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9:05:28

地税调研报告

地税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一、目前基层地税部门社保费征收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基层地税部门在征收实践过程中,深感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一是信息传递不够流畅。这是在当前社保费征收管理体制不做大的变革的前提下,对基层地税部门征收效率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主要体现在:从部门之间看,劳动部门与地税部门之间没有联网,地税部门不能在第一时间取得当期缴费人应缴社保费的具体费额,在工作部署与安排方面不能取得完全主动;从部门内部看,市局与分局两级之间,仍需通过手工传递当期缴费人的核定费额,基层分局取得核定额时往往已经是每月上旬的中后期;再者,从整个地税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内网在我市已全部开通,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办公,但有些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比方说社保费的微机编码与正常税收的微机编码不相一致,社保费开票与税收开票不能采用同一程序;从全××市情况看,××市局、××市局、分局三级之间社保费征收网络尚未完全形成,资料管理、保费征缴等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当期社保费的申报、征收、入库情况市局并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分局对社保费的征缴同税收一样同征同缴流于形式,对于基层分局按期开展社保费各项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责任界限不够明确。这是影响社保费征缴工作的根本因素。我省现行的社保费管理体制是劳动部门核定、地税部门征收。笔者认为,这一体制对社保费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不利,甚至于已经干扰和影响了社保费的正常征收管理工作,成为一个亟待解脱的羁绊和亟待冲破的桎梏。在我们基层分局的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缴费人对于劳动部门的核定的险种及数额持有异议的情况。劳动部门由于人力、精力的限制,在核定当期应缴费额时存在与缴费单位沟通不足的问题,造成在实际核定时往往凭借手头历史资料及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核定缴费人当期应缴数;同时,核定的应缴费额也只是劳动部门单方面认定的数字,缴费单位事前既不知晓,事后也未完全认可,但地税部门特别是基层地税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按照劳动部门的核定数上门催缴、征收,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从我们分局的情况看,不论是当期的核定数还是劳动部门认定的以往欠缴数,相当数量的缴费人不同程度地存有异议;再者与劳动经办部门、银行等相关部门没有形成联合办公的雏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缴费人的抵触情绪。

三是资金调度不够宽裕。从我分局社保费收入占全××市的近1/2,部分事业单位及企业缴费资金不宽裕,缴费人特别是困难企业在组织资金方面普遍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征缴费用为零,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保费征缴工作。据统计,目前该所85%以上的欠费来自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及湖北省风机厂等经营困难单位。这一部分困难企业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生产经营形势持续低迷,职工工资长期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再生产资金严重不足,可用资金十分匮乏,企业资金调度的确存在很大困难,这是影响社保费按期申报和征收入库以及形成欠费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

四是缴费态度不够主动。对于大多数缴费单位来说,缴纳社保费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主动。在缴费时间方面,相当数量的缴费人并不能够像对待正常税收一样在每月10号前到地税征收大厅履行缴费义务,往往经地税工作人员多次电话或上门催缴后才在中下旬缴费。在险种方面,也是区别对待,与职工当前利益密切相关的险种缴纳的积极一些,如医疗保险;与职工当前利益或大多数职工的共同利益关系不大的险种则能拖就拖、能磨就磨,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女工生育保险等。我分局90%的欠费就反映在这四个险种上面。相比之下,失业保险更为突出,该辖区的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对于缴纳失业保险的抵触情绪极大,认为事业单位不会存在失业问题,因而态度十分消极。凡引种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解决,可以肯定,社保费的征收管理工作不够理顺的局面将难以根本改观。

二、解决社保费征收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社保费征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勿庸置疑的,而且必须尽快解决。笔者认为,从有利于社保费征收管理的大局出发,应加强对社保费征管工作的政策理论及操作实务多方面研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进一步加强社保费的征收管理工作,提高社保费的征管效率与征管质量。

(一)尽快改变社保费征收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是做好社保费征管工作的根本之策。日前,有关媒体报道,广东省通过地方法规,对社保费推行“全责管理”,其主要内容是变“劳动、地税两家共同对社保费负责”为“社保费的核定、管理、征收、稽查等方面工作均由地税部门负责”,变两方责任不明、相互掣肘为一方负完全责任,这一作法很值得我省借鉴。试想,20年我省做出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社保费的决策,其主要出发点就是依靠地税部门的征管力量和征管手段,提高社保费的征管水平,但为何不把社保费征管工作全部职责都交给地税部门,由地税部门独家承担社保费征管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做到责任分明,工作便利。因此,呼吁各级人大、政府把这一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在加强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尽快通过地方法规,把社保费的全部工作职责移交给地税部门,以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缴费人。

地税调研报告范文篇2

根据省局关于“深化征管改革,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课题要求,我课题组深入基层一线,认真了解并收集现阶段*地税征管信息化建设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合理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当前全省地税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果

(一)征管信息化应用全面

20*年8月,*地税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全面上线。系统立足高起点规划,遵循“一体化”原则,按照总局金税工程(三期)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包括管理服务、申报征收、票证管理、发票管理、会统核算、综合查询、税务稽查、税收法制8大模块、1000余个功能点。在业务功能上涵盖了从税务登记到申报征收、从管户巡查到税务稽查、从会统核算到决策支持;在操作层面上涵盖了从前台受理到后台管理、从基层分局到省局机关、从一线人员到各级局长;在管理对象上涵盖了从地方各税到基金、从业务审批到法规查询。系统功能基本覆盖了所有地税机关、业务环节和税、费种,使我省地税系统迈入了全国先进行列。20*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收入228.8亿元,同比增收58.2亿元,增长34.2%,其中:地方税收215.6亿元,净增54.5亿元,增长34%,高于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幅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地税收入增幅2.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地税前列。此外,省局还通过搭建总局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平台和开发相关接口,率先在*、赣州市局和省直属分局进行试点,把1.7万户扣缴义务人、75万名纳税人纳入了系统管理,月均扣缴税款4000万元。通过搭建总局公路(内河)货运发票税控系统平台、配置税控设备和开发相关接口,将全省各级地税货运发票自开、代开业务全面纳入了税控管理。

(二)数据分析应用有效展开

为提升领导层决策和管理层统计分析水平,省局基于征管业务系统的数据,开发建成了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的辅助决策系统,包括管理服务、税金管理、发票票证管理、税收分析预测、纳税检查、绩效管理、一户式查询和固定报表8大模块765个功能点。该系统上线后,为各级地税机关提供了较为方便、便捷的查询功能和税收数据动态监控功能。同时,搭建了征管业务数据分发平台,初步建立了“省级集中存储生产数据、市级灵活应用下发数据、两级数据协调一致”的数据利用模式;自主研发了管理信息系统问题跟踪处理平台,形成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答维护高效处理、查询案例自我培训”的运行维护和知识库机制。

(三)纳税服务应用突飞猛进

20*年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了个体双定户批量扣税软件,使13万纳税人感受到了“预储税款、简易申报”的便利;通过在系统中的规范操作,有4万纳税人被依法认定为税收优惠认定户,6万纳税人被依法认定为简并征期户,9万纳税人被认定为未达起征点户,享受到了税收政策带来的便利和优惠;省局自主研发的委托单机版为300家单位提供了依法、规范、方便、快捷的征收手段;自主研发的征管数据报告库,面向各设区市局和省直属分局决策层、管理层,提供了及时、准确、全面、完整的税务登记、税款申报和征收情况等信息;省局委托设区市局开发的参数定税软件和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软件,正在应用于基层一线,使税款核定科学化、合理化,资料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各地自主研发的数据分析利用和税源监控管理软件,为征管业务系统装上了“电子眼”,实时监控差错数据和异常操作现象,忠实地为征收管理预警和报警;同城办税模式的全面实施结束了“辖区属地缴税、异地不能互通”的历史,开创了“异地办税、集中征收、同城核算、秩序不乱”的征收工作新局面;POS机划卡缴税正在全省10个设区市局68个基层办税厅进行试点,并与征管业务系统对接成功,从此改变了纳税人携带现金上门缴税的现状,创造了“一卡在手、缴税无忧”的新模式;在线发票真伪、有奖查询提供了打击假发票的有力手段,为新版地税防伪发票保驾护航;省市两级地税门户网站的成功升级改版,使为纳税人服务的栏目形式更加突出醒目,内容更加精彩纷呈;网上办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为纳税人服务的短信查询和通知平台基本建成,正在试点运行,力求在申报方式上有好的创新、在缴税方式上有大的突破、在服务方式上有新的举措。

(四)网络增值应用精彩纷呈

依托*政务网,全省地税系统建成了连通省、市、县三级145个会场的视频会议系统,通过广泛应用,节约了会议费用,提高了培训效率。依托视频会议系统,省局建成了连通全省120个办税服务厅的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天候、多方位的办税服务监控和录像存储,保障了办税厅的财物安全,提升了办税服务水平。省局还建成了*地税电子邮件系统,为全省1万余名干部职工设置了邮箱帐号,大家利用邮件系统传递了信息,增进了交流,促进了工作,行政办公应用稳中有进。

二、当前地税信息化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到位

“重开发,轻应用”的思想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搞信息化就是买电脑、做软件,系统就是开票机,只要业务能够正常运转就行了。有的甚至认为软件控制太严,难于人为调整,因而产生抵触情绪,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应有的作用。有的对“一体化”建设原则认识不足,各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开发、浪费资源的情况;少数中层干部没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为信息化就是模仿手工操作,只认纸质资料,不认信息流,不会应用系统中已存在的电子信息,仍然要求重复报送相关资料和报表,纳税人负担和基层地税机关负担没有减轻;少数操作人员只满足于按老套路完成日常操作就可以了,没有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操作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软件新出台,模块新,基层不会用”的现象。

(二)部门联系有待进一步密切

技术与业务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需求分析设计环节沟通、协调不够,有时会发生“业务新出台、技术不知情,政策有变动、软件未调整”的现象;二是软件开发测试环节指导、配合不够,技术部门提交的请求业务部门明确的问题和一些合理化建设,有时得不到业务部门的答复;三是软件上线环节组织、督促不够,有时业务部门没有按照上线方案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技术模块新上线、业务组织不周密,基础工作没到位、正常运行难确保”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基础数据有待进一步夯实

随着数据分析利用的深化,暴露出了一些数据质量问题。在税源基础数据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税务登记基础信息不实、登记代码重复或不规范;银行帐号、税种鉴定、核定信息等有差错;企业房产、土地、车船税源登记信息不全;建筑业、不动产项目、工业园区认定户、各级重点税源认定户未登记等。

在税源管理、涉税审批数据方面:停业户到期未复业、下岗优惠户到期未取消资格、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有效期到期未核销;下岗优惠户享受税收优惠的起、止时间为空或超期;双定户营业税计税金额超过5000元却被认定为未达起征点户;企业各类减免税审批未纳入系统流程管理等。

在票证、发票类数据方面:库存盘点电子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符、两票报表电子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符;人员换岗不移交;往期票证电子数据不入库、不缴销;停用的两票不核销;两票机外领发、开具或发售,极个别情况下,甚至发生了截留、贪污税款的情况等。

在会统类数据方面:虚增欠税电子数据导致会统报表不实;报表表内、表间关系对应错误;数据的逻辑校验不符合规范等。

在稽查法制类数据方面:稽查案件体外运行、不纳入系统管理;补税、罚款、预算级次、稽查文书审批结果等数据录入错误;地方法规库数据录入量少等。

错误和垃圾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税征管质量和纳税服务水平,阻碍了信息化应用和与外部信息交换。

(四)软件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软件功能和系统性能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软件功能出台不够及时,甚至有错误。原因有的是业务上未及时把新出台的政策告知项目组,有的是测试中没有及时发现,有的是开发中没有配套安排或没有按时完成。二是系统纠错性的功能有待完善。如字典表维护机制限制太死、岗位调整时校验不严、往期虚增欠税无法删除、错录的稽查审理报告税款无法重录、部分功能校验控制或提示不到位容易产生垃圾数据等。三是系统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如胖客户登录较慢、大数据量的征收入库税款查询较慢等。

(五)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

一是与外部信息交换较少,如与工商、国税、房管、土管、车管和保险公司等部门,在管户登记、税源管理监控等方面的信息交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行政办公应用较少,如人事、后勤、财务管理、执法监督和纪检监察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应用。三是纳税服务方面的应用还有待深化,如当前网上办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的推广运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六)技术手段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少数设区市局没有按照省局的要求做好数据分发工作,用于接收分发数据的硬件设备配置不合理、性能较差,有时出错、不够稳定。二是缺乏全省统一的数据分析应用的开发平台。各地因为缺乏高效、快捷的技术手段,有的采用自身较为熟悉但技术已相对落后的方式进行开发,效率低下,不易推广和维护;有的只有依赖于与商业开发公司合作开发,技术受制于人,投资相对较大;有的干脆只用简单的sql语句查询出部分报表,提供给工作中使用,以此维持现状、应付了事。

(七)运行管理有待进一步深入。

“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管理办法有待进一步落实,加强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保障数据质量、规范软件开发应用的机制有待建立健全;有时基层业务部门强调自身应用,提出的个性化需求较为片面,与实际工作脱节;有时业务需求缺乏统一规划和严格论证,满足基层应用的软件需求研发力度仍需加大;少数基层换岗较为频繁、培训不到位,忽略了上岗培训,没有考核新手是否熟悉操作,就仓促上岗,导致低级操作错误频繁发生;对操作人员的考核不够严格,少数干部软件操作水平较差,责任心不强,没有对误操作引以为戒,一再重犯已有错误。

(八)专业人才有待进一步充实

一是缺乏长期稳定的需求设计人员。往往是项目一开始,抽调业务人员集中编写业务需求、参与开发、测试和推广;但项目一结束,大家各自回到原单位,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需求问题很少过问。省局虽然通过调研,可以掌握一部分需求变更问题,但具体分析和程序修改工作缺少专人跟进,仅由信息中心一家,难以独立承担技术维护和业务需求分析双重工作。二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编写需求时,纯技术人员写不出需求,纯业务人员写不好需求,因而造成少数需求质量不高,仅仅是手工翻版,或者过于复杂,在实践工作中不能广泛适用。

(九)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主要是业务需求滞后于实际需要和规范化建设。目前,我省地方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已涵盖各地方税种、各业务环节和各级地税机关,包括管理服务、申报征收、票证管理、发票管理、税收会统、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综合查询等八大子系统,基本满足了各级地税部门的工作需要。但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新政策规定的出台,逐渐暴露出系统相对滞后于实际需要的问题来。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业务功能不太符合基层需要;二是部分业务功能与规范化要求差异较大,在审批流程、表证单书等方面初步发现了140余处差异内容;三是综合查询功能较弱,有时查询结果不够准确;四是发票管理业务功能难以适应基层业务要求;五是基层难于准确生成票证报表;六是部分软件功能没有及时跟上新出台的业务政策要求。

(十)系统性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技术类问题突出体现在系统性能方面,而要保证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网络流量平稳,二是系统数据库运行平稳,三是系统应用层运行平稳。根据后台监控的数据分析,当前影响系统运行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于系统应用层运行不够稳定,有时发生当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有些功能模块开发的程序代码质量不高,占用了过多的系统资源,操作结束后,系统资源没有释放,导致大量的系统资源堵塞。

(2)查询系统运行不够稳定,大数据量的数据查询导致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查询报表服务器内存没有释放,导致系统资源拥塞。

(3)申报期的最后两、三天,纳税户申报纳税集中,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增大,导致系统压力过大。

(4)月初全省集中加工税收会统报表时,加工的数据量非常大,会统核算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系统资源,容易造成系统性能压力过大。

(十一)软件开发运行维护机制有待突破

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推广上线以来,长期存在的一些矛盾关系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突出表现在:

(1)技术、业务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一是当前满足基层需要的需求来源较少,对业务需求的研发有时滞后于实际工作,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在系统中开发有关业务功能。二是业务部门对技术部门提出的一些框架性的功能需求没有及时沟通、统一思路,有时甚至产生误解、不予认可。三是人机相结合的业务操作规程缺乏,督促考核基层应用信息系统的机制尚未建立。四是业务部门对系统开发、测试、应用全过程关注和参与较少,往往是只注重提出理论上的需求,但对开发中的业务细节指导的很少,开发出来以后也没有进行相应的业务符合性测试,运行以后也没有及时关注相关模块的应用状况。

(2)基础技术平台系统管理技术人员不足、手段不强。基础技术平台是指征管业务系统所依托的小型机、数据库、中间件等,系统管理技术复杂、工作量大,对于解决系统性能问题、保障系统平稳运行非常关键。目前,信息中心主要是采用手工监控模式,仅仅依靠个人经验和技术水平,难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故障。

(3)对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不够充分。目前我省在数据管理和利用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三少一多”的问题,即:数据来源渠道少、可利用信息少、信息利用方式少、垃圾数据信息多。许多纳税资料散落在征收管理的各个环节,没有充分采集、挖掘并加以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纳税人重复报送报表、资料的现象。

(十二)征管系统垃圾数据清理有待加强

我省地税管理信息系统中现有征管业务数据4-5亿条。在4月份开展数据清理工作以前,存在错误和垃圾数据约40万条,占总量的1‰。具体来说:

1、在税源基础数据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税务登记基础信息不实、登记代码重复或不规范;银行帐号、税种鉴定、核定信息等有差错;企业房产、土地、车船税源登记信息不全;建筑业、不动产项目、工业园区认定户、各级重点税源认定户等漏登。

2、在税源管理、涉税审批数据方面,还存在着:停业户到期未复业、下岗优惠户到期未取消资格、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有效期到期未核销;下岗优惠户享受税收优惠的起、止时间为空或超期;双定户营业税计税金额超过5000元却被认定为未达起征点户;企业各类减免税审批未纳入系统流程管理等。

3、在票证、发票类数据方面,还存在着:库存盘点电子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符、两票报表电子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符;人员换岗不移交;往期票证电子数据不入库、不缴销;停用的两票不核销;两票机外领发、开具或发售,极个别情况下,甚至发生了截留、贪污税款的情况等。

4、在会统类数据方面,还存在着:虚增欠税电子数据导致会统报表不实;报表表内、表间关系对应错误;数据的逻辑校验不符合规范等。

5、在稽查法制类数据方面,还存在着:稽查案件体外运行、不纳入系统管理;补税、罚款、预算级次、稽查文书审批结果等数据录入错误;地方法规库数据录入量少。

三、加强征管业务数据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建立征管业务数据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平稳、高效运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以正确的认识引领信息化应用

各级地税干部要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用规范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提升规范化。要进一步实现观念上的“四个转变”,即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外部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转变;从偏重基本业务应用向以深化数据分析利用来提升地税征管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转变;从满足地税自身业务应用向方便纳税人、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和水平转变。

(二)以积极的态度推动信息化应用

业务推动技术发展,技术促进业务变革。业务和技术的有机统一,是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业务与技术之间要积极协调配合,在制定税收政策、征管制度等文件以及调整数据指标口径和报表时,要与相关计算机软件修改同步进行,业务部门要充分征求技术部门的意见,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在软件推广上线的过程中,业务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培训、纳税辅导、表单印制、两票发放、初始设置、数据采集、录入清理等相关工作。在软件上线运行以后,业务部门要积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协调解决好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根据税收业务工作的变化,及时提出新的业务需求。建议业务部门通过充分应用征管业务数据,来切实减轻纳税人和基层地税机关报送报表资料的负担。技术部门要配套完善应用系统功能,防止因信息化建设滞后于业务需求而影响税收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税收业务整合、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的作用,最终实现业务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以优质的数据保障信息化应用

数据质量管理不在一时,而在坚持;垃圾数据清理不在突击,而在长期。各地要制定并落实数据质量管理实施细则,从数据采集、录入、校验、清理、监督和考核等环节全面进行规范。一线操作人员要更加注重征管业务数据采集和录入质量,正确操作应用,把好数据入口关;征收、管理、稽查部门以及省市县局之间要更加注重电子数据与纸质资料的同步传递,加强联系,把好数据传递关;归口业务部门要更加注重数据检验和审核,明确错误或垃圾数据的范围和标准,及时发现并组织清理,把好数据管理关;各级信息中心要注重运用问题跟踪平台,认真处理错误或垃圾数据问题,本级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要善于举一返三,总结经验,通报情况,把好数据纠错关;各级局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更加注重对税源数据的分析利用,及时发现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相关征收、管理人员,把好数据应用关;省局信息中心要做好全省征管业务数据的备份、存储和分发工作,确保数据万无一失,把好数据安全关。

(四)以完善的功能促进信息化应用

一是要提升性能。应进一步研究优化系统性能的办法,采取有效措施监控系统运行,捕捉执行效率低下的程序代码和sql语句并改进;要监督开发公司提升程序代码质量,加快运行速度;着力改进查询模块的开发技术,打造更快、更好、更稳定的业务查询平台。二是要完善功能。进一步完善对同城办税模式的支持,全面实现在市级办税厅发票管理岗、征收组票证管理岗上必要时设置多人,形成“一岗设置多人、分区对口管理”的模式;加强重要功能模块操作页面上的提示和帮助功能,使操作人员少出或不出差错;加强程序的校验和纠错功能,进一步筑强“机控防线”,尽可能保障数据录入的规范、正确和完整;开发字典表维护和有关业务数据维护功能模块,分级授权给设区市局信息中心专职维护人员和基层有关操作人员;合理设置业务岗位的查询权限,使其能够自主校验、自行纠错。三是要加快开发和推广。当前,尤其需要大力推进开发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平台等实用功能,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税源管理。需要大力推广应用参数定税软件,建立相应的参数定税管理办法,规范对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纳税人的管理。

(五)以全面的覆盖拓展信息化应用

通过加强与工商、国税、房管、土管、车管和保险公司等部门的外部信息交换,可以及时查补漏征漏管户,比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是否足额征收,掌握企业的房产、土地、车船等税源情况,追踪建筑业、不动产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进展,汇集代扣代缴税款情况等。通过加强与总局的沟通联系,尽可能争取引进并试点总局的财务管理软件或人事、后勤管理、执法监督和纪检监察等软件。通过大力推广网上办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进一步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和电子缴税方式,方便纳税人。依托短信服务平台,办理催报催缴、申报提醒、办税通知等涉税事项,强化服务功能。

(六)以先进的技术支撑信息化应用

设区市局应继续做好分发数据的接收工作,合理配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充分保障数据库性能满足实际应用。省局应加快搭建高效、快捷的开发平台工具软件,提供给全系统使用。各级应建立数据分析利用平台,开发数据审计相关功能,掌握税源变动,监控税收漏洞,为加强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服务。完善功能,优化流程是重中之重。由于现阶段全省各级地税机关普遍实现了同城办税模式,在更高的起点上,为纳税人提供了异地便捷服务。进一步完善对同城办税模式的支持,加强重要功能模块操作页面上的提示和帮助功能,使操作人员少犯或不犯错误;加强程序的校验和纠错功能,进一步筑强“机控防线”,尽可能保障数据录入的规范、正确和完整;合理设置业务岗位的查询权限,使其能够自主校验、自行纠错。

(七)以到位的管理加强信息化应用

一是要加强培训。培训是应用的基础,各级地税机关都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功能模块,积极在征管业务系统测试环境中进行模拟运行和操作演练。要善于总结好的应用经验和各类误操作的教训,深化对各类业务人员的分类培训。由于新上(换)岗人员是误操作问题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新上(换)岗人员的操作培训。各地可以通过大力推进“业务受理无差错”评比活动、积极开展“岗位操作能手”竞赛等形式,掀起“学操作、用软件”的高潮。省局也应该适时对各级系统运维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向他们介绍重要功能的操作要点、典型的误操作类型和纠错办法、数据库相关表结构及重要标志位、常用或重要查询的取数原则等。二是要强化测试。新增功能要上线,抓好测试是关键,严格的测试能够使各类问题充分暴露在上线之前。要进一步加强对拟功能的接收测试,各级地税机关也要在功能后及时进行用户测试,尽早发现并上报问题。要监督开发公司及时更新操作手册,对于重要的功能模块下函告知,或组织安排现场培训、视频培训等。三是要科技与管理并重。既要高度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也要防止片面强调计算机而忽视人的管理作用,认为配了计算机就自然加强了管理,或者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从而不注重发挥税务干部的管理作用。信息技术是管理的手段,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人。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要从实际出发配置信息化手段,对业务流程中人工操作较为便捷有效的环节不一定都用计算机管理,避免简单地用信息化手段模拟现行业务,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管理要求明确以后,即使信息技术手段暂时跟不上,也必须及时运用人工方式开展工作,把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八)以优秀的人才提升信息化应用

应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例如允许信息化人才库与有关税收专业人才库成员之间,选择参加对方的培训;鼓励信息化人才库成员就读税收专业的在职研究生;选拔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到基层挂职锻炼;增设复合型人才库,通过考试与考核选拔100名复合型人才;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组建专门的业务需求研发部门,参与重大项目的需求编写工作,以保持需求编写人员的持续、稳定。

地税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机关作风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不少机关干部无争创一流的勇气,也无有所作为的信心,更无敢闯敢干、改革创新的激情。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暮气沉沉,马马虎虎,老生常谈,应付了事;有的习惯于单凭主观意志办事,盲目蛮干,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地税机关干部习惯于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平均主义的生活方式,缺乏应有的危机感、锐意进取的激情和敢想敢干的勇气,困难挫折面前抱怨多,“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是学风不浓,不求上进。有的机关干部理论水平不高,业务知识生疏但又不用心汲取知识,夜郎自大,浅尝辄止,特别是喜欢照搬照抄,照本宣科;有的对理论学习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学习不系统,学用脱节;有的对学习敷衍了事,学习不主动,更有甚者弄虚作假,平时不加强学习,需要有关文章材料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交了事。

三是作风飘浮,落实不力。有的机关干部在工作中就事论事、就税收抓税收,找不准位置,把不准重点,未能找准地税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切入点;有的按领导的指示办事,看上级的脸色行事,不能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新思路,工作缺乏创造性;有的陷于文山会海,简单地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有的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虚报浮夸。

四是不愿下基层,调研不够。当前不少机关干部脱离了机关与基层的紧密联系,不少机关同志不愿意受基层的偏远,清贫之苦,不愿意下基层,更有甚者公然叫嚣“不派车、不给补助就不下乡”;不关心基层同志的疾苦,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严重脱离实际。对待调研不是亲自下去调查,而是下发通知,要求下面限时上报调研报告,然后呆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即使下到基层也是听汇报,不深入到第一线了解真实情况。久而久之,基层对于下派的调查研究任务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一下了事,甚至足不出户,根本不开展调查,直接坐在办公室凭想象写出调研报告。

二、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时间观念差,效率不高。“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在日常工作中却存在种种不和谐的现象。例如开展一项活动,明确提出了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时限、具体内容以及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可是在落实过程中,总是能拖就拖,要拖到最后期限,才急急忙忙、草草了事。有时还要上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才会慢蹭蹭地“完成任务”。

二是部门协作差,互相扯皮。一个机关一般都包括几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按照分工不同,都有相对独立的功能,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着自己独特的职能作用。但是,现实工作中有些工作不是一个部门就能独立完成的,它有时需要几个,甚至所有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才能把工作完成。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常会出现有利之事,只要是沾得上边都要抢着干,凡是无利之事、麻烦事都避而远之,无人过问,互相推诿、扯皮的怪现象。更有甚者故意抬杠,消极配合。

三是工作纪律性差,制度观念不强。机关各职能部门职责不同,部门里的人员分工也不同,有的同志工作量相对来说多点,这样免不了有些同志忙忙碌碌、加班加点,而有些同志几天甚至一段时间均闲着,但他们不是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给自己充充电,而是串岗聊天或外出办私事,更有甚者工作时间内约几人打牌、搓麻;虽然每天上下班均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可是迟到、早退、中间溜号是常有的事。

四是实行“阳光工资”,影响积极性。由于实行“阳光工资”取消津补贴。行政机关的收入分配是按职务高低、级别大小来计算,有其特殊的一面。有些同志职务高点、级别大点,收入分配上肯定就比别人多点,这样免不了会造成多干的同志少拿,而少干的反而多得,势必造成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进而严重影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机关效能建设的对策

加强地税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是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树立地税部门良好形象的具体行动;是迎接新挑战、营造新优势的重要措施。我们认为加强地税机关效能建设,提高税务行政管理效能,当前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用先进思想教育人。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针对人们思想中的种种疑惑、矛盾,通过宣传科学、正确的道理,帮助人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的姿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人们分清正确与谬误、文明与愚昧,真善美与假恶丑。要紧密结合机关干部的思想实际,把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与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简单生硬的做法,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切实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尤其要突出树立井冈山精神,以井冈山精神弘扬人,彭舞人、激劢人。

二、要在职业道德教育上下功夫,用崇高的事业激励人。

要在本职工作中创造出一流业绩,必须具备一流的职业道德,这是一个人的职业态度,工作目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也是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单位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寓教于乐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增强吸引力,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劳模做爱岗敬业报告、组织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增强教育的真实感。二是组织开展“向劳模学习,奉献在岗位”活动,通过收看录相片、集中学习讨论等方式,强化职业道德观念,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用先进模范人物,特别是用身边的立足本职、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典型,影响和带动干部职工比干劲、讲奉献、扎扎实实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三是用工作成绩鞭策干部,定期组织广大干部反思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成长经历,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绩、得到了哪些提高和存在哪些不足,引导大家立足本职,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重在工作,重在苦干,重在落实,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四是组织开展有益于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组织观看反映党和国家历史、共产党员坚持党性原则,无私奉献等题材的影片,组织举办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体育比赛等联谊活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进大家的身心健康,使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鼓足工作干劲,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本职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

三、要在提高服务意识上下功夫,用“优质高效”鞭策人。

干部职工要把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就必须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防止做表面文章;必须端正态度,克服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必须强化责任制,克服扯皮作风;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克服拖拉现象,这样才能按照“三个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认清自身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我加压,赶超先进,始终保持“争一流”的精神状态,促使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服务型机关、服务型分局、服务型个人。

四、要在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上下功夫,用“一流素质”武装人。

学习的首要问题是树立良好的学习的观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就是我们解决学习观念的一把金钥匙。学习工作化就是对学习上的疑惑,要在工作中寻找答案。工作学习化就是对工作中的不足,在学习上查找差距。一是要营造一种人人爱学习的良好氛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讲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部门没有学习之风,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型部门”。二是要形成保证和推动学习的激励机制,从精神和物质方面对学习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取得部级的专业资格等,从而提高文化水平、学历水平、,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仅仅是风气的问题。需要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统一和协调的学习体制和长效机制来保障。必须让人力资源这个概念成为每一个干部职工的意识和理念,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增强政治理论素养、业务工作能力和服务纳税人的本领,逐步打造“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部门、学习型个人”。

五、要在加强机关日常内务管理上下功夫,用规章制度管理人。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化机关日常内务管理。一是严格考勤制度,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必须做到按时上下班,遇事请假,外出先请示等规章制度。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对干部职工上下班、工作在位、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着装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暗访”督查。二是地税机关干部挂牌上岗。为地税机关干部订做胸牌、工作牌,上面应包括本人近期照片、姓名、岗位、具体负责的事项等内容。全体地税机关干部上班时间必须挂胸牌,办公桌放工作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公布办事指南。在办公楼显要位置设立办事指南,公布地税机关各股、室职能和股、室负责人姓名、办公室房号、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设立留言栏,以便来访或来办事人员留言。四是实行政务公开。按照省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凡是不属保密的事项,应向社会公布相关政策、办事程序以及办理结果。五是强化多调研、少开会、少发文制度。规定机关干部每人每年深入企业、基层调查研究时间,每人提交一定数量有份量的调查报告或解决问题的书面建议。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尽量缩短会议时间;尽可能减少文件数量,不该发的文坚决不发。六是健全信访接待制度。进一步健全机关领导接待日制度;对上级批转的重要查办件要在规定限期内办结;对重要的来信来访,股、室负责人亲自接待处理,详细听取意见和建议,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七是明确审批答复时限。对属于审批、审核、核准事项应在有关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对于上级没有明确规定的,各部门要根据正常情况下时限需要限定办理期限。八是建立信息制度。及时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法规,解答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投诉网站,接受纳税人的投诉,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六、要在落实和监督上下功夫,用严明的纪律约束人。

地税调研报告范文篇4

一、思想上,充分认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经济发展规律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和改善纳税环境,就必须科学运用稽查手段来保证税收政策的落实,使税收政策得以贯彻,确保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去认识和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把握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的规律,用科学的税收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稽查执法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树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只有运用科学发展观,才能处理和解决好税收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现实问题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提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税收稽查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现实意义。

二、现实中,运用科学发展观清醒评估稽查工作现状

随着稽查执法的不断规范,有力地打击了偷逃骗税行为,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稽查队伍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稽查执法水平,也有了较大的长进,稽查职能作用得到了体现。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系统稽查队伍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稽查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高低不等,突出问题就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二是稽查选案的准确率不高,科学性不强。主要表现在稽查选案人员运用过去的老方法、老手段,利用科学技术信息采集不足,没有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研究纳税企业,对纳税企业经营情况、财会底数掌握不清;三是稽查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主要是有些稽查人员对稽查成果转化认识不到位,工作中不善于归纳和总结;四是稽查技巧与手段需要改进;五是稽查工作效率与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稽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三、行动上,运用科学方法创新稽查工作

在稽查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严格履行税收稽查工作职能,以突出稽查职能为重心,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税收稽查工作。突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稽查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过硬的稽查队伍。实现科学发展,人是根本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税务稽查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稽查工作的重要保证。开创稽查工作新局面,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税务稽查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稽查人员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要巩固学习成果;每一名稽查人员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建立行之有效的稽查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抓好稽查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业务、练本领、比技能、做贡献”活动;开展以税收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及稽查实用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提高地税稽查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公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地税稽查队伍。

二是提升稽查管理的科学、精细、规范水准,筑造精密管理模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深度管理,也是细节管理,要从实际出发,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探索和掌握税务稽查规律,抓住稽查工作的薄弱环节,下苦力,出真招,变弱为强,强项更强。这是一项艰苦长期的工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把整个稽查工作解剖细化,逐项逐条抓好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稽查体制、机制和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推进工作的良好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税务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加大对检查人员的管理力度,切实杜绝自由裁量权和执法随意性,从而,将检查人员的管理纳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之中,这正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地税调研报告范文篇5

一、教育为本,预防为主

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中,教育处于基础地位,是制度和监督有效的重要前提。因此,地税部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夯实教育这个基础,进一步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不断改进廉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廉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广大税务干部,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聚财兴赣、执法为民”为宗旨,依托网站、党课、警示教育片等有效载体,坚持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使广大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努力构建地税廉政文化。按照江西地税文化中“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自强不息,见贤思齐”的要求,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同“三个服务”结合起来,同基层建设、征管改革工作结合起来,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结合起来,推进地税廉政文化进入地税行政管理和税收执法的每一个环节。

(三)、积极完善廉政教育“大宣教”工作格局。建立常态机制,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年初本单位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纳入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奖惩环节;强化责任机制,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使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持之以恒,常抓常新。

二、制度约束,超前防范

制度在惩防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其作用在于巩固教育成果,为地税人员内在的正确思想、观念和抵御腐蚀的意识能力提供外在的支撑保障,同时为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前提基础。地税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寓监督于制度之中,寓活力于机制之中,使反腐倡廉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一)、构建“前瞻”性的制度规范机制。要针对地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社会各界关心的行风建设问题、纳税人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超前防范,畅通预警信息渠道,了解和掌握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并对获取的信息梳理归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掌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责任、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等机制的运行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二)、把制度建设、落实制度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三位一体”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体系;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做到横向不留“死角”,纵向不留“盲区”;形成领导有责任目标、部门有责任内容、岗位有责任要求的齐抓共管、全面落实的新格局。

(三)、建立科学的“两权”制约机制。在税收执法方面,实行“征、管、查”三权分离;在税务稽查方面,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权分离。在行政管理权方面,在局长全面负责制的情况下,实行审报权、审批权、执行权适当分离。在资金使用上,在分管领导“一支笔”签字的情况下,实行审核权、经办权相分离。在选人用人上,在党组班子最终决策情况下,实行推荐权、考察权、任用权相分解。在基建项目安排上实行立项审批、招标、实施相分离的工作格局。

三、监督有力,关口前移

在惩防体系中,监督起着促进制度落实的重要作用,监督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制衡,即权力所有者运用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形成特定限制与约束。二是有权对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即权力所有者通过专门的监督机关对权力运行者的违法违纪行为实施的处罚。地税部门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及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对易出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加强监督,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优势,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一)、深化“两权”监督制约。一是加强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以信息化为依托,建立和完善机器管事、人机结合、机控人防的监控机制,把监督制约贯穿到税收执法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干部的考核、考察,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参与。三是加强财务管理。四是正确实施地税行政许可,进一步依法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对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防止以“备案”的名义搞变相审批和权力上收。

地税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当前地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税收法律法规有侍时一步完善

1、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完善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比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给同行业纳税人造成不公平竟争,有些纳税人利用优惠政策钻税收政策空子使税务部门难以征管。另外,提高起征点,本身打破了人人纳税的征管秩序,同时给税务部门执法带来很大的弹性,不同地域对未达起点的认可不一,增加了执法难度,也给个别为税不廉的干部提供了客观条件。

2、部门间合作不力,增加了管理难度。比如,工商登记与税务登记相互衔接工作,虽然征管法有明确规定工商部门应定期通报给税务部门,但未规定不通报的法律责任,工商部门对纳税人的有些信息如采取定期通报,税务机关也不一定会及时介入,会造成工作被动。

(二)、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1、不开发票和拒开发票现象严重,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因索要发票意识不高,给部分经营者可乘之机,采用不开票来隐匿经营收入,另外有些娱乐行业的纳税人,给消费者开具服务行业已达到偷逃国家税款的目的。

2、发票开具过程中弄虚作假,如有些单位在接受服务时,为了能合理合法地进行报销,有意要求纳税人改换名目,开具发票,也有些纳税人转借代开发票收取手续费为目的,将发票提供给别的单位或个人使用。

3、以收据代替发票。有些纳税人购买收款收据取票开给消费者,达到少纳税的目的。

4、纳税人纳税不实,偷逃国家税款。有些企业不按时做销售收入,形成滞后纳税现象。

(三)、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1、征管指标考核方法有待探讨,对有些指标不能简单具体化,不利于平常工作中操作,但检查是采取上压式状态,连检查人员自身都弄不懂的检查肯定不便于基层干部操作,更使征收一线的干部头痛。

2、缺乏激励机制考核,现有考核措施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根本原因是"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岗位职责与奖金兑付未能体现多劳多得,相反能做事的人,由于干得多,出错机会多,扣分多,考核时还不如不干者,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积极性,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四)、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使数据信息难以利用,新的征管软件开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简短的培训,使一线干部难于接受,只限于操作,阻碍了税收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影响了数据的分析利用和工作效率。

2、工作责任心急需增强,部分税务干部学习税收业务知识不积极,对交办的工作只满足于做,至于工作质量很少考虑,有的干部缺乏综合安排工作的能力,忙得团团转,影响了工作效益的发挥。

二、对现行征管的建议及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制约着税收调节职能的发挥,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我以为要加强税收征管,全面提高征管质量,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规范税收执法,制定相对严谨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钻优惠政策漏洞的纳税人,一经发现有偷、骗税行为的,取消其优惠待遇。

2、对税务机关与某些部门间的合作,在具体事项上规定时限,如工商登记、银行立户等信息,应当逐月及时反愦税务部门,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

地税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促进技术创新、维持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不可替代,而且在实现国家就业政策方面也具有大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现已超过3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我国GDP的55%、利税的40%、出口总额的60%均由中小企业创造;我国就业机会的75%由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小企业在开拓市场,推动对外合作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的不利因素。一是微观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更多的来源于地方政府,中小企业常被作为弥补财政收支平衡和转嫁负担的对象,企业的社会负担愈来愈重。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地方财政困难,还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对中小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的“三乱”现象严重。据有关方面的调查,一些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大约占到销售收入的5%—8%,费与税负担对比超过1∶1。二是宏观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将更加开放。面对国外高科技、低成本的产品,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压力增大。三是融资环境的制约。资金不足且融资困难是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1、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自身积累严重不足;2、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低,承担风险能力有限,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难度更大,这一方面因为资本市场的进入门槛要求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歧视性政策与不公平待遇所致。资金不足且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1]。四是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资本积累不多,尤其是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致使企业管理方式陈旧,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部分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一)美国

美国在税法中制定了专门针对小型企业的税收政策:(1)特准小型企业享受公司的有限责任待遇,但小型企业又不必按照公司形式来纳税,对创新性小型企业还将其资本收益税率减半按14%征收;(2)对年收入不足5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实行长期投资减免税;(3)对小型企业投入的股本(符合一定条件)所获资本收益实行至少5年的5%税收豁免;(4)小型企业股东的亏损,允许冲抵别的来源的所得收入5)准许小型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和特别折旧制度。

(二)法国

法国是实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较为全面和完善的国家之一。(1)对中小企业实行增值税免税或减税待遇,简化其纳税手续,年交易额在50万法郎至300万法郎之间的实行据实征收,年交易额在50万法郎以下的实行核定征收;(2)对中小企业实行低所得税税率,比如规定资产总额不超过20万法郎的小企业其税额最高不能超过其会计利润的25%。1998年法国中小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为36.66%,净利润不超过20万法郎的小企业实际税率为20.9%,而当年大企业实际税率则为41.66%;(3)中小企业创办当年及随后的4年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占其50%的费用;(4)从1996年会计年度开始,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本金的,减按19%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5)1983年建立了“研究开发投资税收优惠待遇”制度,规定中小企业研发投资比上一年增加的可以免缴相当于研发投资增加额25%的公司所得税(1985年这一比例提高到50%)。

(三)日本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非常全面。(1)设立了专门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机构;(2)中小企业的法人税减按28%征收(一般法人税税率为35%);(3)对中小企业购入或租赁的提高技术能力的机器设备,或是给予相当于购置价30%的首次特别折旧,或是免缴相当于购置价7%的法人税;(4)促进中小企业新技术的投资,给予相当于购置价7%的法人税特别税额扣除,此外还有强化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的法人税税额扣除;(5)对中小企业试验研究费减收6%的法人税;(6)允许中小企业设立改善结构准备金,对于提取的准备金,不计入当年应税所得,年度终了使用有结余后可交回再提;(7)中小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设备,3年内减半征收固定资产税;(8)对年课税销售额不足5000万日元的中小企业,实行折扣征收消费税的边际扣除制度。

(四)英国

英国专门对那些利润较少的小公司实行一种救济制度,降低其公司税税率。以1997~1998年为例,应税利润低于30万英镑的公司称为小公司,高于150万英镑的公司称为一般公司。一般公司的公司税率是31%,小公司减按21%的低税率2。

综观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政策权威性强。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通过立法当局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相当的稳定性。

2、政策针对性强。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的作用以及他们做为弱势群体本身的脆弱性和生存环境的相对恶劣性,相关的税收政策都明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管理成本高、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竞争力弱等方面,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受惠者。

3、政策内容系统全面。多数国家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贯穿了中小企业创办、发展、再投资、科技开发等多个环节,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多个税种,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税收优惠体系。

4、政策扶持手段多样。除了对中小企业直接减免税外,多数国家采取定期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增加费用扣除、投资抵免等多种税收优惠措施,并对新创办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农村和弱势群体有扶持作用的中小企业有特别的优惠措施。这样,通过广泛的政策选择空间,既使得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能够真正从中受益,也使得政府所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确实发挥作用。

三、我国现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已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大企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扶持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绝大部分不是为中小企业制定的,如:乡镇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新办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从我国现有的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来看,我国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1、优惠政策目标起点不高、针对性不强。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为解决残疾和就业等社会问题而出台,没有考虑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殊性。

2、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我国现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虽然不少,但较为零散,多分散于各个税种的单行法、实施细则中,而且大多以补充规定或通知的形式出现,这样做虽然较易体现税收政策的灵活性,但显然缺乏系统性,也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法律保证,影响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

3、优惠形式单一、优惠力度较小。我国税收优惠的主要形式是减免税和优惠税率,其他形式较少;基本上是直接优惠,间接优惠较少。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力度很小,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创新鼓励不够,如对新产品的广告费扣除没有规定合理的比例,影响了新产品的推广和研制。

4、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认定比较僵化。按照现行规定,企业要享受优惠政策,要先进行资格的申请和认定,但目前的大多数规定已制定多年,形式僵化,漏洞较多。一些熟悉政策的企业就钻政策缝隙,合法避税,使国家税收流失;而一些真正应该享受政策的企业反而因文书或认定等原因享受不到。如:按照现行规定,企业一旦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就可以一直享受税收优惠,但它所研发的项目不一定都是高科技项目。而一些企业未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也可能在搞高科技项目,却享受不到税收优惠。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能实行一种按项目而不按企业的办法,这样更利于对企业科技研发行为予以扶持。

5、增值税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按照现行增值税两类纳税人的界定标准,大量中小企业被划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工业企业6%,商业企业4%,而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平均为3%~5%,中小企业的增值税名义税率低,实际税负远超过一般纳税人;对于被划分为一般纳税人的中小企业来说,生产型增值税的征收也不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要购买价值相对较高的机器、设备,而我国现行增值税法规定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中所含已征增值税进项税额,导致中小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加重,尤其影响其对高新技术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更新和出口退税。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予抵扣,造成固定资产价值重复征税,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投资,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先进设备的采用,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完成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3。

6、税收管理和服务存在不足。不少地方只重视对税源大户、大型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对中小企业要么管得过严,要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出了问题一味处罚,导致中小企业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依法纳税等方面得不到及时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7、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不少中小企业对自己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不知道或知之较少。尽管现在对新办国有中小型企业、对申办高科技企业、第三产业企业、资源利用企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但据调查,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并不知道这些政策或不清楚操作程序。

四、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的构建

目前各国采取的税收优惠,在税种上主要以企业(公司)所得税为主,其他如关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为辅。我国现行税法的税收优惠制度在范围上几乎涉及各个税种、各类纳税人,体系庞杂。在改革中,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相关做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明确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建立系统、规范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支持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调整和完善流转税

1、调整和完善增值税。首先,增值税是针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我国加人WTO后,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解决基础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增值税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多数观点认为,我国增值税应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4,以配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降低一般纳税人的划分标准。只要企业经营场所比较固定、会计核算完整准确、销售额和营业额达到一定标准就应划为一般纳税人,扩大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再次,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增值税优惠主要体现在对福利企业和学校办企业等所实行的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存在优惠范围过宽、管理难度大、产业和社会政策目标不突出等问题。我国增值税改革中可以借鉴国家经验,对特殊困难的纳税人以列举方式进行免税,按一定标准对小企业统一设置较低税率,以扶持其发展。最后,按公平税负原则,以国际上通行的20%左右增值率为基准,考虑我国目前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实际水平,应进一步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改革后的工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不应超过4%,商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应在2.5%左右,这样有利于缩小增值税两类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差距5。

2、调整营业税。首先,对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给予减征营业税优惠,从而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其次,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我国对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免征营业税。建议在这个政策的基础上,对把无形资产转让或者租赁给中小企业的行为,减征或者免征营业税,从而鼓励中小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再次,对中小企业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只有科学研究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可以比照对科研机构的作法,将中小企业的有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收入纳入营业税的免税范围,同时获得的减免税在计算所得税时予以豁免,以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

(二)调整和完善所得税

1、通过以下措施鼓励中小企业扩大投资:一是实行加速折旧政策和投资抵免政策。可允许其在前几年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从而增加企业成本费用,少交所得税,以利于其尽快收回投资。同时,对中小企业一定数额的利润投资实行税收抵免,鼓励其将所获得的利润用于下一轮的投资和扩大再生产6。二是允许中小企业按高于一般企业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从而增强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投资损失扣除。现行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投资方企业不得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确认投资损失。这项规定不利于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建议允许中小企业扣除从受资公司分摊的损失,但扣除数额不能超过投资账面价值,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四是投资准备金的税前扣除。对于中小企业提取的投资减值准备,允许按当期投资准备金账户的变动数的50%调节计税所得,即补提减值准备金时,补提数的50%可在税前列支;待冲销准备金时,再将冲销额的50%计入应税所得,从而体现与中小企业共担投资风险7。五是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新创建的中小企业,给予更长的税收减免期;企业利用税后利润再投资的,实行部分返还或全部返还已纳税款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的投资创建和扩大规模。六是借鉴美国的做法,如果中小企业课税年度的科研投入超过过去3年的平均水平,超过部分的50%可以从应纳税额中扣除,以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

2、引导中小企业吸纳更多人员就业。一是对乡镇企业、校办企业、福利企业、出口企业、贫困地区企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等继续实行定期免征、减征税收政策;二是将现行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扩大到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三是对有关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可适当延长;四是改变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方式,对中小企业可以按人均利润水平减征企业所得税,以激励中小企业吸纳更多社会劳动力。

3、取消以是否设在高新区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税收优惠的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改为仅以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产业标准为标准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纳税人(包括企业和个人)以专利、技术、方法等无形资产对中小企业投资所获的收益,允许对其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行税收减免或者延迟纳税,从而鼓励中小企业吸收无形资产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5、对中小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以高于一般企业的比例税前扣除,从而鼓励中小企业树立形象、创造品牌8。

(三)优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服务体系

首先,要加强中小企业的税收宣传与纳税辅导,税务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为纳税人提供免费帮助,比如,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纳税指南出版物、利用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纳税知识、电话咨询服务、走访中小企业、召开税务部门与中小企业研讨会等,使中小企业及时了解税收政策,获得纳税指导。

地税调研报告范文篇8

一、基层地税部门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不强。长期以来,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更多强调的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从政教育,从而忽视了对一般干部廉洁意识的灌输和廉洁从税行为的培养。以致出现基层一般干部从思想上认为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出现廉政文化建设“无用论”、“形式主义”等糊涂观念,无形中产生“思想意识腐败”。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力度不够。基层地税部门普遍感到税收收入任务压力过大,从而把主要精力投放在组织收入的中心工作上,进而忽视了廉政文化建设。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少数领导和一般干部对廉政文化建设无所适从。有的单位既无廉政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也无年度计划;只有上级的“规定动作”,没有本单位的“自选动作”;不是主动开展而是被动应付;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

(三)廉政文化建设的氛围不浓。有的基层地税部门廉政文化建设互动不够,宣传不力,参与性不强。除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外,一般干部很少主动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来。一些基层地税部门说到廉政文化,想到的就是“上大课、做报告、树典型”等老三篇,在干部职工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基层抱怨廉政文化建设是“领导干部生病,一般干部吃药”。

(四)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不多。基层地税部门对廉政文化建设严肃有余,方法不活,创新意识不强。只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写文章、发信息,送贺卡等,人性化的方法和载体不多;满足于短期行为和轰动效应,缺乏长远规划和实际效果;满足于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廉政文化活动,本单位有针对性的活动少。

二、加强基层地税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基层地税部门是地税工作的基础,各项地税工作千头万绪。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的有关指示要求需要基层去贯彻落实,税收收入任务需要基层去完成,队伍建设需要基层去加强,地税形象需要基层去树立。要保证基层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切合实际的建设规划、计划和活动制度,提出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廉政理念,以确保基层地税廉政文化建设的连续性,防止短期行为和轰动效应的发生。出台的廉政文化的建设规划必须充分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坚持先进合理的原则,即体现超前意识,又力求符合客观实际,考虑其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修改,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地税廉政文化建设充满生机活力。

(二)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色。一是内容上突出特色。要紧贴基层工作实际,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作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主题,使廉政文化与规范化管理、地税文化建设、干部职工思想建设有机结合,教育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廉洁从税、遵纪守法、情趣健康。二是方式上突出特色。要继承传统、喜闻乐见、贴近实际,坚持开展个人述廉、干职评廉、明责守廉、家庭助廉、勤俭养廉、文艺颂廉、典型倡廉、警示促廉、社会督廉和创廉政分局(股室)、评廉政标兵等活动。三是执法上突出特色。要引导地税人员严格依法行政、廉洁从税,自觉把廉政理念运用到征、管、查的各个环节,坚持廉政执法、廉洁收税。四是机制上突出特色。要建立廉政文化建设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要建立廉政文化建设考评机制。根据年初目标,加强日常管理和督导,年底进行绩效考评和表彰;要建立廉政文化建设激励机制,采取精神和物资奖励措施,激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要建立廉政文化建设保障机。拿出一定的经费,保障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

(三)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一是廉政文化上桌面。在每位干部职工办公桌上摆放廉政格言警示牌,使廉政警示语天天见面,时时提醒,不断加强自律,规范廉政行为。二是廉政文化上墙面。利用办公楼走廊或围墙建设廉政文化墙,开设上级精神、专题教育、先进典型、廉政典故、廉政格言、廉政漫画、体会文章等栏目,使全体干部职工经常接受廉政教育。三是廉政文化上版面。就是在“地税信息”简报上定期开设廉政文化专版,刊登地税系统的廉政典型、体会文章、经验做法等。四是廉政文化窗(栏)面。建立地税廉政文化宣传专窗(栏),要紧跟形势发展,结合地税实际,定期更新宣传窗(栏)内容,使干部职工经常接受廉政文化的洗礼。五是廉政文化上屏面。办税厅电子触摸屏和电子显示屏面上滚动播出上级有关廉政要求和廉政格言警句,时刻提醒地税干部廉洁自律。六是廉政文化上网面。在外网建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廉政教育专栏;在内网开辟廉政建设专页,设置行为规范、主题教育、廉政摄影、人生感悟等文件夹。

地税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一、我局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差距

从本次调研情况看,通过近一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明显增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党员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广大党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心服务基层,为纳税人、基层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党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我为纳税人办一件实事”、“我与下岗职工结对子”、创建“纳税人满意一条街”等活动,热心为困难群众解忧,热情为纳税人服务,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党员的宗旨观念,强化了党员的党性认识,增强了服务意识;三是党员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推行“一窗式”“一站式”服务、假日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执行“六公开、六不准”承诺,努力做到窗口服务“零距离”、工作流程“零障碍”、执行政策“零差错”、接受监督“零投诉”,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四是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市局党组、机关党委积极探索研究了让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了《发展新党员制度》、《党员政治学习制度》、《党员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健全了党员“入口”机制,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对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及新时期地税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我局党员在保持先进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少数党员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意识不强,一心一意为经济发展的奉献意识不强,作风不够深入,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较少,个别党员甚至沉溺于追求个人私利;二是一些党员的思想不够解放,与时俱进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意识,个别党员工作安于现状;三是个别支部新党员比较多,党员在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方面还不够紧密,党性修养和理论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支部在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发展党员等方面的建章立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党员先进性体现不足的原因分析

原因之一:社会深刻变革给思想观念带来巨大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给地税部门广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带来巨大冲击。市场经济求利性,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物质利益产生了矛盾,个别党员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个别党员纪律观念淡化。

原因之二:党员教育缺乏创新

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教育制度上缺乏长效机制。这些年来,尽管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党员教育不断拓展延伸,但在制度的落实和长期性运转方面缺乏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在加强地税部门党员的自我教育方面,有些制度制订后监督落实不够,使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缺乏对制度落实的有效督查和执行情况的奖惩措施,致使有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人为随意取舍。

原因之三:党员自身素质制约先进性的发挥

调查表明,一些党员在学习上普遍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工作业务学习多,党建理论学习少;浅尝辄止多,深入学习少;被动学习多,自觉学习少;零散学习多,系统学习少;应付学习多,理论联系实际少。一些党员认为理论学习是空的、虚的,做好业务工作才是实的、硬的;有的认为提高理论水平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由于放松学习,制约了一些党员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一些党员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进而影响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三、新时期地税部门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思考

思考一:新时期地税部门共产党员先进性应体现时代要求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要求,新时期地税部门的每一个党员,要把保持先进性视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并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转化为一种压力、一种动力,变为我们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具体体现到地税工作中,就是要在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一切从经济大局出发、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经济发展需要和时代的高度来审视地税工作。要牢固树立“税源是经济、税收是经营”的税收工作理念和宏观责任意识,真正掌握经济和税收规律,切实弄清经济与税收的辩证关系,在培植税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依法管理税收、实现由数字税收向职能税收转变的过程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思考二:新时期地税部门共产党员先进性应体现行业要求

新时期赋予共产党员先进性新的内涵,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党员的先进性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体现在地税系统,就是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税收发展、税收财政、税收环境”三种意识和税收“三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政府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理念,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税收可持续增长。从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已取得的点滴经验看,课题组认为,新时期地税部门党员保持共产先进性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体现在依法治税和公正执法上。依法治税、公正执法是税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衡量税务部门党员是否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标准、一方面要看是否坚持依法治税,是否坚持公正执法,用税收法律法规来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看是否为纳税人提供文明、优质、高效的服务,用税务干部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实际工作中广大党员要做到既依法治税,按程序办事,又执行好各项优惠政策,依法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既执行好现行的税收政策,又支持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做好税收宣传工作,提高纳税人和全社会的纳税意识,并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文明高效的服务。

2、应体现在科技兴税和强化管理上。科技加管理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地税部门的党员要在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征管质量方面走在其他干部的前面。现在正在进行的推广征管业务软件上线工作,正是为适应这一要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在改革的进程中,党组织要加大党员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广大党员举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际工作中,广大党员要自觉地模范地把科技信息与加强征收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运用已有地科技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管理手段,提高我们的征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适应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的要求,使其更加完善和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方便社会,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文明、高效、便捷地服务。

3、应体现在过硬的业务能力上。业务能力是党员履行职责、践行先进必须具备的素养和本事。能力低下必然政绩平平,或造成损失,或失去威信。地税部门的广大党员必须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否则,既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适应不了时展的客观需要。客观上说,党员的知识面越丰富,业务素质和本领越强,为人民服务的贡献也就越大。基于此,广大党员一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认清形势,正视困难,站在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二要树立精益求精的精神。业务精,是履行本职职责、完成好各项任务的必备条件,业务不精怎能做好本职工作?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创一流工作、出一流业绩,就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三要确立创新意识。要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不能安于现状,墨守陈规,广大党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税收征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4、应体现在规范服务和文明执法上。新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在规范服务和文明执法上,对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提出了许多要求,地税部门的广大党员要从为人民服务,增强群众观念的高度,按照上级规范化服务的要求来开展工作。实际工作中,广大党员一定要模范带头,树立征纳双方目标一致的观点,经常换位思考,竭尽全力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文明高效的服务。要把党员个人的言行与单位集体的形象紧密结合起来,以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树立地税部门的良好形象。

5、应体现在清正廉洁和无私奉献上。结合地税部门实际,各级党组织要从自身建设入手,坚持从严治队,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税务干部树立公仆意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高质量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群众监督,聘请行风监督员,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置于群众监督之中。广大党员应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始终保持税务干部的纯洁性,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税务干部新形象。

思考三:新时期地税部门共产党员先进性应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党员的先进性要依靠“制度”的先进性来保证。如何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促使地税部门广大党员自觉地做个有利于国家、人民和纳税人的先进分子,长久保持先进性是重中之重。党员是党的细胞,只有每个党员都保持先进性,党的机体才能充满活力,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则是达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一环。新时期地税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同样不能绕过这一环。

1、科学的学习机制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基础。党的先进性要求与时俱进,地税部门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也不是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我们地税部门广大党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学习模式要创新,可以采取自学与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典型引路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各个行业的特点,创新学习载体,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一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树立四种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为民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广大党员通过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成为税收征管的行家里手,进一步发挥党员的示范表率作用。

2、完善健全民主评议机制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纯洁党员队伍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弘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当前,由于形势的变化,党员民主评议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必须创新民主评议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评议的针对性、准确性、公开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党员民主评议的长效机制。一要科学量化标准,改进评议体系,增强民主评议的针对性;二要引入群众参与,扩大评议层面,增强民主评议的准确性;三要坚持全程公开,建立反馈制度,增强民主评议的公开性;四要运用评议结果,强化教育管理,增强民主评议的实效性。

3、强化监督机制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保证。监督机制不仅仅是体现在先进性教育期间,在健全监督机制方面要切实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对干部任用的监督;二是坚持党员干部定期“述廉”、“评廉”、“考廉”,强化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三是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落实个人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强化事先、事中、事后监督;四是坚持“行务公开”,强化群众监督。通过完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党员腐败现象。

地税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组织领导

和××区检察院、××区国税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三家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探索预防职务犯罪预警体系的实施意见》,确立了预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措施和方法步骤,制定了“信息采集”、“信息评估”、“预警”、“预防整改”等四项措施。在多渠道采集预防信息,抓好信息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预警和预防整改工作。预警分两种形式,一是税务系统内部按月预警信息。税务纪检监察部门每月以提醒、告知等形式,对重点环节、重要领域或可能发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预警信息,注重信息的针对性,抓好自我预防。二是检税三家联合建立“黄、橙、红”三级预警制度。通过信息评估合理界定信息等级,选择合适时机予以。黄色预警为税务系统有发生职务犯罪倾向,需要及时进行提醒的内容。由检察预防部门以短信形式对相关税务干部进行“温馨提示”,或以信息卡的形式提出警告。橙色预警为税务系统、单位发生了职务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对案件致罪因素进行分析,由检察预防部门以“预防谈话”或登门座谈的形式,对税务系统有关人员和单位提出警告。红色预警为税务系统、单位发生了系列职务犯罪案件,涉案人员较多,社会影响严重,检察机关依法提出检察建议,限期整改。同时,检察预防部门每半年将预警信息情况、税务系统的整改结果及制定的预防措施、提出的改进性意见建议等,以简报、情况通报会等形式在税务系统予以通报。为确保预警体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检察、地税、国税三家联合成立了预警工作领导小组,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为依托,以跟踪指导、督促落实为促进,实行“季度一统计,半年一总结”制度,做到机制完善,组织到位,搭建了良好的预警工作平台。

二、抓好“五个教育”,提供思想保障

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能动作用,全员提高思想认识和自我抵御侵蚀能力,增强预防本领。一是抓好理论基础教育。采取“灌输式”模式,强化理论效果。定期组织做廉政作业、记廉政笔记,全员抓好“廉政知识每周一题”和“廉政视线”的学习,半年组织一次廉政知识考试,一年组织一次知识竞赛等活动。二是抓好廉政警示教育。坚持“每月观看一部廉政警示教育片、半年举办一次廉政警示教育图片、年底组织一次参观监狱”等“三个一”教育措施。对每月开展的“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活动采取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分单位集中观看的模式,实行会前签到制和会后讨论总结制,不定期组织人员写出心得体会文章,做到警示教育时间、人员、过程、效果“四到位”。三是抓好“每季一课”教育。每季度邀请检察院或纪委领导给全体人员上一堂预防职务犯罪或反腐倡廉教育课。采取“说教式”教学,以当前或近一时期发生的真实典型案例为触动,系统化讲授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形势和具体预防措施,通过“讲透理、算透帐”,促使每一名干部职工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四是抓好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教育。利用春训工作会议后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召开全体人员动员大会,开展了学习教育、自我剖析、查找问题、总结整改等活动措施。五是抓好“家庭助廉”教育。扎实开展以寄廉政信、发倡议书、签承诺书、开座谈会、算家庭账和对比账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助廉十个一”活动,拓宽预防领域,实现干部行为的“亲情化预防”和“无缝隙监督”。

三、突出“四个环节”,抓好内部预警

内部预警信息是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超前提醒和预防,同时也是对“黄、橙、红”三级预警制度的重要补充。在运行中,分局在坚持按月预警信息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四个重点环节,增强信息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抓住节假日环节。在每个节假日到来之前,以通知、短信等形式,提醒干部职工严守“警戒线”,自觉遵守“十条禁令”和“十五不准”,坚决制止并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和侵蚀,确保过一个文明、祥和、廉洁的节假日。二是抓住“八小时以外”环节。完善举报箱、举报电话管理制度,动态了解掌握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交际圈、娱乐圈,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通过谈心、温馨短信等形式,经常提醒干部职工提高生活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经得起诱惑,经受住考验。三是抓住减免税审批环节。在减免税审批期内,专题预警信息,提醒有关单位和人员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依法审批,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慎用手中的权力,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蝇头小利刁难纳税人或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四是抓住税收专项检查环节。在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前,集中检查人员上一堂预防课,重申有关规定和禁令,坚决杜绝在检查中出现以权谋私和“吃、拿、卡、要、报”等不廉洁行为,营造健康、廉洁、积极的税收“征、管、查”工作环境。

四、强化分析考核,狠抓整改提高

建立考核和分析机制。确立了“三个一”的工作思路。一是每月一次考核。把各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预警信息的落实和苗头性问题的预防情况纳入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当月考核,当月评分,对落实不到位、预防不积极的单位进行跟踪指导,督导促进。二是每季度一次分析。纪检监察部门每季度末对预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总结,总结经验,挖掘新增职务犯罪领域,研究提出前瞻性工作计划,写出分析报告,确立对策,抓好预防。三是半年开展一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回头看活动。以分单位自查和组织讨论等形式,回顾半年来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查找薄弱环节和倾向性问题,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自我预防和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