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1:48:09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范文篇1

近段时间,随着“**奶粉”事件的不断升级,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民众热议的焦点。有人责备政府监管不力,有人谩骂企业经营者“惟利是图”,更有人诅咒奶农的“黑心举动”,林林总总的抱怨折射出民众的极大愤慨。抱怨和责备是可以理解的,但仅仅停留在抱怨层面是远远不够的,眼下,我们更需要分析和寻找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做到釜底抽薪,彻底预防或根治。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一部分人认为其根源是现行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得不够好,对生产者、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监管部门执法不得力等等;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只有当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类问题才能彻底解决。笔者不排除这些分析的合理性,但需要强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虽然表现为社会问题,但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产业问题。

笔者认为,就食品的生产而言,其安全隐患存在于三个环节:一是食品原材料的生产过程,比如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二是食品原材料的采集过程,比如鲜奶的采集等;三是食品的加工过程,比如月饼、瓜子的生产等。我国食品生产各环节的产业构成导致了食品安全危机的产生。

首先,以精耕细作和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得食品原材料的生产过程难以控制。一直以来,我国走的是常规农业思路指引下的农业发展之路,追求精耕细作中的高产。由于农业生产未实现集约化模式,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未普及,农民为了追求产量和质量,就只有通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等细作方式,来提高产量和产值。这一过程势必会造成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超标,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被吸收,成为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施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有毒化学农药约占95%以上,其中以甲胺磷、敌敌畏等高毒农药用量最大。同时,由于采取分散经营而非集约经营的生产方式,一旦发生食品源污染的问题,政府难以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控制,20**年冬至20**年春的禽流感疫情之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猖獗,主要就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家禽养殖是以家庭为主的散养和小户饲养模式,一旦出现家禽感染,很难像发达国家集约化经营的家禽养殖企业那样集中处理和综合管理。分散经营的农业经营模式给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其次,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资源大量投入,水、土壤、大气等农产品生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方过分追求GDP增速,忽视了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物质、生物的净化功能。据环保部门统计,在我国12**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源头污染”成为农产品安全的一大隐患。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水污染的影响尤为巨大。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未经处理的污水,虽然含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但又含有有毒成分,长期处于污水环境中,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进一步还会损害人体健康。在大气污染方面,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有毒废气,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通过“酸雨”降水或沉降等方式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也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成为引发食品安全的污染源。

安全问题范文篇2

关键字:粮价上涨粮食安全

引言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近年来全球粮价飙升,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世界银行相关报告显示截止今年二月底,过去三年里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181%,食品价格上涨83%。仅2007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目前新的粮食危机正在形成已达成共识,面对粮食危机针对粮食安全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必需的物质资料,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1996年11月,《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中重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事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可以看出粮食安全包括:(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食品;(2)最大限度地稳定食品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食品的人都能获得食品。

二、世界粮食问题的现状

世界粮食计划署于2008年4月22日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自2008年3月27日,作为国际米价标杆的泰国,其B级大米出口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每吨760美元,,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米价暴涨了30%,随后4月17日,泰国大米再次爆出1000美元/吨的天价。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国际粮价上涨将使贫穷国家的1亿人口更加贫困,而就在粮价节节上升的同时,全球粮食储备降低到了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全球70天的需求,而如今的全球粮食最多还能维持53天。

三、粮食危机产生原因分析

引发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可以从需求供给角度来分析,这一轮全球粮价上涨的实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条:

一是全球粮食总产量因严重自然灾害而降低。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灾害严重。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给世界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近年来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减产量更多。

二是全球粮食消费量因经济复苏而增加。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人口增加,各国GDP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民众有能力消费更多的粮食和食用植物油。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从而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

三是燃料乙醇异军突起消耗大批粮食资源。出于应对“石油价格暴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备受青睐。燃料乙醇是生物清洁能源的一大品种,一些国家利用大量玉米等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导致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促使世界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四是生物柴油迅猛发展消耗了大量植物油资源。生物柴油是生物清洁能源的另一大品种。欧盟是利用菜子油、大豆油等作原料生产和消费生物柴油的主要地区。由于欧盟各成员国对生物柴油生产的投资迅速增加,因而生产能力迅猛扩大。这自然会导致植物油料供应紧张。

五是全球粮食储备量猛降。一方面,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另一方面,粮食消费量增长。两种相反的作用必然导致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迄今,全球粮食储备量已减少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给世界粮食安全笼罩上阴影。

四、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世界性质的粮食危机,中国在开放市场条件下,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一)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努力扩大优势产区发展粮食生产。根据我国现有的自然条件和各地比较优势,加大对粮食优势产区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这些地区良种引育、农技、农机、信息等服务体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增产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

(二)主攻单产,稳定增加粮食总产。在稳定基本粮田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努大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大力调整粮食生产结构,积极推进粮食向优质化、专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粮食质量。

(三)加大优良品种和种粮技术的推广,建立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是今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把科技因素作为增产粮食的重中之重,努力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建立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最终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好中国的粮食问题。

(四)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加大对连接田间地头的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五)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关键是建立起耕地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建立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长效机制,把耕地减少控制在最低限度,协调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矛盾,不断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为提高粮食产出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六)建立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粮食生产面临着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建立粮食生产抗风险的机制,提高种粮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风险规避和损失补偿机制。健全粮食期货市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安全问题,(J),财会研究,2008(3)

安全问题范文篇3

第一,要想有效的保证信息系统中安全管理的问题,它的好坏决定着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在对信息安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策略模型的特征进行分析,该模型将不同的应用归属到不同的信任区域中,通过对区域的访问和控制,从而更好的维护应用的运行,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第二,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对系统的安全起着很大的保障作用。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够为信息系统防御内部以及外部带来的攻击。通过设计完善的管理流程,使管理员之间形成相互协作、制约的和谐关系,不断的增强管理的安全性能。第三,根据策略模型以及管理流程工作,对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基于LINUX的安全机制内容,在LINUX环境下,设置系统管理员、审计员和安全管理员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保障管理机制的持续发展。

2目前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信息安全管理中,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威胁,一个是误用,一个是入侵。误用是指在用户的权限时出现配置错误,对访问的控制不到位,在应用的时候有一定的缺陷;入侵是指当系统遭受到外部的恶意攻击,企图对内部的信息系统进行越权的操作。这两个威胁的出现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管理过程中,实施不到位,安全管理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漏洞。在目前的信息系统管理中,不仅仅要依靠专业的技术手段来保证信息的安全,同时需要有效的管理对系统进行更好的维护,因为在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管理的疏忽造成系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一般的系统而言,合法用户通常被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具有所有权利的超级用户,一个是没有任何特权的一般用户。在这种情形下,只要是能够进入到系统的任何人,都能够将自己转变为超级用户的身份,同时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随着系统的功能不断的增加,怎样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其一,对整体机构设计不够合理。通常来说,企业会在安全技术问题上面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但是没有运用先进的手段来对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维护,在管理结构的设计上也不够合理,不能及时的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问题,从而不能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其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得到落实。系统的安全性能和实用性能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对系统使用的安全知识的普及过程中,无法让所有的使用者都能够深刻的了解其重要性,也无法让他们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往往只注重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而忽略了其安全问题,所以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将其有效的落实,从而使安全功能的优势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其三,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制约。在信息系统中,企业常常会设置拥有所有权限的超级用户对系统进行管理。在系统的管理中,超级用户能够访问系统的任何信息资源,所以他们对系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有意或者无意识的失误就会对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建立一个相互制约的环境,对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综上所述,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机制对整个信息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有效的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首要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保证用户和系统本身的行为是合法的,在信息系统的安全功能中,用户能够达到自身某种预期的目标,这种目标包含安全目的。要使系统的安全管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必须运用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保障。

3结语

安全问题范文篇4

1.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3]。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4、5]。

1.2产生原因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七点[6]:一、监管疏漏,“苏丹红一号”事件呈现出国家、企业等对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存在漏洞。二、执行不力,我国于2002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但在实际检测中,却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孔雀石绿仍在被普遍使用。三、欠缺考证盲目定论,“转基因水稻事件”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没有精确的考证之前,任何单角度的结论都要慎重。四、利益驱动逃避责任,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为例。雀巢在这场博弈中的表现出的企业利益第一,逃避责任的做法并不是个例,其实很多其他行业的知名企业在利益与责任的博弈中也有极其相似的表现。五、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六、媒体误导草木皆兵,由媒体片面报道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得不通过权威部门的权威数据来消除,包括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甲醛啤酒事件——“国产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是否有夸大事实的嫌疑,或者说这样的“失实”报道能不能在媒体职业操守范围内经过严格的核实而避免。另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也是导致此类“闹剧”时有发生的原因。七、标准滞后,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及时修改旧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

2.辫证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是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之后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也是需要不断满足的。但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说,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却要客观辩证地来看待。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不能过早过多的要求孩子具备成人的思想和品质,拥有像成人一样的言行,这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像成人一样,也是不现实的。产业的发展,本来就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适当适时地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才更有利于产业自身的发展。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有有了产业,才可能谈到发展,才可能有质量和安全[7]。

另一方面,社

会的需求也是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即便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其需求也是多样性的,分不同层次的。目前,新的产业不断产生或派生出来,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不同的需求也在创造着五花八门的新产业。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更多的是纵向的来划分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而现实中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却是横向的,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有着不同的质量安全要求和标准。我们好象还只是用一个同一质量安全标准去面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产业发展。

还有一点,要保证质量和安全,靠政府部门、靠企业自律、靠舆论监督是能够解决一定问题的,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产业的发展、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来保障。这种保障更持久、更有效。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政府已经把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的合理要求,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只刚刚开始。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食品的安全问题[7、8、9]。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矛盾方面,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考察、科学把握构成事物的所有要素及其发展趋势,全面看,看全面,认清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显,不闻雷霆”。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分清表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次,区别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区别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被表象遮眼,不被假象迷惑,从而认清趋势,把握大局。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在看到主要倾向的同时,也要看到另一种倾向;在看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重危害,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在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同时,也要认清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提高勇气,增强信心。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具有联系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既联系过去,也联系现在和将来,看清发展过程,把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发展的趋势,知形识势,见微知著,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而顺应规律,把握机遇,掌握主动权,促进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一句话,只有认清形势,才能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国担责,为民分忧,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安全。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宏观上看,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奇志,邓欢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5).

[2]高仰山.食品安全重在治本[j]中国保健营养,2004,(07).

[3]高桂铭.科学发展观与食品安全[j].上海商业,2004,(07).

[4]吴澎,王明林.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04).

[5]向晓冬,赵兵,简桂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06,(02).

[6]孙羽.食品安全:愈演愈烈的社会问题[j].中国青年科技,2006,(03).

[7]邹蓉.树立辩证的食品质量安全观[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

安全问题范文篇5

关键词:旅游;安全;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生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然而,旅游活动的增多也使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旅游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一、旅游安全现状

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旅游活动顺利发展的保障,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它涉及到很多社会部门和行业,旅游活动又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旅游业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因素影响,潜在着许多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旅游行业和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潜在的旅游风险。旅游安全问题产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影响到潜在旅游者,影响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决策行为。由表1我们也可以看出,旅游风险可能是来自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也可能来自旅游者自身和旅游组织者等各个方面。因此,解决旅游安全问题,加强旅游安全研究,不仅是旅游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旅游业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情况下,旅游安全事件还在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增长的趋势。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统计,从2009年初至9月份仅9个月中就发生了41起旅游事故,其中重大事件8起,比2008年同期增长60%,整体比2008年同期增长10.8%。由此可见,旅游安全问题越来越尖锐,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二、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

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常常是交叉出现。按照旅游研究对象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客体安全、旅游中介安全。旅游主体安全就是旅游者的安全,旅游客体安全为旅游目的地人和物的安全,旅游中介安全为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按照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进行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和休闲娱乐安全。按照最终的表现形式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交通事故、疾病、治安事件、火灾、食物中毒、旅游设施事故等。

三、旅游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安全法规

旅游安全法规是从法律上保障旅游安全,为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依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和约束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志和防控意志,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安全防范意志,约束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目前,虽然旅游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但是我国的旅游法体制还不完善,对安全问题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规定,在处理旅游安全的相关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完善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业顺利、平稳发展的保障和前提。

(二)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旅游安全不仅仅考虑与人们生命财产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还应涵盖旅游资源安全、旅游环境安全等内容,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能有效减少国家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危险事故的预警也是一种安全。旅游安全预警就是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科学指标,对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一定旅游区域内的旅游动向进行预测和引导,使旅游效果达到最佳。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为了预防旅游活动过程中发生危险而建立的报警和排警系统,它担负着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对策制定和信息等功能,是国家旅游安全信息、进行安全预控的组织机构,它在警示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增加安全意志、提高安全防范与控制能力,使旅游者和旅游企业预见问题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游预警系统,属于旅游团体协作机构,依靠其成员单位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已经在假日旅游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假日旅游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和调配相应的功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三)建立旅游急救系统

我国现有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还不成体系,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程度比较低,这使得急救工作的效率不高。张秋芬指出,旅游急救系统应包括:

(1)救援指挥中心。对整个旅游安全急救工作的进行开展、协调、整体统筹。

(2)安全救援机构。涉及到很多部门,如医院,消防部门,及其他与救援工作有关系的其它部门。

(3)安全救援的直接机构。包括可能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社区。

(4)安全救援的间接机构。包括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和通讯部门。这些部门虽然不参加直接的救援工作,但是却对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能够这四个部分组织起来,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策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于其他产品,旅游产品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异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的即时表现来决定的。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志,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旅游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志水平和安全防范意志,强化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意志,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诸多安全事故,旅游企业及旅游有关部门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社会大众的自我保护意志。

参考文献:

[1]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6).

安全问题范文篇6

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旅游活动顺利发展的保障,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它涉及到很多社会部门和行业,旅游活动又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旅游业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因素影响,潜在着许多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旅游行业和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潜在的旅游风险。旅游安全问题产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影响到潜在旅游者,影响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决策行为。由表1我们也可以看出,旅游风险可能是来自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也可能来自旅游者自身和旅游组织者等各个方面。因此,解决旅游安全问题,加强旅游安全研究,不仅是旅游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旅游业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情况下,旅游安全事件还在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增长的趋势。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统计,从2009年初至9月份仅9个月中就发生了41起旅游事故,其中重大事件8起,比2008年同期增长60%,整体比2008年同期增长10.8%。由此可见,旅游安全问题越来越尖锐,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二、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

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常常是交叉出现。按照旅游研究对象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客体安全、旅游中介安全。旅游主体安全就是旅游者的安全,旅游客体安全为旅游目的地人和物的安全,旅游中介安全为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按照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进行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和休闲娱乐安全。按照最终的表现形式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交通事故、疾病、治安事件、火灾、食物中毒、旅游设施事故等。

三、旅游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安全法规

旅游安全法规是从法律上保障旅游安全,为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依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和约束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志和防控意志,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安全防范意志,约束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目前,虽然旅游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但是我国的旅游法体制还不完善,对安全问题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规定,在处理旅游安全的相关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完善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业顺利、平稳发展的保障和前提。

(二)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旅游安全不仅仅考虑与人们生命财产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还应涵盖旅游资源安全、旅游环境安全等内容,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能有效减少国家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危险事故的预警也是一种安全。旅游安全预警就是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科学指标,对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一定旅游区域内的旅游动向进行预测和引导,使旅游效果达到最佳。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为了预防旅游活动过程中发生危险而建立的报警和排警系统,它担负着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对策制定和信息等功能,是国家旅游安全信息、进行安全预控的组织机构,它在警示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增加安全意志、提高安全防范与控制能力,使旅游者和旅游企业预见问题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游预警系统,属于旅游团体协作机构,依靠其成员单位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已经在假日旅游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假日旅游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和调配相应的功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三)建立旅游急救系统

我国现有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还不成体系,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程度比较低,这使得急救工作的效率不高。张秋芬指出,旅游急救系统应包括:(1)救援指挥中心。对整个旅游安全急救工作的进行开展、协调、整体统筹。(2)安全救援机构。涉及到很多部门,如医院,消防部门,及其他与救援工作有关系的其它部门。(3)安全救援的直接机构。包括可能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社区。(4)安全救援的间接机构。包括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和通讯部门。这些部门虽然不参加直接的救援工作,但是却对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能够这四个部分组织起来,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策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p;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于其他产品,旅游产品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异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的即时表现来决定的。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志,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旅游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志水平和安全防范意志,强化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意志,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诸多安全事故,旅游企业及旅游有关部门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社会大众的自我保护意志。

参考文献:

[1]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6).

[2]朱红新.旅游安全及其管理体制研[D].南京农业大学,2007,(11).

[3]李巧玲,彭淑贞.旅游安全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1).

安全问题范文篇7

每年的两会作为人民共商国事、凝智聚力的窗口和平台,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财政预算报告,无论是年度规划纲要还是代表委员的热议,民生无疑是会上会下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格外令人关注。我们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民生方面的关注就可以清楚看出。报告指出:“经济越发展,越要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为国之本。做到这一点,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安全问题,作为关乎民生的大问题,多次登上了“两会”的舞台,可见二会代表和委员对其的重视性。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社会全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百姓福祉,是一个民计民生的大问题。各种安全问题往往使得人人自危,个个防范。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惨痛伤害。

2本论

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安全问题几乎天天发生,警钟几乎时时拉响。大到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小到交通安全、生产安全、住宅安全、消费安全、财产安全,防不胜防,原因何在?一是越是现代化的东西,越是高科技的,越是人类最不了解的东西,我们不知深浅高低,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规律,如生物克隆,转基因食品等。二是我们已知道内在规律,只要遵守规则、标准、规范就可以避开风险或降低风险,但是很多人无知莽撞、非理性、自行其是,偏要挑战标准、规则。如酒驾、浪费、冲动等。三是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因为有利可图、见利忘义,不惜把别人的生命健康作为代价,谋取一己私利,如三聚氰胺奶粉、硫磺生姜、地沟油、含汞雪碧、毒豇豆等等。其中,最可怕的就是第三种,也是现阶段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暴露出来的问题往往是微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方面,而中国食品安全隐患则多是“人为污染”和“添加泛滥”,行为更加恶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权利。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据报道,全国的食品企业大约有50多万家,规模以上的企业也有26万家,他们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到72%。这个说明我国的食品工业化程度很高,工业化程度和产品质量控制有直接关系。首先,企业主体追求暴利是直接动因。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一面是巨大的利益诱惑;另一面则是违法成本低廉。被抽查的几率不高,让很多食品生产经营者心存侥幸,敢于以身试法。一旦被查处发现,惩罚不给力,无关痛痒,不法之徒可能依然会换种方式对消费者做出危害。在所有执法监管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你来我往的较量。之所以有这种较量,是因为违法所得的利益客观,而利益驱使行动者牟利的冲动,这就形成了成本——利益的关联链条。其次,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大弊端是政府行政部门齐抓共管,安全监管很容易出现盲区。目前国内行使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工商、质监、卫生等十几个部门,职能交叉、职权模糊,看似都有责任,但到最后,谁都可以推脱责任。各部门之间或相互争夺监管权,或相互推诿责任,最终导致监管不力,安全问题无从抓起。现在的监管是“上紧下松”,上面要求得严,下面查得动静就大。如针对“瘦肉精”事件,国务院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似乎很“雷厉风行”,但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媒体能发现问题,监管部门就难以发现吗?媒体不曝光,监管部门就可以置若罔闻吗?在这件事件中,养猪场和企业,明知故犯,唯利是图,确实应受到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但出了问题,只谴责企业和农民,只追究犯罪主体的责任,也是不公平的,我们是否还应该谴责那些放行的人。“瘦肉精”事件至少说明,企业在原材料进库和产品出库时的检验存在着严重的漏洞。但是监管不力往往无人查处,这就是问题频发的关键所在。

3结论

安全问题范文篇8

关键词:地质勘查;安全问题;矿产开发

地质勘探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找到矿源,精准开采,指的是借助一些勘探技术对矿产资源的埋藏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对矿产进行开采的过程。地质勘查是一门要求严谨的科学,为了确保勘探的结果更加准确,则必须要有专业的勘探技能,对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且为地质勘探方案的设计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在当前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地质勘查还面临着一些安全问题,比如开采过程中的探测技术使用不当、勘查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导致地质灾害出现等,这些都是地质勘查过程中应该要注意防范的问题,确保安全勘查、安全开采。

1地质矿产的勘探技术

地质矿产的勘探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技术方法,可以将矿产勘探分成不同的4类。第一种是地质方法,包括地质填图法、砾石找矿法、遥感地质法、数学地质法。第二种是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指的是借助与化学有关的方法进行矿产勘探的方法,比如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法、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法、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法等,都属于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第三种是地球物理测量方法,指的是借助各种物理方法对矿产进行勘探和开发,比如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都属于物理探测法。第四种是探矿工程方法,指的是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对各种矿产资源进行探测的过程,比如常见的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第四种勘探方法是当前地质勘查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技术,是进行测时与测距的先进技术,具有功能多、抗干扰性能好、测量时间短、使用简单、保密性强等优点,在工程测量中,该技术具有多种优点,比如精度高、效率高、功能多,因此GPS技术的应用很广泛,不仅在林业系统建设测量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应用,比如一些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都有该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以及相关数据形成的一种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测量数据的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等目标。该技术在林业系统建设中的应用也可以使得林业系统建设项目的测量工作变得更加准确、全面。另外,由于当前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矿产勘探的时候,也越来越重视各种技术的融合,3S集成技术指的是在测绘过程中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测绘技术,对于各种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的了解更加清楚,有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2地质矿产勘探的安全问题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较大,其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勘探工作在初期尚未成熟

我国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产勘探技术的起步时间也比较早,但是由于我国以前的经济水平不好,对于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不多,因此导致矿产资源的开采还存在在较多的缺陷。在矿产勘探发展初期,我国还比较缺乏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消耗较多的人力财力,而且矿产资源的开发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进步。2.2勘探技术不成熟,造成地质破坏勘探技术不成熟是当前地质矿产勘探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在进行勘探的时候没有采取先进的技术进行勘察,很容易给勘察人员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由于勘探技术不够成熟,在勘探的过程中容易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一方面对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开采人员带来较大的人身安全威胁。

2.3勘查设备老化,更新换代慢

目地质勘探过程中,对矿产设备的要求较高,矿产勘探设备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开采安全性。由于先进的矿产勘查设备耗费的成本较高,因此很多企业没有及时对地质勘探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一方面这些老旧的设备会影响矿产开采效率;另一方面,一些老旧的机器也可能会对矿产勘探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2.4勘查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对矿产开采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矿产勘查和开发领域也放宽了政策,但是在矿产勘查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资金不足,会导致矿产勘探机械的配备不足、勘探技术人员的水平不高等,因此导致勘探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频频出现。

3地质矿产勘探质量安全管理策略

3.1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

矿产勘探是对矿产地质情况进行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采用各种现代化技术进行测绘之前,应该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和勘察,从而为测绘工作做好准备,比如根据地形选择仪器,对仪器进行检查等。测绘之前的准备以及把关是提高矿产勘探测绘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测绘之前,应该要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审核工作。比如,某矿产企业在进行勘探的时候,首先采用了相关的技术对矿区周围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勘探,然后选择正确的方式对矿区进行探测,比如矿区的分布情况、矿产资源总量等,对这些参数进行了解,从而为矿产资源的了解奠定坚实基础,防止地质安全问题的出现。

3.2开发先进的勘探技术

虽然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发展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还比较落后,这些落后的技术方法也会导致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频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先进的勘探技术的研究,对当前勘探过程中的技术不足问题进行解决,提高矿产开采的安全性。比如动态勘探技术就是一项比较先进的勘探技术,在进行勘探的时候,如果会对矿井造成破坏,则可以加强对这种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矿井的破坏。同时,遥感技术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遥感技术是结合了卫星定位以及计算机分析技术的一种先进技术,可以提高勘探工作的准确性。

3.3加强资金投入

在矿产资源的勘探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矿产勘探资金的投入,将资金用于矿产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矿产勘探机械设备的配备。国家应该要加强对矿产领域的投入,比如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使得矿产开采企业能够不断完善勘探技术和勘探设备,为矿产勘探奠定坚实的基础,减少安全问题的出现。

3.4完善勘探管理制度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完善的勘探管理制度能够对矿产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各种不符合要求的勘探行为出现,提高矿产地质勘探的安全性。矿产企业应该要将地质勘探纳入到企业管理范畴内,指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安全员对矿产勘探过程进行监管,一旦发现安全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矿产勘探安全隐患的出现。

4结论

综上所述,地质勘探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在矿产地质勘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高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安全性,促进矿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军 单位: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段新春.基于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10):253.

安全问题范文篇9

1从食品领域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它不包括行政法规和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最相关法律。该法律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便开宗明义其立法宗旨是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妨害公共利益是指发明创造的实施或使用会给公众或社会造成危害,或者使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受到影响[2]。妨害公共利益的情形包括危害公众健康。专利法第五条的立法宗旨是为了防止对引起扰乱社会、导致犯罪或者造成其他不安定因素的发明授予专利权,也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食品安全无疑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中之重。

2发明创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食品领域的研发过程中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注重自身责任,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食品领域常见的典型的违反禁止性规定的情形包括有明确许可性或禁止性规定的情形和没有明确许可性或禁止性规定的情形(见表1和表2)[3]。具体而言,食品领域从业人员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可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食品领域常用标准主要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原料限制的主要名单有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及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

3关注法律法规的动态变化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具有动态调整性,本领域科研人员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无疑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与新颖性、创造性审查时需使用现有技术(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不同的是,专利法第5条的审查过程中应以最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为准。以发明名称为“一种草香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创造为例,该发明的申请日为2011年7月29日,审查员在2012年6月20日发出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本申请的内容属于专利法第5条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范围,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40号令《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中第十八条规定:“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但乳及乳制品除外”,而本申请中的香草牛饲料的原料包括骨粉,其来源于动物,属于《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中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里使用的添加剂,可能存在导致疯牛病、痒病等动物疫病的风险,进而存在危害公众健康的潜在危险。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了第3号令(《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第26条规定,自该2012年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之日起,农业部2004年7月14日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据此,在后续审查过程中本申请已不存在违反专利法第5条的内容而于2014年6月9日被授予专利权。可见,针对法律法规动态调整的特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时刻关注其调整状态,以使发明创造性符合最新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4对食品原料的正确选择

食品加工所用的原料是决定食品安全性及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出于变废为宝的思想,发明人有时会以废弃物和副产物等为原料提取有用的成分作为食品或食品原料。此时,需要注意这种生产方法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发明名称为“一种快速利用纤维素固体发酵生产食醋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要求保护一种快速利用纤维素固体发酵生产食醋的方法[4]。由说明书中的记载内容可知,其是以含纤维素的工业木糖废渣为原料,经爆破、发酵、脱水制备食醋。而食醋是直接被人体食用的,其原料理应是食品级的。首先,本申请是以工业木糖废渣为原料的,该废渣未经任何提纯或高温处理等步骤,难以也不可能达到食品级原料的要求;其次,本领域最为常见的工业木糖生产方法是以硫酸水解玉米芯、甘蔗渣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得到的木糖渣必然含有残留的硫酸,因此无法保证生产的食醋中满足国家食醋卫生标准(GB2719-2003)中关于游离矿酸不得检出的理化标准。因此,此发明因其实施或使用会给公众或者社会造成危害,属于专利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不能授予专利权的申请。可见,对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发明创造的过程需要对原料及生产加工细节严格把关,杜绝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这不仅是使发明得到稳定保护的前提,更是企业或科研人员对社会最起码的责任。

5开发无食品安全隐患的产品

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和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如何克服本领域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无疑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关注点和开发点,如开发出天然抗氧化剂代替化学抗氧化剂以避免其过量使用所带来的危害,此类研发也将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以白酒塑化剂事件为例,2012年11月相继在酒鬼酒、茅台酒等多种品牌白酒中检出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含量严重超标。对于造成塑化剂超标的原因,暨南大学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傅亮认为,酒类生产整个过程都有可能跟塑料接触,而塑料中的塑化剂溶于酒精,因此,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受塑化剂污染,使用DBP等塑化剂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无论是从饮食的安全卫生,还是从国家保护角度出发,特别是当前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利时机下,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开发出无毒且应用范围广的新型环保型增塑剂产品来取代现有的传统产品,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即开发使用无毒、环保的塑化剂代替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以“绿色、安全、环保”代替“毒性、危害、污染”。这对相关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契机,相应的,国内也已开发出生物基植物油类、柠檬酸酯类等多种无毒环保的增塑剂,各有其优缺点,尽快解决新颖环保型增塑剂大规模产业化的难题,开发无毒环保产品之路已迫在眉睫,虽然存在诸多困难,但开发前景无疑十分广阔。

6结语

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今天,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仅希望以此文抛砖引玉,为食品领域的发明创造的安全性提供一些借鉴,为食品领域的申请人提供一些思路。同时,专利工作者对涉及食品安全性的发明创造必然要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希望能和企业及研发人员一起承担社会责任,尽己所能为公众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与此同时,我们也满怀信心地期待我国食品安全的诚信、健康、和谐的新局面。

作者:朱春秋 程代 单位: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 2.天津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吕可珂.专利审查如何关注食品安全问题[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Z].2010.

安全问题范文篇10

国家外汇管理局2006年11月6日宣布: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如何充分运用并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外汇储备与金融风险的关系,探讨我国兑现加入WTO承诺后,在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外汇储备在规避金融风险、保护金融安全中的作用等问题。

一、金融安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至关重要

1.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逐步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金融经济时代,金融安全与稳定对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可以使一国经济陷入停滞、负增长甚至倒退。金融危机频繁发生,金融安全维护愈发困难,金融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甚至被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人们由此产生了对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恐惧进而去防范它,对金融安全与稳定则由衷地企盼并竭力维护。金融风险的产生或存在构成了对金融安全的威胁,而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就是对金融安全的维护,化解金融风险就是巩固金融安全。

2.金融风险对主权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金融风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影响着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当金融风险日趋严重时,由于投资者对本币资产的恐慌性抛售和私人资本外逃,进一步加剧了本国货币汇率下跌。为了阻止汇率下跌,中央银行往往用外汇储备入市干预。而为摆脱金融危机,危机国家则通过增加外债来救急。这样,会使本来就已经债务累累的危机国家进一步加重债务负担,恶化其债务状况。

二、我国的外汇储备

上面已经提到当一国金融风险日趋严重时,中央银行往往会用外汇储备入市干预,以阻止本国汇率下跌,防止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降低通货膨胀。那么,外汇储备到底能发挥哪些作用,我国的外汇储备情况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外汇储备的涵义

外汇储备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储备资产项目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储备的一部分,主要由国际收支顺差形成,是弥补国际经济交往中自主性交易不平衡的主要手段。

外汇储备既可以是外币现金或相当于现钞的支付凭证,也可以表现为以外币计值的短期金融资产,具有灵活性、方便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可直接用于各种经济交易和国际支付,并可根据本国需要进行区域调拨和币种转换,必要时可用作外汇市场的干预,以保持汇率稳定。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特殊性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银行具有政策性银行的管理职能,其外汇结存也计入国家外汇储备,我国的外汇储备就由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库存两部分构成。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银行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发展,政府不再无条件地使用其所持有外汇,而划入国际清偿能力的范畴。自1993年起,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不再计入我国外汇储备的范围,现阶段我国外汇储备只包括国家外汇结存。

2006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这是继2006年2月,我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后,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

三、外汇储备与国际金融危机

外汇储备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金融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虽然开放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优化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另一方面却也能够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延伸,世界各国及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这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随时有可能通过经济链条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时外汇储备在规避国家的金融风险及危机,保护国家金融与经济安全方面就扮演了一个极具分量的角色。

(一)在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外汇储备在规避金融潜在风险中的作用

1.金融市场开放下面临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通常,非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在开放金融市场的情况下,实行浮动汇率,其宏观经济政策都会存在弊端,国家内部的金融体系机制不十分健全,可能存在大量经济泡沫,此时如果该国大规模举借外债,其货币就会面临投机性资本冲击的强大压力,若本国缺乏足够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冲击,就会抵挡不过投机资本的力量。当一国经济发展呈现疲弱的态势时,投机资本就会抓住该国金融体系机制上的缺陷,利用其可兑换的固定汇率下被高估的弱势货币进行投机性打击,牟取暴利,这种国际游资带来的风险往往会诱发并加速一国的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货币危机正是如此,不管是拉美的债务危机还是墨西哥、亚洲货币的大幅度贬值最终都表现为:缺乏足够的外汇或外汇储备保持本币汇率稳定,对外债务支付困难和要求延期。但是如果一国拥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就会有与强大国际资本相抗衡的实力,足以让恶意投机止步。我国所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就可以给投机资本以威慑作用,使他们不敢对中国进行恶意或蓄谋的投机,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事实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降低了企业境外筹集资金成本,能够使国际金融市场感受到中国的力量和重要。并且能够使得周边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感觉到中国的经济实力所能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增强了外界对我国经济金融实力的信心。

2.金融市场开放使一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被削弱,发展中国家有丧失经济主权的风险。金融市场开放下,金融衍生工具增加了资产的可替代性,国家金融当局对市场货币总量和货币实际供应量难以进行准确的估计和判断,一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大大降低。随着金融资产规模膨胀和外资的不断流入,货币当局干预市场的能力以及对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降低,中央银行的监管难以真正实现其监管目标和发挥作用,变得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中,全球金融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发达国家垄断资本集团,为其所操纵和控制。这些垄断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开放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地使本国经济处于发达国家强大的垄断资本摆布之中。然而强大的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尤其是利率的稳定,使我国真正有能力实现浮动汇率。通过市场机制保持汇率稳定,在与国际垄断资本的长期较量中获胜,保护国家的经济主权,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

(二)外汇储备在规避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播风险中的作用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播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商品市场渠道;二是金融市场渠道。

1.商品市场渠道的国际货币危机传播,是指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通过商品市场的传播时,另一个国家实际的宏观经济变量发生改变,从而在另一个国家诱发和产生金融危机的可能。货币危机在商品市场上的传播,是通过两国间直接或是由第三国产生的间接联系完成。假设A国经济稳定、低通货膨胀、汇率水平适当、无国际收支逆差,B国遭受了一次货币冲击,将引起外汇市场对A国的投机性冲击,表现为:

(1)造成A国出现贸易赤字及外汇储备减少。货币冲击导致B国货币汇率下降,货币贬值,而B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若B国与A国对C国出口类似产品,C国会增加B国进口商品数量,导致A国出口数量减少,甚至完全从B国进口;另外,B国商品降价会导致A国商品降价。这样B国的货币危机就通过A国商品出口减少、价格下降及进口增加引发A国的贸易赤字,从而减少A国外汇储备。当其外汇储备下降到难以维持外汇市场上该国的汇率水平时,就容易诱发对A国货币的投机冲击,导致A国的货币危机。

(2)产生多余的货币供给。B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使得A国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迫使A国国内类似商品下降,最终整体物价水平下降,从而导致A国国内的货币需求下降,经济中就产生了多余的货币供给。而其只能由中央银行向居民出售外国资产收回本币才得以消除,这样外汇储备减少,当外汇储备减少到难以维持本币汇率时,就容易诱发本币货币危机。

由此可见,一国的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危机传播时,对于稳定本币汇率,避免本币受到投机冲击,阻止货币危机在本国的发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金融市场渠道的国际货币危机传播。金融市场是货币危机在国际间传播最迅速、最重要的渠道。如果大量的A国投资者及居民提取本币将其兑换成外币,那么会造成银行大面积的支付危机,而在A国银行体系拥有大量资产的国际投资者就会面临流动性困难,并因此转向B国的金融市场上提取资金,当这种提款较为集中的发生在B国时,就有可能引发B国的货币危机。但是如果A国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就会减少国际投资者的流动性困难,也就减少了引发B国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因此,一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不仅可以避免本国遭到货币冲击,也是对与本国经济联系紧密的周边国家的支持,对于维护本国的国际地位和金融信誉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过多的外汇储备也蕴藏着风险

虽然外汇储备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要坚持适度原则,过多的外汇储备实际上也蕴藏着风险。

(一)决定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

一般认为,决定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首先是国家的进口规模和外债的规模,其次是汇率制度及汇率的稳定状况,再次是其他目的的外汇储备需要。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外汇储备一般应相当于一个季度的进口额。以2005年为例,我国每季度进口额大约1500亿美元,加上外债流出、外商投资回报以及其他需要,外汇储备规模应约为2500亿-3000亿美元;而统计显示,我国实际外汇储备已达8189亿美元,高出合理需要1倍以上。

(二)我国外汇储备过多所造成的影响及蕴藏的风险

我国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外汇储备过多隐含着巨大风险。外汇储备不是多多益善,必须规模适度,储备增加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与防范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不过,外汇储备超过合理需求、高速增长,也给我国经济金融带来负面影响(萧灼基)。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不等于中国经济就高枕无忧,高额外汇储备累积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增加了配置这些资金的难度,还增加了中央银行和国家外汇管局管理国内各个微观经济主体的外汇管理难度。

1.外汇储备过多会增加本币升值压力,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一国外汇储备过多会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减少对外汇的需求,就会造成外汇供给大于需求,从而本币升值产生巨大压力。另外,央行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又会形成巨大的货币供给量,成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当前,面对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如果要既不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压力,也不对国内的价格水平产生压力,央行就必须通过发行中央票据采取对冲,由此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都将造成很大压力。

2不利于提高我国总体经济的运行效率。高额外汇储备,意味着相对应的国民储蓄从国民经济运行中沉淀,没有参与国民经济的运作;另外,我国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巨额资金缺口问题,如“三农”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紧张问题等。因此,对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来说,此时以较低的利率借钱给外国政府使用,从总体经济效率上看是一种浪费。

3.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外汇资金的闲置和积压。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表明我国牺牲了自己国民消费和投资的机会向外国提供低息融资,充当别人的现金流。发展中国家投资资本回报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1994-2003年间,所有发展中国家投资回报率平均为13.3%,而西方七国集团平均只有7.8%,最高的美国也不过9.9%(梅新育)。

4.可能面临美元贬值风险。我国外汇储备目前以美元为主。从历史上看,美国往往不顾他国利益,不断地交替采取美元升值、贬值的政策,以解决其经济的矛盾与问题。如果我国长期持有高额美元储备,遇到美元严重贬值,可能的损失不能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