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3 17:24:02

超声诊断技术

超声诊断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经阴道;经腹部;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

妇产科急腹症是一种多见的临床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发病无典型的早期征兆,而患者发病后病情则会快速进展和改变,需要临床及时确诊病情,才能依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期,影响其预后效果,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1]。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提升,超声诊断技术衩被广泛应用临床疾病诊断中,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诊断的方法不同,其检查结果也会存在一定差异[2]。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应用于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效果,并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基本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接收的急腹症患者86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年龄介于20~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61±3.28)岁,参照组采用经腹的部超声诊断;研究组患者年龄介于21~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11±3.52)岁,研究组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上述所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检测确诊为妇产科急腹症;均已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者,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者;有重大肿瘤者;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且已取得所有患者同意。经对比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对比具有可行性。1.2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具体为:取患者仰卧位,手术前让患者饮用适量的水,确保检测过程中其膀胱保持适度充盈,选择3.5MHz探头对患者腹部进行全面扫描,仔细检查其下腹部盆腔区情况,再进行横、纵、斜三个不同的切面的扫描检查,从多个方位对患者腹部情况实施全面扫查。研究组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具体为:检查前让患者将膀胱完全排清,并于检验探头上涂抹上耦合剂,用保护膜将阴道检测探头包住,于探头上涂抹消毒耦合剂,采用5.0~5.5MHz探头慢慢探入患者阴道,进行倾斜、旋转以及推拉等不同切面和角度检查,对患者的盆腔内组织表况实施全方位扫描。1.3观察指标。检查后,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获的全部数据都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实施统计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以χ2实施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实施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诊断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7.68%,参照组为81.40%,研组患者疾病诊断结果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众多妇产科急腹症中比较多见的有异位妊娠、巢肿瘤破裂或者扭转、输卵管炎以及输卵管扭转等,临床上多采用经腹部或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患者腹部进行全面检测,超声诊断是当前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比常用的诊断方式,以通过超声所得图像特征对患者的病情与疾病类型进行确认,以便医生针对患者病情和类型给予及时的对症治疗[3]。例如异位妊娠者其超声大部分显示为附件区可见到非特异性的包块厚壁囊性结构,卵巢囊肿可观察到异常增大,且部分盆腔内存有少量积液;卵巢囊肿蒂扭转可见到单侧卵巢存在囊肿,采用阴道超声实施检查时,囊肿对于探头压力非常敏感,囊肿内可见液平面,卵巢周围边缘较厚,囊肿破裂者可从单侧附件区见的到低回声包块,盆腔存在游离液体等[4]。经阴道超声检查主要是将高频率,多功能超声探头直接深入到患者阴道内部,对其盆腔脏器的具体形态,周边的组织结构进行全面且多角度的扫描检测,疾病检出率较高,可有产效降代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经阴道超声检测不需要患者的膀胱充盈,依旧能把患者盆腔中的具体情况全面检查出来,有效的避免了肠道气体或者腹壁上脂肪层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还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患者卵巢和凝血块的结构,检测的准确率显著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5]。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7.68%,参照组为81.40%,研究组患者诊断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综上所述,与经腹部超声诊断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应用于妇产科急腹症临床疾病诊断中准确率更高,可以作为患者后期治疗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碧珍,钟彩香.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9):23-24.

[2]佟旭.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159-160.

[3]顾蔼洁,郑坤.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5):174-175.

超声诊断技术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120例,年龄23~46(29.16±19.2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急腹症表现,其中阴道出血28例(23.3%),急性腹痛45例(37.5%),慢性腹痛30例(25.0%),呕吐17例(14.2%)。1.2方法。采用飞利浦超声仪,C5-2型号探头,频率3.5Hz,患者检查前保持膀胱充盈,将超声探头置于患者腹部,由左到右、由上到下进行腹部扫描,确保扫描的全面性和全方位性;同时应注意医疗影像的观察,查看子宫、盆腔等是否有异常,子宫厚度和大小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包块等现象,以及盆腔内是否有积液;此外,让患者排空膀胱,用探头引导超声检查,确保得到更加准确的腹部信息,以便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更加精确。

2结果

120例患者中,通过超声影像学诊断出宫外孕73例(60.1%),急性盆腔炎24例(20.0%),黄体破裂11例(9.2%),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6.7%),胎盘早剥4例(3.4%);与病理结果比较,发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讨论

妇产科急腹症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盆腔炎、宫外孕等,其发病过程较迅速,患者感到腹痛难忍,非常痛苦,因此准确、合理地对该病症进行临床诊断和早期判断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2]。近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设备的诞生可有效帮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而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使超声图像更加清晰,医生检查时方便快捷,同时患者无痛苦,费用也较合理,因此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3]:①宫外孕。其影像显示为子宫旁或底部出现混合回声肿块,若超声无异常则前胎囊未破裂,同时可见胎芽和胎心;一旦发现超声影像存在异常,则可诊断前胎囊破裂,附着区有回声异常,内部结构很复杂。同时,宫外孕还具有子宫轻微增大,回声较多,肿块内有静脉血等影像特征,患者往往还伴随如盆腔炎、不育症等,需要及时诊断。②急性盆腔炎。不同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子宫改变,有些表现为子宫轻度长大,有些明显长大,还有部分子宫边界不明显。通过逐步增强超声回声,还可以判断子宫壁厚度及输卵管是否正常;若有输卵管囊肿现象,超声影像会显示椭圆形状,且表面不光滑,形状不规则。③黄体破裂。子宫大小常表现正常,但内膜增厚,具有不规则形态,同时边界不明显;子宫内部还存在暗区,盆腔内有液体暗区,卵巢包膜不连续,通过手术诊断后显示该影像反映准确。④卵巢囊肿蒂扭转。表象为张力增大,附件区具有囊性,扭转症状分为完全扭转和不完全扭转,若影像中夹杂肿块回声,且强弱程度不同,则证明为不完全扭转。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准确分析出急腹症的各种情况及症状表现,获得大量准确的病情信息,有助于医师进行临床诊断。此外,在进行妇产科急腹症检查时,采用超声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其它器官如脾、肝、肾的常规检查,确保各器官之间不会相互影响[4]。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观察到动态的病情及超声图的变化,结合最终结果分析及医师的经验判断,能够保障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病情诊断中可起到重要作用,其准确率较高,能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剑敏,余桂云,覃碧芳.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6,(5):66-67.

[2]吴生林,吴雪琴,高雪萍.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6,(2):48.

[3]杨亚宇.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3(24):94-96.

超声诊断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超声检查;妇产科急腹症;超声

在妇产科超声工作中急腹症较为常见,腹部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尽早诊断与干预,可能危及生命。如何尽早诊断,尽早干预成为医护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8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针对2017年1月—2019年5月前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从中选择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30.26±1.27)岁;患者病程在1~15日范围内,平均病程为(4.03±1.83)日。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88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均被确诊,均出现腹痛等症状。本研究排除已明确因外伤导致急腹症患者。1.2方法。88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后,均接受了病理诊断。采用菲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腹部与阴道探头频率设置分别为3.5兆赫、6.0兆赫。经腹部超声检查选择在患者耻骨联合上方,重点扫描检查患者子宫、附件等,经阴道超声诊断,使用避孕套包裹探头后缓慢地放入患者阴道后穹窿位置[2]。通过探头详细检查患者子宫、附件等部位,明确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周围组织关系等。1.3观察指标。超声检查后,结合患者病史及症状体征进行超声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例诊断结果进行比较。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0.0软件包整理资料。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若P<0.05,表明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88例患者中,诊断符合率为85%。详情如表所示。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超声检查异位妊娠破裂诊断符合率为85%,卵巢囊肿扭转诊断符合率为75%,黄体囊肿破裂诊断符合率为77%,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诊断符合率为100%,盆腔炎症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9%,子宫肌瘤变性诊断符合率为100%,产后子宫内膜炎诊断符合率为86%,胎盘早剥诊断符合率为100%。卵巢囊肿扭转、黄体囊肿破裂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4、5.826,P<0.05)。异位妊娠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盆腔炎症病变、子宫肌瘤变性、产后子宫内膜炎、胎盘早剥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732、0.000、0.042、0.000、0.043、0.000,P>0.05)。2.2各类妇产科急腹症的超声表现。(1)异位妊娠,33例患者中,30例宫腔内均未见妊娠囊回声,12例附件区探及厚壁囊性包块,内偶见卵黄囊及胚芽,18例是附件区混合回声团块,均合并盆腔或腹腔积液。(2)卵巢囊肿扭转,8例患者中附件区均探及不同回声团块,患侧的卵巢实质显示不清,团块可呈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实性者内部回声杂乱,可见条索状强回声,囊性者内透声均差,部分可见扭转的蒂部,彩色多普勒显示团块周边及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3)黄体囊肿破裂,附件区见卵巢增大,内见不规则的囊性回声团块,内透声差,周边可见血块回声包绕,盆腔内可见液性暗区。(4)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子宫增大饱满,附件区囊性团块,边缘模糊,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透声差,多为细密点状强回声,部分为粗大片状强回声。(5)盆腔炎症病变,附件可见实质不均质团块,子宫卵巢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盆腔内液性暗区,透声差,内漂浮粗大光点或条索状强回声,偶见增粗迂曲输卵管回声,其管壁增厚,内透声差。(6)子宫肌瘤变性,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肌层内或粘膜下肌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杂乱不规则,或呈透声差的液性回声区。(7)产后子宫内膜炎,宫体增大饱满,内膜线分离,宫腔内为不规则液性回声区,透声差,多为粗大光点漂浮,并可见气体回声。(8)胎盘早剥,2例孕妇胎盘增厚,边缘轮廓不清,内回声杂乱,子宫面可见液性暗区。

3讨论

急腹症在妇产科病患中较为常见的急症,主要以腹痛、阴道出血等为主要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容易威胁患者生命。在就诊时,部分患者可能就表现为腹痛与休克,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采取合理、有效的诊治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对于产科急腹症需要快速的反应和早期诊断。但是妇产科急腹症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仅仅凭借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疾病史可能会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创、图像分辨率高等特点,可以较好地满足妇产科急腹症诊断的需求。在超声检查中,腹部超声的灵活性较高,可以探查的范围较大,防止病变部位在诊断中被遗漏。阴道超声诊断探头的频率相对较高,且探头可以更为近距离地探查子宫、子宫附件等,进一步提高了声像图的分辨率。因此,本研究对88例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检查与阴道超声检查,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为准确地超声诊断结果。临床病理检查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本研究中,88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分别为28例宫外孕、6例卵巢囊肿扭转、10例黄体囊肿破裂,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16例盆腔炎症病变、2例子宫肌瘤变性、6例产后子宫内膜炎,2例胎盘早剥。卵巢囊肿扭转、黄体囊肿破裂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4、5.826,P<0.05)。异位妊娠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感染、盆腔炎症病变、子宫肌瘤变性、产后子宫内膜炎、胎盘早剥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对于妇产科急腹症检查有着较高的准确率,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在临床诊治妇产科急腹症患者时,医生应该结合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做出综合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惠菊.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N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15(13):36-37.

[2]梅永琴.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94-95.

[3]张秀花.探讨超声检查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J].影像技术,2017,29(1):43-44.

[4]李季.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3(12):1457-1458.

[5]王静.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7(18):112-112.

[6]唐荣.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4(20):4.

超声诊断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价值

妇产科急腹症是由于妇产科疾病导致腹部剧烈疼痛情况,主要妇产科疾病包括异位妊娠、黄体囊肿破裂卵巢肿瘤蒂扭转、胎盘植入、流产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临床发病急骤,剧烈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情况,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及时给予患者疾病诊断、开展针对性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临床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为超声诊断,随着临床超声技术的发展和优化,超声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无创、简捷、价格低等优势,患者认可度较高,妇产科急腹症临床常用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分别是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为了保障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治疗权益,本文笔者特选取10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选择更加精准、安全的超声诊断方法,详细内容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在19岁到48岁之间,平均年龄(31.62±2.55)岁,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下腹剧烈疼痛、阴道出血、脓性白带及白带增多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情况;(2)患者均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1.2方法。本项研究经院伦理会批准;所选患者均采用相同规格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进行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2.5~5MHz及7~10MHz之间,腹部超声检查:检查前嘱患者多饮水,保持膀胱充盈状态,嘱患者仰卧位,对患者腹腔、肝胆胰腺脾胃、阑尾、盆腔、膀胱、子宫附件及输尿管等器官进行检查,按照超声检查常规方法,由患者下腹部行横向、纵向及斜切向的检查,着重观察子宫及双侧卵巢的形态及大小,检查子宫壁是否存在囊肿情况,观察有无液性暗区;阴道超声检查:患者检查前需确保膀胱无尿液,取患者截石位,嘱患者充分暴露会阴部,注意隐私的防护,检查前将探头涂抹耦合剂,采用避孕套套住探头部位后进行检查,检查前对检查流程对患者进行大致讲解,在患者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检查操作,在阴道中进行多方位的探查,了解卵巢、子宫及附件的形态及大小,观察子宫腔内有无液性暗区,观察双侧子宫附件有无异常回声,盆腔有无积液等[2-3]。1.3评价标准。本项研究对比两种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相对比;10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中58例异位妊娠、12例黄体囊肿破裂、6例卵巢肿瘤蒂扭转、6例胎盘植入、胎盘早剥、14例流产、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观察两种超声检查对病理类型的诊断精准率。1.4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描述,并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描述,并用配对样本χ2检验,将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

2结果

2.1两组超声诊断结果精准性对比,见表1腹部超声检查精准率为81.0%,阴道超声检查精准率为93.0%,数据做统计学对比显示有意义(P<0.05)。2.2两种超声诊断病理类型精准性对比,见表2阴道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病理类型诊断中精准率高于腹部超声检查,组间数据做统计学对比显示有意义(P<0.05)。

3讨论

超声诊断是妇产科急腹症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利于临床开展针对性疾病治疗。针对妇产科急腹症常见的病理类型,阴道超声可以精准发现异位妊娠、黄体囊肿破裂、卵巢肿瘤蒂扭转、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及子宫内膜异位情况,声像图可以明确显示囊肿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分辨液性暗区,临床诊断优势显著[4-5]。本项研究结果显示,腹部超声检查精准率为81.0%,阴道超声检查精准率为93.0%,阴道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腹症病理类型诊断中精准率高于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可以为医师确诊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借助阴道超声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支持,有效降低临床诊断的漏诊率及误诊率,较比腹部超声诊断精准性更好,适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静.妇产科急腹症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57-58.DOI:10.14033/j.cnki.cfmr.2016.10.029.

[2]张丽,杨俐俐.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心理医生,2018,24(3):185-186.

[3]胡莉莉.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8(20):22-23.

[4]龙璨,常哲,周诚等.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4):3772-3773.

超声诊断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老年;急诊;超声;医学教育;多模态教学;人文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和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性的问题。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据预测[1],截至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高达4.37亿,占总人口比重的31.2%。老年人因生理状态、脏器功能均不同程度下降,易罹患各种急性疾病,因此,老年急诊已成为刚性需求。据统计[2],老年人急就诊比例高于中青年,尤其是大城市(占51%),并且急诊老年死亡率明显增高(68%~71%),老年急重症花费更是明显高于中青年。超声检查作为急诊影像学检查的第一道工序,超声医生需要具有敏锐的识别力、快速的判断力、过硬的检查技术,做到耐心观察、仔细鉴别、及时确诊。因此,针对老年急诊的特征,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有望提升超声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业务素质。

1老年急诊特征和超声教学现状及需求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肌少症等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据调查[3],79.1%的老年人患有慢病,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此外,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日显突出,他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机能减退,认知速度减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这就形成了老年急症患者,合并疾病多、药物反应多、夜间就诊多、主诉不清、定位不准、症状迟发等临床特点[5]。病因繁多,预后与临床表现的不平行性,使得医生面对这类急症群体时,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教学的目标也应该是培养临床技能和人文精神兼具的复合型医务工作者。但是,日常临床超声工作量大,每个带教老师都承担着繁重的医、教、研任务,无法做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到诊断及鉴别诊断,全面、详细的手把手教学。医学生多以观看静态超声图像、超声报告来评估自己的判断。一旦独立面对复杂多变的急诊超声图像时,常常因为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欠缺,与患者沟通不足等原因易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因此,在超声教学过程中,除了强调基本功扎实外,还须结合老年医学教育内容,如应具有全科观、大局观,重视多学科协作、以及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等[6],从而更好的适应老年急诊的需求。

2老年急诊的超声教学改进措施

2.1因材施教,带动学习积极性

超声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学科范围广、综合性强,但超声图像抽象,检查者操作手法各异,临床教学有一定难度。带教医学生和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学员侧重点不同,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带动学习积极性。带教医学生侧重点在于规范化,注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在特殊医疗环境下(如急诊、床旁、危重症监护等)解决具体医疗事件的能力。如,在急诊诊断中要求学生先由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再结合其他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丰富自己的诊断,最后追踪、随访病例,验证自己的诊断,从而加深对疾病的认知,提升自信心。带教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学员,侧重于临床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摒弃一些已经形成的不良的思维惯式。如有些学员欠缺临床思维,诊断仅限于“看图说话”,不能清晰辨别“同病异图”和“同图异病”。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员的不同学习背景来制定个性化、可实现的教学方案,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员不断获得自信心,进而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

2.2多模态教学相长,加强新技术、新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的融合

2.2.1病例分析的多模态教学。通过临床真实病例激发求知欲,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使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7]。我们选取完整的临床病例进行详细分析讲解,所谓“完整”,即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临床治疗以及后期随访。先根据检查目的提出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解答问题。如:回顾性分析一例急性腹痛就诊的老年患者,在患者不能清晰描述症状和指明疼痛部位时,我们需要想到一些常见的老年人腹痛原因(胆囊炎、阑尾炎、肾结石、创伤、恶性肿瘤等等),结合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并仔细询问陪同人员患者的病史,发病时间、诱因、疼痛特点、服药情况等,掌握更多、更全面的患者信息辅助我们综合判断。做到临床与超声图像相结合、症状与体征相结合才能做出快速、准确诊断。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能牢记影像学特征,而且使学生所学到的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知识框架。2.2.2超声检查的多模态教学。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超声造影、实时超声弹性、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等,大大扩展了超声诊断理论的内涵,拓展了超声诊断范围,增加了常规超声诊断的功能,使得超声诊断有了一个飞跃性的进步[8-9]。在老年急诊超声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涵盖多种模式的超声检查技术,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复杂多变的急诊超声图像,加深医生对疾病的理解,以及掌握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如外伤后的老年急诊患者,超声检查发现腹腔积液,需要进一步查明有无腹腔内实质脏器的破裂。在灰阶超声无法明确有无创伤或需要进一步明确创伤程度时选择超声造影检查。根据造影显示的脏器创伤部位、范围、有无活动性出血、是否累及肝、脾及肾门部大血管等,判定创伤的程度,进行超声造影分级。随后,依据超声造影分级,结合临床实施合理的分类治疗,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对适选者进行超声造影引导下介入性治疗。学会应用超声多模态诊断技术,帮助更多的老年急诊患者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以及超声引导下有效的微创治疗。2.2.3应用好互联网的作用,加快知识更新。授课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积累、更新知识,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学习和推送最新的前沿动态、技术规范、指南共识、科研成果等。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如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是老年急诊的重症。如何能够在就诊过程中早期识别原因,明确诊断,缩短会诊到转入ICU的时间以和针对性治疗开始时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应用好重症超声可以直观报告病情和病因,减少了数据分析的时间,增加临床判断的准确性,拉近了医生与病因及病情判断的距离,显著提高老年急诊的时效性。此外,医疗和智能的融合,精准和大数据的融合,人工智能在超声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融合”[10],将重构医学影像的“新版图”,也势必会拓宽和提升临床教学工作,使更多的医生、患者受益。

2.3重视医德、人文教育和保健预防教育

上个世纪,WHO就对未来医生提出了“五星级”概念,要求重视医疗技术传授与培养完整人格、高尚道德风尚作为医学教育最终目标[11]。开展超声教学时,需要渗入医德方面的教育,引导医生知晓换位思考,尊重患者、尊重生命、提升服务意识。老年人心理状态相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影响,更为敏感、多疑,在出现疾病时更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精神应激可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脑血管危重症的发生。因此急诊时更需要强调医德和人文关怀,关心和爱护老年人。此外,由于老年急诊多是慢性病急性发作,早期保健预防宣教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我们重要的带教工作。如果能在超声检查时,对清醒的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一些自身疾病的知识和特点,使患者对检查和治疗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其识别病情突变的前兆表现,发病时的简单处理和注意事项等,将治病、防病有效结合。

3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急诊超声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医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以宏观的临床思维应对复杂多变的急诊图像,学会使用新的多模式的超声影像技术,增加诊断信心,提高诊断准确性,将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正禹,武继磊,李佳佳.慢性病对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影响的队列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志,2019,40(1):33-40.

[2]王薇,曹涛,王晶.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死亡风险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4):365-367.

[3]闫巍,王杰萍,张洪波,等.老年共病患者在诊疗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261-264.

[4]沈玉兰,徐姝娟,孙盼盼,等.急诊内科老年患者疾病谱分析[J].医学信息,2019,32(16)110-112.

[5]张兰.老年患者急诊特点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6):176-177

[6]张华,吴利平,王晓明.中国老年医学发展与老年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8):24-25.

[7]常莹,杨敬春,王萍,等.多模态教学模弌在超声诊断学中的教学应用[J].中国病案,2020,21(4):86-88.

[8]丁俊,孙红光.多模态超声技术在无症状冠心病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0,14(5):468-471.

[9]张尧,朱贤胜.超声多模态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13(1):5-6.

[10]施俊,汪琳琳,王珊珊,等.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20,10(6):1953-1981.

超声诊断技术范文篇6

动态、无创、实时、辐射低、低成本以及可视化是重度超声主要的优势。因此,超声检查技术在我国的重症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一趋势引领下,重症超声在护理中的作用开始引起临床的关注。重症超声的护理可以理解为应用重症超声护理的概念以及技术来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重症超声的护理对重症监护药物的基本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并将重症监护的诊断、治疗以及监测与超声技术本身的特征相结合。重症监护超声是一场医学上的革命,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继续得到应用以及传播,标准化的培训、网络平台以及医学工作者对新技术的钻研保证了重症监护超声技术的持续创新。

基于这种情况,分析重症超声的检查特征以及护理工作就尤为重要。结合《超声检查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生以及ICU护理人员可以对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操作技术、图像存档进行系统地掌握,了解其检查特征,掌握后续的护理工作开展流程,这对提升重症超声检查的效果,提高病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超声检查技术》一书于202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周进祝、吕国荣编著,该书凝结了著作者数十年的教学经验结晶,并充分融合当前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使该书的实用价值、指导价值较高。该书从三个角度对临床超声检查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进行探讨,其一,分析了超声检查技术的内容与应用、超声诊断发展简介、超声成像的物理原理等理论内容。其二,阐述了超声检查的操作技术、图像存档与传输等内容,为超声检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其三,研究了超声检查过程中各组织器官典型声像图特征、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并对超声诊断领域中的技术操作新进展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为超声检查提供了诊断的流程以及依据。《超声检查技术》一书,在回顾中国超声诊断60年发展史的基础上,对超声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技术的评价、超声技师培养路径及方法进行深入地分析,提出在学习超声检查技术的过程中,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要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这些宝贵的建议对于重症医学的超声检查具有珍贵的实践指导价值。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较严重,会随时发生迅速地恶化。

医生需要确定疾病的原因并及时、准确地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与其他类型的检查方法的区别不同,以病理生理机制为基础的重症超声检查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它的可视、无创以及多系统集成等特性有效地弥补了其他检查方法的缺点。有多项的研究都证表明,重症超声这一检查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声可以快速、并全面地了解患者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病理、生理上的变化,并结合临床信息对患者病情发生恶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这些优势是任何其他单一的检查方法都无法提供的。在极少数情况下,无法制定相应的治疗指南,但有望通过结合其他类型的临床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反映了重症超声检测在ICU诊断以及治疗中的价值以及可行性。医生和护士之间的良好沟通基于两者在治疗上形成统一意见。这有助于有效整合医生和护士团队,并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可视化技术,超声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在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面达成共识,并为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提供桥梁。

护士可以使用超声来确定患者呼吸困难的原因,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使用超声探查来气管插管的具体位置、感染的位置以及引流管的畅通情况。因为血栓的原因,外科的引流管经常被阻塞,导致斑块状出血以及皮下血肿。超声可以预先确定是否存在皮下的积液,并进一步排除引流是否畅通。另外,可以通过超声确定导尿管的通畅性并确定尿液的残留量。这有助于尽早取出导尿管,防止因为导尿管而出现尿路的感染问题,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病情发展信息,并为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治疗以及护理方案提供的条件。超声检查具有可重现性,可让医护人员实时地检查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并为下接下来的治疗提供基础,包括进行俯卧姿势以及开发以目标为导向的肺物理治疗。《超声检查技术》作为医学影像技术医生以及ICU护理人员的工作指导用书,以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的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为主,将重点放在了操作技术以及岗位职责的详细讲解方面。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的优秀教材,结合了国内的管理现状,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以及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了更为科学、系统、全面的操作技能参考资料,可以应用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当中,也可以作为在职基层超声医学工作者的工作应用参考资料使用。

作者:秦灵灵 王如月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超声诊断技术范文篇7

本文作者:彭晓琼刘丽萍蒲大容工作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精选教学内容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属于医学继续教育范畴,其培训对象大多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依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1],作者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改革。重视超声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超声诊断基础虽不是教学大纲的重点,但却是教学的难点,该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讲解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超声医学基础理论的讲授,适当增加介绍与成像有关的知识,让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基层医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超声成像原理有初步认识,并在讲解中将原理见之于超声图像,并结合临床,引导学生总结出超声检查临床应用范围及其局限性,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选择有效的检查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如讲解B型超声成像原理,其是由多束超声波传播过程所遇到的各界面的回声构成,每一界面回声对应一个光点,光点的明暗程度表示回声的多少。如没有反射就没有回声,B型超声图像上就没有光点,呈黑色,称无回声型,如清澈的胆汁、尿液以及病理性的胸腹水等。这样一讲,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人体囊性组织多呈无回声,实性组织多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而气体、骨骼等组织与其他组织所形成界面时会呈全反射型,这样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根据全反射原理,学生们也容易推导出超声检查的局限性,肺部及骨骼系统病变的超声诊断效果就不如X射线检查。气体是影响超声诊断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胃肠道气体的干扰会影响腹部脏器的超声诊断。相反,除肺部、骨骼及含气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外,全身其他囊实性脏器或组织都适合应用超声检查[2]。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是教学的重点从专业上讲,全科医生主要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的医疗服务[3],而不是疑难少见病的诊治。因此,对全科医生的要求比较广博,而不是精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表现以及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如为减少气体干扰,上腹部脏器检查前要禁食、禁水8~12h;检查盆腔脏器,如膀胱、前列腺和子宫附件等需要适度充盈膀胱。全科医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更好地指导患者做好相应的检查准备工作,同时还能提高对超声报告内容的解读能力,而不仅局限于看报告结论。适当介绍超声新技术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学生大多来自基层卫生医疗单位,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当今科技日新月异,超声技术不断更新。目前,主要有内镜超声、介入超声、术中超声、血管内超声及三维立体超声、超声造影成像等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些新技术大大促进了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4]。如内镜超声可较好地显示胃肠肿瘤病变的所在部位和范围,还可克服肠腔气体及相邻骨骼干扰的缺点,提高对胰腺头部病变的诊断[5]。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较方便、准确,并可在超声引导下插管、引流等,减少手术创伤。因此,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讲授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对超声应用的认识,对其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6-8]。

改革教学手段及方法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保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多媒体教学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单看和单听的记忆率[9]。多媒体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和声文图像并茂等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能够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其图像质量高、片源选择余地大,使用方便,减少了教师板书书写时间,是目前教学的主要模式[10-12]。对于课堂上受到限制无法展开授课的内容和技术,如超声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如三维及四维超声、声学造影,超声引导下肝、肾、肺穿刺,静脉导管植入等用录像片和多媒体教学作介绍,既形象直观,又可反复播放,丰富和扩大了教学的知识层面,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今后多媒体教学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比较影像学(comparingimaging,CI)的教学CI是指对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采用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13]。其是以掌握多种影像检查为基础,每种影像检查手段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这就要求超声学带教教师在原有超声医学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介绍该疾病的其他影像表现和相关影像检查间的异同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情况下最适宜做超声检查,什么情况下不适合,熟识各种检查手段的优缺点,并学会灵活应用,如在常规条件下肺脏不适宜做超声检查,但一些边缘性病灶超声是可以探及的,而且对于引导穿刺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只有掌握了比较影像学,才能实现优化选择、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和不必要的检查带来的损害,同时提高病变检出及诊断的效率[14]。重视机旁见习,充分利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资源超声医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形态学科,具有多切面、实时动态显像的特点,B型超声的断面解剖和CT不同,CT都是横断面,而B型超声探头就像一把解剖刀,可以显示人体的任意切面,单靠短时间的课堂理论教学,培训学生对超声图像的理解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必须重视机旁见习,通过在机旁实时观察和思考,加深理解超声图像的形成过程;观察人体内液体、实性软组织、骨骼或结石和气体4种介质的声像图表现;明白B型超声切面图像与人体断层解剖的关系、诊断疾病的原理、适应证和不同检查部位相应的准备工作;懂得超声检查申请单的正确书写和注意事项等,同时也加深对超声诊断报告的解读能力。由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见习学时短,内容覆盖面广,单靠传统的机旁见习,所见的临床病种有限。而充分利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资源(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可以极大地提高B型超声见习课的效率[15-16]。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有PACS,在超声见习教学过程中可直接从PACS调出很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典型超声图像,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各种疾病声像图的认识。总之,从教学经历中,作者认为授课教师必须明确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生特点,以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有限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超声医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超声诊断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SPOC;超声诊断学;混合式教学

超声诊断学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及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能针对特异超声图像进行独立分析以及思考,在校大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会面临很大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由慕课(MOOC)发展而来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兴起,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系统[1],为医学影像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及方向[2]。

1SPOC概述

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相对于MOOC而言,其对授课对象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有利于为在校生定制相关课程,其本质是一种结合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3]。混合学习是不同学习时空、不同学习资源及不同学习方式的混合。将面授与网络虚拟学习时空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更人性化[4]。将课堂资源与视频、文本、动画等不同形式网络学习资源混合,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将传统讲授与翻转课堂、PBL教学、案例教学等相结合,使教学形式更多元化[5]。

2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2.1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超声诊断学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下面的分支学科,目前超声诊断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不足:(1)教学内容:目前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以超声类为主,较少提及基础医学知识,更别说临床操作方法,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临床诊断思维培养。(2)教学形式:目前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形式上以PPT教学为主,教师照本宣科、照屏讲课。虽然现在大多数医学院校在教学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受传统课堂教学环境、课时长短等因素影响,学生并不能仔细观察、理解复杂疾病的超声特征。(3)教学实践: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课时限制,教师讲授书面知识已是勉强,加之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影像设备数量有限,无法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亲自操作仪器,导致学生缺乏超声类仪器操作技能。2.2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与超声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及临床课程,同时进行录制相关超声类仪器的操作方式及手法演练,使超声诊断学与基础科学、临床科学相结合。基于SPOC的特性,学生在自主学习SPOC相关课程之余,还可参与相关知识讨论及在线提问,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课上引导学生参与同伴或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解决问题,进一步完成知识内化[6]。之后教师在课上利用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场景,以案例为驱动,培养学生诊断及推理能力。

3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教师首先设计好课程基本信息模块,如课程大纲、教学目标介绍、课程基础知识及临床学科回顾等。SPOC平台上的课程内容以核心且重要的概念类、记忆类、结构性知识为重点,同时提供一定的学习指导;而实体课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3.2SPOC平台的教学活动设计。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优势,融基础科学、临床科学与超声诊断学等教育资源于一个教学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构建一种完整、均衡的课程模式[7]。例如,在设计肝脏超声疾病诊断的SPOC平台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肝脏解剖及生理学知识,随后针对学生学习内容,提供肝脏各节段切面的超声图像,使其能够直观地感受肝脏各叶、段及脉管系统在超声图像上的分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肝脏解剖和肝动、静脉血流变化,强化以往所学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观看各种疾病状态下的肝脏超声图像,如肝血管瘤在不同肝背景下的超声回声表现及大小、血流情况。了解形态学变化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形态学变化,推测其所带来的后果,如压迫周围组织等,再从临床治疗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基础—诊断—临床”三位一体教学。与其他医学课程不同的是,除了结构性知识教学外,SPOC平台教学还增加了超声类仪器操作课程录制,能为随后的实践教学打好基础。3.3实体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运用翻转课堂、案例分析、PBL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学生内化通过SPOC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与临床实践相联系。(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剖析SPOC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在SPOC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超声诊断学知识以及超声类仪器操作要点。由于不同学习者本身所掌握知识情况不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问题,此时便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引导学生完成超声类仪器基本操作及临床实践。首先教师在课上面对面指导学生操作超声类仪器,使学生对超声类仪器的组成、具体操作有初步感受[8]。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练习,初步掌握不同脏器的常规超声扫查方式,熟悉正常超声切面的声像图特点。(3)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跟随教师进入临床超声诊室现场观摩,带教教师从操作注意事项和技巧、诊断思路、诊断依据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3.4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目前教学评价体系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过程性、总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9]。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SPOC平台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在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主要是实时监测学生对于网上学习内容的及时浏览与复习情况,考查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成果。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4反思

超声诊断技术范文篇9

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血管异常,观察胎儿心脏结构及血流状态,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较好的方法。现对本院近2年来胎儿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本院分娩总数8834例,活产8708例,同期门诊孕妇(含本市下级医院转来的高危孕妇)8110例做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年龄20~47岁;孕龄22~39周。

1.2方法

GE73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孕妇取仰卧位,暴露腹部,探头在胎儿上方腹部表面扫查。检查程序:(1)确定胎儿在宫内的胎位,明确胎儿的前后、左右、上下关系。(2)取胎儿的腹部横断切面,观察有无内脏反位、胎儿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位置关系、有无腹水,再观察脐静脉、静脉导管至下腔静脉的通路以及下腔静脉连接的心房的形态学结构,确定心脏是正位、反位还是不定位。(3)四腔心切面观察心、胸及各心腔的比例,心脏位置、心尖朝向及心轴的夹角;卵圆孔是否开放及卵圆孔瓣的朝向;室间隔回声有无中断;注意三尖瓣隔叶距二尖瓣前叶之间的距离、房室瓣形态及运动。彩色多普勒可在此切面观察肺静脉、卵圆孔、房室瓣口的血流情况,并检出各处的血流频谱,评价动脉瓣及房室瓣有无反流。还可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内径,计算出各自的缩短分数,以了解心功能的情况。(4)左右流出道切面,两者是否呈十字交叉;彩色多普勒可观察主动脉和肺动脉瓣口的血流信号及频谱特征。(5)三血管切面,可同时见肺动脉长轴切面和主动脉、上腔静脉短轴切面,正常时三者呈从前往后、从左往右、从大到小规律排列。彩色多普勒可观察动脉导管弓和主动脉弓的血流有无异常。(6)主动脉弓和导管弓的长轴切面,可观察导管弓是否通畅,主动脉有无狭窄,也是观察上、下腔静脉入右房的最佳切面。(7)乳头肌水平双心室短轴切面,叠加M取样线后,取样线垂直穿过双心室,记录室壁及室间隔的活动,分别测量心室腔收缩期、舒张期内径,计算射血分数来评价胎儿心脏的收缩功能。

在上述各切面获得的信息基础上,采用顺序分段诊断法[1]分析房、室及大动脉的连接关系,并观察室间隔有无缺损、房间隔有无缺如。

2结果

8110例中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血管异常322例,占3.97%,均在孕22周以后诊断;其中肺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三尖瓣轻度反流279例,单纯性左室假腱索20例。其余17例超声诊断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率为同期活产数的0.2%,17例中3例室间隔缺损(图1)4.5~5mm,胎儿发育正常,均足月分娩,经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复查符合产前诊断;剩下的14例中13例为复杂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例伴Dandy-Walker综合征的室间隔缺损,均经知情同意后引产,其中5例接受尸解符合诊断。1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有法洛四联症(图2)2例,均合并肺动脉主干狭窄;右室双出口(图3)3例,其中1例合并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另1例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及主动脉狭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3例,均合并主动脉狭窄;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永存动脉干(图4)2例;单纯的主动脉狭窄1例。

3讨论

3.1CHD诊断的重要性

1972年Winsbeng最早报告宫内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20世纪80年代初,Kleinman等报道二维超声显示正常胎儿的心脏结构,亦用于胎儿CHD的诊断[2],近20年来随着超声技术发展胎儿超声心动学(FetelEchocardiography)已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能诊断75%~90%的主要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是迄今为止其他影像技术不可替代的胎儿CHD的产前诊断工具,由于它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有学者认为甚至可作为胎儿心脏常规筛查的手段。本院对该项目已普遍开展多年,也积累了一定经验;本院8110例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胎儿CHD17例,发生率为0.2%,低于0.8%的报道[3]。胎儿CHD是最常见的致死性先天畸形,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这种疾病的发生随母体和胎儿高危因素的增加而增高,所以高危孕妇给予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甚有必要,有报道患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孕妇,其胎儿右室双出口畸形的相对机率达21.3%,永存动脉干畸形相对机率达12.8%,孕12周前后TORCH感染,细小病毒感染,水痘、梅毒、AIDS、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这些病毒大都能通过胎盘循环导致胎儿患先天性疾病、死胎或流产。孕妇本身有先心或患有免疫性疾病,孕期接受致畸药物,孕期服用消炎痛等都有导致胎儿心血管异常之可能;另外,>35岁的高龄孕妇,常因染色体不分离致胎儿发生三体综合征。另外,约80%的胎儿CHD发生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孕妇,因此对每例孕妇的胎儿心脏进行超声检查更有利于优生优育。

3.2有关技术要点

合适的检查时间与诊断正确率密切相关,理论上讲孕16周可见胎儿四腔心平面,左右流出道获得显示;若胎儿体位合适,心尖朝向探头则更易观察,20~22周观察效果更好。作者认为24周前因心脏小,解剖不够清楚超声诊断难度更大,≥24周胎心增大,羊水增多,此时胎儿活动度较大,较易调整胎儿体位,解剖结构较前清晰,故胎儿CHD不易漏诊、误诊。本组17例胎儿CHD诊断时间13例在24周,4例在28周,也说明选择合适孕周检查的重要性。所以对可疑胎儿CHD应在孕24周后仔细复查后再做出诊断较为稳妥。部分仍能在孕28周前引产降低了围产期病死率。例如某些胎儿右室双出口畸形与法洛四联症鉴别困难时,以是否存在主动脉下和肺动脉下肌性圆锥,半月瓣与二尖瓣无纤维连续,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标准。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表现为十字交叉结构消失,由于胎儿心脏结构精细,以及室间隔膜部的特殊结构在超声下回声较弱,探测时需明确十字交叉结构是否存在,以免造成假阳性误诊,还需注意房室瓣反流情况,经仔细观察可做出心内膜垫缺损的分类诊断[4]。超声诊断左室发育不良必须见到主动脉、左心室、二尖瓣不同程度的发育低下综合征。本组3例均见左心室狭小,舒张期内径≤4mm,主动脉狭窄和二尖瓣发育差,但无闭锁,彩色多普勒示二尖瓣口血流信号不清。

尽管超声检测胎儿致死性畸形的敏感性高达89%,但还会漏诊严重的心脏畸形,小头畸形和许多种类的肌肉和骨骼畸形[2]。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血管畸形(CHD)的情况更是如此,胎儿心脏检查不但受到孕周、胎儿体位(胎位)活动度、羊水量等客观条件限制,还要依靠优质的仪器和经过专门培训的心脏超声医师仔细、认真的工作,才能提高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的实用价值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检查前做好知情同意,开展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的单位和诊断医师应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授权,考虑到超声诊断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超声医生必须技术熟练,胎儿超声心动筛查一般在5~6min左右完成,高度怀疑胎儿CHD进行全套的超声心动检查时间一般应在30min左右完成。随着新生儿心脏病诊治技术提高,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处理必须重视家属意见。

【参考文献】

1接连利,吴茂源,刘清华,主编.胎儿心脏超声诊断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7.

2吕国荣,姜立新,主编.胎儿超声心动图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29.149.

超声诊断技术范文篇10

多年来,市妇幼保健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兼超声科主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技术精湛、廉洁行医,作为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学科带头人,影像天地孜孜以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人文素养,胎儿心动图等多项技术方面成绩斐然,并注重科室年轻医生的传、帮、带,使得我院的b超诊断的多项技术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一些特色项目的诊断上达全省先进水平。先后被评为—院“十佳医生”院“岗位能手”

梅花香自苦寒来”毕业于大学妇产系,宝剑锋从磨砺出。妇产科工作5年后转攻超声医学,克服了影像基础差的弱点,常常到医学院图书馆找资料,并将资料上的案例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诊断水平。多年来,养成一个习惯,即每天带一网个问题下班、带一个问题上班。工作中,一些特殊病例促使他思考,例如胎儿内脏反位合并心脏畸形,虽然重要诊断已明确,但诊断是不是文秘杂烩网全面,不是规范,该畸形会不会是某综合症的一部分,这些都是经常思考的问题,经常查资料学习,以理论证明实践;同时他又会将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日常的实践工作中加以佐证和体会,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日积月累,使得他技长于人。

就是这样一名医生,一名成功的医生总是善于在自己未知领域不断学习、不断拓展、不断尝试。总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并且勤于分析,善于总结,带领下,使得科室内的诊疗项目在不断增加的同时,诊断符合率高,无因差错引起的医疗纠纷。和科内一位同志在市内率先开展了三维超声检查,胎儿系统性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出率一直居于市内领先水平,经常有未在院建卡的孕妇争先筑后地预约进行三维超声检查,为我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主任在完全自学的情况下熟练地掌握了这项技术,科内第一个明确诊断了1例复杂性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现已诊断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9种,其中1例含6种心脏畸形;省人民医院超声心动图室学习3个月,克服学习前无任何实践经验且学习时间过短等困难,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回院后开始对遇到复杂先心病进行单独诊治,工作实践中,周主任又深刻地领悟到婴幼儿超声心动图工作的开展促进了胎儿超声心动图水平的提高,二者是同一技术在人不同时期的应用,成功地诊断出一例罕见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离断)因诊断及时准确,帮助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成功救治,受到患儿家长的高度赞誉;底,周主任又在上海华东医院学习高强度聚焦刀(超声刀)治疗技术,通过5天的学习,回院后治疗率为85%后经一年的摸索,院子宫肌瘤超声刀治疗有效率提高至93%院超声刀治疗的顺利开展受到华东医院专家的重视,受邀在国家经继续教育项目“肿瘤三维适形精确靶向治疗”学习班介绍,完成关于超声刀的论文4篇,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明确了适时结束治疗的声像判断标准,找到引起血尿、神经损伤两种常见不良反因的原因,促进了院超声刀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院超声刀治疗水平已达省内先进。正是由于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至今,院在质控范围内的胎儿畸形误诊率为0仅上半年,主任就诊断胎儿畸形48例,涉及41种畸形,本人承担着较多的市内胎儿畸形会诊工作,而且科内的各项工作也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市产前诊断中心评选中,该科的工作受到省内专家的好评;今年创建三甲妇幼保健院工作中,b超室通过省评审组预检,同时该科克服工作量大、人员少等困难,顺利实现全彩超化24小时b超检查。

能够服务的对象毕竟有限,主任深知个人的水平再高。只有让更多的人掌握先进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帮助科内年轻医生学习并掌握了新生儿头颅超声、经阴道盆腔囊肿穿刺治疗技术,帮助一名年轻医生掌握了胎儿系统性检查技术,遇有疑难少见病例,立即组织科室在岗人员集中学习,如最近遇到病例即有阴道斜隔综合症、胎盘植入、子宫下段切口妊娠、胎儿心脏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病例,这种临时性的业务学习方式,得到同事的一致好评,不仅有益于科室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习氛围的形成,科室内营造了轻松、和谐、团结、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周主任本人也率先垂范,产前诊断技术”获市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国家、省、市级杂志上多篇,并积极指导科内医生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