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4:02:20

超声

超声范文篇1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进行竞聘演讲。请允许作自我介绍:我叫,现年46岁,大学本科文化,主治医师职称,现任功能科负责人,参加工作22年,主要从事超声及心电图技术诊断工作。

这次我竞聘功能科主任,主要是具有三个优势条件:

一是我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较好的工作业绩。

我曾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约5年,也曾进修学习过超声及心电图诊断技术等科目,并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约17年,从事科室管理工作约5年多。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和岁月的磨练,使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室管理素质逐步得到完善。目前,科里的所有疑难病例几呼由我一个人负责诊断与把关;在我院被公认为超声检查最难的领域--心血管疾病及产前诊断检查项目也几乎全是我一人承办,填补了我院超声检查的两项空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群众的真诚满意。

二是我精力充沛,肯干实干,能够适应功能科主任工作。功能科主任的岗位职责是重要的,要安排好科内工作,制定科室发展规划,设计好科研项目,增加业务收入,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科室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非常繁杂的,要做好功能科主任工作很不容易。我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不怕辛苦,不怕困难,肯干实干,具有较强的问题处理、系统分析、理解判断、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保证我做好功能科主任的基础条件。

三是我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雷厉风行、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因具备这些条件,我会在新的工作挑战中求发展,在新的工作实践中求超越,紧密结合功能科主任岗位的工作实际,创造性、灵活性地协调、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假如我这次竞聘功能科主任成功,我将围绕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

一、抓好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功能科主任工作,责任重大,我将努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和管理素质,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公平公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功能科主任,全力实践“团结、务实、严谨、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切实担负好管理员工的责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功能科各项工作搞好。

二、做好科内工作,奉献自己力量。在功能科主任工作岗位上,做好科内工作是关键。我上任后,把自己看作是功能科的普通一兵,着重围绕科室扩展、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加业务收入等工作,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搞好工作,促进功能科工作全面发展。切实解决病人排队检查等待时间久的问题,减少病人的投诉,做好科室之间、医生之间、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搞好劳务费的二次分配,设计好科研项目并尽早解题,全面提升功能科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经济收益,努力把功能科的各项技术提高到三甲医院应有的水平。

三、履行工作职责,交出满意答卷。作为一名功能科主任,我要服从服务于医院的工作大局和整体利益,要围绕自身工作职能,认真执行医院的工作方针、规章制度与工作纪律,牢记自己庄严使命,忠实履行自己职责,加强廉政建设,做到洁身自好,认真努力工作,在功能科工作上做出新成绩、新贡献,向医院和全体员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超声范文篇2

大半年的进修生活已经结束,进修回来已经一个多月,很早就想写写关于进修的一些感想,一直因为种种原因今天才开始。

头三个月去的是医院,学习超声心动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室气氛和各位老师的技术精湛。科室中气氛融洽,温馨。主任认为学习全靠自己,所以管的很松几乎不过问进修医是否去上班。病人相当的多,一天都是一百以上,每天都有好多没有见过,甚至是没有听过的先心病及心脏的瓣膜病,各位老师的速度也是飞一般,正常的不过三分钟左右,异常的也不过十分钟。第一个月进修时间大部分是坐在老师后面看老师操作,熟悉常用的切面。第二个月偶尔有机会上机练习,但如果上机老师都会很耐心的教。这个月也是慢慢熟悉报告的一个月,延安医院的报告写的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描述,这也是印象很深的。第三个月上机的机会比较多一些,因为老师知道你要结束了也会多给你一些机会,常用的切面基本都能打出,打报告也成了主力,不是特别复杂的在老师打完的同时都能同时完成报告。

度过了轻松的三个月后转战附一院,附一院在省内可谓是大哥大的地位,对进修医的严格也是早有所闻,刚报道的第一天管进修医的老师就警告说必须按时上班,不能无故请假,请假后还要延期学习等很多的规定。在附一院学习的腹部超声因为以前干过所以想象中应该比较容易适应,其实不然。首先是报告模板不一样,虽然描述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老师就要求用他本人习惯的模板,于是又得习惯各个老师的用词。第二是上夜班,我们在科室是不上夜班的,进修时却要跟着老师排夜班,也许是人们公认的最好医院,晚上的生意也是相当的火爆,一个晚上平均都是二十五、六个病人,有时比一个白天做的病人还多,最让进修医感到无奈的是报告为手写,即使是正常的也得写上一大页纸。上完夜班时手变成了鸡爪,头成了浆糊,晕沉沉的,得睡上两天才能恢复。其次科主任的严谨、耐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是主任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不管有多少病人都认真、细致。早上一般都到中午一点半左右,下午都是七点以后才休息。在检查病人的同时也认真的带教。讲一些自己的经验,她的后面总是坐满了进修医。

超声范文篇3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996~2004年我院产科门诊或住院12孕周以上孕妇6180例,常规进行二维超声或彩超检查,对经引产或分娩证实的51例胎儿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孕妇年龄18~42岁,平均30.2岁,孕期3~9个月,孕次1~3次。

1.2方法

采用岛津EUD-450型、ALOKA1400型、东芝SSD-240、SSD-340、SSD-35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5MHz、3.5MHz,经腹进行多切面扫查,依次扫查头颅、颜面部、颈椎、脊椎、胸腹部、内脏及四肢等,对怀疑异常部位反复仔细扫查,并随访观察,常规测量有关数据并记录双顶径、肢体长度、羊水量、胎盘厚度等。

2结果

6180例孕妇中共检出畸形胎儿51例,总检出率0.8%,产前超声诊断49例,诊断符合率96.1%,漏诊2例,占3.9%,其中唇腭裂伴足内翻1例,产前仅诊断出足内翻畸形,而漏诊唇腭裂,另一漏诊病例为双胎妊娠中之一胎左手多指(6指)。51例胎儿畸形中神经管畸形29例,占56.9%,复合畸形4例。全部病例均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结果见表1。表1胎儿畸形各种类缺陷构成(略)

3讨论

胎儿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宫内异常发育所致,很多由遗传和染色体异常因素造成,部分由母体疾病所致。先天性胎儿畸形种类繁多,可累及胎儿的各个系统、各个部位。以往诊断胎儿畸形多摄X线片,或胎儿体位造影,目前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有绒毛膜活检法、羊膜腔穿刺、超声、孕妇血清检查及PCR检查[1]等。超声可实时显示胎儿脏器的形态、内部结构,并可重复检查,且无创、无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公认为判断宫内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在先天性胎儿畸形中,神经管畸形最为常见,本组资料显示神经管畸形占56.9%(29/51)。对于神经管畸形,超声检查比较容易诊断(图1、图2(略))。正常胎儿颅骨化中心在孕10周已经形成,超声已能探及完整的颅骨强回声环,其最早在孕12周时即可确诊,其确诊率高,本组病例无一漏诊,无脑儿典型声像图是指颅盖骨及大脑半球缺失。而对于多数脑积水病例,孕18周以后才出现异常图像,并且在孕20周前侧脑室可有暂时性的失调,因此,孕20周前不易做出脑积水诊断。凡孕20周后侧脑室宽度与大脑半球宽度之比>1/3,或任何孕周侧脑室后角宽度超过10mm,应密切随访观察[2]。

本组裂腹畸形3例。2例伴肠管外翻,漂于羊水中,1例见肝脏漂于羊水中(孕39周),其表面无腹膜覆盖,裂腹伴肝脏外翻胎儿出生后已行手术治疗。裂腹畸形是指腹壁全层缺损伴腹腔内脏突出,一般认为其与脐静脉或脐肠系膜动脉受损有关,缺损常位于脐根部右侧,突出内脏多为肠管,肝脏、泌尿系器官少见,突出内脏表面无腹膜覆盖。裂腹需与脐膨出相鉴别,脐膨出为腹壁中线缺损,腹腔内容物突入脐带内,表面覆盖腹膜及羊膜,脐带连接于脐膨出表面,而裂腹突出的内脏表面无腹膜覆盖,脐带根部结构正常。

本文漏诊2例,唇腭裂1例,右手多指(6指)1例。其中唇腭裂伴足内翻1例,产前仅诊断出足内翻畸形,而漏诊唇裂,因孕期较大(孕39周),羊水相对较少,胎儿体位相对固定,以致胎儿面部观察受到很大程度限制,导致漏诊。另一漏诊病例为双胎妊娠中之一胎左手多指(6指),该孕妇此前从未进行超声检查,此次检查已孕37周,且为双胎妊娠,肢体检查受到明显影响。

先天性胎儿畸形中常伴有羊水量异常,伴羊水量增多的常见畸形为神经管畸形、消化道畸形、浆膜腔积液(图3(略))及淋巴水囊瘤(图4(略))等,而泌尿系畸形常伴有羊水量减少、过少或无羊水。本组病例中有9例神经管畸形伴羊水过多,4例浆膜腔积液伴羊水量过多,1例多囊肾伴羊水过少,1例肢体水肿、肝肿大、心腔增大病例合并羊水过多、胎盘增厚。在超声检查中如发现胎盘增厚,羊水过多或过少时,应详细扫查胎儿各部位是否合并有其他畸形存在。

胎儿畸形种类繁多,一直多有报道,充分显示了超声对胎儿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受胎位、羊水量、孕期等因素影响。由于胎儿器官的发育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某些畸形在妊娠早中期即出现(如无脑儿),而有些畸形至妊娠中、晚期才表现出来。胎儿形态结构改变越明显,超声检出率越高,确诊率也越高;反之,形态改变越小则易漏诊,而对于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染色体异常,超声检查常常漏诊。各种畸形应尽可能在孕20~24周前做出诊断,以便指导临床及时正确选择处治理方案。因此,建议孕12周开始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孕20周左右及孕晚期至少各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如发现可疑声像,应随访观察。一旦确诊胎儿畸形,应建议染色体检查,并尽早选择宫内治疗或终止妊娠。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不仅能确定胎儿有无畸形,而且能对胎儿畸形的类型明确诊断,早期诊断,便于指导临床进行宫内治疗或终止妊娠,以免错过引产的最佳时机,是产前诊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杨道南.先天性畸形的病因分析及优生咨询.中国计划生育杂志,1999,7(11):524-526.

2严英榴,杨秀雄,沈理.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9-181.

3沈国芳,闻恽,季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存在问题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83.

【关键词】胎儿

超声范文篇4

关键词:病案分析法;翻转课堂;超声医学;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病案分析教学法是一种以病案为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1]。其特点是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培养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超声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亚专业众多,超声新技术不断开展更使其在临床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规范化培训学员渴望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掌握较为全面的超声知识和技能,然而超声诊断“同图异病、同病异图”的复杂多样化,使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员需求。因此,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应用于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自2010年起,上海长征医院超声规培基地不仅完成了官方规培机构提出的教学任务,还成功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扎实专业技能,能独立诊断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住院医师。现将基于病案分析法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超声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初步应用报告如下。

一、教学方案及具体实施步骤

自2010年起笔者所在教研室坚持进行超声规培教学改革探索,2015年开始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①微课时间短,学员课件内容比较单一、片面,部分内容不够严谨、科学;②科室其他学员对课件内容陌生,课堂讨论不活跃。针对以上问题,2017年笔者所在教研室继续尝试基于病案分析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员以小组形式自主学习病案、分析讨论,带教老师从旁辅导及指引,切实满足当前超声规培学员的教学需求。现就我科基于病案分析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思路介绍如下:1.人员配置:教学助理1名,统筹全科教学任务,安排人员分组、确定课程进度及科室讨论时间;带教老师4名:具备教学资质(3年以上主治经验或副高职称)及丰富教学经验,在学员学习过程中提供引导帮助及质量把关;学员10~12名,根据学员在科的总学习时间、学习掌握情况进行分组,每组包括不同年级学员2~3名。教学准备阶段对各小组学员进行宣讲,强化团队协作及良性竞争意识。2.病案准备基本要求:根据我科工作模式及学科特色分3个亚专业组。每年8月份规培学员入科,根据规培大纲要求、亚专业特色、科室工作需要等,教学助理即安排新一轮教学计划,使学员尽快完成医师身份转变,以适应临床诊断工作。课堂教学大致分三步骤:①科室公布学习计划,各小组学员收集在科学习期间随访的漏诊、误诊或疑难病例,每人每月5例,最后小组讨论确定6~8例典型病例进行汇总及资料完善;②概述疾病特征及鉴别点,结合典型案例分享,加深理解,以幻灯片形式展现;③思维拓展、文献检索,特殊少见疾病超声表现及新技术对于疾病鉴别的应用。当然,根据不同章节疾病特征,带教老师也会指导学员进行内容结构调整,使学习及教学更加有效率。3.组织流程与评价标准:沿用笔者所在科室实施的翻转课堂形式“规培生讲堂”的组织流程及评价标准[2],结合病案分析教学法的特点在课堂时间及评价标准方面做了调整:①规培学员共分为4组,每周进行一次课堂教学,授课时间为每次30min,授课内容侧重于案例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分析;②评价标准:增加病案资料是否完整、采集图像是否规范、疾病特征描述是否全面、鉴别诊断是否准确、前沿技术是否权威等多个方面。4.具体应用简介:以完成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其中一组学员的教学活动进行示例。(1)该小组成员组成情况:共3名学员(兼顾不同学历层次、规培时间和性别构成),包括2017级本科学历学员1名,女,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消化系统超声检查,对于常见疾病超声表现有初步认识;2016级硕士研究生学历学员1名,女,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参与科室急诊值班,熟悉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诊断,无临床科室轮转经历;2015级本科学历学员1名,男,参加超声规培1年半,能独立完成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疾病的超声检查,初步形成临床超声诊断思维,无科研基础。带教老师1名,女,硕士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讲师,科研助理,具备上海市及校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资质,参与该小组3名学员的临床带教,累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2)确定病案及资料收集:首先,病案资料准备,小组学员确定病案讨论方向——甲状腺结节,小组学员根据病例随访结果,从中选择8例具有学习价值的病例。之后,由带教老师及学员围绕“甲状腺结节相关病例”进行讨论,由浅入深概括出三大部分:①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种类及相互之间的鉴别点;②特殊部位鉴别结节的来源,排除其他邻近器官结节,如甲状旁腺结节、咽食管憩室等;③临床思维培养,询问病史,排除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等。待讨论完成后,由小组学员进行分工:①2017级学员翻阅书籍资料对甲状腺结节从超声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幻灯片;②2016级学员根据甲状腺结节特点结合科室工作及随访结果进行典型案例分享及详解,强调良性结节的共同点及良恶性结节的鉴别点;③2015级学员搜集特殊部位结节及少见疾病相关病例,翻阅杂志、查阅文献了解疾病特征及鉴别方法、标准。(3)翻转课堂实施流程:①病例讨论,播放病例完整资料,科室所有成员参与讨论,描述特征、讲述诊断思路、得出结论。②知识普及及相关案例分享;③思维拓展,选择一疑难或少见病例,跟大家分享这类疾病的超声诊断依据及难点、以及工作中遇到类似病例该如何鉴别等。教员们最后对该小组学员语言表达、幻灯制作、与科室人员互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教学助理汇总后由教研室主任进行点评。

二、阶段性效果和讨论

截至目前,笔者所在科室11名超声专业规范化培训学员,共分4组,均开展了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教学助理对所有学员的月出科考核成绩及轮转工作随访病例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员月出科考核成绩均在90分以上,个人随访病例数量由原来的每月10例以内,上升至20~30例,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表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另外,采用学员匿名问卷调查评价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以往规培教学中常规实施的纯理论授课,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员满意度100%(非常满意91%,满意9%)。在对规培学员实施基于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员们在教学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启发学员思维等方面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今后,可以尝试将病案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持续、深入开展,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病案分析所选的常是一个知识点,如何将点串成线,使超声科规培学员在有限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超声知识是一个难点;②病案分析内容安排要科学构思,平时要加强对学员临床实践及科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对科研、教学方法的学习及运用;③每一次的翻转教学资料要归档保存,运用PDCA循环理论加强教学过程质量控制[2],不断进行完善,制定出适合教与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大纲,使得规培工作有章可循,确保规培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付静.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初步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0):704-706.

超声范文篇5

【关键词】超声检查;妇产科急腹症;超声

在妇产科超声工作中急腹症较为常见,腹部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尽早诊断与干预,可能危及生命。如何尽早诊断,尽早干预成为医护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8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针对2017年1月—2019年5月前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从中选择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30.26±1.27)岁;患者病程在1~15日范围内,平均病程为(4.03±1.83)日。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88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均被确诊,均出现腹痛等症状。本研究排除已明确因外伤导致急腹症患者。1.2方法。88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后,均接受了病理诊断。采用菲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腹部与阴道探头频率设置分别为3.5兆赫、6.0兆赫。经腹部超声检查选择在患者耻骨联合上方,重点扫描检查患者子宫、附件等,经阴道超声诊断,使用避孕套包裹探头后缓慢地放入患者阴道后穹窿位置[2]。通过探头详细检查患者子宫、附件等部位,明确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周围组织关系等。1.3观察指标。超声检查后,结合患者病史及症状体征进行超声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例诊断结果进行比较。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0.0软件包整理资料。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若P<0.05,表明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88例患者中,诊断符合率为85%。详情如表所示。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超声检查异位妊娠破裂诊断符合率为85%,卵巢囊肿扭转诊断符合率为75%,黄体囊肿破裂诊断符合率为77%,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诊断符合率为100%,盆腔炎症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9%,子宫肌瘤变性诊断符合率为100%,产后子宫内膜炎诊断符合率为86%,胎盘早剥诊断符合率为100%。卵巢囊肿扭转、黄体囊肿破裂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4、5.826,P<0.05)。异位妊娠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盆腔炎症病变、子宫肌瘤变性、产后子宫内膜炎、胎盘早剥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732、0.000、0.042、0.000、0.043、0.000,P>0.05)。2.2各类妇产科急腹症的超声表现。(1)异位妊娠,33例患者中,30例宫腔内均未见妊娠囊回声,12例附件区探及厚壁囊性包块,内偶见卵黄囊及胚芽,18例是附件区混合回声团块,均合并盆腔或腹腔积液。(2)卵巢囊肿扭转,8例患者中附件区均探及不同回声团块,患侧的卵巢实质显示不清,团块可呈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实性者内部回声杂乱,可见条索状强回声,囊性者内透声均差,部分可见扭转的蒂部,彩色多普勒显示团块周边及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3)黄体囊肿破裂,附件区见卵巢增大,内见不规则的囊性回声团块,内透声差,周边可见血块回声包绕,盆腔内可见液性暗区。(4)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子宫增大饱满,附件区囊性团块,边缘模糊,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透声差,多为细密点状强回声,部分为粗大片状强回声。(5)盆腔炎症病变,附件可见实质不均质团块,子宫卵巢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盆腔内液性暗区,透声差,内漂浮粗大光点或条索状强回声,偶见增粗迂曲输卵管回声,其管壁增厚,内透声差。(6)子宫肌瘤变性,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肌层内或粘膜下肌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杂乱不规则,或呈透声差的液性回声区。(7)产后子宫内膜炎,宫体增大饱满,内膜线分离,宫腔内为不规则液性回声区,透声差,多为粗大光点漂浮,并可见气体回声。(8)胎盘早剥,2例孕妇胎盘增厚,边缘轮廓不清,内回声杂乱,子宫面可见液性暗区。

3讨论

急腹症在妇产科病患中较为常见的急症,主要以腹痛、阴道出血等为主要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容易威胁患者生命。在就诊时,部分患者可能就表现为腹痛与休克,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采取合理、有效的诊治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对于产科急腹症需要快速的反应和早期诊断。但是妇产科急腹症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仅仅凭借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疾病史可能会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创、图像分辨率高等特点,可以较好地满足妇产科急腹症诊断的需求。在超声检查中,腹部超声的灵活性较高,可以探查的范围较大,防止病变部位在诊断中被遗漏。阴道超声诊断探头的频率相对较高,且探头可以更为近距离地探查子宫、子宫附件等,进一步提高了声像图的分辨率。因此,本研究对88例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检查与阴道超声检查,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为准确地超声诊断结果。临床病理检查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本研究中,88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分别为28例宫外孕、6例卵巢囊肿扭转、10例黄体囊肿破裂,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16例盆腔炎症病变、2例子宫肌瘤变性、6例产后子宫内膜炎,2例胎盘早剥。卵巢囊肿扭转、黄体囊肿破裂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4、5.826,P<0.05)。异位妊娠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盆腔炎症病变、子宫肌瘤变性、产后子宫内膜炎、胎盘早剥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对于妇产科急腹症检查有着较高的准确率,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在临床诊治妇产科急腹症患者时,医生应该结合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做出综合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惠菊.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N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15(13):36-37.

[2]梅永琴.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94-95.

[3]张秀花.探讨超声检查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J].影像技术,2017,29(1):43-44.

[4]李季.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3(12):1457-1458.

[5]王静.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7(18):112-112.

[6]唐荣.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4(20):4.

超声范文篇6

本文作者:彭晓琼刘丽萍蒲大容工作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精选教学内容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属于医学继续教育范畴,其培训对象大多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依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1],作者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改革。重视超声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超声诊断基础虽不是教学大纲的重点,但却是教学的难点,该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讲解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超声医学基础理论的讲授,适当增加介绍与成像有关的知识,让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基层医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超声成像原理有初步认识,并在讲解中将原理见之于超声图像,并结合临床,引导学生总结出超声检查临床应用范围及其局限性,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选择有效的检查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如讲解B型超声成像原理,其是由多束超声波传播过程所遇到的各界面的回声构成,每一界面回声对应一个光点,光点的明暗程度表示回声的多少。如没有反射就没有回声,B型超声图像上就没有光点,呈黑色,称无回声型,如清澈的胆汁、尿液以及病理性的胸腹水等。这样一讲,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人体囊性组织多呈无回声,实性组织多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而气体、骨骼等组织与其他组织所形成界面时会呈全反射型,这样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根据全反射原理,学生们也容易推导出超声检查的局限性,肺部及骨骼系统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就不如X射线检查。气体是影响超声诊断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胃肠道气体的干扰会影响腹部脏器的超声诊断。相反,除肺部、骨骼及含气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外,全身其他囊实性脏器或组织都适合应用超声检查[2]。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是教学的重点从专业上讲,全科医生主要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的医疗服务[3],而不是疑难少见病的诊治。因此,对全科医生的要求比较广博,而不是精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表现以及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如为减少气体干扰,上腹部脏器检查前要禁食、禁水8~12h;检查盆腔脏器,如膀胱、前列腺和子宫附件等需要适度充盈膀胱。全科医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更好地指导患者做好相应的检查准备工作,同时还能提高对超声报告内容的解读能力,而不仅局限于看报告结论。适当介绍超声新技术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学生大多来自基层卫生医疗单位,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当今科技日新月异,超声技术不断更新。目前,主要有内镜超声、介入超声、术中超声、血管内超声及三维立体超声、超声造影成像等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些新技术大大促进了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4]。如内镜超声可较好地显示胃肠肿瘤病变的所在部位和范围,还可克服肠腔气体及相邻骨骼干扰的缺点,提高对胰腺头部病变的诊断[5]。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较方便、准确,并可在超声引导下插管、引流等,减少手术创伤。因此,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讲授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对超声应用的认识,对其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6-8]。

改革教学手段及方法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保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多媒体教学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单看和单听的记忆率[9]。多媒体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和声文图像并茂等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能够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其图像质量高、片源选择余地大,使用方便,减少了教师板书书写时间,是目前教学的主要模式[10-12]。对于课堂上受到限制无法展开授课的内容和技术,如超声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如三维及四维超声、声学造影,超声引导下肝、肾、肺穿刺,静脉导管植入等用录像片和多媒体教学作介绍,既形象直观,又可反复播放,丰富和扩大了教学的知识层面,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今后多媒体教学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比较影像学(comparingimaging,CI)的教学CI是指对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采用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13]。其是以掌握多种影像检查为基础,每种影像检查手段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这就要求超声学带教教师在原有超声医学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介绍该疾病的其他影像表现和相关影像检查间的异同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情况下最适宜做超声检查,什么情况下不适合,熟识各种检查手段的优缺点,并学会灵活应用,如在常规条件下肺脏不适宜做超声检查,但一些边缘性病灶超声是可以探及的,而且对于引导穿刺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只有掌握了比较影像学,才能实现优化选择、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和不必要的检查带来的损害,同时提高病变检出及诊断的效率[14]。重视机旁见习,充分利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资源超声医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形态学科,具有多切面、实时动态显像的特点,B型超声的断面解剖和CT不同,CT都是横断面,而B型超声探头就像一把解剖刀,可以显示人体的任意切面,单靠短时间的课堂理论教学,培训学生对超声图像的理解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必须重视机旁见习,通过在机旁实时观察和思考,加深理解超声图像的形成过程;观察人体内液体、实性软组织、骨骼或结石和气体4种介质的声像图表现;明白B型超声切面图像与人体断层解剖的关系、诊断疾病的原理、适应证和不同检查部位相应的准备工作;懂得超声检查申请单的正确书写和注意事项等,同时也加深对超声诊断报告的解读能力。由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见习学时短,内容覆盖面广,单靠传统的机旁见习,所见的临床病种有限。而充分利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资源(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可以极大地提高B型超声见习课的效率[15-16]。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有PACS,在超声见习教学过程中可直接从PACS调出很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典型超声图像,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各种疾病声像图的认识。总之,从教学经历中,作者认为授课教师必须明确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生特点,以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有限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超声医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超声范文篇7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带有外鞘的超声探头吸脂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7年~1998年对110例局部脂肪堆积的患者进行带有外鞘的超声探头吸脂,术中通过进行持续同步冷生理盐水灌注,降低了超声探头和组织的温度,外鞘可以避免超声探头直接与周围组织接触。结果:减少了超声吸脂的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利用外鞘可以冷却探头并将探头与外周组织隔离,增加超声吸脂的安全性。

ULTRASOUND-ASSISTEDLIPOSUCTIONBYTHEPROBEWITHTHESHEATH

OUYang-chunYUGuo-zhongHUShu-lietal.

Depart.PlasticSurgery,AestheticPlasticSurgeryCenteroftheFamilyDoctorSunYat-Sen

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Guangdong,China(Guangzhou51008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andsafesofultrasound-assistedliposuctionbytheprobewiththesheath.Method:110consecutivepatientswithlocalfatdepositweretreatedwithultrasound-assistedliposuctionbytheprobewiththesheathduringOctoberof1997toDecemberof1998.Theprobeandthesurroundingtissuetemperaturesweredecreasedwithasteadyinfusionofthiscoolsalineinoperation.Thesurroundingtissueswerenotcontactwiththeprobebytheexternalsheath.Result:Complicationofultrasound-assistedliposuctionwereminimized.Satisfyingcurativeeffectswereobtained.Conclusion:Utilizationofthesheathenhancesthesafetyofultrasound-assistedliposuctionbycoolingtheprobeandinsultingitfromthesurroundingtissues.

[Keywords]LiposuctionUltrasonicProbeSheath

在20世纪80年代由意大利人Zocchi将超声的概念引入到脂肪抽吸术中。现在越来越多的整形外科医师接受了这项新技术。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超声波通过"空穴"作用对组织进行选择性的分解乳化。它可以将低密度的脂肪细胞崩解乳化,而对于高密度的神经血管和结缔组织不造成伤害。近十年来,超声吸脂机得到了不断的改进,这种改进在超声探头设计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超声探头最初设计为实心,而后又出现空心探头。我们于1997年10月引起法国MEDICAMAT公司生产的超声吸脂机,该吸脂机的探头为包有外鞘管的空心探头,这种超声探头在手术中可以持续得到冷却,并且通过外鞘避免超声探头与周围组织直接接触。现将我们在临床使用的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从1997年10月至1998年12月,共治疗110例吸脂患者计140处,包括:全腹部56处,下腹部17处,腰部17处,双臀部9处,双大腿21处,双小腿9处,双上臂3处,颈部2处,背部脂肪垫6处。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0岁~48岁,平均年龄33岁。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由法国MEDICAMAT公司提供的超声吸脂机,该吸脂机由三部分组成:①台式控制台:包括电源控制、冷生理盐水的灌注速度控制、负压和超声波能大小的控制。②手机:手机内部装有一个压电转换器,它可以将电能转换成超声波能。③空心钛管及外鞘:4种不同大小和型号的空心钛管探头及相应的钛金属外鞘管,探头的直径分别为3mm、4mm、5mm和6mm。另附有脚踏控制开关。

2.2方法

2.2.1标记抽吸部位,照相

2.2.2肿胀液的配制局麻:生理盐水100ml、2%利多卡因30ml,1∶10000盐酸肾上腺素1ml。硬膜外麻:将2%利多卡因由30ml减为10ml。利多卡因的总量低于35mg/kg。

2.2.3麻醉方法选择单个部位或小范围吸脂采用局部肿胀麻醉,共32例均为门诊病例;78例吸脂采用硬膜外麻醉,为全腹部或多个部位吸脂,常规留院观察24h。

2.2.4手术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及肥胖程度选择不同直径和大小的超声探头。如果选择直径5mm的超声探头,应选择相应的外鞘,超声的强度则设置为6,即超声总强度的60%(如果选择直径4mm的超声探头,强度则设置为5,依次类推)。持续灌注的液体为4℃~5℃的冷生理盐水,灌注速度与超声的强度成正比,灌注速度可在2ml~30ml每分钟调节。吸脂的过程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肿胀液的注射;第二阶段超声乳化吸脂,肿胀液注射后,将超声探头由切口插入吸脂部位,超声探头进行缓慢的拉锯式运动,使局部脂肪组织得以充分的乳化,与此同时进行同步冷生理盐水灌注,此时负压设置为负70.9kPa~81kPa;第三阶段负压吸脂塑形。在最后塑形时停止超声吸脂及冷生理盐水灌注,在负70.9kPa~81kPa压力下进行负压吸脂,抽吸乳化后的脂肪。吸脂完成后,挤压吸脂区,排出残余的脂肪乳液,用3/0尼龙线缝合切口。常规不放置引流,立即穿弹力衣裤,术后第二天更换敷料,5天~7天后拆线。拆线后继续穿弹力衣裤6周。

3结果

纯脂肪(即吸取液静置1小时后的上层脂肪)吸出量最多为3500ml/次,最少为颈部50ml/次。吸脂容量50ml~1000ml为37例,1000ml~3000ml为68例,超过>3000ml为5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抽吸部位出现散在水泡,为9例。术后血清肿1例,1例表皮部分坏死留下散在瘢痕。其它病例未发生异常情况。未出现血肿、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脂肪栓等其它并发症。对6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个月~1年,随访率为61.82%。其中66例患者疗效满意,局部皮肤平整,柔软、形态满意。另外2例中1例腹部抽吸术后不均匀需再次手术修正。典型病例:某女,32岁,上下腹部行脂肪抽吸术,术中抽吸纯脂肪2000ml,术前及术后一个月见附图。

4讨论

4.1超声吸脂机的机械原理是在超声吸脂机的手机内装有一个压电转换器,它可以将电信号转换成超声频率的机械振荡(机械能),然后通过与手机相连的钛管,将这种机械振荡放大,并传递到钛管的顶端,产生一种纵向的超声波。一般这种超声波的作用范围为直径1mm~2mm,它可以选择性的对低密度组织如脂肪进行"空穴"作用,而不对结缔组织和血管神经组织造成损害。超声吸脂机的探头早先设计为实心。这种实心探头的缺点在于操作的盲目性,不能观察到乳化的时间。并且手术需要二步完成,手术时间被延长。空心探头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手术中医生可以观察到脂肪被超声乳化的效果,同时可以观察吸脂的速度及吸脂量,缩短了手术的时间[1]。但Zocchi认为湿性条件有利于超声波传递。如果设计为空心探头,术中将液体吸走,将不利于超声波的传递,所以实心探头较空心探头好[2]。我们目前采用带外鞘的空心超声波探头则可以克服空心探头的缺点,它既保持了空心探头的优点,又由于持续同步的生理盐水灌注可以使超声探头始终在湿性条件下工作,有利于超声能量的传递。

4.2由于在超声吸脂术中,组织可以将吸收的声波能转化为热能,这样有可能对组织造成热损伤。超声吸脂术的并发症和最终美容效果可能与超声吸脂组织温度的升高有关[3]。使用带外鞘的探头行超声吸脂,同步持续灌注冷生理盐水可以经过外鞘直接降低超声探头的温度,并可以通过冷生理盐水在组织中的循环,降低组织的温度,避免热损伤。有文献报导带有外鞘的超声吸脂较没有外鞘的超声吸脂出血量更少[4]。我们使用探头带有外鞘的超声进行吸脂很少出现普通超声吸脂常见并发症血清肿的发生。另外,外鞘可以使超声探头避免与周围组织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超声探头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4.3吸脂层次的掌握在腹部吸脂术中,术者往往会尽量较彻底的吸去深层和浅层的脂肪组织,但我们治疗的此组病例中所出现的1例散在表皮坏死和9例皮肤出现散在水泡的病例,均发生在腹部抽吸术后。我们认为散在表皮坏死的发生可能与抽吸过浅有关,皮肤出现散在水泡是否也与腹带绑得太紧有关则有待进一步观察。尽管超声波表层抽吸可以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的弹性回缩,但是我们觉得至少应保留超过5mm的皮下脂肪为宜。

[参考文献]

1Maxwell,G.P.Uitrasound-assistedlipoplasty:aclinicalstudyof250consecutivepatients.Plast.Rconstr.Surg.1998;101:189

2Zocchi,M.Ultrasonicliposculpturing.AestheticPlast.Surg.1992;16:287

超声范文篇8

关键词:腮腺肿瘤;超声诊断;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涎腺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3%,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即腮腺肿瘤,约占80%[1],腮腺由于其位置表浅,且肿瘤多发生于浅叶,患者常因偶然触及无痛性肿物而来院检查,超声作为无创方便的影像检查,可以快速明确肿瘤的来源、大小、边界等信息,并对肿瘤性质做出初步判断,临床已将超声作为腮腺肿瘤影像学检查的首选[2],因此,提高超声诊断腮腺肿瘤性质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既往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其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民航总医院收治住院并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4~83岁,平均年龄(57.3±14.0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良性肿瘤41例(多形性腺瘤11例,腺淋巴瘤23例,基底细胞瘤5例,腮裂囊肿伴感染1例,脂肪瘤1例),恶性肿瘤4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鳞状细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1.2仪器。本组病例为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的超声仪器主要为飞利浦IU22,其他另有百胜Mylab90、GELogiq9及西门子S30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谱7~12MHz。1.3方法。患者均于术前行超声检查,选取线阵探头,调节至设定的腮腺条件,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充分暴露腮腺组织,连续多切面扫查腮腺内肿瘤,记录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囊性区及血流信号等。1.4血流丰富程度判断标准。参照Martinoli分级标准,将血流丰富程度分为4级:Ⅰ级,无彩色血流信号;Ⅱ级,偶尔出现短暂的彩色血流信号或在其中心见到一只血管;Ⅲ级,出现多点彩色血流信号或有管壁清晰的血管穿过肿块;Ⅳ级,肿块内见大量的血流信号[3]。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45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41例,恶性4例,良、恶性肿瘤在肿物形状及边界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内部回声、有无囊变及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图1~2。注:男,55岁,左侧腮腺内低回声肿物,大小约4.0cm×3.5cm,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有较大囊性区,Ⅱ级血流,病理为黏液表皮样癌图2良性肿瘤注:男,83岁,右侧腮腺内低回声肿物,大小约3.2cm×1.6cm,形状欠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网格样,Ⅳ级血流,病理为腺淋巴瘤

3讨论

既往研究表明[4],腮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在腮腺良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以40岁左右者居多,女性稍多见,第二常见的良性肿瘤为腺淋巴瘤,平均发病年龄62岁,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本组病例中,多形性腺瘤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4.2±12.5)岁,腺淋巴瘤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62.3±12.0)岁,本研究中腺淋巴瘤病例数多于多形性腺瘤,提示腺淋巴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他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腮腺良、恶性肿瘤在肿物形状及边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源等[5]、王晓荣等[6]的观点一致,肿瘤的边界、形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生长方式,恶性肿瘤由于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容易向周围组织浸润,故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本组病例中,有3例病理证实良性肿瘤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病理结果均为多形性腺瘤,这一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点有关,它具有组织多形性与多中心生长的特点,瘤体可凸向或穿破包膜而出现分叶[7],故其相较于其他良性肿瘤,更易出现分叶状改变而呈现不规则的形态,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肿瘤边界等其他特征综合判断。在病灶边界方面,有1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者表现为边界清晰,其病理结果为恶性黑色素瘤,该患者既往无恶性黑色素瘤病史,且体格检查未检出皮肤,尤其头颈部皮肤及口腔、生殖器等部位有原发病灶,故考虑腮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可能,而既往研究认为在正常腮腺导管上皮中存在黑色素细胞,结合上述表现考虑该病例为腮腺导管内原发的恶性黑色素瘤,尚未突破腮腺导管,病灶边界较清晰。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恶性肿瘤患者在内部回声、有无囊变及血流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先,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较多见,多形性腺瘤病理成分复杂,可由上皮、黏液样组织及软骨组织等多种成分组成,故内部回声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无回声区;而腺淋巴瘤常呈网格样改变,囊腔内含较多黏液或胶冻样物质,常会发生感染、出血、液化等,内部回声也会表现为不均匀;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容易在病灶中央因缺血坏死形成液化区,这使得良恶性肿瘤在内部回声方面存在一定重叠区,故内部回声及有无囊变不能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指标,这也与Wu等[8]的研究相符。本组病例中,良性肿瘤血流分级表现多样,其中有16例表现为Ⅱ级血流(病理证实多形性腺瘤4例,腺淋巴瘤8例,基底细胞瘤3例,腮裂囊肿伴感染1例),13例表现为Ⅳ级血流(病理证实多形性腺瘤2例,腺淋巴瘤11例),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其中腺淋巴瘤在良性肿瘤中血流较丰富。恶性肿瘤中,有1例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彩色表现为Ⅱ级血流,其余3例均为Ⅳ级血流,良恶性肿瘤的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由于腺淋巴瘤的血流分布在所有涎腺肿瘤中最丰富[9];另一方面,近年有研究[10]认为,不同类型涎腺恶性肿瘤血流分级表现不一,由于细胞分化程度及侵袭性的差别,血管生成亦存在差异,并非以往文献认为的腮腺恶性肿瘤多为丰富血流信号。

超声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超声科进行诊断的疑似盆腔肿块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3±3.5)岁;所有的患者在诊断前出现下腹疼痛,并有不规则出血的情况发生;患者无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并诊断前签署同意书。1.2方法: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腹部超声诊断,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所示:首先,诊断之前嘱咐患者多喝一些水,保持膀胱适度的充盈。并指导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其次,将超声的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将探头放在患者的下腹部,进行斜、横、纵、多面扫查,观察患者盆腔肿块的位置、大小还有形状、病灶区域等,并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册,最后整理成诊断报告[1-2]。1.3诊断评价标准:盆腔肿块诊断结果中,可将次分为盆腔良性肿瘤和盆腔恶性肿瘤两种,其标准如下:评分低于9分视为良性肿瘤;评分大于9分视为恶性肿瘤[3]。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所有的研究数据,并如实记录诊断数据并反复核查检查数据,组间的差距的采取t检验和χ2检验做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盆腔肿块检出率分析:我院89例疑似盆腔肿块患者中进行腹部诊断后,检出结果显示80例盆腔肿块,占有89.9%;而经过手术后确定有86例盆腔肿块患者,占有92.1%,因此,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6%(80/83).根据数据分析,腹部超声诊断与手术确定结果无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可确定腹部超声诊断盆腔肿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2.2肿瘤类型诊断分析:所有患者经过腹部超声检查,从其诊断结果分析肿瘤类型,一共有80例盆腔肿块,其中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分别为51例和29例,与手术后确定结果一样,可说明,腹部超声可以对肿块的类型进行正确的诊断,有助于为临床做针对性治疗提供正确的治疗方向,提高治疗效果。

3讨论

盆腔肿块是妇科中常见的疾病,常见于年轻女性,一般发生在生殖器上,如子宫、输卵管等位置,该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显著,很容易遭到忽视,一般发现症状就医时病情已发展成为晚期恶性肿瘤,耽误治疗最佳时机,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盆腔肿块的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破坏生殖器的形态和内部结构,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下腹疼痛、白带增多是盆腔肿块的一般症状,和女性月经来时的表现很相似,这就是导致人们容易忽略他的原因之一[4-5]。所以,如果不是经期即将到来之期发生下腹疼痛等情况,就要给予足够重视,建议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避免出现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的情况发生。采取腹部超声检查是医院检查的主要诊断方式。超声在盆腔肿块的检查中可以对盆腔的肿块范围、大小和位置进行准确的判断。但受到探头大小的限制,对于膀胱充盈比较差,肠胀气、腹壁紧张、肥胖的患者效果不佳。盆腔肿块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而不同的肿块类型需要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式,这对于临床诊断具有十分主要的机制。良性盆腔肿块如果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临床诊断方面,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妇科检查以及细胞学检查,这样的检查方式很容易受到盆腔内复杂器官组织的影响,加上其症状不明显等特点,降低诊断的可靠率,这样的方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不能得到较为有效的诊断结果,当前这样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医学诊断。我院89例疑似盆腔肿块患者进行腹部超声诊断方式,明显诊断的准确率以及有效性均得到提升。在本次研究中,我院89例疑似盆腔肿块患者经腹部超声诊断后,发现有80例盆腔肿块,而手术后确认有86例,检查符合率高达97.6%,有利证明腹部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开展腹部超声检查患者在肿块类型检查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从结果中可知,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检出分别有51例和29例,与手术后确定结果无任何差别,证明腹部超声诊断肿块类型具有很高的精确率,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治疗依据。通过腹部超声诊断,可对良性肿块进行观察,发现其形态规则、包膜较为完整;而恶性肿块则刚好相反,肿块形状呈现不规则,内部的血管杂乱无规律。可以在短时间内正确的判断肿块类型,减少诊断时间和精力,这就刚好可以弥补传统妇科检查和细胞检查的漏洞,降低误诊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提升诊断精确率。处理好诊断和治疗工作之外,同时还要增加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让广大女性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另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自身清洁卫生,多食营养食物,定期做运动,以此增强身体素质,增加免疫力抵御疾病的侵袭,同时还要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综上所述,采取腹部超声诊断盆腔肿块具有很大的了临床诊断价值,可有效确定盆腔肿块大小、位置、类型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准确的治疗的依据,通过治疗盆腔肿块疾病的成功率,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降低误诊的情况发生,此法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淑杰.腹部超声诊断盆腔肿块的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67-168.

[2]邱玉敏.盆腔肿块临床诊断中腹部超声的应用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5):116-117.

[3]许红友.腹部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7(9):113-114.

[4]刘桂梅.腹部超声诊断68例年轻女性盆腔肿块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9):43-44.

超声范文篇10

(1)多数病灶位于右肝,单发,直径较大,超过l0CM者可达50%以上,最大者可达30CM。也可呈多发病灶,分布于肝左、右两叶。

(2)其内部回声多样化,可表现为囊性、囊实性、实性回声,因病程发展、病理改变、是否合并感染而不同。

国内学者将肝包虫囊肿回声分为以下6型。

①单发囊肿型:多见,约占70%,为无子囊包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暗区,囊壁较厚,直径可达3~5CM,回声增强,光滑,与肝实质分界清楚,囊肿后方回声增强。典型者囊壁呈双层结构,其间可见极窄无回声间隙,囊内可见“囊沙”所致的点状或簇状强回声沉积物,改变体位后光点漂浮于囊内,呈“落雪征”。也可表现为薄壁囊肿,囊壁无双层结构。动态观察,囊肿逐渐增大。

②多发囊肿型:肝内见多个独立或彼此相连的囊肿,为肝内多发包虫或外生性子襄所致。囊肿大硝、、囊壁、内部回声不尽相同,以右肝多发较多见。

③子囊孙囊型:为含子囊包虫。大的囊肿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小囊,即“囊中囊”征象,具有特征性。子囊、孙囊较多时,可呈蜂窝状、花瓣状、车轮状等多房性改变,亦是包虫囊肿特征性表现。

④内囊分离型:包虫囊肿因自然衰亡、感染或损伤等原因,使内囊壁破坏。表现为内囊壁部分分离,内外两层无回声间隙不均匀增宽,内囊不光滑;或内囊壁完全分离破裂,囊液内可见不规则强回声带漂动。

⑤囊壁钙化型:囊壁增厚呈圆形或弧形三习声,可伴声影,提示钙化。囊内为不均专无回声或低回声,也可见斑点状强回声,兰示包虫多已死亡。

⑥囊肿实变型:包虫衰退或死亡后,内囊退化,囊液被吸收,虫体机化。声像表现类似实性肿块,边界模糊,内部呈杂乱不均的高回声或强回声,有时可见声影。

(3)CDFI显示肝包虫囊肿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

(4)多数肝脏增大,肝脏左、右叶比例失常,局部肝表面驼峰状隆起,病灶附近管道受压显示欠清。

(5)并发症:包虫病的并发症具有危害性,常为突发致病的原因。常见并发症有感染及囊肿破裂。

①继发感染: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囊腔内回声强弱不均,有时可见内有气体强回声及声影。

②囊肿破裂:引起变态反应并易发生感染。如肝包虫破入腹腔,可见腹腔积液,有时可见移植在腹腔内的包虫囊肿;如包虫囊肿位于肝右叶近膈顶部,可因感染引起穿孔,破入胸腔内,超声显示胸腔内有不均匀强回声团,与肝包虫囊肿相连,横膈连续性中断;若突破心包,则心包腔内可见积液;如破裂后囊液或包虫进入胆道,可致胆道阻塞,超声显示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与肝包虫囊肿相连,胆管及胆囊内可见点状细弱回声漂浮。

2.肝泡棘球蚴病

(1)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无包膜,边界不清,内部呈实性不均匀回声,可见散在点状、斑片状、圆圈状大小不等的钙化强回声,后伴声影。

(2)小病灶内可见粗砂粒样强回声,或大小不一的结节状强回声;巨大病灶内部回声极不均匀,可见大小不一的斑片状或环状高回声及低回声,呈“地图样”改变。

(3)病灶坏死后,出现大片液性暗区,可类似“假囊肿”声像,但其内侧边缘不规则,呈“虫蚀样”改变,囊壁显示不清或无囊壁。

(4)CDFI显示病灶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5)肝脏增大。病灶周边管道可受压移位,胆管可轻度扩张。

(6)并发症

①继发感染:病灶内可见脓液,呈粗细不均回声。

②侵及肝门静脉、肝静脉、肝内胆管:可见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管腔显示不清或管腔内可见实性回声,梗阻水平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

③肝门静脉高压声像:脾大、附脐静脉等侧支开放等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超声发现肝脏囊性肿块,表现为“囊中囊”、或壁厚呈双层结构的囊肿、或多房性囊肿,结合临床资料,可断肝包虫囊肿。但对于实变型肝包虫囊肿及肝泡棘球蚴病,超声诊断有一定困难,需合临床资料,特别是皮内变态反应试或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进行诊断。肝包虫病常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肝囊肿单发囊肿型肝包虫囊肿需与肝囊肿鉴别。前者壁厚,或呈双边结构;后者一般壁薄光滑,再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则可明确鉴别诊断。

2.多囊肝多发囊肿型肝包虫囊肿需与多囊肝鉴别。后者肝内呈弥漫分布大小不等无回声区,常伴有多囊肾、多囊脾;而前者囊肝数目相对较少,囊肿间肝实质回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