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4 11:34:58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篇1

学生毕业实习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检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为将实习落到实处,提高实习质量,特制订本计划。

一、实习内容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情况;

(2)巩固所学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

(3)学会使用基本应用软件及开发环境;

(4)消化掌握所学的知识,锻炼独立进行系统维护、软硬件维护及编程等项目的相关能力;

(5)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6)根据在党政机关、企事业组织等有关单位的要求完成与专业相关的任务。

(7)熟悉实习单位的环境,了解实习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程序和机制;

(8)根据所学专业,选择实习单位某一具体岗位,了解和参与该岗位的工作,熟悉工作流程和管理;

(9)对毕业实习进行总结,完成毕业实习总结报告(实习总结文稿必须提交指导老师审核,实习总结报告定稿完成后按学院要求格式打印,将纸质及电子文稿于4月22日前交指导教师);

二、实习的形式与时间

根据计算机专业的性质、专业特点、实习要求,采用集中定点为主、分散自主、与教育专业学生一起到实习学校参加教育实习或其它相应方式为辅的形式,有组织地开展毕业实习工作,学生按实习单位或指导教师安排进行实习活动。

实习的时间:20XX年3月1日—20XX年4月28日(第1周—第7周)共7周。

三、实习的组织与实施

为搞好学生实习工作,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了以张小东为组长的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实习领导小组在学院学生实习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主要负责制定本系学生的非师范专业的实习计划,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落实学生实习单位,选派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毕业实习和实习报告的撰写以及日常管理、成绩评定等工作。根据我系制订的毕业实习大纲和计划,成立专门的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系毕业实习领导小组职责

系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本系毕业实习实施工作计划;在院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联系安排实习单位;选派指导教师;督促检查毕业实习的准备工作;做好实习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巡视指导全系的实习活动,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考核本系实习生毕业实习成绩。

2、实习小组组长其职责如下:

实习生实习期间可按照实习单位组成实习小组,实习小组可设组长1名,由指导教师指定。实习小组组长职责是:组织执行本组毕业实习计划;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的各项工作(负责毕业实习总结、工程总体设计、论文或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经常同双方实习指导教师联系,争取切实有效的指导;协助本组实习生进行实习总结,交流实习工作经验。

3、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派和指导教师职责

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态度、组织协调能力对实习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选派责任心强、有一定生产技术经验和较高专业造诣、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和指导实习能力的教师担任。

(1)本系实习指导教师职责

实习指导教师在外实习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自觉维护学校的声誉,要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检查实习学生的实习任务,实习期间要帮助实习生查找技术资料,指导技术攻关,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参加评议学员的工作。关心学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督促学员严格遵守实习生守则。做好实习的总结工作,评定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实习期间要和实习单位经常取得联系,及时解决实习当中出现的问题。

(2)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职责

向实习学员介绍实习单位的生产、产品、项目、技术方向等情况;帮助、指导、安排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传授技术工作的经验,帮助实习生查找技术资料,指导技术攻关,协助实习生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对实习学生进行思想、业务指导;审核批准实习生的设计方案、工作计划;主持评议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写出评语。

四、毕业实习过程的管理

1、做好学生实习动员工作;

2、认真负责解答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指导和督促学生撰写实习总结报告,评阅实习报告,写出实习评语,评定实习等级;

3、实习领导小组要定期向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帮助解决问题;

4、负责收集学生实习相关材料。20XX年4月22日前收集学生实习鉴定意见(须盖实习单位公章),实习总结报告及相关材料。

5、进行实习后期复查工作。

6、进行实习总结工作。

五、实习学生要求

1、实习学生应根据专业实习岗位,制订个人实习计划,明确目的和任务;

2、实习学生要严格按实习计划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在工作中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尊重指导教师,服从安排,虚心请教,工作积极主动,尊重实习单位职工,热爱技术工作。

4、实习期间要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主动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

5、实习期间,要维护学院荣誉,发扬团结互助精神,确保实习任务的完成。

6、要“五勤”。嘴勤:要求多请教,腿勤:多跑腿出力;手勤:要多干活;脑勤:要多思考和研究;要谦虚,放下架子,继续做“学生”,要善于学习实习单位好的思想,好的作风。

7、要“保密”。做到不该讲的不讲,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记的不记,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8、不“表态”。实习学员的主要任务是实习,熟悉业务,帮助工作,因此一般不要随意主动表态(不排除提出个别建议)。

9、要克服只顾自己学习,不顾实习工作的本末倒置的做法。

10、要填好实习鉴定表。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鉴定盖章

计算机专业实习计划一、毕业实习工作组织领导

1、系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指导老师

计算机系专任教师及兼职(实习)教师

二、毕业实习的目的意义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信管方向、信监方向)专业毕业前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工作岗位,了解职业需求,尝试相关工作过程的重要活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又从社会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本领,为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毕业实习安排

1、实习时间:20XX年1月11日至20XX年5月30日

2、实习地点:珠三角地区(东莞为主)校外实习基地

3、实习形式:“顶岗实习”

4、组织形式: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单独提前实习者须经严格审查批准)。原则上实行实习指导老师包干制与实习领导小组、辅导员/班主任巡回检查相结合。

四、办理校外实习手续

无论是集体实习还是个别实习均应办理实习手续,否则实习不予认可。

具体讲,即:

①签订并报批《三方实习协议书》;

②填写并报批《实习登记表》。

如果在第五学期下半学期要求提前实习的,须填写《单独提前实习审批表》,经批准方能外出。

五、毕业实习方式

毕业实习的组织安排形式:根据学院落实与学生自找相结合的原则,灵活采用多种方法,选择多条途径落实。具体方法和途径如下:

1、通过学生个人或家长联系,落实实习单位部门。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在同一个企业单位实习的,组成一个实习小组,由指导老师指定组长。定期和不定期在一起交流实习经验体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努力把实习工作搞好。

3、通过学院联系安排、落实实习单位部门。未联系到合适实习单位的学生,应服从系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到指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安排,否则,不予正常毕业。

毕业实习单位(基地)一般的要求是:能满足专业实习基本要求的校外企事业单位或校内挂牌的实习基地。

六、毕业实习安全纪律

1、毕业实习人员必须遵守毕业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尊敬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或师傅;

2、实习学生应培养组织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3、实习学生应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合理处理实习单位、部门的各种人事关系;

4、实习学生应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不泄露实习单位的各类经济、商业、文档信息;

5、毕业实习人员必须跟班实习,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发生,爱护操作设备等公共设施。

7、毕业实习中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离开必须经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离队。对未请假不参加毕业实习者,毕业实习按不及格处理。

8、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对违纪学生有权终止毕业实习或提出处分意见。

9、毕业实习前必须购买个人意外保险。

七、实习内容

各专业具体内容见附1:毕业实习内容。

八、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食品专业 实践教学 综合能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多学科集合的边缘学科,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联系农业和加工业的应用学科。本科生在基础课教育的前提下,侧重于专业基础理论,如加工技术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的教学,同时全面了解食品行业中的基本加工技术。由于学科覆盖面大,涉及知识面广,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很难使学生深入地掌握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加工技术,因此,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实验课教学、实习(包括参观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往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处于被动状态,加上课程设置欠合理,致使教学效果不太突出。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多年实践和参考中外院校的成功经验,我认为通过以下途径能更有效地增强实践教学效果,达到强化实践教学的目的。

一、实验课教学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被动学习、应付实验的现象,学校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多安排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方案和方法,独立完成实验。我们认为:可将现行先实验后写实验报告的方法改为先写设计报告后做实验再写实验总结报告的方法。以往学生实验,其预备实验和实验准备工作均由教师完成,采用这种方式,学生100%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很少出错,无法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实验报告为八股文式的,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学生课后不知道实验课上做了些什么。实验课性质和形式的改变,可使学生通过设计报告对实验进行了解和思考,并通过思考和书面形式对实验的目的、实验准备到实验后总结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较好地改变以往实验的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生产实践教学,实习内容尽量与当前企业的生产、管理接轨,使专业技术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思维方式和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熟悉典型生产线主要工序的工艺操作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生产技术知识和经验,验证和发展已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安排食品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时,要做到在教师及工厂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让学生投身食品工业生产实践,对许多工艺技术问题深入现场作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经过反复的实践探索、体验、学习和锻炼,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三、毕业实践

“毕业实践”教学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学生在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生产实际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进行总结,这是从学校学习过渡到实际工作的关键性环节。只有通过毕业实践,才能使毕业生胜任食品工业产品的开发、研制技术改造等工作,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对于毕业实习,以往食品专业学生以收集毕业设计资料为目的,参观相关企业。我们认为:现在应该针对就业形势的改变,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可利用毕业实习的时间,到有就业意向的相关企业实习,根据实际情况跟班生产。这样,既不影响学生毕业实习,又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学生已有就业意向,因此产生的动力就使学生变得较为主动和积极,使毕业实习收到很好的效果。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一环,为此要注重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注重课题的选择,学生也可自拟题目。课题须有一定难度和意义,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先进技术;可以采用学生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学生的双向选择方法,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度。要严格规范毕业实践,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加强对毕业实践的考核,充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

四、大力提倡学生课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或自选课题研究

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学生也可根据社会需求或自身需要主动申请进入实验室工作。大部分学生对参与科研是抱有好奇和向往心理的,是想学习的,这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好机会。学生直接进入高层次的研究过程中,更能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不足,理解学科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更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对课程学习、能力培养都有极大的好处。同时,还能改变学生懒散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使学生变得认真、积极和主动。只有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所有的工作,才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科研工作,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了解食品科学,为今后的就业确定方向。实践证明,将上述四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学校还可通过积极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并积极倡导实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鼓励学生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吸收优秀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通过实际的科研工作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40-02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中指出:提高教学质量,“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经过了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本科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成为大众教育的平台,而工科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再主要是管理岗位、产品研发岗位,已经转向了一般技术性工作岗位,这就要求现在的工科学生,特别是一般院校的工科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切实有效的实践能力,这一点,和教育部文件对我们的指导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1 工科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现状

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正是巩固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好机会,毕业实习则是工科学生一次时间最长的实践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现实中,关于毕业设计,一方面,在急剧扩招之后的学校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据有国研网的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师比例已经达到了17.38∶1,当然这个生师比中的教师数量包括了大量的非教学岗位的教师,考虑这个因素,实际的学生和教学岗位的教师约为32∶1,单纯的毕业设计加上专门的毕业实习指导工作,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难以达到切实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源质量在逐年下降,很多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好,加上没有实践经验,做起毕业设计来毫无头绪,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是举步维艰,只有跟着指导老师“亦步亦趋”,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达不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关于毕业实习,由于学生人数过大,现在的学校迫于安全和资金方面的考虑,很多高校都放弃了原来的集中式实习,改为自主实习,而这自主实习,对于现在90后的大学生来说已经形同“鸡肋”,他们迫于学校的安排和找工作时个人简历上需要实习单位公章,才不得不去找个单位实习,很多情况下他们找的实习单位可能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四处活动”花钱买“盖章”了事,即便是去到和专业相关的单位的实习,学生没有任何任务和压力,也没有学习的方向,毕业实习对学生专业的实践能力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中,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现在的有些做法似乎与教育部加强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驰。

2 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相结合的优点

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有其天然的优势,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作为同一时期的学习任务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首先,对于许多工科学生来说毕业实习是用实践来检验其理论知识的第一个机会,也是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获得实践经验并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好机会,同时还是其人生中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走好了将会使学生为毕业后踏入社会生产和生活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其次,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不会是空洞无物的,所以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所做的毕业设计内容充实,如能够再结合企业技术改造或导师的课题创新,那么毕业设计就有望产生“创造性”的成果。第三,学生带着毕业设计的任务参加相关的毕业实习内容,就必须对毕业实习更加用心,对实习内容要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把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结合起来,这样的毕业实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使学生对相关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于企业来讲,它不但需要熟练的工人、技术精湛的技师、专业知识丰富的工程师,同时也需要头脑灵活、精力充沛的新人。初出校园的大学生在思想上是最富有想象力,没有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限制的固定思维,往往可以在技术上提出新颖的、富有创建性的想法和建议,这正是有远见的企业在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过程中所需要的“新思维”。而带着任务而来的大学生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也更有希望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3 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模式的形式和管理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互结合的模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但是原则只有一个: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的生产实习。首先,在设计题目和实习地点的选择上,按照相关性进行。例如:做小型电子仪器设计的到电子生产企业,如果做不到也可以到具有技术实力的较大的电子仪器商或者电子企业的特约维修点去实习;做供配电设计的可以到各类电厂或者变电所去实习,实在找不到的甚至可以到较大企业的供配电车间实习;做建筑设计的则可以首选到各类设计所,实在没有条件可以到各类建筑单位实习等等。同时,毕业设计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一般而言,工科在当地一定范围内总是有某方面的应用的,即使是工业不太发达的地区,放眼全省范围总是可以找到相关地点进行实习的,如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对毕业设计题目或内容做适当的调整,比如学习工业控制类专业的,如果当地没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去,就把毕业设计调整为过程控制类的题目,例如供暖系统的温度自控控制,水利调节闸的自动控制,某社区的园林土壤湿度控制等等在当地有相关应用的题目,或者给某些学生改成在某些常见设备相关的题目例如基于地理位置的发动机综合电控,车载电瓶的自动充电及保护系统设计,而他们的实习相对也就可以安排到相关的企业或单位去。总之,毕业设计的选题和毕业实习内容要能够相得益彰,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对毕业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其中用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有所体会,这样,设计和实习对于学生来讲不再是一件需要应付的苦差事,而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机会,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整个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上,学校因该把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安排尽量提前到第七个学期(实行3学期制的学校可以在第11学期)完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第七学期距离学期结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结束课程的考试,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安排第一阶段的毕业设计,让学生选题,开始撰写开题报告,对毕业设计的题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相关的知识有所复习回顾或者收集和整理,为后续毕业设计的正式进行和毕业实习做好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在这段时间,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要每周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做调查,确保到学期结束时,学生写出较为全面的开题报告,对准备不足或者进展缓慢的学生要给予督促或指导,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给予口头警告,交待其假期的工作,告知其到下学期开始毕业设计准备不足,没有撰写出合格的开题报告者,将不允许开始毕业实习。第八学期开始毕业实习,对于准备不足者,延期两周开始。

大学生的毕业实习过程一定要在专门的技术人员辅以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下进行。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对本企业的生产情况熟悉,经验丰富,同时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会起点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学校的专业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结合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相应的指导是充实毕业论文内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还可以引发学生对企业现状或毕业设计的再思考,提高专业兴趣。同时,专业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习情况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提高学校的教学大有裨益,所以实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质量,还可以促进学校的专业教学。

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亦兼职成为其毕业实习的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在一定时间间隔必须向指导老师汇报实习和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学校可以制作一些相应的表格,由学生定期填写,逐次交给指导老师,老师也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到学生实习现场进行检查,对于学生较为集中的实习单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派驻实习指导老师,实在无法实现的,可以通过网络保持时常联络,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

在考核阶段,可以采用传统的答辩形式,最好能邀请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一起参与评定,他们实践经验丰富,往往能给出很好的指导,同时,这也给学校和优秀学生了一次向外展示自己的好机会,更能引起学校和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视。这个工作难度不大,因为优秀的企业,他们也想真正了解学生的水平,为他们引入人才提供保障。

4 结语

对于工科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互结合存的模式是对于学校教育改革的一种探索,在我校的两年实践表明,它一方面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切实增长了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对消除工科学生对于工厂、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恐惧有一定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认识、了解专业工作和任务,提高了学生对于本专业工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秀云.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1,(4):45-47.

[2]清伟,马铁成等.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25).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篇4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对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历届毕卟生的就业上向进行跟踪调査,通过把这些年来的调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高职高专建筑程技术专业90%以上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预算、测最、质量检验、资料整理等工作,而真正从事建筑工程设计的毕业生不足10%。

以此调査研究结果为参照依据,我们对以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教学进行了相关改革,毕业设计阶段,根据学生将来从事岗位情况,实行“分流制”模式,尤其特别加强了毕业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到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洵公司、房地产公司、设计院等单位“进行带薪顶岗实训”从书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设计、预算、测量、质量检验、资料整理等岗位工作和实践的锻炼,从而可使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和程序,为毕业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才真正实现高职高专所致力追求的培养闷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即使我们的中业牛.在刚参加工作之际,就立即能胜任工作。下面就此项改革做法进行具体论述。

2改革的学方法及弊端

2.1改革前的教学方法

改革前,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毕业设计阶段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所有的毕业牛.都从事建筑工程设计,为避免抄袭,根据不同题目,分不同的小组,然后绘制建筑施工图,计算承重构件的内力、钢筋配置,最后绘制部分结构施工图。毕业设计的成果是部分建筑施工图,部分结构施工图和一部分构件的计算书。

2.2产生的弊端

在毕业设计阶段,所有毕业生都从事建筑工程设计,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去向,对专升本学生或毕业后到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学生,比较适合。但对毕业后到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工作的学生非常不利,而这部分学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90%以h,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在毕业设计阶段没有接触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在刚参加工作之际,感到陌生,一切从头学习,工资待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这种毕业设计做法既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学成绩优与劣的差别,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从而导致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和部分不喜欢建筑设计的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出现应付、抄袭现象,最后致使他们的毕业设计成绩较低,甚至不及格。

3改进方法和步骤

3.1改革的方案

针对上述弊端,我们确定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完成了即将从事工作的实习过程,熟悉实际工作的程序、内容、方式,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在刚参加工作时,即能成为一个熟练的、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而也能得到较为优厚的待遇、较高的薪酬。

基于上述改革目的,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进行重点改革:打破以社.那种不分学习程度好坏、不考虑学生就业的方向、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部学生都做建筑工程设计的“一刀切”模式,而是结合学生的就业意向,采用‘‘分流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即就业意向,采用设计、施工、监理、预算、测量、盾量检验、资料整理等方向性毕业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毕业后的工作意向,自由选择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为保证此项改革起到实效,我们实行“自愿报岗,岗前培训、顶岗实训、穿插讲座、定期汇报、校企共管”。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兴趣爱好都有了施展的空间、避免了以往那种值化的“一刀切”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所带来培养“千人一面”的弊端,实现了“个性教育”和“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

3.2具体实施步骤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以及就业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填报毕业设计志愿,每人允许申报两个自愿;

(2)根据学生所报情况,进行分组,分为设计组、施工组、监理组、预算组、测量组、质量检验组、资料整理组等。

(3)根据老师的特长,确定各组的指导老师,与教师签订毕业设计目标责任书。

(4)根据学生填报志愿,聘请各方向的企业专家,对各组学生先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

(5)指导老师拟定本组毕业设计的任务书,负责安排所指导学生到工作一线顶岗实训,负责本组学生的毕业设il?指导、管理工作。

(6)设计结束,组织学生参加省建设厅组织的“五大员”考试,每个学生毕业前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7)根据毕业设计的内容分组进行毕业答辩,毕业答辩组分为设计组、施工组、监理组、预算组等。

4目前改革的效果

4.1建立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拥有专业教师18名,其中双师型教师14名,双师型教师占72.2%。另外,我系聘请十儿家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的总工、技术员作为毕业生在现场实习的指导老师,为毕业设计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4.2拥有十几家长期、穂定的实习地

我系与十几家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签订长期合同,作为我系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良好的环境。

4.3突出了特长教育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毕业设计的内容。在学习成绩优秀或专升本的毕业生中,80%的学生选择了建筑工程设计,其他毕业生,选择了施工、监理、预算、测量、资料整理等毕业设计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毕业设计的内容。60%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毕业设计的内容。

(3)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毕业设计的内容。70%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了毕业设计的内容。

4.4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贏”的效果

在毕业设计改革中,学生的受益最大,既学到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又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学校实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企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因此,此项改革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贏”的效果。

4.5真正解决了学生就韭的难题

毕业设计阶段的改革,使学生掌握了即将从事工作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能够遵守规章制度,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表现良好。因此,毕业后50%的毕业生留在毕业设计阶段所在单位工作,其他毕业生也很快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5总结

通过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岛职高专在毕业设计阶段,打破“一刀切”的模式,采用“分流制”的培养方案.既实现了“特色教育”的教育目标,又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同时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贏”的效果,此项改革措施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园林;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一、前言

2014年,我国高等院校将由“学术型”向“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发展模式转型,重点鼓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指于1999年以后新成立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1]肇庆学院就是一所公办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立足肇庆,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按企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园林专业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而毕业设计是在校本科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2]它是对学生在校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本科学生毕业及取得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还是衡量园林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针对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将对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还对其他应用技术型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参考模式,从而提高我国同类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近年来,肇庆学院园林专业积极探索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在与企业进行“学技交流、双导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现状调研分析

目前,各个高校的园林专业都是自行制订教学大纲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与其他研究型高校教学模式是有区别的[3],主要在于毕业设计的“专业技术性”和“地方应用性”。现针对肇庆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现状、问卷调研结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一)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完善

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本研究对肇庆学院2008届到2015届的园林专业毕业生共100人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分析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改革的建议。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教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1.毕业设计教学对学生的培养重结果、轻能力从图1可以看出,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大部分认为毕业设计对他们的就业是有帮助的,极少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对他们留学有帮助,但只有11%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提升了他们专业技能。在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目的方面(图2),有52%的学生选择“为了对自己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与应用”,也有44%的学生选择“只是为了完成学习教学任务,获得学分,顺利毕业”,还有4%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具体目的”。2.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如图3所示,毕业设计的选题中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科研项目指定和由指导老师指导而定的占了63%,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是由指导老师来确定选题的。学生没有主动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基本上就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在完成毕业设计期间,大部分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以约见和QQ聊天等方式为主,而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现场考察、讨论和分析的教学方式很少。3.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参差不齐根据此次问卷调查发现,毕业设计的题目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差别较大,有些题目甚至脱离实际和地形地貌现状,没有应用性价值,也没有体现地方特色。大多数毕业设计内容仅仅停留在某个公园、广场等特定的几个城市绿地地块的改造规划和设计上,缺乏设计深度和广度,也没有与行业需要结合起来进行某个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

(二)指导教师专业技能和应用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的撰写部分都进行了指导,但主要是修改设计的合理性和图纸的规范性,也有少部分教师没有给予指导,仅仅帮学生修改格式和结构。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有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但也不排除有些青年指导教师因为参加科研、工程设计和实践的训练不够,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缺乏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所以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完成其毕业设计。

(三)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建设方面应该加强

1.毕业设计答辩时间安排应更合理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需要完成的工作量适当,且完成它所花费的时间需要3个月左右,希望答辩时间能安排在毕业前1个月。因此,答辩时间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到毕业设计工作量的大小和学生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且不应该与大学生就业的大型招聘会和研究生考试等时间相冲突。2.毕业设计成绩考核不应该流于形式,要具体且细化考核标准对于毕业设计的成绩考核,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有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标准不科学、不规范、不具体、可操性不强等问题,这样会导致出现教师评分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也很难客观评价学生的作品。由于考核标准的不规范而导致学生成绩出现偏差,这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三、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一)毕业设计课程体系完善

1.加强课程教学方面管理要进一步修订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主要针对教学目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这门课程与常规课程不一样,原本就是无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方式相结合来进行课堂内外、校内外的教学,真正起到综合性、实践强、应用型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来给学生进行指导,提出构思、讲解方案;也可以由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去现场进行调研、考察、现场测绘,回校后再一起探讨,确定设计定位、方案初稿等;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建立毕业设计群,就学生的问题和一些想法进行实时联络和跟踪教学。对于课程教学的时间安排,学校在第六个学期就应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在第七学期开展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再在第八学期开学进行答辩申请、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程序。这样才能使程序更合理,工作更细化,时间更具体,有利于敦促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完成任务。2.课程教学指导教师定位针对这门课程特点,指导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一的单独辅导和教学,因此指导教师应该具有比对待其他课程更高的责任心和热忱去完成课程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而非主导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综合化,及时与学生沟通、联系、探讨,定期对学生进行课程检查。3.课程教学学生的定位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应该主动参与教学,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学,否则在学习中很难有创新精神。园林专业应用性非常强,要随时紧跟时代的步伐,与企业紧密联系,与社会接轨。企业中采用的设计软件是多种多样的,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及时跟进并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设计技术手段,以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与社会对接。

(二)毕业设计应与学生专业实习相结合

学生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去企业第一线以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而毕业设计也是一门体现综合性实践能力的课程。故将这两门课程结合起来,在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时候,企业中的师傅可以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并结合企业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来安排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具体操作如下:1.毕业设计选题选题方式应该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5],选题内容更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师和实习企业中的师傅作为指导老师,应对选题进行论证和把握。选题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己直接选择的与社会、企业挂钩的一些项目,也可以以指导老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为背景来设置毕业设计内容,把握和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还可以以指导老师承接的一些工程或设计项目为题。2.毕业设计导师确定“双向导师”制度是指由校内外两名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全过程。[6]校内的指导教师侧重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术性理论知识方面,校外指导教师则强调实践应用工作能力的指导。为保证毕业设计新模式顺利运行,且与学生的专业实习相结合,学校与地方企业应该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聘请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第一或者第二导师。同时,院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计划的要求,共同商量并实施选题。3.毕业答辩应聘请地方企业高级工程师、设计总监等技术人员当评委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设计总监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多年来的实际工作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知识,这些是企业中的核心技术内容,也是我们学校教师所缺乏的企业实战经验。因此,特聘这些高级技术人员来当答辩评委可以让校内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相互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做出来的作品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直接跟市场挂钩,这样就更好地避免了学生的毕业设计仅仅只是纸上谈兵的情况。

(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针对上面提到的现象,肇庆学院专门制订了一套考核标准。园林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确定了专业细化具体的考核标准。学生毕业设计的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论文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成绩的总评,每部分成绩均以百分制来评定,它们分别各占20%、40%和40%的比例。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要求、文献资料与实践能力、外文翻译能力等方面,这部分成绩主要由指导老师评定。论文成绩主要考核论文的工作量、理论基础、专业技术水平、研究成果、结构与文字表达等。这部分成绩主要由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各自评定分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答辩成绩包括陈述设计内容部分(60%)和答辩部分(40%),每位评委各自给出评定分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答辩成绩。如果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被企业直接采用或实施,或作品在专业比赛中获奖,该学生作品可以直接评为优秀等级。(四)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示对于学生优秀的毕业设计,学校应该制订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在校内、地方企业、同等地方院校等地方进行作品展示。展示的毕业设计作品内容应该包括设计图纸展板、设计作品模型展示、设计作品三维动画展示三个部分。优秀作品展示可以让校内和同等院校的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也可以让企业了解我们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真正让学校和企业相互沟通,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四、小结

从此次整个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整个课程教学的时间安排应该要合理,学校应尽早公布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准备等方面。选题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需要,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单人工作量太大、项目完成的深度和创新性很难有所突破,甚至有些毕业设计选题没有实际应用意义。而学校安排毕业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增强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希望学生能更好、更顺利地融入社会,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做好铺垫。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模式框架如图4所示,具体特色是采用“一对一”课堂教学、现场实地调研测绘教学、网络平台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肇庆学院园林专业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首次强调必须明确教师和学生各自在课程中的定位,将毕业设计与学生专业实习相结合,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最终成绩评定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将优秀毕业作品在校内、同等院校、企业单位中进行展示,展示作品包括图纸、模型和视频动画内容,让园林专业教学成果最大限度的被社会所认可。

[参考文献]

[1]孟贤军,翟振东.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14(12):4-6.

[2]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3]肖翔,马忠,屈波.研究型大学管理类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27-29.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后,我国食品工业飞速发展,企业对食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河北省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河北北方学院食品专业起始于1983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我省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食品专业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加入WTO,给我国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食品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学生和家长对此专业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双重的压力使我们认识到传统课程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系列改革,下面对改革内容和效果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课程总学分偏多

课程体系中基础学科学分偏多,专业课程学分偏少,特别专业实践学分少。这样使得学生的实践环节及课外活动脱节,不能满足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课程设置轻食品工程而重食品科学

由于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原来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产品加工专业基础上组建而来的,不可避免地沿袭了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基础弱的特点,因此,课程设置中食品科学的课程多,食品工程类课程少,满足不了市场对本专业的需要。

(三)对实验实践重视不足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工科,实验和实习显得特别重要,在这方面,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毕业生动手能力普遍不强。究其原因,一是实验条件和经费不足,很多应开的实验无法开设,应实习的项目没有实习,或者只是简单地走过场;二是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制度,很多学生和教师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是实验教学方法不尽合理,综合性实验较少,验证性实验较多,而且大都是课前由教师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学生了解了实验全过程之后,就按部就班地做,这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工厂现代化工艺实践困难较大,很多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参与实习;五是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不够、队伍不稳定,一些教师不愿当实验专职人员,高职称高学历的更少。

(四)课程设置没有体现特色和优势

现在很多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在创建自己的特色,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时间短、基础弱、资金缺乏,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应该结合张家口本地农业加工实际和自己的优势,尽早创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五)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视不足

毕业实习与设计对学生来说相当重要,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和桥梁,但一些学校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都集中在最后一学期,而最后一学期学生事情太多,特别是找工作,加上毕业设计经费不足,效果不太理想。

二、解决的措施

(一)适当减少总学分和课程总门数

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压缩课内总学时,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内总学时可由原来的3050学时压缩至2600学时。更新精选教学内容,减少讲课学时,增加学生自学、调研、讨论、实践等方面的时间,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二)确定专业特色

紧密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专业特色,制定培养目标更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利用一些地方特有优势资源开展科研和教学。另外,大多数本专业的学生出去后都会到企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应着重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兼顾一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技能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将实训实习纳入课程体系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其内容设置如下:

1.实验课。实验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及专业一般技能。在内容安排上尽量减少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2.实习。根据实习目的的不同,将实习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是使学生对职业岗位有全面认识与接触。生产实习包括粮油加工、乳制品加工、肉品加工、果蔬加工,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生产技能,在第六学期末及暑假进行,共三个多月的时间。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半学期,学生根据市场需求、个人特长及爱好,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前的就业顶岗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如对食品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生产中故障排除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设备的检修与调试能力,施工与组织、生产与管理能力、经营销售、协调与组织、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推广的能力等。

(四)改革毕业设计

建议将毕业设计提前,总学时增加,真正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全方位锻炼可以从大三开始,学生选定导师,导师对其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实习进行全方位指导,在大三就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学生自查资料,在完成论文的综述材料和方案设计后分组讲解讨论,再根据导师意见和讨论结果进行修改。通过这个过程,不但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利用全校选修课程进行人文素质的渗透

改变过去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忽视学生政治理论、人文修养等基本素质的培养。我校是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选修课资源十分丰富,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途径。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同学科互相交叉,文、理、艺、外互相渗透,针对学生特长和特点,培养学生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发展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本校教师讲授一些前沿课程的同时,聘请一些校外有着丰富教学与社会经验的学者、企业家授课,使学生能更直观地贴近社会,掌握毕业后进入社会必需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三、结语

我国在改造传统食品工业方面正面临一个转型期,新的食品科学技术必将替代零星陈旧的落后技术,这需要一大批有理论、有食品实际操作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批人才需要量大,素质要求高,在技术上能承上启下,还应懂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一批务实、在工艺上能够不断创新的具有企业家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当务之急,而且这批人才势必能够推动我国食品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传统技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益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机化研究,2003,(3):245-246.

[2]蔡华珍,汤志,郭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2):64-66.

[3]周文斌.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80-182.

[4]谢毅,文良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89-90.

[5]周静峰,何雄.高职高专食品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75-76.

[6]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56-58.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定向班“;订单式”培养;毕业实习模式;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实践教学是加强理论知识和深化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创新意识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平台。《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兴校之本,贯穿所有工作的始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根据厅字[2011]17号文件精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定向班从2012年开始招生,共招收10届。定向班采取大学、用人单位的联合培养模式,2016年首届定向班学生面临毕业实习,目前,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已经有了一套很成熟的模式,但是针对用人单位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基本上属于空白,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完善定向班“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满意的定向学生。

二、研究目标

(一)需要达到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践能创造灵活而有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更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提供更多实习机会,积极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动手能力。

3.锻炼学生的职前适应性。

通过毕业实习的合理设置和强化,完全做好职前专业素质教育,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职业适应性也更强。

4.找到适合定向班联合培养的毕业实习模式

(1)实习技能培训方案;(2)实习管理制度;(3)实习效果考评制度。

(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建构教学、实践和就业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毕业实习进行定向班职前技能培训,提高定向班学生的实践能力。(2)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基地,增加实践机会。(3)把定向班联合培养模式作为大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

三、适合定向班的毕业实习培养模式

(一)实习技能培训方案

1.规范与丰富培养方案。

依据用人单位人才培养需求,学校、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及行之有效地培养方案。首先,在培养的要求上,要求学生必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编程以及应用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倡导应用式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样化态势。最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依据“订单式”培养计划,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在用人单位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与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为踏进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2.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更合理、更具特色。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主要是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特色是否鲜明。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定向班的课程设置要更加满足用人单位的相应需求,培养目标以复合型人才为主。基于这种考虑,要求学生既要精通计算机基础知识,又必须掌握更多的典型技术、核心概念和基本工作流程,这就要求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不同知识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又要考虑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独立性、综合性与平衡性,同时还必须兼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定向班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以下四大模块的知识体系,即:一是公共基础课程;二是专业技术课程;三是职业规划课程;四是综合素质培养拓展课程;总之,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体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共性,又必须贴近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3.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体现专业特色。

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主要表现在学校、用人单位双方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的评价等。依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学校、用人单位双方合作来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安排;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和培训。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用人单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学校依据用人单位人才培养需求,与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累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培养一批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高素质教师。“高素质”,不仅体现为学历高、职称高,更主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精于教学、勤于实践、乐于奉献,作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二)实习管理制度

(1)实习前,学生写好实习申请和思想汇报交给学院指导老师和用人单位负责人,指导老师和用人单位根据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各学期考试成绩情况,确定该生是否具有在定向单位实习的资格,安排符合要求的学生到岗实习,有不符合标准的学生另行安排实习事宜。(2)学生回到就近定向单位实习,学校指派一名辅导员老师,用人单位根据到岗实习学生人数确定相应负责人员共同负责定向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事宜。此外,学校与用人单位需提前制定出实习与岗前培训一体化的“岗位型”实习模式,以此实现顶岗实习和岗前培训的无缝链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提前认识和了解到自己往后的工作性质。(3)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规范定向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行为方式,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需统一着装等,按照用人单位的准员工标准进行“岗位型”实习。(4)在实习期间,由辅导员老师和各用人单位负责人来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和工作。辅导员老师定时向实习学生发送email邮件或者通过电话询问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定期走访各个实习单位,了解情况,以此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5)用人单位制订出定向班特有的学生守则和员工守则,让定向学生在到岗实习前学习了解。通过完善基本制度,督促学生时刻以准员工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三)实习效果考评制度

为期四周的实习结束后,用人单位和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为每一位实习生评分。将实习成绩排名公示,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对于在实习工作中表现较差,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教育,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指导老师和用人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在实习考察工作结束后,要将本次实习的经验总结,为下次实习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文献检索,全面了解国内外对定向班毕业实习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研究,包括定向班毕业实习管理制度方面研究成果,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本研究。

(二)研讨法

围绕定向班的本科培养方案,开展与用人单位座谈,对毕业实习环节的方案实施进行讨论,辩证的讨论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三)实践法

运用此方法,边研究边进行定向班毕业实习环节的试点、优化毕业实习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实施中研究,使此课题研究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经验总结借鉴法

总结定向类班级联合培养实施方案的优势,并对相应的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培训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本次研究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

(一)特色

研究目标明确。根据计算机定向班培养方案,在宽厚的基础理论基础上强化毕业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职前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从系统的观点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定向班毕业生实习培养方案,作为现有实践教学的补充。与用人单位需求联系,注重实际应用。与用人单位人才需要结合,重点突出项目成果对定向班实践环节建设具有实践指导作用。

(二)创新点

在传统学科基础上,结合学校各类实践教育和用人单位职业教育优势,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依托的毕业生实习方案,探索毕业实习的教学方法、内容以及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定向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使学生所学知识更能学以致用,积累行业经验,提高工作方法和技巧,更有职业适应性,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

(三)应用价值及推广

本项目依据计算机专业成熟的毕业实习环节的理论优势,开展具有定向班特色的毕业实习环节的模式研究与探索。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建构教学、实践和就业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毕业实习进行定向班职前技能培训,提高定向班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初步制定出了定向班联合培养毕业生实习方案,完善了定向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定向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学院的教学与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用人单位培养人才与使用人才。确保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用人单位人才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用人单位联合的重要方式,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引起高等院校和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将“订单式”人才培养在高等院校中进一步推广,做大做强,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为用人单位的发展服务。本次定向班联合培养毕业生实习模式共同分为三个模块:实习技能培训方案、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效果考评制度,希望通过这种实习模式,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改进和提高。锻炼学生的职前适应性,通过毕业实习的合理设置和强化,做好职前专业素质教育,为用人单位培养出满意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光生.对国家免费定向医学生实习教学模式创新的探析[J].考试周刊,2013.

[2]郝孝华“.订单式”、“定向班”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J].才智,2013.

[3]张文杰.基于产教融合的定向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

[4]宋书琴.关于加强当代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都荣胜.关于公务员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09.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篇8

1.提高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对策 

2.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4.略论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 

6.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7.基于项目导向的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

8.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讨

9.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10.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11.新形势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12.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13.MATLAB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14.基于ASP及VBA技术实现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自动化

15.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17.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8.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探讨 

19.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探讨

20.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1.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2.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与实践——以太原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 

23.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24.浅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毕业没计

2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26.利用网络资源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27.试论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班开展毕业设计

28.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经验总结与思考 

29.如何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30.农机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与科研结合效果探讨

31.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

32.工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为例

33.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实习与设计

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究 

35.高校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探讨

36.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进

37.提高工科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38.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探析——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39.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40.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

4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42.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综述  

43.微生物自动化分析仪的毕业实习带教初探

4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5.自动化和建环专业联合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

46.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47.提高工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与探索——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48.CAD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49.浅谈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化

5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质量的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案例  

5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

5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5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5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析

5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索与实践

56.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57.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58.不变与应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再思考

5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60.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

61.MATLAB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62.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方案研究

63.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4.以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作为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思考

6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

66.毕业设计与毕业分配挂钩新的教学模式 记92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67.工企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研究

68.谈中专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69.自动化专业新形势下毕业设计过程与质量研究 

7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7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72.电子束离子束专业结合毕业实践研制用于生产自动化仪表零件的电子束焊机

7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 

7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改革

75.毕业设计过程中学风因素及治学方略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76.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77.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

78.高职电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探讨

79.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80.基于学科平台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81.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对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的影响与对策

8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

83.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

8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教学实践 

85.医院药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进展

86.人工与自动化双分拣区系统品项分配优化

87.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88.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多Agent技术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中的研究

89.基于不同接线模式的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

90.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9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

92.馈线自动化自适应快速保护控制方案 

93.滚筒采煤机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发展及应用

94.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95.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96.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  

97.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98.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 

99.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自动化系统

100.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1.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02.薄煤层综采自动化配套装备开采技术

10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4.自动化装配设备的总体设计

105.配电自动化 

106.探讨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7.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08.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9.从国内外建设经验探讨广州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

110.槟榔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111.我院基于整体设计的自动化药房建设 

11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13.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探索

11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

115.基于CAN总线的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116.基于SMART准则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117.基于Android的自动化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118.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19.自动化综采工作面概念探讨

120.任务复杂度对自动化意识的影响 

121.探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

12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123.软件自动化测试概述及应用工具分析

124.试论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125.基于IEC61850国际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

126.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127.智能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及展望

128.图书馆自动化开源系统的市场可行性研究

129.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13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

131.IEC61850在高级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13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

133.智能电网发展的机制及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134.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一)——电力市场与协调型自动化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篇9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毕业设计;灵活性;多元化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重要性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总结在校学习成果,理论联系实践,完成专业基本训练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从事设计工作前的一次实际训练;是学生由学校到社会实践转型的一个跳板;是各院系本专业综合实力和水平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全面考核,是整个教学计划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高职类院校更是充当了一次综合实训的重要角色。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系统运用艺术设计的思想、程序、方法以及知识技能完成实际的各课题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参与设计实践,使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设计,让学生在劳动观点、组织纪律,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二、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几点建议和体会

1.“双毕业设计模式”的设立。所谓“双毕业设计模式”。即学生离校去相关企业、单位实习前举行的毕业设计作为第一次毕业设计;实习结束返校后上交一份在企设计或参与设计的实际项目成果作为第二次毕业设计。两者相辅相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一个客观表现。当前大部分高校做法都是二选其一,而随着目前高职类院校“2+1”教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的普及,更为“双毕业设计模式”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前者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一个总结,在设计深度和广度及社会现实和设计前檐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前者的不足,在设计上会充分表现专业市场需求,实用性很高,对于校内教学是一种有利补充。虽然上交第二份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可信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加强其过程控制和学生在企实习登记表上进行监控管理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另外,“双毕业设计模式”的设立也是丰富教学资料的一个快捷、方便的途径。

2.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任用。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在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任用上应区别于本科院校,敢于打破常规和创新,不单纯以职称、学术水平、学历学位高低论英雄,而更应看重在专业和经验经历。

3.毕业设计选题的灵活性和多元性。毕业设计的开始,选题很关键,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在选题上往往彷徨、犹豫不决,指导老师应给予充分的前期准备和考察时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专业细分和跨专业化态势日益明显。高职类院校应根据专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手段获取的专业供求信息及时更新各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也应对毕业设计选题做出及时、灵活的调整和改进。

4.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毕业设计》课程特性决定了在时间控制上相对其它课程存在较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为使得毕业设计相关工作顺利开展,过程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指导老师应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计划要求制订毕业设计实施进度表,对所带学生进行科学、严格的过程管理、跟踪指导、实时督促;相关专业领导应适时询问跟踪,不能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以保证学生在相关专业所规定时间内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5.教学指导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模型制作室及各类专业实验室等教学条件,在学生出现大面积相同问题和遇到相同困难时进行及时必要地统一展开教学指导,进行集中示范、讲解和范例展示。

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地推动了网络教学手段的实现和多样化,可实施性和操作性在近几年的各高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多实践,已不再是个虚拟的神话。指导老师可根据相关专业特性及实际条件建立起毕业设计网络教学系统,集中安排时间进行网络教学指导,如网络教学课件、QQ、E-mail、MSN等载体进行网上交流教学。网络教学的分量和程度的掌握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控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如参观相关设计公司(工作室)、印刷包装厂、装饰材料市场等。

6.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应因人而异。学生的素质有高有低,个人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参差不齐,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指导老师应帮其提高而不是一味地扼杀和打击。在毕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等要求上应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作出适当、灵活地调整,在评分时给予客观考虑,尽可能做到百花齐放。

对专业优秀、功底深厚的学生允许提前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对后进者起到示范、学习和改进的作用,增强其在时间观念上的认识和紧迫感。

7.做好作品评阅、作品展览和组织相关参赛工作。学生上交毕业设计后,相关审阅教师应制定一份评分表{含二级子标),对上交作品及时评阅,批复评语,并备档相关教学、总结材料,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举办每届毕业生作品展是毕业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往往也受到各院校的重视,一场好的展览不仅有助于本专业、本院校的宣传,也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和荣誉感。展览的形式、场所、规模等也决定着作品展览的影响力。

艺术设计类专业参加各项赛事的必要性众晓周知,各校应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挑选出较优秀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项比赛。

8.设立相关激励、奖励制度。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毕业设计任务和过程都是艰巨的,很有必要对过程表现优秀的学生、指导老师设立相关激励、奖励制度,使之为学生和教师的楷模,起到承前启后、鼓励和促进的作用。

(1)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设立相关激励、奖励措施:

①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作为范本留校收藏,并颁发优秀毕业设计证书;②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2)对指导教学表现优秀、指导过程负责、学生普遍反映好、对学校贡献突出的指导老师设立相关激励、奖励措施:

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07−04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逐渐纳入到了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在高职院院级层面上,引导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仅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而且要构建促进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完成的保障机制。[1]

一、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1. 二级学院领导的作用

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领导特别是院长把校企合作作为凸现高职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根本途径,贯穿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保障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主要观测点包括:“十二五”发展规划、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院领导及主管部门认定或确定交流的典型案例,如:对校企合作办学特色的评价、在院级以上会议交流的经验材料等、有关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及报告、有关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措施的文本。

2. 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规划

一是具有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的规划,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重要内容。具有校企合作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有成效。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按年度实施,不断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内涵。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的规划文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年度工作中校企合作进展的主要亮点,如:经验总结、成果实例、完成合作项目。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对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产生促进作用。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开展校企合作研究,指导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团队或骨干教师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

3. 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有校企合作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研究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平台,落实有关管理机构,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组织体制保障,并切实发挥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的作用,解决校企合作办学实际问题。主要观测点包括:有校企合作工作组名单、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工作计划、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2]

二、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协议,在企业挂牌,每年能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人数80%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实训基地就业。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按规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方面的骨干作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企合作双方签定的实习基地协议、实习基地企业牌额照片、当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安排汇总表与实习计划和实施的原始材料、当年毕业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就业情况汇总表(原始名单)。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有一定科技水平或技术档次,诚信经营,能切实保护实习生权益。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选择有一定科技水平和职业教育素质、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主动开拓与科技水平高、职业教育素质好的大型企业、跨国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有一定科技水平是指生产的产品运用技术和设备先进、工艺要求较高、成品精致。一定技术档次是指服务类企业资质或星级较高。诚信经营,不把实习学生作为简单劳动力使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名录及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授予的各类先进称号、学生实习工作场所的照片、实习企业实习生工作计划或安排及待遇方面的佐证材料。三是每年定期邀请企业参加职业信息活动,举办技术讲座,营造校园校企合作氛围。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突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切实重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职业信息是指企业通过学校所的招聘信息。校内就业市场是指学校组织相关企业在校园内开展的企业与学生双向洽谈招聘活动。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有就业信息、在校内举行过就业招聘。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各主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设备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合理、与企业接轨,实训环境体现企业真实情境和教学训练环境的结合和统一。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共同完成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保证实训场地尽可能地与企业真实场景接轨,避免盲目失误。企业各主干专业实训基地是指校内大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场地和专项实验实训室。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实训基地设计布局方案及参与完成人员名单、实地考察基地。二是接受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推介或入股建设实训基地。企业设备占总设备值的80%以上。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是指企业无偿支持学校用于实训的设备,推介是指企业将设备配置在学校实训场地,设备仍属企业所有。入股是指企业将设备以股份形式投入到学校实训基地用于实训,企业可以优先获取毕业生,为企业培训职工,利用设备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等形式取得股份回报。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设备清单及价值、捐赠或入股建设协议。

3. 实训基地管理及运行

一是具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实训基地条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是指涉及技能操作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次是指近三年培训的平均数。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社会培训的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二是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成为行业、地方职业技能竞赛或技能鉴定场所。该考核内容是指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生产时,引进社会服务机构(如服务企业、会计事务机构等)开展服务业务时,同时保证学生的实习需要(如生产实习、实务操作等)。主要观测点是考察现场实际情况。

三、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

1. 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规范

一是制定符合技能训练要求的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将实习纳入教学计划的全过程中。建立毕业生实习管理档案和情况反馈及考核制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充分重视毕业生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避免“放羊式”的实习,造成管理缺位。实习管理档案是指学生学籍卡对学生实习管理的记录,或学校专门印制的实习管理手册等管理形式,情况反馈和考核制度是指学校和企业制定的学生实习的表现、工作业绩的评价方面的记录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毕业生实习计划、有当年毕业生实习情况反馈信息或企业的评价(如学生实习考核、鉴定的情况等)和实习工作总结、毕业生实习报告或实习管理手册(随机抽取)。二是有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实习或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二级学院配合学校聘请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学院要配合企业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要符合技能发展需要,实习生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培养成效明显。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是指有计划地到企业去了解指导实习情况,时间长短因需而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二级学院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名单;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的原始材料、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名单及实习专题材料、实习企业实习管理及考评等材料

2. 毕业生实习岗位对口并签订协议书

一是学校、企业和学生签定学生实习协议,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签定学生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职责和权利以及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管理要求。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是指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且需运用所学主要专业知识。如经历多个实习岗位,则大多数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签定的实习协议书,当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二是实习生劳动保护、安全教育措施到位。企业按规定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并要签订安全协议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并与实习企业协调,做好毕业生实习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在落实或指导学生实习安排过程中,加强与实习企业协调,协调企业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精神,执行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的规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实习企业和学生签订的实习协议是否体现劳动保护、安全保障条款;近一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学生实习期间的有关待遇(如工作、生活环境、待遇等)。

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1. 企业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

一是各专业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专家参加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提出专业建设规划。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保证教学工作的适需性、有效性、针对性。主干专业是指学校确定的长期办好的专业(含办学时间较长并将继续办好的专业、新设置的按规划长期办好的专业以及省市示范专业)。主要观测点包括: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文本;专业建设规划。二是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有企业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参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保证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色。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与总结;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并参与教学;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实训指导书等。三是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专业文化是指主干专业的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发展过程、专业特色和职业氛围、与企业联系的状况,具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环境、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员工素质培养要求等的营造。主要观测点包括:显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环境、氛围等;隐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制度、典型工作等。

2. 企业兼职教师与教师培养

一是二级学院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所有专业教师每年定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到企事业单位调研访问。所有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达2个月以上,课题明确,并实行考核。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企业工作经历等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主要是指专业教师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按计划分阶段实施,总时间要求两年内达到2月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有关于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制度与实施办法;当年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计划和名单;当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记录或其它考核资料。二是二级学院建有相对稳定的来自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等兼职教师库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聘请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任兼职教师的比例达30%。每年定期邀请合作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形成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互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指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担任专业课教学、实习指导、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有聘用手续,在校有效教学工作量大于40学时/年。高技能人才是指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是指企业等工程技术人员、经管管理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兼职教师情况汇总表,其中应包括兼职教师学历、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技能证书等级和兼课情况;兼职教师聘任资料;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的有关资料;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五、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主干专业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或“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办“企业冠名班”,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时,应根据人才培养和企业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企业冠名班”指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的班级,也可以是企业确定的专门为本企业品牌连锁企业培养人才的课程项目。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方案、“企业冠名班”协议。二是有效利用企业设备、场地,实行校企合作,管理规范。该考核内容鼓励二级学院利用企业资源,推进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有合作协议、在某个班级或专业开展的试点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行校企合作企业和班级名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企业资助的奖学助学基金办法。

2.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主要是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当年聘请的兼职教师人数占40%。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数,并安排来校实行“阶段性”教学。为二级学院专业教师举办技能讲座。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和兼职教师名单;安排到学校实行“脱产教学”的教学任务书;培训专业教师。

六、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服务

1. 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政策

一是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机构。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产学研开发作为体现职业教育水平特色、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基地是指校内外基地或合作企业内的技术研发中心、车间等,开发团队是指学校参与开发教师达3人及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开发团队;产学研基地现场实际情况;有具体的产学研项目。二是制定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是指企业在学校利用学校教师技术资源和条件装备资源的优势开展的研发过程。主要观测点包括: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文本;现场实际情况。

2. 技术研发

一是教师在企业帮助下或自主开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教师开发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平台在教学实训中得到应用,开展产业化经营服务。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开展技术研发将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的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发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技术研发的实用性,使技术研发成为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手段。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是指成果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同类产品水平。主要观测点是技术研发项目和成果。二是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成果在生产、服务领域得到应用或获得专利。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是指教师为研发主要人员之一。主要观测点包括:技术研发(或承担)项目和成果、相关的证明材料或专利证书等。

3. 为企业培训服务

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文化科技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按企业需求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实现教学相长。该考核内容指二级学院与合作企业开展的职工培训工作,合作企业指二级学院与其签定合作办学协议的企业或单位。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培训的培训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在紧密合作企业建立培训基地的协议和培训实习材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