生产需求,生产需求就是育种方向,生产中需要什么样的品种,育种家就要努力培育什么样的品种,以适应生产的发展。优良品种首先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因为品种的遗传潜力是控制农作物产量水平的决定因素,选择具有较高潜力的品种,才有获得高产的可能,所以高产始终是育种的主要目标。

1.2稳产

生产上不但要求所推广的品种具有高产潜力,而且还要求有一定的稳产能力。影响稳产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如气候因素、土壤环境胁迫、病虫危害等。对这些因素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防治,但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则是培育和选用对各种逆境因素抗耐性强的品种,因此推广兼备高产性和抗耐性强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稳产。

1.3优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对产品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粱的主要用途是酿酒,部分作为饲料,少量作为食用,不同的用途对品质有不同的要求,应选用符合加工利用需求的优势品种。酿酒要求淀粉含量高,一般72%以上,还需要含有一定的单宁,一般在1%左右,能增强白酒的芳香风味。因此,含有适量单宁的高粱是酿制优质酒的佳料『1。饲用和食用主要是要求蛋白质、赖氨酸等含量高,有利于提高消化率。

2适宜机械化生产

2.1做好种子精选。保证发芽率和发芽势

现代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比较精准,整地较好,播种量少,因此要求种子质量好、籽粒饱满、色泽好,使种子纯度在95%以上,净度在97%以上,发芽率在98%以上。在种子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早收,搞好晾晒与精选工作,保证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利于苗齐苗壮。

2.2耐除草剂

高粱幼苗相比之下较细小,生长较缓慢,苗期易受到杂草的危害。因此,高粱田除草一直是高梁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除草是高粱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传统的人工除草成本不仅高,而且费工、费力。生产实践证明,使用除草剂具有除草及时、效果好、劳动强度低、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但高粱抗药性差,对多种化学除草剂很敏感,特别是不同系和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I21。由于除草剂使用不正确,经常给高粱生产带来损失。因此,种植者在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操作,严格掌握使用浓度、计量、时期和方法,防止产生药害。此外,育种者培育耐除草剂的品种也很重要。

2.3耐密植。矮秆抗倒伏

现代农业不但要求品种的高产、稳产、优质.还要求适应自然条件及生产发展的耕作栽培条件。高粱品种要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在缺苗情况下,植株可通过自身调节来增加分蘖成穗数,而且分蘖穗与主穗高度一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机械化收割。茎秆矮化可提高耐肥抗倒能力,也有利于密植高产,还有利于机械化收获,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产培育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油菜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为方向,以典型示范引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增强示范带动能力,促进油菜平衡增产,全面提高我县油菜单产和品质水平。重点抓好桃花源长廊等公路沿线和景点、景区周边油菜的种植,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油菜花观赏点,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品位。

二、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基本要求:以优质抗病高产高油良种、菌核病及杂草防控、配方施肥为重点,加快良种良法集成推广;以油菜免耕撒直播轻型栽培技术为方向,强化农机农艺结合,实现节本增效同步。

计划安排:示范片计划安排在宏村镇和碧阳镇镇实施,涉及14个行政村,3434户,面积10058亩,2014年油菜籽单产158公斤。(附表1:县2015年油菜高产创建实施地点清册)

主要目标:通过开展油菜高产创建,2015年夏收,示范片单产达到200公斤以上,良种覆盖率达100%,单产提高42公斤,总产增加422吨,增效211万元。

三、技术措施

1、因地制宜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油菜品种

品种选择以高产、优质、高油、适合机收为标准,2015年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品种以沣油737和中双11为主,合理辅助应用浙平四号,每个示范区品种尽量统一。

2、全面推广油菜免耕撒直播技术

油菜免耕撒直播栽培在我县已形成很成功的配套技术,在县当前农村劳动力弱、劳动力报酬高、机械化程度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该项技术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在我县一油一稻产区,全面推广机开沟免耕撒直播栽培技术;旱地油菜推广免耕直播、秸秆覆盖栽培技术。油菜免耕栽培达到95%以上,亩劳蓄力投入节约80元以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间、定苗,合理留足基本苗,双低油菜直播亩留苗2万-2.5万左右,及时追施苗肥,促进壮苗越冬。

3、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

在去年项目实施经验的总结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油菜施肥配方,针对不同主要元素化肥价格差异大的特点,在确保油菜单产提高的前提下,油菜施肥实行增氮、稳磷、适钾的策略,亩施纯氮13-14公斤,N:P:K=1:0.5:0.4,以降低施肥成本,通过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技术措施来保证土壤钾素水平不下降。这一施肥策略调整,将使全县的油菜施肥成本在可获得同等单产水平前提下,亩施化学肥料成本降低25-30元。改变施肥方式,提高深施比例,改表施为施肥与中耕松土结合,施肥后覆土;该一头轰为冬壮春发结合,重施蕾薹肥,防止早衰;重视磷、硼肥施用,做到无磷、硼不种油菜。

4、扎实推广“病、虫、草、渍”四害综合防治

油菜病、虫、草、渍“四害”关系油菜籽能否高产、稳产、增产、增收。一是积极推广适应我县油菜生态区域的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品种;二是严查市场假劣农药,严把市场关,确保农药质量;三是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用药、合理田间管理技术水平。防渍害重点是采取深沟窄畦、三沟配套、免耕栽培技术,防病害的重点是油菜菌核病、根肿病,防治油菜根肿病采用药剂拌种,撒石灰或石灰水灌根;防菌核病重点是清沟沥水和在初花期及盛花期进行药剂防治;防虫害重点是苗期蚜虫、跳甲及菜青虫,力争使来年油菜“四害”降低到最低,确保高产、优质。

5、推广机械收割

2014年我县已试验示范成功油菜机收技术,在油菜9成熟以上,即主轴上角果全部变黄,籽粒深褐色,分枝角果约有90%以上呈枇杷黄,籽粒呈浅褐色时选用全喂式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获,并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

四、工作措施

1、发挥县油菜高产示范创建项目领导组作用,确保油菜优质高产创建工作正常开展。县政府成立工作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全县油菜生产技术指导和示范片高产创建的技术指导。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主要技术措施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各项目乡镇负责示范片落实,财政提供农技推广必要的推广经费,广电部门负责宣传报导和农技信息等。

2、发挥技术优势、强化基础性服务。上下联动,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到位。强化“三情”监测,完善苗情、墒情、病虫情“三情”监测体系,合理布局“三情”监测网点,科学监测分析,为适时分类指导田管和判断生产形势提供依据。加强技术指导服务。高产创建示范片技术指导组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关键农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技术指导组的组建,创建乡镇成立相应的技术服务组。各乡镇抽调一名粮油生产技术骨干负责本辖区内的优质油菜生产全程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由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工作队进驻蹲点,在示范片内,县镇技术人员抓示范片、攻关点及上门入户的技术指导工作。同时建立技术人员包片驻点服务制度,开展驻点服务。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秋种前对重点乡、村技术干部、示范户培训一次。关键农时通过电视、手机短信、墙体广告、发放技术明白纸、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技术宣传和指导。

3、积极培育创建主体。以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为契机,利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作为高产创建活动的核心组织载体,加大高产创建主体培育,促进示范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推进创建活动转型升级。2015年油菜高产创建以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组织载体。

4、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积极扶持涉农企业和农机、植保、粮油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代管代收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局面,提高油菜播种质量和统一化率,切实加强油菜生产田间管理水平,为示范片建设提供服务保障。2015年重点扶持县有农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油菜机械收割服务。

高产培育范文篇10

论文摘要阐述了贵州省水稻生产的栽培密度变化历程,分析了栽培密度和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安龙县水稻生产的适宜栽插规格。

水稻的栽插密度对产量影响极大,合理的栽插密度是水稻高产栽培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贵州省水稻种植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其间有不同的种植密度。随着水稻科学的发展,水稻合理密植的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

1贵州水稻种植密度的发展

1.1常规稻高秆时期20世纪70~80年代中期,贵州传统种植的水稻均属高秆品种,农民的插秧规格基本是“肥田稀大窝(斗底)、瘦田升子底”,株行距约为(20~33)cm×(20~30)cm,每穴插5~7株,密度为10.5万~22.5万穴/hm2,基本苗75万~150万株/hm2,有效穗120万~150万个/hm2,产量为3000~6000kg/hm2。

1.2常规稻高秆变矮秆时期这一时期为1975~1984年,是贵州地区水稻种植的第1次绿色革命,贵州省相继从省外引进了农垦8号、湘东、桂朝2号、铁青和自育的黔幅、761号等矮秆品种,插秧的密度也有了很大改变,推广的规格约为26.4cm×16.5cm,密度为22.5万穴/hm2,穴插5~7株,基本苗达112.5万~225万株/hm2,有效穗300万~375万个/hm2,产量为7500~10500kg/hm2,此期贵州水稻单产得到跨越式发展。

1.3杂交稻问世至普及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末是杂交稻问世至普及时期,也是贵州水稻种植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水稻插秧的密度和基本苗均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最根本的改变是将常规稻传统的穴插多株改为插单株,以主茎成穗为主改为以分蘖成穗为主的栽培技术。配套技术强调撒稀秧,培育多蘖壮秧,稀插,早插,早发。20世纪80年代后贵州地区推广普及两段育秧,特别是成功地育出了7~8叶多蘖壮秧后,就形成了贵州特色的合理密植宽窄行的规格(20+26.4~30)cm×16.5cm,穴植单株(少蘖苗插双株),密度为24万~26.3万穴/hm2,基本苗27万~30万株/hm2。杂交稻的有效穗达270万~300万穗/hm2,高产田产量可达11250kg/hm2以上。如安龙县木咱镇1990~1993年完成的200hm2稻麦两熟的吨粮田,水稻平均单产达11265kg/hm2,还出现很多12000kg/hm2的高产田,全县水稻总产达6000万kg,平均产量6000kg/hm2,是水稻最稳定的高产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育秧技术的改善,常规稻也能育出多蘖壮秧,提高成穗率,如桂朝2号达到12蘖(汕优63单株成穗为13蘖)。

1.420世纪末期至今该时期水稻种植密度特点主要表现为插秧密度减少,一般特等肥田株行距33cm×31.6cm,密度为7.65万穴/hm2,中上等田株行距26.4cm×23.1cm,密度为16.5万穴/hm2,杂交稻基本苗只有9万~22.5万株/hm2,常规稻基本苗45万株/hm2。

1.5全国超级稻成规模推广时期由于超级稻的叶面积系数要比一般杂交稻大1~2倍,因而提出了“宽行窄株”的措施,促进水稻群体稳健发展。一般肥力中等田块行距为30cm,株距为13.2~15cm,密度为27万~30万穴/hm2。高产田的基本苗仍保持105万~150万/hm2,穗苗比为(2~3)∶1,产量为9300~17760kg/hm2。据报道,2006年贵州省贵阳、遵义等地在水稻增粮工程项目中也出现了13500kg/hm2的高产记录。在超级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引导下,国内先进地区水稻单产出现了新的飞跃。

2安龙县水稻合理密植规格的展望

目前贵州省安龙县的水稻生产应从稻麦两熟的耕制出发,既要充分利用两段秧培育中、大苗多蘖壮秧的优势,又要适当提高单位面积的基本苗,还要改方形栽培为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优化群体结构,增加光能利用率,积累更多的干物质,达到高产,同时还要作省工、高产、高效等综合研究,以便为农民所接受。2.1安龙水稻生产适宜的基本苗数采用生产吨粮田的栽培理论,即“中稻的高产栽培应依靠以一次分蘖为主的增产作用”,以蘖代苗夺得高产。同时将现有基本苗从18万株/hm2提高为30万~45万株/hm2,这样在增加一次分蘖成穗的同时,不会增加大量秧田和种子用量,易被农民接受。

2.2普及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用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代替当前的方形插秧规格及残留的宽窄行的方式。具体规格应为(30~33)cm×16.5cm,高秆品种行距适当加宽,中秆种品种行距适当缩小。实现上述插秧规格的调整,结合选用适合当地高产高效的品种、培育壮秧,改超量使用分蘖肥为补施中后期的穗肥和粒肥,推行好气性灌溉等系列关键技术,促进水稻高产。

参考文献

[1]邹文斌.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耕作栽培,2006(5):1-5.

[2]苏祖芳,霍中洋.水稻合理密植研究进展[J].耕作栽培,2006(5):6-9.

[3]留汉尧,梅俊中.水稻高产栽培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耕作栽培,199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