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5:08:09

不能范文篇1

为纪念建党86周年和建军80周年,经党支部慎重研究决定:在上述两个重大节日到来前夕,对本支部的全体党员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以进一步提高退休党员继续革命的思想觉悟,力争做到人退休而革命精神不退休,党的革命传统不能丢,继续高举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坚定党的信念不动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早日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创建和谐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于是,党支部于五月中旬,组织了20多名老党员(绝大多数是过去在岗的处级干部,其中有8名正副厅级干部),历时6天,行程一千多公里,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先后到广元、旺苍、南江、通江、巴中、仪陇、南充等革命老区学习参观。沿途学习参观了红四方面军在旺苍县木门镇召开的“木门军事会议会址纪念馆”、巴中市“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仪陇县“同志故居纪念馆”,同时也参观了川北监狱和巴中监狱以及革命老区的“皇泽寺”、“光雾山”、“诺水河溶洞”等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通过学习参观,所有同志都受到了红军和苏区人民革命精神的极大鼓舞和十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回到成都后,不少同志以散文、诗歌、打油诗、顺口溜等不同形式写出了自己学习参观后的深刻体会和感想。有的同志说:元帅指挥红四方面军不仅与张国表的分裂主义作坚决斗争,还在川陕苏区的深山老林中,遭到敌人“三路”和“六路”的两次围剿,他们克服了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等重重困难,深入发展各界群众参加红军,壮大了红军队伍。还用“赤化全川”、“赤化全球”的革命宣传口号,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和苏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的确是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我们是共产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还应继续学习红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勇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为党的事业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贡献余热。七十多岁的老党员卢宗玉同志(女)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川北地区建政权。红色种子留山区,革命火种四处燃。先烈英魂牢记住,革命精神代代传。教育子孙不忘本,永做人民好儿男”。又有同志讲:我们这次看到了老区人民在大山区里战天斗地、奋发图强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看到了即将开通的广巴高速公路和正在修筑的乐巴铁路、巴达铁路;看到了川北监狱尤其是巴中监狱艰苦奋斗的可喜变化,都使我们深受鼓舞、深受教育。还有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现在年纪大了,退休多年了,外出长途跋涉很少了。虽然学习参观这几天连续颠簸劳顿,骨头都快散架了,“零件”都快掉下来了。但是,我们看到革命老区欣欣向荣的景缘;我们经受住了“往上看,道路与对面山尖平衡;往中看,汽车在盘山路上爬行;往下看,一眼不见山底”的严峻考验,而心里也是乐滋滋的!

党支部总结认为:此次有积极意义的学习参观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大收获,能够顺利安全地往返,能够圆满完成既定安排,是与厅领导和老干处的关心,与有关基层党组织及领导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帮助,与全体老同志的主动倡导配合,与党支部一班人的团结协作分不开的。

不能范文篇2

自始履行不能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学家赛塞斯(celsus)曾提出过“给付不能的债务无效(impossibiliumnullaobligationest)”的论断,但根据罗马法学家盖尤斯的一些论述,履行不能在罗马法中适用的范围极为有限,主要适用的案件是误以为自由人为奴隶的给付、不具有交易性物品(如宗教上的圣物)的给付等,对于这些情况也并非一概宣布契约无效,相反却有许多例外的限制,例如,出卖人为恶意而买受人为善意,则买卖合同仍然有效。

罗马法的观点对德国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德国学者麦蒙森(Mommsen)于1853年在其有关著述中强调若合同在订立时就已形成履行不能,则该合同应被宣告无效。该观点被《德国民法典》第306条完全采纳。依据该条规定:“以不能的给付为标的契约,无效。”德国学者拉伦茨对此解释为:“此项规定系基于事实需要而作出的价值判断,盖在给付客观不能之情形,契约自始即失其目的,失其意义,失其客体,故使之不发生任何效力。”[(3)]这样一来,“罗马法上‘impossibilumnullaobligationest’原则,本仅适用于少数特定客观之案例,德国民法将此原则加以概括化”,从而扩大了契约无效的范围。[(4)]

《德国民法典》第306条的规定深刻地影响了一些大陆法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如《瑞士债务法》第20条完全采纳了这一原则。我国《台湾民法》第246条仿效德国法规定:“以不能之给付为契约标的者,其契约无效。”第247条第1项补充规定:当事人于订约时,明知给付不能或可得而知契约系以不能之给付为标的者,应负信赖利益之赔偿。为解释这一原则,台湾学者洪逊欣指出:“法律行为,如欲发生效果,须其标的可能实现。即以不能实现之可能,则纵令以国家法,对当事人之私法自治与以助力,亦无从促其达成目的之故。”[(5)]

合同因自始不能而无效,从表面上看是合乎逻辑的选择,因为既然从订约时合同已不能履行,则继续维持合同的效力显然无必要,因此应宣告合同无效。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此项规定,并非基于逻辑之必然性,盖于此情形,法律仍可承认契约有效,而令债务人负不能履行之赔偿责任。”[(6)]《德国民法典》第306条的规定忽略了两个事实:第一,该规定未考虑导致合同无效的原因,一概将自始不能的情况宣告无效,将使无效的范围过于广泛,其结果可能会使无过错的合同当事人承担合同无效的不利后果。因为无过错的当事人并不知道对方自始不能履行,他在合同订立后,可能因期待合同有效而为合同的履行支付了一定的代价,而合同无效不仅使其会遭受信赖利益损害,而且会造成期待利益的损害,这些损害未必都能得到补偿。假如对某些合同不是简单地宣告其无效,从而使无过错的当事人基于有效的合同提出违约的请求,或许对当事人更为有利。第二,自始不能的情况极为复杂,有些合同的履行并非绝对不可能,如缺乏支付能力、经济陷于困境等,均属于经济上履行艰难。再如债务人因生病不能亲自履行,可能并非绝对不能履行,而只是法律上不宜强迫其履行而已。若对自始不能均宣告无效,则某些合同关系的当事人极有可能利用无效的规定,以合同自始不能为借口,将本可以履行而且应该履行的合同变为无效合同。所以,对各种情况均简单地宣告无效,既可能不利于交易安全,也未必符合合同当事人特别是债权人的利益。

为了弥补《德国民法典》第306条的不足,德国法院通过法律解释而提出了“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的概念。法院和学说认为:《德国民法典》第306条提出的“Unmoglichkeit”(不能)一语,专指客观不能,至于主观不能则另以“Unvermogen”一字表示。[(7)]以自始主观不能的给付为契约标的的,其契约仍然有效,债务人就其给付不能,应负债务不履行的责任,债权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或解除契约。法院认为,既然每个人在订约时都担保其要履行合同,如果他订约仅仅只是无能力履行,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他都必须赔偿对方的信赖利益损失。如果契约是自始客观不能,如出卖人在订约时就没有货物等,则应使合同无效。然而,何为主观不能和客观不能?如何对两者作出区分?学者对此众说纷纭,在学说上有四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凡是任何人均不能够履行者,为客观不能,仅为该债务人不能履行者,为主观不能;第二种观点认为,凡不能的原因在于给付本身者为客观不能,基于债务人一人的情事者为主观不能;第三种学说则认为,凡基于债务人个人的原因致不能履行者,为主观不能,否则,为客观不能;第四种观点认为,依事物的原因而不能者,为客观不能,因债务人个人的原因而不能者,为主观不能。正是由于区分标准不明确,因此对判例也无不影响,如德国Dusseldorf高等法院于1953年2月27日的一项判决曾引起争议,该案情是:某大商贾重金聘请一占星家,根据星象变化,以定凶吉,对其公司业务提出建议。Dusseldorf高等法院认为此项约定给付,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和法律方面来考察,均属客观不能,根据《德国民法典》第306条规定,应属无效。德国学者对此提出尖锐批评,认为观察天象星座而提出建议,属于一项可能的给付,在科学上是否正确,对当事人是否有利,具有何等价值,可不予考虑,故契约仍为有效。这个案件表明契约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的标准本身不清楚。正如德国债法修改委员会认为,“区别各种各样的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什么地方也找不到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或许根本就不可能下定义--常常成为争议的原因。”[(8)]一些台湾学者也提出:“主观或客观之分,既然属于学说上之分类,其界限又未确定,则所谓自始客观不能,其范围而非确定,自易引起纷扰”,[(9)]因而不能区分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最近,德国“债法修改委员会”建议“如果债务人尽了依债务关系的内容和性质应尽的义务之后,仍然不能履行给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权拒绝给付,但金钱债务除外。这样,在委员会的草案中,就没有客观不能和主观不能的概念了”。[(10)]可见,德国立法正朝着取消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的方向发展。

按照德国法学界一致的观点,《德国民法典》第306条的规定是失败的,[(11)]“该条将给付不能的效果规定为无效,以及将债务人的责任局限于赔偿消极利益(第307条)是不适当的”。[(12)]如果我们将该条与法国合同法、英美合同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公约》)规定的模式相比较,就会发现,在对待自始履行不能方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立法选择,各种选择均有其合理性,但比较而言,德国法的规定是不合理的。下面对这几种模式简单分析如下:

(1)法国法。法国法并不认为以不能给付为标的的契约一概无效,但《法国民法典》第1601条规定了货物的灭失将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依该条规定:“如买卖时,买卖的物品全部毁损,出卖即归无效,如物品仅一部分毁损时,买受人有权选择或放弃此项买卖,或请求以分别估价的方法确定保存部分的价额而买受。”在债的消灭中,民法典第1302条也规定:作为债务标的的特定物毁灭或不能再行交易之用,或遗失以至不知其是否存在时,如此物并非因债务人的过失而毁坏或遗失,而且其毁坏或遗失发生在债务人负履行迟延的责任以前者,将导致债务消灭。在实践中,法院的判例认为,如果债务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履行不可能的事实,则债权人可以因债务人之不法行为或缔约过失,而要求赔偿损害,赔偿的数额不受原告信赖合同有效的程度的限制。[(13)]总之,根据法国法,履行不能的适用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限于特定货物的灭失。

(2)英美法。英美法认为,在订立合同时,该合同就不可能履行,属于一方的错误或双方的错误问题。其推理是,如果合同双方与基于合同标的存在的错误假设而订约,并且任何一方均不承担这一风险,则合同将因共同错误而无效。英国1893年的《货物买卖法》第6条规定:一项出售特定货物的买卖合同,如在缔约时货物已经灭失,且卖方不知情,该项契约无效。英国《合同法重述》(第二版)第35(1)规定,在没有明文的承担风险的规定的情形下,如果成立出售特定物的买卖合同时,双方都不知道货物从来不存在或不再存在的,合同不成立。对于双方的错误,法律将给予救济。对于单方面的错误,则依具体情况处理。例如,如果卖方在误认为货物存在上有过错,则他将凭默示的货物存在保证或过失承担责任。[(14)]

(3)《公约》的规定。《公约》未规定履行不能问题,与《德国民法典》第306条的规定截然不同,《公约》原则上认为在缔结时就已出现履行不能的合同是有效的。对于风险转移以前出现的履行不能问题,按照由出卖人承担风险的原则处理(第36条),如果因为履行不能而致合同不能履行,无论是自始不能还是嗣后不能,除非有法定的免责理由,否则将构成合同不履行的责任(第45条以下、第60条以下)。

从上述三种模式中可以看出,这些模式均没有简单地宣告自始履行不能便导致合同一概无效。也没有采用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等模糊的标准来限制无效的范围。相比较而言,《德国民法典》第306条的规定确实过于简单,且将履行不能导致合同无效的范围规定得过于宽泛,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无过错的当事人。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看,此种规定也会造成低效率。因为大量宣告合同无效,不仅将使许多属于经济上不能甚至是暂时不能的交易消灭,使正当的交易得不到鼓励,而且无效带来了十分复杂的后果,即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问题,同时会不必要地增加一些返还财产的费用。过多地消灭本来不应该被消灭的交易,也会使某些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了对自己不利的合同以后,藉口合同自始不能履行而要求宣告无效,这对于交易秩序的维护也没有什么好处。

当然,除德国法以外的三种模式也是各具特点的。相对而言,我们认为《公约》的规定更为合理一些。首先,《公约》没有区分自始和嗣后履行不能问题,对凡是无正当理由在履行期到来以后不履行和不能履行的,除非有正当的免责事由,否则一概按违约处理,这就极为简便易行。其次,《公约》不象法国法那样对买卖标的物毁灭损失的情况均作为无效来考虑,而作为风险责任处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货物毁损灭失不一定都使合同不能履行。现代社会大量的交易都是种类物的交易,种类物的灭失并不一定导致合同自始履行不能,因此没有必要简单宣告在此情况下合同一概无效,更何况即使宣告无效,也要确定谁负担标的物灭失的责任问题。所以,《公约》按照风险是否移转为标准来确定谁应负责,而不是简单地宣告合同无效是比较合理的。第三,《公约》对自始履行不能情况,也没有如英美法那样作为错误来对待。事实上,标的物灭失、自始不存在等现象可能因多种原因引起,不完全是因为当事人的错误造成的。英美法的规定在这方面显然有些片面性。不过,《公约》认为自始履行不能一概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从而使有过错的当事人负违约责任,这种规定确有利于维护合同的效力和交易秩序,但因其未考虑到合同可能因为错误、欺诈等原因引起履行不能,应导致合同被撤销或无效的情况,因此也有失周延。

我国法律是否应采纳《德国民法典》第306条的规定?我们认为,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较之于德国法关于自始履行不能的规定更为合理,因此不应采纳德国法的规定,这具体体现在:

第一,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应予以撤销,因合同被撤销,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应承担责任(第59条、第61条)。如果双方错误地认为标的物存在而事实上不存在,或者某种标的物存在而事实上不存在该种类型的标的物,可按重大误解处理。但发生重大误解以后,应由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主张是否撤销合同,从而使合同自始失效。这就可以解决一些因误解引起的履行不能问题。不过,有些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对此种情况,“应由当事人双方主张无效,不存在当事人一方才有权撤销的合同,因此用我国法上的误解来解决合同自始履行不能,显然是不够的,我国合同法应引入合同自始履行不能的概念。”[(15)]我认为这一理由是不充分的。《民法通则》第59条关于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之规定,显然是从单方的错误角度作出规定的,如果属于双方误解,则双方均应为撤销权人,都有权向对方提出撤销,并由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如不愿撤销,也可由双方根据不能履行的情况而协商解决。因此,《民法通则》第59条的规定可以包括双方误解的情况,从而可以解决因误解引起的履行不能问题。

第二,如果一方(出卖人)明知自己无履行能力而故意签约,此种情况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大多按欺诈处理。最高人民法院于1987年《关于在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具体适用〈经济合同法〉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指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能力,仍与其他单位签订经济合同,其行为具有欺诈性质,……对于这些无实际履行能力的工商企业所签订的经济合同,应当确认为无效合同。”因此,凡是一方自始就明知合同不能履行,而仍与对方订约属于欺诈,合同当然无效。

第三,如果一方因自己的过错使标的物在订约前灭失,既无从判定标的物灭失在订约前还是合同成立后发生的,又不属于不可抗力的情况,则完全可按违约行为处理。

总之,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已能较好地解决合同自始履行不能问题,没有必要引进德国法关于自始履行不能的概念,人为地造成法律规定的不合理性。

二、嗣后不能与违约形态

给付不能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嗣后不能(NachtraghcheUnmoghichkeiteit),按照学者的一般看法,自始不能决定着合同是否成立或有效的问题,而嗣后不能则关涉债务履行及违约问题,这就是说,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若发生嗣后不能,除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情况以外,就涉及到违约或负责问题。

将履行不能即嗣后不能抽象化为一种违约形态,乃是德国债法的一大特点。履行不能成为违约形态,最初是由德国学者麦蒙森于1853年倡导的。麦蒙森根据对给付的三方面(标的、时间、地点)的要求而将给付区分为标的(品质或数量)的、地点的及时间的给付不能而认为履行迟延只不过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给付不能,[(16)]因为在麦蒙森看来,未能准时发生的给付不再是准确的给付,准确的给付已经因为第一次的不适当给付而成为不能。这样一来,履行不能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宽泛,几乎可以涵盖各种违约形态。德国民法基本采纳了这一观点,将给付不能的概念适用到违约补救和责任之中,规定了债务人对应归责于自己的给付不能的责任,[(17)]并将给付不能与给付迟延作为两类基本的违约形态而将各种复杂的违约现象均概括其中,从而形成了德国法对违约形态的“二分法”制度。

将嗣后履行不能作为一种违约形态,主要目的在于立法应对履行不能的发生负有责任,这就是德国民法所提及的“可归责性”。如果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致给付为永久不能时,债务人被免除给付义务(《德国民法典》第257条),在一部履行不能时,债务人在不能的范围内免除履行义务,在一时履行不能情形下,债务人在履行障碍消除前不负履行迟延责任。如果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履行永久不能,债务人应赔偿损失(《德国民法典》第280条),在一部不能履行时,债务人仅免除该不能部分的履行义务。依据德国法,因可归责于债务人而致履行不能,债务人的责任依债务人的注意义务的轻重也有所不同。

基于“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来确定债务人的违约责任,是符合过错责任的基本精神的。一些德国学者也认为,如果因可归责于债务人而致履行不能,债务人应对自己在违约中的过错负责,[(18)]这就是说,“可归责性”问题实际上就是过错问题。换言之,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而致履行不能,也就是因债务人的过错导致违约,应适用债务不履行的责任。然而,由于德国法是将“可归责性”问题与履行不能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实践中有诸多的问题难以解决:如如何准确地区分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在何种情况下的不能属于履行不能等。就“可归责性”概念本身来说,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可归责”与免责问题。大陆法系学者们大都认为,在合同责任中主要采取过错推定原则,即债务人如不能证明有免责事由存在,应对违约行为承担责任,债务人必须证明有免责事由存在才能免责。然而,在履行不能的责任的举证中,德国的一些案例表明,债务人只要证明履行不能的发生不可归责于他,而不必证明是否存在着法定的免责事由,就可以被免除责任。如画廊(ga

【正文】ery)出售某幅名画,在交付时丢失,画廊证明不属于他及其雇员的过失所致,就可以被免责。[(19)]另一些案例反映,在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时,债务人也可以被免责。可见,“可归责性”与免责联系在一起,且完全由债务人举证,[(20)]这显然使债务人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免责机会,从而对债权人来说是不利的。

2.由于可归责性是与履行不能联系在一起的,而许多履行不能的情况本身是当事人所应当承担的风险,这样,债务人证明履行不能的发生不可归责于他,就被免除责任,显然是不合理的。例如,在交付前发生的某些标的物的毁损灭失,应属于卖方应负担的危险。如果出卖方仍有交付的可能,如仅为部分标的物灭失,或者标的物为种类物等,不能因为标的物的灭失而使出卖方免除债务。如果出卖方证明标的物的灭失不可归责于他自己,就可以被免除其债务,则对买受人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出卖方极有可能利用“不可归责于”他的举证,从事损害买受人利益的行为。

3.“可归责性”与交付种类物的责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根据《德国民法典》第279条:“债务的标的物只规定其种类者,在可能履行同种类的给付时,债务人即使无可归责的过失,也应对其不能给付负担责任。”这一规定“反映了商人们的此种意见,即任何人同意交付某种类物,在交付期限到来时,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必须交付。”[(21)]因为种类物毕竟是可以替代的物,因而标的物发生灭失以后,总是有交付的可能的。种类物的交付不考虑“可归责性”问题,确实对交易秩序的维护是有利的,但这一规定显然与《德国民法典》第275条第1款关于“因债的关系发生后产生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以致给付不能时,债务人免除其给付义务”的规定是不一致的。由于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交易的标的物都是种类物,因此“可归责性”规则适用的范围就极为有限了。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民法关于种类物交付的责任,完全不考虑任何过错问题,确实过于严格,且与“可归责性”的规定形成两个极端。为了避免种类物交付的严格责任,许多合同当事人被迫通过详细约定免责条款及其内容,力求避免承担严格责任。[(22)]

4.在货币之债中,债务人因为缺乏支付能力甚至破产,导致经济上的履行不能,是否可被免除责任呢?在德国制订民法典时,只承认事实上的履行不能和法律上的履行不能,并未承认经济上的履行不能。[(23)]即使是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经济上履行不能,债务人仍应负责。因为“所谓给付不能与给付困难并不相同,债务人无任意主张给付遭遇障碍而不负履行义务之可能,”[(24)]但这样一来,显然与“可归责性”的规定是不一致的。不过,为了弥补否认经济上的履行不能所产生的缺陷,德国法院创设了“情势变更”原则,对维护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的平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5.在雇佣、劳务等合同中,债务人因病不能给付劳务,不论他患病是何种原因所致,都应被免除责任,而不能考虑造成履行不能应可归责于谁。在此情况下,根本就不考虑“可归责性”问题了。

正是由于“可归责性”的规则不能解决种类之债、货币之债等债务中出现的履行不能情况,许多学者主张,应当将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的问题也贯彻到嗣后不能之中。正如一些台湾学者所指出的:“嗣后不能,包括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学说及制例对此问题所采见解,尚无不同。若云自始不能仅指客观不能而言,并不包括主观不能之情形,前后显然不能呼应。”[(25)]按照一些德国学者的解释,种类之债中的债务人不能交付标的物,金钱之债的债务人缺乏支付能力等都属于主观不能而不是客观不能。在主观不能的情况下,不管不能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债务人都不应当被免除责任。[(26)]然而,由于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的区分标准本身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将这两个概念运用到嗣后不能中,不仅不能完全解释种类之债、金钱债务中的问题,而且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如在雇佣合同、劳务合同等债务中,“债务人因病不能给付劳务,是谓主观不能,当亦可免其给付义务也。”[(27)]至于如何运用和区分这两个概念,更是一个难解之谜。

总之,“可归责性”的规则很难运用到履行不能之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履行不能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违约形态存在,而只不过是一种客观的事实状态。这种现象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因各方面的原因会经常发生,而履行不能的发生将会影响到补救方式的运用,即履行不能的发生使继续履行受到阻碍甚至成为不可能,从而导致损害赔偿取代实际履行而发挥作用。由于出现履行不能,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着不可抗力等情况,从而决定当事人是否应免责或负责。然而,单纯的履行不能的状态,与包含着法律价值判断的违约形态毕竟不是同一概念。另一方面,在履行不能的状态发生以后,并不等于债务人已构成违约。履行不能与不履行和不完全履行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除非因为债务人的过错致特定的标的物发生毁损灭失,或出现其他情况,致合同债务完全不能履行,否则很难确定债务人的违约责任。因为引起履行不能发生的原因很多,即使是因为债务人的过错发生履行不能,也不能表明债务人完全不愿履行,如果债务还可以履行,债务人继续履行,也可能不构成违约,至少不构成不履行。还要看到,如果把履行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违约形态,则很难与其他的违约形态相区别。

由于履行不能只是一种事实状态,因此在任何一种违约形态中都可以发生履行不能问题,从而可以将任何一种违约形态归结为履行不能。按照德国学者麦蒙森的观点,在第一次作出给付时,即应为精确而又符合债的本旨的给付,[(28)]否则,即可因为第一次的不适当给付而使精确的给付成为不可能。这样,如交付有瑕疵的标的物,即使债务人采取了补救措施,也使完全、正确的履行因为第一次不适当给付而成为不能,从而使履行不能可代替不适当履行。[(29)]尤其应当看到,麦蒙森认为给付不能应包含迟延给付。他认为“与给付形态(如给付的时间)有关的给付不能应视为部分不能”。[(30)]此种情况也属于暂时不能。以后德国学者温彻斯德(Windscheid)也采取了这一见解。因此,迟延履行实际上已包括在部分履行不能之中。由此可见,履行不能的概念作为一种违约形态,很难与其他的违约形态相区别。当然,由于德国民法典中仅承认履行不能和迟延履行构成两种违约形态,违约形态并不很多,因此履行不能与其他违约形态区分的问题并不突出。如果违约形态较多,则履行不能的概念与其他形态的准确区分,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不过,既然履行不能的概念可以概括其他各种违约形态,则履行不能也失去了它作为一种独立违约形态的存在价值。

由于履行不能的概念只是一种事实状态,不能用来概括其他违约现象,因此,我国合同法中不能接受该术语来概括违约形态,而应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构建我国合同法的违约行为体系,并针对不同的违约,确定不同的构成要件和救济方式,从而使合同责任制度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当的交易秩序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据我国立法规定和大多数学者的见解,可将实际违约行为分为不履行和不完全履行两类,而不完全履行又可分为迟延履行、不适当履行、部分履行。所以基本的违约形态主要是不履行、迟延履行、不适当履行、部分履行四种。它们分别可以代替履行不能的概念,这具体表现在:

1.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全部履行不能,债务人若不能继续履行义务,则发生债不履行的责任,债务人虽被免除履行原债务的义务,但要承担债不履行的违约责任。所以在此种情况下,债务人的行为已构成不履行。

2.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造成一时不能时,如果在不能原因除去以后,债务人仍能履行债务的,构成履行迟延问题,债务人应负迟延履行的责任。除非此时履行因对债权人已无利益而为债权人所拒绝,否则债务人仍不能免除其履行义务。所以,此种情况属于债务迟延履行的范围。

3.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致交付有瑕疵,按许多德国学者的观点,亦可构成履行不能,我们认为对此种情况应按不适当履行处理,由债务人承担不适当履行的责任。

4.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部分不能,可按照部分履行处理,如果一部分发生履行不能,另一部分能够继续履行,则债权人可要求就能够履行的部分继续履行,而就不能履行的部分要求赔偿损害或承担其他违约责任。

至于因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原因而致履行不能,则属于共同过错问题。我国法律常常用“双方违约”的概念来表述这一现象。有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存在,不应出现双方违约的现象。此种看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妥当,因为双方违约现象并不因为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而消灭,相反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在双方合同中,双方所负的债务并不具有牵连性和对价性,可能有一些债务是彼此独立的。如果双方各自违反了这些相互独立的义务,不能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却可能构成双方违约或共同过错。我国《民法通则》第113条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因此,在出现因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原因而致履行不能时,可根据“双方违约”或共同过错的规则,使当事人各自承担其应负的责任。

如果履行不能是由第三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则可能发生代偿请求权问题。所谓代偿请求权,是指因为第三人毁损或侵夺债务人的标的物或从事其他行为致合同给付不能,债务人虽可以被免除履行义务,但如果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债权人得请求债务人让与该请求权,第三人不得以债务人已免除履行义务而为抗辩,主张免责。代偿请求权在罗马法中就已被承认。《德国民法典》第281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因使其给付不能的事由,有从第三人获得债务标的物的替代物或赔偿请求权者,债权人得请求交付其作为替代而领受之物或转让赔偿请求权。”代偿请求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如果债权人无其他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行使代偿请求权最能维护其利益。但有几点却值得探讨:第一,债权人虽享有代偿权利,但因为免除了债务人对债权人的责任。这样对债权人可能并不有利,因为他在获得利益时可能仍有一定的障碍,例如,债权人与第三人相距遥远,第三人无足够资产赔偿等都会妨碍债权人充分行使权利,而债权人又不能从债务人那里获得赔偿,因而可能单独承担损失。第二,如果行使代偿请求权,债权人必须作出对待给付,由于债权人对债务人仍必须履行义务,而债权人又不能从第三人那里获得补偿,则对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更大。第三,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债权人只能依合同请求第三人赔偿。这就使债权人不能凭借更为有效的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债务人并不能被免除义务,一般应先由债务人向债权人负违约责任,然后由债务人向第三人追偿,这种作法是行之有效的。当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允许债权人在债务人不能作出赔偿时,基于侵权行为向第三人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此种办法较之于履行不能中的代偿请求权制度更为合理。

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而发生履行不能,涉及到不可抗力问题,将可能导致债务被免责、合同被解除。在英美法中,履行不能(ImpossibilityofPerformance)就是指此种情况。履行不能包括法律上的不能和事实上的不能,两者均可以引起合同的目标受挫,合同被宣告解除。可见,英美法的履行不能概念并不是与违约形态相联系的,而是从合同解除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而大陆法所考虑的为因受阻不能履行的当事人”。[(31)]德国法在履行不能情况下所考虑的是当事人是否具有可归责性,如无可归责性,应由谁承担风险。[(32)]事实上,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而发生履行不能,很多是因不可抗力引起的。根据《民法通则》第107条之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债务人可以被免除履行义务。当然,债务人须及时向债权人通报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的理由,并取得有关机关的证明,如不及时通报,使债权人因此受到损害或扩大损害的,债务人仍应负赔偿责任。

总之,既然违约行为形态、违约责任、负责要件等概念和制度已足以解决各种嗣后履行不能的问题,就不必单设履行不能的概念,造成法律规定之间的不协调和繁琐性。

三、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区分标准与价值

在采纳履行不能的概念的法律中,区分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的意义是重大的:即如果属于自始不能,将导致合同无效,债务人应赔偿债权人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如果属于嗣后不能,则合同有效,债务人应赔偿债权人的履行利益的损失。[(33)]两者在法律后果上的区别还在于:自始不能使合同无效后,当事人已经履行的应恢复原状;而嗣后不能将不发生恢复原状问题,债权人除有权要求赔偿损害以外,还有权获得其他的法律救济。

既然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在法律后果上有如此重大的区别,则在法律上应有一系列明确的标准将两者区分开。倘若区分标准不确定,则法律后果上的重大差异只能表明法律规则的不合理性。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区分的标准是否确定呢?一般认为,自始与嗣后不能的区分,以合同成立时间为标准,在合同成立时已发生履行不能的,为自始不能,在合同成立后发生履行不能的,即为嗣后不能。王泽鉴先生曾举一例,试图说明其区分标准:甲于5月2日卖某名画给乙,约定于5月4日交付,设该画于5月1日灭失,为自始客观不能;于5月1日被丙所盗,为自始主观不能;于5月3日灭失,为嗣后客观不能;于5月3日被丙所盗,为嗣后主观不能。我们暂不考虑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问题,从这个案例中,可见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的区分主要标准是根据合同成立时间来确定的,但现实情况远不是如此简单。对两者作出区分往往是极为困难的,其主要原因在于:

1.致履行不能的原因如标的物灭失、被盗、债务人丧失履行能力等,究竟是在何时发生的,如何举证,由谁来举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倘若由债权人举证,则债权人因其根本没有占有标的物或不了解债务人的患病等情况(如合同可能是在债务人的人与债权人之间订立的),而无法举证。倘若完全由债务人举证,则债务人极有可能利用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的法律后果上的差异,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情况来举证,这对债权人来说是不利的。

2.即使能够举证,也仍然遇到区分上的困难。例如买卖病马,以后死亡,若认为订立合同时病马尚未死亡,可认为是嗣后不能;若认为订立合同时病马将要死亡,也可认为是自始不能。依据不同标准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3.由于履行不能的概念本身是含糊的,哪些属于履行不能,学理上仍有争议。一般认为,凡依社会普通观念认为债务事实上已无法强制履行的,即属于履行不能。[(34)]也有学者认为,即使尚有履行可能,但如果因为合同履行而必须付出不适当的巨大代价或必须冒重大生命危险,或因此而违反更重大的义务,也应属于履行不能。这就使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区分更为困难。

由于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的区分,不能合理地解释造成两种不能在法律后果上的重大差异的原因,因此,许多学者主张,应在自始不能中区分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给付之主观不能,不影响债之关系之效力,债务人不为给付的,应负担损害赔偿之义务。”[(35)]从而自始主观不能与嗣后不能产生同一法律效果,而自始客观不能才发生合同无效的后果。这种解释虽然可以减少合同无效的范围,扩大债务不履行的责任的适用范围,[(36)]但由于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的区分标准的含糊性,因此也使问题不能根本得到解决。例如,在王泽鉴先生所举的案例中,显然未能解释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标的物灭失(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属于客观不能,因而致合同无效,债务人应赔偿对方信赖利益的损失;而标的物被盗则属于主观不能,契约有效,债权人应赔偿履行利益的损失。[(37)]此种分类标准的合理性、逻辑性是什么?如何用此种标准来处理类似的案件?确实值得进一步研究。所以,德国学者Carolsfeld认为,在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的情况下,债务人均未能履行其义务,其道德性质并无不同,不应区别而使其具有不同的效果。[(38)]

我们认为,区分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不仅极为困难,而且区分两种不能的重要性并不存在,相反,这种区分既不利于精确地归责,也不利于处理各种合同纠纷。一方面,简单地宣告自始不能的合同一概无效是不妥当的,即使是从一开始合同的履行就受到阻碍,也要考虑合同继续履行的可能性。如果属于永久的、完全的不能履行,要考察引起履行不能的原因,如是否属于欺诈、错误(双方或单方的错误),不可抗力引起的履行不能,一方应负担的风险等情况,从而应区分各种不同的情况处理,而不能简单地宣告合同无效。所以,我国法律关于无效民事行为的规定中未包括自始履行不能的情况,显然是合理的。另一方面,由于嗣后不能中“可归责性”规定的不确定性、含糊的嗣后履行的概念所包含内容的广泛性,特别是由于通过债务人举证证明履行不能“不可归责”即可免责,都会造成使债务人能够被轻易主张应采取“担保责任(Garantiehaftung)”理论,认为债务人对其给付不能及无过失,也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为合同订立后,债务人就已担保合同债务的履行,因此出现履行不能也要负责。[(39)]也有些学者主张债务人应仅就其事务范畴(Geschaftskreis)负责,即主观不能要因为债务人事务范畴外的事由而发生的,例如纵尽交易上必要注意,仍无法防止第三人的干预,或给付不能系由不可抗力发生,债务人免负责任。[(40)]这些理论都旨在限制债务人在履行不能的情况下被轻易免除责任,但并不能为限制债务人免责而提供完好的理论依据。

总之,履行不能的概念的不合理性,也引起德国立法者的高度重视。德国债务法修改委员会已决定摒弃自始履行不能、履行不能的类型化的做法,而吸取《公约》的经验,以“违反义务”作为确定债务人的责任的依据。[(41)]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为督促合同当事人自觉地履行合同义务,维持正当的交易秩序,我国法律也不应采纳履行不能的概念,更不应将履行不能类型化并赋予其不同的法律效果。对于自始履行不能的情况,除了属于无效合同或可撤销的合同以外,均应按有效合同对待,在发生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的情况以后,首先要确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否违反了其依法律、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无论违反义务是否造成履行不能状态,都要使债务人负不履行的责任。正如德国债务法修改委员会所指出:“义务违反之构成,仅以义务之客观上违反为必要,不包含债务者义务违反之非难可能性。同样,导致义务违反的理由何在,以及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均不重要。义务违反对债务者来说属于给付的原始不能,抑或属于所谓后发不能,亦不具特别意义。”[(42)]如果能够确定债务人客观上违反了其应负的合同义务,则应通过举证责任倒置的办法,由债务人证明其是否存在着法定的免责事由,才能被免除责任,如果不能证明其具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则即使违约未造成损害后果,也应由债务人负违约责任。

哪些情况应属于免责事由?履行不能的原则要求在确定责任时,考虑各种阻碍合同履行的情况,如债务人生病、缺乏支付能力等。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因电力供应不足、运输紧张、交通堵塞、原材料涨价等原因而阻碍合同的履行。那么这些因素是否属于免责事由?我们认为,我国《民法通则》仅规定不可抗力为法定免责事由,同时将不可抗力限定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这主要是为了严格限定当事人被免责的情况,从而维护合同效力,维持交易秩序。至于电力供应不足、交通堵塞等情况,则属于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该预见到的阻碍合同履行的情况,也是当事人从事交易活动所应承担的风险,因此不属于不可抗力的范畴。出现这些情况以后,当事人不能被免除责任。当然,如果这些情况确实经常严重地阻碍合同的履行,则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就应当注意到这些情况,为了尽量减少风险,可以通过对免责条款的约定和对不可抗力情况的特别约定,使其在出现这些情况以后被免除责任。

(1)(24)(26)(34)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第415页;第426页;第428页;第427页。

(2)(32)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台北,1979年版,第367页,第569页。

(3)Larenz,Schuldrecht,Bd,J.S.88.

(4)(6)(9)(33)(37)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3册,第53页;第52页;第48页;第507页;第57页。

(5)洪逊欣:《中国民法总则》,第321页。

(7)Staudinger.Werner,306,Larenz,SchuldrechtL.1971.S.83t.

(8)(11)(12)(41)(42)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页;第308页;第308页;第323页;第323页。

(10)《德国债法改革的现状及评析》,载《中德经济法研究年刊》(1993),第102页。

(13)(14)(31)沈达明:《英美合同法引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26页;第126页;第216页。

(15)陈安:《海涉经济合同的理论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

(16)EmmenchVaker,BG13SchuldrechtBesondererTeil,Zautl,1976.

(17)参见《德国民法典》第276条、第280条、第281条。

(18)《中德经济法研究年刊》,南京大学法学院出版,第103页。

(19)KonardZweigertandHeinKotz:AnIntraductiontoComparayiveLaw,North-HolladPublishing1977,P163.如承租人在租房时,因为双方当事人的过错而致房屋着火,都被免责(RG)W1905,7181。

(20)《德国民法典》第282条规定:“对给付不能是否由于应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所造成,发生争执时,债务人负举证的责任。”

(21)KonardIweigertandHeinKotzP163.

(22)KonardZweigertandHeinKotzP163.

(23)徐炳:《买卖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页。

(25)孙森焱:《论给付不能》,载《戴辉先生七秋华诞祝贺论文集》,台北,1978年版,第358页。

(27)王伯琦:《民法债篇总论》,第161页。

(28)德国民法中不存在不适当的履行的违约形态,与履行不能作为违约形态是有关系的。

(29)Westhelle,Fritz,NichteofuevnngandPositiveVertragSerletzung,1977,p47~49.

(30)Stoll,Heinnch,AbschiedVonderlehrevonderPositivenvertragsverletz-angP271,ACP136,257tt.

(35)梅仲协:《民法要义》,第172页。

(36)胡长清:《中国民法债编总论》,第354页。

(38)Carosfeld,ZurObjeketivenundsubjektivenVnmoglichkeit,FestschviftfarRheinharat,1972,S151f.

(39)Medicus,BurgerlichesRecht,8Aufl,1978,Rdat,280f.

不能范文篇3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不能范文篇4

长沙市天心区黄先生询问:“脑白金究竟是什么物质,到底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谭利明:脑白金的主要成分之一是MT(褪黑素),这种褪黑素在人体生理状态下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目前脑白金里面含有的褪黑素是一种合成的化合物,人体通过补充这种外源性的褪黑素,具有调节睡眠的功能。至于脑白金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抗衰老、抗癌等,只是有些实验证明其可能具有这方面的作用,但尚未得到普遍的公认。睡眠障碍患者光靠服用脑白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其毕竟是一种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所以我不会建议患者服用脑白金。

能继续服用脑白金吗?

家住长沙市下大垅的杨先生询问: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已经了解到,脑白金虽然在宣传上有点夸大其辞,但质量上还是没有什么问题。我想咨询一下,我父亲每天都喊腰酸腿痛,请问他有没有必要继续吃脑白金呢?

刘菊英:保健品并不能起到治疗功效,人体感到腰酸腿痛应该属于疾病,应及时治疗,对症下药为好。

撤下柜的脑白金该作何处理?

长沙某药房的李经理询问:我们药房有撤下柜台的脑白金产品,该如何处理?

黄跃建:关于脑白金说明书超出卫生部核准的内容一案,现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脑白金的违规事实经过最后认定后,卫生部门将根据《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卫生行政措施。脑白金的说明书按照卫生部核准的内容进行更改后,可以上柜销售。

保健品的宣传可不可信?

家住长沙市南门口的李女士询问:目前许多保健食品甚至普通食品都宣传有抗衰老、减肥等许多功效,到底可信不可信?

黄跃建:市场上销售的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确实存在宣传功效夸大其辞的问题,如普通食品醋饮料宣传软化血管、降压等功效,这些都是违规的。凡未经过卫生部门的审批,是不能任意宣传功能与疗效的。部分保健食品厂家为了使产品取得减肥、促进性欲等功效,往往添加一些食欲抑制剂、兴奋剂等违禁药物,这些都是违法的。卫生监督部门坚决打击这种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从而推动市场的有序竞争,给诚信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

应该怎样选择保健品?

省信息产业厅戴女士询问:保健品对人体到底有哪些保健功能?应该怎样选择保健品呢?

王军华:因为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所以许多营养成分都不能从食物中全面摄取,适当选择一些保健品能均衡人体营养。尤其是人在40岁以后,许多功能都会减弱,所以通过保健品这些外援补充,能促进和调节人体功能、补充睡眠等。但保健品对人体物质的补充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所以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不能追求短期功效,而且选择保健品时,应该看自己需要促进和调节哪方面的功能,因为每种保健品的功能是不同的。另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只要是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保健品,对人体一般都会有辅助作用。

如何辨别保健品的真假?

家住长沙市小吴门的刘女士询问: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实在太多了,不知该如何辨别保健品的真假?

王军华:一是看它是否有卫生部门的批准文号;二是看它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另外,购买保健品一定要去正规药店。

平时应如何保养身体?

不能范文篇5

大三下学期,江煜哲突然觉得,混了几年,是该学点东西的时候了,向父母交代是小事

,毕业后的饭碗问题最是关键。于是,他搬出了寝室,离开了那帮“足球王子”“飞车英雄”

之流的哥们儿,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租了一个小套间,租金不贵,每月300元。

从出租屋到学校,要经过一条繁华的老街,沿路的店面全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好又来

包子店就是其中的一间,独特的风味加上老板的和气,为包子店招徕了好生意。每天早上,江

煜哲都要来包子店买包子和热豆浆,其实他并不是很爱吃包子,只是站在热气腾腾的蒸笼架前

,他就会想起在老家小镇上开餐馆的父母。

火灾是在国庆后一个毫不起眼的夜晚发生的,一直烧到第二天中午。老街在一夜之间化

作了一堆惨不忍睹的瓦砾和灰烬,包子店也没有了。虽然这场火灾跟自己没有关系,经过老街

时,江煜哲还是感觉很震惊。包子店老板夫妇和那个拣包子的女孩都是很不错的人啊,怎么就

出了这样的事呢?江煜哲涩涩地想。

2、女孩

江煜哲!刚走到学校门口,江煜哲就被一个怯怯的听起来很陌生的声音叫住了。扭头的

瞬间,江煜哲差点叫出声来,是她,那个拣包子的女孩!天啊,她还活着!江煜哲内心深处生

起了一种莫名的欣慰和感动,颠颠地跑过去。

女孩显然还没从火灾的惊悸中摆脱出来,一脸的疲惫和迷惘,看上去很是可怜。她是怎

么知道自己的名字的?江煜哲有些奇怪,却没有问。每次经过包子店,他将准备好的零钱递过

去,然后接过女孩用塑料袋装好的包子就走,仅此而已,言语的交流几乎没有。

你没事吧?江煜哲很快就为自己的这句废话懊恼了,她好好地站在这儿,还能有什么事

?他觉得自己简直不配是大学生,可又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语言。

女孩什么也没说就开始哭了,先是默默地流泪,接着嘤嘤哭出声来。江煜哲想安慰她几

句,却不知道该怎么说。他觉得该为女孩做点事,就把她拉到附近的一家面馆,给她叫了一碗

麻辣牛肉面。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拉年轻女孩的手,这是一双很有骨感的小手,只是有些

冰凉。怎么就抓住了呢?他也弄不明白。

女孩的确是饿极了,也顾不得矜持,当着江煜哲的面,呼呼地吃得挺香。她告诉江煜哲

,她是进城打工的,火灾那天晚上一个人去市中区看国庆焰火晚会,回来时老街已经烧起来了

,她的衣服连同挣的2000多元钱全没了,连落脚处也没有,在街上转了一宿。说着说着,又伤

伤心心地哭了起来。

江煜哲很可怜女孩,她是火灾的直接受害者,可她不是老街人,政府的一切救济和补偿

都与她无关。他不是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何况还是一个弱小的可怜女孩,更没有理由置

之不管。

3、与爱情无关

江煜哲把女孩大爱回了出租屋,他把唯一的卧室让给了女孩,自己搬到了客厅的沙发上

。他实在没有更多的钱为女孩添置衣服,就把自己的衣服拿给她穿。好在女孩身材很好,什么

衣服穿在她身上都像摸像样。

两个跟爱情无关的男女住在一块,总会有一些别扭。每天半夜,江煜哲都会看见女孩穿

戴整齐轻手轻脚地摸向厕所,他虽然装睡,尽量不让女孩发现自己醒着,可接下来传来的奇怪

的声音,无法不使他擅长联想的脑子描绘出一些令人面热心跳的画面。他是一个正常的又值年

少的男孩,而女孩又那样漂亮,没有理由不去想。更要命的是,他再夜不能像以前那样坦胸露

腹任被子掉在地上也可以不管,更别说穿着短裤无所顾忌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了。

有时候他也卑鄙的想,这么无谓地付出,自己如果强行占有她,她也无话可说的。可她

只不过是一个农村来的打工妹,连做自己女朋友的资格都没有,说到底,自己只是同情她,仅

仅同情而已,他还没有傻到要将自己陷在一桩没有结果的感情泥沼中去的地步。

女孩的心情渐渐好起来了,脸上也有了笑容。她说她叫黎泰姝,在这座城市没有任何朋

友和亲戚,所以她当初找了他,她是从他胸前的学生证知道他的名字的。说这些的时候,她怪

怪地看着他,看得他一头雾水。

4、她没有离开的迹象

没事的时候,女孩会极无聊的哼唱一些杂七杂八的曲子,坐在那台奔4电脑前,除了看电

影和听音乐,什么也不会,就连最简单的拼音打字法,江煜哲教了不下10次,她依然不会,整

个一木头脑袋。女孩说要去找工作,江煜哲自是赞成,不厌其烦地为她分析该怎样去求职,可

她一直不见行动,后来再提找工作的事,江煜哲就不再言语了,反正说了也是白搭。

突然有一天,女孩说不想去外面吃饭了,还没自己弄的好吃,想自己弄,最主要是划算

些。江煜哲想想也是,她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做点事。从此,江煜哲每天回来,女孩都做好

了热饭热菜等着他,味道真是不错,比食堂好多了。江煜哲却不会因此而感激她,自己供她吃

住,做这点事还不应该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煜哲渐渐紧张起来,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吧?她可不想做一辈子活

雷锋,也不想那么高尚。

终于,女孩找到了工作,给一家写字楼做清洁,每月工资800元。令江煜哲不安的是,女

孩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她已经把这儿当家了。江煜哲突然觉得女孩很烦,有好几次,他横眉

冷目阴郁着脸坐在沙发里一言不发,故意做脸色给她。谁知,女孩却自得其乐地看肥皂剧,压

根就不看他,即使一个一点也不可笑的镜头,她也笑得前仰后合。江煜哲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她是一个人,总不能像一只猫儿那样一脚踢出去吧。

5、我听见了你的心跳

女孩开始用自己的工资支付房租和生活费,她说她不能太多到以来江煜哲。江煜哲听了

,差点没晕倒,既然这样,那就离开呀。可他没有这样说。终于过了春节,温暖的阳光充满着

城市的角角落落。一天早上,江煜哲一睁开眼就看见了女孩在阳台上的背影,阳光落在她飘逸

的长发上,有一种令人着迷的静雅之美。江煜哲翻了个身,不去看她。不可否认,女孩的确很

美,可他就是说服不了自己去爱她,哪怕一点点心动的感觉也不曾有过。

突然停电,目之所及的城市一片漆黑。半夜的时候,江煜哲听见了女孩的惊叫,以为出

了事,急忙起来点亮的蜡烛。女孩不知被什么绊倒了,半倚着身子斜躺在客厅中央,一双水灵

灵的大眼睛无助地看着江煜哲,楚楚堪怜,就想第一次在学校门口遇见时一样。江煜哲忽然有

种莫名的冲动,熄掉蜡烛,紧紧搂住了女孩。黑暗中,那具睡衣紧裹的躯体微微颤抖着,像一

只温顺的小猫,轻轻地靠在他身上。他的手贴着她瘦削的后背,能清晰地感觉出她的激动和渴

望。他有亲吻的念头,想抚摩想象过无数次的胴体,但最终克服了躁动的情绪。不爱她,就不

该毁了她,那太残忍了。

再次点亮蜡烛,江煜哲看见了女孩失望至极的眼神,看见了她无声流淌的泪。他什么也

没说,默默地回到了沙发的被窝里,不再看她。我听见了你的心跳!女孩轻轻拉上了卧室门,

扔下的这句话却让江煜哲反反复复直到天亮——听见了心跳,那又能代表什么呢?

6、爱情来了

英语过了六级,计算机过了国家二级,江煜哲终于成了一匹黑马。一家外资企业来学校

招聘,他的优异表现令那位胖胖的副总大为欣赏,当即拍板,学期结束后他就可以去上班。兴

奋之余,江煜哲想起了女孩,这些成绩,她应该功不可没。因为她的到来,才使得自己有了一

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就跟小时侯在母亲身边那样。可感激跟爱情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就像苹

果和苹果树一样。

爱情好比一个人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总会有人不小心撞上你。江煜哲受聘于外企,

在小范围内自然就有了一点名气。他恋爱了,女朋友叫宋玮洁,外语系的毕业生。在那次招聘

会上,他们是竞争对手,各自都有不俗的表现,结果,宋玮洁落聘了,两人却从此相互倾慕。

再后来,他们恋爱了。

宋玮洁不是很漂亮,甚至比不过女孩,可她天生丽质的高雅和涵养,却是女孩无论如何

也比不上的。爱的就是这种气质,这是江煜哲想了N次的结果。第一次来出租屋,宋玮洁惊异

于居然还有一个比自己漂亮的女孩子跟男朋友住在一起。江煜哲解释,她便信了,因为他既然

有勇气带自己来,就证明他是君子。可她不愿跟江煜哲住在一块,毕竟两个女人守着一个男人

是一件绝对不可容忍的事。

江煜哲很为这件事恼火,自己有了女朋友,她不该再赖着不走。可她绝口不提离开的事

,只是脸上的笑容少了,变得生硬了。真是不可理喻!

7、我不能爱你吗?

一天,来了一个约莫30岁,穿一套皱皱巴巴的西装的乡下男人。大吵一架后,男人颓丧

的独自走了,女孩却躲在卧室哭了一下午。晚上吃饭的时候,女孩的眼圈红得很厉害。江煜哲

觉得有必要过问一下,于是问道:那人是谁?

关你什么事?女孩猛地将饭碗搁在桌上,冲江煜哲没来由地喉道。江煜哲还从来没见过

女孩发这么大火,本想狠狠说她一顿,以发泄这段时间来的愤懑,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因为他

看见了女孩满溢的泪水。半夜醒来,江煜哲发现卧室的灯还开着,隐隐约约有女孩的哭声。他

想去安慰几句,走到门边,想想还是算了,她那么怪,只有上帝才了解。

第二天傍晚回来,屋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却没有了女孩的身影。她突然消失了,这是

江煜哲所期望的,可一时之间,他还是觉得有些不习惯。

终于上班了。江煜哲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公寓,宋玮洁和他住在一起。周末,他回原来

的出租屋搬东西,准备退房。整理床的时候,他意外地发现了被子下压着的一封信,是女孩留

下的,字迹歪歪斜斜,甚至有些凌乱。

爸要我嫁给阿坚,他家开着商店,很有钱,可我一点都不喜欢他,所以我逃了出来。人

海之中,遇见了你,我才知道爱一个人是多么幸福。你是大学生,不会看上我这个农村女孩,

即便这样,只要能天天看见你,我就知足了。噶安歇那场大火,使我跟你住到了一起,我知道

你不喜欢我,讨厌我,所以我加倍努力,希望能改变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你还是恋爱了,那

个女孩没有我漂亮,你为什么要喜欢她而不喜欢我呢?为什么……为什么爱情总是离我那样遥

远?我不该拥有吗?

我让阿坚来接我,我再也不想呆下去了。他来了,可我又不想走,我爱你,没有你,我

不知道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江煜哲,我不能爱你吗?江煜哲,我不能爱你吗……

不能范文篇6

说到政府效能低下的问题,有一个现成的事例,海南省省长卫留成在近日开会时发了火,原因是一份“表扬六名援藏干部的文件”在机关里旅行了两年半的时间,才递到了他的手里。说实话,如果这个事例不是出自省长之口、最后又由海南省委机关报刊登出来,人们是不敢置信的,因为它比较夸张,带有明显的“段子”色彩。然而,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恰恰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并且很难把它归结为偶然和极端的个案,它反映出我们政府里的确存在着一种正如卫省长所说的“机关病”。这种病的典型症结是眼中只有自我利益和本位利益,罔顾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全局,最终导致推诿拖拉、敷衍塞责、执行不力、效能低下。在这种缺乏责任感的“病人”的手里,一份公文旅行两年,也实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推行“效能革命”以来,各地频频告捷,比如,浙江省在10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惩治了2390名庸官,仅仅温州市就有400多名庸官栽了跟斗,广东省也在一年时间里处理了6000名庸官,这些数字无疑是相当惊人的!按道理讲,设置了禁区和高压线,又惩治了这么多的庸官,政府的行政效率就应该大幅度提高了吧?政风也应该焕然一新了吧?然而,事情未必就这么简单。

首先,庸官是一个模糊的、不尽科学的概念。比如说,一个老老实实坐机关、严格按照章程办事的公务员,他接待群众的时候谦和有礼,但做起事来又缺乏激情与活力,这样的公务员算不算庸官呢?如果这类庸官也要受到惩处,公务员们想必不知道如何才能在机关里呆下去。但事实是,政府效率低下并不是由少数特别怠惰的官员造成的,恰恰是多数这类老实的、守规矩的、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公务员共同营造的行政氛围。惩治庸官固然能把少数极端怠惰者扫地出门,但未必能让多数平庸者积极起来。

说到这里又想起了一则新闻,说的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有一条小巷子,里面有30多家无照歌厅,半年前,政府有关部门曾联合下文且联合执法,要求依法限期取缔,但半年过去之后,这些歌厅依然故我、照旧营业和照旧扰民。在接受采访时,该区文化、公安和工商部门都有一套说法,总之是让这些歌厅关门“不现实”,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是软弱无能的呢?显然不是。如果按照“效能革命”的逻辑,把办事不力的几个部门领导撤职处理,会不会就能彻底拿下歌厅一条街了?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按照目前的管理模式,对歌厅这样的娱乐产业,政府是实行联合管理和多头执法的,文化、公安和工商都有责任去管,但哪家单位也无权或无力单独作出取缔的行政决定,于是就形成了越治越乱的怪圈,显现为典型的效能低下局面。这个问题的形成,并非缘于庸官太多,而是机制陈旧、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所导致的。

不能范文篇7

在《废品不能成为商品》一文中,我们首先指出了理解这一问题的原则。高一《思想政治》(上册,11页)指出:“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它们共同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一种东西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或在它上面付出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不是商品。……一种东西要成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可见,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这样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那么,废品是一种怎样的物品呢?我们在这里借用一下“可”文所下的有关定义:“废品是指在生产中未能实现预定使用价值和由于自然、人为的原因而丧失了特定使用价值的物品。”这种“预定使用价值”或称“特定使用价值”,同经济常识中所讲的使用价值是一回事。否则,“一种东西如果没有使用价值”这个假定就不存在了。我们承认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但我们购买商品,都与特定的使用价值相联系,特定使用价值的丧失,商品就不成为其商品了。例如:某厂生产的保温瓶如果严重破碎,我们就可说它失去了应有的使用价值,人们就不会当做商品购买它。我们认为作为保温瓶厂也并不是为了给废品站提供商品,或为了给玻璃厂提供原料而生产保温瓶的。我们强调要大力发展的商品生产,都是指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商品生产,而不是丧失其特定使用价值的废品生产。

我们在《废品不能成为商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废品就是指没有用的,失去了使用价值的物品,使用价值不存在了,价值也就必然消失了。”“可”文指出这段话有三个方面的漏洞,现在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三个“漏洞”。一是说对废品内涵的揭示不准确。我们查了《现代汉语小词典》,它对废品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破的、旧的或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在这里看不出我们对废品的解释有何不妥。二是说从废品失去使用价值推出“价值也就必然消失了”不合情理。“可”文是这样说明“不合情理”的:在生产中报废的热水瓶,没有“保温”这一使用价值,花费在它上面的劳动就是无效劳动,不能算劳动,也就不能形成价值。我们承认这话是正确的。但还有另外的情形,当某种商品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其使用价值才丧失的,随着使用价值的丧失,是否可以说“价值也就必然消失了”?我们认为是完全可以这样表述的。因为,耗费在这种产品上的劳动,已经被社会承认了,即它形成了价值,只不过随着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的损坏而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就随之消失了。三是如果从一般意义上讲“使用价值不存在了,价值也就必然消失了”也不妥当。在这里,“可”文援引了马克思的话:“生产资料在丧失自己的使用价值的同时并不丧失价值,因为它们通过劳动过程失掉自己原来的使用价值形态,实际上只是为了在产品上获得另一种使用价值形态。虽然价值存在于某种使用价值中是很重要的,但是商品的形态变化表明,它存在于哪一种使用价值中是没有关系的。”(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208~209页)“可”文作者引用经典作家的论述,在这里丝毫无助于说明我们的问题,反而暴露了作者理解问题上的随意性。首先,马克思在这里讲的是生产过程,而我们讲的是消费过程结束之后。其次,我们讲的“价值消失”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商品而言。例如:一台价值10万元的机器,假定每年的折旧费是一万元,那么10年后,其价值就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如果这时该机器报废了,仍可以把它卖给废品收购站,这个过程也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收购站并不是当做商品来购买该机器的。再次,我们讲的使用价值不存在了,价值也就必然消失了,是按废品的定义表述的,是同废品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可”文作者断章取义,把这句话拿来与马克思在另一个意义上讲的话对照,是不严肃的。

我们在《废品不能成为商品》一文中为了说明废纸没有价值,因此也就不是商品的观点,作过这样的表述:“废纸的价格并不是由原先生产这些纸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这种比较效益的差别决定的,即废纸价格加制成纸浆的费用不能大于购买木材的价格加制成纸浆的费用。”“可”文就这一点提出责难:在这一表述中,废纸的价格到底是怎样决定的,大概谁也看不懂。接着,作者指出:“废纸作为再生纸的原料,凝结了人的过去劳动,含有劳动产品成分。当废品站收购废品时,就以生产纸品原料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废品的价格。”对这段话可以这样理解:废纸价格是以生产纸品原料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我们在讲商品的价值时,都是指凝结在商品本身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凝结在他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能成为此种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

不能范文篇8

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紧密相连,职业礼仪又日益与效率相接,现在社会的发展已不允许在礼仪上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信息化的社会要求速度与高效,效率是时代生活的主旋律,所以礼仪也在日益简化,但有几点在职业场所还是需要注意:

一、接电话。这在外企和在酒店行业做得较好,先报自家单位名称或个人职务姓名,如果对方要找的通话人不在场,就应要求留下联系方法,包括对方姓名、回电号码等,但我们多数职业人员都缺乏必要的耐心,殊不知由此丧失很多商机。

二、咨询对话。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酒店、邮局、银行、商场等大门内都设有大堂副理又称咨询台、值班主任专柜等设施,但有一点常常使人不快的是客人站着问话,而职业员工却坐着对话,遗憾的是一些职业人员并不知道这是失礼行为。其实只要把顾客当成和你一样有时也会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平等相待就可以了。

三、预约制度。我常常受人之托邀请一位外国朋友出席一些会议、仪式等等,但常因没有留给他人一定的时间余地,所以只能作罢。这说明如果缺少职业礼仪将会对业务发展构成损失。不仅对外,对待国内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事务往来都应尊重对方的工作秩序与计划,提前三两天通知对方,在异地更要考虑对方的方便等等,这样做才会使对方感到你是一位训练有素的职业化的合作者,有利于交流。公务员之家:

不能范文篇9

包装:送给他人的礼品,尤其是在正式场合送人的礼品,一般都应认真地进行包装。即用专门的纸张包裹礼品,或是把礼品装入特制的盒子、瓶子之内。包装礼品,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反对华而不实。进行包装时,要讲究材料、包封、图像以及捆扎、包裹的具体方式。

时机:赠送礼品不仅要慎重选择礼品,更需要考虑送礼的时机,也就是什么时候送礼。一般情况下集中在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旦等,此外,交往对象遇到困难,挫折、身处逆境时,也可以赠送礼物以表示慰问或鼓励。

场合:送礼还需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如果是公司的同事退休,通常由部门或者公司提供统一的礼物,或者大家集资购买礼物,没有特殊的原因最好不单独赠送礼物,以免造成比较引发尴尬。

不能范文篇10

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要求,全面、准确、精辟地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八荣八耻”的每一条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笔者对“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感触尤深。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必将有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助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些至理名言,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这些古训,自觉做到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带头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和以权谋私。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骄奢淫逸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绊脚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敌。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绝不可视而不见、掉以轻心,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两个务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力戒骄奢淫逸的腐朽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