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住宅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8 17:42:56

建筑住宅设计

建筑住宅设计范文篇1

1.1住宅空间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目前还是有很多的住宅建筑建设的千篇一律,人们对住宅设计能够变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通常情况下,由于建筑施工的要求和限制,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住宅户型时只能设计几种样式,因此,住宅环境也没有突出个性和灵活性。所以,人们对住宅建筑要突出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烈,需要建筑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灵活的居住空间。

1.2对自然景观的需求

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追求着精神生活,对住宅建筑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工程建筑,如果没有足够的自然景观供人们欣赏,也就限制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需要住宅建筑在体现自身的建筑风格之外,加强对自然景观的设计,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特点相结合,满足人们对住宅建筑的精神需求。

1.3对建筑的智能化要求

人们对现代化居住环境的要求,特别是在建筑的智能化方面有了新的要求。现代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可以达到成本低而且实用美观,也能够达到保温、通风、隔热等功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但是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其他建筑设备和建设工艺上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使人们在居住的环境中享受到优质的智能化服务,使人们更加的享受生活。

2现代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

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设计要求在不断更新,住宅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了必然性,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理念也逐渐形成了系统。

2.1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需要专注建筑主题

建筑设计师对现代化的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做好建筑的主题定位,确保住宅建筑能够体现人本化的理念。设计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建筑的平面、总体以及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来找到设计的元素和主题,将单个部分之间以及单个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协调性处理好,使住宅建筑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建筑设计师在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对居住人群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居民的教育程度、艺术品位或者年龄段进行简单的调查,然后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工作,从而准确的做好建筑设计的主题定位。

2.2现代住宅建筑设计要突出实用的空间格局

建筑设计要有非常好的空间格局或者非常强烈的美学尺度,做到这样才能实现更高程度的和谐。现代的住宅建筑对实用优化的建筑风格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实用的空间格局也成了现代建筑设计需要重视的另一个设计理念。比如说,合理的设计建筑平面,建筑设计要确保客厅的平面感,将学习、会友以及家中休闲娱乐等各方面的功能保持协调,以免造成功能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也要为家庭的多有成员的居住环境保留有深度的开发空间;建筑平面设计也要将书房、卧室、厨房以及卫生间等基本的功能区与现代化功能区保持协调性,保证整个建筑空间给人舒适放松的感觉。

2.3现代建筑设计要有完美的外观展现

住宅建筑的造型一般是以整栋楼的形式展现,设计师需要将居住楼群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同时要实现住宅建筑本身的美感外观,这也成了设计师设计住宅建筑所要坚持的设计理念。一个方面是说,建筑设计师需要考虑住宅建筑的形状、颜色以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协调性和融合性,能够让住宅建筑在这些环境的影响下展现活力和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是说,建筑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点,使住宅建筑能够体现当地的城市韵味和内涵,能够充分体现住宅建筑的人文特色,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精神文化需求。

3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住宅建筑设计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目前的发展形势上来看,未来的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几个方面:

3.1由单纯的技术设计向策划设计转变

现代化的居住环境更加重视文化理念以及市场的发展状况,住宅建筑更加注重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精神追求。设计者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的成本、销售价格以及质量等方面并且认真的分析,然后才能进行设计工作。同时,在策划设计的发展中,未来的住宅设计要更高程度上与环境协调,要符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也要努力达到环保与生态的建设要求。

3.2向多元化户型和多变的居住空间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美感的追求,对住宅建筑的个性化特点的要求逐渐强烈,人们更喜欢选择一些比较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欢的而不是死板的居住环境。因此,建筑设计者需要向多元化的居住户型或者个性鲜明的住宅方向发展。人们对住宅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时,更希望自己的住宅能够使人放松心情或者减轻压力,住宅区域的公共空间能够有更多的娱乐休闲的空间或者自然景观等等。另外,要注重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保证公共和私人空间分离、就餐和卧室分离等,保证每个空间都有专属功能。比如说,将卧室和卫生间等私人空间单独设置,将餐厅、客厅等作为公共空间,只有严格的将这些划分开,才能保证人民的居住水平。因此,未来的住宅建筑设计需要向多元化空间发展,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3.3重视建筑结构简约化

现代住宅建筑的流行趋势是在有限的居住空间中发挥空间的使用率。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要转变设计观念将娱乐学习等其他的功能也要体现出来。由于现代的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家庭办公形式也越来越多,对住宅设计也要考虑满足现代化办公住宅,以满足这类居民的需求。当前的建筑设计也要与市场发展相联系,针对不同收入的家庭、年轻人等,对居住空间、功能以及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群需求。

3.4住宅设计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现代的住宅建筑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因为住宅的通风、采光等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为了设计出更好的住宅建筑,一定要处理好自然与住宅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现代住宅的采光条件好、通风条件好等方面,也实现了住宅建筑和大自然的充分结合。另外,如果处理好自然环境和住宅建筑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充分的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也为住宅设计提供自然的采光保暖等效果,使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健康。

3.5提高建筑设计者的节能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

确保建筑质量是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另外,设计者也要增强节能意识,重视节能设计,提别是我国现阶段能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更要提高节能降耗的意识。可以选择新型的节能原料,改进设计方法,对住宅建筑设计大胆的创新,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意识。建筑设计者也要有成本控制意识,依据人们实际的需要,有效的布局居住空间,确保建筑成本在运算范围内,以提高住宅的经济性。

4结束语

建筑住宅设计范文篇2

1.1住宅建筑建设理念和原则

小区建筑设计要以绿色住宅理念依据,即坚持绿色即自然、环保、节能与建筑即现代化的生产想结合,有效的降低现代建筑建设时的消耗和污染,提高环保、节能的概念。因此,小区在进行建设设计工作时一定要考虑考绿色与自然,要结合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监理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让人们居住在一个舒适、绿色而健康的环境中。另外,在进行设计时,可以考虑利用建筑周边的特点,利用其地热、风能、水能等等自然的力量,减少自然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已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让人们居住舒适、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1.2住宅建筑的外观造型

住宅建筑的外观造型就相当于一份名片,而一份质量好的名片无疑可以增加人们的好感,而住宅建筑的外观造型就是这样一个识别性标志。外观造型协调、和谐的住宅建筑更能够得到居民的青睐。一般的小区住宅建筑都具有统一的建筑风格,而且小区内部以简洁、和谐、幽雅为主,而且在处理细节上以简单明了为主,但是这不意味着整体的乏味单一,进行局部设计时需要适当的变化,让小区造型外观上显现出变化与与统一的和和谐。另外,在进行住宅建筑的安排时要将建筑高低错开,合理安排,这样利于光线照射和空间协调。小区的建设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1.3住宅建筑的色调

从节能减排方面考虑,建筑物的颜色可以起到蓄热和反射作用,如深色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储存热量,而浅色则不利于吸收热辐射,储存热量,但是能够更好的反射热量。从颜色对人们心情影响来看,不同的色调能够对人们的心情和视觉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因此,建筑物在进行色调选择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环境和居民要求来进行设计。

2、住宅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2.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将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相结合起来,要将社区环境设计的更加贴近自然,可以增添一些喷泉、水池、以及绿化等。而且还可以仿造公园和园林建筑,在路边设立一些长椅,并添种一些绿色植物。另外,要有适合居民大规模活动的地方,建筑设计时要考虑这方面因素,要设计一片较为开阔平旷的空地,供居民日常的室外活动。

2.2实用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小区室外环境的实际就是人为改变原有环境,创造一些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室外建筑,而这些建筑的设计必须以居民需求和自然环境为根本依据。在进行各种建筑小品、绿化、喷泉、水池、花草坪等建筑设计时,都必须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并且合理分布这些建筑小品,使其在空间分布上更具有过渡性和整体性。

2.3层次分明的室外空间及完整的空间序列设计

传统式的小区住宅建筑设计都是采用行列式的空间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具有利于采光和通风的优势,而且具有对称美感。但是,这种布局方式大大降低了小区建筑的空间丰富感。而建筑群的布局方式直接影响着小区建筑室外环境空间层次的划分,所以,有必要打破传统的布局方式,将多种布局方式相结合,从而增强空间层次感和居民的归属感。

3、住宅建筑单体

完整和谐的整体格局与精心设计的建筑细节在充分体现居住建筑走向理性的同时,又注重了对人性的全面关怀设计中始终以“人居”为基准点,追求居住的舒适度与品味,同时又赋于社区以独特风格,从而营造出具备丰富内涵的“都市化生活标准,人文化现代居住”的新型社区。例如:高层户型设计为两梯三户和两梯四户,根据业主要求套型面积设计在70m2至160m2之间,共七种户型。高层层高设计为2.9m,底层架空,沿街商业网点一层为4.2m,二层为3.6m。户型特点:设计强调自然采光通风,降低能耗;细化功能分区;公共服务空间核心化;按照“动静分区,功能合理,空间紧凑,洁污分离”的原则。客厅主卧面宽根据户型面积和空间舒适度确定,但最小户型不小于3.6m,最大户型不大于4.5m。其他次卧与书房最小面宽不小于3.0m。每套户型均考虑设置设备阳台。每套户型南北通透,最大化的享受阳光,通过大阳台的合理布局,提升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交融。设计时窗采用转角中空玻璃窗,结合沿河风景线和小区内景观广设计场将风景引入室内,住宅楼各单元底层入口门厅宽敞明亮,设置信报箱。电梯过道布局紧凑,明亮通风,管道井布置合理、外形美观。建筑立面设计采用现代风格,通过点式与板式的有机组合,建筑形体上的变化,使得每个面,每个角度都有不一样的效果。材料采用温馨隽永的浅米色调,通过表面的凹凸营造丰富的光影效果。基座材料采用深咖啡色抛光花岗岩石面材,凸现整体大气的立面效果,显得尊贵典雅。在立面造型风格上采用简洁、明快、精细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在明朗中不失亲切,水平垂直的线条,局部大面积明净的玻璃窗以及疏密有致的节律。

4、商业配套设计

现代的住宅小区不仅是满足居民居住生活的要求,更要有一系列的商业配套设计,例如对应配套的文化休闲区、商业购买区等等,将都市生活的日常缩影集结到小区住宅建筑中,将小区住宅建筑提升到现代化和都市化的水平。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发快速,生活内容也越发丰富,一个单一的住宅小区建筑明显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小区内进行相对应的商业配套设计,将具名的生活方式引领到更现代和健康的轨道上去。

5、结语

建筑住宅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住宅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地震是我国地质自然灾害类型之一,它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人口朝着城市聚集,城市住宅建筑为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求,朝着高层化、密集化发展,在此趋势下,若是发生地震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较为呈现指数型扩大。因此如何做好城市住宅建筑的抗震管理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基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施工材料、施工理念等进入到城市住宅建筑施工中,实现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1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

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承载力强、施工技术灵活的、施工成本低等优势,因此成为当前住宅建筑常用的主结构类型。但是在住宅建筑质量安全规范中,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设计原理上存在原则性问题,直接导致的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地带,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住宅建筑其必须能够在设计时格外重视抗震性能的设计。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建筑中,影响其抗震性能的因素如下所示,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能够对症下药,做好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化控制,从而发挥其抗震性能。(1)位移结构抗震方式。在住宅建筑中,地震发生的时候,先进行上下摇晃再实现左右摇晃,而横波对住宅建筑的稳定性影响巨大。当前可以通过位移动结构的设计,从而减少地震横波发生时,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建筑的总体结构的破坏。如,可以通过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的仿真实验,通过定量实验的方式,确保混凝土框架住宅建筑能够抵抗一定级别的地震作用力。例如,通过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构件的应力的参数设计中,使其在应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下层的位移限值处于抗震最大级别的变形标准之内。简单来说,就是确保混凝土框架住宅建筑具有一定的变形值,受到地震影响之后,这一变形值并不会影响住宅建筑的整体稳定性。(2)建筑材料的抗震性能。建筑材料的质量、各种参数规格也具有抗震性能。因此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中,必须能够实现对各种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材料参数的抗震性分析,从而满足住宅建筑对于延性结构的构件材料需求标准。(3)抗震防线的抗震性能。住宅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中,抗震防线建筑结构的重要设计参数。通过抗震防线性能的提升,能够达到既定的抗震效果。对此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建筑中,剪力墙能够承担抗震防线的作用。如下图1所示,框架-剪力结构具有更高的抗震级别。因此可以通过设计尽可能多的剪力墙结构。

2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建筑抗震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2.1结构布置不合理。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建筑的施工并不仅仅是考虑一个抗震性能,其还要求能够考虑到经济性、消防安全性能等。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或是施工人员出于各种非抗震性的需求考虑,对于住宅建筑结构的某些抗震设计进行微小调整。从而导致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不高。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2)的规定,要求混凝土框架结构下的住宅建筑必须遵照“强柱弱梁”原则进行设计,使得在发生地震过程中,混凝土框架结构梁体能够先发生变形位移,而框架柱体仍旧完成,以此才不至于导致整个建筑物坍塌。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设计人员出于各种因素考虑未能够实现对整体框架的各个部位的力学参数的计算以及设计。2.2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不符合设计原则。在住宅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现场施工管理中,出于抗震性能的施工材料的应用情况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因为在施工设计环节中,未能够展开对各种建筑材料的参数的计算确定,仅仅是对于整体工程总量的计算管理。因此导致在现场材料的选择中,未能够参照材料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是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市面上抗震材料企业层出不穷,质量良莠不齐。现场施工管理中忽视对于各种建筑材料入场检测管理,因此导致抗震材料应用不佳,抗震效果不好。

3提升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建筑抗震性的施工技术要点

3.1住宅建筑混凝土整体框架施工要点分析。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为了能够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还需要加强抗震结构设计,特别在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应从多个角度入手,从而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建筑而言,其结构中梁柱的节点在收到外界的摇晃的时候,容易发生位移等震动问题。因此要求在结构施工管理中,做好对这些特殊结构点的抗震施工。如,针对于梁柱节点的位移问题,可以通过对节点区域实现柱箍筋施工。按照前期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进行定量参数的设置,继而将这一参数细分到建筑内每一个梁柱节点区域的柱箍筋的数量和间距。主要是采用先捆绑箍筋后焊接箍筋与主筋的连接方式。在现场施工中,要求注意捆绑的位置、捆绑的牢固程度等。与此同时,还要求做好框架梁柱力学位置的施工管理,在实际的施工中,一旦框架柱接头位置不再其节点区承力区域,则容易导致整个框架结构的节点承压力变小,受到地震横波的位移影响较大,影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实现还需要依托于“强柱弱梁”原则,因此要想构造柱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则需要做好构造柱的施工数量、施工位置等的合理布置。同时构造柱的内部钢筋设置施工必须做到上下贯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才能够确保构造柱整体的质量,避免钢筋跑位,构造柱承载力变小。3.2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点分析。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材料的应用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对于其抗震性能也产生影响。因此要求在施工技术控制中,要求能够①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建筑材料在建筑项目的质量安全、各种参数设计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必须能够严格控制施工建筑材料的质量。避免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影响住宅建筑的质量安全以及抗震性能;其次是控制好各种建筑材料之间的性能的参数比。在混凝土施工中,各种原材料的配比比例,搅拌时间、方向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情况。因此要求能够在设计中,做好各种参数比例的规范设计,施工现场按照设计标准展开这些参数的严格执行。②混凝土施工流程的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浇筑的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性和稳定性。对此要求做好现场浇筑措施的监督管理。根据住宅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不同构件尺寸以及构件所处的位置,制定科学的浇筑方案,确保浇筑顺利展开。如,浇筑过程中要对已经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避免构件麻面等结构问题出现。

4结束语

总之,住宅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施工类型,其呈现出超限施工,在节约了城市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稳定性的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对住宅建筑的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优化成为建筑行业的当务之急。针对于住宅建筑设计常见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探索其整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建筑结构的刚度、层间位移等,还需要从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抗震结构设计、建筑物材料质量、延性结构设计等多个角度入手,形成科学的抗震结构设计方案,从而提住宅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稳定性。总的来说,在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除了满足建筑物本身需要的功能属性与价值属性,在建筑物结构设计稳定性与抗震性能上也需要合理规划与设计,提高住宅建筑结构的抗震质量,保障建筑结构稳定性。因此做好现场框架梁柱的施工工艺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成为住宅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元平.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19,03:187-188.

[2]戚云海.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若干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9:22-23.

[3]陈欢.钢支撑加固医院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

建筑住宅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住宅;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1引言

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高效利用能源资源,节能降耗。绿色建筑不仅保证了建筑的基本功能,而且利用新技术实现最少能源的应用及最小污染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创新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住宅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首先,经济适用性原则。虽然我国各类资源、能源丰富,资源总量可观,但是人口基数大,人均量远远不足,因此必须高效、合理地应用各类资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建筑的设计要遵循经济适用性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的有效控制,节能降耗,综合分析建筑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地质等特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效应用各类自然资源;此外还可以通过减少外墙长度、控制窗墙比、控制建筑体形系数等方法降低建筑自身的能耗。其次,统筹规划原则。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要全面考察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将自然条件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减少建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BIM技术、VR技术等模拟施工环境,对比、优化各组设计数据及设计方案,最终确定综合效益最高的设计方案,保证资源利用达到最佳效果。再次,自然和谐的原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住宅绿色建筑的设计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高建筑的宜居性,因此绿色建设的设计要遵循自然和谐的原则[1]。比如要用发展的眼光设计建筑内部空间,避免重复装修或频繁改造。自然和谐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含了更高的人文素养与显著的环保意识,并能够强化居民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最后,以人为本的原则。虽然绿色建筑一直强调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然而作为一种产品,其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人,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住宅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3.1建筑地址与场地设计

首先设计人员要深入项目场地对建筑产品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勘察。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质特征、光照规律、风向变化特点、周边基础设施的布局等情况,通过深层次调查进行因地制宜地设计,保证设计方案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其次,确定建筑项目建设选址的适宜性。设计师要对建筑项目的选址有准确判断,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绿色建筑设计需求。比如地势偏低的场地建设住宅小区,在寒冷的冬季这类区域易出现霜冻反应,建筑本身热量散失过大,业主制热设备的应用频率就会随之增加,导致能源消耗增加,这与绿色建筑的设计初衷不符;再比如地处偏僻的地区会影响业主出行的便捷性,偏僻地区公共交通不便利,业主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的频率就会增加,这种情况也会增加能源消耗。再次,针对特殊区域要尽量减少住宅小区的建设,避免人为因素对这类特殊区域的影响。所谓特殊是指临近遗址保护地、湿地公园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场所的项目所在地,住宅建筑的建设与使用会导致这类地区的自然资源受到破坏,因此在进行建筑选址与场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围的敏感区域分布规律、自然环境条件、业主的实际诉求等多种因素。最后,要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破坏场地内的现有资源。在设计规划中要加强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避免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水资源体系造成污染与破坏[2]。

3.2通过合理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

住宅建筑设计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业主提供休闲娱乐,并提高其家居的舒适体验,因此绿色建筑设计要结合现场的资源特色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住宅小区进行合理布局。遵循最小化破坏原则尽量避免对原地形进行过度改造,尽量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住宅的窗户设计除了要考虑采光、通风等功能外,还要充分考虑其保温作用,因此尽量设置于背风区。此外,在绿色建筑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小区的景观设计,并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内的河流、蓄水池等现有资源,比如可以设置生态草沟、净水池等设置,在强化环保效果的基础上小区的美观度也能得到改善;此外,小区的绿化率也是评价绿色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要做好绿化景观设置,比如可以建造人工喷泉,或者根据季节搭配、地域特色等种植易养护、成本低的植物,提高小区的绿化率[3]。绿化景观的设置可以采用分层设计,灌木、乔木等各种绿植均匀分布,错落布局,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为业主创造更加和谐、健康、环保的居住环境。

3.3建筑内外系统配套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节能降耗,针对住宅的设计可通过节约水资源、提高通风设计的合理性来降低能源消耗。一方面绿色建筑中要设置节水系统,根据小区的场地布局情况选择配套的设备,保证室内、室外水资源均能得到充分利用,杜绝水资源的浪费。针对室内节水设计可采用流量超压控制法,该方法可有效解决高低层建筑水压强度不一致的问题,住宅建筑中各楼层的水压强度不同,高层水压低,低层则可能出现超压,流量超压控制法就是根据我国建筑给排水设置规范对水压进行调整,低层静水压控制在0.45MPa以下,为避免一次性供水量过大,针对0.35MPa的水压则通过安装减压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供水前给排水管道中的水压则控制在0.07MPa以上,最终通过流量超压控制法合理控制建筑室内用水量。室外节水措施则主要针对雨水回收设置,可采用新型的给水管道连接模式,即利用自动控制仪表精准控制雨水处理泵阀门,并用绿色标记出雨水回收管道。住宅小区管道口设置专门的雨水收集器及配套的明沟,用于收集雨水,雨水处理后可用于绿化灌溉[4]。另一方面,科学的建筑通风系统设计也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室内窗户、排通风装置设置合理,可降低业主对辅助通风设备的依赖。具体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建筑自身的结构造型、温差、压力等,提高风能的利用率。比如压差下室内外空气可由窗户进入室内,因此窗户可设置于迎风面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合理控制通风面积也可以提高风能利用率。

3.4合理应用造型材料进行节能设计

优选建筑施工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材料损耗,且新型的高科技材料还能够从其他方面实现减排降耗的绿色设计目标。一方面可以针对建筑墙体采用保温材料。目前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的新型保温材料包括陶瓷、硅酸盐等,应用这类材料可以优化控制小区建筑的热损失,且这类材料的环保特性比较显著,不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且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要选择无毒害、无污染的墙体材料,建筑外墙、内墙结构占据建筑整体结构的比例最高,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绿色建筑的环保性能,减少能源消耗[5]。比如硅藻泥、聚苯板等,当然在选择绿色环保材料时要深度分析其性能,并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化选择,比如在热闹的商业区,要充分考虑墙体材料的隔音性能,延长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

4住宅绿色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为更直观地阐述住宅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笔者以某地区的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的某项目为例,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框架、设计特点及部分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分析。本案例提出的建筑项目地处北方某城镇,结合当地的建筑特色及气候条件,本项目采用建筑与院落互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建筑整体坐北朝南,院落中布置住宅主体、杂物库房、庭院、车库等,建筑与院落均采用规整的矩形[6]。设计中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如下:①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住宅规划,建筑及院落采用规整矩形,容积率、体型系数均有所下降,可达到节约土地的设计目标;建筑朝向可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及采光;院落种植大量绿化植物,可改善局部小环境。②建筑结构及围护结构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采用新型砌体结构取代传统的黏土砖,保温、隔热、隔音效果更佳,不仅能够降低能耗,而且材料可二次回收利用,减少了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外墙采用外保温形式;建筑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屋顶结构层设置挤塑聚苯板,可减少屋顶热损失;建筑南墙设置保温反射板,北窗外挂棉窗帘,可在冬季起到保暖的作用。③能源利用及节能方面的技术,屋顶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及太阳能光伏电板,主要用于房屋室内发电、采暖供热、加热水等,将太阳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应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中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热能后加热水,相比其他太阳能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具有效率高、技术成熟、操作简单等优势,其主要构成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控制系统、结构架、辅助能源、热水储存器、管道线路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则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光伏组件转换过来的电能可满足建筑室内的基本用电需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组件、蓄电池储能组件、控制器、逆变器、负载器等等。除此以外,该项目还将门斗设计为阳光间,减少人们进出入室内开门关造成的热量损失。④环境质量方面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建筑采用节水器具,采用中小型净化槽处理污水,优化室内空间布局,室内主次空间布局合理,进向明确,南向集中了主要功能区域,以获得良好采光通风;北向布置次要功能区域,作为温度过渡的缓冲区,避免主要空间受到低温渗入的影响;卫生间、餐厅采用轻质隔断,划分灵活、有序。卫生间采用干湿分离及整体卫浴[7]。

5结语

总之,要实现中国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的理念将各种新型建筑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产品中。绿色建筑具有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优势,且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资源,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当然,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起点较低,所以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住宅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邹丽婷.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下的建筑设计研究[J].中华建设,2019(1):100-101.

[2]刘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2):126-127.

[3]周芮锦,吕忠.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实践——重庆市某办公楼绿色建筑设计[J].重庆建筑,2019,18(7):20-22.

[4]张尚理.新时期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整合应用及价值[J].四川水泥,2019(6):89.

[5]李敏.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与应用[J].陕西建筑,2019(4):56-57.

[6]李叶.高层建筑错层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21(6):56-58.

建筑住宅设计范文篇5

现代住宅要求厨房、卫生间使用的水、电、气应做到三表计量出户。“三表出户”的目的是便于计量、减少打扰。为此,新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4.17条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水表。在实际工程中,水表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设置在室外的水表箱内

这种方式常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中,分户水管沿室内管井或建筑外墙引入户内,相应水表集中在外墙的水表箱内,此种方式在南方一些地区应用很普遍。水表的位置根据供水方式可在底层也可在屋顶层。建议给水管道入户后加设一个控制阀门,以便于住宅户内的管道维修,户外水表箱应加锁,由小区管理人员统一管理。

设置在楼梯间处的水表间内

对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或建筑外立面有特殊要求的住宅,给水立管及水表间均设在楼梯间或走道外,由水表间至各户的给水横干管敷设在楼板下面,此种设置方式的缺点是管道的使用量增加较多,给施工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采用IC卡(或TM卡)智能型水表,水表设置在厨房或卫生间内

此种水表应用先进科技,居民可持卡至售水处购买任意数量的“水”,然后将卡插入水表中即可打开阀门供水。此卡具有记忆、累积、报警、断水等功能(TM卡智能更高些)。

采用智能抄表系统(即电子远传水表)

对于高标准住宅小区,开发商一般采用自动计量系统,对水、电、气三表实现全自动化收费管理。智能抄表系统是通过在水表上加装辅助装置,用导线将用水量信号传输至户外的信号收集器完成的。

2给水管的敷设及材质选用

给水管的敷设

目前,新建住宅中一厨两卫已很普遍,有的住宅甚至配有一厨三卫、一厨四卫,且厨房、卫生间、阳台各用水点位置均较分散。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如沿室内楼板下吊设,必然要求设室内吊顶,管外壁还应有防结露措施,给住户装修带来不便,毕竟不是所有住户都想设吊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5.18条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实际上,如果将接往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水点给水支管串接在一起,其支管外径均会超过25mm。因此,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给水支管入户后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设于厨房或卫生间墙体内,通过分水器后接往各用水点支管管外径均可控制在25mm以下。但应注意:设于找平层内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位置做上明显的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给水及热水管道材质的选用

由于镀锌钢管存在着与水中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红水”、“黑水”等问题,影响水质。目前,广泛采用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而淘汰镀锌钢管。铜管仍是高档住宅的首选,但价格高。一般在热水系统中采用带保温套的紫铜管、聚丁烯管(PB管)、铝塑复合管(PEX-AL-PEX)、PEX管、PPR管等。UPVC管和PE-AL-PE管适用于冷水供水系统。

3排水管道敷设及材质选用

《住宅设计规范》第6.16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虽然规范有此规定,但在笔者所了解的大部分住宅设计中,由于存在各种问题,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尚不多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下层住户因排水管道漏水而导致的各种纠纷、影响邻里关系。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在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一些做法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厨房排水管道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反由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卫生间排水管道设置

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下沉室内。这种方式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较为方便,但检修管道则十分不易。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下层住户靠卫生间处楼板及侧墙发生渗漏现象。由于无法查找出漏水的原因,上层住户只能将整个卫生间地面凿开重新翻修,凿开后才发现下沉室内积满水,积水经侧墙渗入下层。分析产生积水的主要原因有: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入下沉室;部分给排水管道漏水进入下沉室。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的措施有: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室四周的防水处理;卫生间内所有给排水管道应经严格试压住水试验后方可暗封管道,建议在下沉室侧面设置侧排地漏,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积水。

采用侧排方式。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沿卫生间地面墙脚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出现下沉式积水的状况,但应注意几点:首先,尽可能将洁具特别是座便器设于靠外墙处;其次应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由于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外墙,不可避免影响到建筑外观,因而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给排水专业人员就应介入,将卫生间布置于建筑凹槽处,尽量降低对建筑立面的负面影响。

在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住宅厨房、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加侧排地漏,北方地区因安装困难可适当加大管井,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排水立管采用普通塑料排水管时,不应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当必须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时,应采用橡胶密封圈柔性接口机制的排水铸铁管、双臂芯层发泡塑料排水管、内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等有消声措施的管材。

排水管道的材质选用

根据建设部的规定,目前新建多层住宅均使用UPVC塑料排水管,室内UPVC排水管的类型有普通UPVC实壁管、UPVC芯层发泡管(PSP管)、UPVC螺旋消音管三种。普通UPVC实壁管噪音较大,而同等壁厚的UPVC芯层发泡排水管比UPVC实壁管重量轻约20%-30%左右,同时它又具有隔热隔音的效果,特别适合于建筑排水,可显著地降低流水噪音,大有取代UPVC实壁排水管的趋势。UPVC螺旋消音管不仅可以降低噪音,而且与其它同管径排水管相比排水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可作为高层建筑的排水管,而且还不用设专用通气立管。因此,要根据安全、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排水管。

参考文献

[1]李宏燕.谈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理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

[2]周炳成.住宅给水排水设计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05).

建筑住宅设计范文篇6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住宅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为住宅的主要空间争取良好朝向,满足冬季的日照要求,充分利用天然能源,无疑是最基本的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的设计,是最基本的节能措施。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空间朝向南,或向南偏东,或向南偏西,历来被认为是合理的设计,这是最基本的节能意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因此,我国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中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两个获得日照。”在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规定了住宅的日照标准的最低时限。

2区分住宅的主要空间与建筑节能设计

在早期的城市住宅设计中,显然要将所有的卧室置于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位置,置于南向,为住户提供最好的享用自然能源的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住宅中的卧室不再是多功能的,已被更合理地理解为休息区,主要功能是供睡眠、休息兼存放衣物,要求轻松宁静,有一定的私密性的空间。白天人们工作、学习、外出,即使在家各种起居活动也不在卧室中。因此以夜间睡眠用为主,白天多是空关着的卧室,向南还是向北,有无直接日照,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在满足通风采光,保证窗户的气密性和隔热性的要求下,卧室不向南不影响建筑节能。因此,一套住宅中,卧室已经不是争取占据南向的唯一主要空间。“厅”在现代住宅中,已成为居住者各种起居活动的主要空间。白天的日照、阳光对于起居活动中心的“厅”来讲,更有直接的节能意义。对于上班族来讲,由于实行双休日制度后,白天在家的天数增多了,约占全年总天数的四分之一,对于老年人、婴幼儿来讲,则多数时间是呆在厅里的,即便学生,寒暑假、星期天在家,主要活动空间也是在厅里,所以现在住宅中,厅的面积远比一个卧室大。所以如果起居厅向南,白天的阳光照着在起居厅活动的人们,其节能效应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是南向起居厅,室内的自然热环境较好,可以大大地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耗能。

3加强建筑构造节能设计

(1)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我们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强及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也可以采用复合墙体的形式,如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夹芯复合墙体等。但内保温复合墙体由于热桥对保温的影响较大,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使用内保温复合墙体使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外墙外保温的效果明显高于内保温。由于复合墙体能满足围护结构各种功能的要求,因此这种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砌的复合墙体,有着更多的优越性。

(2)门窗节能。

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帘、窗板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其节能措施有:

①控制住宅窗墙比。住宅窗墙比是指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不同地区、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做了严格的规定。

②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而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毛毡)、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③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户门与阳台门应结合防火、防盗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增加其绝热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热桥,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低辐射玻璃;合理地设计可开启的窗扇面积,保证南方地区室内自然通风和降低北方地区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

④设置“温度阻尼区”。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一中间层次,这一中间层次象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在北方地区住宅中,将北阳台的外门、窗全部用密封阳台封闭起来,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止冷风倒灌,楼梯间设计成封闭式的,对屋顶上人孔进行封闭处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3)屋面节能。

屋面作为护结构的一部分,它的保温隔热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屋面的保温层,也可采用架空型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4结束语

建筑住宅设计范文篇7

现代住宅要求厨房、卫生间使用的水、电、气应做到三表计量出户。“三表出户”的目的是便于计量、减少打扰。为此,新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4.17条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水表。在实际工程中,水表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设置在室外的水表箱内

这种方式常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中,分户水管沿室内管井或建筑外墙引入户内,相应水表集中在外墙的水表箱内,此种方式在南方一些地区应用很普遍。水表的位置根据供水方式可在底层也可在屋顶层。建议给水管道入户后加设一个控制阀门,以便于住宅户内的管道维修,户外水表箱应加锁,由小区管理人员统一管理。

设置在楼梯间处的水表间内

对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或建筑外立面有特殊要求的住宅,给水立管及水表间均设在楼梯间或走道外,由水表间至各户的给水横干管敷设在楼板下面,此种设置方式的缺点是管道的使用量增加较多,给施工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采用IC卡(或TM卡)智能型水表,水表设置在厨房或卫生间内

此种水表应用先进科技,居民可持卡至售水处购买任意数量的“水”,然后将卡插入水表中即可打开阀门供水。此卡具有记忆、累积、报警、断水等功能(TM卡智能更高些)。

采用智能抄表系统(即电子远传水表)

对于高标准住宅小区,开发商一般采用自动计量系统,对水、电、气三表实现全自动化收费管理。智能抄表系统是通过在水表上加装辅助装置,用导线将用水量信号传输至户外的信号收集器完成的。

2给水管的敷设及材质选用

给水管的敷设

目前,新建住宅中一厨两卫已很普遍,有的住宅甚至配有一厨三卫、一厨四卫,且厨房、卫生间、阳台各用水点位置均较分散。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如沿室内楼板下吊设,必然要求设室内吊顶,管外壁还应有防结露措施,给住户装修带来不便,毕竟不是所有住户都想设吊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5.18条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实际上,如果将接往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水点给水支管串接在一起,其支管外径均会超过25mm。因此,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给水支管入户后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设于厨房或卫生间墙体内,通过分水器后接往各用水点支管管外径均可控制在25mm以下。但应注意:设于找平层内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位置做上明显的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给水及热水管道材质的选用

由于镀锌钢管存在着与水中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红水”、“黑水”等问题,影响水质。目前,广泛采用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而淘汰镀锌钢管。铜管仍是高档住宅的首选,但价格高。一般在热水系统中采用带保温套的紫铜管、聚丁烯管(PB管)、铝塑复合管(PEX-AL-PEX)、PEX管、PPR管等。UPVC管和PE-AL-PE管适用于冷水供水系统。

3排水管道敷设及材质选用

《住宅设计规范》第6.16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虽然规范有此规定,但在笔者所了解的大部分住宅设计中,由于存在各种问题,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尚不多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下层住户因排水管道漏水而导致的各种纠纷、影响邻里关系。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在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一些做法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厨房排水管道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反由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卫生间排水管道设置

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下沉室内。这种方式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较为方便,但检修管道则十分不易。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下层住户靠卫生间处楼板及侧墙发生渗漏现象。由于无法查找出漏水的原因,上层住户只能将整个卫生间地面凿开重新翻修,凿开后才发现下沉室内积满水,积水经侧墙渗入下层。分析产生积水的主要原因有: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入下沉室;部分给排水管道漏水进入下沉室。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的措施有: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室四周的防水处理;卫生间内所有给排水管道应经严格试压住水试验后方可暗封管道,建议在下沉室侧面设置侧排地漏,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积水。

采用侧排方式。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沿卫生间地面墙脚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出现下沉式积水的状况,但应注意几点:首先,尽可能将洁具特别是座便器设于靠外墙处;其次应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由于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外墙,不可避免影响到建筑外观,因而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给排水专业人员就应介入,将卫生间布置于建筑凹槽处,尽量降低对建筑立面的负面影响。

在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住宅厨房、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加侧排地漏,北方地区因安装困难可适当加大管井,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排水立管采用普通塑料排水管时,不应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当必须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时,应采用橡胶密封圈柔性接口机制的排水铸铁管、双臂芯层发泡塑料排水管、内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等有消声措施的管材。

排水管道的材质选用

根据建设部的规定,目前新建多层住宅均使用UPVC塑料排水管,室内UPVC排水管的类型有普通UPVC实壁管、UPVC芯层发泡管(PSP管)、UPVC螺旋消音管三种。普通UPVC实壁管噪音较大,而同等壁厚的UPVC芯层发泡排水管比UPVC实壁管重量轻约20%-30%左右,同时它又具有隔热隔音的效果,特别适合于建筑排水,可显著地降低流水噪音,大有取代UPVC实壁排水管的趋势。UPVC螺旋消音管不仅可以降低噪音,而且与其它同管径排水管相比排水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可作为高层建筑的排水管,而且还不用设专用通气立管。因此,要根据安全、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排水管。

参考文献

[1]李宏燕.谈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理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

[2]周炳成.住宅给水排水设计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05).

建筑住宅设计范文篇8

1构造柱质量通病的几种表现

1.1构造柱的设置不合理

(1)设置部位和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出现漏设和少设现象。如变形缝两侧的墙体,未能视为外墙,漏设构造往。

(2)埋设深度不符合要求。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不到500ram或未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3)部分施工图对构造柱仅以涂阴影的示意方式表示位置,但对构造柱的编号、断面尺寸和配筋未作具体规定。

1.2构造柱的施工不规范

1.2.1钢筋

(1)纵向钢筋支立不稳定。东偏西斜、位置不正、错位现象明显,纵向钢筋随意搭接。有的搭接松散,有的搭接长度小于规定的35d的要求(d为纵向钢筋直径)。

(2)纵向钢筋根部反复弯折,钢筋骨架支立后,未作固定支撑,施工中不断碰撞,根部反复弯折,留下明显伤痕,强度降低,严重者出现折断。

(3)规范规定的箍筋加密部位未加密。箍筋绑扎不牢固,松滑现象严重,造成箍筋间距有大有小,不符合规范要求;马牙槎内少放或漏放拉结筋。

1.2.2马牙槎

(1)马牙槎两侧面的砖墙,表面凹凸不平,直接影响模板不能与砖墙密合。

(2)马牙槎留设位置不准,造成构造柱纵向横向的中心线(轴线)不准。

(3)马牙槎留置方法不符合要求,未按规定分别进行退与进,有个别部位甚至不设马牙搓,盲目留直槎。在建筑标高±0.000以下的构造柱部位砖墙,不留马牙槎现象更为常见。

1.2.3混凝土

(1)夹渣和“烂根”。混凝土浇捣前,未将构造柱底部松动石子、残留砂浆、碎砖等废物彻底清除,形成夹渣和烂根。

(2)露筋和麻面。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同时,有的钢筋位置不准,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捣前,模板和马牙槎砖墙未作充分洒水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造成水泥与水的化学反应不能充分进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

(3)“跑浆”。一方面马牙槎两侧面的砖墙表面不平整,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大,另~方面模板拼缝不严密,形成“跑浆”。

(4)空洞和“断层”。①浇捣混凝土不使用插入式振动器,盲目采取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捣,造成严重质量问题;②混凝土普遍不密实,马牙槎内混凝土不到位,砖墙与构造柱组合不紧密,拆模后,空洞和“断层”现象多;③钢筋骨架普遍出珊‘散架”和移位。

(5)冻坏。冬季施工条件下未采取任何技术保温措施,盲目浇捣混凝土,结果出现构造柱普遍冻坏,造成混凝土强度最终强度降低。

2质量通病的防范措施

2.1设计措施

2.1.1完善设置部位

针对多层混合结构的工程,在平面上,应按照层数多少和抗震烈度,在外墙四角,楼(电)梯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伸缩缝两侧等部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分别设置构造柱,确保不缺不漏,并与每层圈梁有可靠的连接。竖向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形成一个类似“小框架”的空间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圈梁与构造柱共同工作,达到增强抗震的效果。

2.1.2满足构造要求

(1)烈度为Ⅶ度的6层混合结构的建筑工程,构造柱截面最小为240mmx120mm。纵向宜用4根直径12mm的~级钢筋,箍筋直径最小为6ram,间距一般为200mm。

(2)烈度为Ⅶ度、层数超过6层;烈度为Ⅷ度、层教超过5层和烈度为Ⅸ度时,纵向宜用4根直径14ram钢筋,箍筋问距不应大于200ram,同时四只墙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3)对于箍筋间距,在上部1/6柱高和下部1/6柱高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箍筋加密为100mm的间距(包括构造柱的柱基础部位)。

(4)构造柱应伸入到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粱内。

2.2施工措施

2.2.1严格控制轴线

马牙槎砌筑前,应按照砖墙轴线拉通线定位;拉结筋应与钢筋骨架绑扎牢固,不使钢筋骨架歪斜移位;混凝土浇捣前,应将砖墙轴线垂直引至圈粱模板和构造柱模板上。核查钢筋骨架中心线,确保钢筋骨架、构造柱和砖墙三者中心线(轴线)满足施工图要求。

2.2.2正确留设马牙槎

马牙槎位置确保正确,马牙槎砌筑,先退后进,沿砖墙高度每隔5层砖退或进且槽深不少于60ram。沿马牙槎高度,砖墙两边每隔500ram设置一道2根直径6ram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拉结筋的水平灰缝砂浆应有足够强度并必须饱满,确保拉结牢固,见图1、图2。

2.2.3正确绑扎钢筋

钢筋骨架支立后要加设临时支撑,确保稳固,不偏不斜,纵向钢筋搭接长度应达到35d(d为纵向钢筋直径),并且应在圈梁上面绑扎搭接。严格保证箍筋加密范围的箍筋间距,确保箍筋绑扎牢固,绑扎好控制混凝土内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2.2.4牢固支设模板

首先检查构造柱马牙槎两侧墙面平整度。若发现局部平整度差,可采取局部砂浆刮糙后,再支模,确保模板紧贴墙面;模板与墙面马牙槎的搭接宽度以50~80mm为宜,宽度过小.直接影响下浆效果;模板立设应牢固,特别要确保模板的刚度,以防模板弯曲;底部一侧模板应预留清扫口,清理结束,混凝土浇捣前,再行封闭。构造柱底部、钢筋骨架和马牙槎内的残留砂浆、碎砖垃圾等落物和底部松动石子,应彻底清理,并应冲洗于净;浇捣混凝土之前,沿模板和马牙槎范围的砖墙,自上而下充分浇水,确保模板和砖墙充分湿润。

2.2.5认真浇注混凝土

(1)构造柱底部在清理、湿润后,先铺厚度l0~20ram的水泥砂浆,保证上下部构件接合牢固;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并计量准确。

(2)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5~7cm为宜;房屋层高在2.8m左右,一根构造柱可一次浇捣完毕,同时应做到与圈梁同步浇捣;混凝土应分层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严禁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振动器的振棒应避免碰撞钢筋,以防墙体松动和钢筋移位变形。

(3)应按规定留设混凝土试块,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4)进入冬季施工期,一般不宜浇捣混凝土。如果要施工,必须提出技术措施(包括掺加抗冻剂,采用较高标号普通水泥,增加水泥用量等),与监理单位协商并经其同意后才能施工。

建筑住宅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住宅建筑;生态建筑理论;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生态建筑理论在众多主流建筑学理论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住宅建筑设计与生态建筑理论的融合,能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达到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的目的。

1生态建筑理论特点

1.1设计理念

传统建筑设计侧重对建筑学、环境学的应用与融合,而随着环保理念在我国各领域行业内的普及,如何在建筑领域内融合生态学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背景下,生态学与建筑学融合的趋势推动着相关技术与理念的不断革新发展。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分析,是指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先进科学手段进行建筑设计创新,促使建筑设计朝着生态化、绿色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1.2理论特点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开始正视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问题。而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高能耗问题愈发凸显,再加上部分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存在环境污染、破坏等问题,亟需借助生态建筑学理论来转变这一现状。以生态建筑学理论为依据的生态建筑,可以在为民众营造舒适、美观居住环境的同时,能够做到对建筑工程能源消耗的合理控制,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来推动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纵观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尽管在建筑美观性、功能性等方面得到提升和优化,但是在生态景观方面的问题愈发凸显,如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2]。所以生态建筑理论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需依托于生态理念的贯彻来创新住宅建筑设计形式,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2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通风设计

作为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中的主要环节之一,通风设计是否合理关乎到建筑室内温度的调节效果,并影响到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倘若建筑通风设计不合理,在后期运行阶段人们会选择增设新风机、空调等设备来维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效果,导致建筑运行能耗居高不下。所以,设计师需要以生态建筑理为依据,进行住宅建筑通风设计的优化。在实际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依据对当地气候条件、风向特点的分析,以满足居住者通风需求为目的,进行自然通风的最大化利用。例如在设计时考虑到夏季炎热、干燥等特点,通过合理设计来加快空气流通,提升居住者舒适度,再或者考虑到冬季寒冷特点,保证门窗结构设计的密闭性,采用科学手段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的合理控制,避免室外寒冷空气对室内环境造成影响[3]。

2.2热岛现象

分析热岛现象的形成,除建筑自身环境影响之外,还与建筑周围气流流动、辐射情况存在莫大关联。为避免住宅建筑在后期运行阶段出现热岛现象,该项目要求设计人员依托于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进行建筑密度、容积等要素的合理控制,依据建筑质量需求进行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同时,依据当地气候特点的分析,合理设置建筑内外布局,结合对建筑周围水景、绿化设施的设计来提升建筑整体生态效果,并有效避免热岛现象。

2.3日照与采光

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在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同时,提升建筑整体的生态环保效果。所以在生态建筑理论应用的前提下,设计师需要重视对住宅建筑日照与采光的合理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求人员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来达到能源损耗控制的目的。当然,在采光设计时设计师还需考虑到建筑遮阳设计,避免因长时间日照导致室内温度增高。针对建筑采光设计,该项目充分借助BIM技术,将建筑参数纳入数学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进行自然采光的模拟,通过BIM技术来实现对建筑采光面积、光照时间等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针对建筑遮阳设计,要求设计人员依据对当地自然光照条件的分析,合理利用遮阳板、百叶窗等材料来提升建筑遮阳效果。

2.4围护的设计

作为住宅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围护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关乎到建筑整体的生态绿化效果。对此,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秉持生态建筑理论,从防水材料选择、外墙窗体结构设计以及保温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围护结构设计的优化,进而在提升建筑防水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住宅建筑的隔热性能。建筑围护结构采用可调控的智能型结构,能够实现对外界气候变化、室内环境控制需求的有效适应。通过对围护结构的合理设计,使其建筑在冬季阶段的热负荷平均值仅有0.7W/m2,进而实现在冬季采暖阶段的能源消耗控制。需注意,倘若建筑防水、保温材料选择不合理,不仅影响到建筑功能,亦会对居住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需以生态建筑理论为指导,尽可能选择环保性防水与保温材料,例如环保性保温材料可以选择玻璃棉卷毡、陶瓷保温等材料。

2.5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不仅可以起到美化住宅建筑环境的作用,亦可以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来达到优化住宅建筑生态环境的目的。针对建筑绿化设计,设计师除采用常规设计形式之外,还可以以生态建筑学为依据,进行建筑结构与植物景观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凸显出景观设计的美观价值,并起到环境微调节的作用。对此,设计师可以依据住宅建筑绿化需求的分析,合理采用以下几种景观设计形式:(1)在建筑内外交互空间处进行微景观的合理设置,如合理选择盆栽植物,并将其设置于阳台位置。以此在满足居住者植物观赏需求的同时利用植物景观来调节环境。(2)植物景观与建筑屋顶相结合。此种设计形式体现在将大面积的植物种植在建筑顶面位置,不仅能够起到美化建筑环境的作用,亦可以通过植物设置来提升屋顶对雨水的抵抗能力,降低建筑屋顶发生雨水渗漏问题的概率。以该项目为例,选择将细叶榕、羊蹄甲、黄槿等植物种植于建筑屋顶,以起到提升建筑生态效果的目的。

2.6节能设计

为实现对住宅建筑的生态化、环保化设计,设计师可以借助新能源技术来强化建筑的节能效果。例如对地热、太阳能等技术的应用,已经在我国建筑领域得到有效实践。选择将光伏玻璃安设于建筑南侧,安设面积达到30m2,主要用于对遮阳百叶、玻璃幕墙进行供电。并且该工程在屋顶位置设置太阳能集热器,以此为建筑室内除湿系统等的运行提供动能。除常规的太阳能热水器之外,设计师可以依据建筑节能需求的分析,合理引进太阳能发电以及地热能技术,通过热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运行提供动力,在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同时,实现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可以在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同时,避免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住宅建筑的影响。对此,设计师需积极转变自身理念,以生态建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对建筑节能环保需求的分析,利用以上设计措施来提高住宅建筑的环保性,推动我国建筑事业朝着绿色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瑶.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20,(8):74-75.

[2]苋牧.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20(1):201.

建筑住宅设计范文篇10

1生态建筑理论的概述

生态建筑理论成为建筑行业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同时为人们提供一个低噪声、无污染、绿化好以及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让住宅建筑物变得更加生态化。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就是对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建筑以及生态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组织和优化,尤其是能够实现自然环境和住宅建筑之间的和谐共存,这对在建筑物中体现生态建筑理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将生态化要求在建筑物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建筑理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共同优化的原则,确保生态建筑结合人、自然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实现三者的相互融合、共同优化;②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保证人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自由的生活环境;③可持续性原则,建筑物的建成是大自然和谐共处才实现的,因此具有可持续利用的价值。

2分析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而生态建筑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生态建筑技术被应用到建筑行业中,比如太阳能技术、中水利用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没有进行融合,无法充分发挥出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当前我国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期,同时存在一定的缺陷。2.1片面重视资源节约,与住宅建筑设计不符。在应用生态建筑理论的过程中,单方面的重视资源的节约,忽视了设计的实际情况。我国的生态建筑本身发展就比较晚,对于资源的节约和利用都过分重视,因此忽视我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对项目的实际研究。在没有对建筑项目做好充分勘察就盲目的引进节能设备,导致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资过大而无法获得实际效益。2.2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当前我国还处于生态建筑的起步阶段,在住宅建筑设计当中,缺乏与生态建筑理论相关的专业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对于生态建筑方面的技术了解不够深刻和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出生态住宅建筑的价值。比如:虽然我国对于通风技术、太阳能技术有了一定的接触,但是怎么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应用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计划,但是如果单纯的强调某一方面技术的应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无法充分体现出生态建筑理论的概念。

3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能够体现出生态建筑的特点,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察建筑物的选址是否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对当地环境状况和自然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建筑设计,之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建筑的外形和美感,保证建筑外部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实现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和谐。3.2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住宅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把关。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初期,对于各个环节当中需要用到的建筑材料应该进行明确的规定,选择安全、无污染、经济实用的材料,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对于钢材、铁制品、铜以及合金等可循环利用的材料要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回收,而选用的自然材料要注意尽量不给当地环境造成破坏,考虑到建筑材料从取材、使用以及废弃整个循环过程中不给环境造成污染。3.3绿化水景设计方面。对于住宅建筑区域范围内的绿化水景设计是体现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方式,绿化水景设计能够减少小区内的热岛现象,避免周围辐射给小区带来不良影响:①在住宅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分布密度,同时选择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此外优化建筑布局,选择美观的绿化形式,减少室外的热岛效应;②选用高效美观的绿化方案,最大程度上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同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应用,在小区内建设湖泊水景调节环境;③综合考虑绿化、阳光以及水景之间的影响,通过精确的计算合理的设计带给用户最佳的住房享受,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生态理论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3.4平面设计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对“风”的应用,保证门窗和户型尽可能形成穿堂风,确保住宅通风流畅,更好的体现出生态化理念。所以在住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高层建筑的气流情况以及建筑物的密度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确保空气流动情况满足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此外,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到住宅的室内采光,加强对光照的利用。当前的建筑物一般都是高层建筑,高层的用户阳光照射通常比较充足,而如何保证低层用户也能够得到足够时间的光照是我们住宅建筑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当中需要考虑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以及楼前的植被高度等因素,确保住宅内光照强度、温度以及湿度等方面满足标准要求,做好对建筑物外观的处理和设计,考虑光照的时间和变化,确保楼上楼下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光照。3.5控制好住宅建筑附近的噪声和空气污染。在住宅范围内如果出现噪声和空气污染都会给人类带来健康方面的损伤,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四周的环境、噪声以及空气质量,让住宅建筑能够与交通线等嘈杂的环境间隔一定距离,对于临街区一定要做好绿化,降低噪音和空气污染给住宅建筑带来的影响。如果噪声超标的话,那么在建筑物附近需要安装隔音板隔离噪声,而空气污染方面需要做好通风设计改善这一情况,必要时也可以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提升住宅建筑附近的空气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现代步伐也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将生态建筑理论应用到住宅建筑设计当中,既能够提升居住环境的质量,也能够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通风、绿化、噪声以及光照等方面的设计,做到建筑物与自然和谐发展,避免给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在住宅建筑中应用生态建筑理论能够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蒲薇.浅析生态化住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2073-2074.

[2]朱心一.绿色生态型的住宅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0):1032.

[3]邱金涛.浅论生态住宅建筑设计[C].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论文集齐齐哈尔市佳维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0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