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9:26:26

防汛抗旱

防汛抗旱范文篇1

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汛期主要江河洪水属中高洪水,7月中旬至8月下旬嘉陵江出现中高洪水的可能性较大。我市地形、地貌复杂,区间气侯差异较大,稍有不慎,小雨也会酿成大灾,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局部暴雨也可能形成局部大洪水,同时也极易造成山体滑坡、水库垮坝,带来严重损失。5月2日6时至8时苍溪城区降雨达128毫米,造成局部内涝。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防汛无小事,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的意识和抗灾夺丰收、防汛保平安的思想,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江河、城镇和水利工程的防汛工作。对可能出现的洪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宁可信其多、不可信其少,做到有灾无灾作有灾的准备、大灾小灾作大灾的准备。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牢牢把握防汛抗旱的主动权,打好防汛抗旱攻坚战。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

(一)切实抓好城市乡镇防洪

城市防洪是防汛工作重点,有关部门要切实搞好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防洪标准。要以城建主管部门、开发区为主抓城市防洪。在防外江洪水工作中,要以完善城市堤防工程建设为主,形成防洪闭合圈,使设防标准以内的洪水不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损失。在防城市内涝工作中,要按照城市建设部门规划,完善排涝管网设施的建设和疏通。要吸取去年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内涝灾害的教训,制定内涝的应急处理措施。市级相关部门要根据市政府20*年第73期会议纪要精神,切实加快向家沟、南山等处隐患的彻底整治。同时要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及早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城区安全。各县区要加强县城及沿江沿河城镇的防汛工作。

(二)着力加强工程防洪

病险水库、重点堤防险工险段、河心洲坝、山地灾害地区的安全,是防汛工作重中之重。要认真抓好防洪工程建设,搞好工程检查和除险加固,认真落实度汛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要抓好病险水库整治。今年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大战”最后一年,要在充分利用中央国债资金基础上,大力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完成除险任务。对确实不能完成整治任务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临时度汛方案,千方百计确保水利工程安全。二要抓好山地灾害预防。近年来,我市山地灾害人员伤亡在洪涝灾害中比重最大。旺苍县在山地灾害防御上有很好的经验,各地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监测、完善预案。三要加快在建工程和隐患整改进度。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对在建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要实行倒排工期,组织精干技术力量,加快施工进度,对汛期仍要施工的工程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和制定应急抢险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要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千方百计完成防汛检查中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的整改,确保安全度汛。

(三)依法加大河道清障力度

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矿业秩序整顿的精神,对河道中影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限期予以清除。采砂(金)在行洪河道内堆积的附产物(即大卵石形成的尾堆),必须平整,影响行洪畅通的建筑物必须拆除,保证行洪畅通。对清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清障不力或拒不清障,要在全市进行通报,汛期造成重大险情和事故的要追究法律责任。交通、船舶主管部门要落实每只船舶的防洪预案,确保河道安全和行洪畅通。

(四)认真搞好防汛物资的储备和防汛抢险队伍建设

要按照防汛物资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的原则,明确防汛物资储备责任,尽量在防洪工程的险工险段、防汛薄弱地段将物资储备到位。要落实好防汛抢险队伍,有针对性地组织技术培训。要提高判断险情和迅速确定抢险方案的能力,对群众抢险队伍进行防汛抢险常识的普及,提高查险、除险和抢险能力。要加强同当地驻军和武警部队的密切联系,经常通报汛情和灾情,有重大和突发情况要争取部队支持。

(五)切实加强预测预报,科学制定防洪预案

要进一步加强气象和水文工作,努力提高气象和水情的预测精度,延长预见期,气象、水文、防汛部门要加强会商,为防汛指挥调度和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同时要根据气象水情变化,不断完善和修订防汛预案,争取防灾抗灾主动权。

(六)切实加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抗旱服务队的建设

要大力加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按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的统一规范要求,从防汛发展需要出发,从现代化要求出发,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以适应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的统一步伐。各地要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先进的决策支持手段提供物资支持。同时,要总结经验,进一步抓好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使抗旱服务组织成为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汛抗旱范文篇2

第一条为防御和减轻洪涝、台风、干旱灾害,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汛防台抗旱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确保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地区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

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及分级分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五条每年4月15日为本省防汛防台日。在防汛防台日应当开展防汛防台的知识宣传和必要的防汛防台演练等工作。

第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保护防汛防台抗旱设施和依法参与防汛防台抗旱与抢险救灾工作的义务,并依法享有知情权、获得救助权和获得救济权。

第七条在防汛防台抗旱和抢险救灾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防汛防台抗旱职责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以下简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统一指挥。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由具有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部门、当地驻军、武装警察部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具体办事机构设在本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防汛防台抗旱知识与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防汛防台抗旱的定期演练;

(二)在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指挥、协调本地区的防汛防台抗旱与抢险救灾工作;

(三)组织编制并实施防汛防台抗旱预案,审定和批准洪水调度方案和抗旱应急供水方案;

(四)组织开展防汛防台抗旱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及时处理涉及防汛防台抗旱安全的有关问题;

(五)组织会商本地区的汛情、旱情;

(六)负责本地区的江河、水库、水闸等洪水调度和抗旱应急供水调度;

(七)组织指导监督防汛防台抗旱物资的储备、管理和调用;

(八)负责和解除紧急防汛期、非常抗旱期;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防汛防台抗旱预案要求,做好相关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承担防汛防台抗旱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防汛防台抗旱的有关行政措施及管理制度;

(二)掌握雨情、水情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情况,编制和汛情、旱情通告;

(三)具体实施洪水调度方案、抗旱应急供水方案;

(四)检查督促、联络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程设施和毁损工程的修复及有关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

(五)总结防汛防台抗旱工作;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是:

(一)在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领导下,负责本地区防汛防台抗旱与抢险救灾避险的具体工作;

(二)按照管理权限组织开展本地区小型水库、山塘、堤防、水闸、堰坝和抗旱供水设施等的检查,落实安全措施;

(三)编制防汛防台抗旱预案;

(四)配合开展农村住房防灾能力调查;

(五)按规定储备防汛防台抗旱物资;

(六)组织、落实群众转移和安置工作;

(七)统计、上报灾情;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有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任务较重的应当设立办事机构。

第十二条村(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开展防汛防台抗旱与抢险救灾避险的具体工作;

(二)开展防汛防台抗旱知识宣传;

(三)传达转移、避灾等信息;

(四)组织群众自救互救;

(五)协助统计灾情、发放救灾物资;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防汛防台抗旱准备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工程实际情况、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上一级防汛防台抗旱预案,组织编制流域或者本行政区域的防汛防台抗旱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制定防汛防台抗旱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备案。

有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编制防汛防台抗旱预案,报县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崩塌和滑坡等灾害地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重要的灾害隐患点编制专项预案。

水库、重要堤防、海塘、水闸、堰坝等工程管理单位应当编制险情应急处置预案,报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

第十四条钱塘江干流及乌溪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等重要支流和瓯江、东苕溪干流的洪水调度方案,由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制定。

甬江、椒江、鳌江、飞云江和钱塘江其他支流的洪水调度方案,由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制定,报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水库、堤防、海塘、水闸、堰坝等工程主管部门对所属工程负有安全管理责任。工程管理单位具体承担所管理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落实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对工程的安全运行承担直接责任。

有关工程的安全责任人由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水库、堤防、山塘和其他易出险防洪工程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日常巡查制度与安全监测制度,加强巡查和监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及时进行除险加固,消除隐患。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在汛前组织、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防洪工程安全、防洪措施落实情况、地质灾害隐患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存在防汛防台安全问题的,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建设、电力、交通、通信、气象、水文、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应当在汛前和汛期加强对有关基础设施的防汛、防台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限期整改。

第十八条气象、水利、海洋与渔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当加强雨情、风情、水情、潮情、旱情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灾害监测预报能力。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蓄滞洪区的管理,控制蓄滞洪区内的人口及经济增长,鼓励已在蓄滞洪区内的居民和单位外迁。

城市、村镇和其他居民点以及工厂、矿山、铁路和公路干线的布局,应当避开洪水威胁,或者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以符合防洪的要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有关专家对易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农村住房(以下简称农居房)的防灾能力进行调查与认定;对存在安全隐患、防灾能力低的农居房,应当指导和督促住户加固维修、拆旧建新、搬迁。必要时组织群众临时转移到指定的地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农居房建设质量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农居房建设的监督检查,提高农居房的抗灾能力。

农居房的建设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编制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章防汛防台与抗旱

第二十一条本省的汛期为每年的4月15日至10月15日。遇有特殊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宣布汛期提前或者延长。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一)江河干流、湖泊的水情超过保证水位或者河道安全流量的;

(二)大中型和重要小型水库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的;

(三)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的;

(四)台风即将登陆的;

(五)有其他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的情形。

当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城乡居民正常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非常抗旱期,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第二十二条在汛期,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大中型水库等重要防洪工程的管理单位必须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履行汛期值班的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防汛防台抗旱预案的要求建立值班制度。

第二十三条在汛期,气象、水利、海洋与渔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必须及时向有关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有关成员单位提供气象、水文、风暴潮的实时信息和预测预报结论以及地质灾害监测资料,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在非常抗旱期,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供水情况。

在预报台风即将登陆或者即将严重影响我省至汛情解除期间,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和移动通信经营单位应当滚动播报当地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的有关信息。

第二十四条在汛期,电力、通信部门的电力调度和通信服务必须服从防汛防台工作的需要,保证防汛防台用电和防汛防台通讯畅通。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运输企业应当及时运送防汛防台抢险的人员和物资。

第二十五条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钱塘江干流、新安江、浦阳江、东苕溪干流等主要江河的洪水调度。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按照江河管理权限负责相应的洪水调度。

第二十六条当河道水位或者流量达到规定的分洪、滞洪标准时,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采取分洪、滞洪措施。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灾害征兆和防洪工程险情,应当立即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防洪工程管理单位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核查、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出预警警报。

第二十八条水库、堤防等重要防洪工程发生险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照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专业抢险队伍实施抢险。

第二十九条在紧急防汛期,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有权在其行政区域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因抢险避灾需要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指定避灾临时安置点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拦。

第三十条在紧急防汛期,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防汛防台预案,采取停止户外集体活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停课、工厂停工、市场停市以及交通管制等必要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可能受到灾害严重威胁的群众,应当按照防汛防台预案自主分散转移或者在村(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下转移。

根据防汛防台预案或者汛情,需要由政府组织集中转移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转移指令,告知群众灾害的危害性及具体的转移地点和转移方式,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妥善安排被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被转移群众应当按照指令转移,并自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和食品。被转移地区的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政府做好相关转移工作。

在可能发生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洪水、台风和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者政府决定采取分洪泄洪措施等紧急情况时,组织转移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对经劝导仍拒绝转移的人员实施强制转移。

在转移指令解除前,被转移群众不得擅自返回,组织转移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群众返回。

人员转移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受台风影响较大地区的建筑施工和其他高空作业,在台风影响期间应当停工,并采取相应的防风加固等安全防护措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督促做好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风加固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加强安全检查。

在台风影响期间,有关部门应当对城镇行道树采取有效的防风加固措施。

第三十二条户外广告设施在台风影响期间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广告主或者广告设施的管理者应当采取加固或者拆除等防风措施,广告设施的审批部门应当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第三十三条受台风影响较大地区的居民应当增强防风避险意识,落实防风安全措施,防止阳台、窗台、露台、屋顶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坠落造成安全事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以及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做好相关督促检查工作。

第三十四条在非常抗旱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实施抗旱应急供水方案,对水源实施临时应急调度,并组织建设、气象、水利等部门采取下列应急供水措施:

(一)启用应急水源;

(二)临时设置抽水泵站,开挖输水渠道;

(三)应急性打井、挖泉、建蓄水池等;

(四)应急性跨流域调水;

(五)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六)对人畜饮水严重困难地区临时实行人工送水;

(七)其他应急供水措施。

前款规定的措施需要跨行政区域实施的,应当报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五条在非常抗旱期,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第三十六条在非常抗旱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组织采取下列用水限制措施,并向社会公告:

(一)限制工业、服务业用水,暂停高耗水工业、服务业用水;

(二)压缩农业用水量;

(三)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四)实行临时性水价制度;

(五)分段分片集中供水;

(六)其他用水限制措施。

第三十七条洪涝、台风、干旱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统计、核实灾害损失情况,及时上报。

第三十八条发生洪涝、台风、干旱灾害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做好灾民安置、灾后救助、医疗防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救灾工作,组织抢修各项毁损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设施、设备。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科学规划防汛防台抗旱工程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

第四十条蓄滞洪区、江心洲等区域的公路、桥梁等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避洪撤离的需要,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安全转移。

第四十一条地铁、隧道、涵洞、地下通道、大型地下商场、大型地下停车场(库)等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地下工程防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建设完备的排水设施,配备必要的排涝设备,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落实抢修责任。

第四十二条沿海及受台风影响较大地区的电力、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符合抗风避洪要求,并做好有关管理和防范工作。

第四十三条沿海及受台风影响较大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避风港建设的规划,按照规定报请批准后组织实施。

避风港应当根据国家和省规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建设,完善船舶系泊设施,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增强防御风暴潮的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已建避风港的防风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避风港的安全容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网箱等海上养殖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防御台风的要求,并防止影响船舶正常通航和避风。

各级人民政府及交通、水利、海洋与渔业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制定和落实台风期间船舶避风的有关规定和措施。

第四十四条防汛防台抗旱物资储备实行“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统一调配、合理负担”的原则。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做好防汛防台抗旱物资储备工作,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加强检查督促。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组建专业抢险救灾队伍;有防汛防台任务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建以民兵为骨干的群众性防汛防台队伍,进行定期训练和演练,提高防汛防台和抢险救灾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建立防汛防台抢险专家库。

第四十六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建设、水利、人防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防汛防台预案,落实避灾安置场所,必要时建设一定数量的避灾安置场所。避灾安置场所应当经工程质量检验合格。

各类学校、影剧院、会堂、体育馆等公共建筑物在防汛防台紧急状态下,应当根据人民政府的指令无条件开放,作为避灾安置场所。避灾安置场所应当具备相应的避灾条件。公共建筑物因作为避灾安置场所受到损坏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用于防汛防台指挥和抢险救灾的车辆,经省或者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核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特种车辆使用凭证。

特种车辆执行防汛防台抢险救灾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特种车辆执行防汛防台抢险救灾紧急任务时,免缴通行费。

第四十八条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有关人民政府应当按规定给予适当补偿:

(一)蓄滞洪区因蓄滞洪水而造成损失的;

(二)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洪水调度指令,因水库拦洪超蓄导致库区淹没而造成损失的;

(三)因抗旱需要调用农业灌溉水源而造成农作物减产、水产养殖损失的;

(四)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指定避灾临时安置点,造成损失的。

鼓励易受洪涝、台风、干旱等灾害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性财产和人身保险。对参加农居房、渔船和农业等政策性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根据省人民政府规定予以一定的补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专业抢险人员购买抢险救灾时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因抢险救灾而伤亡的人员给予补助或者抚恤。

补偿、补助和抚恤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四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经费、防汛防台物资储备费用、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建设及运行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防汛防台抗旱应急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承担。

防汛防台抗旱工程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经费依照有关规定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防洪工程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应当依法追究防洪工程管理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他防洪工程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应当依法追究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工程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责任,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行业管理责任和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当编制防汛防台抗旱预案而未编制的;

(二)防洪工程发生险情时,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未按照险情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及时组织抢险而造成损失的;

(三)拒不执行经批准的防汛防台抗旱预案、洪水调度方案、防汛防台抢险指令或者分洪、滞洪决定以及抗旱应急供水方案的;

(四)阻碍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五)防汛防台抗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或者整改的;

(六)截留、挪用、移用、盗窃、贪污防汛防台抗旱或者救灾资金或者物资的;

(七)在防汛防台抢险中擅离职守的;

(八)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九)其他妨碍防汛防台抗旱抢险工作的。

第五十三条有关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第四款、第五款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决定、命令和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在非常抗旱期,有关单位和个人拒不执行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防汛抗旱范文篇3

局长,刚才。就2011年全市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市长,就今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对后段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就全市的防汛抗旱工作,再强调三点,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做到三个到位”

一、一件大事、难事。做好这项工作,思想认识要到位。防汛抗灾。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的稳定,不能出半点差错。目前,市受降雨严重偏少的影响,呈现了多年不遇的旱情,由于各部门单位的积极行动,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春耕生产未受大的影响,抗旱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但从近期气象预测来看,旱情会持续到6月初,还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下力气抓好抗旱工作,要科学调度水量,统筹考虑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同时,据有关部门分析,至67月份,市很有可能出现降雨量集中、降雨强度大、且降雨频密的情况。也就是说,今年我市面临的先旱后汛的艰巨工作局面。因此,各部门单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要有打硬仗,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工作中把问题看得更复杂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足一些,确保防汛抗旱工作万无一失。

二、也是可以抵御的重点是要做实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工作落实要到位。只有把工作做扎实了再大的灾情。要严查水利工程建设的完成情况。市湖区内垸,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围垦工程,堤身十分单薄,堤防规范不高。局部小(II型水库,以及骨干山塘运行多年,抗灾能力较弱,一旦山洪迸发,则险情频发。特别是去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都急需恢复加固。各乡镇和防汛主管部门,要依照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认真细致地抓好汛前检查,对堤防加固处险、水库除险保安、河道清障扫障等工程,要一项一项进行检查验收,凡是规范不高、质量不过关的要及时采取弥补措施进行整治,决不能留任何隐患。另一方面,要科学建立防汛抗旱预案。各部门单位在做好物资储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和各种细节,有针对性地落实水库调度、抢险物质贮藏和运送、人员平安转移、抢险队伍调度等各项预案。预案要突出实时性和可操作性,要适应防汛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相关单位要做好防汛道路、电力和通信的保证工作,确保防汛抗旱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推广运用防汛抢险的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防汛抗灾的现代化水平。

防汛抗旱范文篇4

1.1编制目的

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及《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赣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等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水旱灾害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等次生衍生灾害。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防汛抗旱并举,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防汛抗旱的现代化水平。

1.4.2防汛抗旱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防汛抗旱以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1.4.4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4.5坚持依法防汛抗旱,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

1.4.6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要。

1.4.7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律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县防指)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县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县防指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人武部部长、县政府办主任、县水务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县水务局、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建设环保局、农业局、卫生局、商管办、供销社、经贸委、供电局、教文局、民政局、公安局、粮食局、广电局、电信分公司、农办、交通局、地矿局、气象局等部门组成。县防指主要职责是负责督促全县防洪规划的实施;执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调度指令和经批准的防御洪水预案、度汛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实施防汛指挥调度;实施汛前检查和清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影响河道安全度汛的有关问题;组织建立与防汛抗旱有关的气象、水情预警信息系统,负责全县汛情通告,宣布进入或者结束紧急防汛期;负责防汛抗旱经费和物资的筹集、管理和调度;检查督促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建设和水毁工程的修复。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预防预警信息

3.1.1气象水文信息

气象部门应加强对当地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水旱灾害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提早预警,通知有关乡(镇)做好相关准备。

3.1.2工程信息

当江河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上报乡(镇)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生洪水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立即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工程出险情况和防守情况,当水利工程发生重大险情时应在险情发生后及时上报到乡(镇)水利管理部门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它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

当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对大坝、溢洪道、输水管等关键部位加密监测,并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大中型水库发生险情时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或其它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溃坝时,应提早向水库溃坝洪水风险图确定的淹没范围发出预警,为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

3.1.3洪涝灾情信息

(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及时向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洪涝受灾情况。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同级政府和县防指报告。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报,重大灾情在灾害发生后应立即将初步情况报到县防指,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上报,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3)各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规定上报洪涝灾情。

3.1.4旱情信息

(1)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掌握水雨情变化、当地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和城乡供水情况,加强旱情监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规定上报受旱情况。遇旱情急剧发展时应及时加报。

3.2预警预防行动

3.2.1预防预警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水旱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组织指挥机构,落实防汛抗旱责任人、防汛抗旱队伍和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的监测网络及预警措施,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

(3)工程准备。按时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对存在病险的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行应急除险加固,对跨汛期施工的水利工程和病险工程,要落实安全度汛方案。

(4)预案准备。修订完善各类预案和防御超标准洪水应急方案,并开展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编制的效果,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5)物料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重点部位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应急需。

(6)通信准备。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保障防汛通信专网的完好和畅通,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

(7)防汛抗旱检查。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期整改。

3.2.2江河洪水预警

(1)当江河即将出现洪水时,有关部门应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及时向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为预警提供依据。

(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洪水预警区域、级别和洪水信息范围,按照权限向社会。

3.2.3渍涝灾害预警

当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渍涝灾害预警区域、级别,按照权限向社会,并做好排涝的有关准备工作。必要时,通知低洼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财产。

3.2.4山洪灾害预警

(1)凡可能遭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地方,应根据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地矿、水利、气象等部门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预报水平,及时预报警报。

(2)凡有山洪灾害的地方,应由县防指组织地矿、水利、气象等部门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划分并确定区域内易发生山洪灾害的地点及范围,制订安全转移方案,明确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3)山洪灾害易发区应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落实观测措施,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降雨期间,加密观测、加强巡逻。每个乡镇、村、组和相关单位都要落实信号发送员,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向周边群众报警,实现快速转移,并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便及时组织抗灾救灾。

3.2.5干旱灾害预警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针对干旱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预警防范措施。

(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建立健全旱情监测网络和干旱灾害统计队伍,随时掌握实时旱情灾情,并预测干旱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干旱等级,提出相应对策,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加强抗旱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组织建设,以防范干旱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3.2.6供水危机预警

当因供水水源短缺或被破坏、供水线路中断、供水水质被侵害等原因而出现供水危机,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向社会公布预警,居民、企事业单位做好储备应急用水的准备,有关部门做好应急供水的准备。

3.3预警支持系统

3.3.1洪水、干旱风险图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绘制大余县洪水风险图、山洪灾害风险图和干旱风险图。

3.3.2防御洪水方案

水库管理部门编制和修订水库防御洪水方案,要报县水利部门审批。

3.3.3抗旱预案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编制抗旱预案,以主动应对不同等级的干旱灾害。

3.4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按全县雨情、水情、险情、旱情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兰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4.1.1按洪涝、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

4.1.2进入汛期、旱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

4.1.3县指挥部负责关系重大的水利、防洪工程调度;其它水利、防洪工程的调度由所属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必要时,视情况由县防指直接调度。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4.1.4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由各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排涝、抗旱减灾和抗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

4.1.5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由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向同级人民政府和县防指报告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并同时报县指。任何个人发现堤防、水库出现险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4.1.6对跨区域发生的水旱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将影响到邻近行政区域的,在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同时,应及时向受影响地区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报情况。

4.1.7因水旱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

4.2Ⅰ级应急响应

4.2.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Ⅰ级响应

(1)全县发生特大洪水,日降雨量达到250毫米以上或三日降雨量达到500毫米以上;

(2)大型水库水位达到或超过设计洪水位;

(3)大型水库发生特别严重险情;

(4)发生全县性的特大干旱;

(5)中型水库发生跨坝

4.2.2Ⅰ级响应行动(1)县指挥部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启动《大余县防洪预案》,按照权限指挥调度重大水利、防洪工程,与有关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县指挥部加强值班和宣传,每天在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汛(旱)情通报;县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2)受灾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相关应急预案,按照权限调度所属水利、防洪工程,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工程防守,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4.3Ⅱ级应急响应

4.3.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Ⅱ级响应

(1)全县发生大洪水,日降雨量达到200毫米以上或三日降雨量达到350毫米以上;

(2)中型水库发生严重险情;

(3)小(一)水库发生跨坝;

(4)全县发生严重干旱;

4.3.2Ⅱ级响应行动

(1)县防指视情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启动《大余县防洪预案》,按照权限指挥调度重大水利、防洪工程,与有关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防指报告,请求指导与支援;县防指加强值班和宣传,视情在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汛(旱)情通报;县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2)受灾乡(镇)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相关应急预案,按照权限调度所属水利、防洪工程,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工程防守,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4.4Ⅲ级应急响应

4.4.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Ⅲ级响应

(1)全县发生较大洪水;

(2)小(一)水库发生严重险情;

(3)小(二)型水库发生跨坝;

(4)全县同时发生中度干旱,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干旱。

4.4.2Ⅲ级响应行动

(1)县防指根据情况启动相关预案,按照权限指挥调度重大水利、防洪工程,与有关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县防指加强值班和宣传,视情在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汛(旱)情通报;县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2)受灾乡(镇)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相关应急预案,按照权限调度所属水利、防洪工程,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工程防守,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4.5Ⅳ级应急响应

4.5.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Ⅳ级响应

(1)全县发生2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

(2)大型或中型水库超过汛限水位1米以上时;

(3)小(二)水库发生严重险情;

(4)5万立方米以上重点山塘发生跨坝;

(5)局部地区发生中度干旱;

4.5.2Ⅳ级响应行动

(1)县防指根据情况启动相关预案,按照权限指挥调度重大水利、防洪工程,并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县防指加强值班和宣传,视情在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汛(旱)情通报;县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2)受灾乡(镇)和县防指共同组织实施相关应急预案,按照权限调度所属水利、防洪工程,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工程防守,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机构上报有关情况。

4.6信息报送和处理

4.6.1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抗旱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

4.6.2防汛抗旱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4.6.3属一般性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按分管权限,分别报送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值班室负责处理。凡因险情、灾情较重,按分管权限一时难以处理,需上级帮助、指导处理的,经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同志审批后,可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4.6.4凡经本级或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采用和的水旱灾害、工程抢险等信息,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立即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4.6.5当险情、灾情严重或发生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报送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4.7指挥和调度

4.7.1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并及时上报事态的发展变化情况。

4.7.2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应迅速上岗到位,分析事件的性质,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按规定的处置程序,组织指挥有关单位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7.3发生重大水旱灾害后,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派出由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加强领导,指导工作,必要时成立前线指挥部。

4.8抢险救灾

4.8.1出现水旱灾害或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时,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

4.8.2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按照预案立即提出紧急处置措施,供当地政府和上一级相关部门指挥决策。

4.8.3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迅速调集本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重要堤防的险情整治、决口抢堵和水库重大险情的抢护,按事先制定的抢险预案进行,并由防汛机动抢险队或抗洪抢险专业队等实施。

4.8.4处置水旱灾害和工程重大险情时,应按照职能分工,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各单位或各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4.9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4.9.1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高度重视应急人员的安全,调集和储备必要的防护器材、消毒药品、备用电源和抢救伤员必备的器械等,以备随时应用。

4.9.2抢险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视情况作出决定。抢险人员进入受威胁的现场前,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参加一线抗洪抢险的人员,必须穿救生衣。当现场受到污染时,应按要求为抢险人员配备防护设施,撤离时应进行消毒、去污处理。

4.9.3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做好群众的救援、转移和疏散工作。

4.9.4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领导机构的指令,及时通告,防止人、畜进入危险区域或饮用被污染水源。

4.9.5对转移的群众,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灾区群众,保证基本生活。

4.9.6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卫生部门加强受影响地区的疾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小分队,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必要时,事发地政府可紧急动员当地医疗机构在现场设立紧急救护所。

4.10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10.1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4.10.2必要时可通过当地人民政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洪抢险。

4.11信息

4.11.1防汛抗旱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4.11.2县新闻单位公开报道的汛情、旱情、灾情及防汛抗旱动态等,由县防指统一审核和;涉及水旱灾情的,由县防办会同民政部门审核和。

4.11.3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

4.12应急结束

4.12.1当洪水灾害、极度缺水得到有效控制,县防指可视汛情、旱情,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或紧急抗旱期。

4.12.2依照有关紧急防汛、抗旱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汛期、抗旱期结束后应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作其他处理。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在汛期结束后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取土后的土地组织复垦,对砍伐的林木组织补种。

4.12.3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协助当地政府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量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5应急保障

5.1通信与信息保障

5.1.1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抗旱信息畅通的责任,特急水旱灾害信息必须优先、快捷、准确传递。防汛计算机网络电路提供部门必须依法保证防汛信息网络的畅通。

5.1.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5.1.3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抗旱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5.1.4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5.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5.2.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1)对历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或者容易出险的水利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施策;当出现新的险情后,应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防汛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

(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防洪工程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储备的常规抢险机械、抗旱设备、物资和救生器材,应能满足抢险急需。

5.2.2应急队伍保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力量和突击力量。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群众抢险队伍、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

在抗旱期间,各乡镇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工作。

5.2.3供电保障

电力部门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负责安排抗洪抢险、抢排渍涝、抗旱救灾等方面的供电以及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5.2.4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部门应准备足够的车辆、船舶,随时待命启动,优先保证防汛车辆的通行和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抗旱救灾物资的运输;负责分泄大洪水时河道航行和渡口的安全;负责大洪水时用于抢险、救灾车辆、船舶的及时调配;蓄滞洪区分洪时,做好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船舶的调配使用;紧急防汛期,负责河道禁航保障;特别急需时,提供应急抢险、救灾解困的航空运输保障。

5.2.5医疗保障

医疗卫生防疫部门主要负责水旱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症,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5.2.6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负责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抗旱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盗窃防洪抗旱物资设备等违法行为,做好防汛抢险、分洪爆破时的戒严、警卫以及重要领导视察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5.2.7物资保障

防汛物资筹集和储备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以及“按需定额储备、讲究实效、专物专用”的原则,采取县级、乡镇专储、代储和单位、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应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并做好生产流程和生产能力储备的有关工作。

易旱地区应积极做好应急的抗旱物资储备和水源储备。要建立应急供水机制,建设应急供水备用水源。

5.2.8资金保障

各乡镇和各部门应在预算中安排防汛抗旱资金,用于遭受严重水旱灾害的工程修复补助。

5.2.9社会动员保障

(1)遵照《防洪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责任,都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和参加抗旱工作的责任。

(2)汛期或旱季,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水旱灾害的发展,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抗旱。

(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组成部门,在严重水旱灾害期间,应按照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防汛抗旱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4)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期,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应靠前指挥,组织指挥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减灾。

5.3技术保障

建设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开展防汛抗旱新技术研究。建立完善以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为中心的县、乡、村防汛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建立专家库。当发生水旱灾害时,则统一调派专家参加会商,或赴发生工程险情的现场指导抢险,以及指导抗洪抗旱救灾等。

完善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分析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综合加工为主体的预警系统,提高干旱、暴雨灾害预警能力。

5.4宣传、培训和演习

5.4.1公众信息交流

(1)防汛抗旱公众信息交流实行分级负责制,一般公众信息可通过媒体向社会。

(2)当发生大范围的流域性降水,一级支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及暴雨引发的山洪造成严重影响或出现中度干旱时,县防指统一汛情、旱情通报。

5.4.2培训

(1)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培训。

(2)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至少举办一次培训。

5.4.3演习

(1)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特别是抗洪抢险和疏散撤离灾区群众的演习,以检验、完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2)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的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习,要加强水上搜救演习。

(3)多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专业抢险救灾演习,由县防指负责组织,一般2至3年举行一次。

6善后工作

发生水旱灾害的乡(镇)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6.1救灾

6.1.1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6.1.2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6.1.3当地政府应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保护灾区正常的生活环境。

6.2防汛抗旱物料补充

水旱灾害过后,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查清、汇总防汛抗旱抢险物料的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抗旱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

6.3水毁工程修复

6.3.1对影响当前防洪安全、抗旱和城乡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抓紧摸清情况、制定计划、实施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恢复其主体功能,抗旱水源工程也应尽快恢复功能。6.3.2遭到水毁的交通、电力、通信、气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6.4灾后重建洪涝灾害发生后,按照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各相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共同实施灾后重建工作。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若条件允许,可提高标准重建。

6.5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6.5.1调查和总结

水旱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县防指按照有关程序组织事件调查,并对应急工作全过程进行总结,提出调查报告和总结报告,报县应急委员会。

6.5.2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防汛抗旱过后都应从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从防洪抗旱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以及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指出努力方向,进一步把工作做好。

7附则

7.1名词术语解释:

7.1.1雨量:雨量的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级,通常按其24小时降雨强度划分如下:

单位:毫米

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强度R<1010≤R<2525≤R<5050≤R<100100≤R<250R≥250

7.1.2水位:指江、湖、水库的水面比固定基面高多少的数值,

通常反映河水上涨或下降的标志。防汛抗旱通常用的特征水位有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和汛限水位。

(1)警戒水位:指江河漫滩行洪,堤防可能发生险情,需要开始加强防守的水位。

(2)保证水位:指保证堤防及其附属工程安全挡水的上限水位。

(3)汛限水位:指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每年汛前由相应权限的防汛主管部门审批核定。

7.1.3洪水:指暴雨或迅速的融冰化雪和水库溃坝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

(1)一般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5~10年一遇的洪水。

(2)较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10~20年一遇的洪水。

(3)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20~50年一遇的洪水。

(4)特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

7.1.4干旱:通常是指某持续时段内,自然降水较常年同期均值显著偏少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1)轻度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30%以下;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在20%以下。

(2)中度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30%~50%;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20%~40%。

(3)严重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50%~80%;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40%~60%。

(4)特大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80%以上;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高于60%。

7.1.5城市干旱:因遇枯水年造成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或者由于突发性事件使城市供水水源遭到破坏,导致城市实际供水能力低于正常需求,致使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1)城市轻度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需求量的5%~10%,出现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2)城市中度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需求量的10%~20%,出现明显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较大影响。

(3)城市重度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需求量的20%~30%,出现明显缺水现象,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4)城市极度干旱:因旱城市供水量低于正常需求量的30%,出现极为严重的缺水局面或发生供水危机,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受到极大影响。

7.1.6紧急防汛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当江河、湖泊的水情将要超过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当汛情趋缓时,有关防汛指构应适时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县防指办公室负责管理,每五年对本预案评审一次。由县防办召集有关部门、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专家评审,并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报县政府批准。

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关江河、地区和重点工程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7.3奖励与责任追究

汛期过后,县防汛指挥部应及时进行总结、评比、表彰等工作。对防汛抗旱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个人,按规定程序予以表彰;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防汛抗旱范文篇5

刘云同志通报了今年气候趋势预测情况,今天我召开的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扩大会议非常重要、及时。刚才玉珍同志传达了全国和市防汛抗旱有关会议精神。秀定同志介绍了全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情况,连成同志对城区防汛工作提出要求,乃利同志对全区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安排,完全同意。请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安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相互协作,共同努力,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我区安全度汛。下面我就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认清形势。

区域降水变化动摇较大,近年来我国气候异常。强暴雨、高温干旱和冰冻低温等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突发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加大。据预测,今年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汛期主要多雨区位于华北南部至江淮北部,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南部等地降水也可能较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发生严重洪涝、干旱可能性较大。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但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我区乡村化进程的加快,区域防汛排水能力仍需增强。存在设施老化、河渠淤积堵塞、城乡排水矛盾突出等问题,给我区平安度汛及以蓄代排工作带来了隐患。因此,必需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切实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防汛、供水、环境三个安全,为区经济快速发展发明良好条件、提供平安保证。

二、明确职责。

只有建立强有力的防汛抗旱工作管理体制,防汛抗旱工作涉及社会各方面。明确社会各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才干保证防汛抗旱工作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为此,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依法明确责任人;要强化各单位、各部门的职权,形成统一指挥、分工明确的格局;要明确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承担的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做到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负其责;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把防汛防旱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到实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防汛防旱责任体系。特别是对因工作不到位、组织不力,造成重大灾害损失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团结协作。

配备必要的人员、设施、经费,一是要加强防汛指挥办事机构建设。加快防汛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步伐,使其真正承担起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防汛抗旱工作的职能。要树立创新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继续发杨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发明性,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二是各成员单位要依照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敢于监督、善于协调,主动当好各级政府的顾问和助手,积极做好防汛防旱的各项工作。三是防汛抗旱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需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各单位、各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服从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决不允许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要讲大局、讲团结、讲纪律,从防汛抗旱的大局动身,加强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四、加强宣传。

涉及社会面广,防汛抗旱工作牵涉部门多。良好的宣传教育是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效能的重要基础。要利用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和普及防汛抗旱知识,培养社会公众参与防汛抗旱减灾的责任感、使命感。要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防御水旱灾害斗争的各个环节中来。要利用有效的培训与演习制度来提高相关人员的防减灾水平。为此,要逐步建立洪水风险公示制度,增强公众活动的风险意识。建立洪水影响评价制度,规范人们社会活动。

防汛抗旱范文篇6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2.2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

2.3其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预防预警信息

3.2预防预警行动

3.3预警支持系统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4.2一级应急响应

4.3二级应急响应

4.4三级应急响应

4.5四级应急响应

4.6不同灾害的应急响应措施

4.7信息报送和处理

4.8指挥和调度

4.9抢险救灾

4.10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4.11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12信息

4.13应急结束

5应急保障

5.1通信与信息保障

5.2应急支持与装备保障

5.3技术保障

5.4宣传、培训和演习

6善后工作

6.1救灾

6.2防汛抢险物料补充

6.3水毁工程修复

6.4灾后重建

6.5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7附则

7.1名词术语解释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7.3国内外沟通与协作

7.4奖励与责任追究

7.5制定与解释部门

7.6预案实施与生效时间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主动应对水旱灾害,做好突发洪涝、干旱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快速、有序、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巴东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湖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恩施州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巴东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水旱灾害包括:江河洪水、城乡渍涝、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溃口、涵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汛抗旱并举,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防汛抗旱的综合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1.4.2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防汛抗旱以防洪安全和城乡抗旱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和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1.4.4坚持依法防洪抗旱,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警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群众队伍、专业队伍是防汛抗旱的主要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防汛抗灾的重要力量,主要承担防汛抗灾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

1.4.5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最大限度的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1.4.6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雨洪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实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组织指挥体系和工作职责

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关单位根据需要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单位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1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县人民政府设立巴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县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县的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县防指下设办公室,在县水利局办公,由县水利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在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电话:4335755,传真电话:4335965)。

2.1.1县防指组织机构

县防指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分管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县人武部部长、副县长等主要领导任副指挥长。县委办、县政府办、水利局、发展和改革局、商务局、财政局、交通局、建设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教育局、民政局、安监局、卫生局、电力公司、气象局、沿渡河水文站、驻巴东县水位站、广播电视局、邮政局、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供销社、人武部、移民局、自来水公司、兴源供水公司等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成员。

2.1.2县防指职责

县防指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州防汛抗旱的政策、规章和制度;组织制定全县防汛抗旱的政策、规章和制度;负责督促全县防洪规划的实施;执行上级防汛指挥调度指令和经批准的防御洪水预案、度汛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实施防汛指挥调度;实施汛前检查和清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影响水库、河道、山洪灾害、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等安全度汛的有关问题;组织建立与防汛抗旱有关的气象、水情预警信息系统,负责全县汛情通告,宣布进入或者结束紧急防汛期;根据我县洪水规律,规定汛期起止时间4月1日至10月15日;负责防汛抗旱经费和物资的筹集、管理和调度;检查督促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建设和水毁工程的修复;及时掌握全县汛情、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措施;统一调控和调度全县水利、水电设施的水量,做好洪水的管理工作;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2.1.3县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县委办:协助具体指挥,负责联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工作。

县政府办:协助具体指挥,负责灾情的核实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组织、指导全县防洪排涝和抗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督促全县完成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负责防汛抗旱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按照县防指领导指示,做好检查、督促、协调、落实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防汛抗旱设施、重点工程除险加固建设项目资金、物资计划的协调安排、申报和监督管理。协助茶店子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商务局:负责防汛抗旱抢险物资储备调配和组织工作及本系统内防汛抗旱抢险的灾情统计上报工作。协助官渡口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防汛抗旱资金的组织落实,按照预算级次和程序及时下拨资金,并监督使用。对救灾款物及其使用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协助水布垭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全县防汛抗旱的交通工具调配,做好公路、水运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确保防汛抗旱物资运输。负责组织县境内公路沿线滑坡灾情防治及抢险救灾工作。协助大支坪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建设局:负责编制修订城市防洪应急预案。配合有关部门组织、指导城市市政设施、乡镇集镇民用设施的防洪保安。负责防汛抗旱抢险期间险区居民转移安置工作,城区道路畅通及排水沟、冲沟的治理和抢险工作。协助溪丘湾乡防汛抗旱工作。

县农业局:负责防汛抗旱农村农业物资筹集调配,指导农业防汛抗旱和灾后农业救灾、生产恢复。及时收集、整理和提供农业旱、涝等灾情信息。协助绿葱坡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修订完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组织监测、预防地质灾害。负责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勘察、监测、预警、防治、上报等工作。协助金果坪乡防汛抗旱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防汛抗旱期间的治安保卫和交通秩序保障工作,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资以及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及危险区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工作。协助信陵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编制修订完善全县各类学校防御预案,负责全县各类学校的防汛抗旱工作。

县民政局:组织、协调全县水旱灾害的救灾工作。组织核实、上报灾情,统一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负责组织、管理和发放救灾款物并监督其使用情况,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协助清太坪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安监局:负责汛期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水旱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并及时向县防指提供疫情与防治情况,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协助野三关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电力公司:要按照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搞好所属水电站的防汛抗旱工作,确保输变电线路畅通和防汛抗旱用电,及时搞好险区的断电和供电工作。

县气象局、驻巴东县水位站、沿渡河水文站:负责气象、水位、水文测报、预报,气象信息。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并从气象角度对影响汛情、旱情的天气形势作出分析和预测。汛期及时对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作出滚动预报,并向县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气象、水文、水情、雨情信息。根据旱情发展情况,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县广播电视局、恩施报社驻巴东记者站:负责在新闻媒体上重要气象预报和汛情通报。协助沿渡河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邮政局:负责保障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邮政畅通。

县电信局、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负责防汛抗旱抢险期间的通讯畅通。

县供销社:负责防汛抗旱期间供销物资的组织和调配工作。

县人武部:负责联系各驻军参与抗洪抢险及组织民兵参加抗洪抢险,负责全县各乡镇防汛抗旱抢险救灾队伍建设的培训和演习。协助官渡口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移民局:负责职责范围内防汛抗旱工作,协助业主搞好移民在建工程、库区清障的防汛抗旱保安工作。协助东壤口镇防汛抗旱工作。

县自来水公司、县兴源供水公司:负责县城区、乡镇因供水水源短缺或被破坏、供水线路中断、供水水质被侵害等原因而出现供水危机时的抢险和恢复工作。

2.1.4县防指办公室职责

负责承办县防指的日常工作。具体安排全县防汛抗旱工作,拟订全县有关防汛抗旱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并贯彻实施。组织制订主要江河库的防洪预案、洪水调度方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全县抗旱预案、并监督实施。指导、督促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制订和实施防洪预案和抗旱预案。指导、督查和促进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制订防汛工作预案、城市防洪预案、在建水电工程安全度汛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制定水库、水电站汛期调度运用方案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督导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清除江、河、库内行洪障碍。负责各级防汛抗旱经费计划的申报和管理,防汛抗旱物资储备、调配和管理。组织汛期防汛值班,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及时会商,随时提出应急措施,当好决策参谋。组织、指导防汛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全县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2.2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

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由乡镇党委、政府和人武部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由乡镇人民政府首长担任指挥长。其办事机构设在乡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及县直有关部门办公室。

2.3其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水利部门所属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建水利水电、涉河工程业主单位以及水文部门等,汛期成立相应的专业防汛抗灾组织,负责各自的防汛抗灾工作,县内有防洪任务的重大水电工程,大中型企业单位根据需要成立防汛指挥部。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可以组建临时指挥机构,具体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全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网络见下图: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预防预警信息

3.1.1气象水文信息

(1)县气象局、驻巴东县水文站、水位站应加强对当地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相关信息及时报送同级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并用网络通信、传真通信全县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气象、水文部门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联合监测、预报,尽可能延长预见期,不断提高精度,对重大水旱灾害趋势作出评估,及时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3)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水旱灾害时,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提早预警,通知有关区域做好准备。当江、河发生洪水时,水文部门应加密测验时段,及时上报测验结果,雨情、水情应在1个小时内报县防指,重要站点的水位应在30分钟内报县防指,为适时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3.1.2工程信息

(1)城市堤防工程信息

A、当江河出现设防水位以上洪水时,各级堤防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堤防、涵闸等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上报工程管理部门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生洪水地区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在每日8时10分前向县防指报告出山险及防守情况。

B、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失事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向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上级工程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准确报告出险区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除险情况、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技术负责人名单,以利加强指导或作出进一步的抢险决策。

(2)水库工程信息

A、水利工程管理和施工单位职责:

各主管部门在汛期要组建防汛抗灾机构,负责本单位的防汛抗灾工作。有防汛任务的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大中型企业根据需要可以组建临时指挥部,具体负责应急处理工作。对各类在建水电工程,电力部门管理的水电站、水库由县电力公司负责;民营或股份制企业经营的电站由该企业法人代表为防汛保安第一责任人。小(一)型水库——水流坪水库的防汛工作由水布垭镇人民政府负责,县水利局负责技术指导、安排水库责任人、值班人员进行监管;其他14座小(一、二)型水库的防汛保安,由所在乡镇负责,县水利局负责技术指导。所有在建工程必须落实以项目业主对安全度汛负总责为主要内容的防汛责任制,项目法人代表是工程防汛的第一责任人。

B、在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15座小(一、二)型水库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同时应对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管、排洪沟、渠等关键部位加密监测,并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小(一、二)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应在1小时内报县防指。

C、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县防指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除险情况、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技术责任人名单,以便随时联系、掌握情况,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D、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溃坝时,应在做好抢险各项准备的同时,实施多种手段提早预警,为下游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

3.1.3洪涝灾情信息

(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道路、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受灾情况,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抗灾情况,并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突发重大险情和重大灾情,应在1小时内报告县防指,对发生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重大紧急灾情,应在第一时间内采用电话或其他方式向县防指上报初步情况,并迅速补充文字报告,同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再报,以便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3)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指挥部应按照《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逐级上报洪涝灾情。

3.1.4旱情信息

(1)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成因、范围以及对人口、工农业生产、农村饮水、城市供水、林牧渔业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2)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掌握水雨情变化、当地蓄水数量及分布、农田土壤墒情和城乡供水情况,加强旱情监测,一旦发生旱情,应逐级上报。发生严重旱情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及时核实,迅速上报县防指办。

(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按照《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逐级上报旱情。遇旱情急剧变化时应及时加报。

3.1.5供水水质信息

(1)水文、环保、卫生部门负责监测辖区内的江、河、库供水水质。

(2)一旦发现由洪水等因素引发水质影响城乡生活的较重污染事件时,应在第一时间上报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并上报县防汛指挥部。

3.2预防预警行动

3.2.1预防预警准备工作

(1)水患教育。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水旱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准备。

(2)组织到位。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组织指挥机构,落实防汛抗旱责任、防汛抗旱队伍和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的监测网络及预警措施,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

(3)工程准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对存在病险的堤防、水库、涵闸、泵站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行应急整险加固。对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和病险工程,落实安全度汛方案。

(4)预案编制。修订完善各类江河库和城市防洪预案、洪水预报方案、防洪工程设施调度规程、水库垮坝应急方案、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和抗旱预案、城市抗旱预案。研究制订防御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方案,主动应对突发大洪水。

(5)物料储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县、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储备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重点险工险段(病险水库、在建工程、山洪灾害易发区、县城城区等)的备用抢险物料应运抵现场,以应急需;易旱地方应尽可能储备抗旱所需器材。

(6)通信保障。充分利用电信、移动、联通通信公网,对防汛通信专网、水库遥测设施组织分级检查维修,保证处于完好状态,确保防汛通信畅通。除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外,应建立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站网,确保及时传递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防汛指令;各水库和在建工程必须保证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通信畅通。

(7)防汛抗旱检查。实行以查思想、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查找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责任,限时整改。

(8)汛期河道管理工作。对在沿渡河流域、泗渡河流域、万福河流域、野三河流域、坪阳坝河流域等人为设障影响河道行洪障碍物,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水库大坝、河道防洪堤等水利工程建筑物修建建筑物等设施,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水利局、国土局、司法等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依法强行拆除。对工程建设弃渣、弃土堵塞河道影响行洪的问题,由属地人民政府组织力量,限期整改。

(9)防汛日常管理。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对江、河、库内建设的非防洪建设项目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并按管辖权限审批或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未经审批并影响防洪的项目,依法采取补救措施或强行拆除。

3.2.2江河洪水、水库和在建水电工程预警

(1)当江河即将发生洪水时,县气象局、沿渡河水文站、驻巴东县水位站应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及时向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将出现的最高水位、最大流量以及洪水走势等情况,为预警提供依据。

(2)县、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水库、在建水电工程、重点流域出现险情时进行预警,水库由所在地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警,在建水电工程由项目业主预警,沿渡河流域的洪水由沿渡河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警,野三河流域、泗渡河流域的洪水由野三关镇、大支坪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警,坪阳坝河流域的洪水由溪丘湾乡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警,确定洪水预警区域、级别和洪水信息范围,按照权限向社会。

(3)水文部门应跟踪分析江、河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滚动预报最新水情,为抗灾救灾提供基本依据。

3.2.3渍涝灾害预警

当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确定辖区内渍涝灾害预警范围、级别,按照权限向社会渍涝灾害信息,做好抢排有关准备,并根据需要,通知低洼区域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财产。

3.2.4山洪灾害预警

(1)凡可能遭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地方,应根据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水文、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预报水平,协调预报警报。

(2)凡有山洪灾害的地方,应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绘制区域内山洪灾害风险图,划分并确定区域内易发生山洪灾害的地点及范围,制订安全转移方案,明确组织指挥部的设置及职责。

(3)山洪灾害易发区,应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降雨期间,加强观测,加强巡逻。每个乡镇、村组和相关单位都应确定信号发送员,一旦发现危险征兆,应立即向周边群众报警,快速转移,并报当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便及时组织抗灾救灾。

3.2.5干旱灾害预警

(1)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应针对干旱灾害的成因、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预警防范措施。

(2)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建立健全旱情监测网络和干旱灾害统计队伍,随时掌握实时旱情灾情,并预测干旱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干旱等级,提出相应对策,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并加强协调和管理,以增强防范和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3.2.6供水危机预警

当供水水源短缺或被破坏、供水线路中断、供水水质被侵害等原因出现供水危机时,由县自来水公司、县兴源供水公司向社会预警,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应储备应急用水,有关部门做好应急供水的准备。

3.3预警支持系统

3.3.1洪水、干旱风险图

(1)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绘制本地区的城市洪水风险图、流域洪水风险图、山洪灾害风险图、水库洪水风险图和干旱风险图。

(2)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应以各类洪水、干旱风险图作为抗洪抢险救灾、群众安全转移安置和抗旱救灾决策的技术依据。

3.3.2防御洪水方案

(1)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根据需要,编制和修订防御江河洪水方案,主动应对江、河洪水。

(2)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根据变化的情况,修订和完善防御洪水调度方案,按照各种不同量级的洪水,提出分区分段调度的具体措施。

(3)各类防御江、河洪水预案和防洪调度方案,按规定逐级上报审批,凡经人民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的防洪预案和调度方案,均具有权威性,有关地区和部门应坚决贯彻执行。

3.3.3抗旱预案

(1)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编制抗旱预案,以主动应对不同等级的干旱灾害。

(2)各类抗旱预案由当地人民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报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凡经审批的各类抗旱预案,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应贯彻执行。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4.1.1按照洪涝、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

4.1.2进入汛期、旱期,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加强水旱灾害管理,并根据不同情况发出一、二、三、四级预警,启动相关应急程序。

4.1.3县人民政府和县防指按规程负责事关全局的水利、防洪工程调度,其他水利、防洪工程调度,由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必要时视情况由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直接调度。县防指各成员单位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和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并及时报告情况。

4.1.4洪涝、干旱灾害发生后,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实施辖区内的抗洪抢险、排涝、抗旱减灾和抗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

4.1.5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并同时报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任何个人发现堤防、水库发生险情时,应立即向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情况。

4.1.6对跨区域发生的水旱灾害,或者将影响到邻近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在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同时,应向受影响地区的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情况。

4.1.7因水旱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

4.2一级应急响应

4.2.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响应

(1)沿渡河、泗渡河、万福河、野三河、支井河、坪阳坝河等中上游发生特大洪水;

(2)多条小河流同时发生特大洪水;

(3)小(一、二)型水库发生垮坝;

(4)2个乡镇以上发生严重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

(5)2个乡镇以上发生特大干旱;

(6)2个集镇发生极度干旱。

4.2.2一级响应行动

(1)由县防指办公室提出一级响应行动建议,县防指主要领导决定启动一级响应程序,县防指政委、指挥长主持会商,副指挥长协助坐阵指挥,可依法宣布全县进入紧急防汛期,召开县防指全体成员会议,紧急动员部署,强化相应工作措施,强化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时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和县防指成员单位通报,县防指应在24小时内派工作组、专家赴一线具体指导防汛抗旱工作,县防指办公室负责人带班,增强值班人员,强化值班,随时掌握汛情或旱情、工情和灾情的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加强协调、督导和事关全局的防汛抗旱调度,定期通过县电视台等媒体《汛(旱)情通报》。

(2)相关乡镇人民政府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一级响应,可依法进入紧急防汛期,按照国家《防洪法》和本州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行使权力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主要领导主持会商,坐阵指挥,紧急动员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掌握情况。按照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转移险区群众、组织强化防守巡查,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强化抗旱工作。受灾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或驻点具体帮助重灾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将工作情况随时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县防指。

(3)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领导和县防指成员应率领专家组或工作组到相关责任区域驻守。县防指成员单位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工作。县电力公司要确保防汛抗旱用电需要。县财政局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县供销社为灾区紧急供应防汛抗旱物资,县防指办公室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县交通局为防汛抗旱物资运输提供保障。县民政局及时组织救助受灾群众。县卫生局及时派出医疗专班,赴各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工作。县气象局视抗旱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实施火箭炮、高炮人工增雨作业。县防指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相关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4.3二级应急响应

4.3.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响应

(1)沿渡河、泗渡河、万福河、野三河、支井河、坪阳坝河等中上游发生大洪水;

(2)多条小河流同时发生大洪水;

(3)小(一、二)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

(4)小型水库发生垮坝;

(5)2个乡镇同时发生严重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或3个乡镇同时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

(6)3个乡镇发生严重干旱或1个乡镇发生特大干旱;

(7)1个集镇发生极度干旱。

4.3.2二级响应行动

(1)由县防指办公室提出二级响应行动建议,县防指主要领导决定启动二级响应程序。县防指指挥长主持会商,副指挥长协助坐阵指挥,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并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和县防指成员单位通报。县防指办负责人带班,增加值班人员,强化值班,随时掌握汛情或旱情、工情和灾情的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在24小时内派出县防指成员单位组成的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指导防汛抗旱,并将情况上报州防汛抗旱指挥部。不定期在县电视台等媒体《汛(旱)情通报》。

(2)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可依法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按照国家《防洪法》和本省实施办法的规定,行使相关权力,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按照分管权限,防洪工程。根据预案,转移险区群众,组织加强防守巡查,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加强抗旱工作。受灾地区的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县防指。

(3)县防指成员单位应启运应急响应,加派工作组分赴抗灾一线,具体帮助防汛抗旱工作。县民政局及时组织救助受灾群众。县卫生局派出医疗队赴一线帮助医疗救护,县气象局视抗旱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实施高炮人工增雨作业,县防指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相关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4.4三级应急响应

4.4.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三级响应

(1)沿渡河、泗渡河、万福河、野三河、支井河、坪阳坝河等中上游发生较大洪水;

(2)多条小河流同时发生较大洪水;

(3)小(一、二)型水库发生险情或小型水库发生大险;

(4)2个乡镇同时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

(5)3个乡镇发生中度干旱或1个乡镇发生重度干旱;

(6)1个集镇发生重度干旱。

4.4.2三级响应行动

(1)由县防指办公室提出三响应行动建议,分管副指挥长决定启动三级响应程序。分管副指挥长主持会商,并坐阵指挥,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县防指办公室加强值班,掌握情况,搞好协调、督导和重点工程调度。县防指应派出专家组和工作组分赴一线帮助指导防汛抗灾工作。在县电视台《汛(旱)情通报》。

(2)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的防汛指挥部的负责同志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布防、抢险或组织抗旱,派出工作组到一线具体帮助防汛抗旱工作,并将防汛抗旱的工作情况上报县防指,并由县防指上报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3)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的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县民政局及时组织救助灾民,县卫生局医疗队赴一线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县气象局视抗旱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实施火箭炮、高炮工人增雨作业,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应根据需要,主动对口落实任务,为防汛抗旱排忧解难。

4.5四级应急响应

4.5.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四级响应

(1)沿渡河、泗渡河、万福河、野三河、支井河、坪阳坝河等中上游发生一般洪水;

(2)多条小河流同时发生一般洪水;

(3)小(一、二)型水库发生险情;

(4)2个乡镇同时发生一般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

(5)3个乡镇发生轻度干旱或1个乡镇发生中度干旱;

(6)1个集镇发生中度干旱。

4.5.2四级响应行动

(1)由县防指办公室提出四级响应行动建议,县防指办公室主任决定启动四级响应程序,并报分管副指挥长,县防指办公室主任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密切注意汛情、旱情和水旱灾情的变化,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具体协调和指导,抓好重点工程调度,并将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县气象局视抗旱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实施高炮人工增雨作业。

(2)相关乡镇人民政府的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县防指办公室的具体安排和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按照预案,做出相应布防、抢险或组织抗旱,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县防指办公室。

4.6不同灾害的应急响应措施

4.6.1江、河洪水

(1)当江、河水位超过设防水位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堤防管理单位的干部职工巡堤查险。

(2)当江、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按照批准的防洪预案和防汛责任制的要求,组织专业和群众防汛队伍巡堤查险,严密布防,必须要时,可申请县人武部调动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重要堤段,重点工程的防守或突击抢险。

(3)当江、河水位继续上涨,危及重点保护对象时,乡镇人民政府指挥部和承担防汛任务的部门、单位,应根据江河水情况和洪水预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防御洪水方案适时调度动用防洪工程,必要时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可以直接调度。防洪调度主要包括:调节水库拦洪错峰,启动泵站抢排,清除河道阻水障碍物,临时抢护加高堤防增加河道泄洪能力等。

(4)在江、河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按照国家《防洪法》和本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可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采取占地取土、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和其它紧急措施;必要时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决定,实施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以保障抗洪抢险的顺利实施。

4.6.2渍涝灾害

(1)当发生一般渍涝灾害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按照先田后湖、等高截流,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按照规程调度水利工程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发生大的渍涝灾害时,要按照规程,统筹调度,处理好田湖关系。

(2)当江、河防汛形势紧张时,要正确处理排涝与防洪的关系,视情况及时减少排水量或停止排水,以减缓防洪压力。

4.6.3山洪灾害

(1)山洪灾害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工作。

(2)当山洪灾害易发区雨量观测点降雨量达到一定数量或观测山体发生变形有滑动趋势时,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或相关部门及时发出警报,并对紧急转移群众作出决策,如需转移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乡镇或村组按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撤离。

(3)转移受威胁地区的群众,应按照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先危险区人员后警戒区人员,防止道路堵塞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4)发生山洪灾害后,如导致人员伤亡,应立即组织人员或搜救突击队紧急抢救,属于重大人员伤亡应向上级政府请求救援。

(5)当发生山洪灾害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观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滑坡等山洪灾害进一步恶化。

(6)当山洪泥石流、滑坡体堵塞河道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召集有关部门、专家研究处理方案,尽快组织实施,避免发生更大灾害。

4.6.4堤防溃口、涵闸垮塌、水库溃坝

(1)当出现堤防溃口、涵闸垮塌、水库溃坝前期征兆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并及时预警。

(2)堤防溃口、涵闸垮塌、水库溃坝的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首先应迅速组织受威胁地区群众转移,并视情况组织实施堵口或抢筑阻水二道防线等措施,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3)实施堤防、涵闸、水库堵口,应明确行政、技术责任人,及时调集人力、物力,严密组织,快速行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应立即带领专家赶赴现场指导。

4.6.5干旱灾害

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特大、严重、中度、轻度4个干旱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抗旱措施,并负责组织抗旱工作。

(1)特大干旱

A、强化地方行政首长抗旱目标责任制,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用水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B、防汛抗旱指挥部强化抗旱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加强会商,强化抗旱水源的科学调度和用水管理,各有关部门按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部署,协调联动,全面做好抗旱工作。

C、启动相关抗旱预案,并报上一级指挥机构备案。必要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宣布进入紧急抗旱期,启动各项特殊应急抗旱措施,如:应急开源、应急限水、应急调水、应急送水等。

D、密切监测旱情、及时分析旱情变化发展趋势,随时掌握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及时分析旱情灾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适时向社会通报旱情信息。

E、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部门落实抗旱职责,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抗旱救灾工作。

F、加强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的宣传。

(2)严重干旱

A、进一步加强旱情监测和分析预报工作,随时掌握旱情、灾情及其发展变化趋势,通报旱情信息和抗旱情况。

B、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组织抗旱会商,研究部署抗旱工作。

C、视旱情变化,启动相关抗旱预案,并报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

D、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落实部门抗旱职责,做好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落实应急抗旱资金和抗旱物资。

E、做好抗旱工作的宣传。

(3)中度干旱

A、加强旱情监测,密切注视旱情的发展,及时分析预测旱情变化趋势,通报旱情信息和抗旱情况。

B、及时分析预测水量供求变化形势,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C、算好水账,提出防旱抗旱的具体措施,并做好抗旱水源的管理调度工作。

4.6.6供水危机

(1)当发生供水危机时,有关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加强对城乡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严格实施应急限水,合理调配有限的水源,采取辖区内、跨地区、跨流域应急调水,补充供水水源,协同水质检测部门,加强供水水质的监测,最大程度保证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单位用水安全。

(2)针对供水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供水水源,使供水量和水质处于正常状态。

4.6.7供水水质被侵害

(1)当发生供水水质因洪水等因素影响城乡生活的较重污染事件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迅速研究措施,及时通知水质污染范围内的群众,力急避免水质污染影响生活。

(2)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搞好调水冲污,置换水质,尽力将水质污染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4.7信息报送和处理

4.7.1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抗旱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

4.7.2防汛抗旱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4.7.3属一般性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按分管权限,分别报送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信息部门负责处理。因险情、灾情较重,按分管权限上报一时难以处理,需上级帮助,指导处理的,经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同志审批后,可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信息部门上报。

4.7.4凡经本级或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信息部门采用和的水旱灾害、工程抢险等信息,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立即调查核实,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凡属本级或上级领导对的信息作出批示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立即传达贯彻,并组织专班核实,研究具体落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4.7.5县防指办公室接到重大的汛情、旱情、灾情、险情、灾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县政府,抄送有关部门,并及时续报。

4.8指挥和调度

4.8.1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并及时上报事态的发展变化情况。

4.8.2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应迅速进岗到位,分析事件的性质,预测事态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按规定的处置程序,组织指挥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8.3发生重大水旱灾害后,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派出由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加强领导、指导工作,必要时成立前线指挥部。

4.9抢险救灾

4.9.1出现水旱灾害或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后,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

4.9.2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和专家咨询意见,深入分析,按照预案,研究提出紧急处置措施,供当地政府或上级相关部门指挥决策。

4.9.3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迅速调集本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堤防、水库险情的抢护,应按事先制订的抢险预案进行。水库重大险情的抢护,应严格执行抢险预案,并由防汛机动抢险队或抗洪抢险专业部队等实施。

4.9.4处置水旱灾害和工程重大险情时,应按照职能分工,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各单位或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4.10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4.10.1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应高度重视应急人员的安全,调集和储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和消毒药品,以备随时应用。

4.10.2抢险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防汛抗旱指挥部视情况作出决定。抢险人员进入受威胁的现场前,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当现场受到污染时,应按要求为抢险人员配备防护设施,撤离时应进行消毒,去污处理。

4.10.3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及时做好群众的救援或转移和疏散工作。

4.10.4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按照当地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的指令,及时通告,防止人、畜进入危险区域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4.10.5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对转移的群众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并妥善安置灾区群众,保证基本生活.

4.10.6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卫生部门加强受影响地区的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落实各项措施,派出医疗小分队,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必要时,可紧急动员当地医疗机构在现场设立紧急救护所。

4.11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11.1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4.11.2必要时可通过当地人民政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调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4.12信息

4.12.1防汛抗旱的信息实行分级管理,并应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信息主要为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形式。

4.12.2全县性的或重大的汛情、旱情及防汛抗旱动态等信息,由县防指统一审核和;涉及水旱灾情的,由县防办会同县民政局审核,并上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核和。

4.12.3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辖区内汛情、旱情及防汛抗旱动态等信息的审核和,涉及水旱灾情的,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民政部门审核和。并上报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4.13应急结束

4.13.1当严重的水旱灾害趋势减缓,并得到有效控制时,县防指和事发地的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可视汛情、旱情,以文字的形式,通过媒体宣布结束应急响应程序或紧急防汛期,紧急抗旱期。

4.13.2依照有关紧急防汛抗旱期间规定征调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汛期、抗旱期结束后应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在汛期结束后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取土后的土地组织复垦,对砍伐的林木组织补种。

4.13.3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协助当地政府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5应急保障

5.1通信与信息保障

5.1.1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抗旱信息畅通的责任。

5.1.2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按照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堤防及水库管理单位必须配备通信设施。

5.1.3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协调当地通信管理部门,将防汛抗旱通信保障的要求纳入应急预案。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同时尽可能利用现有设施,保证防汛抗旱通畅通,必要时,应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畅通,必要时,应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5.1.4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设施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5.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5.2.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1)对历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或易出险的水利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施策;当出现新的险情时,应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防汛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

(2)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储备的抢险机械、抗旱设备、物资和救生器材,应能满足抢险或抗旱急需。

5.2.2应急队伍保障

(1)防汛队伍

A、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抗洪抢险任务。

B、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群众抢险队伍、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群众抢险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伍主要完成对抢险技术设备要求不高的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

C、调动防汛机动抢险队程序: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的机动抢险队,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调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地的机动抢险队,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调动申请,由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同级其他区域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的机动抢险队,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调动申请,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商调动。

D、调动部队参加抢险程序:原则按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办理,州防指组织抢险救灾需军队和民兵参加时,由州防指向军分区提出,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抢险救灾需军队参加时,应通过当地同级军事机关提出,报州防指、恩施军分区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紧急情况下,部队可以边行动边报告,州防指应及时向恩施军分区补办申请手续。组织抢险救灾需武警参加时,应由州防指或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与州武警支队或当地武警联系,办理相关手续。

E、所在地政府应为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武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物资保障。

F、申请调动部队或武警参加抢险救灾的文件内容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受灾地域和程度、采取的救灾措施及需要使用的兵力、装备等。

(2)抗旱队伍

A、在抗旱期间,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工作。有关单位和个人都有承担防汛抗旱指挥部分配抗旱任务的责任。

B、抗旱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干旱时期应直接为受旱地区农民提供流动灌溉、生活用水,维修保养抗旱机具,租赁、销售抗旱物资,提供抗旱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5.2.3供电保障

电力部门主要负责抗洪抢险、抢排渍涝、抗旱救灾等方面的电力供应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5.2.4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和防汛抗旱救灾物资的运输;负责分泄大洪水时河道航行和渡口的安全;负责大洪水时用于抢险、救灾车辆、船舶的即时调配。

5.2.5医疗保障

医疗卫生防疫部门主要负责水旱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5.2.6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做好水旱灾区的社会治安保卫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分子,维护工程设施安全,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防汛抢险的戒严、警卫工作。

5.2.7物资保障

(1)物资储备

A、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应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料,县防指办公室应及时掌握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情况,及时调整物资品种,提高抗洪抢险的科技含量。

B、县防指办公室储备的县防汛物资,主要用于解决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地区防汛抢险物资的不足,重点支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地区防汛抢险救生物资的应急需要。

C、县级防汛物资储备的品种应包括拦挡洪水、导渗堵漏、堵口复堤等所需的抢险物料,救助、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及抗洪抢险人员所需的救生器材,抢险施工、查险排险所需常用的机具。

D、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储备防汛物资的品种及定额,由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抗洪抢险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

E、易旱地区乡镇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储备一定数量的抗旱物资,由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调用。

F、严重缺水的城市应当建立应急供水机制,建设应急供水备用水源工程。

(2)物资调拨

A、县防汛物资调拨原则:在抗洪斗争中,如发生险情,应由险情所在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就地调拨本级防汛抢险物资,在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申请调用县级防汛储备物资或者其他地区的防汛储备物资。当有多处申请调用县级防汛物资时,应优先保证重点地区的防汛抢险物资急需。

B、县级防汛物资调拨程序:县级防汛物资的调用,由各乡镇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向代储单位下达调令。

5.2.8资金保障

中央、省级财政筹集安排的防汛抗旱资金,用于国家明确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库的堤坝抗大洪抢大险和水毁工程修复,以及遭受严重干旱地区为兴建应急抗旱设施、添置提运水设备和运行费用的补助。县及各乡镇财政筹集安排的防汛抗旱资金,用于本区域的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修复补助。

5.2.9社会动员保障

(1)防汛抗旱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的责任。

(2)汛期或旱季,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在各种新闻媒体水雨工情信息,以引起社会关注。根据水旱灾害的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搞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抗旱。

(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组成部门,在严重水旱灾害期间,应在做好本行业本系统抗灾工作的同时,按照分工,解决防汛抗旱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4)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各级行政首长应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减灾。

5.3技术保障

5.3.1决策支持系统

(1)逐步建立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长江防总和州、县、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防汛抗旱部门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

(2)改进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尽快实现水文测站的水情信息在30分钟内传到县防指、州防指和省防总的目标。

(3)建立和完善清江、沿渡河、坪阳坝河等重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提高预报精度,延长有效预见期。

(4)建立工程数据库及清江、沿渡河、坪阳坝河等重点河流地区的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库,实现重要防洪工程的基本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快速查询。

(5)建立清江、沿渡河、坪阳坝河等重要河段的防洪调度系统,并实时制定和优化洪水调度方案,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支持。

(6)建立与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之间的异地会商系统。

(7)开发全县旱情监测和宏观分析系统,开展旱情信息采集试点建设,为宏观分析全县抗旱形势和作出抗旱决策提供支持。

(8)合理加密山洪灾害预测与防治水、雨情监测站网,增加预警信息量,提高预测水平和防治能力。

5.3.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建立专家库,由气象、水文、水利、防洪、抗旱、地质、通信、信息、爆破等方面专家组成,具体负责提供相关专业的技术咨询,当发生水旱灾害时,由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及时派出专家组,分类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5.4宣传、培训和演习

5.4.1公众信息交流

(1)汛情、旱情、工情、灾情及防汛抗旱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交流,实行分级负责制,一般公众信息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同志审批后,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2)当主要江、河、库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并呈上涨趋势;山区发生暴雨山洪,造成较为严重影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旱情,并呈发展趋势时,按分管权限,由本区域的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汛情、旱情、灾情通报,以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参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3)防汛抗旱的重要公众信息交流,实行发言人制度,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由防汛抗旱指挥部指定的发言人,通过本地网站、媒体统一向社会。

5.4.2培训

(1)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各级人武部统一组织培训。

(2)培训工作应做到规范课程、分类施教、严格考核、结业发证,保持培训工作质量。

(3)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至少组织一次培训。

(4)部队、武警抗洪抢险应急队伍的培训,分别由县人武部统一安排,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5.4.3演习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2)专业抢险队伍必须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习。

(3)多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专业演习,一般每年举行一次,由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

6善后工作

发生水旱灾害地方的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6.1救灾

6.1.1发生重大灾情时,灾区人民政府应成立救灾指挥部,负责灾害救助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可派联络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6.1.2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灾民,作好灾民临时生活安排,负责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水喝、有衣被、有住所,解决灾民的基本生活问题。

6.1.3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

6.2防汛抢险物料补充

针对当年防汛抢险物料消耗情况,县、乡镇人民政府防汛办应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防汛抢险物资。

6.3水毁工程修复

6.3.1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组织突击施工,尽快修复。属于工程量大的水毁恢复项目,分级列入基建计划,防洪工程应力争下次洪水之前恢复主体功能,抗旱水源工程应尽快恢复功能。

6.3.2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等基础设施,按照部门职责,尽快组织修复,投入正常运用。

6.4灾后重建

各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提高标准重建。

6.5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应实行防汛抗旱工作年度评价制度。当年防汛抗旱工作结束后,应对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从防洪抗旱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以及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7附则

7.1名词术语解释

7.1.1雨量:雨量的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级,通常按其24小时降雨强度划分如下:

单位:毫米

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强度R≤1010≤R<2525≤R<5050≤R<100100≤R<250R≥250

7.1.2水位:指江、河、水库的水面比固定基面高多少的数值,通常反映河水上涨或下降的标志。防汛抗旱通常用的特征水位有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和汛限水位。

(1)警戒水位:指江河漫滩行洪,堤防可能发生险情,需要开始加强防守的水位。

(2)保证水位:指保证堤防及其附属工程安全挡水的上限水位。

(3)汛限水位:指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每年汛前由相应权限的防汛主管部门审批核定。

7.1.3洪水风险图:是融合地理、社会经济信息、洪水特征信息,通过资料调查、洪水计算和成果整理,以地图形式直观反映某一地区发生洪水后可能淹没的范围和水深,用以分析和预评估不同量级洪水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危害的工具。

7.1.4干旱风险图:是融合地理、社会经济信息、水资源特征信息、通过资料调查、水资源计算和成果整理,以地图形式直观反映某一地区发生干旱后可能影响的范围,用以分析和预评估不同干旱等级造成的风险和危害的工具。

7.1.5防御洪水方案:是有防汛抗洪任务的县、乡镇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工程实际状况和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制定的防御江河洪水(包括对特大洪水)山洪灾害(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台风暴潮灾害等方案的统称。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防御洪水方案,由国家防汛指挥机构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由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批准。汉江、东荆河、府环河、汉北河、清江、举水、富水等江河防洪预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防御洪水方案经批准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必须执行。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承担防汛抗洪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必须根据防御洪水方案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7.1.6抗旱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和抗旱能力下,针对不同等级、程度的干旱,而预先制定的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的依据。

7.1.7抗旱服务组织:是由水利部门组建的事业性服务实体,以抗旱减灾为宗旨,围绕群众饮水安全,粮食用水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开展抗旱服务工作。抗旱服务组织包括省、市、县、乡四级,分别为省抗旱服务总站、市抗旱服务中心站、县抗旱服务站(队)和乡镇分站(队),其业务工作受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上一级抗旱服务组织的指导。

7.1.8一般洪水:水文要素的重现期5—10年一遇的洪水。

7.1.9较大洪水:水文要素的重现期10—20年一遇有洪水。

7.1.10大洪水:水文要素的重现期20—50年一遇的洪水;

7.1.11特大洪水:水文要素的重现期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

7.1.12水文要素:包括洪峰水位(流量)或时段最大洪量,可依据河段的水文特性选择。

7.1.13轻度干旱:受干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30%以下;以及因干旱造成农(牧)区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在20%以下。

7.1.14中度干旱:受干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为31—50%;以及因干旱造成农(牧)区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为21—40%。

7.1.15严重干量:受干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51—80%;以及因干旱造成农(牧)区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达41—60%。

7.1.16特大干旱:受干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80%以上,以及因干旱造成农(牧)区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人口比例高于60%。

7.1.17城市干旱:因干旱造成城市供水水源不足,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供水量,居民生活和生产受到影响。

7.1.18城市轻度干旱:因干旱城市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供水量5—10%,出现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7.1.19城市中度干旱:因干旱城市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供水量10—20%,出现明显的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较大影响。

7.1.20城市重度干旱:因干旱城市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供水量20—30%,出现明显缺水现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7.1.21城市极度干旱:因干旱城市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洪水量30%以上,出现极为严重的缺水局面,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受到极大影响。

7.1.22大型城市:指常居住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

7.1.23紧急防汛:根据国家《防洪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规定,当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证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有关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请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后,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在紧急防汛期,乡镇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作出紧急处置。防汛抗洪指挥机构根据防汛抗洪需要,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和其他必要的紧急措施;必要时,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决定,依法实行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7.2预案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县防指办公室负责管理,县防指办公室适时召集有关专家评审,并视变化情况作出相应修改,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关江、河、库、山洪地质灾害区域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7.3国内外沟通与协作

加强县、乡镇之间的交流,同时,按照国家外事纪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国际间的防汛抗旱减灾交流,借鉴先进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我县水旱灾害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

7.4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防洪抢险和抗旱减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县政府或县人事局、县防指联合表彰;对防洪抢险和抗旱减灾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防洪法》、《防汛条例》、《公务员法》和相关配套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7.5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制定和解释。

防汛抗旱范文篇7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分析形势,充分认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形势的复杂性。总的来说,今年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由于我区地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地带,地理地形环境特殊,境内年际、年内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历史上平均不到两年就出现一次较大的水旱灾害,洪涝旱灾在任何年份都有可能发生。二是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区年景总体偏差,降雨量比常年偏多,多气象灾害发生。而且继1998长江大水、1991年*大水之后,我区已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洪水。从洪水频率的规律看,我们离发生大汛的可能性越来越近。三是由于暴雨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实现各方面利益最大化,给调度决策、风险决策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要充分认识防汛抗旱任务的艰巨性。近年来,虽然我区大规模推进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尚不健全,整体防灾抗灾能力还相当脆弱。一是病险水库问题突出,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防洪安全;二是河、湖堤防防洪标准偏低,防洪能力不强;三是一些涵闸、泵站老化失修,排涝抗旱能力不足;四是山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没有很好的预测、预报、预警手段;五是部分基层干部缺乏抗洪实战经验,特别是撤并乡镇、村后,由于行政区划扩大,加之干部变动频繁,一些基层干部对防汛抗旱工作情况不熟。

三要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水利工程保护圈内的经济成果逐年提高,对防汛抗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防洪保安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重点险工险段的安全度汛工作。因此,全区上下要加强科学分析,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围绕大局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年年防汛不见汛”的麻痹思想,真正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严阵以待,充分做好迎战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明确目标,科学防范,扎实抓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

今年3月底区防指印发了《*年全区防汛抗旱工作意见》,对具体目标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总的来说,就是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依法科学防控,提高防灾抗灾效益;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一般服从重点,支流服从干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在防汛上:重点确保无为大堤、*大堤、4座重点水库、10个五千亩以上圩口和城区防洪安全。

1、长江无为大堤。防守地段从新埂头到裕溪闸,长15公里。要确保湖口22.5米(吴淞高程系,下同)的相应水位安全度汛,做到万无一失。当凤凰颈江水位在14:00米时,7200名二线防守民工进驻各防守地段;当长江水位达到或超过设计水位时,迅速组织三线民工上堤。

2、*大堤。防汛地段从*闸至中庙镇。中庙街道防守长度6000米,黄麓镇防守长度14300米,烔炀镇防守长度10200米,中垾镇防守长度9500米,卧牛街道防守长度8000米。各责任段要确保“1991年”型洪水位安全度汛(*最高水位12.72米)。

3、内河堤防。重点是五千亩以上圩口要确保20年一遇洪水不溃破。对影响巢城和淮南铁路安全的(中垾联圩、城郊联圩)乡、镇、街道要加强防守,做到万无一失。五千亩以下千亩以上圩口要确保“八三年型”洪水不溃破,千亩以下圩口力争洪水位平现有堤顶不溃破。

4、水库。所有水库必须全面防守,确保设计洪水位不出问题,遇超标准洪水要确保大坝安全。4座重点水库(下汤、姚洼、大衖、尖山)必须重点防守,做到万无一失。没有脱险的水库,尤其是存在大坝标准不足,溢洪道泄洪能力不够,放水涵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等问题的,必须在汛前处理好;不能处理的要确定专人防守,采取措施,确保安全;问题比较严重的水库,宁可少蓄水,也要保证大坝安全。所有水库都要制订防洪预案,并将紧急情况下群众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通知到下游群众。水库的运行要严格按照控制运行办法执行。

5、城区防洪。城区防洪由市城市防洪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防守任务由各街道承担,市直有关单位协作防守。

在除涝上:保证遇现有工程除涝设计标准的降雨不涝。五千亩以上大圩保证日雨量150毫米不涝;千亩以下圩口保证日雨量100毫米不涝。圩区要做好排涝机械的维修保养,做好控制运行计划,分级排水、分片排涝、先急后缓,大小沟港汛前腾空底水,控制挂口在1米左右。同时,汛期严禁引江、河、湖水入圩。如确需引水抗旱,按照工程管理权限,必须经区政府批准,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

在抗旱上:塘坝、水库要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切实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加强抗旱机械检修和抗旱渠道清淤、清障工作,保证机械正常运行和沟渠畅通。加强用水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凡有抗旱设施的地方,要保证遇到设计保证率的旱情正常灌溉;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要保证50-70天不雨不旱;水源条件差的地方,力求做到大旱时人畜饮用水不发生困难,特别要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出现灾害是天的意志,减少灾害则是靠人的努力。按照上述目标,各地、各部门必须站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战略高度,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面解决影响防汛抗旱工作正常进行的突出问题,确保防汛抗旱工作万无一失,有备无患,牢牢掌握抗灾减灾的主动权。为此:

一要狠抓工程措施到位。工程措施是防汛抗旱的重要保障,各地要把落实工程措施作为汛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方面,要切实加快在建工程进度,特别是“开口子”工程进度,确保主汛前完成施工任务;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险工隐患的处理,特别是病险水库和存在险情的穿堤建筑物,要尽可能在主汛前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确实不能完成的,一定要落实应急度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二要狠抓清障工作到位。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加大河道清障力度,立即对河道堤防违章设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依法限期清除。要综合整治裕溪河沿岸乱建码头问题,坚决制止不经批准就随意建码头的违法行为。对于普遍存在的拦河网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汛前进行一次集中整治,尤其要解决好裕溪河、柘皋河等主要河流上的拦河网问题,确保河道安全行洪。与此同时,要切实解决好滁河乱采砂问题。

三要狠抓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到位。一是不断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各地要在完善防汛抗旱总体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优化好各类专项预案,主要包括城镇防洪应急预案、防御台风暴雨和山洪泥石流应急预案、水库防洪应急预案、万亩以上大圩应急预案以及其他重要防洪工程应急预案。按照上述要求,没有制订的预案,要在5月底前完成编制任务,尽快建立“横向到位,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已经制订的预案,要不断加以完善,努力使预案达到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易于操作的要求,不断提高防灾抗灾的预测、预警、预报水平。二是不断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各地都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防汛民工征集方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防汛民工满足巡堤查险要求。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防汛抢险应急队伍建设,逐步建成区、镇、村三级应急队伍。三是千方百计落实防汛物资和器材。各地都要落实专项经费,落实仓库,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和器材,并落实必要的抗灾预备费。特别是由企业代储的,一定要完善手续,明确要求,确保能及时调运使用。与此同时,要按照《防洪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受益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广泛宣传动员受保护范围的单位和个人,投资投劳用于抗洪抢险,确保抗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要狠抓城镇防洪工作到位。随着城镇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防洪排涝的任务更加繁重、问题更加突出、位置更加突出。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职责分工,抓好措施落实,确保城镇安全度汛。一些座落在水库下游和中小河流岸边的集镇,有的防洪设施不完善,甚至不设防,在近几年的突发性暴雨灾害中,部分集镇遭受洪水威胁。这要引起各地高度重视,尽快落实措施,保证集镇防洪安全。

五要狠抓抗旱工作到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防汛抗旱作为一个体系来抓,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要认真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生活用水,既保证防洪安全,又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尤其是山丘区在确保水库和塘坝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多蓄水,为抗旱提供充足水源。就当前工作来说,要着力做好灌区的机械维修、沟渠整理等工作,同时要加强用水管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努力降低供水成本。要继续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抗旱社会化服务水平。要重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提前做好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缺水城镇要重点抓好应急供水预案的修订完善,采取综合措施,保证供水安全。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的职责,确保安全度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全面落实责任制,严明纪律,切实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各地都要按照《防洪法》和《安徽省抗旱条例》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类防汛抗旱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要全面落实包乡镇、包圩口、包水库、包险工要段等分包责任制,做到一包到底。要向社会公布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基层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一旦汛期发生汛情,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和救灾,切实履行职责。

二要切实加强配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区委、区政府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保障和服务作用。水务部门要研究分析现有水利工程的抗灾能力,制定完善度汛措施和调度方案,做好防指日常工作,积极主动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气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做好天气预测、预报;电力要优先保证防汛抗旱用电;电信部门要保证汛期通讯畅通;公安、司法部门要依法处理各种破坏防汛抗旱工程案件,维护防汛抗旱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民政部门要积极做好防灾救灾、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农业生产防灾抗灾技术指导和各项服务工作;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报道;交通、商业、粮食、供销等各部门,除了为防汛抗旱提供服务,还要做好自身的防汛抗旱工作。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历来是我区防汛抢险的主力军,各地要主动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及时通报情况,提供抢险物资,做好后勤服务,加强军民联防,形成抗洪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

三要强化督促检查。各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全面查和重点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督查责任制、工程措施、物资器材储备、防汛队伍、预案编制落实等情况,特别是对影响安全度汛的一些重要问题要跟踪督查,限期整改到位。

防汛抗旱范文篇8

1.1编制目的

做好水旱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保证防汛抗旱应急工作依法、科学、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文件,结合部门“三定”方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范围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防范与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突出薄弱环节整改治理,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落实,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

1.4.2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防汛抗旱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1.4.4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4.5坚持依法防汛抗旱,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区武装部主要承担防汛抗旱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

1.4.6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1.4.7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区政府设立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各镇街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可设立前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有关部门、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行业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按照“行业管、管行业”的原则,负责本行业、单位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1区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区人民政府设立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区防指),负责组织指挥、统筹协调、督查指导全区防汛抗旱工作,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防指办)设在区应急管理局,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区防指在区河务局、区水务局设黄河办公室、城市办公室、内河办公室,分工负责黄河和城区及内河防汛日常工作。

2.1.1区防指组织机构

区防指由区长任指挥长,由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区武装部负责同志等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应急管理局、区水务局和区河务局主要负责人任副指挥长,由区委宣传部、区人民武装部、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育和体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分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区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林业局、区黄河河务局、区广播电视台、区消防救援大队、区供销社理事会、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

2.1.2区防指职责

组织领导全区防汛抗旱工作,贯彻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国家防总、省防指、市防指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部署全区防汛抗旱工作,指导监督防汛抗旱决策的贯彻落实,组织、协调、指导、指挥重大水旱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1.3区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宣传部:正确把握全区防汛抗旱宣传工作导向,及时协调、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抗旱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区人民武装部:组织民兵力量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完成抢修抢险、群众迁安等抗洪救灾任务;负责联系和协调支援部队完成抢险救灾行动。

区发展和改革局:指导防汛抗旱规划和建设工作;负责协调安排防洪工程和非工程建设、重点水毁工程修复及灾后重建项目;会同区应急管理等部门确定年度购置计划,根据区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品种目录和标准、年度购置计划,按照权限组织实施区级救灾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根据动用指令按程序组织调出。协调解决抗洪抢险期间的电力供应。

区教育和体育局:负责组织排查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防汛安全隐患,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和相应的安全工作措施;协助灾区政府转移被困师生,组建临时校舍,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指导灾后校舍恢复重建。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指导协调公共通信设施的防洪保安和应急抢护,做好防汛抗旱通信保障工作;根据汛情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施;协助征调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协调有关工业产品应急生产组织。

市公安局分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资及破坏防洪抗旱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做好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众性事件;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撤离、转移和安置,保护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安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河道及城市防汛工程的清障及抢险救灾通行工作等。

区财政局:组织实施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经费和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参加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并对防汛抗旱、应急救灾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负责采集就业岗位信息,组织灾区劳务输出。

区自然资源局:组织实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负责及时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及时提供防汛救灾急需使用的土地,允许先使用,后补办手续;负责将防汛排涝工程建设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划;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全区废弃矿井的治理工作,在汛期特别要加强对历史形成的采空区的监督检查。

市生态环境局区分局:负责汛期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区级有关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及附属设施的汛期建设安全;负责区级房屋拆迁、建筑工地的汛期安全监管工作。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所辖公路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障防汛抗旱指挥车辆、抢险救灾车辆、救灾物资运输车辆畅通无阻。承担职责范围内的防汛抢险救灾公路加固、抢建,保障公路畅通。组织协调做好所辖公路、水运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做好公路(桥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汛期督促船舶航行服从防洪安全要求,配合水务部门做好汛期通过河道的堤岸保护;负责修复辖区被损毁的农村公路、水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组织协调运输,做好防汛抗旱和防疫人员、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工作,提供灾民转移、疏散所需的交通工具;负责协调、解决交通保障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快速、及时、有效的交通保障。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区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指导,组织执法队伍,在关键时期参加防汛抢险救灾任务。

区水务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导全区内河防汛抗旱工作;负责重要河道、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组织行业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负责城市防汛工作;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报工作;负责雨情、水情等水文水资源信息、情报预报;负责辖区内河的城市防汛工作;负责对城市防内涝工作的指导;负责隐患排查和治理。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制订农业防灾救灾预案,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农业旱、涝等灾情信息;组织指导农业防汛抗旱和灾后农业救灾、生产恢复,做好救灾种子、化肥、农药、动物疫病防治药物的储备、调集和管理,做好排水机械的检修、组织调度;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灾害减负政策。

区商务局:抗洪抢险期间加强对成品油流通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成品油流通市场准入,维护市场流通秩序。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灾区重要商品市场和供求形势的监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

区文化和旅游局:加强广播电视设施的巡查、维护,负责宣传防灾抗灾知识,及时报道灾害性天气预报、防汛、抗旱信息,动员广大群众做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负责督促全区印刷企业、图书馆、A级景区加强防汛工作,做好文物防汛保护。

区卫生健康局:负责水旱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及时向区防指提供水旱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指导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灾区基本卫生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处置建议;根据灾区需要组织防疫队伍进入灾区,组建灾区临时医疗队,抢救、转运和医治伤病员;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等,确保灾区饮食安全;对重大疫情实施紧急处置,控制疫情发生、传播和蔓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

区应急管理局:承担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水旱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协调重要河道湖泊和重要水工程实施防御洪水抗御旱灾和应急水量调度工作,组织协调台风防御工作;根据需要下达动用区级救灾物资指令;组织协调重要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承担区救灾款物的管理、分配和监督使用工作,会同有关方面组织、协调灾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检查、督促灾区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负责监督、指导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工贸企业、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等行业领域安全度汛工作的督查和检查,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区林业局:负责森林、草原(草地)、林地、湿地资源和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的度汛安全及国有林场、苗圃和森林公园的救灾、生产恢复工作;对防汛抢险所需的林木,允许可先采伐后补办手续。

区广播电视台:负责抢险救灾新闻信息的宣传报道工作;按有关规定报道、灾害预警信息、灾情信息和救助信息。

区黄河河务局: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黄河防汛的日常工作;组织制定全区黄河防洪预案和防凌预案;负责全区黄河防洪工程、应急度汛工程、水(雨)毁修复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负责对黄河汛期洪水进行监测,掌握黄河防汛动态,及时提供洪水预报;负责国家储备防汛物资的管理、储备和调配。

区消防救援大队:负责组织消防力量参加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应急救援等防汛抗旱工作。

区供销社理事会:负责本系统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物资的筹集组织,必要时及时调运到位。

2.1.4区防指办职责

承办区防指的日常工作,指导协调全区的防汛抗旱工作。指导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组织全区防汛抗旱检查、督导。组织编制《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按程序报批并指导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防汛抗旱物资储备、调用等工作。提出防汛抗旱经费的分配使用建议。综合掌握汛情、旱情、险情、灾情,提出全区防汛抗旱工作建议。协调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表彰工作。

2.2各镇街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各镇街依法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按照“三定”方案设置防指办事机构。

2.3其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单位可根据需要和机构设置的要求设立相关组织机构,负责本单位的防汛抗旱工作。

3监测预警

3.1监测

区水务局、区河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文、旱情、工程、农业等信息的监测预报预警。

3.1.1气象水文信息

区应急管理、区农业农村、区水务部门应加强对台风、暴雨、洪水、旱情的监测和预报,有关信息。

3.1.2工程信息

区水务局、区黄河河务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情、险情监测,及时将重要信息报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指。

3.1.3洪涝灾情信息

(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及时收集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报送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并跟踪核实上报灾情,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3.1.4旱情信息

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要根据部门工作职责,掌握雨水情变化、当地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和城乡供水情况,加强旱情监测,按规定上报受旱情况。遇旱情急剧发展时应及时加报。

3.2预防预警行动

3.2.1预防准备

(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水旱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组织指挥机构。落实并公布防汛抗旱责任人。有防汛抗旱任务的部门、单位要落实本部门、单位责任人。落实河道重要堤防、重点区域、重要设施等防汛责任人,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3)工程准备。按时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对存在病险的堤防、涵闸、泵站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行应急除险加固,在有堤防防护的城区及时封闭穿越堤防的输排水管道、交通路口和排水沟;对跨汛期施工涉及河流度汛安全的在建工程,要落实安全度汛方案。

(4)预案准备。及时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类河道、城区防洪预案、洪水预报方案、防洪工程调度规程、堤防决口和蓄滞洪区安全转移预案及抗旱预案、城区抗旱预案。研究制订防御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方案,主动应对大洪水。针对河道、堤防险工险段及工程病险部位,还要制定工程抢险方案,并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批。

(5)物料队伍准备。根据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需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救灾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重点部位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备急需。各重点防洪工程及受洪水威胁单位的防洪物资储备定额,根据《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的标准确定。防汛物资可采取自储、委托储备、社会号料等多种储存方式。建立健全应急物资救援期间社会物资、运输工具、设施装备等征用和补偿机制。

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和基层防汛抗旱服务队建设。建立完善区武装部参与抢险救灾的应急协调机制,加强应急救援联调联战工作。

各镇街、村(居)委会应当组织群众参加抗洪救灾。

(6)通信准备。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确保防汛通信专网、蓄滞洪区的预警回馈系统完好和畅通。健全水文测报站网,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能及时传递。

(7)防汛抗旱检查。实行单位自查、行业检查、综合检查等方式,以查责任制、查体制机制、查工程设施、查预案演练、查物资保障、查队伍建设、查值班值守等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排查梳理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落实措施、限期整改。

(8)技术准备。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农村、应急管理、黄河等区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要加强专家力量建设,切实做好防汛抗旱技术支撑工作,及时提出工作建议,按照区防指部署参与督导检查、抢险抢救、抗旱救灾、调查评估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9)防汛日常管理工作。依法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对在河道、滩涂、人工水道内建设的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并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未经审批并严重影响防洪的项目,责令限期拆除;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

各级防指应不断完善应急指挥调度等系统(平台)建设,做好防汛抗旱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方法运用,提高灾害信息获取、监测预报、风险评估、应急保障能力。统筹协调专业技术力量,支撑服务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3.2.2预警

(1)洪水预警。发生较强降雨,当主要行洪河道、水库出现涨水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及时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为预警提供依据。

水务部门要跟踪分析河道、水库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滚动预报最新水情,并按权限向社会洪水信息。

(2)涝灾预警。当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水务、河务、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加强分析会商,按照职责分工和权限向社会涝灾预警,并做好防涝和排涝的有关准备工作。必要时,通知低洼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人员和财产。

(3)台风灾害预警。要密切监视台风动向,做好未来趋势预报,及时将台风(含热带风暴、热带低压)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报告同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预报将受台风影响地区要做好防台风工作。有关镇街和部门单位要加强对建设工地、危房、仓库、交通道路、电信电缆、电力电线、户外广告牌等公用设施的检查、加固。

(4)旱灾预警。健全旱情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旱情灾情,预测干旱发展趋势,及时旱情预警。因旱供水水源短缺出现供水危机时,供水部门(单位)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通知用水单位、个人做好节水、储备应急用水的准备。

3.3信息报告

有关部门、单位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9〕50号)做好突发险情、灾情信息报告工作。突发险情、灾情报告分为首次报告和续报。险情或灾情发生后,有关责任部门(单位)在第一时间将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向上级部门首报。突发险情、灾情发展过程中,根据险情、灾情发展及抢险救灾的变化情况,及时对报告事件续报,续报应延续至险情排除、灾情稳定或结束。

4应急响应

4.1总体要求

按洪涝、干旱、台风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I级)四个级别。

4.2应急响应启动

区防指根据水务、河务、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的预测预警信息,统筹分析灾害影响程度、范围和防御能力等因素,综合会商研判启动响应。

水旱灾害发生后,发生地有关单位应按照预案进行先期处置,并同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防指和上级主管部门。

I级响应:区防指指挥签发启动。Ⅱ、Ⅲ、Ⅳ级响应:区防指常务副指挥签发启动。

当响应条件发生变化时,区防指及时调整响应等级。

4.3Ⅳ级应急响应

4.3.1启动条件

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Ⅳ级响应:

(1)2个以上镇街启动Ⅳ级或以上应急响应;

(2)某条主要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或某条主要河流发生低于警戒水位洪水但发生重大险情,或某条主要河流重要支流、某条中型河道发生重大险情;

(3)2个以上镇街发生轻度洪涝灾害;

(4)2个以上镇街发生轻度干旱,且预报未来1周无有效降雨。

4.3.2响应行动

(1)区防指办主任主持会商,区防指有关成员和专家参加,做出相应工作安排。

(2)区防指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值班值守,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发展变化,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指导,视情派出专家组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3)根据险情灾情需要和镇街请求,应急管理、消防统筹全区应急救援力量,协助镇街开展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和抗旱救灾等应急处置。视情协调武装部民兵参与应急处置。

(4)水务、河务等部门做好防洪抗旱工程水量调度。根据镇街请求和实际需要,应急管理部门协同水务、河务、发改等有关部门调拨防汛抗旱物资。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做好灾情信息。

(5)区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协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工作情况及时报区防指。

(6)相关镇街的防指做出具体安排部署,统筹做好防洪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抗旱救灾、人员避险转移和安置等工作,及时将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区防指。

4.4Ⅲ级应急响应

4.4.1启动条件

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Ш级响应:

(1)2个以上镇街启动Ш级或以上应急响应。

(2)数条主要河流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或某条主要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且发生重大险情;或数条中型河道发生重大险情;或主要河流的重要支流发生决口漫溢。

(3)某镇街发生较大洪涝灾害或数镇街同时发生中等洪涝灾害。

(4)某镇街发生中等干旱或数镇街同时发生轻度干旱,且预报未来1周无有效降雨。

4.4.2响应行动

(1)区防指副指挥主持会商,区防指有关成员单位派员参加,做出相应工作部署。

(2)区防指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值班值守,密切监视汛情、旱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预测预报,及时汛情(旱情)通报。

(3)区防指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指导镇街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4)水务、河务等部门做好防洪抗旱工程水量调度。根据镇街请求和实际需要,应急管理部门协同水务、黄河河务、发改等有关部门调拨防汛抗旱物资。

(5)根据险情灾情需要和镇街请求,应急管理、水务、黄河河务、消防等部门统筹全区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救助受灾群众,协调区武装部民兵参与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和抗旱救灾等应急处置工作。

(6)区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协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区防指。

(7)视情请求市防指在专家、队伍、装备和物资等方面给予支援。

(8)相关镇街的防指做出具体安排部署,统筹做好防洪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抗旱救灾、人员避险转移和安置等工作,及时将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区防指。

4.5Ⅱ级应急响应

4.5.1启动条件

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Ⅱ级响应:

(1)2个以上镇街启动Ⅱ级或以上应急响应;

(2)数条主要河流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且发生重大险情或某条中型河道发生决口漫溢;

(3)某镇街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或数镇街同时发生中等洪涝灾害;

(4)数座防洪中型工程同时发生重大险情,或某座大型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

(5)某镇街发生重大干旱或数镇街同时发生中等干旱,且预报未来1周无有效降雨。

4.5.2Ⅱ级响应行动

(1)区防指常务副指挥主持会商,区防指成员和专家参加会商,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并将情况迅速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防指。区政府派工作组指导防汛抗旱工作。情况严重时,提请区长办公会听取汇报并作出部署。

(2)区防指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值班力量,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预测预报,组织事发镇街异地会商分析研判形势,制定应对措施,根据需要在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汛(旱)情通报。

(3)区防指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指导镇街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4)水务、河务等部门做好防洪抗旱工程水量调度。根据镇街请求和实际需要,应急管理部门协同水务、黄河河务、发改等有关部门调拨防汛抗旱物资。

(5)区防指视情建议区委、区政府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根据险情灾情需要和镇街请求,应急管理、水务、黄河河务、消防等部门统筹全区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救助受灾群众,协调武装部民兵参与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和抗旱救灾等应急处置工作。

(6)区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协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区防指,重要情况第一时间上报。

(7)视情请求省、市防指在专家、队伍、装备和物资等方面给予支援。

(8)相关镇街防指做出具体安排部署,统筹做好防洪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抗旱救灾、人员避险转移和安置等工作,及时将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区防指,重要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包保重点工程和区领导、防指成员到所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区防办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密切关注汛情、旱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各级责任人上岗到位,靠前指挥,组织做好防汛抢险和抗灾救灾工作。

4.6Ⅰ级应急响应

4.6.1启动条件

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Ⅰ级响应:

(1)2个以上镇街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2)主要河流发生超标准洪水和决口;

(3)某镇街发生特别重大洪涝灾害或数镇街同时发生重大洪涝灾害;

(4)数座大型防洪工程同时出现重大险情;

(5)某镇街发生特别重大干旱或数镇街同时发生重大干旱,且预报未来1周无有效降雨。。

4.6.2响应行动

(1)区防指指挥主持会商,区防指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防指全体成员和专家参加,安排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2)区防指加强值班值守力量,统筹协调、指导协助镇街抢险救灾。各成员单位按照区防指部署,协同做好抢险救灾、物资调配、资金落实、医疗救治、安全保障等应急保障工作。

(3)区委、区政府成立抢险(抗旱)救灾指挥部,下设工作组,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同时根据灾情险情情况,以属地为主成立前线指挥部,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

(4)水务、黄河河务部门做好工程水量调度,财政部门紧急拨付救灾资金,应急等有关部门组织指导镇街转移救助受灾群众。

(5)应急管理、水务、黄河河务、消防等部门统筹全区应急救援力量实施抢险救援,协调武装部民兵参与等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新闻宣传部门按照抢险(抗旱)救灾指挥部部署及时组织新闻媒体汛情灾情。

(6)区抢险(抗旱)救灾指挥部实施跨区调水,限量供水、压减工业、农业用水指标、组织力量拉水送水,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及时在新闻媒体上旱情通报。

(7)区抢险(抗旱)救灾指挥部将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防指,根据领导批示指示作出进一步工作部署。

(8)请求市防指在专家、队伍、装备和物资等方面给予支援。

(9)相关镇街防指统筹做好防洪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抗旱救灾、人员避险转移和安置等工作。及时将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区防指,重要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包保重点工程区领导和防指成员到所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各级责任人迅速上岗到位,组织做好防汛抢险、抗旱救灾等工作。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及时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防指。

4.7应急响应终止

4.7.1当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时,区防指可视情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1)气象部门正式解除预警信号,且预报对我区无明显影响。

(2)气象部门部门预报未来没有大的降雨过程,工程险情基本控制,主要河道干流控制站水位已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

(3)全区旱情已得到有效缓解。

4.7.2区防指根据防汛抗旱形势,组织会商,综合分析研判,提出应急响应终止建议,由区防指指挥或常务副指挥签发终止。

4.7.3防汛抗旱响应解除后,依照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应按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归还、入库储存或核销。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汛期结束后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有关镇街对取土后的土地组织复垦,对砍伐的林木组织补种。

5应急保障

5.1通信保障

突发性水旱灾害发生后,区发改局要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协调通信部门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抗旱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抢险救灾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5.2应急队伍保障

(1)按照全区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应急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组织指挥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实施救援。

(2)水务、河务、交通、卫健等部门,应组建相应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发生水旱灾害时,各类专业应急抢险队伍按照职责和险情、灾情需要和防指有关调用指令赶赴现场抢险救灾。

(3)区防指提出调动武装部参加抢险支援需求,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5.3应急物资保障

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做好防汛抗旱物资的储备工作。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储备防汛物资。受洪水威胁的单位应当储备必要的防汛抢险物料。各级防指统筹本级防汛抗旱应急物资调拨工作,各存储单位接到调令后,第一时间将所需物资运抵指定地点。

5.4人员转移保障

(1)人员转移工作由灾区镇街负责,各相关单位协助实施。

(2)各镇街按照预案确定的工作流程、转移线路、安置地点做好转移安置工作。

(3)各镇街要统计管辖范围内需转移人员数量,登记造册,设立台账,建立档案。

5.5供电保障

(1)区发改局负责联系供电部门建立全区用电重点保障单位名录,优先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等供电需要。

(2)用电重点保障单位应当按国家标准或者相关要求配备自备应急电源,满足长时间停电情况下的电力供应需求。

5.6能源保障

区发改局组织做好油、气、电等能源供需调配,优先保障受灾区域和抢险救灾需求。

5.7交通运输保障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做好所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隐患排查,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抢险救援指挥、运送救灾装备、物资车辆通行。负责调配群众安全转移所需车辆。

5.8医疗保障

区卫生健康局负责做好灾区疾病防治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赴灾区指导、参与卫生防疫和抢救救治工作。

5.9治安保障

市公安局分局负责做好水旱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击扰乱抗洪抗旱救灾行动和破坏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负责做好防汛抢险、转移安置等时的戒严、警卫工作,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

5.10资金保障

按照事权与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区财政局要做好年度预算,合理安排防汛抗旱、抢险救灾资金。

6后期处置

6.1调查评估

发生水旱灾害后,区防指应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较大水旱灾害进行调查评估,提出防范、治理、改进建议和措施。

6.2善后处置

各成员单位应各尽职责、加强协作,共同做好灾后处置工作。协助灾害发生地的镇街应组织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征用调用补偿、治安管理、复学复课、工程修复、污染物清除、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工作。

7预案管理与更新

7.1编制与实施

本预案由区防指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并按原程序报批。

有关部门根据本预案组织编制本部门相关预案,各镇街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7.2宣传、培训与演练

各级防指和新闻单位应加强防汛抗旱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为全民参与防汛抗旱工作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各级防指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准备效果和应急响应能力。

各级防指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实际,组织开展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防汛抗旱实战能力。

8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防汛抢险和抗旱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有关法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附则

9.1名词术语定义

9.1.1突发性水旱灾害包括:河道洪水、渍涝灾害、台风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地震等引发的堤防决口、水闸倒塌等次生衍生灾害。

9.1.2主要河流:东鱼河、洙赵新河。

9.1.3洪涝灾害:因降雨、融雪、溃坝及风暴潮造成的洪水、渍涝灾害等灾害。

一般洪涝灾害:一次洪涝灾害使1/6—1/3(不含1/3)的所辖行政区域受灾,或农作物受灾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5%—29%。

较大洪涝灾害:一次洪涝灾害使1/3—1/2(不含1/2)的所辖行政区域受灾,或农作物受灾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49%。

严重洪涝灾害:一次洪涝灾害使1/2—2/3(不含2/3)的所辖行政区域受灾,或农作物受灾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69%。

特大洪涝灾害:一次洪涝灾害使2/3以上所辖行政区域受灾,或农作物受灾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

9.1.4区域农业旱情指数(Ia)(指数区间为0~4):i—农作物旱情等级(i=1、2、3、4依次代表轻度、中度、严重和特大干旱);Ai—某一旱情等级农作物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Bi—不同旱情等级的权重系数(B1=1、B2=2、B3=3、B4=4,依次代表轻度、中度、严重和特大干旱)。

9.1.5轻度干旱:0.1≤Ia<0.6;或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比例10%~15%。

9.1.6中度干旱:0.6≤Ia<1.2;或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比例15%~20%。

9.1.7严重干旱:1.2≤Ia<2.1;或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比例20%~30%。

9.1.8特大干旱:2.1≤Ia≤4;或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比例≥30%。

9.1.9城区干旱缺水率:城区干旱缺水率=(城区正常日供水量-因旱城区实际日供水量)/城区正常日供水量。

9.1.10城区轻度干旱:5%<城区干旱缺水率≤10%,出现缺水现象,城区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9.1.11城区中度干旱:10%<城区干旱缺水率≤20%,出现明显缺水现象,城区生活、生产用水受到较大影响。

9.1.12城区严重干旱:20%<城区干旱缺水率≤30%,出现严重缺水现象,城区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9.1.13城区特大干旱:城区干旱缺水率>30%,出现极为严重的缺水局面或发生供水危机,城区生活、生产用水受到极大影响。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9.2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区防指办公室负责解释。

防汛抗旱范文篇9

一、工作要点

1、防汛工作。我镇位于县东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区域内水系发达,境内水利工程众多,其中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7座,山塘60座,河堤长50余公里,但流域内河槽调蓄能力较低,因暴雨导致山洪突发现象时有发生。境内有公路、桥梁、电站、学校、邮电通讯等重点保护目标,每年遇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对沿河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全镇各部门要提高对洪灾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将防汛抢险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做好汛期重点地段的巡查、排查工作。发生灾害后要及时进行抢险救灾,尽量减少灾害损失,灾后做好受灾统计和各项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生产、生活、教学秩序正常。

2、抗旱工作。由于旱涝灾害时常交替发生,各村、镇属各单位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也要作好抗旱的准备,及时分析旱情,检修抗旱机具,配备好零配件,并做好山塘、水渠清淤补漏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主要任务

为使防汛抗旱工作达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镇成立了由镇长任总指挥,人武部部长、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在防汛抗旱工作中,镇属各单位要坚决服从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一)防汛抗旱相关单位职责

镇防汛办:协调防汛抗旱工作,提供雨情、水情、旱情信息,负责防洪、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组织对病险水电工程的监测处理和水利水毁工程的修复,提出防汛抗旱所需经费、物资、设备、通讯方案。

镇人武部:根据防汛抗旱工作需要,负责组织防汛抢险和抗旱民兵队伍,参与营救群众、转移物资和急难险重抗洪救灾工作。

镇农业办:及时掌握并提供农业受洪涝、干旱灾害的情况,负责农业的防灾和减灾、救灾工作。

镇派出所:负责维护抗洪、抗旱、抢险、救灾秩序,打击盗窃防汛抗旱物资,破坏水电设施的犯罪分子,协同防汛抗旱成员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做好防汛抗旱治安保卫工作和河道清理工作。

镇民政所:组织协调救灾工作,做好灾情调查核实,安排发放救灾物资,指导协调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镇卫生院:负责灾后的卫生防疫和受灾群众医疗救护工作。

镇教育办:负责组织、协调、安排镇属各中小学防洪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组织中小学生撤离危险地段。

镇党政办:负责为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相关气象资料。负责处理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协调好各部门工作,做好汛期值班和灾害预报。

(二)民兵的任务及兵力的使用

全镇民兵是防汛抗旱的主力军,在镇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建制组织实施。主要任务是:

1、孔目江沿岸抗洪抢险。发生洪灾时,基干民兵和大姜、、下院、麻田、宋家、集贤、姜源7个村的普通民兵在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对孔目江地段的重点防护、抢险、疏散、转移、集中抢险救灾物质。其他各村的普通民兵,负责本区域的山塘、水库的抢险工作,并作好应急准备,随时支援重灾区的救援工作。

2、重点目标的防护抢险。一旦重点防护目标发生险情和重大事故,基干民兵要迅速出动,完成重点防护目标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国家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发生滑坡、塌方险情时,基干民兵和发生事故片区民兵要及时出动抢险救灾,保证公路畅通。

4、各村民兵要做好本村抗旱机具检修和抗旱物资的储备工作,对山塘、水库、渠道进行防渗补漏清淤,保证抗旱用水。

三、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各村对辖区易出现山体滑坡的地段随时进行巡查,对易遭受洪水袭击的村庄,要做好群众的防汛抗旱宣传工作,使群众提高警惕,树立防汛抗旱意识。

2、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村要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各项防汛抗旱措施,各村两委班子要分片包干负总责,各村书记、主任、各挂点领导、工作组长为所在村防汛抗旱责任人。

3、加强防汛值班,及时处理汛情、旱情和灾情,汛期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各班次必须有领导带班和技术人员值班,发现有脱岗、离岗的,不仅予以批评,还要给予经济处罚。

4、值班人员要密切监视水雨情。做出预测预报,出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同时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汛期值班人员必须对易发生的山体滑坡的地段和易被洪水袭击的村庄进行巡查,做到发现险情及时抢救,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备足防汛物资,各村要按要求备足土石料和编织袋。

四、奖惩制度

防汛抗旱范文篇10

1、人和洪水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来都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前提,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与洪水的关系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上人与洪水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农业社会是局部斗争,被动防守,“水来土挡”,以人类被动适应自然为主要特征,这是人适应水的阶段。工业社会是全面治理,主动控制,“人定胜天”,人们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改造河川、调蓄洪水、发展灌溉和供水等,以人类主动改造自然为主要特征,这是水适应人的阶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已逐步进入了人与洪水和谐共处的新阶段。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水旱灾害不可避免,也不能完全消除,要从单纯与洪水抗争转变为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条件下,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人类必须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与承受风险的能力,规范和调整自身的行为,给洪水以出路,科学防控洪水,主动规避风险,在以工程技术措施改造洪水、防治旱灾的同时,要调整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以适应洪水、减轻旱灾影响。适应并非消极躲避,而是尊重自然规律,综合利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工程技术等措施来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

要协调好人和洪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加强洪水管理,遵循自然规律,坚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原则:一是与河流共存的原则。人类对河流的治理,必须尽力维护并改善河流固有的各种基本功能,维持河流健康,而不是导致河流的消亡;二是与洪水共存的原则。人类防洪体系的建设,是以将洪水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内为目标,而不是消除洪水;三是保障发展的原则。人类要与洪水协调共处,必须以保障社会安定与经济平稳发展为前提,而不是影响社会稳定、导致生产力的破坏;四是社会公正的原则。防洪减灾的政策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而不是两极分化;五是适度分担风险的原则。无论什么地区都有义务承担自己的固有风险,即使是确保安全的地区,也要对因提高自身工程保护标准而可能对其他地区造成的附加风险,提供必要的补偿。

2、防汛抗旱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水旱灾害十分严重,据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840年的2046年中,我国发生较大洪水灾害共计984次,平均两年左右就发生1次。1949年以来,我国因洪涝灾害年均农田受灾面积1亿多亩,大约也是两年左右发生一次较大洪灾。1990年以来全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在1100亿元左右,约占同期全国GDP的2%。旱灾也比较严重。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发生干旱灾害就达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1949年至1990年全国因旱造成农业、工业和牧业直接经济损失年均204亿元,因旱造成多达数百座城市缺水的现象也日渐突出,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因此,水旱灾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防汛抗旱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各个方面,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直接关系到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也是我们治水的首要目标。因此,防汛抗旱工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如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期处在洪涝灾害的威胁之中,经济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社会稳定就难以保障,人民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同样,在一个洪水泛滥的地区,就不可能有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秩序,甚至会出现社会不稳。因此,必须保证防汛抗旱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协调,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促进和保障防汛抗旱与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发,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加强防汛抗旱工作,制定完善防汛抗旱的规划、预案、投资、建设和管理等政策法规,规范防汛抗旱行为和各种人类活动,使人水和谐共处。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防汛抗旱工作,要把防洪抗旱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不断完善防洪抗旱体系,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3、人与人的关系

防汛抗旱工作关键取决于人,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我国实行的是洪水风险管理,洪水的风险特性决定了洪水不但易于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也会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而且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利害关系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复杂,国家的治水政策及治水投入都要有利于缓解消除这些矛盾,否则,如果我们的治水政策与投入的结果,是加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则人与自然之间就会陷入恶性互动的关系,这样的治水将是没有出路的;如果我们的治水政策与投入的结果,是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则治水的后果很可能只是风险的转移,并可能反而加剧社会的不安定;如果我们的治水政策与投入的结果,是将人与自然的矛盾转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者进一步是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则更是得不偿失、事与愿违。同样,在一个河流乃至一个流域中,难免出现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当代与未来、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因防洪抗旱而引发的供水、发电、灌溉等各种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出现人与人争水、地区与地区争水、人与水争地等现象,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和解决不当,势必影响防汛抗旱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要从长远出发,从全局出发,从防洪保安的高度出发,依法规范人类的各种活动,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及时化解各方面的矛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为防汛抗旱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共同应对水旱灾害和水危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实现社会内部的和谐,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护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代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不同区域之间的人的公平(区际公平),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不断前进。

4、防汛和抗旱的关系

我国内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时空分布非常不均,这种气候特点导致了我国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同时并存,旱中有涝,涝中有旱,旱涝交替。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防汛抗旱并举,科学管理洪水,全面主动抗旱,既不能因防汛而忽视抗旱,也不可因抗旱而放松防汛。要把防汛与抗旱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防为主,防患于然,争取主动,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增强前瞻性,提高预见性、科学性,及时向社会通报水文、气象等防汛抗旱信息,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防汛工作中要加强洪水管理,科学调蓄洪水,努力实现洪水资源化,为抗旱工作打好基础。如1996年海河大水,流域各省全力以赴把洪水安全送入大海。紧接着的几年,海河流域来水偏枯,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于长期干旱的地区,适当承受损失而留住洪水反而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但实现洪水资源化绝不是一个单向问题,洪水利用就必然要承担风险,利用得越多,防洪风险就越大,抗旱效益也越大。我们既不能过于保守只求安全,忽视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能盲目强调洪水资源化而忽视安全。要不断完善防汛抗旱体系,健全政策法规,规范人类活动,统筹兼顾,落实责任,强化措施,防抗并举,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大江大河、大型水库、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确保城乡生活用水安全,努力满足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沙尘暴肆虐,雨水不断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甚至连年不断,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抗旱形势愈来愈严峻,抗旱任务十分艰巨,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要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抗旱工作,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保证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为了适应防汛抗旱的新形势,建议国家在《防洪法》的基础上制定颁布《防洪抗旱法》,进一步规范防汛抗旱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阔步前进。

5、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关系

按照《防洪法》,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按照流域或者区域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制度。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防洪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责。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流域管理离不开区域管理,区域管理也离不开流域管理,要把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的统一管理,建立高效、权威、科学运行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运行模式,流域机构要强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重大决策权力,重点抓好流域内带全局性、涉及省际以及地方难以办到的事,并为流域内各省市做好服务。在宏观管理职能中,实行流域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宏观指导,监督检查。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指导、协作、监督和行业管理关系。在直管职能中,对于流域全局水资源配置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控制性水利工程,不宜由地方直接管理的重要河段或容易引起纠纷的省际重要边界河段,都由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是责任主体与配合责任的关系(主次关系)。地方水利部门应在流域机构的指导下,完成所辖区段的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流域机构对地方工作进行督导。在加强流域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地方水利、环保、电力等部门的作用。协调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防汛、防凌、防污染、防断流等工作中,应严格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河务部门要主动为其当好参谋,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并与地方环保部门加强协作,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信息通报机制、联合会商机制和联手行动机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多部门沟通和协调,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对地表水、地下水、空中水统一管理,对城镇供水、农业灌溉、水源保护、水质监测、污水处理、水能开发等统筹协调,促进流域的良性循环,保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防汛抗旱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南方60%左右,北方为80%左右)。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方地区为3~8倍。我国水资源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加上人口、耕地、水资源的分布不相匹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大大增加,致使一些江河断流、河湖萎缩、水污染严重,土地、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快,沙尘暴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上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列。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化。使得我国成为一个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防汛抗旱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防汛抗旱工作要为保护资源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现防汛抗旱的“两个转变”,遵循自然经济规律,要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洪水管理,实行全面主动抗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用水量与用水保证率需求都显著提高。如何加大调蓄洪水的能力,以丰补枯,对防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洪水并非完全有害,它是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江河物质输移的载体,是维系流域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条件。科学合理调控洪水既可满足人类对水量、水能的需求,还有维持河道行洪能力,补充地下和地表水资源,改善河流和水库天然淤积或冲刷状况,延长堤防和水库的使用寿命,并为湿地、滩地等输送水沙改善水生态环境,稀释污水提高受污水体的自净能力等多种功能,并可实行跨流域向外调洪水。因此,在防汛工作中,要加强洪水管理,不断完善防洪调控体系,保护好资源环境,尽快实现从洪水调度向洪水调度和水资源调度相结合转变,从汛期调度向全年调度转变,从水量调度向水量水质统一调度转变,从区域调度向流域和区域相结合调度转变。科学调控洪水,合理利用洪水,最大限度地挖掘洪水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通过洪水资源化促进资源环境的改善。但洪水资源化不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局部地区人群的利益,而应当是服务于整体的、有利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如果仅是满足局部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则可能使其他地区陷入更为难以克服的困境;如果仅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则难以避免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水库拦洪虽然是实现洪水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洪水资源化不能简单理解为让水库拦蓄更多的水,因为这样的思路仍然仅以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为导向,有可能继续加剧区域间的矛盾与生态环境的危机。实现洪水资源化,必须做到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无论是将洪水全部拦蓄起来,确保“供水安全”,还是处处严防死守,确保“防洪安全”,都不利于洪水资源化的实现。水少时,该放的水要放下来;水多时,该淹的地要淹得起。对由此而难以避免的损失,可通过“风险分担”的模式使其降低到可承受的限度之内。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日趋严重的现实面前,任何局部区域或部门在治水中如果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都可能危及他人或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只有通过洪水的风险管理,按照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统筹江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乡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利害关系,洪水的资源化才能达到保障可持续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目的。

近年来,旱灾对经济社会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保障饮水安全、生态安全,还是保障粮食安全,都对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尽快实现以农业抗旱为主向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全面主动抗旱转变,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抗旱基础工作,加快建设抗旱信息管理系统和旱情监测预报系统,利用工程、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调动社会一切力量,采取机械抽水、筑坝拦水、打井取水、修渠引水、水库控水、空中增水、改种省水、灌溉节水、综合保水等措施,因地制宜搞好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和集雨等抗旱应急设施建设,增加抗旱水源。必要时,实行人工增雨,加强计划用水,大力节约用水,完善易旱地区和严重缺水城市抗旱预案,健全抗旱服务体系,正确处理人饮用水、发电用水、工业用水和灌溉用水的关系,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搞好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统一调度,合理统筹安排用水,确保生活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生态用水。

7、防汛抗旱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转变”,加强洪水管理,实施全面抗旱,但并不是说不要防洪工程,也不是说防洪工程不重要,更不排斥修建防洪工程,如果没有防洪工程,洪水管理也就无从谈起,而洪水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有适度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作为支撑,不仅工程标准要适度,还要注意流域整体防洪功能的发挥,从较低层次转到较高层次,站在更宏观的角度,采取综合措施,把防洪工程搞得更好,更有效。对工程的考虑不仅要考虑单项工程的合理性,而且要考虑这项工程在整个流域、整个区域的合理性;不仅要考虑工程的规模、标准,还要考虑这项工程与大系统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关系。因此,对工程的规划设计要全面考虑,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素,注重工程的整体效能,改变以往重主体工程建设,轻配套工程的倾向,应一步到位,一次建成生效,如:在建设防洪工程同时要将其防汛道路等一并建成。要对工程的经济及其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引入绿色GDP概念,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堤防、大坝等水利工程对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但如果单纯依靠工程手段控制洪水,不仅不可能有效解决防洪形势变化下出现的新问题,而且如果过于依赖工程手段,可能出现人与自然恶性互动的问题;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地滥用工程手段,还可能引起区域间矛盾的加剧,或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不仅要考虑工程措施,更要注重非工程措施;不仅要考虑除水害、利用水资源,还要考虑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要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通讯信息、洪水监测预报、科学调度与指挥决策等非工程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防洪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制定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政策等,加强防洪区、堤防保护区和洪泛区的社会化管理,规范各类经济社会活动,对于过度的国土开发并由此使防洪条件恶化的社会行为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协调区域之间利益的平衡,努力实现公平、公正。从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入海为安”,转变为主动规避和承担风险,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洪标准、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提高承受洪涝风险和灾后自我恢复的能力,维系良好的生态,实现洪水资源化,确保标准内防洪安全,遇超标准洪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防汛抗旱减灾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8、防汛抗旱与河流健康的关系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低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全国各大江河湖泊的水质和生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不仅在北方一些缺水地区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而且在南方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出现了“有水皆污”的现象,河流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河流健康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防汛抗旱工作要为河流健康提供保证。因此,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河流健康与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的关系,要以河为伴,以河为友,与河流和谐共处,在发挥好河流功能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河流。把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的制高点放在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上,建立防汛抗旱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和对策,加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切实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加强洪水管理,适时进行调水调沙,努力实现洪水资源化,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要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全面主动抗旱,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都要识大体、顾大局,树立全河一盘棋的思想,坚决服从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决不能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河道不断流,维持河流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恕诚: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把水利事业推进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