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3:07:02

参政范文篇1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改进工作方法,拓展参与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履职水平。要克服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就事论事、不求甚解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做到真参真议、实参实议,使参政议政围绕丰富党委决策来着力。

做好调查研究。人民政协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向党委、政府献计献策,并在推进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握角度,准确选题,规范选题程序,有针对性地拟题,与政府领导部门协商定题,精心选择那些党委、政府重视而又不能顾及的社会焦点问题,注重抓住各方面十分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而党委、政府还没有引起重视,或者尚没有决策的问题进行调研,贴近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要尽职尽责,深入调查,在调研中要全面掌握情况,了解群众需求,实事求是了解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并提出具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要注重与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及时沟通,及时了解工作情况,在决策前将调研成果提供给党委和政府,便于党委和政府及时将政协调研提出的建议纳入决策程序。此外,还要加大跟踪监督力度,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调研报告、建议案报送到党委和政府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跟踪监督,主动向党委办、政府办了解办理采纳情况,促进调研成果转化。

开展专题视察。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对本年度的议政事项,有计划地作出安排,明确牵头负责人和时限要求,以使视察议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定期就地方群众关心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组织委员展开视察,或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组成联合视察组,适时提交视察报告,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专题视察作为参政议政的有效手段,要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鲜活的资料,挖掘和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使形成的报告成果,真正为完善党委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畅通表达渠道。健全让委员知情明政的渠道,为委员热心、积极、有效参政议政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要创造条件,组织委员就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入现场,看成绩,评不足,了解群众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从而提高议政效果;要有意识地帮助和引领委员拓展关心的领域,拓宽参政议政的途径,使委员关心的议题不再局限于某一个范围,而要联系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建设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或改进意见。要为委员表达意见或建议提供畅通的表达渠道,通过会议、文字、网站等多种形式,使委员有话可说、想说、敢说、愿说,营造建言献策的好范围。

参政范文篇2

审议报告、提出建议和议案,是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主要途径。在参政议政时,要在提高建设性上下功夫,着眼于如何解决问题。如果只是提出问题而不研究解决问题,只是“会诊”却不能开出药方,那就没有多少实际的作用。从目前两会的情况看,大多数代表和委员提出的意见中,都有很好的措施,但也有的成为不着边际的空泛议论。

第一要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只发表一些看似深刻全面的认识和议论。比如说“相夫教子不是女人的人生目标”、“干部不干事干不成事都是腐败”,这些观点好像很新,但这不是意见或建议,只是要大家接受的观点,没有落实的需要。而对于腐败、诚信、环境、教育乱收费、假冒伪劣、三农问题、扶贫问题、再就业问题、社会保障、干部作风等等,大家都会说一通,但关键是要研究出正确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一位专家型的代表分析了在修路、造桥、盖楼等基建中搞“”的表现、危害、根源等,但对如何治理,却基本没有谈到,那最多只是提出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

第二是提出的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贯彻落实到位。有许多发言用大篇幅讲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用几句话一带而过,这几句话都是大家听了千百次的大熟话,几句完全正确的原则话,不好落实到位。比如有代表说,“税费改革让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要让农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还要想办法增收”;还有的说,“贫困地区只搞农业,永远也摆脱不了贫困,必须在结构调整上有一个突破,才能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在这里,他们提出的措施是“要抓农民增收”、“要调整产业结构”,其实这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这些意见几乎没有什么针对性和操作性。

第三,我讲的建议的可操作性,主要是对政府讲的,而不是对全社会讲的。一位委员谈教育造假问题,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位委员讲了几个方面,如“高校和教师要重视和宣扬诚信、正直、正气的学风”、“教育和科学研究要甘于寂寞、严于律己,杜绝急功近利”、“有关部门在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上要把握一定的‘度’”、“对已出现的造假行为决不姑息,予以严厉的处罚”等,在这四条措施中,只有后两条好像是政府要做的,其余的是要求学校和教师做的,则他们听不听,就很难说了。而在两会上,我们主要应该讲要求政府做什么。当然,有的代表、委员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只能反映一些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们也不能苛求他们;而有的代表应该能提出一些治国方略的,应该把握参政议政的重点。其中也有个会议主持人的导向问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摆现象、议危害、挖根源上,而对措施就研究讨论得不深,一带而过了。这种现象是值得注意、需要改变的。

参政范文篇3

论文摘要:本文围绕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构建问题,通过对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内容的分析,阐述了构建参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意义,并着重阐明了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着力点,着力点即在参政党目标形象系统的构建、组织形象系统的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

政党文化是一个政党延续发展的重要标识,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着力点。“先进政党文化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政党意识的形成环节,二是政党意识向二级标示要素的转化环节。第一个环节解决的是科学政党意识的形成问题,第二个环节解决的是二级标示要素的先进性问题”[1]。要保持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进步性,不仅要保持科学先进的政党意识,还要在政党意识向二级标示要素转化过程中防止和避免随时发生的政党文化流变现象,保持这些要素的进步性。只有保持这些二级要素的进步性,才能确保政党文化的进步性,进而保持参政党的进步性。关于参政党政党文化核心要素——科学政党意识的形成和构建以及二级要素的构建问题,笔者曾在“关于参政党政党文化构建的思考”一文中作了专门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着重阐明的是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构建问题。

一、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分析

政党文化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为其党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一个政党区别于他党的政党形象。也就是说,政党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政党形象等都是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因此,在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政党形象要素的构建,作为参政党政党文化构建的内容之一。那么,政党文化与核心要素——政党意识以及二级标示要素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就其关系而言,政党文化是政党意识的外化形态,它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政党文化核心要素的形态化,表现为政党意识对政党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政党理念与活动方式的塑造;另一个层面是政党文化核心要素与二级标示要素的形态化,表现为政党形象的塑造。前者的主要评价主体是政党本身,后者的主要评价主体是党外力量,也就是说“政党形象是党外力量对政党文化的评价要素”[2]。因此,我们所提出的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评价要素,就是要着手解决好党外力量评价主体要素的构建问题,也就是如何塑造好参政党的政党形象。

(二)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内容

什么是政党的形象呢?政党的形象是指“政党展现给外界的风貌以及外界对它直接间接感知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整体性的印象和评价。它主要由目标形象系统、组织形象系统、行为形象系统等方面组成”[3]。目标形象系统主要指政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等,政党的目标形象是政党能否赢得广大群众的首肯、支持、拥戴的前提,在政党的形象诸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组织形象系统主要指政党从中央到基层各级组织的聚集、转换、释放等功能发挥的程度,以及组织各成员在各项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能力水平、道德风貌等。一支高素质的政党队伍是政党事业兴旺发达的组织保证,政党的组织形象是政党形象建设的根本和基石;行为形象系统主要指政党组织系统内部的运作机制的规范性程度,及其领导下的各级组织为实现政党的奋斗目标而展现出来的活力和效率。政党的行为形象既反映政党的各级组织及其组成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工作能力高低、法律意识强弱,还能反映政党领导下的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机制、制度制定的科学程度。行为形象是政党形象的一个综合反映。

(三)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意义

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表明政党的合法性最终来源于政党实践的有效性。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合法性不仅来源于政党实践的有效性,还来源于人们对于有效执政的长期性结果评价转化为的短期性的阶段性的过程评价。在这个短期性的过程评价中,人们对于执政党执政理念所表达的思想价值取向、对于治理政策所描绘的美好远景、对于执政方式所带来的满腔信心往往聚焦于执政党的良好形象,因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不断改善党的形象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抓不懈。而作为具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政治格局中的参政党,其合法性同样最终也是来源于参政党政党实践的有效性,来源于参政党参政理念所表达的思想价值取向和在人们心中所树立起的良好形象,也就是说参政党应当树立怎样的形象,使人民群众认知首肯。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曾指出:“共产党同各派长期共存,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方针。至于各派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不是单由共产党一方面的愿望作决定,还要看各派自己的表现,要看它们是否取得人民的信任。”[4]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人民群众的信任、首肯是派长期存在的根本条件。因此,不断改善参政党的政党形象是加强参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在努力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过程中,还应把政党文化评价要素作为参政党政党文化要素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改善和塑造好参政党的形象作为其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不懈地抓下去。要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和努力,使形成自身形象的各种要素日臻完善,从而激起社会公众在思想、认识、感情上理解、认可中国参政党。

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比较明确地认识到,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是参政党存在、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其着力点为:参政党目标形象系统的构建;参政党组织形象系统的构建;参政党行为形象系统的构建。

二、努力构建参政党目标形象系统

如前所述,政党的目标形象是政党能否赢得广大群众的首肯、支持、拥戴的前提,在政党的形象诸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过程中,必须把参政党目标形象的构建放在首位。

(一)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思想基础。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指导思想。因此,参政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当前,全国各族人民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的灵魂,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指导当代中国的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要在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把参政党建设成与执政党相匹配的政党。

(二)明确参政党的奋斗目标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和确立,标志着执政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不仅是执政党的奋斗目标,同样也是参政党的奋斗目标。这是因为,中国参政党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这一政党性质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参政党必须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确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参政党本质的内在要求。因此,参政党要围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并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并渗透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中共十七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科学命题。因此,对于参政党来说,无论是从体现政党的进步性要求出发,还是从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出发,都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在广大成员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并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献计献策,为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转三、努力构建参政党组织形象系统

政党的组织形象是政党形象建设的根本和基石,组织形象系统主要是指政党从中央到基层各级组织的聚集、转换、释放等功能发挥的程度,以及组织各成员在各项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能力水平、道德风貌等。政党组织的聚集、转换、释放等功能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政党作用发挥的强与弱。参政党在构建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过程中,应当把组织形象系统的构建作为政党形象塑造的基础,因为一个政党要实现自己的政治任务,不仅要靠它的理论、纲领、路线的正确,而且还要靠它的组织巩固。列宁曾指出:“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5]由此可见组织巩固的重要性。

(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刘延东同志在2007年1月全国统战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班子是队伍的领头之雁。班子建设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参政党政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的好坏,关键在于参政党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要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和灵魂,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大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使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定,领导水平不断提高。真正使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抓好组织发展工作

一个政党,发展什么样的人入党,直接关系到党的政治面貌和社会形象,关系到政党作用的发挥。参政党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其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各派组织发展“要注意提高成员的素质。吸收新成员要注意政治质量,德才并重。发展组织要坚持以协商规定的范围和对象,坚持以大中城市、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要坚持参政党组织发展原则,注重质量,保持特色,并大力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特别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使参政党不断增强新的血液,永远保持活力。

(三)不断加强机关建设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领导机关是它的整个工作运转的枢纽,是政党工作的启动闸、发动机和加压泵,是政党职能和作用发挥的关键所在。参政党机关是联系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参政党工作的中枢。因此,要不断地加强参政党机关建设。要搞好机关工作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机关的正常运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树立良好务实的机关作风。

(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参政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各党派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参政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基层组织健全和活跃,全党才可能是健全和活跃的;只有把基层组织工作做好了,参政党的一切工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把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参政党组织形象系统建设的基础切实抓紧抓好。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活力;要切实履行好基层组织的工作职责;要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规律;要促进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形式的多样化。

四、努力构建参政党行为形象系统

行为形象系统主要指政党组织系统内部的运作机制的规范性程度,及其领导下的各级组织为实现政党的奋斗目标而展现出来的活力和效率。政党的行为形象不仅能反映政党领导下的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机制、制度制定的科学程度,还能反映政党的各级组织及其组成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工作能力高低、法律意识强弱,可以说行为形象是政党形象的一个综合反映。在这里,参政党的组织系统内部运作机制的规范性程度主要是指它的自身建设机制的规范性程度,“自身建设机制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个体成员组成,前三级的每一级组织又由决策机构、工作机构、职能部门、个体干部组成;个体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是自身建设机制的基本结构关系;而自身建设运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则是参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6]。也就是说,参政党的组织系统内部运作机制的规范性程度,实际上就是其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规范性程度。因而,必须将参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为构建参政党的行为形象系统的重点。

(一)把思想建设作为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核心

思想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中带根本性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对其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提高成员的政治思想意识和理论水平,培养成员良好的道德行为,在成员中树立正确的参政党意识,并把这种意识统一到党的政治纲领上来,为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服务、为参政党履行职能服务、为参政党实现奋斗目标服务。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培育参政党意识。二是加强政治引导。三是锻造优良品德。

(二)把组织建设作为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基础

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一条主线,两支队伍,三项工作。即以政治交接为主线;建设两支队伍——领导干部队伍、后备干部队伍;加强三项基础工作——组织发展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机关建设。关于组织建设问题,本文已在构建参政党组织形象系统中作了阐述,在此不多赘述。

(三)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保障

制度建设是参政党存在、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工作经验的升华和规范,是参政党构建行为形象系统带根本性、长期性、保障性的建设。制度建设体现着参政党的性质、职能的规范。参政党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健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和具体领导制,以及为本党拟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党的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具体内容是:及时制定和修改、完善包括党章在内的党规党法;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工作制度、党内生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某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制度进行修改。主要包括: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会议制度、选举制度、干部选拔制度、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党务干部的培训制度等。当前还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实践的需要建立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领导班子成员考核制度、发展成员考察培养制度、机关工作制度、机关干部管理制度等。

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构建,也就是政党形象的塑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贯穿于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始终。参政党只有通过内增素质、外树形象来全面建设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才能向所指出的那样“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在新的世纪与执政党一道,共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桑玉成、李冉.政党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

[2]桑玉成、李冉.政党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1).

[3]周大仁、陈家超.当代党的建设概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218.

[4]著作选读: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6:790.

参政范文篇4

一、泽国镇农村妇女参政现状

泽国镇辖89个行政村1262个村民小组,全镇劳动力人数7万多人,其中女劳动力约占50%。**年村级换届选举后,385名村支委中妇女48名,占12.46%,394名村委会成员中妇女34名,占8.6%,其中女村支书1名;2005年村级换届选举后,365名村支委中妇女43名,占11.78%,382名村委会成员中妇女28名,占7.3%,但没有一名女村支书和女村民主任;从女党代表情况看,镇第九届党代会(**年召开)226名代表中女代表37名,占15.5%,而镇第十届党代会(2006年召开)149名代表中女代表只有13名,占8.7%,出席市第十二届党代会29名代表中妇女有5名,基本符合上级要求;从女人大代表情况看,镇第**届人代会116名代表中女代表10名,占8.6%,镇第十五届人代会112名代表中女代表11名,占9.8%,尽管比例有所上升,但没达到规定要求,出席市第**届人代会37名代表中女代表4名,占10.8%,远远低于22%的规定比例;从女党员情况看,全镇4933名党员中妇女825名,占16.7%;村级后备干部情况,374名后备干部中妇女49名,占13.1%。

从以上情况看,泽国镇农村妇女参政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参政比例低,并且普遍呈下降趋势;二是村级女干部基础薄弱,参政层次低。

二、原因分析

泽国镇农村妇女参政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妇女参政积极性。首先是妇女自身社会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不强。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传统思想仍占主宰地位,大部分妇女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男人说了算,诱发妇女对参政产生惰性,认为女人做个贤妻良母就够了,对政治冷漠,缺乏竞争意识。笔者走访了10个村,与部份农村妇女进行了交谈,并向全镇70%的村妇代会主任和计生联系员作了了解。其中有两个村的情况比较典型,村民经济条件好的这个村,办企业、经商的占很大比例,一半以上的妇女在家当着家庭主妇,过着非常安逸的日子。这个村每次村两委换届选举时竞争都非常激烈,绝大多数妇女对参政的想法是:这是男人的事,我们不想参与,竞争这么激烈,想都不敢想,也不可能。据了解这个村近三届的村两委成员中都没有女性。而村民经济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那个村,大部份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到周边村或工业区务工,绝大多数妇女对参政的想法是:每天为生活奔波、务工赚钱都来不及,哪还有心思参政,听说村干部工资都发不出,拉我去都不当。其他8个村的情况大体一样,妇女参政热情普遍不高。

其次,妇女参政还会遇到丈夫及其家人的阻力。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既要干家务,还要干农活、带孩子,要想参与村上事务管理,往往会遭到家人的反对,特别是来自丈夫的反对,觉得她们那是不守本分。

再次,周围群众陈旧的性别观念也严重地影响了妇女参政积极性。大部分群众认为女性适合于村妇代会主任、计生联系员、文书等职位,要当村支书、村民主任,妇女一般没肚量,社会活动量小,选上也干不好,因此不会选妇女。群众对女性还比较挑剔,要求高,使得一些女干部中途而退。据了解,泽国镇近10年出过3个女村支书,刚开始一片叫好,后来均以失败而告终,没有一个连任,其中有一个还没有完成一届任期。

2、妇女自身条件差制约着妇女参政,在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整体上不高。由于历史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农村女性难以享受与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农村妇女整体文化素质低于男性,直接导致农村女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她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妇女的见识不广也影响着妇女参政。

同时,妇女的自身条件差造成自信心不足。经调查发现,80%的妇女根本没想过参政一事,只有20%的妇女表示,如果有机会当个妇女主任还可以考虑,没有一个妇女想去竞选村民主任。村妇代会主任和计生联系员的想法是这样的:对于“想不想进村两委班子”这个问题,回答几乎一致,想,理由是既然已经在做了,当然想参与村里决策,这样更便于工作。但对于“想不想当村支书或村民主任”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回答是不想或根本没想过,只有极少数人想过,其中有一个说到二年前换届时村里有些人想把她推出来,但不敢,怕自己能力不及,到时候工作难做。而个别有能力、有胆量、有文化的妇女大都外出经商,造成缺乏可培养的人才。

3、特殊保护政策缺乏,宣传、动员妇女参政的力度不大。虽然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但是,这些规定过于原则、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基层在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因而弱化了对农村妇女参政的特殊保护。同时,宣传、动员妇女参政的力度也不够大,比如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泽国镇党委就《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做了一定的指导性工作,但是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镇党委在宣传指导过程中有所顾虑,正面向农村妇女宣传有关政策,动员妇女踊跃参政的力度不够,没有为农村妇女参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

三、对策与措施

实践证明,女性进村“两委”,能充分发挥女性的自身优势,促进女性人才成长,而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比例,发挥女性人才优势,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协调联动。当前,要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

1,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妇女自身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提高农村妇女参政率,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首当其冲。当前,要重点培养妇女三方面的素质:一是科技致富素质。这是农村妇女参政的基础。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妇女学校等阵地,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等不同学习培训形式,加大对农村妇女进行科技推广以及实用技术的培训,引导妇女掌握一技之长。二是岗位任职素质。加强在职农村女干部的实践锻炼,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对一些优秀妇女干部要多给她们压担子,通过多岗位锻炼及安排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提高她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靠出色的成绩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扩大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社会影响。三是法律素质。加强对农村妇女“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新婚姻法》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土地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依法保护自己利益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培训方式可以多形式,比如巾帼培育工程、妇女远程教育等就是很有实效的教育平台。

2,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妇女参政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各种时机,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性别知识,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妇女的社会作用和地位、宣传先进妇女典型,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引导妇女打破根深蒂固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女不干政”等陈腐观念和社会偏见。同时,要大力宣传《村民委员组织法》中“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名额”的规定,动员、鼓励有能力、敢担重任的女性积极主动参与竞选。

3,组织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提高她们的经济地位。有为才能有位。现实中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经济地位。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展经济,做女能人,女致富带头人,提高她们的经济地位,为争取政治地位打好经济基础。

参政范文篇5

一、农村妇女参政现状

对3个县区基层组织及农村妇女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表明,356个村委会中,有村小组3326个,农村妇女总数216145人,妇女干部413人,占农村妇女总数的0.19%,进入村支部妇女干部115人,占支部干部总数的23%,进入村委会妇女干部312人,占村委会干部总数的28.4%,担任妇代会干部262人,占妇女干部总数的63.4%。通过调查,可分析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具有良好的参政环境。调查反映,有87.6%的人了解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74.9%的男性、66.8%的女性了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妇女参与选举的规定;有68.2%的男性、75.2%的女性赞成“在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应占一定比例”;有96%的村干部“在确定村干部候选人时,会选女性”。妇女与男子有平等的政治权利;越来越被大多数农民所接受和赞成,妇女参政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良好。

二是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调查中,有75.3%的女性认为参加村委会选举是“我的权利”;近80%的女性认为自已的选票“很重要”或“重要”;56.3%的女性认为在村民会议上“有意见就要提出来”,58.4%的女性认为“发表意见是我的权力”,70.4%的女性对“村民自治是男人的事,与妇女没有多大关系”的说法持反对态度。

三是女干部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调查得知,413名女干部中,大专文化7人,占干部总数的1.7%,中专(高中)文化121人,占干部总数的29.3%,初中文化269人,占干部总数的65.1%,小学文化16人,占干部总数的3.9%,高中、初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

四是女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合理。调查显示,女干部35岁以下的129人,占干部总数的31.3%,36—45岁的205人,占干部总数的49.6%,46—55岁的76人,占干部总数的18.4%,56岁以上的3人,占干部总数的0.7%,中青年干部占较大比例。

五是女干部普遍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从对村(组)干部的调查中反映,68%的人认为担任职务是因为“能力强”,27%的人认为“人缘好”;65%的人对目前工作感觉“能胜任”,仅有3%的人感觉“开展不下去”。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表明:由于社会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农村妇女个体素质差异等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农村妇女参政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女干部参政层次较低。渝水区201个村委中,仅有女村委书记5人,副书记2人,女村委主任2人,分宜县122个村委中,仅有女村委书记5人,副书记4人,女村委主任2人。调查普遍反映,女干部进入“两委”任正职少,副职多,实职少,虚职多,多数担任委员职务,有63.4%的女干部仅担任妇代会干部,呈显职务性别化倾向。

二是女干部比例偏低。调查显示,在3326个村小组216145名农村妇女中,女干部总数仅有413人,占总人数的0.19%。这个比例与妇女占人口一半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难以发挥农村妇女作为村民自治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三是妇女群体民主参与程度偏低。调查对象中,仅有29%的女性是“村民代表”,比男性41.5%低12.5个百分点;仅有53.7%的女性参加过村民会议,比男性63.7%低10个百分点;仅有43.5%的女性参加过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或讨论,比男性51%低7.5个百分点。

四是发展女党员工作滞缓。在接受调查的958名妇女中,中共党员150人,占15.72%,共青团员133人,占13.9%,群众675人,占70.74%,党员所占比例偏低,这与农村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协调的。

农村妇女参政难是个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一是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偏低。接受调查的958名女性,平均上学时间为7.3年,比9年制义务教育规定时间少1.7年,比男性平均上学时间8年少0.7年。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妇女整体素质差,直接影响了妇女参政能力和参政水平,使农村妇女群体在村民自治中地位偏低。

二是女性主动参与竞争意识不强。受传统思想及习惯定势影响,在农村,生育及家务劳动成为女性价值主要衡量标准,女性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自主、自强意识薄弱,创新精神不足,竞争意识不强,“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行为标准,无形中也削弱了女性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阻碍了女性主动参与竞争的热情。

三是受妇女自身弱势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有其自身心理生理的特点。座谈反映,部分女性在心理上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承受能力弱、胆小多虑、感情脆弱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女性人才的成长,影响了女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的参与程度。

客观因素: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在提拔使用女干部时,一些部门和领导总是习惯用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来评价女性的作用和地位,不能科学地分析和遵循女性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忽视了女性人才的诸多优势,影响了女干部的使用。另外,在政治领域对女性的歧视、排斥,也使女性缺乏平等进入权力机构的机会。

二是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在村委会中,“妇女应当有适当名额”,但如何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尚缺少一些可操作的制度和程序。对村民代表中女性代表应占比例或名额法律没有提出规定,妇女在村民代表会议中的成员过少,使大多数女性民主参与的权利成为一句空话。

三是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农村妇女参政虽然有很多成功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机制。另外,村委会受精减编制的影响,职数减少,也增加了进“两委”的难度。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农村妇女占女性人口的绝大多数,占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75%以上,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主力军。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水平,优化农村妇女参政环境,推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政权建设,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妇女地位,推动男女平等进程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治的高度,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对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权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加强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把农村妇女参政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宣传,加快推进男女平等进程。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不仅以经济发展为目标,而且包含了社会进步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各单位各部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党和国家对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社会了解妇女,认识妇女,尊重妇女,让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渗透到法律政策的实际操作运行过程中,成为社会行动并产生社会影响。

3、加强教育,提高女性整体素质。女性参与社会的广度和深度,自身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女性教育,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一是各级财政给予一定专项经费用于女性教育,采取自费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农村妇女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学习,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她们的知识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二是制定农村妇女教育规划,采取季节性和经常性、单项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加强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三是普及小学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加大“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的救助力度,保证贫困女童受教育权利,杜绝新的妇女文盲产生。四是有条件的村委,要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为农村妇女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4、加强立法,优化政策法制环境

参政范文篇6

一、**镇农村妇女参政现状

**镇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全镇劳动力人数*万多人,其中女劳动力约占50%。2002年村级换届选举后,385名村支委中妇女*名,占12.46%,394名村委会成员中妇女*名,占8.6%,其中女村支书1名;20**年村级换届选举后,365名村支委中妇女43名,占11.78%,382名村委会成员中妇女28名,占7.3%,但没有一名女村支书和女村民主任;从女党代表情况看,镇第九届党代会*名代表中女代表*名,占15.5%,而镇第十届党代会(20**年召开)149名代表中女代表只有13名,占8.7%,出席市第十二届党代会*名代表中妇女有5名,基本符合上级要求;从女人大代表情况看,镇第**人代会*名代表中女代表*名,占8.6%,镇第十五届人代会112名代表中女代表*名,占9.8%,尽管比例有所上升,但没达到规定要求,出席市第**人代会37名代表中女代表4名,占10.8%,远远低于22%的规定比例;从女党员情况看,全镇4933名党员中妇女825名,占16.7%;村级后备干部情况,*名后备干部中妇女49名,占13.1%。

从以上情况看,**镇农村妇女参政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参政比例低,并且普遍呈下降趋势;二是村级女干部基础薄弱,参政层次低。

二、原因分析

**镇农村妇女参政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妇女参政积极性。首先是妇女自身社会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不强。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等封建传统思想仍占主宰地位,大部分妇女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男人说了算,诱发妇女对参政产生惰性,认为女人做个贤妻良母就够了,对政治冷漠,缺乏竞争意识。笔者走访了10个村,与部份农村妇女进行了交谈,并向全镇70%的村妇代会主任和计生联系员作了了解。其中有两个村的情况比较典型,村民经济条件好的这个村,办企业、经商的占很大比例,一半以上的妇女在家当着家庭主妇,过着非常安逸的日子。这个村每次村两委换届选举时竞争都非常激烈,绝大多数妇女对参政的想法是:这是男人的事,我们不想参与,竞争这么激烈,想都不敢想,也不可能。据了解这个村近三届的村两委成员中都没有女性。而村民经济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那个村,大部份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到周边村或工业区务工,绝大多数妇女对参政的想法是:每天为生活奔波、务工赚钱都来不及,哪还有心思参政,听说村干部工资都发不出,拉我去都不当。其他8个村的情况大体一样,妇女参政热情普遍不高。

其次,妇女参政还会遇到丈夫及其家人的阻力。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既要干家务,还要干农活、带孩子,要想参与村上事务管理,往往会遭到家人的反对,特别是来自丈夫的反对,觉得她们那是不守本分。

再次,周围群众陈旧的性别观念也严重地影响了妇女参政积极性。大部分群众认为女性适合于村妇代会主任、计生联系员、文书等职位,要当村支书、村民主任,妇女一般没肚量,社会活动量小,选上也干不好,因此不会选妇女。群众对女性还比较挑剔,要求高,使得一些女干部中途而退。据了解,**镇近10年出过3个女村支书,刚开始一片叫好,后来均以失败而告终,没有一个连任,其中有一个还没有完成一届任期。

2、妇女自身条件差制约着妇女参政,在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整体上不高。由于历史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农村女性难以享受与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农村妇女整体文化素质低于男性,直接导致农村女性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她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妇女的见识不广也影响着妇女参政。

同时,妇女的自身条件差造成自信心不足。经调查发现,80%的妇女根本没想过参政一事,只有20%的妇女表示,如果有机会当个妇女主任还可以考虑,没有一个妇女想去竞选村民主任。村妇代会主任和计生联系员的想法是这样的:对于“想不想进村两委班子”这个问题,回答几乎一致,想,理由是既然已经在做了,当然想参与村里决策,这样更便于工作。但对于“想不想当村支书或村民主任”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回答是不想或根本没想过,只有极少数人想过,其中有一个说到二年前换届时村里有些人想把她推出来,但不敢,怕自己能力不及,到时候工作难做。而个别有能力、有胆量、有文化的妇女大都外出经商,造成缺乏可培养的人才。

3、特殊保护政策缺乏,宣传、动员妇女参政的力度不大。虽然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但是,这些规定过于原则、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基层在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因而弱化了对农村妇女参政的特殊保护。同时,宣传、动员妇女参政的力度也不够大,比如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镇党委就《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做了一定的指导性工作,但是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镇党委在宣传指导过程中有所顾虑,正面向农村妇女宣传有关政策,动员妇女踊跃参政的力度不够,没有为农村妇女参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

三、对策与措施

实践证明,女性进村“两委”,能充分发挥女性的自身优势,促进女性人才成长,而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比例,发挥女性人才优势,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协调联动。当前,要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

1,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妇女自身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提高农村妇女参政率,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首当其冲。当前,要重点培养妇女三方面的素质:一是科技致富素质。这是农村妇女参政的基础。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妇女学校等阵地,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等不同学习培训形式,加大对农村妇女进行科技推广以及实用技术的培训,引导妇女掌握一技之长。二是岗位任职素质。加强在职农村女干部的实践锻炼,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对一些优秀妇女干部要多给她们压担子,通过多岗位锻炼及安排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提高她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靠出色的成绩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扩大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社会影响。三是法律素质。加强对农村妇女“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新婚姻法》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土地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依法保护自己利益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培训方式可以多形式,比如巾帼培育工程、妇女远程教育等就是很有实效的教育平台。

2,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妇女参政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各种时机,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性别知识,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妇女的社会作用和地位、宣传先进妇女典型,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引导妇女打破根深蒂固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女不干政”等陈腐观念和社会偏见。同时,要大力宣传《村民委员组织法》中“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名额”的规定,动员、鼓励有能力、敢担重任的女性积极主动参与竞选。

3,组织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提高她们的经济地位。有为才能有位。现实中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经济地位。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展经济,做女能人,女致富带头人,提高她们的经济地位,为争取政治地位打好经济基础。

参政范文篇7

下面是笔者就我镇第七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女性参选参政的有关情况提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看法。

一、从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农村妇女进村“两委”班子的比例偏低,职位轻微,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我镇共选出妇女干部25名,所占比例为22%,其中参加支委的比例为12.6%,参加村委的比例为45%。在文化程度上,大专本科的妇女干部几乎没有,高中中专仅占18.75%,初中文化占工45%,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仅占25%,36-45岁战27%,46-55岁占10.8%;在职位安排上,妇女干部没有一位是担任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二、究其原因,既有妇女自身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既有思想观念束缚,也有客观条件制约

1、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妇女参选参政的热情和高度,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存在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贬低女性价值,使其成为男性的附属品;第二,将妇女排除在社会、政治外。

2、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下,制约其参选参政的能力和水平,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无论跟城市妇女比,还是跟农村男子相比都明显偏低。因为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使得其政治认识程度低,对政治制度、选举制度、选举程度了解较少,影响投票的积极性和准确性,文化程度低表现在选举上,认为自己的投票作用不大,也很难判断候选人优劣,不如跟随丈夫或一家之主的意愿,要么就随大流。

3、外出打工对妇女参选参政的影响。外出打工妇女参选参政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外出打工和经常外出务工的一般无暇顾及村里事务,民主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4、妇女多重角色的担当使政治参与感到力不从心。目前,农村妇女在家庭中担当了多重职能,她们首先要扶养子女,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是她们的本行。其次,她们还要参加生产劳动,为家庭赚取一定的经济报酬。现在农村大量男子外出务工,家庭事务和生产任务全落在妇女身上,使这些家庭妇女比过去承担了更多责任。再加上妇女天然的生理,心理特点,要跟男子去平等竞争,显然是力不从心,只有那些全面发展的妇女才能担此重任。而这些妇女又实在是太少。

三、促进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对策和思路

1、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认识。农村妇女进“两委”是女性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体现男女平等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妇女进村“两委”比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政范文篇8

鄞州区自今年3月起全面启动了换届选举工作。目前,全区22个镇乡(街道)应换届的共395个村,除4个街道由于区划调整推迟到下半年换届外,18个镇乡(街道)(共354个村)已有349个行政村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从349个村的完成情况看,共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1059名,其中女委员329名,占31.1%,比上届提高2.4%;村主任345名,其中女主任10名,占0.3%。同时,推选产生新一届村民代表13548名,其中女性代表1919名,占14.2%,比上届提高1.8%。

以上数据表明,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人数在不断增多,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妇女的参政比例大大低于她们在人口中的比例。

二、影响妇女参政议政的原因分析

虽然近年来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巩固,农村妇女在参政议政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多年来所形成的阻碍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依然突出,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女性在旧社会以前一直受到社会的排斥和家庭的禁锢,“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像一道道枷锁,使妇女参政议政简直成为“天方夜谭”,可到如今这种封建残余思想并没有从一些人的头脑中完全剃除。“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热情和信心。

2、社会接纳认可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凡女性领导者都要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往往要有双倍乃至几倍的付出。她们在承受内在压力的同时,一般还要承受来自外部无形的压力,女性领导者的魄力和强干在一些人眼里被认为是“张扬”甚至“另类”,一些农村工作的“女强人”因此而遭到无端的排斥和贬低,轻视女性的声音随处可闻。

3、妇女参政议政素质不高,意识不强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政治参与意识是公民有效行使政治权利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妇女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妇女自身的参政议政意识偏低。大多数女性缺乏实践经验,心理素质较弱,开拓性差,宏观分析概括能力较弱,造成整体实力不够强。

4、城市化发展使农村妇女走向城市的人不断增多。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在观念上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单凭料理家务、侍弄庄稼不行,于是开始迈出家门闯市场、跨出农业求发展、走出农村谋致富,在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转移就业、增收致富,逐渐朝着商品市场和服务性行业迈进。这就使农村妇女工作重心外移,从事参政议政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三、提高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水平的对策

十七大精神要求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积极引领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妇女勇敢地支撑“半边天空”。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在政策层面上予以保障。目前妇女在社会地位上特别是政治地位上,还处于弱势时,政府就要用法律来保障她们的权益,从而对妇女的参政有所保障。比如在本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实行女委员专职专选。对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没有产生女委员的村,在制定村选举办法时,明确规定设置女性委员的程序和专职专选的方式,确保村两委会班子中有妇女成员。这样才能保证妇女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妇女参与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政范文篇9

美国专栏作家安沙·昆德伦在一篇名为《总统女士》的随笔中写道:"21世纪,美国将会出现女性总统,那时,站在总统身边被民众瞻仰的是第一丈夫而不再是第一夫人。"这似乎是个玩笑,但调侃过后,人们不无惊讶地发现,这一预言离我们已经并不遥远。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从政之路,在这一舞台上与男性平分秋色。

一、女性从政的历史溯源

在展开有关女性从政的话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20世纪是怎样开始的。

风云际会的20世纪,可以说是在妇女向社会争取人权、选举权和参政权的一片呼声中展开其历史画卷的。1901年,英国的爱弥李妮想竞选曼彻斯特市教育部长,号召妇女争取投票权,并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妇女社会与政治联盟。而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妇女就为获得选举权而斗争。经历了70多年的斗争之后,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此次胜利使美国妇女走在她们英国姐妹的前头。但早在1906年,芬兰妇女取得投票权,1913年,挪威妇女取得选举权。她们用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了女性宝贵的政治权利。紧随着国际妇女解放运动的脚步,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妇女也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废除缠足、接受教育、争取婚姻自由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和经济生活。而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妇女跟全国人民一起实现了政治、经济、才能的三次解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并渐渐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示出自己的才华。100多年来,全世界已有近十位妇女先后掌握了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在我国,目前更是有绝对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的近500名女市长。

当今世界,妇女参政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我们知道,高福利的北欧国家女性从政比率就一直非常之高,以瑞典而言,有高达47%的女性参与政治,挪威更是过半。可见,福利制度愈完善、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女性参与政治的机率就会愈高。换而言之,女性积极参与政治,也将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踏实的工作作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忍不拔的工作精神,在管理国家、参政和社会权利等方面发挥出她们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整个社会的更加和谐发展。

二、当前女性从政的现状及原因

自建国以来,我国妇女的地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增强而显著提高。尤其近年来,各级党委对女性参政问题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妇女发展规划》和《女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规划》等得到较好落实,一大批优秀女性走上领导岗位,女性从政的总体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当我们用社会性别意识来审视男女两性从政的现状,就会发现自然人口基本相等的男女在政治资源的占有上仍存在巨大落差。

一是女性从政的广度、深度不够。女性从政人数和比例虽然略呈上升趋势,但从政女性的人数总体仍然偏低,使女性从政缺乏厚实的基础。例如虽然我国有近500名女市长,但也仅占我国市长总数的10%左右。而研究表明,在群体中另一性别的人数不足30%时,他(她)们的意见和声音往往会被淹没。数量的偏低导致女性从政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体现不出女性从政的群体优势,相当一部分女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往往感到缺乏来自于群体的支持、保护和帮助,有一种孤军作战之感。

二是从政女性普遍居于辅助地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女性领导普遍存在四多四少,即:副职多,正职少;基层多、中高层少;党群岗位多,经济岗位少;低职多,高职少。大多数居于副手地位,很多时候只能敲敲边鼓、唱唱配角。

三是家庭与事业的矛盾困扰从政女性。传统的相夫教子的价值认同体系,使得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对家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超负荷的事业和家庭两副担子,压抑着女性从政的热情,淡化了女性从政意识。曾经有抽样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从政女性在家庭要承担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教育孩子等日常家务劳动。这在客观上占据了她们继续学习充电的时间和精力,使大部分女干部对锻炼能力、提升素质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性的发展。

四是女性从政必须承担更多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往往在女性身上产生放大效应。而女性本身也存在一些心理障碍:一是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心,竞争起点低,使自己在怯懦自弃中将成功的机会拱手相让;二是进取心脆弱,经不起责难、委屈,遇事总谨小慎微,处事不果决利落,拼搏精神欠缺;三是过于强调完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低风险承受力的混合,使女性干工作尽心尽职,总希望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得完美无缺,生怕给工作带来损失,加重了女性的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从而错失许多好的机遇。从政女性既要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又要克服自身的弱点,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导致这些状况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诸如社会、传统、机制、性别等,都会在女性从政之路上投射下难以抹去的阴影。细究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因素。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陈腐观念和世俗偏见可谓根深蒂固。人类社会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直到今天,男性始终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而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也一直维护男尊女卑这一性别意识,将女性最大限度地挤压向家庭;"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成为数千年来女性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几千年来,社会便是以这样的模式来规范两性角色,至今,这种观念仍深植于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心中,包括一些自以为实现了男女平等的女性。对于女性从政,人们总是用异样的目光百般挑剔,以证实女性参政就是不行。在不少男性的骨子里还存在女性不能从政这样一种顽固意识,对女性从政存在着种种偏见,认为在职数有限,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提拔女干部是"添累赘"、"找麻烦"。甚至认为女性要恪守妇道,出现了让妇女回家的论调。在任用女干部上更是顾虑重重,求全偏严,不敢大胆放手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干部的选拔任用。

(二)性别角色因素。传统性别意识决定的性别差异和思维定势的辐射在今天仍然有着巨大影响。传统的角色偏见,使女性在接受教育、锻炼能力等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造成了女性文化水平偏低,实践经验不足,适应性差等素质方面的相对劣势;过分的角色培养,使女性不仅从小就学会顺从,形成比男性更多的依赖,更使她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受到很大的压抑,给以后智力、能力的发展设下终生的障碍;多重的角色要求,使女性的身心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她们的生活轨迹多为"两点一线",影响了她们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影响了她们视野的扩大和性格的陶冶;浓重的角色意识,使女性在家庭里心甘情愿的牺牲自己,默默地支持丈夫去成就事业,在社会上缺乏竞争意识,很少自我表现,从而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和成功的机遇。这些构成了女性成长的一般轨迹,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传统女性。今天当她们挣脱历史羁绊、进入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时,身上仍或多或少地带有传统角色的思维定势留下的痕迹,文化水平偏低、知识面局限,社会阅历不深,实践经验不足等素质上的差距,心胸不广,胆小怯弱,从属依赖,封闭禁锢等心理上的弱点,都对女性从政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

(三)内外环境因素。首先,社会在招生、招工、再就业、从政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相当一部分单位在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时要男不要女;企业单位在优化组合时留男减女;有些单位部门在安排在职干部培训深造时,选男不选女;部门在推荐后备干部和推荐班子候选人时,推男不推女。这些因素,造成女性从政锻炼的机会更少,培训、深造、使用机遇更小,使女性人才成长提高缓慢。其次,部分领导干部对女性从政意义认识不透。在培养、选拔、任用女干部工作上,某些党政主要决策者只是凑比例、完成指标,没有真正把思想认识转到培养任用女干部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保障占人口半数的女性政治权利的需要这个角度上来。第三,大众传媒对男女角色定型的误导。一些传媒在有意无意中强化了妇女的传统角色,加深了社会对妇女的偏见甚至歧视。洗衣机、洗碗机之类产品模特都是女性,女性同男性的关系被界定在依顺、服从、服务、性吸引上,强化了女性是家庭主妇的传统角色模式,而男性则多出现在机械、电子、科技类广告中,暗示着男性以技术和专业操纵世界、创造财富。大众传媒对男女角色如此定型的误导,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存和发展。

三、冲破女性从政瓶颈的基本对策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必须用很大的决心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帮助和鼓励她们不断前进,因为她们是党的干部的最大的来源之一"。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十五大报告中也一再强调要重视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的工作。加大领导干部中的女性比例,改变权力结构的这种不合理状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全社会、各级政府和女性群体惟有共同努力,促进两性和谐发展,让女性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尽显巾帼风采。

(一)各级党委应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提高女性参政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女性的参政意识、整体综合素质也有了巨大的飞跃,为提高女性参政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各级党委应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她们参政议政的能力,为女性从政培植肥沃厚实的土壤,奠定牢固的根基。首先,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要牢固树立以能力为重点、以业绩为导向、以发展为核心的科学人才观,切实履行党管人才的职责。同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保护女性从政,只有确保领导决策层有一定数量的女性比例,才能使决策更全面,更科学,更能代表包括广大妇女儿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策也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其次,应摒弃旧传统观念,排除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大胆使用优秀女干部。应坚持不懈地引导、启发和保护妇女群众参政的积极性。第三,扩大视野,按照"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社会参与、民主选择"的十六字要求,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身份、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拘一格选人才",营造一个公正、公开、公平参与竞争的氛围,鼓励各行各业有志于从政的优秀女性参与竞争,为更多优秀女性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机遇。一大批具有女性群体意识的女干部的全方位、卓有成效的从政实践,必将带动整个女性群体的参政程度和参政水平的逐步提高。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女性从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浓厚的舆论氛围具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作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女性参政及培养选用女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女性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宣传社会各界优秀女性的先进事迹。通过广泛宣传,让社会充分认识女性参政的重要意义,认识女性的能力和作用。同时也激发广大妇女参政的热情和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女性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女性参政水平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宽松的社会氛围。

(三)充分发挥女性的独具优势,在扬长避短中激发女性从政的潜力

从政女性要学会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做好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互换。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女性除了生理上的特殊性外,智力与男性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女性的细心、耐心、专心、韧劲和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女性在语言的组织表达上,女性在综合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时讲求和谐的特点都是优于男性的。从政女性要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这些优势,与男性形成互补;克服女性普遍存在的信心不足、求稳、求实、求安等方面的劣势,充分挖掘女性在组织管理、综合协调、做群众政治思想工作上的优势潜能,把自己塑造成"思路宽、眼界宽、胸襟宽"的"三宽型"人才,踏踏实实,与时俱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嬴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四)从政女性必须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参政范文篇10

参政议政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派用政治协商、举荐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聘请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检查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等多种形式参政议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起了智囊团的作用。由于派成员的知识层次较高,国内外联系广泛,因此,派的参政议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实施十周年工作会议代表时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创造革新之中向前发展的,在日益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唯有创造革新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国要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改变落后的面貌,更加需要创新精神,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形式,派的参政议政工作也应该进一步开拓新思路,不断创新。

创新也是参政议政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结构多样化的趋势,参政议政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切实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思路。

1创新的本质和规律、创新的“二段论”

中国人刻苦、勤奋、聪明,钻+研性很强,完全有能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所说:“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我们要有这种自豪感”。但可能由受一些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从整体来说,中华民族虽然聪明、刻苦,但其潜在的创新能力还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来,或者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若中国人能在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则中华民族将更快地腾飞。

只要方法适当,创新并不难。然而,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能力,原则上首先必须对创造的本质有所研究。遗憾的是,在社会科学范围内,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可以回答该问题。不过,在计算机的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些相对较为合理的解释。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创造是一种将“元素”(element)自由、大胆、“反常规”地组合成新奇(novel)且有用的东西的过程(

B.G.Buchanan.CreativityatthemetalevelAAAI-2000Presidential

Address.AIMagazine.Fall2001:13-28;李鸿仪:

创造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其在绘图软件中的应用,二工大学报,1999年第2期:P1-9)。以下例子支持该观点:

邓小平最具艺术天才的创新,莫过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国家主权、统一、独立和安全的最高原则出发,从历史和现实以及各方面的关系出发,在一般人认为是互不相容、非此即彼的绝对对立中,发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内在联系,揭示出同一的现实条件,找出统一的正确方式和途径,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文克成:“论邓小平的统战艺术”

原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

这里,不同的制度(元素)在同一个国家的统一(组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创新。

另一个例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来似乎是不相干的两个元素“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组合,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面貌的创新概念。

“文明”这一概念常常和物质、精神等相联系,但在5:31讲话中却将该概念和政治相联系,从而形成了“政治文明”这一必将改变中国政治面貌的创新概念。

由于创造是一个在多样化的组合结果中选择、寻找新颖、合理且有用的结果的一个过程。因此,首先必须有多样化的组合结果以供选择,否则难以选择出理想的结果。为此,在创造性工作的初期阶段,必须尽量大胆、自由地探索。有时候,甚至连梦想、幻想都会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在该阶段,任何人为的思维障碍都会极大地限制创新能力。但在创新工作的中后期阶段,在论证、选择、淘汰初期阶段的“成果”

时,严谨比大胆更为重要。只有同时掌握灵活性思维方法和严格思维方法、并能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思维方法的人,才有可能作出卓有成效的创造性工作。这就是创新过程的规律。为方便起见,以下称该规律为创新的二段论。

进行有效的创新思维,还必须克服和二段论相悖的的一些误区。试举几例:

1)能否创新关键在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

根据二段论,在创新的第二阶段,基础知识固然很重要,但在创新的第一阶段,丰富的想象力更为重要。有人做过实验,幼儿阶段的儿童,其扩散思维能力反而高于受过教育的学生。这说明,如果没有掌握创新的方法,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限制人的创造力。尤其是文科类的基础知识,其中很可能包含一些错误或过时的东西,这些东西当然对创新有百害而无一利。当然,这并不是说基础知识不重要,在创新的第二阶段,基础知识还是很重要,否则,光凭灵感,凭“拍脑袋”,没有科学严密的论证,是不可能得到合理且有用的结果的。幼儿阶段的儿童,虽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却很难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基础知识和经验就是原因。理想的状况是要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在第一阶段,应追求思维结果的多样化而不是严密性。有时,表面看来是荒唐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加以改造后却可能会形成有用的、新的结果;在第二阶段,则应注重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和严密性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互相矛盾的:习惯于灵活思维的人往往严密性不够,而习惯于严格思维的人往往灵活性不够,但只要注意有意识地自我训练,其实并不矛盾。

2)创新的关键在于埋头苦干。

爱迪生说过:“发明是2%的灵感加上98%的埋头苦干”。从量的角度来看,98%当然远远大于2%,于是创新的关键在于埋头苦干就顺理成章了。其实不然:如果没有2%的灵感,也就不会有98%的苦干。从这一点上说,2%大于98%。人在埋头苦干时,思维强度虽然很强,但大脑中的兴奋灶范围很小,这时是很难产生灵感的。事实上,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后,很过灵感都是在休息中甚至在睡梦中产生的。例如,有的人习惯在临睡前找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二天起来后就有可能已找到了答案。当然,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光休息也是不会产生灵感的,张弛结合,灵活和严格相结合,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

3)权威是不可超越的,因此也是不可质疑的。

认为别人不可超越其实就是杜绝了超过别人的可能性。然而,世界总要发展,因此后人总要超过前人,否则只能停滞不前。“与其跪着仰视巨人,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视巨人”。应该指出的是,“跪着”思维方式是创新的大敌。跪着的人总是这样考虑问题:巨人是伟大的,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学习,不能有非分想法;和巨人不一致说明没有学习好,是可笑的,甚至是可恶的。试想,如果人人都这样想,何来创新?人类社会如何发展?其实,“跪着”思维才是可笑的。这是因为,所谓创新,其实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里,“发现问题”是关键,否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无从谈起,而“跪着”思维只会仰视他人,当然发现不了问题。在中国,“跪着”思维方式源远流长,“古人云……”常成为封建社会政客的口头禅,这可能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长期不发展的原因。在现代中国,这种思维方法仍有市场。例如,僵化的教条主义、认为权威的东西不可质疑、不能再发展等都是这种可笑的“跪着”思维方式的表现。只有摒弃这种思维方式,才能使中国更快地发展。

4)只有大人物才能创新。

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而充满自信的人,虽然未必成功,但至少有可能成功。人各有所长,无“大”“小”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信是创新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3二段论在派参政议政中的应用

任何创新工作必须根据创新的一般规律才能更为有效,派的参政议政也不例外。根据二段论,在创新的第一阶段,任何人为的干预都会限制结果的多样化,因此,在第一阶段,派的参政议政应该有相当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应该鼓励各种不同的意见,且应有“言者无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保障,这样才能使人们畅所欲言,保证可供选择的结果的多样化,使创新得以为续并有一定的质量。但在创新的第二阶段,即在对第一阶段结果的综合、加工、提炼、选择上,尤其在最后的决策上,应该有一个权威的核心力量进行操作。在中国,只有执政党既共产党才有这样的权威。在社会科学中,不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实验,或严格的数学论证来证明某一个观点。如果等待实践的检验,万一观点是错的,一旦检验完毕,损失已无法挽回。然而,无论是派还是无党派人士,如果认为某一个观点是错误的,他(或他们)就不会提出该观点,因此,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时,如果每一个人都企图以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这些观点又不互相一致,岂不是要发生混乱?因此,思想解放不等于思想混乱。具体地说,为了保证创新的多样性,在创新的第一阶段,应该强调思想解放,不宜设置禁区,但这时的各种思想并不成熟,不应该形成社会影响;在创新的第二阶段,则应在充分论证、比较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统一思想,为统一行动提供基础。这样,在思想战线上也实行“民主集中制”,既可以防止单纯的统一思想而导致创新枯竭,又可以防止因观点相左而导致思想混乱。放得开、收得起,这应该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个有效模式。当然,无论是“放”还是收。都有个“度”

和“方法”的问题,“放”不能影响“收”,“收”也不能影响下一次的“放”。“放”

和“收”非但不应该互相牵制,互相削弱,还应该互相促进,才能形成既繁荣又稳定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