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药害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4:55:03

发生药害

发生药害范文篇1

关键词:除草剂;药害;原因,对策;补救措施

农田化学除草作为一项简化栽培措施,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随着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除草剂药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现就除草剂产生药害的症状、原因、预防措施以及产生药害后解除药害的途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1除草剂药害的症状与危害

药害是指在农田化学除草过程中,由于除草剂的作用,导致作物受害。从整株来看,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畸形、丛生;从根系上看,主要是根系生长受抑制,根尖膨大,根短而粗,无次生根或很少,无根毛;从茎上看,主要是茎缩短、变粗、弯曲、脆弱易折断;从叶片上看,皱缩、卷曲、失绿、变黄、干枯;从芽上看,生长点坏死或畸形,导致生长停滞;从花上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数增多或减少,形状异常,花而不实,由此造成减产,甚至死苗绝产。其种类有以下4种:一是对当茬作物产生药害;二是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三是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四是“二次药害”。

2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用药不对路

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主药害。如2,4-D丁酯主要是在麦田使用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果错用于棉花、瓜菜等,就会产生药害。如果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或克芜踪错误地当成选择性除草剂使用,喷到作物上,也会产生药害。

2.2用药时间不当

除草剂的适用期是很严格的,有些除草剂只能是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会产生药害。有的除草剂需在苗期使用,在苗较大时用就会产生药害。如麦田除草剂用在春天防除杂草,必须在小麦苗期至拔节前使用,小麦拔节后再用就会发生药害;玉米田使用的2,4-D丁酯,用晚了就会产生药害。

2.3随意加大用药量

除草剂的使用量是有规定的,任意加大用药量也会造成药害。当前农民在购买和使用除草剂时,为了保证除草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这势必造成一定的药害。

2.4环境不适

除草剂的使用是有一定环境条件要求的。如果把除草剂用于砂性土地,则很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水溶性大、移动性强的除草剂。在温度过高或低温时作物抗逆性差,此时使用除草剂也易造成药害。不同作物品种对除草剂敏感性也有差异,敏感性强的品种也容易产生药害。在大豆田应用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时,喷药后如遇低温、多雨、寡照、土壤过湿等,会使大豆幼苗受害,严重时还会出现死苗现象。

2.5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如玉米田施用西马津或阿特拉津,对后茬大豆、甜菜、小麦等作物有药害;大豆田施用广灭灵、普施特、氟乐灵、氟磺胺草醚,对后茬小麦、玉米有药害;小麦田施用绿黄隆,对后茬甜菜有药害。此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易于发生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6药械性能或清洗不彻底

如多喷头喷雾器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均、喷幅连接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没经彻底清洗,又喷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往往致使敏感作物发生“二次药害”。

2.7雾滴挥发与漂移

高挥发性除草剂,如短侧链苯氧羧酸类、二硝基苯胺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甲酸类等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100μm的药液雾滴极易挥发与漂移,致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及树木受害。而且,喷雾器压力愈大,雾滴愈细,愈容易漂移。在这几类除草剂中,特别是短侧链苯氧羧酸酯类的2,4-D丁酯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地面喷洒时,其雾滴可漂移1000~2000m。禾大壮在地面喷洒时,雾滴可漂移500m以上。

2.8混用不当

不同除草剂品种间以及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其他农药混用不当,也易造成药害。如酯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棉花幼苗,敌稗与2,4-D丁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硫代氨基甲酸酯农药混用,能使水稻受害等。此类药害,往往是由于混用后产生的加成效应或干扰与抑制作物体内对除草剂的解毒系统所造成的。

2.9除草剂质量差

除草剂质量差,含有一些对作物有害的物质或杂质,也会发生药害。

2.10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

在通气不良的稻田土壤中,过量或多次施用杀草丹会形成脱氯杀草丹,严重抑制水稻生育,造成水稻矮化。

3避免产生药害的有效措施

3.1做好喷药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作物种类和防除对象,购买对路除草剂,依据标鉴上的说明,弄清药剂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使用量;其次,搞好药械检修,做好试运转,进行清水模拟试喷,计算好喷幅,行走速度和1喷雾器(1桶)水应喷的面积;再次,准确丈量土地面积,按实测面积计算药量,防止药量过大或不足。

3.2严格掌握用药适期

根据除草剂的性能,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苗期茎叶处理都必须掌握好用药适期,如播前施药要在播种前7d左右喷洒混土,播后苗前应在播种后3d内喷药,茎叶处理要在苗期进行。

3.3严格掌握用药量

用药量要根据杂草密度、大小以及气候条件等确定用药量,特别是一些高效除草剂,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防止发生药害。

3.4农田化除作业区要远离敏感作物田

要根据除草剂的性能、对某种作物的敏感度确定间隔距离(至少500m以上),避免除草剂飘移到敏感作物上发生药害。

3.5选择适宜环境条件用药

要根据土壤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整地状况等正确选择施药,在大风天和炎热中午禁止用药。砂性土壤应适当减少用量或不用。

3.6搞好药剂稀释

使用除草剂最好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把原药用少量水稀释搅拌均匀,然后再按稀释倍数加足水量,喷药时做到均匀周到。

3.7用药器械要彻底清洗干净

喷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械要认真彻底清洗干净,改喷杀虫剂或杀菌剂前要用清水试喷,确定无药害时再用。除草剂和杀虫剂不宜混喷。

3.8注意除草剂的合理轮用

因为连年使用同一种长效除草剂有累积作用,容易造成杂草产主抗药性或产生药害,影响下茬作物,要合理轮用不同的除草剂。

3.9要熟悉除草剂的药性

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时,要在喷雾器喷头上加戴防护罩,定向喷雾,避免将药液喷到作物上,发生药害。

3.10搞好药剂试验

在推广使用新的除草剂之前,要搞好田间试验,检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和对农作物的安全性,防止发生药害。

4除草剂药害补救方法

一些农民由于缺乏除草剂使用知识和经验,有的甚至用1个喷雾器喷用多种除草剂,因此导致除草剂药害农作物的严重后果。一旦农作物受害,应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减轻或避免损失。

4.1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

喷除草剂过量或邻近作物的敏感叶片遭受药害时,要立即用干净的喷雾器装入清水,对准受药害植株喷洒3~5次,可清除或减少作物上除草剂的残留量。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可用0.2%的生石灰或0.2%的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效果较好。对药害连片的田块,除进行叶面喷水冲洗外,还应足量灌水,促使根系大量吸水,以降低作物体内药物浓度,缓解药害。对于施药过量的田块,应及早灌排洗田,将大量药物随水排出田外,能有效减轻药害。

4.2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1500倍液云大-120用量为375~450mL/hm2,或用225mL/hm2的1000倍植物动力2003;500倍或绿风95,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喷雾器喷在作物叶片的正反面上,可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针对药害性质,应用与其性质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如小麦、水稻喷施2,4-D丁酯过量时,可喷施20mg/kg的赤霉素稀释液,用量为600~750kg/hm2,喷后7d,茎叶生长即恢复正常,比未喷施赤霉素的增产10%以上。

4.3追施速效肥料

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肥量,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除进行土壤追施速效肥外,还要叶面喷洒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药害能力有显著效果。

发生药害范文篇2

关键词:除草剂;药害;原因,对策;补救措施

农田化学除草作为一项简化栽培措施,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随着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除草剂药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现就除草剂产生药害的症状、原因、预防措施以及产生药害后解除药害的途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1除草剂药害的症状与危害

药害是指在农田化学除草过程中,由于除草剂的作用,导致作物受害。从整株来看,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畸形、丛生;从根系上看,主要是根系生长受抑制,根尖膨大,根短而粗,无次生根或很少,无根毛;从茎上看,主要是茎缩短、变粗、弯曲、脆弱易折断;从叶片上看,皱缩、卷曲、失绿、变黄、干枯;从芽上看,生长点坏死或畸形,导致生长停滞;从花上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数增多或减少,形状异常,花而不实,由此造成减产,甚至死苗绝产。其种类有以下4种:一是对当茬作物产生药害;二是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三是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四是“二次药害”。

2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用药不对路

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主药害。如2,4-D丁酯主要是在麦田使用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果错用于棉花、瓜菜等,就会产生药害。如果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或克芜踪错误地当成选择性除草剂使用,喷到作物上,也会产生药害。

2.2用药时间不当

除草剂的适用期是很严格的,有些除草剂只能是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会产生药害。有的除草剂需在苗期使用,在苗较大时用就会产生药害。如麦田除草剂用在春天防除杂草,必须在小麦苗期至拔节前使用,小麦拔节后再用就会发生药害;玉米田使用的2,4-D丁酯,用晚了就会产生药害。

2.3随意加大用药量

除草剂的使用量是有规定的,任意加大用药量也会造成药害。当前农民在购买和使用除草剂时,为了保证除草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这势必造成一定的药害。

2.4环境不适

除草剂的使用是有一定环境条件要求的。如果把除草剂用于砂性土地,则很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水溶性大、移动性强的除草剂。在温度过高或低温时作物抗逆性差,此时使用除草剂也易造成药害。不同作物品种对除草剂敏感性也有差异,敏感性强的品种也容易产生药害。在大豆田应用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时,喷药后如遇低温、多雨、寡照、土壤过湿等,会使大豆幼苗受害,严重时还会出现死苗现象。

2.5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如玉米田施用西马津或阿特拉津,对后茬大豆、甜菜、小麦等作物有药害;大豆田施用广灭灵、普施特、氟乐灵、氟磺胺草醚,对后茬小麦、玉米有药害;小麦田施用绿黄隆,对后茬甜菜有药害。此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易于发生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6药械性能或清洗不彻底

如多喷头喷雾器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均、喷幅连接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没经彻底清洗,又喷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往往致使敏感作物发生“二次药害”。

2.7雾滴挥发与漂移

高挥发性除草剂,如短侧链苯氧羧酸类、二硝基苯胺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甲酸类等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100μm的药液雾滴极易挥发与漂移,致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及树木受害。而且,喷雾器压力愈大,雾滴愈细,愈容易漂移。在这几类除草剂中,特别是短侧链苯氧羧酸酯类的2,4-D丁酯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地面喷洒时,其雾滴可漂移1000~2000m。禾大壮在地面喷洒时,雾滴可漂移500m以上。

2.8混用不当

不同除草剂品种间以及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其他农药混用不当,也易造成药害。如酯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棉花幼苗,敌稗与2,4-D丁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硫代氨基甲酸酯农药混用,能使水稻受害等。此类药害,往往是由于混用后产生的加成效应或干扰与抑制作物体内对除草剂的解毒系统所造成的。

2.9除草剂质量差

除草剂质量差,含有一些对作物有害的物质或杂质,也会发生药害。

2.10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

在通气不良的稻田土壤中,过量或多次施用杀草丹会形成脱氯杀草丹,严重抑制水稻生育,造成水稻矮化。

3避免产生药害的有效措施

3.1做好喷药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作物种类和防除对象,购买对路除草剂,依据标鉴上的说明,弄清药剂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使用量;其次,搞好药械检修,做好试运转,进行清水模拟试喷,计算好喷幅,行走速度和1喷雾器(1桶)水应喷的面积;再次,准确丈量土地面积,按实测面积计算药量,防止药量过大或不足。

3.2严格掌握用药适期

根据除草剂的性能,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苗期茎叶处理都必须掌握好用药适期,如播前施药要在播种前7d左右喷洒混土,播后苗前应在播种后3d内喷药,茎叶处理要在苗期进行。

3.3严格掌握用药量

用药量要根据杂草密度、大小以及气候条件等确定用药量,特别是一些高效除草剂,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防止发生药害。

3.4农田化除作业区要远离敏感作物田

要根据除草剂的性能、对某种作物的敏感度确定间隔距离(至少500m以上),避免除草剂飘移到敏感作物上发生药害。

3.5选择适宜环境条件用药

要根据土壤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整地状况等正确选择施药,在大风天和炎热中午禁止用药。砂性土壤应适当减少用量或不用。

3.6搞好药剂稀释

使用除草剂最好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把原药用少量水稀释搅拌均匀,然后再按稀释倍数加足水量,喷药时做到均匀周到。

3.7用药器械要彻底清洗干净

喷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械要认真彻底清洗干净,改喷杀虫剂或杀菌剂前要用清水试喷,确定无药害时再用。除草剂和杀虫剂不宜混喷。

3.8注意除草剂的合理轮用

因为连年使用同一种长效除草剂有累积作用,容易造成杂草产主抗药性或产生药害,影响下茬作物,要合理轮用不同的除草剂。

3.9要熟悉除草剂的药性

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时,要在喷雾器喷头上加戴防护罩,定向喷雾,避免将药液喷到作物上,发生药害。

3.10搞好药剂试验

在推广使用新的除草剂之前,要搞好田间试验,检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和对农作物的安全性,防止发生药害。

4除草剂药害补救方法

一些农民由于缺乏除草剂使用知识和经验,有的甚至用1个喷雾器喷用多种除草剂,因此导致除草剂药害农作物的严重后果。一旦农作物受害,应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减轻或避免损失。

4.1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

喷除草剂过量或邻近作物的敏感叶片遭受药害时,要立即用干净的喷雾器装入清水,对准受药害植株喷洒3~5次,可清除或减少作物上除草剂的残留量。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可用0.2%的生石灰或0.2%的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效果较好。对药害连片的田块,除进行叶面喷水冲洗外,还应足量灌水,促使根系大量吸水,以降低作物体内药物浓度,缓解药害。对于施药过量的田块,应及早灌排洗田,将大量药物随水排出田外,能有效减轻药害。

4.2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1500倍液云大-120用量为375~450mL/hm2,或用225mL/hm2的1000倍植物动力2003;500倍或绿风95,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喷雾器喷在作物叶片的正反面上,可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针对药害性质,应用与其性质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如小麦、水稻喷施2,4-D丁酯过量时,可喷施20mg/kg的赤霉素稀释液,用量为600~750kg/hm2,喷后7d,茎叶生长即恢复正常,比未喷施赤霉素的增产10%以上。

4.3追施速效肥料

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肥量,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除进行土壤追施速效肥外,还要叶面喷洒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药害能力有显著效果。

发生药害范文篇3

论文摘要阐述了除草剂药害的症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介绍了避免除草剂药害的措施以及药害发生时的补救方法,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农田化学除草作为一项简化栽培措施,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随着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除草剂药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现就除草剂产生药害的症状、原因、预防措施以及产生药害后解除药害的途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1除草剂药害的症状与危害

药害是指在农田化学除草过程中,由于除草剂的作用,导致作物受害。从整株来看,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畸形、丛生;从根系上看,主要是根系生长受抑制,根尖膨大,根短而粗,无次生根或很少,无根毛;从茎上看,主要是茎缩短、变粗、弯曲、脆弱易折断;从叶片上看,皱缩、卷曲、失绿、变黄、干枯;从芽上看,生长点坏死或畸形,导致生长停滞;从花上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数增多或减少,形状异常,花而不实,由此造成减产,甚至死苗绝产。其种类有以下4种:一是对当茬作物产生药害;二是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三是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四是“二次药害”。

2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用药不对路

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主药害。如2,4-D丁酯主要是在麦田使用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果错用于棉花、瓜菜等,就会产生药害。如果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或克芜踪错误地当成选择性除草剂使用,喷到作物上,也会产生药害。

2.2用药时间不当

除草剂的适用期是很严格的,有些除草剂只能是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会产生药害。有的除草剂需在苗期使用,在苗较大时用就会产生药害。如麦田除草剂用在春天防除杂草,必须在小麦苗期至拔节前使用,小麦拔节后再用就会发生药害;玉米田使用的2,4-D丁酯,用晚了就会产生药害。

2.3随意加大用药量

除草剂的使用量是有规定的,任意加大用药量也会造成药害。当前农民在购买和使用除草剂时,为了保证除草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这势必造成一定的药害。

2.4环境不适

除草剂的使用是有一定环境条件要求的。如果把除草剂用于砂性土地,则很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水溶性大、移动性强的除草剂。在温度过高或低温时作物抗逆性差,此时使用除草剂也易造成药害。不同作物品种对除草剂敏感性也有差异,敏感性强的品种也容易产生药害。在大豆田应用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时,喷药后如遇低温、多雨、寡照、土壤过湿等,会使大豆幼苗受害,严重时还会出现死苗现象。

2.5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如玉米田施用西马津或阿特拉津,对后茬大豆、甜菜、小麦等作物有药害;大豆田施用广灭灵、普施特、氟乐灵、氟磺胺草醚,对后茬小麦、玉米有药害;小麦田施用绿黄隆,对后茬甜菜有药害。此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易于发生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6药械性能或清洗不彻底

如多喷头喷雾器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均、喷幅连接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没经彻底清洗,又喷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往往致使敏感作物发生“二次药害”。

2.7雾滴挥发与漂移

高挥发性除草剂,如短侧链苯氧羧酸类、二硝基苯胺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甲酸类等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100μm的药液雾滴极易挥发与漂移,致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及树木受害。而且,喷雾器压力愈大,雾滴愈细,愈容易漂移。在这几类除草剂中,特别是短侧链苯氧羧酸酯类的2,4-D丁酯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地面喷洒时,其雾滴可漂移1000~2000m。禾大壮在地面喷洒时,雾滴可漂移500m以上。

2.8混用不当

不同除草剂品种间以及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其他农药混用不当,也易造成药害。如酯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棉花幼苗,敌稗与2,4-D丁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硫代氨基甲酸酯农药混用,能使水稻受害等。此类药害,往往是由于混用后产生的加成效应或干扰与抑制作物体内对除草剂的解毒系统所造成的。

2.9除草剂质量差

除草剂质量差,含有一些对作物有害的物质或杂质,也会发生药害。

2.10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

在通气不良的稻田土壤中,过量或多次施用杀草丹会形成脱氯杀草丹,严重抑制水稻生育,造成水稻矮化。

3避免产生药害的有效措施

3.1做好喷药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作物种类和防除对象,购买对路除草剂,依据标鉴上的说明,弄清药剂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使用量;其次,搞好药械检修,做好试运转,进行清水模拟试喷,计算好喷幅,行走速度和1喷雾器(1桶)水应喷的面积;再次,准确丈量土地面积,按实测面积计算药量,防止药量过大或不足。

3.2严格掌握用药适期

根据除草剂的性能,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苗期茎叶处理都必须掌握好用药适期,如播前施药要在播种前7d左右喷洒混土,播后苗前应在播种后3d内喷药,茎叶处理要在苗期进行。

3.3严格掌握用药量

用药量要根据杂草密度、大小以及气候条件等确定用药量,特别是一些高效除草剂,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防止发生药害。

3.4农田化除作业区要远离敏感作物田

要根据除草剂的性能、对某种作物的敏感度确定间隔距离(至少500m以上),避免除草剂飘移到敏感作物上发生药害。3.5选择适宜环境条件用药

要根据土壤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整地状况等正确选择施药,在大风天和炎热中午禁止用药。砂性土壤应适当减少用量或不用。

3.6搞好药剂稀释

使用除草剂最好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把原药用少量水稀释搅拌均匀,然后再按稀释倍数加足水量,喷药时做到均匀周到。

3.7用药器械要彻底清洗干净

喷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械要认真彻底清洗干净,改喷杀虫剂或杀菌剂前要用清水试喷,确定无药害时再用。除草剂和杀虫剂不宜混喷。

3.8注意除草剂的合理轮用

因为连年使用同一种长效除草剂有累积作用,容易造成杂草产主抗药性或产生药害,影响下茬作物,要合理轮用不同的除草剂。

3.9要熟悉除草剂的药性

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时,要在喷雾器喷头上加戴防护罩,定向喷雾,避免将药液喷到作物上,发生药害。

3.10搞好药剂试验

在推广使用新的除草剂之前,要搞好田间试验,检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和对农作物的安全性,防止发生药害。

4除草剂药害补救方法

一些农民由于缺乏除草剂使用知识和经验,有的甚至用1个喷雾器喷用多种除草剂,因此导致除草剂药害农作物的严重后果。一旦农作物受害,应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减轻或避免损失。

4.1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

喷除草剂过量或邻近作物的敏感叶片遭受药害时,要立即用干净的喷雾器装入清水,对准受药害植株喷洒3~5次,可清除或减少作物上除草剂的残留量。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可用0.2%的生石灰或0.2%的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效果较好。对药害连片的田块,除进行叶面喷水冲洗外,还应足量灌水,促使根系大量吸水,以降低作物体内药物浓度,缓解药害。对于施药过量的田块,应及早灌排洗田,将大量药物随水排出田外,能有效减轻药害。

4.2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1500倍液云大-120用量为375~450mL/hm2,或用225mL/hm2的1000倍植物动力2003;500倍或绿风95,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喷雾器喷在作物叶片的正反面上,可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针对药害性质,应用与其性质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如小麦、水稻喷施2,4-D丁酯过量时,可喷施20mg/kg的赤霉素稀释液,用量为600~750kg/hm2,喷后7d,茎叶生长即恢复正常,比未喷施赤霉素的增产10%以上。

4.3追施速效肥料

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肥量,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除进行土壤追施速效肥外,还要叶面喷洒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药害能力有显著效果。

发生药害范文篇4

关键词:除草剂;药害;原因,对策;补救措施

农田化学除草作为一项简化栽培措施,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随着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除草剂药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现就除草剂产生药害的症状、原因、预防措施以及产生药害后解除药害的途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1除草剂药害的症状与危害

药害是指在农田化学除草过程中,由于除草剂的作用,导致作物受害。从整株来看,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畸形、丛生;从根系上看,主要是根系生长受抑制,根尖膨大,根短而粗,无次生根或很少,无根毛;从茎上看,主要是茎缩短、变粗、弯曲、脆弱易折断;从叶片上看,皱缩、卷曲、失绿、变黄、干枯;从芽上看,生长点坏死或畸形,导致生长停滞;从花上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数增多或减少,形状异常,花而不实,由此造成减产,甚至死苗绝产。其种类有以下4种:一是对当茬作物产生药害;二是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三是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四是“二次药害”。

2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用药不对路

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主药害。如2,4-D丁酯主要是在麦田使用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果错用于棉花、瓜菜等,就会产生药害。如果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或克芜踪错误地当成选择性除草剂使用,喷到作物上,也会产生药害。

2.2用药时间不当

除草剂的适用期是很严格的,有些除草剂只能是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会产生药害。有的除草剂需在苗期使用,在苗较大时用就会产生药害。如麦田除草剂用在春天防除杂草,必须在小麦苗期至拔节前使用,小麦拔节后再用就会发生药害;玉米田使用的2,4-D丁酯,用晚了就会产生药害。

2.3随意加大用药量

除草剂的使用量是有规定的,任意加大用药量也会造成药害。当前农民在购买和使用除草剂时,为了保证除草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这势必造成一定的药害。

2.4环境不适

除草剂的使用是有一定环境条件要求的。如果把除草剂用于砂性土地,则很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水溶性大、移动性强的除草剂。在温度过高或低温时作物抗逆性差,此时使用除草剂也易造成药害。不同作物品种对除草剂敏感性也有差异,敏感性强的品种也容易产生药害。在大豆田应用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时,喷药后如遇低温、多雨、寡照、土壤过湿等,会使大豆幼苗受害,严重时还会出现死苗现象。

2.5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如玉米田施用西马津或阿特拉津,对后茬大豆、甜菜、小麦等作物有药害;大豆田施用广灭灵、普施特、氟乐灵、氟磺胺草醚,对后茬小麦、玉米有药害;小麦田施用绿黄隆,对后茬甜菜有药害。此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易于发生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6药械性能或清洗不彻底

如多喷头喷雾器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均、喷幅连接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没经彻底清洗,又喷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往往致使敏感作物发生“二次药害”。

2.7雾滴挥发与漂移

高挥发性除草剂,如短侧链苯氧羧酸类、二硝基苯胺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甲酸类等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100μm的药液雾滴极易挥发与漂移,致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及树木受害。而且,喷雾器压力愈大,雾滴愈细,愈容易漂移。在这几类除草剂中,特别是短侧链苯氧羧酸酯类的2,4-D丁酯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地面喷洒时,其雾滴可漂移1000~2000m。禾大壮在地面喷洒时,雾滴可漂移500m以上。

2.8混用不当

不同除草剂品种间以及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其他农药混用不当,也易造成药害。如酯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棉花幼苗,敌稗与2,4-D丁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硫代氨基甲酸酯农药混用,能使水稻受害等。此类药害,往往是由于混用后产生的加成效应或干扰与抑制作物体内对除草剂的解毒系统所造成的。

2.9除草剂质量差

除草剂质量差,含有一些对作物有害的物质或杂质,也会发生药害。

2.10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

在通气不良的稻田土壤中,过量或多次施用杀草丹会形成脱氯杀草丹,严重抑制水稻生育,造成水稻矮化。

3避免产生药害的有效措施

3.1做好喷药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作物种类和防除对象,购买对路除草剂,依据标鉴上的说明,弄清药剂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使用量;其次,搞好药械检修,做好试运转,进行清水模拟试喷,计算好喷幅,行走速度和1喷雾器(1桶)水应喷的面积;再次,准确丈量土地面积,按实测面积计算药量,防止药量过大或不足。

3.2严格掌握用药适期

根据除草剂的性能,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苗期茎叶处理都必须掌握好用药适期,如播前施药要在播种前7d左右喷洒混土,播后苗前应在播种后3d内喷药,茎叶处理要在苗期进行。

3.3严格掌握用药量

用药量要根据杂草密度、大小以及气候条件等确定用药量,特别是一些高效除草剂,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防止发生药害。

3.4农田化除作业区要远离敏感作物田

要根据除草剂的性能、对某种作物的敏感度确定间隔距离(至少500m以上),避免除草剂飘移到敏感作物上发生药害。

3.5选择适宜环境条件用药

要根据土壤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整地状况等正确选择施药,在大风天和炎热中午禁止用药。砂性土壤应适当减少用量或不用。

3.6搞好药剂稀释

使用除草剂最好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把原药用少量水稀释搅拌均匀,然后再按稀释倍数加足水量,喷药时做到均匀周到。

3.7用药器械要彻底清洗干净

喷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械要认真彻底清洗干净,改喷杀虫剂或杀菌剂前要用清水试喷,确定无药害时再用。除草剂和杀虫剂不宜混喷。

3.8注意除草剂的合理轮用

因为连年使用同一种长效除草剂有累积作用,容易造成杂草产主抗药性或产生药害,影响下茬作物,要合理轮用不同的除草剂。

3.9要熟悉除草剂的药性

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时,要在喷雾器喷头上加戴防护罩,定向喷雾,避免将药液喷到作物上,发生药害。

3.10搞好药剂试验

在推广使用新的除草剂之前,要搞好田间试验,检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和对农作物的安全性,防止发生药害。

4除草剂药害补救方法

一些农民由于缺乏除草剂使用知识和经验,有的甚至用1个喷雾器喷用多种除草剂,因此导致除草剂药害农作物的严重后果。一旦农作物受害,应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减轻或避免损失。

4.1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

喷除草剂过量或邻近作物的敏感叶片遭受药害时,要立即用干净的喷雾器装入清水,对准受药害植株喷洒3~5次,可清除或减少作物上除草剂的残留量。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可用0.2%的生石灰或0.2%的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效果较好。对药害连片的田块,除进行叶面喷水冲洗外,还应足量灌水,促使根系大量吸水,以降低作物体内药物浓度,缓解药害。对于施药过量的田块,应及早灌排洗田,将大量药物随水排出田外,能有效减轻药害。

4.2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1500倍液云大-120用量为375~450mL/hm2,或用225mL/hm2的1000倍植物动力2003;500倍或绿风95,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喷雾器喷在作物叶片的正反面上,可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针对药害性质,应用与其性质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如小麦、水稻喷施2,4-D丁酯过量时,可喷施20mg/kg的赤霉素稀释液,用量为600~750kg/hm2,喷后7d,茎叶生长即恢复正常,比未喷施赤霉素的增产10%以上。

4.3追施速效肥料

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肥量,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除进行土壤追施速效肥外,还要叶面喷洒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药害能力有显著效果。

发生药害范文篇5

药害是指在农田化学除草过程中,由于除草剂的作用,导致作物受害。从整株来看,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畸形、丛生;从根系上看,主要是根系生长受抑制,根尖膨大,根短而粗,无次生根或很少,无根毛;从茎上看,主要是茎缩短、变粗、弯曲、脆弱易折断;从叶片上看,皱缩、卷曲、失绿、变黄、干枯;从芽上看,生长点坏死或畸形,导致生长停滞;从花上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数增多或减少,形状异常,花而不实,由此造成减产,甚至死苗绝产。其种类有以下4种:一是对当茬作物产生药害;二是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三是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四是“二次药害”。

2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用药不对路

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主药害。如2,4-D丁酯主要是在麦田使用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果错用于棉花、瓜菜等,就会产生药害。如果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或克芜踪错误地当成选择性除草剂使用,喷到作物上,也会产生药害。

2.2用药时间不当

除草剂的适用期是很严格的,有些除草剂只能是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会产生药害。有的除草剂需在苗期使用,在苗较大时用就会产生药害。如麦田除草剂用在春天防除杂草,必须在小麦苗期至拔节前使用,小麦拔节后再用就会发生药害;玉米田使用的2,4-D丁酯,用晚了就会产生药害。

2.3随意加大用药量

除草剂的使用量是有规定的,任意加大用药量也会造成药害。当前农民在购买和使用除草剂时,为了保证除草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这势必造成一定的药害。

2.4环境不适

除草剂的使用是有一定环境条件要求的。如果把除草剂用于砂性土地,则很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水溶性大、移动性强的除草剂。在温度过高或低温时作物抗逆性差,此时使用除草剂也易造成药害。不同作物品种对除草剂敏感性也有差异,敏感性强的品种也容易产生药害。在大豆田应用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时,喷药后如遇低温、多雨、寡照、土壤过湿等,会使大豆幼苗受害,严重时还会出现死苗现象。

2.5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如玉米田施用西马津或阿特拉津,对后茬大豆、甜菜、小麦等作物有药害;大豆田施用广灭灵、普施特、氟乐灵、氟磺胺草醚,对后茬小麦、玉米有药害;小麦田施用绿黄隆,对后茬甜菜有药害。此种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易于发生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6药械性能或清洗不彻底

如多喷头喷雾器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均、喷幅连接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没经彻底清洗,又喷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往往致使敏感作物发生“二次药害”。

2.7雾滴挥发与漂移

高挥发性除草剂,如短侧链苯氧羧酸类、二硝基苯胺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甲酸类等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100μm的药液雾滴极易挥发与漂移,致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及树木受害。而且,喷雾器压力愈大,雾滴愈细,愈容易漂移。在这几类除草剂中,特别是短侧链苯氧羧酸酯类的2,4-D丁酯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地面喷洒时,其雾滴可漂移1000~2000m。禾大壮在地面喷洒时,雾滴可漂移500m以上。

2.8混用不当

不同除草剂品种间以及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其他农药混用不当,也易造成药害。如酯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棉花幼苗,敌稗与2,4-D丁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硫代氨基甲酸酯农药混用,能使水稻受害等。此类药害,往往是由于混用后产生的加成效应或干扰与抑制作物体内对除草剂的解毒系统所造成的。

2.9除草剂质量差

除草剂质量差,含有一些对作物有害的物质或杂质,也会发生药害。

2.10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

在通气不良的稻田土壤中,过量或多次施用杀草丹会形成脱氯杀草丹,严重抑制水稻生育,造成水稻矮化。

3避免产生药害的有效措施

3.1做好喷药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作物种类和防除对象,购买对路除草剂,依据标鉴上的说明,弄清药剂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使用量;其次,搞好药械检修,做好试运转,进行清水模拟试喷,计算好喷幅,行走速度和1喷雾器(1桶)水应喷的面积;再次,准确丈量土地面积,按实测面积计算药量,防止药量过大或不足。

3.2严格掌握用药适期

根据除草剂的性能,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苗期茎叶处理都必须掌握好用药适期,如播前施药要在播种前7d左右喷洒混土,播后苗前应在播种后3d内喷药,茎叶处理要在苗期进行。

3.3严格掌握用药量

用药量要根据杂草密度、大小以及气候条件等确定用药量,特别是一些高效除草剂,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防止发生药害。

3.4农田化除作业区要远离敏感作物田

要根据除草剂的性能、对某种作物的敏感度确定间隔距离(至少500m以上),避免除草剂飘移到敏感作物上发生药害。3.5选择适宜环境条件用药

要根据土壤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整地状况等正确选择施药,在大风天和炎热中午禁止用药。砂性土壤应适当减少用量或不用。

3.6搞好药剂稀释

使用除草剂最好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把原药用少量水稀释搅拌均匀,然后再按稀释倍数加足水量,喷药时做到均匀周到。

3.7用药器械要彻底清洗干净

喷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械要认真彻底清洗干净,改喷杀虫剂或杀菌剂前要用清水试喷,确定无药害时再用。除草剂和杀虫剂不宜混喷。

3.8注意除草剂的合理轮用

因为连年使用同一种长效除草剂有累积作用,容易造成杂草产主抗药性或产生药害,影响下茬作物,要合理轮用不同的除草剂。

3.9要熟悉除草剂的药性

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时,要在喷雾器喷头上加戴防护罩,定向喷雾,避免将药液喷到作物上,发生药害。

3.10搞好药剂试验

在推广使用新的除草剂之前,要搞好田间试验,检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和对农作物的安全性,防止发生药害。

4除草剂药害补救方法

一些农民由于缺乏除草剂使用知识和经验,有的甚至用1个喷雾器喷用多种除草剂,因此导致除草剂药害农作物的严重后果。一旦农作物受害,应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减轻或避免损失。

4.1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

喷除草剂过量或邻近作物的敏感叶片遭受药害时,要立即用干净的喷雾器装入清水,对准受药害植株喷洒3~5次,可清除或减少作物上除草剂的残留量。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可用0.2%的生石灰或0.2%的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效果较好。对药害连片的田块,除进行叶面喷水冲洗外,还应足量灌水,促使根系大量吸水,以降低作物体内药物浓度,缓解药害。对于施药过量的田块,应及早灌排洗田,将大量药物随水排出田外,能有效减轻药害。

4.2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1500倍液云大-120用量为375~450mL/hm2,或用225mL/hm2的1000倍植物动力2003;500倍或绿风95,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喷雾器喷在作物叶片的正反面上,可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针对药害性质,应用与其性质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如小麦、水稻喷施2,4-D丁酯过量时,可喷施20mg/kg的赤霉素稀释液,用量为600~750kg/hm2,喷后7d,茎叶生长即恢复正常,比未喷施赤霉素的增产10%以上。

4.3追施速效肥料

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肥量,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除进行土壤追施速效肥外,还要叶面喷洒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药害能力有显著效果。

4.4加强中耕松土

根据作物生长季节,适当增加中耕松土次数。中耕由浅到深,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加快土壤养分的分解,增强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发育。

发生药害范文篇6

1.1杀虫、杀菌剂类药害的诊断及识别

杀虫、杀菌剂的药害程度不仅与棉花品种、发育阶段及形态特征有关,且药剂种类不同,其危害症状也各不相同。如敌敌畏气化性极强,若以1000倍液喷雾2次即可使棉叶熏干;85%三氯杀螨砜若按500倍液喷雾棉株后,其叶面会出现不规则、大小不等、中间枯黄、边缘褐色的麻斑点;棉株遭受波尔多液药害后,叶片上会产生大小不等的黑枯斑并硬化、脱落,植株萎缩;受石硫合剂药害后,棉株的叶片、铃壳会产生灼伤斑块,叶片不久即会干枯脱落;石硫合剂是强碱性的药剂,使用后7~10d才能使用波尔多液,若在喷洒波尔多液药剂后1~2个月内喷洒石硫合剂,棉株的叶片就会产生黑色硫化铜沉淀,引起药害。总之,在使用棉花杀虫、杀菌剂时,几种农药(特别是无机农药)连续使用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以防不同药理的药剂相互发生反应后而引起药害。此外,棉花药害发生的程度还受环境影响,如在高温情况下喷药,由于高温水分蒸发量大,药剂的浓度就会提高,使棉叶出现斑点、变黄、卷缩,直到枯焦死亡。

1.2除草剂类药害的诊断及识别

棉田常见各类杂草有30多种。在棉花生产中,若使用除草剂不当常常会诱发药害,且药害症状常呈多变性和多样性,包括生长抑制,茎叶弯曲、扭曲、卷曲,节间缩短,叶片加厚、褪绿、白化、枯斑及畸形等。如敌草隆被棉花吸收后,难以向上传导,若在棉花出现2片真叶时使用,则会使棉花的药害率达90%以上;扑草净药害后,会使棉花的嫩叶片褪色、失绿和枯萎。遭受氟乐灵药害后,可引发棉株第2、3片真叶皱缩、变小,药害严重的还会造成棉花子叶深绿,增厚变脆,茎基部增粗,植株变矮,甚至会造成生长点坏死,侧枝丛生。此外,棉花对2,4-D极为敏感,在生产中常因用过2,4-D的喷雾器未洗净又用于棉田喷药而造成药害,受害棉株表现为叶片变小、变窄、脉梗扭曲、皱缩、畸形,常呈鸡爪状。

1.3植物生长调节剂类药害的诊断及识别

植物生长调节剂若使用不当,也会对棉株造成人为的药害。如矮壮素具有抑制作物细胞生长(而不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在适宜的温度下,能有效控制植物营养性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但棉花对矮壮素比较敏感,如配药浓度过大,用药量过多,即会抑制棉花生长,使棉株过于矮小、通风透光不良、蕾铃容易脱落,棉铃变成畸形等。

2棉花药害的发生原因

2.1药物假冒伪劣,杂质多或变质

因药物本身含有对作物有毒的杂质和含量不符合标准,含量过低或过高都很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2.2使用方法和操作不当

重复或2次施药间隔太短以及施药后种植下茬作物时间太紧,造成药量或浓度过大,残效期还没有结束而使作物产生药害。用药的时间与作物的敏感期吻合,与其他药剂混合不当都会引起药害。用错药或采用不当的使用方法,包括喷雾器械选择不当、重喷或喷洒在敏感作物上而不采取任何保护性措施等不良的操作技术造成过失而引起药害。

2.3环境因素的影响

作物产生药害与温度、湿度、降雨、风、土壤等有密切关系。一般温度高时,农药活性和作物代谢作用增强,容易引起药害。某些农药,在气温低时虽然降低了活性,但作物对农药的耐药性也相应降低,从而造成作物药害。湿度过大,水分过多,农药的溶解度增加相对增加了药量,容易引起药害。在有风的天气喷施,由于雾滴飘移,造成敏感作物药害。水溶性高的除草剂在沙质土壤中易使作物产生药害,有的在土壤呈酸性情况下易产生药害,有的则在碱性情况下易产生药害。

2.4与作物的敏感性有关

作物不同的种类和品系、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长势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在它们的敏感期用药易产生药害。

3预防及补救措施

3.1预防措施

棉花在使用各类药类剂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合理用药(包括用药种类、浓度、方法和时间等),做到既能充分发挥药效又能降低成本,防止药害。

(1)棉田喷药器械要专用。在棉田或地邻喷药时,杜绝使用曾喷过2,4-D丁酯的喷雾器、量杯等。

(2)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品种。在棉田上风头,禁止使用含有2,4-D丁酯和二甲四氯成分的除草剂,防止因药液漂移而造成药害。

(3)用药量要精确。用氟乐灵处理棉田土壤,48%氟乐灵乳油适宜用量为1500~1875mL/hm2。喷药时一定要均匀,防止重喷或漏喷。

(4)注意加强防护。用百草枯和草甘磷等灭生性除草剂防除棉花行间杂草时,要选择无风天气,喷头上一定要安装防护罩,喷药时要压低喷头,避免将药液喷到棉花上。

3.2补救措施

药害发生后,可采用叶面喷大量水进行淋洗,土壤中可采用灌水、排水洗药,或安全剂中和解毒。

(1)摘除受害枝叶。受2,4-D丁酯和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药害较轻的棉田,要及时打掉畸形叶、枝。如果顶尖受害较重,可打去顶尖,利用下部2~5个叶枝来实现一定产量。

(2)喷施生长调节剂。受2,4-D丁酯和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药害的棉田,根据棉花受害程度,可喷洒1~2次20mg/kg的赤霉素溶液,以缓解药害,促进棉花生长。

发生药害范文篇7

论文摘要:针对棉花病虫草害防治中出现的药害现象,介绍了常见药害的识别方法,分析了棉花药害的发生原因,提出了预防及补救措施。

近年来在一些棉花产区,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大,需要反复、多次进行药剂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往往出现棉花长得很高、很旺,但花蕾小、落蕾较多,棉花产量低的现象,轻则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变态甚至死亡。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棉花药害所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

1棉花药害的识别

1.1杀虫、杀菌剂类药害的诊断及识别

杀虫、杀菌剂的药害程度不仅与棉花品种、发育阶段及形态特征有关,且药剂种类不同,其危害症状也各不相同。如敌敌畏气化性极强,若以1000倍液喷雾2次即可使棉叶熏干;85%三氯杀螨砜若按500倍液喷雾棉株后,其叶面会出现不规则、大小不等、中间枯黄、边缘褐色的麻斑点;棉株遭受波尔多液药害后,叶片上会产生大小不等的黑枯斑并硬化、脱落,植株萎缩;受石硫合剂药害后,棉株的叶片、铃壳会产生灼伤斑块,叶片不久即会干枯脱落;石硫合剂是强碱性的药剂,使用后7~10d才能使用波尔多液,若在喷洒波尔多液药剂后1~2个月内喷洒石硫合剂,棉株的叶片就会产生黑色硫化铜沉淀,引起药害。总之,在使用棉花杀虫、杀菌剂时,几种农药(特别是无机农药)连续使用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以防不同药理的药剂相互发生反应后而引起药害。此外,棉花药害发生的程度还受环境影响,如在高温情况下喷药,由于高温水分蒸发量大,药剂的浓度就会提高,使棉叶出现斑点、变黄、卷缩,直到枯焦死亡。

1.2除草剂类药害的诊断及识别

棉田常见各类杂草有30多种。在棉花生产中,若使用除草剂不当常常会诱发药害,且药害症状常呈多变性和多样性,包括生长抑制,茎叶弯曲、扭曲、卷曲,节间缩短,叶片加厚、褪绿、白化、枯斑及畸形等。如敌草隆被棉花吸收后,难以向上传导,若在棉花出现2片真叶时使用,则会使棉花的药害率达90%以上;扑草净药害后,会使棉花的嫩叶片褪色、失绿和枯萎。遭受氟乐灵药害后,可引发棉株第2、3片真叶皱缩、变小,药害严重的还会造成棉花子叶深绿,增厚变脆,茎基部增粗,植株变矮,甚至会造成生长点坏死,侧枝丛生。此外,棉花对2,4-D极为敏感,在生产中常因用过2,4-D的喷雾器未洗净又用于棉田喷药而造成药害,受害棉株表现为叶片变小、变窄、脉梗扭曲、皱缩、畸形,常呈鸡爪状。

1.3植物生长调节剂类药害的诊断及识别

植物生长调节剂若使用不当,也会对棉株造成人为的药害。如矮壮素具有抑制作物细胞生长(而不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在适宜的温度下,能有效控制植物营养性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但棉花对矮壮素比较敏感,如配药浓度过大,用药量过多,即会抑制棉花生长,使棉株过于矮小、通风透光不良、蕾铃容易脱落,棉铃变成畸形等。

2棉花药害的发生原因

2.1药物假冒伪劣,杂质多或变质

因药物本身含有对作物有毒的杂质和含量不符合标准,含量过低或过高都很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2.2使用方法和操作不当

重复或2次施药间隔太短以及施药后种植下茬作物时间太紧,造成药量或浓度过大,残效期还没有结束而使作物产生药害。用药的时间与作物的敏感期吻合,与其他药剂混合不当都会引起药害。用错药或采用不当的使用方法,包括喷雾器械选择不当、重喷或喷洒在敏感作物上而不采取任何保护性措施等不良的操作技术造成过失而引起药害。

2.3环境因素的影响

作物产生药害与温度、湿度、降雨、风、土壤等有密切关系。一般温度高时,农药活性和作物代谢作用增强,容易引起药害。某些农药,在气温低时虽然降低了活性,但作物对农药的耐药性也相应降低,从而造成作物药害。湿度过大,水分过多,农药的溶解度增加相对增加了药量,容易引起药害。在有风的天气喷施,由于雾滴飘移,造成敏感作物药害。水溶性高的除草剂在沙质土壤中易使作物产生药害,有的在土壤呈酸性情况下易产生药害,有的则在碱性情况下易产生药害。

2.4与作物的敏感性有关

作物不同的种类和品系、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长势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在它们的敏感期用药易产生药害。

3预防及补救措施

3.1预防措施

棉花在使用各类药类剂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合理用药(包括用药种类、浓度、方法和时间等),做到既能充分发挥药效又能降低成本,防止药害。

(1)棉田喷药器械要专用。在棉田或地邻喷药时,杜绝使用曾喷过2,4-D丁酯的喷雾器、量杯等。

(2)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品种。在棉田上风头,禁止使用含有2,4-D丁酯和二甲四氯成分的除草剂,防止因药液漂移而造成药害。

(3)用药量要精确。用氟乐灵处理棉田土壤,48%氟乐灵乳油适宜用量为1500~1875mL/hm2。喷药时一定要均匀,防止重喷或漏喷。

(4)注意加强防护。用百草枯和草甘磷等灭生性除草剂防除棉花行间杂草时,要选择无风天气,喷头上一定要安装防护罩,喷药时要压低喷头,避免将药液喷到棉花上。

3.2补救措施

药害发生后,可采用叶面喷大量水进行淋洗,土壤中可采用灌水、排水洗药,或安全剂中和解毒。

(1)摘除受害枝叶。受2,4-D丁酯和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药害较轻的棉田,要及时打掉畸形叶、枝。如果顶尖受害较重,可打去顶尖,利用下部2~5个叶枝来实现一定产量。

(2)喷施生长调节剂。受2,4-D丁酯和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药害的棉田,根据棉花受害程度,可喷洒1~2次20mg/kg的赤霉素溶液,以缓解药害,促进棉花生长。

发生药害范文篇8

关键词:除草剂;使用方法;药害;补救措施

一、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的原则

新的除草剂必须进行生物测定,以便明确该除草剂的适用范围、除草对象、防除适期、用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应用技术。在推广应用这些技术时,仍然要先进行试验,然后由点到面,逐渐推广使用。除草剂的使用剂量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耕作状况等有直接关系,如40%莠去津,在东北地区的用量为3.00~3.75kg/hm2,而华中地区用量超过2.25kg/hm2时,对后茬小麦就有影响。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敏感性也不同。为了扩大除草剂使用范围,应扩大试验作物,同时要特别注意试验作物及该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的敏感反应,以便制定避免药害产生的安全措施。

二、严格掌握除草剂使用方法

2.1合理选用除草剂

选用除草剂既要对防除对象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又要对应用的作物安全无害,还要考虑对邻近作物是否安全。例如:拉索、稳杀得、盖草能、拿扑净、草甘磷等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较敏感。因此,在选用除草剂品种时,要考虑作物的敏感性,切不可使用对作物敏感的除草剂。

除草剂种类很多,每一种除草剂对不同杂草都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只有针对主要杂草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才能起到除草增产的目的。如:野燕麦、长芒棒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宜选用骠马、绿麦隆等茎叶处理剂,针对野燕麦还可选用野麦畏土壤处理;以荠菜、播娘蒿为主的麦田要选用二甲四氯、2,4-D丁酯等;以麦家翁、猪秧秧、荠菜、播娘蒿为主的麦田要选用巨星、拌地农等;以毛儿眼为主的要选用使它隆。切忌盲目使用秋作物(大豆、棉花等)除草剂。

2.2要称准剂量,配准浓度

一般除草剂活性较高,如巨星只用15g/hm2,稍增大剂量就会造成药害。因此,除草剂要求用药量准确,不管采用哪种施药方法,都应均匀喷洒,做到不重不漏,才能安全有效。

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不同,很多品种超过推荐使用剂量,不仅成本增加,还会对作物正常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如:56%二甲四氯钠盐超过1.5kg/hm2,72%的2,4-D丁酯乳油超过1050mL/hm2都会造成小麦旗叶畸形、抽穗困难;25%甲黄隆可湿粉性剂超过30g/hm2,就会抑制下茬玉米、棉花等作物的出苗。若使用量低于推荐用量,又起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随着杂草叶龄的增加,要适当增加除草剂的用量,以提高除草效果。如:6.9%骠马乳剂除禾本科杂草,在杂草二至五叶期用750mL/hm2,而在杂草五叶期后要增加到900mL/hm2;用75%巨星干悬浮剂除阔叶杂草,在杂草二至五叶期用15g/hm2,而五叶期后要增加到18.75g/hm2。

2.3掌握好施药时期

在作物具有抗性时期内,选择对防除对象较适宜的阶段用药,也是避免产生药害的有效途径。如用二甲四氯防除麦田杂草时,宜选在分蘖后到拔节前进行,过早或过晚都易产生药害,温度过低也会影响二甲四氯药效的发挥。因此,越冬期不能施药。

杂草在不同生长时期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正确选择除草剂使用时期是保证除草效果和避免小麦产生药害的关键。苗前除草剂主要是在杂草出土前施药,在土表形成药膜或药土层,使杂草不能出土。如用来防除野燕麦的野麦畏,在播种前均匀喷施土表,后浅混土,使土表形成药土层,抑制野燕麦出土。若在野燕麦出土后施药,将没有防效。

茎叶处理剂主要是通过杂草叶片吸收后,破坏其生理、生化系统导致其死亡。杂草对这类除草剂的敏感叶龄为二至五叶期。因此,使用这类除草剂要在杂草二至五叶期施用除草效果最好。

某些除草剂在土壤内残留期较长,在使用时要考虑其对套作作物或后茬作物的安全性。如巨星在土壤内残效期有60d左右,所以计划套种西瓜、花生等作物的,就先要考虑巨星的有效期,再作安排,否则将会影响作物出苗及生长。

2.4采用恰当的施药方法

第一,根据农药性能及对作物的敏感性来研究施药的方法;第二,根据农药剂型确定相应的施药方法,如在大风天,不宜用喷雾方法施用广谱性除草剂,可用涂抹的方法,以防雾滴漂移引起药害。

2.5注意施药质量

药害的产生与施药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施药质量,首先要平整土地,这对芽前除草很重要,避免沟沟洼洼影响药物均匀分布而产生药害。配制农药时要搅拌均匀,对已产生分层或沉淀的农药不要使用,喷施时要恰当的选用喷幅,采用直走式平衡推进法,行走的速度要一致均匀,停止行走要关掉喷头,防止重喷或漏喷,避免药害产生。同时,气象条件对除草剂效果也能产生影响。杂草叶片对茎叶类除草剂的吸收速度与温度成正相关,使用这类除草剂时若温度高,则杂草死亡速度快且死亡率高。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风力和风向。风速8~10m/s时喷除草剂,防除杂草效果降低1/2左右,而且雾滴有可能飘移到邻近的敏感作物或林木上,造成药害。

此外,土壤的墒情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土壤处理类除草剂的效果,墒情差效果就差。

三、抓好施药后避害措施的落实

(1)彻底清洗喷雾器。如施用某除草剂之后不清洗喷雾器,又接着用来喷雾防治病虫害,如果巧遇对该除草剂敏感的作物,就会产生药害。因此,应彻底清洗喷雾器。清洗方法:塑料桶喷雾器可用5%碱液浸泡半天,再用清水冲洗2~3次。

(2)妥善处理喷雾余液。施药完毕,余下的药液不可乱倒,以防产生药害。

(3)施药后降雨。应及时排水,切不可出现雨后积水现象,以免发生药害。

(4)严格保管未用完的除草剂。一般要求用多少购多少,如一次使用不完则应妥善保存并保证标签完好,且与其他农药分别放置,以防错用。使用时注意有效期。

四、发生药害的补救措施

(1)施肥补救。对产生叶面药斑、叶缘枯焦和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时,增施肥料可减轻药害程度。如小麦出现绿麦隆药害后,可追施人粪尿,根外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促使植株恢复生长。

(2)灌排补救。对于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适当灌排可减轻药害程度。

(3)激素补救。对于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如2,4-D、二甲四氯、甲草胺、禾大状等发生药害后,喷洒赤霉素可缓解药害程度。

参考文献:

[1]武中庆.化学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53,157.

[2]金环宇,田平,张湘.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科学使用方法[J].种业导刊,2008(7):26-27.

发生药害范文篇9

关键词:除草剂;使用方法;药害;补救措施

1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的原则

新的除草剂必须进行生物测定,以便明确该除草剂的适用范围、除草对象、防除适期、用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应用技术。在推广应用这些技术时,仍然要先进行试验,然后由点到面,逐渐推广使用。除草剂的使用剂量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耕作状况等有直接关系,如40%莠去津,在东北地区的用量为3.00~3.75kg/hm2,而华中地区用量超过2.25kg/hm2时,对后茬小麦就有影响。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敏感性也不同。为了扩大除草剂使用范围,应扩大试验作物,同时要特别注意试验作物及该作物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的敏感反应,以便制定避免药害产生的安全措施。

2严格掌握除草剂使用方法

2.1合理选用除草剂

选用除草剂既要对防除对象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又要对应用的作物安全无害,还要考虑对邻近作物是否安全。例如:拉索、稳杀得、盖草能、拿扑净、草甘磷等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较敏感。因此,在选用除草剂品种时,要考虑作物的敏感性,切不可使用对作物敏感的除草剂[1]。

除草剂种类很多,每一种除草剂对不同杂草都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只有针对主要杂草选择适宜的除草剂,才能起到除草增产的目的。如:野燕麦、长芒棒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宜选用骠马、绿麦隆等茎叶处理剂,针对野燕麦还可选用野麦畏土壤处理;以荠菜、播娘蒿为主的麦田要选用二甲四氯、2,4-D丁酯等;以麦家翁、猪秧秧、荠菜、播娘蒿为主的麦田要选用巨星、拌地农等;以毛儿眼为主的要选用使它隆。切忌盲目使用秋作物(大豆、棉花等)除草剂。

2.2要称准剂量,配准浓度

一般除草剂活性较高,如巨星只用15g/hm2,稍增大剂量就会造成药害。因此,除草剂要求用药量准确,不管采用哪种施药方法,都应均匀喷洒,做到不重不漏,才能安全有效。

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不同,很多品种超过推荐使用剂量,不仅成本增加,还会对作物正常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如:56%二甲四氯钠盐超过1.5kg/hm2,72%的2,4-D丁酯乳油超过1050mL/hm2都会造成小麦旗叶畸形、抽穗困难;25%甲黄隆可湿粉性剂超过30g/hm2,就会抑制下茬玉米、棉花等作物的出苗。若使用量低于推荐用量,又起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随着杂草叶龄的增加,要适当增加除草剂的用量,以提高除草效果。如:6.9%骠马乳剂除禾本科杂草,在杂草二至五叶期用750mL/hm2,而在杂草五叶期后要增加到900mL/hm2;用75%巨星干悬浮剂除阔叶杂草,在杂草二至五叶期用15g/hm2,而五叶期后要增加到18.75g/hm2。

2.3掌握好施药时期

在作物具有抗性时期内,选择对防除对象较适宜的阶段用药,也是避免产生药害的有效途径。如用二甲四氯防除麦田杂草时,宜选在分蘖后到拔节前进行,过早或过晚都易产生药害,温度过低也会影响二甲四氯药效的发挥。因此,越冬期不能施药[2]。

杂草在不同生长时期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正确选择除草剂使用时期是保证除草效果和避免小麦产生药害的关键。苗前除草剂主要是在杂草出土前施药,在土表形成药膜或药土层,使杂草不能出土。如用来防除野燕麦的野麦畏,在播种前均匀喷施土表,后浅混土,使土表形成药土层,抑制野燕麦出土。若在野燕麦出土后施药,将没有防效。

茎叶处理剂主要是通过杂草叶片吸收后,破坏其生理、生化系统导致其死亡。杂草对这类除草剂的敏感叶龄为二至五叶期。因此,使用这类除草剂要在杂草二至五叶期施用除草效果最好。

某些除草剂在土壤内残留期较长,在使用时要考虑其对套作作物或后茬作物的安全性。如巨星在土壤内残效期有60d左右,所以计划套种西瓜、花生等作物的,就先要考虑巨星的有效期,再作安排,否则将会影响作物出苗及生长。

2.4采用恰当的施药方法

第一,根据农药性能及对作物的敏感性来研究施药的方法;第二,根据农药剂型确定相应的施药方法,如在大风天,不宜用喷雾方法施用广谱性除草剂,可用涂抹的方法,以防雾滴漂移引起药害。

2.5注意施药质量

药害的产生与施药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施药质量,首先要平整土地,这对芽前除草很重要,避免沟沟洼洼影响药物均匀分布而产生药害。配制农药时要搅拌均匀,对已产生分层或沉淀的农药不要使用,喷施时要恰当的选用喷幅,采用直走式平衡推进法,行走的速度要一致均匀,停止行走要关掉喷头,防止重喷或漏喷,避免药害产生。同时,气象条件对除草剂效果也能产生影响。杂草叶片对茎叶类除草剂的吸收速度与温度成正相关,使用这类除草剂时若温度高,则杂草死亡速度快且死亡率高。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风力和风向。风速8~10m/s时喷除草剂,防除杂草效果降低1/2左右,而且雾滴有可能飘移到邻近的敏感作物或林木上,造成药害。

此外,土壤的墒情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土壤处理类除草剂的效果,墒情差效果就差。

3抓好施药后避害措施的落实

(1)彻底清洗喷雾器。如施用某除草剂之后不清洗喷雾器,又接着用来喷雾防治病虫害,如果巧遇对该除草剂敏感的作物,就会产生药害。因此,应彻底清洗喷雾器。清洗方法:塑料桶喷雾器可用5%碱液浸泡半天,再用清水冲洗2~3次[3]。

(2)妥善处理喷雾余液。施药完毕,余下的药液不可乱倒,以防产生药害。

(3)施药后降雨。应及时排水,切不可出现雨后积水现象,以免发生药害。

(4)严格保管未用完的除草剂。一般要求用多少购多少,如一次使用不完则应妥善保存并保证标签完好,且与其他农药分别放置,以防错用。使用时注意有效期。

4发生药害的补救措施

(1)施肥补救。对产生叶面药斑、叶缘枯焦和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时,增施肥料可减轻药害程度。如小麦出现绿麦隆药害后,可追施人粪尿,根外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促使植株恢复生长[4]。

(2)灌排补救。对于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适当灌排可减轻药害程度。

(3)激素补救。对于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如2,4-D、二甲四氯、甲草胺、禾大状等发生药害后,喷洒赤霉素可缓解药害程度。

5参考文献

[1]武中庆.化学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53,157.

[2]金环宇,田平,张湘.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科学使用方法[J].种业导刊,2008(7):26-27.

发生药害范文篇10

关键词:防治除草剂药害

当前,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化学除草剂已成为高效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除草剂已经象化肥一样被广大农民接受。但是,化学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品种使用不当或施药方法不对,给当季或后茬作物造成严重药害,特别是对(瓜)蔬菜药害非常严重。尤其在使用玉米除草剂的时候,正是我市(瓜)菜育苗移栽的集中期,瓜菜幼苗很容易遭受除草剂的危害,因此,为了预防和缓解除草剂对瓜菜产生的药害,必须熟练掌握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施用方式,施用剂量以减轻或者消除药害。下面我就谈一下关于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一、除草剂使用存在的四种问题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多种多样,既有环境方面和使用方面因素引起的,也有除草剂本身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选择药物品种不当

主要是农民对药物性能、使用方法不了解,盲目滥用导致药害。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其防除对象范围很小,一旦用错就会产生药害,对于敏感作物只要微量的除草剂就能造成药害。如大田除草剂错用于蔬菜田,移栽田除草剂用于直播田、抛秧田。

2.不按说明书使用

目前在使用除草剂时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总觉得使用药量越大浓度越高除草效果就越好,不按规定用药量使用除草剂,有的加大用药量、有的施药不均匀、要求作物苗前用药除草却用于苗后用药除草等。这是很危险的,每一种农药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按说明使用,使用浓度过高或用药量过大、用药时间不对最容易引起药害。

3.使用残留期长的除草剂

因上茬作物使用残留期长的除草剂引起下茬作物的二次药害。特别是一些选择性除草剂对上茬作物安全,而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如每亩施用38%的莠去津悬浮剂350毫升对后茬玉米、高粱没有影响,施药后24个月内不能种小麦、水稻、谷子等,施药后40个月内不能种黄瓜。

4.不科学施用除草剂

不少农户在气候条件不适宜的时候施药:如高温,高湿,雨后等天,很易引起药害发生;还有的农民不看说明书,不按照操作要求使用除草剂。如使用禾大壮等类型的除草剂,稻田里必须有浅水层,并保水5-7天,如不按要求的方法操作,极易导致药害。可湿性差的化学除草剂,必须要用力摇晃瓶体,使药物混合均匀,这样才能正常使用,要不然下面沉淀太多,喷药不均匀极易对作物造成伤害。

二、药害的几种表现症状

除草剂造成的药害症状与某些病害症状类似,诊断时往往造成误诊。

除草剂的药害表现以豆类、西红柿幼苗、瓜类等受害最重,豆类作物受害时常表现叶片卷缩、生长点不伸展、生长速度慢、坐荚率低等症状,尤其是生长点及叶片表现的卷缩甚至类似于豆类的病毒病;但是此种情况与病毒病有本质的区别,这种情况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恢复到正常生长的状态,病毒病如果不加防治,会日趋严重,甚至减产绝收。西红柿幼苗受害后子叶最先表现受害症状是先从边缘表现失水症状,并在短时间内整个叶片变干,真叶卷缩、不伸展,与幼苗干旱的反应相似。但是受除草剂为害的幼苗,浇水后幼苗也不能很快恢复。瓜类幼苗受害后,叶片急速萎蔫下垂,以幼嫩的叶片受害最为严重;但是此种情况与植株的急速失水萎蔫不同,植株的急速失水萎蔫一般出现在极度高温的情况下,失水萎蔫的植株在通过补水或温湿度适宜时可以自行恢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受除草剂药害的瓜类植株叶片,即使补水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并且受害严重的叶片会在短时间内失水变干,对植株的整体影响较大。

三、如何预防除草剂药害

1.正确选用药物类型

除草剂使用范围很严格,有时只差一个字,就能酿成大祸。如:丁草胺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和氯嘧磺隆,虽然都只差一字,却一个是在水田用,一个是旱田用。水稻、大豆、玉米,不同种类的蔬菜需要不同的除草剂;同种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不同的下茬(季)作物,需要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因此,购药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因素。

2.妥善保管防止错用

有的农户对除草剂不注意妥善保管,导致包装标签脱落或标签腐蚀,错将除草剂当成杀虫剂、杀菌剂施用,或不按说明施用,以至发生药害。

3.掌握用量和浓度

除草剂的施用量和浓度更为严格,若超量施用,极易发生药害,所以不得擅自加大用量或提高浓度。

4.施用方法要得当

许多除草剂施用时,沾染到种子上,易造成药害。

5.禁止盲目混用

除草剂混用具有节省农药,省工、省时、省成本等优点。但若盲目混用,则不但无增效作用,反而会使药效降低,造成药害。

四、救治措施

1.反复灌水洗田冲地稀释排毒

对施药过量造成药害的,可灌水洗田冲地,稀释排毒,降低药害。

2.使用适用的解毒剂解毒公务员之家:

根据药害的性质,可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解毒补救。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作为除草剂的解毒剂。如喷洒适度的“九二0”,可以缓解药害的程度。

3.连续喷水洗苗

因使用浓度过大或叶面吸收过多而引起的药害,可连续喷水冲洗,减少植株上的药物浓度。

4.追施速效肥料

及时摘除受害叶,增施腐熟人畜粪尿、尿素等速效肥,可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和新叶再生。

5.喷施叶面肥

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如使用0.1-0.3%的磷酸二氢钾或磷钾精、喷施宝等进行叶面喷施,可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尽快恢复生长。

综上所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只有在实际生产中熟练掌握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才能有效避免除草剂造成的药害损失,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