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费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5:16:14

补偿费范文篇1

第二条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三条县财政局是矿产资源补偿费管理部门,县非税收入管理局负责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矿产资源补偿费具体执收工作。

第四条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必须以提高征收率和扩大征收面为中心,以征收监管和稽查为重点;坚持应收尽收、足额征收、全额入库、严格执法、维护国家权益的原则。

第五条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或个人(以下统称采矿权人)向征收机关缴纳,采矿权人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列入企业管理费用。

第六条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或者以矿山开采消耗的矿产资源储量的一定比例计征,按矿产品销售时使用的货币结算,征收金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数量×销售价格)×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开采回采率系数=核定开采回采率÷实际开采回采率)。

第七条本规定所称矿产品,是指矿产资源经过开采或者采选后,脱离自然赋存状态的产品。

采矿权人销售原矿的,按原矿销售收入计征;将原矿自行加工为精矿销售的,按精矿销售收入计征;自行加工为最终产品的,按最终产品所消耗原矿的数量和本县市场平均价格确定其销售收入计征;无法确定所消耗原矿数量或者原矿无市场价格的,按最终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

采矿权人生产的矿产品自行消耗或者向关联企业按照内定价格销售的,按国家规定的矿产品价格计算销售收入计征;国家没有规定价格的,按当地市场平均价格计算销售收入计征。

收购未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矿产品进行加工、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是被代扣代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义务人,应按其实际加工、经营的矿产品销售收入依法代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八条征收机关根据企业申报和相关调查资料依法据实核定采矿权人应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一)矿产品销售数量,依据企业申报、县煤炭税费统征情况统计和《矿山储量年报》情况综合核定。

对纳入县煤炭税费征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煤矿企业(含国有煤矿)的矿产品销售数量以县矿征办对煤炭税费征收信息化管理系统产生的销售数量为依据计征。

对财务账目无法确定征收数额的金属矿山和一般非金属矿山企业,可按采矿权人年动用资源储量计征。年动用资源储量以《矿山储量年报》为依据计算。

对财务账目无法确定征收数额且未开展《矿山储量年报》工作的砂、石、页岩、粘土等矿山企业,以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或采矿许可证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时间核定其开采量计征。

对地热水(温泉)、矿泉水类企业,由征收机关监督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水表,按井口抄表数计算实际消耗量计征。

(二)矿产品销售价格,依据企业申报、实际销售价格调查和当地市场平均销售价格为依据核定。

(三)核定开采回采率,以国家和省、市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矿山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无设计的,参照有设计的同类矿山企业的核定开采回采率。

(四)实际开采回采率,以实地测量计算并经省、市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指标为准。未进行实际开采回采率核算的,对砂、石、页岩、粘土等矿种的开采回采率系数按1计算;其他矿种的开采回采率系数按1.2至1.8确定。

(五)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按照国务院《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确定的费率标准执行(详见附录)。

第九条采矿权人销售矿产品未设置帐簿或者帐目混乱、销售凭证不全难以核实其销售收入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同类型、同规模采矿权人的销售收入核定其应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十条矿产资源补偿费按季度缴纳,采矿权人应在每季度结束后5日内向征收机关报送已采出矿产品的矿种、实际开采量、销售量、销售价格、核定(设计)回采率、实际开采回采率等资料,并填报矿产资源补偿费季度申报表(矿产资源补偿费季度申报表一式两份,征收机关审核后留存一份,返回申报单位存一份)。

第十一条征收机关根据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据实核定采矿权人应缴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在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向采矿权人下达《矿产资源补偿费缴款通知书》。

第十二条矿产资源补偿费执收机构在执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时,统一使用《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不得使用其他票据代替。采矿权人根据征收机关下达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缴款通知书》和《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在规定的时间内,足额将款项缴入县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

第十三条采矿权人应当于每季度结束后30日内缴纳本季度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采矿权人欠缴、少缴、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主动向征收机关报告说明原因,并在下一年度采矿权年检时一次性缴清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十四条采矿权人逾期未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机关应当在期满之日起5日内向采矿权人发出《矿产资源补偿费催缴通知书》。

第十五条采矿权人中止或者终止采矿活动且矿产品销售完毕的,应当书面报告征收机关,并结缴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人中止或者终止采矿活动后矿产品未销售完毕的,在销售完毕时,缴清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十六条征收机关有权对采矿权人与矿产资源补偿费有关的资料档案进行检查调取,采矿权人应当如实、及时向征收机关提供,不得拒绝、隐瞒。征收机关应当对上述资料予以保密。

第十七条征收机关应建立征管稽查工作制度。按照“严格监管、强化稽查”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检查和稽查工作,检查采矿权人有关的台账、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资料,审查采矿权人矿产品种类、开采量、销售量、价格和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有关证明材料。定期对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情况进行稽查,并按规定实施处理。

第十八条征收机关应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申报、入库、清算、统计和票据管理。按时核查矿山企业台账,跟踪监管采矿权人缴费情况;建立征费工作档案,加强征费入库管理,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统一按规定分级缴存,不得缴入地方财政预算外帐户,不得调控和统筹;做好征费年度清算工作,采矿权年检时应做好缴费清算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规范矿产资源补偿费票据管理,征收入库必须使用专用票据,专用票据不得挪作他用、以旧换新,并按规定进行票据核销。

第十九条采矿权人在申请采矿权延续、变更、转让时,要足额缴清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机关要加强对采矿权人提供的矿产品数量、销售收入等资料的检查,对未缴、漏缴、欠缴、少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矿山企业,必须在缴清补偿费后才能办理相关手续,对拒不履行缴费义务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对及时、准确提供生产经营基本信息,足额、按期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在生产经营中不断采取新工艺、新方法,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采矿权人,在矿产资源补偿费资助项目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专项用于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管理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二条凡符合国务院《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减免条件,并已足额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采矿权人,可依法申请减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二十三条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申报、审批程序。

(一)矿产资源补偿费按年度办理减免缴手续;

(二)由采矿权人在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省非税收入缓减免审批表》,并附矿山企业相关生产、销售、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等相关材料;

(三)县国土资源局提出意见后,报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初审,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市国土资源局和市非税收入管理局申报;

(四)市国土资源局和市非税收入管理局对符合减免条件的矿山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后,于每年3月底前将核查结果汇总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五)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减免意见,汇总填写《省本级非税收入缓减免审批表》,报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初审后,按照国务院第150号令和政办发〔2009〕48号文件规定办理减免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人在提出的减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申请未批准之前,应履行正常的缴费义务。

采矿权人无正当理由未依法结清上年度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部门不得受理其减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申请。

第二十五条征收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征费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采矿权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帐簿、记帐凭证、报表等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阻挠或者隐瞒。

第二十六条非法或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先征收,后处罚”的原则,由征收机关责令其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后,再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查处。

第二十七条采矿权人未按照本规定第九条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由征收机关责令限期报送;逾期不报送的,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仍不报送的,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可以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采矿权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足额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由征收机关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补偿费2‰的滞纳金。

采矿权人未按照前款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滞纳金的,由征收机关处以应当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建议由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采矿权人采取伪报矿种,隐匿产量、销售数量,或者伪报销售价格、实际开采回采率等手段,拒缴或者少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由征收机关追缴应当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处以应当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第三十条依照本规定对采矿权人处以的罚款、加收的滞纳金上缴国库。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对拒绝接受征收工作人员检查、妨碍征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给予批评教育;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依法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征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截留、挪用、坐支、私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补偿费范文篇2

一、提高对专项检查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各区(县)、各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性,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专项检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建立健全专项检查工作组织保障体系,切实落实各项措施,解决好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支付、管理和使用中的突出问题,依法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落实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和耕地保护制度。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专项检查工作取得实效,成立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冯旗任组长,市监察局牵头组织实施,成员单位为市监察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牧局、市审计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从市监察局抽调1名,市国土资源局抽调2名,市农牧局抽调1名、市审计局抽调2—4名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参加专项检查工作。**县、各区人民政府、两个开发区管委会要组织专门班子,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三、检查的重点和目的

此次专项检查的重点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征用土地补偿费的分配及管理使用情况,督促村集体经济组织弄清家底,合理支配和使用征用土地补偿费;检查各类征用土地行为是否合法,程序是否规范,是否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给予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征用土地补偿费是否做到村务公开,监督措施是否到位。目的是:切实妥善地解决好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支付、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化解因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及管理使用产生的矛盾,依法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落实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和耕地保护制度。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培训阶段(7月27日—28日)。

7月27日,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召集各区(县)人民政府,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主要领导召开关于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专项检查工作的各项任务。

7月28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区(县),两个开发区,各乡(镇)村参加专项检查工作的同志进行业务培训。

(二)自查自纠、填报统计表阶段(7月29日--8月10日)。

各区(县)、各相关单位要对照此次专项检查工作的重点和要求,从征地项目入手,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征地补偿费方面的收入、支付和分配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认真填写“征用集体所有土地补偿安置情况明细统计表”和“征用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拨付使用情况统计表”,不得遗漏,不得瞒报。同时,对每一宗地的征地补偿费使用情况进行文字说明,建表立档。

(三)检查阶段(8月11日--8月20日)。

由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区(县)、两个开发区自查自纠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对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要进行重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意见报领导小组。8月20日前,领导小组将检查情况报市人民政府。

补偿费范文篇3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建设、资源勘探、开发和其他非水土保持建设活动损坏原地貌、植被或水土保持设施,造成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相个人,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貌、植被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的地表形态及其覆盖于地面上的植被和植物群落。

第二章补偿费、防治费征收范围和标准

第四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建设、资源勘探、开发和其他非水土保持建设活动,损坏原地貌、植被或水土保持设施而使原有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者丧失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规定收费标准交纳水土流失补偿费,并对其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不治理或因技术能力等原因不便自行治理的,应按水土保持方案所需的费用或规定收费标准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

第五条水土流失补偿费按下列标准征收:

1.侵占或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应按当年恢复同等数量和质量的水土保持设施所需的实际费用征收;

2.损坏地貌、植被的,应依据破坏面积,按每平方米0.2—0.5元的标准征收。

第六条水土流失防治费按下列标准征收:

1.破坏地貌、植被的,按每平方米0.4—0.7元的标准征收;

2.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按每立方米5—10元的标准征收;

3.不便以1、2两项方法计算交纳的,可按生产产品实际售价的3—5%征收。其中部分产品按以下标准征收:天然气0.0015—0.003元/立方米;石油10—15元/吨;石料1.0—1.5元/立方米;铅锌矿3.0—5.0元/吨;金1.0—2.0元/克;石灰0.3元/吨;砖瓦3.0—5.0元/千块;

4.神府榆地区的国家、地方及个体私营煤矿,统一按吨煤一元的标准征收。

第三章补偿费、防治费的征收

第七条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由县级以上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统一征收。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属部、省审批的,其补偿费、防治费由省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或其委托的下级机构)收缴;地(币)审批的,由地(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收缴;县(币)审批的,由县(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收缴。

第八条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可委托银行、矿管等有关部门代收,代收单位可从申提取1梷3的手续费。

第九条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按规定向同级物价部门申请《收费许可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执行收费公务时,必须佩戴统一标志,出示《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和《收费许可证》,并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收费专用票据。

第十条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期限内缴纳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逾期不缴纳的,按天征收千分之三的滞纳金。

对拒不缴纳的,除加倍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及滞纳金外,可依据《水土保持法》、《陕西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四章补偿费、防治费的使用管理

第十一条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实行按比例上交,分级管理办法。

县《市、区》收缴的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70%留县(币、区)使用,上交省、地(市)各15%;

地(市)收缴的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80%留地(市)使用,上交省上20%;

省上收缴的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归本级管理使用。

第十二条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属于专项收费,作为水土保持事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水土保持事业,纳人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同级财政专户储存,计划管理,统一票据,专项核算的管理办法,执行事业会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截留或挪用,如有结余可以连年结转继续使用。

第十三条为了加强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的解交及使用管理,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单独设立"补偿费、防治费"收人相支出两个专户。凡征收的水土流失补偿费和防治费,一律先缴人"补偿费、防止费"收人专户。按规定上解部分,先由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在季末15日内直接向上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解交;留本级使用的,缴本级财政专户。

第十四条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恢复、维修和管理养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增植与补植;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示范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及应用;

2.水土保持勘测、规划、设计及水土保持专题调查,水土保持宣传及法律和技术咨询;

3.水土保持监督监测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的购置和维修;

4.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业务费及监督管理人员培训、教育费,监督监测管护人员的补贴;

5.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管理人员的奖励。

该项资金的70%用于第1—2款,其余30%用于第3—5款。其中第5款的奖励费不得超过5%。

补偿费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有关精神,切实解决我区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支付、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项检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以及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督促各单位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给予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严禁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费,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落实国家土地管理政策。

二、检查内容

这次专项检查的范围是,**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实施后,经国务院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中确定的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地上地下附着物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费等管理和使用情况,重点是土地补偿费的管理使用情况。具体内容为:

(一)区、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其部门制定的有关征地补偿的文件、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否一致。

(二)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是否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实行征用土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和征地补偿登记制度的规定。

(三)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的核算和支付情况,包括确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是否按照依法批准的征地方案核算补偿费;应支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发放给农民个人的征地补偿费是否及时足额到位。

(四)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包括征地补偿费是否纳入村集体财务并实行专项管理和监督;村集体财务是否实行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支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是否按规定在村集体和农民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被征地农户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的土地补偿费是否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五)纠正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费问题的情况,包括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有无监督措施;对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费的情况是否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的行为是否予以纠正,对有关责任人是否依法依纪作了处理。

(六)对征地劳动力落实社会保障、参加“镇保”的计划安排、实际落实和工作进展的情况,包括征地包干协议确定的征地农业人员安置补偿标准与实际支付给征地农业人员的安置补偿费是否足额到位,对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安置补偿费的问题是否进行了全面清理和纠正。

三、方法和步骤

这次检查采取自查自纠、逐级抽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分三步进行:

(一)自查自纠(8月20日前)

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区有关部门按照本意见的内容和要求,从每一个征地项目入手,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积极整改,并认真做好土地补偿安置费等调查表的填报工作,不得虚报、瞒报和不报。

(二)逐级抽查(8月21日至9月10日)

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工业园区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抽查,抽查面不少于乡、镇、工业园区总数的50%。

全区的检查报告及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情况将在9月20日前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重点检查(9月20日至11月)

区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做好迎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抽查(抽查面不少于30%),以及迎接由国家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审计署组成的联合检查组的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区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区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主要领导是本地区专项检查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区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对各乡、镇、工业园区的检查工作提出任务和目标,抓好落实,做到查实情、讲实话、抓实效。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这次专项检查工作由区政府办公室、区监察委、区房地局、区农委、区审计局、区劳动保障局、区集资办等7个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并在区政府办公室设立办公室,进行统一协调和指导。各乡、镇、工业园区也要由相应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妥善处理好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和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要认真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要严格实行责任制,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分工落实,明确职责。

区有关部门要在发挥整体合力的基础上,加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调推进。区土地管理部门要摸清征用土地和补偿费用的数量,检查征地批准实施程序和征地补偿标准的合法性;区农委、区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要认真核查土地补偿费在村、队(组)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以及纳入村财务公开范围,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情况;区审计部门要对土地补偿费的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劳动力安置、“镇保”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区监察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中的严重违纪问题。各单位在检查中要深入实际、及时总结典型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和推动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补偿费范文篇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由此引发的征地款分配纠纷急增,而对该类案件的处理因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往往随意性较大,很难使当事人服判息讼,导致大量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发生。为此,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纠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审判实践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征地款分配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后农村城市化,而随之而来的征地款处分问题、嫁城女或入赘婿及其所生子女的权利享有问题、城市化农村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等各类矛盾却纷呈迭出,利益交错碰撞,成为当前城乡结合部农村矛盾的聚集点,继而成为司法

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诸多纠纷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后所得补偿费的分配问题表现最为突出,但对该类案件的处理因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往往随意性较大,很难使当事人服判息讼,导致大量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事件发生,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因此,作为法律工作者,有必要探究纠纷产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理论上构筑纠纷的解决方案,以公平理念为出发点,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一、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

作为土地法上重要概念的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在我国现行《宪法》第10条第2款、《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4款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条分别作了规定,但立法上并未明确“征收”与“征用”的区别。学界对“征收”和“征用”存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征收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为“土地征收”,征收集体土地的使用权的称为“土地征用”;也有人认为征收不只是针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也可以征收。笔者同意学界第一种观点对二者所作的区别界定,原因有三:其一,征收与没收的关系,征收与没收都是基于国家法令而实现的,都带有强制性,且这一强制性的结果都使原权利人丧失土地权利,但没收常都有制裁(惩罚)性,常表现为国家无偿取得权利,而征收没有制裁性,且征收是基于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为之,国家基于征收行为往往要给原土地权利人以一定的经济补偿;其次,征收与征用的关系。虽然征收与征用也都是基于国家法令而实现的,且国家往往都要给予原土地权利人以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征用带有征来使用的意思,有点象土地使用权转让,但该转让不是基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而是基于国家法令,国家在征用之初就明确了原权利人丧失土地权利(即国家使用原土地权利人土地的)期限,而征收常不作期限规定;最后,我国现行《宪法》、《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

规规定的关于集体土地的征用,实际上指的就是征收,立法上对二者的混同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土地原所有权人的利益,为与现行法律相衔接,本文使用混同了的征收和征用概念。

二、当前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开发区热、旅游开发热和房地产热等纷纷兴起,农村(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的土地越来越多地被征用,有的甚至是整个村的土地被全部征用,但被征用的土地得到了合理利用了吗?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被征土地并未实现其被征时的目的,至少没有被合理利用。现实中,圈地滥征和征而不用现象普遍存在。因为有些商家意识到了土地市场的升值潜力之大,利用开发各种园区之名为变相圈地之实,进行假投资真炒作。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全国开发区规划总面积已达3.5万平方公里,但圈占的耕地却43%在闲置。大家知道,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农村的土地更具有双重性质,它不光是生产资料,还是社会保障,被征用的土地越多就意味着农民的生存田越少,加之违法用地和浪费上地资源现象严重,因征用土地引发的纠纷逐年增加,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如果不能妥善合理地处理征地后的农民问题,就会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近年来涌现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和村民待遇纠纷案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农村土地被征用过程中表露的现象,不难看出其存在以下问题:

1、有关土地执法不严。尽管《土地管理法》第4条第2款明确规定“……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第31条1款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同时该法第43条1款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同时该法第43条2款又规定“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据此,有些地方政府在土地执法中,受眼前利益驱动,不惜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钻法律空子,先以低价的农用土地补偿金从农民手中征来地,变成建设用地后再以高过补偿金数倍的价格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工商业,从而获取高差额,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却因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又得不到合理补偿而变为“流民”。

2、有关土地征用的条件限制不严。农民集体土地征收是国家强制剥夺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权利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虽现行《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均将“公共利益”作为集体土地征用的前提条件,但对何为“公共利益”的内涵和范围限制不够,在理解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商业用地本来是不能适用土地征用的,但实际上,大部分被征土地都用于了商业目的,而这种商业利用被解释为搞国家经济建设,结论自然就为“公共利益”目的,因此,“公共利益”规定的宽范性往往使公共目的和商业目的混同,给滥用土地征用权大开绿灯。

3、征地费用补偿标准不合理。我们知道,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对被征占土地的农民进行补偿,既是世界通例也体现了国家公共利益与土地所有者的“生产利益”、“财产利益”在矛盾中的必要协调,但是,《土地管理法》第47条第2款明确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这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特征,以土地过去年均产值作为确定补偿费用标准,不能反映市场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真实评价,尤其是未考虑到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土地价值的升值潜力,该标准显然偏低,而廉价的土地征收成本使政府在征地中获取了本应属于农民的土地征收与土地出让之间的差价利益,侵害了广大农民的权益,也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信誉与权威的树立。

4、征地费用分配混乱,矛盾迭出。征地补偿费标准偏低,使本已非常有限的补偿费用成为农民争夺的目标,每个人都想争得更多的补偿金,而排除他人参与分配,于是,借村民自治权利而剥夺他人的利益享有成为农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剧增的主要原因。对于嫁城女、入赘婿等能否享有分配权、享有多大分配权,因无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实践中各地各村依《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行使自治权中处理的结果相差很大,有的明确不能享有,有的限定满足一定条件才享有分配权,也有少数就给予分配权,但该分配权较同村组其他成员要小的多等等,于是没有享有分配权或没有享有完全分配权的村民,以要求享有村民待遇为由,纷纷诉至法院,对该类案件因缺乏法律依据,在处理上随意性较大,很难使当事人服判息讼,导致越级上访或群体上访事件增多。

三、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纠纷存在的原因与对策从涌至法院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来看,纠纷产生的原因在于对谁应该分配、应该如何分配不明确,即谁具有集体成员资格(村民资格)和怎样分配才符合公平合理原则不明确。对此,应从以下方面考虑解决:

(一)村民资格的界定问题

在认定集体成员资格的标准上学界主要有三种主张:登记主义、事实主义和折衷主义。登记主义,即以户籍所在地是否在该村组作为确定是否具有集体成员资格的标准;事实主义主张以是否实际在本村组长期生活为标准来确定资格;折衷主义则主张以户籍登记为原则,以长期居住的事实状态为例外来确

定成员资格,我认为这三种主张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认定成员资格应当坚持以公平为出发点,以户籍审查为原则,以长期生活且能尽到其他村民相同义务为例外,相互结合,共同来确定。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作为认定为成员资格的标准,户籍在本村组不能就认定其具有本村组集体成员资格,但如原

始户籍在本村组则自然取得该村组集体成员资格。

①在外村组长期从事工商业的村民其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户籍是证明一个公民自身情况的最直接、最基本依据,由它作为成员资格认定的标准之一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首先应当考虑的。但是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在保留户籍的基础上长期在城里或其他村镇从事工商业,那么如果说该村民因长期不在本村组生活而否认其具有本村组集体成员资格,则过于武断,有失公平。因此,如果该村民虽长期在外从事工商业,但其能够在在外期间坚持履行本村组其他成员相同义务的,或该村民户籍虽在本村组且长期在外村组从事工商业,但其在该外村组生活已满十年并能在其生活期间积极履行该外村组其他村民相同义务且该外村组并未拒绝其履行的,亦应认定为其具有集体成员资格,而如果该村民的原始户籍虽在本村组,但其在在外期间经过五年且连年未履行本村组其他村民相同义务的应认定为其不具有本村组集体成员资格(国家强制,如服刑人员和意志以外原因,如妇女被拐卖等除外)

②嫁出姑娘及其所生子女的成员资格认定。嫁出姑娘在出嫁的同时带走户籍的,应认定为从嫁出之日起不再具有原村组集体成员资格,如其在嫁出之后并未及时带走户籍,亦应作此认定,视为其户籍已迁走。这符合户籍登记应与事实相符这一原则。嫁出姑娘在嫁入外村组后,户籍同时带入该外村组的,应认定为其具有该外村组集体成员资格,其所生子女可随父或随母申报户口,同样享有集体成员资格,理由同前。但该嫁出女在结婚后未满五年又提出离婚的,在离婚时应将其在婚姻存续期间在该外村组以集体成员资格取得的利益适当返还,必要时可以其应得的夫妻共同财产份额或个人财产抵偿(这主要是防止以结婚为手段而达到其他目的)。

③独女的入赘丈夫及其所生子女的成员资格认定同“②”。

④有儿有女户要求招婿,理由正当且符合老有所养精神的,其所招女婿及其所生子女的资格认定同“②”。

⑤被收养子女的成员资格问题。无子女户依照《收养法》收养子女的,其子女的成员资格从收养成立之日起生效,收养成立后又解除收养关系的,从收养关系解除之日起被收养人丧失集体成员资格,但如果被收养人对造成解除收养关系负主要责任的,应返还其在具有集体成员资格期间所获得的与其他成员相同的收益的一部或全部,但如果收养人对解除收养关系负主要责任的不返还(这主要是防止借被收养之名而达到自己的其他目的)。

⑥农业户口的大中专在校生的资格认定问题。农业户口的大中专在校生在在校期间至就业之前,应具有原户籍所在地村组的成员资格。

⑦在役农业户口义务兵的资格认定问题,应认定为其具有集体成员资格,但已转志愿兵的,从转志愿兵之日起丧失该资格。

⑧因违反计生政策而超生的子女的资格认。定问题。该种情况超生的子女是否具有村民资格,当事人诉至法院的,法院应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由其所在村委会行使自治权,但该村民拥有依法取得的户籍的情况除外(如违反计生政策而通过其他途径取得了户籍登记,法院应认定其具有

该村组村民资格,但该村委会通过行政诉讼使公安机关撤销了该户籍登记的除外)。

⑨因历史原因落实政策后按照离退休人员对待的、正常离退休人员和因其他原因将户籍迁回原籍的人员,要求享有分配权的,其主体资格是否享有依村民自治原则确定。

⑩农业户口的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的村民资格问题,依村民自治原则确定。

(二)处理纠纷的对策

我们知道“村民”是个法律概念,“农民”则是对职业的描述。拥有了村民资格是否就享有同等的村民待遇却不能一概而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民主选举产生,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因此在处理这类纠纷中要

充分尊重村民的自治权,但同时也不能剥夺公民的财产权,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因为村民的自治权并不能对抗公民的生存权和财产权,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土地补偿款既具有生存利益性质又具有财产权性质。因此该权利非法律不得剥夺。鉴于此,在处理这类纠纷中,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民主议定原则和合法性原则。就是说,村民自治必须是真正的大多数村民的集体意志,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少数人的意志,且该意志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既要充分发挥民主意见又要遵守法律。

2、集体、个人利益相均衡原则。在处理征地补偿款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和保障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又不能损害集体的整体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的实现也要考虑成员个人利益的获得。

3、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集体成员在享有分配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其对集体所尽义务的大小,做到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公平合理地分配征地款。

四、愿望与期待

补偿费范文篇6

一、本市郊县(区)范围内各种林地不得任意征用、占用、借用,禁止毁绿建房。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征用、占用林地的,须经市农林局审核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交纳林木补偿费、林地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和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后,方能办理划拨用地手续。其他建设一般不得征用、占用林地。

二、凡申请征用、占用林地的单位,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征用、占用林地申请书;

(二)县(区)级以上计划主管部门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项目计划任务书或其他批准文件;

(三)被征用、占用林地平面图和林木等地面附着物调查清册。

需伐除和挖去树木的,还应由原林地、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单位提交采伐林木申请书。

三、征用、占用林地补偿费,按如下标准缴纳:

(一)林木补偿费

1、防护林:以造林、培育(肥培管理、病虫防治、护林防火等,下同)全过程的投入加林木增值或按被征用、占用时林地上的林木实际价值计算。暂定造林当年每亩为1000元,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500~800元计算。

2、用材林:同防护林。

3、经济林(果园、桑园,下同)、竹林:以造林、培育全过程的投入加增值或按被征用、占用前三年平均亩产值三至五倍计算。暂定投产前每亩按1500~5000元计算,投产后每亩按5000~30000元计算。

4、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林、纪念林、自然保护区林和珍贵树种林,下同):以防护林的林木补偿费二至三倍计算或以被征用、占用时的实际价值计算。暂定造林当年每亩2000~3000元,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1000~2400元计算。

5、苗木:以征用、占用当年或前三年平均亩产值计算。暂定一般用材树苗一年生苗木每亩1500~2000元,二年生苗木每亩2500~3000元,三年生以上苗木每亩3500~6000元;珍贵常绿树苗以一般用材树苗的林木补偿费二至五倍计算或双方面议。

6、“四旁”林木:按植树、培育全过程的投入加增值计算。暂定一般用材树植树当年每株5元,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加3~5元计算;珍贵常绿树以一般用材树的林木补偿费二至五倍计算或双方面议。

林地上林木、苗木以外的青苗附着物、建筑设施等,按有关规定另行计算。

(二)森木植被恢复费

暂定每亩30000元,免交垦复基金。征用、占用林地单位在被征用、占用林地邻近补足林地的,不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三)林地补偿费

按照本市征用、占用菜地的标准和规定办理。

(四)劳动力安置补助费

参照《*市住宅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口安置办法》(市政府第62号令)的规定执行。

四、征用、占用林地砍伐或起出的林木、苗木,归原林木、苗木权属单位或经营者。起出的林木或苗木能移地培育的,应移地培育后重新用于造林绿化。

五、林木、林地补偿费应实行“谁所有(使用),谁收取”的原则。收取的林木、林地补偿费,除原属于个人的林木或附着物、青苗应获得的补偿付给个人外,统一交由享有原林地、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单位。林木、林地补偿费用于重新造林营林,恢复森林植被和发展林业生产,不得挪作他用。

六、森林植被恢复费由市农林局收取,并开具由市财政局统一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对森林植被恢复费实行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将此款专门用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管护,以确保新林地建设面积与被征用、占用林地面积基本平衡或新林地建设面积略有增加。

七、经批准征用、占用林地的划拨,必须由市或所在县(区)林业主管部门派员监督。

八、未经市农林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批准征用、占用林地。对违反本办法征用、占用林地或以其他方式非法占用林地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九、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农林局按各自职责范围负责解释,由市农林局负责实施。

补偿费范文篇7

一、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的性质

众所周知,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是农村集体所有之土地征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与其成员因分配土地补偿费发生的纠纷。①在我国农村,老百姓称此类纠纷为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纠纷。笔者认为,农村老百姓的这种称谓简单明了,也比较准确。但承包地征收补偿费应当包括三项费用,即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是对被征地农户财产损失的补偿,理应支付给承包户,补偿标准由省级政府规定;安置补助费是对被征地农户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补偿,只要该农户放弃统一安置,该费用即应支付给农户,补偿标准按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4-6倍计算。而土地补偿费从原则上讲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丧失的补偿,其分配主体应当是征地补偿方案确定时所有具有本集体经过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这是成员自益权的体现。②补偿标准按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6-10倍计算。

二、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能否分配

该类补偿的分配问题,我国不同时期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年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土地补偿费不得私分,*年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仍规定土地补偿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即使现在仍在施行的民法通则第74条三款仍规定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而农村土地承包法也只笼统规定承包方被征用、占用的承包地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直到*年8月29日修改并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土地管理法才删除了“土地补偿费不得私分”的规定,随后最高法院法研〔*〕第51号和法研〔*〕第116号等关于补偿费的请示的批复也明确要求各级法院应当立案受理此类纠纷。这表明,*年1月1日以前村民并不享有分配土地补偿收益的实体权力,法院也不受理此类纠纷问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土地政策调整分界点。事实上,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9条规定,此类费用如何分配,因属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由村民委员会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为此,最高法院在关于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条中作了明确规定,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为各级法院审理此类纠纷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办案思路。

三、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的分配原则

1、依法立案

目前,尽管全国各地多数地区法院已经按照最高法院法释〔*〕51号和116号批复的规定及时依法受理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但仍有一些地区对此类案件不予受理,江苏、广西等地法院即如此。③笔者所在重庆地区各级法院基本是按高法的批复执行的。*6年8月21日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第2条明确规定:“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各类涉农纠纷案件,要依法及时立案,尽量做到当日立案,及时移送。”第10条规定:“依法慎重、妥善处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民事纠纷,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立案受理,依法立案受理,通过审判职能化解纠纷,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2、分配主体的确定

农村土地归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故本集体成员是土地利益的享有者。因此,原告通常是依法取得该集体组织所在地户籍或者是与该集体在事实上或法律上存在权利义务关系的自然人(如义务兵或户籍迁出的大中专学生等)。乡、村(镇)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均不成为土地补偿费纠纷的被告,这要根据个案情具体确定。

土地补偿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补偿,由此决定了此种费用只能在本集体组织成员内部进行分配,因而不具有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人不能参与分配,这是土地补偿费分配的基本原则。而成员资格确定,首先,应当以该成员是否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生产、生活并依法登记常住户籍为基本判断依据,成员资格的取得即包括原始取得和加入取得两种主要方式。其次,成员资格的丧失,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该成员未获得其他社会保障之前一般不宜认定其集体成员资格的丧失。而在这原则下,对于死亡、已取得其他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取得该区市非农业户口和取得非设区市城镇非农业户口而被注销或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常住户籍者,即丧失成员资格。第三,农村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确定的基准时,应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作为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基准时。

3、确定分配方案时应掌握的原则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补偿收益分配方案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审查:一是,符合民主议定程序的原则。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实行自治决定重大事项的机构,其讨论分配土地补偿费的决定、决议必须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9条所规定的民主议定原则,做到程序合法,这是首先应当审查的问题,以便查明民主议定程序的形式是否合法。二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则。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原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否则,应认定分配方案无效。三是,村民待遇平等原则。若无法律的特别规定,凡享有村民待遇的全体村民应当平等参与分配,即补偿费分配应当均等,不能差别对待。四是,人地合理比例分配原则。即针对因农村人口频繁变动与相对稳定的土地承包权之间的矛盾等原因所引起的人地比例失衡问题,采取人地合理分配原则,在确认人地分配比例时,既不能一律按人口均分,也不能按地亩均分,宜以人为主、以地为辅,使各方的利益均能得到合理保护,也较好体现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补偿费范文篇8

通过集中清理,了解和掌握征收土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摸清我市征地补偿费的拖欠底数,全面兑付被征地农民补偿费。建立长效机制,杜绝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费行为。

二、清理的主要内容

(一)清查土地征收补偿费的拖欠情况。要按照县(市)区、乡(镇)、企业等进行分类调查统计,全面掌握我市及各辖区拖欠、截留、挪用农民征地补偿费的情况,并如实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筹措资金按期兑付。各级政府要制定资金筹措办法,兑付及监督措施,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被征收土地农民手中,杜绝截留、挪用资金行为。

(三)纠正土地征收中的政策不一致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对历年来征收农民土地和其他土地补偿过程中法律、规章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先前的征地补偿费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是否进行清理并修改或废止,同时检查有无征地补偿费管理和使用监督措施,对违纪行为是否进行了纠正。

三、方法步骤

清理工作采取自查自纠、整改落实与总结验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土地储备局、各辖区政府自查,领导小组进行初验后,市人民政府组织验收。

这次清理工作从2009年9月10日开始到11月15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9月10日-9月20日)。各县(市)区政府从征地项目入手,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摸清本行政区域内征地补偿费的拖欠、截留、挪用的底数,掌握征地补偿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如实填报统一制发的表格。

(二)整改落实阶段(9月21日-10月16日)。各县(市)区针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和问题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全面兑付拖欠、截留、挪用的征地补偿费,由市人民政府进行初验。在工作过程中,按照清理情况,由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局针对市本级欠账,逐笔核实,核实一批清理一批,直至全部清理完毕。

(三)总结验收阶段(10月17日-11月17日)。各县(市)区政府对清理工作进行总结,市人民政府组成检查验收组,按照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随机抽查(包括问卷调查)、清理公示的程序组织验收。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征地拆迁补偿费清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市清理征地拆迁补偿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

各部门职责:

市国土资源局作为清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市土地储备局配合,负责具体清理工作,并将清理情况报送领导小组审核。

市监察局依据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费相关责任追究制度和有关责任人的立案查处工作。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被征地群众社会保障机制。

市财政局根据清理情况筹集资金,加快拨付征地拆迁补偿费的进度,监督征地补偿费运行的全过程。

市审计局要加大对征地补偿费专项审计力度,监督征地补偿费运行的全过程。

各辖区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制度和审计办法,监督征地补偿费运行的全过程,逐个项目落实征地拆迁补偿费到位及发放情况。

五、具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清理征地补偿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征地补偿费清理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县(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将征地补偿费清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妥善处理好保障发展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机制,规范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管理,建立健全被征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进一步加大征地补偿费清理工作力度。各县(市)区、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对历年发生的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的问题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底数。对清理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区别情况,加以解决。按照“谁拖欠,谁清理’’的原则限期兑付。对在建项目或拟建项目按照先兑付征地补偿费,后安排施工建设资金的程序进行。逾期不兑现的,视情况收回土地;对当地经济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害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切实加强征地补偿费拨付和使用管理。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管理有效、依法支付征地补偿费的工作机制。完善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办法,严禁以任何名义截留、克扣征地补偿费。要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严禁建设用地单位拖欠征地补偿费。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对征地补偿资金不落实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报批建设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开工手续,供水、供电部门不予核批用水用电指标。加强对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支付给群众个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征地补偿费,应在资金下拨到位后1个月内,由所在村委会制定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张榜公示,经群众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实施。支付给群众个人的部分,要引导其投向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发展生产。支付给集体经济组织部分,优先解决失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发展集体经济,兴办公益事业。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应实行公开,民主理财,定期向群众公布收支状况,对使用征地补偿费数额较大的开支,要经过三分之二以上群众代表同意后方可实施。建设单位在申报工程项目时,必须将征地补偿费足额纳入工程预算;征地补偿费用没有足额到位的,不得强行使用土地。

(四)严肃查处征地过程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纪律,坚决防止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严格执行政策,对过去采取不当方法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如能按本实施方案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清理的,不追究责任。对检查中发现的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费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实施方案下发后仍采取不当方法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的,要公开曝光并严肃处理。对自查自纠工作不认真,政策规定不落实,甚至顶风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要按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补偿费范文篇9

1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

“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称。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解释问题的批复(水保[1996]393号)包括工程设施、生物设施、监测及科学试验设施和原地貌。

2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

2.1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概念。

解释水土保持功能必先解释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水土流失(waterandsoilloss)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1990.12)中定义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保持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1990.9)中的定义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2水土保持功能的含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功能有两种含义,一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另一种是效能。而效能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因此,功能是指事物所发挥或蕴藏的有利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水土保持功能呢?水土保持功能指陆地表面的各种类生态系统所发挥或蕴藏的有利于维护和提高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作用。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森林、植被的水源涵养作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是表征水土保持功能的主要特征,土壤水分的多少和可利用程度是反映水土保持功能的有一个特征。总上所述,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降低或者生态系统内的土壤水分减少都可以说是破坏了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

3目前全国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缴的标准

本人查阅了新疆、黑龙江、天津、北京、广东等全国的主要省(市)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费标准,基本上是一个模式。生物措施补偿费:依据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占地面积及对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坏面积,一次性交纳补偿费每平方米1—2元,新疆最底每平方米0.5元,河北最高每平方米3元;工程措施补偿费:对损毁的固定观测设施、塘坝、谷坊坝、护坡、梯田等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按其恢复同等标准的工程造价征收.

从本人多年的实践中来看,目前的收费标准不科学、存在许多弊端,对从事开发建设项目企业事业单位来讲也不合理,比如输电线路的架设、石油物探等工程,虽然损坏原地貌,但损坏程度底,经过及时的治理,马上可以恢复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而公路、房地产等建设属于永久性占地,永远不可能恢复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而它们所缴纳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是一样的。如何克服这种缺点呢?本人觉得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是持续有效的发挥,应该在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费标准上考虑时间的因素?分别对待。

4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缴的标准

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缴的标准可以依据水土保持设施从损害到恢复时间的长短及其恢复后效益的发挥程度区别对待。

4.1水土保持设施损坏程度低,经过及时的治理,在一年内可以恢复原来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开发建设项目,如输电线路的架设、石油物探等开发建设项目对天然草原的破坏,这类项目是一次性损害,经过人工及时的种植,马上能够恢复原有的功能。通过对“长庆物探处2003年度在宁夏盐池县勘探作业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的调查,看到经过一年的治理,植被覆盖度由未损害前45%提高到现在的80%,经过治理的区域植被长势远远超过原植被。对于此类开发建设项目应按照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缴的标准进行收缴。

4.2水土保持设施损坏程度高,经过治理在三年能够恢复原来水土保持设施功能的开发建设项目,如输油、输气的管道工程,虽然经过及时治理,但是由于对表土的破坏使植物生长缓慢,在前两年还不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在对“长宁天然气输气工程(靖边至银川)水土保持方案”的监督检查中可以看出,种植的柠条,杨柴等植物在前两年长势缓慢,在第3年才可以发挥正常的防治功能,对于此类开发建设项目应按照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缴的标准进行加倍收缴。

4.3水土保持设施损坏程度高,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原地貌的开发建设项目;永久性占地的开发建设项目,比如石油开采,道路建设,可以按照以下办法,有项目开发建设单位自行决定:

1每年都交纳按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直到恢复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

2按照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缴的标准交纳,并选择与损害相同面积、地貌类型相同的地区进行异地恢复治理。

补偿费范文篇10

一、工作任务和目标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解决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支付、管理和使用中的突出问题,全面了解掌握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督促县区、乡镇政府按照依法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给予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严禁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费,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落实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和耕地保护制度。

二、检查的重点和具体内容

检查的重点是199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实施后至2004年5月底,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中确定的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具体内容:

(一)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有关征地补偿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是否进行清理、修改或废止。

(二)各县区政府是否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实行征用土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和征地补偿登记制度的规定。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三)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的核算和支付情况,包括各级政府确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是否按照依法批准的征地方案核算补偿费;应支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发放给农民个人的征地补偿费是否及时足额到位;国土资源部门统一征地、统一管理、统一兑付的职能是否到位。

(四)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包括征地补偿费是否纳入村集体财务并实行专项管理和监督;村集体财务是否实行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支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是否按规定在村集体和农民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被征地农民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的土地补偿费是否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五)纠正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问题的情况,包括各级政府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有无监督措施;对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费的情况是否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的行为是否予以纠正,对有关责任人是否依法依纪作了处理。

三、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采取自查自纠、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县区自查为主。具体工作分四个步骤:

(一)自查自纠(6月2日至7月20日)。县区政府按照本方案的内容和要求,从征地项目入手,拉出征地和补偿数额清单,逐宗地审查、核实。弄清底子,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自查自纠结束后,写出自查自纠报告。

(二)全面检查(7月21日至8月10日)。各县区人民政府对所辖乡镇自查自纠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三)重点抽查(8月11日至8月31日)。市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审计局组织联合检查组,对县区自查自纠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对因征地补偿不到位而引发上访案件的解决情况作为抽查的主要内容,逐件审核,合格率要达到100%。抽查乡镇比例要占乡镇总数的30%以上。

(四)搞好总结(9月1日至9月10日)。各县区政府要于7月20日、9月10日前将自查自纠报告和总结报告分别报市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审计局。

四、组织领导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区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高度,按照中央、省有关文件要求,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和使用情况做好自查自纠。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并对此项工作负总责。要结合本县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任务、措施、责任落实到被征地乡镇、村。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妥善处理并解决好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和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要认真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要严格实行责任制,及时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二)精心组织,明确责任。专项检查由县区政府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各级监察、国土资源、农业、审计部门各尽其责,具体实施。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征用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国土资源部门检查各级政府确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农业部门要认真检查征地费是否纳入村集体财务并实行专项管理和监督。土地补偿费是否按规定在村集体和农民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被征地农户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的土地补偿费是否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组织并做好专项审计工作。审计机关要对征地补偿费支付、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费等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