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4:14:43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微课模式;实践措施

一、微课相关概述

微课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微型教学视频,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用最精炼的方式表达出。在网络运营基础上,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主学习,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微课特点:第一,学习重点有效突出。将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微课视频展示,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重点。第二,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学生们可以搜索到自己想了解任何的知识。第三,内容简练明确,学生观看一个微课视频只需要花费5-7分钟,让学生便于抓住关键要素。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微课模式的具体实践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微课模式,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合理规划,让微课模式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为例,具体步骤如下:(一)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将文章中重难点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明确本文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背影》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掌握根据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亲人之间的亲情。将教学重点内容做成微课的教学内容视频,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把握好视频时间,内容最大限度精简化。然后将做好的视频和课堂练习题等资源上传到本班的微信公众号中,让学生们在微信群中自主探究预习。教师利用微信群和微信留言,了解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改进教案,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二)课堂教学实施。在开始讲课前,根据学生之前在微课中的预习,提问学生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学生在课前微课中预习的情况。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在分组中要将组内学习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学生合理分配。所有小组的学生发表完本组的看法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并通过微课视频将答案公布。文中主要描写了四次“背影”,包括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教师点评完让小组成员反思本组出现错误的原因,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三)课后及时追踪。教师将有关知识点的专项练习上传到微课平台让学生复习。要根据文中的某一个细节或者某种描写方法出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要对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追踪,学生可以在微信中和教师及时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对其强化,将知识反复巩固直致充分掌握且灵活运用。

三、实施微课模式后语文考试成绩诊断前后对比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期语文考试成绩,和实施微课模式后的一学期语文考试成绩对比,发现实施微课后学生语文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成绩,如表1。要作用。但是实施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

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采取针对化的教学方案,将微课模式有效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在文字中升华情感,在情感中荡涤心灵。

作者:惠 婧 申红梅 单位:1.成都电子科大实验中学 2.四川眉山中学

初中语文范文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对于语文而言,其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字并熟练地运用汉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而语文素养的表现不仅仅是有着较强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写作交流和阅读能力之外,还必须有将语文思维综合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能力和实践活动两方面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并将其长久地运用于实践生活中,这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新课改背景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既有关于物质方面的,也与精神层面相关,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语文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实践活动教学过程所注重的是学生外部能力与内部深化的共同进步与强化,是一种内外结合式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2.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传统教学相比,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课堂的突破与创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一直是由老师牵引着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使课堂氛围呆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提高。而在语文综合实践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意识得到极大地挖掘,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使他们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习惯是各自为战,主要强调个人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与共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全神贯注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却难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对他们的后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现在社会对于大众的团队意识有一定的要求,在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已经成了基本素质之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在共同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他们的合作意识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实践课程开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教育素材过于繁杂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规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有十个以上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一来,语文实践课所涉及的范围就极为宽广,其内容也纷杂多样,并且要求语文教学在一个学期之内要完成三个综合实践活动,这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来说是极难实现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就完成教学目标,而相关规定的教学内容又如此繁杂,教师和学生的精力也会因此而分散,其教学效果必然是难以得到提高的。2.教学理念的错误把握。在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才能在实践课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然而,有部分教师曲解了新课程理念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引,给学生过于宽松的空间,从活动主题的选定、资料的收集以及信息的整合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而教师自身的引导价值也没有得到发挥,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是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的。3.教学不具有针对性。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强调的是活动的本身以及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极为频繁,尤其是小组合作方式。小组合作方式因学生的高度参与性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高效性而备受推崇,但这种教学却有着很大的弊端。在进行小组分工时,往往都是由一两个成绩比较优秀的人挑大梁,其他人则是袖手旁观。这样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小组成员都参与到了其中,但真正得到锻炼的学生只有少部分。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的优化策略探讨

1.明确课程目标。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就要针对班级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为他们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只有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兴趣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设计出更为高效合理的活动内容和实践目标。例如,班级上有的学生由于自己的语文基础不好,而在进行听课时也没有认真地进行,如果在小组活动中让他践行课文的背诵与思考是极为困难的。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就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方面设计不同的环节与主题。又如,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把小组分为收集资料、编辑资料、表演剧情和主题演说等以不同活动形式开展的几个部分,同时在每个小组当中还可以选择学生有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对小组的人数进行合理的配置,强制性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并且为他们制定相应的目标。在后期的活动中,要让不同的小组进行工作的互换,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制定活动难度。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从这些活动中收获到自我的成就感与自我价值的发现,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2.多样化实践活动主题。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主题的选择对于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占有决定性的关键地位,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就越发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最大程度的结合教材内容,以此来保证实践活动和教材知识的相关性。例如,在语文教材中常常都会有语境的设置,教师便可以借助此类内容,为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开展口语交际,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自身生活的结合展开叙述,还可以以情景模拟和演说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这种实践活动的展开,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衔接教材内容,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兴趣,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课堂格局,为学生建立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初中生的心智与理智尚且处于一个成长阶段,他们的自制力也极为薄弱,而能够使学生得到长期学习的则是新颖的课堂模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外部资源,将实践活动与课外生活进行联系,营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课堂,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创设语文实践的空间,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率。3.重视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是教师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肯定,也是学生不断保持学习热情的动力源泉,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因此,教师对这一环节要加以重视。在初步展示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活动成果在班级之内进行展示,以表示对学生的赞扬;其次,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拍摄并发送到相关的班级家长群里、学生或者是学校的相关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并保持良好的心境去探索新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和生活探索的兴趣,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教学效果,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伍延开.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大观周刊,2013,(12):145.

[2]顾正海.初中语文教学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策略摭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40).

初中语文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挫折教育;心理表现

一、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表现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是充满创新精神及创新意识的,所以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心理特点。首先,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一遇到困难就表现出抑郁的心理。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初中生一切听从父母、教师的指导,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及教师的依赖,使得初中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希望在父母、教师身上得到理解、支持及保护,呈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否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失衡、焦虑甚至抑郁的感情,认为自己承担了非常沉重的压力。其次,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抗压能力较弱,虽然能够迅速地为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但是实现目标的效率非常低,常常三分钟热度,导致初中生面对学习困难缺少克服的勇气,并且容易动摇,容易放弃,产生冲动、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的情绪。最后,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在学习情绪方面十分丰富且复杂,情绪常常是矛盾不定、错综复杂的,导致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情绪波动大,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即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容易与人相处和谐并且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在情绪焦躁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低落,很难与人友好相处,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逃学、打架甚至斗殴的不良表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措施

首先,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重视转变教学观念,使得初中语文教师重视挫折教育。以往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困难指导,使得学生一在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就产生非常极端的心理及情绪。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初中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自身对挫折教育的重视,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充分诠释挫折教育的奥义,掌握一定的教育规律及教育方法,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有关挫折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使得挫折教育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具有很强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育的时候与学生的心理反应充分结合,注重语文课堂的教育及引导方式,运用灵活的教育技巧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并且在进行挫折教育观念学习的时候,教师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在增强,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状态及言谈举止时刻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教学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灵活地运用教材,展现教材的生动性及形象性,精心地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语文知识的潜力有效地开发出来,在实施挫折教育的同时尊重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为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不能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目标无法实现的挫折感,也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以恰当的客观条件满足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以更健康的状态成长,度过青春期。最后,在初中语文挫折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蕴藏丰富的挫折教育的资源,语文教师应当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课文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贝多芬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在笛福的《荒岛余生》中使得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勇敢坚强的鲁滨孙。在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羚羊在面对生命威胁时候的镇定、勇敢及智慧。在学习这些具有挫折教育的精神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以此作为挫折教育的心理学知识,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理性地分析、面对、解决。在分析教材中成功人士的心理的时候,初中生正确地理解挫折、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初中阶段的所有科目的学习,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初中语文范文篇4

核心素养视角下,“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等共同构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由此可见,“学习能力”如今已经成为了教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基于此,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将翻转课堂模式整合应用于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对发挥学生语文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立足初中语文阅读,探索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课堂。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师的教学任务、借助微课视频等开展自主学习,对相关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认知,同时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字斟句酌地给学生讲解知识,而是和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深化对重难点知识的认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课堂的反转和颠覆,对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初中语文阅读中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价值

(1)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成为了现代教师教学的目标和使命。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应当改变过去归纳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教学模式,改变知识传授和灌输的教育模式,本着“主体性、启发性”的教育原则,启迪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和智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传统的字斟句酌式、灌输式的阅读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不仅充分强化了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一方面,翻转课堂模式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即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将结合教师的教学任务,通过看微课、自主搜集和查找资料等方式,对阅读的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更加有的放矢。这种充分预习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优异者还是后进者,都能够跟上教学的进度,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阅读课堂,是典型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即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自主学习,而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不再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是结合某个启发性、可讨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建构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2)丰富教育资源,拓展知识视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准备环节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也可以结合微课、云课堂等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资源已经不再局限为课本,而是可以更加丰富和多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为教师的讲解,而是可以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学习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思考和见解,进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目的。

3.影响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的因素

理论上讲,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就实际的教学而言,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的有效性,取决于很多因素,具体如下:(1)上网条件翻转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关的教学视频等资源在课前的,往往需要网络传输。教师上网受限,则上传分享不了。学生上网受限,则无法接收到老师指定的资源。总之,翻转课堂实施,有赖于师生双方畅通的上网环境。笔者调查发现,就上网条件而言,城市学校的学生要分两类。一是以本地定居家庭子女为主的学生,一般家里都有较好的宽带WIFI,上网条件较好。二是流动民工子女为主体的一部分学生,由于是租房居住,基本上处于“居无定所”的状态,所以家里一般不会安装宽带,上网条件就非常受限。而在广大的农村,虽然广电事业已有较好的发展,已实现了闭路电视村村通户户通,但和电视信号同线路的宽带网要额外付费,许多家庭或由于经济不足的原因,或由于自身观念的原因,一直未选择开通宽带服务,所以学生要想在家里上网是十分困难的。整体上看,城市里靠中心城区的学校由于流动民工子女相对较少,总体上具有稳定的上网条件。对这些学生来说,开展翻转课堂就相对无障碍。但对于城郊学校和农村学校,翻转课堂的开展就相对困难。(2)录课技术翻转课堂需要教师进行录课操作,或制作相应的微课,这一定程度上是个技术活儿,不是所有老师都会,或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对于不具备录课技术的老师来说,开展翻转课堂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往往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笔者走访调查了一些学校的语文老师。发现总体而言,年纪偏大的教师百分之九十多的人无法独立完成或根本不知道如何制作视频课程。年轻教师也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表示能独立制作视频课程,另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表示知道原理,但不熟悉相关软件的操作。另外有百分之五十的年轻教师则表示完全不懂。从地域上看,不具备录课和制作技术的老师主要集中在农村学校,但城市学校真正懂且能制作的也占比不大。所以从整体上看,录课技术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的实践应用。要想使这种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推广,还得从教师本身的录课技术抓起。(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要把预先准备好的资源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一定的任务。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或自主学习能力弱,都会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处于失效状态,或至少对特定学生来说是无效的。(4)课堂交流情况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交流问题和分享。这个过程一不小心也容易流于形式,进而使翻转课堂起不了真正的效用。比如某些老师的翻转课堂上的讨论,往往是针对一些无意义的问题,没有真正探究和交流。这样的交流,也使翻转课堂最终失效。

4.初中语文阅读中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的有效性对策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构建翻转课堂模式,应当秉承“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科学组织实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本文以初中语文《秋水》一文的教学为例,给大家展示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的有效性对策。(1)强化课前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笔者历来强调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翻转课堂模式指引下,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同时还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秋水》一文的阅读指导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如下自主学习目标:一是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二是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三是能够流利、准确、有节奏地朗读,甚至诵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搜集资料,如关于《秋水》一文的背景资料,作者资料等;可以结合教师的教学视频(笔者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精心制作了教学视频,该视频从庄子的生平到思想、再到作品特色以及后人评价等,都做了详细的解读),学生结合教师的教学视频以及注释、文言文翻译工具等,能够实现笔者设计的教学目标。借助教学视频、互联网资源以及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构建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否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取决于其在自主学习环节是否认真探索和探究。(2)课堂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将“思维品格、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在初中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堂合作探究模式的构建,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秋水》一文的教学为例,学生经历了课前的自主学习,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了知识的回顾、点拨。笔者之所以要强化知识的讲解,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自主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对知识一知半解,教师的强化讲解,能够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开展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利用一定的时间强化基础知识的讲解格外必要。强化基础知识讲解之后,笔者立足几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一是河伯为什么会“望洋向若而叹”?二是文章写作特色?三是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认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关键。(3)课后总结反思,不断改革推进和传统的语文阅读模式相比,构建翻转课堂阅读模式,更加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因此,每一次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笔者都能从中找寻到优势与不足。因此,课后总结反思格外重要,是不断优化翻转课堂模式,提高语文阅读质量的关键。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改变过去应试化的语文阅读模式,积极构建翻转学习课堂,发挥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语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教科导刊,2012(23).

初中语文范文篇5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不能身临其境。小说是一种受到学生欢迎的文体,但是对小说阅读教学,许多学生却提不起兴趣,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从人物情节以及环境三个要素着手讲解,虽然面面俱到,但很难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很多学生在课堂外对小说阅读很感兴趣,但是在小说阅读课堂中却没有过高的学习欲望,也就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目前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小说本身的文本价值,也忽略了小说语言中的内涵及文字所营造的意境,没有走入小说情境之中就很难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体现的深层次观点。(二)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限制。阅读是学生思想不断发散的一个过程,在阅读当中,每一名学生都会由于自身特殊的经历而产生对文章不同的理解,可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们提供标准的答案,通常这些答案都来源于教材参考书中。然而参考书仅仅作为一种思想意见的参考,可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将会把它当成标准答案进行讲述。针对初中学生来说,面对紧张的中考,过分重视成绩,让他们单纯以为教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只有记住答案才能获得高分,忽略了自身自主思考。

二、情境创设应用于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的策略

(一)基于文本创设教学情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有了重要创新,但同时也出现许多教师本末倒置,一味的追求新的教学方式却脱离了文本,这就直接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空洞。所以说做好情境教学必须从文本入手,尊重文本内容,从而提高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质量。读懂文本是小说阅读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把握作品内涵的重要途径,基于充分理解小说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阅读的满足感。(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建设开放且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跨学科学习,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是传统教学无法给予的,音乐能够帮助学生引起情感共鸣,视频能够让学生产生丰富联想,这些都是对创设情境的有益补充。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作品《社戏》一文时,对于其中描写到月下行船的部分,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对江南水乡夏夜里优美的景色没有概念,自然也就无法理解作者在情景下的感受。此时可以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曲》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优美的音乐结合教师的朗诵,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从而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三)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小说多数是与学生年龄特征相匹配的文章,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生活指导意义,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自然的进入教学情境,收获更大的阅读成就感。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对于适用的部分可以联想到生活实际,通过情景演示的形式来体验文章内涵,这样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帮助学生加深思考。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编排话剧通过整个情景再现的形式,让每位学生体会到主人公范进的情感变化,胡老爹的市侩势利及其他的人物特点。通过《范进中举》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中考状元后的表现,并且探讨如何正确的看待考试以及各种比赛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与讨论,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自身的思考,一举两得。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具有效率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个性特征。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措施。1.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教学设计与理念上获得有效转化,从而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目标,培养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想象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利用多种不同形式创设情境,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性。2.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是常有的一种现象,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会提问的重要作用,当学生预习文本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时,肯定会对所学习的文章提出许多问题,而且会有所感悟,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是学生初步探究学习与把握文本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质疑、积极提问,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不断提出的疑问,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不断的发现全新的问题。教师要对语文教材做好挖掘整理以及整合的工作,在语文问题提出的梯度、内容逻辑与联系程度上,教师要适当的进行分析、总结、引导,从而促使学生正确质疑,发现难点问题,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3.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小组教学的展开为了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眼界,确保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小组教学的合理性可以充分发挥出小组教学的作用,小组教学不合理会让学生质疑探究式教学,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小组分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小组成员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确保每一个小组的实力相当,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合理安排小组成员,才可以真正的将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出来,良好的发现、探究以及解决问题。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小说阅读教学又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适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激发学生思维。

三、总结

初中语文范文篇6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课外写作;氛围营造

作文写作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项核心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写作教学,一篇文章可以反映出学生多项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但是语文知识非常丰富且复杂,课堂上能够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所以走出课堂,走出教材,利用有效的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是势在必行的。可是课外教学的难度要比课内教学大很多,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写作教学首先就需要教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外写作氛围,本文就营造初中语文课外写作氛围的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索。

一、初中语文课外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作文写作是一项语言活动,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也是反映学生复杂情感和心智的活动。学生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是社会的需要,语言文字可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进行有效的记录和传承,虽然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但是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的作用和价值在很多地方是不可替代的。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让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更好地完善自己,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外,良好的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综合观念,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实现对已知知识的温习、整合,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视野拓展和知识积累。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满足教师写作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开展有效的课外写作教学来弥补课堂时间和空间不足的缺憾,而且开展语文写作课外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抛开课堂教学中紧张压抑的氛围,实现心灵的自由解放,这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品质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课外写作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推行,很多教师已经注意到了课外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也在一步步地探索和实践,希望可以开发创新出一套全新的课外写作教学方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阻碍重重,也使得课外写作教学的落实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首先,还有部分教师对课外写作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认为没必要在课外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便是开展课外写作教学,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其次,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外写作教学的时候形式较为单一,大多以日记、周记为主,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再次,学生课后很难约束,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越来越多的网络娱乐资源占据着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得课外写作教学的落实举步维艰。最后,学生和教师受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开展写作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所写文章大多呈现模板化,缺乏真实的情感表达,即没有良好的创新体现。

三、初中语文课外写作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

(一)有效利用各种网络教育平台为学生创造写作环境

写作氛围的创设方式有很多,这需要教师有充足的耐心和细心来发现教学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教学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教育平台和网络教育资源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也充实了学生的学习资源。网络信息教育平台中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实现课外写作氛围的创设,教师要对各种平台进行有效的考察,寻找教育平台中适合的资料和模块来进行完善、科学的教学设计,进而为学生营造出适宜的写作氛围,然后慢慢养成学生良好写作素养和写作习惯。比如:很多教师会借助微课来帮助学生预习、复习,强化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同样的道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为学生营造课外写作氛围。微课中有自由交流模板,也有课后练习模板,学生每天都要使用微课来温故知新。教师可以在练习模板中添加一项写作练习,这里的写作练习字数要求不要太多,200—300字即可。教师可以根据每天所学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读后感或主题写作。为了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压力,不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进行写作练习,只要求每个学生在一周的写作练习中挑选1—2篇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写作练习,然后以周为单位来进行检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实现良好的写作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这样的写作氛围,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字数较少的写作也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写作压力,可以提升学生写作的精练度,避免写作中重复冗长的叙述,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二)借助各种社交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而进行的语言表达活动,写作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交流方式,只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信息交流平台来联系交流,而书信交流的方式使用越来越少。但是书面表达交流在很多地方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也是写作氛围创设的一个重要方式。现阶段的课外交流,学生大多都依靠微信、QQ、微博等交流平台,而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这些交流平台来实现课外写作氛围的营造。比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或者QQ群,但是教师在这个群里扮演的角色必须是朋友而不是教师,教师的形象会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有顾虑,不能实现畅所欲言,教师要和学生融为一体,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可以将自己遇到的某些趣事,或者发现的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或者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在群里和学生分享,借这些事来引发学生之间的交流话题,如此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知道的事件来丰富这个话题,在交流过程中会无形地增加学生的素材储备量。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写作练习是学写游记,如果教师和学生在群交流中讨论过自己的假期旅游体验,这样学生在写游记的时候就会发现提笔就有很多素材在脑海中浮现,学生就不会再对写作产生畏难心理,那么班级的整体写作水平就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交流空间的构建不是为了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积累素材,提升表达能力,而教师要以朋友的形象来引导学生的交流方向,这也是一种课外写作氛围的创设方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打造亲近的写作氛围

优秀的文章都是取材于生活中的点滴,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生活中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可以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和细节,并可以透过事物看到本质,进而引发心灵的感悟,这样所写出的文章就是有灵魂的好文。古往今来的写作大师无不是生活的优秀体验者,所以教师要打造良好的初中语文课外写作氛围,就必须要将生活实际有效地运用起来,让学生发现生活的趣味、美丽、感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写作作品“活”起来,摆脱曾经模板式的写作。生活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而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教师在营造课外写作氛围的时候可以联合学生家长来进行。比如:学完《背影》这篇文章后,教师就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辛劳和付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父母的工作单位体验不同工作的付出,或者将一天的家务都交给学生来完成,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受父母对孩子对家庭的付出,这样就可以带给学生深刻的心灵碰撞,提升学生写作的真实性和饱满性。或者教师可以联合家长整理出一份学生从呱呱坠地到现在的成长过程,将其制作成成长手册,也可以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然后由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告诉学生爸爸妈妈准备了小惊喜,让学生收到惊喜后写篇内心感受,这样真实的生活体验也是课外写作氛围创设的方式。

(四)以阅读促写作,利用课外阅读营造课外写作氛围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充分表明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而课外阅读也是课外写作氛围的重要创设方式,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写作氛围的营造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氛围的营造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写作当中,而写作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素材积累,还需要饱满的情感注入,这两项主要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可以实现有效提升。所以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来实现有效写作氛围的创设。比如:在初中学生写作的时候大多是写记叙文,经常会涉及人物的描写,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就需要从神态、动作、语言、情绪等方面来表达。《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就非常经典,教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再拓展阅读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文章被收录在小说集《彷徨》中,《祝福》中对祥林嫂、鲁四老爷、鲁四婶、祥林嫂婆婆以及柳妈等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十分传神。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对这两篇文章的人物刻画进行分析总结,并以书面总结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选择身边任何一个人物形象进行描写。这里的写作同样不需要太多的字数,重点是锻炼学生的人物形象刻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营造出积极的写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五)组织丰富的实践写作教学活动

课内教学时间有限,开发课外的业余时间来实现对学生的补充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所提倡的。但是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比较大,如果还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拓展课外教学,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抱怨和不满。所以为了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以趣味活动或者竞技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教学,组织合理且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课外写作氛围创设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写作教学重点是论证要合理,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来组织一场辩论会,结合当今初中生关注的社会现象或者社会事件来做辩论,强有力的辩论就需要真实准确的论证理论和实例,学生在准备论证的过程就是教师实现写作教学的过程,而辩论会就是一个大的写作氛围,学生在课后准备论证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再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练习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教师如果单纯地结合单元课文中的神话故事来进行写作,学生可能会觉得很困难,这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故事表演,让学生以写剧本的方式来进行故事的编写,或者选择一些经典的故事进行改写。这个过程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所以教师可以规定好人数,让学生课外进行自由组队,通过这种趣味的实践写作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欢乐、积极的写作氛围中实现思维的锻炼和创造力的激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的心性并不稳定,有其自身独特的性格特征。教师在开展课外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营造好写作氛围,让学生可以主动投身于写作之中,这样才能提升课外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五种方式,具体实施落实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完成,将有效的方法融入实际教学才会让其发挥自身最佳的课外写作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梅.浅谈如何营造初中语文课堂氛围[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9).

[2]叶瑞华.浅谈情景创设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9(1).

[3]陈秋兰.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4(4).

[4]吴晓玲.提升初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分享[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3).

[5]林江生.浅谈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7).

初中语文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提升,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一、掌握基本的思维培养方法

(一)运用形象思维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形象性思维培养方法属于一种艺术性非常强的思维培养方法,这种思维培养方法将意象、想象、显示等元素作为思维培养的主要形式。在形象思维培养的诸多形式之中,想象思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初中阶段学生实行思维培养时,应该将培养的重点集中于初中阶段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方面,但是想象能力在形式方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另一种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拓展自我的想象空间,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立性质的想象。例如:在对《使至塞上》这首古诗进行教学时,尤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可以采取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方式,想象诗人所描写的边塞大漠中壮阔雄奇景象的意境。以此来培养初中阶段学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再造的想象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好意境的感染。(二)运用抽象思维法和创造性思维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各种问题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方式能显著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抽象性思维的指导。例如:在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反复阐述,要求学生运用清晰的语言将其表达清楚,并详细阐明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理清事件中人物的个性特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这里所讲的创造性思维,具体是指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发散性思维和辅合性思维的运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想象和联想,对自己头脑中的信息知识进行重新加工和组合,从而产生一种新思想、新理论以及新设计的过程,以此来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巧设导语,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甚至能发挥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作用。例如:在对《孤独之旅》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导语设置成:同学们,歌曲《真心英雄》的歌词中“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句意蕴丰富。人生旅途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充满了艰辛与困难,同时也伴随着痛楚与泪水。生命本身就是这样,在苦难和挫折的磨炼中才能成熟。如果这样的成熟需要付出代价的话,那么充满坎坷的道路是无法逃避的,必须迎面直上并予以克服。下面我们共同走进文章《孤独之旅》,跟随作者去体验生活的挫折与内心的孤独。将文章的导语设计成这样,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悬念,同时给予读者良好的启发,充分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思维,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目的。(二)巧设质疑,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发现的问题,这是激发初中阶段学生阅读思维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二段,并对文章所描写人物的衣着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描写。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桃花源中的人们与外界隔绝了究竟多长时间?”“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和外界人的衣着穿戴相同呢?”等类似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会极大地引起学生们的思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让学生将自己阅读后将内心的想法和看法充分表达出来。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决定其他学科学习基础的奠定是否优良。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掌握基本的思维培养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等方式完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潘朝盛.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2]阎苗.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N].发展导报,2017-11-07.

初中语文范文篇8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审美教育越来越重要,其不仅包含形式美,还有内涵美,比如文章的悲剧性与戏剧性冲突美[2]。而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就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受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思想的影响,不能将教学内容与目标整合到审美教育中。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存在教无定法的问题,盲目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其缺少一定的规范性,造成学生学习行为比较盲目,不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开发的同时,对学生初中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本质的联系,应成为中学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不做审美教育的启发,知识单纯的教学引导,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完成知识性的教学任务,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语文教学的思想熏陶、文学感染的功能。

二、实现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

当前,中学美育任务主要由音乐及美术学科完成,而语文作为中学的主要科目,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其成为中学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其存在的应用问题分析,主要的教育途径表现在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注重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及营造感情教学氛围,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1.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发展的结构与学生的认知来设计教学环节,通过灵活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联想与想象,使教学过程审美化的同时,使学生产生美育心理效应,进而去探讨与体验文章内容美[2]。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雪》一词,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雪景,下阕主要抒发作者的情怀,是一篇富有艺术魅力的名篇诗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录音带进行范读,再优美的朗读声中将学生置入文章中描写的雪景氛围中,然后借助多媒体设备等,将相关的雪景图片或诗词展示在PPT案例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祖国大好河山被雪景覆盖的银装素裹之美。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收集相关的诗词、名句。这样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雪之美的魅力,从而将更好地理解当时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以此深刻体会文章的主题,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个人的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鉴赏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识别美丑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美与丑是共生的。而引导学生识别美与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准确的分析与评价所讲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等。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其主要描写了封建腐朽思想与科学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总是在嘲笑戏谑中混度,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孔乙己这个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对其经历的事件进行评价。比如文中孔乙己给小孩子茴香豆吃,虽然他知道自己会受到孩子们的嘲笑,但是他对小孩子的态度很好,鲁迅将人物美好的一面刻画出来,与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进行抨击。3.注重学生的审美想象。对学生审美教育,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锻炼其审美想象的同时,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下森林断想》。作者长于描写,工于细绘,语言比较生动想象,并且充满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启发学生作者为什么描写的是地下森林,在文中感受作者对地下森林生命存在的赞美,启发学生对现实环境的思考,以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审美把握,引发读者往更为广阔普遍的事理方面思考,比如,文中一句“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句子使用两个比喻,更具有美感。作者之后笔锋突转,引发作者对低下森林的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作者对森林的“断想”之美。在课后,教师可布置描写景物的散文,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所感与写作形式,写出一篇优美的散文。之后教师可选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进行欣赏,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研究,明确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关系,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审美教育教学方法,即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审美想象及营造感情教学氛围,使语文教师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审美参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追求,进而实现新课标的审美目标教学,这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慕永强.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J].教师,2016,(22):15.

初中语文范文篇9

初中语文生命教育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教师要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内容,还要促进初中生心理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尊重他人,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将更多“生命性”的教育内容注入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乐趣与活力。如在《女娲造人》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文章中的文学价值进行教学,更有树立生命教育的教育观念,只要初中语文稍有生命教育的意识,完全可以向学生讲解生命的诞生与成长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教育学生了解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目标。

二、挖掘生命教育素材,恰当进行课堂渗透

基于语文课程的特性,初中语文教材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发掘与整合,然后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联系,实现生命教育的恰当渗透,这样才能不断拓宽初中语文生命教育的空间,让原本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初中语文《生命生命》的教学过程中,这无疑是初中语文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散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告诫自己要珍视生命,不要虚度光阴,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这样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三、创新语文教学手段,增强生命教育的趣味性、直观性

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效的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上,还要多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在生命教育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增强生命教育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方面,在初中语文生命教育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带给学生在感官上和心灵上更加直接的冲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视频资料的播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再开展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远离战争,要懂得同学生以及他人进行友好的相处,进而强化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四、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多体验生命、感悟生命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回归于生活,初中语文课堂上生命教育的目标也在于此。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语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特征,重视语文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的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究生命的价值和魅力,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再塑生命》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海伦•凯勒”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作者个人的生平事迹,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活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自己只有三天光明的时间,会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思考完之后不妨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认真地完成预想的事情,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和全面的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命、理解生命的真谛,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

四、结语

初中语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情景教学;运用策略

一、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我国教育部门愈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阶段,尤其是针对写作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创新工作,实践证明,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写作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初中生由于心理和年龄特点,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不够浓厚,经常采取抄袭办法来应付考试,没有真正做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另外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单一,过于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培养,课程枯燥乏味,缺乏感染力。同时,受到以上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阅读积累,因此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担负起责任来。

二、情景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影响

(一)情景教学的特征与优势。情景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环境情景再现和模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深深的融入到课题中去,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情景教学作为引导学生情感的向导,极大的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丰富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给学生带来写作的乐趣与欲望,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心灵的殿堂。(二)情景教学对写作教学的影响。写作能够让学生的情感正确的束缚出来,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极大的改善写作教学的效率,最大化的提升课堂氛围。通过情景教学和阅读同学们能够增加自己的词汇量,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高教学效率,能够用身心去感知,有效的促进写作教学,避免了学生在写作时,文章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性,情景教学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端。

三、情景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情景再现帮助学生写作。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大多围绕着以教材为主的写作范围,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结合应用,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课文隐含内容丰富,对人生的启迪作用也非常大,但从字面阅读来看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节舞台剧情景模拟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意识,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学生能够对舞台剧有一个初步的构思,然后再进行课上表演,学生能够在浓厚的表演环境下获得写作的灵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悟,然后再以此为契机布置一篇写作,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最后要对学生的文章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积极创新写作形式。(二)通过音乐渲染写作情景。音乐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跃动的音符往往能够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通过音乐来烘托环境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通过音乐情景教学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融入到主题意境中去,让同学们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而文思泉涌。例如在教材课文《黄河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相应的音乐,通过音乐能够让学生们迅速的融入到写作意境中去,这样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三)多媒体技术助力情景教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学领域也基本普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制作教学课件的形式,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综合利用。例如在写风景相关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把各种名胜风景通过影像来让同学们观看,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并配一曲古典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们日积月累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合理的运用情景教学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大量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重点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学生感受到了写作带来的乐趣,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徐英明.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5(23)

[2]吕丹梅.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