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6:10:23

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范文篇1

一、加强推进落实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明确指出,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工作,它需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它覆盖面广、涉领域宽,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全过程都涵盖其中。因此,消防安全责任从宏观上讲包括政府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三大责任。[1]高层民用建筑作为社会单位成员,消防安全的主体主要指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二者主体责任的落实与否对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利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由各个社会单位共同努力和促进的。社会单位是社会生产、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它囊括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社会组织。应急消防救援更是一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的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是需要不断推进和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这对于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险性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一旦发生火灾,面临较大的救援困难:一是可燃易燃物多,二是蔓延迅速,三是疏散困难,四是供水难度大。因此,火灾失控后容易造成巨大伤亡,社会影响恶劣。2010年11月15日,上海余姚区胶州路28层教师公寓因无证电焊违章操作引起火灾,导致58人遇难。2015年7月11日,湖北武汉紫荆嘉苑住宅楼电缆竖井,由于线路老化发生自燃引起火灾,导致7人死亡,12人受伤。[2]2022年1月9日,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一栋19层高层公寓楼,由一个便携式取暖器引起火灾,截至报道时已造成19人死亡,至少63人受伤,其中数十人伤势严重。国内外类似的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近年来层出不穷,这些都警示我们:高层民用建筑由于其建筑特点和消防风险,火灾危险性较大,发生火灾概率大,一旦火势没有得到及时控制,人民生命财产会受到严重威胁,要抓住“灭早灭小”的最佳时机,采取早发现、早扑救的最有效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火灾危险性。所以,一旦发生火灾,依靠最早到场的业主及物业服务企业力量抓住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进行初期火灾扑救,是防止小火酿成大灾的最有效方法,这便对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提出了重要的要求。

(三)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救援难度大,防火就更显重要,必须实行群防群治。火灾的发生应该同时具有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的存在。所有社会单位的运转都具备燃烧三要素,对可燃物和点火源的控制是火灾防控的中心问题。所以,在火灾预防方面,高层民用建筑业主及物业服务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基础作用非常明确、不可替代。作为业主一方,除了自身要有消防安全意识和基本自救能力外,还有监督责任。如果发现消防设施不完好有效,外墙保温材料破损,堵塞消防车通道和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情形的,可以向物业服务企业反映。[3]作为物业一方,要督促业主、使用人履行消防安全义务;要定期组织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要随时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违规行为予以及时制止等。业主和物业共同行使好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将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

二、加强推进落实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2021年以来,高层建筑火灾形势严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消防救援队伍接报高层建筑火灾共3446起,造成死亡137人,其中高层住宅火灾就有2908起,造成死亡123人,分别占总数的84.4%和89.8%,呈高发易发态势,造成重大伤亡的风险始终存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层民用建筑使用者的消防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主要领导缺乏法律意识,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建筑防火及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投入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致使相关领导对投入资金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单位对消防工作还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火灾公众责任险参保率较低,对火灾隐患熟视无睹,甚至对消防安全检查有抵触情绪,对存在的消防隐患整改态度消极。据统计,80%以上的重特大火灾是人为因素所致。如高层住宅小区违章停车堵塞消防车通道、应急照明设施损坏、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和“飞线”充电等现象时有发生。今年上半年,上海市人大代表联系社区征求有关城市运行安全的511条意见中,反映占用消防车通道和应急通道两个问题的共151条,占比近30%。

(二)消防安全责任压得不实

消防安全的法律责任包括火灾预防的法律责任和发生火灾后的法律责任。《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了各类主体应当履行的7项消防安全职责。部分单位重效益、轻安全,没有建立完整的消防安全制度,日常管理不规范,消防设施故障损坏、疏散通道堵塞和违规施工、违章作业等问题较为普遍,灭火应急预案制定不科学、演练不落实。目前,引起社会关注的主要还是发生火灾后的法律责任,而火灾预防的法律责任,则没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导致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实。主要表现为物业服务企业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设置配备、维护保养、运行管理不落实,消防安全培训、检查、整改不落实等问题,往往是发生火灾或小火酿成大灾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没有发生火灾时,基本不会引起足够重视,甚至被忽略。火灾发生后,也依然存在追究责任落实不严格,导致无法起到警醒、教育的作用,安全责任形同虚设。

(三)消防安全管理专业性不强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广泛应用,火灾防控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消防安全管理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急需专业的消防团队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配置不足、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低下或根本未配置也是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没有专业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造成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等“关键少数”不懂建筑防火、建筑消防设施国家规范与标准,不具备必要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水平较低,管理不严格,造成火灾隐患难以及时排除,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如业主使用天然气灶具没有依照规范进行安装、忽视了室内通风、忘记关闭天然气阀门等行为都有可能造成天然气泄漏,从而引发火灾。物业服务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擅自装修甚至擅自拆除消防设施,破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探测器热水系统等,产生了火灾隐患。

三、加强推进落实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措施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推进和落实,需要各方齐抓共管,运用多种手段,形成良好机制,切实抓好消防安全工作,自觉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为实现全社会消防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一)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提升,要进一步强化群众火灾防控意识,提升群众对于消防安全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首先要增强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常识的知晓率。一是牢记“消防安全,宣传系于一半”是共识,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教育与舆论监督作用,宣传消防知识,提高消防工作的曝光率。二是倡导“消防安全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坚持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校园教材,充分利用学前教育和义务制教育这一平台,在学生的授课内容甚至相关教材中加入消防安全的内容,如学习消防常识、掌握火灾预防方法、开展疏散自救训练和演练等等,在潜移默化中让消防责任上升为国民责任,将消防安全提升至道德层面,促进全社会积极履行消防责任。其次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民对消防安全的积极参与性和基本处置能力。一是积极鼓励群众参与消防志愿服务。提升认识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于实践,通过健全消防志愿者组织制与认可和激励机制来提高群众的参与性。二是要大力支持群众举报火灾隐患与消防违法行为。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来发现问题、参与监督,最大限度鼓励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提升群众火灾初期的基本处置能力。高层民用建筑物业服务企业要充分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积极建立微型消防站、组织消防安全训练、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切实提升处置初起火灾的能力。

(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运行机制

完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责任运行机制,必须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规章的方式来约定责任主体责任清单,明确监管职责。为此,《消防法》中已明确规定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为进一步强化责任,应急管理部于2021年6月21日《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了高层民用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是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对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负责。同时还明确增加了有关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服务合同中约定消防安全服务的具体内容,如有效落实防火巡查检查、用火用电管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等制度要求,充分明确了物业服务企业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角色和职责。至此,消防安全管理机制通过法律约定的方式得到完善,推进落实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主体的责任,提升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4]对没有物业服务企业的高层民用建筑,要提请政府明确街道乡镇、居(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推行“楼长制”,确定管理人,消除管理盲区,堵塞安全漏洞。此外,消防救援机构作为社会消防安全的监督执法部门,仍然要一如既往致力于消防安全责任运行机制的完善。如推动修订《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社会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编制高层建筑风险防范指南和检查指南等措施。

(三)推进形成责任监督合力

要提高高层民用建筑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的主动性,真正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必须依法依规对其进行管理,使高层民用建筑的责任主体时刻处在监督之下。首先要增强广大业主遵守消防法规的自觉性。如设置消防宣传栏、播放消防安全短视频、掌握消防安全基本常识和消防设施简单操作规程等方式,加大宣传和指导的力度。其次要形成社会广泛监督的氛围。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曝光等方式形成舆论压力来加大监督;二是消防救援机构通过提升自身消防监督质量和执法水平加强对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督促;三是借助司法机关依法对火灾防控工作的介入来提升公民和单位诉讼维权意识,特别是在尚未发生火灾情况下的诉讼维权意识,促进依法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四、结语

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是一项关系社会稳定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不仅要从制度层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深责任人对政策法规的理解领悟,把立足点放在预防上,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而且要从营造安全氛围、完善机制建设、推进监督合力等多个层面,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着力构建安全有序的消防环境,保障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程度云.消防安全责任落实问题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7,33(10):78-84.

[2]曹永安,周电波.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7):64-66.

[3]张先来.推进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认识与思考[J].安全,2015,36(4):63-65.

高层民用建筑范文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高层民用建筑;应用

1引言

目前,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化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绿色建筑也成为现代化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高层民用建筑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视性发展的主要建筑形式,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是建设高层民用建筑的首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可更好的满足绿色生态发展的要求。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对建筑设计的选址、规划、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探究节能技术应用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新途径,进一步推进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朝着可持续、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2.1提升自我调节功能

高层民用建筑通常具有一定的设计使用年限,且在这个使用年限范围内,高层建筑拥有一个完整的周期包括工程设计、施工、使用及拆除等,因此,高层民用建筑在其生理周期内,不仅要保持其原有功能的正常发挥,还应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状态。因此,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树立清晰的自我调节设计理念,在采光通风、湿度温度、污水排放、噪音控制等方面进行自我调节,提高高层民用建筑的绿色生态性。

2.2舒适化的设计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层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舒适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引进舒适化的设计理念,并做好空间平面布置、选择使用无毒害材料等设计方式,减少挥发性物质的排放,预防电波辐射所带来的危害,避免出现建筑间的对视和室内通视等问题,营造良好舒适的视觉环境、声环境,提高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水平。

2.3与自然体系融合的设计理念

目前,与自然体系融合的设计理念在生态型高层民用建筑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通过增加采光面积、提高通风率等方式,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因素,营造出一种舒适、低碳的居住环境。在传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空气、阳光、风等自然因素被照明系统、空调系统所取代,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品质,但这一过程中,人工塑造的环境对人们健康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包括疲劳头痛、皮肤干燥等亚健康问题。这种情况下,自然体系在生态型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的采光、通风设计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建筑选址的规划

在保证居民居住舒适度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应对建筑所在地进行实地勘察,并将建筑周边的自然、地理等环境因素对高层民用建筑所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最大程度地了解地块周围环境仔细考察分析,了解周围的绿地程度、原有建筑等因素,分析这些条件对建筑物的能耗影响;同时,再辅以当地气候条件分析来选出建筑的最优位置,使建筑的能耗要求降到最低限度;再根据前期条件来对建筑的朝向、内部格局等进行设计,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最后,再对施工次序进行综合考虑,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2生态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

生态是现代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高层建筑在使用功能、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地的地理优势,重视建筑物与其所在地自然景观的有效结合,以提升整体造景的效果。同时在高层民用建筑生态设计方面,应注重当地环境的气候、降雨、通风、光照等多方面信息的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将各种自然资源充分融合到建筑建设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另外,还应重视自然景观的利用,改善高层民用建筑的生态环境,净化周边空气质量,提高高层民用建筑的舒适度。

3.3高层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

(1)围护结构的合理选择。高层民用建筑在能耗方面的要求较高,在对高层民用建设进行绿色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对建筑工程的保温层进行合理设计。比如:在围护填充墙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较轻且传热效率低的环保材料,比如容重较轻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梁柱等热桥部位保温层的选择中,尽可能选用寿命比较长、耐用且防火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实现节能减碳的目的。(2)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传统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为规划与设计明显的劣势是对环境的伤害,产生了许多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且前期各种考虑不周全造成许多资源的浪费。因此,应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考虑,尽量使用再循环材料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尽可能的使用本地建筑,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对大型公建应采取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以降低装修过程中各种材料的重复使用造成浪费。(3)提升建筑设计的科学性。科学的建筑设计可提升建筑物的通风效果,可将建筑内部的污浊空气和潮湿气体排出,减少居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度,为居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比如我国华南地区具有夏热冬暖的特点,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在小区群体布局设计时可将小体量的低层住宅放置于南边,大体量的高层可放于北边,以满足夏季通风需求的同时,还能起到阻挡冬季西北风的作用。

4实例分析

某大厦的用地现状呈梯形,东西宽135m,南北长86~100m,建筑场地地势平坦且不存在建筑或古迹名木等,该大厦按照甲级写字楼标准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及材料,将项目建设成符合绿色、生态、低碳、可持续等发展理念的现代办公建筑。

4.1高层建筑的朝向设计

高层建筑的朝向会受到太阳辐射、经纬度的影响,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朝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对建筑周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调查资料将该大厦朝向确定为南北向为主,在满足采光需求的基础上,增大开窗的面积,并在大厦西侧增加竖向装饰格栅,并起到遮阳的作用。

4.2高层建筑的平面设计

在高层建筑形状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对建筑物的体型系数、散热比值等进行比较分析,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外表面积越大,其所散失的热量就越多。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外观时,需对建筑结构和设施进行合理设计,比如把电梯、机房、管道等设施设计在建筑物的西向或南向,以阻挡阳光的直射;或者通过设置空中庭院的方式提升建筑通风效果,上述方式均可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图1)。

4.3综合利用绿色景观技术

绿色景观构建是当前高层民用建筑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轴端,这种绿色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的阳台区域、绿化区域,以促进高层建筑能够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立体绿化结构,且这种绿化结构的形成可对高层民用建筑的热环境进行改善,充分发挥了高层民用建筑节能环保的价值和作用。

4.4雨水与中水的利用

结合高层民用建筑所处环境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和供水状况等,合理设置给排水系统及雨水系统,实现建筑物废水及雨水的合理回收和利用,已成为当前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中水在经过回收处理后,可用于消防、道路喷洒等,可减少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4.5遮阳设施的设计

目前,挑出式立面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减少建筑面积的同时,还可在建筑内部建立遮阳区域,以降低室内的能源消耗率,保证建筑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另外,高层民用建筑的气压与风力较大,对窗户隔噪和防风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降低能源消耗,需将窗户边框选材、传热、可见光投射等系数控制在节能计算范围内,并结合当地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数值的窗户材质并严格控制窗户抗风压性能。

5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进一步保证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因此,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准确把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对建筑的位置、通风、朝向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进而形成生态、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以满足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作者:严松 单位: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丹.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3(11):239.

高层民用建筑范文篇3

1.1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选址中的应用

对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来说,选址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设计的首要因素,针对这种高层民用建设的选址来说,不仅仅要切实关注到高层民用建筑后期使用人员的舒适度问题,更应该加强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保障其绿色节能环保效果。具体来说,为了实现这种绿色理念的渗透,在具体的高层民用建筑选址中,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首先,重点加强对于周围环境的调查,考虑周边环境中的绿化程度,尤其是要针对其绿化程度对于今后高层民用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2)其次,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资料,针对这些条件和影响因素来恰当准确的选择最佳的高层民用建筑位置,保障其能耗最优化;(3)最后,还应该重点针对高层民用建筑自身的朝向、规格以及角度、高度等进行严格的设计,根据当地的光照以及常见风向等进行最佳的设计,确保高层民用建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太阳能以及风能,进而降低高层民用建筑自身的能耗。

1.2针对具体的节能技术应用进行设计

1.2.1充分应用保温技术

从高层民用建筑的能耗方面来看,建筑物自身的散热损失是比较大的,这种散热也就成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控制目标,基于此,在今后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就应该充分针对其外墙以及屋面采取恰当的手段来提升其保温性能,当前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就是构建恰当的保温层结构,通过合理的运用各种保温材料来逐层在外墙和屋面上布设,进而最大程度上减少能量的散失,发挥较好的保温节能效果。

1.2.2针对阳台进行合理的绿色节能设计

对于整个的高层民用建筑来说,阳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方面,对于阳台的合理设计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绿色环保节能水平,具体来说,针对阳台进行设计不仅仅要充分的考虑到遮阳的效果,还应该重点针对阳台的面积进行全面利用,提升其应用效率,比如可以再阳台栽植一些有价值的绿色植物来提升建筑物的绿化水平,这也是高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的一个主要手段。

1.2.3综合运用绿色景观技术

绿色景观的构建也是当前高层民用建筑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绿色景观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上段中提到的阳台区域,在整个的高层民用建筑中可以进行绿化的区域都可以进行这种绿色景观的构建,促使整个高层民用建筑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立体绿化结构,并且确保这种绿化结构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优化高层民用建筑的热环境,为高层民用建筑的节能环保发挥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1.2.4提高各类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

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来说,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并且还是其绿色理念深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来说,除了通过合理的规划降低能量的损失,确保能源利用的最大化之外,还应该充分引入一些新型的能源应用技术,比如提升太阳能的利用水平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种举措;对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来说,其主要是加强循环利用效果,比如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来说,就应该通过提高中水的回收效率,加大雨水的回收利用以及提升循环利用水平等多种举措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结束语

高层民用建筑范文篇4

关键词:配电室接地装置配电系统保护总等电位联结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因此,高层民用建筑也就发展迅猛。而一个好的高层建筑,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安全的、可靠的供电系统作保证。

1.高层民用建筑配电室的选择

参考GB500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总配电室或总配电箱间宜选在地下层或一层,这样进,出线方便,且便于运行维护。

低压配电室内布置的配电屏,其屏前屏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应按GB50053-94规定设计,并考虑相关的问题,如配电室的高度、耐火等级,以及门向外开设,房间长度超过7m的应设两个出口等问题。

2.高层建筑配电系统接地装置的设定

由于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较深、较牢固,为节约投资,要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接地体。设计时

(1)根据公式

RE=0.2ρV1/3

ρ_土壤电阻率(Ω.m)

V_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体积(m3)

算出自然接地体的电阻

(2)根据设计规范要求确定允许的接地电阻值

1kv以下系统:

与总容量在100KV.A以上的发电机或变压器相联RE≤4Ω;

与总容量在100KVA及以下的发电机或变压器相联的接地装置RE≤10Ω。

(3)比较自然接地电阻与规范要求允许的接地电阻

a、若RE(nat)≤RE

且满足热稳定度,即钢接地线的最小允许截面(m2)满足:Amin=Ik①tk1/2/70

Ik①_单相接地短路电流(A)

tk_短路电流持续时间(S)

则不用再装设人工接地电阻

b、若RE(nat)自然接地电阻不满足

则必须按下面的公式补充人工接地电阻

RE(man)=REnat·RE/REnat-RE

在设计高层建筑配电系统接地装置时,应注意与其防雷击的接地装置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应按GB50057-94规定实施。

3.配电系统的选定

(1)高层建筑的负荷分级

一级负荷: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消防电梯

二级负荷:客用电梯,供水系统,公用照明

三级负荷:居民用电等其它

(2)配电系统

因为高层建筑存在着一级或二级负荷,因此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的供电电源应有两个独立的回路供电或采用一条回路电源和备用电源(发电机)供电。

配电电压采用220/380V。配电系统根据负荷大小用单相(共三线:L线,N线,PE线)220V配电或三相(五线:即L1L2L3线,N线,PE线)配电。

高层住宅的垂直干线宜采用电力电缆,分支电缆或母线槽配电、干线应在电气竖井内敷设,而电缆截面应按发热条件选(即:使其允许载流量不小于通过相线的计算电流),再校验电压损和机械度。

高层住宅中只有一级和二级负荷才用双电源供电,设计系统时应注意。

每个住宅单元应设宅配电总箱、楼层电表箱和住户配电箱,楼层电表箱与住户配电箱应分开设置。公用走廊、楼梯间照明负荷应单独设公用电表计量。住宅电能计量系统应采用总线式集中抄表或自动抄表系统,以便物业管理。

住户配电箱应设照明回路和一般电源插座回路、厨房插座回路、卫生间插座回路、空调插座回路。除照明回路导线截面选择外,其余回路导线截面选择参照前面所述的电缆截面选择。

照明回路对电压要求较高。按GB50034-92规定,灯的端电压一般不应高于其额定电压的105%,也不宜低于其额定电压的95%。因此照明回路导线截面选择应按下式:

A=∑M+∑αM′/CΔUal%

∑M——为计算线段及其后面各段(指具有与计算线段相同导线根数的线段)的功率矩(M=PL)之和

∑αM′——为由计算线段供电而导线根数与计算线段不同的所有分支线的功率矩(M′=PL)之和,这些功率矩应分别乘以对应的功率矩换算系数后再相加

α——为功率矩换算系数(如下表)

ΔUal%′——为从计算线段的首端起至整个线路末端上的允许电压降对线路额定电压的百分值

C——为计算系数。

计算时,应从靠近电源的第一段干线开始,依次往后计算各线段的导线截面。计算出截面后,应选取相近而偏大的标准截面。而每段导线截面均应按机械强度和发热条件进行校验。

住宅配电线路应设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以及漏电保护。为了防止电源电压波动对家用电器的影响,宜在住户配电箱内装设浪涌抑制保护装置,住宅室内配线宜用PVC管暗敷。

4.高层建筑的保护接地系统、等电位联结、接地保护的设定

(1)高层建筑若是城市公用变压器供电,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形式应采用TT接地系统,且设专用保护线。若是住宅小区或单位内变压器供电,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形式应采用TN-S形式。

(2)等电位联结是使电气装置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电位基本相等的一种电气联结。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在于降低接触电压,以保障人员安全。

按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在建筑物内应作总等电位联结。而当电气装置或其某一部分的接地故障保护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尚应在局部范围内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因此高层建筑住宅中的浴室、卫生间、厨房等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3)接地保护

a.TN-S系统中接地保护:对己有总等电位联结的措施;

若配电线路只供给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末端线路,接地故障保护动作时间不宜大于5s,即top(E)≤5s

若供电给手握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则

top(E)≤0.4s

而系统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的动作电流Iop(E)应满足:

Iop(E)≤Uφ|Z∑φ|

Uφ_系统相电压

|Z∑φ|_接地故障回路总阻抗模

接地保护可由过流保护或零序电流保护来实现,如达不到保护要求时,则应采用漏电电流保护。

b.TT系统中的接地保护

己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措施的,其接地保护满足下式:

Iop(E)RE≤50v

其中:Iop(E)_接地故障保护动作电流

RE_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和PE线电阻

当采用过流保护时,反时限特性过流保护电器Iop(E)应保证5s内切断接地故障回路;而当采用瞬时动作特性过流保护时,Iop(E)应保证瞬时切断接地故障回路。

若过流保护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则采取漏电电流保护。

参考文献

1《电气工程师技术手册》刘介才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高层民用建筑范文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高层;民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转变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而这也是新时期经济环境建设的的发展方向。因此,应通过相关手段和措施,使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更加完善,推进绿色建筑生态意识的发展,真正地促进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水准的提高。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是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

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原则

2.1实现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原则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宗旨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真正实现在建筑过程中的生态化、绿色化和可持续性。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原则是绿色建筑最基本的因素,对有限的生态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并且实现经济有效增长与自然规律相统一,实现建筑结构合理化。此外,在将自然生态的绿色植被融入到建筑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相和谐,为人们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体现绿色建筑真正存在的价值,促进建筑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进而为社会和人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2体现经济适度、高效健康原则

现代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除了充分实现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原则,保证绿色建筑的生态化、绿色化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还应该坚持绿色建筑的经济适用性、高效健康性的原则。在建筑实施过程中,考虑人们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以及性能上的实际需求,以此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意识和审美观意识的转变。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建筑的生态节能性,还要重视人们对建筑外观设计和审美的实际需求,实现绿色建筑的经济适度原则和高效健康原则,不断优化建筑设计过程,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更好地促进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工作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

3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划

常规情况是,开发商首先固定了建筑项目的场地,所以建筑的设计者只能尽可能多的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等一系列因素来确定建筑物的规模,格局和朝向,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3.2合理利用自然环境

①对高层建筑的地下空间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对地下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可以削弱地上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从而为工程整体设计方案的优化垫底基础。在居住区域内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时,会存在噪音等,噪音的来源主要为中水处理站以及泵房。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可将设备放置于地下,有效控制噪音源。在设计居住区的相关建筑时,需通过通风、消防以及防渗防水优化设计方法实现地下室的最大化利用。在设计过程中,相邻建筑之间存在一些空间,可以利用这些空间设计半地下车库,并配置相应的绿化带,节约土地资源,改善整体绿化效果。②设计透水地面。在建筑区域设计过程中,主干道以及人行道等采用的材料有所差异,应采用差异化设计方法。例如,对于主干道可以使用沥青混凝土材料,但是人行道位置需选用透水性能较为突出的材料,对于地面的停车场可以使用植草砖进行铺设,用于地面积水消纳。③设计科学合理的道路系统。需对道路景观各要素进行综合考量,满足人们的生活及安全要求。在居住区域内,需要区分车道以及园路,按照功能的不同进行合理配置,保证交通顺畅,也避免安全隐患。这样可形成有规律的环形结构,保证交通的快捷通畅,同时可以使消防隐患大大减少。在设计车行道的时候,在保证消防使用的基础上,使各条道路的宽度满足正常的需要。对于园路而言,宽度以1.5~2.5m为宜。

4实例分析高层民用绿色设计

某项目总建筑面积313063m2,建筑高度达200m,属超高层建筑。项目地上层数45层,地下层数3层,建筑面积90895.9m2,地下建筑面积10832.30m2。4.1室外风环境本项目建筑群统筹布局,采用连廊架空设计,改善了导风性能。通过对该建筑所处地区各主导风向下的室外风环境进行计算机模拟,项目建筑周围室外全年风速均小于5m/s,满足规范要求;部分区域存在少量风影区;总体室外风环境较为理想。①当主导风北风时,气流可通过住宅区内架空层流入中心广场地带,项目内各建筑周围室外气流组织较均匀,流场形态简单,且在行人高度大部分区域风速在1.7~3.0m/s之间。部分住宅楼的北风面有较长的风影区,该区域风速小于0.6m/s。②当主导风向为东风时,项目东侧小区建筑并未对来流风速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反而起到了对来流的“导风作用”,气流透过项目内各建筑之间的开阔地带进入项目中心广场地带,并有一部分气流穿过架空层向北流走。该工况下,大部分区域风速在1.1~1.9m/s之间,风速较为舒适。③当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时,和东风工况相似,只是该工况下,项目西北侧有面积较大的风影区,该区域内风速在0.6m/s以下,但其他大部分区域风速在1.7~3.0m/s的适宜区间内。4.2围护结构设计项目在围护结构节能方面尤其注重幕墙的遮阳性能。采用单元式和框架式的幕墙系统,幕墙玻璃主要采用TP8(Low-E)+12A+TP6mm中空钢化玻璃和TP8(Low-E)+12A+TP6+1.52PVB+TP6mm中空钢化夹胶玻璃,玻璃自遮阳系数≤0.30,可见光透射比≥0.40,较好地兼顾了采光与节能的需求;幕墙竖向挑出300mm铝合金装饰条,具有一定的固定外遮阳效果,但效果较不明显;同时,主要功能房间内设有窗帘;综合上述自、外、内遮阳措施,项目整体提高了幕墙的遮阳效果,有效减少夏季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热舒适性。4.3室内质量环境在室内自然通风方面,项目幕墙设有大量上悬式可开启扇,开启扇执手高度适宜,方便室内人员自由调节开启。此外,各层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较大的区域,如地下一层超市等区域的空调系统采用了CO2监控系统,地下车库采用CO监控,实时监测室内CO2/CO浓度并与通风空调系统联动,在保证室内的新风需求的同时按需调节送风工况,兼顾健康与节能。项目住宅楼造型方正,部门商业功能区域室内布局主要围绕核心筒采用大开间,办公室和会议室主要沿外区布置,房间进深均在9m以内。隔断内区功能以资料室、储物室等辅助功能房间为主,避免内区压抑空间对室内人员的影响。通过对部分标准层的自然采光模拟分析,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均可满足要求,模拟结果见表1。同时,为了改善地下空间采光效果,在项目用地东北角设计下沉式广场,大大加强了该区域的自然通风、采光环境。并且首层地面绿化带设置了12根导光管,使负一层部分地下空间也可享受到室外自然光。

5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宏观的概念,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且范围大,包括循环利用建筑材料和自然资源,包括开发利用新能源,应放眼大局,不能只停留在独立的建筑上,应将其与整个城市的规划相结合进行设计。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筑师同其它方面的工程师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手段,不仅仅依靠政府机构,还需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构建绿色建筑的过程里,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

作者:胡 娟 单位: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丹.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3(11):239.

[2]李锐.解析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5(2):23.

高层民用建筑范文篇6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绿色建筑;太阳能;水资源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对生活质量提出多元化要求。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与环保性。要求现代建筑行业在这一发展趋势下,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采用高效的绿色建筑设计手段,有效降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耗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1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1.1绿色建筑设计含义

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通过建筑物与环境的高效结合,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作业中,最大程度降低建筑物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此外,还需要合理控制建筑物本身的能源与资源消耗,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强建筑物的节能性能与环保性能。简言之,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加强对建筑物周边环境的保护。相对于传统建筑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的建筑形式与设计思路,可以将建筑施工与竣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进行最大化降低。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属于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与健康性。

1.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含义不难发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属于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设计原则,规范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即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能源与资源的节约;结合建筑工程当地的气候因素,最大化利用绿色建筑资料,对绿色建筑设计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规划;此外,要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制定相对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概述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人类居住的合理高度要低于20m,一旦居住高度超过20m,会有部分人群产生轻微不适感,长期居住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人群占地面积飞速缩减;为降低现代城市建筑的高密度值,开始建设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不适感逐渐加强;为缓解这一现状,需要将绿色建筑设计合理应用在高层民用建筑工程中,为人民生活空间的舒适性提供保障。

2.1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

由于高层民用建筑物的建设高度、楼体朝向、室内规划布局等存在差异性,所以,高层民用建筑物分布的差异,导致其获取的日照量与日照时间存在不同。同时,在同一高层民用建筑物中,不同的楼层高度以及朝向的不同,会获取不同的日照量和日照时间。结合这一因素,为实现太阳能作为优质光源在高层民用建筑物内的合理引入,需要对每一楼层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进行严格设计,结合相关规范要求,保证高层民用建筑物之间楼间距的科学合理性。此外,结合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大部分高层民用建筑物会在楼体南侧布置房间的格局,并保证室内格局规划的良好性,为建筑物内提供更长的日照时间与更加充足的日照量。

2.2合理利用风能资源

现阶段,在高层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中,对自然能源风能的研究应用较为普遍。在高层民用建筑中,为充分满足冬季取暖和夏季取暖的不同要求,在绿色建筑设计时,不仅需要利用地热、空调和暖气等常规性能源。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楼间距与楼体朝向、室内和室外布局规划等不同特征,最大化降低楼体之间对夏季风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夏季风可以得到全面利用。此外,要尽可能的提升建筑楼体对冬季风的抵御力,最大限度的隔断冬季风在高层民用建筑物室内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夏季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良好通风提供保障,实现常规性能源排放量的降低。保证冬季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保温效果,实现能源以及资源的高效节约。

2.3充分利用水资源

在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的过程中,大部分建筑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通常会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因素、供水状况与地势条件等,对水流的流向进行合理控制,防止由于积水问题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一般都会及时排放处理雨水。但是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对雨水回收系统进行了合理设计。通过人工和天然地形流淌等方式,实现对雨水资源的采集与节流,并加以储存管理,利用相关措施,将其处理成为高层建筑的平时用水,对水资源进行最大化节约。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设计还可以对中水进行再次的回收循环利用,主要作用在消防、绿化灌溉与洗车等不同方面。这一举措可以有效降低高层建筑物周边的水污染,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2.4合理利用保温层

目前,大部分现代高层民用建筑为达到保温目的,开始将保温层应用在建筑内外墙体中。相关人员结合不同地域的地理因素以及气候因素,发明了丰富多样的保温节能技术,适用于不同地域与不同气候因素之间。通过对玻化微珠保温材料、利用硅酸铝进行保温涂层,将挤塑聚苯板方法应用在高层建筑顶部等多元化保温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高层民用建筑的冬季取暖与夏季取冷活动,并保证通风的顺畅性,属于现阶段高效保温方式的一种。

2.5合理应用节能窗

在高层民用建筑楼体间,除去建筑物墙体,占据较大建筑物表面积的则是窗户。在现代高层民用建筑中,窗户相对面临的风力与气压较大,所以要求高层民用建筑提高窗户的防风隔热性能。在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窗户的过程中,要采用绿色建筑设计内容降低光污染,并降低窗户对能源造成的消耗。同时,在选用窗框与窗户玻璃等材质时,需要切实考虑其传热系数与自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的数据信息,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间,实现对节能窗的高效利用。

2.6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划与选地

通常,普通建筑工程项目的选址,都是开发商早已经确定的内容。所以,大多数建筑设计人员只能结合当前的地理因素与其他条件,对建筑物展开设计。因此,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以工程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和地理因素为基础,根据建筑工程当地的气候因素,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过程中,需要参考环境因素来明确工程施工的难易度,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若施工难度过高,则可操作性能有所降低。相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保证工程规模、楼体朝向与室内设计规划的合理性,最大程度降低高层民用建筑对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打造绿色建筑的主要目的,提升高层民用建筑的节能性能与环保性能。

3结语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要切实考虑周边环境、节能环保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在高层民用建筑的选址、施工等不同阶段内,将能源、水资源的消耗问题,以及采光、通风问题考虑在内,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的独特性与成熟性,将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贯穿在每一施工工序中。需要国家方面提供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而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探索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丰富并改进我国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绿色设计理念,从而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路瑶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锐.解析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23-24.

高层民用建筑范文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排烟系统防火阀选择

0引言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消防工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消防系统之一的防排烟系统(笔者认为,只要是因防火需要设置了阀门,那么阀门所在系统都应看作是防排烟系统的一部分,即广义的防排烟系统包括所有的风系统),其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火灾时人员能否安全疏散,火灾能否有效控制(近年来的实验及历次重大火灾都证明,烟气是火灾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更好地掌握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方法便成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不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笔者在各种刊物上见到不少关于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方面的文章,内容涉及面很广,但感觉在某些问题上总是有多种解释,观点很难统一。本文就防排烟系统防火阀门的选定谈一些看法,希望得到同行指正。

1阀门选定

1.1地下车库通风系统

地下车库通风系统分两种情况:一是排风排烟共用,此时风机人口阀门选用带联锁功能的防火阀(280℃);二是平时不用,火灾排烟时使用,此时风机人口必须选用排烟防火阀(280℃,常闭)。有人曾建议两种情况都使用防火阀(280℃),虽然这样做功能上能达到要求,而且还可以省掉一个报警系统控制模块,但防火阀为常开阀门,如果发生火灾时因电器、机械原因防排烟系统不能运行,烟气就会从风管不断扩散到其他区域,而且防火阀对风机的保护作用也不如排烟防火阀,因此不能用防火阀代替排烟防火阀。另外对于多个防烟分区共用一个排烟系统的情况,目前是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设计的,每个防

烟分区设一个排风(烟)支管,排风与排烟合用,这样系统简单,联动阀门少,系统可靠性高,但当排风系统按上部排1/3风量,下部排2/3风量设置时,排风、排烟系统就必须分设支管(可合用风机),因为排烟口必须安装在接近顶棚的高度(下部排烟效果不好),此时必须在通风管上再接出若干排烟支管,在支管上设排烟防火阀,通风支管与主管连接处设防烟防火阀,平时打开防烟防火阀,关闭排烟防火阀,火灾时关闭防烟防火阀,打开着火区的排烟防火阀,这样做排烟效果好,但阀门较多,风管较复杂,层高较低时不好布置,需每个阀门都设一个控制、监视模块,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否则系统可靠性无法保证。

1.2特殊用房通风系统

特殊用房主要是指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室等需设气体灭火装置的房间。这些房间通风系统设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阀门的选定上。由于气体灭火系统动作后要求通风系统能再次启动排除灭火气体及火灾产生的烟气和毒气,因此要求通风系统所接阀门要有复位功能,目前具有这种功能的阀门有如下几种:a)带远控功能的防烟防火阀。这种阀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关闭速度快,可手动复位,从功能上讲可以满足系统要求,但这种阀带有70℃熔断器,如果阀门受烟气影响导致熔断器动作,则手动复位功能无法实现。b)全自动防火阀。目前这种阀门主要分两种,一种采用继电器电磁铁操作机构,内有一台复位电机,当温度继电器探测到温度大于70℃时(也可接受联动信号),电磁铁动作,关闭阀门,当室内温度降到正常温度后(40℃以下),继电器动作(或接受消防控制中心电信号),复位电机工作,打开阀门,通风系统工作,这种阀门价格便宜,关闭动作迅速,但执行机构可能被卡住,而且采用继电器控制已较落后,已不能满足智能建筑的要求;另一种是记忆温控式,这种阀门的最大构造特点是控制器和执行器可分开设置,控制器可接受火灾探测联动信号,输出驱动电源,执行器(主要为一台可逆式电机)通过齿轮箱驱动阀门动作,另外阀门还外接温度探测器,当温度大于70℃时,探测器也可输出信号到控制机构,使阀门关闭,因此该机构灵敏可靠,操作方便,但选用时应注意电机动作时间不能过长,因为气体灭火系统动作时要求房间处于封闭状态,因此阀门动作必须在气体灭火系统动作前完成,房间内探测器动作信号反馈到火灾报警控制器(气体灭火系统设独立的报警控制器)后或按动手动放气按钮后,控制器会有一个延时以保证气体释放前人员能及时疏散,这个时间一般是10-15s(控制器最大延时为30s,但一般不会调到这么长),所以在选用这种防火阀时,一定要注意阀门的动作时间不能大于巧s,另外这种阀门有时会出现调整不到位现象,这并非产品质量问题,而是电位控制器未调整好,它对调试者的技术要求要高于普通阀门。1.3加压送风及走廊排烟系统

目前这两个系统在阀门选用上已基本统一,都是选用多叶送(排)风口,主要在联动上有一些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论火灾发生与否,只要手动打开送(排)风口,就能联动风机启动,理由是一旦报警系统失灵,就能联动风机启动。笔者认为无此必要,首先,从联动控制流程上看,只有火灾得到确认后才能启动风机,对现代建筑而言,即使报警系统失灵,还有安防系统、巡更系统、火灾显示盘等各种手段可确认火灾,而且流程上也表明,风机启动时,消防电源已切换,电梯已迫停,防火卷帘已降下,这也说明风机启动时,火灾已得到确认[21,另外,如果报警系统失灵,报警主机也将不能工作,此时即便阀门输出信号到主机,主机也无法发出联动信号,更谈不上风机启动了;其次,在有人误拉动手动开启装置时,如果不经确认就启动风机,则会增加一些无谓的误报,扰乱正常的秩序;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必须在阀门开启后再打开风机,气流会对阀门产生阻力,情况严重时会出现阀门开不到位甚至打不开的现象。

1.4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一般都选用防火调节阀(空调风管穿越防火分区时选用防烟防火阀,但这种情况十分少见),对这些阀门,部分人认为可不纳人火灾报警系统,理由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没有规定。但要注意规范中所涉及的都是联动动作流程,需要设控制模块或智能探测器才能完成,而对监视规范中并未明确规定。笔者认为,防火调节阀不需做报警联动控制,但必需设监视模块,使阀门能受主机监视,当阀门熔断器动作后,防火阀输出信号到监视模块,模块再输出信号到报警主机,这样可以使控制中心监视到空调系统防火阀的动作情况,这对防止火灾蔓延、确定灭火方案是很重要的。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空调系统的防火调节阀的作用就是防火隔断,阀门的执行机构动作后仅仅反馈信号到消防控制中心,根本不起报警作用,试想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都对火灾失去作用的话,又有何必要依靠空调系统的防火调节阀对火灾进行预防呢?某些资料对防火调节阀提出了太多的功能要求,既要能接受电信号关闭,又要能联锁空调风柜关闭,还要有信号反馈功能,这样只会使控制系统复杂化,同时也增大了工程造价,笔者认为合理的空调系统防火调节阀工作流程为:火灾发生一发出报警信号一火灾确认一停市电并切换到消防电源(此时空调系统停运)一烟气扩散,防火阀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一输出关闭信号到消防控制中心火灾报警主机和图文系统上。该流程实用、可靠,而且相关造价相对较低。

2结语

各类防火阀门的正确运用是通风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条件,随着楼宇自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带动包括防火阀在内的各种建筑设备的更新换代,只有及时掌握并应用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工程的综合效能。

参考文献

1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范文篇8

1、在高层建筑内应控制使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代替两组单阀消火栓。

《高规》规定“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达到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在某些条形高层建筑中,其端部是否可以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从而省去1组单阀消火栓的设置呢?虽然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中提出“在每层楼的端部可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但是《高规》中明确规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的塔式住宅,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可设一根竖管,但必须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且以强制性条文的形式予以规定。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应该力求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2、正确计算消火栓充实水柱长度,合理布置消火栓。

《高规》规定“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0m;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3m.”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水枪最小流量5L/s,水枪喷嘴口径19mm,查有关设计手册得出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为11.3m;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我们可以调整水枪流量以达到满足规范所需要水枪充实水柱长度。而在实际中,高层建筑标准楼层净高考虑经济因素一般控制在4.0m以下,如果根据公式Sk=(H1-H2)/SINα计算水枪充实水柱,当层高取4m,水枪上倾角取45°时,计算Sk为4.24m,远远达不到规范要求,即层高限制了充实水柱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调整水枪上倾角来达到提高充实水柱长度的目的,因为规范及有关手册提出水枪上倾角不应大于60°,并未规定其下限角度值。笔者通过计算,当层高仍旧取4m,充实水柱取11.3m时,水枪上倾角为14.87°。况且《高规》有关条文说明解释道,口径19mm水枪的充实水柱小于10m时,由于火场烟雾大,辐射热高,扑救火灾有一定困难,所以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首先应该计算,同时又要满足《高规》规定各种高层建筑水枪的充实水柱下限值。按照水枪充实水柱长度,我们可以确定消火栓保护半径,但是在设计中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保护半径画圆来布置消火栓。因为高层建筑平面中隔墙、内走道、门的布置会影响消火栓的使用,设计中应该用水龙带长度、充实水柱的水平投影去校核消火栓保护半径最远点。

3、高层建筑消防电梯间前室必须设消火栓。

《高规》规定“高层建筑消防电梯间前室必须设消火栓”,那么设于前室的消火栓可否保护相邻部位呢?《高规》的条文说明对此并没有具体说明,但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的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消防电梯前室内消火栓是为便于消防队员使用消火栓并开辟通路,不能计入总消火栓数内。因此在设计中我们通常将其视为消防电梯间前室专用,而不保护其余部位。而目前如上海等部分地方消防设计规定,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前室也需设消火栓。

4、正确设置消防水池及保证高层建筑两路供水。

通常在高层建筑中,在市政供水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或市政为单路进水时,规范都要求设置消防水池。计算消防水池容积时,应将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各消防用水量之和减去市政进水管的补水量。补水时间可按最长的火灾延续时间计。如果要考虑室外消防用水量或是设置生活、消防共用水池,则还需要补充相应的用水量。当设置生活、消防共用水池时,不能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做水池池壁以及池底,以防止生活水质污染。对此,《强制性条文》中已经明令禁止。同理,如果高层建筑屋顶设有生活、消防共用水箱,也应满足该要求。从消防水池接入水泵间的引入管应该保证不少于2根,如果在接入泵房前就将引入管汇合为一,对消防水池而言,仅为单路供水,存在供水的安全隐患。同时,从消防水泵接入各消防管网的供水管也应保证两路。

5、消防水泵出口处的放水阀和稳压回流措施。

《高规》规定“消防水泵的供水管上应设置DN65的放水阀门”,目的是便于水泵检查试验时排水。排水量小时,可直接排至泵房集水池;排水量大时,可排回消防水池。同时,消防水泵出口还需要考虑一定的稳压回流措施。因为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消防水量小于水泵选定流量值的情况,此时水泵扬程远大于设计值,在无任何回流措施保护下,消防管网压力过大,容易造成事故。简单的做法是在供水管上装设安全稳压阀,在管网超压时,可以通过回流管泄压,将回流水排至消防水池;在管网压力不稳定时,亦可稳压。

6、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的问题。

高层建筑中一般要求消火栓系统布置成环状管网,在某些大面积的建筑内,由于各方向均布置了消火栓和消防立管,此时我们可将底层与顶层的消防干管均连成水平环路,立面又形成以立管相连的竖直环路,这种立体管网对消防供水最为安全。可是对于某些条形建筑,设计中我们只要将管网竖向成环即可,不必刻意追求这种立体管网,如果强行将消防干管绕成环路,将人为的使系统复杂化,且无太大意义。

二、高层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1、走道喷头的布置。

在高层建筑中,为了美观往往设有吊顶,隐藏结构梁及各专业管道。而走道通常是各种管道最为集中的地方,特别是设置集中空调的高层建筑,结构梁、空调风管以及分层布置的给排水、电力管线等使设有吊顶的走道净空降低,若其吊顶形式为闷顶,则其闷顶的净空高度极有可能大于800mm.而《自喷规范》规定:“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应设置喷头。”这是我们在设计中容易忽视的地方。由于走道内管道众多,设计中往往会出现直接在自喷配水管上、下接喷头的错误做法。首先这种接法不符合配水支管允许设置喷头数量(≤8个)的规定,其次走道内的自喷配水管往往管径较大,它缺少接小管径喷头的管件,在安装上也有弊病。所以,走道内的喷头应该从配水支管上接出为宜,在管线的布置上应与暖通、电力专业密切配合。

2、高层建筑部分层自喷配水管入口应按要求减压。

新《自喷规范》规定:“管道直径应经水力计算确定。配水管道的布置,应使配水管入口的压力均衡。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中各配水管入口的压力均不宜大于0.4MPa.”而老《自喷规范》对此并无具体要求。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险等级一般为中危险级,自喷水泵是根据最高层最不利喷头工作压力经过计算而选择。笔者在近几次设计中计算的最不利层配水管入口处所需压力均不大于0.3MPa(最不利喷头工作压力按0.05MPa计),由于自喷水泵的扬程还需考虑建筑高度、水力损失等因素,故必使高层建筑的底部几层配水管入口处压力大于0.4MPa.因而在设计时,在自喷水泵扬程的确定上不能一味放大了事,应该在自喷平面布置完毕后通过水力计算校核水泵扬程,并在此基础上校核底部几层配水管入口处压力。

3、正确设置自喷末端试水装置,解决末端试水装置排水问题。

《自喷规范》要求“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置末端试水装置,……末端试水装置的出水,应采取孔口出流的方式排入排水管道。”在设计中,我们通常不会忘记末端试水装置中试水阀、压力表的设置,但是往往忽视试水接头的设置,特别是试水接头出水口的口径没有交代。其实目前市场许多消防设备生产厂家,如上海金盾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可以生产成套的末端试水装置(ZSPP末端试水装置,含试水阀、压力表、试水接头),我们只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按照试水接头出水口的流量系数选择定型产品即可。此外,试水接头不能与管道或软管直接连接,影响孔口出流的效果;自喷排水管也应设计成间接排放,以免下水道气体通过排水漏斗散入室内,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4、报警阀的进出口均应设置信号阀。

新《自喷规范》要求“连接报警阀进出口的控制阀,宜采用信号阀。”一般在水流指示器及报警阀进口设置信号阀已经是常规设计,很少遗漏。但规范要求在报警阀出口也要设信号阀或带锁具的阀门,目的是防止误操作。

5、消防增压泵的设置问题。

为保证《高规》或《自喷规范》要求的最高层消火栓或喷头的静压力值,在高位水箱的水位差不够的情况下,设计中我们一般在高位水箱处设置消防增压泵。首先,增压泵的流量要满足1股水柱或1个喷头的水量;其次,增压泵的扬程不宜过大。由于高位水箱消防水位与顶层消火栓或喷头已有一定的位差,规范要求的静压力值减去这个水位差就是增压泵的最小扬程,所以增压泵的扬程一般只需要几米足以满足要求。如果增压泵扬程选的过大,将导致下层管网承压过高,消火栓出口压力或是各层自喷配水干管入口处压力增大,均需采取减压措施,使消防系统复杂化。但是仅靠增压泵来满足消防静压要求也不合适,因为增压泵的运行由压力传感信号控制向消防系统不断打水以维持压力,水泵需要常年频繁启停,机件容易损坏。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建筑协商适当抬高水箱位置,利用高位水箱稳压最为稳妥;建筑条件实在不允许时,设计选择带气压水罐的增压设施亦可。

高层民用建筑范文篇9

1.1给水方式

建筑物的给水方式有多种,在进行给水方式的选择时一般需要考虑卫生、经济、节能、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原则,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为前提进行最优选择。常见的给水方式有以下几种:(1)直接给水。这是给水工程中最为简单的方式。这种给水方式是将建筑物内部的供水系统与建筑物外部的给水管网进行直接相连,这种供水方式的优点在于经济可靠,将外网压力充分进行利用,有利于能源的节约。但缺点就是建筑物内部供水系统没有储水的功能,当建筑物外的供水管网一旦停水,建筑物的给水系统就会断水。(2)单设水箱给水。这种方式的主要供水原理同样是是通过建筑物中的供水系统与建筑物外的供水管网相连,与直接供水方式不同的是,单设水箱的供水方式还会设置高位的水箱对于流量和压力进行调节。如果建筑物外的供水管网中的压力能够为建筑物内的给水系统提供生活用水,则由管网向建筑物供水,同时也向水箱中供水。如果在用水的高峰期,管网中的压力不足以提供建筑物的生活用水,则由水箱为民用建筑供水。这种给水方式的优点在于投资少,结构简单,能够对管网的压力充分进行利用,即使管网压力不足以提供供水,也不影响建筑物内部的用水,缺点就在于单设水箱会对建筑结构有所影响,增加其所负荷载。(3)水泵水箱联合给水。这种供水方式适用于建筑物外的供水管网的水压周期性或者经常性的低于建筑物所需水压,或者是建筑物中用水量比较大而且用水非常不均匀的情况。在加入了水泵之后,大大提高了给水的工作效率,增强其可靠性。但是同时也会增加设备的投入费用,在管理和维护方面也会增加很多麻烦。(4)分区给水方式。这种给水方式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由于建筑物外部的给水管网的水压只能供给建筑物中较低层数的用水,而满足不了高层的用水需求。为了能够对建筑物外部的给水管网的压力进行充分的利用,可以将给水系统分为上下不同的区域。这种供水的方式能够对管网中的水压力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能源的节省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缺点在于给水系统比较复杂,不管在安装还是在维护时都具有一定难度。

1.2给水管材

(1)镀锌管材。这种管材曾是我国在进行生活用水的提供时使用的主要管材,拥有抗震性好和强度高的优点,但是镀锌钢管的内壁容易产生水垢以及生锈,在其内部会滋生大量的微生物和细菌,对于人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产生二次污染。(2)不锈钢管材。这种管材相比于镀锌管材而言,在卫生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另外,不锈钢管材的机械性以及韧性都不错,还拥有坚固的特点。连接方式有多种,卡压式卡套式、螺纹连接以及焊接都能够对不锈钢管材进行连接。(3)铜管,这种管材的耐温性能很好,因此如果供水系统中有供热水的需要,可以采用铜管管材。铜还具有延展性好、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对于水压力的承受能力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缺点在于造价较高。连接方式同样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和焊接的方式,还能够使用法兰连接。(4)聚乙烯管管材。这种管材拥有较好的抗菌性,在耐低温、耐腐蚀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因此在现在的建筑物中聚乙烯管是常见的供水管材。聚乙烯管还具有很好的韧性,重量较以上三种都轻,是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管材。连接方式也与以上三种管材有所不同,一般是采用橡胶圈、热熔、电熔的方式进行连接。

2排水工程

对于普通的多层建筑而言,排水系统的建设相对简单,根据排水系统的不同功能进行设置,如废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等。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建筑的层数多,高度也比较大。排水的落差增加,而且还会面临多根横管均向立管排水的情况,因此高层建筑中的排水系统较为复杂。为了能够保证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通气良好以及通畅性,高层建筑中一般都会采用拥有专门通气管的排水工程,或者是采用单立管的新型排水系统。如果在排水系统中设置通气管,将会大大增加排水系统的占地面积,同时也会使得管道的安装变得复杂。因此施工单位一直致力于研究新型排水系统,以求能够省去通气管,增加排水系统的利用率。尤其是在民用建筑的卫生间排水系统中。卫生间是民用建筑中主要的排水来源之一,其排水的方式以及效果对于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排水管道的维护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卫生间的传统排水方式一般会采用下排式进行排水。这种排水方式不需要进行预埋管道,容易掌握安装的尺寸,对于维修而言也十分方便。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上层的卫生间管道占据下层卫生间空间的情况,下层卫生间的楼层高度就会大大降低。如果对于排水管道进行维修还会影响到下层的居住。另外这种方式进行排水时还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下面就介绍两种新型卫生间排水方式。

2.1后排水式

这种排水方式一般设置在高层建筑的靠上部分。这是由于建筑内部存在楼梯,因此不能在上层建筑中采用下排式进行排水。排水管道沿着地面进行敷设,直到与室外立管相连,再通过洁具的布置以及装修的巧妙配合使得排水管不会外露,既能够满足排水要求,又不会影响室内装修的美观。但是这种排水方式的缺点在于对于预埋孔洞拥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在施工方面十分麻烦,如果施工不到位还会导致地漏比卫生间地坪高的情况产生。这种方式比下排式的排水水力要差,因此会有冲洗不干净以及地漏漏水缓慢的情况。

2.2底板下沉排水式

这种排水防水分为局部下沉以及整体下沉两种。原理是将卫生间的楼板局部或者整体的下降300㎜,按照不同的标高将排水管安排在这些下沉的空间之中,然后与室外立管进行连接。应用这种排水方式的关键在于做好防水工作。另外还要在下降层中设置导流管,将下降可能导致的积水同样导入到室外立管中。在排水管道安装完成之后用建筑材料将下沉的其他部分填平。相对于下排水方式而言,这种方式不会使得管道外露,而且不会占用下层的空间,在维修时不会对下层的住户产生影响。使用时的噪音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但是使用建筑材料将降层填平时,会增加建筑结构所要承受的荷载。如果管道在产生了堵塞需要进行维修时,需要先取出回填土,使得维修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整体下沉与局部下沉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时,局部下沉所使用的回填土用量较少,对于建筑结构的荷载较小,因此造成破坏的可能性小。在进行管道维修时,也会大大减少维修工作量,不会造成太大面积的破坏。也不需要做吊顶。综合比较而言,最适合高层民用建筑的排水方式是局部下沉的排水方式。

3总结

高层民用建筑范文篇10

《高规》第7.3.6规定:“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本规范第7.2.2条规定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经计算确定,每个消火栓的用水量应为10-15l/s“,但是《高规》的《条文说明》是这样解释:“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保证供应建筑物需要的灭火用水量,其中包括室内、室外两部分“,笔者认为《条文说明》的解释超越了《高规》的规定。室外消火栓是室外消防用水取水口,理应按室外管网来考虑。可以想象得到,室外管网供水流量一旦确定,即使设置再多的室外消火栓,其室外消火栓所能取到的水量的总和也就是室外管供水总量。当设计把室消防用水储存在室内消防水池时,室外管网一般就按室外消防用水量来确定,因此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经计算来确定,但是《高规》第7.4.5.3规定“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米“。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水泵接合器的15-40米范围内在一般情况下要设置室外消火栓。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在布置水泵接合器时,要考虑其相对集中,以利于与经计算的室外消火栓数量对应,一旦设计中有较多的室内消防系统需要较多水尖接合器,且分散布置时,则需要适当增设“额外“的室外消火栓。

二、水泵接合器数量的确定

众所周知,水泵接合器的主要用途是当室内消防水泵发生故障或遇大火室内消防用水不足时,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通过水泵接合器将水送到室内消防给水管网,供灭火使用。

《高规》7.4.5-1规定:“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按室内消防用水量经计算确定,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应按10-15l/s计算:“这里指明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是按室内消防用水量经计算确定。笔者认为这一点不好照搬,我们从水泵接合器用途不难知道,水泵接合器是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来增补室内消防用水不足的接口。如果室外消防用水量远远小于室内消防用水量时,那水泵接合器设那么多是没有意义的,笔者最近做一个工程--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按一类高层建筑设计,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但其室内大水滴喷淋系统设计用水量为133l/s,室内水幕喷淋系统设计用水量为167l/s,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用水量为30l/s,这些用水量按火灾延续时间计算均储存在地下水池中。按规范7.4.5-1规定,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分别设10个,12个和2个。12个水泵接合器要12辆消防车从12个室外消火栓中取水供给,而室外的供水条件上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即使考虑到由消防车距离运水,那也不可保证大水滴淋系统和水幕喷淋系统的正常工作。因这两个系统要正常工作时的用水量很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那么多消防车远距离运水来达到同时供水,如时间过长,那这两个系统也失去作用,最后时间一长就靠消火栓来灭火,因此笔者认为应对一些灭火系统可以适当减少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可以分别设3-5个就足够了;而对消火栓系统应重点保证,故水泵接合器的数量按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的同时应考虑室外供水能力综合确定,达到既节省投资的目的,同时又保证消防的安全可靠性。

三、消防水池容积的确定

消防水池是储存消防灭火用水的构筑物,容积的确定关系着灭火的安全性。《高规》7.3.2规定:“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二类居住建筑除外),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时均应设置消防水池。“《高规》7.3.3对水池的容积作了规定:“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当室外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时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以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一些地方针对这两条规定,却有不同的设计方法。

在福州地区,室内及室外消防用水量均储存了消防水池中,原因是市自来水公司无法保证市政供水的安全性,这显然会增大消防水池的容积。如每一幢高层建筑均要把室内及室外消防用水量储存在消防水池,那将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

厦门地区是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时,消防水池只满足室内消防用水量。一般做法为:从市政引两根进水管构成室外环状供水,以保证室外供水的安全性,消防水池设在地下室,只考虑室内消防用水量,但不允许考虑火灾时水池的补水量(规范没有作明确规定)。故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这样导致一幢高层公共建筑地下室一般都储存了四、五百吨的消防用水,一般占地均有二百多平方米。像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地下室储存了2600吨的消防用水,水池占地890平方米,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很不经济,仅工程造价就增上百万元;同时又增大管理的难度,如要清洗,定期换水等,又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合建水池,那必然会造成生活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所以笔者认为既要保证消防安全,又要降低工程造价及管理方便,首先要加强自来水公司的责任度,保证城市环状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然后适当加大高层建筑的进水管,使得进水管在保证高层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的同时能够在火灾时补充消防水池的水量。这样经计算可以适当减少消防水池的容积,达到经济合理。同时笔者建议邻近高层建筑共用消防水池,对这一点希望有关市政部门能够牵头,对共用水池进行合理地管理,这也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合理公正的规划控制。

香港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学习,香港的建的消防水池就很小,相当于一个水泵吸水井,容量一般不超过50吨,他们只保证初期火灾的用水量,中、后期火灾的用水量直接靠市政管道的供给,大厦本身只提供提升设备及市政管道的接口,在高层建筑林立的香港就可节约了很多的建筑面积供各种用途使用,我们应向这一方面学习与借鉴。

四、消防给水系统的形式

对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形式的选择,首先我们应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其次我们应尽量选用经济合理的供水形式。

按服务范围分: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和区域集中的消防给水系统笔者建议尽量采用区域集中的消防给水系统就如上述所讲:邻近高层建筑共用消防水池,但这往往得不到推广。主要原因是各开发商不能协调好,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能够牵头,共同解决管理及费用的问题,使几方面都能够接受。

按高度来分:分区水和不分共给水

当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大于0.80MPa时,采用不分区给水形式,当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大于0.80MPa时,采用分区给水形式。分区供水方式又包括:并联分区供水方式;串联分区供水方式;减压阀分区供水方式。

关联分区供水方式:各个分区互不干扰,自成体系,对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但造价高,维护管理较困难。

串联分共供水方式:各区水泵压力相近或相同,不需高压泵,高压管;但水泵分散,管理困难同样造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