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1:24:33

财政税收

财政税收范文篇1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财政预算;财政支出

1引言

我国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了这一伟大的民族目标,我们应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化财政税收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坚实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富强的表现,然而财政税收又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一个完善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文首先对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提出了一些深化财政税收改革的建议。

2我国当前财政税收政策现状

财政税收是一个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可细分为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国家财政税收入的主要支出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家产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二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三是对微小企业进行扶持,使国家经济产业链保持完整;四是进行社会福利保障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五是加大科研投入,保证我国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六是国防军费支出,保证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货膨胀,国内一些商品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的现象经常发生;二是房地产带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房价迅猛增长,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导致一些优质企业和资本因成本问题将资产转移到海外,使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四是国内物价不断上涨,导致居民生活成本提高;五是贫富差距继续加大,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大多数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理想,有些地方依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和孩子上学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深化改革,以期我国经济可以更快更好的发展。

3财政税收改革面对的问题

3.1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情况尤为严重。如果没有完备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那么将会使国家和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经济下滑的危险状况。这不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3.2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目前,我国从事财政税收工作的人员颇多,工作人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也是参差不齐。当然财政税收机构中有一部分员工拥有较好的专业从业知识,但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良好的专业知识培训,这不利于财政税收机构的工作开展。除此之外,一些财政税收机构的工作人员经常有带情绪上班的情况,对前来办业务的客户摆脸子、使性子,在工作中处理事务不积极等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财政税收机构工作效率的提高。3.3财政税收预算体系不完善。我国的财政税收预算体系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地方政府在构建预算体系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增加自己的业绩,要求某些地方企业不正常的快速发展,这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提高地方经济而言也只是昙花一现,并不能对地方经济真正起到推动作用。

4深化财政税收改革的有效策略

4.1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为深化财政税收改革,我国必须制定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积极响应新的税收管理制度,使税收管理制度真正可以发挥效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是促进税收机构深化改革的基础,只有加强对财政税收机构的管理,才能让我国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有了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可以依照规定对其进行处罚,以儆效尤。4.2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目前,我国从事财政税收工作的工作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专业财政税收知识培训。因此,应对财政税收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认知水平,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出错的可能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水平考核,优胜劣汰,竞聘上岗,增加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从而达到促进其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的目的。4.3改善当前的财政预算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对财政预算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加强联系,同时,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所以,我国应对地方财政预算体系重视起来,提高各地区财政的透明度,并提出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促使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一起发展,共同进步。

5结语

综上所述,深化财政税收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改革。本文对当前财政税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为我国的财政税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冀琛 单位:武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剑文.论财税体制改革的正当性——公共财产法语境下的治理逻辑[J].清华法学,2014(5).

财政税收范文篇2

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以来,我国所推行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加强了市场的宏观调控,维护了经济秩序的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1.改进了财政支出体制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管理制度,实施财政绩效管理制度的变革,在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当中,以集中采购为基本特征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政绩效评估等重大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通过优化与调整支出结构,逐步完成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进行的转变。由于财政支出结构实现了调整,加强了政府在公共基础建设及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加大了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的投入,推进了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农业上深化了农村税制改革,加大了农村财政投入的力度,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等体制改革,从而完善了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事业。

2.完善了预算体制

通过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强化了预算监督体制的实效性。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单一账户制度与收支两条线制度,增强了预算体制效率。为扩大预算管理体制之范围,还建立起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制度,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3.实现了税制转型

目前,已全面完成增值税、所得税改革,建立起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流转税体系,实现了从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产品税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流转税的根本性转变,并维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通过建立完善分税制体制,强化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的分配关系,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及宏观调控能力。完善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补助额度,利用税收返还等一系列政策缓解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紧张的问题。

二、当前财政税收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1.转移支付不够规范

大量实践经验表明,政府间的财政收支结构呈现出转移支付不够规范、资金使用率较低,甚至引发腐败这样的情形。收入结构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的划分则由地方政府为主进行管理。从目前分税制改革的运行情况来看,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正是这一财政收支结构的真实写照。实施分税制之后,我国财政收入中的中央集中率显著提高,使中央财政能有较大财力通过转移支付来平衡地方经济及财力的不平衡。当前,我国转移支付主要分为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这三大类。然而,在转移支付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不规范之处。一是显示财力均等化功能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比例很小,而带有维护地方既得利益性质的税收返还、体制补助在这三大类转移支付总额占比较高,导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所得到的税收返还额也越高。时间一长,不同地区所获得的税收返还额差距会迅速扩大,不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二是因为缺乏健全的制度与规范化的监管,中央在向地方转移支付的过程中,产生了支出不透明、截留漏损等弊端,其中相当多的环节是糊涂账,谁也难以说清。同时,资金分散于各部委,激励了地方政府“跑部钱进”、争取项目,为权力寻租提供了负面的制度条件。

2.乱收费现象再度抬头

国家在1998年以来所进行的大规模清费正税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特别是在2003年以后相继取消了沿袭千年的农业税及大量的农村不合理收费,很好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而因为行政体制改革仍然未能取得良好进展,造成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下政府人员难以精简,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设法将收入来源转嫁到农民头上。县市的情况也是如此,地方财税收入比例一下降,导致收入来源不稳定,正规与稳定的税源趋向枯竭,同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不彻底,人员难以精简,市县政府只能将许多本应由财政预算承担的机构及人员经费,转而要求他们去为自己创收,为财政做出贡献,从而陷入了依赖收费、罚款来养人的怪圈之中。其后果是严重地扭曲了市场经济行为,打击了群众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十分艰难。同时,政府机构及人员又出现了循环式恶性膨胀,许多地方出现了吃饭养人型财政,这样一来,势必将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大就业的难度,扭曲政府实施的行政行为。

3.土地财政助长房价飞涨

不规范的转移支付体制直接造成了基层政府的财政困境。为了缓解地方财政的困境,除了乱收费与乱罚款、摊派之外,土地成为地方政府手中最大的一块能够进行自由支配的经济资源,这也成为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最重要保障。土地财政制度也就由此应运而生。实行分税制改革之后,土地出让金主要都归地方政府进行管理,由地方政府进行直接支配,而且使用权也不在财政部门。这就导致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十分混乱,全国各地分别存在许多不同的规定,较少纳入到一般预算管理之中。一些地方根本就没有规范的管理方式,资金直接在财政体制外运行,透明度十分低,而且监督力量也较为薄弱,容易在收入与支出环节上滋生浪费与腐败问题。这种行为助长了各地房价的一再攀升,从而严重透支了当地居民的进一步消费能力,同时还埋下了激化当地社会矛盾的隐患。

三、进一步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建议

1.健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要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资金来源稳定可靠,资金分配方法较为科学合理的中央、省(市)两级两类转移支付体系。首先是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适当整合其中的专项转移支付,妥善安排转移支付的结构比例。其次是要改革税收返还与增值税分享制度,从而稳定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最后是要改革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资金分配体系,从而逐步改变目前从基数法确定转移支付数额与转移支付水平的方式,进而探索采用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土地面积、人均财政收支、公共服务成本及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因素法测算方法,以便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的数额与水平。

2.深化分税制改革

分税制改革的实质就是通过在各行政级次间分税,以切实保障各级政权行使事权的财力。所以,事权的划分是前提条件,而财权与税权则是保障,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关系。说到底,中央和地方最重要的经济关系是财政税收关系,其格局主要应当按照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由此,要彻底地建立分税制,就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实施彻底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而压缩行政级次,建立三级行政体制,主要是将县市归并为一级,乡镇则成为县市的派出机构。同时,要将现行的省份进行扩大,以分化安置归并后的富余人员。在此基础上,要具体细化各级政府的事权,并按照相应的事权配置各自的税权与财权。二是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关键在于切实下放给各级政府税收立法权,由地方各级人大来行使税收的立法权,并按照三级行政体系开展三级分税,从而打破现行的五级行政两级分税的不协调现象。

3.完善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

对税务机关而言,理顺国税和地税的职责关系,健全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本身就是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在实行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除了极少数省份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分别设置了国税与地税这两套税收征管机构。在目前的改革背景下,国税和地税两套征管机构的继续分设,已经显得不大适应改革的新形势了。虽然整合国税与地税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具备,但是因为地方税制改革滞后等因素,机构整合的难度仍然显得比较大。在目前情况下,国税与地税机关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加强工作的联系协调。有条件的地区可先行试点国税与地税合署办公。各地的国税与地税机关也应充分开展信息交流,当对政策有不同理解或出现争议时,双方要共同探讨,合力解决问题,实现国税与地税的良好协调。

4.建立税负水平适中的税收制度

税负结构的公平合理,有利于健全完善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一是要减轻纳税人的税外负担,明确合理适中的宏观税负水准。在不断减轻纳税人税外负担、取消体制外行政收入的基础上,要相应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二是要加快增值税的转型步伐,及时开征物业税。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将所得税与增值税作为中央财政税收的主体税种,将营业税作为省级政府的主体税种,将尚未开征的物业税作为市、县、乡等政府的主体税种,建立起科学合理、税负水平适中的税收制度。

财政税收范文篇3

(一)对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

1.从财政收入上看,减收因素较多,但税收增长的长期趋势不会逆转。由于加入WTO后产生的_些直接冲击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1)由于出口取消政府补贴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许多行业或企业的不景气,导致相应的税收减少。其中,以石化业所受负面影响最为直接。(2)由于黑龙江省农业受到的冲击较为明显,粮食作物种植效益普遍降低,将导致相应的农业税收明显减少。虽然这对全省总的财政收入影响不大,但农业税收对绝大多数县(市)来讲,是其骨干财源,直接影响县级财力,县级财政将变得更加困难。(3)财政非税收入呈减少趋势。加入WTO后,无论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还是从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地方投资环境方面考虑,财政收入逐步规范成为必然,由此将导致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呈减少趋势。另外,由于黑龙江省经济结构类型决定了其出口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较小,因此,财政收入面临减收因素较多,而且影响范围较大。不过,也有许多有利因素:国家必将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和应对措施,过渡期内企业的自我调整与提高,国外资金、技术、管理引入的增加,必然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如外资的进入有利于扩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国外商品陆续增加使消费者选择余地更多,﹁定时间内将刺激消费,也会相应的增加税收。因此,在面对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也应看到加入WTO后带来有利于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机遇,从长期看,财政税收持续增长的趋势不会发生逆转。

2.从财政支出上看,增支压力明显加大,收支平衡难度增加。(1)社会保障支出压力明显加大。加入WTO后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不景气企业会大量增加,下岗与失业人员增加速度会明显加快,从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2)对县乡的转移支付需求增加。加入WTO对农业产生的冲击,一方面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短期难见成效,贫困化问题加重;另一方面,影响县级地方收入,县级财政困难更加严重。所以,无论是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还是县乡机构的正常运转,都需要加大对县乡转移支付的力度。(3)客观要求增加对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支持性支出。为了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局面,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任务都比较繁重而迫切,客观要求财政增加相应的投入。在支出需求增长的同时,地方财政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按公共财政要求从相应领域撤出,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面临收支平衡的难度增加。

(二)财税工作自身将面临较大转变。

1.在财政模式上要求加快向公共财政转变。我国加入WTO,无疑会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进程,客观上也就要求加快由计划经济体制的财政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公共财政转化的进程。从实践的需求看,无论是从政府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出发,还是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调控经济的方式出发,都要求尽快构建公共财政模式。并由此导致财政的具体职能、支出重点、调控手段发生一系列的转变。其中,在加入WTO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加强对农业的投入以及支持战略产业和民族经济关键行业或企业将成为财政支出转移的一个重点内容,而这一任务,更多的是体现在国家与省级财政。

2.财政调控经济的手段更多地由微观转为宏观。加入WTO后,由于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WTO相应条款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以及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的需要,都需要大大转变原有调控经济的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避免和减少行政干预,实现从直接插手微观经济向宏观调控的转变。包括对财源建设的支持上,不是仅着眼于支持一个企业,而是立足于增加一项投资或促成一项机制的建立,从而给当地的区域经济带来巨大而全面的促进作用。另外,由于加入WTO后经济的开放性增强,行政手段被限制或削弱,财政调控经济的难度增加,其宏观作用效果也会降低。因此,这也对财政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3.财政税收在制度与执行上,更加公开化、规范化。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而WTO的基本要求是政府行为的制度化、公开化,增强透明性与可预见性。同时要求对各种经济成分实行“国民待遇”。因此,加入WTO后,作为财政部门要在制度制定与执行上面临较多的转变,必须尽快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并将其公开化,执行上必须依法办事。在国民待遇方面必须尽快修改完善现有法规,做到内外资同等对待,内资各种经济成分也要同等对待,创造一个利于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二、应对措施及政策建议

WTO协议并不直接管辖企业的经营行为,而管辖各成员方政府或被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非政府机构的行为所采取的措施。纵观WTO所有协议,从保障措施、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反倾销措施、到农产品协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以及进口许可程序、原产地规则、海关估价等等,几乎每个协议、每项规则都明确界定了成员国政府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同时遵守和执行WTO规则,不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及其他部门也同样负有责任。这就需要中央及地方政府及时转变职能,适应WTO规则要求,这种政府职能转变的最重要体现就是财政和税收政策的调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是经济体制改革、国家职能调整以及财政理论自身发展的多重要求。中国加入WTO,客观上要求财政向国际通用的公共财政模式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把财政资金优化配置到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的“公共需要”方面上去。作为财政部门,在加入WTO后,不仅承担着调整财税政策,转变职能的任务,而且还应按WTO的规则要求,为各项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入WTO对发展黑龙江省经济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利用这个时机,抑弊扬利,加快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的调整措施及建议。

(一)逐步完善和调整税制,理顺政府收入体系。

1.统一内外税制,取消各项优惠。实行统一的税收国民待遇,是WTO规则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资企业一直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约为7%—8%,仅相当于内资企业实际税负的1/2-1/4.这种税制的不同,不利于平等竞争环境的形成,对企业负担及其发展能力的影响也截然不同。因此,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看,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势在必行,包括税率、税基和税收减免政策的统一。同时,我国的所得税率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也比较高,应适当下调。从表面上看,下调税率会减少税收,但下调税率也有利于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扩大和发展生产。(2)统一其他税种,应尽快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教育费附加,同时取消国有、集体经济在财政投资、财政补贴方面享有的特殊优惠。

2.调整关税政策。关税减让是WTO各成员国的基本义务,也是我国必须要兑现的承诺。在我国的进口关税体系中,应该取消各种名目繁多的减免税和关税配额制。但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也要发挥关税保护民族产业的作用,利用WTO规则允许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例外条款,并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要求相结合,不断合理调整设计关税税率的结构,使其符合国情和省情。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项关税减免政策,取消不规范的减免税政策,使名义关税与实际关税相接近。

3.调整和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出口税收政

策的完善,有利于保护和促进外贸企业的经济增长。在WTO规则允许的情况下,我国应尽快改进和完善出口退税的办法,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支持出口增长的导向功能和作用。逐步完善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实行全额彻底退税。并且现行的增值税不适应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采用生产型的增值税,增加了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产品的税负,直接影响对高新技术的投资和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所以要研究采用消费型增值税。

4.改革农业税制,减轻农民负担。加入WTO后,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会给国内农产品的价格造成较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收入,加重农民的负担。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压力将会更大,所以改革现行的农业税制已势在必行。完善现行的农业税制必须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前提,逐步调整农业税的负担水平。

5.完善地方政府收费制度。目前,各种收费和基金名目繁多,严重影响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这是WTO的“非歧视性原则”和“透明度原则”所不容许的。我们应尽快对各种收费进行清理。确需保留的收费要尽快通过立法程序,纳入预算内管理,具有税收性质的要通过“费改税”纳入预算内管理;对不合理的收费应立即取消。彻底改变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紊乱状况,给企业加入WTO后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税收环境。

6.强化税收征管,加强法制建设。有力的征管可以推动税制改革的顺利开展,主要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2)积极推行网络化管理;(3)加强税收宣传,为纳税人提供优良服务;(4)严惩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者;(5)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改进税务机关的工作作风;(6)加强税务部门与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改善依法治税的社会环境;(7)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实现税收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适应WTO规则的要求,调整财政对重要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入WTO后,对黑龙江省的不少产业及国有企业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要适应WTO规则的要求,更多地运用政策扶持、财政贴息、垫息等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杠杆形式,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及其他资金流向符合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要求予以倾斜的建设项目中,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调整财政对重要产业的支持力度。

1.强化农业投入,保护农业生产。WTO《农产品协议》规定,经济发达成员对农业的支持,允许不超过农业生产总值的5%;发展中成员对农业的支持,允许不超过农业生产总值的10%.虽然我国目前每年也支付一定的资金支持农业的发展,但与WTO允许支持的幅度还有一定的差距。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商品粮基地,加入WTO后农业受到的冲击很大,财政如何强化和保护对农业的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支持农业发展,降低农产品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我们根据每年的财政状况,逐步增加对农业的补贴。(1)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国土整治(大江大河的治理)、移民建镇、小城镇建设、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等投入。加强农产品市场和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对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的投入,以便与国际标准接轨。(2)积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面对加入WTO的压力,我们要积极支持和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发展黑龙江省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依托全省的资源优势,逐步扩大蔬菜、瓜果、亚麻、烤烟、药材、花卉、饲草、饲料生产;依托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业在资源和价格上的明显优势,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生猪、肉羊和家禽生产。为此,财政要加大对“种子工程”、畜牧良种、优质饲料、区域化优质农产品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退耕还林、还草等方面的支持。(3)支持黑龙江省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从全省的实际情况看,最具潜力和优势的是开发绿色食品产业,这既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也是加快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最佳切入点。从国际和国内看,绿色食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由于黑龙江省开始建设时间较晚,由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较好,资源的破坏程度相对较轻,具备开发和生产绿色食品的基本条件。所以财政政策要倾斜于此,构筑黑龙江省农业的新优势。(4)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财政要支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如增加气象投入;建立完善各种专门性自然灾害气象预报服务;加强对病虫疫情监控的投入,减轻农业损失;增加对产品信息网络和营销组织建设的投入;支持农民合理储备粮食,减轻国家粮食储备压力。(5)加强农业的省内支持和保护。要把对农业科技投入作为重点,扶持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增加对农业的生产性投入补贴,把资金投放到由流通环节补贴向生产性投入补贴转移;建立新的农业信贷、保险和补贴政策,减少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

2.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大力支持工业的发展。黑龙江省是国有企业比重较大的省份,而且经营情况也最为艰难。加入WTO后,国有企业将完全在市场基础上运行,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将享有同样的国民待遇。所以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1)尽快支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积极支持国有经济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着力培养资本、技术、人才高度集约化的大公司的成长。财政应通过贴息、加速折旧和技术改造等手段来吸引金融和其他部门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对有发展前途但目前尚幼小的新兴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要通过债权转股权、股份制改革等措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2)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入WTO后,国外企业对我国企业的冲击很大,只有靠技术创新,加强研究与开发,增强自身竞争力,逐渐缩小与国外知名企业的差距,开发出市场需求大且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促使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通过筹集开发资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方式,积极增加科技开发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同时,制定科技贷款贴息政策,充分运用好财政有限的资金,以小投入启动大投入,拉动银行和民间资金对企业科技的投入。(3)支持黑龙江省优势产业的发展。针对黑龙江省各行业的不同情况,充分运用各项财政政策,积极支持它们的发展。石油和石化是黑龙江省经济和财政的主要支柱产业,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入WTO后对这些行业的冲击。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降低企业的税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对石油、石化工业进行重组改制,促进石化企业大型装置均衡生产的有利时机,支持企业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开发国内外市场适销的新产品。黑龙江省是老机械电子工业基地,但加入WTO后,黑龙江省新兴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具备与国际产品抗衡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科技方面多投入,以使机电行业能尽快降低成本,推出更新、更高的先进产品,使之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黑龙江省亚麻行业是特色产业,但是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必须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条件,支持企业控制生产规模,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原料单产和亚麻产品的档次,加强行业管理,走集约化、集团化发展道路。

3.规范协调和发展第三产业。黑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是欠发达省份,规模较小,效益不高,受限制领域较多。加入WTO后,外资将会不断涌入盈利大、见效快的电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保护业、证券业、商业批

发及零售业、法律咨询、电影娱乐等第三产业。这就需要财政部门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支持和保护第三产业的发展,使黑龙江省的第三产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1)不断加快城市及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有效吸引及利用外资与外国的先进技术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际竞争的硬件设施。(2)加强服务态度与服务理念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某些服务部门一直带有很强的官商气息,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证,因此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软件设施。(3)配合工商、城建等部门不断完善和规范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符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将来一旦发生争执,便有法可依,有评判是非的标准。我国的这些法律、法规,既要与国际接轨,遵循WTO的有关规则,又要适度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加入WTO后,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对人才的需要层次将会提高,产业格局的调整,都带来了相应的失业问题。为了防止下岗人员增加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财政部门在这些方面负担着重要的职责。(1)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从长期看,财政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是国际经验的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健全,根本不用担心失业及医疗的后顾之忧。我们也要适当考虑我国的国情,不断加大对社保资金的支持。(2)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单独编制社保预算,多方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同时,社会保障基金或结余不能用于弥补政府公共预算赤字。(3)拓宽筹资渠道,开征社会保障税。近年来,我国已进行老年社会保险、劳动就业保障、社会福利保险及社会统筹试点,已经摸索了一些经验。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行为,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四)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为了保护公平竞争,WTO对政府采购作了一些规定,但从目前看政府采购仍然是各国政府用,于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保护黑龙江省企业的发展。(1)加快政府采购的立法工作。根据WTO的规定,参考WTO成员国的相关法律,借鉴其经验,对政府采购的具体程序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并加强量化指标的监督、检查力度,保证其严格执行;各相关部门也应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采购活动中各环节有机联合,保证我国政府采购制度高效运作。(2)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有效保护国内产业。可以利用WTO的例外条款和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及技术援助规定,对国内产品实行优先的购买政策,从而有效地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五)尽快清理和修改财政规章制度。

财政税收范文篇4

(一)财政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一是税收体系不健全,一些有利于社会稳定、推进技术创新进步以及促进社会分配调节的税种没有纳入到税收体系中来,这些应该加入税收体系而又缺漏的税种,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不利于财政收入的预算和支出,使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缺少资金流转。由于增值税和所得税在某些方面设置的不太合理,不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民经济的长治久安。二是由于财政收入分配呈现过度向上集中的态势,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划分不均衡,分税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间接影响了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既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也不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分配。分税制改革不彻底。只在中央与省之间建立比较规范的分税制体制,而省以下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规范体制,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二)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税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预算管理体制覆盖范围相对狭窄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从整体上看,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相当程度的滞后性。由于有效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的缺失,内部约束和制衡无法落到实处,导致资金挪用现象严重,而缺乏中长期预算或周期预算的年度预算,财政预算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使得预算审核与审批失去本身应有的意义。(三)转移支付缺乏规范性。分税制包含转移支付的功能,由集中程度较高的中央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来改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象。现阶段转移支付过程中主要有资金转移流程不规范、资金转移周期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官员腐败严重等不规范现象。造成转移支付规范性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对转移支付工作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是转移支付类型构成的不合理,无形中加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收益差距,使得财政支出均等化原则的失效,公共服务也无法实现均等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四)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与支出责任不适应,财政管理存在问题。地方财政本身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因为财政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在处理财政税收问题时不能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使问题越来越复杂,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效率的降低。处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期间,部分专业的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被合并或精简,财政税收管理人员钻空子捞取利益,使得财政税收部门的管理有些混乱,这就不利于财政税收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一切阻碍发展脚步的制约因素都需要刨根究底,根据财政税收的重要性和性质,在选拔人才时更要注意,避免出现人民的害虫。

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的对策建议

(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需要,建立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平衡合理的分级分权财政体系。各级政府的职能与支出责任不适应,地方政府财政问题突出,地区间的财力不均衡状态比较严重。各级地方政府职能划分过于僵硬,无法应付复杂多变的财政事物,经常出现政府财力与职能不相匹配的情况。一是要合理划分并明确规定支出责任,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往往存在财政收入紧张的财政状况,中央应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分担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在合理提高中央政府收入比例的基础上,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直接支出责任,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整体上掌控全局。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赋予地方合法的财政权力,规范地方税收立法和减免的流程。同时要将资源税、增值税、所得税、环境税等重要税种加入到财政税收中来,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二)建立健全科学的税负税收制度。主要表现为税负水平适中,税负结构公平合理,主体税种设计科学,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科学的税收制度要减轻纳税人的税外负担,不乱定税收标准,不重复收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都只是小康水平,在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要规范政府性收入、取消体制外收入,适当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传统的财政税收体制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因此,向间接税、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的税收体系和税收结构转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三)建立健全支付方式科学合理搭配、资金来源可靠稳定的支付体系。一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规定适当的专项转移支付,合理适中的支付比例能对各支付方式起配合作用。二是要改革税收返还和增值税分享制度,资金转移有一个风险问题,稳定转移支付资金来源。三要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土地面积、人均财政收支状况、公共服务成本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调整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提高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数额和转移支付水平。(四)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预算是财政支出前的重要步骤,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分离、国家中长期预算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的新型复式国家预算体系有利于预算针对各时期的情况进行调整,税收取之于民,财政支出覆盖的领域较广,财政预算应将财政收入使用在合适的地方,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建设新型的城镇化国家。

三、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

过去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成就表明,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民生民建的推动,财政税收体制的转型,对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合理的税收政策有利于调整人民收入的落差,虽然不能彻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有遏制的功效,完整的税收政策可以保障财政收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维持社会秩序,使之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方式相适应。财政政策包含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合理的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经济支柱,财政收入有利于发挥国家的功能,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而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反哺给人民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建设公共实施,完善医疗保健制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手段。

四、结语

财政税收范文篇5

关键词:财政税收;问题;深化改革

严格意义上说,财政税收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定义,税收应该是财政政策的一部分,财政政策还包括财政投资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等多个方面。但由于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与财政支出一起构成了同一个问题的两面。近年来,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社会巨变已经辐射到各个角落,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各群体之间的收入和分配也发生了绝大变化。国家不仅要通过财政税收政策稳保经济发展的软着陆和转型升级,更要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问题,如区域发展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等。如何主次兼顾、有序推进,需要对当前经济社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当前财政税收政策面临的问题要有务实的正视,进而才能科学地研究如何进行制度和政策的创新。

一、社会经济巨变给财政税收政策带来的挑战

财政税收包括税收征收和支出两个两面,税收收入不仅是国家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来源,也是调节收入分配,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无论是税收的征收,还是税收的配置利用,都必须以不断促进国家竞争力提升为终级目标,其中包括产业竞争力、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和谐保障等等。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实体经济、科研投入、公共设施建设、保障体系建设来实现,在不同的时期下,如何让持续这些影响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至于因短缺或过度供给而带来国家机器整体的健康运转,是财政税收政策的核心人物。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无形的大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它同样带来了副作用,我们同西方国家一样无法避免。诸如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化、收入差距扩大、产能过剩、资产泡沫等等问题,就需要财政税收政策来制衡。而在不同时期,这些问题所呈现的状态以及解决的途径不同。近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层面的几轮刺激计划,买下的隐患已经完全暴露,一是如房地产泡沫、大宗商品产能过剩、要素价格飞升等问题,导致大量传统实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以及海外发展中国家基础产业的成熟,大量产业转移到了国外,国内的传统就业机会减少;二是高房价、高物价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压力,而同时收入因为实体经济的疲软而得不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降;三是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再一次拉大,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受到的冲击更加严重,持续的时间更长。面对这些“副产品”,财政税收政策必须主动进行调整,逐步消除不健康的发展方式,促进和扶持新兴的发展方式。此外,各种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也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和问题。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发展潮流,不仅重新组织了社会生产方式,也促进了大量新业态、新岗位、新模式的出现。财政税收政策面对这些新生事物,需要及时得更新版本,与时俱进。

二、现有财政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1.税收水平和结构不合理现象仍普遍存在

首先,我国税收水平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匹配,明显较高。从实际购买力上看,我国仍然处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根据全球水平统计数据看,我国目前的税收水平已经超过了中上等收入国家。尽管我国在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但税收重头还是在于名目繁多的流转税。而这些流转税来源于企业的利润,因此最终会反映在群众的收入上。税收种类多,征收总体比例高,最终导致群众的工资收入得不到有效提高。而面对泡沫化的房地产市场,进而引发的物价上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迟迟得不到显著提高也是情理之中了。其次,税制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一方面是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比例不合理,营业税、增值税等流转税占到税收的七成,而各类所得税仅占两成。因此,虽然流转税有利于国家财政的资金筹集,但在更深层次的分配领域,所得税的作用被抑制。而目前我国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来源于分配领域,劳务和资本收入分配、城乡之间的分配、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分配、区域之间的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各利益主体的收入水平以及后续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税种设置不合理,税种交叉问题仍较为严峻。例如财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障税等涉及分配领域的税种迟迟得不到应用,而部分流转税的税种重合和交叉问题又得不到及时得解决。最终,主要税种与经济结构变化不匹配适应。例如增值税为例中的生产型增值税带来的行业间税负不均,资本比重高的生产型企业,大量的固定资产那购置税不能抵扣。资本的沉没成本很高,因而限制了资本在各行业之间的灵活流动,降低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消费税对高档消费品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品,没有纳入到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中,或者征收的比例很小,起不到调节的作用。

2.财税支出体系不完善,资源配置不科学

从支出方面看,财政税收政策在资源配置上比税收征缴面临更大的挑战,用好每一分钱是财政税收政策的责任。从上文提到的诸多“副产品”可以看出,我国现有财政税收政策在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严峻。受到时代背景的约束,财政政策的实施周期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脚步,加上许多积累多年的问题暴露,使得原来优选的财政政策在如今看来并不尽如人意。也就是说在财政支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需要通过技术和人才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提升,确保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能够灵活调整,跟上脚步;此外,财政支出的权、责、利关系协调和监督体制建设需要完善。诸如财政公开、省直管县等措施实施需要加大力度推行落地。

三、财政税收政策创新的措施建议

1.推进财政税收政策管理的技术和能力水平提升

任何一个财政税收政策的问题,都不是单方面的思考和解决的。财政税收的系统涉及领域十分复杂而又在不断变化。因此,如何为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需要有强大的管理技术和能力做支撑。财政税收的每一个动作都涉及大量的数据,包括资金数据、经济活动内容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问题就隐藏在这些数据和关系中。如何高效地从这些活动和数据中挖掘出规律和本质,是财政税收政策创新最根本和最科学的依据。随着ICT技术的高度成熟,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普及,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以及普通的人民群众,都应该借助这些高科技能力,去观察和分析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具体来看,一方面财政税收相关的组织应积极应用现代化的办公和管理工具,数字化和互联互通。将数据公开、流通和共享,背后的真相挖掘数来,并将成果分享出来。另一方面,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尤其是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学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2.优化税收结构和水平

税收结构和水平的问题已经很明显,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影响。因此,对于明显的缺陷,需要及时地进行改进创新。首先,可以调整或合并性质类似或者存在交叉的税种。例如印花税与货物、劳务交易、证照合同相关,可以将其纳入行政事业收费,或者纳入房地产税等税种中;其次,开征必要的新税种,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国家主导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没有完全公平合理的在各个群体中得到分配。大量的垄断、资本优势拥有者,获取了经济发展最丰厚的果实,而作为基础的建设者的群众,不但没有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却因为资本和垄断需要在支出领域为既得利益群体买单。例如遗产税、财产税等税种应当不遗余力地推广,才能从长远上协调社会问题。

3.加强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配置效率

区域间发展差异、群体间的发展差距的协调,最直接快速的方法是通过扶持和补贴的方式。落地地区和落后群体需要发展的资本,而一些需要淘汰的产业和组织也必须坚决地淘汰。将财政扶持从落后的领域从解脱出来,用于落后而又有潜力的地区的发展动力培育、用于新兴行业的支持,以及公共民生保障体系的建设上。同样的,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配置效率提升,不仅需要从上之下坚决贯彻法制规则,也需要各层级组织和从业者具备专业的能力和必要的工具。

作者:初咏春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财政局监督检查处

参考文献:

[1]白庆敏.当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

[2]张敏等.财政分权、企业税负与税收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学动态,2015(1).

财政税收范文篇6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票据管理不严格、收缴人员行为不规范部分沈阳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的会计处理上存在疏漏。行政领导对于财务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财务会计工作敷衍了事,主要表现在票据管理含混不清,财务管理漏洞频出,贪污腐败现象滋生。由于工作人员的收费行为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要环节,部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收费对象和收费指标没有明确把握,极易出现少收、多缴、票据失真、会计账目混乱的现象。(二)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不完善1.财政税收预算编制草率,不严密由于财政税收工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因此,预算编制是最开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万事开头难,预算编制不仅仅是预算部门单独的事情,也是整个事业单位的合力结晶。预算编制需要各部门以及各人员的参与,提出实际问题,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讨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预算编制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因此,做好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头等大事。而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由于编制时间短、工作量大、配备的人手不足、编制时间不足、没有各部门广泛参与,导致预算编制结果成为空中楼阁,预算编制质量低下,难以起到实际的指导意义。2.预算编制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编制方法落后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预算编制人员老化,综合素质较低。财务人员对先进的零基预算法尚不能熟练运用,亦或者往往根据习惯使用传统的“上年基数+本年调整”预算编制方法。但预算编制是与实际情况紧密相连的。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没有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的变化,财务人员在预算编制时往往根据主观印象和经验来编制,没有实事求是,导致预算编制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得不在预算实行过程中临时调整,既损害了预算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又造成了较大程度的人力物力的浪费。3.财政税收预算执行效率低下财政税收预算执行随意,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进行。现阶段,事业单位普遍缺少对财政税收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和评估,导致预算执行时随意使用预算资金,挪用预算资金与其他项目,贪污浪费等现象严重。大多数事业单位对预算的执行并没有设立单独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没有恰当的激励机制,预算执行时执行者的执行情况与其绩效没有关联,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导致执行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没有恰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执行者就没有约束力,预算资金被浪费和贪污的现象层出不穷。(三)财政税收管理内部控制薄弱现阶段沈阳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管理上普遍缺少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税收使用的监督机制不够全面合理。在预算管理上缺少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不能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进行全面地监管,给贪污腐败留出了空间。即使进行监管,一般也只采取专项检查,不能系统地、动态地对其进行监督。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上不仅要实行内部监督,还要兼顾外部监督。然而现阶段事业单位普遍缺乏外部监督评价机制,即使在逐步尝试微博,网站信息公开墙等方式,但效果不太理想,对意见和建议的处理不及时。(四)缺少对纳税满意度的考核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进行税收征缴是忽视了对纳税服务质量的绩效考核,而仅仅是将重点放在纳税服务应用软件等系统硬件配置之上。税务机关往往只在年末进行一次纳税服务满意度调查,难以掌握纳税服务需求信息,也就无法促进纳税服务质量的提升。由于网络上政策传达的缺陷,纳税人往往不能及时的了解到最新的纳税信息,导致延误税款缴纳现象的发生。另外普遍存在税收机关的税收文件没有对外公布,仅仅是在内部网站上进行告知,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税务执法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到最近的税收政策,导致征税工作的延误,损害了纳税人权益的同时也降低了纳税服务质量。

二、应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财政税收管理采用票款相分离的方式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税收收入的稽核以及审查的工作力度,沈阳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税收收入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实行票据以及款项相分开的管理方式,即采用“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模式,由各执收单位按照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开具统一的税收收入缴款书;缴款入持缴款书有关联次到代收银行办理缴款手续;代收银行可以收取现金,也可以通过支票、银行卡等直接划入指定的则政专户。一般情况下,由执收单位开具缴款书后,由缴款入到附近银行网点缴款,缴款人将代收银行盖章的“回联单”带回执收单位,执收单位据此向缴款入出具收款收据。应缴税收收入直接缴入财政税收收入财政专户,有助于财政资金的及时入库,杜绝事业单位不及时上缴财政税收、随意占用、挪用资金的现象。(二)加强财会和税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沈阳事业单位在处理财政税收时应加强对财务会计的严格控制,规范票据管理,尤其要注重的是,票据的供给与收费的许可证或者准购证要按规定挂钩,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明确收费对象和收费指标,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避免出现少收、多缴、票据失真、会计账目混乱的现象。(三)进一步落实财政税收信息公开透明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信息公开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实际上距离有针对性的信息公开仍然有一定的距离。财政税收信息仍然不够透明的原因在于财政税收信息更新往往较为缓慢,更新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核心的纳税服务信息的更新仅仅只是税务部门内部网站上进行。因此,真正落实事业单位财政税收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依法行政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需要,是便于采纳纳税人意见和建议,从而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税务机关应提高信息公开诚信度,通过税务网站,办税服务厅等多种渠道主动的对税务信息进行公开和更新,在阳光下依法办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纳税人的信任。在进行税务信息公开时,要注意公开方式,可以采取网站公布,手机短信公布,座谈会公布,电视报纸公布等渠道进行;要注重公开信息的内容,做到真实信息公开;要提供网上论坛等公共平台,了解纳税人对服务信息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反馈,对有建设性的建议进行采纳,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四)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考评反馈机制建立群众反映和监督审核结果反馈机制,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漏洞,完善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群众和相关业务认识的投诉和意见,认真听取专家的看法,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严格财政税收的“进与出”。负责财政税收管理的财会人员,要坚持定期与上级执收部门进行账目核查工作,防止假账、错账出现,严格账目管理,是避免贪污腐败滋生的良药。票款相分离的收费方式没有得到严格地执行,必须要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跟踪落实税款收入的去向,使上级部门能清楚掌握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就是要加强各方面的审查稽核力度。具体来讲,就是要求相关的工作入员采用稽核审查和专项审查的工作相融合的工作方式,稽核审查以及日常各种管理工作相融合的方法来加强沈阳事业单位对财政税收收入的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要同时做到随机抽查与重点审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一直以来,我国的财政税收监督考评机制还不够完善,无论是外部监督还是内部监督,都没有真正的起到实际作用。我国税收的征管水平一直没有量化的考评指标。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在监督和考核中让纳税机关了解到自身在纳税服务上存在哪些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还可以让纳税人进行外部监督。除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两个主体,还有相当数量的社会中介组织也可以参与到财政税收监管中来,发挥中介协调作用,为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提供更为便利的信息资源和业务往来。

作者:张天娇张东旭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财政税收范文篇7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意义;实施策略

一、基于节约型社会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进行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并且逐渐成为社会公共问题,基于这一现状,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一般通过市场自我调节以及与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有机的整合,来应对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这一方法具有显著的成效,除此之外,对于资金、环境而言,其是公共财产,通过使用相应的政策,能够对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防止其受到不必要的污染,进而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再者,通过这一政策,还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而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而且通过实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还能够加快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由于环保节约项目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收益,因此通过灵活运用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加大对环保节约项目的扶持力度,增加企业与社会公众对环保节约项目的信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发展[1]。

二、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内涵与作用

一般而言,对于绿色财政税收而言,其主要指的是:财政部门使用税收手段,来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确保其节约、高效、绿色发展,再者,其目的在于:保护自然环境,同时确保资源的高效使用,以便确保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现阶段,对于财政税收体系而言,其仍旧比较传统,在具体的实行中,不易实现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通常情况下,会出现许多问题:资源过度开发,再者,有严重的能源浪费,因此,基于这一现状,使其与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理念不相符,除此之外,对于绿色税收制度而言,其完善与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对各行各业进行约束,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还能确保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还能使人们真正树立环保意识,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落实,这样一来,能够确保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三、我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节约资源的意识有待加强。现阶段,在具体的建设中,往往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节约意识还有待提升,与此同时,没有形成有效的消费理念,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相关工作的稳定运行,再者,不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1)许多社会群众没有对节约型社会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没有全面的认知,在具体的经营中,还是使用以往的方式,没有对节约措施进行及时的完善与优化,进而其不能发挥有效的价值。因此,基于这一现状,为能够获取稳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相关部门要对相关措施进行及时的完善与优化,进而使这些措施发挥显著的成效。除此之外,一些企业使用法律空缺,进而对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采,与此同时,还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这样一来,长此以往,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3]。(二)绿色财政税收的政策体系不健全。对于绿色财政税收体系而言,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建立时间短,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的实施中,有以下不足之处:制度不合理、标准不统一,基于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一体系的有效发展。通常情况下,对于绿色税收政策而言,其主要针对的是大型企业,与此同时,对于中小型高能耗企业而言,再者,加上家用电气设备,对这方面的制约不是很大,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对策。(三)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再者,这一体系还有以下不足之处:奖罚制度还不够健全,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励效果。除此之外,对于社会群众而言,在相关政策方面,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关注,关注程度有待提升。因此,基于这一现状。就会影响这一体系的正常实施。(1)对于这一体系而言,其处罚标准不是很完善,通常情况下,对一些不良行为没有严格的处罚标准,如:对企业、个人方面的环境破坏,与此同时,加上一些资源浪费等行为,对于这些行为没有严格的处罚措施,这样一来,不利于对这些行为进行及时的整改,从而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再者,还会使得一些企业对处罚制度不够重视。(2)另外,在相关技术研发方面,以及优惠政策方面都比较少,这样一来,不利于节能产品的有效研发,与此同时,不利于对节能产品的有效选择,从而就会使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高收益、高能耗的设备,进而不利于资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从而不利于构建两型社会[4]。

四、基于节约型社会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策略

(一)完善现有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由于现阶段我国这一政策还尚未健全,因此,其具体的作用还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在当前两型社会的构建中,对这一政策进行及时的完善,显得非常重要。通过使用这一政策能够对资源进行相应的约束,进而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保证环境不受污染。再者,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企业生产而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量,以及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防止其大量排放污染物。除此之外,对于有些企业的正确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如:通过将废弃物处理后在排放,这种行为进行奖励。相应的对于那些不正当的行为要进行相应的处罚[5]。(二)细化绿色财政税收标准。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尽管人们开始重视绿色发展观念,但是这一理念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仍然有许多资源浪费的情况,这一现象不符合节约型社会的相关理念,因此,就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基于这一现状,相关人员要对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进而发挥其有效的作用,以便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合理增加垃圾税,以及增加排污税,进而有效控制资源浪费的情况,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情况,通过使用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不正当的行为,进而尽快实现两型社会。在当前资源开发过程中,部分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开采行为存在较强的随意性,针对于这种情况下,还应增加资源税,有效的控制资源开采率。具体还要根据资源价格来对税率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实现对资源开采的有效管控。另外,将高消耗和污染率较大的产业作为重点收税对象,并做好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引导工作[6]。(三)创新绿色税收管理机制。对于政府而言,要及时对税收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落实,与此同时,还应该进行有效的创新,再者,对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研究其制约因素,从而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以便使工作能够稳定的运行。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对管理方案加以创新,确保其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保证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把绿色财政政策的实际标准作为基础,主要就是符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四)增加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效果。现阶段,尽管对构建两型社会,以及实施相应的政策,颁布了许多优惠方案,然而,因为其伴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适用范围小、宣传单一等,基于这一现状,因此,给企业、公众带来的激励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出台政策时,一定要保证执行力的可行性,尽量减少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现将主要的方法进行阐述:扩大其应用的范围,并且根据其执行的情况,对于一些不适用的政策要加以调整,进而保留一些有效的政策,加以充分的使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其进行及时的创新,以便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7]。

五、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要想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两型社会,并且将其进行有效的贯彻,与此同时,还应该制定有效的政策,以便能够对相关企业进行约束,防止其带来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这种方式,来优化市场经济,进而实现两型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保证相关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8]。

参考文献

[1]丘爱春,李莉,张琪.试论基于节约型视角下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9(01):164-165.

[2]李龙,刘向阳,张辉.基于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J].纳税,2018,12(23):18-21.

[3]张燕,李强,王志波.浅析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215.

[4]刘涛,降广有,蒙春霞.浅议节约型视角下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J].现代商业,2016(17):71-72.

[5]赵红,赵佳,周乐.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06):62-63.

[6]王环庆.论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330-350.

[7]陈雪琴,任琴.节约型社会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238.

财政税收范文篇8

一、财务通则对财政性资金的主要规定按企业财务通则的解释,企业取得的五大类财政资金从性质来看基本上分为三种情况:

(一)第1、2两项属于国家投资性质,即政府的资本性投入,应增加企业权益。两类资金的区别在于是否由国家独享该权益。对国家直接注入企业的如基本建设投资、国债项目资金,属于国家对重点项目的资助,主要由国家进行投资掌控,故国家常以投资者身份直接对企业进行资本性投入,因此,应当增加国家资本,对于超过注册资本的金额则增加国有资本公积(国家独享);对属于投资补助的财政资金,如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补助、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项目补助等,是对企业原股东投入资本的补助,大部分时候国家不以投资者身份出现,而是为了贯彻宏观经济政策或实现调控目标,给予企业具有导向性的资金,企业收到这类资金最终应增加资本公积或者实收资本,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

如果拨款时对形成的资本做出了明确的权属规定,则按其规定执行。

以上两项投资补助实际是有偿的,政府或以投资者的身份,或隐身于全体投资者中,投入的资金是要求回报的。企业在取得该类资金时要注意,在增加权益资本时要按照企业章程规定履行相关的法律手续,如上市公司要按照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要求和公司法等法规要求进行,对于企业集团,如下属单位通过总部取得财政资金,应增加国家对总部的权益,总部在拨付给下属单位使用时再根据程序作为对外投资,增加下属单位的权益,对于由此引起的股权比例变动要妥善处理。实践中,资金的使用常与最终形成的长期资产相对应,例如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采取积极扩大内需的应对措施,增加基础建设等投入,某企业因技术改造项目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取得了5000万元扩大内需资金,项目建设终了根据形成资产的情况,该资金转为实收资本,作为国家对企业的追加投资。

(二)第3、5两项属于补贴性质,企业取得后应作为收益处理,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可分为递延收益或当期收益。专项经费补助中第3项包括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进口贴息、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技术创新基金等;第5项包括对国有企业亏损补贴、补偿政策性造成的损失等。该类资金通常是国家对企业特定经济活动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损失的政策性补偿,政府不要求投资回报,企业在收到这两类资金时应作为收益处理,实践中,如果最终可形成非流动性资产,应当作为递延收益,在资产使用寿命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如果不对应形成资产或形成流动资产,则应当作为本期收益处理。对于通过总部取得该类资金的单位,直接增加最终使用单位的收益,对于总部只通过往来款过账,不形成收益。

(三)第4项属于负债性质,即政府的信贷资金支持,需要归还。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财政资金,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一般与某些市场化较高、投资较大、收益较好、具有偿还能力的项目对应,根据政府安排使用资金后要求归还本金,应当作为企业的负债管理,通常都是无息或者低于市场化利率的借款。

二、企业会计准则对财政资金的有关规定根据财务通则的指导意见,五大类财政性资金在财务处理时可以简单划分为权益性与收益性两种,在具体会计处理问题上,对收益性的财政资金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有相应的会计处理规定,对“政府补助”外的财政资金只有零星的规定,如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有拆迁款性质财政资金的规定,但没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在会计处理上,区分权益性与收益性两种资金时主要看资金的性质,资金的给予是否是双向的、互惠的交易,即政府是否要求得到回报,不要求回报的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收益性资金范畴。

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补贴性质的财政性资金,一定要符合两个原则,即无偿性和直接取得,无偿性是政府不因为对企业进行补助而享有所有权,企业也不需要偿还资金,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政府采购、借贷等互惠的经济活动不同。直接取得资产是直接从政府取得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从而形成企业的收益,如税收返还、先征后返的税收等都是直接取得,而直接减免税款、抵免、出口退税因为没有涉及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就不属于直接取得资产,实践中要把握好同为税收补助但形式不同因而规范的会计处理不同。

政府补助实质上是国家对企业在特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非市场因素等可能发生的费用或造成的损失给予的财政性资金补偿。政府补助的财政性资金会计核算要求采用收益法中的总额法,要区分与收益有关和与资产有关的补助区别,实际都是与企业的损益有关,只是收益的确认时点不同而已。直接与收益有关的补助在收到当期或项目期间计入损益,与资产有关的补助按公允价值先计入递延收益,从资产可供使用开始平均分摊计入当期损益,不能取得公允价值的,按名义金额1元入账。

对于不属于政府补助的财政性资金,主要是应计入权益类的资金,虽然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规定如何进行核算,但企业在收到的重要、大额、非经常性的财政性资金时一般都会在批复文件中规定如何进行处理,通常先通过专项应付款核算,对资本金投入按企业章程规定履行法定程序后增加实收资本,或对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未形成部分予以核销,节余资金按国家规定退回或留作企业发展资金使用。

三、税收法律制度对财政性资金的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在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解释为该财政拨款是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不是补贴),与企业无关。对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财政性资金,税务上通常不是无偿的,即收到后应缴纳相应的所得税,对于不征税的收入要经国务院批准方可执行。

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对财政性资金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以及《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财政税收范文篇9

一、组织领导

为加大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取得预期成效,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纳雍县财政税收检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财政局,卢宏兼任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是乡镇煤矿转让税费;二是房地产建设及交易税费;三是重点建设项目税费;四是房屋门面出租;五是违法违章建筑应缴税费及罚款。

三、检查的组织方式

在县财政税收检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分设四个专项检查组,具体实施检查工作。

(一)乡镇煤矿转让税费检查组。成员由安监局、煤炭局、国土局、工商局、地税局、公安局经侦大队等单位抽人组成。负责对年以来乡镇煤矿转让(6年煤矿整合除外)产生的营业税、契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所得税、印花税等进行检查。

(二)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二手房交易及房屋门面出租税费检查组。由刘云任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国税局、地税局、国土局、建设局、城管局、工商局、财政局、公安局、雍熙镇等单位抽人组成。负责对年以来的房地产及房屋门面出租税费进行检查。涉及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契税、房产税、印花税、所得税、基础设施配套费、罚款等收入。

(三)重点项目建设税费检查组。由任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财政局、地税局、招商引资局、公安局、建设局等单位抽人组成。负责对项目建设中所产生的各种税费进行检查,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耕地占用税、征地补偿金等收入。

(四)违法违章建筑税费检查组:由副组长,成员由监察局、建设局、地税局、公安局、国税局、财政局、城管局、雍熙镇等单位抽人组成。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基础设施配套费、罚没款、土地出让金等收入,对照纳府发[2007]28号文件进行清理。

四、具体要求

开展财政税收专项检查的目的是堵塞税收漏洞,规范税收秩序。因此,特作如下要求:

一是确定清查对象。凡属2000年元月1日以来发生转让的乡镇煤矿和年元月1日以来发生的房屋交易及门面出租(包括二手房转让)均属此次清理检查的范围。专项检查组要认真做好摸底调查工作,确定清查对象,严格按照税法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核对,征求被检查单位的意见,查出的问题要与被检查单位见面。对偷逃税费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税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在这次税收专项检查工作中,各专项检查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案;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纳府发[2007]10号文件精神,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注重系统内外的部门合作,既要加强内部稽查、征管、财税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又要加强与国税、公安、检察、法院、工商、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执法手段,减轻取证阻力,构建协税、护税、查税的“天罗地网”,有效形成执法合力。

三是对此次专项检查出来的有关税费,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及时足额解缴入库。涉及税收收入,由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别解缴入库;涉及罚款和收费,由财政局解缴入库。绝不允许坐收坐支和挪作他用。

四是要建立征管的长效机制。财政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本着依法治税、标本兼治的原则,建立健全“以查促管、以查促改、以查促收”的长效机制。在依法查处财政税收违法案件的同时,摸索发案规律、特点和新的动向、趋势,及时发现税费征收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完善建议,真正实现整顿和规范行业税费征管秩序的目的,创建公平和谐的税费征管环境,保障和促进我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五、时间安排

本次财政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总体时间安排为:3月初启动,11月底基本结束。

财政税收范文篇10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质;监督机制;优化

要想真正地实现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优化。那么,便应确保其税收监督机制本身,拥有足够完善、以及有效的管理策论。并且,除此之外,在财政税收体制开展相应监督工作之时,还应确保其各方面的监督机制能够全面、以及协调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其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其监督机制的形成,而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在其监督机制实际运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依据其财政税收的相关规定条例,而采取一定的综合管理措施。继而,为其相关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优化、以及创新,而建设和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

一、我国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现状

(一)重形式,轻本质。就现阶段情况而言,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普遍具有重形式,轻本质的问题现象。往往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相关的工作,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制定有效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对此,这一问题现象的产生,则主要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地认识到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又由于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使得该问题现象便呈现出了更为糟糕的情形。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相关税收工作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则有必要建立一系列相应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为其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具体优化,而提供更为全面、以及更为有力的保障作用。(二)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行使职能能力有待加强。转换监督管理体系,是我国相关工作部门较为常见的一种工作方法。对此,这一方法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其往往还会对其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工作,造成许多的困扰。且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许多地区的财政税收工作部门,也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情况。因此,这便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其相关工作人员无法明确、清晰地认识到其自身工作的职责与任务。从而,这也就对其财政税收工作的具体实施、以及开展造成了影响。整体上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职能行驶,才能更好地推动财政税收工作有序开展。

二、国外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目前,国外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由于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运作和发展且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可供参考,成效明显,因此,一方面我国相关工作部门,应更为积极、以及更为主动地推进我国相关监督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不断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财政税收体制经验。另一方面,其还应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进而,为其财政税收监督工作,创建更为良好的发展鲫鱼、平台和额空间,以及更为科学、合理的促进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综合发展。探索更加有效、科学的监督机制,更好地推动国内财政税收体制有效运转。(一)国外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管理的基本做法。国外财政税收部门,在具体实施监督管理工作之时,主要是从其内部工作部门的管理制度而着手,然后确保在有效促进其实现全面化管理的同时,为其税收监督机制的建立,建设更为良好的发展基础。另外,其财政税收监督工作的基础管理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与其内部管理体系,具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这也就使得其财政税收监督工作部门,能够更为确切的得到相应的创新与优化。并且,从其监督职能的角度来分析,其还对税收体制各方面的监督工作,进行了一定全面、而又细致的探究。对此。其主要是通过分析其财政税收监督工作的现状,而实现了相应发展和优化的工作目标。进而,这便在很大的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其相关税收监督机制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此外,通过分析与探究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情况,还能够多方面的实现其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提升其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能够一定将其各监督工作环节有效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也就使得其监督机制,具备了更为全面、以及更为优异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氛围。且除此之外,其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即主要是从其财政监督模式、公共会计、以及监督专员等方面,而开展相应工作的。因而,这便促使其各部门财政监督机制,更为充分地实现了创新优化的工作目标。从而,这不仅仅更为规范、有效地推进了其监督管理、以及优化工作的实施。而且,另一方面还为其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监督管理,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工作基础。(二)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经验启示。要想更为有效和具体的优化、以及改善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现状,那么相关工作部门则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而吸收和应用当前国外财政税收体制的管理优势。对此,通过分析和研究国外有关机制,我们可以得知的是:在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地完善其相应法律制度。进而,通过优化其税收监督机制,而为其税收监督工作,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基础、以及保护作用。与此同时,在其财政税收监督机制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其还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继而,确保能够更为全面、以及有效地发挥其监督机制的工作效用。并且,在其有效促进相关机制发展与进步的同时,还应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地提升其专项监督管理水平、以及综合创新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在形成更为完善地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之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相关资源合理配置的工作目标。

三、实现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优化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管理体系。要想达成优化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目的,有关工作部门则应在其规范、合理的工作过程中,建立足够有效约束相关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管理体系。继而,通过实施这一措施,而更为全面地保障其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具备更为有利的发展前景。且除此之外,通过建立相应管理体系,还可以更为积极、以及合理地改善其监督管理的工作模式。但是,与此同时,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重点加强对其财政部门内部的管控力度,从而有效提高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效率、以及监督质量。(二)加强财政税收的内外监督。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相关工作部门则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而有效结合其财政税收内外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此,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即是为了在积极促进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优化的同时,能够全面地提高其税收监督工作、以及税收监督工作人员的规范性工作水平。(三)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同样也能有效达成优化其税收监督机制的目的。对此,简单来说,也就是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其财政税收部门是否能够高效、以及顺利的进行。为此,则可采取开展相关讲座、专业培训等类似措施,而确保在有效避免相关财政数据出现失真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其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能力。(四)明确财政税收监督机制各个主体的职责。在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日常工作过程中,明确划分其各个主体的职责。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推动其各职能部门工作模式的创新、以及优化。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提升其各相关工作部门的监督管控效率。且除此之外,通过对其相关财政税收体制实施多方面的管理,不仅仅还能有效提高其财政税收的综合监督管理水平。而且,更是能为其相关监督工作,提供更为良好的开展前提。是以,这也就使得在一定的程度上,更进一步地推进了我国财政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现阶段我国财政发展情况的角度来看,有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推进其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管理,则有必要进行综合的监控管理。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不断地明确划分、以及了解其财政各方面主体,继而有效确保其各相关工作部门能够维持正常、有序的运行工作。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确保能够更为科学、合理、以及全面地优化和改善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