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5:44:50

防汛体系

防汛体系范文篇1

××镇,位于××本岛东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村(社),包括××个城镇村、××个渔农村,××个城镇社区。现有户籍人口××人,××户。

××地处海岛,夏季台风灾害频发,这给防汛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2007—2008年,完成水利建设投入××万元,建设加固了标准海塘、非标准海塘、水库、河道等基础水利设施,较大的提高了防汛抗灾能力。目前,全镇共有大小水库54座,总蓄水量463万立方米;有一线海塘17条,总长17.2公里,保护面积12438亩;水闸36座,主要排涝河道5条,总长8公里;还有大量的港口、码头、船坞等沿海一带的基础设施。

二、我镇防汛体系建设具体做法

近年来,我镇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首长负责、部门企业协作、社区(村)配合、群众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工作体系。一手抓防台、一手抓抗旱,以防为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具体做法是:

(一)全面建立防汛组织体系,落实防汛责任制。

首先,成立了由镇长担任指挥、班子成员任副指挥、各办主任为成员的××镇三防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有单独办公场所,并配备了2名专职、3名兼职工作人员及必要的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明确了工作职责、值班制度、防台风工作指挥程序等,并上墙公布。同时在各社区、村成立三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实施巡查、监测、预警、人员转移、防汛抗台等应急救灾任务。

其次,加强防汛责任制建设,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体系。明确水库、山塘、海塘、闸口等水利设施安全巡查管理责任人,其中,配备小(二)型水库专职管理员7人,标准海塘专职管理员2人,重要排涝矸门专职管理员2人。并且层层签订了小(二)型水库管理责任状、防汛责任状,做到了每个防汛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到位。

(二)加强防汛水利工程管理,完善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1、加强防汛水利工程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方针,切实抓好防汛抗台工作。在汛前、汛中、汛后,三防指挥部组织人员对全镇的水库、海塘、矸闸、港口、码头、排涝河道等进行全面排查。针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制订修建方案和防范措施,并上报县三防办公室,做到早发现、早部署、早修复,确保安全度汛。

2、发挥预警监测系统作用,提高灾害预警能力。一方面依靠水利、气象等部门的雨、水情监测设施和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结合农民信箱、移动e管家等信息群发平台,及时以短信形式向群众传达汛情。另一方面,发挥重要水利工程巡查员、预警员作用,根据汛情变化,以手机、电话、喇叭、对讲机等为通讯工具,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到船。

3、完善网络设备建设,提高防汛信息化水平。防汛抗台时,

由操作员到镇三楼会议室开启网络视频,通过政府内网通道,与县三防办指挥中心实现视频交流,及时掌握汛情变化,实现科学指挥、科学调度、科学防汛。同时,依靠渔业综合管理中心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时抓握全镇所有渔船的位置和动态,及时组织船只在规定时间内进港避风或“逃洋”。

(三)强化预案编制管理,建立抢险队伍及避灾场所。

1、修订完善各类预案,明确防汛职责。我镇于2006年编制防台工作预案,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修订。防台预案明确镇、社区(村)二级指挥组织和防汛抢险工作人员职责,明确避险预警方式、转移路线、转移方式、转移责任人和安置地点。另外,编制完善了高亭镇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同时,积极指导重点企业编制企业防台工作预案。

2、建立防汛抢险队伍,开展预案演练。我镇建立完善镇、社区(村)抢险队伍建设。镇级抢险队伍由43名机关干部、11名渔船老大、7名公安、3名医生组成,各社区(村)抢险队伍由社区(村)干部、党员代表、民兵组成。同时加强对这二级抢险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防汛抢险救灾能力。根据预案编制情况,组织开展群众性的预案演练,让群众了解并掌握预案的内容和程序。另外,安排社区(村)、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作为基层群众避险场所,确保安全避灾。

(四)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1.积极开展防汛知识培训与宣传。我镇每年邀请专业人员对水库巡查员、山洪灾害预警员等有关防汛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防汛工作综合素质,增强组织指挥能力、巡查预警技能和防灾减灾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册、宣传画、宣传栏等形式宣传防灾避灾知识,特别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水库周边居住群众的宣传教育。

2.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设备。按照分级储备原则,储备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质,有编织袋5000只、救生衣100套、铁锹100柄等,对这些防汛抢险物资实行即用即补制度。对区域内可调用的抢险机械、运输工具、救生器材等抢险救灾设备和施工队伍,建立登记预备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我镇防台预案,抗台时,我镇将调配挖掘机3辆、铲车2辆、5吨大卡车3辆(大恒水利公司),抽水泵2套(岱南水厂、平地水库)、皮卡车3辆(吉泰船务有限公司、舟富水产公司、俘宏海运有限公司)、渔船11艘,上述这些设备均明确人员负责调配。

三、我镇防汛抗台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防”工作是个动态管理工程,应常抓不懈。综观全镇三防工作实际,我们感到防汛抗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是表现在:

1、防汛抗灾资金不足。一方面乡镇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防汛抗灾投入,仅能保证基本资金和物资。另一方面,由于投入不够,水利工程维修、建造资金缺乏,矸闸老化,病危水库分布较多。

2、悬水小岛防汛抗灾通讯不畅。××这些悬水小岛没有有线电话,且不能提供连续供电,仅靠无线电话无法保证通讯畅通。在台风期间,就多次出现联系中断现象。

3、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全镇45座山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症状,其中11座病险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四、我镇今后开展防汛抗台体系建设的打算

1、增加资金投入,为防汛抗台体系运作提供资金保障。一方面向上级部门申请水利工程立项,争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我镇将逐年增加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防汛体系建设力度。特别针对××通讯系统无法保证通畅的现状,增加通讯建设投入,确保灾害来临时,通讯网络的畅通。

防汛体系范文篇2

××镇,位于××本岛东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村(社),包括××个城镇村、××个渔农村,××个城镇社区。现有户籍人口××人,××户。

××地处海岛,夏季台风灾害频发,这给防汛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20*—20*年,完成水利建设投入××万元,建设加固了标准海塘、非标准海塘、水库、河道等基础水利设施,较大的提高了防汛抗灾能力。目前,全镇共有大小水库54座,总蓄水量463万立方米;有一线海塘17条,总长17.2公里,保护面积12438亩;水闸36座,主要排涝河道5条,总长8公里;还有大量的港口、码头、船坞等沿海一带的基础设施。

二、我镇防汛体系建设具体做法

近年来,我镇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首长负责、部门企业协作、社区(村)配合、群众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工作体系。一手抓防台、一手抓抗旱,以防为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具体做法是:

(一)全面建立防汛组织体系,落实防汛责任制。

首先,成立了由镇长担任指挥、班子成员任副指挥、各办主任为成员的××镇三防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有单独办公场所,并配备了2名专职、3名兼职工作人员及必要的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明确了工作职责、值班制度、防台风工作指挥程序等,并上墙公布。同时在各社区、村成立三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实施巡查、监测、预警、人员转移、防汛抗台等应急救灾任务。

其次,加强防汛责任制建设,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体系。明确水库、山塘、海塘、闸口等水利设施安全巡查管理责任人,其中,配备小(二)型水库专职管理员7人,标准海塘专职管理员2人,重要排涝矸门专职管理员2人。并且层层签订了小(二)型水库管理责任状、防汛责任状,做到了每个防汛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到位。

(二)加强防汛水利工程管理,完善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1、加强防汛水利工程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方针,切实抓好防汛抗台工作。在汛前、汛中、汛后,三防指挥部组织人员对全镇的水库、海塘、矸闸、港口、码头、排涝河道等进行全面排查。针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制订修建方案和防范措施,并上报县三防办公室,做到早发现、早部署、早修复,确保安全度汛。

2、发挥预警监测系统作用,提高灾害预警能力。一方面依靠水利、气象等部门的雨、水情监测设施和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结合农民信箱、移动e管家等信息群发平台,及时以短信形式向群众传达汛情。另一方面,发挥重要水利工程巡查员、预警员作用,根据汛情变化,以手机、电话、喇叭、对讲机等为通讯工具,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到船。

3、完善网络设备建设,提高防汛信息化水平。防汛抗台时,

由操作员到镇三楼会议室开启网络视频,通过政府内网通道,与县三防办指挥中心实现视频交流,及时掌握汛情变化,实现科学指挥、科学调度、科学防汛。同时,依靠渔业综合管理中心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时抓握全镇所有渔船的位置和动态,及时组织船只在规定时间内进港避风或“逃洋”。

(三)强化预案编制管理,建立抢险队伍及避灾场所。

1、修订完善各类预案,明确防汛职责。我镇于20*年编制防台工作预案,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修订。防台预案明确镇、社区(村)二级指挥组织和防汛抢险工作人员职责,明确避险预警方式、转移路线、转移方式、转移责任人和安置地点。另外,编制完善了高亭镇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同时,积极指导重点企业编制企业防台工作预案。

2、建立防汛抢险队伍,开展预案演练。我镇建立完善镇、社区(村)抢险队伍建设。镇级抢险队伍由43名机关干部、11名渔船老大、7名公安、3名医生组成,各社区(村)抢险队伍由社区(村)干部、党员代表、民兵组成。同时加强对这二级抢险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防汛抢险救灾能力。根据预案编制情况,组织开展群众性的预案演练,让群众了解并掌握预案的内容和程序。另外,安排社区(村)、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作为基层群众避险场所,确保安全避灾。

(四)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1.积极开展防汛知识培训与宣传。我镇每年邀请专业人员对水库巡查员、山洪灾害预警员等有关防汛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防汛工作综合素质,增强组织指挥能力、巡查预警技能和防灾减灾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册、宣传画、宣传栏等形式宣传防灾避灾知识,特别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水库周边居住群众的宣传教育。

2.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设备。按照分级储备原则,储备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质,有编织袋5000只、救生衣100套、铁锹100柄等,对这些防汛抢险物资实行即用即补制度。对区域内可调用的抢险机械、运输工具、救生器材等抢险救灾设备和施工队伍,建立登记预备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我镇防台预案,抗台时,我镇将调配挖掘机3辆、铲车2辆、5吨大卡车3辆(大恒水利公司),抽水泵2套(岱南水厂、平地水库)、皮卡车3辆(吉泰船务有限公司、舟富水产公司、俘宏海运有限公司)、渔船11艘,上述这些设备均明确人员负责调配。

三、我镇防汛抗台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防”工作是个动态管理工程,应常抓不懈。综观全镇三防工作实际,我们感到防汛抗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是表现在:

1、防汛抗灾资金不足。一方面乡镇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防汛抗灾投入,仅能保证基本资金和物资。另一方面,由于投入不够,水利工程维修、建造资金缺乏,矸闸老化,病危水库分布较多。

2、悬水小岛防汛抗灾通讯不畅。××这些悬水小岛没有有线电话,且不能提供连续供电,仅靠无线电话无法保证通讯畅通。在台风期间,就多次出现联系中断现象。

3、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全镇45座山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症状,其中11座病险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四、我镇今后开展防汛抗台体系建设的打算

1、增加资金投入,为防汛抗台体系运作提供资金保障。一方面向上级部门申请水利工程立项,争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我镇将逐年增加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防汛体系建设力度。特别针对××通讯系统无法保证通畅的现状,增加通讯建设投入,确保灾害来临时,通讯网络的畅通。

防汛体系范文篇3

1.1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长久以来,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都出现了“领导重视,基层忽视”的现象,就是上级领导对防汛抗旱工作比较重视,但是基层工作人员却相对忽略防汛抗旱工作,或者有些领导仅仅将抗旱防汛工作放在口头,没有真正落实防汛抗旱工作。此外,还有一些基层领导的地区防汛抗旱工作意识比较淡薄,认为这是地方水利部门的工作范畴,与自己无关,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一旦出现灾害必定可以解决,忽视了日常防汛抗旱工作管理。

1.2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某些基层防汛抗旱工作人员的档案归乡镇管理,属于地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基层地区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水利站,社区街道也没有设置相关的防汛抗旱办公机构。在一些调查中发现,由于体制上的欠缺,很多地区的水利工作人员较少,地区仅有几个工作人员,需要相互调配,根本无法满足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需求。

1.3基层地区人员欠缺严重

我国基层抗旱存在严重问题与基层缺乏技术人员有直接关系。多年来,很多基层防汛抗旱都存在着“凑”的现象,有些区县的常规防汛工作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很多乡镇、街道都没有专门的防汛办公室,仅有少数水利人员也是身兼数职,不能兼顾。

1.4基层防汛抗旱服务体系建设缺乏资金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基层防汛抗旱工作最大的缺陷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基层的常规防汛专项资金无法落实,基层防汛的项目经费微乎其微,加之近几年我国对基层防汛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资金保证,预算编制没有保证专业人员操作,导致很多具体工作无法落实代为,致使工作人员产生消极情绪。此外,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很多基层防汛抗旱设备简陋老化,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如何完善基层防汛抗旱服务体系建设

2.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基层防汛抗旱管理体制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我国现实情况,结合各个地区防汛抗旱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乡镇级和街道防汛办公室。增加人员储备,落实以岗定人,同时要求抗旱防汛工作人员不参与乡镇、街道的其他工作。

2.2从思想上重视基层防汛抗旱工作

基层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是一项艰巨的民生工程。要想做好基层防汛抗旱工作,上级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种重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相关部门领导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基层防汛抗旱工作考核制度,让工作落实到具体,要坚持做到从领导到基层人员都要克服侥幸心理,做到未雨绸缪,全面掌握防汛抗旱工作。

2.3政府增加财政投入

实践证明,只有落实一定的防汛专项经费,才能确保各种预案落实有资质的机构来做,从而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及非工程措施的真正落实;同时,地方政府务必要把防汛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防汛工作的正常开展。上级主管部门每年应列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应像重视工程措施一样重视非工程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基层防汛抗旱工作的作用。

2.4建立健全防汛抗旱体系

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4个层次上,抓紧制订立法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当前要抓紧出台《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等防汛抗旱法规。督促有关省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沿海地区房屋建设的防台风标准,制定、落实船只回港避风期问管理制度,建立台风防御工作评估制度。

3结束语

防汛体系范文篇4

××镇,位于××本岛东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村(社),包括××个城镇村、××个渔农村,××个城镇社区。现有户籍人口××人,××户。

××地处海岛,夏季台风灾害频发,这给防汛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20**—20**年,完成水利建设投入××万元,建设加固了标准海塘、非标准海塘、水库、河道等基础水利设施,较大的提高了防汛抗灾能力。目前,全镇共有大小水库54座,总蓄水量463万立方米;有一线海塘17条,总长17.2公里,保护面积12438亩;水闸36座,主要排涝河道5条,总长8公里;还有大量的港口、码头、船坞等沿海一带的基础设施。

二、我镇防汛体系建设具体做法

近年来,我镇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委领导、行政首长负责、部门企业协作、社区(村)配合、群众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工作体系。一手抓防台、一手抓抗旱,以防为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具体做法是:

(一)全面建立防汛组织体系,落实防汛责任制。

首先,成立了由镇长担任指挥、班子成员任副指挥、各办主任为成员的××镇三防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有单独办公场所,并配备了2名专职、3名兼职工作人员及必要的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明确了工作职责、值班制度、防台风工作指挥程序等,并上墙公布。同时在各社区、村成立三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实施巡查、监测、预警、人员转移、防汛抗台等应急救灾任务。

其次,加强防汛责任制建设,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体系。明确水库、山塘、海塘、闸口等水利设施安全巡查管理责任人,其中,配备小(二)型水库专职管理员7人,标准海塘专职管理员2人,重要排涝矸门专职管理员2人。并且层层签订了小(二)型水库管理责任状、防汛责任状,做到了每个防汛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到位。

(二)加强防汛水利工程管理,完善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1、加强防汛水利工程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方针,切实抓好防汛抗台工作。在汛前、汛中、汛后,三防指挥部组织人员对全镇的水库、海塘、矸闸、港口、码头、排涝河道等进行全面排查。针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制订修建方案和防范措施,并上报县三防办公室,做到早发现、早部署、早修复,确保安全度汛。

2、发挥预警监测系统作用,提高灾害预警能力。一方面依靠水利、气象等部门的雨、水情监测设施和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结合农民信箱、移动e管家等信息群发平台,及时以短信形式向群众传达汛情。另一方面,发挥重要水利工程巡查员、预警员作用,根据汛情变化,以手机、电话、喇叭、对讲机等为通讯工具,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到船。

3、完善网络设备建设,提高防汛信息化水平。防汛抗台时,

由操作员到镇三楼会议室开启网络视频,通过政府内网通道,与县三防办指挥中心实现视频交流,及时掌握汛情变化,实现科学指挥、科学调度、科学防汛。同时,依靠渔业综合管理中心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时抓握全镇所有渔船的位置和动态,及时组织船只在规定时间内进港避风或“逃洋”。

(三)强化预案编制管理,建立抢险队伍及避灾场所。

1、修订完善各类预案,明确防汛职责。我镇于2006年编制防台工作预案,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修订。防台预案明确镇、社区(村)二级指挥组织和防汛抢险工作人员职责,明确避险预警方式、转移路线、转移方式、转移责任人和安置地点。另外,编制完善了高亭镇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同时,积极指导重点企业编制企业防台工作预案。

2、建立防汛抢险队伍,开展预案演练。我镇建立完善镇、社区(村)抢险队伍建设。镇级抢险队伍由43名机关干部、11名渔船老大、7名公安、3名医生组成,各社区(村)抢险队伍由社区(村)干部、党员代表、民兵组成。同时加强对这二级抢险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防汛抢险救灾能力。根据预案编制情况,组织开展群众性的预案演练,让群众了解并掌握预案的内容和程序。另外,安排社区(村)、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作为基层群众避险场所,确保安全避灾。

(四)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1.积极开展防汛知识培训与宣传。我镇每年邀请专业人员对水库巡查员、山洪灾害预警员等有关防汛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防汛工作综合素质,增强组织指挥能力、巡查预警技能和防灾减灾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册、宣传画、宣传栏等形式宣传防灾避灾知识,特别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水库周边居住群众的宣传教育。

2.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设备。按照分级储备原则,储备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质,有编织袋5000只、救生衣100套、铁锹100柄等,对这些防汛抢险物资实行即用即补制度。对区域内可调用的抢险机械、运输工具、救生器材等抢险救灾设备和施工队伍,建立登记预备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我镇防台预案,抗台时,我镇将调配挖掘机3辆、铲车2辆、5吨大卡车3辆(大恒水利公司),抽水泵2套(岱南水厂、平地水库)、皮卡车3辆(吉泰船务有限公司、舟富水产公司、俘宏海运有限公司)、渔船11艘,上述这些设备均明确人员负责调配。

三、我镇防汛抗台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防”工作是个动态管理工程,应常抓不懈。综观全镇三防工作实际,我们感到防汛抗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是表现在:

1、防汛抗灾资金不足。一方面乡镇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防汛抗灾投入,仅能保证基本资金和物资。另一方面,由于投入不够,水利工程维修、建造资金缺乏,矸闸老化,病危水库分布较多。

2、悬水小岛防汛抗灾通讯不畅。××这些悬水小岛没有有线电话,且不能提供连续供电,仅靠无线电话无法保证通讯畅通。在台风期间,就多次出现联系中断现象。

3、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全镇45座山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症状,其中11座病险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四、我镇今后开展防汛抗台体系建设的打算

1、增加资金投入,为防汛抗台体系运作提供资金保障。一方面向上级部门申请水利工程立项,争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我镇将逐年增加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防汛体系建设力度。特别针对××通讯系统无法保证通畅的现状,增加通讯建设投入,确保灾害来临时,通讯网络的畅通。

防汛体系范文篇5

汛期即将来临,市委、市政府召开一年一度的防汛防旱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防汛防旱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年防汛防旱工作任务,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赵书记、李市长对防汛防旱工作十分重视,前不久专门视察检查防洪工作,对防汛防旱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现在,我就防汛防旱工作先讲两点意见,最后请李书记作指示。

一、回顾总结20*年防汛抗旱工作

20*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也多。我市防汛防旱工作也先后经历了1-4月份干旱、4月中下旬淮河春汛、梅雨期短时间局部涝情以及台风影响的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周密部署,夺取得了防汛抗灾的全面胜利。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旱工作,赵书记、李市长多次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对易淹小区、低洼圩区等防汛薄弱环节亲自部署,一线指挥。市四套班子领导按照防汛防旱工作划片分工,多次到各自挂钩地区督促检查防汛工作。各地党政领导也亲临一线,指挥防汛排涝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各级防指成员单位也把防汛防旱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力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强大抗灾合力。

二是超前部署,准备充分。层层签订防汛责任状,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汛前对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防汛岁修急办、水毁工程修复等进行了多次检查,排除度汛隐患。加快滨海闸下移、海堤达标、农村水利、里下河地区灾后应急治理等防洪工程建设,市区主城区在20*年汛前形成防洪大包围,结束了不设防的历史。市级修订完善了11项防洪抗旱预案,市、县、乡三级按责任状要求储足储全各类防汛物资,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专群结合的抢险队伍,为做好防汛防旱工作赢得了主动。

三是严阵以待,有效防御。在淮河春汛期间,我市提前进入防汛应急状态,灌溉总渠和废黄河累计提前泄洪9.7亿方。汛期,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100人次实施四大港清障,共拆除鱼罾35道、鱼簖710处、鱼坞56处和网箱35千米,保证了行洪畅通。梅雨期全市发生了三次较强降雨过程,各级防汛责任人迅速到岗到位,组织排涝,沿海涵闸累计排水17.2亿方。

四是科学调度,抗旱保水。去年1-4月份,我市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同时长江来水偏少。在兼顾沿海涵闸冲淤保港用水的基础上,适时调度关闸保水,积极与省防指沟通,加大引江引淮流量,多调引水8亿多方,四大港水位基本保持在0.8米左右,废黄河滨海闸水位控制在3.5米左右,有力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

五是积极防台,有备无患。去年台风对我市影响虽然不大,但时间早,7月中旬即开始影响我市。受7号台风“海鸥”、8号台风“凤凰”及13号台风“森拉克”的影响,全市发生多次强降雨过程,点最大日降雨110.5毫米。各地根据防台预案,迅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认真做好应对工作,及时转移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

应当说,去年的防汛防旱工作成绩是显著的,概括来说有“三个没有”:没有出现重大的汛情,没有出现重大的险情,没有出现重大的损失。成绩代表过去,我们必须看到防汛防旱形势的严峻性。从气候预测来看,前期气候背景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可能性较高,今年夏季我市降水正常偏多,局部涝的可能性大,梅雨降水集中,梅雨后出现伏旱可能性较大,我们要时刻绷紧防汛抗旱这根弦,随时迎战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从防汛防旱实践来看,我市防汛防旱体系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四个突出”。一是水安全保证体系问题突出。海堤、废黄河、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流域性堤防仍有较多险工险段;骨干河道和沿海港道淤障严重,引排不畅;湖荡滞蓄能力严重衰减,滞蓄洪区启用难度较大;里下河涝水外排出路不足;各县城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农村圩堤和小型闸站工程老化失修,防洪能力大大降低。二是水资源保障体系问题突出。据统计分析,我市年均径流量平水年38.36亿方,全市年需用水量约60亿方,水资源供需缺口很大,缺水区域主要集中在渠北地区和沿海垦区。随着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加之南水北调后总渠灌区水源调整减少可供水量,通榆河北延增加向连云港送水的功能,淡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三是水环境保护体系问题突出。农村河道缺乏长效清淤和管护机制,部分河道在整治后出现“回潮”现象;城市开发建设擅自填堵河道、缩窄河道、侵占水域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原有河网水系遭到破坏。里下河腹部地区80%被建成圩区,自然湖荡被圈圩达96%,部分成为农业圩或提水养殖,基本失去调蓄能力。我市地处下游,地表水质较差,目前我市境内达Ⅲ类水的断面仅占总监测断面的47.1%,水环境严重恶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四是应急管理体系问题突出。部分县(市、区)应急物资及重要险工点的抢险物资储备不足,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和存放有待优化;防汛抢险队伍无论是数量、人员、还是专业技能与实际抢险救灾需求均有较大差距;防汛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戒备,严密防备,把今年防汛防旱工作抓牢、抓细、抓实。

二、关于2009年防汛防旱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今年防汛防旱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思想,实践以人为本、尊重规律、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按照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的要求,突出流域性堤防和城市防洪防台重点,全力保障生命线工程、重点企业安全和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加快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全面夺取防汛防旱工作新胜利,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大力推进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建设。要突出“三个抓”:一抓进度。要抓住今年促内需、保增长的良好机遇,抢抓有利时间,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抓紧实施海堤达标、河道疏浚、港道清淤、除险加固、城市防洪等度汛安全工程建设,争取形成实物量,进一步完善现有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今年主汛前必须完工受益的工程,要加快扫尾。圩堤工程,要迅速发动群众抢做土方,做足标准,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的村口、渡口和窑口等地段,要备足积土、草包等抢险物资。二抓调试。新建或新处理的工程因为没有经历洪水考验,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加强日常管理,积极调试运行,确保汛期工程效益发挥。对现有的闸站工程也要抓紧维修,做好试开试关,确保拉得出,打得响。三抓方案。对跨汛期施工的在建工程项目,要制定落实施工导流方案和抢险预案,确保安全度汛。

二是抓紧处理各类度汛隐患。防汛防旱工作主动不主动,关键看汛前检查彻底不彻底,处治到位不到位。从前一阶段检查情况来看,发现不少问题,存有不少隐患。各地要从实地出发,对防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再检查、再部署、再落实,在处理工作中要突出“快、严、治”。快,现在离主汛期还有一段时间,要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对影响今年度汛安全的工程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严,对查出的问题,严格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逐条逐项一一落实处理措施,市防指也将把一些突出问题列项督办,严查严办。治,这个很关键,只查不治,等于不查。对汛前能处治的,要加大投入,及时消除度汛隐患。对一时难以处治的,要认真落实应急措施,确保度汛安全。

三是强化“三预”体系建设。一要强化预案体系建设。重点加强防汛抗旱预案、水污染应急调度预案和防台风预案的编制完善工作,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预案体系。二要强化预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雨情和台风暴潮的预测预报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预测力度,提高天气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三要强化预警体系建设。加大预警系统和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机制,及时准确预警信息,让群众知晓灾情险情何时来,如何抢、如何避、如何转移,提高社会水旱灾害防范能力。

四是提高防汛防旱应急管理水平。重点抓好“三到位”。资金投入要到位。加大投入,增储各类防汛物资,积极推广新材料的运用。严格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仓储地点,确保应急调用快速到位。抢险队伍要到位。按照“专群结合”的原则,继续加大地方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加强对专业抢险队伍发展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及时整合抗旱服务组织和防洪抢险专业队伍,组织培训演习,提高实战水平、实战能力。要结合实际需要,建立群众性抢险、巡查队伍,确保防汛重点工程、重点地段落实专门巡查、抢险人员。信息化建设要到位。加快防汛防旱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的防汛防旱信息平台,建立灾害评估体系,提高防汛防旱技术化水平。

五是扎实抓好城市防洪工作。城市防洪是防汛工作的重点,也是薄弱环节。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城市防洪工作,近年来加快市区防洪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市区防洪包围圈工程建设和易淹片区整治,目前基本完成了第三、第五城市防洪圈的合龙。但骨干工程的建成并不代表市区防洪可以高枕无忧,从检查的情况来看,还存有闸站关闭不牢、闸下垃圾涌堵严重、建筑施工破坏城市防洪设施、易淹片区等突出问题,这必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今年市区防洪工作,要突出“整改、整治、建设”三个重点。整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迅速拿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责任主体,尽快组织人手进行整改。整治,加快易淹片区整治,今年市区确定整治的易淹片区有4个,要加快进度,排定工期,确保汛前整治到位,兑现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除非人力不可抗拒的特大洪灾,保证易淹片区不再受淹的承诺。建设,加快城市防洪骨干工程建设,抢时间、争速度,尽量提早竣工,确保汛期发挥作用。各县(市)也要重视城市防洪工作,先包围,实现城市区域防洪圈合龙。要检查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加强重点部位防护,做好城市防洪排涝调度,确保城市不淹、不涝。

防汛体系范文篇6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局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而我区水利工程多,中小水库、塘坝、中小河流点多面广,在遭受局地强降雨的情况下,极易出险致灾。根据市防办《关于转发<省防总关于加强乡镇防汛组织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为充分发挥乡村基层防汛组织的作用,切实做好局地强降雨应对工作,现就加强乡镇防汛组织工作通知如下。

一要健全组织机构,狠抓责任落实。目前,全区乡镇(街道办)防汛指挥机构已基本建立,在加强街道防汛组织指挥机构建设的基础上,下一步应重点完善村级社区防汛组织,尽快成立行政村、社区防汛工作组。要按照“属地管理,不留死角”的原则,全面建立和完善以街道防汛指挥机构为单位,以社区防汛工作组为单元,以自然村、居民区、企事业单位、水库塘坝、山洪与地质灾害易发区等责任区为网格的基层防汛组织体系。按照防汛责任制落实好有关规定,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分部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街道和社区主要负责人对所辖区域的防汛工作负总责。区防指负责所辖区域防汛组织指挥体系的建设与管理,街道防指、村级防汛工作组具体负责基层防汛工作。要根据当地实际,细化防汛任务和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防汛网格责任岗位上。

二要确定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各街道要在明确社区防汛责任人、健全责任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确定社区防汛组织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完善、办公场所确定、办事人员到位、办公设备齐全、工作制度健全。同时,要注重预案、监测预警和抢险救援等体系的建设,明确防汛任务和分工,确保防汛组织机构工作有作为、出实效,应急处置水平和保障能力能切实得到提高。街道、社区要按有关规定修编防汛预案,并根据工作实际不断修订完善预案,使预案达到通俗、简练、有效、可操作的要求。街道防指要不断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力量,整合基层派出所、民兵、消防队、森林防火队、治安巡逻队、企业应急小分队等人员,及时补充防汛物资,并建立台账制度,对可调用的抢险队伍和物资进行登记造册。村级防汛工作组要落实专人,保管好防汛抢险物资,并不断完善以青壮年为主体的防汛抢险小分队。

防汛体系范文篇7

各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局地强降雨防范难度不断加大,急需进一步加强防汛应急能力建设,基层村级防汛预案体系尤为重要。根据省防总《关于尽快编制完善村级防汛应急预案的紧急通知》要求,为切实加强基层村级防汛预案体系建设,现就开展村级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村级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预案体系,是提高处置突发极端天气事件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街道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迅速组织,全面开展村级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村级防汛预案由街道防汛指挥机构组织编制,并将初步审查意见报区防指,由区防指负责审查批复。

二、认真组织,保证预案编制质量。村级防汛应急预案编制要严格按照《村级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大纲》要求,以“不死人、少损失”为第一原则,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面排查危旧房屋、低洼地带等易灾点的基础上,坚持防范预警与应急处置相结合,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和责任人,特别是要根据气象预报,制定预警措施,落实好人员安全避险方案,并将具体责任细化到户,落实到人。

三、加快进度,尽快发挥预案作用。街道防汛指挥机构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预案编制进度,8月10日前完成村级防汛应急预案的编制并提报区防指审查。区防指将对预案编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同时,要做好村级防汛预案的培训演练,确保预案尽快发挥作用。

防汛体系范文篇8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刻,在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机,在水利系统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全力打好新形势下水利建设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里召开2009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总结20*年防汛抗旱工作,表彰20*年全国先进防办,部署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十分及时和必要。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四个方面充分肯定了水利工作成绩,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

刚才,黑龙江省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面介绍了省情和水情,畅谈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水兴省,以水富民,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强水利建设,夯实水利基础,打造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和重大举措,听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国家防总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同志系统回顾了去年气象情况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介绍了今年气象趋势及初步分析预测情况,对应对极端天气情况,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王小岩同志充分肯定了防汛抗旱及水利应急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从应急管理工作的角度,对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们讲得都很好。

下面,我就防汛抗旱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年防汛抗旱工作

20*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大事、喜事和要事多,同时难事、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也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黄河凌汛水位之高、封河长度之长,汶川地震造成水利工程损毁数量之多、安全度汛难度之大,台风登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汛情发生之早、结束之晚,春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都是历史罕见的。20*年我国水旱灾害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凌汛水位高、险情多。黄河三湖河口封河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04米,开河期水位再创新高,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37米。宁蒙河段槽蓄水量大大超过常年,分布恶劣,成"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之势。部分河段封开河过程中多次因局部冰塞发生堤防漫溢、决口等险情。二是汛情来得早、去得晚。淮河出现了1964年以来最大的春汛,太湖流域入梅较常年偏早一周,珠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50年一遇大洪水,嫩江、辽河部分支流发生洪水。11月份,沅江、资水、西江、郁江、左江等南方多条河流发生历史同期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历史同期最大入库流量。三是台风登陆早、比例高。去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上共生成22个热带气旋,比常年偏少5个,其中有10个在我国登陆,比常年偏多3个,登陆比例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其中第1号台风"浣熊"4月18日在海南登陆,比历史最早记录提前15天,比常年提早两个多月。四是受旱面积大、春旱重。去年春旱、夏旱、伏旱集中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等北方地区。3月下旬,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度达到2.91亿亩,比多年同期多7200万亩,有582万人、543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为近5年来最严重的春旱。五是灾害种类多、局部重。去年我国低温、地震、台风、洪涝、山洪、干旱等多灾并发,造成一些地区重复受灾,局部地区灾害十分严重,其中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5个重灾省区洪涝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的五成左右。

据统计,去年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3亿亩,成灾7504.5万亩,受灾人口1.40亿人,因灾死亡633人、失踪232人,倒塌房屋44.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955亿元。全国耕地累计受旱面积3.67亿亩,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9927万亩,绝收1205万亩,有1*5万农村人口、699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因旱造成粮食损失161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226.2亿元,有43座地级城市和44座县级城市不同程度出现供水紧张局面。

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以赴开展各项工作,防汛抗旱工作呈现了协调有力、超前应对、紧张有序、扎实有效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总书记、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去年对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回良玉副总理先后主持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旱问题,并亲赴湖南、湖北、天津、江苏、安徽等防汛抗旱一线,现场指挥防汛抗旱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极大地鼓舞了灾区军民抗灾救灾的信心。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狠抓落实,做到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组织,防汛抗旱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第二,充分准备、扎实应对。汛前,国家防总召开了全体会议和全国水库安全度汛会议,安排部署各项防汛抗旱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防汛抗旱大检查,成立了海河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复了淮河、大清河等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和三峡等重要水库的调度运用计划,制订完善了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规程和重大险情灾情报告考评办法。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抓紧水毁工程修复,逐级开展汛前检查,落实防汛责任制,举办多种形式培训,进行应急演练,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为夺取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超前部署、有效防御。面对错综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国家防总打破常规,超前部署,超常应对,共启动防汛应急响应53次,抗旱应急响应12次。针对北方春季抗旱、台风防御、珠江抗洪、震区防汛等工作,先后召开异地视频会商会18次,先后发出110多个紧急通知。派出100多个工作组和专家组,商财政部下拨防汛抗旱经费28.17亿元,多次紧急调拨防汛物资,支持地方防汛抗旱工作。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动员、狠抓落实。汶川特大地震后,震区各级防汛指挥部对堰塞湖和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逐湖逐库逐站逐段落实了行政、技术、排险、避险和监测预警责任人,强化了防汛抗洪工作。珠江流域性较大洪水期间,国家防总、珠江防总和广东、广西防指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协调调度。春旱和夏旱紧急期间,北方省区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因地制宜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了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以人为本、强化转移。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员转移安置和避险工作,有效减轻了人员伤亡。在台风防御工作中,各地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按照海上、临海、陆地三个梯次,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船只回港避风、海上生产人员上岸和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在珠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期间,广东、广西共紧急转移安置低洼易涝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群众140多万人。黄河内蒙古独贵塔拉河段发生溃堤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防指及时安全转移受凌汛洪水威胁的10241名群众,做到了无一人死亡。去年防汛防台风期间,共提前转移危险地区群众736.8万人,各地在做好转移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受灾群众的安置,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住处、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确保了灾区的社会稳定。

第五,密切配合、合力抗灾。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了防灾抗灾的整体能力。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加强与水利部的会商沟通,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海堤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灾后恢复重建和水毁工程修复。气象部门高度重视,及时提供和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全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继续发挥抗洪抢险主力军作用,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地方防汛抢险和抗旱救灾。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受灾地区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克服困难,相互支持,加强工程防守,及时转移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

特别是面对"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在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国家防办迅速响应、紧急行动,牵头承担了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工程抢护组的工作,紧急抽调专家,组织技术骨干,调集工程人员,快速开展应急查险排险工作。地方各级防汛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踊跃支援,全力以赴投入水利抗震救灾,为有效防范地震次生灾害,保障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夺取水利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0*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确保了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防洪和供水安全,确保了旱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将水旱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尽管20*年旱情和汛情重于常年,但经过努力,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较常年减少近四成,受灾人口减少近二成,因灾死亡人数减少近八成。全年减少洪涝受灾人口5590万人,减淹耕地5922万亩,减免城市进水396座,减灾效益达2431亿元。全年完成抗旱浇地面积2.52亿亩,挽回粮食损失264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274亿元,解决了1203万农村群众和89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通过组织实施珠江水量调度、引黄济淀应急调水,确保了澳门、珠海等地区的供水安全,改善了北京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汛抗旱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充分准备和科学指挥的结果;是各级水利部门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和广大军民顽强拼搏的结果;是防灾减灾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和非工程措施有效运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奋战在防汛抗旱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参加防汛抗旱斗争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认识防汛抗旱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水利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重点,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防汛抗旱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快洪涝干旱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第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深入实践,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近年来,水利部党组积极践行并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推动水利工作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防汛抗旱工作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在目标上,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态方面的需求。在任务上,既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防汛抗旱的主要任务,又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防汛抗旱的重要内容。在方法上,流域区域协调,城市农村统一,除害兴利结合,防汛抗旱除涝并举,防灾避灾抗灾并重,注重灾害风险管理,提高化解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在措施上,既夯实防汛抗旱工程基础又强化预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既打造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又广泛组织动员群众,既着力降低水旱灾害损失又约束人类不合理开发建设行为,行政措施、法律措施、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我国复杂水资源问题的必然选择;"两个转变"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防汛抗旱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为我们推进防汛抗旱事业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不断完善,为防汛抗旱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工程体系方面,目前全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遇到中等干旱年份,工农业生产和生态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在非工程体系方面,已在全国江河建成水文测站3.4万余处、报汛站点8600多个,大型和防洪重点中型水库大多建设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洪水调度系统,逐步建立了大江大河主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数字远程监控技术、电子险情探测技术等科技成果已在防汛抗旱中得到应用,防汛抗旱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全面提升了防汛抗旱管理能力。

第四,防汛抗旱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组织保障方面,全国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建立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海河6个流域成立或重组了防汛抗旱统一管理的指挥机构,在防汛抗旱任务较重的地区,逐步建立了乡村防汛抗旱组织。在法制保障方面,我国已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相配套的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实施了大批防汛抗旱配套法规。在制度保障方面,各地全面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责任制的落实和监管。在队伍保障方面,组建了100支部级重点防汛机动抢险队、44支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250多支市县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全国已建成县级抗旱服务队1653个,乡镇级抗旱服务队9038个,解放军建立了19支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队伍,专群结合、军民结合的防汛抗旱队伍已初步形成。在物资保障方面,国家防总在15个中央防汛物资定点仓库储备了价值1亿元的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各省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也结合自身实际,储备了价值30亿元的防汛抢险物资。

第五,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为防汛抗旱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指导思想方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和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在体制机制方面,逐步健全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强化了预报、预警、调度、抢险、救灾、重建等关键环节;在预案方面,国家防总组织制定完善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主要江河及其重要支流防御洪水方案或洪水调度方案。全国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基本都制定了本辖区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全国8万多座水库水电站,大多制定了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调度运用计划,97处重点蓄滞洪区所在地制订蓄滞洪区运用方案和人员转移安置预案,1500多个山丘区市县制订了防御山洪预案,371个沿海市县制订了防台风预案,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89%的地级市和83%的县制定了抗旱预案。去年,国家防总颁布实施了国家防总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规范了国家防总、防总各成员单位、流域防总及省级防指之间的应急响应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确保了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虽然近年来防汛抗旱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的防汛抗旱水平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是防灾减灾基础体系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近些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气候异常,强暴雨、台风、高温干旱和冰冻低温等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更加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大。去年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这是全球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又一次警示。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部分干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还未全面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部分江河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沿海仍有34.3%的重点海堤没有达标,一些地区的海堤防御标准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有效的封闭圈。很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偏低,设施老化,内涝严重。全国还有3万多座病险水库,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现有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全国还有2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西部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每年仍然有4500多万城乡居民因旱生活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使水利工程体系更显薄弱,加强防汛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是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与有效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局部暴雨、山洪、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旱等灾害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特别是局部暴雨、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大。这些灾害大多发生在边远山区,由于这些地区交通和通讯不便,监测和预测预报能力偏低,灾害预报精度和准确率还不够高,预警信息不够及时,预案体系不够完善,群众防灾意识不强,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水库特别是中小水库通讯预警和水雨情测报等设施落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善。城市局部暴雨和内涝问题日益突出,重大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北方地区连续多年干旱,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的旱情监测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严重滞后。

三是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与社会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牵涉面广,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部门配合、地区协调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经费投入渠道还比较单一,社会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难以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堤防保护区、洪泛区、蓄滞洪区、河道和防洪规划保留区内的防汛抗旱社会管理相对薄弱。防汛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数量不足,规模偏小,装备落后,抢险和抗旱服务能力普遍不强。社会化灾后保障能力不够,水旱灾害救助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洪水干旱保险仅停留在研究层面,还没有形成操作性强的制度。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工矿企业、城市社区、边远山区以及农民、中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的防灾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

四是防汛抗旱技术水平与现代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经过长期努力,我国防汛抗旱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建设即将完成,防汛科学调度取得显著成效,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迈出重大步伐。但我国防汛抗旱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防汛减灾仍主要凭借经验,抗旱工作基础研究滞后,抗旱手段相对落后,抗旱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滞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不大。围绕防汛抗旱重大技术问题开展的科研虽然不少,但科技转化率不高,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支撑不够。工程设备与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高,抗洪抢险还主要依靠人海战术,采用传统的抢险器具和物料,现代化程度较低。

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清醒认识防汛抗旱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和预案制订得更周全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些,牢牢把握防汛抗旱的主动权,努力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

三、准确把握防汛抗旱工作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必须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突出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着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虽然近年来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战胜了频繁发生的洪涝、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将水旱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与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防汛抗旱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防汛抗旱的能力还有较大差距,防汛抗旱的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应急管理,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新要求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快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积极探索应对水旱灾害的重大举措,切实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不断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系良好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防汛抗旱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我们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全过程。在预案制订中,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针对不同洪水和干旱情况,制订和落实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确保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防洪调度中,要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调度工作的最高原则,防洪抢险时坚持先保生命、后救财产,及时预警预报信息,提前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及时解救被洪水围困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抗洪救灾中,要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生活保障、卫生防疫和物资供应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需要。在抗旱救灾中,要把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放在首位,把保障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人水和谐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水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要求我们既要考虑防御水旱灾害,又要考虑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对大自然产生的负面作用;既要考虑洪水和干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既要确定合理的防洪标准,科学安排洪水出路,又要合理利用雨洪资源,着力解决好水资源短缺问题;既要保障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又要满足生态用水需要。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就是要加快防汛抗旱立法步伐,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在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中依据法律法规,规范防控程序,约束防控行为,将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科学防控,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综合应用多种手段,科学调度防汛抗旱工程,重视和发挥非工程措施的作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减灾效益。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方针。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兼顾上下游、左右岸,提高我国防御水旱灾害的综合能力。既要统筹区域和流域,又要兼顾城市和农村;既要统筹大江大河与中小河流,又要兼顾东部、中部和西部;既要考虑江河湖泊平原区的防汛保安,又要有效防御山丘区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既要保证缺水地区供水需求,又要对水源调出地区给予合理补偿。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创新。要把防御突发水旱灾害与建立防汛抗旱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防汛抗旱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防汛抗旱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的新突破赢得防汛抗旱事业的新发展。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在大力开展防汛抗旱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对事关防汛抗旱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力求重点突破,全面提升防汛抗旱科技创新水平。

四、扎实做好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完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两个转变"。各地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分析各地制约"两个转变"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实现"两个转变"的对策和措施,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科学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建立符合防汛抗旱科学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强化洪水管理和实施全面抗旱,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夯实工程基础,增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完善的工程体系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增加水利投资这一重要机遇,大力推进防汛抗旱工程建设。一要加大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力度,完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重要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堤防巩固达标建设及河道治理,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二要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尽快提高中小水库和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和抗洪能力,提高山前平原及河谷地区工矿、城镇、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的防洪能力。三要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尤其是加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使用频率较高、对防御流域洪水和保护重点城市作用突出的重点蓄滞洪区建设,保证发生大洪水时蓄滞洪区能够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四要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抓紧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在启动重点地区山洪灾害防治试点的基础上,抓紧前期工作,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进一步做好山洪灾害易发区风险区划,研究确定灾害临界雨量,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五要加强防台风能力建设,加快海堤达标建设、避风港建设和紧急避险安置区建设,加强对沿海地区民房建设的指导,提高抗御台风暴潮的能力。六要加强水资源调控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时空调控能力。加快抗旱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尽早开工建成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城乡抗旱保障能力。

第三,强化应急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认真总结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显著提高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水旱灾害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强化责任机制建设。明确和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二要建立健全洪水影响和干旱灾害损失的评价机制。抓紧出台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完善蓄滞洪区、洪泛区和防洪保护区内的洪水影响评价实施项目的审批、监督和管理制度,加快研究旱灾影响评估方法。三要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促进防汛抗旱整体能力的提高。四要健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做好信息汇总和研判分析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健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与成员单位的会商通报机制。五要强化信息和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坚持快速反应、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完善管理信息制度,做好重特大突发水旱灾害事件及敏感事件的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六要加强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加强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加强部队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健全保障有力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基层组织和公民在防灾减灾、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加强"三预"建设,增强水旱灾害防范能力。多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实践表明,预案、预报、预警等"三预"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效。在预案方面,各地要继续推进预案编制,特别要注意抓好街道社区、乡镇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防汛抗旱预案的编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要不断加强防汛抗旱预案的动态管理,加强预案演练和评估工作,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强化预案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将预案落实情况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在预报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天气雷达等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雨情和台风暴潮的预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力度,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不断优化洪水预报和调度模型,加强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不断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在预警方面,要大力加强预警系统和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的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机制,为及时转移安置群众,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要加强旱情监测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旱情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决策支持体系。

第五,健全保障体系,提高防汛抗旱社会化水平。加强防御水旱灾害社会管理,提高保障能力,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一要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工作管理体制,明确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承担的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和任务,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二要逐步建立洪水风险公示制度和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加大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强化洪水风险分析,为加强社会管理,主动预防和应对水旱灾害创造条件。三要在规范行政手段的同时,大力推动防汛抗旱法规制度建设,尽早出台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依法调整和化解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四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避险救灾知识的宣传,以提高群众的避险自救能力。五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加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防汛抗旱科技水平,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的防汛抗旱信息平台,提高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六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防汛抗旱资金投入机制,逐级设立特大防汛抗旱经费,争取各级财政不断增加用于防汛抗旱的预算内资金;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开展水旱灾害保险,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水旱灾害保险制度,不断增强抗灾能力。

防汛体系范文篇9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将做好今年防汛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防汛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近几年来,我镇防汛体系进一步完善,抗洪防汛减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受环境污染、大气破坏以及极端异常天气频发影响,加上我镇防汛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防汛工程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防汛预案、物资、队伍等防汛非工程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抢险救灾的实际需要,防汛预警、预报体系和应急反应处置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频繁发生的突发极端天气事件。对此,各村庄、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按照“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的防汛指导方针,扎实落实好各项防汛措施,确保工程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好防汛责任制

各村庄、部门、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辖管内防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汛安全负总责。其他领导人员逐人落实到岗、到位。要层层落实各类防汛责任人,决不允许出现死角。各村庄、单位主要负责人近期要亲自对所管区域进行全面检查,落实防汛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形成防汛工作合力。

三、强化措施,扎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防汛工作要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各单位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强化措施,积极应对,确保镇内水库不垮坝,河道不决口,田间村庄不内涝,出现内涝人员不伤亡,最大限度的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防汛安全保障。

(一)进一步抓好防汛料物统筹和队伍组建工作

各村庄、企事业单位,按照“宁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按照分配计划,配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如编织袋、木桩等,确保关键时刻拿的出、运的到、用得上。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防汛抢险队伍。镇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在防汛关键时刻要服从镇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动,拉的出,冲得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搞好防汛工程检查,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施

各村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排查防汛隐患,对排查出的防汛隐患进行重点监控、重点补防。要认真检查危房、危墙、排水沟等防汛盲点,特别要关心村内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使其安全渡汛。同时,对本村庄、单位地区要重点检查田间的排水系统。堵塞的要疏通,填平的要恢复,破坏的要及时修复,确保汛期排水通畅,对排水系统不健全的要及时想法解决,对重点泄洪沟渠、河道、险段要本着谁保障、谁清理的原则,及时清障,汛前必须完成清障任务。各学校一定要加强汛期内的安全工作,对校内的危房、危墙、危险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杜绝各类隐患,确保学生的安全。

防汛体系范文篇10

今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和近期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并要求“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防汛抗旱并重,不断建立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立投入增长机制等,从根本上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的减轻旱涝灾害损失,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繁重的任务。

一、防汛抗旱形势严峻、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意义重大

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5省遭受世纪大旱,造成5000多万群众受灾,50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2000万群众面临饮水困难。2010年7月22-24日,我市40小时过程降水量达最高达316毫米,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沮河柳林段洪峰流量达到1100立方米/秒,洪水超百年一遇。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等5省持续偏少的降雨,遭受严重干旱。入汛后,又发生干旱急转、旱涝交替频发的洪涝灾害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给群众饮水、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根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今年汛期我市降水仍然偏多,夏末有伏旱,入秋后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但有秋淋,局部发生旱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实化、细化、量化、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全力确保我市安全度汛。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防汛抗旱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防汛抗旱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旱涝灾害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的关键时期。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尊重规律、人水和谐,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本治标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加快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城镇和水库安全,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主要目标是:基本完成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基本建立覆盖全市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综合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及群众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洪涝灾害损失进一步减少,抗旱减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不断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积极推进防汛抗旱“两转变,一提高”。重点抓好三个体系建设。

(一)加快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一是建设旱情监测系统。建成市级监测中心站1个,旱情固定监测站12个。二是基本建成市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3年内实现市、区县两级防汛抗旱视频会商和重点乡镇、重点部位视频会商,5年内实现市、县、乡镇及重点部位防汛抗旱视频会商全覆盖。三是完成4个区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建成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5年内实现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水情监控系统,并延伸至重点水库、村组和重点地段。

(二)加快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建设。一是基本完成漆水河、沮河城防段建设任务,提升城防段设防标准。5年内完成五里镇河、红土河、清河等主要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提升沿河主要乡镇农防段防洪标准。二是加快我市抗旱水源战略储备建设,建设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同时建成一批水窖、涝池等小型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抗旱应急工程20处。三是重新编制漆水河、沮河流域防洪预案,并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为防汛抗洪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四是编制完成市抗旱规划,为科学指导今后抗旱减灾工作打下基础。

(三)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二是5年内完成市级防汛抗旱救灾专业队伍建设及基层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三是建设市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物资储备达到省定标准,实现防汛抗旱物资属地管理、统一调配。

三、全力做好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正处“七下八上”的关键节点,做好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意义重大。

(一)夯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确保防汛抗旱安全。一是采取得力措施,层层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落实到厂矿、社区。二是认真落实防御超标准洪水的组织指挥机制,要从人员安全撤离、巡堤抢险、物料供应、交通保障、安全保卫、新闻宣传、救灾安置等方面逐一落实责任和措施。三是提早落实包抓河道、水库、城镇以及重点防洪工程的包干责任制。四是认真落实联户叫醒责任制和防汛信息员制度。使预警措施、撤离方式、安置地点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扎实抓好各项非工程措施的落实。一是开展防汛安全检查,对本辖区的防汛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登记,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二是组建好以民兵、预备役为骨干的防汛抢险队伍,加强防汛专业队伍建设。三是结合本地实际,及时修订、完善并细化有关防洪调度方案和预案,制定或修编抗旱应急预案,落实群众迁安方案。四是加快预警预报系统建设进度,积极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旱情监测系统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加快防洪抗旱工程建设,提升应急能力。一是全力推进防汛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年内完成五里镇河治理工程建设,新建城镇段堤防2.89公里,农村段护坡11.94公里。二是加快完成沮河庙湾、柳林、瑶曲、照金、新区段,漆水河城区、大同沟、史家河、孙家河、青年路段水毁堤防修复加固工程。三是开展以治理河道“三乱”为主要内容的河道专项整治活动,维护河道生态秩序。四是完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修复5处,新建3处,新增应急灌溉面积1300亩。

(四)强化措施,保障水库运行万无一失。一是严格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和水库管理权限,落实水库防洪安全责任和措施,精心搞好水库汛期调度管理,坚决服从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调度命令。二是强化淤地坝的防汛措施,落实汛期安全巡查制度,真正做到标准内洪水不垮坝,超标准洪水有措施。三是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王益区七一水库、耀州区涧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紧宜君县马沟、梁塬、东舍水库,耀州区沟西、友谊水库,印台区枣园等6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五)积极抓好城市防洪工作。鉴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部分大、中城市内涝形势严重,城市防洪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一是要把城市防内涝工作作为我市防汛重点工作之一,采取行政领导负责、制定完善预案、分片包干、联户叫醒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抓实抓好,改变目前重地上建筑、轻地下设施,重平面硬化、轻立面拦蓄,重建设、轻管理的“三重三轻”现象。二是要加快建设规划步伐,从根本上消除城市防内涝不安全隐患,在城乡建设规划前要事先征求防汛部门意见,工厂、小区、道路建设、特别是沿河地段的各类涉河项目工程建设,应由防汛部门前置审批。三是抓好隐患排查。要组织人员及时排查各类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每次强降雨过后,要及时组织人员清理排水渠、下水道淤积,避免“水漫金山、逢雨必涝、逢洪必瘫”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