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21:18:54

多样性范文篇1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宣布了2007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这与2007年国际极地年和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气候变化相一致。

气候变化

自从18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大约0.6℃,气温上升已对全世界造成了影响,其影响范围从热带低地岛屿到大部分极地地区。在上个世纪,气温上升已造成:

·肯亚山(非洲的一个死活山)的最大冰河已有92%消失;

·海平面已经上升10~25cm;

·北冰洋已有40%的薄冰块消融。

目前,对气候变化的预测不容乐观,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提供的预测结果,到2100年,气温将上升1.4~5.8℃。并且据预测,如果气温增长2.5℃,预计将会影响到以下几个方面:

·将会有超过2.1亿的人口受到疟疾的威胁;

·31万的人口受到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困扰;

·5000万的人口面临饥饿的威胁。

现在,即便是所有由人类释放的温室气体立即停止排放,气候变化的影响仍将持续50年。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新的大的威胁

气候变化已经迫使生物多样性适应它的变化,或者是通过迁移栖息地,改变生活圈,或者是通过新的外表特征的发展去适应气候的变化。已经发现的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海洋气温上升已致使珊瑚变白,并且正在引起从澳大利亚到加勒比海的珊瑚礁群的死亡;

·高温已致使崖海鸦(普通海鸦)在过去的50年里每10年提前24天繁殖;

·巴的摩尔(美国马里兰州北部一港埠)的金鹭正在向北部迁移,或许很快就会完全从巴的摩尔地区消失;

·由于食物匮乏,北极熊的生存数量正在受到威胁。

其他物种也将面临更多不同寻常的挑战。例如海龟卵孵化的性别取决于温度,较高的温度增加了雌海龟的数量,而雌海龟数量的增加是以雄海龟数量的减少为代价的。

因此,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正面临灭绝。事实上,据预测,即便是达到一百万的物种也可能会因气候变化而绝种。最近,绝种的金色蟾蜍和胃育蛙已被作为第一个因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生物多样性安全网络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之间链接途径有两条:生物多样性受到由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威胁,生物多样性可以降低由人类及其产品引起的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保护栖息地可以减少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据估计,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20%是由于森林砍伐而引起的。

·保护某些物种如红树和抗旱农作物可以减少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水和饥荒带来的影响。

·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加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同时也可以使生态系统在应对增加的气候压力时,提高其提供关键服务的能力。

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减轻或适应气候变化对一些脆弱群体而言是特别重要的,例如居住在低地地区的人们或发展中国家和土著居民。

应对措施

认识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应当:

·保护那些对气候变化而言非常敏感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栖息地以便生物多样性的长期适应。

多样性范文篇2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非常高兴地宣布:2007年5月22日,即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关注的焦点将是“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TheSecretariatof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ispleasedtoannouncethefocusofthe2007InternationalDayforBiologicalDiversity(IBD),22May,willbeon:

BiodiversityandClimateChange

Thiscomplementsthedesignationof2007astheInternationalPolarYearandcoincideswithUNEP’SWorldEnvironmentDaythemeofClimateChange.Lectures,seminars,filmpresentations,culturalevents,exhibitionsandschooloutreachactivitiesarejustsomesuggestionsthatyoumaywishtoimplementtohelpdrawattentiontooneofthemostcriticalissuesfacingourplanettoday.

FacingClimateChange

Sincethemid-1800sglobaltemperatureshaveincreasedbyabout0.6°C,impactingtheentireworld,fromlow-lyingislandsinthetropicstothevastPolarRegions.DuringthelastCentury:

1.thelargestglacieronMountKenyahaslost92%ofitsmass,

2.sealevelshaverisenby10-25cm,and

3.thethicknessofseaiceinthearctichasdecreasedby40%.

Currentclimatechangepredictionsarenotencouraging;theyestimatefurtherincreasesintemperaturesof1.4°Cto5.8°Cby2100.

Predictedimpactsfromatemperatureincreaseofonly2.5°Cinclude:

1.210millionmorepeopleatriskfrommalaria,

2.upto3.1billionmorepeoplesufferingfromwaterscarcity,and

3.50millionmorepeoplefacinghunger.

Evenifallhumansourcesofgreenhousegasemissionsarestoppedimmediately,theimpactsofclimatechangewouldcontinuefor50years.

TheNewGreatThreattoBiodiversity

Climatechangeisalreadyforcingbiodiversitytoadapteitherthroughshiftinghabitat,changinglifecycles,orthedevelopmentofnewphysicaltraits.Impactsalreadyobservedinclude:

1.Coralbleaching,causedbyincreasedseatemperatures,iscausingdie-offsamongstcoralreefcommunitiesfromAustraliatotheCaribbean.

2.TheCommonMurrehasadvancedbreedingby24daysperdecadeoverthepast50yearsinresponsetohighertemperatures.

3.TheBaltimoreorioleisshiftingnorthwardandmaysoondisappearentirelyfromtheBaltimorearea.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Polarbearpopulationsarecomingunderthreatasfoodbecomeshardertohunt.

Otherspecieswillfacemoreunusualchallenges.Thesexofseaturtlehatchlings,forexample,istemperaturedependentwithwarmertemperaturesincreasingthenumberoffemaleseaturtlesattheexpenseofmales.

Thosespeciesthatareunabletoadaptarefacingextinction.Infact,predictionsestimatethatupto1millionspeciesmaybecomeextinctasaresultofclimatechangeincludingBoyd’sforestdragonandBrazil’sVirolasebiferatree.

TherecentlyextinctGoldenToadandGastricBroodingFroghavealreadybeenlabeledasthefirstvictimsofclimatechange.

TheBiodiversitySafetyNet

Thelinksbetweenbiodiversityandclimatechangerunbothways:biodiversityisthreatenedbyhuman-inducedclimatechangebut,biodiversityresourcescanreducetheimpactsofclimatechangeonpeopleandproduction:

1.theconservationofhabitatscanreducetheamountofCO2releasedintotheatmosphere.Currentlydeforestationisestimatedtoberesponsiblefor20%ofhuman-inducedCO2emissions,

2.conservingcertainspeciessuchasmangrovesanddroughtresistantcropscanreducethedisastrousimpactsofclimatechangeeffectssuchasfloodingandfamine,and

3.theconservationandsustainableuseofbiodiversitycanstrengthenecosystemresilience,improvingtheabilityofecosystemstoprovidecriticalservicesinthefaceofincreasingclimaticpressures.

Usingbiodiversityresourcestomitigateoradapttoclimatechangeisofparticularimportancetovulnerablepopulationssuchaspeoplelivinginlow-lyingareasordevelopingcountriesandindigenouscommunities.

RespondingActions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Giventheimportanceofclimatechange-biodiversitylinks,itisimportantto:

1.conservebiodiversitythatisespeciallysensitivetoclimatechange,

2.preservehabitatssoastofacilitatethelong-termadaptationofbiodiversity,

3.improveourunderstandingofclimatechange–biodiversitylinkages,and

4.fullyintegratebiodiversityconsiderationsintomitigationandadaptationplans.

多样性范文篇3

*月的*,阳光明媚,百花争艳。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外嘉宾聚集一堂,隆重纪念2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向出席会议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一方面,气候变化会造成生物栖息地的退化与消失,改变物种的分布;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会影响到局部的气候变化。目前,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事实,确定“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这个主题,就是要唤醒公众对两者关系的关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降低气候变化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建立完善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协调机制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各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规划,各有关部门还以此为依据,制定和实施了各相应领域的专项保护计划,如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农业动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等七大体系建设,在林业方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六大工程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目前在相关规划和政策中已开始考虑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因素,防止由于资源和土地过度利用对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

总之,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规划,实施就地和迁地保护,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措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以自然保护区为例,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这些自然保护区使我国75%的陆地生态系统、88%的野生动物、65%的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都得到有效保护。

尽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日益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中国环境保护正面临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机遇,进入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要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深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律的认识,把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要求落实为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20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强化生态保护统一监管,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一、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推进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其中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载体就是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中国现有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这些关键地区绝大多数分布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内,要通过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到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格局中,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要依法禁止建设产生污染和破坏的项目,其他建设项目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时要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为重要内容,并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政府投入,在这些地区优先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省、市、县建设过程中,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加强城市和农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能力建设

19*年中国颁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行动计划》中有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的现状数据和信息需要更新和重新评估,有关优先行动和项目需要作相应调整。目前,我们联合《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协调组成员单位已经启动了行动计划的修订工作。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将突出生物多样性中长期保护战略目标与任务,制定优先行动和项目,同时将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能力建设,通过重点完善“法规制度、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三个体系,提升“组织协调、政策研究、行政执法和国际交流”四种能力,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通过资金投入,强化预警监督,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大力扶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的研发;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到各级政府经济发展规划中,提高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技术;也愿意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20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作用。近年来,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协助下,在各部委的积极参与下,中国在环境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领域,与很多国家开展了密切而广泛的合作。其中中国和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就是一个典范。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自去年5月22日正式启动以来,围绕我国生物多样性领域的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今天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地方示范项目将在这里举行签字仪式,这标志着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我相信,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将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推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有很多志愿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倡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青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力军,结合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环保总局和团中央、教育部将共同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方案征集”活动,此次活动面向青年、面向社区、面向农村,目的是使更多的人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资源、是维护国际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此,我呼吁,让我们大家,让每一个人,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保护支撑我们生存、美化我们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范文篇4

近年来,中欧双方在环境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开展了密切而广泛的合作。在20*年*月举行的*中欧环境政策部长级对话会上,生物多样性被确定为中欧环境合作的四个优先领域之一。在中欧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年*月双方签署了“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协议,该项目已于今年*月正式启动,示范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次召开的中欧生物多样性战略研讨会是中欧生物多样性领域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做好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的具体行动。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是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三位。中国自19*年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履行国际公约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规划,实施就地和迁地保护,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手段,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中国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以及《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管理体系;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履约协调机制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以及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林业六大工程以及种质资源保存等重大行动。截止20*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49处,面积15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政府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的指导方针,确立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方略。中国已经明确把生物多样保护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国务院实施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对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明确提出在新的时期,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要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明天,将召开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国国务院领导将出席纪念大会,参加纪念大会的还有各有关部门领导和地方代表。这次纪念大会将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工作五十年来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所有这些,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指明了方向。

当前,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实现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明确发展战略、加强能力建设至关重要。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家,推行大规模的环保战略和行动,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环保理念、经验和技术。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与欧盟的合作。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的启动就是双方深化合作、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里程碑。双边合作,重要的是构建稳固的合作平台,建立灵活的合作机制。双方应本着平等、互信、共赢的原则,以合作机制为桥梁,以合作项目为平台、通过经验交流、人员培训以及项目援助等方式,让中国充分积累经验、克服现有困难,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大突破,促进、推动双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目前,我们希望与欧盟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在三个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体系,即生物多样保护的的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和政策制定等;二是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价体系,即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和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机制等;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即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融资渠道、国内财政机制等。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合作,在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等领域加强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以此充分有效的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保障体系。

多样性范文篇5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1.生物多样性概述

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

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

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但上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简练性,故本文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1.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1.3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2.2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环境污染

2.2.3.1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3.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故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和加强国民教育。

3.1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据《世界资源》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1.04万个多,其无论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国也意识到,由于缺法相关法律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混乱,保护区内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乱砍、滥挖偷猎行为时有不断,造成一些自然保护区破坏严重。

因此,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英国《国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法》,韩国的《自然公园法》等。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韩国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所以无论是按国际通行做法还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都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自然保护区法》,对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建议在原有法规中法律制度:如审批制度、分级分区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应急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分类性保护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投入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创设新的法律制度,如功能区划制度和社会影响评价制度。

3.2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外来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法》、《联邦有害杂草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如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农业和林业局分别建立了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引进审批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涉及到外来入侵物种物种,但未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行动计划,所以中国急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如设立引种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

另外,对外来物种进行普查和有计划清除,也很有必要。

3.3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虽然全世界已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多形式保护方法方式,但相对于地球生物圈而言,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认识到,有效和长期可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指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应以使生物多样性在所有层次上得以保护、再生和发展。对保护而言,没有合理利用也就没有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和发展旅游业就是一例。不但有经济效益,实际上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本身就是社会效益的体现,也是自然保护的价值体现。

另外建议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他们的生产计划中,鼓励生物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根据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施传统的农业和林业措施;推进科研与教育;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保护区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进行迁地保护。

3.4国家合作与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国际合作加入协定,联合打击跨国非法贸易与捕猎。加强科研协作,但要注意主权与产权问题。

我国已加入的公约协定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捕鲸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热带木材协定》、《关于保护特别水禽的重要湿地公约》等等,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并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

3.5加强环保教育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大量资料表明,凡是受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坏频率越高、程度越深、问题也越多。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是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如民族地区的龙山、凤水,进行宣传教育。另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及中进行环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

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参考文献:

[1]王羲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

[2]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3]曹志平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毛文永、刘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洋出版社2001

[6]熊治延环境生物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7]中国外来物种黑名单科学生活2004(3)

多样性范文篇6

关键词:丙烯;绘画技巧;艺术创作;美术教学

1国内丙烯发展现状

丙烯画(acrylicpainting),就是指以丙烯颜料所绘制的绘画作品。丙烯颜料主要是使用聚丙烯酸乳液调和色料粉末,再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黏合剂、湿润剂、增粘剂、消泡剂、防腐防霉剂、冻结安定剂、PH调整剂等。各种制剂的添加量不同形成种类和用途相异的丙烯颜料。但丙烯颜料的构成和其他绘画颜料构成一样由色料、结合剂、添加剂三部分组成。20世纪初丙烯聚合物这种材料被德国研发出来,便快速地运用到壁画领域,并迅速地在绘画上展现了它优异的性能。最初的丙烯颜料干燥时间短(正常室温下三十分钟左右干燥),干燥结膜后完全不溶于水,适用于各种粗糙和细腻的纸面、墙面和布面等等绘画基底。颜料干燥结膜后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而不容易开裂剥落。随着市场的拓展,传统和新生的大型颜料公司都研发了拥有自己特色的各种丙烯颜料和丙烯调和剂等等材料。国内的丙烯画运用范围是比较窄的,主要应用在商业绘画上面。从调查全国美展的入选作品上面来看,油画和中国画占有绝对的比重。能明确使用丙烯颜料绘制的获奖作品有刘文洁的中国画作品《物华》,而使用了丙烯绘画材料的绘画统一被划分到综合材料绘画范畴,没有独立出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国画入选604件,油画595件,版画340件,综合材料293件(其中具体有多少件使用了丙烯材料并不明确)。从入选作品数据上分析有两个特征,第一丙烯绘画在中国当前的美术界没有独立地位;第二是丙烯绘画不是当前国内艺术家创作的主流材料。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活跃的先锋中国艺术家作品采用的材料进行仔细分析,采用丙烯材料作为主要创作手段的艺术家有刘野、王光乐、王亚强、陈飞等少数艺术家,占比不超过10%。至20世纪中期开始,欧美大量的艺术家开始在创作中使用丙烯材料。由于丙烯画的快干特性,大量的波普艺术家如沃霍尔、利希滕斯坦、村上隆、霍克尼等艺术家在创作中选用丙烯材料。在美术教学中丙烯材料的使用也是比较少的。首先大部分高校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没有独立的丙烯绘画教学课程的。其次在各种基础课程中使用较多的仍然是水粉、水彩和油画这些材料。丙烯没有得到重视,丙烯绘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没有得到完整地梳理,导致我们在基础教学和创作教学中都没有重视这种在国外已经非常流行的材料。一个画种本身不仅仅包含着材料学和该画种的历史,也包含着起落在这个历史之河中的文化内涵。所以大量的油画、中国画、素描等课程被安排到高校的美术类课程中去,学生在学习不同绘画技巧的同时受到相应文化的浸染。丙烯绘画由于出现较晚,本身的历史梳理也不够导致了在教学中对它文化价值的忽视。

2丙烯材料新特性研究

颜料的干燥性、画笔选择的多样性和基底材料的多样性是决定颜料质量的因素,丙烯绘画材料在这三个方面的全新发展成果使其在绘画技巧上展现极大的可能性。今天大量的颜料种类被开发出来,贝碧欧的丙烯色料种类多达数百种,包括夜光色料和丙烯马克笔等一系列新开发的颜料。不同绘画特效的丙烯结合剂可以实现不同的绘画效果。由于结合剂的大量研发,丙烯绘画技巧得到极大的延展,并且可以和众多的传统绘画技巧进行结合。通过实验比对将从丙烯的干燥性和基底材料两个方面探索丙烯材料在绘画技巧上的可能性。2.1丙烯调和剂干燥时间研究。干燥时间是绘画材料一个重要的特性,影响颜料干燥时间的是调和剂和结合剂。干燥时间慢的画种主要是油画,其他的画种干燥时间都较快。但是由于油画干燥时间很慢,采用某些特别画法的油画干燥时间可能需要数年。但这个特点也赋予油画细腻的塑造能力。干燥快速的材料如中国画颜料、丹培拉颜料使用简便直接,但是很难做到如油画般的反复糅合颜色,表现复杂细腻的色阶层次。从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到丙烯的结合剂可以实现让画面干燥时间从数分钟跨越到数天,这样的大跨度和完全可控的干燥时间为丙烯技巧的拓展提供巨大的可能性。可以将油画便于塑造的优势和丙烯便于罩染的优势完整的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2.2丙烯画画笔的选择具有极宽的范围。由于结合剂的特性非常的丰富,有粘稠的胶质的,也有便于流淌的水性的,所以这样的材料优势带来另外一个优点便是对于画笔的选择的范围得到巨大的拓展。绘画语言的拓展和绘制工具的开发是分不开的。比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乔治—波洛克使用的是长棍、树枝来滴洒流淌的丙烯颜料在宽大的平铺的画布上面,形成斑驳的线条和色点的组合。人们很难用猪鬃油画笔去表现这样的绘画语言,正如很难用猪鬃笔来描绘国画白描的线条效果一样。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中国毛笔的使用是分不开的,毛笔可以让手腕的力量完整的展现在纸面上,这是钢笔所难以达到的。由于结合剂的多样性,画家可以在丙烯绘画中使用几乎所有种类的画笔,甚至可以使用马克笔和针管笔等最新的非毛质画笔。也可以使用原本的素描材料再用上光调和液隔离继续绘制上层丙烯,而且这些方法都具有很高的材料稳定性,不会产生相互的化学反应。这为多样化的绘画语言探索带来很多的探索切入角度,也为画家深入其它画种寻找结合点提供了材料上的可能性。2.3基底制作技巧拓展。丙烯材料能适应众多的基底材料。包括纸面、布面、石面、木质表面、水泥面、石膏表面等。由于丙烯干燥以后的结膜延伸性很好,高于大部分基底材料,所以不容易像油画一样产生裂纹和剥落,是一种稳定性高于油画颜料的和中国画颜料的材料。传统的油画和湿壁画基底制作程序非常复杂,而且干燥时间非常的长,很难商业化运用,更多是在工作室内部以手工的形式制作。丙烯对基底是不挑剔的,它甚至可以直接绘制于布面之上,这是其它材料无法做到的。其次丙烯拥众多的基底制作添加剂,可以制造不同肌理效果的塑型膏、可以产生裂纹的裂纹胶、可以增加流动性的线条胶等。丰富的基底效果为艺术技巧的开发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丙烯绘画技巧新探索

丙烯绘画材料具有很强的可控性,丙烯绘画可以大量借鉴和引入其它画种的诸多技巧来增强自身的表现力。而在融合其它画种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丙烯绘画本身的文化价值。丙烯通过不同的调和剂可以自由地控制色层叠加的厚薄。为了追求细腻的层次和丰富的色调效果,绘画需要绘制多层,每一层的厚薄都需要能自由控制,层次之间相互叠加交织形成丰富色层效果。传统的绘画材料很难做到控制叠加任意厚薄的色层同时保持材料上的稳定性。古典油画和中国工笔画都讲究染色层数的丰富,但是油画罩染干燥太慢、工笔画又不能厚染,所以它们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干燥时间的可控,丙烯材料可以大大的减少其他画种中罩染的复杂程序,使画家能在厚涂薄染和变化多端的笔触间自由营造画面效果,在节省大量时间的同时还可以取得更加丰富的视觉变化效果。众多的调和剂和可使用的画笔类型给了丙烯这种材料巨大的包容性。这些特性给人们通过丙烯来融合不同画种的技巧提供了探索空间。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这个技术巨大的可能性。图1中使用了大量传统中国画墨色勾线分染的技巧,使画面呈现出非常细腻的底色。然后用丙烯白色混合低浓度的调和剂从物体的亮部开始分染色阶,自然地过渡到暗部的色调中。台阶下面的缝线位置为了保留粗糙的笔触使用的是直接的画法保留了较为清晰的线条感。工笔画分染统染技巧和古典油画中罩染技巧,控制画面整体绿色调的同时反复的塑造植物的颜色和形体细节,使主体物有厚度的红色在背景平整的蓝绿色上凸显出来。丙烯绘画能在画面上实现很多油画、中国画、唐卡等很多画种的独特技巧,这是丙烯绘画的独特优势。这为丙烯绘画技巧的探索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4总结

丙烯画作为一种引进的画种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对于它的探索和挖掘不够充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丙烯画的绘画技巧的探索和历史脉络的梳理也将越来越深入。

参考文献:

[1]南希•雷纳NancyReyner[美].丙烯画新技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多样性范文篇7

这个国际纪念日的确立,说明生物多样性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与环境领域的中心议题。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或Biodiversity)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这一概念反映了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基因是物种的组成部分,物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生物多样性作为地球上各种生物赖以长期存在、繁衍、昌盛的基础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已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

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如此重要?

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物种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作为人类基本食物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物种。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别是随着近代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物种的保存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物种是多种药物的来源,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可作药用。

物种资源能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自然界的动植物能提供给人类所需的皮毛、皮革、纤维、油料、香料、胶脂等各种原料。

以上的例子是人们所熟知的直接价值,而间接价值也非同小可。

物种多样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仿生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而奇异的生物世界。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的必要条件,某个(些)物种的消亡可能引起整个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与其功能有关: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间接相关。许多目前认为无足轻重的物种,可能有着重要的价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椐估计,地球上生物约有300万-1000万种以上,但至今有案可查的仅150万种,经人类研究和加以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定名就已灭绝。

在目前的生物种系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现在每年在非洲热带雨林中还能发现200多种新植物。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已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不足28亿公顷,每年减少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其中1100公顷是热带雨林。无数的动植物在人类还没认识它们之前就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污染、围湖填海等原因提前从地球上消失了。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的锐减,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人类将面临能否继续以其固有方式生活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持续合理利用亟待加强,刻不容缓。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以高等植物为例,中国约有3万种,美国及加拿大共约1.8万种,而整个欧洲仅1.2万种。

由于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80%人口分布在农村,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庞大的人口压力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影响,致使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了约25%共156种,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又是多种生物的起源中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己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尤其是近年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方针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程。

截止到1995年末,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799处,面积达718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7.19%,其中10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6处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到1995年底,全国建立珍稀濒危物种繁育基地200多处,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中心在全国主要口岸城市设立了17个办事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还组织实施了对大熊猫、朱鹮、扬子鳄、海南坡鹿、野马、麋鹿、高鼻羚羊等“七大拯救工程”。

面对全国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危机,这些努力无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体国民的重视和对物种栖息地的持续改善。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多样性范文篇8

****是世界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生物物种丰富而独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更加繁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一)加强保护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要求

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独特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省环境承载能力较为脆弱和人口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有序和合理开发生物、矿产、水能和景观等自然资源,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地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要求。

(二)****生物多样性独特而丰富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是指:在自然区域上属于喜马拉雅山系东部的横断山脉纵谷区,行政区域包括迪庆州的德钦、香格里拉、维西县,怒江州的贡山、福贡、泸水、兰坪县,大理州的大理市和宾川、剑川、鹤庆、洱源、云龙县,丽江市的古城区和宁蒗、玉龙县,保山市的隆阳区和腾冲县,共5州(市)18县(市、区)。

这一地区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中国1/3左右的高等植物和动物种数,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属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中心区域之一,分布着丰富而多样化的基因资源和动植物类群,保存有大量古老的生物类群,是中国原生生态系统保留最完好、垂直生态系列最完整以及全球温带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地处亚洲四大江河的上游,既是生物多样性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已被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列为全国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地区。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初步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编制相关规划,颁布了一批地方性法规,不断加大投入,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以建立保护区为主要形式的保护措施得到贯彻落实。****现有3个部级和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部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碧塔海、纳帕海和拉市海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三江并流保护区”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创建了统筹兼顾保护与开发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模式,建立了一批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监测站点、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场和收容拯救中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滇金丝猴、白眉长臂猿、羚牛等数量明显增加,秃杉、红豆杉等珍稀植物人工繁育取得较大成效。

——转变发展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云南省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制度》等文件,提高了重大项目的环境标准和准入条件,加大了执法力度。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强化环境整治和节能减排,减少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有所提高。充分发挥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公众参与度增强,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率;编写出版动植物志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指导;积极开展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交流合作,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野生物种种群小、数量少、地理分布狭窄,区域内生物种群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十分脆弱。二是受利益驱动,盲目采集、猎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贫困面大,生产方式粗放,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过度依赖,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四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仍然不足,全民保护意识仍需加强。五是保护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力建设滞后。六是体制不顺,管理多头,缺乏统筹保护的长远规划和明确目标。

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要求

(五)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的要求,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坚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坚持运用综合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坚持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进一步丰富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保护目标

到2012年,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保护能力得到加强,保护区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的13%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60%左右,18个县(市、区)主要城镇配套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均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5个州(市)跨界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规定的水质要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个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必须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总量指标之内。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重要物种得到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损失进一步降低,原始和典型的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维护。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得到普遍提高。

到2020年,形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所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绝大多数特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明显增强,区域内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能力明显提高。

(七)处理好四个关系

——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好的保护,牢牢把握开发利用的底线和保护的红线,坚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以生态修复扩大环境容量,以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重点防范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坏,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统筹协调保护与开发中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实施重点保护。

——科学规划与分类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引导调整经济布局,指导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按照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做好生态功能区划,针对不同资源的特性和敏感度,对各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实行分类指导。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强化投入和引导,确保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统一管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争取国内外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格局。

(八)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生物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完善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绝迹和生态功能退化。以各类保护区、保护地、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为载体,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有分布的物种给予重点保护。对尚未纳入重点保护名录的濒危珍稀野生生物也要严格保护。

以各类保护区和其它野生动植物主要原生地、栖息地、迁徙地、生物廊道以及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为核心,努力维护现有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切实保护好生态系统多样性;积极抢救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加强特有物种保护,有针对性地开展就地、近地和迁地保护;加强动植物离体保护工作,保护好遗传基因多样性。

(九)工作重点

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为契机,针对****地区特点,尽快制定一个规划和一个条例,全面完善五大体系,认真实施十大工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顺利实施。即尽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逐步完善以各类保护区保护地为核心的保护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资金投入体系、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宣传和教育体系,分步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工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程、极小种群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程、重要和退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护区保护地和国家公园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来有害物种防治工程、重要公益林保护工程、农村新能源建设工程、保护区域社区脱贫示范工程。

三、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十)尽快制定保护规划和完善政策法规

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湿地保护规划、****部级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工作相衔接,尽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界定区划功能,细化保护方针、目标、重点和措施。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制度,统筹兼顾区域生产力布局、产业发展、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从规划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研究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投资、产业、生态环境、移民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尽快研究出台科学的发展评价、政绩考核办法。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各地各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十一)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和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大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地、湿地、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对地处江河沿岸、湖泊、湿地、河谷和人口密集区等影响生态安全的生态功能退化区,要及时进行修复和保护,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对重点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采取强制性保护,把生物多样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对生态良好地区实施积极保护,树立一批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典型。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国家公园地方立法,完善国家公园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建设梅里雪山、老君山、丙中洛等国家公园,并促进规范发展,努力形成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良好格局。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职能,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交通、矿产、土地、旅游、水能和生物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严格项目审批,完善监察和审计,坚决杜绝非法侵占生物多样性重要保护地、挤占挪用保护资金的行为。

(十二)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经费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省政府将整合各方资金,力争“十一五”期间,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水能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新能源利用和科研等方面投入70亿元左右,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按照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要求,将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政府收支预算。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更多倾斜。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程,逐步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赔偿”的原则,开展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大资源开发项目、城市水源地保护等四个领域的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在水电资源开发中按电价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在矿产资源开发投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生态恢复和补偿。完善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评估和补偿政策,提高补偿标准。

省财政将投入5000万元,引导和筹集社会各方投入,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保护能力建设和规划制定、科学研究、试验示范、宣传教育等领域。鼓励企业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按税收法规规定的比例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利用碳汇机制,按国际规范组织实施造林、清洁能源等相关项目,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把握国际环保援助的重点投向,抓住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关注的有利时机,争取国际资金援助和智力支持。

(十三)加快形成生态经济体系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道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形成生态经济体系。采取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多种措施,鼓励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环保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和环保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水电、矿业、旅游等支柱产业要优化布局,规模发展。在切实保护的前提下,依法规范野生动植物引种、驯化和繁育行为,发展壮大野生动物驯养业,积极扩大红豆杉为主的珍稀植物、野生中药材人工种植业,促进生物产业有序发展。

编制禁止发展、限制发展和退出产业目录,引导和规范社会投资,探索建立产业退出机制。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和没有安置好移民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在项目前期工作中,要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听取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需要经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的资源开发项目,必须提请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批准同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禁止发展对生物多样性危害大、威胁生态安全和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产业和项目,限期淘汰资源消耗大和环境代价高的产业和项目。明确资源型企业的生态责任,鼓励企业采取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强化资源开发管理,严格限制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做到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加大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广泛开展ISO14000认证,全面推进生态城镇、乡村创建工作和绿色社区、企业、学校、开发区和工业园创建工作。加大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广泛实施农村能源替代工程,逐步减少农业生产生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破坏。

(十四)提高科技、人才支撑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走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路子,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努力突破物种繁育的瓶颈制约,引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依靠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珍稀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中心和滇金丝猴国际研究中心,加快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生物多样性国家实验室、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保护及利用研究,为发挥****物种丰富和独特的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加强生物多样性安全管理

规范物种引进传播,加强转基因活体产品开发、应用和推广管理,加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严禁入境人员、邮寄物、商品未经批准和检疫夹带各类有害生物繁殖材料,阻止有害物种入侵。制订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应急方案和生物物种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引进物种风险分析系统和外来有害物种入侵预警监测体系和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积极开展特有生物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权利归属等相关对策措施研究,严格出境查验,防止以对外贸易、国际交流合作、出境人员携带、邮寄等形式造成的资源流失和经济损失。

(十六)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不断增强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保护理念、经验和技术,优先加强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物种资源保护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结合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与相邻省区和国家关系密切的特点,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和其它区域性合作,建立和完善专项合作机制,有效保护跨省区和跨国境重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四、努力营造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环境

(十七)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努力提高环境保护素养,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把保护措施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十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列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规划部署、同时检查落实、同时考核总结。充实完善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和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的机构、职能和组成人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定期不定期召集省级部门和州市参加,对规划、项目、资金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建立会商制度,加强省级部门与州(市)县的上下沟通和联系,定期通报信息,协调处理重要事务和突发事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制定政策法规、编制规划、实施重大工程等提供决策咨询。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涉及多部门和多领域,省林业部门要切实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实施主体作用,负责筹集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省环境保护部门要强化执法监督,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措施取得实效;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共同做好保护工作。

(十九)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及时宣传报道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经验成果、典型事例,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保护内容和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基地。加强舆论监督,努力营造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在国内外树立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形象。

多样性范文篇9

今年生物多样性国际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我们这个变化万千的生命保险”。这提醒我们,生物多样性发挥着中心作用,它支持着可持续发展,保护着社会免受突发事件之害,例如缺少用水、传染病爆发、气候反常、及作物和牲畜遗传基因的脆弱等。近几十年来,发展和技术进步改善了上许多人的生活条件,使人类大家庭的一些最贫穷者摆脱了赤贫。但同样在这几十年中,难以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形式,减少了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命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比历史上任何时候减少得都多,威胁着生态系统维持人类努力争取到的经济进展的能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最近发表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综合报告表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都被人的活动所改变。例如:

25%的商业捕捞的海洋鱼类过量捕捞,致使许多渔场关闭,造成重大社会政治后果;

陆地覆盖的变化,尤其是热带毁林和荒漠化现象,减少了地方降雨,造成了荒漠化和用水短缺;

因为湿地、森林和红树林被转作它用,生态系统缓解象印度洋最近发生的海啸这样的气候反常事件所造成的影响的能力已受到削弱。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多样性范文篇10

1、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含义

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就是指在我国会计法律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由于对同一经济事项采取了不同的处理、计算方法,而使得所反映的同一经济事项出现了不同的会计信息的结果。如在计算经济收益时,物价上涨前储存的物资价格与上涨后的成本价格是完全不同,企业采取先进先出与先进后出计算得出的收益也是完全不同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影响会计信息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会计系统外部,即由于受会计信息对象的不确定性、信息混淆、反应“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避免的;一是会计系统内部,即在对会计信息进行记录、报告等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可以随着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控制和减少。正是这两种因素的存在才造成了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存在。

不确定性与不准确、模糊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确定性在会计信息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对同一经济事项采取了不同的计算和处理方法而导致的。如果对同一事项采用相同的计算和处理方法,则不存在不确定性;不准确性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结果出现错误结果;模糊性则是指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会存在误差,因而会出现偏离实际的模糊性结果。

2、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实际中确实存在,而且有些还是合法的存在。虽然这种不确定性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这种存在对国家和信息使用者来说有时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由于会计信息不确定的存在,易造成会计报表对企业实际经济状况无法做出真实的反映,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经济价值。

由于法定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易使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钻国家法律的空子,利用这些核算方法徇私舞弊为自己谋取私利,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控制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原则与对策

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存在对于决策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而,控制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就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经济价值,使之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有用的会计信息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方面。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确定性的控制具有两个作用,一是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必须进行控制;二是与决策者、使用者相关的信息必须进行控制。而与此无关的或无使用价值的会计信息则无需也没有必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因此,对于会计信息不确定性进行适度的控制是完全有必要的。

对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进行控制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1)成本效益原则。对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控制所需成本应当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否则这种控制就是无意义的。如果存在的信息不确定性对于决策者的决策没有偏差影响,那么就没有必要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控制。(2)中性原则。中性原则即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执行和审核上多赢坚持不偏不倚、中立的原则。(3)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对于重大的不确定性项目应当详细反映,其它的无用信息则根据成本收益原则作一般处理。,从而突出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4)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会计界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对待会计信息不确定性上,谨慎原则也同样适用,毕竟市场经济中,风险是时时存在的,因此,对于不确定的经济项目应当坚持谨慎原则。在估测不确定性经济项目时应当适当的高估损失、低估收益,按照量化标准适度的向成本或费用方面倾斜。

控制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会计准则方面。现行会计准则的制定主要以会计理论为基础,对于经济各方的利益无法兼顾,但是如果会计准则的制定关注到经济各方的利益且能够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那么就不会出现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所以应让相关的利益关系者参与准则制定,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制定出各利益方普遍认同的会计准则与制度,尽量消除因不同的选择方法造成差距过大的现象;而且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

既要听取利益各方的建议和意见,又要将结论向社会公开,接受各方的监督,这样才能减少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另外,在准则制定时对于其中的词语要有精准的解释和说明,减少“可能、大致”等模糊性词语的使用,即使使用一些不确定的措辞也要对其概数或范围作出确切的规定,减少不确定性和主观理解歧义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