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技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7:20:41

版画技法范文篇1

关键词:版画情感技法关系

随着大量国外艺术思想与观念、先进的绘画技能技巧、制作工艺的引入,我国版画艺术不断发展。从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的版种健全到今日的各个版种混合并用,从最原始版画单色的木刻到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加之版画本身所具有的复数性与交流的便利性而使其被大众所接受。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艺术发展都受其历史、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大文化背景,甚至外来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版画发展也是如此。自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中国版画的主流便是以密切关注社会事实,揭露社会时弊,以反映人民心声而为社会及人民大众接受喜爱。早期的创作版画大多以黑白为主,其作品的形式风格,人物造型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例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木刻,但其内在的激情与真挚情感表达,朴实的制作风格,强烈的黑白对比,丰富多变的刀法,深刻地感染着大家。

然而一分为二地看,政治因素的过度介入阻碍了纯粹意义上的版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西艺术思想的交流,激活了封闭僵化的文化形态,“青年版画艺术家在对传统不满的同时,打破旧有的版画表现形式;拓展其版画表现内容,在原有的通俗易懂的叙事,写实的表现形式以外,加以夸张、变形、寓意、象征;同时将人们精神境界的思想、情绪、理想、愿望和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纳入艺术观点。中国版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表现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现代版画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①

正所谓事物的发展总有正负两个方面,版画毕竟是一项技术性、制作性要求比较高的画种,因此在拓展版画表现形式与技法上确实有不少人由于过分关注版画技术与形式感而忽略了作品的内在精神探求,以为画面制作精美就是好的版画作品,因此,版画界产生一种疑虑:“过分强调版画的制作工艺性会阻碍版画艺术发展,会使版画艺术走入歧途。”

技法的追求是浅表的而精神文化追求才是深层的,深层的精神文化追求必会带来外在表现制作技法的开拓与视觉经验的反叛与变化,不能因为这种反叛与变化就加以遏止。因为对传统的反叛事实上也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求新求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正是这种本能才使得人类得以进化并从蒙昧初醒走向高级文明。对传统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开放融合的态度,在接受传统熏陶的同时,加入现代人的情感与观念也是对传统的再创造!艺术无所谓现代与将来,相较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19世纪的印象派艺术是超前而现代的,然而对于21世纪的现代艺术来说,它们又归结于“古典”范畴。从宇宙的时间发展来看,艺术永远是古典的。因此传统是一条沿着时间坐标向前奔腾的河流。我们在哪个时代存在便是在哪个时代创造传统,为传统所束缚是背离人的创造本能,一切新兴的艺术观念及形式的产生都是在旧有所谓传统的环境里接受新鲜血液。我们应该相信,能日后成为艺术主流的东西必定符合人性及艺术发展规律的,今天的关念与时尚或许会成为后人的传统脉络!

艺术是创造,版画不过是表现思维的一种方式。对于一个已确立鲜明的个人艺术品格的创作者来说,如何运用技术表达是他自己的事情。当我们在表达自己心中既有的清晰影像或观念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所特有的、最擅长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方法加以体现。诸如画种的选择,材料的扩展,技法的综合,画面结构的把握,特殊的形象符号的运用等等。当然包括绘画范畴中的一切因素,就像当前流行的电脑绘画、装置艺术,以及扩展到文学、音乐领域。从版画产生发展到现在,没有人限定版画的路该怎样走,版画的语言怎样,一切都在摸索中寻求答案。所有的艺术发展都不是以某个人的意识或个体局部的条件所决定,它有其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版画工作者首先是艺术创作者然后才是艺术家,其全部的价值在于作品的思想价值含量,而不是版画作品本身!

因此,对于版画作品及其语言表现的范畴,我们只能以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特征来鉴定,第一,通过版的介质转印而成;第二是否具有一定的复数性。在我认为只要符合这两个原则特征,其余的都是版画的本体表现与扩展语言。“版画语言及制造技术本身并无高低、精致与粗糙、精工与写意,选用版种的单纯与丰富,运用技法的简单与繁密都是相对的,不同精神内涵的作品对版种、制作技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作品的优秀与否并不取决于表现方式,而是艺术家的思维深度及艺术修养高低层次,这是问题最终的关键所在。”②如果单纯从版画制作技术效果去谈论其对版画艺术作品的优劣,就对版画问题的理解过于表面简单化。精致的表象下不一定拥有精致的艺术思想;反之,精致的艺术思想有可能通过单纯的直接或即兴的方式表现出来。诸如铜版的干刻,抽象表现性油画,制作画面手段的单纯与繁杂有时并不是由作者决定而是依据画面的内在精神而定。

当然不可否认,再好的主题思想也要有好的专业技法表现。伴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机会的增多,创作硬件环境得到改善,版画制作工艺,技巧不断改进和日臻完善,版画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作为版画工作者,首先应该理解其版画本身的本体语言。版画作为一种间接性艺术,是绘画与印刷工艺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不同质地的中介媒体最终完成创作程序,其制作工艺(包扩刻制和拓印等)对版画艺术来说,是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作过程只是完成创作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并非艺术创作的最终目标,其画、刻、印三道工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制互补,但却不能代替。而刻制和拓印是版画艺术独有的创作程序和表现手段。“因此,版画作品制作应该强化这种艺术语言的本色特征。版画从本质上看不易于细致的再现事物,其创作材料注定了以表现性为长处,‘粗犷’的格局是基本的,细致只能是相对的,而且是被动的,直接影响现代主义的形式启蒙。不同材料所呈现出来的痕迹是版画内容和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不懂得材料痕迹艺术中的表达就不是当代艺术家,尤其对版画专业。当然,粗犷并不是粗糙,单纯并不是简单,都需对材料特性有深刻的把握和周密精确的控制形式痕迹的思想。”③同一种制作方法因人而异而产生千万种的变化效果,所以,要打破法的局限与束缚,了解方法之后再结合自我超越法,以无法之法为至法,随心所欲,随思而动,更好地作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制作且完成作品过程中的技术或技巧的运用,是一个成熟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必须全面、准确、熟练、创作性地驾驭版画制作程序的功能、技巧和效用。技巧的掌握不是天生的,需在实践中研究、学习,结合自己的特长,再加上时间的验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为其创作做贡献。

一幅作品的主题只有一个,再多的技巧、技法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受人的精神情感支配,往往会过分注重技巧在画面中的运用,使技能技法在作品中完全地流露,而忽视了主题思想的表现,影响了版画艺术本体语言的强化和提高,导致艺术庸俗化。用各种材料、方式、工具创作不同的视觉痕迹,表达不同的艺术观念和不同的思想无可非议,但是技术的完整,描绘的真实和艺术完全不是一回事。艺术不是技术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需才能与智慧对技术的控制与选择,这是工匠与艺术家的根本区别所在。

技巧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只是艺术家手中不断运用的工具,充当了一个媒介,是处于被动状态的选择和运用。只有当它被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时,运用到生活创作中,才显出耀眼的生命光芒。技巧是支笔,是承载思想的容器。它因承载的思想信息价值而决定其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层次看到艺术思想的表达与技巧是相辅相成的。“正如中国画论历来强调的,权衡好‘道’与‘技’的关系,才能雅俗共赏,过分倾向某一边都是片面的。”④重技法轻思想,作品就缺少内涵和主观情感,关键是情感因素;相反,重思想轻技法,则情感没有依托,找不到合适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等于空想。当然真正体会其真谛需在不断的思索、实践中加以锻炼。

当前版画界认为,版画制作技艺和工艺都落后于西方,其作品的思维、观念和表现形式差距更大。在提高制作的同时,以中国大的传统文化为依托而产生特有的心理情感体验,接受新兴科技带来的无限思维空间,激发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才情,是新一代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关注历史、民族、人类大文化的深层次发展及现实社会的形态是最重要的。个体的情结如果不和上述的因素想融合就不能得到提高与升华,就永远不可能超越狭隘的自我。

虽然版画艺术目前尚未彻底走出低谷,但版画艺术家都在沉潜中做着实在的工作,无论在作品的品位层次上、创作观念的内涵上、技巧的提高完善上、国际国内的市场上、版画新人的培育上或版画作坊的支持上都在全方位地努力。让我们迈开双腿,振奋精神,放开视野,迎接中国现代的版画更富创作性的未来。

注释:

①引自《美术》叶毓中1992年2月《美术》杂志社第4-5页

②③引自互联网中国艺术视窗WWW.Cnartw.com

④引自《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隋丞1997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前言

参考文献:

(1)《木版画工作室》张广慧1999.11湖北美术出版杜

(2)《美术文献》中国版画专集1996.1(总第6辑)湖北美术出版社

(3)引自《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隋丞1997年辽宁美术出版社

版画技法范文篇2

关键词:版画情感技法关系

随着大量国外艺术思想与观念、先进的绘画技能技巧、制作工艺的引入,我国版画艺术不断发展。从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的版种健全到今日的各个版种混合并用,从最原始版画单色的木刻到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加之版画本身所具有的复数性与交流的便利性而使其被大众所接受。

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艺术发展都受其历史、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民族大文化背景,甚至外来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版画发展也是如此。自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中国版画的主流便是以密切关注社会事实,揭露社会时弊,以反映人民心声而为社会及人民大众接受喜爱。早期的创作版画大多以黑白为主,其作品的形式风格,人物造型都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例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木刻,但其内在的激情与真挚情感表达,朴实的制作风格,强烈的黑白对比,丰富多变的刀法,深刻地感染着大家。

然而一分为二地看,政治因素的过度介入阻碍了纯粹意义上的版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西艺术思想的交流,激活了封闭僵化的文化形态,“青年版画艺术家在对传统不满的同时,打破旧有的版画表现形式;拓展其版画表现内容,在原有的通俗易懂的叙事,写实的表现形式以外,加以夸张、变形、寓意、象征;同时将人们精神境界的思想、情绪、理想、愿望和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纳入艺术观点。中国版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表现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现代版画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①

正所谓事物的发展总有正负两个方面,版画毕竟是一项技术性、制作性要求比较高的画种,因此在拓展版画表现形式与技法上确实有不少人由于过分关注版画技术与形式感而忽略了作品的内在精神探求,以为画面制作精美就是好的版画作品,因此,版画界产生一种疑虑:“过分强调版画的制作工艺性会阻碍版画艺术发展,会使版画艺术走入歧途。”

技法的追求是浅表的而精神文化追求才是深层的,深层的精神文化追求必会带来外在表现制作技法的开拓与视觉经验的反叛与变化,不能因为这种反叛与变化就加以遏止。因为对传统的反叛事实上也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求新求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正是这种本能才使得人类得以进化并从蒙昧初醒走向高级文明。对传统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开放融合的态度,在接受传统熏陶的同时,加入现代人的情感与观念也是对传统的再创造!艺术无所谓现代与将来,相较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19世纪的印象派艺术是超前而现代的,然而对于21世纪的现代艺术来说,它们又归结于“古典”范畴。从宇宙的时间发展来看,艺术永远是古典的。因此传统是一条沿着时间坐标向前奔腾的河流。我们在哪个时代存在便是在哪个时代创造传统,为传统所束缚是背离人的创造本能,一切新兴的艺术观念及形式的产生都是在旧有所谓传统的环境里接受新鲜血液。我们应该相信,能日后成为艺术主流的东西必定符合人性及艺术发展规律的,今天的关念与时尚或许会成为后人的传统脉络!

艺术是创造,版画不过是表现思维的一种方式。对于一个已确立鲜明的个人艺术品格的创作者来说,如何运用技术表达是他自己的事情。当我们在表达自己心中既有的清晰影像或观念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所特有的、最擅长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方法加以体现。诸如画种的选择,材料的扩展,技法的综合,画面结构的把握,特殊的形象符号的运用等等。当然包括绘画范畴中的一切因素,就像当前流行的电脑绘画、装置艺术,以及扩展到文学、音乐领域。从版画产生发展到现在,没有人限定版画的路该怎样走,版画的语言怎样,一切都在摸索中寻求答案。所有的艺术发展都不是以某个人的意识或个体局部的条件所决定,它有其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版画工作者首先是艺术创作者然后才是艺术家,其全部的价值在于作品的思想价值含量,而不是版画作品本身!

因此,对于版画作品及其语言表现的范畴,我们只能以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特征来鉴定,第一,通过版的介质转印而成;第二是否具有一定的复数性。在我认为只要符合这两个原则特征,其余的都是版画的本体表现与扩展语言。“版画语言及制造技术本身并无高低、精致与粗糙、精工与写意,选用版种的单纯与丰富,运用技法的简单与繁密都是相对的,不同精神内涵的作品对版种、制作技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作品的优秀与否并不取决于表现方式,而是艺术家的思维深度及艺术修养高低层次,这是问题最终的关键所在。”②如果单纯从版画制作技术效果去谈论其对版画艺术作品的优劣,就对版画问题的理解过于表面简单化。精致的表象下不一定拥有精致的艺术思想;反之,精致的艺术思想有可能通过单纯的直接或即兴的方式表现出来。诸如铜版的干刻,抽象表现性油画,制作画面手段的单纯与繁杂有时并不是由作者决定而是依据画面的内在精神而定。

当然不可否认,再好的主题思想也要有好的专业技法表现。伴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机会的增多,创作硬件环境得到改善,版画制作工艺,技巧不断改进和日臻完善,版画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作为版画工作者,首先应该理解其版画本身的本体语言。版画作为一种间接性艺术,是绘画与印刷工艺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不同质地的中介媒体最终完成创作程序,其制作工艺(包扩刻制和拓印等)对版画艺术来说,是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作过程只是完成创作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并非艺术创作的最终目标,其画、刻、印三道工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制互补,但却不能代替。而刻制和拓印是版画艺术独有的创作程序和表现手段。“因此,版画作品制作应该强化这种艺术语言的本色特征。版画从本质上看不易于细致的再现事物,其创作材料注定了以表现性为长处,‘粗犷’的格局是基本的,细致只能是相对的,而且是被动的,直接影响现代主义的形式启蒙。不同材料所呈现出来的痕迹是版画内容和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不懂得材料痕迹艺术中的表达就不是当代艺术家,尤其对版画专业。当然,粗犷并不是粗糙,单纯并不是简单,都需对材料特性有深刻的把握和周密精确的控制形式痕迹的思想。”③同一种制作方法因人而异而产生千万种的变化效果,所以,要打破法的局限与束缚,了解方法之后再结合自我超越法,以无法之法为至法,随心所欲,随思而动,更好地作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制作且完成作品过程中的技术或技巧的运用,是一个成熟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必须全面、准确、熟练、创作性地驾驭版画制作程序的功能、技巧和效用。技巧的掌握不是天生的,需在实践中研究、学习,结合自己的特长,再加上时间的验证,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为其创作做贡献。

一幅作品的主题只有一个,再多的技巧、技法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受人的精神情感支配,往往会过分注重技巧在画面中的运用,使技能技法在作品中完全地流露,而忽视了主题思想的表现,影响了版画艺术本体语言的强化和提高,导致艺术庸俗化。用各种材料、方式、工具创作不同的视觉痕迹,表达不同的艺术观念和不同的思想无可非议,但是技术的完整,描绘的真实和艺术完全不是一回事。艺术不是技术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需才能与智慧对技术的控制与选择,这是工匠与艺术家的根本区别所在。

技巧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只是艺术家手中不断运用的工具,充当了一个媒介,是处于被动状态的选择和运用。只有当它被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时,运用到生活创作中,才显出耀眼的生命光芒。技巧是支笔,是承载思想的容器。它因承载的思想信息价值而决定其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层次看到艺术思想的表达与技巧是相辅相成的。“正如中国画论历来强调的,权衡好‘道’与‘技’的关系,才能雅俗共赏,过分倾向某一边都是片面的。”④重技法轻思想,作品就缺少内涵和主观情感,关键是情感因素;相反,重思想轻技法,则情感没有依托,找不到合适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等于空想。当然真正体会其真谛需在不断的思索、实践中加以锻炼。

当前版画界认为,版画制作技艺和工艺都落后于西方,其作品的思维、观念和表现形式差距更大。在提高制作的同时,以中国大的传统文化为依托而产生特有的心理情感体验,接受新兴科技带来的无限思维空间,激发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才情,是新一代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关注历史、民族、人类大文化的深层次发展及现实社会的形态是最重要的。个体的情结如果不和上述的因素想融合就不能得到提高与升华,就永远不可能超越狭隘的自我。

虽然版画艺术目前尚未彻底走出低谷,但版画艺术家都在沉潜中做着实在的工作,无论在作品的品位层次上、创作观念的内涵上、技巧的提高完善上、国际国内的市场上、版画新人的培育上或版画作坊的支持上都在全方位地努力。让我们迈开双腿,振奋精神,放开视野,迎接中国现代的版画更富创作性的未来。

注释:

①引自《美术》叶毓中1992年2月《美术》杂志社第4-5页

②③引自互联网中国艺术视窗WWW.Cnartw.com

④引自《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隋丞1997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前言

参考文献:

(1)《木版画工作室》张广慧1999.11湖北美术出版杜

(2)《美术文献》中国版画专集1996.1(总第6辑)湖北美术出版社

(3)引自《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隋丞1997年辽宁美术出版社

版画技法范文篇3

版画,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画种。中国古代版画与文化传播联系密切,有着显赫的历史背景。但今天所说的版画,却是在经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初期发展,到后来的国统区,敌占区和解放区版画时期,再到20世纪50到80年代的成熟期,发展起来的,即创作性的版画。这三个时期的版画,有技法材料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延续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创作基调。80年代作为一个分水岭,此前伴随着社会运动出现的版画创作,都随着运动的结束而不再具有大的影响力了。80年代以后在数年间,西方百年间产生的不计其数的画派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国内的绘画创作。于是在这个大潮中如一叶扁舟的中国版画创作,迎来了新的转型期。从版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几个发展时期虽在时间顺序上是前后传承的,但又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时代烙印,版画的产生到发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时代的属性。

当下国内的版画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国版展出现的数量众多的高品质作品,及接连不断的在国际版展上斩获的大奖,及深圳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建立,等等都显示了当前版画创作的可喜局面。开放的大环境,给版画作品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式下,版画创作的成果和弊病都被神通广大的现代传媒放大,并得到充分的显现,为版画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些版画作品虽然尚未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其中仍然夹杂着前几次版画运动“遗传”下来的面孔,和西方绘画流派的影子,但是对于版画的本体语言及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根据版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所以当代版画要想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就和前面的版画时代形成一个断裂,产生一个安全的距离,把“遗传”下来面孔清理掉。产生这个断裂,不单单是指在作品面貌上,还是在创作的方法论指导上。说到底,作品面貌还是版画创作者的精神风貌,取决于版画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当下社会的大环境相对安静,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当下版画既没有了革命斗争宣传武器的功能,而它的传播功能又远远不及电子传媒,在版画作为武器和歌颂手段的历史使命隐退的今天,版画当下的时代面貌和时代使命需要得到重新认定。这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版画创作者对当下时代命脉的找寻和掌握的深度,及对版画技法新语言的积累,等因素都影响着作品的时代性面貌。版画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常常被诸多的社会因素和人为原因所左右,但人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无论表达自由,积极进取或消极厌世,要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人既是是创作的主导者,又是创作的主题。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的个性化的艺术追求,极大得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一些艺术家的经历就是这方面的范例,如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反之庸俗的艺术追求,只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而被时代遗忘,此等范例更是比比皆是。一个艺术家具有了自己的审美角度,也就意味着有能力进行艺术创作,只要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就可以进入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进行创作了的。一个新颖的审美角度,必然带来新的技术革新。版画的技术性很强,必要的版画技术是作品质量的保证。如果过多地侧重于技法语言的渲染,将使作者停留在表面,使作品显得肤浅,而丧失了深层次的感染力,也丧失了对艺术层次的追求,也就更谈不上作者与观众精神上的良性互动了。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引用了荀子《乐论》中的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说到:“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要极丰富的全面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的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普遍性的表现生活和自然”既关注技术,而不要穷追猛打,重要的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当下许多概念内涵都在发生着变化,例如,雕塑家在古埃及的本意是“使人生存的人”。版画的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随之变化,版画究竟要变成什么样子,或者具有什么特点的画叫版画?在这不确定的当下,我们回到了,在尚未形成版画概念之前的状态中,对版画的概念进行探索,进行重新的定义。已有的版画定义都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版画进行了解释,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两个代表。一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版画解释为:“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蚀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画,刻,印三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和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作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历史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先生提倡才取得巨大发展。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把铜版画从锩刻法发展到腐蚀法,并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从版种上分平凸凹漏。现代版画家为了探索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同一幅版画内同时使用几种类型的版画方法称为综合版画。”这个解释是对版画较为全面的叙述。但只是在发展历史和制作手法上,没有对版画作为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进行叙述,再者对于综合版画的定义也不确切,只是在版画技法范围内进行定义,而忽略了画种间的技法综合。二是徐冰先生所说:“版画作为间接性绘画,它是通过艺术家依创作意图对媒介物进行规定性处理,经过印刷的间接过程,使媒介物转化成痕迹的形式呈现为画面。由于痕迹的出现来源于同一媒介物,这使版画原作的产生具有可重复性,使其成为具有复数性的绘画。”在这类观点中强调了艺术家是版画创作的主体,并且强调了重复性是具有美学意义的重复性。

了解和保持版画的这些因素,才能进入版画核心区域。也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因素,使版画具有了自己的独特魅力,能够与国画,油画等并驾齐驱。无论版画如何发展,如何定义,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不再是是印刷所追求的精确,高速的复数性制作,而是艺术创作共有的特性不能预见性,不稳定性,运动性等这些偶然因素。在当下的版画创作中,每一个版画因素都可以独立发展。一切皆有可能。可以不存在刀的参与,如综合版;也可以不存在实体版的参与,如电脑版。

参考文献:

[1]《美学散步》宗白华[M]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52页.

版画技法范文篇4

关键词:版画复数性创作主体痕迹

版画,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画种。中国古代版画与文化传播联系密切,有着显赫的历史背景。但今天所说的版画,却是在经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初期发展,到后来的国统区,敌占区和解放区版画时期,再到20世纪50到80年代的成熟期,发展起来的,即创作性的版画。这三个时期的版画,有技法材料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延续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创作基调。80年代作为一个分水岭,此前伴随着社会运动出现的版画创作,都随着运动的结束而不再具有大的影响力了。80年代以后在数年间,西方百年间产生的不计其数的画派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国内的绘画创作。于是在这个大潮中如一叶扁舟的中国版画创作,迎来了新的转型期。从版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几个发展时期虽在时间顺序上是前后传承的,但又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时代烙印,版画的产生到发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时代的属性。

当下国内的版画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国版展出现的数量众多的高品质作品,及接连不断的在国际版展上斩获的大奖,及深圳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建立,等等都显示了当前版画创作的可喜局面。开放的大环境,给版画作品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式下,版画创作的成果和弊病都被神通广大的现代传媒放大,并得到充分的显现,为版画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些版画作品虽然尚未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其中仍然夹杂着前几次版画运动“遗传”下来的面孔,和西方绘画流派的影子,但是对于版画的本体语言及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根据版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所以当代版画要想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就和前面的版画时代形成一个断裂,产生一个安全的距离,把“遗传”下来面孔清理掉。产生这个断裂,不单单是指在作品面貌上,还是在创作的方法论指导上。说到底,作品面貌还是版画创作者的精神风貌,取决于版画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当下社会的大环境相对安静,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当下版画既没有了革命斗争宣传武器的功能,而它的传播功能又远远不及电子传媒,在版画作为武器和歌颂手段的历史使命隐退的今天,版画当下的时代面貌和时代使命需要得到重新认定。这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版画创作者对当下时代命脉的找寻和掌握的深度,及对版画技法新语言的积累,等因素都影响着作品的时代性面貌。版画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常常被诸多的社会因素和人为原因所左右,但人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无论表达自由,积极进取或消极厌世,要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人既是是创作的主导者,又是创作的主题。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的个性化的艺术追求,极大得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一些艺术家的经历就是这方面的范例,如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反之庸俗的艺术追求,只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而被时代遗忘,此等范例更是比比皆是。一个艺术家具有了自己的审美角度,也就意味着有能力进行艺术创作,只要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就可以进入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进行创作了的。一个新颖的审美角度,必然带来新的技术革新。版画的技术性很强,必要的版画技术是作品质量的保证。如果过多地侧重于技法语言的渲染,将使作者停留在表面,使作品显得肤浅,而丧失了深层次的感染力,也丧失了对艺术层次的追求,也就更谈不上作者与观众精神上的良性互动了。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引用了荀子《乐论》中的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说到:“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要极丰富的全面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的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普遍性的表现生活和自然”既关注技术,而不要穷追猛打,重要的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当下许多概念内涵都在发生着变化,例如,雕塑家在古埃及的本意是“使人生存的人”。版画的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随之变化,版画究竟要变成什么样子,或者具有什么特点的画叫版画?在这不确定的当下,我们回到了,在尚未形成版画概念之前的状态中,对版画的概念进行探索,进行重新的定义。已有的版画定义都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版画进行了解释,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两个代表。一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版画解释为:“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蚀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画,刻,印三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和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作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历史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先生提倡才取得巨大发展。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把铜版画从锩刻法发展到腐蚀法,并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从版种上分平凸凹漏。现代版画家为了探索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同一幅版画内同时使用几种类型的版画方法称为综合版画。”这个解释是对版画较为全面的叙述。但只是在发展历史和制作手法上,没有对版画作为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进行叙述,再者对于综合版画的定义也不确切,只是在版画技法范围内进行定义,而忽略了画种间的技法综合。二是徐冰先生所说:“版画作为间接性绘画,它是通过艺术家依创作意图对媒介物进行规定性处理,经过印刷的间接过程,使媒介物转化成痕迹的形式呈现为画面。由于痕迹的出现来源于同一媒介物,这使版画原作的产生具有可重复性,使其成为具有复数性的绘画。”在这类观点中强调了艺术家是版画创作的主体,并且强调了重复性是具有美学意义的重复性。

无论版画如何发展,如何定义,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不再是是印刷所追求的精确,高速的复数性制作,而是艺术创作共有的特性不能预见性,不稳定性,运动性等这些偶然因素。在当下的版画创作中,每一个版画因素都可以独立发展。一切皆有可能。可以不存在刀的参与,如综合版;也可以不存在实体版的参与,如电脑版。了解和保持版画的这些因素,才能进入版画核心区域。也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因素,使版画具有了自己的独特魅力,能够与国画,油画等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美学散步》宗白华[M]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52页.

版画技法范文篇5

一、版画的审美特征

(一)版画的审美意象

版画在创作实践中,体现了艺术的创新精神。在版画审美意象的选择、配合上,画家有了新的创作意识。意象是客观物象同画家主观思想情感融合的产物,在版画的创作全部过程中,客观景物人性化和感情化,主观情感融合在艺术创作中。所以,版画在描写景物时,表现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主观强调审美主体对客观景物的独特感受。集中体现主体内在生命精神品质的个性感受和情感意识,形成了一系列的独特、夸张的审美意象和意象组合的画面。由此可见,版画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内涵让我们在想象的空间形式中体悟到版画艺术的魅力,从而使整个画面产生无穷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审美意象。

(二)版画的独特魅力

由于不同的视觉艺术门类所使用的材料、工具以及表现手法的差异,从而形成其特殊的艺术语言形态。版画同国画和油画的语言形态就有很大的差异。我们用木料和石材刻出来的版画,因其质地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也大不相同。除此之外,在版画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除了直接与作品本身接触外,他所拥有的版画制作技巧,也会影响作品完成后的构成。艺术家创作版画时,除了要考虑材料本身的天然特性,也要思考印刷机器可能会产生的效果。由于版画技法的独特性,能够熟练的运用版画技法,并把版画的技法、创作情感、形式美感都集中到版画的承载物上,再通过印刷把版画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艺术家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版画的创作中,把艺术创作作为绘画生命中的一部分,并成为他们艺术创作风格的突出标志。所以,从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版画作为视觉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艺术家丰富的心灵世界和深厚的艺术内涵。既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语言,同时提高人们对形式美和自然美的追求,进而陶冶人们思想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三)版画内在情感的具体表现

艺术的表现是人类情感的本质,版画艺术的内涵则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所以版画更多的是将日常生活上升到自然与生命的内在本质上来。艺术家经过情感与理性的独立思考后,将自己独特的个体生命与自然对话,并在此去领会和顿悟,从而来体现自我精神的内涵。自版画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之后,与其他绘画形式完全不同,主要是画家自己已经把自我的那份独特情感作为阐述作品思想内容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为加深绘画的意境,以极其具象、抽象、简练、概括等形式引起观赏者的想象和共鸣。版画所表现的艺术形式无论在视觉效果上或内容上,就作品整体而言都是有机组成部分,富有特色的创造。

二、版画的视觉艺术教学

意境不仅仅是文学,音乐等文学艺术创作的灵魂,同时也是画家表现版画艺术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画家审美思想、艺术境界、人生境界的升华,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画家通过作品的意境与人们的思想情感进行沟通,从而使人们在意境情感的体验中顿悟。因此画家在版画艺术创作中的意境教学难度是较大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认识版画艺术所表现的意境人手,让学生感受版画艺术独特的艺术美感。把握版画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是教学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出艺术真谛。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审美教育教学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格的构建。

(一)创建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我们个体的审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生理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通过环境的熏陶而获得的。这也就是说,审美意识的生成与发展,受着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这里的环境除了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更为重要。其中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首先表现在环境为审美主体提供了最初的审美对象,学生是在版画艺术的学习中,表现着自己天性中的模仿本能和创造本能以表情达意的。教师为他们的学习设置了特定的学习环境,同时又为他们提供了特定的模仿对象——版画作品。同时又影响并触发了他们特定的心情,这对于学生内在品格的构建产生了极为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版画艺术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广泛的学科材料、符号、有意义的形象和视觉表现的运用,学习视觉艺术的各种特性,反映他们的观念、感受和情绪,评价他们艺术学习的成果。标准制定的这些目标,旨在促进学生获得思维、操作、交流、推理和探究的新方式极其流畅的运用。在学习中学生应该获得视觉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持久的观念、概念、课题和知识。并培养学生把版画艺术应用到学校以外所需要的市场开发当中去。视觉艺术教育不再仅强调技法的熟练或媒材的认知,转而重视现实生活事物与视觉艺术教育的关系,以及对各种视觉文化产物的思考与解读,如:艺术作品、图像、电影、电视、摄影、纪录片、广告、漫画等,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服装时尚、都市景观等。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审美意识的提高是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营造的情境影响着审美意识的生成和发展。

(二)引导学生抒发情感进入意境

版画技法范文篇6

论文摘要:在版画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是画家的思想以及其艺术观念,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观念就决定着用什么样的版画表现语言去作特定的艺术追求,并最终将决定作品的成败及作品内涵的深度,所以在版画创作中重视和强化版画的表现语言是极其重要的。

版画因其版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直截了当的表现过程,通过对不同媒材的刻制处理,去寻求特殊的艺术效果。因为无论媒材是石、木或金属,在经过刻制之后大都体现出很强的力度,最后所形成的画面效果往往都具有表现主义倾向,而表现主义是最主要的艺术手法。

谈到表现语言就首先要明确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是表现语言;二是版画表现语言。所谓表现语言就是表现手法,是画家表现个人情感和实现创作目的的手法。而版画的表现语言则首先是使用个性化的版画语言去表现画家的艺术观念和思想情感,其次是通过对版画材料的选择以及版画技法的个性化制作,呈现出独具特性的版画符号。这两者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使版画外在表现形式产生内在本质的艺术升华。因此一幅优秀版画作品的产生,不仅需要画家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厚的思想内涵,更需要画家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版画表现语言,这在版画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我国版画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真正的版画艺术创作始于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木刻,深受20世纪初以欧洲柯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一批世界著名版画家创作形式的影响。虽然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们在作品中表达的不仅是个人主观的情感,而是基于民主和人道的思想,对终日劳作而生活贫困的劳动人民群众寄予的深深同情。他们的作品中包含着更多人的命运和痛苦,这在动荡的一战后的欧洲社会特别是德国表现的尤为突出,所以具有撼人的感染力。它们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尤其是欧洲表现主义的版画作品,在版画表现语言上所作出的突破和所取得的成就,都大大加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造就了世界性的影响。欧洲版画特别是黑白木刻版画中那强烈的对比和伤口一般的刀痕印痕,都准确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本质,这也和上世纪20一30年代的中国大背景相吻合,所以中国新兴木刻一经产生就有了大批的参与者和追随者。但当时还是以学习欧洲版画为主,在版画表现语言上探索较少。在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的风雨洗礼之后,在各个不同阶段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版画表现语言的探索都有了才反大的进展,出现了很多在版画表现语言上不断探索和极具个性的版画家,如吴凡的《蒲公英》。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版画创作开始由以宣传政策为宗旨转向了对艺术个性的追求,尤其是在版画表现语言方面,开始了空前的全方位的探索,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版画家更加重视对自身情感的观照,其一也是最主要的宗旨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念,其二是对制作技法的探求,以致很快形成了以学院版画为代表的精英版画,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对版画表现语言的探索。这既体现在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上,也体现在版画家的思维方式、创作观念上。我国版画在经历了从服务于政治需要和地域风情民俗的描绘到对版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之后,版画表现语言的突破是我国版画创作进程中最本质最关键的成就之所在。

尽管如此,我国对版画表现语言的探素与世界知名版画家的创作之间还是存在相当的差距。如前面提到的比利时著名的现实主义版画家麦绥莱勒,在他所创作的上万件作品中,很少对客观事物作客观写实的描绘,主要是使用一些他自己所特有的概括手法和完全符号化了的象征性手法来表现事物,作品线条坚挺有力木味十足,画面变化丰富。如他在1920年创作的《烟》,从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都是工人及其家人的生命,这些看似简单的形象却县画家用针钾的目光经过深刻的思考从缤纷繁杂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其版画表现语言极其深刻。总之,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版画家都在尽力用自己个性化的版画表现语言传达他们的观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版画中所蕴涵的表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处理上的不同,更应该是版画家在画里画外所彰显出的灵魂的独特光华。它全部的核心价值则在于其承载的思想内涵即艺术家的思想、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力—这是版画表现语言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点。

另外我们还必须把版画表现语言看作是艺术家“中得心源”的意向,而不是简单的“外师造化”的摹写。它所表现的应该是将蕴藏在版画家心中的巨大能量用富有激情的艺术符号—版画语言来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创造独具艺术特性的各种各样的符号—版画语言一定要让它成为振动心魄的手段;我们要努力做到把物象的普遍性赋予单纯化的形态和象征性的艺术处理,用单纯独特但有象征意义的艺术符号—版画语言表现在版画创作中,建构极具个性化的版画艺术面貌;我们要长期深人地研究版画创作的内在精神性和文化针对性使其溶化在版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版画语言之中,并使其呈现出历史的深厚底蕴和当今的时代光华,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有在版画创作中通过版画特有的尤其是个人特有的版画表现语言体现出来。

版画技法范文篇7

随着图像时代对视觉文化的研究介入到版画领域,新的图像理论正日益影响着版画创作的面貌。如何在综合材料版画领域表现出直观的视觉形象,用来反映新鲜的视觉体验,进而以“看”的方式触及当下社会问题,达到介入社会现实的目的,也就成为了值得探索的新思路。新的艺术追求对材料的选择、材料语言和技法的运用必然提出全新的要求。但是开创期的综合材料版画毕竟还处于材料的初始阶段,顾盼于材料表面的肌理现象,追求材质对比产生的趣味及其隐喻性,缺乏深入的材料语言研究,制版方式又局限于材料的罗列、拼贴,所以在表现形象的时候,常常出现既想突出材料,又颇受形象的约束,摇摆于两者之间彼此消弱的状态,而难于满足新的需求。2006年,胶粉版画得以发明,它以单纯的新材料、新语言、新形式呈现出与开创期迥然不同的艺术特征:

1.由于材料的相对单一性,不同于开创期多变的语言现象和丰富的印刷体验,形成单纯的语言特征和丰富色调的印刷感。

2.材料语言的变化不再是不确定和难于操控的,而是消除了丰富的肌理变化,语言变得理性而有色调秩序感。

3.画面在凸显材质趣味的同时,还能呈现直观的视觉形象。

具有显著的单纯性的胶粉版画其实延续了传统版种的优势,但因以新材料建构新母版,又在概念上区别于传统版种,这就使得我们对综合材料版画的概念产生了新的理解:综合材料版画虽然始于综合,但并不一定止于综合。综合概念的提出是一种文化策略,是针对传统版种的局限性进行创新性探索的起点,是促使版画形态呈现更多可能性的方法。同时,胶粉版画的出现也为综合材料版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不满足于材质对比产生的趣味,深入挖掘材料语言,为表现直观视觉形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06年以来,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综合材料版画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胶粉版画的发明上,同时也使脱胶独幅版画技法在新的图像理论的影响下,从开创期追求材料的龟裂、剥落等肌理趣味转变为提纯出色层语言来表现瞬间、模糊、运动中的视觉现象;Ps版则以其自由、直接的绘画性和充满表现性张力的艺术形象,成为此时期活跃的艺术现象;而实物转印技法经转印技能形成了直观的物象,这一点得到了有意识地强化,并在综合材料版画创作中独树一帜。

综上所述:

1.2006年,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综合材料版画在新的艺术观念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为综合材料版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2.转折期对材料语言的深入探索并提纯出有效的语言体系,以及对印刷空间的深层理解和主动的印刷空间的改造意识,改变了开创期简单的肌理呈现,这是综合材料版画对材料研究更加深入的体现,是建立在开创期学术成果基础上的一大进步。

3.转折期受新的图像理论的影响,将关注点由材料的隐喻、象征转向对视觉现象的呈现,拓宽了综合材料版画的表现领域,对材料的绘画性的探索也符合中国人崇尚直觉,善于书写、勾画的艺术天性。

二、现状

目前,综合材料版画仍沿着转折期的思路稳步前行,精益求精的同时又有了新的突破,比如,开创期的纸版、金刚砂、胶版画经过不断的调整,去粗存精,发展成为继胶粉版画之后又一种可以在版面上直接绘画的新技法,而这也是探索如何表现直观视觉形象这一课题所取得的又一新成果。综合材料版画的发展现状虽然比较稳定,但其间仍暗含不足:1.目前综合材料版画对于如何表现直观的视觉形象这一课题的探索,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有待开发,每一种已开发的新技法本身又都可以作为独立的版画艺术种类有待于我们的深入研究。2.单方面执着于直观视觉形象的探索,势必会导致综合材料版画的发展趋于单一,并重新回到材料本身,而让材料的精神张力以有效的材料语言和有意味的形式来传达,还材料以独立性,还材料语言以多义性,也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

三、结语

版画技法范文篇8

一、落实常规教学工作,加强集体备课。

本学期在学校教学管理部的统一部署下,本各课组协调同科教师做到了:制定教学计划一致,安排教学进度同步,规范实施教学流程,统一评价标准,常规教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疑点,能够在集体备课时相互交流,共商对策,促进教学业务的提高。

二、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在学校教研室的统一要求下,本组围绕“美术课堂习作表现形式的新探索”为主题开展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活动,如:开展了“以油画棒替代水彩颜料进行色彩训练”的小课题研究,开展了“指导学生以KD板材料制作油印版画的新探索”和“水墨画技法教学的探究”为小课题的研究。二是承担了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指定的“水墨画技法教学专题研讨”系列活动,如:尹文涛老师在3月13日的全市“水墨画技法教学集体备课”活动中,作了《对初中美术课程实施国画教学的探讨》的中心发言;4月10日随教研员送教下乡,在中学上了一堂国画技法课;5月15日全市性的“国画技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我校进行,再次向全市美术教师展示了一堂《中国山水画技法》观摩课,得到了市教研员等老师们的好评。三是及时组织本组教师跨学科进行了听汇报课研讨,通过参加跨学科听课学习,扩宽教学视野,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自己。

三、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培养美术尖子。

本组以《中小学艺术教育纲要》为指导,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美术潜能,展示学生的才艺,使学生学有所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老师们定时定点按计划对学生进行美术基本技能和创作技能的培训辅导,完成了小组活动的计划,也达到了“通过一年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专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技法和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美术表现与创作能力,有较高质量的作品在校园内以及各级赛事中展示。”的预期目标。实践证明,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好评。

四、天道酬勤,成绩显着。

本学期美术组教师积极进取,全面展示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

版画技法范文篇9

一、落实常规教学工作,加强集体备课。

本学期在学校教学管理部的统一部署下,本各课组协调同科教师做到了:制定教学计划一致,安排教学进度同步,规范实施教学流程,统一评价标准,常规教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疑点,能够在集体备课时相互交流,共商对策,促进教学业务的提高。

二、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在学校教研室的统一要求下,本组围绕“美术课堂习作表现形式的新探索”为主题开展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活动,如:开展了“以油画棒替代水彩颜料进行色彩训练”的小课题研究,开展了“指导学生以KD板材料制作油印版画的新探索”和“水墨画技法教学的探究”为小课题的研究。二是承担了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指定的“水墨画技法教学专题研讨”系列活动,如:尹文涛老师在月13日的全市“水墨画技法教学集体备课”活动中,作了《对初中美术课程实施国画教学的探讨》的中心发言;月10日随教研员送教下乡,在中学上了一堂国画技法课;月15日全市性的“国画技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我校进行,再次向全市美术教师展示了一堂《中国山水画技法》观摩课,得到了市教研员等老师们的好评。三是及时组织本组教师跨学科进行了听汇报课研讨,通过参加跨学科听课学习,扩宽教学视野,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自己。

三、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培养美术尖子。

本组以《中小学艺术教育纲要》为指导,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美术潜能,展示学生的才艺,使学生学有所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老师们定时定点按计划对学生进行美术基本技能和创作技能的培训辅导,完成了小组活动的计划,也达到了“通过一年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专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技法和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美术表现与创作能力,有较高质量的作品在校园内以及各级赛事中展示。”的预期目标。实践证明,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好评。

四、天道酬勤,成绩显着。

本学期美术组教师积极进取,全面展示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

版画技法范文篇10

关键词: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日本浮世绘版画;技法;艺术风格

中国明清时期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及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版画,是中、日这两个国家分别创造的一种平民化的美术形式。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指18世纪产于苏州的版画类印刷物,即集中在桃花坞制作、呈现为年画形式的民间美术品;而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是指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崛起的独立的绘画门类,以“眼见耳闻的社会百态为表现内容”,通过对浮华世界的生动展现,来迎合市民和中产者世俗的审美情趣。

苏州的文化积淀深厚,独具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就是吴地文化中一枝独特的艺术之花。它刻绘精美、色彩绚丽,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又和吴地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所以它在民众中的影响之深之广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替代的。桃花坞版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的木刻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木刻年画。桃花坞时期的作品,突出了民间性、民俗性,画面构图均衡丰满。题材新颖,多以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民间故事等传统吉祥的形象为主,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表现,巧妙地把传统的吉祥形象和谐声相结合,寓意深刻;在构图方面:桃花坞木刻年画追求丰满而均衡的艺术风格。即丰满而不让人觉得雍塞,均衡而不让人感到平板,相似国画又有别于国画;在色彩方面:多以成块的桃红、大红、淡墨、黄、绿、紫六色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鲜明,富有乐观向上的气息。苏州的雕版印刷技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至明代苏州刻印的戏曲、小说、插图盛行于世。桃花坞木刻年画即有此逐步形成。苏州的木刻年画,在明代中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在苏州桃花坞版画中,含有致富获利内容的画片有《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等;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山水风景画片有各地风景,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等。

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由于作者多为市民画家和民间艺人,而且多以反映当时的民间风俗为题材,故亦称江户时代风情版画。它以市井风俗、社会时事、戏剧情节、妇女形象、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及山川景色为内容,体现出当时新兴市民的生活情感。它的渊源来自原有的“大和绘”。“大和绘”是专供贵族欣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日本元禄时期的菱川师宣是浮世绘艺术的创始人。除了创始人菱川师宣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揭开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帷幕的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吕等等名师。

菱川师宣的代表作是《美人回眸》。这幅画表现了身着华美和服,体态轻盈女子回首一望的动感。浮世绘中所谓的“肉笔美人书”,就是菱川师宣首开风气,遂被推为浮世绘元祖。

铃木春信,其作品以抒情性、梦幻性、美人画而出名,他擅长于从《和歌》和《物语》等大典文献中得到灵感,而把它转换为当时风俗性的版画。他在雕刻匠、印刷匠的帮助下,创作出许多色彩漂亮的浮世绘,画风受到过中国画家仇英的影响,色彩浓郁,存世很多。

鸟居清长的现实美人像,越过了铃木春信一派的梦幻情调,走出健康、自在的独特画风。鸟居清长的女性群像,极尽婀娜的身段和衣裳花色之美。从他处理青楼美人休间漫步或夏夕纳凉的悠游姿态,那个时代物质主义至上,市民意识抬头的真实写照,立刻跃然纸上。

同是版画,但是苏州版画与浮世绘版画既有共通性,也有个性上的差异。受中国绘画的影响,在日本浮世绘的孕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版画艺术曾经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浮世绘版画与中国版画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密切联系。

首先,二者的题材一致,大都是表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浮世绘的魅力当然在于它是一种比较精巧的市井通俗绘画,题材多取自民众的生活习惯与日常景象,与中国年画一样雅俗共赏,是百姓社会生活的强烈的文化表现和需求。浮世绘画独特的色彩与创意,使它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充分反映当时的日本文化背景。中国年画早在宋朝就已成熟,时至明清,已形成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和四川绵竹为代表的四大年画流派,取材于日常生活,内容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美人儿童等。

中国的版画大约源于隋唐之际,起初主要用于佛像、佛经的印刷,后来逐渐应用到历书、农书等日常读物。到宋代版画艺术已相当成熟。到了明代,版画艺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以建安、金陵、苏州等地为中心的版画流派,涌现出陈洪绶、萧从云、丁云鹏、凌蒙初、胡正言、新安黄氏等一大批知名的版画高手,留下了《西厢记》、《十竹斋笺谱》、《水浒叶子》等版画精品,形成了中国版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早期浮世绘的主要形式是为书籍插图,而做插图恰恰是自宋以来中国版画艺术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这种相同恐怕不能说是巧合。

其次,在艺术风格方面,苏州版画和浮世绘有着明显的共同点。

具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清盛期的苏州版画绝大部分拥有题款,注明画铺与画师名称。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以西洋画风描绘都市风光的版画中,除多有题咏,尽情赞颂市民富裕生活外,还“坦率”地标明“仿大西洋笔法”(苏州万年桥,乾隆六年刻),“法泰西画意”(百子图)等,以这种方式公开表达作者自身的审美趣向和技术习惯。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个人意识。无独有偶,浮世绘的画家也都“大大方方地在作品上签字画押,留下自己的姓名或画坊店号。鸟居清信自称“和画式”。他的弟弟清倍自豪地在画上注明“日本蝉娟画鸟居氏清倍画”。显然,这些款识比苏州画家的似乎更饶有趣味,人格意识更为独立,这对于作者在民众审美中,积极地体验个性自由是十分有利的。

再次是具有融汇杂揉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西合璧。明代中晚期,西画随天主教士传人中国,由宫廷流向社会,为民间画师所借鉴。雍正及乾隆前期,在西洋画风浸润下,加之宫廷画师焦秉贞、吴县籍、刻工朱圭融绘刻《御制耕织诗图》的影响,苏州的民间版画制作者大胆仿效,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积极吸收了欧洲的透视画法和铜版画技法,“阴阳排线和光影的绘刻,都运用得较为成熟”,使这一时期的作品,因技法精细、构图复杂、场面宏大而别开生面,价值很高。二是多法互融。清盛期的苏州版画,均不拘泥陈规,而是灵活运用多种优良的民族传统形式,旨在得到民众的喜爱。可见,思想上的开放,使东方与西洋、宫廷与民间,传统与时代的多种画风、技艺得以在苏州版画中交汇,酿造出接近绘画和铜版画的全新效果,并由此而成为世界版画史上罕见的欣赏艺术。

综上所述,浮世绘在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而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从东方艺术的特性来看,中日两国艺术密切相关,中国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