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23:33:07

电算化管理制度

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篇1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在会计信息处理和保存中的效用,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财务部应在每年或上年末建立新的会计年度的完整的帐务文件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运用当前在用系统的规则正确地设置全部级次的会计科目,会计年度中间可以任意追加新的会计科目,但以制单或记帐的会计科目不得介绍修改或删除(帐务的修改工作由系统管理员执行)。

(二)转换会计年度时,应在新的会计年度开始后的20天内,完成结转各帐户的年初手续,并保证数据检验平衡正确,年初余额在当年记帐以前可以修改,当年记帐以后如有调整,只能通过填制记帐凭证进行。

(三)任何登记入帐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记帐凭证,摘要区规范填入,在机上填制的记帐凭证编号应当连续,编号出现间断时,应在断号的第一张凭证上注明间断的编号,并在打印输出的该张凭证上注明断号的原因并签字盖章。

(四)记帐凭证必须经过复核人员签字后,才能根据其登记帐薄,复核人员必须在屏幕上直接对机器存储的记帐进行复核签字,同时要对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或代用凭单进行签字盖章。同一张记帐凭证,制单和复核不能是同一人。

记帐凭证在记帐以前必须打印输出(记帐凭证清单),没有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不得登记入帐。

(五)总帐及现金帐和银行帐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活页帐装订,出纳人员根据审核人员审查并准许报销的凭证,收入或付出款项,出纳人员可以不登记订本式日记帐,如现金处理收支较多可根据需要自设辅助帐。

单位每天必须将当日发生的现金收支数据输入计算机并据以计算出库存日报表,并在表上签字盖章。

(六)单位根据机器使用和人员分工情况以及工作需要,确定每月的记帐期限,每月至少记帐一次,每月月末以前应将当月所有收支及转帐业务全部登记入帐。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总帐,每季度核对一次明细帐。

(七)必须将储存在机器内的帐簿数据打印输出为书面帐簿,会计帐簿打印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平时可以只打印已满页的帐簿数据,但每年年末必须将全部帐簿数据打印输出。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会计信息的全面、准确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操作使用人员:

操作使用人员是指有权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职责范围内会计电算工作的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财务部门配备以下操作使用人员;

(一)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所有会计核算软件数据的初始化、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运行错误的登记与排除工作;负责系统操作使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分配操作人员的工作权限,并设置操作使用人员的保密字。

(二)数据录入员:按照操作规程录入凭证数据,并负责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人员无权修改原始凭证或手制凭证上的数据,不得进行凭证复核操作。出纳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不能担任数据录入人员工作。

(三)数据复核员:负责对已录入计算机的凭证编号及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审核,确保入帐数据的完整与正确。

(四)数据管理人员:负责已复核数据的入帐、入帐后凭证、帐页的打印输出工作,协助系统管理员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负责程序软盘、存档数据软盘、输出凭证、帐页及其他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好软件数据扩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五)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对会计电算化硬件和软件的检查及运行故障处理工作,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使用人员的操作权限:

(一)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用友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会计电算体系与核算方式。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制度与单位核算、管理的要求。报表格式必须符合上级主要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要求。

(二)数据录入员进行数据录入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凭证内容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如发现凭证数据错误立即通知凭证编制人员或系统管理人员,并根据修正后的凭证修改录入的数据。数据录入人员除可以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外,还可以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复核人员亦不能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复核时发现凭证录入错误,必须通知数据录入人员进行修改,复核人员不得进行已录入数据的修改操作,待数据录入人员修正录入数据后再进行复核签字操作。

(三)系统维护人员除实施数据维护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打开系统数据库进行操作。实施维护时不准修改数据库结构。其他操作人员一律不允许实施数据库操作。

(四)用于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会计软件只有操作人员才能上机操作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允许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系统管理员认可合格后方可上机。

(五)操作使用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必须填写“上机操作登记簿”,如实填写操作人员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下机时间、操作期间系统运行情况等。操作人员的保密字必须牢记,并注意要安全保密,否则出现问题,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有不可推卸有责任。

(六)出纳员、维护人员、程序人员均不准实施数据录入操作。

(七)备份数据软盘和存档数据软盘、帐页、凭证、报表及其他资料由数据管理人员按规定统一复制、核对、存放、保管。

三、会计凭证的审核与管理:

会计凭证是计算机处理会计核算业务的依据。必须保证入帐前录入计算机的会计凭证准确、可靠,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一)业务作主的审核:

财务部门收到业务人员编制的业务凭证后首先由稽核人员审核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认无误后再审查业务作主有无业务负责人,业务主管的签章,如确认无误则上机制单依此手工编制记帐凭证。

(二)手工记帐凭证的审核:

制单人手工编制完的记帐凭证必须交稽核人员审核后才能交数据录入人员录入。稽核人员必须认真审核凭证摘要的规范性、清晰性;凭证分录和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如无误再检查凭证科目的平衡关系,最后审查制单人是否签字。

(三)机制凭证的复核数据录入人员录入凭证数据后,由数据复核人员对录入的凭证进行复查,确保与手工作主的一致性和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后签字。

(四)复核后的凭证必须打印输出、并经有关人员(稽核员、制单人员、出纳、数据录入员、数据复核人员、会计主管等)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记帐操作。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一)单位应根据帐簿数据准确编制或由机器正确生成会计报表,报表格式由会计主管部门统一设计或认可。

(二)报表的编制要求做到数据真实,计算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备,做到帐证,帐表,表表之间勾稽严密,有所属单位的应将所属单位的报表数据输入机器进行汇总,并将本单位报表、所属单位报表和汇总表一并报出,书面报表必须由分管帐务的领导,会计主管和制表人签名盖章。

(三)单位的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磁盘(硬盘和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以书面形式存放的会计作主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存储在磁盘上的会计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打印输出书面形式,末打印之前不得抹去。

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由操作使用人员在打印输出的页面上繁体字或盖章注明,由系统管理员签字盖章认可。

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必须在两年以上,其中会计科目和总由数据(包括年度和月度汇总数据)必须永久保存,明细帐、记帐凭证及其他数据资料在两年后可根据需要决定存毁。

(四)必须经常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备份。备份是通过对硬盘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副本来实现信息存储的,每月备份不得少于一次。不得直接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档案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进行任何非法操作,如要对磁盘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必须使用备份罗盘的副本,不得删除硬盘和软盘的数据。恢复系统数据必须使用最新的正式备份。

(五)必须妥善保管好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备份软盘应贴上写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或由专人保管。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套和包装盒中,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储。硬盘和正式备份软盘不得随便知心乱放和外借。

(六)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及自行开发原程序的备份分别在三个地点以上,应根据数据量和硬盘空间的大小情况,每隔一定时期(如半年或一年以上)清理一次硬盘,删除硬盘上以前年度的会计数据,以利于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运行速度,没有做过备份的硬盘数据不得清理删除(三个存放地点分别为机房、档案室、财务室)。

(七)磁盘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清理硬盘等,由系统管理员专职执行并对磁盘会计档案的安全的正确负责。

《计算机上机操作记录制度》

《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中对会计核算软件的使用单位有明确要求──要有必要的上机操作制度。为了更好地完成系统维护的任务,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地点、时间,以及如何处理和处理结果等情况,并作为下结段合理调整机时分配的依据,严格财务微机管理制度,现规定如下:

一、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登记当天所有上机操作情况。要求填写日期,操作员姓名,操作内容,运行时间和运行情况。

二、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则在运行情况及备注栏填写运行正常字样,若有问题发生则应及时登记记录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三、不得进行末作登记记录的任何软硬件维护工作。

四、系统管理员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应有所记载,对于重大运行故障,除按规定登记外还须另行填写故障报告单。

五、操作记录每月装订成册,日常由档案管理人员妥善保管,年终整理归档。

六、要真实完整地填写操作记录,发生总是不登记者,按经济责任制有并条款处理,以上规定由系统管理员监督执行,请所朋操作及维护人员遵照执行。

《会计电算化岗位经济责任制》

随着我公司会计电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算化的应用在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方面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层次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使我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沿着健康严谨的轨道继续巩固提高,确保此项工作的合法性、科学性、准确性、安全性,特制如下会计电算化岗位经济责任制。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

根据本企业的管理核算特点及上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设置的要求,为了稳妥地进行以计算机替代手工帐的过渡,在总会计师领导下,本着财务会计岗位围绕电算化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为财务管理,核算服务的原则,以计算机替代手工帐后本公司设置如下管理岗位:

岗位: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稽核、底稿制作、计算机操作、传票复核、软件开发、出纳、内勤、成本管理、内部银行管理、往来帐管理岗、专用基金管理、销售管理。转

二、岗位职责:

(一)总会计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规模及重大硬件、软件的使用及应用项目进行决策,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主管:制订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为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应用项目和决策依据,根据企业特点合理的设置电算化管理岗位及配备岗位人员,检查岗位人员工作情况。严格执行责任制对各岗位人员经济现任的约束条款。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岗:

1.参与制订本厂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及电算化管理制度。

2.执行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计算机档案管理职责,对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维护运行。保证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财产。

3.报告计算机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遇重大的系统运行故障必须根据故障的发生,自理情况填写报告单并及时报予电算化主管。

4.正确分配系统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参与软件开发的管理。

5.保证各种电算化管理规定的正确实施。

(四)岗位主管:

1.电算化、成本、计划岗位主管:

*协助会计主管制订电算化发展规划及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及应用项目的决策依据,负责软件开发的管理。

*协调系统管理与会计管理岗位工作,保证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过渡及协调发展,保证各级电算化管理制度的正确执行。

*本公司成本管理及财务计划的制定、预测。

*组织各岗位对公司经济活动进行准确及时的分析。

*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2.资金、专用基金岗位主管:

*负责银行、现金出纳岗、销售岗、往来岗、专用基金岗的日常管理。

*上缴利润、税金、留利及货款的管理。

*流动资金的日常核算管理。

*配合电算化主管使本主管岗位的电算化应用不断完善。

*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五)系统操作岗位: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及时准确地输入及生成各种会计凭证、帐簿、报表。

3.通过系统管理员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所需的查询数据。

4.系统管理员给本岗位设置的口令不得告知其他任何人。

5.正确执行电算化管理规定中有关操作、使用、备份等条款。

(六)软件开发岗: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末经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核准的开发项目不得上机。

3.开发的软件应充分利用本公司已经应用信息系统、报表系统的功能并应易接受、掌握。

(七)档案管理岗: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对存储在磁盘(含硬盘及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凭证、帐、报表等要及时备份。备份软盘要编号及加盖印章归档,对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历年资料要备份三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

3.对购置或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的软件文本要人作为会计档案永久妥善保存,并负责督促计算机凭证、帐簿、报表的装订归档。

4.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不允许任何人进行非会计系统许可的任何操作。

5.注意保管查看计算机操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并负责操作记录的整理装订,归档。

(八)稽核岗: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及是否有经办人、验收人、主管领导签字。

2.审核凭证制作底稿是否规范,运用会计科目是否合理,借贷是否平衡。

3.发现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及传票制作底稿,及时退回业务发生岗位进行合格性处理。

4.签于业务处理时间问题至少一周内对所有原始凭证及凭证制作底稿全面审核一次,确保凭证制作质量。

5.稽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名的印章,并对所有因人为因素造成又无及时稽核发现的凭证制作质量问题负责。

(九)复核岗:

1.保证计算机记帐前凭证制作质量起到把关的作用。

2.复核计算机凭证与作主制作底稿的一致性,配合稽核人员及时发现原始凭证,凭证底稿的质量问题。

3.按日整理当日所有原始凭证、凭证底稿及计算机凭证,完整的交付装订人员进行装订。

4.按日进行每笔经济业务凭证的复核,发现问题后属于操作问题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属于系统维护问题通知系统管理进行处理。

5.负责审核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结果并对审核结果负责,复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员印章。

(十)其他业务岗位:

1.其他业务岗位按原经济现任制规定内容开展工作,发生问题按原条款处理。

2.其他业务岗位要全力配合电算化工作,执行领导对各岗位指定的有关电算化管理方面的要求。

3.末经系统管理人员允许,不得私自上机操作。

4.现金及银行出纳岗协助档案管理员暂时负责每日凭证的装订工作并负责凭证封面要求内容的填写。

5.各岗位要及时发现本岗位不适于计算机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努力提出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建议。

三、关于各岗位工作的奖惩规定:

各岗位的职责条款与当期的奖金挂钩,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岗位的五条职责共一百分(每条款二十分),如果岗位人员有违反本岗位职责的问题,经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员认定,按职责的内容扣除相应的分数。计奖实行活分活值考核。

计算公式:

奖金分值=部门奖金总额/各岗位得分总和岗位人员得奖额=各岗位实得分数*奖金分值

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申请

南京市财政局会计处:

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篇2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在会计信息处理和保存中的效用,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财务部应在每年或上年末建立新的会计年度的完整的帐务文件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运用当前在用系统的规则正确地设置全部级次的会计科目,会计年度中间可以任意追加新的会计科目,但以制单或记帐的会计科目不得介绍修改或删除(帐务的修改工作由系统管理员执行)。

(二)转换会计年度时,应在新的会计年度开始后的20天内,完成结转各帐户的年初手续,并保证数据检验平衡正确,年初余额在当年记帐以前可以修改,当年记帐以后如有调整,只能通过填制记帐凭证进行。

(三)任何登记入帐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记帐凭证,摘要区规范填入,在机上填制的记帐凭证编号应当连续,编号出现间断时,应在断号的第一张凭证上注明间断的编号,并在打印输出的该张凭证上注明断号的原因并签字盖章。

(四)记帐凭证必须经过复核人员签字后,才能根据其登记帐薄,复核人员必须在屏幕上直接对机器存储的记帐进行复核签字,同时要对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或代用凭单进行签字盖章。同一张记帐凭证,制单和复核不能是同一人。

记帐凭证在记帐以前必须打印输出(记帐凭证清单),没有打印输出的记帐凭证不得登记入帐。

(五)总帐及现金帐和银行帐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活页帐装订,出纳人员根据审核人员审查并准许报销的凭证,收入或付出款项,出纳人员可以不登记订本式日记帐,如现金处理收支较多可根据需要自设辅助帐。

单位每天必须将当日发生的现金收支数据输入计算机并据以计算出库存日报表,并在表上签字盖章。

(六)单位根据机器使用和人员分工情况以及工作需要,确定每月的记帐期限,每月至少记帐一次,每月月末以前应将当月所有收支及转帐业务全部登记入帐。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总帐,每季度核对一次明细帐。

(七)必须将储存在机器内的帐簿数据打印输出为书面帐簿,会计帐簿打印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平时可以只打印已满页的帐簿数据,但每年年末必须将全部帐簿数据打印输出。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确保会计核算软件的正常运行及会计信息的全面、准确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操作使用人员:

操作使用人员是指有权使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职责范围内会计电算工作的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财务部门配备以下操作使用人员;

(一)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所有会计核算软件数据的初始化、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运行错误的登记与排除工作;负责系统操作使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分配操作人员的工作权限,并设置操作使用人员的保密字。

(二)数据录入员:按照操作规程录入凭证数据,并负责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作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人员无权修改原始凭证或手制凭证上的数据,不得进行凭证复核操作。出纳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不能担任数据录入人员工作。

(三)数据复核员:负责对已录入计算机的凭证编号及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审核,确保入帐数据的完整与正确。

(四)数据管理人员:负责已复核数据的入帐、入帐后凭证、帐页的打印输出工作,协助系统管理员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工作,负责程序软盘、存档数据软盘、输出凭证、帐页及其他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好软件数据扩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五)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对会计电算化硬件和软件的检查及运行故障处理工作,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使用人员的操作权限:

(一)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用友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会计电算体系与核算方式。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制度与单位核算、管理的要求。报表格式必须符合上级主要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要求。

(二)数据录入员进行数据录入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凭证内容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如发现凭证数据错误立即通知凭证编制人员或系统管理人员,并根据修正后的凭证修改录入的数据。数据录入人员除可以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外,还可以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复核人员亦不能进行数据录入操作,复核时发现凭证录入错误,必须通知数据录入人员进行修改,复核人员不得进行已录入数据的修改操作,待数据录入人员修正录入数据后再进行复核签字操作。

(三)系统维护人员除实施数据维护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打开系统数据库进行操作。实施维护时不准修改数据库结构。其他操作人员一律不允许实施数据库操作。

(四)用于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会计软件只有操作人员才能上机操作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允许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系统管理员认可合格后方可上机。

(五)操作使用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必须填写“上机操作登记簿”,如实填写操作人员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下机时间、操作期间系统运行情况等。操作人员的保密字必须牢记,并注意要安全保密,否则出现问题,操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有不可推卸有责任。

(六)出纳员、维护人员、程序人员均不准实施数据录入操作。

(七)备份数据软盘和存档数据软盘、帐页、凭证、报表及其他资料由数据管理人员按规定统一复制、核对、存放、保管。

三、会计凭证的审核与管理:

会计凭证是计算机处理会计核算业务的依据。必须保证入帐前录入计算机的会计凭证准确、可靠,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一)业务作主的审核:

财务部门收到业务人员编制的业务凭证后首先由稽核人员审核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认无误后再审查业务作主有无业务负责人,业务主管的签章,如确认无误则上机制单依此手工编制记帐凭证。

(二)手工记帐凭证的审核:

制单人手工编制完的记帐凭证必须交稽核人员审核后才能交数据录入人员录入。稽核人员必须认真审核凭证摘要的规范性、清晰性;凭证分录和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如无误再检查凭证科目的平衡关系,最后审查制单人是否签字。

(三)机制凭证的复核数据录入人员录入凭证数据后,由数据复核人员对录入的凭证进行复查,确保与手工作主的一致性和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后签字。

(四)复核后的凭证必须打印输出、并经有关人员(稽核员、制单人员、出纳、数据录入员、数据复核人员、会计主管等)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记帐操作。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一)单位应根据帐簿数据准确编制或由机器正确生成会计报表,报表格式由会计主管部门统一设计或认可。

(二)报表的编制要求做到数据真实,计算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备,做到帐证,帐表,表表之间勾稽严密,有所属单位的应将所属单位的报表数据输入机器进行汇总,并将本单位报表、所属单位报表和汇总表一并报出,书面报表必须由分管帐务的领导,会计主管和制表人签名盖章。

(三)单位的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磁盘(硬盘和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和以书面形式存放的会计作主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存储在磁盘上的会计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打印输出书面形式,末打印之前不得抹去。

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由操作使用人员在打印输出的页面上繁体字或盖章注明,由系统管理员签字盖章认可。

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必须在两年以上,其中会计科目和总由数据(包括年度和月度汇总数据)必须永久保存,明细帐、记帐凭证及其他数据资料在两年后可根据需要决定存毁。

(四)必须经常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备份。备份是通过对硬盘的会计数据建立软盘副本来实现信息存储的,每月备份不得少于一次。不得直接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档案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进行任何非法操作,如要对磁盘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必须使用备份罗盘的副本,不得删除硬盘和软盘的数据。恢复系统数据必须使用最新的正式备份。

(五)必须妥善保管好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备份软盘应贴上写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或由专人保管。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套和包装盒中,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储。硬盘和正式备份软盘不得随便知心乱放和外借。

(六)会计数据的备份软盘及自行开发原程序的备份分别在三个地点以上,应根据数据量和硬盘空间的大小情况,每隔一定时期(如半年或一年以上)清理一次硬盘,删除硬盘上以前年度的会计数据,以利于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运行速度,没有做过备份的硬盘数据不得清理删除(三个存放地点分别为机房、档案室、财务室)。

(七)磁盘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清理硬盘等,由系统管理员专职执行并对磁盘会计档案的安全的正确负责。

《计算机上机操作记录制度》

《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中对会计核算软件的使用单位有明确要求──要有必要的上机操作制度。为了更好地完成系统维护的任务,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地点、时间,以及如何处理和处理结果等情况,并作为下结段合理调整机时分配的依据,严格财务微机管理制度,现规定如下:

一、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登记当天所有上机操作情况。要求填写日期,操作员姓名,操作内容,运行时间和运行情况。

二、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则在运行情况及备注栏填写运行正常字样,若有问题发生则应及时登记记录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三、不得进行末作登记记录的任何软硬件维护工作。

四、系统管理员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应有所记载,对于重大运行故障,除按规定登记外还须另行填写故障报告单。

五、操作记录每月装订成册,日常由档案管理人员妥善保管,年终整理归档。

六、要真实完整地填写操作记录,发生总是不登记者,按经济责任制有并条款处理,以上规定由系统管理员监督执行,请所朋操作及维护人员遵照执行。

《会计电算化岗位经济责任制》

随着我公司会计电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算化的应用在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方面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层次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使我公司会计电算化工作沿着健康严谨的轨道继续巩固提高,确保此项工作的合法性、科学性、准确性、安全性,特制如下会计电算化岗位经济责任制。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

根据本企业的管理核算特点及上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设置的要求,为了稳妥地进行以计算机替代手工帐的过渡,在总会计师领导下,本着财务会计岗位围绕电算化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为财务管理,核算服务的原则,以计算机替代手工帐后本公司设置如下管理岗位:

岗位: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稽核、底稿制作、计算机操作、传票复核、软件开发、出纳、内勤、成本管理、内部银行管理、往来帐管理岗、专用基金管理、销售管理。二、岗位职责:

(一)总会计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规模及重大硬件、软件的使用及应用项目进行决策,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主管:制订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为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应用项目和决策依据,根据企业特点合理的设置电算化管理岗位及配备岗位人员,检查岗位人员工作情况。严格执行责任制对各岗位人员经济现任的约束条款。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岗:

1.参与制订本厂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及电算化管理制度。

2.执行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计算机档案管理职责,对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维护运行。保证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财产。

3.报告计算机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遇重大的系统运行故障必须根据故障的发生,自理情况填写报告单并及时报予电算化主管。

4.正确分配系统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参与软件开发的管理。

5.保证各种电算化管理规定的正确实施。

(四)岗位主管:

1.电算化、成本、计划岗位主管:

*协助会计主管制订电算化发展规划及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及应用项目的决策依据,负责软件开发的管理。

*协调系统管理与会计管理岗位工作,保证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过渡及协调发展,保证各级电算化管理制度的正确执行。

*本公司成本管理及财务计划的制定、预测。

*组织各岗位对公司经济活动进行准确及时的分析。

*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2.资金、专用基金岗位主管:

*负责银行、现金出纳岗、销售岗、往来岗、专用基金岗的日常管理。

*上缴利润、税金、留利及货款的管理。

*流动资金的日常核算管理。

*配合电算化主管使本主管岗位的电算化应用不断完善。

*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五)系统操作岗位: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及时准确地输入及生成各种会计凭证、帐簿、报表。

3.通过系统管理员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所需的查询数据。

4.系统管理员给本岗位设置的口令不得告知其他任何人。

5.正确执行电算化管理规定中有关操作、使用、备份等条款。

(六)软件开发岗: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末经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核准的开发项目不得上机。

3.开发的软件应充分利用本公司已经应用信息系统、报表系统的功能并应易接受、掌握。

(七)档案管理岗:

1.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

2.对存储在磁盘(含硬盘及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凭证、帐、报表等要及时备份。备份软盘要编号及加盖印章归档,对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历年资料要备份三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

3.对购置或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的软件文本要人作为会计档案永久妥善保存,并负责督促计算机凭证、帐簿、报表的装订归档。

4.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不允许任何人进行非会计系统许可的任何操作。

5.注意保管查看计算机操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并负责操作记录的整理装订,归档。

(八)稽核岗: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及是否有经办人、验收人、主管领导签字。

2.审核凭证制作底稿是否规范,运用会计科目是否合理,借贷是否平衡。

3.发现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及传票制作底稿,及时退回业务发生岗位进行合格性处理。

4.签于业务处理时间问题至少一周内对所有原始凭证及凭证制作底稿全面审核一次,确保凭证制作质量。

5.稽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名的印章,并对所有因人为因素造成又无及时稽核发现的凭证制作质量问题负责。

(九)复核岗:

1.保证计算机记帐前凭证制作质量起到把关的作用。

2.复核计算机凭证与作主制作底稿的一致性,配合稽核人员及时发现原始凭证,凭证底稿的质量问题。

3.按日整理当日所有原始凭证、凭证底稿及计算机凭证,完整的交付装订人员进行装订。

4.按日进行每笔经济业务凭证的复核,发现问题后属于操作问题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属于系统维护问题通知系统管理进行处理。

5.负责审核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结果并对审核结果负责,复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员印章。

(十)其他业务岗位:

1.其他业务岗位按原经济现任制规定内容开展工作,发生问题按原条款处理。

2.其他业务岗位要全力配合电算化工作,执行领导对各岗位指定的有关电算化管理方面的要求。

3.末经系统管理人员允许,不得私自上机操作。

4.现金及银行出纳岗协助档案管理员暂时负责每日凭证的装订工作并负责凭证封面要求内容的填写。

5.各岗位要及时发现本岗位不适于计算机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努力提出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建议。

三、关于各岗位工作的奖惩规定:

各岗位的职责条款与当期的奖金挂钩,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岗位的五条职责共一百分(每条款二十分),如果岗位人员有违反本岗位职责的问题,经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员认定,按职责的内容扣除相应的分数。计奖实行活分活值考核。

计算公式:

奖金分值=部门奖金总额/各岗位得分总和岗位人员得奖额=各岗位实得分数*奖金分值

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申请

南京市财政局会计处:

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篇3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主管会计兼任。

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各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上述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电算化会计岗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岗位进行适当合并。

(二)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点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

(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4)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三)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

(3)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级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4)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5)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会计业务;会计信息;硬件;软件

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就是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会计信息的建立与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培训,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诸多内容,都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与原理进行安排组织,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正确的进行。下面仅就会计电算化工作涉及的内部控制进行探讨。

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和预定的目标,对一个过程或一系列事件施加影响,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不仅包括企业高层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还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新《会计法》第27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建立本单位的内部监督制度。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核算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企业为实现其既定的经营管理目标,提高其经济效益,必需加强管理,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一些变化

1.会计业务处理的内容和方式的变化

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处理财会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环境和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财会部门人员的构成从原来的财会专业人员,转变为由财会专业人员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维护员等构成。财会部门能够高效地完成传统会计核算工作要求的核算内容,还可以应用计算机完成各种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其他工作,如财务预测、成本控制、销售预测、企业资源规划等。随着电子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工作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可以在终端机上瞬间完成,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财会业务,可由其他有关人员在终端机上完成;由几个部门按原规定的步骤才能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以由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控制范围与控制程序符合新形势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

2.会计信息载体的变化

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后,财会业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及报表的生成方式、财会信息的储存方式及载体也与传统的方式不同。手工处理时期的反映财会业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有所减少。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某些经济业务交易发生时,有关信息由经办人员通过计算机直接操作、计算机自动记录,手工操作财会业务时期使用的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具备的各种凭证、单据有些被部分取消,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一些工作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改为以磁、光介质为媒体进行存储,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控制的重点应有所不同,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为主,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3.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加大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且发现的难度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更大,所以,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而且复杂,必须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

由于上述原因,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尤其是财会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它要求由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面的控制。

二、需加强和改进的几个方面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设置、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及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管理制度等。

1.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培训,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

要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人员的岗位划分和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一般分为:会计电算化主管、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审核记账员、会计档案管理员、电算审查员。同时要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制。工作人员的岗位安排除考虑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外,还应该保证按照不相容业务相分离的原则,如审核记账员岗位不得由出纳人员兼任,也不得审核自己输入的凭证。岗位责任制的制定主要明确每个电算化岗位的职责,督促工作人员及时保证工作的完成并做好相应的纪录,保证工作质量、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

3.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系统使用管理、上机操作规程、帐务处理程序,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所有进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真实、有效,保证企业的经营效果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正确反映出来。

4.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管理制度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包括贮存在软盘、硬盘及光盘等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和书面形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会计资料的管理与保密、数据备份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安全保管。

5.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管理制度

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篇5

分析研究并解决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会计工作岗位出发,就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并就解决会计电算化安全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安全现状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科技含量提高,但基础工作仍较薄弱

不仅会计信息系统硬件、软件本身的科技含量比较高,而且由于会计电算化所跨学科比较多,各自的发展亦很迅速,这就增加了其他学科与会计学之间融合的难度,科技含量的提高给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事实上许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过程中,对电算化的认识不够,会计电算化实施时并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系统的调研,没有充分的专业储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不健全,操作不规范。这给本来很规范化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带来了因不当操作而造成数据丢失、系统错误分析、甚至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安全管理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电算化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缺陷甚至影响了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信息化、财务管理专业化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难度增大,系统控制方法、控制手段更复杂

会计信息的安全在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和手工处理阶段就存在,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人们已摸索出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会计的组织管理、日常维护与管理均发生了变化。

1.会计电算化后会计的岗位和工作职责在原有的手工分工的基础上新增了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岗位职责发生变化或调整。设置电算化岗位时不仅要适应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核算的要求,而且要与会计部门的会计人员配备相适应,要符合单位的实际规模。如何合理分工又与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内部控制等相适应,这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会计信息系统不是单一系统而是人机一体的复杂系统,其安全不仅涉及设备安全,而且涉及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安全控制内容广泛,安全控制的方法、手段比手工账务处理时期更复杂,这就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

3.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无形化,数据储存的电磁化,伪造和舞弊的隐蔽性,这些新特征的存在都会成为电算化安全的杀手,也给系统的安全控制带来了困难,而且电子数据的储存介质容易受损,很难保管,会造成会计信息容易丢失和毁坏的危险。

4.网络和数据库的开放性也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商品化的财务软件一般都具备网络版本,会计人员在感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会计机密的被侵犯、被恶意破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网络通信协议和软件自身不完善,造成网络协议存在漏洞;网络自身布线不合理造成通信质量差;大量的传播极易受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网络黑客的恶意入侵、窃取、篡改、破坏系统和数据。

(三)会计电算化安全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部也先后制定了有关会计软件开发、评审及管理的相关规定,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但会计电算化后与会计核算相关的会计工作规范,仍然按传统的手工算账、记账为制定基础,电算化会计法规的建设和电算化的普及推广不很融洽。

会计核算的财务处理、会计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监督、错账更正方法、内部会计管理等都因电算化核算环境、核算手段、技术方法的变化而变化,电算化实务中上述许多问题仍然无法可依,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还很不健全,会计行业内系统的电算化安全规范尚未形成。

(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亟待更新

人的素质决定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不仅是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而且某种程度上能弥补硬软件投入相对不足的缺陷,提高信息系统运行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安全策略

(一)加快电算化法制建设,规范电算化安全管理

电算化会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电算化安全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主要是通过认真落实会计准则、会计规章来实现,通过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管理办法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要对会计电算化的软件采用的标准、软件的安全性、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的规范使用、会计电算化文档的保管以及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责任作出指导和说明;对于原有的会计工作规范、管理办法、会计制度,根据电算化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安全的日常维护

1.电算化实施的准备阶段

电算化实施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不同会计软件的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比较,选择适合本单位核算与管理要求的会计软件。(2)操作系统软件的选用要与会计软件相适应。商业会计软件都有不同的版本,版本的不同操作系统也有不同,其稳定性也有区别,要选择安全性高又与会计软件最适应的操作系统。(3)硬件的选用对于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要根据会计软件、系统软件的硬件配置要求,详细咨询软件供应商或软件研发单位,选购计算机和相关设备。

2.电算化系统的运行阶段

电算化安全控制虽然难度大,但只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程,建立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实行日常工作制度化管理就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1)安全运行的制度保障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硬、软件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网络化的单位还应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者还要根据本单位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及时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当然单位在制定这些内部管理制度时,应充分体现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障,制度制订后还需要重视并倡导制度在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2)安全运行技术保障

①电算化操作人员要善于运用软件的对经济业务的控制功能。成熟的财务软件对输入的数据具有校验功能,如总额控制校验、数据平衡校验、重复输入校验,以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只要对该功能启用就能发挥作用,但要经过必要的授权,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

②建立多级备份与恢复机制。系统备份与恢复机制的目的就是防止系统瘫痪,提高安全性,保证在意外情况下有快速自救能力。要善于运用先进的安全保障设备和措施,建立多级备份和恢复机制,会计电算化开展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分层次的采用以下几种备份:

进行服务器双热机备份,发生故障时,保证在一般故障出现时,服务器系统的不停顿工作,瞬间恢复。其级别最高,保障系数最高,但投入多,对人员要求高。

采取磁盘镜像备份技术,是指通过磁盘镜像技术,实现数据库服务器磁盘的完全备份,即两个物理磁盘的数据完全一致,保证在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数据可从另一个磁盘上读出,不会停止系统运行。

财务及管理软件自动备份,它是利用财务软件或管理软件本身的备份功能,实现重要数据的定期或定时备份。备份程序运行时可能会降低系统运行效率,但对数据的安全很有必要。网络环境和单机环境下都适合使用。

系统管理员定期集中数据备份和账务主管的日常备份,这是最基本的备份级别。当前三种备份条件不能实现时,其备份尤为重要,而且网络环境和单机环境下都适合使用。

系统的恢复也是电算化安全的重要一环,恢复时,特别是第一次恢复数据,要做到忙而不乱,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在软件商的专业人员或开发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要注意勤备份、少恢复,内部管理制度也要对恢复流程有明确的规定,每次恢复操作必须有详细的书面记载。

③加强系统的防病毒入侵工作。尽可能做到财务系统的相对封闭运行,控制病毒源,及时更新防杀病毒软件,充分运用加锁存储设备,加强磁盘读写控制。网络环境下除防病毒措施外,还应采用网络防火墙技术、网关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密码技术,确保系统的安全。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监督与管理

必要的监督将会促进管理制度执行水平的提高,电算化工作也不例外,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监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维护人员的监督。主要是监督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性能是否降低,有无病毒存在,指导操作员操作,检测数据的完整性。②电算化主管的监督与管理。主要是监督操作人员有无违规行为,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质量,及时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监督系统的运行质量。③电算化单位领导的监督与管理。单位领导应把电算化工作作为本单位管理的重要部分,单位领导要加强本单位的电算化监督,经常听取单位会计人员对电算化工作的意见,支持电算化及安全管理工作。④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监督电算化单位的电算化组织实施情况、管理状况、安全措施情况。要把电算化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电算化的安全性作为评价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组织电算化单位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组织行业精英专业指导电算化安全。

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篇6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

1.1完全电算化完全电算化不仅是指手工会计的完全解放,还应是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电算化的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只有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达到相互交融,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全电算化。

1.2完全网络化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同时这个阶段的系统也必然是网络化的。

1.3完全智能化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2电算会计要体现的成本管理理念

系统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强调成本预算(标准成本的确定)、成本控制与分析、责任成本管理等。系统成本管理涉及产品成本核算、成本中心会计、订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利润中心会计以及辅助管理决策的执行信息系统。成本中心会计包括标准成本的确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对比、成本报告与分析。订单和项目会计用于归集某一订单或项目的实际成本,并将其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以实现对订单或项目的监控。获利能力分析可以回答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份特定订单的利润是怎样构成的等问题。

3电算会计系统要体现企业业务的整体管理

系统由于各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而将整个系统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系统不仅反映货币计量信息,而且反映非货币信息;不仅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系统体现了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思想,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4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财政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模式,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像建立像会计制度一样统一的软件,建立国家电算会计软件,将统一的制度和数据口径统一在软件之中。

5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电算化会计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电算化会计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制定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是:①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根据自身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企业管理结构、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②电算化会计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进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③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进行。④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和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管理、安全保密、查找方便、严防损失。

6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电子商务广义上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产生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网络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总趋势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电算化会计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①建立会计系统中心数据库,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②建立与开户银行之间网络的宽带连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影射,推进网上收支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③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标准,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

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不足,因此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操作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特别是在对人力资源的划分上存在重大缺陷,往往出现一位员工身兼数职的现象,这加大了员工的工作压力,更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致命的。而且有些企业在从传统手工会计核算转变到会计电算化的初期,会出现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共同使用的局面,在管理制度上仍旧使用传统的会计管理制度,而没有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来进行调整。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会计电算化无法正常发展,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成长。

(二)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大部分企业认为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简单的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中,只是将储存在纸上的资料转移到了计算机上,以此来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这种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就过于简单化了,企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一个企业的高级决策者都不能对会计电算化有正确的认识,没有予以政策、资金上的支持,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电算化体系,那这个企业的会计工作也将长时期处于初级阶段。实际上,会计电算化不仅仅只是会计核算的改变,它更影响了会计的人员与组织上的调整,促进会计人员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提高工作效率。

(三)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信息数据往往是一个企业的商业秘密,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对会计电算化不够重视,因而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问题,比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使用了来源不明的会计处理软件,会计人员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没有对信息进行保护加密等,这些漏洞都很容易被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给乘虚而入,造成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后果,轻则会计人员辛苦了许久的工作信息丢失、损坏,会计人员只能重新开始工作,浪费了时间与精力;重则企业的商业机密被大量泄密,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甚至导致一个企业的破产。同时在信息存储方面,企业没有完善的信息储存制度,比如打印的文件没有合理保护,导致字迹褪色,破损等,而保存在磁盘上的文件没有合理分类,文件内容混乱,这些问题都加大了后续使用者的工作难度。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会计电算化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相应制度来管理。比如建立审计监督制度,专门建立一个部门来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审核、监督、评估,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良好开展。企业还可以建立行政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位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位划分,工作时间符合实际,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发挥其全部实力。而对于能够很好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企业可以予以奖励,比如提供晋升机会、资金奖励、带薪休假等,对于还不能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企业要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并在后期监督他们的工作进度。最后企业应对这些制度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制度,让制度与制度之间紧密联系,以整合式设计的方式达到数据共享、资金、人才流通的良性循环。

(二)提供各方面支持,加强人才培养

企业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比如运用公司资金为会计人员配备先进的电算化设备,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重新设计等。企业还要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予以一定的政策福利,比如提高会计人员的基础工资,对会计工作投入最好的资源等,扶持其快速发展。同时企业要建设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让会计工作人员定期到专门机构进行培训学习,使会计人员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还能够熟练使用电子计算机开展会计工作。企业在对内部人进行培养的同时还应向外引进高端技术人才,让高端人才带动企业自身人员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素质。

(三)提高企业自身科技实力,增加信息安全系数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所需要的软件企业可进行自主研发,结合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这样做既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又便于会计人员操作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还应对进入网络环境的人员进行限制,比如设置密码、指纹解锁、视网膜解锁、声音检测等手段,以此来保证只有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才可以进入网络环境,阅览企业信息。同时企业还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系数,可以考虑运用硬件加密、采用专业防火墙、进行资料备份等,甚至还可以自主设置属于企业自身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这样就能最大程度避免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利益窃取或破坏企业的商业机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企业要克服会计电算化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以正确的态度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采用种种措施使会计电算化更加完善,从而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带动整个企业全面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益。

参考文献

[1]田欢.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的风险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6(S1):54-58.

[2]马云涛,王淑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9):214-215.

[3]金玫.浅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时代经贸,2016(12):30-32.

[4]余连琪子.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6(03):64-65+67.

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篇8

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

1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意义

医院会计电算化,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现代医院的必然产物。通过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其明显的作用如下:

①减轻医院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②财务工作技术含量增加,财会人员整体素质、操作技能提高。③查询方便快捷,信息准确性提高。④扩大了医院财务信息量,增强了财务分析、管理能力。

2医院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措施

①医院领导和财会人员要转变观念。领导支持、财会人员积极参与,是顺利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根本保证。首先,医院领导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必然需要,是加强医院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其次,财会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在医院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促进了医院会计知识结构的更新,由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控制,而不能只固守于记帐、算帐,要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各种信息。

②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多层次人才。目前,虽然许多会计人员已接受了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欠缺,既懂得医院会计又熟悉计算机的人员相当少,这势必会影响医院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多层次人才。一是引进院校专业学生,充实医院会计人员队伍,二是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首先,采用脱产教育形式,对在医院主要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上的会计人员进行脱产的、较长时间的培训,使其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成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其次,采用短期培训形式,对目前所有的会计人员进行短期会计电算化培训,使他们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知识,成为系统的操作员。再次,对于会计人员,无论其电算化水平高低,每年都应该接受一定时间的电算化新知识培训,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③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对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方法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如设置会计主管、微机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数据分析等岗位,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及内部制度;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岗位责任制度,主要是明确规定各岗位的职责、任务等。

3完善电算化管理系统

医院电算化管理系统一般由药品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组成。

①药品管理系统。对病区药房药品管理,药品申领、药库领用、其他入库、药库退药、出库处理和盘点管理。接收病区传来的药品医嘱、并进行摆药管理(生成摆药单,支持按日期、科室、发药类型等多种摆药方式),药品费用信息自动传送到住院结算系统,自动扣除住院押金等。提供住院发药、手术发药和医嘱冲减操作。系统由以下操作组成:住院发药操作;药品申领操作;药库领用明细操作;药库领用明细操作;药品盘点操作;高低储药品设定。药品查询系统可使医院的财务部门及管理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医院的药品销售及库存情况进行掌握,加强药品的管理。②收费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权限设置,按照工作和职权分配系统权限的资源,使整个组织的管理和职务授权更加清晰完整。支持一卡通功能,病人只需持一张磁卡即可完成挂号、划价、收费整个流程操作。支持正规发票打印、收费凭证打印和清单打印功能,各种报表可自定义支持医生开处方,电子处方打印功能医生、科室业绩报表查询、统计、打印,为每月对医生进行业务考核提供准确数据客户显示屏功能,让病人明明白白就医,收费时语音自动报价功能。院长查询统计功能,让医院领导随时随地通过本系统实时掌握医院业务动态,各科室业绩情况。财务查询功能,各种财务报表统计功能,如日报表,月报表,各科室收入报表等,都可以通过本系统自动统计。收费优惠折扣自由设置,满足医院业务操作需要。畅销药品统计功能,系统根据药房发药情况统计最畅销药品,进药购药做到心中有数。

③财务管理系统。它主要依据当前医院的会计制度设立,包括门诊挂号系统、门诊划价收费系统、住院划价收费系统、门诊与住院收费系统、门诊药房系统、住院药房系统、门诊与住院药房系统、药品库房管理系统、院长综合查询系统、参数与数据管理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药品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等。

总之,通过医院管理思想的转变、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及管理技术的专业化,可以促进医院管理的健康运行,促进医院事业的发展。

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方法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此外,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不要只盯住最先进的产品,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的复杂难以操作,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三、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现阶段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会计经验,但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时,只是局限在财务软件的使用上,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而言,在上机时仍不能灵活地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对于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也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并且在上机时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崩溃,此外即使有一部分会计人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落实培训效果,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知道和了解,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等。

对于这些管理上的混乱,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尤其是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2、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制定机房防水、防火、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3、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四,加强审计制度;第五,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4、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5、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6、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的制度。

六、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因此单位所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帐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下几种不当情况发生:一是部分操作人员未养成每天备份的习惯,机器一但出现故障,则部分帐务数据将会丢失。二是不少操作者对备份的数据盘不能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问题就无法进行补救。三是习惯性用软盘备份。由于软盘存在着容量小、易出故障等缺陷,在数据恢复上易出现麻烦。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财务部门应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2、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参考文献

电算化管理制度范文篇10

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

1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意义

医院会计电算化,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现代医院的必然产物。通过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其明显的作用如下:

①减轻医院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②财务工作技术含量增加,财会人员整体素质、操作技能提高。③查询方便快捷,信息准确性提高。④扩大了医院财务信息量,增强了财务分析、管理能力。

2医院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措施

①医院领导和财会人员要转变观念。领导支持、财会人员积极参与,是顺利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根本保证。首先,医院领导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必然需要,是加强医院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其次,财会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在医院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促进了医院会计知识结构的更新,由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控制,而不能只固守于记帐、算帐,要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各种信息。

②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多层次人才。目前,虽然许多会计人员已接受了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欠缺,既懂得医院会计又熟悉计算机的人员相当少,这势必会影响医院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多层次人才。一是引进院校专业学生,充实医院会计人员队伍,二是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首先,采用脱产教育形式,对在医院主要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上的会计人员进行脱产的、较长时间的培训,使其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成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其次,采用短期培训形式,对目前所有的会计人员进行短期会计电算化培训,使他们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知识,成为系统的操作员。再次,对于会计人员,无论其电算化水平高低,每年都应该接受一定时间的电算化新知识培训,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③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对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方法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如设置会计主管、微机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数据分析等岗位,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及内部制度;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和软件修改的手续;岗位责任制度,主要是明确规定各岗位的职责、任务等。

3完善电算化管理系统

医院电算化管理系统一般由药品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组成。

①药品管理系统。对病区药房药品管理,药品申领、药库领用、其他入库、药库退药、出库处理和盘点管理。接收病区传来的药品医嘱、并进行摆药管理(生成摆药单,支持按日期、科室、发药类型等多种摆药方式),药品费用信息自动传送到住院结算系统,自动扣除住院押金等。提供住院发药、手术发药和医嘱冲减操作。系统由以下操作组成:住院发药操作;药品申领操作;药库领用明细操作;药库领用明细操作;药品盘点操作;高低储药品设定。药品查询系统可使医院的财务部门及管理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医院的药品销售及库存情况进行掌握,加强药品的管理。

②收费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权限设置,按照工作和职权分配系统权限的资源,使整个组织的管理和职务授权更加清晰完整。支持一卡通功能,病人只需持一张磁卡即可完成挂号、划价、收费整个流程操作。支持正规发票打印、收费凭证打印和清单打印功能,各种报表可自定义支持医生开处方,电子处方打印功能医生、科室业绩报表查询、统计、打印,为每月对医生进行业务考核提供准确数据客户显示屏功能,让病人明明白白就医,收费时语音自动报价功能。院长查询统计功能,让医院领导随时随地通过本系统实时掌握医院业务动态,各科室业绩情况。财务查询功能,各种财务报表统计功能,如日报表,月报表,各科室收入报表等,都可以通过本系统自动统计。收费优惠折扣自由设置,满足医院业务操作需要。畅销药品统计功能,系统根据药房发药情况统计最畅销药品,进药购药做到心中有数。

③财务管理系统。它主要依据当前医院的会计制度设立,包括门诊挂号系统、门诊划价收费系统、住院划价收费系统、门诊与住院收费系统、门诊药房系统、住院药房系统、门诊与住院药房系统、药品库房管理系统、院长综合查询系统、参数与数据管理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药品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等。

总之,通过医院管理思想的转变、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及管理技术的专业化,可以促进医院管理的健康运行,促进医院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