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增值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9:34:01

保值增值

保值增值范文篇1

第一条为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真实反映企业国有资本运营状况,规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工作,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务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资本,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对于国有独资企业,其国有资本是指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对于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其国有资本是指该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国家应当享有的份额。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经审计的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在全面分析评判影响经营期内国有资本增减变动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进行核实确认的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核实确认工作。

各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监管职责范围内的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核实确认工作。

第六条企业应当在如实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核实经营期内国有资本增减变化的各项主客观因素,真实、客观地反映国有资本运营结果,促进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经营目标,并为企业财务监管与绩效评价、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企业工效挂钩核定等出资人监管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第二章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

第七条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主要通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反映,并设置相应修正指标和参考指标,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增减因素,以全面、公正、客观地评判经营期内企业国有资本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

第八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企业经营期内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的期末国有资本与期初国有资本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影响后的期末国有资本÷期初国有资本)×100%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分为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任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第九条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修正指标为不良资产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不良资产比率=(期末不良资产÷期末资产总额)×100%

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帐,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

第十条因经营期内不良资产额增加造成企业不良资产比率上升,应当在核算其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时进行扣减修正。

(一)暂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经营期内企业不良资产比率上升,其增加额在核算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时进行直接扣减。计算公式为:

修正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影响因素的期末国有资本-不良资产增加额)÷期初国有资本×100%

不良资产增加额=期末不良资产-期初不良资产

(二)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经营期内对有问题资产未按财务会计制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当在核算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时进行扣除修正。其计算公式为:

修正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影响因素的期末国有资本-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额)÷期初国有资本×100%

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额=各类有问题资产×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

(三)国有控股企业修正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应当按股权份额进行核算。

第十一条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参考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

(一)净资产收益率:指企业经营期内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平均净资产=(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

(二)利润增长率:指企业经营期内利润增长额与上期利润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增长率=(利润增长额÷上期利润总额)×100%

其中:利润增长额=本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

(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企业经营期内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四)资产负债率:指本经营期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第十二条本办法所称客观增加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家、国有单位直接或追加投资:是指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机构)或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设立子企业、对子企业追加投入而增加国有资本;

(二)无偿划入: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将其他企业的国有资产全部或部分划入而增加国有资本;

(三)资产评估:是指因改制、上市等原因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而增加国有资本;

(四)清产核资:是指按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后,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核准而增加国有资本;

(五)产权界定:是指按规定进行产权界定而增加国有资本;

(六)资本(股票)溢价:是指企业整体或以主要资产溢价发行股票或配股而增加国有资本;

(七)税收返还:是指按国家税收政策返还规定而增加国有资本;

(八)会计调整和减值准备转回:是指经营期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发生重大变更、企业减值准备转回、企业会计差错调整等导致企业经营成果发生重大变动而增加国有资本;

(九)其他客观增加因素:是指除上述情形外,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规定认定而增加企业国有资本的因素,如接受捐赠、债权转股权等。

第十三条本办法所称客观减少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专项批准核销:是指按国家清产核资等有关政策,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核销而减少国有资本;

(二)无偿划出:是指按有关规定将本企业的国有资产全部或部分划入其他企业而减少国有资本;

(三)资产评估:是指因改制、上市等原因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而减少国有资本;

(四)产权界定:是指因产权界定而减少国有资本;

(五)消化以前年度潜亏和挂帐:是指经核准经营期消化以前年度潜亏挂帐而减少国有资本;

(六)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是指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而减少国有资本;

(七)企业按规定上缴红利:是指企业按照有关政策、制度规定分配给投资者红利而减少企业国有资本;

(八)资本(股票)折价:是指企业整体或以主要资产折价发行股票或配股而减少国有资本;

(九)其他客观减少因素:是指除上述情形外,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规定认定而减少企业国有资本的因素。

第十四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以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为依据。企业所有境内外全资子企业、控股子企业,以及各类独立核算分支机构、事业单位和基建项目等应当按规定全部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范围。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按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决算管理规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经营期内影响企业国有资本变化的客观增减因素,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中披露或出具必要鉴证证明。

第十六条企业本期期初国有资本口径应当与上期期末口径衔接一致。企业对期初国有资本进行口径调整应当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并对调整情况作出必要说明。本期期初国有资本口径调整范围具体包括:

(一)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进行追溯调整;

(二)经营期内子企业划转口径调整;

(三)企业财务决算合并范围变化口径调整;

(四)其他影响企业期初国有资本的有关调整。

第十七条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需要,企业保值增值结果按照会计年度、企业负责人任期分别确认。企业负责人任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以任职期间年度企业财务决算数据为依据。

第三章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的确认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经营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和相关材料随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一并报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材料应当包括:

(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及其电子文档;

(二)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分析说明,具体内容包括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成情况、客观增减因素、期初数据口径、与上期确认结果的对比分析、相关参考指标大幅波动或异常变动的分析说明以及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三)客观增减因素证明材料。

第十九条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客观增减因素的证明材料除年度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外,还应当包括:

(一)国家有关部门的文件;

(二)有关专项鉴证证明;

(三)企业的有关入账凭证;

(四)其他证明材料。

第二十条企业上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材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项指标真实、客观,填报口径符合规定;

(二)电子文档符合统一要求;

(三)各项客观增减因素的材料真实、完整,并分类说明有关情况。

第二十一条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对企业上报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承办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其审计的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材料及出具的相关鉴证证明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二十二条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需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5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对企业财务会计资料及保值增值材料进行核查,并对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进行核实确认。

第二十三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核实确认工作,应当根据核批后的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表数据,剔除影响国有资本变动的客观增减因素,并在对企业不良资产变动因素分析核实的基础上,认定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实际状况,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第二十四条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国有资本实现增值;

(二)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00%,国有资本为保值;

(三)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小于100%,国有资本为减值。

第二十五条企业国有资本存在下列特殊情形的,不核算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但应当根据经营期国有资本变动状况分别作出增值或减值的判定。

(一)经调整后企业国有资本期初为正值、期末为负值,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成情况判定为减值;

(二)经调整后企业国有资本期初为负值、期末为正值,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成情况判定为增值。

第二十六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以经核实确认的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际完成指标与全国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优秀、良好、中等、较低、较差”五个档次,评判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相应水平。

中央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未达到全国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率平均水平的,无论其在行业中所处水平,不予评判“优秀”档次。

第二十七条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水平确认为“较差”档次:

(一)存在重大财务问题、年度财务决算严重失实的;

(二)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

(三)持续资不抵债的。

持续资不抵债企业,在经营期间弥补国有资本亏损的,可确认其国有资本减亏率。

第二十八条经营期内没有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企业,其负责人延期绩效年薪按《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号)及其他有关规定扣减。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经营期内没有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不得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第二十九条企业在对外提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时,应当以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核实确认的结果为依据。

第三十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每年全国国有资本总体运营态势,以全国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信息为基础,按行业分类统一测算并公布。

第四章罚则

第三十一条企业报送的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相关材料内容不完整、各项客观因素证据不充分或数据差错较大,造成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确认结果不真实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其重新编报,并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二条企业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以及故意漏报、瞒报等情况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三十三条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在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关材料的审计工作中参与作假,提供虚假证明,造成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严重不实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禁止所出资企业聘请其承担相关审计业务,并通报或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十四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核实确认过程中徇私舞弊,造成重大工作过失或者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依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应工作规范。

保值增值范文篇2

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责任进行明确.在国有企业资本的运营过程中,可以运作资本,合理、有效地对国有企业资本进行运作,有利于重组和流动国有资产,使得所有制的最佳形式得到实现,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上文来看,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不可忽视,它能够控制国有资产的流失,也能够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能够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得到实现,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资产加强保值增值审计的主要手段

(一)在资本保全性原则下,对国家资本金是否完整进行检查

检查的项目包括:折旧计算与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是否一致,成本费用是否已经计入,是否有行为去冲减资本金行为;而损益之外的支出,包括资产的报废以及转让与盘盈和毁损等的处理方法是否按照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人进行处理;在对外投资被收回的同时,利润的账面上差额,在处理时是否按照投资损益进行,在投资额转换成控股权的时候,在进行对外投资核算时是否采取了权益法;若是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数额变化了的时候,变更的登记手续是否进行办理等等。

(二)依照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检查资产增减在增减过程中是否具有合规的计价

检查项目包括:企业发生的直接或者间接费用,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是否依照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以及划分收益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否有应该分摊却遮遮掩掩不提及的现象;在产品成本发生差异时,不受人为调节,仅依照国家计算的数据是否属实;企业的营业收入是否真实且完整,是否有一些违法行为,比如人为虚增或隐瞒收人或者在登记之外的以物易物等。如果当兼并、联营或者破产以及租赁和销售资产转让在企业进行时,如果国家与企业间的产权发生改变,评估是否依照法律进行;在评估的过程以及结果之中,审查是否得以严格进行,是否有舞弊现象,例如弄虚作假和以权谋私等;在固定资产以及存货的盘盈方面,是否按照国家的规定,例如固定资产的完全重置价、同类存货的实际成本价等进行核查;在计价过程中,外单位的一些投资在吸收的过程进行时是否按评估价或协约价;企业的商誉,是否依照国家规定的“除企业合并、购买外,不得作价入账”的标准执行;在计提和冲减减值之中,是否依照了新会计的规则,以杜绝人为增减成本和费用,对利润进行违规调节。

(三)在用各种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和保值增值的情形应该进行核查

其中为了挖掘企业的潜力,可以检查企业是否有沉淀资金。在评价各项指标时,要横向比较企业发展中的最好水平与先前的实际水平,也要竖向比较企业与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的优秀水平,由此试着找寻出哪些原因和主导因素影响企业资产利用效果,使本企业和其他先进企业间的差距得到揭示。再提及一些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产品和基础设施时,因为其受到严重的指令性计划的行政的干涉,他的产品不采用市场进行定价,也不按照资本市场去评估它的国有资产,此时利润不再是企业运行的管理目标,而社会效益则更加得到重视。在对这些企业的衡量中,衡量经营效益依靠的不再是简单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标准,而进行考核时应该采用十分复杂的指标体系,以便于降低国有资产的流失程度。

(四)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监督

保值增值范文篇3

关键词:国企混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其注入了诸多活力,实现了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并提高了资产收益。但也由于改革影响,导致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着更多的困境,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出现了不合理情况,导致资产流失现象严重。随着国企混改的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只有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本支持,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改革升级,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国企混改分析

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是指国有、集体、非公有等资本出现了交叉持股现象,并且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体制,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发展并形成完善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方式。当前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对象主要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在公有制经济当中引入非公有制经济,能够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公有资本,从而对国企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企业经济注入发展活力,并且有效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这对于提升国企经济发展水平及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当前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与此同时,通过引入非公有制经济,也能够为这部分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与空间,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同时,提升我国的综合经济发展实力。由此可见,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与快速进步的关键。基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的发展压力也越来越大,只有促进自身的混改与升级,才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真正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导致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改革变动,再加上国有资产数量庞大且结构复杂,导致改革当中对于这些资产的处理也缺乏合理性,甚至出现了资产被贱卖的情况,导致资产流失严重,这不仅会对国企改革产生严重制约,也会导致国家利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混改背景下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在国务院所颁布的关于国有企业混改的意见当中,提出了要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分类推进,以营造出国有企业混改的良好环境。在此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资产便属于了不同所有者,而且在混改过程中,国有企业还引入了非公有制资本,这样便形成了新的国企发展形势。因此,对于国有资产的配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国有资产数量庞大,而且结构复杂,再加上混改的深化,导致国有资产的使用出现了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对于资产的使用缺乏规范化,管理者对于资产使用及管理的决策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此导致国有资产出现了严重的被侵占问题,无论在体制上还是经营上都出现了严重流失,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沉重损失。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体制性流失,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的治理机构不够完善,而且改革制度不够健全,对于混改的实施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约束,导致企业当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和所有者也出现了分离,在具体应用国有资产时,难以实现对双方利益的考虑,进而导致资产的使用效能无法最大化。一些管理者为了短期业绩,对于资产的使用决策较为盲目,由此使得资产流失严重。再加上其对于资产保护的意识匮乏,导致国有资产出现被随意处置和浪费的情况,既无法保障资产的现有价值,更不能实现资产的有效增值。要想改善此种现状,就必须要针对企业内部强化监督与管理,在政策的制定及操作程序的规范方面强化改革。另外一种是经营性流失,主要是指在混改过程中国有资产表现出了不同的流失方式,例如产权转让、资产重组或者股权分割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流失。在改革之前,对于国有资产的价值评估不正确或者不评估便进行入股处理,而在改革之后,由于股权结构出现了变化,导致企业实际的经营控制权出现变化,被掌控到了非公有制股东手里,这部分主体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所采取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对于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考虑不周到,甚至出现随意折现的情况,将国有资产低价转让,进而导致资产流失严重,而且也不能够真正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只会对企业发展造成制约。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大部分都分布在国有企业当中,可以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如果出现资产流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受到损失,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无论是哪一种资产流失情况,都给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及保值增值造成了严重制约,在此种背景下,加强对国企混改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要求,更是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民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措施

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是促进其保值增值的关键,更是保障我国经济长远发展、长治久安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资产的科学规划与监督管理,提高使用价值。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

在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形成统一化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内部运行的高效性,从而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首先,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公司章程,并基于此作为核心进行治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在章程当中要对公司内部的股东、董事、监事、管理等各个层级所应当承担的职责与义务进行明确,以便于在内部运营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责任部门,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其次,建立健全内部治理机构。对于内部治理工作开展,企业应重视对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等工作的开展,尤其是针对内部的财务工作,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起信息化平台,并且由专门的网络中心对这些业务的开展进行统一监督与管理。这样便能够收集企业运行当中所有的财务数据,进而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合理归纳,并且能够充分明确各项资产的来龙去脉,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科学监督管理。最后,针对涉及国有资产的企业产权,应当进行明确标记,而对于不属于国有资产的部分也应当做好记录,这样可以在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促使其能够尽心尽责服务于企业发展。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对于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使用与管理,必须要加强约束,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确保对资产的监督与管理有法可依,并充分发挥出国有资产的应有效能。当前,关于国有资产的应用与处置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对于尚未作出法律规定的地方,在具体的企业混改当中仍旧会出现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到国有资产的科学应用,给国家带来资产损失。对此,在国有企业运营当中,法务部门应当加强对资产管理的使用记录情况,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法律空白,法务部门应当做好相关统计,尤其是对于存在资产管理争议的地方要做好记录,并且向立法部门进行反馈,以促进这些方面的法律规范完善与补充。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才能够对企业混改过程中的国有资产使用流程进行规范,避免出现违规使用情况,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产损失。另外,对于国有资产当中能够增值的部分,企业应当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为资产增值进行服务,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并更好地满足企业的改革发展要求。而对于违规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则要对相关责任人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惩处,以确保资产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后续企业发展对于资产的合理规划与使用。

(三)优化国有资产结构

随着国有企业混改的深入进行,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改革背景下,如果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结构,就会导致资产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受到影响,而且收益也无法提高,进而影响到左右资产的增值保值效果。对此,要想保证国有企业的顺利改革升级、深化发展,就必须要对现有的国有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以确保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效能支持。首先,针对企业内部的股东持股情况进行优化和完善,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发展情况,可以划分为普通和重大两类事项,如果是针对普通事项进行表决,所有股东都能够参与到其中进行持股表决,而对于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例如企业合并、重组、分立等情况则需要对股东的表决权进行限制,对于持续比例不符合表决要求的则应当去除其表决权,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发展符合大多数股东的要求。另外,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及管理中,可以设立特殊股东,并且给予其特殊表决权,确保其能够针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及管理作出正确表决,从而提高资产使用的合法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在当前混改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还要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注重对非公有制的股权占比进行一定提升,这样可以充分激发这部分经济的发展活力,在保障混改成功的同时也更好地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企业混改监管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必然实现变革,这样就会融入更多新的发展资本,对企业发展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关于国有资产的使用与管理也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对此,国有企业必须要注重在内部运营过程中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注重强化对于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对于监督机构的成员选择,可以从财务、人力、资产运营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而且这个部门应当保持充分的独立性,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其后续的监督管理效果。在使用国有资产的过程中,要由监督小组对使用方案、使用主体、使用流程进行合理审批,并且要做好相关的监督与登记工作。如果发现国有资产的使用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则应当及时停止这种使用行为,以免出现更多的资产流失,实现从源头上对于资产流失的遏制。另外,在对国有资产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监督人员应当注重对资产去向的跟踪,并且对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控制,规范使用流程,从而保障资产使用效果。监督人员还要不定期地开展相关的抽查审计工作,从而对国有资产的用途进行明确,并且统计资产使用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效益,以实现对后续资产使用的合理优化调整,保障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

四、结语

随着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由于国有资产的特殊性,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对此,必须要针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加强监督与管理,针对国有资产结构进行优化与完善,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以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提升国有资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国的国民经济长远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代莹莹.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国有企业审计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6):169.

[2]陈海波.混合所有制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商论,2021(13):120-122.

[3]侯霁珣.“承包+混改”新模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6):110-111.

[4]李峰.浅析资产重组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J].财经界,2021(14):33-34.

[5]廖志超,王建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26-135.

[6]温友艳.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中的法人独立人格———基于某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区域治理,2019(47):105-107.

[7]梁艳,蒙圻,唐勇.论公立医院非创收部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思考———以某大学直属综合医院为例[J].现代医院,2020(06):863-866.

[8]沙乃强.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财会学习,2020(17):276-277.

[9]程莹.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如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财经界,2020(16):237-238.

保值增值范文篇4

关键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有资产中的保值增值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管理,能够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还能够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保值增值,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面对变化发展日益迅速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在做相应的调整和探索,因此,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深水阶段,各项工作也正在探索中进行,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中,由于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存在的决策问题以及改革的整体性意识缺失,使得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革中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甚至是将国有资产进行无偿分配,这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和国有资产的浪费,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当前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发展不管是私有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就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企业发展的模式和管理方式。因此,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国有企业也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在财政管理方面加强对其中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会计管理,将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更进一步的规范和利用,才能发挥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产的真正作用,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二、当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重视不足

国有资产一般集中在国有企业,而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由国家来进行保障,因此,国有企业中不管是从企业中起决策作用的领导层还是基层员工,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充分利用的意识不足。由于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重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容易被浪费,甚至出现国有企业中钻国有资产的空子,利用手中职权或者是职位便利,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徇私舞弊,甚至利用国有资产做出损害国有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事情,阻碍了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发展和应有的作用发挥。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的会计监督不重视,就容易给国有资产的利用和管理带来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漏洞,使得对国有资产心有所图的人有机可乘,从而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带来困难。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工作机制不完善

会计监督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会计的一个重要职能,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就需要有专业和科学的会计人员甚至是会计团队来对这项工作进行完善。然而,当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或者是单位中的会计管理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不少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工作职责混乱,有的既承担会计的工作,也要做出纳的工作,这不仅违背了财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更是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护造成了困难。会计和出纳这两个工作职能的混乱会给从事财务的工作人员造成徇私舞弊的职位便利,为国有资产的保护带来管理漏洞。

(三)国有资产中的会计监督行为不规范

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规范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当前在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对于会计的工作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科学合理的会计监督机制,在会计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会计管理中,有不少的人为参与和对会计工作的干涉,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的资产管理,企业的领导层的分工职责不明确,对于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本应几个部门和领导同时参与的活动和决定,往往在监督中就会产生一个或者某几个领导和部门的决定,造成了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影响了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造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不合理性。

(四)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

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需要有专业的财务人员作这项工作的人才和技术支持,而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中,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在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设置和利用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不少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管理中的会计人员往往采用的是较为陈旧的会计管理方式,以企业的账簿为主要形式,以企业的历史成本作为计量的基础,这种会计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不能够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情况全面合理的体现出来,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未来发展方向和决策指导上都不能发挥出会计监督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在保值增值管理方面的困难,带来一些问题。

三、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对策

(一)加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的重视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国有企业中的领导和基层员工应该树立起对国有资产进行保护和保值增值的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进行有意识地重视和偏向,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应该在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有意识地决策偏向,提高员工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的会计监督的认识,特别是对企业中的财务部门,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和介绍,加强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的会计监督的重视,从而提高会计监督的工作效率。

(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工作机制

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工作机制,就要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职责的厘清和分工入手。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势和国有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因此,在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工作机制中,应该将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将各项工作职责明确到个人,使得各个部门和各个财务人员之间的权责明确,且任务分工合理,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做好工作机制保障。同时,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中的财务部门和财务工作者,在职责和工作范围上也应该建立互相牵制而又不互相干涉的良好工作机制,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较为详细的会计监督工作细则,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规范国有资产中的会计监督行为

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对国有资产中的会计监督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会计监督行为的规范,发挥会计工作和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作用。规范国有资产中的会计监督行为,应该要调整和完善国有企业中的会计工作流程,将其逐渐公开和透明化,接受更多地监督和管理,将国有资产中的会计人员管理进行专人专岗化处理,对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专门设立专人管理,建立账簿,定期进行核查。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对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发挥不到位的会计岗位和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对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监督职能高效的岗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使得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会计工作,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中,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选派工作成绩突出的会计专业人员去进修,为会计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和宣传培训活动,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作者:郑芳芳 单位:辽宁闹德海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杨红英.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4(18).

保值增值范文篇5

关键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减少其不必要的流失是稳定市场经济基础和促进企业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是在阐释其监管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几方面的思考与建议,这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资产强化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的意义及必要性

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管水平对企业和国家而言均具有特殊意义。首先国有资产在发展国民经济及完善市场经济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虽然之前国家对一些企业进行整改,而且目前整改进一步深化,但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却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这一方面制约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闲置和浪费社会资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会危及到社会稳定。会计监督是指全面的反映经济体的经济活动的同时,也要反映经济业务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规范。民营企业的会计监督水平逐渐在完善,通过建立集团共享服务中心和互联网财务系统使会计监督水平更高,但是在国有企业中,会计监督水平较民营企业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强化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督水平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其次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管水平可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详细的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识别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更准确的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数据,同时还可以减少国有企业中内部人对国有资产的侵蚀。总之,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水平具有其很强的必要性和特殊意义。

二、关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的思考

关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思考有很多,但是本文经过整理,着重在资产流失分析和实施途径方面提出了监管部门对此的两个方面的思考要点。

(一)关于国有资产的流失分析的思考

目前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有三条渠道,分别是显性流失、隐形流失及产权交易资产流失。首先显性流失的主要表现有:国有企业领导以公养私,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在私下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争利;国有资产法管理条例不能与时俱进,没有很好的“退出”机制,在市场中经常会出现“劣币驱良币”的现象,导致有关资产方面的决策失误;过于垄断,不能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对企业本身没有全方位的了解,片面的进行出借或者担保。其次隐形流失的主要表现有:一是管理决策上的失误,二是会计核算和数据真实性方面的失误。显性流失与隐形流失的表现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制度的缺失,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例如森林、土地等资源由于企业的管理执行和监管不到位,导致被私人侵吞;二是企业管理层的能力所限,例如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经常会出现将国有资产无偿分配给个人或者低价出售的现象,这可能是管理层的战略意识出现偏差。最后就是关于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的资产流失,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参照,为资产流失的出现埋下了许多隐患,例如一些违规操作行为屡见不鲜,国有资产产权界定难以清晰化,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管机制,尤其是在产权交易过程中,会计监督的作用发挥微乎其微,鉴于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所限,财务部门在产权的重估入账、成本界定及转让定价等方面很难给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增加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这一方面可能是缺乏产权界定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缺乏重视,不能加大力度实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强化监管水平。总之,关于国有资产的资产流失分析说明了当下进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关于实施会计监督途径的思考

关于实施会计监督的途径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首先在会计监督的主观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折旧,一些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时,一些单位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以致于固定资产的原值增加,但是在进行折旧时却仍然按照原来的原值进行折旧,这就虚增了利润,这就间接的流失了国有资产;二是存货等资产的调整,对于存货等资产出现亏损时,要及时的在跌价准备中进行反映,计提减值损失,调整期末值,若出现增值情况,则要在账面进行反映;三是对经营投资的损益,在企业中经常会出现因管理不善或者是某些原因造成损失,但是并不能及时的进行核实或者冲账,那么会计人员在月末结账时要估计相关的损失,在扭亏为盈时要进行弥补,调整期末值,准确反映国有资产。其次在会计监督的客观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计算方式,目前的计算方式主要是以账面的期初与期末余额进行计算,但是这样的计算方式并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先征后返、企业捐赠等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准确的反映资产的保值增值。总之,关于实施会计监督途径的思考也是当下在国有企业进行深化改革时必须思考的一环。

三、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水平的建议

本文在参考以往文献的基础上,着重以监管部门的监督独立性及政策的关注与执行视角提出了两方面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监督独立性,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加强会计监督独立性,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监管部门进行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水平的必要措施。首先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的独立性,会计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权利和人事权的独立,只有财务上支持监管部门进行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监督,人事上提供监管人才,才能更好的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其次监管部门要着手于减少企业会计失真信息,尤其在国有企业中,管理层、监管部门与会计人员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只有监管部门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激励与考核,才能强化三者之间的信息一致性,进而控制会计信息质量。另外,鉴于以上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思考,监管部门应该试图加强固定资产折旧信息、存货减值等方面进行核实监督,去除企业中不良资产的存在。总之,加强会计监督独立性,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也是目前很重要的一个会计监督环节。

(二)关注国家会计政策变化,强化政策执行力度

关注国家会计政策变化,强化政策执行力度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要关注国家会计政策变化,目前国有企业正在进行深化改革,2016年我国国企要实行“退出”机制,即长期不盈利的国有企业要进行强行关闭,类似于这样的国家政策指向,监管部门要在会计活动中进行适当调整,对国家要上的项目或者鼓励上的项目要在会计账面上进行反映,例如国家上了项目可能会增加账面余额,但是在期末时并不能作为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应该进行扣除。其次要强化政策执行力度,国家出台会计准则,而且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企业必须将购置的资产及时的入账,国家监管部门必须为企业施加外部监管压力,督促企业自觉执行国家会计政策。总之,关注国家会计政策变化,强化政策执行力度是监管部门在国企深化改革背景下持续要做的关键环节。

四、结语

就监管部门而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是以监管部门的视角谈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及一些思考与建议,但是由于篇幅与时间的限制,并不能全面说明当下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应该采用的完善措施,只是代表性的谈了两点思考与两点建议,希望后续研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际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寻求进步。同时,希望本文结论对监管部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有所助益。

作者:戴恒年 单位:珠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陆辉.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J].中国市场,2015(33),215-216.

保值增值范文篇6

关键词:会计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有资产总量也在不断增加,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也得到了提高,但整体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就目前来看,当前国有资产调控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资产的审批审核流程复杂但不够全面,日常经营管理还受以往“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思想影响,账实不符的情况仍存在,还未完全摸清家底,且资产浪费问题也有待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资产流失等都制约了当前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对国有资产使用的监管。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和会计监督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国有资产流失原因简析。国有资产的流失大体可以分为显性流失、隐性流失以及在产权交易中的流失几类。根据不同流失类型,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有:第一,低价出售或处置国有资产。例如在国有体制混改的过程中,受管理者管理理念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有些国有资产的价值被低估,售出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国有资产无形中流失的价值。第二,一些企事业单位管理架构、制度规范等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导致这些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发展需求,存在管理漏洞,不能完全通过制度来规范每一项国有资产的使用。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庞大的业务规模和组织结构下,国有资产并未全面实现规范管理,部分游离于管理之外的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并不了解,导致这部分国有资产被侵吞、私占等,使得国有资产流失。第三,产权交易是一种新的经济活动形式,但目前的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够完善,制度流程不健全,给产权交易活动的开展埋下了一些隐患。部分交易行为没有详细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再加上当前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界定不够明晰,法律意识也不强,部分交易行为存在违规、违法等现象。尤其是在交易过程中,对于国有资产转让定价、相关税费、成本界定等环节工作,大多通过经验来决定,没有征求财务部门的意见,或者由于单位财务人员水平不高,财务部门也难以提出根本性的解决和优化意见,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较高。(二)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监督的作用分析。会计监督是指单位会计人员、负责会计监督工作的政府相关部门、审计组织等,对相关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等进行的监督活动。由此来看,会计监督既有内部监督,又有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由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负责,主要是对原始凭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等进行监管;外部监督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审计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会计监督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维护国家财经法规,保证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合规性,实现保值。会计政策和财经法规是各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所必须遵循的规定,会计工作是单位各项经济工作的基础,单位各项收支都需要会计这个关口来把关。因而通过会计监督可以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以及可行性等进行审查,监管并督促各企事业单位严格遵循财经法规来进行经营管理,严格控制违法乱纪行为,对单位会计资料凭证、收支等进行监督,促使企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定价原则来制定国有资产转让价格、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等,同时规避以公肥私等现象的出现,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第二,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实现增值。会计监督从财务的角度,对单位开展的经济活动及效率进行分析,对单位经济活动、经济计划以及其他重要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科学展开,同时也对单位成本支出进行监督,编制监督报告,使得单位管理者能够准确了解国有资产支出情况,了解支出效率,并督促其不断优化。

三、增强会计监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措施

(一)保证会计监督的专业性和独立性。目前,针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主要在事后开展,监督计量依据主要以历史数据为主。一方面是由于企事业单位自身内部监督水平有限,对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主要由财务部门或内控部门负责,会计监督的效果受从业人员能力的限制较大,且在单位整体管理下,内部监督结果也容易受到领导班子主观思想的影响,导致监督结果不够科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外部监督不够深入,侧重于国有资产安全性的监督,分析是否存在被侵占问题,相对忽视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在产权交易方面,法律制度的不规范也使得外部监督效果发挥有限。为此,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应设立内部会计监督部门,或抽调有一定经验的财务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并根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合理划分人员的职责,并形成相互制约的格局,同时以动态的角度,综合内外多项因素、信息来计算和记录国有资产价值,从而提高单位内部监督的专业性,保证内部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按照规定和需求及时披露单位会计信息,公开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情况,使得外部监督机构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单位国有资产相关信息,将监督活动扩展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过程。另外,政府监督部门等外部监督机构还应重视对固定资产利用率的监管,并站在国有资本出资人的角度,综合考虑国有资产相关税负、成本等情况,从而客观地、全面地对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意见。(二)规范会计监督在国有资产业务中的行为。针对国有资产的使用,企事业单位也需加强会计监督的执行力,确保针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工作方案、措施等可以有效执行。为此,企事业单位可以借助内部控制,通过内控制度来约束各项活动的开展,保证会计监督方针等得以在单位内部贯彻执行。另外,还需要健全会计工作制度,根据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要求等,优化和完善单位会计工作流程,设立备查账,以便会计监督人员可以及时查阅。同时,精简单位组织机构,按需调整岗位,并重新划分权责利,落实追责问效制度,为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确保监督报告得以有效利用,督促单位管理者及时处理和整改会计监督反馈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并将相关责任追究到具体个人,使得会计监督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更具有威严性,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三)健全会计监督制度。首先,建立多元化会计监督方法。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手段较为单一,过于依赖会计人员,监督方法传统。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企事业单位应积极引入云计算、云监管等手段,利用信息系统的便利性来提高会计监督效率。而且,单位也可以将全面会计监督理念引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中,将国有资产按层级进行划分,分层级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成立不同的会计监督小组,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来考察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也有利于监督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完善会计监督的工作制度。现阶段,政府部门负责监督国有资产的相关人员、政府审计人员、会计事务所、单位内部监督人员等,从各自的角度要对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分析,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使得各监督主体既能区分职责,又能相互制约,避免各自为政,出现相互干扰、监督资源浪费等问题。在具体完善中,企事业单位应从战略发展、全局发展的高度出发,在相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详细制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规范,明确监督目标和内容,并确定各监督机构的职责范围,保证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四)借助信息化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和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有极大的关联,因而企事业单位也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应加快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实现单位各系统数据的实时共享,并做好信息披露,使得各监督主体都可以及时获知准确真实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对信息的录入、原始票证的审核等和初始数据相关的工作进行严格规定,设定信息备录功能,并交由不相容岗位人员负责,从而尽量避免人员私自篡改、编造数据的可能性,为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撑。

四、结语

从当前的环境来看,加强会计监督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也针对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利用率问题不断地出台法规条例。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得到更多重视,协助企事业单位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和审计制度,强调会计监督的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以及有效性。此外,除了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外,还需重视会计监督工作的效率,以最优的监督成本来实现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全面监督,促使企事业单位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高效率应用出发,推进单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珏.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172-173.

[2]林菁.关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的若干思考[J].纳税,2018(31):103-104.

[3]都慧英.浅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J].财经界,2018(6):104.

保值增值范文篇7

*粮食系统经过流通体制改革后的国有资产,主要表现形式为土地和房产。其主要特点,一、从形态来看:总量较多、库点分散、年久失修、配套不全。据测量,基层存量土地有33万平方米,房屋14万平方米,仓房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原来每个乡镇都设有粮库,在当时能满足了国家粮食收购和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二、从规范角度来看,两证不齐全,基本上无房产证,土地证有但土地属国家划拨性质,未办理补出让手续。这种情况给交易变现资产带来不便,给拆迁补偿带来损失,给资产重组和投资开发带来了难度。目前资产管理模式:资产租赁经营。原来粮管所全面实施了改革改制,员工全体起立,先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再择优返聘或出资入股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粮油购销企业。局与新组建公司签订资产租赁合同,新公司除保留自己需要资产外,对外出租并通过一定租金收入来弥补公司的运转。通过几年的运作,基层国有资产基本上实现了保值和增值。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情况:一是擅自搭建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与储粮仓库环境不协调,甚至产权关系不明晰;二是日常维护资金不落实,造成房产漏雨,破旧现象越来越严重;三是租赁期限不一致,租入时间短,租出期限长,给政府拆迁和项目开发搬迁工作带来难度;四是租金标准偏低,有少数单位个别人员对此反映强烈,给整个系统资产管理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入手,采取扎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更加注重保值增值。具体在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机构。局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受国资委和局行政委托负责全系统国有资产监管,承担起资产管理者的义务,履行起资产管理者的职能,要强化责任,监管到位。资产经营发展公司今年5月正式注册登记,资产管理和投资是经营范围。目前从管理原局属单位资产向管理基层粮管所资产拓展,并以投资形式进行开发,注重“发展”上做文章。

二是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特别需要指出的:转租仓库、门店需向局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对外承租,但租期不准超过一年,出租合同一年一签,报局备案。

保值增值范文篇8

关键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策略路径

一、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维持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格局,加强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对于巩固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相关单位也在不断的关注和调整国有资产的规范性和制度化规制,尤其是会计监督方面的强化。强化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加强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管理,是其在市场化环境下,提高国有资产使用规范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障,对于国家而言,是减少国有资产乃至国家财富非法流失的重要手段。加强国有资产会计监督也是适应当前的改革、规范其资产配置、减少资源浪费的强有力手段。

(二)强化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积极地识别出各类风险,迅速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准确的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合适的建议。比较翔实及时的记录和反馈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情形,为企业良好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长远看,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是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保障。国有企业由于其自身属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必须加大会计监督的力度,强化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一定程度上可以活跃我国各地区经济,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强化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有其积极意义和必要性。

二、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源及会计监督对保值增值的相关思考

当前,关于本文主题的思考点较多,视角范围比较广阔,对于其流失的原因分析也不少,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剖析总结,得出下面几点关于国有资产流失和保值增值的关键点,并且探索出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性。首先,思想意识方面不重视,总体来说,可以把它归为隐形损失的一类。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资产管理方面会计监督的意识较为薄弱,不注重产出比率和实际经济效益,经常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夸大虚假现象,也导致会计监督形式化或者边缘化;其次,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细化,宽泛空洞的制度规章也导致会计监督体系规章的不完善;再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践上的诟病,主要归结为显性损失,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处置的主观色彩浓烈,会计监督在相关的资产管理存在严重的不透明,整个过程漏洞百出,不法挪用现象严重,最明显的是很多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流程缺少,隐形、灰色处置严重。除此之外,不少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建设滞后,会计监督的信息化建设更加落后,这也导致其相关单位资产监督管理不理想,隐患重重;最后,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点是产权交易的不明晰也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合规范、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因此,增强在其产权交易方面的会计监督尤为急迫和重要。

三、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管理政策路径

(一)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会计监督管理的意识

想要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水平,达到高效使用的目标。首先,要求员工对相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和管理策略有充足的了解,让相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观念和思想渗入相关工作职员的日常工作中,同时,让其监察和督导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会计监督发挥领头羊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作为参考:一是加大国有企业对其资产保值增值和会计监督观念的宣传,力求达到全渠道宣传的良好愿景,扩大宣传途径。此外,着重协调国有企业部门机构间的运转,确保各个机构在其管理上的融通和整合,降低会计监督难度。此外,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领导层要实现上行下效的目的,塑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的氛围和效果,以身作则,以此来使相关人员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会计监督的意识和认同感,使其观念不断强化,形成常态化机制。

(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其会计监督得到切实执行

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是提高其使用效率的保障。其相关治理层必须把会计监督制度的构建和实施纳入整个企业管理的重点层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必须有利企业长期发展策略的实现,能够促使企业基业长青,这是会计监督制度设计的大前提。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基于提升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这一核心目标进行综合规划。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的相关制度的同时,也一定要将会计监督落实到实处,这就需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实践管理中塑造良好的执行框架,强化其会计监督的责任落实制度。首先,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和相关联的既有规章制度下,弄清晰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比对内控体系的构建,采取相应的策略严禁会计舞弊现象。其次,进一步润滑国有资产整体运转过程中的体系和流程,减少繁琐的过程,减少主观色彩介入,以此减少国有资产非法流失的损失,从侧面加强对会计监督的建设,总而言之,通过制度和实践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的全面建设。

(三)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检查,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为实现和保证国有资产的良好运转,最大限度的保障其保值增值,务必规制和限束其国有资产的整个运营体系,这是加强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个环节。首先,国有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检查,使其尽量形成常态化机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必须依据可循的规则和法条进行,任何违反其相关监督规制和管理的行为、擅自非法处置的行为都必须予以严惩。比如,当国有资产管理处置产权交易不明晰、存在可疑的舞弊现象的时候,国有企业必须利用自身内控体系尤其是会计监督进行严查和管控,确保国有资产的透明化运营,保证其保值增值的增长速度。

(四)借助“互联网+”平台,全面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

值会计监督信息化进程的建设步伐当前的社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俨然成为企业占领各方面制高点的有力武器,因此,对于企业在这方面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可轻视和忽略。针对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相关的会计监督管理的信息网络化水平较低的现象,应该积极果断的抓住目前的良好外在条件,充分利用优势,加大科研投入,实现其各方面在资产保增值会计监督的高效化,以此降低其国有资产保增值会计监督的管理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的问题。总而言之,借助“互联网+”平台,全面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信息化进程的建设步伐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切入点。

四、结语

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的管理对于促进其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总结明晰了会计监督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的重要性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国有资产流失和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有的放矢的从各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监督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和建议,以期对国有企业今后长久健康利用国有资产提供借鉴。

作者:葛静燕 单位:宁海县水务集团

参考文献:

[1]戴恒年.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J].会计研究,2017(02).

保值增值范文篇9

隐形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另一条渠道,有以下表现:第一,一些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措施不当,致使企业亏损或者破产,导致资产流失;第二,由于人为原因,在核算上存在较大的失实,流失比较严重。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

1.在客观因素方面实施会计监督。

在评估和确定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的时候,应当进行综合考虑,全面作出评估。因为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单纯的从会计账簿上计算出的数字反映出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不是完全符合真实情况的。在当前的一些企业中,计算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往往从会计账簿上根据期末和期初的数值来确定。这种计算方式并不合理,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例如: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考核期内,国家对企业实施了新的项目,增加了一定的资金投入,那么在计算时,如果只是按照会计账簿上的数字计算,那么企业的国有资产肯定会增加,如果就这样单纯的说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得很好,那么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这部分投资不是企业自己经营所得,因此,需要在计算时将这部分追加的投资减去。类似也应减去的还有:国家的专项拨款、企业的捐赠、由于“先征后返”政策增加的公积金等,此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不属于企业经营所得的资产,也应该扣除。这些都是由于客观因素引起的国有资产增值,而不是企业自己经营所得,那么在计算国有资产是否增值时,会计人员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会计分析时,扣除应该扣除的部分,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有效的监督。

2.在主观因素方面实施会计监督。

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方面,在实际中,经常存在某些企业的经营者弄虚作假,使得国有资产虚高,而实际上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主观因素方面,会计人员实施的监督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固定资产折旧。一些企业在对固定资产折旧时,由于有关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了重新估价,使固定资产的原值增加,但是在折旧时,企业仍然按照原来的计提折旧,这种情况会导致虚增利润。因此,考核时,会计分析人员应当注意,对相关部分要进行扣减。2.2人为扣压支出、消耗。一些企业为了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考核时,故意将企业的一些支出或者材料消耗扣压,以减少国有资产的消耗。因此,会计人员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在会计账簿上及时作好记录,在最后统计时可以有效扣除。

3.经营投资损失或者获益。

一些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资产受到损失,但是这些资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一时无法核准,或者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在考核时期无法进行计算。会计人员应当注意到这种情况,在考核时,要做出相关的说明,阐明其对国有资产的影响以及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在考核时,企业经营出现了扭亏为盈的情况,企业经营投资获益,这部分获益的资金可以对前期的亏损进行弥补。这个时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分析时,应当调整期末值,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准确反映。

4.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处理。

如果在考核期内,存货或者固定资产出现亏损等情况,会计人员也应当核实其金额,在会计账簿中予以反映,调减期末值;如果出现存货增加或者固定资产增值的情况,会计人员也应当在会计账簿中予以调整。

5.对企业的往来账。

如果在考核期内,有些账目没有结清,那么会计人员也应当根据账目增减情况,相应的调整期末值,真实地反映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6.资金预算执行。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编制相应的资金预算。会计人员要肩负好自己的职责,对企业的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更好地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结语

保值增值范文篇10

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问题。在这两者的关系中,保值是基础,增值是目标。因此,从资产运行的过程看,固定资产保值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为补偿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而提取的折旧额。要能保证原有固走资产使用价值的更新,而不致于因为通货膨胀而发生贬值;其二是在固定资产运行过程中,从两个不同时点进行观察,其资产净值能维持原有的规模,而不发生资产流失和资不抵债。资产增值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从一定的时间区域来观察,某一时点的资产市场重估价值与报告期某一时点的资产按市场价格的重估价值相比较,在这两个不同时点上,按同一价格估价的资产值,若后者大干前者,即为资产价值的增值额。由此可见,考核国有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包涵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货膨胀条件下折旧额的计算问题;二是按市场价格对于资产价值的重新估算的问题;三是资产增值与增值率计算问题。在这里笔者仅就通货膨胀条件下,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谈谈资产的保值问题。

一、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核算原则

固定资产折旧额,是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货币表现,在一定时期内提取折旧的数额,取决于固定资产的规模与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这是传统会计核算折旧额时所遵循的原则。但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过快的条件下,计算折旧时,除了仍应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当考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因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提折旧基金,能够从使用价值上恢复原有规模。如1985年投资100万元,购买每辆载重吨位4吨的10辆载重汽车,寿命期为10年,提取折旧100万元,1995年这批汽车报废,由于物价上涨,再用这100万元折旧额就无法购买具有原使用价值的10辆载重汽车。因此,在新的条件下,折旧额应当要保证固定资产原有使用价值得以补偿,这是折旧额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同时,亦是资产保值应遵守的准则。

二、折旧额的核算方法

(一)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贬值的量变规律。

为了正确地核算折旧额,即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能抵补货币贬值的损失,在固定资产寿命期各个时间阶段上所计算的折旧额之和,能够满足从使用价值上恢复原有固定资产规模的需要,这首先就需要分析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贬值的量变规律。

固定资产是长期使用的物质资料,而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是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因而,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过程是:

购置建造一交付使用一报废一再购置建造。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建(购)置是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始点,报废是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终点。在寿命期中,固定资产每年在提取折旧后,其金额必要产生一个无形贬值量。这个贬值量的变化过程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Z代表固定资产原值;△Z’代表货币贬值的损失量;Y代表年折旧额;L代表物价上涨率;l,2…n代表时序;n代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为了避免固定资产贬值的损失,在核算折;日时,应当把贬值(△Z’)加到折旧额中,进入产品成本,待产品出售后,收回折旧以满足更新固定资产的需要。

(二)核算折旧的公式设想。

上面从递减折旧的观点,考察固定资产逐年递减的贬值量的变化规律的,但为了正确计算年折旧额,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这个问题,即一方面以整个固定资产原值为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可把逐年贬值量加到固定资产原值中去,使固定资产从其生命的始点到生命的终点,仍能保值。另一方面每年提取的折旧额,从第~年末开始,直至折旧终止为止亦逐年加进一个贬值额,并假定固定资产在报废时无残值,则可建立如下公式:

把上述方程作为如下整理,则:

整理后简得:

现仍以本文前面购买10辆汽车为例:

Z=100万元,n=10年

则该批汽车的年折旧额为:

计算结果,每年提取13.8909万元,在10年物价总水平上升87.186%的条件下,在10年后仍然能够购买载重量为4吨的10辆载重汽车。然而按传统的方法计算折旧,即100万元10年=10万元,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所计算的折旧总额,是无法按照原有固定资产使用价值规模更新全部固定资产,即无法保证固定资产保值的。

三、核算折旧额的几个具体问题

通过实例证明,笔者认为上面所设计并经过推导,论证所建立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计算折旧额的公式是科学的,但在应用公式时,仍有下列问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价格指数的选择。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商品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不同,因而其物价上涨幅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我国实际工作中编制有各种性质的价格指数。那么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当采用哪种价格指数为宜呢?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国家统计局编制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这一指数综合反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的变动程度,而且与折旧额的联系最为密切。

(二)固定资产贬值率总额。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经济问题,它关系到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与国家财政收入等问题。因此国家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与分类指数,考虑到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价格变动作出预测,并以定额参数的形式公布,供各企业计算折旧时采用。当然我们不否认制定定额参数即货币贬值的定额参数是十分复杂的工作。但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可以在预测的基础上经有关专家讨论,尔后经有关权威机构批准,再行公布采用。

(三)定额贬值率与实际贬值率的问题。

货币定额贬值率与实际贬值率是要发生离差的,因此,根据定额货币贬值率计算的折旧额和实际货币贬值率计算的数值之间,必须要产生一个差数,为此需要调整。一般来讲,在年度执行过程中,可按货币定额贬值率计算,待年终决算时,再根据实际货币贬值率进行调整,其公式如下:

YI=Y[l+(L1-L)]

式中:YI代表调整后的折旧额;Y代表按货币定额或预计贬值率折旧额;LI代表实际货币贬值率;L代表定额货币贬值率。

设Y=13.8909万元;L1=0.07;L=0.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