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府政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6:48:16

财政政府政务

财政政府政务范文篇1

一、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为政务服务中心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是一项“首长工程”,没有领导的关心,仅靠自身的努力,很难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实现中心“一站式服务,高效率办公”的宗旨。《四川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虽然明确了政务服务中心的法定地位,但现实中,政务服务中心既管不了各窗口单位的票子,更管不了各窗口单位领导的帽子,加之很多部门领导认为把项目纳入中心办理是弱化或分散了他们的所谓权力,对中心的工作处处制肘(如不按规定纳入项目、厅外办证、派老弱病或二级单位的工人到中心敷衍守位置、视中心为收发室或收费室、让老百姓反复在中心、单位两头跑,以致于让老百姓骂政务服务中心是多此一举的负担等表现)。如果各级党委、政府能重视和关心中心的工作,能真正为政务服务工作保驾护航,让部门领导按要求行事,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政务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根治各窗口单位有令不行的弊病。

二、完善政务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

(一)补充和丰富政务服务中心现有职能。《四川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虽然明确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协调和监督职能,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所以协调和监管职能很难达到目的。由于市、县级纯行政许可项目极少,大多数都是行政许可兼收费项目,如果各级专职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构成立并将收费和行政许可进行剥离,那市、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又将变成空架子。因此建议将政府采购、招投标和本级非税收入征管职能纳入政务服务中心,中心现有的阳光运作模式能更好地保障政府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而政府采购、招投标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能又能为政务服务中心的成长和完善注入新的血液。

(二)加强与财政局的协同管理能力。虽然《四川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务服务中心合法、独立的身份,理论上是可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行使自已综合协调、监督、管理的权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务服务中心的存在与财政部门有着相当微妙的关系。财政部门通常都被认定为非税收入天然的管理主体,但政务服务中心的项目几乎都涉及到收费问题,中心成立前,非税收入只是单位和财政主管部门的一对一关系,中心成立后,各窗口单位在政务服务中心的收费又该怎样管呢?南部县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之初,为了防止各窗口单位厅外办证,在县政府的协调下,由财政局和政务服务中心对各窗口单位的票据实行双重管理,实际上是政务服务中心在财政的监管下代各窗口单位领销票据,虽然既无执法权又无处罚权的政务服务中心在票据管理过程中极其尴尬,但基本上能使中心维持正常运转。实行金财工程由银行代收后,财政局跟银行联网实行微机管票,每一本票在出库的时候就必须把票号落实到每个单位,而政务服务中心又被摒弃于财政与银行的网络之外,非税收入管理又恢复了中心成立前的一对一关系,各窗口单位自行到财政局领票、回单位办证,谁都不愿再把项目纳入中心办理,这使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完全瘫痪。因此,建议明确财政部门与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权属,如果由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各窗口单位涉及到的非税收入,则应赋予中心相应的管理职能,如果由财政局统一管理,则建议由财政局派人到政务大厅负责各窗口单位的票据核销等工作,防止各单位厅外办证。

(三)将各窗口单位政务服务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借鉴我省其他各市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将政府部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年终由政务服务中心提出考评意见。

三、争取窗口单位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一)加大项目进中心力度。项目进中心是政务服务中心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成立政务服务中心的初衷之一。建议政府定期召开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作会议,要求政府公告进入中心的项目必须全部无条件纳入中心集中办理,并按规定时限制订出本单位的审批程序,对不认真执行的单位和领导进行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用行政命令和铁的纪律保证各单位行政许可项目应进俱进。

(二)选派单位优秀干部到中心工作并对其充分授权。各窗口单位领导要选派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同志到中心窗口工作,并充分给窗口工作人员授权,使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能独立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强化当场办结和承诺服务。

(三)实行分管领导窗口坐班制和到窗口定时审批制。对已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加强窗口和单位的衔接,对确需回单位审批的事项,要求各单位明确一名窗口工作分管领导,每一个服务项目要明确一名主办人员和一名分管领导,内部运作不分科室站股,一律采用“主办人员意见——分管领导意见——审批意见”的表格式审批方式返回窗口,个别单位使用专用表格的,附在通用表格之后。

四、建议刊刻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

借鉴部分省市政务服务中心刊刻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的做法,统一制作使用“**市(县)**局行政审批专用章”,对发往本县内的审批批文,必须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对上报的审批件可视情况使用,这样可以提高窗口的办事效率,也让老百姓少了往返的奔波之苦。

五、建议加大“并联审批”力度

财政政府政务范文篇2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大会,主要是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10]12号),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总结我市2010年度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研究部署我市2011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精神,明确任务,精心组织,扎实工作,高标准地完成今年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任务。

一、2010年我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回顾

2010年,我市是全省14个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县、市之一。9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我市按要求、按时间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全省检查验收中被评为优秀。

一是按要求严格审核各类数据。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对全市332个行政事业单位和496个行政村填报的120多万条数据进行了层层把关审查、核实,特别是对涉农的15个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和14500多个各类人员编制信息进行了严格把关,发现和纠正错误400多处。

二是开通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经过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办公室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我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于10月28日开通试运行。有关文件、领导讲话、简报、各类数据陆续在网站上公开,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知情范围,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是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查询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规定,我们在全市设立了43个免费查询点,每个查询点都由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办公室统一配置的查询点匾牌,张贴悬挂了《查询告知》、《查询点示意图》、《查询点服务规范》,每个查询点做到了“五有”,即有茶水、有桌椅、有笔墨纸张、有监督电话、有意见箱。为了方便群众就近上网查询,我市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在44家网吧开辟收费查询点,得到了网吧业主的大力支持,他们表态:这项工作是政府的工作,15分钟之内不收钱,15分钟之外再按规定收费。这条经验得到省督导组的肯定,目前上网查询的人数已达到5万多人次。

四是顺利通过了检查验收。去年底,省督导组、检查组成员先后七次对我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明查暗访,对我们严把数据关、据实公开、良好的查询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省试点县市区考核验收综合评分中,他们给我市111.31分的高分,使我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一次性通过了检查验收,并获得了优秀荣誉称号。

回顾2010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

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政策性强,覆盖面广,时间紧,工作难度大。省委、省政府在京山召开现场会后,我市先后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四大家联席会、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等会议,专题组织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传达京山现场会会议精神,在全市范围大力开展了“三个宣讲”、“三个强调”宣传活动,即宣讲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强调思想认识必须高度统一;宣讲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强调不能有敷衍塞责的思想;宣讲工作原则、工作纪律,强调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保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顺利进行。

9月20日,经过精心组织,我市召开了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动员大会,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把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作为当前首要的中心工作来抓,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试点工作整体推进,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墙报、过街横幅等宣传手段,宣传开展财政与编制公开试点工作宣传。据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和市直210个单位上报的数据反映,全市新闻媒体新闻136条,出宣传栏40个,拉过街横幅60条,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编发工作简报16期。通过宣传发动,全面营造了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市成立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我兼任办公室主任。

同时,我市从市纪检、组织、财政、编办、人事等有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成立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下设宣传报道组、财政信息组、编制信息组、网络技术组、材料组织组、督导检查组六个专班,负责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行“六级负责制”,即:填报人、填报单位分管领导、填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大问题市编委会会商制,明确规定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确保任务按期完成。全市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市直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专班。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明确的工作责任,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全市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专班具体抓、相关单位配合抓,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明确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实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市印发了《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四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制订了试点工作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同时,对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活动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安排,排出了具体工作日程,保证了全市试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的开展。

全市动员会后,我市积极与省财政厅信息管理中心联系,印制了统一的资料数据填报表格1.5万多份,启动了财政和编制信息资料的收集、填报和预审工作。针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组织专班到京山学习的基础上,邀请省财政厅和省编制办有关专家进行了授课讲解;国庆期间专班人员放弃休假照常上班,市财政与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带领办公室人员及时解答各地各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日程安排,将工作进度安排到了每一天、每个单位和责任人,确保了工作整体推进。

(四)严明铁的纪律,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在财政与编制各类数据的填报中,我市实行的是“六级负责制”,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实施是责任追究制。市委、市政府明文规定: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和市直各部门填报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对存在的问题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隐瞒,更不能弄虚作假。15个专项资金、机构编制从2010年开始填报,市财政局、教育局、水利局、农业局、公安局、建设局、劳动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协调配合,按省里统一口径据实填报。

市编制办是机构、编制管理的职能部门,6名工作人员负责全市机构、编制的审核。为了不拖全市工作的后腿,他们加班加点,放弃了双休日、国庆节假,逐个单位、逐人进行审核。对于有的上报数据不准确,有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没有签字,有的弄虚作假等问题,他们及时予以纠正或批评。在审核中,他们一共发现和纠正了400多处错误。市财政局在专项资金的审核中发现多处弄虚作假行为,他们派专人下去核查,对责任人进行批评,坚决据实填报。从目前网上运行情况来看,各地各部门都认真贯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文件精神,120多万条数据基本准确。

(五)根据实际布点,方便群众查询

为方便群众上网查询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相关内容,我们及时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省领导支持,优先为我市解决电脑配置。10月27日、28日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4个工作专班,将省里分配40台电脑分发到全市20个乡镇和市直各科局免费查询点,在全市44家网吧(乡镇29家,城区15家)开通收费查询点。为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市民上网点击查询信息,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设在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和市直的免费查询点和收费点在报纸和电视台上公布,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意义、目的、要求做成专版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据统计,全市目前已有5万多市民上网查询,51位市民(有两位是重复投诉,有一位是无效投诉)网上发贴咨询、要求解答有关问题,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市直有关部门对48位市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复,处理到位率达到94%。

尽管我们的工作初见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是数据公开面不宽;二是查询点布局还存在盲区;三是查询接待还不够规范。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二、2011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

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我市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各级党政部门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省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市今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

(一)财政政务公开。2011年继续公开2010年试点工作中已经明确的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的财政信息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进一步公开部门预算和涉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

凡列入目录的资金必须公开,要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全市必须按省里的要求公开资金分配的详细情况(包括现金发放和实物分配情况),其中到人(户)的资金要公开到人(户)的分配过程和结果;到项目单位的资金要公开项目立项、验收和资金拨付的过程和结果。当年已分配的财政专项资金要按资金分配进度在不超过30个工作日内及时公开,当年没有某项资金的,必须公开该项资金上年度分配情况。

结合财政改革,逐步将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纳入公开范围。根据省的要求,我市今年要将50%以上行政单位的部门预算的收支明细公开,公开内容分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其中:收入部分包括财政拨款补助、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其他收入;支出部分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项目支出。

(二)编制政务公开。2011年,编制政务公开范围扩大到除涉密机构以外所有纳入编制管理的单位和部门及其人员。在内容上,将行政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分类公布。

开展编制政务公开要与推行编制管理实名制相结合,市级行政机关和乡镇,要在2011年内全面实行编制管理实名制,严格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实现定编定岗到人,明确区分在编人员和超编人员,杜绝混编混岗现象。事业单位原则上公开现状,管理基础较好的事业单位,也要同步实现编制管理实名制;其他事业单位,应在先公开现状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清理清退借调人员、临时聘用人员以及不符合规定进入手续的人员,积极分流超编人员,逐步实现编制管理实名制。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主要通过互联网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公开资料在网上保留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同时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政务公开栏、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公开。

三、2011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会后,各地各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建立工作专班,制定本年度实施计划,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并做好动员部署工作,形成政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二)技术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对去年下发的微机进行清理,检查网络是否能正常使用,信息员是否能上岗工作,保证政务公开工作能须利进行。

(三)数据录入。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市直各部门要从现在开始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各项信息、资料、数据程序进行填报、自审、录入、终审、上网公示,保证6月底以前基本完成录入工作并上网试运行。

(四)自查整改。9月底以前,完成自查整改工作,进一步完成各项信息和数据,认真答复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网上咨询、建议和投诉。

(五)考核验收。10月,迎接省和荆州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

今年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与2010年相比,一是公开的范围扩大。从单位看,去年只公开了党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今年要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公开;增加公开单位130多个,人员5000多人。二是公开的项目增加。在财政资金公开项目方面,2010年全市只公开了15项,今年要公开47项,增加了32项,涉及到20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和12个市直单位;在编制政务公开方面,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员统计信息,增加信息项目10多个。三是信息的审核量加大。四是信息的录入量增加。五是工作时间紧。从现在起,到10月份省里检查验收,只有短短4个多月时间。如果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省政务公开办就视其为不合格。可以说,今年的政务公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大家一定要克服困难,突出重点,再鼓干劲,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顺利进行。

三、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完成今年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任务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直接涉及到群众利益,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局,社会关注程度相当高。市长幸敬华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力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纳入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各责任单位要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工作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财政与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财政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人事局、编办等部门负责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组织、协调、督办工作。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刘曾君书记和幸敬华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各地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市直各部门都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到“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多方配合,齐抓共管。我们的工作只能比去年做得好,不能落后。

(二)落实工作责任。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主管单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又要有其它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①财政政务公开由市财政局负责公开。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和分配结果,由市财政局会同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填报、录入审核后公开。对未纳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资金由相关部门据实上网公开。

②编制政务公开由编制部门负责公开。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要通力配合,按照省里的统一口径,摸清各单位情况,核实全部财政供养人员,机构编制人员由市编办负责公开。

具体工作标准和要求由市财政局、市编办的负责同志在大会后的培训会中提出,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三)加大宣传力度。去年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为我们做好今年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广大干部群众对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有了个基本了解。但群众的知晓面还不宽,参与率还不高。各地各部门要在做好资料搜集整理、审查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努力扩大群众知晓面。要充分利用宣传资料、公开栏、公开墙、公告牌、局域网等多种途径实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消息,宣传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及查询投诉办法。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引导,为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站等宣传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对政务公开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挖掘整理,及时宣传报道,总结推广。

四、严明工作纪律

财政政府政务范文篇3

关于分解财政政务公开工作任务的通知

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关于全省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鄂办发[2006]18号)精神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宜昌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宜办发[2006]12号)要求,现将市直财政政务公开所涉及的8个方面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49项财政专项资金、5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使用信息公开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市财政局各责任科室(单位)和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并明确到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和信息员人头,按对应项目督办落实,进行问责(详见附件)。

各责任公开单位和涉及协助公开的相关成员单位接此通知后,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和《宜昌市市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信息预审制度》的规定,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全面、真实、准确地收集、提交相关信息,确保细化分解的财政政务公开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录入并实现网上公开。

财政政府政务范文篇4

1、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财政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我局为此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全局上下积极抓好这项工作,要求各股室积极配合,一定要力争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任务。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局上下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政务公开阳光工程进展非常顺利。

2、工作制度化,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与配套措施

我局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务行为、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为重点,在机构设置上,根据政务公开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成立了××区财政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了职能和责任;在制度建设上,印发了《××区财政局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实施细则》等文件,以文件形式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3、建长效机制,力争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局力争让政务公开工作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一如既往真抓实干,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使群众有更多的监督权、知情权,不仅还领导干部一个清白,而且还群众一个明白,减少误会,增进信任,力争让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4、开通了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电话。我局开通了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电话。电话设置在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吴道奇同志兼任政务信息联络员。

二、主要成效

截止目前,我局已公布了政务信息共98条,包括财政部门的机构设置、内设机构、主要职责、财政预决算报告、行政执法、服务承诺、政府采购、工作动态等信息。按照公开目录包括机构设置2条,财政预决算报告5条,政府采购信息4条,业务及服务类13条,财政信息及工作动态48条,四项制度5条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计划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财政政务公开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存在着公开内容不够全面、规范、及时,网站综合服务水平还不够成熟,对内公开力度不够、人手不够等问题。为了巩固成果,我局将继续积极借鉴好的做法与经验,不断探索新办法和新措施。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局将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一步抓好政务公开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今后我局将逐步加大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力度,尽可能将应公开的内容及时全面的向社会公开。

财政政府政务范文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成“两公开”共识

推进财政和编制“两公开”,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钱”和“人”这两项核心政务向全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省委、省政府两办意见下发后,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两公开”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第一、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李佑才同志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21名市级党政领导同志分工联系13个县市区和市直8个部门的“两公开”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市财政、编制等部门抽调30多名同志,组成了工作专班。今年4月,全市召开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现场观摩全省首批试点秭归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演示,研究部署全市“两公开”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13个县市区、30多个市直部门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在乡镇和部门确立了240多个“两公开”联系点。

第二,夯实基础。“两公开”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市财政、编制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从业务培训、信息采集、预审录入、建章立制入手,着力夯实“两公开”的各项基础工作。按照全省统一要求,财政政务公开内容包括8项财政政务信息、49项专项资金和5项转移支付资金信息所涉及的公开项目,以及部门预算和本级专项资金;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内容包括49项行政机构信息、48项事业机构信息、19项行政事业编制信息、756个行政机构和1.79万名行政机构在编人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6月中旬,我市全面完成了752条财政政务信息、44项财政专项资金、154家部门单位预算资金信息的审核录入工作。6月底,“两公开”内容全部上网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共公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7.95亿元,涉及148.8万户次、229.2万人次,其中市直公开财政专项资金27项,转移支付资金4项,公开资金总额1.2亿元。全市共公开部门预算单位254个,其中市直12个。新增公开财政专项资金24项,资金总额4.04亿元,其中市直新增10项、2.99亿元。全市行政机构及其人员编制信息公开面达到100%,事业机构及其人员编制信息公开面达到83%。

第三,增进共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财政编制“两公开”宣传活动。三峡日报、三峡电视台、宜昌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推出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宣传专题,介绍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报道各地“两公开”进展情况和先进经验。三峡日报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向全体市民系统介绍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通过多种行之有效途径,在全市营造了推进“两公开”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两公开”质量

财政与编制“两公开”,涉及到每一个部门和单位,工作难度大,社会关注程度高。必须强化措施,确保质量。

第一,成立专班,强化组织保证。根据工作需要,市直共抽调50多名同志直接投入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财政政务、财政资金、编制政务、综合、技术5个工作小组,明确了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和“两公开”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为了确保工作专班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所有专班工作人员在“两公开”工作完成之前,原则上与原单位业务工作脱钩。市直97个部门和单位按照统一要求,确定了110多名同志专门负责“两公开”信息采集工作。各县市区参照市直做法,抽调力量组建了相应的工作班子。通过狠抓专班建设,为顺利推进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二,加强督导,落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在“两公开”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行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将“两公开”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构建了自下而上负责、自上而下问责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两公开”工作,经常深入联系点,检查督导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了解工作进展,解决有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两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市财政局和市委编办作为“两公开”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将省里确定的公开内容逐一细化分解,明确了“两公开”的具体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市“两公开”办公室严格按照公开内容、公开时限、公开形式等具体要求,及时组织和督促各地各部门对各项财政资金信息、机构编制信息逐一清理核对,细致审核,并以纸质公告形式在本部门、本单位张榜公布。各级各部门坚持依法行政,阳光运作,确保了应该公开的内容全部公开。

第三,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结合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际,我们及时研究制订《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信息预审制度》、《财政与编制政务信息及时公开制度》、《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答复与处理制度》。《信息预审制度》将政务公开信息的预审分为采集、初审、审核、审批四个程序,各个程序都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责任人,对提交的信息实行流程管理、顺次传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公开制度》对信息录入、公开时限和信息刷新等作了明确规定。《网上答复与处理制度》明确要求财政和编制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答复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网上咨询、建议和投诉,并制定了严格的答复和处理时限。由于制度明晰,程序清楚,相关责任人在工作上互补互动,齐抓共管,确保了全市政务公开各项信息、数据的准确无误。

第四,完善网络,方便群众查询。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们采取科学设置免费查询点、精心设计互联网网页等多种途径,不断完善“两公开”查询网络,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网络建设上,突出宜昌特色,精心设计制作网页,合理调整栏目布局,尽最大努力方便群众点击查阅。在查询点建设上,着力推进“三个结合”。一是将免费点建设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结合,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立免费查询点,由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妥善管理。二是将免费查询点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设立免费查询点,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帮助农民了解政策、获取信息。三是将免费查询点建设与农村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建设相结合,利用农村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等网络资源设立查询点,方便群众就近查询。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了531个查询点,市直查询点已延伸到各街办和居委会,乡镇查询点达到219个。全市所有查询点都做到了使用宽带网线、专用微机,实现了有查询指南、有桌椅茶水、有文具用品、有监督电话、有意见簿。我市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工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日均点击查询量达到450人次。

三、创新思路办法,完善“两公开”机制

实行财政编制“两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办法,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把“两公开”工作办成党委政府的“阳光工程”、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

第一,抓好“两个完善”。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网页、各项信息和数据系统,做好相关自查、整改和补充工作。进一步完善群众网上咨询、建议和投诉的答复与处理,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第二,做到“两个结合”。切实把财政编制“两公开”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通过“两公开”,了解政府,信任政府,监督政府。切实把财政编制“两公开”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结合起来,通过财政资金、人员编制阳光管理,进一步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财政政府政务范文篇6

关键词:政务公开;随意性;形式主义

政务公开就是政府事务公开,要求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分类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单位,乡镇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的基层组织形式,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落脚点,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乡镇政务公开是我国政务公开的基础。我国贫困地区与沿海等发达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很大差距,其乡镇工作更是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研究贫困地区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对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促进乡镇府信息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贫困地区乡镇工作的特点

(一)职能繁多,直面群众。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单位,是直接落实党中央政策、直接与农民打交道的执行者,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防火墙。《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具有下列职能: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决定和命令;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3)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4)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5)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6)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7)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乡镇政权是农村社会中处于上传下达重要地位的唯一的稳定器。

(二)财政困难,职责过重。乡镇政府的财政赤字和负债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在贫困地区尤其严重,已经出现难以支撑政府机关有效运作的困境,有的地方已经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据统计,目前全国乡镇负债总额已达到2000亿元。在乡镇财政困难的现实情况下,各级政府依然经常开展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活动,实行“上级下指标,乡镇出资金”的方式,且多数农业生产性综合项目实行资金“配盘制”,乡镇财政要承担相当比重,在乡镇财力有限甚至无力支付的情况下,只有“透支达标”或“透支配套”。此外,有的地方领导者的长官意志、主观随意性和行为的短期化等行为,加重了乡镇财政的负担。再加上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权大幅提高,地方财权大幅下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对等。在地方财政构成中,省、市财政所占比重较大,基层财政所占比重较小。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1%,而县乡财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71%。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地方承担的各种管理事务、公共服务并没有相应减少,许多本来应该由中央、省市承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由基层政府承担了,而乡镇一级在财政分成方面又处于最不利地位,难免造成乡镇财政困难。另外,社会救济是带有收入分配性质的职能,民兵训练和优抚是为了增强国防,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本应该都由中央政府承担。作为乡镇一级的地方政府,要使他们在没有或很小有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财力为农村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是根本做不到的。

(三)经济落后,服务不足。乡镇政府本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这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但由于贫困地区乡镇经济落后,使得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公共卫生事业停滞不前;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社会保障处于徘徊不前的境地;文化设施缺乏,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民间文化在低谷徘徊;农村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处于瘫痪状态。

二、贫困地区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虽然乡镇政务公开在我国的实践和制度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很明显,主要表现在:

财政政府政务范文篇7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宜昌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宜办发[2006]12号)要求,按照相对集中、方便出入的原则,市区两级筛选了一批免费查询点,供人民群众上网查询财政与编制政务信息。经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审定,决定在市直部门和单位以及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宜昌开发区设立77个“宜昌市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免费查询点”。现将应建设的免费查询点通知如下:

市直:(31个)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非税收入管理局、市国库收付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宗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人口社会保障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局、市水利水电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移民局、市体育局、市广电局、市残联。

西陵区:(14个)区人民政府、区行政服务中心、区财政局、区委编办、区教育局、乡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西陵区学院街道办事处、西陵区街道办事处、西陵区云集街道办事处、西陵区西坝街道办事处、西陵区葛洲坝街道办事处、西陵区夜明珠街道办事处、西陵区列电路社区居民委员会。

伍家岗区:(9个)区财政局、区委编办、伍家乡财政所、区民政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中心、伍家岗街道办事处、宝塔河街道办事处、万寿桥街道办事处、大公桥街道办事处、伍家区教育局。

点军区:(8个)点军区政府、区财政局、区委编办、点军区街办财政所、联棚乡财政所、土城乡财政所、桥边镇财政所、艾家镇财政所。

猇亭区:(9个)区政府办公室、云池街办、古老背街办、虎牙街办、区委编办、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区财政局、市国土局猇亭分局、区教育局。

财政政府政务范文篇8

第一条为加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工程的投资效益,保证电子政务工程的质量与保密安全,维护电子政务工程的正常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乡镇(区)和县直各单位投资额度达到政府采购标准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电子政务工程的规划、立项、评审、政府采购、监理、验收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电子政务工程,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用于政务信息化(含教育、医疗卫生等国有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和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等工程,包括纵向网络、网站、内部局域网、数据库、各类应用平台及系统。

第三条县电子政务办是全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和运行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统筹规划、方案审查、过程管理和竣工验收。

第四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保证适用的原则。

第二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五条电子政务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应遵循节约、共享、有效的原则。各建设单位应按要求于每年月底前向县电子政务办申报下一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计划,并提交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技术方案等相关资料。

第六条县电子政务办根据全县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对各单位申报的电子政务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调研,凡使用县本级财政性资金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县电子政务办择优排序后于每年月底前向县财政局申报,县财政局会同县电子政务办编制下年度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细化预算,按照预算审批程序报批;凡使用中央、省、市财政性资金及自筹资金的电子政务项目,县电子政务办综合平衡后于每年12月底前编制下年度建设计划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纳入年度预算计划或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同意的电子政务项目在进入政府采购前,建设方必须编制技术方案报县电子政务办评审。评审未通过的项目须重新完善方案后再进行评审。

第八条县电子政务办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对电子政务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评审,重点评审软件系统。专家评审的相关费用在拟建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资金中按规定列支。

第九条县电子政务办根据全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专家的评审意见,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向建设单位下达项目技术方案审查意见。

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下的项目,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方案评审,做出评审结论;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评审期限可适当延长。

第十条电子政务建设方案经审查同意后,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须书面报县电子政务办批准,使用县本级财政性资金的还须书面报县财政局,按项目申报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变更额度在合同价款10%以上(含10%)的,应按程序重新申报技术方案,专家评审同意后,再组织政府采购。所有变更项目在项目竣工验收时须由项目验收组签字认可。

第十一条县人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电子政务重点工程建设,专款专用。

第三章项目招标管理

第十二条电子政务工程承建、监理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招标。与建设有关的设备、软件、材料,供应商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执行。

第十三条承建电子政务工程的施工单位,须具有信息产业、保密、公安等主管部门认可的相应资质等级证书。计算机系统集成商或电信运营商在参加电子政务工程商务投标前,必须携带相关资质证书副本到县电子政务办、县国家保密局备案。凡不具备承建资格的,一律不得参与投标活动。

第十四条进入政府采购的项目招标文件须报县电子政务办审查,审查时间为5个工作日。招标文件审查包括承建单位资质要求审查、设备技术指标一致性审查、合同付款验收条款审查、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审查等。

第四章项目监理

第十五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一律实行项目监理。从事电子政务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要具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相关资质;工程监理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执业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同一工程的建设和监理要由相互独立的机构分别承担,监理单位要先于建设单位介入,没有确立监理单位的工程,建设单位不得开始建设。监理费用应纳入工程预算,专款专用。

第五章项目验收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在初步对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后,向县电子政务办提出正式验收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以下资料:批准建设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竣工报告、监理报告、系统试运行和初步验收报告、用户受训报告、网络及软硬件测试报告、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涉密信息系统工程,由县电子政务办、县国家保密局共同组织验收。

第十八条县电子政务办在收到规定的全部资料后20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验收工作。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还要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测评认证机构,依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对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网络安全保密等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通过验收的电子政务工程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第十九条电子政务项目验收合格后,建设方必须办理财政决算评审,县财政局根据评审结果拨付项目建设资金,县国库集中支付局办理项目建设资金支付手续。

第二十条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政府采购由县财政局依法监督。所有电子政务设备一经政府采购,财政部门和采购单位应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

第二十一条县电子政务办和县财政局要定期对正式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进行用户回访检查,并组织专家评选优秀电子政务工程、优秀承建商。

对于违反本办法的项目建设方,不安排下一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计划。

财政政府政务范文篇9

第一条为了加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工程的投资效益,保证电子政务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保密,维护电子政务工程的正运行,根据《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政办发〔〕27号)、《政府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政办发〔〕14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中央、省、市驻汉单位投资额度达到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电子政务工程的规划、立项、评审、政府采购、监理、验收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上级批准的电子政务工程必须备案和验收。

本办法所称的电子政务工程,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用于政务信息化和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等工程,包括计算机硬件及周边设备、纵向网络、网站、内部局域网、数据库、各类应用平台及系统。

第三条县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称“县信息化办”)是全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和运行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统筹规划、方案审查、过程管理和竣工验收。

第四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保证适用的原则。

第二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五条电子政务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应遵循节约、共享、有效的原则。各建设单位应按要求于每年月底前向县信息化办申报下一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计划,并提交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技术方案等相关资料。

第六条县信息化办根据全县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对各单位申报的电子政务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调研,凡使用县本级财政性资金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县信息化办于每年10月底前择优排序后向县财政局申报,县财政局会同县信息化办编制下年度县财政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细化预算,按照预算审批程序报批;凡使用中央、省、市财政性资金及自筹资金的电子政务项目,县信息化办综合平衡后于每年月底前编制下年度建设计划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纳入年度预算计划或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同意的电子政务项目在进入政府采购前,建设方必须编制技术方案报县信息化办评审。评审未通过的项目须重新完善方案后再进行评审。

第八条县信息化办及时牵头组织县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相关专家对电子政务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评审,软件系统应重点评审。

每次电子政务项目评审从县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县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县信息化办负责召集与日管理,专家评审的相关费用在拟建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资金中按规定列支。

第九条县信息化办根据全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意见,经集体研究后,向建设单位下达项目技术方案审查意见。

投资额度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项目,应在15个工作日完成技术方案评审,做出评审结论;投资额度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项目,技术方案评审期限可适当延长。

第十条电子政务建设方案经审查同意后,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须书面报县信息化办批准;使用县本级财政性资金的还须向县财政局书面报告,按项目申报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变更额度在合同价款10%以上(含10%)的,应按程序重新申报技术方案,专家评审同意后,再组织政府采购。所有变更项目应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如实报告,并由项目验收组签字认可。

第十一条县人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全县性电子政务重点工程建设,专款专用。

第三章项目招标管理

第十二条电子政务工程承建、监理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招标。与建设有关的设备、软件、材料,供应商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执行。

第十三条承建本县电子政务工程的施工单位,须具有信息产业、保密、公安、国安等主管部门认可的相应资质等级证书。计算机系统集成商或电信运营商在参加本县电子政务工程商务投标前,必须携带相关资质证书副本到县信息化办、县国家保密局备案。凡不具备承建资格或未备案的,一律不得参与投标活动。

第十四条进入政府采购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须报县信息化办审查,审查时间为5个工作日。招标文件审查包括承建单位资质要求审查、设备技术指标一致性审查、合同付款验收条款审查、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审查等。

第四章项目监理

第十五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一律实行项目监理制;从事电子政务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要具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相关资质;工程监理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执业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同一工程的建设和监理要由相互独立的机构分别承担,监理单位要先于建设单位介入,没有确立监理单位的工程,建设单位不得开始建设。监理费用应足额纳入工程预算,专款专用,不能挤占挪用。

第五章项目验收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在初步对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后,向县信息化办提出正式验收申请。涉密信息系统工程,由县信息化办、县国家保密局共同组织验收。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批准建设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竣工报告、监理报告、系统试运行和初步验收报告、用户受训报告、网络及软硬件测试报告、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十八条县信息化办在收到规定的全部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验收工作。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还要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测评认证机构,依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对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网络安全保密等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通过验收的电子政务工程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第十九条电子政务项目验收合格后,建设方必须办理财政决算评审,县财政局根据评审结果拨付项目建设资金,县国库集中支付局办理项目建设资金支付手续。

第二十条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政府采购由县财政局依法监督。所有电子政务设备一经政府采购,财政部门和采购单位应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

第二十一条县信息化办和县财政局要定期对正式投入使用

一年以上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进行用户回访检查,并组织专家评选“优秀电子政务工程”、“优秀承建商”;对于违反本办法的项目建设方,不安排下一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计划。

第二十二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与管理全过程接受监察机关的监督。

财政政府政务范文篇10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要求,重点推进交通工作决策、执行、项目管理、服务和结果等有效公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让科技服务职权、市场主体等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监督,着力推动全市交通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不断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政务公开,加大对交通部门工作职能宣传,促进社会公众对科技工作的了解、信任和支持。

(二)通过政务公开,让全社会了解交通工作职权、“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权力运行程序及运行结果情况,保障公众知情权,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三)通过政务公开,交通政策、办事流程、科技服务信息,方便市场主体及时、准确了解信息,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通过政务公开,执法信息、执法过程、执法结果,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内部协调,确保信息及时全面。印发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加大政务信息宣传力度,加强局机关各科室信息工作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工作机制,有效防止应发信息漏发、错发和多头。

(二)加强政务信息媒介建设,提高政务公开水平。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着力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建设,健全信息栏目,规范发文形式,规范主题分类与栏目分类,对政策文件、机构信息、人事信息等内容,严格按照信息分类要求规范,便于公众查阅。将门户网站信息内容与政府信息公开有效连接,进行统一管理,形成统一体系。加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编制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畅通依申请公开渠道,规范依申请公开受理和办理流程,明确申请、受理、审查、处理、答复及监督反馈环节具体要求,及时回复依申请公开事项。

(三)重点公开交通项目申报评审信息和业务信息。重点公开交通项目申报相关的政策法规、运行流程;重点公开项目申报信息、规则、结果等。

(四)扎实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依法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除按照有关保密规定不宜公开的资金外,对所有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注重“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对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要进行详细公开。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公开局年度财政预算、决算。

(五)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形式。政府信息公开要以政府信息公开网和交通门户网站为依托,尽量扩大知晓面,提高公开力度,同时采取在交通网站设立互动平台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形式,依法接受投诉及政策咨询建议,积极回复有关交通等网络问政信件,积极妥善进行舆情引导。充分利用政务公开栏、明白卡、办事流程表、新闻媒体等公开媒介,将人事变动、因公出国、财务信息、工作职权、有关科技的重大事项予以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保密管理规定,信息人员应负责保密管理工作,在信息以前,严格保密审查工作,确保涉密信息安全,防止泄密事件发生。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成立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政务公开工作职责,抽调业务骨干具体办公。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督促政务公开方案得到切实执行,并取得实际效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政务公开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