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6:42:06

安全科

安全科范文篇1

总理对制定规划的要求

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基础;

第二,要确定主攻方向和目标。规划最终要落实到重点项目、重点课题上,这是我们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作规划的最终结果;

第三,要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制定规划应成为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集思广益的过程。

(一)战略研究的目标: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第一,要在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上要有突破。要提出未来15-20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方针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第二,在重大科技发展任务上要有所突破。要根据国家长远发展和近期需求,提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等,要能凝练出类似过去“两弹一星”那样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发展任务和项目。

第三,要在科技环境、科技政策上有所突破。根据科技发展需要,提出科技投入的增长和保障机制,配套基础条件,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研究。重点研究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公共健康、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与科技发展之间的互相影响,研究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对于科技的需求和新的阶段性特点,客观评价我国的科技实力、存在问题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同时研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薄弱环节及组织特点,包括军民创新体系的融合等。设置两个专题:

专题1: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专题2: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第二部分: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研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筛选出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分析各有关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提出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与重大科技任务;依据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从世界众多科技发展前沿中,准确把握和提出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问题和战略高技术问题,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设置13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3: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4:农业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5:能源、资源与海洋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6:交通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7: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8: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9:公共安全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0: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1: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2:国防科技问题研究

专题13: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

专题14: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专题15:科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第三部分: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研究。重点研究与科技发展相配套的基础条件、政策措施等,如科技投入的增长和保障机制、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科技普及,科技知识产权的管理,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制环境建设,研究区域科技发展问题等,为科技发展和规划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保障和政策环境。设置5个专题:

专题16: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专题17:科技投入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专题18: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研究

专题19: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

专题20:区域科技发展研究

(三)当代科技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3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技术大国

4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

(四)科技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

1科学技术发展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2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3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

4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五)促进科技创新成为基本战略

1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2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

3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

后发国家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也可能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最终被边缘化。

(六)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1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技术大国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8位

2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3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4尖子人才匿乏;科技投入不足

(七)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战略选择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需要

2解决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的需要

3保障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需要

4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定基础和能力

(八)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

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基本思想

2加强自主创新?战略基点

3实现重点跨越?有效途径

4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根本任务。

(九)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思路

1发展路径?跟踪模仿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

2创新方式?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

3创新体制?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

4发展部署?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

5国际合作?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于全球科技资源转变

(十)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科技创新能力从目前的世界第28位提高到前15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并为我国在本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重点领域和重大技术

1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2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心,抢占信息技术战略制高点,大幅度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为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4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创新为核心,大幅度提高重大装备和产品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

5加快发展空天技术和海洋技术,拓展未来发展空间,保障国防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6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集成,发展城市和城镇化技术;现代综合交通技术;公共安全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公共安全。

(十二)重点任务

1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全社会科技资源,创造科技产业化良好环境,为全面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深化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

3强化国家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4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十三)重大措施与政策建议

1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3建立科学技术研究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4增加国家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5造就良好环境,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优秀人才

6改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7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整合国家创新资源

8积极扩大国际合作,广泛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9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10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培育创新文化和全社会创新精神

二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公共安全领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有力保障国民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战略研究:我国公共安全现状

(1)涉及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核安全、火灾爆炸、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与反恐防恐、出入境检验检疫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场所安全保障等重大问题。

(2)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

(3)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超过GDP总量的5%。

(二)总体考虑

未来国家公共安全的保障体系:

1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如,公共安全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等)

2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方面的保障

3管理与科技专用人才培养体系与全民公共安全教育方面的保障

4强大的公共安全科技支撑方面的保障

公共安全科技支撑:

(1)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按重大和重点项目促进公共安全技术的自主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2)建立强大的公共安全研究开发与测试基地;

(3)研究促进公共安全自身发展的创新机制,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协调互动、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举例:保险与公共安全结合的机制

(4)自我发展态势。??举例:美国国土安全部与企业结合的机制

(三)公共安全总体框架

1安全类型

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与反恐防恐核安全火灾与爆炸国境检验检疫

2体系

理论体系技术创新与标准研究与测试基地学科与人才培训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产业链

(四)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实现公共安全有效防控、科学预测与高效应急,是新时期我国公共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

基于对公共安全问题复杂机理和规律的科学预测,发展以现代高技术集成创新为主的信息化与智能化预防监控、快速反应和应急决策技术,是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的重点。

(五)总体目标

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六)未来15年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总体目标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实现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管理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

研究建立实时和精确识别、定位的国家公共安全立体监测监控系统;

建立公共安全技术平台、研究及测试基地、数据库和技术标准体系、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整体水平,使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占GDP比例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七)未来5年的阶段目标

初步建成国家公共安全保障、预警和应急技术平台,实施阶段性示范工程;

初步构建公共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建立公共安全检测、风险辨识评价、监测、预测、预防、预警、应急反应与决策等关键技术体系;

建立一批公共安全综合性和专业化的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初步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建立公共安全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基本扭转公共安全的被动局面,犯罪率明显上升趋势得以遏止,特大事故次数明显下降,自然灾害影响大幅度降低,食品污染比例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控制外来生物入侵、有毒有害物质及化学危险品入侵上升势头;全社会公共安全素养和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八)国家公共安全科技研究体系

1重点针对公共安全领域的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安全与反恐防恐、核安全、火灾爆炸安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实现公共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学及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

2形成公共安全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

3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公共安全科技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

4在公共安全领域需要政府引导和重点安排的重大任务,重点反映公共安全急需解决的突破性和紧迫性课题,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5在公共安全领域重点任务中,目标明确、对国民经济带动性强、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战略产品和系统工程。要明确表述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技术路径等。

(九)攻关项目形成依据

公共安全各领域共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根据

1优先主题中涉及的重点任务

2支撑重大专项实施的重点关键技术

3各部门根据实际提出的紧迫性重大课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

4按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提出的公共安全领域前瞻性的重大课题

(十)研究重点

1针对矿山、重点石油与化学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等,重点研究生产安全监测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标准及装备,为扭转生产事故高发的态势提供技术支撑。

2针对食物中毒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重点研究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危险性分析与溯源、标准、监测等贮备性技术和装备,保障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

3针对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与恐怖事件和火灾等,重点研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刑侦技术、恐怖有效打击技术和火灾高效防控技术及相关标准与装备,提高社会安全的综合防御能力。

4针对地震、台风、洪水、森林火灾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重点研究灾害立体监测、危险性评估、预警和应急救助技术及标准,提高灾害预测水平和综合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一)优先任务

1生产安全监控、预警与应急救援

2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关键技术

3社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4重大自然灾害防御关键技术

5城市重大灾害事故耦合派生防御技术

三构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

(一)总体原则

1以构建国家应急体系技术平台为主线;

2以充分利用现有部门和地方公共安全资源为基础;

3以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预测为支撑;

4以应急技术标准化为前提条件;

5以立足自主创新和强化科学管理为原则;

6以某些行业、系统和城市为重点。

(二)总体目标

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备、先进可靠、实用高效的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技术平台。

(三)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应对

1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SARS、禽流感、食物中毒、刑事案件、恐怖袭击……

面对纷芜繁杂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有效获取和分析所关心的信息?

2事故地点、风速、风向、降雨量、泄漏物质、存储压力、存储总量、物质毒性、周边环境、居民数量、建筑结构、避难场所……

面对不同条件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预测其趋势、后果、危险性并快速预警?

3现场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资源、调集设备、提供补给、最短路径、最佳方案、防化灭火、水电气供应……面对跨部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决策和高效处置?

(四)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关键功能

1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获取与分析;

2灾害事故的发展预测和影响分析;

(五)预警分级与;

1人群疏散与避难的评估;

2应急方案的优化确定与启动;

3现场与应急的信息实时获取;

4动态的应急决策指挥和资源配置;

5应急总体功效评估;

6应急行动的结束、记录与总结。

(六)公共安全重大任务: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保障工程

三大核心技术功能

1.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

全面监控自动处置

2.多尺度动态准确预测与快速预警技术

科学预测快速预警

3.基于危险性分析的优化决策与救援处置技术

优化决策高效救援

将核心技术集成创新并结合一体化应急技术标准体系和决策指挥平台安全保障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共同作用于公共安全决策指挥平台

安全科范文篇2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转发科技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2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2012年安全科技活动周的举办时间为5月19—25日。为认真开展本届安全科技周活动,推动我街道安全生产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一步提高全街道安全意识,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明确主题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活动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发展安全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以活动开展为抓手,以“五进”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安全发展公益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

1、成立安全生产服务团,深入企业、学校,进家入户为群众宣讲安全科普知识。

2、在报刊、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媒体上,宣传安全科普知识、安全标语等。

3、结合各自实际,将安全生产题材的优秀影片送到厂矿企业,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4、围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隐患“清剿”专项行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广泛深入持续宣传。

5、组织好辖区内干部职工、师生员工、社会群众等参与2012年市、区安全生产知识有奖问答竞赛活动,提升全民安全科学素养。

重点活动

(一)宣传咨询服务活动

1、科技政策与科普宣传活动。组织街道科协、安管站、工矿企业等有关单位参加。以宣传车、广播、宣传栏、发放书籍资料等形式联合开展科技政策、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参加人员:南城街道居民、职工干部

活动时间:5月19日

活动地点:街道办公大楼门前

组织单位:街道科协、街道安管站

2、组织培训学习有关矿产资源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隐患“清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

参加人员:各工矿企业代表、干部职工

活动时间:5月22日

活动地点:办事处十二楼会议室

组织单位:街道党政办、街道科协街道安管站

(二)科普活动

1、科技进企业。走进企业,组织执法人员对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指导治理,与员工贴心交流,让安全生产理念在企业间开花结果。

参加人员:工矿企业职工

活动时间:5月19日—5月23日

组织单位:街道安管站总负责、街道科协、煤管站、矿管所

2、科技进校园。走进学校,带去各种趣味生动的科普书籍;各种科技小创作等科普展品。在校园进行展示,体验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参加人员:溪南小学学生

活动时间:5月19日—5月23日

组织单位:街道党政办主办、街道科协、街道关工委

3、科技进家入户。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关注民生、保障安全健康等科技知识宣传材料、科技展板、挂图、现场咨询等形式宣传科技理念,传播普及科普知识。

参加人员:南城街道居民

活动时间:5月19日—5月23日

组织单位:街道党政办总负责、街道科协、街道安管站、

活动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亲自抓,安排专人抓落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抓好科技活动周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确保科技活动周取得实效。

2、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各部门要围绕重大科学事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针对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科技问题,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科技创新的典型人和事,有效提升全民创新意识。

3、认真落实安全保障。高度重视科技活动周的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安保方案、应急预案,确保安保工作有领导专管、有队伍实抓。

4、各居委会、街直有关单位、工矿企业要根据本次安全科技周的有关要求,及时组织制定活动方案,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活动落实到实处。

2012年南城街道科技活动周标语口号

1、携手共创美好南城

2、科技引领经济,科技惠及民生

3、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造未来

4、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5、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6、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7、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8、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

安全科范文篇3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题,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安全发展公益宣传活动,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安全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提升全民安全科学素质。

二、活动时间

安全科技活动周的举办时间是5月19—25日。

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总体要求,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突出区域特色,举办各具特色的安全科技周活动。

三、活动主要内容

1.开展安全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针对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安全问题,开展专题性安全科普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普及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各有关部门、单位可围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家庭生活安全知识、电器安全操作知识、防雷击、科学健身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安全生产意识。

2.开展送安全科技到基层活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安全知识科普活动。通过举办安全科技咨询服务、安全讲堂、和开展现场隐患诊断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

3.开展安全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发动全体干部职工,采取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安全科技知识竞赛,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科技活动周的组织工作,把举办安全科技活动周作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安全科范文篇4

关键词:湖北省;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粮食总产量虽然连续增产,但粮食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我国农业自然条件有限,粮食生产基础薄弱,高投入、低效益、粗放式的发展难以根本改变粮食供求关系。粮食生产环节的科技投入不足,粮食服务体系薄弱,科学技术投入的贡献率不高,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对实现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真正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构成

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由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粮食安全科技推广体系和粮食安全科技服务体系构成。1、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由粮食科学研究机构、粮食或农业龙头企业、政府粮食管理部门共同组成。它在现有粮食科技的基础上,改进或创新出新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是其核心,创新的重点是农业或粮食科技。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处于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核心地位,发挥支配作用。2、粮食安全科技推广体系粮食安全科技推广体系由粮食推广政策和粮食推广人员构成。粮食推广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有利于粮食科学技术推广和利用的政策;粮食推广人员是指从事农业或粮食科技推广工作职能的部门和人员。粮食安全科技推广体系的职能就是要让农民知道粮食科技创新的内容,了解相关科技政策,以确保粮食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和粮食生产中的顺利推行,在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3、粮食安全科技服务体系上述两大体系运行的好坏,需要粮食安全科技服务体系作保障。强化粮食安全基础设施,提高粮食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这些均是粮食科技服务体系的职能。其职能履行的状况,影响着粮食科技创新的速度和粮食科技推广的效率,它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二、湖北省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1、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现状。湖北省近几年加大对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重点粮食加工企业的投入,对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粮食科研院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形成了较强的科技创新力量。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粮食科技创新活动,如近几年推进的农业孵化器建设,促进了粮食科技创新活动。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进展,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企业的需求也得到了解决。《武汉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也已颁布实施,《条例》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规定了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职责,要求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条例》明确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规范。武汉市还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其的资金扶持力度,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模式。对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给予优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2、粮食安全科技推广体系现状。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支持粮食科技推广活动的开展。政府积极支持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业新品种筛选比较、优质新品种育苗与推广、农产品高效养殖等技术的推广等。根据农民的生产经营需求,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组织了各种农业方面的培训活动,给农户提供各种生产经营资讯。开展的“全省农业科技下乡”、“全国科技周”、“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均取得了较好成效。技术专家被各级政府选派下乡,指导农民从事生产创新活动。根据操作经验,由推广人员负责指导农业示范户,再由农民示范户带动20户普通农户,全省共带动了4万余户农民。通过使用各种新型技术,建立健全了推广体系。政府还建设各种基地,培训各种农业专家和实用人才。粮食科技推广队伍得到强化,业务素质得到了增强。3、粮食安全科技服务体系现状。武汉市实施了农机推广体系示范区建设。投入财政资金520万元,在6个新城区开展农机推广工作提升建设,建设粮食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武汉市从多功能公共服务机构、优秀推广人员建设入手,加强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农村人才培训工作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政府建立“农民创业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国家首批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区,东西湖和新洲区名列其中。以提高农民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将农机技术培训与农机推广技术结合,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农民机手的技能和业务素质。

三、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

1、科技创新体系的问题。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包括耕地减少、自然灾害、农药使用不当、农用物资的污染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面临的困难包括:一是资金不足。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但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建设市场的资金占用较多,直接农业生产投资较少。二是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与其它科技创新人才一样,农业科研高素质人员依然不足。农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由于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与农业实际问题结合不紧。三是产学研联系不够紧密。产学研衔接不紧密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长期以来,科学研究偏重于基础研究和学术研究,没有重视应用和开发研究,与应用脱节问题是导致产学研合作的难题之一。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企业和高校目标取向不同,形成合作困难。2、科技推广体系的问题。当前,政府主导的粮食安全科技推广体系与市场要求有些不适应,弱化了推广体系的功能。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了科技推广人员,给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困扰。农民素质的提升也迫在眉睫。培训基础设施不够先进,培训内容陈旧,培训经费受限,这些都影响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培训因市场定位不准,效率低下,甚至学非所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成效。粮食推广人才缺乏问题严重,年轻人不愿干,后备力量缺乏。一方面大多数农村青年愿意进城务工,不愿意继续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好的年轻人更多地从事第二、三产业,也脱离了农业一线生产。既懂业务,又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更是缺乏。3、科技服务体系的问题。农村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利设施老化是较普遍的现象。随着近几年“村村通”工作的开展,农村道路条件有所改善,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电力问题,有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还没有通电,加之网络覆盖面受限,农民不能及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也影响了粮食科技的推广效果。有文化、素质高的青年农民的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是老人、妇女,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极其有限。

四、完善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对策

1、加入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一是提供政策保障,提高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受自然条件和粮食生产特征的影响,农民种粮成本高,收益低,积极性不高,不愿进行粮食生产。各级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种粮食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运行机制,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制,采取激励措施,保护科技成果创造人。鼓励科研院所和粮食企业从事科研创新方面的合作,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积极推行依法治国,以法治农,用法惠农,普法强农。四是资金保障。加大投入是根本,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的创新资金必须得到保障,对推广应用前景好的粮食安全成果创新提供必要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从而提高粮食安全科技创新实力。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是完善科技推广体系的关键。一是建立激励政策和措施,尊重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激发人才成长和创新的内动力。二是招贤纳才,积极吸引外部人才的加入。要开放思维,更新理念,制定政策,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聘用管理,营造“用心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使人才安心、定心、真心、用心,不断释放其才干。三是量才适用,用好、用活人才。健全人才选拔、考核和聘用体系,选贤用能,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完善人才梯队和结构,老、中、青结合,高、中、低搭配,形成人才创新的合力,做到科学布局、统筹兼顾、良性发展。另外,产学研一体化推广是好的路径,通过产学研三方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人才资源。3、强化基础实施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按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管理细则》要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落实政策,将“村村通、组组通”工作做好做实。要落实好国家近几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对道路修建的宽度、材料选用标准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证道路的修建标准和质量。二是加强网络建设,包括电网和互联网建设。电力是农村生活的基本保障,而互联网的建设则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掌握现代科技信息的必要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除传统的水利基础设施外,要加强自来水工程建设,让农民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用上“源头活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珑:科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1).

[2]谯薇:建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2(12).

[3]张晓安:湖北省粮食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

安全科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提高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科技意识,推进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强化知识产权的形成与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中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任务目标

重点解决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技术标准、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科技问题和公众食品安全科技知识匮乏问题,建立符合我市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以提高食品质量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举办食品安全科普活动2次,受益群众达1000人次;组织研发食品安全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3项;申请支持转化应用食品安全科技成果3项,建立食品安全科技示范点3处,协调申请知识产权5件。

三、具体安排

(一)开展食品安全科技普及活动

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各巡回科普1次。科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宣讲食品安全和检测知识,讲述购买食品的小常识、饮食方面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防范不安全食品的办法,提供食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申报与保护等问题现场咨询服务,开展主食营养、粮食鉴别、膳食结构等方面知识和问题的互动交流。

(二)加强食品安全技术创新

认真梳理,组织有关专家评估论证,从食品安全检测、监测、预警、控制和安全食品生产两方面筛选凝练出3个项目,整合创新资源,开展研究攻关。重点研究开发食品中农药与兽(渔)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与饲料添加剂、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食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监测、监控、溯源关键技术与仪器设备。

(三)支持食品安全科技成果转化

紧盯国家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找准成果应用载体,重点支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技术、食品危害物多残留前处理技术、食品危害物溯源与食品溯源技术等3项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实施食品安全科技示范推广

建立以水果、水产、肉类、食用菌、蔬菜为重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跟踪一批科技型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示范单位等科技示范点3处,通过示范辐射,提高我市食品安全水平。

(五)推进食品安全知识产权工作

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安全检测单位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大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建立高效、协调的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活动方案顺利实施,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成立食品安全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总体部署方案实施工作,协调各方力量,集成各类资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安全科范文篇6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提高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科技意识,推进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强化知识产权的形成与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中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任务目标

重点解决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技术标准、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科技问题和公众食品安全科技知识匮乏问题,建立符合我市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以提高食品质量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举办食品安全科普活动2次,受益群众达1000人次;组织研发食品安全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3项;申请支持转化应用食品安全科技成果3项,建立食品安全科技示范点3处,协调申请知识产权5件。

三、具体安排

(一)开展食品安全科技普及活动

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各巡回科普1次。科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宣讲食品安全和检测知识,讲述购买食品的小常识、饮食方面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防范不安全食品的办法,提供食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申报与保护等问题现场咨询服务,开展主食营养、粮食鉴别、膳食结构等方面知识和问题的互动交流。

(二)加强食品安全技术创新

认真梳理,组织有关专家评估论证,从食品安全检测、监测、预警、控制和安全食品生产两方面筛选凝练出3个项目,整合创新资源,开展研究攻关。重点研究开发食品中农药与兽(渔)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与饲料添加剂、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食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监测、监控、溯源关键技术与仪器设备。

(三)支持食品安全科技成果转化

紧盯国家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找准成果应用载体,重点支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技术、食品危害物多残留前处理技术、食品危害物溯源与食品溯源技术等3项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实施食品安全科技示范推广

建立以水果、水产、肉类、食用菌、蔬菜为重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跟踪一批科技型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示范单位等科技示范点3处,通过示范辐射,提高我市食品安全水平。

(五)推进食品安全知识产权工作

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安全检测单位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大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建立高效、协调的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活动方案顺利实施,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成立食品安全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总体部署方案实施工作,协调各方力量,集成各类资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安全科范文篇7

一、加强组织,全面部署。

为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副局长任组长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科室负责人任组长的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当阳市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全面部署本年度食品药品科普行动。

二、严格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我局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审批的项目、金额进行支出,完成各项量化指标,未出现擅自挪作他用。

三、广泛宣传,努力营造活动氛围。

号召全局职工以《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2015)》为指导,以宣传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法》和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围绕活动主题广踊跃参与,并结合各自岗位实际情况,开展安全生产学习,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在全局上下营造日益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强调监管呼应,努力使科普宣传工作成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局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注重与监管工作的呼应与衔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加强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依法维权意识和参与打假治劣的积极性;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措施相关的服务信息的,以提高公众自身的自我辨别能力,从消费者终端减少假劣药品存在的土壤。

五、开展各项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

(一)开展“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

响应国家局号召,今年九月,我局结合今年监管形势推出以“谨防网络欺诈销售假药”为主题,“安全用药,健康生活”为口号的一系列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安全用药意识,在全社会提倡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二)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活动

我局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作为科普宣传工作长期有效的品牌和载体,组织专家到社区、机关、学校、农村等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共计5场,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人员由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及专家队伍共同组成,并由领导小组对讲座内容严格把关。

(三)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公益宣传片播放”活动

我局联系当阳市电视台每天播放与食品药品安全有关的公益广告及公益宣传片,全年播放次数达600次之多。为进一步拓宽公益广告的播放渠道,还利用有条件的医院、社区以及网络等进行播放。

(四)开展“药学知识宣传栏进百店”活动

“药学知识宣传栏进百店”活动惠及全市所有药店,活动过程中由我局统一编制宣传栏内容,参与药店根据各自药店橱窗实际情况自行印刷,重点宣传如何识别虚假广告、药品与非药品的区别、自主购药注意事项、正规渠道购药远离假药危害、何谓药品不良反应等药学药理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饮食用药安全知识,充分发挥药店的阵地作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五)开展“百名药师进基层”活动

1、关爱老年人健康,让“安全用药知识讲座”走进老干局。老年人是用药最频繁的一个群体,也是最容易错误用药的一个群体,通过通俗易懂的知识讲座和观看视频的方式,结合公益发放的宣传小册子能够让老年人了解更多安全用药的健康知识。

2、山社区现场宣传。熊家山社区是我市的老社区,管辖面积大,居民多,选择将宣传点设在熊家山社区大门旁,恰逢医疗保险办理高峰期,能够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局工作人员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邀请到市人民医院和康福大药房的资深药师为居民测量血压,进行安全用药常识宣传、解答群众的提问。

3、大药房、康福大药房、利民药房宣传活动。药房是群众买药的地方,也是群众获得安全用药第一讯息的地方,我局将咨询点设在各大药房门口,不仅能够让准备买药的群众了解更多的安全用药知识以便更准确的服用合适的药物,药到病除,也能够广撒网,扩大宣传范围。

4、王店卫生院、卫生院宣传。乡镇医疗条件比不上城市,乡居民健康知识相对匮乏,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健康尤其不能忽视。我局通过组织药师讲座,设置安全用药咨询台,播放安全用药宣传片,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当地居民传达安全用药的概念。

此项活动出动了药师、医师及局工作人员百余人次,设置咨询点10个,举办知识讲座2场,播放宣传短片2部,悬挂主题横幅2条,发放资料500余份,接待群众1200余人,发放问卷调查100份。

(六)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

1、我局与辖区药品(器械)生产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对单位内部职工集中进行了一次《食品安全法》和《安全生产法》的安全教育。着重对机动车驾驶员进行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100%的机动车驾驶员与本单位签订了“安全行车承诺书”。

2、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观看《突发事件》、《煤气中毒的预防与救治》、《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急救》等安全警示宣传电教片。

3、组织单位职工开展湖北省“人保财险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网络竞赛以及湖北省安全生产信息中心组织开展的“安全生产知识百题竞赛”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科范文篇8

前言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在安全科技及安全生产活动中,出现了两大理论创新,是安全科学界、安全生产界发展历史上的两大里程碑,即安全文化的理论及安全科学理论的诞生。它们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经营单位多种经济成份的参与,GDP的快速增长,在当前安全生产中出现的严峻形势和不协调征兆,引人深思。为此,笔者从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文化的角度,从科学发展观的层面,研讨了当代人应该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观,提出急需深化认识安全科学的生产理念,用科学的安全生产观知道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拨正航向,才能实现现代工业安全、健康、持续、和谐地发展。

安全生产五素质与安全文化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李毅中局长提出了安全生产“五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技术,安全投入。从五要素的内容、排序和对安全生产发挥的作用,不难看出李局长对安全生产问题,已有深思熟虑。安全生产“五要素”的提出,引起了安全生产界极大的关注,表现了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笔者对安全生产“五要素”的初浅理解和认识如下:

1、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可以认为它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安全生产的灵魂。特别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伤亡事故处于频发高长趋势。据调查统计分析,80%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因素而引发的,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有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严峻形势才会有根本好转。

要倡导和弘扬、创新和塑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将安全生产,安全价值观,安全生命观,安全第一、人命关天,珍惜生命、尊重人权的理念,让劳动者、生产经营者都理解,给员工创造培训、深造的机会,使企业员工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达到同当代工业进步与时俱进的水平。通过安全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层面和精神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安全生产的新理念,形成现代工业生产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规范及安全哲学观点,只有通过安全文化功能、作用及氛围,才能最深刻的培养和塑造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安全科技文化劳动者。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的企业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没有安全科技文化素质的劳动者是拿自己生命作赌注的冒险者,安全生产活动没有安全文化就会失去工业发展的动力,就会失去安全生产的灵魂,安全文化直接影响和造就具有现代安全意识,科学安全思维,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人生观和安全行为的劳动者。

2、安全法制是指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它是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戒律,尺度,是处理违法违章的利器。企业的生产活动,必须在遵法守纪,按规章、照制度办事,既维护了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活动,又保护了劳动者、公民、社会的合法权益。

3、安全责任是企业的主体责任,是企业及员工应尽的职责,是企业对社会及环境应尽的义务,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责任层层健全,层层落实,落到实处,人人对安全尽责,处处严责律纪办事,安全生产才不会成为空话,安全责任的落实是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责任是企业及员工的天职。

4、安全技术是安全生产的动力和技术手段,发展安全生产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风险大、危害大的作业岗位上解放出来,应用先进的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预测报警技术都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安全技术是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持和动力泉源。

5、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成本投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经济保障,安全投入也是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保护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提高企业文明形象和经济效益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

科学的安全生产观

根据“安全第一”、“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遵从安全科学原理、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坚持安全生产方针,做到安全文明生产,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理念。

科学安全生产观的确立,对我国安全生产及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护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有了正确的观点才会看清前进的方向,科学的安全生产观是当代工业发展的灵魂和方向。笔者认为,科学安全生产观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

3、人口、资源、环境、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5、走后工业化道路,进行“绿色”生产,进行跳跃式发展;

6、安全生产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依靠具有高水平安全科技文化素质的劳动者;

7、企业安全生产要对劳动者,对社会,对公民承担责任,对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安全科范文篇9

(一)科普宣传的传播手段及特点。1.科普宣传中的纸质媒体报纸、杂志、宣传彩页等作为科普宣传的桥头堡,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工作者最早使用的科普宣传传播手段之一。此类传播手段的优点是信息量大,受众接受信息具有深度化认知特点,且易保存、重复阅读率高,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的优质载体。缺点是实效性差、关注度不高。2.科普宣传中的广播媒体广播作为声音媒体则具有传播及时、范围广、受众层次多样、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的有力助手,但其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如线性传播,稍纵即逝,不易受众获得深度认知。3.科普宣传中的电视媒体电视媒体发展至今已是视频内容生产的第一规模化媒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的重地,因其直观性强、感染力强、权威性强等优点是科普宣传的优质载体。但其缺点也因传播的线性以及不可重复化、播出时间的被动化,高昂的制作播出成本而日益凸显。4.科普宣传中的网络媒体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因其海量信息化、互动及时性、多媒体性的特点,已然成了融合纸质媒体、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跨媒体平台,更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但由于其海量信息的碎片化、内容虚假把关性弱等问题,却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的重要源头,甚至其优点都成了谣言传播的助推器。5.科普宣传中的自媒体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紧随信息井喷,人们随即进入了信息获取的迷茫阶段,因此新兴的自媒体成了归纳信息、总结资源的“急先锋”,成就了现今“人人都可以是生产者,人人也都是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其优点是可以做到科普信息的精准宣传、即时互动、传播成效极高、传播手段多样,缺点是信息渠道不权威、不严谨,反而是虚假信息的重灾区。(二)《农田餐桌》在国家媒体平台上的特点与功能。1.《农田餐桌》的特点在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播出的《农广天地》栏目,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办,是一档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生产经营技能、传递市场营销信息的综合性电视栏目,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己任,以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栏目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指导下,开设了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系列科普专题片《农田餐桌》。该系列节目以“餐桌”为平台,以展现优质农产品为主题,追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展示丰富多彩饮食文化,传播科学生产、健康消费的观念,普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知识。2.《农田餐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中的功能(1)农产品质量安全文化传播功能传播文化是电视媒体的重要功能,中央电视台是面向全国传播国家文化及意识形态的重要平台,而《农田餐桌》则是面向全国人民传播农产品质量安全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营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传播的影像手段。(2)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获得功能人们观看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的农业节目,相比中央电视台的其他频道节目,更具有目的性,即获取农业生产技术、生产经营灵感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农业知识的目的性非常明显。而在央视网中《农广天地》栏目的在线访问量在央视400多个栏目始终保持在前30名,从侧面反映了人们为了获取农业知识,克服电视媒体线性传播的缺点,会主动上网进行重复观看获取农业知识。因此,《农田餐桌》也便具有了传递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功能。(3)农产品质量安全舆论引导功能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天然具备监督与维护社会舆论安全的职责。《农田餐桌》从开播以来,站在国家媒体平台的高度,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论方面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有利于营造较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新传播环境中《农田餐桌》的媒体传播表现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现今媒体已经是融合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传播表现手段的融合媒体,以往以单纯媒介形式而划分的媒体形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作为承载传播农产品质量安全观念的《农田餐桌》,在新的传播环境中,积极应对变化,凭着自己丰富的电视视听资源优势,借力新媒体环境的各种手段,使自身在传播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方面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具体表现有如下:(一)网络视频媒体的延伸:内容为王。视频网站霸屏的当今,最缺的是什么?是内容科学、形式精良的视听节目内容。虽然在网络时代中,人们收看电视媒体的习惯已经有所改变,但是面对海量却又制作不够精良的网络视听资源,《农广天地》栏目的系列专题《农田餐桌》便以优质的视听内容获得很好的社会美誉。就如其在网络视频媒体的延伸——央视网,《农广天地》的在线点击率始终保持在其400多个栏目前列。同时,在新兴的视频弹幕网哔哩哔哩网,相关节目的及时弹幕互动率也十分活跃,充分说明科普宣传始终以内容为王的媒体传播本质与不可替代性。(二)社交互动媒体的延伸:实用为尊。新传播环境中影像宣传的一大特点是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无限量的信息传输终端,花样浮夸且多样的表现形式,都让受众应接不暇,反而造成受众接收信息匮乏,稀释了科普传播的力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广天地》在各类互动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平台都有自己的官方账号,向广大受众及时传递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普信息。在这些互动媒体中,受众对于栏目的评价,往往以“实用”、“有用”、“实在”等词语来对栏目进行标记,这也十分适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的传播的根本目的,即有效地向人们传播农产品知识,共筑农产品在舌尖上的安全。

三、新传播环境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像传播的基本规律

安全科范文篇10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始终强调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强调煤矿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以及重心下移,然而相应的煤矿事故依然时有发生[1]。从某种程度上讲,尽管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是最终事后调查结果往往都显示,煤矿现场存在着一定的安全管理漏洞,相关人员在安全思想层面的重视度不够以及安全措施的落实不够到位。此外,煤矿工作现场还存在着矿工违章操作问题。因此,煤矿安全的科学化管理非常重要。

1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滞后

就煤矿经营管理而言,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煤矿管理模式相对来说是非常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上的成熟化。此外,在发达国家市场竞争层面激烈化与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之下,其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相对完善,管理机构更加精干化,权力比较分散,其生产经营核心放在成本管理层面,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行非常严格的专业化逐级负责制,将安全问题贯彻到了一切工作当中[2]。但是,纵观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可以说大多数煤矿都是层层承包的。再加上受到煤炭经济长时间发展不景气的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1.2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现阶段,仅仅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不够的,由于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针对员工心理、员工情绪、社会因素以及员工家庭因素等的关注相对较少,煤矿安全标语只是表面上的形象建设,从而导致煤矿工作人员对于煤矿工作的安全问题在认识上明显不深,在重大安全隐患上的威胁仅仅停留在单纯性认识阶段,煤矿工作的“安全第一”意识非常淡薄[3]。

1.3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系相对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管理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由于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基数是非常大,很难建立起一个人数相对庞大的监察管理机构。所以,从我国的安全监察管理层面出发,如果要想根据监察体系的实际设计要求贯彻落实监察内容则显得非常困难,通常情况下,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了行政威慑方面[4]。另一方面,监察方式难以实现危险源层面的动态化系统监控。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的基础设计为危险源监察。我们都知道煤矿生产工作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其危险源在实际工作期间随时都会出现,而且也有可能随时会消失不见,甚至有的时候会升级为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然而,现有的监察方式不能够实现动态化以及系统化的监控危险源,从而造成了事故超前预防逐渐形同虚设。

2煤矿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2.1营造良好的煤矿安全管理氛围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相关人员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安全管理氛围,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实际生产期间指导以及约束企业安全行为与员工安全行为规范的价值理念。具体构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在安全文化建设期间要有效控制以及最大化地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5]。从煤矿安全文化目标上来看,主要定位于让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牢固树立相应的安全观,增强安全意识;其次,明确煤矿安全管理原则,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文化建设原则是以人为本,增强安全发展意识。最后,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贯彻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多种宣传手段以及宣传形式的应用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就安全文化管理、目标与管理原则有全面化的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化的安全管理规划。此外,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重视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确保安全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独特化与规范化。实现安全文化管理与企业文化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有效控制煤矿工作当中的诸多不安全行为。

2.2强化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煤矿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将培训教材、培训机构以及师资力量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培训建设。具体来说,大型或者是特大型的煤炭企业需要建成二级以上的培训基地,而且中小煤矿还必须要建立起合理化的安全培训责任管理制,需采用委托培训的方法,做好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其二,严格煤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矿负责人以及某些特种作业人员自身所具备的安全资格培训,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严格把关培训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其三,采用灵活性相对较强的方式实现员工培训的安全化[6]。在培训方式上也可以更加多样化,通过安全图片展示的方式、现场教学的方式、知识竞赛的方式、安全事故案例讲解的方式以及就安全事故案例展开共同讨论的方式等,强化安全培训管理。其四,加强关于煤矿安全知识的科学教育,相应的培训内容必须要包含国家性质的安全生产法规,从实际出发,根据矿井生产条件进行安全规程培训以及操作规程培训等,并制定出合理化的应急预案,按照专业化的安全生产规章进行学习,清楚了解煤矿公司安全责任制,增强煤矿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熟练掌握煤矿工作的相关生产知识以及操作方法,从根本上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化。

2.3加强对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

煤矿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借助对小煤窑治理、一通三防、安全供电以及防治水等安全隐患的合理化排查治理,促进生产硬环境在安全系数上的提升[7]。首先,应制定出专业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特别是针对一通三防、瓦斯煤尘治理、防治水、小煤窑治理以及安全供电等的排查治理,科学制定专项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具体目标以及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治理措施。其次,增强对煤矿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是出现在薄弱区域的,而事故也是在薄弱点突破的。采用规范化管理措施形成对煤矿管理薄弱地点、管理薄弱环节以及管理薄弱时间的有效监控,快速发现以及消除薄弱点。其次,大力推行“四个结合”,也就是说将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基础管理水平、预防重大事故以及控制危险源等进行有机结合。还需要将其与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进行结合,紧抓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突出性矛盾以及重点问题,全面提升其安全保障水平。

2.4建设高质量的煤矿安全监察队伍

煤矿安全监察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重大,而安全监察队伍建设又是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安全监察管理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第一,安全监察人员在政治素质与责任心方面要保持较高水平,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时更新安全监察层面的专业化知识,做到监察工作的雷厉风行,具有原则性。第二,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执行规范化的年审制度。只有在安全监察人员经过专业化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情况下才可以上岗。此外,每年都必须要对全体人员进行系统化的考核,如果成绩不合格,则必须及时更换。

3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相对较强的工作,涉及到的范围相对较广,直接关系到煤矿工作的规范化与安全化。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具体来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不断改变传统形式的生产监察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安全全员管理、营造安全管理氛围、强化安全管理培训、加大安全隐患排查以及强化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等途径,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韩帅 单位: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能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新娟.美国煤矿安全管理发展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0):162-169.

[2]李乃文,季大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2):115-121.

[3]宋泽阳,任建伟,程红伟,等.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1):128-135.

[4]贺超,宋学锋,李贤功.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J].工矿自动化,2013(1):96-99.

[5]冯群,陈红.基于动态博弈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