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9:04:05

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范文篇1

关键词:财务监督;问题;完善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而展开的由各项制度所组成的,用于规范企业基本经济关系的制度体系。依靠产权制度自身运转的内在机制,构建企业内部决策、执行和约束职能相统一的有机体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特别是在财务监管方面自动地防范和避免背离所有者利益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1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形成明确而有力的,出资者财务监督主体

由于国有资本出资人大多数是由政府部门或上级单位委派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者,从而造成了“所有者缺位”现象,导致没有人真正担负起对经营管理者实施产权监督的职责。另外,作为国有资产产权代表被派到企业的董事长和董事由于自己并不是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实施监督的内在动力不是来自于作为所有者的产权激励,而只是作为干部履行干部责任而已,对经营管理者没有严格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从而形成了所有者权力的缺失和经营管理者权力的越位。

1.2财务工作受内部人控制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按照现行规定或习惯做法,国有股董事由国资委选派,其薪酬和福利奖励等个人利益全部由任职公司负担。这种选派人员的方式存在着难于解决的矛盾:行政方式产生的国有董事要对决定其升迁聘用命运的行政官员负责,而个人利益在公司又从经济利益方面促使其维护经营管理层的利益。

1.3社会中介监督不力

虽然近年来注册会计师逐渐受到企业监事会、审计机关、税务机关,人民银行等企业监督主体的重视也按照国家规定对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其在成立过程中多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单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业务仍是通过其原有挂靠单位或投资方的关系而取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信誉度。

1.4我国国有企业基本没有形成经理人市场

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产生机制任以主管行政部门指派为主而非竞争选聘,经理有较强的“官本位”倾向,而不是以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标,经营不善的经管者不会被淘汰出局,最多只不过是调个部门任职。董事会无法按资本高效运的要求选聘合格的经理或更换不合格的经理,因而潜在的竞争者对现任经管者的威胁不大,经管者自身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意识。

2完善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建议

2.1内部财务监督

2.1.1设立监事会

这里所指的监事会是指按照我国《公司法》第52.124条规定,在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中所设立的内部监督组织。按照公司法设立或组建的公司中大部分已设立监事会,但从监事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监事会的职能机制弱化,也极少有监事会发现并纠正公司董事或经理违法.违章行为的新闻报道在现实中,监事会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要想改变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到位的现状,就必须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工作,提高监督质量。

2.1.2成立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成员由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且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员。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问的沟通;审核企业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我们不仅要对审计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予以明确,而且还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审计委员会制度上的先进经验。

2.1.3财务总监

财务总监作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委派,对企业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职责是对董事会批准的企业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企业的资产运作和财务情况,对董事会负责并接受董事会的质询。财务总监的权限来自于董事会的授予,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原本属于经理的权限分转而来。与监事会在职责上并不重复和冲突,二者是目的相同、相辅相成的关系。监事会的职权决定了其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而财务总监的监督不仅停留在事后,它是贯穿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

2.1.4内部审计部门

2.1.4.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模式

一般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其权威性就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工作也就越容易开展。因此,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内部审计部门直属于监事会,直接受监事会的领导,对监事会负责。内部审计部门主管应该定期且及时地将对各职能部门的审计结果向监事会的常设机构报告。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要通过对其他职能部门的审查,并结合审计委员会与社会中介监督机构的审计结果,达到对总经理和财务总监的再监督。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在执行监督职责上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两者应该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加强彼此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同的监管角度,来达到对经理层行为全方位监督的目的。

2.1.4.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就必须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规范化建设。在人员构成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有精通财会、审计知识的人员,而且还要有通晓管理和法律等知识的专业人才。此外,还应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最终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质量。

2.2外部财务监督

2.2.1完善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的社会中介监督

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主的社会中介组织是一种典型的外部监督,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其在完善国有企业外部财务监督机制、提高国家审计效果、满足国有企业多层次的监督需要和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提高企业整体监督效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2.2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

2.2.2.1经理人市场

经理人市场的实质是企业经营者的竞争选聘机制。通过经理人市场,经理人与所有者签订平等契约,确立双方的责权利,使经理人为其利益而努力实现确认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得经理人市场形成潜在的经理人群体,对经理人形成竞争性压力,利于经理人的行为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在相互博弈中取得一致。由于改革开放,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已经出现了一个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但对国企来说,这个市场是“外部经理人市场”,国有企业要打破具有行政级别的企业经营者制度的锁定状态,充分利用这个市场。另外,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适于经理人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提高经理人的社会地位,满足经理人的精神需求。

2.2.2.2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监督意义表现在它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提供条件,在健全的资本市场中,企业的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能够直接反映到股票价格上,投资者通过股票的买卖行使对经营者的投票权,对经营效益不好的企业会逐渐疏远,企业最终会因筹资困难或投资者使股票价格低落而被其他企业兼并。就目前而言,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效率首先,政府要通过修改有关法律、法规,有效降低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监管的难度,真正发挥其作用;其次,加强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独立鉴证的作用。

财务监督范文篇2

近年来,**镇将强化村级财务监督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建好监督工作队伍,健全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是加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队伍建设。在去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时,全镇36个村分别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推选出178名具有一定威信、能力强、懂业务的村民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在此基础上,每年举办培训班,对监督小组成员开展村务公开监督内容、方法以及财务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提高监督小组成员民主监督的能力。最近,该镇又邀请县农经局有关人员对全镇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及各村出纳进行了专题培训。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机制。近两年中,该镇从两个层面上不断完善村务公开监督制度,在镇对村的层面上,制定出台了村干部考核办法、严格控制村干部业务费用的规定以及村干部离任审计、村级财务委托等制度;在村内部层面上,制定了村财务主管工作职责、村出纳工作职责、村级民主听证会、村财务预决算等制度。通过制度的不断建立完善,使全体监督小组成员能根据各项制度,对村级财务进行有效监督。

三是明确财务监督程序与内容。全镇36个村统一制作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专用章,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在每月村出纳结帐前进行凭证审核,主要审核凭证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即支出凭证是否为正规收据、是否按照规定签署了审批意见、转帐凭证是否有详细说明、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相符、办公经费是否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等等。对经审核、符合规定的凭证,由监督小组加盖审核专用章后方可入帐。每季第一个月的15日前,各村填写好财务公开表,通过村务公开栏,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大会,村简报、广播等途径进行向全体村民公开。

财务监督范文篇3

从形式上看,我国已建立起了较完整的财务监督机制。但事实上,一直以来我国存在会计造假以及由此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而且其严重程度已为政府、社会公众及会计界所公认。尤其是虚假报表事件在股市频频出现,己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该建的账不建,或者账外有账,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使用、会计报表的编制随心所欲,种种不规范的会计操作在我国十分普遍。造成如此混乱的会计秩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财务监督不力。“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行为因缺少必要的外部监督而偏离了公允记录和反映公司财务活动的初衷,成为经理阶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1]我国政府已意识到了这点,并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实行会计委认制、政府派驻监察员或财务总监,修改会计法并实施关于惩治违反会计法犯罪的决定。

经修改后《会计法》专辟会计监督一章赋予会计人员重要监督职权,即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等“四个有权”.《会计法》强令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权,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章中规定,只要涉及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隐匿和销毁会计资料、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违法行为,都属于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规定,凡是利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违法的,不问具体行为人是谁,会计人员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上述规定对于会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职责有一定的约束力。现在,我国正在修改《公司法》,因此应该借此机会强化《公司法》对公司财务监督。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

(1)从外部,公司法应完善审计员对公司财务监督的职能,在这一点上应借鉴英国公司法上的审计员制度。这一制度已经为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司法所采。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与英国公司法上的独立审计员制度存在以下区别:首先,英国公司法上的审计员是每家公司必须任命的常任审计员,他随时有权检查公司财务,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是公司按照有关法律的要求临时聘请的审计员,目的是审计公司年度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而且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详细审计,只能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因此,不太可能充分揭示公司的错误及舞弊行为。其次,英国公司法上的审计员具有独立的身份,并且规定了审计员的身份保障制度,审计员由股东大会任命或解任,报酬也由股东大会决定,这就保证了审计员相对于董事的独立身份;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是由董事会聘请,报酬由董事会决定,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按公司意图出具审计报告,董事会就变更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这就导致了一些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考虑经济利益而屈从于公司的可能性。再次,英国公司法赋予审计员执行职务的所需的权力,如有权得到公司有关资料,有权参加公司会议,即便是已被免职的审计员仍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发表意见,同时加强了审计员的义务和责任。我国要发挥审计员对公司财务的监督作用,就必须填补《公司法》关于审计员规定的空白,借鉴英、法等国的独立审计员制度的规定,对审计员的任职资格、任命、职权与义务、解任与辞职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财务监督范文篇4

【关键词】电力;营销;财务监督

1引言

电力营销财务审计监督工作是电力企业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且客观的监督、评价工作,通过开展审查以及评价电力营销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营销目标的实现。简言之,电力营销项目财务审计是对电力营销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审查以及客观评价。电力营销项目财务审计也是供电企业新设立的审计项目,因为多年来电力营销工作通常都是用电内部管理部门进行管控的,其审计深度不深,相关工作经验不足,当前电力企业对电力营销审计工作的重视度需提高,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在开展绩效审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出监督和服务职能作用,是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重点。

2电力营销现状

电力市场营销是指在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提供电源产品及相应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相关的市场活动,满足安全供电的前提下的电力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市场,获得经济效益的目标。电力营销的主要工作是实现能源的安全输送,完成能源的使用,并获得经济效益。能否实现电力营销的目标,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消费者是否使用电力和增加电力的使用。因此,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是以扩大供求为中心开始的,其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及时调整积极的、正确的营销策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电能和相关服务,才能将安全、环保、快速、便捷的电力及服务送达消费者手中,通过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电力市场的销售应包括电力公司的所有业务活动,即电力产品开发、电力传输、电力市场分析、客户市场选择、客户业务验收、电力定价、电力供应和销售和客户服务。

3电力营销工作的财务监督措施

3.1做好电力营销审计工作

所谓营销审计,是指电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电力销售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性,以及电力销售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电网企业营销审计具有监督、评价和服务三个方面的职能。监督职能是指独立地审计本企业运营行为及运营结果,合理保证运营行为及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促进企业的合法经营。所谓评价职能就是指对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运行管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所谓服务职能就是指利用审计资源以及审计信息,为企业的决策以及业务部门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和管理策略。就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来看,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质量可以由营销稽查工作水平以及成效等进行判断。营销稽查工作是对自身进行审查,发现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营销审计需要基于营销稽查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梳理,并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

3.2电费资金管理

3.2.1电费资金管理

一方面,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加强对电费的管控,实施电费精细化管理模式,保证电费资金的回笼。可建立业务信息平台,保证信息互通,使得电费资金财务管理具有前置性,也就是将其放置于业务部门产生业务数据的前端,按照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以及业务工作进行全面管理,从而保证电费数据的准确以及资金的回收、全部上缴。另外一方面,创建性的资金管理模式,提高电费资金的归集率。分别构建“资金池”,通过银行系统,实现电费的自动归集和上缴,这样也能够缩短资金链条,提高资金的回收率。①需制定电费回收风险评估的详细管理办法,对用电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控制,从根本上弱化电费的回收风险。②制定电能计量指标考核办法,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率。③制定抄表核算管理办法,明确各项电费指标,提高抄表核算的准确率,电费抄、核、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然后,通过营销信息系统,收集抄表的核算信息,并依据业务部门制作的报表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确认电费资金的安全以及全额上缴。④通过营销虚拟性系统,对电费的收取情况进行核查。另外,需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实现银行存款方式,收取电费资金比例达到100%,保证电费资金的及时回拢,并按照时间节点核查欠费情况,并及时处理。

3.2.2资金支付管理

①开发财务信息系统,保证企业、财务、银行三大独立系统的经济业务信息互通,将现金流量预算固化到资金支付流程中,不能出现无预算付款的行为,对资金支付的偏差进行严格控制。②制定大额资金管理办法,借助财务管控电子支付功能,实施款项支付电子流程化,使得审批流程也更加规范,实现内部的相互牵制,保证资金支付的合理与安全。③确定资金的开支项目以及金额,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和不同性质的资金流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对资金计划进行统一安排,严格按照现金流量预算降低资金的沉淀,提高资金周转以及使用效率。

3.3电量指标完成情况审计

对电量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进行审查,确认是否存在调整购售电量或者是售电量结构的必要性,从而保证考核指标的目的的实现。同时,确认是否存在用电或者是多种经济图1电费抄、核、收工作流程示意图低碳经济成分并存企业用电没有计量交费的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很多一流的供电企业,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就成为了发展的重要规划内容,为此,需要加强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倡导“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实现审计工作由查错纠弊向绩效型、风险型审计转变”,因此,需要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办法,从而保证财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许莉 张蓓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湘潭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财务监督范文篇5

【关键词】江西省;财政财务;监督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如何使财政财务监督走上法制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是当前财政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立足江西财政财务监督现状,借鉴发达省份先进经验,提出解决办法,以期指导我省财政财务监督实践。

1江西省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财政财务监督意识淡薄。单位领导对财政纪律认识不到位,对财经工作重视不足。现在有不少单位领导只重视单位的业务发展,而不关注单位的财务管理。比如某高校校长只把注意力放到抓教学上,而不注意抓财经纪律,单位多年存在“小金库”却不知道是违规行为,以为只要把教学抓上去了,其他都不是问题[1]。1.2事权与财权不匹配,预算约束力软化,变通事项多。主要表现在:1)确定了的事项财力跟不上。有些事项财政批准了可以做,但财政拨不出款来,最终导致该办的事没有办,这种情况在财力不足地区表现尤其突出。2)做了没有同意做的事,没有财力支持。有些单位在财政还没有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变通行事,结果没有财政支持。3)财政供应了资金,但单位未完成工作。有些项目财政已经拨款,但单位却没有完成计划的工作,导致预算约束力软化[2]。1.3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脱离客观实际。目前财政管理制度很多,但针对性强,有些脱离实际,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制定后,执行跟踪不够,制度管理不到位。1.4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差,水平低。目前很多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后续充电,没有及时学习新会计准则,有的不能按准则进行账务处理,有的还在用老会计科目。1.5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水平低。目前很多单位基本没有风险控制机制,比如单位私设“小金库”,说明该单位没有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没有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1.6屡查屡犯现象普遍,监督效果不佳。不少单位对在财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是及时改正,而是继续违规,屡查屡犯。比如单位在发放津补贴时,自行设立标准,扩大对象、范围;应公开招投标的,采取邀标方式,违反规定操作。

2江西省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法律法规制度认识不到位。单位财务领导对法律法规制度认识不到位,对很多新的财经政策信息不了解。2)财力保障水平低。不少县、乡财力得不到保证,连工资都无法发放,正常机构运转保证不了,挪用专项资金和摊派现象严重,造成与监督相对。3)制度脱离现实。管理部门在制度财经制度时,对一些实际工作中做不到的事,硬要规定,脱离实际,造成单位不能按制度办事。4)专业技术水平低。由于单位的财务人员学习紧迫感不强,后续充电不足,没有及时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相关财经法规,专业知识没有更新,专业水平低下,不能胜任工作。5)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不足。这是导致很多单位没有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的根本原因。6)监督机制不科学。目前的财政财务监督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的检查型监督,只重视事后监督,对过程监督不够重视,这是造成监督效果不佳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办法

江西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江西省财政秩序维护不到位,财政管理水平低,腐败易发多发,管理程序化、透明化不够,资金使用效果不好。我们可以以财政财务监督为核心,通过开发监督管理系统解决问题。1)建立财经法规制度库。分门别类按行业如水利、卫生、事业单位包括科技、教育等,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制度,废止不适宜的制度,确定现行执行制度。2)规范财政财务管理行为,划分管理类别,明确全省财政财务管理事项。3)建立财政财务管理事项的管理行为与财经规章制度库的对应关系。4)开发一套监督管理系统,建立多层次监督管理体系。收集、整理数据,构建一套适合于江西省的基层自我监督、上级部门监督、财政业务部门归口监督和财政监督机构重点监督的多层级监督软件系统。该系统具备以下功能:将全省财政财务管理事项与财经法规制度库进行对应,各基层财务人员通过系统自我检查,每一件财政财务事项均可对应相应的财经法规制度,帮助财务人员规范财务行为;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如单位财务处长通过系统对本单位财务人员行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上级主管单位通过系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指出后责令改正;财政业务部门进行归口检查、监督;财政监督机构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按相关规定处理。所有问题均可在财政监督机构反映出来。系统自动筛选出财政财经法规执行较好的单位和执行较差单位,以便于财政监督机构确定需要重点监督检查单位,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同时,对后期改进工作情况进行跟踪检查。5)确立各层级监督任务。江西省财政监督局制定基层自我监督和上级部门监督年度任务,鼓励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项监督;财政业务部门根据管理要求、管理薄弱环节和归口部门管理水平,每年最少确定一项年度监督任务;财政监督机构根据财政部、省委省政府、省纪委和省财政厅工作要求,确定年度重点监督工作任务。6)建立财政财务监督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考核机制。建立一套适合当前形势的财政财务监督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考核机制,满足监督管理的需要。7)建立监督绩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监督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加强财政收支监管,服务于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强化财政宏观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广西财政监督检查局课题组,兰丽萍:《财政监督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7):10-18.

财务监督范文篇6

一、固定资产清查的定义、形式、目的和意义

固定资产清查是指:上级主管相关部门对单位(企业)固定资产数额、种类等情况,做全面的清理检查。由资质评审单位(公司)通过财务盘点,账目核算,做价评估等手段进行评估,提出完善意见,出具审计清查报告。目的在于了解各单位(企业)的资产情况,加强管理和完善。这有利于认清自身不足之处,完善本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运作效率;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国有资产情况,重新认识国有资产在各单位各部门的分配情况,完善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二、固定资产清查与资产管理

(一)现金管理现金管理常见的问题在于:收入是否合理,支出审核是否完整无误,盘点记录予否等。由于现金的收入是比较零星,零散的,因此面对各种各样的资金,收入记录会有不尽全面的情况,会有模糊不清之处,莫凌两可的情况出现。因此,收入是否按规定进行,是否按会计要求和法律要求成为审核的一项关键。对于每一笔收入,出纳人员都应该做到分析把握现金来源,从凭证中把握其用途和作用,结合自身收入情况及范围,认真查看,切实以规定要求为根本,做到行为有所依,确实合乎规定,合乎法规。作为财务人员,更应严把质量关,不合规定的收入,违反财务制度的收入等都坚决不应做为收入所得,必须给予退回或退还。对凭证的细致审核要注意很多细节,要注意把握很多规定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仅是一笔小数额的收支工作项目,都要同时经过好几位财务人员的经手,这就是财务收支的过程,这就是财务工作。因此,财务人员对凭证的审核应做为一项重要工作,这也是财务人员工作的起码要求和工作原则。对于细致财务工作而言,工作者始终应有尽力尽心尽责的态度和精神去对待工作,去完成工作,必须努力确保凭证的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同样,就上级领导对出纳人员定时或不定时的现金盘点情况而言,财务人员及时准确记录也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出纳人员一天工作下来,都要求清点现金,确保现金账实相符。有时,上级领导,主管也会对出纳现金进行盘点,同样要求确保现金账实相符。日日清点现金,常规中的现金账实相符似乎成为一种常态和必需,而往往使定期或不定期现金盘点记录成为易乎略之处。因此,从规范的角度,完善现金清点盘点来讲,这就要求出纳人员在定期或不定期现金盘点中形成完整记录,以保证科学工作的记录性,可查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根本上解决清点数不记录的问题,真正做到对这一不足之处的补充和完整。

(二)应收账款管理对于应收账款的存在,它应收而未收的特殊性值得探究。由于历史原因,坏账原因,遗留问题等,使得应收账款的情况始终得不到很好解决或全面解决。在审计审查过程中,审核人员都会确切地了解历史情况,是什么导致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对于计提的坏账,在计提时是否合理合法。对于遗留的问题,要把握它现有的原始依据,根据其全面性,完整性做出合理判断。就解决问题而言,历史原因的形成的应收账款,需要立即对其进行追收,可以以发函的形式电话联系进行处理。同时还需更多了解和把握对方情况。做到可以收回的尽量收回,最大限度的追回国有资产。对于坏账情况的,可以向上级反映情况,若得到批准后,也可以对其进行会计处理,以免长期挂账,使得账户不能足够清晰明了。对于遗留的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以解决,合理解决。例如:我中心应收柳州市百货批发站献血用品少量余款,就是属于历史问题。形成时间为1997年以前,主要为原隶属区血液中心的柳州市血液制品所经营时预付货款,未及时索取发票冲账等原因所致。审计时,也细查单据凭证,由于时间久远,数据不全,现仍是挂账。具体情况已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望予妥善处理。总之,各部门都得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的态度处理,最大限度的保存国有资产,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完善财务工作管理。

(三)对外投资的管理在现在资产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存在对外投资的情况。例如:有价证券的投资、增资扩股的投资、无形资产的投资等等。这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同样不可小视。同时在这方面管理内容中,结合科学管理,财务制度管理来看,也有不尽完善全面的地方。正是需要对这一工作的专项管理,而平时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工作频率来看,不是很多,因此工作中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使得工作的全面管理,高效管理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平时的在这项工作中,集体就应该加强领导管理,加强资产增值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要求管理人员,相关财务人员,要以全面管理的内容加以约束和要求。在管理中体现出应有的制约作用,管理效能。同时必要时可以使用专人对其管理,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领导或上级反映情况;上级也可定期不定期的对其工作进行抽查,了解实情。做到上传下达一致性,有依据,有成效。还可以财务的形式加以完整记录,做到工作可查有依据,处理有原则,制约有体现。由于历史原因,我单位少量金额入股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其公司也租用我办公楼、生产楼进行企业经营生产。我们对于股权管理,对于其公司水电支出等情况的管理,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十分重视,领导时常亲自与会,参与管理,了解情况。单位以专人管理,专项管理为形式,做到工作项目重视,工作内容落实,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单位领导也定期不定期地向上级反映相关事项,管理情况等。对于这些特殊方面的工作管理,平时处理的业务,数据都不是很频繁。如果没有具体落实,没有专人专项科学管理,那就难以使工作完整,科学,规范。这些都值得借鉴、思考和完善的。

(四)应付账款的管理应付账款与应收账款应有得到同样的重视,形成单位负债,是与资产相背的形式。这同样也是历史原因,坏账原因,遗留问题所致。问题摆出来了,要认真了解情况,细致分析原因,把握工作关键点,加以解决。该付的,可以支付的要立即付款;对于不能解决的可以向上级反映情况,寻求解决;若是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应该及时解决加以完善。例如:我单位应付衡阳医疗器材厂材料余款,就是历史问题。形成时间为1997年以前,主要为柳州生物制品所经营时预收的货款,由于该单位以前会计核算不规范,记录不是很完整,现难以按规定要求取得足够证据做收入处理。审计时,具体情况已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望予妥善处理。至今我单位仍已挂账处理。

(五)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整个资产清查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清点,计量,核算成了其重中之重。一开始,这就需要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点,看是否做到账实相符。对于平时的固定资产盘点中,相关记录是否完整和齐全。对于该处理的情况,是否进行会计处理。在整个对资产的管理中,管理到位与否,重视与否。随着固定资产清点的结束,我们可以从中得知资产盘亏,盘盈,报废,盗窃等情况。这就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以合理科学解决。首先,对于出现上述的问题和情况,是由于管理不善,管理中不尽科学,不尽合理所致。这同样也是财务中存在的问题。资产管理正是单位中的管理大项,理应充分重视,科学管理,做到对家底心中有数,合理有效配制资产,充分发挥管理在资产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高效,有序,合理的资产应用面。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应以实际出发,科学统筹解决。对于盘亏的资产,其去向何也,要具体了解把握。须查看其处理的完整原始凭证。了解盘亏的原因。该报案则报案,都需要及时解决。必要时,可以尽快以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完善资产管理。对于盘盈的资产,必是存在未入账会计处理的问题,以相关具体资料为准。切实了解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财务没及时发现,还是相关经办人的问题等等。可以以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以体现高效管理,科学管理之原则。同时,在资料文件完整的前提下,可以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和补充。对于报废的资产,了解其使用的有效期,及其使用年限,了解有没有非正常损失,是否按正常程序报废,管理。同时在管理上和财务上都应以相应程序科学处理。对于盗窃的资产,重点在于查看报案记录,人为管理不善的处理和解决方法。从管理的高度,体现单位管理的统一性、一致性、科学性和和谐性。

财务监督范文篇7

关键词:财务;审计;监督;协作

一、高校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现状

审计监督无疑是一把利刃,近年来,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的开展使得审计触角更深更广,极大程度上起到了风险防范作用,有效推动了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审计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及政策,通过遵循行业规则,利用专业标准及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会计核算等资料的真实、有效、合理性进行检查及评价,出具独立的审计报告,促进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合规、有效运行,给予单位管理层有效的审计信息以供决策。当然,高校审计监督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内审力量不足,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审计需求。内部审计需要丰富的财务知识、内部管理经验和全面的知识结构,事实上,审计人员虽大多拥有财务知识背景,但难以满足复杂的经济业务判断需求,另外,信息化的要求对很多老审计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仅凭经验和传统审计手段难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第二,审计结果没有被充分利用。多数被审部门对审计结果或意见不太重视,后期没有主动积极整改,加之审计部门任务较多、工作忙,缺少对审计结果的督促和落实,容易存在少得罪人的想法,只要领导不追问,对审计处理或意见的落实就搁置了,没有进行后续结果的跟踪监督。第三,常规审计的事后监督特性导致既成事实的违纪行为难纠正。虽然近年来呼吁“事后监督”变“关口前移”,但除了工程项目审计领域实现了全过程审计,大多数审计事项依旧是老方一贴,“免疫功能”大打折扣。财务监督是会计的功能之一,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从监督时效性来看,财务监督是及时监督、有效反馈的,但会计同时兼具的服务功能,使得财务监督不具有审计监督的独立性,监督效果打了折扣,主要表现在:第一,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高校不断发展,新的经济现象越来越多,加之上级主管部门各种财经政策层出不穷,对财务人员技术含金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繁杂,综合知识和业务学习的内生动力不强,导致整体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第二,作为单位内设部门,职责易被职权干扰。虽然财务监督有依据、有规则,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被理解,尤其是在科研经费监督以及新的财经政策执行过程中,领导的行政干预往往削弱了财务监督职能。第三,内控的不完善导致监督不严。财务监督的基础保障依赖于健全的内控制度。但据调查,大部分高校的内控制度还不健全,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管存在漏洞,有的高校虽有内控制度但不执行或落实,致使监督形同虚设。

二、高校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关系

通过分析高校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作为高校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正确、合理、节约、有效地运用公共资金,为学校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决策需要提供监督依据。它们的监督对象都是高校的经济活动,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它们却因为各自职能属性不同和服务对象需求差异,存在以下关系:第一,财务属于审计监督的对象,而审计部门经济业务接受财务监督。审计部门依据审计法规和财务审计准则,对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单位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而审计部门开展业务发生的经济活动则由财务部门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判断。第二,两者监督手段及重点各有所长。财务监督较审计监督关口靠前,对经济业务审核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不合规、不真实、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从而及时扼制违纪行为的产生,起到防错纠弊的作用,而审计监督往往在事后发现违纪行为,只能盖棺定论、查处落实、造成损失。另外,财务监督偏重于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程序是否完备等方面,而审计监督的手段与方法则更为全面,比如对审计事项进行函证、询问、监盘、检查方法、观察方法、分析性复核等。第三,从监督层次来看,审计监督是较高层次的监督。虽然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同属经济监督,但财务监督只是基础监督,而审计监督内容多、范围广、地位超脱,比起财务监督,是监督与再监督的关系,属于较高层次的监督。

三、高校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联动发展新思路

笔者认为,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之间的任督二脉并未完全打通,长期以来,高校的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你方唱罢我登场,立场有异,未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缺乏联动合力。因此,需要探究实践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联动发展新思路,推进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发挥更大的效能。

(一)提升对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重视程度

高校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要起到作用,从根本上来讲,需要得到各个层面的重视。一是单位领导;二是监督主体,即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三是校内教职员工。单位领导重视能够给予来自决策层的支持,保障监督工作客观公正地开展,不受干扰,保障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监督主体的重视能够激发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内生动力,主动承担起监督责任,提升监督效率与效果;校内教职员工重视能够促使教工自觉依规章办事,减少违规违纪现象。

(二)促进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人员适度流动

无论是财务监督还是审计监督,说到底还要靠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脑力劳动来实现。虽然财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程度在飞速发展,但信息化永远离不开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经济事项分析,因此,人是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但从实践中看,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存在着各自的职业优势和思维定势,因此,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人员适度流动有利于两个部门优势互补,监督手段、重点互促互融,大大提升监督效率。

(三)建立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联动协作机制

在当前工作中应该建立怎样的联动协作机制呢?笔者提出以下三种思路:1.重大经济事项联合监督。有些监督情况不甚理想,往往因为职责不清或互相推诿造成,因此,建立重大经济事项联合监督机制是一种有效的协作机制。具体来说,通过对属于单位“三重一大”内容的经济事项进行全过程联合监督、财务数据进行阶段性绩效评价与反馈、审计部门对于重点环节进行抽审、出具联审报告等方法来实现;2.风险经济事项双重触发。通过风险经济事项双重触发可以最大程度解决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时点差。在财务监督过程中,往往能发生违纪现象或潜在违纪现象,当这种行为发生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审计部门沟通,进行线索追查或就共性问题形成防范机制,实现将事后的审计监督关口前移,极大程度保护公共资金,起到防错纠弊作用;3.扎实推进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很多单位已建立了审计工作联系会议制度,通过“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机制,发挥有关部门监管合力,提升审计成效,财务部门往往纳入有关部门之列,但在施行过程中,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往往变成了进点会,强调其重要性和协作要求后,后续审计过程仍然是审计部门唱独角戏,过程中的协作、反馈、整改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扎实推进并不断落实、创新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也是协作机制的关键要素之一。

作者:陈语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计财处

参考文献:

[1]何晓梅.高校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关系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6(19).

财务监督范文篇8

(一)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缺乏重视力度《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各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都具备财务监督之职责,高校内部同样不例外。但是,就目前实践情况来说,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整体缺乏重视力度,甚至忽视了财务监督所体现出的重要性,导致该工作项目无法得以有效实践。部分高校领导过于追求财务在服务方面的功能,对于其监督职能却采取忽视态度,认为财务管理机制能够直接取缔财务监督机制,这无疑会使财务风险增大。

(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在控制制度方面缺乏健全性健全的内控体系制度是高校开展内部财务监督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与保证,但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实际情况来看,部门高校还未建立起健全的内控体系制度,生搬硬套、不合实际等情况的存在导致高校内部财务监督难以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极大地制约了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形式趋于落后通常情况之下,财务监督以三种形式呈现出来,分别是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督等,每一种监督模式又代表着财务监督实践工作的三个不同阶段。鉴于此,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实践过程当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研究高校运行实际情况,再结合监督内容,有机结合各种监督模式,从而提升监督工作的实践性与有效性。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始终强调事后监督,将会计凭证以及会计报表等资料视作其财务工作实践成效的评价指标,将工作重点放在检查会计结果、处理违纪行为等方面,对于经济活动整个程序采取放任的态度,以至于财务监督缺乏其应有的实效性,监督成果也无法达到预定效果。

(四)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高校的基本职能为教学以及科研,因此其内部以专业教师为主,因此普遍存在着缺乏专业财会人员等情况。而为了达到财务管理基本要求,需要教师兼任财务工作。受专业条件限制,大多教师并不具备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及技能,以至于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中出现较多漏洞,这并不利于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加之部分财会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财务审查、财务监督环节,为了顾及各种人情世故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凭借自身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学校公款或是制作假账,给学校带来较大损失。

二、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实践策略

(一)不断提升内部财务监督整体重视力度高校财务部门本身是防腐工作和反腐工作的前线,基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而言,财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仅是承担这项工作任务的直接责任人,同时还是学校利益的代表,具有监督职能。在此背景之下,若要改变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缺乏重视力度这一现状,建议高校相关领导提高重视力度,并给予财务部门独立行使财务监督职能的权利,赋予其足够的权威性。除此之外,对于财务人员各项工作与财务监督,各领导人员同样需要给予其支持,确保各项财务监督活动能够得以真正落实。

(二)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相关控制制度由于各个高校的运行状况与内部情况各不相同,所以相应的控制体系制度也应当有所不同。针对重点项目,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分析制度以及评价制度,并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以分析和评价财务预算的有效性、合理性。在构建财务监督控制制度时,建议高校以自身的实际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为根据,在积极听取相关财务人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体系制度的重构,从而使建立起的体系制度被广大工作人员所认可。同时,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中,建议采取业务办理和授权相分离、财产保管和会计记录相分离等机制,实现各个部门与组织之间的互相制约。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来配合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提升内部控制体系制度的监督能力和执行能力,确保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制度的价值得到较好的发挥,使高校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

(三)不断丰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形式鉴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形式趋于落后,因此必须不断丰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形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从以下两个环节进行:

1.基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形式而言,需要高校不断改善其单一模式,加强事前监督以及事中监督,努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监督系统,使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功效。

2.基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方法而言,随着国内高校发展与改革的深入,在财务管理基本范围及内容方面也随之不断扩大化和复杂化,这就需要各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实践活动不断转变自身职能,以监督检查转变为管理服务。而在财务管理实践过程当中,需给予财务监督活动进行日常监管,通过把握与研究监督工作重心,不断提升其监督层次,财务监督活动也能因此而体现其价值。

(四)不断提升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财务管理活动中财会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环节,必须不断提升财会人员专业素质。首先,提升财会人员法治理念。《会计法》中对于财会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了明确限定,要求其执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任务,这就需要财会人员提高自身法治理念,严格遵法、守法,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其次,提升财会人员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为财会人员工作中的根本性要求,通过组织财会人员开展职业再教育活动等形式,提升其职业道德和自我约束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再次,不断提升财会人员业务操作能力。基于财会人员而言,业务操作能力无疑是其基本的技能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内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高校开展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时,先后引进了各种新型技术,对于财会人员基本操作技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同时还需及时掌握各种新型技术与知识,有助于其顺利展开财务工作,同时也成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最后,给予财会人员定期培训的机会,通过座谈会、讲座以及对外交流等形式,鼓励其主动学习各种新技术,用以丰富自身工作程序,同时还能提升自身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财务监督范文篇9

关键词:医疗保障基金;财务监督;问题;对策

一、医疗保障基金财务监督概述

医疗保障基金,是由我国医疗保障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单位以及个人按照一定比例来筹集的医保专项基金。由于医疗保障基金是向单位以及个人筹集的,因此该基金相应地分为两个部分,即统筹基金账户与个人基金账户。对医疗保障基金进行财务监督,即对医疗保障基金运行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监督。另外,对于医疗保障基金财务监督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相关监督部门也有权进行查处。因此,对医疗保障基金进行财务监督,不单单是对专项基金或者说对钱进行监督,而且还要对与医保基金有关机构的基金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所以说,医疗保障基金的财务监督过程是涉及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监督。在对医疗保障基金进行财务监督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医疗保障基金应保证收支平衡。医疗保障基金也是基金的一种,与其他基金一样,应尽量满足收支平衡,避免由基金赤字或是基金盈余而带来利益矛盾或是影响管理效率;第二,统筹基金账户与个人基金账户分开管理。由于我国的医疗保障基金是向用人单位、员工自身依据一定的缴纳基数与比例筹集的,因此对筹集来的医保专项基金也应分别进行管理,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各自的侧重方面,而不是相互挤占;第三,在对医保专项基金进行监督时,应适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提升相关人员对医保专项基金监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监管效率。

二、医疗保障基金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医保基金财务监督主体方面

我国在对医保基金进行财务监督时,设立的监督主体主要有财政部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其中,在各个部门内部都设立了各自的财务机构,配备了各自的财务人员。因此,我国对医保基金的财务监督机制可以说是一个内外结合的机制,这种机制表面上看起来很严密,但实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医保基金的外部财务监督主体层面看,由于外部监督主体较多,这就导致各个主体之间权责不明,或者是权责接近,而这些问题会致使各个监督主体的监督效率下降,影响了财务监督效用的发挥。其次,从医保基金的内部财务监督主体层面看,内部财务监督主体既是领导者,同时也是负责人。正是由于其具有这种双重身份,因而在医保基金管理机构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产生矛盾时,内部监督主体可能会基于经济人假设,更偏向于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从而做出有碍于监督独立性与公正性的行为。

(二)医保基金财务监督法制方面

当前,我国对与医疗保障基金有关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在财务监督层面上,与医保基金有关的法律只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缺乏与医保基金财务监督有关的专门法律。正是由于缺乏与医保基金财务监督有关的专门法律,因而不能对相关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做出规定。另外,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与医保基金财务监督有关的规定不够系统,使得不能够对医保基金的财务监督工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约束,进而出现了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例如,某些医保基金财务监督人员通过职责权限私自挪用基金,影响了财务监督工作的透明性与公正性。

(三)医保基金财务监督内部管理方面

在我国医保基金内部财务监督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第一,医保基金内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医保基金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会导致医保基金管理机构出现“重经办、轻监管”的现象,而“轻监管”也是导致目前某些医保基金财务监督人员出现贪污、腐败行为的原因之一;第二,医保基金信息化建设不健全。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在整体上统一的医保基金信息化平台,各个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独自开发建立信息化平台,由于信息化系统不同,就会导致各个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的数据信息没有办法共享,相互之间的传输也存在不及时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对医保基金进行财务监管的效率。其次,各个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独自开发建立的信息化平台也不够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机构在进行财务监管时,所依赖的信息系统数据是医保基金经办机构的财务数据。但目前医保基金经办机构所采用的信息系统缺乏操作权限设置,而这会导致人为地对录入的信息资料进行编造、更改的问题出现,影响了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而会制约财务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完善医疗保障基金财务监督有效性的对策

(一)健全医保基金财务监督主体建设

首先,对医保基金进行财务监督的外部主体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各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包括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具体而言,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明确医保基金的监察内容,对医保基金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情况进行核查。财政部门作为医保基金财务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对与医保基金有关的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监察,以保证医保基金的每一项收支合理合法。而审计部门应与财政部门相互配合,对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的基金收支情况、各个参保单位的基金缴费情况进行审查,同时还要对财政部门的基金管理情况进行审查,进一步强化医保基金财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对于医保基金进行财务监督的内部主体而言,其应设立专门且独立的财务监督机构,并调配专业的人员对医保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增强财务监督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二)完善医保基金财务监督法制建设

只有完善了与医保基金财务监督有关的法制建设,才能为医保基金的财务监督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加强财务监管机构的权威性,并能够更好地规范财务监督工作的内容。对医保基金进行财务监管,不仅包括对被监管者进行监管,而且还要包括对监管者进行监管。因而,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也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被监管者如参保单位、医保基金管理单位职责的明确,二是对监管单位如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的各项职责权力的明确。

(三)加强医保基金管理机构自身建设

各医保基金管理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各医保基金管理机构应完善各自的财务部门,建立健全一定的规章制度,使财务工作有规章制度可循,进一步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并且,医保基金管理机构财务部门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应选择工作能力精湛的财会人员,在任职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这有利于健全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的业务规范以及管理机制,并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的服务水平;其次,各医保基金管理机构应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稽核监督的作用。各管理机构的内审工作应涉及参保以及报销的整个过程,对各个环节进行财务监督。并且,在对各环节进行财务监督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会影响医保基金安全的重点环节;最后,进一步完善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这是提升医保基金财务监督能力的重要手段。完善医保管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完善与医保基金管理有关的业务软件系统,这是加强医保基金财务监督工作的首要条件。完善医保管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还应建立较为全面的医保信息系统,在该信息系统中应包含参保人员的就诊情况、治疗项目、医疗费用以及使用医保基金的具体情况等信息,且这些信息应确保真实、完整、准确。另外,完善医保管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应建立全过程的医保信息系统。全过程是指运用先进的监控设备,对医保基金的筹集与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这有利于监管部门包括财务监管部门更好地实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陈德红.新形势下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监督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03):145.

财务监督范文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监督;问题;原因

近年来,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然而,上市公司财务监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了现有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所有者财务监督和经营者财务监督的主体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

一、中小股东财务监督主体作用有待完善

从出资者财务监督看,中小股东对监督内容的获取主要依赖上市公司披露的有关财务信息,相关内容的及时性和全面性还不能对其实施有效财务监督提供足够的保障,加上小股东自身业务知识和监督能力的不足,需要更多地依靠控股单位和投资机构等财务监督活动的开展。中小股东财务监督效力较弱,造成了出资者财务监督主体的部分缺位。因此,中小股东的监督能力和渠道受限,是造成财务监督主体部分缺位的重要原因,其监督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财务监督职权需要进一步

科学划分财务监督体系中各监督主体的职权划分应按照委托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相互协调、彼此作用、相互制衡的机制。当前,一些上市公司所依据的财务监督制度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的情况。一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主体的财务监督职权在内部管理制度划分上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操作细则,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的内容有时存在重叠的情况,使得监督体系非常复杂,也影响了财务监督效率的提升。

三、第三方财务监督的局限性

第三方财务监督是以第三方中介机构为主体对上市公司实施的财务监督。如会计师审计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发表独立的意见,监督内容一般包括财务报表、经营活动合规性等。注册会计师由于其具有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其审计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鉴证性,能够为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监督依据。但审计行为具有特定的发表意见和出具报告目标,在有效兼顾对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财务监督职能上还受到监督时间和监督过程的限制。

四、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上市

公司财务监督问题的原因一是公司基本治理问题的存在。分析上述监督问题的原因,除了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外部环境外,还反映出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公司问题的存在,在经营规模和组织体系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状况,组织层级的分工授权体系,都可能对财务监督主体有效实施监督活动带来较大的难度,影响经营活动财务监督的效果。二是公司衍生治理问题的存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基本问题的存在,在公司治理的实际运行中产生了相应的衍生问题。一方面是二级问题,在基本问题存在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成本,增加了监督难度;另一方面是多元化目标降低公司治理效率的问题。上市公司经营目标的多元化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必然要求。主动的、科学有序的多元化经营目标,有助于公司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促进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实现公司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进一步增长。但多元化目标如果得不到科学管理和规范实施,很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的成本上升、治理效果不高。

信息的对称性在现有公司治理框架下起到了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作用。公司的股权信息、组织信息、目标信息、决策过程信息、经营行为信息、经营绩效信息都可以从公司财务信息中得以反应和体现,加强公司财务监督机制的建设,使委托方、方和利益相关者掌握充分的企业信息,不仅能降低成本,提升公司经营绩效,而且能够促进各方治理主体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形成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范英杰,马晓芳.公司财务监督体系重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67.

[2]蔡锐,孟越.公司治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