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1:15:58

电算化管理

电算化管理范文篇1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

1.1完全电算化完全电算化不仅是指手工会计的完全解放,还应是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电算化的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只有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达到相互交融,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全电算化。

1.2完全网络化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同时这个阶段的系统也必然是网络化的。

1.3完全智能化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2电算会计要体现的成本管理理念

系统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强调成本预算(标准成本的确定)、成本控制与分析、责任成本管理等。系统成本管理涉及产品成本核算、成本中心会计、订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利润中心会计以及辅助管理决策的执行信息系统。成本中心会计包括标准成本的确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对比、成本报告与分析。订单和项目会计用于归集某一订单或项目的实际成本,并将其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以实现对订单或项目的监控。获利能力分析可以回答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份特定订单的利润是怎样构成的等问题。

3电算会计系统要体现企业业务的整体管理

系统由于各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而将整个系统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系统不仅反映货币计量信息,而且反映非货币信息;不仅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系统体现了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思想,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4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财政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模式,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像建立像会计制度一样统一的软件,建立国家电算会计软件,将统一的制度和数据口径统一在软件之中。

5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电算化会计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电算化会计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制定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是:①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根据自身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企业管理结构、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②电算化会计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进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③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进行。④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和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管理、安全保密、查找方便、严防损失。

6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电子商务广义上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产生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网络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总趋势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电算化会计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①建立会计系统中心数据库,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②建立与开户银行之间网络的宽带连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影射,推进网上收支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③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标准,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

电算化管理范文篇2

财政税收电算化会计档案主要包括存储在电脑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电脑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则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数据。按照《财政税收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脑进行财政税收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会计档案。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财政税收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务部、国家档案局备案。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与传统的档案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存贮范围扩大。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存贮的范围比传统的档案更广了,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除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外,还包括存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数据和其他磁盘介质上的会计信息,如程序开发设计说明书以及源程序文件、用户操作规程及使用手册、财政税收电算化科目及科目代码表、报表格式、自动转账公式及其他计算公式、检验公式等。

2.存贮形式更多。作为传统审计对象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的存在形式发生了转变,财政税收数据不但以打印输出的纸质形式存在,还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贮于软盘、硬盘、光盘等载体上。磁性化存贮介质方式的介入使档案的管理更加简洁、快速、有效。

3.存放方式更严格。由于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实行的是纸质档案与磁性介质档案并行的管理模式,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等,而这些磁性介质、光盘极易受磁场、有害气体、灰尘等影响,因此,存放地点必须具有更加严密的防火、防潮、防尘、防热、防磁、防冻等措施。

4.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加强。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受会计软件的种类和版本的影响,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和种类就越多,电算化会计档案只有得到科学的管理,才能被正常的利用。

二、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完整性、安全性不高。我国自开展财政税收电算化以来,实现电算化的单位数量很多,但多数单位真正运行时间较短。有些单位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技术环境、制度环境的变化,对软件进行了升级,而原有的软件及相关资料未能及时进行整理归档。这样,这些档案资料就得不到及时的收集和利用,而且这也不符合控制制度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

(二)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很多单位认为电算化仅仅是数据处理工具的变化,对电算化档案的收集、管理、查阅、销毁仍沿用手工系统的制度;没有对电算化信息系统档案保管人员的职责作出相应的规定;也没有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来改善保管档案的环境等。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全面。目前很多企业中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缺少档案管理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造成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四)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安全隐患。计算机系统尽管功能强大、技术先进,但仍有很多缺陷。首先,计算机系统内存储的数据输入易被篡改,软件被修改或破坏,安全存取功能也薄弱等。其次,在网络联通五湖四海的今天,网络系统中信息易被窃取或泄露、非法增删改等。计算机系统不安全的另一主要方面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其破坏性极大。

(五)电算化档案载体存在的问题。电算化条件下,档案载体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之外,还包括电算化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软件程序及全套文档资料。由于数据被记录在磁盘、光盘等磁性介质上,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种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实施的信息篡改、修改复制、伪造、销毁等违法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社会危害性,并且发现难度非常的大。另外,电算化档案又受载体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

三、加强财政税收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电算化档案的完整性。管理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前,应妥善保管并保存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都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电算化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至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电算化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二)完善管理制度。电算化档案的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档案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在电算档案管理制度中,对电算化档案的归档、保管、借阅、备份等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各种纸质的会计档案和介质的档案要及时合理归档,做好记录。归档的档案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要建立严格的电算化档案借阅制度,借出、查看、归还要做详细记录。

(三)提高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电算化,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而且需要一定的计算机人员参与维护日常使用和确保其数据的安全。所以必须不断提高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高级人才管理与维护电算化财政税收软件的正常使用、网络的安全运行,不断开发更合理、高效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只有两者共同配合,才能有效保证财政税收电算化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配备专业计算机管理人员。建立预防病毒和黑客的安全措施,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以及杀毒工作,定期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检测,排除安全隐患,切实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安全。

电算化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管理实现现代化以及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功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2)财务工作技术含量增加,促进人员整体素质提高。

(3)查询方便快捷,确保信息准确性。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思路

会计电算化系统要从原来的单纯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开发成为具有支持管理和决策的高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策略是多方面的,主要思路有如下几点:

(1)摒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策略,强调以会计、理财和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为主,并与计算机技术良好的融合。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要适应先进的管理需要,其关键在于系统开发人员对会计、理财和管理方法和技术有较好的掌握,再使用计算机实现这些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应当考虑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不能单纯从会计子系统的目标出发,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尽可能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拓展会计电算化系统,以适应于的管理和决策。

(2)打破以管理现状为基本需求,采用以会计、理财、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导出的新的需求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善的基本要求。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非常强调系统用户的需求,要求系统开发的软件应当适应医院管理现状的需要,这只能简单的把会计系统模式和管理模式做一次移植,采用这样低水平的应用软件,即使装备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也无法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我国普遍管理水平低,会计信息系统效率低,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出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促使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尽快更新,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竞争的要求。

(3)改进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的习惯,主张以财会人员为电算化系统的主导。会计人员掌握着绝大部分的经济信息,又通晓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因此,应当将精通理财和管理技术的会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联合起来共同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从目前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来看,若是单纯外购的商品化软件或由自身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其实际的运行效率和效果都不令人满意,而且安全性能较差。可以说,没有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开发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很难发挥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的。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要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提高会计系统的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相配套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1)明确系统完善的目标。系统完善的目标是:大大改进会计信息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原会计电算化仅着眼于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会计数据准确度,要想完善这一初始系统,应当:①采用网络联机系统,所有的数据从管理现场收集,及时处理,快速反馈。②实现会计反映和控制一体化。强调扩充控制的功能。③实现会计、财务、管理系统。现代各大部门企业的显著特征是管理一体化,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当以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完善扩展而成,这样

(2)选择适用的设计技术。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选择流行的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技术,应当使系统既具有联网实时处理又具有单机批处理的灵活性。在代码、数据结构设计上,采用标准化、统一化格式。在人机界面设计方面,采用联机在线帮助或提示信息,在有限的屏幕中给出多窗口的信息,处理运行时连续给出和操作的提示信息,使信息系统有较好的透明度。在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和保密设计上,采用各子系统和重要数据加密和规定必要的使用权限口令,并采用自动备份重要数据的措施,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3)加强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系统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开发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主动出谋献策。同时分

阶段对开发完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奖惩优劣,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测试。在评价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同时,应善于发现问题和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及时解决,完善处理。

综上来看,电算化管理不但要顺应信息化的总趋势,还要突现自身在会计系统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电算化不但提高了运算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财务结构的缜密性。因此,我们要不断在工作中吸取经验,以寻求最适合我国电算化管理的道路。

参考资料:

[1]韩斌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5(10).

电算化管理范文篇4

【摘要】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财会部门核算和反映的经济业务日益增多和复杂,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手段。会计电算化是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由于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相比,在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处理事物的简易程度、计算速度快慢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优点。为此,医院要全方位的实现会计电算化。一、医院进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意义会计电算化能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使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在手工条件下,广大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记账、报账工作所包围,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帮助财会人员逐渐摆脱了繁琐的手工操作,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电子计算机运行的速度快,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财会人员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参与医院管理与决策,为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确是不容忽视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医院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功能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的服务。二、当前医院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一)对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我国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有些地区医院,目前会计电算化开展的程度非常低,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存在“重硬轻软”的思想,即重视对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二)医院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各职能子系统相互独立而缺乏整合性会计电算化开展较早的医院,其收费、物资购销、工资发放、会计核算、人事管理等分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算化体系。但各职能子系统相互独立,导致各核算单位的硬件重复配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三)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医院会计电算化面临以下风险:一是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制订措施不全或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玩忽职守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如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三是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如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凭证、账簿没有及时打印等。(四)缺乏电算化管理制度目前,不少医院没有严密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行,在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网上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三、加强完善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一)提高医院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项需要长期的不断投入和支持的软件工程,并不是有钱、有软件就行了,而是要在符合医院经济运行规律的条件下,有医院领导的直接参与,全院职工的积极配合和病人的理解,整项工程才能够得以顺利地进行。[1][2][][](二)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其作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首先,根据当前工作的要求,重点解决会计电算化的主核算系统与工资核算、住房公积金核算、物资管理和部门核算系统的匹配,同时,还要针对医院的特点建立一个附属子系统来辅助全局管理。其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必须纳入医院管理信息建设的统一规划,作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完善、满足自身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与医院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力求数据一方输入、多方共享,在硬件网络上与其他部门的管理系统共享一个网络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使电算化系统协调有效地运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控制提供便利条件。(三)完善会计电算化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使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准确。1.加强操作程序控制。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如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盘专用以防病毒感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要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并做好记录;及时维护,保证软件系统的适应性和完善性。2.原始数据输入稽核控制。电子原始数据必须经不同人员审核和确认,再利用模块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自动形成后的电子记账凭证不允许任何人修改。3.加强操作人员授权控制。会计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授权规章。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各种工作岗位的操作员须经系统管理员授权,以独立的密码注册登陆,并设定相应的工作权限,信息数据在服务器上自动备份,内部财务信息按权限访问浏览,数据更改受各种牵制,系统管理员不得滥用职权等,实现职权分离,避免失控及舞弊现象发生。4.监控与操作进行分离,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制约。网络环境下处理会计信息,在内部可设会计操作与信息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操作与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一旦出现数据不一致,即刻进行深入调查。这就明确了岗位划分,实现了有效制约。5.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机房;不准将外来软盘带进机房;作好数据备份;数据存储与处理相分离;编程及软件维护人员不得随意接触计算机系统。由于会计的“无纸化”,数据修改无痕迹,应完善上机操作日志,防止会计人员滥用职权,造成损失。(四)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1.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备份数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容易被忽视,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过期数据清除。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2.实行必要的内部控制。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电算化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强化审计线索制,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为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五)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电算化系统在运行前就要对使用该系统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减少系统运行后的差错。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时间。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不仅局限于系统的操作,还包括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新的凭证流转程序及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总之,尽快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就是使会计核算、会计管理手段现代化,也是进一步深化会计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1]谢兰.关于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2006,(12).[2]刘德芝,王小平,代文惠.浅议医院会计电算化应用[J].现代经济,2007,(6).[3]于晨光,刘志霞.对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的探讨[J].医院管理,2003,(6).

电算化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措施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普遍存在的较低的人员素质,使会计软件的许多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更谈不上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二次开发,从而使会计软件中固有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

(二)通用会计软件安全控制功能不完善

1.软件安全性与保密性差

作为财务软件的加密,目前主要是对软件系统而言,财务软件公司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防止盗版,但对用户会计数据保密性、安全性涉及不多【2】。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

2.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致使内部控制难度大

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3.已有的功能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存贮在磁性介质中的会计信息有被篡改而不留下痕迹的特点。同时,商品化会计软件设置了一些不应有的功能,使不少必要的程序控制失效。这不仅会误导会计人员的思想认识,甚至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依赖习惯。更为严重的是,软件的不规范之处还给不法之徒提供作案机会。

(三)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1.职责分离执行不力

实施电算化会计后,企业财务处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仍与手工模式下相同,只是增加了系统维护人员岗位,没有制定新的岗位责任制度。虽然通过设定密码的方式实现了操作权限控制,但由于职责不明确,从而使越权操作成为可能。

2.操作过程中存在风险

由于没有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缺少监督,没有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接触电算化系统,对于玩忽职守的情况,难以明确追究相应的责任。

3.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

系统日常维护主要解决在日常操作中计算机硬件、软件一些简单故障。企业在对系统日常维护过程中,常常是出了问题就由工作人员直接通知维护人员进行维护,没有严格的申报和测试验收制度,维护过程也不做相应记录。

(四)缺乏电算化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及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善意见,促使被审单位(部门)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和控制。【6】但是,该学院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电算化会计人员素质水平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

(二)加强软件使用与管理

1.建立电算化操作控制制度

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2.建立计算机管理制度

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在软件修改、升级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3.完善内部控制基础工作

(1)岗位设置。

防范和杜绝经过电算化会计软件舞弊方式的最佳方法就是设计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根据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要求,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2)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个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而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对应关系。在分工时,应做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从而防止出现舞弊和欺诈。

(3)岗位轮换制。

对设置的各个岗位,我们还应建立权限控制制度,用密码加以控制,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防止财务机密外流,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准确、可靠。密码应由电算化主管统一管理。在实施电算化会计过程中,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描述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内部会计规范——基本规范(试行)》,2008年9月

电算化管理范文篇6

【论文摘要】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完整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财务管理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会计核算方式的重大革新,会计电算化己占到国民经济核算比重的一大部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是确保电算化会计信息合法、完整的基础,也为推动企业向更高一级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1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总体来说:纵向比较,发展较快,因为我国的电算化起点较高;与横向比较,差距较大,因为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会计基础工作较落后。我国电算化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那时到现在,可分为4个阶段:

1.1尝试阶段(1979年至1983年)

1979年财政部拨款用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电算化试点工作为起点,我国正式步入会计电算化的历程。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与长春一汽召开了专题总结会,会上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这个阶段主要特点为少数单位开展的单项业务电算化,最常见的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的电算化,处于对电算化的试验探索期,随着应用的逐步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电算化的重要性。

1.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至1987年)

经过前一段时期的探索,很多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我国掀起了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热潮。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开展有了客观上的基础。推动了电算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主管部门领导认识到了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组织本系统内部技术力量,进行财务软件的自行开发工作,许多单位也采取委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发的方式,开发出许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出现了喜人的局面。但这段时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脱账率很低,一些单位在采用电算化运行一段时间后,效果不理想,又回到手工状态;有些单位长期不能脱账,增加了会计工作人员负担。

1.3商品化阶段(1987年至1996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会计软件开发与销售和服务的公司。如最早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先锋公司,以及后来的用友,金蝶、万能、安易等软件公司,其中用友公司从一开始就确立了面向普通财务人员提供实用、先进的技术,开发的软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近十年来一直位于应用软件公司的首位。

1.4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经济管理要求的提高,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内容的财务会计软件难以满足管理上的需求,各单位需要加强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对事前预测、决策,事中规划、控制,事后核算和分析的“管理型”会计软件需求增加,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管理的要求。

2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

电算化的实施,是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应用的第一步,对以后电算化的逐步推广,确立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建立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牵制,防止用计算机窃取财务机密,进行经济犯罪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购买商品化软件的企业,电算化的实施由软件公司负责,由于软件公司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出现的问题较少,即使出现,软件公司也会解决。自行开发财务软件,要求对软件的开发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并进行适当的分工,当前自行开发软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认为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就是编程序的过程

这一错误认识会导致将会计电算化看得过于简单,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决算和规划等工作,往往造成一些不该上的项目上马,去实现与企业现有条件不相符的项目;同时,由于忽视了事前的规划、分析和决策等工作,往往使得建立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满足不了使用单位的要求,不能投入使用,或者暂时满足了使用单位的要求,但由于可维护性差,单位内外部的条件一旦变化,系统的使用不得不终止,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还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声誉。这种认识在实际中表现为:开发软件时急于进入编程阶段,开发出来的软件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差,文档资料严重缺乏。

2.2人员分工不合理

正如同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职位设置一样,软件开发也要求对开发人员进行合理的职责设计,而由于财务主管人员常常没有开发过电算化的软件,对这一点不了解,使得程序的设计,从机构设置上就不能保证生产出合格的软件。

3对策分析

对于决定自行开发的企业,首先应确立一个开发组。建立机构时应考虑:

3.1计算机开发与财务人员的分离

在计算机开发过程中,计算机专业人员要和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但要分工明确,不能身兼二职,否则不利于检查与核对资产实物和账面记录

3.2计算机人员之间职能分离

由于系统开发人员包括系统分析、操作、测试和管理人员,他们都是可以直接接触到系统的人员。因此内部控制制度还应确保这些人员间的平衡。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系统的特点,即有自身的生命周期,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可将电算化的开发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3.3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包括可行性分析。如有可能,再进行进一步分析,经过多方论证后才可以进行设计,如果未进行可行性分析就设计,假若系统不成功,或改造成本过大,将造成极大浪费。

3.4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一定要在系统分析人员与财务及相关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开发,并在每一个环节都能与用户及时联系,保证设计过程的顺利实施,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系统设计还包括系统的测试,其中包括对系统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移植性等方面进行测试。对新程序进行测试,要由审计人员,财务人员和计算机测试人员分别进行,得出测试结果。因为他们的测试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3.5系统实施

就是将电算化软件具体运用到财务工作中,并替代手工操作。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和日常维护。

①输入控制。计算机使系统中的数据量大,有效的输入控制可以使错误的数据输入比较容易地发现,并及时纠正。

②处理控制。处理多为程序控制,一般由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流程设计来保证〕

③输出控制。包括对输出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防止泄密:对输出的及时性和传递的准确性进行检查。

④日常维护。包括数据备份制度,电源,打印,磁盘管理等等。

4结论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电算化会计体系,要有完善的法规、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良好信誉的财务软件公司,大量符合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为数众多的讲职业道德、通晓会计和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电算化会计.周国钢.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计算机会计学.李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1.

电算化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

我国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物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账、记账、算账、查账以及部分需要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通过近几年的普及,我国许多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都使用了财务软件,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适应了社会的需要,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医院进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能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使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在手工条件下,广大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记账、报账工作所包围,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帮助财会人员逐渐摆脱了繁琐的手工操作,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电子计算机运行的速度快,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财会人员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参与医院管理与决策,为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医院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功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思路

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要从原来的单纯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开发成为具有支持管理和决策的高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策略是多方面的,主要思路有如下几点:

(1)摒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策略,强调以会计、理财和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为主,并与计算机技术良好的融合。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要适应先进的医院管理需要,其关键在于系统开发人员对会计、理财和管理方法和技术有较好的掌握,再使用计算机实现这些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完善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应当考虑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不能单纯从会计子系统的目标出发,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尽可能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拓展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以适应于医院的管理和决策。

(2)打破以医院管理现状为基本需求,采用以会计、理财、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导出的新的需求作为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善的基本要求。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非常强调系统用户的需求,要求系统开发的软件应当适应医院管理现状的需要,这只能简单的把会计系统模式和管理模式做一次移植,采用这样低水平的应用软件,即使装备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也无法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我国医院普遍管理水平低,会计信息系统效率低,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出先进的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促使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尽快更新,以适应现代化医疗市场竞争的要求。

(3)改进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的习惯,主张以医院财会人员为电算化系统的主导。会计人员在医院中掌握着绝大部分的经济信息,又通晓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因此,应当将精通理财和管理技术的医院会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从目前已实行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医院来看,若是单纯外购的商品化软件或由医院自身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其实际的运行效率和效果都不令人满意,而且安全性能较差。可以说,没有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开发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很难发挥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的。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要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提高会计系统的效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相配套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1)明确系统完善的目标。系统完善的目标是:大大改进医院的会计信息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原会计电算化仅着眼于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会计数据准确度,要想完善这一初始系统,应当:①采用网络联机系统,所有的数据从管理现场收集,及时处理,快速反馈。②实现会计反映和控制一体化。强调扩充控制的功能。③实现会计、财务、管理系统。现代医院的显著特征是管理一体化,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当以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完善扩展而成,这样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2)选择适用的设计技术。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选择流行的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技术,应当使系统既具有联网实时处理又具有单机批处理的灵活性。在代码、数据结构设计上,采用标准化、统一化格式。在人机界面设计方面,采用联机在线帮助或提示信息,在有限的屏幕中给出多窗口的信息,处理运行时连续给出和操作的提示信息,使信息系统有较好的透明度。在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和保密设计上,采用各子系统和重要数据加密和规定必要的使用权限口令,并采用自动备份重要数据的措施,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3)加强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系统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开发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医院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主动出谋献策。同时分

阶段对开发完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奖惩优劣,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测试。在评价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同时,应善于发现问题和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及时解决,完善处理。

参考资料:

[1]韩斌斌.医院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5(10).

电算化管理范文篇8

广义的电算化会计档案,是指存贮会计数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同时辅之以打印输出的各种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狭义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只包括前者,即保存在磁盘、可读写光盘、磁带等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如不作特殊说明,下文提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均指其狭义概念。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汁档案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2.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有更多的存贮形式且对存放条件要求更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贮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贮在软盘、光盘等存贮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贮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贮有效朗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3.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4.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

5.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再现在使用者的面前,且使用时具有方便、快捷、直观,容易产生一些分析结果,可以对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上述区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的特点,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特别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2.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的特点。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①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贮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贮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

②对存放在存贮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

③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

④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贮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

⑤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

3.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易修改且不留痕迹这一特点,在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对会计档案进行修改。常用的安全保密措施有:

①用户识别控制,防止非法用户接触会计档案。

②操作日志管理,应由系统自动进行操作登记,建立加密的机内操作日志,监督系统操作,留下审计线索。

③数据存取权限限制,对安全保密程度不等的数据,应给不同的使用人员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越权使用。

(2)对存放在软盘或光盘上的会计档案应至少一式两份分别在会计和计算机操作部门的档案柜存放,以防止某一方面存贮介质损坏造成数据丢失或单方面修改会计数据。

4.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和软件版本密切相关的特点,在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管理时应注意保存各种版本软件系统的软件档案和相应的磁性介质或光盘会计档案。在具体进行操作时可在存贮介质的标签上注明软件的版本号,保存会计档案的介质上标明与哪个版本的会计软件相对应。

电算化管理范文篇9

一、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原理

会计电算化是将繁琐、单调、机械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计算机进行处理,提高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加强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电算化,将会计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提供宏观管理所必需的决策数据是现代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提高数据分析处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是财会工作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前提。

会计电算化是把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科学与会计理论和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货币计量信息和其它有关信息的输入、存储、运算和输出,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以现代机器工作取代手工操作,实现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和人的解放,提供计划和控制经济过程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它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会计电算化事业,也是深化会计改革,进一步提高治黄事业会计工作水平的迫切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在我局中的实际应用

我局是1998年11月由黄委会组织的第一批会计电算化试点单位,经省局、黄委会会计电算化验收领导小组实际验收与测验率先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会计电算化。

自1998年11月份我局参加黄委会计电算化试点以来,会计电算化的高速、快捷、方便等特性已通过四年的会计决算及季报、月报、数据的查询、提取与手工记帐的差别越来越明显的突出起来。充分利用用友会计电算化软件(我局会计电算化试点安装的是黄委统一配置的用友软件公司提供的会计电算化程序)所提供的总帐、工资、固定资产、UFO报表功能,极大的提高了会计数据的统计、数据共享、汇总效率与精确度。

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与管理

通过四年半的会计电算化的试点与程序运行,深刻体会到要使整个系统能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起来,避免因误操作而导致数据失真和丢失,保证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发现、纠正,同时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达到尽早甩脱手工帐,完全实现电算化之目的,不但要多方面练习与操作、尽快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熟悉会计电算化程序运行的过程,还要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严格按照计算机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去做,以免出现大的错误。

上机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各自的权限进行操作,不得越权,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上机人员操作完毕后,必须退出系统;应及时作好各自的备份工作,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不能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和进行各种非法拷贝工作,以防病毒传入;未经批准,不能使用格式化和删除等DOS命令;严禁在微机内安装或运行游戏软件。

为更好地完成系统维护任务,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故障发生原因、地点、时间以及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等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制定:1、所有上机操作人员必须详细登记上机操作情况,要求填写日期、操作员姓名、操作内容、运行时间和运行情况。2、操作过程中若没有问题则应在运行情况栏填写运行正常字样,若有问题则应及时登记记录,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3、系统维护员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方法、处理结果都应有明确记载。对于严重或重大运行故障,除按规定登记外还须另外填写运行故障报告单,并向系统管理员汇报。4、操作记录每月装订成册,日常由档案管理员妥善保管,年终整理归档。5、要真实完整地填写操作记录。对发生问题不登记者,将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按有关制度予以处理。

上报主管部门的会计报表,根据主管部门要求的格式上报。内部会计报表,根据主管领导要求来设定。对内部基层部门上报的会计报表格式也要由主管领导统一规定,一经确定不允许轻易变动。严格遵循报表处理程序。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会计报表,与帐簿数据必须衔接一致。存贮在硬盘上的会计报表数据必须建立软盘备份,备份次数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做备份前要填写《备份数据登记簿》。每月的会计报表必须以书面形式打印出来,并经主管领导审阅签字或盖章。每月的会计报表必须以软盘和书面两种形式并存,软盘会计报表和书面会计报表的数据必须一致。每年年终时,必须将全年会计报表数据(包括备份软盘和打印书面报表)统一整理,转档案管理员办理存档手续。根据会计电算化程序运行的特点还应健全相应的系统维护与管理制度:

(一)、对系统维护的任务

1、实施对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排除故障和恢复运行;

3、根据电算化工作实际需要,提出系统扩充报告,上报主管领导;

4、在系统扩充时负责安装、调试,直至运行正常;

5、在系统环境发生变化时,随时做好适应性的维护工作。

(二)、对硬件系统的维护

1、硬件设备的管理:会计电算化专用硬件设备由财经科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部门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确需使用时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确认不影响会计电算化之正常工作,必须进行操作登记,并在上机登记表上注明批准人姓名、批准时间等事项。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专门用于运行帐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和其它会计事务处理软件。任何人不得用于对外服务。为保证硬件安全,不得带电拔插任何接口线路及打印电缆、显示器连接线等。

2、硬件设备的维护:会计电算化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由系统维护员负责进行,一般维护工作需填写《系统维护登记表》,大的硬件维护还需做系统维护报告,报系统管理员。会计科目不得随意改动、增删,在每年年初,由会计主管批准并授权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性改动,原则上年中不许改动、增删会计科目,确需变动的要经主管领导批准,并作相应的并帐、分帐、撤帐等处理。

(三)、对会计软件的升级

应经主管领导批准,由系统管理员组织,系统维护员具体实施,并编写升级报告,形成文档进入档案。

(四)、对会计软件的管理

1、会计软件的升级与更换,必须统一规划、以地(市)局为单位统一管理,不得随意更换或处理。财务处在获得会计软件的同时,必须做软盘备份,并分别存放在档案室、机房和财务处的专用铁柜内,存放在档案室的备份软件由档案管理员管理,存放在其它两处的备份软件由数据管理员统一保管。

2、运行中的会计软件必须安装在计算机硬盘上,一般情况下不得重新安装。

(五)、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产物,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客观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史料和查证作用。所以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安全完整的保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必须做好:会计凭证的收集和整理、会计帐簿的收集和整理、会计报表的收集和整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文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磁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电算化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控制活动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1、内部控制的定义及要素

所谓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它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

2、电算化环境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许多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消失了,而代之以新的方式,给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电算化环境对控制活动的影响有:

(1)控制范围扩大。在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原则是: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不同的工作人员在各自确定的工作领域内工作,各司其职,各级主管依照相应的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授权控制是最主要的组织原则。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软件控制。

(2)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记账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3)记录方式和保存介质的变化带动控制活动的变化。在电算化会计工作环境下,数据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由于磁盘存在着物理易损性,需要对磁盘进行备份工作。

二、当前电算化环境下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将是一种趋势。但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的重要性下降

电算化后,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下降甚至得不到遵循。由于系统操作的高度集中,许多岗位可以合并,许多手续合并到计算机统一执行,会计工作人员大大减少,从而使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得不到分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相互牵制的效力。

2、会计电算化系统授权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授权方式是口令授权,口令授权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口令对于稍懂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因为可以绕过财务软件的相关控制措施,通过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则所有的财务秘密均可见。同时,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从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3、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是计算机。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它非人为原因,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工作不能进行。一旦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中出现严重的病毒,将会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很有可能扩大损失。会计数据主要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如果没有相关备份的话,将给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磁性介质以磁信号存储信息,如果数据被人为恶意修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4、网络环境带来的新问题

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任何信息在理论上都有可能被访问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通过物理通信线路传输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网络信息很有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拦截或者被人为篡改;网络中存在的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袭都可能给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带来危害。

电子商务给内部控制出难题。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交易愈加普遍,可以想象在不久后企业的全部原始凭证都将成为数字格式,这加强了企业对网上公证机构的依赖。

内部稽核难度加大。若要信息系统进行审核,则必须克服下列几项问题:企业可能会担心相关内部资料暴露于外,影响其竞争能力;稽核必须运用更复杂的查核技术,会计师必须培训具备复杂电脑资料处理能力,定能胜任此项工作;稽核将大幅增加查核所需的时间与成本。

网络环境下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知识经济形成后:会计控制的客体发生了变化,由部分有形资产转移到了无形资产。实务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即可发生,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在网上很容易转移。

5、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差错的重复性和蔓延性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由于数据处理环节相对分散,一个环节数据出现错误,下一个环节还可以发现并更正。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数据可以转入、拷贝,因此一个业务的数据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几次,从一个环节蔓延至其它环节,导致整个系统数据失真,使得错误的严重性加大。

三、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若干对策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好坏成败将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得失成败。

1、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1)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人员组织控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对各类会计岗位进行重新的划分,在授权过程中运用内部审计,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和维护规程来实现的。规程应包括操作的具体流程,各环节的主要分工和职责,注意事项,维护的时间和方面,维护的程序等内容。

(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处理业务时所产生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均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磁性介质必须及时进行备份,并做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袭的工作。所有财务档案均应做好放火、防潮、防尘、防盗等工作,并定期盘点整理。磁性介质还要进行防磁工作。

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输出。对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过程的控制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有效的关键。只有经过核准的会计业务经过正确的输入,进恰当的处理和运行,并及时的输出,会计核算系统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

此外,凭证格式标准化控制、凭证顺序号控制、凭证审核控制、重复输入控制、对应科目合法性控制、保留审计线索控制,修改痕迹控制、数据备份控制等都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的有效方法。

四、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变化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史无前例的飞跃。但在这个飞跃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1、审计线索的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代之的是存有会计资料的磁盘等,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肉眼不能识别。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生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了、消失了。

2、审计内容的变化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让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有关会计事项,系统就可能被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企业的财物。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3、审计技术的变化

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上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和技术的改变。虽然人工的各种审查技术仍是很重要的,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

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贮的电磁化,如果没有全部打印输出纸质的账表文件,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是肉眼所不能识别的,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对它进行审查。即使系统的全部账表都要硬拷贝,利用计算机比手工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工作。例如,计算机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审查账务文件,找出满足指定条件的会计记录;可以对众多的会计事项进行统计抽样,以便审计员对缺抽出样本进一步审查;还可以根据系统所记录的会计资料计算出各种财务比率、变化率和进行各种分析比较等等。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既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又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必须运行计算机,让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和处理,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此项审查是不能离开计算机仅由人工来完成的。

4、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踊跃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有计算机而无法对计算机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