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1:52

财务共享论文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大型工程施工企业建设;财务共享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财务管理中企业集中管理模式的最新应用。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运作模式,解决大型集团公司财务职能建设中反复投入,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把一些财务人员聚集在一起,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和流程工具手段,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标准化,标准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信息化,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整个会计实体的事务性会计业务集中起来,按照总部的统一规范进行业务流程处理。这样,确保有效的会计政策,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落实,同时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经营成本。

一、财务共享中心的定义

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一种领先的财务管理理念和先进的财务信息化手段,对于推动大型集团财务管理组织变革,提升运营水平,推动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价值创造转型,对提升集团整体的价值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型施工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模式

(一)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分类。财务共享中心是财务管理实现“从核算到价值的创造,从分散到集中的双重转变”,针对过去变革出现的变化、出现的问题,建议财务共享中心建设采取更加循序渐进的方式,审慎选择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模式。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模式分为建设期运行模式和成熟运行模式,分步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1.大型施工企业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模式目前,国内大型施工企业集团的管理结构如图1所示。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一般较为分散,尤其是实施区域化经营后,全国各地均有其子(分)公司。而各子(分)公司的项目,又分散在区域内各个地方,导致集团公司对其子(分)公司控制难度加大;同时也加大了子(分)公司对项目的控制难度。2.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模式根据施工企业的上述特点,大型施工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管理。一种模式是在集团公司的每个成员公司中建立财务共享分中心。集团公司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和管理标准,业务以集团公司财务分享中心为指导。另一种方式是在集团公司中心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各个分企业不设立财务共享分中心,财务核算统一集中到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来完成。(二)财务共享中心模式选择考虑的因素。选择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模式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一是大型集团企业各支公司的资产、人员、编制等设立的相互独立;其次,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模式,财务核算模式与审批流程的衔接;三是各子公司对核算,资金管理,财务报告编制的要求;第四,各个子公司经济核算和管理的特点;五是集团整体财务核算工作量。(三)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模式的选择。根据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管理结构和上述客观因素,为了推动财务共享图1大型施工企业集团的管理结构图2财务共享服务分中心结构图图3大型施工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服务中心建设稳健平稳,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模式根据施工的周期划分,包括建设期运营模式,成熟运营模式。1.建设期运行模式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的建设期间,以各分支机构为基本单位,建立互相独立的财务共享的分中心,成立财务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牵头协调部门,由集团公司指导和保证各共享分中心的建立和正常运行。财务共享中心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全部在集团企业总部实施建设,而在各分中心集团总部仅设置财务共享分中心子站点。虽然,各财务共享服务分中心在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实质上是在集团公司建立了一个集成度高、基于集团整体层面的系统平台,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范围内的单位集中在一个分中心范围内共享,如果需要扩大共享范围或者交叉共享,只需要进行操作权限设置就能实现。2.成熟期运行模式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各分支机构完成财务共享分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后,将直属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升级成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取消了子公司的财务共享分中心。本集团所有核算业务均被列入集团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会计核算,实现建立大型企业集团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最终目标。

三、大型工程施工企业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在集团企业或法人单位的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法人单位或集团对项目额的监管,能够规范项目管理实践的行为,降低项目管理的风险,提高了项目的盈利水平;二是贯彻整个集团统一业务审批程序和会计准则,加强内部控制,使各项经济事项的审批更规范合理;三是,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制度控制,按照规范化运作的流程实现一切经济和业务事宜,所有的支出在流程审批后才能办理,全面贯彻执行机关的各项管理制度。最后实现本集团整体管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二)在法人层面实现了资金全面集中,提高了资金集中度。通过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对企业成员的所有银行账户进行控制,由法人单位总部接收,并通过接收项目的银行账户消除各子分公司项目的资金沉淀,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较大的子分公司也会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池,然后进一步进行自己的支付筹划,建立合理的支付周期和优先等级,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资本存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型集团内部的借款。(三)规范支付秩序,设置统一的业务审批流程。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在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层面建立统一的业务审计标准,财务支付规范和会计规范准则,巩固项目计量与拨款关系,实现经济业务事项按流程规范运作,所有各项支出按照流程审批办理,规范成员企业的资金支付秩序。(四)解放财务人员,为企业创造价值。传统的财务管理往往把会计核算,报表,税收等一系列的业务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项目的财务主管往往沉浸在一些业务任务中,不能自拔,审核报表和凭证占据了财务人员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然而这些工作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规章制度,可以用信息系统或者操作规范来进行实施,把这些重复率强的工作让适合规范化管理的财务共享中心进行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就会有时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中附加值更高的工作,例如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计划管理工作等,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更高的创造财务管理价值。(五)有利于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业务管理的标准化。财务共享中心通过业务事件驱动的业财管理与信息处理一体化流程,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的高度融合,促使大型施工企业集团规范业务管理。其中包括: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结算管理等等,这些标准化的业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集团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跟着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化发展和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也日趋成熟。财务共享模式终将成为大型施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顾洪林.中国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1).

[2]连斐.浅析施工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立[J].经济视野,2014(06).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财务共享;管理会计;信息化

财务共享作为一种先进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对于实现企业会计数据的汇总,保障财务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会计管理的智能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好处。目前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判断的全过程由于缺乏信息化系统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低效率和低质量,而在财务共享服务下,企业管理会计将通过信息化决策体系使得企业经营决策更加合理与科学,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使得管理会计的工作逻辑和工作方法产生了重要的转型,探究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及信息化的实施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含义。

一、财务共享服务对管理会计工作的支持

(一)成本管理支持。财务共享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作业的精细化和标准化,能够从宏观层面把握企业成本的产生原因,更好的实现对企业成本的管控能力。相比于传统会计模式,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会计能够改善以往按照各部门自身核算标准进行的会计成本核算,采用统一的作业成本核算平台进行通盘核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规范企业不容机构间的财务数据核算口径,这样便使得企业总会计得到更加翔实准确的成本数据,对于企业规范管理成本,加强对成本管理重点部分的针对性管控具有重要价值。(二)预算管理支持。预算管理是利用过去的信息,对未来的经济活动与财务结果进行预测,并通过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和改善帮助管理者实现对企业更好的管理。在以往的会计模式下,企业预算编制由于下属分支机构、部门、子公司的数量较多,财务核算标准不统一,使得企业的财务预算核算工作异常繁重,不仅极大的浪费了资源,同时也不利于现代化企业的综合发展。在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之后,基于共享平台的财务核算口径也使得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处理更加专业和清楚。这在保证预算编制准确有效并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三)信息系统支持。在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共享对管理会计工作中给予信息系统的支持,这主要表现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能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企业的管理信息不再固化,而是能够与外界环境以及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机的交流体系,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的融合更为便捷。这也带给了管理会计进行数据挖掘和趋势预测等工作以极大的可能性。

二、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路径

(一)云计算与部队会计信息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大数据是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业界通常用4个V(即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来概括大数据的特征。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正是由于庞大的数据量,使得其可以无所不包的囊括目前世界以及过去数千年的全部信息资料。大数据的研究对于信息化时代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突破历史与时间的间隔而完善以信息化为主要诉求的现代会计体系,因而对部队的会计信息化转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其对于快速便捷的处理虚拟数据,构建大数据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要想获得较快的发展,首先要突破固有认识的局限,将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常态化,视会计信息为流动的资源,在具有安防保证的空间内自由流转和随意调动,服务于更多部门的实际工作。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还是单独的局域网,这种网络环境对信息加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相应地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也会降低。因而企业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突破网络的障碍,将资源的应用形式活化,同时也可分析与整合本单位数据,进行云备份,实现庞大数据量的信息数据在“云”端的安全存储,提高访问的有效性。(二)培养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形成会计+互联网人才应用模式。互联网资源极大丰富了人才教育,信息技术人才和传统会计人才看似没有交集,但是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其统筹规划,形成兼具互联网应用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这多数是由于企业中传统管理会计人才在应用互联网处理业务的时候难以表现出应有的专业性,甚至由于其疏忽和大意造成管理会计信息的泄漏和丢失。对于企业而言,其管理会计信息关乎装备情况、人员配伍以及发展状况,涉及到机密和关键信息的部分较多,因而不能有疏忽和大意存在。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对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策略应用或部分应用到管理会计人才之上,从管理会计业务的处理到安全加密、数据集成分析等都应该体现出专业性水准。在企业内部,定期开展财务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促使其能够不断学习信息化技术,将其与财务技能相结合,保障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升其工作效率。(三)增加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投入。管理会计信息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诸多的管理漏洞,造成管理会计信息失真或者无法满足各个部门不同信息需求的问题。目前这一问题在企业中较为常见,但是要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转型发展,就必须要加快对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管理。企业管理层要设立专门的巡查督导组完善管理会计部门日常工作的监督,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明确管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完善管理会计信息化对于军队财务管理存在的巨大提升性作用。企业要增强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利用职务之便,对企业财务信息或者现货资金进行贩卖、转移、挪用的案例数不胜数,此举虽然也应该归因于企业内部管控措施的疏忽,但是更不如说是对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的漏洞。管理会计信息化对于财务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提出了挑战,相关财务人员对财务数据的篡改和瞒报、漏报更为严重,此举极大的威胁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做到财务管理的真正有效和严谨,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就要在加强财务道德的宣传之余明确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控。力求培养每个财务工作从业者从内心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底线,做到依法进行财务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会计向信息化转型有利于企业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需要在财务共享服务体系的加持下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尽快培养与选拔复合型人才,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工作,从而加快企业管理会计向信息化转型效率,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谷训会.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4):43-44.

[2]王剑,齐慧.浅议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3):66.

[3]谷爱萍.浅议管理会计信息化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有效实施策略[J].纳税,2017(21):45.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篇3

一、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概述

(一)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大数据时代下云会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绩效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内部管理决策方面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现在,人们基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基本需求,探索出了“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它能将流程再造和标准化,运用在分散在企业各个子公司当中的那些较为标准化、且容易重现重复的财务工作当中,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它还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控性得到提高,管理风险得到降低。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绩效管理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推广运用,能够有效避免在绩效管理中出现的失序现象,使集团公司的管理层与职员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使企业和个人的绩效得到有效增长,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

(二)现阶段我国在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方面的缺陷

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主要体现为对大数据、云会计格局下的财务管理研究力度还不足,导致其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受到了影响。这是我们今后需要提高的地方。

二、管理框架模型的建立

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其运用于企业中所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保证了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又能使财务管理流程得到有效精简,人力资源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特别是能够让集团公司总部和各个基层单位都能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接收、统一处理,及时发现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并进行查漏补缺工作。为了让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明了,这里我们结合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相关要点,构建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框架模型,并具体进行分析。通过对框架模型的分析可见,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一般结构,一共包括6个层次。分别由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用户层组成。其中,基础设施层是其他层次的基础。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于企业的外部数据进行采集,并具体运用于数据层及应用层。业务层直接涉及绩效管理工作,我们在策划绩效管理的相关方案时,必须从业务层当中取得相关数据。数据层则是将基础设施层及业务层当中涉及绩效管理方面的数据(含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储存于ODS业务同步复制数据库里,然后以大数据的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送至数据中心,以备服务层和应用层之需。服务层的数据来源于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中心,并在服务层中对数据进行再次处理运用,然后运用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在应用层中,其组织绩效管理分别来源于财务、客户、学习创新及内部流程。这四个维度又分别具有各自的具体要求。用户层即决策层。它由集团公司、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方面组成。其作用主要在于挑选合适的财务决策措施,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具体手段

(一)构建起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

财务共享服务在运作上应当自成体系。其服务对象也较为宽泛。对于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基层单位,以及企业的外部客户,都必须确保服务到位。在确立绩效管理目标时,其指导方针必须立足于追求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最大化,来达到管理的最优目标。通过大数据与云会计技术,我们就能获得财务共享中心的内外部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对管理、执行方面的目标都进行评估,寻求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尤其是要重视对绩效指标的制订,这样才能确保绩效管理目标的准确性。

(二)完成对管理目标的分配

当我们完成了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此时就要下意识地将绩效管理目标,基于组织绩效与人员绩效的角度,来分别分配给不同的部门和员工,将明确的绩效责任落实到不同成员的头上。同时,我们还要针对这些工作指标,制订出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构建起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以促进公司和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三)建立起预警监督机制

在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有时财务部门同业务部门所接收的财务信息之间常常出现出入。这是由于财务部门所获取的信息通常是经历了一些中间环节的,导致它与原始信息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我们就能建立起有效财务预警监督机制。将管理方案同实际效果进行有效的对比、预测与跟踪。这样一旦出现信息出现某些出入,系统能够立即觉察到,对业绩完成不达标的单位与个人进行预警,并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的调整。使财务管理活动更具可控性。

四、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给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转型方案。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内部管理决策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与准确性,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明芳 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平,白沂.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费用预算管理[J].会计之友,2016,11(7):78-79.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篇4

构建随需变化的大规模企业级信息化软件系统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构建随需变化的大规模企业级信息化软件系统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构建随需变化的大规模企业级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摘要]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由于缺少不同系统相互集成的技术,导致很多关键的信息被封闭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部门间重复着冗余的工作,这就需要企业改造旧的软件系统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本文从企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引入了大规模企业需要构建适应变化的信息化系统。

[关键词]信息孤岛EAI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信息融合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最终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构建和使用的应用系统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涉及到大量业务处理和数据处理的企业级应用系统,例如ERP系统、CRM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另一类是提供简单功能的供单个员工使用的桌面应用系统,例如用来进行文字处理、报表制作的办公应用系统等。

二、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

传统的企业由于缺少不同系统相互集成的技术,导致很多关键的信息被封闭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部门间重复着冗余的工作,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工作效率的降低和运营成本的上升。

在一个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完全孤立,各种信息(如财务信息、各种计划信息等)无法或者无法顺畅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流动,这样就会形成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从在技术上带来的不良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一致性无法保证,信息及时共享、反馈难,企业数据中存在很大的冗余、大量的垃圾信息,信息需要重复多次的输入。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重实施、轻规划,重技术、轻管理”的认识误区使得企业信息化缺乏清晰的主线,造成“有一个需求建一个系统”的直接需求式驱动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直接导致了企业“信息孤岛”的加剧、多种异构系统的同时运行。无论是从企业的现实需求,还是企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来看,如何实现异构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企业资源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EAI

EAI是将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用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应用集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EAI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完成在企业内部的ERP、CRM、SCM、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他重要的内部系统之间无缝地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有了EAI,企业就可以将企业核心应用和新的Internet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

随着企业各种应用的迅速增加以及更多地把自己的业务转向电子商务,EAI方案对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EAI解决方案将企业内部的应用软件与外部客户和供应商的应用软件进行链接,实现数据流和业务运作的自动化,从而令业务更实时与快速。

传统的EAI并不能够满足企业最根本的需要——快速构建IT系统以支撑企业业务的发展。当今的企业级分布式IT系统都在向共享服务方向发展,企业对传统EAI的需求仅限于将已经构建但并不支持服务共享的IT系统变成能够共享服务的IT系统,但是这一过程不应以放弃与未来的新应用共享服务为代价

构建随需变化的大规模企业级信息化软件系统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构建随需变化的大规模企业级信息化软件系统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构建随需变化的大规模企业级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四、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

SOA是指为了解决在Internet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

SOA凭借其松耦合的特性,使得企业可以按照模块化的方式来添加新服务或更新现有服务,以解决新的业务需要,提供选择从而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提供服务,并可以把企业现有的或已有的应用作为服务,从而保护了现有的IT基础建设投资。

传统的Web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人与信息系统的交互和沟通问题。WEB服务技术则是要有效的解决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和沟通问题,促进B2B/EAI/CB2C的发展。SOA则是采用面向服务的商业建模技术和WEB服务技术,实现系统之间的松耦合,实现系统之间的整合与协同。WEB服务和SOA的本质思路在于使得信息系统个体在能够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协同工作。

对于面向同步和异步应用的,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分布式计算来说,SOA是一场革命。一个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或某些单独的功能被模块化并作为服务呈现给消费者或客户端。这些服务的关键是他们的松耦合特性。例如,服务的接口和实现相独立。

五、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技术研究如何加工、联合来自众多信息源的信息,并使不同形式的信息相互补充,为各种模型方法和各领域的专家服务,使其信息量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按信息抽象程度不同,融合可分为三个层次:原始数据融合、目标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

1.原始数据融合是在采集到的原始信息层次上进行融合,在各种信息源的原始数据未经预处理之前,就进行信息的综合和分析。它的优点是保持了尽可能多的信息,缺点是处理的信息量大,所需的处理时间长,实时性差。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内容;制度;保障机制

一、前言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迫切需要我国高校培养大量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融合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金融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集应用性和创新性于一体。在上述背景下,探索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创造;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因此,本文试图突破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侧重于围绕理论学习、知识传授来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传统观念,以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基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来构建财务管理特色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对实践环境要求不够严格,国内许多高校所制定培养方案的实践课时占全部课时的比例较低。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学时比例仍然偏低。据经验数据统计表明,国内很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时能够超过15%,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高校该专业实践课时占比则超过50%。这一问题导致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际操作现象,进而造成了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偏弱,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二)实验室基础比较薄弱国内许多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不够重视,不少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而是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共享实验室,即在共享实验室硬件基础上专门安装少量的财务软件,实验室基础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考虑不够,财务管理专业更重视实际操作,需要安装和运行ERP、Oracle、CS-MAR、Wind、SPSS、SAS和Stata等大型软件,对硬件设备要求更高,在很多情况下共享实验室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二是不能保证实验教学课时数量,由于各大高校经管专业招生数量巨大,共享实验室往往超负荷运行,财务管理专业实验课时不可避免被其他专业挤占,影响了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三)校外实践基地不足大学生校外实践对学生校内课程拓展、未来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不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临近毕业时主要依靠学生本人联系校外实习单位,不得不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未能建立稳定可靠的校外实践基地以实行集中实习;即使一些高校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而不得不采取分散实习+集中实习的方式。在校外实践基地缺乏情况下所采取的分散实习模式不利于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使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效果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四)校内外实践教学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虽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但是这些教学环节缺乏总体设计,没有形成一个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制度和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贯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完整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设计

(一)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教育”等大潮推动下,以及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的新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的实践教学目标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因此,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总体目标设定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财务管理人才,具体目标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财务应用能力、财务创新能力和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等。(二)确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指导下,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校外社会实践、校外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多个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环节,形成模块化、一体化、流程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1.课程实验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在教学过程中,可对每一门核心课程在理论课完成之后设计一定数量的教学实验项目,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财务与会计理论知识,为学生日后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经历打下技能基础。2.综合实验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核心专业课程实验项目基础上设置专门的综合实验课程,这些课程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主要的综合实验课程包括《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人实验或分组实验方式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模拟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财务职业生涯操作技能奠定基础。3.校外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寒暑假参加各种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将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组织学生申请和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参加“挑战杯”、行业分析等各种财务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竞赛,通过参与财务管理专业项目研究、竞赛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4.校外专业实习校内实验这一实践教学环境只是简单的模拟财务职业环境,其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因此,应要求学生在更贴近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教学实践,校外专业实习环节则必不可少。校外专业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模式,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习质量和水平,方便全过程监控和管理学生实习情况,应尽可能实行集中实习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稳定实习基地是实行校外集中实习模式的必要条件,因此,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拓展作为校外实习环节的重中之重。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完成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之后的最后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写作和答辩过程中应结合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的现状,训练和考核学生财务管理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三)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顺利运行,需建立和健全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具体制度包括对实践教学内容各环节组织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管理、校内外实践教学协调管理等制度。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步骤如下:一是对现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和行政教辅人员学习相关制度,三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装订成册,进行归档管理;四是提高制度执行效力,对财务管理专业各项实践教学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运作。(四)建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在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制度的同时,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积极建立实践教学的资源保障机制。具体资源保障措施包括师资保障,实验室保障,实践基地保障,课程建设保障。其中,师资保障包括校内实践课程教师、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等方面的保障;在积极培养现有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全职和校外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实验室保障包括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实验室环境等方面的保障;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已经建设完成专用的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不断完善软硬件条件。实践基地保障包括与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已经与毕马威事务所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并已将其建设为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现在财务管理专业正积极争取在海外建立实习基地。课程建设保障包括在专业老师深度参与下优化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课程,并积极开发新的实践课程;根据实习基地协议,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与毕马威公司共同开发实践课程,由校内外教师共同完成该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上述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共同构成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字体系。其逻辑关系是: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作为基础条件,使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作用,最终促进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实现(具体见下图1)。

四、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一)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各环节相互衔接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实践教学工作实践中必须建立与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财务管理人才目标相适应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校外社会实践、校外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相互衔接的五个内容模块的子系统。在工作实践中,应突破各内容模块的衔接壁垒,实现无缝隙对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二)建立财务管理专业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协同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和学生构成三对互为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学校需要提升教育和科研水平。通过产学结合使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双方的资源供给真正长期化,必须建立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专业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协同机制。(三)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为了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转,需要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对学生和教师评价两个维度。其一,科学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实验课程、课外实习成绩,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动力,创建良性竞争机制。其二,科学合理地评价校内外教师实践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考核和激励,能够激励教师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因此,应从上述两个维度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科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乃至人才培养目标。

五、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院系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对实践教学体系各子系统、各模块环节进行整体的顶层设计,并在相当长周期内通过不断改进来付诸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和开放式的财务管理特色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实现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李诗田 柴少明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郝晓雁田祥宇.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6).

[2]李炜.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3(4).

[3]钱美琴.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

[4]靳永军.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11).

[5]孙承飞.能力提升视角下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15(12).

[6]田祥宇郝晓雁.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2).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篇6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科学、财务管理理论、会计及审计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独立调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解决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撰写毕业论文程序

撰写毕业论文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题(选题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题目选定)

毕业论文作为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选题上应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证研究,以反映出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达到会计学专业专科层次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⒈选题的范围应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难易适当,避免过于宏观的论题。

⒉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选题应尽可能与实践有机结合。

⒊要有丰富的参考资料来源。

⒋自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查、确认。

(二)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结束后,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写作格式见附件二。

(三)撰写提纲、收集资料阶段

在做好毕业论文准备的基础上,拟定论文大纲,即论文写作提纲。其实质是安排全文的结构,明确论文中心论点,对所论述问题大体安排顺序,形成论文轮廓,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论文大纲经论文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再撰写初稿。根据论文大纲收集必要的论文素材,为论文写作做好充分准备。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数字,也可以是图表、报表、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写作阶段

撰写论文,修改定稿,是论文的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调整结构,推敲论点,润饰语言和论文援引材料。最后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打印、装订,提交论文。

三、撰写论文要求(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

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即是本教学环节应达到的规格,也是考核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基本依据。

(一)论文质量

1、科学性——指论文内容应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2、创造性——指论文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观点。

3、现实性——指论文选题和提出的理论观点,应反映企业现实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二)论文结构

1、引言——提出论文主题,阐述论文写作意义。

2、正文——提出论点、论据,阐述原理、概念,计算绘图,论证分析,以揭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某一课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正文可分段论述。

3、结论——全文总结。根据对主题的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论文表达

1、观点正确,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论据充分。

2、层次清晰,文字通顺,计算准确,打印规范。

(四)论文字数:8000字左右。

(五)论文格式: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扉页

第三页:论文提纲

第四页:正文

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班级学号姓名(五号字)

内容摘要:*************(五号字)

关键字:***************(五号字)

一、题目(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4号字)

(一)子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小4)

*****************************************************************。

1.小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小4)

*************************************************************************。

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编号列后。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页码;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四、论文成绩评定

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由论文指导组的指导老师、评审老师及论文答辩组的老师就写作过程、写作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给出毕业论文成绩。

五、毕业论文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㈠、学生选题应慎重,充分考虑自身的驾驭能力。论文方向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随

意更改者,取消答辩资格。

㈡、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毕业实习的总结,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有抄

袭者一经发现,取消答辩资格。

㈢、论文要求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专业规范。

㈣、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如未按时间及指导老师的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取消答辩资格。

六、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安排

㈠、毕业论文动员及布置

时间: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在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布置相关内容。

㈡、毕业论文的选题

自2006年9月18日开始进行选题,2006年10月15日前将选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及时交给班长,未按时上交“开题报告”的视为自动放弃论文答辩资格。

班长将学生填写好的“开题报告”于2006年10月22前务必交给至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224或222房间,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按照选题指定论文指导老师。

㈢、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毕业生准时到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与指导老师见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提纲。

㈣、论文初稿的写作

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应紧密与指导老师联系,并结合所选题目及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论文的初稿写作。论文初稿必须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

㈤、论文修改

论文最后的修改应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完成论文的质量自行确定修改次数,学生应按照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论文的修改工作。

㈥、论文定稿及上交

论文定稿并完成装订时间为2006年12月1日前。在进行论文装订之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才能定稿及装订。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必须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导教师处。

㈦、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及地点

时间: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点: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

七、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论文封面、评阅书、答辩委员会记录可以从成人教育学院的网上下载

网址:

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附件二: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

附件录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为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也可超出选题范围自定论文题目,但须事先与指导老师联系,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后才能予以确认。)

一:会计类

1.财务报表附注问题研究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5.会计调整问题探讨

6.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7.合并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8.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9.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外币会计问题探讨

11.技术进步对会计的影响

12.环境会计探讨

13.期货会计探讨

14.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15.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6.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7.企业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8.企业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的关系

19.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特点

2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要求与特点

21.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问题探讨

22.质量成本会计探讨

23.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24.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

25.现金流量会计探讨

26.资本成本会计探讨

27.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28.无形资产核算的若干问题研究

29.企业兼并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30.建筑合同会计问题探讨

31.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32.非货币性交易会计问题探讨

33.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34.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5.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36.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探讨

37.管理会计核算系统探讨

38.战略管理会计问题探讨

39.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探讨

40.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

4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4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43.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

44.金融会计制度问题探讨

45.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6.税务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问题

47.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与实务

48.会计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49.作业成本会计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50.信息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51.互联网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52.会计信息系统的新思路

53.中国特色的会计问题研究

54.《会计法》责任主体问题研究

55.成本会计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5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模式

57.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体系研究

58.会计监督体系的研究

5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60.会计模式问题研究

61.中国的会计环境分析

62.中美投资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

63.非货币交易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64.稳健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65.无形资产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66.行为会计问题研究

67.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68.收入确认问题探讨

69.论每股收益会计

70.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研究

7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72.会计造假与会计政策

73.如何加强政府对会计政策的监督

74.会计政策的国际国内比较

75.会计政策内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探讨

78.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79.我国《财务报告条例》和《会计准则》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80.责任会计问题探讨

8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异同研究

82.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8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84.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85.长期投资差异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86.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87.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二、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类

1.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财问题研究

3.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索

4.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

5.流动资产投资总额和结构问题探讨

6.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7.企业直接筹资的环境问题探讨

8.公司筹资策略

9.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10.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11.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12.我国公司筹资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研究

13.公司投资策略

14.我国公司投资决策现状与分析

15.我国公司投资结构现状与分析

16.我国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18.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及其体系问题探讨

19.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20.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21.企业失败预测问题探讨

22.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23.公司理财目的与理财方法间的关系问题研究

24.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25.我国控股公司的实践及问题

26.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间关系问题研究

27.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28.财务总监制度问题研究

29.论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问题

30.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问题分析

31.企业分立的财务问题研究

32.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实证分析

34.资本运营与公司重组问题探讨

35.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36.公司业绩考评指标研究

37.财务预算的新方法与理论

38.财务预算的激励原理研究

39.财务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

40.公司购并的财务分析问题

41.我国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42.我国公司分立中存在的问题

43.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的关系问题研究

44.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45.我国公司财务目标的实证研究

46.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7.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证研究

三、审计类

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

2.试论社会审计的风险及控制

3.论审计监督的地位及对策

4.或有负债及其审计

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6.论审计职业风险

7.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8.现代企业制度与审计监督

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10.关于企业注册资本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会计监督与注册会计师

1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3.论审计职业道德

14.论审计会计信息联网共享

15.论注册会计师合伙制的法律责任

16.中西独立审计准则之比较

17.审计程序与法律责任

18.论会计信息失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

19.国有企业年度审计问题

20.审计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资产评估的合法性及应用

22.论审计重要性水平

23.论审计期后事项的处理及审计人员相应的责任

24.论审计信息内涵

25.持续经营能力及其审计

26.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7.利用计算机审计的问题探讨

28.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实证分析

29.会计估计审计

30.注册会计师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研究

3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2.或有事项及其审计

3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4.审计责任界定问题探讨

35.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36.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问题探讨

37.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38.离任审计问题探讨

四、税务筹划类

1.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2.营业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3.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4.消费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5.税务筹划理论问题的研究

附件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06届专科毕业生论文题目审批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内容:

开题报告情况及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意义;问题;举措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重要意义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高校财务信息化依赖于当代网络信息技术,坚持规范精细、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理念,在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的操作、管理、反馈等,提供科学的财务预测、控制和分析手段,建立与学校管理体系紧密触合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实现最大办学效益为最终目标。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在于,不仅能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其各项管理工作,也能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使用者随时随地实现财务数据共享,推动高校工作更加协调运行。(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建设,在平台的使用工作人员还未充分掌握其功能,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资源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共享,充分满足不同信息、资源使用者的需求。(1)高校计财部门利用信息化平台录入数据,可避免多次录入和信息遗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使工作人员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分析、控制当中,提高了工作质量。(2)高校教师可以节省日常报账的排队等待时间,在信息化平台进行网络报销,既节约了时间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3)学生可以利用校园一卡通、网上报名缴费和各种补助奖学金等的自动发放业务,建立手机APP、高校财务部门、银行系统的多方面挂钩,足不出户就可实现查询、办理、缴费等业务。财务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财务管控职能的在重要举措。2.有利于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实现有效监管。高校财务信息管理需建立专门资料公开平台,各项数据的对外公布,打造“阳光财务”,明确各项资源的流向,提高透明度。(1)使用者可以随时查询工资、补贴、科研经费、学费缴款情况,使各项经费都在动态的监管下进行。(2)各有关方可以共同监督财务经费的使用状况,如某项科研经费的分配、使用及结余,使财务信息使用者能及时查阅,实现共同监督,并在对高校的财务管理现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3.有利于财务部门优化工作流程,提供优质高校财会服务。高校财务会计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合作。通过财务信息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各项数据,高效率的运作,加之强有力的控制,逐渐优化的工作流程使财务部门可以准确地获取和分析相关财务信息,为使用者提供查询、报销、票据、科研、预算等“一门式”的服务体系,使复杂流程简单化。4.有利于业务管理的规范有序,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推动高校计财部门职能的创新,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让各项工作在细节中逐渐完善,在细节之处发挥最大效能。通过建立多维度、多层级的信息数据库、实现全面的业务对接与数据共享,实现各业务模块的有序管理,从原来的笼统、简单的管理,转变为精细、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1.上级领导对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大部分高校领导只重视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教学、科研工作,认为财务部门作为高校的教学辅助部门,没必要投入大量经费与精力进行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对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只是简单的从增加职工数量等方面入手。2.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不够。财务管理流程与学校管理体系不匹配,大多完成记账和报表要求,辅助分析、决策功能缺失。(二)财务相关数据缺乏统一的共享平台。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未建立财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平台。财务信息不仅包括财务内部信息共享,如预算、核算、薪酬等系统信息,还包括财务外包信息共享,如人事、科研、资产等系统。缺乏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管理者就无法实现对学校的全面管理控制,并缺乏有效监督,财务信息使用者无法及时获得有效资源,财务部门领导者无法进行科学决策。(三)各部门之间工作孤立,未能建立联系。从高校的运行现状总体来看,各部门之间还未建立及时、有效的密切联系,导致一项简单工作流程被繁杂的手续等因素拖延时间,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化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改善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信息、资源、功能的忽视。而且各部门之间如果各自为政,将不利于高校整体职能的推进。(四)财务信息化缺乏复合型人才,专业培训不到位。1.财务部门原有职工对财务信息化缺乏正确理解和运用。高校财务部门以往一直将工作重点放在财务数据的核算,没有正确认识财务信息化对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作用。财务信息化能进行数据、信息资源分析工作,为高校具体工作思路的制定与统筹提供借鉴意义。2.缺乏财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高校财务部门普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学习新事物意愿不强、对新系统的普及运用不到位等问题,往往是财务能力强的人不懂计算机知识,计算机能力强的人又缺乏财务能力。依赖于软件商提供的财务信息化系统,还存在与本单位实际不符情况,又缺乏专业人才来改善维护系统,因此财务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3.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欠缺。在当前数据流通背景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与时俱进的专业培训,必将被前进的时代需求所淘汰,进而影响高校的更高层次的建设进程。(五)财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财务信息化建设依赖于强大的互联网、计算机的支持,在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中也潜伏着相关数据信息泄露、丢失等不稳定因素。信息安全对财务部门工作尤其重要,比如,在财务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黑客”入侵,对财务数据进行非法使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学生缴款的系统中是否存在漏洞影响学生缴费安全问题等。

三、高校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一)高校领导应加强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领导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并付诸行动。一是正确地认识到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比如,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小组,并在财务部门成立专门财务信息化建设小组实现专门对接。加强对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督促,财务信息化建设小组在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寻求校方的帮助,并及时解决问题。二是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会打破原有的财务模式,这对财务部门原有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工作难度和强度会有所提升,此时工作人员可能会存在抵触情绪。因此领导应提高重视,从中协调,使财务部门团结一致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二)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等网络设备硬件、财务信息化软件资源的需求都有所增加,这些经费都需要得到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三)建立财务数据共享平台,各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建立财务数据共享平台,使各方数据达到实时沟通,不仅可以提高各方工作效率,还能简化工作流程。高校财务信息来源包括学生、教师、其他工作人员和资产管理等数据。为了实现高度的数据共享,有必要将学生数据、人事数据、财务管理数据和资产管理数据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综合的共享平台。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高校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突破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孤岛,提高数据互联能力,应整合各部门的力量,进行系统对接。因此,它还需要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合作。比如,财务部门的日常报销业务中,部分高校采用财务部门、所属部门领导签字审批,经常存在手续不全等问题。建立这个共享中心,报销人员通过上传审批表、原始票据等资料,财务人员在线审核,领导也可及时在线通过并签字,所有流程均不受时空限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质量。高校各部门也应整合信息与资源,突破各自为政的狭隘范畴,主动与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建立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共同将财务信息化平台打造成服务于教职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高效率平台。(四)加大培训力度,引进复合型人才。1.培养专业性人才。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期间,为了满足需求,应培养专业性人才。财务人员首先应转变工作态度,积极接受新事物的要求,主动学习,加强培训。财务信息管理体系主要伴随着人事分配、岗位责任、内部控制等工作内容。通过业务学习和培训,财务人员可以充分知晓自己岗位的作用,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2.引进掌握财务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可以通过向全社会招聘或面向学校招聘复合型人才。社会人才具有更加丰富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可从财务信息化应用较完善的企业聘请人才;也可从其他高校引进人才,有的学校财经类专业设置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更多的教学计划,以培养这方面人才为目标。这些高校所培训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财务知识,而且具有财务信息建设过程中必要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能力。(五)强化网络安全防御,实时监控。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其使用者,因而信息、资料的安全性则必须有完善的保障。无论是从学校内部登录共享平台获取财务信息,还是从外网接入,都需要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高校的技术部门应提高财务信息网络安全意识,提供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使各部门所需数据、信息得到共享,并在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运行。同时,应安装专业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强化安全设置,以免因为网络的不稳定、不安全,造成财务信息丢失、信息泄露。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对软件、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一是加强财务部门安全管理,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或者动用电脑。二是定期进行系统补丁和漏洞的修复、密码等安全设置。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权力设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避免自盗的发生。

四、结论

高校作为现代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发挥的社会功能越来越重要。因此,高校更应注重自身建设,无论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处于辅助地位的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都应得到同样重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需要各部门共同建立并维护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转变理念,不断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作好长远的准备和发展规划,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向着更加完善、更加快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洁.云南省高校财务信息化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邓语芊.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以深圳大学为例[D].深圳: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段家菊,梁桂磊.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传承(学术理论版),2011(3):78-79.

[4]李华丽.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中国信息界,2010(6):64-66.

[5]梁文军,彭晓东.对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J].会计师,2012(3):53-54.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篇8

一、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僵化,不利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传统教学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通篇讲授,辅之以习题,呈现出一种“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的枯燥教学模式,令学生和老师感到倦怠,学习效果不佳。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相对难理解,学生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只能勉强跟上教师进度,基本没有时间思考,几乎很少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内容。

(二)考核方式一刀切,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全面考量。现有的高财课程的考核模式只注重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受限于及格率的限制,不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大部分学校的高财课程的考核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其中卷面成绩考核范围有限,学生通常在考前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复习,平时成绩基本上是对学生平时表现的一种体现。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备考状态,体现不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优劣,因此需要在考核方式上寻求更大突破。

(三)学习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讲授为主,学生一旦在课堂上有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点很难百分百还原老师讲课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课余利用计算机和手机辅助学习,在其他学科以及会计学的部分课程中已经出现相关的学习软件和模拟考试软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这种方式也可以为本课程借鉴。但是目前学校几乎没有完全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进行开发的教学软件,市场应用软件也几乎空白。

二、完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学的思路

(一)立体化的教学过程。一是对每个知识点都要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导入新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有具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向往。对案例的设计要注意发散性和开放性,充分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对问题进行对错的判断。例如,高财课程中外币折算这一章通常是开篇章节,这一章内容讲授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热情,而传统的讲授+练习十分枯燥,效果不好。可以引入相关案例,比如出国旅游或留学,汇率变动导致成本变动等等,简单而生活化的案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过程可以进行情境模拟。高级财务会计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相关理论可以在设计好的情境中模拟进行,更能充分吸收理论知识。例如,破产清算这部分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企业清算中的股东、债务人、债权人、职工等相关角色,在模拟情境中掌握本章内容。三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这里的多媒体教学指的不仅仅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PPT的文字,而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丰富内容的课件形式,甚至是能够开发出师生、形成互动的专门服务于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软件,增强学生学习的渠道和兴趣。四是再好的学习方式离不开认真与勤勉,充分的备课,严格的督促,是任何教学方法中基础和保障。

(二)立体化的考核过程。多年笔者一直在力求颠覆现有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考试形式,力求一种全新的、能真正反映学生掌握层次的考核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实践+论文+平时+卷面”的综合考查方式,各部分分别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25%。一是调查问卷+专题论文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高校在大三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大三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会计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也即将面临着毕业论文写作和就业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企业,基于高财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调查问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课程论文,为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前期工作,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平时成绩的考核。具体方法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约5人,每组设置一名负责人。每个专题讲完之后,布置相关任务,并在规定时间进行上交。教师对每组上交成果进行评定给出小组的平时分,然后由小组负责人根据小组成员在小组任务中的贡献度给出高低不等的成绩,这样,既避免了教师在不了解每个学生平时表现的基础上给平时分的盲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三是任何实践能力的获得与提高都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因此,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也必不可少,为避免出现“老师考什么,学生背什么”和考前学生突击复习的现象,建议减少题量,试卷多样性,考查内容具有代表性。

(三)立体化的学习渠道。建议专业间协同合作,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帮助,建立起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高校长期从事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优秀教师们可以在该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集、试题集、实验指导、课件、授课录像上传供学生学习下载各类资源。进而开发出更简便的手机APP,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考试。当然,一门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靠某一人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靠的是坚持和合作,探索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化、实践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新思路。

作者:王娜 刘红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卫东.导向式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5,12:72~73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建设;高等教育

1开展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的意义

一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重要行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高校作为依托现有的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基地,更加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明确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各项措施。积极主动加强专业建设,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对专业科学发展、促进高校学校一流学科的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二是贯彻教育部教育改革政策的主动积极措施。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高校逐步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成为办学的思路。专业将紧紧围绕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采取系列措施,是专业办学更加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三是推动质量办校、特色强校的重要力量。在新的时期和新形势下,进一步围绕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研究学校定位、抓住发展机遇,与教育部、地方各部门的有关规划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推动质量办校、特色强校是推进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进行专业建设的项目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在教师的教学与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向满足学习多样化、网络信息化、智能化、碎片化等学习特点的要求进行努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2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为构建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需要,专业需要构建完整规范的学科课程体系,特别是以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为导向,按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需要具备会计、金融、财务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四大知识支柱设置相关主干课程,为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拓展空间。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更加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更需要有层次性、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需要体现系统性和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需要多样性和灵活性,课程体系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和现实需求接轨、和国际接轨。二是专业理论教育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有机结合。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特别需要进一步逐渐构建更为完善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为将来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需要进一步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受企业财务管理职业发展生态圈的影响巨大,它对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提出基本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职业发展生态圈是指企业围绕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展的人才招聘、员工培训与管理、能力动态评估、岗位晋升等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职业环境。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企业根据岗位匹配进行人才招聘事项是进入生态圈的接口,其中岗位能力鉴定是毕业生能否进入职业发展生态圈的基础度量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将职业能力的水平检测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来,为职业化道路做好准备。

3开展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内容及措施

3.1专业建设目标及内容.专业建设通常将总体目标细化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各自有独立的体系,整体上五维一体实现综合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构建适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是改革创新的顶层目标(或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实现顶层目标的重点,教学管理建设是实现目标的制度保障。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措施.首先是紧跟时代步伐,特别紧随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动态修订培养方案。方案的核心是重新构建培养计划的课程模块,强调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合理分布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比例,在专业实验课建设的现有基础上,加强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使专业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财务管理实验课程体系。其次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创造条件。应该合理安排实习,将学生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有机协调,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互相促进作用。鼓励学生以毕业实习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以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来指导毕业实习。最后应使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接轨。对大学生人才的尽快适应职业准入制度,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努力拥有相应专业的职业能力证明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等。当然同时应支持、鼓励学生获取英语、计算机等证书,这是重要的财务工作工具。

3.3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举措.一是日常教学方面,针对专业课程,优选教材,针对培养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另外应加大教材建设力度,逐步在专业课程中遴选出部分课程特别是特色课程,开展专业相关教材建设。二是加强实践课程和双语课程教材建设。为强化实践教学,应根据专业办学能力逐步独立专业实验课课程,也可以在主干课程中的加大实验教学内容。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编写实验教材,加强学习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随着业财融合程度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管理会计”、“国际金融”等课程应加强双语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外语专业能力和国际化程度。

3.4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建设举措.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与时俱进,应对着时代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改进教学内容、调整编制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改进人才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建设,动态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和各课程内容。人才需要紧跟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专业课程必须体现社会形势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专业及时进行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时的调整,不断优化。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变化,及时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其次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通过加强综合性案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逐步形成一个体系完善而且功能强大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条件。坚持启发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继续探索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面授教学和互联网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最后是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是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围绕教学积极从事科研活动,申报科研课程,并积极引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3.5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外出进行交流、进修和深造,让专业教师都有机会到各地进行考察、高校进修、在职培训、企业实践和参加学术研讨。鼓励专任教师每年利用假期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企事业单位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加深教师对当前会计实务变化的了解;鼓励校内教师积极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提高“双师”素质教师。

3.6教学管理建设的要求.首先建立健全教研活动制度。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制定年度执行计划,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教案管理、常规教学工作检查、教学信息反馈、论文质量监控和学生评教等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整体授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研室建设,使教研室成为组织教学与科研的核心单位和责任主体。其次是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已有的各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和教学实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相关的文件,严格执行相关文件,维护各种教学规范性文件的刚性。增强教学档案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和教研室、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等方面的档案管理制度。

4结论

高校开展专业建设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意义重大。在开展专业建设中,需结合学校特点,开展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方面的五维一体综合建设。其中人才模式是改革创新的顶层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实现顶层目标的重点。培养方案要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课程内容结构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动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应对着时代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本文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财管专业主干课程考试改革》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意见.教发〔2015〕7号.

[2]谢嘉雯.区域文化融入应用型大学教育的思考——以贺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教育现代化,2016.12.

财务共享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大智移云;数字校园;财务信息化;银校互联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主导的大智移云时代已经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手段,势必也为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当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必然要求。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把学校打造成汇集校内外各种资源、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各个方面的智慧型校园,在虚拟的平台环境中,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资源进行整合、建档、保存和应用,扩大校园生活的时空维度,提升校内外各项事务处理和运行的效率,进而实现高效管理和运行。我国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晚,至今也不过十余年时间。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源于近十几年来各类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运行管理工作的越来越复杂、传统相对落后的管理手段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等,这些因素都对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财务信息化、智能化是当前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不可回避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根据大智移云背景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必要性。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手工模式仍是主要工作形式。在传统的手工模式中,财务往来的每一笔业务都要将原始的凭证收集完整后,经过签字、审批、复核、审核记账、出纳兑现等流程,由报账人员逐一到财务部门进行办理。如果遇特殊情况,一个业务单可能需要往返多次才能办齐所有手续完成报账,导致报账效率十分低下。在当前各高校高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财务报销业务量呈几何倍数增加的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难度显著增加,传统的财务管理运行模式显然已十分落后和效率低下。(二)数据共享和集成化程度低,信息孤岛现象明显。当前,一部分高校已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同的职能部门已开始使用相应的管理系统开展工作,如教务部门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部门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安全保卫部门的安保系统、人事部门的人事管理系统以及资产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但都是一个个功能单一的系统,他们之间缺乏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功能,信息孤岛现象明显,甚至数据之间存在互相矛盾的问题。而作为财务管理的数据,一直以来作为保密数据,很少考虑其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功能。高校管理者往往仅凭一份财务报告来实现对学校财务工作的全面管理控制,信息量显然不够,并直接影响高校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三)对于高校财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部分高校领导重视不够。在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中,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基础设施和经费上增加投入。但有部分高校领导没有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与学校管理体系不匹配、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辅助分析决策功能、高校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化建设不匹配等问题,导致高校财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推进效果不佳。(四)高校财务人员组成相对单一,缺乏复合型财务信息化人才。“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的财务人员除了掌握常规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以外,还要掌握结合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最新的财务管理软件操作技术。但目前这种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总体数量还是偏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务管理业务需要。(五)网络安全意识不强。网络安全意识不强直接导致现有的一些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普遍存在数据安全威胁。搭建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离不开安全的网络环境。财务数据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数据相比,其专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如果相关人员没有很强的网络安全意识,将可能给学校和所有教职员工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搭建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的意义

搭建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学校各部门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便于整合处理财务管理数据,为高校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提升专业财务人员服务水平,整合平台服务功能,为师生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三、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一)搭建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针对高校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中关于财务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存在的问题,通过搭建符合“大智移云”背景要求的财务信息化平台、建立财务云服务中心,以及搭建银校互联结算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变革(见图1)。基于云计算技术,以面向服务架构为基础,采用最新的技术标准,在数字化智慧校园统一门户下,实现数据共享、集成应用、扩展方便和保障安全的原则,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云平台,将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有效统一,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大程度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同时,通过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针对性提出管理上需要改进的内容,实现学校管理决策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促进学校的持续创新发展。1.以财务信息化平台体系为基础整合财务内部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化平台体系的核心就是财务内部信息系统。“大智移云”背景下必须形成以财务预算、财务核算、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整合后的财务内部信息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财务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足。首先,由学校领导班子讨论并提出校级初步财务预算;其次,主管部门与二级学院组织下级具体申报预算并负责审批;第三,学校财务部门对通过审批的预算进行调整和审核并上报,各项目支出直接从财务预算系统转入财务核算系统;最后,财务决策系统直接从财务预算、核算系统中获取数据,根据系统中各项指标形成大数据,并生成报告和分析预测图表,便于各部门进行财务分析、评价。2.建立财务云服务中心,实现财务部门与其相关各部门财务信息互联互通“大智移云”背景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财务数据为核心,与学校其他职能处室如科技处、资产处、后勤集团等系统互联互通的财务云服务中心。其通过预留的扩展接口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功能上的拓展。财务云服务中心(见图2)将所有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和存储,按照规范的数据标准,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最终实现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3.建立银校互联结算体系,实现校内财务系统与校外信息系统全面融合建立银校互联结算体系(见图3),实现校内财务系统与校外信息系统全面融合,必须依赖数字化智慧校园的统一信息平台。数字化智慧校园平台是学校对外的唯一的、有一定权限的端口。银校间的非现金收支结算、银行资金的划转电子化等具体业务依赖于财务部门的业务系统与“网银”平台的衔接。所以,建立银校互联结算体系,实现校内财务系统与校外信息系统全面融合,将有效改变原有的转账支付方式,减少财务相关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会计、出纳的业务风险。同时,智能化的对账操作,条理更加清晰,准确率大大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校和银行的工作效率。(二)高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并支持这项工作,使全校上下都正确认识建设智慧校园、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学校领导层要充分了解建设财务信息化平台能在资源管理、数据共享、应用便捷、成本节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推动“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三)培养“大智移云”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直接服务的是高校财务人员,间接服务的是广大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作为直接的服务对象,在建设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全程参与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高水平、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的参与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专业财务人员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的财务人员除了掌握常规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以外,还要结合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最新的财务管理软件操作技术,因此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培训,可以使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成为能够掌握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财务报表分析、财务预警等管理会计技能的综合性的专业人才。(四)强化高校财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数据安全。保密性好、安全性高是财务工作的最重要特征。财务信息化建设和运行必然会出现数据交换与共享,客观上存在较大的数据安全隐患。所以,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要高度重视系统的安全问题,出台一系列完整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建立风险防范管控机制,为财务信息化建设与运行保驾护航。同时,要配置专门的信息系统安全员,负责系统的升级与维护。并且,为确保数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应配备备份服务器,及时做好数据的备份。此外,还应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实行内外网分离、设置防火墙、有效阻止网络攻击等,以确保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安全高效运行。

四、结语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体现之一。建设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需要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双重保障。在良好的硬件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涵盖预算和核算管理、财务数据分析、财务管理决策等内容。大智移云背景下搭建的广泛沟通、有限互联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财务云服务中心和银校互联结算体系,是智慧校园建设中财务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对推动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江培泉.数字校园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5(26):255.

[2]万宏,聂鑫鑫.数字化校园平台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M].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四),2019.

[3]郭岚峰,袁建华.中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化校园建设反思[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35-136.

[4]王晓林.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7(6).

[5]黄德,胡均国.基于智慧校园背景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5):105-106.

[6]杨斯清.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举措[J].经营与管理,2019(4):155-157.

[7]侯凤丽.“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究[J].纳税,2019(9):130.

[8]曾娟.智慧校园背景下XT大学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6(5).

[9]郭菲.“智慧校园”背景下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8(12):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