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2:46:21

测量技术

测量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实景;移动测量技术;智慧城市

1引言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以及与计算机、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实景智慧城市即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流。实景智慧城市是在传统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引入基于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可量测实景三维影像数据源,通过集成软件平台与应用系统构建一个可为政府、部门、企业、公众提供更全面、真实、直观、方便且可视化的实景智慧城市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利用在行驶的机动车上装配的全球卫星定位、惯性导航、摄影测量与图像处理、地理信息集成控制等传感器和设备,在高速行进过程中采集空间位置数据、可量测影像数据及其属性数据,形成基础地理信息、点云、三维模型、实景影像、兴趣点、地名、地址、行业专题数据库等多种可测量、全要素、可视化的实景三维数据平台。实景数据不仅可以进行可视化标注、查询和统计分析来满足管理与决策上的高层次应用;还可以对公众提供客观世界最直观和最真实的实景三维影像,建立无需专业知识判读、最易理解的智慧城市,可直接回答与直观展现公众有关衣、食、住、行等工作和生活的应用需求,将智慧城市从展现形式、专题应用和社会大众需求等多方面提升到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1.1移动测量系统。移动测量系统(MobileMappingSystem,MMS)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种快速、高效、无地面控制的当今测绘界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1]。移动测量技术集成了全球卫星定位、惯性导航、图像处理、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及集成控制等技术,通过采集空间信息和实景影像,由卫星及惯性定位确定实景影像的位置姿态等测量参数,实现了任意影像上的按需测量[2]。它综合了动态定位快速测量和近景摄影测量信息量大的特点,在加快测量速度的同时还提高了野外空间数据获取的效率,降低了数据获取成本,丰富了数据品种,实现了一次测量,多种产品、多方应用的按需测量。1.2实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与高级形态。传统的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不能表达城市最重要的三维数据和可视化信息,不能实现智慧城市的可视化应用,不能满足地理信息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需求。实景三维影像数据不仅具有地理参考的空间信息,还能反映智慧城市建设中大众需求的、与之生活环境实地相关的社会、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信息,是集成了专业地理信息数据,可实现全面空间信息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地理信息数据源。实景智慧城市通过遍布城市的传感器网络将它与现实城市关联起来,通过云计算平台将运用测绘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移动测量技术采集到的地理数据、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和行业专题地理数据等海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和决策,并按照分析决策结果对城市设施进行自动化的控制与管理,为政府、部门、企业的决策管理和日常运行提供信息服务,并为大众带来更多工作和生活便捷。1.3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1999年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燕郊高新区)。燕郊高新区建成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是全国距离天安门最近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按照首都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规划,燕郊高新区位于“东部发展带”的关键区位,基本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体系完备的城市规划、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和健全完善的城市功能配套。区内有中省直单位40余家,其中科研机构逾20家,大专院校10余所,高素质人口密度达到33%。聚集了一大批装备制造、汽车配件、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产品制造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现代制造业和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商务服务、休闲服务业、科技研发成果孵化等现代服务业。随着燕郊高新区土地利用、城市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管理、环境整治、公共安全等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对基础空间信息提出了新的需求。目前,燕郊高新区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建成并逐年更新运行,但基础空间信息提供方式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各项工作需要。因此,加强基础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建设实景智慧燕郊不仅能大幅提升基础空间数据的利用水平,而且能够为区内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丰富的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并能够逐步实现高新区各职能部门空间数据紧密贯通及横向互联,实现智慧管理,对于推动区内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总体设计

2.1总体建设目标。将实景智慧燕郊建成面向政府、各专业部门、企业和公众的统一的、权威的、唯一的以空间信息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平台体系,通过地面移动测量技术获取实景数据,在实景模式下规划、部署与管理整个开发区,使之更加形象、逼真,准确度更高,通过实景的分析与直观再现,满足燕郊高新区建设发展、城市运行监控及各业务部门应用系统对基础空间数据的需求,提高燕郊高新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应用水平。建设主要目标:以基础地理信息技术为主、地面移动测量技术为辅,整合燕郊高新区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资源,建设燕郊高新区基础空间信息实景“一张图”,实现以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各部门数据共享与交换为核心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各层次的信息化应用提供公共数据和功能服务的基础,实现燕郊高新区的实景与智慧管理。2.2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在已经建成的燕郊高新区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依托统一的云支撑环境实现向实景智慧城市时空基准、时空信息大数据和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提升,建成实景智慧燕郊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并开展智能化专题应用系统,为实景智慧燕郊的全面智慧管理提供支撑。建设“实景智慧燕郊”,以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服务技术框架为基础、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建设地理信息支撑云平台,为业务应用层面的各种系统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服务、交换服务和共享服务,奠定“实景智慧燕郊”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服务技术框架。构建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系统软件和硬件环境,创建信息资源共享等应用支撑环境;采用集群式基础数据库以及行业分布式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建设需求业务部门信息资源数据库集群,开发建设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在数据采集与更新方面,采取常规信息日常采集和重点专项业务信息及时更新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处理、集成、开发利用与深度分析现有数据资源,及时汇总和处理分析动态信息流,确保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维护建设。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标准、统一、规范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实景智慧燕郊”的安全运行。2.2.1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实景智慧燕郊,除控制成果数据库、二维地形数据库、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栅格数据库、政务地理底图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卫星影像数据、三维模型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库扩建、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等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信息之外,还需要重要的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库。2.2.2实景影像数据。以拓普康IP-S2Lite移动测图系统(图1)为例,简要说明实景数据的采集。在机动车上装配GNSS全球定位系统、IMU惯性测量单元、360°全景数码相机、激光扫描设备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来完成实景测量工作、对街道等信息密集地区进行快速数据采集与更新。在行车过程中采集视频影像和空间信息,通过软件处理将采集到的影像数据集成到GIS数据库中。通过在数字地图上点击进行解析量测、获取位置、属性、影像等综合信息,实现实景影像管理模块对实景数据、点云数据、兴趣点数据实行动态、科学管理,方便查询、缩放和漫游。移动测量系统采集与处理过程简单、减少工作量降低,提高建模精度,成果丰富、直观、具有多样性,在降低了作业成本和缩短工程工期的同时,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3平台建设内容

3.1高新区实景三维影像地图建设。实景三维影像地图以地面影像直接反映制图物体,同时包含二维的线划图和三维的可量测影像。包含符合人类视觉和记忆习惯的地面微观影像数据全要素、全纹理的空间特征的大量、可供深度挖掘的信息。通过移动测量技术获取可量测实景影像,搭建实景三维影像地图。移动测量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中的基础设施层、物联层、框架层和应用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有:(1)数据管理:对矢量、影像、缓存、目录、元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的管理维护、更新及,提供地图浏览、查询统计、定位、标注、空间分析以及三维显示等功能。(2)运维管理:提供权限管理、服务的注册运行、维护管理运行状态、并进行监测,保障平台运行的安全和稳定。(3)信息服务:以在线的方式提供地图、影像图、元数据、空间分析等各类标准空间信息服务,支持各应用系统的二次开发和运行。(4)智慧应用:提供国土、市政、交通、公安、测绘、房产、规划、电信等部门空间数据一体化应用及智能化互联互通,信息交换与共享。3.2实现技术与总体结构。城市的建设发展运行都是在三维空间和时间交织的四维环境中进行的。时间、空间是能够描绘记录城市发展轨迹的唯一、最有效的载体。离开了时空,历史的发展就无法展现了。而测绘地理信息是提供时间、空间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随着地理空间框架升级为时空信息基础设施,相应要实现四个提升,即空间基准提升为时空基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升为时空信息大数据,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升为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有分散的服务器集群提升为集约的云环境[3]。地理空间框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分别部署在不同网络环境,信息交换需跨网摆渡;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中时空信息大数据和时空信息云平台部署在同一云环境中,信息交换依托服务总线。3.3运行服务。建设实景智慧燕郊(图2)就是建设面向服务的实景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与综合管理平台。提升政府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同时,通过规划、国土、城管、旅游、交通、应急、安全、公众等重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整合,推进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4结论与讨论

实景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要经过漫长的发展经历和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并且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未来,随着移动测量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发展,新的需求也逐渐不断产生,移动测量技术将会向着多数据源方向发展,应用必然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移动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向全自动、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也将对移动测量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未来,移动测量技术在实景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及地理信息服务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李德仁.移动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地理空间信息,2006,4(4):1-5.

[2]陈炜,李瑞锋,张晓东.地面移动测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测绘科学与工程,2007(3):51-54.

[3]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CH/T9003-2009[S].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

[4]杨伯钢,冯学兵.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体系研究[J].测绘科学,2007,32(1):36-37.

[5]易延光,黄洪彬.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构成与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39(3):284-285.

[6]伍百发.移动测量技术及其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11(6):90-91.

[7]曾浩.“数字城市”三维建模技术[J].地理空间信息,2013,11(3):26-28.

[8]张健源,李志刚.浅谈移动测量技术及其应用[C].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2009.

[9]熊伟.智慧城市背景下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J].测绘通报,2015(3):125-128.

测量技术范文篇2

信息时代信息爆炸导致通信带宽需求或通信网络容量爆增。如近期北美骨干网的业务量约6-9个月翻一番,达到了所谓的“光速经济”的时期,它比微电子芯片性能发展的摩尔法则(约18个月翻一番)快2-3倍,而且迄今这种发展势头不减。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各个通信发达国家都在积极研究设计新的宽带网络,如可持续发展网络CUN、下一代网络NGN、新公众网NPN、一体化网UN等,但其基础传输媒质的物理层都是密集光波分复用(DWDM)的光传送网OTN。不如此就不可能提供巨大的通信带宽,高度可靠的传输性能,足够的业务承载容量以及低廉的使用费用,确保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支持当前和未来的任何业务信号的传送要求。

1密集光波分复用(DWDM)系统

DWDM系统主要由光合波器、光分波器和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组成。其中EDFA的作用是由比信号波长低的高能量光泵源将能量辐射进一段掺铒光纤中,当载有净负荷的光波通过此段光纤一起传播时,完成光能量的转移,使在1530-1565m波长范围内各个光波承载的净负荷信号全都得到放大,弥补了光纤线路的能量损失。这样,当用EDFA代替传统的光通信链路中的中继段设备时,就能以最少的费用直接通过增加波长数增大传输容量,使整个光通信系统的结构和设计都大大简化,并便于施工维护。

EDFA在DWDM系统中实际应用时又分为功放或后置放大器(BA),预放或前置放大器(PA)和线路放大器(LA)3种,但有的公司为了简化,尽量减少设备品种,统一为OA,以便于维护。

目前商用的DWDM系统的每个波长的数据速率是2.5Gbps,或10Gbps,波长数为4、8、16、32等;40、80甚至132个波长的DWDM系统也已有产品。常用的有两类配置。一类是在光合波器前与在光分波器后设置波长转换器(WavelengthTransponder)OTU。这一类配置是开放式的,采用这种可以使用现有的1310nm和1550nm波长区的任一厂家的光发送与光接收机模块;波长转换器将这些非标准的光波长信号变换到1550nm窗口中规定的标准光波长信号,以便在DWDM系统中传输。美国的Ciena公司、欧洲的pirelli公司采用这类配置,他们是生产光器件的公司,通常,所生产的光分波合波器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参数。如Ciena公司采用的信道波长间隔为0.8nm,对应100GHz的带宽,在1545.3-1557.4nm波长范围内提供16个光波信道或光路。但他们没有SDH传输设备,因此,在系统配置、网络管理方面不能统一考虑。此类配置的优点是应用灵活、通用性强,缺点是增加波长转换器、成本较高。另一类配置是不用波长转换器,将波分复用、解复用部分和传输系统产品集成在一起,这一类配置是一体的或集成的,这样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便于将SDH传输设备和DWDM设备在同一网管平台上进行管理操作。这类配置的生产厂家如Lucent、Siemens、Nortel等,他们是SDH传输系统设备供应商,有条件这样做。他们在做4×2.5G32bpsDWDM系统设计时就考虑与4×10Gbps速率的兼容,考虑增加至8个波长、16个波长、基至40个波长、80个波长,以及2.5Gbps和10Gbps的混合应用,确保系统在线不断扩容,平滑过渡,不影响通信网的业务。当然,他们也提供开放式配置,或发送是开放式,接收为一体式的DWDM系统设备。

由于初期商用的EDFA带宽平坦范围在1540-1560nm,故早期使用的DWDM系统的复用光波长多在1550nm附近。后来实际EDFA的增益谱宽为35nm,约4.2THz,其中增益起伏小于1dB的谱宽在1539-1565nm之间,若以1.6nm(对应200GHz)的波长间隔,则最少可实现8波长,乃至16波长的同步放大;若以0.8nm(对应100GHz)的波长间隔,则最少可实现16个波长,乃至32个波长的DWDM系统,再加上EDFA约40dB的高增益,大于100mW的高输出功率,以及4-5dB的低噪声值等优越性能,故极大地促进了DWDM系统的快速发展。

正如电放大器那样,光放大器在放大光信号的同时也要引入噪声。它由光子的自发幅射(SpontaneousEmission)产生。此种噪声和光信号在光放大器中一起放大,并逐级积累形成干扰信号,即熟知的放大自发辐射(AmplifiedSpontaneousEmission,简写为ASE)干扰信号。这种ASE干扰信号经多经光放积累的功率会大到1-2mW,其频谱分布与波长增益谱对应。

这就是为什么经过若干个OLA放大后必须经过光电变换,分别取出各波长光路的电信号进行定时、整形与再生(3R),完成光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原因,它决定了电中继段或复用段的最大距离或最大光中继段数。当然,其他因素例如允许的总的色散值也决定此电中继段的最大距离,这要由系统设计作光功率预算时,哪个因素要求最严格来确定。

2DWDM系统的测试要求

以SDH终端设备为基础的多波长密集光波分复用系统和单波长SDH系统的测试要求差别很大。首先,单波长光通信系统的精确波长测试是不重要的,只需用普通的光功率计测量了光功率值就可判断光系统是否正常了。设置光功率计到一个特定的波长值,例如是1310nm还是1550nm,仅用作不同波长区光系统光源发光功率测试的较准与修正,因为对宽光谱的功率计而言,光源波长差几十nm时测出的光功率值的差别也不大。可是,对DWDM系统就完全不同了,系统有很多波长,很多光路,要分别测出系统中每个光路的波长值与光功率大小,才能共发判断出是哪个波长,哪个光路系统出了问题。由于各个光路的波长间隔通常是1.6nm(200GHz)、0.8nm(GHz),甚至0.4nm(50GHz),故必须有波长选择性的光功率计,即波长计或光谱分析仪才能测出系统的各个光路的波长值和光功率的大小,因此,用一般的光功率计测出系统的总光功率值是不解决问题。其次,为了平滑地增加波长、扩大DWDM系统容量,或为了灵活地调度、调整电路和网络的容量,需要减少某个DWDM系统的波长数,即要求DWDM系统在增加或减少波长数时,总的输出光功率基本稳定。这样,当有某个光路、某个净负荷载体,即光波长或光载频失效时,又用普通光功率计测量总光功率值是无法发现问题的,因为一两个光载频功率大大降低或失效,对总的光功率值影响很小。此时,必须对各个光载频的功率进行选择性测量,不仅测出光功率电平值,而且还准确地测出具体的波长数值后,才能确切知道是哪个波长哪条光路出了问题。这不仅在判断光路故障时非常必要,而且在系统安装、调测和日常维护时也很重要。

此外,为了测量光放大器增益光谱特性,尤其是增益平坦度,需找出各波长或各光路的功率电平差值时,也必须测量出各光路的波长值和光功率值。

为便于查寻光线路放大器的故障,除测量各个光路的波长值和光功率外,还要测量出各个光路的信噪比(OSNR)。这里,在测量OSNR时要注意测量仪表的噪声带宽。例如用HP70952B光谱分析仪(噪声带宽1nm)测量的OSNR要比用Agilent86121AWDM光路分析仪(噪声带宽0.1nm)测量出的OSNR低约10dB;这是因为前者取出的噪声功率是后者取出的噪声功率的10倍,自然,前者测出的OSNR要低约10db(因光信号功率测量有差别)。

由于DWDM系统有n个波长,n个光路,等效于n个虚SDH光通信系统,故在系统的重要测量点必须有光分路器(分光器),以避免在做波长和功率测量时中断系统,造成大量业务丢失。

为便于比较对照,将OSP-102/OMS-100组合测试仪和一个典型的实验室用光谱分析仪OSA的技术规范列在一起。

3可调谐光滤波器

为使具有光谱分析仪功能的仪表适合现场测试,需要有轻便灵巧的可调谐光滤波器选择光波长。它是一个可调法布里-泊罗(Fabry-Perot)滤波腔体,它的基本结构是由两块部分镀银的板构成反射平面,两块板相对分开的距离是可普的。其滤波原理是:对某个波长的光,当调节两块板之间的距离,使在两块板之间反射引起的部分射线在相位上完全重叠时,滤波器对该波长的光是直通的,而对其他波长的光会引入很大的衰减。

这种可调谐光滤波器与光分度计或旋转干涉滤波器相比有很多优点。它没有轴承、轴、马达等,不存在由于连续持久的操作引起磨损、破裂等问题;结构非常坚实,对振动不敏感。它是不可逆的光器件,无论是衰减,还是通常波长均与输入光波的射线极化无关;这一优点在有几个波长激光器都调整到有相同输出光功率时尤其重要。

4便携式光谱分析仪

适用于DWSM系统现场安装调测与日常维护的便携式光谱分析仪,除去前已介绍的HP70952B,Agilent86121A外,现举OSP-102插件和OMS-100主机配合专用于DWDM系统测试的便携式光谱分析仪为例,说明采用可调谐光滤波器一方面使成本显著降低,一方面使重量减轻。体积缩小,有利于便携。为便于使用,还增加了下述分立的应用方式。

(1)光谱分析仪方式

用可调谐光滤波器沿着要选测的波长范围调整移动,将以图形方式显示测量结果,可用游标定位估计波长、功率数值,以及各波长和功率差值的测试数据。还可用存储器存储两个光谱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

(2)光纤系统方式

用表列出直到16个光路或波信道的被测试的波长、功率和S/N。这种应用方式对光纤通信系统的日常维护测试特别有用。因为在DWDM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通常不希望光载频信号的功率超过规定的容限。

(3)光功率计方式

可调谐光滤波器固定调整到所选的波长,以数字显示该波长的光功率,就可以用来检测该光路或信道光载频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即稳定程度。这一方式在检测中断故障时尤其有用。

(4)监视器输出方式

将被滤出的光信号的一部分送到监视器输出,就能在不影响其他光路或波信道业务的条件下对DWDM系统的某指定波信道进行比特误码率测试,也可具体检测出哪一个波信道传输有问题。

测量技术范文篇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形测量以及测绘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过去的电子测量仪、经纬仪、平板仪等设备发展到了3G技术、数字化摄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技术,推动了我国地形测量以及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个别的地形环境不能由人工操作进行测量,因此,要应用测量机器人完成测量。鉴于此,本文对测量机器人在地形测量和测绘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系统探究。

2地形测量以及测绘自动化相关概述

2.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完成测绘地形图以及测绘工作的基础,通过地形测量可以提供出比例不同的地形图,进而满足城镇建设、路、桥、隧以及其他建筑的建设需求。地形测量主要有以下2种类型:(1)控制测量,主要是测量平面以及高度控制点,为测绘地形图的完成提供具体依据。利用平板仪进行控制测量可分为首级以及图根控制测量。首级控制测量是指将地面的控制点作为基础,利用三角或者导线测量法测量精度高以及分布均匀的控制点[1]。图根控制法是指应用三角高度进行测量。(2)碎步测量法,是指测量地形的作业,地形的特征被称为碎步点,经常采用极坐标法对碎步点的位置进行测定,而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对碎步点高程进行测定,该方法中应用的主要仪器有:平板仪、小平板仪以及经纬仪,进行地形测量之前,将图纸固定在测量板上,标出坐标网格,检验确认点的位置之后进行测量。2.2测绘自动化。测绘技术是对地球的局部状态进行研究,对目标范围的大地表面起伏状态、点、高程、平面位置以及地表特征进行测定,对测定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处理,使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然后呈现在图纸上。以此来体现地形的特点,为我国建设提供相关的地形资料[2]。测绘的类型主要包括: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施工测量以及竣工测量。测绘自动化技术将数据的采集、整理、传递、呈现等集于一体。伴随着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测定仪器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当前,3G技术和集成技术在测绘自动化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1)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我国测绘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GPS技术主要由3部分组成:地面部分、测量定位部分和空中部分,三者之间进行协调配合工作,该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特点主要有:定位的精确度较高、观测的时间较短,可以充分地节省时间成本。(2)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系统测量确定大地上附属物体的位置、数量以及质量,给土地方面的相关建设提供有效保障。但是,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些测绘工作地点不便于进行人工测量,于是测量机器人应运而生,解决了地形测量中以及测绘自动化中的难题,促进了我国地形测绘技术的发展。

3测量机器人

测量机器人是可以代替人类进行自动搜索、辨别、跟踪并获取准确角度、距离、坐标以及图像等数据信息的智能化电子仪器,其应用影响传感器以及其他相关传感器对地形测量中的目标进行精准识别,并且快速地做出分析以及判断,可以完成自我控制,自动对地形信息进行拍摄、数据读取等智能化操作,可以完美地取代人工操作。目前的测量机器人主要有3大类:(1)应用被动式的三角或者极坐标方法对地形进行测量,就是指在被测的物体上设置相应的标志,应用反射棱镜进行测量;(2)采取主动式的三角测量法,将结构光作为照准的标志,其是由发电机、计算机以及传感器中的电子经纬仪构成的,利用角度交会的方法来确定精准坐标;(3)单独目标测量,根据地面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影像处理进行自动识别,找到准确的目标点,利用空间交会原理进行三维坐标获取。测量机器人应用马达照准部以及望远镜的转动,进行自动识别以及照准棱镜进行测量[3]。其测量的主要原理是仪器向目标位置发出激光信号,由棱镜反射回来,被仪器中的传感器接收,然后计算出反射光的中心位置,进而得出改正的具体数据,而后开启马达,使测量机器人面向棱镜,精确地照准目标。

4测量机器人在地形测量以及测绘自动化中的应用

4.1测量机器人在地形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在具体的地形测量工作当中,GPS、计算机以及测量仪器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很难统一实施,主要是由于有的特殊地理环境(如高山)挡住了GPS信号,使GPS接受仪器无法正常工作。目前,测量机器人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利用新的测量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到测量点信息,并且将其记录下来,在综合测量软件采集到地形深度等相关数据时,测量机器人也可以自动获取与之契合的平面坐标,而后把这2种数据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进而得出准确完整的三维坐标数据,有效完成地形的测量工作,进而提升地面等相关建设的质量以及效率,促进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4.2测量机器人应用的具体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测量机器人应用的具体流程:(1)在测量之前进行完善的准备,将控制点引入测量的区域之内,选择最好的设站点,将反射棱镜安装在测量仪器的上方,使反射棱镜处于测量设备的顶端,否则可能会出现遮挡棱镜造成测量数据终端的状况;(2)按照一体化的基本模式进行具体测量操作,把测深的仪器、GPS系统以及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开启测量的软件,设置测量仪器的参数,保证各项测量设备的正常运行;(3)将全站仪架好,开启相关的测量软件,在菜单中选择新建任务,进行相关的测站设置,照准目标以及反射棱镜,打开锁定的开关,进入地形菜单,设置起始点以及采样的时间间隔,启动开始键,使测量机器人开始自动测量状态。另外,在地形测量以及自动化测绘的过程中,要保证测量软件的点号以及测量机器人的点号一致,基站工作人员要严格地关注监视器,在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出现掉点的现象,这时要做好点号的记录工作,假如干扰的效果过强,需要暂时结束测量,等待干扰消除,再重新进行地形测量工作。

5结语

在地形测量以及测绘的过程中应用测量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提升土地等相关建设的质量。另外,测量机器人与GPS等协调进行测量,可以减少人力资源,快速完成地形测量以及测绘工作,进而使我国的地形测量以及测绘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测量机器人地表位移监测系统在露天矿边坡监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5(10):24-25.

【2】郝显生,白银彦.试析地形测量中新型测绘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7,35(16):16-38.

测量技术范文篇4

由于RTK实时动态测量具有实时、高效的特点,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方面,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争议。RTK技术的出现,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地控制测量方法,然而RTK的测量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遮挡、强磁场干扰、太阳黑子及超远距离等因素都对测量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可导致无法测量。RTK的关键技术是初始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数据链传输的高可靠性和强抗干扰性0RTK系统原理虽然很复杂,但从应用角度来讲,还是相当简单和方使的,只要有足够数量的卫星且具有较好的几何分布,并且基准站与移动站间的数据通讯良好,就可以进行测量。目前,RTK技术已经渗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RTK定位技术定义

RTK技术是地质测量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并开拓RTK新应用领域。RTK从根本上改变了测晕工作的传统作业方式,RTK定位技术以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形测量、城市规划测量、土地勘测定界测量等等当中。特别为地矿系统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

3RTK技术优点

1、作业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测量覆盖率4—5km半径的区域,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要求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业速度快,减轻了作业者劳动强度,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劳动效率。

2、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4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3、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TK技术不要求两点间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由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难通视地区,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轻松地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业。

4、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RTK可胜任很多种外业测绘。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使辅助测量工作极大减少,减少了常规测量仪器人为操作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

5、操作简便,容易使用,数据处理能力强: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边走边获得测量结果数据或进行坐标放样。数据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能力强,能方便快捷地导入计算机,手簿的使用简单易学。

4R''''I''''K定位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主要任务是矿区地形测量、勘探线剖面测量、钻孔点澳量、探槽点测量、地质点测量、矿体露头点测量、水文点测量、坑道测量等等。矿区地质勘探、矿区地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矿区储量管理和开采监督、矿区土地复垦开发和生态环境整治、矿区规划建设等都离不开大量的测绘工作,而且由于社会发展快、矿区地表变化也大,为了能给决策层提供准确的信息,必然对图纸的现势性和各类工程的分布要求高。矿山测量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对矿区地形图进行补测和修测以及地勘工程点的准确定位。而RTK的技术特点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便捷,与传统测量手段相比大大减小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5RTK在地勘测量中的不足及其解决办法

1、受卫星状况限制。当卫星系统位置对美国是最佳的时候,世界上有些国家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段仍然不能很好地被卫星所覆盖,容易产生假值。另外,在矿区高山峡谷深处及密集森林区,卫星信号被遮挡,使一天中可作业时间受限制,有些地方甚至无信号。产生假值问题采用RTK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发现。作业时间受限制可由选择作业时间来解决。无信号地方可以采用全站仪进行配合

2、天空环境影响。白天中午,受电离层干扰大,共用卫星数少.常接受不到5颗卫星,因而初始化时间长甚至不能初始化.也就无法进行测量。

3、数据链传输受干扰和限制、作业半径比标称距离小的问题。RTK数据链传输易受到障碍物如高大山体、高大建筑物和各种高频信号源的干扰,在传输过程中衰减严重,严重影响外业精度和作业半径。在地形起伏高差较大的山区和乡镇、居民密楼区数据链传输信号受到限制。另外,当RTK作业半径超过一定距离(一般为几公里,每种机型在不同的环境又各不相同)时,测量结果误差超限,所以RTK的实际作业有效半径比其标称半径要小很多,工程实践和专门研究都证明了这…点。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把基准站布设在测区中央的最高点上。

4、初始化能力和所需时间问题。在山区、一般林区、居民密楼区等地作业时,GPS卫星信号被阻挡机会较多,容易造成失锁,采用RTK作业时有时需要经常重新初始化。这样测量的精度和效率都受影响。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是选用初始化能力强、所需时间短的RTK机型。

5、高程异常问题。RTK作业模式要求高程的转换必须精确,但我国现有的高程异常图在有些地区,尤其是山区,存在较大误差,在有些地区还是空白,这就使得将GPS大地高程转换至海拔高程的工作变得相当困难,精度也不均匀。

6、电量不足问题。RTK耗电量较大,需要多个大容量电池、电瓶才能保证连续作业,最好选用汽车用电瓶。

7、精度和稳定性问题。RTK测量的精度较容易受卫星状况、天气状况、数据链传输状况影响。不同质量的RTK机型,其精度和稳定性差别较大。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选用精度和稳定性都较好的高质量机种,然后,要在布设控制点时多布置一些“多余”控制点,作为RTK测量成果质量控制的检核点。

6RTK涓量成果的质量控制

测量技术范文篇5

1.不动产测绘与倾斜摄影测量

倾斜摄影测量的工作原理为将相机搭载在飞行器上从多个角度拍摄地面物体,获取清晰的影像数据。其使用的相机较为常见的有摇摆相机,其搭载两镜头;扫摆相机以及比较普通的五镜头相机。和测绘工作中传统使用的垂直摄影方式比较而言,搭载倾斜相机的测量能够帮助测绘人员获取更丰富的建筑结构信息,将航摄盲区大大减少。倾斜摄影测量需要进行三维建模,其建模流程主要有两部分,分别为外业和内业。其建模流程如图1所示。

2.不动产测绘中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的优势

2.1数据采集方便

在不动产测绘工作中,倾斜摄影测量能够将飞行器与倾斜相机结合起来,做好POS系统协调工作,使其更准确地获取被测量建筑物的具体信息,其利用飞行器构建基本模型,使用POS系统对其飞行方向信息进行确认,再利用倾斜相机记录并传递相关数据信息,进而构建出具体的三维模型,行业曲线可替代度影响力可实现度行业关联度真实度更方便其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到的数据更加准确,能够将测绘误差大大降低。

2.2测绘效率更高

传统航拍的方式对航拍角度以及地点的要求较高,当其拍摄角度与地点选取不当时很容易出现较大误差,而该技术的倾斜相机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拍摄,减少了拍摄盲区,其传感器以及成像系统构件的三维模型具有更加直观的结果展示,使测绘的效率大大提高。2.3操作成本更低此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受到的限制相较于传统技术而言较少,其搭载的半自动甚至全自动系统减少了测绘人员的操作成本,将测绘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在获取更高成像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测绘工作的难度。

3.不动产测绘中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

3.1测区踏勘

在应用倾斜摄影进行测量工作时首先需要做好测航工作,对天气条件多加关注,由于天气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具体应用该技术时应当避免在恶劣气象下进行测量,大风、降雨以及雾霾等天气都会影响倾斜相机的飞机难度以及成像质量,严重时甚至会损坏相关设备,因此在应用该技术时应当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其次,提前进行飞行空域申报。倾斜摄影测量时需要依靠无人机进行工作,因此根据相关规定,在进行飞行测量之前应当主动进行申报,并进行备案,避免由于违反相关规定导致无人机被击落扣押,影响测量进度,为后续测量工作带来困扰。最后,需要落实试飞试照,正式测绘之前应当使用设备进行试飞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拍摄条件稳定。

3.2布设像控点

倾斜摄影测量也需要进行布设像控点的工作,应用该技术时需要对飞行计划图进行明确,根据实际测量区域做好事前设置。通常来说,像控点应当在平高点布设,且要保证布设均匀。布设顺序从测量周边开始,逐渐向区域中心靠近,布设过程中应当对成图范围进行控制。处于区域的点应当有效包围目标,必须要在图廓线外设置自由图的点。

3.3规划航线获取数据

在实际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时还需要对航线进行合理规划,通常为了确保在最大范围之内获取数据,减少数据盲区,缩小成像阴影,获得更高的成像精度,在规划航线时设置航向与旁向85%的重叠度,将相机的地面分辨率控制在1.5cm,下视控制在35mm,侧视控制在50mm,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应当选取上午十点之后,下午两点之前的时间进行测量,为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做好应急准备,需要进行三架次航飞。由于测量区域的边缘测量精度不高,还需要在航线规划时以缓冲的方式扩大范围线。

3.4测量解算空中三角

应用该技术时可以利用相机与影像的相对关系对空中三角进行测量解算。测量空中三角的任务可以被Mirauge3D软件自动分割,分割数量为36块,再结合集群技术对其实施集群处理,最终获得36块成果,再使用融合算法对36块空三进行融合平差,获取加密点成果。

3.5转刺像控点调整平差

倾斜摄影测量中使用的Mirauge3D软件需要保证像控点的名称不同,当其重名时难以将坐标引入,此时需要对像控点进行重命名,再引入坐标,设置平高点进行转刺。最先需要被转刺的像控点为中心点以及测量区域的四角点,转刺结束后进行平差,获取其他点位位置,对其进行转刺。

3.6生产实景三维模型

确保空三成果的精度合格之后才能生产三维模型,生产模型的集群电脑需要有16G的最低配置,为了确保模型成功输出,应当以最低配置设置瓦片,使用规则平面对瓦片进行划分,瓦片的大小应当控制在100m,其所需的内存为8.1G。为提高建模效率,可以以OSGB的格式进行模型生产,确认模型成功输出之后,再将机器分辨率调整为0.05m,输出影像成果。

3.7测绘编辑地籍图

测绘人员可以直接用OSGB格式的模型加载测绘影像编辑地籍图。对于部分变形严重的测绘模型而言,如果出现部分区域被严重遮挡的情况,应当使用外业采集的方式对内业采集进行补充,利用倾斜摄影实施外业采集时应当在真正射影像上套合成形的地籍图,将其以合适的比例尺输出作为底图使用,方便外业补测,在进行补测时需要充分结合地图明确补测区域,补测完成后合并内业测量与外业测量的数据,获得全面完善的地籍图。

4.不动产测绘中加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的方法

4.1制定应用方案

任何一项有利于精进测绘成果技术的应用都应该制定翔实可靠的应用方案,应用方案就是倾斜摄影技术应用到不动产测绘工作中的作战书,其需要从测绘的实地情况、测绘技术现状出发,积极寻找能够有效地精进测绘成果,更好更快地获得测绘数据的办法,开拓出如何在不动产测绘工作中推进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的新思路,来达到优化不动产测绘的目的,使测绘成果更加准确。只有制定好应用方案,且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应用。在制定具体的应用方案时,应当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测绘工作,倾斜摄影测量需要在光线较为充足,具有较高能见度的天气环境下应用,应用方案中应当体现最适合进行倾斜摄影测量的时间段,还需要根据测量的实际环境对飞行的高度进行设置以获得最佳曝光参数确保摄影效果。方案中还应当对摄影成果的影像加以要求,控制其清晰度,确保各个地物都能够被清楚地辨认,轮廓可以被清晰地绘制出来,在相邻的影像中,相同地物拥有一致的色调,摄影区呈现的像片色调均匀。为了及时对应用方案进行调整,需要对摄影站点中的数据进行妥善处理,将数据及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以分析数据质量,及时根据数据质量对应用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进行航线补飞工作。

4.2加强组织建设

目前不动产测绘工作需要拥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的不动产测绘队伍。这支队伍首先需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对倾斜摄影测量具有全面地了解,明确该技术的适用条件,对其应用注意要点了如指掌,确保应用该技术的测量操作符合流程,其次还需要拥有强烈的责任心,测绘工作对数据较为敏感,任何微小的误差都有可能影响测绘工作的成果,在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时,测绘人员应当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规范地进行每一个操作步骤,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最后还需要做好队伍的组织工作,倾斜摄影测量结束之后还需要根据数据质量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质量不佳时需要及时进行补飞补测,因此测绘队伍应当做好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一位测绘人员的工作以优化测绘流程,确保倾斜摄影测量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4.3做好成果控制

不动产测绘工作中成果控制对倾斜摄影测量的应用质量具有一定影响,成果控制越严格,倾斜摄影测量的应用要求越高。为了使倾斜摄影测量拥有更好的应用效果,需要在不动产测绘工作中加强成果控制。控制测绘成果需要落实测绘工作的全面自检与互查,并在多次自检互查之后重新进行检查,本次检查由专业人员负责,这种检查方式的应用,可以保障测绘质量。在测绘的整个阶段,都需要对这类检查加以利用,每一个测绘工作者,均要养成这类好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完成对问题的解决。为了使自检互检工作被贯彻落实,需要让测绘人员在完成各项测绘工作后,还需要对自检互查表进行填写,如表1所示。在检查期间,除避免一些问题后,专业检查人员需要以更高标准,重新核验测绘工作,为后续检查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检查工作中,二级检查属于重点工作,需要在一级检查结果与标准相符后,方能进行测绘报告的组织。二级检查的重点工作是全面验收测绘工作,其中测绘资料应该与规范相吻合,且保证准确性。在检查合格后,方能向主管单位上报,由其进行审核。收集资料、内外业检查是二级检查的主要内容。在严格检查测绘结果的基础上,还要对倾斜摄影测量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对测量工作质量予以强调。

5.结语

测量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数字测量技术;应用措施

在煤田地质勘察期间,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GPS RTK技术的应用作用,制定完善的煤田地质勘察工作方案,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有效性,达到预期的勘察目的。

1煤田地质勘察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煤田地质勘察工作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着煤田地质勘察工作质量,难以提升其工作效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我国部分煤田地质局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不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不能聘用专业素质较高且具备丰富经验的勘察工程师,只能聘用一些技术人员,无法提升勘察工作质量,不能增强其工作效果。第二,煤田地质勘察测绘技术滞后。在煤田地质勘察期间,地质局没有意识到先进技术的应用重要性,不能积极引进各类先进技术,无法提升其工作质量,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煤田地质勘察工作。同时,在煤田地质勘察期间,相关部门不重视全站仪与GPS技术的应用,无法发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作用,影响着煤田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1]。第三,缺乏正确的观念。相关部门在煤田地质勘察期间,没有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不重视勘察工作质量。一方面,勘察工程师不重视自身工作,不能及时发现煤田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应用先进技术处理问题,导致勘察工作质量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滞后,在煤田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数据信息不准确的现象,影响着煤田地质勘察工作的正常开展[2]。

2数字测量技术在煤田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措施

在我国煤田地质勘察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各类技术的应用,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逐步提升自身工作价值,并且积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聘用专业素质较高且掌握先进工作技能的工程师,保证可以提升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效率,增强其发展效果。

2.1GPSRTK数字测量技术分析

煤矿地质勘察工程师必须要重视此类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发挥其应用作用。GPS技术,是现代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实际工作期间,可以通过卫星的运动为人们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将空间距离测量技术作为依托,明确观测点的相关位置。GPS技术与其他定位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因为此类技术可以利用全过程定位与高精度定位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等特点。对于RTK技术而言,是一种动态控制系统,是GPS数字测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合应用在野外测量工作中,可以有效拓宽定位规模,提升定位精确度,甚至可以测量出厘米级别的位置。在应用RTK技术的时候,工程师可以利用动态性的分析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提升煤田地质勘察中放样与地形测图等工作质量,增强野外测量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数字技术应用目的[3]。

2.2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

煤田地质勘察工程师在应用GPS RTK数字测量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明确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功能,保证可以提升自身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第一,建设专门的控制网络。工程师必须要针对数字测量技术建设专门的控制网络,在应用GPS RTL技术之前,实施现场勘察工作,保证可以更好的对各个区域进行控制测量,在取得测量结果之后,工程师需要利用控制网络开展地质剖面测量工作,明确煤田地质勘察工作位置。工程师必须要全面分析测量区域的相对高差与相对高程,按照相关标准严格实施各类工作,为其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此期间,工程师必须要保证控制网络的完善性,提升RTK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质量,突出控制点位,提升自身工作质量。第二,设置地质平面图。煤矿地质勘察工程师必须要重视地质平面图的设置,利用地质平面图开展相关工作,提升其工作质量。平面图的比例可以设置在1:6000左右,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质量。同时,勘查局相关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测绘小组,积极利用全站仪等技术开展测绘工作,突出当地水文特征与地质特点,全面优化地质勘查工作体系,增强勘察工作精确度。第三,制定完善的放样工作方案。煤矿地质勘察中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放样工作质量。对于GPS RTK数字测绘技术而言,其比传统的勘探测量技术应用价值高,可以勘察大规模与大面积的地质,具有高精确度的优势,可以提升定位的精准度,实现连续作业,提高煤矿地质勘察工作质量。在传统的煤矿地质勘察工作中,工程师会利用经纬仪开展放样活动,或是应用全站仪边角对其进行放样处理,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但是,在实际工作期间,需要移动相关目标,并且需要三个工程师同时开展测绘工作,无法提升其工作效率与有效性,同时,工程师的测量工作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无法增强煤矿地质勘察工作效果。因此,工程师必须要重视RTK技术的应用,不会受到各类植物或是地形地貌的干扰,逐渐提升设计工作质量,增强GPS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应用数字测绘技术之后,工程师可以快速开展放样工作,提升信息数据的精确性,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除了可以降低成本之外,还能达到预期的勘察目的[4]。

3结语

我国煤田地质勘察局在实际发展期间,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数字测量技术应用方案,逐渐创新其工作方式,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技术人员需要科学应用数字测量技术,减少各类技术问题,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潘红波 单位: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参考文献:

[1]吕浩岩.煤田地质勘查中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探析[J].民营科技,2016(04):7.

[2]洪杰萌.煤田地质勘查中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23):140,144.

测量技术范文篇7

切削力测量系统一般由三部分构成:由测力仪、数据采集系统和PC机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测力仪(测力传感器)通常安装在刀架(车削)或机床工作台上(铣削),负责拾取切削力信号,将力信号转换为弱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对此弱电信号进行调理和采集,使其变为可用的数字信号;PC机通过一定的软件平台,将切削力信号显示出来,并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1.1切削测力仪

1.1.1应变式测力仪

应变式测力仪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及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把电阻应变片贴在弹性元件表面,并连接成某种形式的电桥电路,当弹性元件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时,电阻应变片便随之产生变形,从而引起其电阻阻值的变化ΔR,即

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ΔR造成电桥不平衡,使电桥输出发生变化ΔU,通过标定建立输出电压与力之间的关系。使用时根据输出电压反算切削力的大小。

应变式测力具有灵活性大、适应性广、性能稳定等优点,而且配套仪表(如静态应变仪、动态应变仪等已标准化,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测量原理决定了测量精度和动态特性主要取决于弹性元件的结构,如何有效解决灵敏度和刚度之间的矛盾,是提高应变式测力仪测量精度和动态特性的关键。

1.1.2压电式测力仪

压电式测力仪是以压电晶体为力传感元件的切削测力仪,当石英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时,在它的某些表面上出现异号极化电荷。这种没有电场的作用、只是由于应变或应力在晶体内产生电极化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通过测量产生电荷量即可以达到测量切削力的目的。

从动态测力的观点出发,压电式测力仪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测力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受力变形小等优点。然而压电式测力传感器仍然存在一系列缺点:如由于电荷泄漏而不能测试静态力、固有频率的提高受装配接触刚度的限制、维护极不方便、价格昂贵,因此在使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1.1.3电流式测力仪

直接使用测力仪测量切削力有其局限性:①安装测力仪时,工艺系统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其刚度发生变化,采集不到精确的切削力力信号;②测力仪的安装、调试技术复杂;③测试设备花费较高;④测力仪测试系统可靠性较低。

文献[4]提供了一种间接测量切削力的方法,即电流式测力仪,其测量原理是:切削力的变化会引起主轴电机电流的变化,通过测量主轴电机电流来估计切削力的大小。因机床主轴电机电流的测量比较容易和简单,所以这是一种经济而又简便的方法。

电流式测力仪的局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把主传动系统的运动学模型看作是一个线性模型,所以加工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测量精度;②当切削力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主轴电流信号有一定的滞后现象,无法满足对切削力进行实时监测的较高要求。

1.2数据采集系统

如图3所示,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一定的电子线路,对测力仪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后,将其进行A/D转换,变为计算机的可用信号,再通过接口电路与PC机进行数据传输。

目前大多数切削力数据采集系统由放大器、滤波器、数据采集卡等分立元器件组成,体积较大,系统稳定性不高,测量精度和实时性也渐渐满足不了现代测力系统的要求。

1.3数据显示和分析处理

早期的数据显示和分析处理单元由指示仪表、示波器和记录仪等组成,其数据显示和分析处理功能都是很有限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数据显示和分析处理单元基本上被计算机终端所代替,显示功能更加丰富和强大,但软件的功能仅局限于数据拟合、图表显示和输出等,对测力仪各向力之间的耦合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力精度。

2切削力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切削加工正在向高速强力切削、精密超精密加工方向发展,机床的振动频率也会远远高于系统的固有频率,这对切削力测量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①测量范围大、高精度和高分辨率;②实时性好,能够在线实时测量;③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强,能够对复杂多变的切削力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和分析。

针对这些方面的要求,切削力测量技术将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1)开发新型弹性元件,优化弹性元件结构及应变片布片方案,提高应变式测力仪固有频率,有效解决应变式测力仪刚度和灵敏度之间的矛盾问题,降低各向力之间的耦合程度;

(2)应用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使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化,提高数据采集的速度与精度;

(3)完善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的功能,例如通过解耦运算进一步减小测力仪各向力之间的耦合程度,以提高测量精度;将虚拟仪器技术引入切削力测试系统,以便对测量数据进行多种操作和数据库管理;建立专家系统,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对刀具磨损、切削颤振等情况做出预报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罗学科.动态多维力传感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论文,1995.1.

[2]姜术君.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测力系统的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

[3]杨兆建,王勤贤.测力传感器研究发展综述[J].山西机械,2003,(1).

[4]周林,殷侠.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张小牛,侯国平,赵伟.虚拟仪器技术回顾与展望[J].测控技术,2000,(9).

[6]苏建修.高速切削关键技术[J].机电国际市场,2001,(11).

测量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GPSRTK测量技术;地质勘查;应用

1GPSRTK测量技术的相关概述

地质勘查中GPSRTK测量技术的使用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分别是基准站、流动站和通信系统,其中流动站和基准站的正常使用需要借助两台GPS接收机的支持。GPSRTK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相位原理获取观测量的实时查分技术,即使处于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也能够精确的进行测量点的定位,确保地质勘查测量结果的精准度。在流动站和基准站安装GPS接收机主要是为了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同时运用无线电设备将观测到的数据及时传递给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的合理分析最终确定地质勘查的测量结果。

2GPSRTK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2.1测量和放样

在使用GPSRTK测量技术进行测量的时候,需要借助点校正求得坐标转换参数,确保测量的顺利进行。通常地质勘查小组会选择通视环境好的位置作为基准站,并且所选择的位置不会受到电磁干扰。当工作区有5颗以上可见GPS卫星且位置精度强弱度值不大于6的时候,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只要在5~15s之间就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测量数据。并且,GPSRTK测量技术对传统测量技术中复杂的流程进行简化,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员就能够完成整个测量操作。在放样方面,GPSRTK测量技术具有实施观测的功能,能够为工作人员在测量的过程中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同时还能够精准定位,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测量电位,进一步提升了地质勘查测量的工作效率。

2.2图根控制测量

在利用GPSRTK测量技术进行地质勘查的时候,需要在图纸上绘制控制点,根据控制点的位置绘制出相对完整的平面图,而这些控制点就是图根点。每一次绘制工作都应该建立在图根点的基础之上,以图根点为依据进行加密测绘,进一步提升GPSRTK测量技术地质勘测的精准度,充分发挥出GPSRTK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测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3地形测量

在使用GPSRTK测量技术进行地形测量的时候,需要结合相应的比例尺进行分析,常用的比例尺有:1:1000、1:2000、1:5000等。在传统的测量技术中,比例尺越大,测绘结果的精准度就越低,不利于地形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提升,还需要结合地质勘测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比例尺。然而,GPSRTK测量技术的合理使用能有效改善传统测量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劣势,结合先进的数字化来提升测量过程中的精准度,尽可能降低测量过程中存在的误差。

2.4剖面测量

传统的测量技术的剖面测量非常繁琐,不仅需要对剖面方向上的地质点、工程点、地貌点等平面位置和高度进行测量,还需要结合测量结果进行剖面计算和剖面图的绘制,稍有不慎就会增加测量结果的误差。使用GPSRTK测量技术能够进一步简化传统测量技术中剖面测量的步骤,在剖面计算和剖面图绘制方向的效率有所提升。

2.5野外作业

野外作业在地质勘查项目中是十分常见的,传统的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大的降低了测量的精准度。GPSRTK测量技术通过GPS技术对测量点进行定位,利用卫星对测量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即使处于恶劣的野外环境中,也不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为地质勘查测量的精准度提供基本保障。2.6工程实例以某地区某矿区的地质勘查为例,其地质勘查面积约为1km2,该矿区交通便利,位于某中低山区内部。矿区呈“V”形沟谷发育,最高海拔标高450m,地势比高350m,河床标高200m。使用GPSRTK测量技术对于该地区进行地质勘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控制点测量和地质点、槽探端点和坑道钻孔测量。从测量点控制的角度来看,通常测量人员将工作区分成3个已知的GPS控制点,并均匀的分布在勘测地区周围。其中基准站放置一个已知的GPS控制点,其余两个已知点可以通过坐标分析的方式来确定,通过转换参数的方法得到工作区加密控制点的成果坐标。从地质点、槽探端点和坑道钻孔测量的角度来看,在实际勘测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随指随测”的基本原则,按照初测、复测和终测的程序进行钻孔放样,结合该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坑道口的测定,为整个矿区的地质勘查提供了便利。

3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目前,GPSRTK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查领域中的应用具有绝对的优势,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其测量的精准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测量基础设施的成本,进一步提高地质勘查中的测量效率,为地质勘查工作者的测量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在地质勘查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郑睿 王蕾 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建学.GPSRTK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11:131~134.

[2]陈辉.GPSRTK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2016,03:73~74.

[3]谭小明.GPSRTK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08:199~200.

[4]王海新.GPSRTK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8:22~23.

测量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精密测量技术;机械加工;机器视觉检测;三坐标测量

精密检测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机械加工质量,尤其是微型零部件、异性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中,精密检测技术给予了很多加工制造指导。机械加工制造生产过程复杂,虽然制定了严格的生产加工工艺标准,在批量生产加工,若生产加工出现问题,未能及时测量发现,就会影响整个加工制造进度和质量,而且产生次品和废品。结合当前对机械加工制造要求,加大对精密测量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及时检测机械加工制造中关于精度、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便能确保机械加工制造质量。

1精密检测技术介绍

精密测量技术是一门集光学、电子、传感器、图像、制造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在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测量仪器具有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三坐标测量机(CMM)是适应上述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它几乎可以对生产中的所有三维复杂零件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进行高准确度测量。发展高速坐标测量机是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同时,作为今后的重点发展目标,各国在微/纳米测量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研究。精密检测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应用,不管是制造的外形尺寸,还是零部件位置度参数,都必须经过精密测量,验证加工精度是否设计精度要求,在机械加工制造规定范围之内,所以利用精密测量技术实现机械加工制造的精准测量[1]。精密测量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应用,以精密检测为核心,综合计算机技术与智能技术,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合理融入光学、声学、传感技术,打造更加精准的测量技术体系,增强精密测量逻辑性[2]。现代化发展与技术创新,通过先进传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混合处理,及时完成检测工作,保证机械加工制造精准性[3]。

2机械加工制造中精密测量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表1为机械加工制造中精密测量技术应用现状的分析总结,从中可以发现,虽然精密测量技术为机械加工制造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成本过高、精密测量设备核心技术研究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需提高对精密测量技术的重视,加大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力度,不断改善与革新精密测量技术,从而发挥精密测量技术应用价值最大化。

3机械加工制造中精密检测技术应用类型

介绍图1为机械加工制造精密测量技术分类介绍,结合其中内容积极对精密测量技术进行探讨。

3.1传感器检测技术

精密测量技术中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应用,适应机械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模式,根据其中的不同运行模块,针对性地管理与调控。传感器搭配机械加工制造中的调控电路,积极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进行模块检测,统计系统运行参数,分析机械加工处理中的物理性能,综合数据展开相关动作分析,及时输出检测结果。分析检测结果中的多种特征,适当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电压与调配调整,待其他环节相位处理完毕,根据时间变化以及机械加工中的物理参数生成动态曲线,由此将机电仪一体化中的系统运行与功能性变化更直观地呈现出来,随即完成传感器检测[4]。提高在传感器对数据收集的高效性,并保证机电仪一体化系统运行安全,保证机械加工制造质量。传感器检测技术及时对系统工作质量进行检测,综合物理信息参数,科学调整机械加工制造参数。根据机械加工制造系统需要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激发起多重实用特点,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调整机电传输类型[5]。常用传感器主要包括接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非接触传感器。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应用,为机械加工制造提供更多方便。比如: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轮廓度测量、三坐标测针与零件表面接触测量等,都使用了先进的、精密的传感器检测技术。

3.2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应用,改善机械加工生产柔性、提高机械加工自动化,尤其是机械加工制造中遇到的特殊工作环境,人工作业难度较大,需要通过机器视觉的方式完成加工制造。不仅如此,机械加工制造中包括很多大批量生产,人工检测产品质量没有机械视觉检测效率高,更加精准,为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6]。机械加工制造生产积极应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加大检测系统优化力度,尤其是图像辨别算法、视觉传感器相互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抗干扰能力,并且提高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应用效率,整体并没有复杂的组成,对机械加工制造在线生产与检测来讲非常便捷。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应用以检测系统为载体,利用图像摄取装置,选择摄取目标后,及时收集其中的信息,通过转换的方式生成机器视觉检测需要的图像信号,专业处理后生成机械加工制造数字化信息。随即对数字化进行运算,获取目标特征,对机械加工制造现场操作与生产质量等进行判别,及时区分出产品的生产缺陷[7]。比如:显微镜测量系统中使用的测量范围抓取、筛选技术、自动调焦技术,检测零件表面形状误差的光学扫描使用技术、产品表面缺陷自动识别技术等,都采用了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替代了原始的肉眼识别功能,大大解放了劳动力。

3.3三坐标测量技术

三坐标测量技术作为精密检测技术重要组成,包括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精密测量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技术,以高科技测量设备为载体,通过高柔性的数字化处理能力,有效对机械加工制造中的操作与质量进行检测,科学控制制造质量,完成检测工作。尤其是机械加工制造中零部件尺寸的检表1精密测量技术现状总结精密测量技术的使用增加机械加工制造成本精密测量设备核心部件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机械加工制造离不开精密测量技术的支持,虽然其应用十分广泛,并为机械加工制造带来很多帮助,但是精密测量技术应用成本始终是机械加工制造关注的焦点。精密测量技术的应用需要专用设备的支持,大部分精密检测设备成本非常高,许多小型制造企业无力负担,这不仅限制了小型制造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精密测量技术的应用普及。一些小型企业因为精密测量设备价格放弃使用精密测量技术,这样就增加机械加工生产质量问题出现地风险,导致频繁出现次品和废品,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信誉度。精密测量技术既要保证检测精度,还要科学调整制造成本,寻找权衡两者的有效办法,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精密测量设备直接关系到精密测量技术的应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不断拓展,制造产品更加多元化,生产数量明显增加,精密测量设备是保障机械加工制造质量的关键,因此这方面需提高重视。纵观我国精密测量设备制造,虽然掌握精密测量设备制造技术,但是却都是辅助元件,对核心部分严重缺乏自主研发与核心技术能力。大部分精密测量设备的制造均依靠外来进口控制器和软件,这样就会影响到精密测量设备制造的生产,不利于精密检测设备制造发展,同时也会增加机械加工制造企业的应用成本。必须不断提高精密检测设备核心技术研究重视,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提高控制器和软件等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能力,实现精密测量设备与精密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测、形状的控制以及机械加工制造操作相互位置检测等,都大量使用了三坐标测量。三坐标测量技术的主要设备为三坐标测量机,实际应用中以该设备替代制造中大量使用的检具,迅速获得产品尺寸,检测零部件生产制造中的形位公差,检测精度可以微米。三坐标测量技术的应用,有关节臂式、龙门式、桥式或者水平臂式等类型,测量操作主要包括接触式、非接触式。其应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机械加工制造具体情况,在测量空间准备好被测量的零部件,以三个坐标位置对被测零件进行精准测量,测量软件名及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学计算,及时对测量元素进行拟合,从而得到精准的形状与各种集合数据。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能够一次性完成多个测量元素检测,检测效率非常高,并保证形位公差与尺寸等计算的精准性。比如:利用三坐标测量产品表平面度、圆(孔)直径、面(线)角度、轮廓度、位置度等参数,现在使用三坐标,基本采用编程实现自动化测量,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极大地指导和推进了机械加工生产制造效率。

4精密测量技术应用推广

根据对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为机械加工制造带来更多便利,不仅保证了加工制造检测的精准性,同时节省更多人工资源,为机电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那么在实际应用中,精密测量技术还需要根据机械加工制造的需要适当调整应用模式,将精密测量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4.1传感器检测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加工制造中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应用,根据机械加工制造中的振动、温度变化与切削力度等,将关注点转移到轴承生产方面,尽可能减少轴承生产受影响情况。根据石英传感器作为检测技术应用载体,轴承生产中及时将物理量加以收集,并在钻削测力仪、三向车削测力仪以及磨削测力仪等位置安装传感器。实时对工作频率数据进行采集,并及时统计分析,将此作为后期检测判断的主要依据。根据机械加工制造中NJ240EM轴承制造为例,整理正常作业中的参数变化,对比收集到的工作频率数据,判断机械加工制造中是否存在异常,尤其是温度、压力、切削力度等方面,若存在影响因素,及时调整生产制造模式,保证最终零部件生产制造质量。

4.2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应用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应用,通过机械加工制造中摄像器件,进一步完善机械加工制造中在线监测与质量检测系统,及时对机械加工制造中零部件的形状与尺寸进行在线检测,并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数学计算与分析。一般条件下,机械加工制造中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应用,必须融入到机械加工制造的监测体系中,利用科学控制手段,同时对机械加工制造进行检测与管理,如此实现动态监管,及时发现机械加工制造中的问题。实际应用期间,及时统计机械加工制造中零部件参数信息,将其及时录入计算机分析软件中,与设计参数形成对照组,及时进行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研究,以计算的数据差值,对加工合理性进行确定。若数据差值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那么机械加工制造符合操作规范,若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则需要对加工制造适当调整,避免零部件产品大量返厂。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将机械加工制造的生产效率提高,不仅检测操作简单,同时也在很多方面节省了机械加工制造对人力资源的消耗,减少人工成本,保证机械加工制造的经济效益。

4.3三坐标测量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应用

三坐标测量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应用,需提前考察机械加工制造的环境,同时还要参考硬件配置条件,符合三坐标测量技术应用标准才能得以应用。三坐标测量技术及时对机械加工制造的环境信息测量分析,具体涉及到温度、湿度变化,还包括压力变化,统计测量数值录入计算机分析软件中,保证周围环境达到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标准条件,随后对机械加工制造展开测量。机械加工制造中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工件装夹以及探针配置,这是搭建三坐标测量平台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三坐标测量机运行、测量精准的前提条件。测头为信息发送装置,从三个方向进行信息读取与统计,分别为X轴、Y轴、Z轴,随后创建空间坐标系,及时将数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准确计算机械加工制造中存在的误差信息。三坐标测量技术的应用帮助机械加工制造节省更多数据分析细节,缩减数据分析时间,保证机械加工制造测量精准度,为机电一体化生产制造提供更多保障条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发展与机械加工制造精确度提高,对机械加工制造提出更多高标准与要求。精密测量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中的运用,是机械加工制造创新的重要表现。近些年我国在精密测量技术方面取得很多突破性研究创新,并开始在机械加工制造中大规模应用。不断改善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应用精密测量技术的不足,尤其是成本方面的局限,发挥精密测量技术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扬开,陈裕君.精密检测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049(004):77

[2]孙洁琼,李琬秋,孙浩浩.精密检测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9,000(007):133

[3]王喆.精密检测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283(07):125-126

[4]张国龙,李胜军.三维测量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J].自动化应用,2018(11):53-54+71

[5]张翔.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中检测技术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000(011):193,195

[6]马长红.精密检测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分析[J].商品与质量,2020,000(002):186

测量技术范文篇10

1.1氦氖激光器结构。结合原子物理学定律,应用气体激光器,其具体的激光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在满足粒子性的同时,满足波动性。氦氖激光器能在发射连续激光的同时,确保激光内混合气体有效性符合标准。在对激光使用频率进行分析的同时,也能对谐振器的长度予以控制。谐振器有两面球面反射镜,主要是将支架结构连接在一起,从而建立压电陶瓷结构,确保距离得以有效调整。需要保持稳定性,才能为后续操作的稳定性升级提供保障,严格要求反射镜子的构建水平,提升测量效果的实效性[1]。1.2干涉仪器结构。在干涉仪应用和系统化处理的过程中,将自身的基本情况作为核心发展元素,实现自身设备的改良和优化。在干涉仪进行数据读取时,也能保证相位差之间信号的完整性和利用价值,确保判断效果符合实际标准,只有全程设置相应结构,才能在采取偏振滤光器的同时,有效处理棱镜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偏振光的实际参数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干涉仪器结构自身具备独立的电源结构,主要任务就是能为整个系统提供使用电压,确保温度调节结构和实际变化数值的稳定性符合标准。结合干涉仪器,能在接通电源后,完善验证效果和整体处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升级相关参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为信息转换提供基本的动力[2]。

2激光位移测量系统中应用长度计量技术

在激光位移测量系统中,借助长度计量技术能有效提高其实际操作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技术运行效果和处理分析水平符合标准。结合激光位移测量系统的发展进程,对激光测量系统的优势予以管理和控制,尤其是对精度以及测量速度等参数进行处理,提高系统的完善程度。在激光位移系统中,应用相关修正测量系统,能在完善相关测量数据基础的同时,确保技术运行结构和整合机制的完整性贴合具体的测量需求。首先,能有效应用测量程序,整合测量机状态参数的同时,保证能对相关测量状态数值进行分析和处理,一定程度上满足机械改良的实际需求,并且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升级以及服务优化提供保障,实现测量分析效果的全面优化。其次,要借助小型控制计算机,对具体参数进行分析,确保距离测量结构和整合机制的完善程度贴合实际需求。只有保证精度参数得以落实,才能真正提高激光位移测量参数的稳定性。例如,在测量中,要借助具体的测量工具对4000mm以内的机器构件进行检验和测定,只要是在保证机械完整性的基础上,就能对其工业测量长度予以全面控制,实现自动化数值界定,提高整体程序的完整性。由于是自动化控制机制,因此,测量的最大优势就是测量方法需要的时间较少,且测量过程和测量准确度符合实际需求,在调节相关结构后,保证测量方法的实效性[3]。最后,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也要对检查机制和构件整合措施展开深度调研和分析,确保整体结构更加的稳定且可靠,其中,光学转向装置的应用不能出现震动问题,要结合偏振状态对光波的相关参数进行全面分析和标注。只有在观察偏振实际参数的同时,结合波长公式以及管线传播媒介的折射率进行计算,才能有效维护环境参数的稳定性,确保修正过程和信息处理效果的最优化。结合实际操作情况和处理机制,及时改良办法的应用效果和直接措施,维护修正机制以及环境相关增量处理的实效性,也为开关结构以及计算装置模型的全面优化提供保障,真正落实长度计量技术在激光位移测量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4]。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激光位移测量体系中,要积极发挥长度计量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动态化的测定机制和数据处理规划,确保整体行业科技化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在系统研究以及技术分析方面,相关部门要建立更加深度的挖掘策略,将行业发展作为科技项目的管理重点,为测量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荟燕.具有原位力学测试和长度计量功能的AFM测头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2]杨斌.24m大长度计量检测自动化系统[J].计测技术,2015,35(S1):16-17.

[3]赵克功.长度计量基本单位———“米”的定义及其复现[J].大学物理,2003(4):38-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