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6:30:01

电子商务系

电子商务系范文篇1

1我国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研究的现状

电子商务正在成为观察和理解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新的视角。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了1997年!1998年以IT厂商和媒体为主体的第一阶段;1999年!2000年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从2001年开始进入以企业应用为主体的第三阶段。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大致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企业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明确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之间的演进发展与联系,认识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对象。第二部分主要是概括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原理,阐述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旨在认清电子商务组织管理的内涵和规范要求。第三部分是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内容,即从宏观上研究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战略;从微观上研究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以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主线,集成人、财、物、信息、时间、环境等要素系统,构建电子商务的完整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构建只是解决了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有与无的问题,但缺乏系统性。

2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应从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电子商务管理的方法三大方面来构建。即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应包括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篇、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篇和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篇。

2.1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研究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主要从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职能、构成与定义来探讨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认清电子商务组织管理的内涵和规范要求。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篇应包括如下内容。

(1)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管理的构成、电子商务活动组织、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活动的范围与任务、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电子商务管理的职能等内容。

(2)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体制。在电子商务管理组织的基础上,分析电子商务组织管理体制与传统企业组织管理体制的联系与区别,确立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以及与管理机制相统一的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关系、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意义、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优化标准;电子商务的趋势变革、电子商务组织结构的设计思想、电子商务组织结构模式与组织发展;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电子商务的人事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生产与物流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营销管理制度等内容。

(3)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是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规则。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系统结构,来研究其活动组织要素及其组织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活动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系统模型、电子商务系统与社会电子商务系统的连接工具、电子商务系统内部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系统外部的运营与连接、电子商务系统分散网络化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系统运营方案等内容。

(4)电子商务运作流程。电子商务运作流程是电子商务活动的程序规范。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来探讨各环节中的运行平台、操作技巧,实现运行管理的科学规范要求。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流网络平台、知识流网络平台、资金流网络平台、物流网络平台、契约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外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运作模型内模式、企业流程重组含义及其内容等内容。

2.2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研究电子商务管理内容是电子商务管理研究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与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有关的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环境、客户等要素系统组成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资源管理等内容。电子商务管理的内容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宏观层面,要认识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战略行动的管理地位,从而实现管理战略素质的培养。电子商务经营战略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经营战略分析、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环境、电子商务经营战略目标、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方法等内容。

(2)电子商务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离不开资源,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管理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源的构成及其利用,来认识各类资源的特征,各类资源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人力资源构成、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物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无形资产管理、电子商务运营资本含义与特征、企业资本运营原则与方式、企业资本运营案例分析等内容。

(3)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信息流是电子商务活动的血液,是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要从认识信息源的形成,来探讨信息搜集、处理、存储、检索、利用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企业信息化过程、企业信息化目标、信息源的概念、信息源的属性、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集与处理、信息存储与检索、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系统、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等内容。

(4)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是支撑电子商务活动的运动基础,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流动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管理是电子商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要认识物流的组成与功用,了解物流的运动过程,学习物流运动过程中的管理模式方法。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主要包括物流的内容及其地位作用、第三方物流业、企业自营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方式、企业物流运作内容与原则、企业物流运作理念与目标、企业物流运作的主要方法等内容。

(5)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资金是企业生产与经营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支柱。对资金的综合管理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本质内容。因此,要从认识资金流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来探讨资金流的运行过程及网上运行形式和资金流的运行程序及规范。电子商务资金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资金流的构成、网络经济对资金流管理的影响、企业资金流管理体系建设、现代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发展、MRP系统的资金流管理、ERP系统的资金管理等内容。

2.3电子商务管理方法研究电子商务管理方法是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因此,我们要从电子商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探讨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方法,从资源管理角度来认识和运用ERP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活动整体角度来认识和运用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活动整体角度来认识和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价电子商务活动成效,以达到深化电子商务活动组织管理的目的。电子商务管理的方法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ERP系统方法。ERP是一种科学管理思想的计算机实现,它强调对产品研发与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产品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库存(投入品、半成品、成品)、财务和人事等方面进行集成优化的管理。ERP系统方法主要包括ERP系统方法的形成与发展、ERP的模块结构、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ERP的功能与局限等内容。

(2)供应链管理(SCM)方法。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是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的管理。对公司内和公司间的商品、信息、资金的流动进行协调和集成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关键。供应链管理(SCM)方法主要包括供应链的组成、供应链的特点与功用、供应链管理(SCM)含义、供应链管理(SCM)层次、供应链管理(SCM)原则、供应链管理(SCM)步骤与技术支持等内容。

电子商务系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完善

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应该看到,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信用发展现状

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07年中国网商交易额突破13000亿元,而中国网商的数量也已经超过3000万。与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应的是交易的信用危机日显突出,虚假交易、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由此引发了我国电子商务,特别是B2C的全方位信用危机。许多网上购物者抱怨说不能按时收到所购商品,即使收到也是质量次等的、仿冒的、过期的甚至根本就不是自己原本想要购买的商品,却也无可奈何。假“工商银行”、假“云网”事件犹如当头棒喝,令人雾里看花,真假难辨。

据《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显示,有23.5%的企业和26.34%的个人认为电子商务最让人担心的是诚信问题,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网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信用问题一直是困扰网络用户进行网上交易的最大问题。由此可见,信用危机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瓶颈,要使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加快诚信方面的建设。

二、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信用要过五大关: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系统(设备和网络)信用、社会信用及司法信用。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信用体系建设为实现银行、税务、法律、保险等部门信息库共享。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企业信用数据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专业的资信公司和信用评估机构建立的企业资信数据库,但由于信用评级还属于行业和个人行为,评级的中介机构、依据等都未得到法律认同,致使评级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

(2)我国市场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在目前情况下,尤其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很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加大了电子商务活动的风险。虽然已颁布了《电子签名法》,但它只是在一个很浅的层面上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控制。由于对电子商务活动缺乏法律制约,一些交易者利用法律空白和漏洞从事网上欺诈活动,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3)行业自律尚未形成。我国信用系统严重滞后,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市场化运作模式虽已初露端倪,但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行业自律尚未形成。

(4)网络购物的虚拟性、技术上的特点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平等。电子商务所具有的远程性、记录的可更改性、主体的复杂性等自身特征,决定了其信用问题更加突出。一旦一方发生信用问题交易就会成为泡影,甚至导致另一方上当受骗。尤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进行诈骗,严重干扰了电子商务的健康、良性发展。

(5)社会信用意识差。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薄弱,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甚至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

三、我国电子商务中信用体系的构建

解决电子商务中的诚信危机要从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入手。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以及传媒各方通力合作,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采用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1.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活动模式,它的每一次交易活动都要涉及到多方参与者,包括参与交易的双方、电子商务网站、第三方物流公司、银行、税务部门、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机构,每个参与者都要承担一定的信用责任。他们需要在一个完善的诚信环境下进行交易,但建设这种环境不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某一参与者具有诚信意识就能解决的问题,这种诚信环境和机制需要社会各方共同长期努力才能营造出来。因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现行的相关立法,尽快出台《信用信息公开法》、《隐私权法》、《消费信用保护法》等信用法律规范;同时建立相关信用管理机构,如行业诚信管理、信用中介机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和消费信用管理等,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尤为重要的是,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法人和自然人予以惩罚,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

2.加强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一种法制经济,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更应如此。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现行的法律体系,如在《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票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改过程中,充分考虑电子商务的特点,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并留有发展的空间。另外,根据电子商务的环境和交易特点,建立电子交易法律和制度、电子支付制度、信用卡制度等。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问题还很多,如电子商务下的税收问题、司法管辖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也应尽快解决。

3.加强电子商务行业自律

大力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自律的作用,逐步健全电子商务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要大力发展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和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行业信用体系;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自我内控信用体系;以信用中介为主体和市场运行为基础的社会商务信用体系。加强电子商务行业自律促进诚信经营遵守行业公约,格守职业道德形成有效的诚信风险防控机制。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是中国电子商务的行业组织,要制定各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商业规则,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加强电子商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必须不断加强网上安全认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发、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信用系统数据平台建设、数据仓库的整合与数据采集(建立基于统一格式和智能化的数据仓库系统)。另外制订政府信用相关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交换和存储标准、电子签名、CA认证等服务体系,加快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建立完善电子政务技术平台,将为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创造条件。

特别强调的是要大力扶持社会化、专业化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发达的第三方服务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稳定和强有力的支持,使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首先交易双方向第三方获取认证,当双方在网上进行交易时,第三方信用服务企业(如CA中心)就会对交易双方进行资质验证,对交易各方的交易资料的传递进行加密,对交易过程进行监察,从而确保客户的交易是在安全、诚信的环境下进行的。

5.培养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是根本问题,没有信用意识,没有信用文化,信用就不会深入人心,也就不会形成健康的市场机制和社会信用氛围。在电子商务的参与者中呼唤诚信,树立诚信观念、规则意识,使电子商务的参与者意识到,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电子商务交易的基本要求,同时诚信、信用是一种财富,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也许欺骗、造假能带来短期利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失信于民,失信于社会,也就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利益。

四、结束语

信用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特别是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立还有许多理论、技术、政策等多方面问题有待解

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相信随着全社会诚信意识的加强,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系范文篇3

论文摘要: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关于电子商务的负面新闻不断,通过网上开店进行欺诈的情况愈演愈烈,电子商务的信用危机日见突出,本文针对电子商务信用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完善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提出了初步看法。

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应该看到,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信用发展现状

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07年中国网商交易额突破13000亿元,而中国网商的数量也已经超过3000万。与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应的是交易的信用危机日显突出,虚假交易、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由此引发了我国电子商务,特别是B2C的全方位信用危机。许多网上购物者抱怨说不能按时收到所购商品,即使收到也是质量次等的、仿冒的、过期的甚至根本就不是自己原本想要购买的商品,却也无可奈何。假“工商银行”、假“云网”事件犹如当头棒喝,令人雾里看花,真假难辨。

据《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显示,有23.5%的企业和26.34%的个人认为电子商务最让人担心的是诚信问题,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网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信用问题一直是困扰网络用户进行网上交易的最大问题。由此可见,信用危机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瓶颈,要使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加快诚信方面的建设。

二、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信用要过五大关: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系统(设备和网络)信用、社会信用及司法信用。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信用体系建设为实现银行、税务、法律、保险等部门信息库共享。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企业信用数据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专业的资信公司和信用评估机构建立的企业资信数据库,但由于信用评级还属于行业和个人行为,评级的中介机构、依据等都未得到法律认同,致使评级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

(2)我国市场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在目前情况下,尤其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很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加大了电子商务活动的风险。虽然已颁布了《电子签名法》,但它只是在一个很浅的层面上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控制。由于对电子商务活动缺乏法律制约,一些交易者利用法律空白和漏洞从事网上欺诈活动,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3)行业自律尚未形成。我国信用系统严重滞后,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市场化运作模式虽已初露端倪,但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行业自律尚未形成。

(4)网络购物的虚拟性、技术上的特点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平等。电子商务所具有的远程性、记录的可更改性、主体的复杂性等自身特征,决定了其信用问题更加突出。一旦一方发生信用问题交易就会成为泡影,甚至导致另一方上当受骗。尤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进行诈骗,严重干扰了电子商务的健康、良性发展。

(5)社会信用意识差。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薄弱,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甚至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

三、我国电子商务中信用体系的构建

解决电子商务中的诚信危机要从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入手。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以及传媒各方通力合作,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采用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

1.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活动模式,它的每一次交易活动都要涉及到多方参与者,包括参与交易的双方、电子商务网站、第三方物流公司、银行、税务部门、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机构,每个参与者都要承担一定的信用责任。他们需要在一个完善的诚信环境下进行交易,但建设这种环境不是电子商务活动的某一参与者具有诚信意识就能解决的问题,这种诚信环境和机制需要社会各方共同长期努力才能营造出来。因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现行的相关立法,尽快出台《信用信息公开法》、《隐私权法》、《消费信用保护法》等信用法律规范;同时建立相关信用管理机构,如行业诚信管理、信用中介机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和消费信用管理等,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尤为重要的是,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法人和自然人予以惩罚,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

2.加强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一种法制经济,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更应如此。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现行的法律体系,如在《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票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改过程中,充分考虑电子商务的特点,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并留有发展的空间。另外,根据电子商务的环境和交易特点,建立电子交易法律和制度、电子支付制度、信用卡制度等。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问题还很多,如电子商务下的税收问题、司法管辖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也应尽快解决。

3.加强电子商务行业自律

大力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自律的作用,逐步健全电子商务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要大力发展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和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行业信用体系;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自我内控信用体系;以信用中介为主体和市场运行为基础的社会商务信用体系。加强电子商务行业自律促进诚信经营遵守行业公约,格守职业道德形成有效的诚信风险防控机制。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是中国电子商务的行业组织,要制定各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商业规则,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加强电子商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必须不断加强网上安全认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发、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信用系统数据平台建设、数据仓库的整合与数据采集(建立基于统一格式和智能化的数据仓库系统)。另外制订政府信用相关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交换和存储标准、电子签名、CA认证等服务体系,加快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建立完善电子政务技术平台,将为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创造条件。

特别强调的是要大力扶持社会化、专业化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发达的第三方服务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稳定和强有力的支持,使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首先交易双方向第三方获取认证,当双方在网上进行交易时,第三方信用服务企业(如CA中心)就会对交易双方进行资质验证,对交易各方的交易资料的传递进行加密,对交易过程进行监察,从而确保客户的交易是在安全、诚信的环境下进行的。

5.培养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是根本问题,没有信用意识,没有信用文化,信用就不会深入人心,也就不会形成健康的市场机制和社会信用氛围。在电子商务的参与者中呼唤诚信,树立诚信观念、规则意识,使电子商务的参与者意识到,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电子商务交易的基本要求,同时诚信、信用是一种财富,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也许欺骗、造假能带来短期利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失信于民,失信于社会,也就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利益。

四、结束语

信用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特别是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立还有许多理论、技术、政策等多方面问题有待解

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相信随着全社会诚信意识的加强,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系范文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构建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以及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巨大优势,电子商务受到了我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纷纷以不同的形式介入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电子商务在短短的几年中得以快速发展。然而在众多的电子商务企业中,能真正通过网络销售实现赢利的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配送问题,突出表现在物流配送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等方面。

目前,物流配送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物流配送体系来保证电子商务的通畅发展,已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

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政府方面,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与运输标准等方面,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但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并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政府职能部门对物流企业是一种多头管理体制,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物流企业利益,在交通运输、税收、工商等方面设置障碍,限制非本地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现有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的,缺少全国统一的专门法律文件,这使全国性的物流企业缺少有效的法律规范。同时,由于缺乏对物流配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物流配送企业的设立还受到种种限制,专业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从而限制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就是运输,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货运、存储等层面上。人们在对电子商务重视的同时,却对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出现物流配送系统落后,不能与电子商务良好结合,限制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优势的发挥。

(二)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尤其是涉及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国家运输系统和地方运输系统之间、不同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和有关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基地建设发展缓慢,这些因素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

(三)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的管理程度较低

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目前,就集成化而言,我国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实践中已在企业运行的较少。而就物流信息化而言,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跟踪技术等较少应用,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从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国外物流业的教育与培训十分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系统。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

构建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体系的措施

针对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能否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体系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从我国的现实情况考虑,在构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积极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

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

首先,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从明确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其次,政府要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确立物流业发展总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和科学分布物流基础设施,以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水运、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配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适应国际化发展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物流业必然跨越国界发展,国际化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方向。要发展国际化物流必须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标准的接轨,包括物流术语标准化、物流条码标准化和物流设备标准化。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要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

一方面要在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淘汰一批落后的标准,增加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制定。

(三)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是指流通制与配送制相结合,通过合理化布局的社会物流网将分散的物流集中起来,形成产业,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和企业零库存生产。要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关键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建立物流中心的途径主要有自建、改建、联建、代建四种。电子商务企业自建和改建物流中心所需的建设投资都比较大、物流成本高,而且对物流管理水平要求高。因此,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不宜普遍采用。

目前,适宜的是联建或代建物流中心,联建物流中心包括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联建两种形式,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储运设施,节约建设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代建物流中心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委托供应商或物流中心代其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与物流相关的业务环节,则交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

(四)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应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

首先,实现物流配送手段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其次,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革和优化物流企业现有组织结构。物流配送企业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最后,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五)制定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方案

要制定一套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完整的、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必须做好一系列工作:

首先,合理定位销售区域。电子商务经营者应根据消费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地定位销售区域,对不同的销售区域可采取差别性的物流服务政策。其次,认真筛选销售品种。销售商所经营的商品品种越多,进货渠道及销售渠道越复杂,商品批次越多,批量越小,组织物流的难度就越大,成本也就越高。为了将某一商品的销售批量累积得足够大,从而减少物流环节的成本和费用,销售商就必须认真筛选商品品种,确定最适合自己销售的商品。最后,精心策划配送方案。在制定配送方案时须考虑的因素有:订货状况信息、库存的可供性、反应速度、送货的可靠性、送货频率、配送文档的质量、首次报修修复率、投诉程序和可提供的技术支持等。配送方案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须由专业人员精心策划。

(六)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

在物流人才培养上,首先,应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牵头行动,着手建立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启动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其次,加快我国高校的物流教育工程。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各高校结合本身的特点探索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培养问题,以各种形式推动我国的物流学历教育,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最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方式,如开办物流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

另外,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在物流产业中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物流相关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地引进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培训项目,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来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

综上所述,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若想突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瓶颈,当务之急是建立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使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柯颖,王述英.中国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对策研究.物流技术,2005(8)

电子商务系范文篇5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建立信用体系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渐得到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关注。各地都逐渐出台了一些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和规范。这些法规的先后出台,提出了依法披露、合法征集、信用服务、失信惩戒、信用管理等推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系列设想和指导意见,在政府立法规范信用征信领域做了一些探索,但这和征信幸捣⒄沟恼逍枨笙啾仁窃对恫还坏摹T谡餍欧裥幸档淖既牍芾怼⒋右等嗽钡闹耙底矢窆芾怼⒅匆导际踝荚颉⑿幸当曜嫉确矫嫫裎共⒚挥谐鎏ń先娴墓芾砉娣丁?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信用同样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电子商务和信用服务都是发展很快的新兴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从二者的关系看,一方面,电子商务需要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也很可能最先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其价值。因为电子商务对信用体系的需求最强,没有信用体系支持的电子商务风险极高;而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再加上电子签章四者相互呼应交叉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于是,整合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或者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种需求,一种目标,一项任务。

那么,电子商务及信用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环境将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造成怎样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信用体系大象无形

长期以来,对于如何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人们确立了几种基本模式,那就是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与信用保障。在电子商务和网络发展的初期,人们更多地偏重于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如加密、认证等安全措施,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但很快人们就认识到了过于依赖技术手段解决电子商务中的问题存在着弊端,便开始更多地考虑行政管理和法律制裁。而信用保障与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相比,又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从一定意义上看,信用保障主要是创造一种可信赖的商业环境,尤其是与法律制裁相比较,它既是一种“软环境”,具有法律制裁所难以具备的防患于未然的功效,又不会面临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交易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矛盾。电子商务的生命就在于其快速和便捷性,如果过多地利用技术手段和行政干预手段对网上交易进行管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性,但却恰恰限制了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其优势丧失殆尽。所以,总的来看,在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的四种主要措施中,信用体系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灵活且最有可能与电子商务本身实现良性互动的规范模式,它可以无处不在却同时能做到大象无形。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由于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无缝连接,这种无缝连接所带来的效率和便捷正是电子商务所必需的。而在行政管理及法律制裁中,我们发现,要实现它们与电子商务的无缝连接还是十分困难的。

四种信用模式的利与弊

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十分困难,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提高。比如,买家付款后不能及时得到商品、卖家卖出商品不能保证收到货款、商品质量问题、网上重复拍卖等等问题,都难以避免。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主要采取四种较为典型的信用模式,即中介人模式、担保人模式、网站经营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中介人模式是将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交易中介人,达成交易协议后,购货的一方将货款、销售的一方将货物分别交给网站设在各地的办事机构,当网站的办事机构核对无误后再将货款及货物交给对方。这种信用模式试图通过网站的管理机构控制交易的全过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欺诈等商业信用风险,但却需要网站有充足的投资去设立众多的办事机构,这种方式还存在交易速度慢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担保人模式是以网站或网站的经营企业为交易各方提供担保为特征,试图通过这种担保来解决信用风险问题。这种将网站或网站的主办单位作为一个担保机构的信用模式,有一个核实谈判的过程,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在实践中,这一信用模式一般只适用于具有特定组织性的行业。网站经营模式是通过建立网上商店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在取得商品的交易权后,让购买方将货款支付到网站指定的帐户上,网站收到货款后才给购买者发送货物。这种信用模式是单边的,是以网站的信誉为基础的,这种信用模式主要适用于从事零售业的网站。委托授权经营模式是网站通过建立交易规则,要求参与交易的当事人按预设条件在协议银行中建立交易公共帐户,网络计算机按预设的程序对交易资金进行管理,以确保交易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这种信用模式中电子商务网站并不直接进入交易的过程,交易双方的信用保证是以银行的公平监督为基础的。

我国电子商务目前所采用的这四种信用模式,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为解决商业信用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但各自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这些信用模式所依据的规则基本上都是企业性规范,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要克服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包括银行、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同作战,才能使交易双方在政府信用作为背景的基础上建立起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信用体系是法律的辅助环节

通过近几年来对于解决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实践,我们发现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在解决办法上,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其一,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只要尽快进行立法或修订法律,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典型的如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问题;其二,目前对于该问题还没有成型的解决方案,需要更多地从理论层面进行探寻,较为典型的有网络的管辖权问题、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其三,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类,就是即便是出台或修订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其中的法律问题也难以马上解决,需要相应的法律辅助机制的配合,或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有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可靠保障问题、电子商务的法律救济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在这一类法律问题中,我们看到,尽管相应的法律规定十分明确,但是还有大量的违法行为存在,我国刑法对于信息安全的明确规定并没有杜绝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而我们的著作权法也难以使那些“拿来主义者”却步。造成这种“令行禁不止”的原因很复杂,既与互联网本身非中心性、虚拟性、跨地域性和高度自治性关联,也产生于网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低成本和便捷性。而解决这种难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立法与修订法律之外建立起一整套的法律辅助机制,形成完善的法制环境,从各方面杜绝和制裁违法行为。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是该法律辅助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电子商务是信用体系在中国发展最快的领域

一方面,电子商务本身是信用体系存在和发展最好的土壤,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起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甚至物流通过电子签章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互动的。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消费者成为参与者。在很多已经形成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我们都看到,通过BBS等方式,对于同一类消费,很多消费者可以很快地建立联盟,展开评价和交流,而这些评价,本身就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系范文篇6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建立信用体系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渐得到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关注。各地都逐渐出台了一些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和规范。这些法规的先后出台,提出了依法披露、合法征集、信用服务、失信惩戒、信用管理等推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系列设想和指导意见,在政府立法规范信用征信领域做了一些探索,但这和征信幸捣⒄沟恼逍枨笙啾仁窃对恫还坏摹T谡餍欧裥幸档淖既牍芾怼⒋右等嗽钡闹耙底矢窆芾怼⒅匆导际踝荚颉⑿幸当曜嫉确矫嫫裎共⒚挥谐鎏ń先娴墓芾砉娣丁?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信用同样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电子商务和信用服务都是发展很快的新兴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从二者的关系看,一方面,电子商务需要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也很可能最先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其价值。因为电子商务对信用体系的需求最强,没有信用体系支持的电子商务风险极高;而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再加上电子签章四者相互呼应交叉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于是,整合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或者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种需求,一种目标,一项任务。

那么,电子商务及信用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环境将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造成怎样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信用体系大象无形

长期以来,对于如何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人们确立了几种基本模式,那就是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与信用保障。在电子商务和网络发展的初期,人们更多地偏重于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如加密、认证等安全措施,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但很快人们就认识到了过于依赖技术手段解决电子商务中的问题存在着弊端,便开始更多地考虑行政管理和法律制裁。而信用保障与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相比,又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从一定意义上看,信用保障主要是创造一种可信赖的商业环境,尤其是与法律制裁相比较,它既是一种“软环境”,具有法律制裁所难以具备的防患于未然的功效,又不会面临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交易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矛盾。电子商务的生命就在于其快速和便捷性,如果过多地利用技术手段和行政干预手段对网上交易进行管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性,但却恰恰限制了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其优势丧失殆尽。所以,总的来看,在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的四种主要措施中,信用体系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灵活且最有可能与电子商务本身实现良性互动的规范模式,它可以无处不在却同时能做到大象无形。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由于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无缝连接,这种无缝连接所带来的效率和便捷正是电子商务所必需的。而在行政管理及法律制裁中,我们发现,要实现它们与电子商务的无缝连接还是十分困难的。

四种信用模式的利与弊

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其生存和发展都将十分困难,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提高。比如,买家付款后不能及时得到商品、卖家卖出商品不能保证收到货款、商品质量问题、网上重复拍卖等等问题,都难以避免。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主要采取四种较为典型的信用模式,即中介人模式、担保人模式、网站经营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中介人模式是将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交易中介人,达成交易协议后,购货的一方将货款、销售的一方将货物分别交给网站设在各地的办事机构,当网站的办事机构核对无误后再将货款及货物交给对方。这种信用模式试图通过网站的管理机构控制交易的全过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欺诈等商业信用风险,但却需要网站有充足的投资去设立众多的办事机构,这种方式还存在交易速度慢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担保人模式是以网站或网站的经营企业为交易各方提供担保为特征,试图通过这种担保来解决信用风险问题。这种将网站或网站的主办单位作为一个担保机构的信用模式,有一个核实谈判的过程,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在实践中,这一信用模式一般只适用于具有特定组织性的行业。网站经营模式是通过建立网上商店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在取得商品的交易权后,让购买方将货款支付到网站指定的帐户上,网站收到货款后才给购买者发送货物。这种信用模式是单边的,是以网站的信誉为基础的,这种信用模式主要适用于从事零售业的网站。委托授权经营模式是网站通过建立交易规则,要求参与交易的当事人按预设条件在协议银行中建立交易公共帐户,网络计算机按预设的程序对交易资金进行管理,以确保交易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这种信用模式中电子商务网站并不直接进入交易的过程,交易双方的信用保证是以银行的公平监督为基础的。

我国电子商务目前所采用的这四种信用模式,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为解决商业信用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但各自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这些信用模式所依据的规则基本上都是企业性规范,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要克服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包括银行、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同作战,才能使交易双方在政府信用作为背景的基础上建立起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信用体系是法律的辅助环节

通过近几年来对于解决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实践,我们发现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在解决办法上,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其一,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只要尽快进行立法或修订法律,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典型的如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问题;其二,目前对于该问题还没有成型的解决方案,需要更多地从理论层面进行探寻,较为典型的有网络的管辖权问题、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其三,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类,就是即便是出台或修订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其中的法律问题也难以马上解决,需要相应的法律辅助机制的配合,或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有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可靠保障问题、电子商务的法律救济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在这一类法律问题中,我们看到,尽管相应的法律规定十分明确,但是还有大量的违法行为存在,我国刑法对于信息安全的明确规定并没有杜绝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而我们的著作权法也难以使那些“拿来主义者”却步。造成这种“令行禁不止”的原因很复杂,既与互联网本身非中心性、虚拟性、跨地域性和高度自治性关联,也产生于网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低成本和便捷性。而解决这种难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立法与修订法律之外建立起一整套的法律辅助机制,形成完善的法制环境,从各方面杜绝和制裁违法行为。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是该法律辅助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电子商务是信用体系在中国发展最快的领域

一方面,电子商务本身是信用体系存在和发展最好的土壤,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起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甚至物流通过电子签章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互动的。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消费者成为参与者。在很多已经形成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我们都看到,通过BBS等方式,对于同一类消费,很多消费者可以很快地建立联盟,展开评价和交流,而这些评价,本身就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系范文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物流体系连锁配送

电子商务正随着Internet的延伸而不断向纵深发展。实际运作表明:仅有IT行业策划、运作的电子商务,可以说是“空中楼阁”,技术精英对其他行业商务规律缺少基本的认识,严重阻碍电子商务在其他行业进入实用阶段,显然不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而仅有传统流通企业运营的网站,也可能因决策者对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不能与迅速发展的技术同步。因此,IT技术与传统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必经之路。将科学的、理性的,包括运筹学的理念注入现代商贸领域,重组成合理的物流配送平台,使整个配售系统合理化,这是改造传统流通领域,取得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共同发展的主攻方向。

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及特殊性

据WTO估计,2003年通过Internet网进行的国际贸易可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2%-18%。另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十年,50%的商务活动将采用电子形式。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

然而,考察电子商务企业的整个演进过程,我们发现:至目前为止,世界电子商务公司普遍尚不盈利,能盈利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但却得到社会多种力量的强力支持,特别是得到注册客户的支持。注册客户加入电子商务激增这一事实进一步说明客户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这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在当今“以客户为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时代,客户的充分支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依据与根本源动力;只要有客户支持,所谓亏损也不过是发展中的亏损;对发展中的亏损可以理解为尚未达到规模经济性这样一种状态。基于此,我们对电子商务的效益问题引入规模经济性理论解释。

经济规模问题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甚至生存的关键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教授的定义,“规模经济性是关于所正确选择的生产投入组合的规模与企业产出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具体地说,规模经济性研究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规模经济性的决定因素,包括技术、专业化生产、大规模和有效的生产组织、经验效果等。这些理论具体到电子商务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对分析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在一定的网络技术支撑和要素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因扩大或缩小商务规模而能带来平均成本的降低与效益的提高,那么,就存在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从发展的观点看,时下世界电子商务公司的亏本经营,可以解释为其正处在接近规模经济性的临界状态。

电子商务规模经济特殊性

电子商务是通过共用Internet而实现交易的一种全新的商务关系,它既承传传统商务方式中的基础设施,又注入了信息经济的内容与方法,因而影响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因素是综合的,除销售收入、成本、社会消费水平等传统商务形态共有的一般性因素外,还取决于互联信息网络的公众性、电子信息流与资金流、物流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程度。

各因素在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信息流是买卖双方进行供需用决策的基本依据;资金流是商品在所有权上的转换过程;物流则是商品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移;三者互相支持,互为依存条件,并以系统整体上的协调与“和合”,共同构成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基础,突现出电子商务用信息流引导物流和资金流以革命流通领域。

一是信息网络技术对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的作用:首先,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信息成本。网上作广告的成本比在其他媒体作广告的成本低得多,而提供给客户的信息则丰富得多;电子数据交换大大节省了管理环节的开支。其次,大大提高了通信速度尤其是国际范围内的通信速度。在速度对现代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今天,提高信息流通速度显然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具有决定性作用。最后,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大大加强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增强了客户与供货方的联系和客户对企业的凝聚力,又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使它们相互了解对方的最新情况与数据,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二是基于现代网络基础上的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既要考虑其技术上的因素,更有开放环境条件下的物流(货物配送体系)问题。通过货物配送体系,尽量省略那些缺乏存在价值的中间环节,提高物流效率与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增进企业效益,给企业带来基于现代互联技术的规模经济性。

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中的物流配送体系问题及对策

加速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现阶段的关键是要促进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形成,使电子商务的经济性优势,在规模中形成和发展。为此我们要切实把握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的实质。

物流配送体系是影响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重要一员

应该说,影响和制约我国电子商务规模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的,与之相适应的问题点也是多样的。如消费习惯、货物配送能力、电子支付系统、社会信用状态等。而在我国,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获得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撑。没有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持,商品不能及时送到买者手中,电子商务就要失去买方基础与发展的依据。

国外的经验也反映出,电子商务公司成长中的最大障碍是在保证迅速有效地完成物流配送时存在严重的问题,很多问题实际发生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如果消费者需要购买的是普通的小商品,配送成本的问题就更显突出。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流通模式应是网上渠道与要求进行改造、整合的传统流通渠道的融合,应是传统流通渠道与网上流通渠道的互补,是由改造过的原有流通渠道与新型网上渠道共同发挥作用。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可以有以下二种模式:一是由电子商务企业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二是电子商务企业将所有的物流业务以外包的形式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本文认为,委托连锁超市这一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是目前条件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运作最理想的物流模式。其理由如下:IT技术与传统商务活动相结合,是现阶段电子商务进入良性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将科学的、理性的,包括运筹学的理念注入现代商贸领域,重组成合理的物流配送平台,使整个配售系统合理化,这是改造传统流通领域和适合电子商务的主攻方向。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零售业经历从百货商店经营向以连锁经营过渡的零售业态结构变革,同时配以百货商店、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及包括电视购物和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无店铺经营方式,形成完整的零售体系。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确定了连锁经营在商业中的主体地位。电子商务的发展就应与连锁经营这一零售业态主体有机结合,以实现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业的双赢。现代物流业中的终端就是连锁超市,它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界面。因而,本文提出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构想。

提出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依据物流中心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商品分拣中心的作用,商品到各物流中心的输送是以整箱为单位开展的,而具体商品的挑选、分拣在物流中心进行,既实现了商品配送的集约化,又有效防止了交错运输等不合理的运输方式;商品在库管理中心的作用,由于一般情况下,商品再生产、输送时间比用户规定的抵达时间更长,为了消除这种时间上的差异,防止用户出现缺货现象,需要实施商品、原材料的安全在库管理;流通加工中心的作用,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往往要经过很多流通加工作业,在消费地附近需要将大批量从不同生产厂家运抵的商品进行细分、小件包装以及贴标签、条形码等操作,这些都需要在物流中心内进行。

超市具有发达的运输、仓储、商品分拣、条形码技术、跨区域连锁网络能力以及与消费者固有的良好关系等增值优势,是作为物流配送中心的理想选择。

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程序如图所示:

配送流程分析:连锁超市配送实现原理传统功能的超市一方面继续发挥其销售功能,并与其消费者之间建立“BtoC”商务模式。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环节上充当委托人,接受供应商或生产商的委托,承担为消费者货物配送的功能,并可发展连锁超市,就近完成配送。供应商与超市之间建立“多对多”的关联,即一个供应商与多家超市的联系和多个供应商与一家超市的联系。该系统的整体模式是:“BtoBtoC”。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超市应日益强化其物流配送的功能,淡化以往仅仅批发与零售的销售功能,逐步建立其货运网络。据悉,1995年以来,上海超市连锁蓬勃发展,使得现代物流这一理念率先在上海得到广泛认同与传播。而超市连锁的蓬勃发展则为超市配送体系的完善创造了前提条件。

促进电子商务企业与连锁配送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如上所述,我国的物流体系既是流通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也是需要用电子商务改造的传统行业。加速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网上买卖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在以供给创造需求为特征的网络经济特征下,值得重视的是卖方的供给模式创新。基于供方的角度考虑,一个不容忽视的基础性问题是如何在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这里着重强调以下两点:

连锁业组织制度创新问题

连锁业如何通过网络组织制度创新,使其与电子商务的环节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合作,对加强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支持,电子商务的成本优势也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实现与发挥。

两者技术上的衔接与相互学习问题

连锁企业开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优势:知名的品牌、营销队伍和成熟的供货渠道等,这些因素整合后可以很快变成电子商务零售的优势。但是,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方式、融资方式、网上经营毕竟不同于传统连锁零售业。从表面上看该公司在从事商业零售,其实它是一家软件公司,是在把顾客的要求和网络经营特点通过合适的软件加以表达。支撑电子商务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支撑传统商品交易的物流配送技术存在较大的系统差异与标准差异,为使它们得到有效的竞争与合作,应在它们之间给出技术上足以相互融通的路径,或通过一定的协约中介使不同的系统在技术上衔接起来。参考资料:

1.宋承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电子商务系范文篇8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云计算;县乡村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持续提升,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助推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设一节对农村电子商务做出了更高层次、更广视角的规定[1]。据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6-2017)统计,2016年,我国农村电商零售额达8945.4亿元,2017年达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由此可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但“最初一公里”上行问题依然是限制农村电商发展的首要瓶颈。

1、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早在2015年,我国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邮政局就联合发文,提出以“县乡村”三级节点构建农村电商物流设施,为解决“最初一公里”的问题指明了战略方向。国家财政部、商务部也连续几年为农村电子商务拨付了专项资金进行对口扶持,资金的使用倾向于“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2]。在此大环境下,各地“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相继建设了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在农村物流运输体系上进行了多项尝试,有的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模式,有的结合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实施“邮件下行”和“邮件上行”方案,有效缓解了农村物流各类物资“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集散、配送困境[3]。但国家的财政专项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多数农村地区并没有享受到这一惠民措施,即便是申请到专项资金的中西部地区的某些示范县,也因为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物流配送体系,依然是快递只能送到县城或者县城周边的乡镇,村一级基本上是快递派送的盲区[4]。究其原因,还是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对于物流快递行业来说缺乏利益的驱动,乡村级的电子商务客户人员稀少、分散,需要物流企业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这对物流企业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因而使得多数物流企业望而生畏。如何缓解这一现象,使农村物流市场形成规模效应,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就需要从物流配送方面寻求新的技术与方法进行突破。

2、农村电子商务云配送物流模式的提出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环节也需要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撑,从而将电子商务的便捷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5]。云计算可将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进行互连,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进行优化、提高效率。特别是对于配送环节复杂、流程长的农村电子商务来说,如果能够将云计算技术引入目前已初具规模的“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将会对当前的物流配送困境起到较大的改善作用。2.1农村电子商务对云配送的需求分析。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需求来说,主要是实现农产品、农村物资的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和广范围的商务交易。而作为面向服务的、低耗费高效率的新型网络化物流配送模式,云配送可以突破传统空间地域对于配送范围和方式的约束,这一特征与农村电子商务的需求是一致的,云配送的功能和技术将有效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2.2云配送环境下的物流组织模式。云配送物流组织主要由配送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以及云配送平台的运营者构成。配送服务的提供者通过云配送平台接受配送任务,并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获利;配送服务的需求者则通过云配送平台提出配送需求,由平台对配送服务的提供者进行配送资源和能力的匹配,并提供所需的服务;云配送平台的运营者需要根据各个配送服务提供者的业务能力,整合多方资源为配送服务的需求者提供服务。其中的云配送平台主要实现服务资源的接入和互联、服务类型的分类和聚合,以及资源和服务的集成管理。通过云配送平台不但能够根据配送服务提供者的能力合理分配任务,还能够实现信息的管理、控制和反馈,从而根据各类不同的配送需求进行服务资源与能力的重组,实现统一调度和管理,优化配置服务资源。2.3云配送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云配送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主要由订单管理、库存管理及运输管理三大模块构成。其中,订单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中的初始环节,主要包括制定和传送订单、接受订单、跟踪订单、纠错及变动订单、查询订单状态等多项内容;库存管理的成本和风险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要特别关注的内容,云配送库存管理可以将库存信息在云配送平台上进行共享,将多个配送服务提供者的库存信息构成一个库存网络,以便于云平台运营者根据社会需求和供需变化进行合理分配库存,从而降低成本和风险。运输管理包括决策管理、过程管理、结算和信息管理四个部分,决策管理需要对包括运输方式、工具、路线、人员配置等在内的多种方案进行选择,过程管理需要对发运、接运、中转和资金流动等进行动态监控和调度,结算管理包括对运输配用的预算、结算、投保、索赔处理等,信息管理需要对运输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和分析。2.4云配送环境下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当前的农村物流组织形式呈现小、乱、多样化的特点,除了覆盖面较广的邮政系统外,还有第三方物流、批发零售商自营物流等,各种不同的物流组织分散、自主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合作,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也影响到物流配送服务的质量。因此,将云配送理念引入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整合分散的物流服务提供者,构建云配送平台,由平台运营者对配送环节进行精确控制、配送信息进行共享,并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智能决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来说,其不断变化的地理环境更需要云配送平台的动态应变性能,通过配送资源的快速重构灵活地完成任务,提高服务质量。

3、基于云配送的农村电子商务“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结构

如图1所示的基于云配送的农村电子商务“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将涉及到的流通主体进行了整合,包括农产品的上行和农业物资的下行,以及物流配送的服务商。在该体系中首先需要各个加盟的物流配送服务商将自身的物流资源实时共享入云配送平台,形成一个物流信息资源池,然后通过云配送平台对各类物流信息的分析、整合,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资源进行动态匹配,进而根据物流配送需求对配送流程进行分类和调度。对于乡级或者能够直达的村级农户、商家根据既定的配送路线安排配送任务,对于不能够直达、偏僻的村级农户或商家则可以经乡级物流服务点进行转运。与此同时,村级服务点和乡级服务点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提前将供需信息到云配送平台上,比如需要配送的物品类型、路线等,以便于云配送平台对所的信息进行动态匹配,从而完成配送资源的实时调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到流通主体根据云配送平台的指令与相关企业协作配送。由此可见,该体系可以实现农产品上行与农业物资下行双向物流的实时衔接,降低物流车辆的空返率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4、小结

随着各级政府“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建设的逐步深入,加快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的网络体系,对全面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当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和云计算技术,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网络结构,该体系能够将农村物流涉及到的流通主体整合到一起,并依据物流信息的不同需求实现动态匹配和调度,从而实现有效的双向物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利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之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10):31-33.

[2]黄丽华.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贵州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17):15-17.

[3]李颖婷.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困境与创新路径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2):156-157.

[4]张树梁.电子商务环境下云配送物流模式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4.

电子商务系范文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设计。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普遍缺乏系统设计与统筹规划,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交叉重复、内容空泛的情况十分普遍。在课程考核机制方面,现有的理论课程已经形成了严格的考核机制,而实践课程的考核缺乏过程化监控,实践课程很难达到预期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以至于出现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会设计制作、运营管理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无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网络营销方案等尴尬状况。1.2实践教学教师严重缺乏。目前,高校教师的实践课教师普遍是由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担任,而理论课任课教师普遍缺乏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这导致地方本科高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出现很大的漏洞。尽管部分高校鼓励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从业人员进入学校担任实践课程的主讲老师,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冲突、校企合作的制度性差异以及职业差异等问题,企业从业人员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都十分堪忧。1.3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不足。随着人工智能在电子商务行业的深入应用,电商企业的传统工作岗位都面临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的压力,例如AI宝贝视频制作、AI宝贝页面文案策划以及AI宝贝主图制作机器人的应用,已经为网店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相应的工作岗位不可避免的在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下会被逐步淘汰。由于办学经费的限制,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的教学设施都严重老化,无法满足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影响下电子商务专业相关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定要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视角出发,以电子商务类岗位用人需求调研为基础,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框架,确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按照流程构建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的构建思路如下:2.1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在学校、院系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框架下进行,电子商务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在深入分析工作岗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素质、操作技能要求的基础上确立实践教学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划分为专业理论学习目标、实践操作技能目标、素质拓展目标等子目标,进而确立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与子目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2.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要遵从知识与能力的增长规律,按照电子商务职业能力培养设定该专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综合应用环节等教学模块,同时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增加按照不同专业方向、模块化的项目型、技术设计型、创新创业型的校内外实训项目。2.3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实施过程支持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入手,建立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科研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育中心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的分层次实践教学平台。

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一中心、二保障、三平台、四途径、八模块五个部分,如图2所示。3.1一中心。“一中心”即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电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要具备适应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必须具备厚基础、强实践、重技能的综合素质,能在电子商务相关岗位从事电子商务规划、运营、设计、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打破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将其从知识模块调整为能力模块,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案。3.2二保障。“二保障”是指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保障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运行。其中,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从组织保障、机制保障、条件保障、政策保障四个方面构成,他们之间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系统,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实践教学评价反馈体系要从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系统、质量评价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三个方面进行构建。3.3三平台。“三平台”是指实践教学平台的协同构建,主要包括实践教育中心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其中,实践教育中心平台主要由校内的实训中心搭建,其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学科基础实验室、专业实训室、综合实训室,主要完成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和开放性实训任务;实习/实训基地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课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承担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创新创业平台是指为学生科技创新、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的专门实训场所,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1]。3.4四途径。“四途径”是指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要通过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四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3.5八模块“八模块”是指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多种能力的八个的实践教学模块,具体阐述如下:第一模块:素质拓展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和作战技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实习等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些环节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基本的生活工作能力。第二模块是基础技能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实训、公共基础课实训、专业基础课实训、专业核心课实训等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增强电商专业学生对政治、数学、文学、计算机、外语等基础学科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该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能力。第三模块是专业实训教学模块。该模块通过商务网站建设、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专业课程中综合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块着重加强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第四模块是专业综合能力模块。该模块主要通过电商专业综合实验、电商专业学术报告、电商专业社会调研等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的平台[2]。第五模块是工程训练模块。该模块主要目的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程序编写、APP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第六模块是综合实习模块。该模块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环节,其目的是通过综合实习实训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认识,熟练掌握综合的实践实训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七模块是科研训练模块。该模块包括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专业综合课程的论文写作、项目设计制作等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进而从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第八模块是科技创新训练模块。该模块通过学生承担科研课题、自主完成开放性实验项目、参与完成大学生实践类、创新类科技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提炼升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3]。

参考文献

[1]张兴旺,陈小玲.应用型本科“245”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5):130-132.

[2]谷红敏,吕元琦.浅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德州学院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04):26-27.

电子商务系范文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

国内众多高校基本上都有电子商务专业,然而在教学模式上仍处于探索和研究的阶段,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课程所涉及到的学科较为广泛,之间的交叉与联系也相对复杂,在实际的应用中有很多种形式,使得我们难以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做出明确的判断。从而产生的一个现象就是,全国各地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重点、教学特色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为了能更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先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学生整体的专业素质。

1、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1.1教学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

我国众多高校在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和教学的安排上,主要倾向于四个方向: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在电子商务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开展和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教学;二是以商务应用为主,根据实际的电子商务平台、环境,展开相关的电子商务应用教学;三是将以上两者互相结合,使电子商务人才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更宽广的适用范围;四是暂时以信息技术为主,先培养出一批社会急需的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缓解社会、企业存在的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然而其课堂教学都是以培养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而展开的。

1.2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方法多样性

由于电子商务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中,采用的方式较为多样: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电子商务平台或者系统的开放性、通过与企业达成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等;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各学校的教学侧重点不同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教学重点不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中的应用文/黎旭宏同,所以相应的实践方式和内容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1.3电子商务实践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多数高校的电子商务实践应用教学过程中,存在多方面较为普遍的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不同高校对电子商务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即有的侧重于应用层面的教学,还有一部分学校是将其建立在技术层面,存在教学理念不同的现象;并且无论哪一种教学理念都不能很好的将电子商务的内涵完全的表现出来,所以存在了较高的局限性。二是模拟环境与投入的局限性,电子商务的模拟教学环境对运行设备的参数有着较高的要求,多为C/S架构,基于这一现状,模拟教学的建设成本较高,很少有高校能够达到这一环境模拟的标准,这就使得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三是企业资源获取的局限性,电子商务的环境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将电子商务的实际运行模式应用于教学课堂上来,对于较为发达的或者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较为顺利,或者说实行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电子商务运行模式较差的地区,相对来说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限制性。四是创业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性,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在已经趋于饱和的状态,基于互联网商务模式发展变化较快,在这一平台创业的竞争力十分激烈,想要从中脱颖而出更是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技巧才能实现,而高校学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在创业方面很难达到成功创业的水平。

2、电子商务实践应用教学的层次体系结构

电子商务设计的学科较多,建设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形式就不能过于单一,要具备一定的复合性和综合性,将日常的实验、教学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地实践学习的环境,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短板劣势,教师则可以做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技巧,为成为应用型人才不断努力。根据学生的专业定位要求,实现教学结构的层次化,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发现更多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根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实验层、实习层和实战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相符合的层次教学,利于学生对及时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2.1实验层教学细节分析

将实验层划分为课程实验与独立实验两大类,其中课程实验是以电子商务专业课标要求内的实验,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和积累知识;独立实验与课程实验的性质不同,需要独立开展课堂进行实验操作,而实验的内容主要是根据近阶段所学的内容而设定,可以将独立实验看做是一个对本阶段学习的总结和应用的机会;比如开发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电商平台等。

2.2实习层教学细节分析

结合电子商务的数据运行模式,在实习层中设置了实习实训与顶岗实习两个模块;其中实习实训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的电商运行项目做出具体的岗位分配和工作内容部署,让学生身处于实际的电商操作环境中,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电子商务运行的流程和具体细节,引导学生完成分配的任务,在熟悉整个流程的基础上,强化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顶岗实习是指让学生进入实际的企业内部进行学习和工作,所谓顶岗就是顶替某一岗位的人员工作,将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应用于顶岗实习中,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感受电子商务商业化的应用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习情况,可以适当地调整其顶岗的岗位,比如在完成基本岗位的工作以后,表现较为出色的话,可以安排其进行电子商务方案的设计或者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规划等较为高层次的岗位实习。

2.3实战层教学细节分析

实战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创业实训,让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理解更深一层,对自己的电子商务方案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修改,在过程中不断整合知识、创新知识。实战层有两个模块的划分,一个是在现有的、成熟的电商平台上建立个人的店铺,比如淘宝、蘑菇街等,通过实战,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总结经验,在获取实战经验的同时,获取经济利润,对学生本人的网络影响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另一模块是建设个人网站,在个人搭建的平台上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相对来说,前者具有较强的实践效果,而后者则具有一定的创业性质,凭借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需要与多人互相合作才能达到更好的创业效果。实践教学体系的层次化模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逐层深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实践,发现、分析、总结电子商务的运行原理和规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知识相结合,当遇到问题时,可以熟练的运用个人掌握的知识进行解决,实现知识技能在实践中技能应用的效果。在过程中巩固前期学习的知识技能,然后站在创业的角度进行自主创业,并尝试解决多样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创新,一定时间以后,学生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最终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方法和途径

3.1校企互动,善于“借力”

首先是实习与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单纯地理论教学是一定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经过一定的实习和实训,才能更好的与社会接轨,成为知识与技能相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但在实际的实习环节中,大多高校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大多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不大,可以提供的实习名额不多;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小规模电商公司越来越多,对实习生的需求总量较大,但每次能够接受的实习生数量却极为有限,从而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实践技能水平不一致,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较大的限制作用。二是企业对实习生的接受程度不够高,这一现象不仅是在电商企业存在,而各行各业都会有一定的存在,因为实习生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企业面对实习生就像面对一张白纸一样,需要从头教起;有些企业会认为培养实习生的过程较为繁琐,不愿意花费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实习生;这对实习生参与社会企业中进行实际工作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两个问题是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有的学校为了内部解决学生实践、实习的问题,建立起了相对应的实习基地,但相当一部分的实习基地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规模小、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等,或者采用与大型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为学生实习提供平台和机会,这样的实习机会对学生来说确实会带来一定的进步,但这与在企业中的实习还是有区别的,所以高校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实习模式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校企互动,将学生的实习与学校的发展策略紧密相连;具体来说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当教师的横向科研课题较多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实习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教师可以结合课题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人员指定或者小组分配,这样既解决了教师繁多的科研工作,也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善于“借力”是指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借助某一资源的优势;即加强高校与第三方资源,比如培训机构与学校等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同时解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可以通过培训,获得较好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且可以不断提升和进步。

3.2鼓励学生创业,以减缓实习或就业的压力

创业是一种减缓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的方式,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业相当于是一个就业的最高层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创业的项目当中来,引人而已,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来选择。创业首先需要有一个有价值可发展的项目,其次要找准合适的发展平台,另外还要有一个好的团队,通力合作,更好的实现创业的目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就是通过现有的电商平台,在上面建立起个人店铺,比如常见的淘宝、蘑菇街等,但前提一定要做好规划,有策略有营销方案,找准客户群体等,切忌盲目跟风,这样只会得不偿失。或者学生可以建立起个人的网站,这种方式属于较为高层次的创业模式;但这样的方式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来说实现起来有难度;但如果较好的项目可以向学校申请创业基金补助,来帮助创业目标的实现。

4、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中的应用,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锻炼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方式有很多种,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作者:黎旭宏 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讨——基于项目化的学习与实践教学[J].才智,2016,(0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