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履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1 15:28:22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篇1

首先,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关注和关爱。作为一名维修职工,我时刻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特别是通过几年的学习与工作,我一方面注重个位领导的支持,一方面尽己所能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下面,我就自己履职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摆正位置,严把工作原则。

从我走入现在的工作岗位,对个人来说面临的是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更新的挑战,只有保持清醒,勤奋学习,努力实践,才能尽快缩短自身能力与职务要求的差距,才能履好职,做好人/。

《一》保持清醒。我清醒的认识到,现所认识的东西不代表工作的高能,今天的成绩不代表明日的成功,如果不能正视不足,反思差距,积蓄实力,积极进取,将成为实践中的低能者,竞争中的淘汰者,工作中的落伍者。一年来,我始终遵循谦虚平和,戒骄戒躁的做人原则,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师傅同事学习,认真听取和虚心接受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调整自我,适应工作。

《二》勤奋学习,面对新的要求,我把勤奋学习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一是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和自觉性,重点听取自己的不足之处,改变以往不良的习惯,加深理解。二是不断增强工作的解决性,认真学习,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篇2

关键词:履职考核推荐职称晋升应用

笔者所在的医院为三级综合公立医院,高级卫生技术职称评审未实行评聘分开,只能在规定的指标内推荐人员,参加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医院高中初级人员层次分明,医护技岗位类别齐全,受专业技术结构比例的限制,多年来,年度高级职称晋升指标核定数量远低于申报人员数量,即产生淘汰的问题。为此,医院曾为选拔推荐人选制定测量方法,设定多项指标,但因数据管理手段和方法欠缺,收集整理困难,耗时长,效果不理想。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日臻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为员工信息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三级医院的建设对医务人员履职考核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履职考核在我院的实施不仅成为现实,且带来多重作用。较完善的综合性的数据,能客观的反应申报人的业绩能力及基本情况等,从而表达出胜任力和发展潜力,适用于确定高级职称晋升人选的选拔,同以往相比更加科学客观有效。

一、晋升高级职称的意义

一般来说,职称等级是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具有名誉性;同时职称和个人收入相联系,具有直接利益关系,因此个人对履职考核能够响应;对单位来讲,各级专业人员具有岗位相应的能力,将提升专业队伍能力水平,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有效促进医院发展和专业队伍建设。晋升职称的实现过程,是能力持续提升的过程;对于患者来说,会得到较好的医疗资源。

二、履职考核的实施

1.履职考核指标体系的设定。以岗位要求为中心、与晋升各级职务条件和医院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建立指标体系,一般条件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奖惩情况、继续教育达标情况等;专业水平测量包括年度从事专业工作时间、工作数量;承担教学工作指标、科研工作指标;完成医院安排的任务情况;单项否决项。申报人清楚个人在本职业发展阶段的目标,对能否达到相应水平能够进行自我评价。

2.考核指标信息化管理。为保证使用时各项指标信息的准确性,与医院信息化系统衔接,完善有关信息的收集,以便有效提取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关信息基本完善,以个人为单位的综合信息反映出履职情况。

3.定期考核。医院考评委员会,根据履职要求,每年对各岗位人员进行考核,设有一般情况考核组、医疗考核组、护理考核组等,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分别进行,根据信息系统采集的个人年度履职信息,对照标准进行评价,形成鉴定,之后将个人分项评价结果归纳整合,形成完整考核评价结论。

4.考核评价结果反馈。考核结果及时反馈被考核者,帮助其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对照相应晋升标准,正确评价自己和努力的方向;反馈结果的及时性,利于职工矫正偏差;结果公开便于人与人之间的对比与竞争,职工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医院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5.运用履职考核结果在推荐晋升高级职称时选拔人员。履职考核结果应用于续聘、晋级工资等事项,采用合格制,达标即可。而作为晋升高级技术职称推荐时,由于晋升指标数量常常低于申报人员数量,因此采取有限数量制,作为择优和淘汰的办法。根据申报人履职考核指标得分进行排序,按由高到低选取推荐晋升的人选。

三、产生的相关作用

1.职工参与程度高。个人晋升较高级别技术职称不仅作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标志,而且因此能够提高待遇,甚至与岗位工作内容变化,具有直接相关性,职工参与程度高,利于员工职业规划。

2.有限的晋升指标强化职工之间竞争。指标数量低于申报人员数量而致淘汰,近年已成为常态,在现行政策下,医院会根据履职考核结果择优推荐。对于申报人来说,对竞争对手情况未知,并且在申报之前,每个人的履职情况均处于动态中,致使其不断追求更优。

3.提高岗位效能。由于考核指标与岗位工作相关且涉及内容全面,与医院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三级医院指标,具有量化标准和质量标准,职工在不断完成工作量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教训,技术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提升岗位效能,推进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

四、应用履职考核前后参加评审人员通过率比较

自2013年实施后数据与之前两年对比,年均通过率由2009年至2012年的58人参加评审通过率87%,上升为2013年至2015年69人参加评审通过率92%,体现出质的变化。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篇3

专业管理的目标

面对“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和智能电网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确保电网安全生产成为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进而对公司现有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促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选拔出适合担任公司“三种人”的骨干人才成为聘任面临的重要问题。推广“三种人”资质认证,让真正安全素养强、专业知识强、现场管控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员工担任“三种人”,确保电网、设备、人身安全,拓宽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建立以岗位任职资格“三种人”认证为基础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在明确公司各岗位人员现状、需求状况和具体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岗位特点,建立健全“三种人”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不断创新改进“三种人”选拔任用方式,综合性采取对员工进行工作业绩能力考核认证、安全履责能力认证、专业技术能力认证、安全生产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和实操技能认证等多种评价方式,探索形成适应公司发展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拓展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三种人”资格认证反映的是从事各类工作的能力标准和行为规范,它不仅是人才选拔培养的依据,也是薪酬调整、考核评价、职位晋升的依据。通过“三种人”资格认证,将能做事、愿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担任“三种人”,确保电网、设备、人生安全。同时,使员工对自身所在位置一目了然,明晰自己的选择及今后可能努力达到的位置,适应“五大”体系典型岗位设置要求,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专业管理的具体实践

“三种人”资质认证的组织构架

――成立由公司分管生产和培训工作的副总经理任组长,各专业部门及相关单位分管生产的副经理为成员的公司工作票“三种人”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批资格认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审批资格认定考评意见,并做出认定决定。

――设置公司“三种人”资格认定办公室,挂靠公司培训中心,具体负责资格认定整体工作的开展。设专业考评组,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组长,相关专家人员组成,成员一般为1-3人。

明晰职责,提高效能

(1)各有关部门(单位)的主要职责:负责测评本部门(单位)员工工作业绩考核和专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及对现场安全管控的能力,依据工作票“三种人”申报资格条件统计名单。负责对本部门(单位)工作票“三种人”在生产实际中实行日常岗位培训,现场履职及动态管理和考核;并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对“三种人”的各项考核决定。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对本单位工作票“三种人”是否出现现场违章、人为责任事故等方面负有管理责任。

(2)公司安监部门的主要职责:负责审核各单位上报工作票“三种人”的各项基本条件。负责组织实施每年度的工作票“三种人”资格确认工作。按照“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对本年度内“三种人”是否发生人为责任事故等方面负有安全监督责任。

(3)公司纪检、工会部门的主要职责:负责对工作票“三种人”资格认定考试关、资格审查认证关开展效能监察,监督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及结果应用,以确保合格人员担任工作票“三种人”工作。

(4)公司培训中心的主要职责:培训中心作为认定工作的培训、考试机构,主要负责牵头专业考评组制定认定标准和认定方案,报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每年3月、4月份对各生产业务部门(单位)上报的工作票“三种人”开展安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具体实施;负责牵头实施资格认证的考评工作,负责做好培训考评档案记录,结果报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现场行为违章人员开展事后培训,把好重新考试是否合格关,做好培训档案记录。按照“谁培训、谁负责”的原则,对本年度内工作票“三种人”是否出现现场行为违章、人为责任事故等方面负有教育培训责任。

“三种人”资格认证流程

认定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资格审查、工作业绩考核能力认证、安全履责能力认证、专业技术能力认证、安全生产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和实操技能认证、综合能力测评、领导小组审议、公示、公司发文聘任等。

(1)申请受理。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员工填写的《江西婺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票“三种人”资格认定申报(审批)表》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审查,给出审查意见,并汇总填报《公司工作票“三种人”资格认定申报汇总表》,在规定时间内将审查合格的申请材料以书面和电子版本的格式提交到公司资格认定办公室。

(2)资格审查。认证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复审、核实,提出符合申请认证人员名单。

(3)工作业绩能力考核认证。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员工工作业绩能力按照《公司工作票“三种人”资格认定工作业绩考核评分表》,组织申报者所在单位负责人、班(站)长、班员代表,及与其工作业务联系密切的单位(部门)员工代表,成立业绩评价团,集中打分,取平均分作为申报人员工作业绩评价得分。并将分数填写到《公司工作票“三种人”资格认定申报汇总表》,报公司资格认定办公室。工作业绩能力考核认证分数,占整个资格认定分数权重的10%。

(4)安全履责能力认证。安全监察质量部负责制定申报“三种人”资格认定中安全履责能力认证,具体负责安全培训教育的师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江西省电力公司电气工作票管理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制定安全技能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编制安全技能测试题库和测试考题,会同培训中心组织开展认证测试工作。汇总测试结果报认证办公室。安全履责能力认证分数,占整个资格认定分数权重的30%。

(5)专业技术能力、安全生产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和实操技能认证。各生产业务部门(单位)负责专业技术能力、安全生产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和实操技能认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和《各专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教材,制定专业技术能力和安全生产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和实操技能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编制相关的测试题库和测试考题,会同培训中心组织开展认证测试工作。汇总测试结果报认证办公室。专业技术能力和安全生产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认证分数,各占整个资格认定分数权重的30%。

(6)综合能力测评。公司工作票“三种人”的资格认定办公室负责按工作业绩能力考核认证分数(权重占10%)、安全履责能力认证分数(权重占30%)、专业技术能力认证分数(权重占30%)、安全生产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和实操技能认证分数(权重占30%),汇总统计分析以上四项加权成绩,加权成绩≥80分且安全履责能力认证分数≥80分的人员,具备工作票“三种人”任职预备资格,按《公司工作票“三种人”资格认定情况汇总表》报公司工作票“三种人”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

(7)领导小组审议公示。根据公司工作票“三种人”的资格认定办公室上报的汇总情况,公司工作票“三种人”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一个工作日内对通过资格认证预备名单在公司协同办公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公司领导审定。

(8)公司发文聘任。公司领导审定无异议后,由公司安全监察部按相关规定,择优发文聘任。

“三种人”资格认证结果应用

(1)通过公司“三种人”资格认定的人员,由公司正式下文聘任为当年年度“三种人”,享受相应工种的“三种人”岗位工资及奖金系数,形成年度常态、动态认证考核机制。

(2)通过公司工作票“三种人”资格认定的人员,具备担任公司“三种人”的任职资格,是公司班(站)长聘用、生产技能专家申报、公司本部及各基层单位专责招聘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申报年度公司及以上级别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必备条件。

(3)公司通过“三种人”资格认定,形成认证与培训、激励、晋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实现了让能干活、肯干活的人更有积极性,进而达到“能力建设、业绩提升、薪酬浮动”的激励效果,促使员工进行自我培训、岗位练兵、岗位成才,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整体业务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并得到员工高度认同。

认证实践工作取得不凡成效

实践证明,公司“三种人”资质认证既能客观衡量人才选拔培养效果,也能保证将综合素养高的人才聘任到公司“三种人”的岗位上,确保公司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有力推动了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形成了良好自学氛围

推行“三种人”资格认定工作后,公司广大员工自我竞争意识和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形成了一种“我要学”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创新了公司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厚积而薄发”的成效逐步展现。

技能竞赛成绩裴然

推行“三种人”资格认定工作后,公司逐步形成了以能力提升、工作评价、培训考核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日益浓厚。近年来,在省公司技能竞赛、调考中,公司综合排名逐年提升,由2011年的第7名提升至2012年第3名。公司在人才选拔培养的创新实践中以优异成绩交出了一份闪亮的答卷。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推行“三种人”资格认定工作后,让真正熟悉现场安全管控、专业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强的员工担任公司“三种人”,实现了安全生产“三个百分百”,确保了赣东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专业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篇4

现将《建设银行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我工作转入经常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行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遵照执行。

附件:建设银行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家人事部统一部署和人职发(1990)4号文件《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建议银行实际,现就建设银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制度化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银行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已经结束,从国家人事部下发4号文件起,各行要在逐步完成复查、清理指标、投岗、考核等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二、要正确理解文件精神。4号文是贯彻治理整顿、深化职称改革的政策性、导向性文件,中心突出了设岗、考核、聘后管理,坚持了聘任制的基本原则,是健全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制度的配套措施,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为建设银行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指明了方向。在贯彻执行前,各级行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统一认识。

三、认真搞好复查验收工作。根据人职发(1989)4号文件要求,各行对首次评聘工作要认真进行复核。通过复查,清理整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开展经常的评聘工作做好准备。总行将对复查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是否合格,作为能否开展经常性评聘工作的前提条件。

四、要扎扎实实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前提和基础。各行要应用职位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工资总额和工作需要,按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因事设岗。从现在起,凡是没有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的要认真设置,岗位设置不合理的要进行调整。在做好岗位设置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的评聘工作五、进一步明确、落实岗位职责。在按需设岗的基础上,明确、落实岗位职责的工作任务、职责权限、任期目标和所具备任职资格的条件,使受聘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做到有职、有责、有权。并以此作为考核、评审、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六、严格聘后考核制度。为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总行拟定了《专业技术干部考核办法》(高级师)。各行可参照总行的考核办法,根据人职发(1990)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拟定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考核工作要坚持政治标准,以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任期届满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续聘、低聘、解聘的主要依据。并建立健全考核档案。

七、改善宏观控制办法。转入经常化后,增补聘任各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额所需增资总额已列入国家增资计划将专项下达,并列入各主管部门年度工资总额计划。总行对各分行今后不再采取层层下达宏观控制指标的方式,而是在国家人事部每年批给建设银行的专项增资限额内依据各行的业务发展规模、人员构成、岗位设置并考虑自然减员、调动、解聘等因素,在全行范围统筹调剂使用。各行要认真清理首批下达的宏观控制指标,将指标转换为岗位,做为设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根据本单位事业的发展,工作任务、人员变化提出增补、调整岗位的方案,报总行审批。总行在国家人事部下达的增补岗位数额及所需增资指标内,根据全行高、中、初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在逐个单位审查复查、考核、清理指标1、设岗四项工作完成的基础上,批复增补,调整岗位方案,下达增补岗位数额及所需增资指标。

八、加强聘任管理工作。总行进一步加强对评聘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称改革的政策规定,彻底清理首次评聘工作中制定的一系列不符合规定原则和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细则、规定、办法。针对首次评聘工作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尽快完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应的聘后管理制度。

九、重新组建评委会,进一步改进评审方法。根据总行修定的《评委会组织法》的原则,重新组建评委会。总行组建高级评委会,负责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评审。中、初级评委会报上一级人事部门批准组建。评委会的评审工作每年举行一次。各级人事部门要加强对评委会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评审工作的透明度。改进评审方法,对不同系列,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实行考试(含答辩)、考核、评审相结合,客观公正地测定申报人的任职条件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水平,择优选拔人才。总行将组织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进行论文答辩和外语考试,组织申报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进行专业考试和外语考试。各分行组织申报初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考试,将考试作为促进人才成长、创造平等竞争不环境的重要条件。

十、要坚持思想政治标准,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必须严格掌握思想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要求参加评聘的专业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热爱建设银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讲求奉献。思想政治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十一、学历和资历。为了保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构成的合理性,转入经常化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必须严格坚持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和《实施细则》所规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资历等基本任职条件。

对国家教委承认的全日制正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见习期满考核定职。即毕业分配工作专业对口,见习期满,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对其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合格后,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不需再进行评审。具体规定是: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聘任“员”级职务;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含见习期一年)可聘任“助师”级职务;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聘任“助师”级职务;硕士学位或双学士学位取得者,从事本专业工作二年可聘任中级职务;博士学位获得者,可聘任中级职务。

国家教委承认的“五大”毕业生,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必须经过相应任职条件的评审。

“专业证书”持有者可以证明他接受过本专业培训,学习过某个专业大专层次的理论知识,其专业技术水平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不能作为学历依据。

先参加工作后取得学历的专业人员,其申报评定任职资格的专业年限不能连续或折半计算,只能以毕业后从事本岗位专业工作的时间计算专业年限。

十二、不拘一格选拔人材。为广开才路,积极为优秀中、青年人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在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而不具备规定学历条件的专业人员,经严格考核,可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此总行制定了申报高、中级职务的《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破格办法》,经国家人事部审核同意后即可执行。

十三、调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由调入单位负责办理。系统外调入建设银行的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1)若不改变职务系列仍从事本专业工作,经过现岗位工作一年时间考察,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调入单位考核、评审确认任职资格,按工作岗位需要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2)若变更工作专业,应在现岗位工作一年以上,按现岗位的管理办法和任职条件要求,重新考核,评审任职资格,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并按新聘职务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系统内调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重新聘任。调出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原聘任职务自行解除,只介绍其任职资格。

十四、行政领导(副处级以上)一般不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确因工作需要兼任的,必须符合相应的任职条件,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占用本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数额,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兼职手续。总行管理的干部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由所在单位写明兼职理由,报总行人事部批准;分行管理的干部兼任专业技术职务报所在分行人事部门批准,并按规定程序评聘。

十五、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离退休手续。转入经常化后,不搞“评后退”,即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专业人员,不应再评定任职资格后才办理离退休手续。

十六、有关统计员、计算机软件人员、经济员的资格考试,要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当地有统一要求参加考试的,各行应积极组织报名参加。考试合格者,不再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领取由国家人事部统一印制的资格证书,全国范围有效。

十七、要严格划分经济专业工作岗位和一般经济工作岗位的界线,从严控制经济专业工作岗位的设置。经济专业工作岗位系指在建设银行经济管理,工作中,需应用经济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行使计划、决策、指挥、监督、协调和调控职能的工作岗位。凡从事一般经济工作与建设银行业务不是紧密=相关的, 不能列入建设银行的经济岗位,亦不能作为计算专业年限的依据。

十八、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按规定程序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委会上未通过者,不得以任何理由通过复议办法去解决,必须按规定程序下一年度重新申报评审。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篇5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科技服务 职能转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同时也是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重要行业,在我国现行金融管理模式下,金融服务信息系统最重要的汇聚枢纽中心由人民银行负责。作为央行分支机构,基层央行金融信息化管理架构和队伍建设的模式将直接影响金融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随着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管理职能的增强,央行科技工作已由单纯的科技服务向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职责转型。目前,央行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部门身兼管理、运维和开发“三位一体”的工作职责,如何适应新的职责定位,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央行信息化管理现状

人民银行信息化管理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和管理模式的变革,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总行统一顶层设计,省级分支机构注重执行的管理模式。

(一)总行管理构架

在人民银行新“三定”和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推动下,总行科技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的布局和框架。

1.人民银行科技管理架构形成“1+2”专业分工的大格局。2011年12月7日,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成立,标志着科技司负责管理、金电公司负责建设、金融信息中心负责运维的专业化分工体系正式形成。

“1”就是科技司以“管理”为中心,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主要职责一是完善人民银行技术管理体系,二是建立金融业技术管理体系。

“2”就是指:金融信息中心以“运行”为中心,全力保障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金融电子化公司以“建设”为工作中心,以系统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灾备服务,并负责信息化研究、培训、宣传等各项业务。

2.业务部门“1+2”专业科技小格局也正在形成。总行大“1+2”是管理规范化、运维系统化、开发集成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总行在特定的业务需求和管理要求下,有关司局以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部署为契机,也形成了自己的小“1+2”格局,例如征信、支付、反洗钱、外汇等管理部门,以及其下属的征信中心、清算中心、反洗钱中心、外汇交易中心等运行保障中心,也建有庞大的业务系统开发部门和开发队伍。这样,就形成了以有关司局管理部门为龙头,运行保障中心和开发队伍为支撑的小“1+2”专业科技管理格局。

(二)省级分支机构管理模式

目前,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部门正处于转型期,主要表现在:一是依据央行新“三定”方案,人民银行科技部门正处于履行金融信息化管理与协调职能转换的探索期;二是依据安全管理和保密要求,人民银行网络及信息系统正处于重新布局的调整期;三是依据数据集中管理目标,人民银行省级数据中心正处于关联应用的整合期;四是依据现代金融服务需要,人民银行技术创新正处于多应用的扩散期。

省级分支机构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部门与总行信息化管理架构不同步,目前还承担着集管理、保障和服务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职责。具体而言:一是承担本行辖区内的科技服务,需要完成本地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实现业务电子化、管理信息化。二是负责网络和系统稳定运行,需要完善办公网、业务网边界防护和桌面管控技术手段,规范外联机构网络接入;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应急处置协调机制,维护辖内信息安全稳定运行。三是负责推进金融标准化,推动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加强金融信息技术监管等工作。

(三)省级分支机构信息系统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人民银行联网单位有36类,联网机构多达5600余家,联网银行网点达20多万个,外联应用27项,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在金融业信息系统中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纽带作用。

具体到省级分支机构,信息系统的数量也十分庞大。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为例,管理与维护的网络与信息系统有154个,遍布全省16个地州,另外还有很多信息系统处于全面建设和发展阶段。如:新一代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数据集中系统、新一代国库会计核算集中数据系统、第二代支付系统、在线知识考试系统、反假币货币展数字化系统、个人账户实名制核实辅助系统建设;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银行直联接入、新版联网核查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金融机构代码证”管理系统推广;启动全国财务综合管理系统数据迁移,金宏工程实现建国以来纸质金融数据的标准化、数字化入库;全省发行库视频安全系统、全省发行基金物流系统、全省总行电视会议系统到县工程等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二、省级分支机构信息化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和主要矛盾

当前,省级央行科技队伍在职能转换后,经历了一段过渡期,逐步适应了央行科技工作的履职要求,进入较为稳定的成长发展期。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了各业务部门的需要。但从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看,现行省级分支机构科技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需要

近年来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的新行员充实到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部门,人员年龄、学历结构逐步改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但省级央行科技队伍建设与实际需要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之处。

一是高质量人才总量偏少。承担金融信息化管理职责,使人民银行科技部门的定位和职责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主要以内部工作和服务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系统建设为主,转移到对内和对外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上来。在人民银行内部机构中,成为管理领域涉及面较宽的部门,涉及行内和行外、涉及技术和业务,涉及金融和社会。这对央行科技人员在管理方面、技能方面以及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真正懂业务、会操作、善调研、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尤其是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人才稀缺、业务骨干和后备人才不足。

二是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虽然这几年省级央行科技部门,每年都招聘大量年轻的大学生、硕士和博士。虽然省级央行科技部门人员众多,但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金融信息化发展要求,以前只需要掌握本单位的各项应用系统的专业技能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然而针对不同的商业银行,其信息系统繁多,系统与设备也是参差不齐,想要管理与掌握商业银行信息化水平与安全显得十分困难。

三是监管能力偏弱。对于科技人员来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全行人员服务是比较容易的,管理方面经验十分有限。由于目前人民银行很多新行员没有商业银行工作经验,不熟悉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系,以及业务操作流程,对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系统运行情况以及信息安全情况等方面并不了解,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要承担履行技术监督职能明显力不从心。

四是科技人员培训不到位。人民银行职能从服务转向管理与服务,工作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对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基层人民银行对员工的培训基本上是基于业务知识的培训,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很少,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甚至培训人员并非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培育、培训体系不健全。人才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多以业务培训、岗前培训和以会代训等形式进行,培训时间不多,专业性不强。

(二)管理架构不合理

依据人民银行新“三定”和总行对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部门的履职要求来看,要达到金融信息化管理变革的预期效果,现行的省级分支机构管理架构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上下职责分工不一致。总行通过“1+2”模式,对金融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了科学的分工,科技司负责管理,信息中心负责维护,金电公司负责具体的信息化工作;各司局通过自己的小“1+2”实现管理、运维和研发。基层央行的科技部门只有一个科技处,既要负责信息化管理工作,同时还要负责系统运行维护;既要对内提供服务,又要对外履行央行职能;既要完成总行“三架马车”的工作安排,又要应对多个小“1+2”的科技服务。此外,还有一些省份由于特殊的需求,需要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等等。总行的“1+2”模式与省级分支机构单一的科技部门负责制显得并不匹配。

二是岗位设置不适应发展。目前,多数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部门的科室与岗位设置基本上是沿用十年以前的模式,由于基层央行履职的变化,岗位设置无法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尤其是对辖区金融机构信息化管理方面。基层央行科技部门科室与岗位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管理金融机构的要求?人员安排是否恰当?管理与执行能力是否到位?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三是总行机构设置与省级分支机构设置不对口。

根据新的“三定”规定,总行科技司内设综合处、计划处、科技管理处、信息安全管理处、技术工程管理处、银行卡与电子支付技术管理处、标准化与规划处(金标委秘书处),共7个处。个别省会中支按照总行科技司内设处室的模式,归类设立了科技处相应科室;但多数分行和省会中支仍没有对口设置相应科室(见表一、表二),例如:各分行和省会中支,为满足日常的办公需求,提供本辖区内的科技服务工作,基本都设置了综合科、网络科和安全科;为进行系统运行与维护,设置了系统科、运行科、软件科等,还有部分省会中支有软件开发部门,比如长沙中支;为管理电子设备,有9个分行和省会中支设置有硬件科或设备科;还有设置特殊科室,比如济南分行设置了外汇应用科,南京分行设置了支付技术科,合肥中支设置了机关业务科,石家庄中支设置转接中心科等等。总行与省级分支机构内设部门的不对口,影响了上下工作衔接,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建立高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设想

人民银行承担金融信息化管理职责,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使科技部门的定位和职责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主要以内部工作和服务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转移到对内和对外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上来。在人民银行内设机构中,科技部门成为管理领域涉及面广的部门,涉及行内和行外、涉及技术和业务,涉及金融和社会。这对央行科技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定位科技工作在金融信息化管理中的地位。

(一)构建新的省级分支机构“1+1”管理架构

央行科技部门职责不断扩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需要构建金融信息化管理与金融信息中心为主体的省级分支机构科技管理和运行保障“1+1”体系。目前,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部门负责全省的信息化管理与运维工作,既要做好科技司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也要应付各司局的科技工作。各省级分支机构业务系统不断增加、系统开发上线的事情不断增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管理、维护、测试等工作只是依靠科技部门有限的几个人,这与金融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的要求,形成明显的反差。因此,省级分支机构也需要建立科技处与金融信息中心相分离的管理架构。这样,才能满足金融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保障发展的需求。

(二)科学界定科技处和省级金融信息中心的职责

准确、科学地区分科技处和金融信息中心的职责是发挥“1+1”管理架构效率的基础,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科技处的主要职责:以“管理”为工作中心,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全省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一是开展省内科技综合管理,落实信息化发展规划,安排年度信息化项目计划,组织本地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推广。二是实施金融业技术监管,完善金融业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三是推动金融服务信息化创新,研究金融信息化重大问题和实施重大工程。推广和应用金融标准化,引导和支持重点金融标准的实施。建立金融业科技成果鉴定与评奖工作机制,推动金融业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省级金融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责:以“运行”为工作中心,全力保障全省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是建立以省级人民银行数据中心为核心的运维技术体系,构建专业的运维技术队伍、配备专门的运维监控设施、装备专业的应急设备。二是加强网络和系统稳定运行,完善办公网、业务网边界防护和桌面管控技术手段,规范外联机构网络接入,统一监控省、州市和县三级的主机、网络、系统、环境等。最终实现省级金融信息中心成为统一运维监控枢纽、统一网络管理枢纽、统一信息交换枢纽。

(三)对口设置内设机构

要保持科技部门内部机构设置与总行相对统一,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部门内设科室与岗位设置,应与参照总行科技司的设置方式,根据总行规定的科技部门最新的职能要求和岗位设置,将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部门现有科室适当增减或归口到相近的科室开展履职工作,以提高工作的对口衔接力度,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推动基层央行科技职能转变

要根据新的职能要求,努力形成科学、规范的金融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增强执行力度;努力强化网络管理,使网络管理从“道路管理”向“交通管理”转变;充分发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的网络核心作用,不断加强联网机构入网与变更的统一运维管理;积极参与人民银行“两管理两综合一保护”工作;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与金融技术监管工作的开展。全面实现基层央行科技部门的职能转变,更好地服务辖区金融市场。

(五)全面提升科技人员综合素质

要紧跟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着力提升科技人员在管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统筹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队伍建设。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运维管理、信息安全、金融标准化、电子支付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日常科技工作的需要。二要开展专业技能资质的培训。重点开展专业技能资格认证培训,积极配合人事部门推动恢复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探讨建立激励科技人才发展的工作机制,构建分层次、分领域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三定”规定,北京,2010.1.

[2]张立洲.论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J]北京:财经问题研究,2002.3.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篇6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加强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管理,维护聘任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是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称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的重要措施。

第三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保证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四条市、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综合管理、监督指导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第二章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

第五条市及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按照《河北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结构比例指导性控制幅度》,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类型,负责审定本级所属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指导本级所属事业单位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并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做好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动态管理。

第六条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工作任务,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设置岗位要依据下列原则:

㈠正高级岗位,主要设置在市所属的技术性强、人才密集的事业单位的主系列,辅系列一般不设。县(市)区所属事业单位除卫生、工程、农业等系列经批准可少量设置正高级岗位外,其他系列一般不设。

㈡主系列岗位职数,一般不低于总职数的80%。

第七条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具体制订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岗位职责、权限和聘任条件,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晰。

第三章聘任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受聘人员的基本条件是:

㈠一般应具备按国家规定程序通过评审或考试取得的

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执业资格;

㈡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

㈢遵纪守法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㈣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第九条受聘人员除具备第八条规定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必须符合单位制定的与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相适应的岗位任职条件。

第十条事业单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㈠建立组织

建立聘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聘任方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聘任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和考核小组,办公室设在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聘任工作的具体实施;考核小组由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负责对竞争上岗人员的考核。

㈡制定方案

聘任方案应按照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在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重点把握好以下环节:

1.公布竞聘岗位。由聘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竞聘岗位,适时召开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大会进行公布;

2.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岗位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责任、任务、工作目标及工作考核标准;

3.确定上岗条件。规定各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履行岗位职责应具备的能力及水平;

4.职代会通过聘任方案。聘任方案应进行充分酝酿,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未经职代会讨论通过的聘任方案无效。

㈢公开竞聘

1.公布竞聘岗位及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和竞聘程序等有关事项;

2.应聘人员按照公布的岗位条件,申请应聘相应的岗位,每人可以选择1—2个岗位应聘;

3.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应聘人员的基本条件进行初审,合格者方可参加竞聘;

4.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考核小组召集一定范围人员参加的会议,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由应聘人员进行竞聘演讲,考核小组组织进行现场答辩,并组织群众测评;

5.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考核情况,向全体职工公布对应聘人员的考核结果。

㈣对竞聘人员进行聘任

聘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竞聘考核情况和岗位需要提出拟聘意见,并作出聘任决定,或提出推荐、提名意见。决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实行聘任前公示制度,公示期一般为7天,对公示人选无异议,或虽有异议经查证无问题的,单位可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合同。

第十一条对确因工作需要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单位负责人(正职),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聘任事项。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可以依据本单位岗位需要,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单位内部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其工资待遇和岗位津贴按实际聘任的岗位确定,在聘期内有效,原职务和任职资格在档案中保留。低职高聘一般不得越级聘任。

第十三条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应优先从本单位现有人员中聘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第十四条专业技术人员变换工作岗位,或聘任期满后需要续聘的,应按本办法重新进行聘任。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的聘任方案,分别报同级人事(职改)部门审批。

第四章聘任合同

第十六条单位与受聘人员按照《河北省事业单位聘用制管理暂行办法》精神,以聘任合同形式确定聘任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合同的签订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十七条聘任合同包括聘任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条件、工作报酬及保险待遇、违反合同的责任及聘任双方协商的其它条件。依据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统一的原则,统一使用《河北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单位与受聘专业技术人员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第十八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限一般为1—3年,也可根据本人所承担的课题、项目所需工作时间的长短确定。实行院(所)、厂长负责制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任期可和院(所)、厂长行政职务任期同步;接近离退休年龄人员的任期,截止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年限。

第十九条聘任合同应按有关规定到当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鉴证,鉴证后即具有法定约束力,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内容。如确需要变更时,双方应协商一致。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原聘任合同继续有效。

第五章任期考核

第二十条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任期考核按签订的聘任合同的任期进行。年度和任期的考核结果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续聘和解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在注重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主要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目标任务,所取得的工作实绩和业务水平能力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考核工作态度相统一的方法。考核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符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第二十三条年度和任期考核结果的使用:

(一)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可优先续聘和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予以其它奖励;

(二)考核确定为合格等次的,可申请续聘和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可申请续聘,但不得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不得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给予3至6个月的告诫期,视不同情况,予以解聘、低聘、待聘或调整工作,低聘或调整工作的人员应当相应改变岗位工资待遇。待聘人员,由用人单位规定一定的待聘期,在此期限内,停发岗位津贴。

第六章职责与监督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方面有下列权利和责任:

(一)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人事政策、法规,制定单位内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的各项规章;

(二)根据结构比例、岗位需要和聘任条件,按有关政策规定择优聘任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也可根据有关政策和实际情况确定低聘、待聘、解聘等聘任事项;

(三)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内,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四)在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确定津贴分配办法;

(五)经批准实行工效挂钩的单位,在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工资额度内,确定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分配;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它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权限。

第二十五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行政辖区内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综合管理部门,负有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的职责,有权对下列情况予以纠正,并按权限对责任者做出处理:

(一)不按本办法签订聘任合同的,责令其补办手续;

(二)不按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聘任的,不予核定工资标准;

(三)不按本办法进行任期考核而办理聘任的,宣布其结果无效;

(四)其它违反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规定的,按有关政策法规处理。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篇7

一、代表工作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在民主政治领域的运用具有一种必然的趋势。一方面,“科学技术是民主政治的有利条件,对民主政治所需的精神气质、物质条件、智力水平以及扩大参与途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3]另一方面,“信息化强化了整个社会对民主型政府、效能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需求,形成了政治变革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成为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变量。”[4]代表工作信息化这种新常态将催生出全新的代表履职空间、权利行使方式和实际代言效果,更好促进代表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为代表履职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电子政务、电子人大[5]等电子民主是信息技术与民主结合的产物,比如网上调查、网络听证、网上公示、政务微博等等。历史和实践都证明,电子民主在拓展民主形式的同时,也夯实了民主的含量、提升了民主的增量、强化了民主的质量。同样,代表工作信息化为代表履职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一是拓展履职模式。信息化将有助于代表建立O2O履职模式,即线上线下履职结合,形成代表线上了解舆情、线下调研核实、线下或线上反映意见的新的工作业态,拓展了代表履职的空间和领域。二是丰富履职内容。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的方法本身就提供了代表履职的新方式,如代表通过网络联系选民、网上反映社情民意、网上参与人大工作意见征询和网络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等等。三是延长履职链条。在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介入下,代表履职的工作链条,如学习、知情知政、视察调研、撰写议案建议、审议发言、举手表决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丰富。

(二)为代表履职素质的增强提供了重要条件。信息是一种知识,信息化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机制。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兼职人大代表既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政治优势,也可能具有不够熟悉人大运行规律、代表履职要求的实际特点。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为代表提供网络培训课程、各类政情信息、履职学习资料、相互交流园地等,对于有效保障代表不断接受履职信息和知识,切实提高代表的履职意识、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也越来越将具有公共职权的人大代表置于公众监督的视野之下。近年来,网民对于个别代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关注已经成为公共舆情的热点之一[6]。社会的信息化本身也正成为代表提高履职素质的重要驱动。

(三)为代表履职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外在支撑。信息化意味着及时、便捷和高效。同时“电子技术将一劳永逸地解决规模问题”[7],这也意味着信息化将有效地解决分散化的代表日常参与政治的成本问题。从信息获取的角度上看,信息化联接多元主体,代表可以从人大、“一府两院”及其部门、人民群众等多元主体中获得电子化、可复制、易保存的政情信息、民意信息等,提升知情知政的时效性、便捷性和丰富性。从信息交换的角度上看,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代表与多头主体间全天候的思想、观念和意见的交流,既可以是即时性的交流,也可以是延时性的交流,节省了传统面对面交流的预约成本,为政治生活主体间的交往和互动提供了便利。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看,信息化在保证代表获得履职所需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将代表所形成的意见及时向有关部门表达传递,并得到有关部门的网络反馈,形成一种新的“网络履职-网络反馈”的代表履职效率提升模式。

(四)为代表履职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可靠保障。信息是一种力量,代表工作信息化促进了代表权利行使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第一,信息化有利于代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了解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而充分地代表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更加自信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第二,信息化有利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与代表的联系,更加有效地服务引导代表履职,更加广泛深入地邀请代表参与人大立法监督工作,吸纳代表和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夯实人大履行法定职权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第三,信息化有利于“一府两院”主动加强与代表的联系,接受代表和群众的监督,推动行政司法权力的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运行,提升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成效和水平。

二、代表工作信息化的基本定位

技术运用于人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告诉我们,它们的结合,既能产生正外部性效应,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外部性效应,成为社会和人类的异化力量。在推进代表工作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信息哲学和信息技术的一般规律,对代表工作信息化予以科学的定位,实现有序的代表工作新常态。

(一)处理好技术与人的关系,以技术的工具于人的主体性需要。在技术与人的关系上,马克思坚持以人本主义和人的主体性立场论证技术的工具主义。马克思指出技术“是精神生产领域的产品”[8],“技术归根到底是人的创造物”[9],并强调“使用技术的活动和技术的本身之间是有区别的”[10]。可以看出,作为主体性的人,决定了技术是人的目的和需求的实现工具;作为工具性的技术,是由人创造、被人选择、为人服务的。基于人与技术的“主体-工具”关系原理,在代表工作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切实强化人大和代表的主体性。一方面,要坚持人大主体的主导地位。人大推进代表工作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必须加强组织、引导和把关,保证代表的信息化履职符合有关政治、法律和构建“互联网民主治理体系”[11]的要求,确保信息技术运用的合目的性。另一方面,要坚持代表主体的中心地位。坚持以代表为中心的信息化,而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人大选择和设定有关信息技术服务内容,必须听从于服务于代表履职的实际需要。同时,代表自身也应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增强对信息技术的主体使用意识。

(二)处理好技术与工作的关系,用信息技术推动代表履职工作的提高。代表与同级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存在授权与被授权的法律关系。信息技术具有大容量承载和便捷化传输信息的固有优势,信息化为国家机关主动公开政务和扩大政务参与创造了便利条件,也对政务公开和政务参与本身形成了倒逼。因为在信息化时代下,代表们必然对通过网络技术手段保障自身充分知情知政和有效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产生现实需求。在这个意义上,对于代表的同级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它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成为代表工作信息化的参加主体。一方面,要作为网络上向代表提供政情信息内容的供给方,主动接受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代表知情知政的信息化,为代表开展依法履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作为网络上与代表进行有效互动的参与者,促进代表依法履职的信息化,为代表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三)处理好技术与民主的关系,把科技生产力转化为促进人民民主有序发展的动力。在信息哲学层面上,马克思一向将技术定位为生产力要素,“劳动的分化取决于所使用的工具的不同,新的生产工具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变化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变化。”[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主渠道,人大代表的本质要求是代表人民、联系群众,集中民意。代表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将信息技术这一科技生产力转变为推动人民民主有序发展的现实动力。要自觉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要求,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与人大和“一府两院”的联系,拓宽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的渠道,增强代表和群众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创造新的人民民主实践方式和途径,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代表工作信息化的实践路径

在各地的探索实践中,“浙江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成和运行是代表工作信息化的实践成果和创新模式[13]。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浙江的实践路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集约化的理念。信息化建设项目往往需要较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必须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方面,浙江坚持统一平台、集中开发、共同使用的原则。立足于建立全省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覆盖全省各级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既实现全省各级人大、各级人大代表信息资源的整合,也为各级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技术平台、模式框架和流程结构,避免各地另起炉灶、各自画饼、各行其是,形成全省人大代表信息化建设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采取服务外包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运营商、专业技术公司的网络、云平台技术和人才力量,把平台设备投资、系统软件开发等硬件管理交给高度发达的市场,把运用创新和功能服务等软件管理留给自己,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推行重运用、轻投入的建设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平台的建设成本。

(二)强有力的组织。浙江高度重视代表工作的信息化,省主要领导在平台建设中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浙江省委书记、省长带头使用平台,并要求代表用足用好平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担任平台建设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全程指导平台开发、建设和推广。省人大常委会加强与各级人大的联系协调,四级人大共同推进,人大业务和技术部门协同合作,三个月内实现平台对全省各级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共9万多用户的全覆盖。同时依托全省各级人大信息和代表工作部门的同志建立平台管理队伍,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平台的常态化运作。

(三)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就是更好地贴近客户。”[14]浙江坚持以互联网思维开发平台,以需求为导向,把平台等同于淘宝网,各级人大的任务是开好“网店”,为同级人大代表提供对路、实用的服务,实现以用促建。一是适应用户使用的空间需求,比如平台适应移动互联网潮流趋势,加快开发手机版。二是适应用户使用的可视化需求,比如参照淘宝购物流程,把建议办理工作分成11个可视化环节,保证代表可以实时上网查看、手机短信接收每个节点的处理情况信息。三是适应用户使用的阶段性需求,比如根据人代会前准备的需要,向代表推送“一府两院”及部门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等信息,为代表提出有针对性的议案建议提供帮助。

(四)创新型的管理。建立技术部门被“OTT化”[15]的管理机制,确立人大业务部门内容提供、需求反馈和推广运用的主体责任,人大技术部门协同配合、紧密合作的工作格局,以科学的责任分工和管理体系推动平台建设。业务部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提升平台的运行效果:一是优化代表履职。引导代表在线下采取就近从便的方式开展活动,鼓励代表借助履职平台传递信息便捷的优势,以图片、文字等短平快、立体直观的方式反映社情民意,通过组织全省8万多各级代表参加“查找水污染源”“查找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等主题活动产生了一批代表线下活动、线上反映情况、政府落实解决的生动案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6]。二是增强平台互动。推动“一府两院”注册平台,明确专人关注平台,确保代表提出的意见及时得到沟通处理。三是强化平台的日常使用。坚持重要立法监督工作通过平台向代表征求意见,推进代表日常履职办公信息化,通过平台实时将文件、通知、资料发送代表,增强代表平台使用意识。

(五)差别化的手段。代表工作的信息化是在上层建筑领域搞建设,必须十分慎重,确保政治安全。“技术为人类的选择和行动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也使得对这些可能性的处理变得不确定。”[17]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对平台的代表履职服务子系统和代表联系群众子系统实施内外有别,分类处理的开发建设原则,属于实践成熟且认识一致的快速推进,属于探索性的搭建框架审慎推进。对于代表履职服务子系统,主要是在代表、人大和“一府两院”这三者间产生关联,具有可控性,是前期平台建设的重点。对于代表与群众联系子系统,基于网络空间的复杂性、网民群体的不确定性,切实把握线下代表联络站联系和线上联系的主次关系,以实体代表联络站为运作基础,对应联络站在平台设立网上联络站,组织、引导代表逐步通过网上联络站联系本选区的人民群众,以积极稳妥的方式,有序推进代表网上联系群众工作。

四、实现代表工作新常态的关键举措

由于受到认识水平、操作壁垒、运行机制、效果呈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代表工作信息化建设在整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实践中,代表工作信息化易在建立网络平台、提供技术服务,难在将传统的代表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从而构建出新的理念、流程、方式和内容,生成新的工作业态。在全面推进代表工作信息化、实现代表工作新常态的过程中,各级人大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遵循科学原则,引领代表工作信息化的有序推进。代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科学工程和自然科学工程相结合的系统工作,要把握其科学发展的规律性,坚持用正确的原则指导引领工作的推进。一是要坚持政治性原则。电子民主、电子人大本质是民主实现方式,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代表工作信息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依靠同级党委、人大党组的领导积极稳妥的推进。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特别是在代表通过网络联系群众方面,要把代表的政治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不追求脱离政治现实的民主效果,把好关、把好度、把好导向,做好主题确定、规则制定和组织协调等工作,确保代表和群众的理流和有序互动。二是要坚持有效性原则。信息技术不能成为代表履职的摆设,要切实成为推动、方便代表履职的载体,提升代表履职效率的手段,代表日常履职的工具。三是要坚持合法性原则。结合信息技术所推动的代表工作改革创新必须于法有据。要以代表法的相关原则和制度规定为依据,组织引导代表开展网络化的履职活动,开展代表工作探索创新,尤其要坚持好不直接处理问题、集体履职和不谋求个人利益等原则。同时要结合代表议案建议处理制度,研究代表网上提出意见的形式要求、内容要件和法律效力等问题,探索规范网上意见处理的制度机制,确保代表履职的规范有效。

(二)顺应互联网“大智移云”趋势,打造代表工作信息化的升级版。目前,互联网进入了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式和云计算为表征的“大智移云”时代[18]。要加强对这些新技术新趋势的研究,适时引入、改造和运用其理念和功能,完善专项规划编制,大力推进落实,打造代表工作信息化的2.0版。一是要加强大数据建设。制定系统的代表基本信息分类体系,着力打造代表基本信息分类查询数据库,为充分利用代表资源奠定基础。同时建立代表民意调查机制和民意反映数据库,制定相关分析模块,借用云计算等手段,对代表和群众的偏好需求、观点倾向、素质绩效、行为取向等进行评估,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二是要加快移动平台建设。把开发建设代表履职办公的手机版放在优先位置,进一步方便代表履职。三是要提升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根据代表的岗位、专业、兴趣等实际特征,由系统自动生成“一对一”的信息订制服务,发出参与相关工作的邀请等,实现人、数据和工作的协同。

(三)坚定以用为体的建设导向,夯实代表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基础。用是信息化的生命。代表工作信息化要在“愿用、善用、用妥、用好”这一目标体系上做文章,夯实信息化建设的用户基础和使用基础。一是要解决好人大自身用的问题。发挥人大系统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内部管理考核制度,提高人大工作队伍用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解决好代表经常用的问题。加强对代表的引导和发动,通过培训、座谈、激励、督促等方式,促进代表对平台的使用。三是要解决好内容提供和服务质量问题。要借鉴互联网经济的“后向化模式”[19]经验,在代表工作信息化建设中采取后向化策略,实现从“要我用”到“我要用”“单方提供信息”到“信息互动和共享”的效果转变。落实这一策略,要处理好转化阶段信息服务引发用户内心高度认同这一关键环节,强化人大业务部门,特别是代表工作部门的职责,采取必要的组织保障手段(如组建专门的职能部门和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等)确定专门的人员队伍就提升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智能性和有效性开展工作。

(四)强化“一府两院”协同参与,提升代表工作信息化的层次水平。“一府两院”参与代表工作信息化建设既是工作支持,也是法定义务,更是自身目标实现的重要要求。一方面,“一府两院”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是由我国政治体制所决定的,也是国家政权人民民主性质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政府治理的标准是: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性、以及有效性。”[20]代表工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代表与“一府两院”的网上联接,其实质价值是为推动“一府两院”公开化、回应性和责任性的落实提供代表参与和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渠道。因此,“一府两院”必须将代表工作信息化作为其建立服务型、公开型、责任型政府的有利契机,通过信息化途径进一步扩大代表对自身工作的有效参与,推进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一是要扩大面向代表的政务公开,从回应代表的重大现实关切入手,通过网络提供有关工作的决策和实施信息。二是要扩大面向代表的政务参与,重大事项决策、重要规则制定、重点工作推进都应该通过网络向代表征求意见,广泛听取民意,增强权力运行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增强主动接受监督意识,采取必要的措施,健全完善与代表在网上实时联系互动的机制。三是要落实对社情民意的有效回应。在网络空间,“一府两院”将有可能面对代表海量的民意反映,既要针对代表的民意反映职权,建立有效的梳理汇总机制,也要及时地予以研究处理,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并向代表和群众反馈。

注释:

[1]谢有光、王凤鸣:《电子人大:对传统人大的一种信息化建构》,载《人大研究》2010年第2期。

[2]我们认为,这一概念不仅是指信息技术与人大服务代表履职工作的结合,更为重要的是指人大组织、主导、引领代表履职与信息技术融合式发展,探索出全新的代表履职空间、权利方式和实际代言效果,促进电子民主的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大作用的日益显现,网络化已经成为代表工作信息化的最佳实现形式。

[3]张爱军、孙贵勇:《科学技术与民主政治二重关系》,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10期。

[4]杨艳春:《论信息化时代的政治文明建设》,载《行政论坛》2011年第6期。

[5]电子人大,在国外常称为“e-Parliament”。最初,它是在我国学术界讨论“电子政务”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出现的。一般认为,信息通讯技术与人大的“交集”称为“电子人大”。“电子人大”与“一府两院”“狭义的电子政务”概念相并列。当前,不少地方将人大信息化也大而化之的称为电子政务,由于“政务”容易被理解成“一府两院”的“管理、裁决和服务”,从而不利于人大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和代表机关,其信息化的发展应该采用诸如“电子人大”等具有自身机构属性的核心话语和概念区别于“一府两院”的“狭义的电子政务”概念。

[6]在百度网站以“人大代表、雷人雷语”为搜索关键词,搜索到的条目就有6.5万多个。

[7]【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8]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0页。

[9]参见陶文昭:《论电子民主的两种取向》,载《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3期。

[10]参见王晨钢:《技术工具论研究》,载《社科纵横》2013年9月版。

[11]这是国家主席于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发表题为《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首次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部署。

[1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13]201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杭州召开部分省市人大信息化专题座谈会,会议充分肯定了浙江通过开发建设平台服务代表履职的探索实践,指出平台的建设是在新形势下浙江加强人大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有效做法,其在促进代表履职作用的发挥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赴浙江调研,专门视察了平台建设工作,指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人大工作信息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要继续抓实抓好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加以总结、及时推广。从平台的功能上看,平台为代表提供知情知政、联系国家机关和群众、日常办公、履行职责和学习交流等服务。从平台的运行上看,浙江的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共8万多名和各级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在履职平台上注册使用,代表在平台的登录访问、交流发帖、履职登记和上传履职案例等使用均达到了相当数量和频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具体可参见陈波:《架设代表履职“网络直通车”》,载《中国人大》2014年第5期。

[14]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载《上海国资》2014年第3期。

[15]是over the top的缩写,原意是“足球场上过顶传球”,这里是指在传统认知上,人大工作信息化主要是作为技术部门,如人大信息中心的职责,但是在真正建好、管长远的意义上,必须走出以往技术部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误区,人大业务部门要站到一线、反客为主,为平台提供推广使用、内容提供、功能优化等核心。

[16]陈波:《代表履职的生动画面》,载《中国人大》2014年第5期。

[17]徐治立:《科技政治空间的张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18]邬贺铨:《互联网时代的强国战略》,载《求是》2014年第10期。

[19]后向化是互联网经济商业模式的一项创新,这种模式是靠聚集人气,先让利给消费者,塑造品牌形象和性价比认同,最后形成消费习惯。实质上是完成从引诱消费到主动消费的转变。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篇8

悠悠万事,制度为先,安全为大,质量为本,这是我今年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下面就我个人一年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果:

①2019.11.1-2020.12.10日,隧洞进行日常巡查共162次,发现问题总计1134项,提报咨询建议1090项。分别体现在《引绰济辽安全咨询隐患排查报告单》、《引绰济辽安全咨询周报》上。

②2019.11.1-2020.12.10日,配合一分公司隧洞月度、季度、年度检查共84次,发现问题总计1392项,提报咨询建议1360项。已将问题汇总报告分公司。

③2019.11.1-2020.12.10日,配合总公司隧洞月度、季度、年度检查共35次,发现问题总计580项,提报咨询建议560项。已将问题汇总报告分公司、总公司。

④2019.11.1-2020.12.10日,参与开展安全用电、火工品库、危化品、抽排水专项等检查共28次,发现问题总计310项,提报咨询建议310项。已将问题及建议告知各施工单位,并汇总报告分公司、总公司。

⑤2019.11.1-2020.6.1日,完成编写重大危险源的具体管控措施;负责识别、整理隧洞、暗涵、倒虹吸的重大危险源及动态管控措施,并在每季度进行实时更新。

⑥2019.11.10-2020.11.20日,配合开展阶段性专家诊断工作,主要负责交通安全工作、整理会务资料、问题收集汇总、影像资料拍摄、收集等。

⑥2019.11.1-2020.12.10日,配合完成分公司、总公司内页资料整理、内页检查准备资料,以及业主交代的其他业务。

二、其他工作:

①2020.10.2-2020.12.10日,负责兼职司机工作,陪同领导去通辽分公司、枢纽分公司、输水分公司各标。

②2020.6.1-2020.12.10日负责车辆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③负责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隐患问题分类:

从隐患排查出的问题分析看,坍塌类占50%,高处坠落类占5%,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类占15%,触电类占15%,中毒和窒息类占5%,淹溺类占5%,火灾类、物体打击类占5%。

从安全隐患问题分类来看,坍塌类仍居所有隐患问题的首位,紧随其后的便是机械伤害及施工用电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引起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

四、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①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执行不到位。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制定的安全管理体系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场安全管理层次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安全隐患闭合管理不到位,不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细节把控。

②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满足要求。个别施工单位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专职安全员人员数量不满足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个别管理人员现场安全管理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对现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掌控。

③安全教育培训、交底工作存在流于形式现象。施工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及交底的指导性和适用性不强,安全技术交底空泛,没有针对性,个别施工单位对特种作业、特种设备和大型设备操作的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

④没有认真执行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个别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将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齐全,部分施工单位不严格按照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未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作业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⑤施工单位对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不严格。主要表现在:特种作业台账更新不及时,登记备案的证件过期、未按要求复审;现场存在实际进行特种作业的人员未持证或持证未纳入特种作业人员台账管理现象。

⑥部分施工单位对临时用电安全管理不到位。现场电气安全隐患及消防安全隐患较多,主要表现在执行“三相五线制”不到位、落实安全电压照明不到位,高压电运行维护方面在较大安全风险。

⑦对运输车辆、特种设备、大型机械管理没有严格执行公司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操作及驾驶人员持证、以及相关车辆设备年检管理不到位;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办理以及安全元件检验标定不及时;运输车辆未严格按建设单位规定履行报备手续;对车辆设备维修保养缺乏有效监管,尤其是对协作队伍的设备车辆监管不到位。

⑧个别施工单位的现场安全标准化施工与公司要求相差较大。通风差,增大了作业人员的患职业病的几率;照度不足,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及作业人员安全施工要求;进入富水段或偶遇突发涌水,排水设备设施配置不合理、抽排能力不满足需要,不但增加了安全风险,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

⑨重大危险源监控执行不到位。个别施工单位未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管控制度,相关单位、部门、人员职责不明确,相关标识标牌设置不到位,相关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⑩监理单位人员对施工过程安全监管不到位,不能及时制止、纠正施工单位的不安全行为。对关键施工过程、关键施工工序旁站监管不到位。对于建设单位以及其他各级监管单位下发的安全问题的整改指令,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不到位,致使安全风险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控制、消除。

⑪人员定位系统运行管理不到位。各隧洞段施工单位基本上能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安装了人员定位系统,但各施工单位对其运行管理不到位,只能进行区域定位,且位置不准确,不能很好的发挥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监控的作用。

五、本人咨询建议:

⑴、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①现场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数量必须要满足安全生产管理的需求,且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为专职。不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施工单位要尽快配齐配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要树立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思想,必须支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

②要认真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并结合气候变化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季节性安全教育。监管单位尤其要重点关注作业队伍更换比较频繁的施工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③施工单位要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相关管理台账动态管理、实时更新,确保人证统一。

④加大对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责任落实的监督与指导。

⑤严格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落实的可追溯材料来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⑥要确保施工单位安全措施费用的足额有效投入,监管单位通过定期检查来督促施工单位。

⑴ 施工过程控制方面:

①各施工单位要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要求编制齐全各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需要专家论证的要组织专家论证。严格按照图纸、规范、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施工前还要组织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作业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

②建议组织检测单位及时对已经开挖支护完成地段(尤其是三岔口以及Ⅳ、Ⅴ类围岩支护段)进行检测,以利于排查隐蔽工程的安全隐患,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已开挖支护完成未衬砌地段的安全。

③施工单位对断层破碎带和富水带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要纳入工序管理,加强监控量测,不能盲目施工。进入富水段或偶遇突发涌水情况时,要严格按照排水专项方案执行,合理配置抽排水设备设施,确保抽排效果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

④各隧洞施工单位要加强光爆效果控制,无论几级围岩,光爆效果好既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破坏,也能减少支护时间,从而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⑤施工单位要加强高、低压用电安全管理,尤其要加强TBM高压、富水隧洞的施工用电以及安全电压照明等方面的安全管理。电工必须持证上岗、规范作业,确保用电线缆、电气元件、电气保护装置质量及安装质量,并加强日常检查维护。

⑥加强车辆设备的检验检测及维修保养,严格履行进场车辆报备制度,确保车辆设备正常运转。隧洞段的支洞施工结束后要及时组织铺底施工,并按要求布设防撞墩;管道段及枢纽要加强施工便道的日常维护;补充完善各部位的交通安全警示标识标牌,改善行车及施工作业环境,保证行车交通安全;随着各隧洞进尺的增加,工人上下班的交通安全要引起各参建单位的高度重视,要配置合格的客运车辆,严禁非载人车辆违规载人、人货混运,同时要加强对载人车辆的检修维护及驾驶人员的管理。

⑦TBM组装要严格按照批复的专项方案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安装环境要空气清新、照明充足,且不应有影响组装施工安全的渗漏水。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要严格落实TBM拼装全过程的旁站监督,确保组装安全。TBM验收,严格按照验收程序和验收内容执行,确保运行安全。

⑧TBM作业有轨运输及支洞有轨运输,要加强对提升设备、牵引设备的检查维护,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信号和交通指挥系统运行。

⑨施工单位应完善火工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落实各项安全管控措施,严格火工品的存储、运输及使用全过程的安全管控。尤其要关注火工品到场后至爆破作业完成后的安全管控。火工品运输车驾驶员、押运员,爆破员、安全防护员、库管员、爆破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现场严禁私存火工品,爆破结束后,剩余的火工品要及时清退。

⑩脚手架工程及高大模板施工,应严格按照批复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施工前应对脚手架及模板及相关零部件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脚手架及作业平台搭设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严格脚手架及高大模板验收程序,加强安装及施工过程安全监控。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必须正确佩戴使用相关安全防护用品,并持证上岗。

⑪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多种方式,并结合各种安全管理活动开展隐患排查,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及时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将隐患闭环管理纳入对责任单位安全管理履职考核,实现对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有效掌控。

⑫落实重大危险源管控机制,明确重大危险源各相关单位、部门、人员职责,落实分级管控责任及具体责任人,加强重大危险源过程监督及动态管控。尤其要加强隧洞不良地质地段及交叉口施工、TBM组装施工、高压电运维、枢纽发电洞及房建高空作业、PCCP管道基槽开挖、起重机械组装及管道安装的安全监管。

⑬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及时制止、纠正施工单位的不安全行为。严格履行对关键施工过程、关键施工工序的旁站监督管理。涉及隐蔽工程的,严格履行过程旁站监督并留存好相关影像资料备查。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建设单位以及其他监管单位下发的安全问题的整改指令,确保安全风险及时有效的得到控制、消除。

六.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年多来在本职岗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安全咨询工作不严不细、存在安全管理的盲区。

2、组织、沟通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和有经验的同事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强业务学习,解放思想,弥补差距。

3、工作中不够大胆,思想不够超前。应在不断学习中改变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完善。

七、下步工作目标

1、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建议。

2、咨询服务工作总结(全年)。

3、各类安全检查和重大危险源过程跟踪,提出安全管控建议。

4、参加安全例会。

5、参与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6、完成业主安排的其他工作。

八、咨询工作思考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篇9

【关键词】 总监理工程师;职责;管理

总监理工程师是由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全面负责委托监理合同的履行、主持项目监理机构工作的监理工程师,是监理单位派往项目执行组织机构的全权负责人。《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规定:建设工程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总监理工程师应履行的职责有13条。但从当前建设市场形势看,监理人的责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了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及安全监理的责任。总监理工程师要履行好职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结合本人监理工作经历,谈谈总监理工程师如何履行职责,才能圆满完成项目监理工作任务。

一、 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应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深度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总监理工程师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其特长应和项目专业技术相对口。作为总监理工程师,如果不懂专业技术,就很难在重大技术方案、施工方案的决策上勇于决断,更难有按照工程项目的工艺逻辑、施工逻辑开展监理工作和鉴别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等的优势;应了解或掌握一定的工程建设经济、法规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持续保持较高的知识水准。

2、应多方面扩展自身管理知识的广度

监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等特点。因此,总监理工程师不仅需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管理知识和才能,只精通技术,不熟悉管理的人不宜做总监理工程师。

3、不断提升自身领导艺术和组织协调能力

总监理工程师要领导监理人员圆满实现项目预定目标,在工程建设中经常扮演多重角色,要与上上下下的人合作共事,要与不同地位和知识背景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要把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这一切都离不开高超的领导艺术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总监理工程师作为监理机构的领导、指挥者,要圆满完成任务,离不开良好的组织才能和优秀的个人素质。这种才能和素质具体表现为:决策应变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控制能力、交际沟通能力、谈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必要的妥协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主要来自实践的磨练、学习。

二、进一步强化项目监理机构的内部管理

1、必须建立高效的项目监理组织架构

选调人员建立项目监理机构。根据项目特点选择有效的机构模式,建立精干高效的监理组织架构,做到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健全监理机构组织,做到专业配套,监理人员的数量、素质均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

建立精干高效的监理组织,选人、用人是关键,要坚持德、能、勤、绩、廉五好标准,简言之“德才兼备”。特别是目前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工薪收入在注册工程师中处于垫底位置,很多高智能人才不愿进监理行业,监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这种情况就更要求我们的总监理工程师要慧眼识人,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积极性,发挥他们最大潜能。

2、重视监理的技术准备工作,做好内部事前控制

(1)主持编写监理文件,使监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依据具体工程特点认真编制《监理规划》明确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目标,确定具体的监理工作制度、程序、方法、措施,并确保其有可操作性;总监理工程师应结合项目的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内部管理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内部监理工作和整个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在控可控;对监理人员进行总监理工程师工作交底,组织他们学习及应用。总监理工程师工作重点是日常管理:一个管理行为总是以PDCA循环建立规则、执行规则、检查执行效果、对结果进行处理为一个循环。项目监理机构的内部管理也不例外,应以建立制度、贯彻制度、检查制度的落实、处理为主线。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主张以人为本,因为一切工作最终是由人来完成的;工程监理作为一项技术及管理工作,人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总监理工程师在进行项目内部管理时,应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凝聚力,并通过加强管理,强化对监理过程的控制,以达到良好的监理工作效果。

(2)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制度是管理的基础。笔者认为制度的建立要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假、大、空、泛。因此,总监理工程师在编制工程监理的管理制度时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和监理工作的特殊性,并确保管理制度与有关部门规定、要求相一致。一般情况,管理制度应覆盖工程管理、监理程序、内部行政管理等方面,使每个监理人员的行为都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下,做到凡事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坚持用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用“法治”而不是“人治”管理比较公平、公正、科学,可以保持项目部良好的工作秩序,总监理工程师要按制度去检查落实情况,不需要事必躬亲,使管理工作中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痕迹管理,做到凡事有记录

痕迹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基本理念,要求每个管理行为均应留下痕迹,做到凡事有记录。我负责的项目均要求每个监理人员对所做的每件事都要进行记录,特别是涉及到工程其他参建各方的行为,更应留有详细的记录,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纠纷或作为纠纷调解的依据。

4 、加强过程检查,做到凡事有检查

任何一项管理行为或某项工作,是否在制度规范下进行,是否形成了记录,如果不进行过程检查,则很难予以保证。总监理工程师应引导监理人员对各项工作照制度进行自查,总监理工程师对每位现场监理人员落实制度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促,使监理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在控状态。

5、进行闭环管理,做到凡事有结论

是否进行闭环管理对于评价一个管理行为的绩效具有重要作用。总监理工程师应通过制度建设,强调凡事必须有进行有效、及时的闭环,形成结论或意见,避免不了了之现象的发生。

6、树立总监理工程师的榜样作用

作为监理机构的带头人,总监理工程师榜样作用的本身就是无形的命令,具有很大的号召力。这种榜样作用往往是靠领导者的作风和行动体现的,总监理工程师的实干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团结精神、牺牲精神、不耻下问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对下属有巨大的感召力,容易形成班子内部的合作气氛和奋斗进取的作风。

总监理工程师尤其应该认识到,良好的群众意识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温暖的集体本身对成员就是一种激励;适度的竞争气氛与和谐的共事气氛互相补充,才易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们心理的平衡。

三、组织协调是监理的关键工作

在建设工程监理中,要保证项目的参与各方围绕建设工程开展工作,使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组织协调工作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是监理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组织协调,使各方主体有机配合,促使监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就需要总监理工程师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去调动各方主体的运作。

1、与业主的协调

监理实践证明,监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业主协调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业主是工程投资的主体,工程监理费、工程款都由其支付,能争取到他的支持,及时取得监理费是正常履行监理工作的基本条件,通过他们的理解及允分授权,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不付工程款这是对监理工作最大的支持。处理不好与建设单位的关系,监理工作就是一大败笔。俗话说,“干活不依东,累死也无功”。

要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笔者认为,总监理工程师首先要理解建设工程总目标、理解业主的意图,掌握业主的想法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利用工作之便做好监理宣传工作,增进业主对监理工作的理解,主动帮助业主处理建设工程中的事务工作,以自己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工作去影响和促进双方工作的协调一致;尊重业主,让业主一起投入建设工程全过程;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及时与业主代表沟通,按时提供监理月报,并将工程存在的质量、安全和工程款等问题的处理结果亲自当面做汇报,做到谦虚、谨慎,给业主必要的尊重。正确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监理机构的工作容易得到支持和肯定,也为监理工作的拓展创造了好的条件。

2、与施工单位的协调

对施工单位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规范、规程办事,讲究科学态度;协调不仅是方法、技术问题,更多是语言艺术、感情交流和用权适度问题,高超的协调能力则往往事半功倍,令各方都满意。

要做好监理工作,首先是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确能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与安全时予以确认;理顺监理程序,所有的报验、报审均应在施工方自检、自查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方验收或审核;监理人员切记不能越位,监理人员不是施工单位的施工员、质检员、总工程师。要做到对质量、安全实行严格监理的同时,对施工单位要热情服务,施工方具备验收条件时要及时验收,不推、不拖,做到凡事以理服人,并尽量做到事前控制。同时总监理工程师在处理索赔问题上应公平、公正,既要维护建设单位的关系,但也不能损害施工单位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各方信服。

3、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他单位的协调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与监督是对监理工作的帮助与支持,对他们的尊重可以争取到他们的理解和强有力的支持,借助他们的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工程质量、安全控制和质量、安全问题处理时,要做好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交流和协调;在施工监理的条件下,和设计单位做好交流工作、协调要靠业主的支持。

四、开展监理工作要善于运用以下的具体方法

1、开工前全方位做好事前控制

(1)总监理工程师通过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各专项方案督促施工方健全质量及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计划及措施,相关人员的在岗情况,把好工程及工序开工关。

(2)组织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前面,确保工期及费用有业主可控范围。

2、施工过程中全力做好事中控制

安排监理人员过程进行见证、巡视、旁站、平行检验、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指令督促整改并跟踪落实。

3、完工后做好事后控制

凡质量安全不合格项目未落实整改不予验收,不准下一工序施工,以及按合同采取处罚措施。

4、灵活运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和合同措施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安全进行控制管理。

总之,作为一名总监理工程师,是监理机构项目第一责任人,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成效及监理单位的声誉。因此,总监理工程师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公道、正派的形象,充分发挥个人人格的魅力,使项目监理机构成为一个极具凝聚力、向心力的团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把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履行好总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带领监理人员顺利完成建设项目的监理任务。

参考文献

专业技术履职总结篇10

发包方:________承包方:________

为深化企业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经____人民政府批准,将____厂实行招标承包经营。由____管理局、____财政局、____税务局、____劳动局和中国工商银行____分行组成的____工业发包委员会和为发包方(以下简称:发包方。)发包方通过规定的招标程序最终确定以____为代表的(个人、合伙人、企、事业单位法人)抽标者中标,作为本合同规定承包期限内____厂的承包方(以下简称:承包商)。双方协商一致辞,签订本合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招标承包经营是在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选拔经营者,并以承包合同形式确定发包方、承包商、企业职工三者责、权、利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

第二条、承包经营期间、本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

第三条、承包经营期间,本厂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有制、原有行政隶属关系及财政、税收渠道不变。

第四条、承包经营期间,本厂必须坚持生产____产品经营方向,在此基础上可以实行多种经营。

第二章、承包期限、形式和主要指标

第五条、本厂本次实行招标承包经营的期限为____年,即从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六条、本厂本次招标承包经营的形式为:保上缴利润,保技术改造投资,职工工资总额与上缴利润挂钩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第七条、本厂本次招标承包经营的形式为:保上缴利润,保技术改造投资,职工工资总额上等级目标。具体如下;

第一款、以“包死基数、逐年递增、不足自补、超交分成”为原则,承包经营期间上缴利润总额为____万元,其中____年为____万元,____年为____万元,____年为____万元,____年为____万元,……。

第二款、承包经营期间,保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投资总额为____万元,其中____年为____万元,____年为____万元,____年为____万元,____年为____万元,……。

第三款、承包经营期间,归还银行贷款总额为____万元,其中____年为____万元,____年为____万元,____年为____万元,……。

第四款、本厂企业上等级目标为____年底以前达到国家(市)级企业标准。

第三章、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承包方的权利

第八条、承包经营期间,承包个人或合伙承包的第一承包商(以下简称:第一承包人)为该厂法人代表,当然厂长,享受厂长负责制和本合同赋予厂长的全部权利,并承担其全部义务,如企、事业法人承包则由其指派的承包人(公限一个)作为本研制的法人代表,行使厂长的职权,并代表承包方履行本合同。

第九条、承包方在承包期间,对本厂的经营管理有如下权利:

第一款、有权按国家规定自主聘任副厂长及副厂级行政干部,组成本厂领导机构,并报主管局备案,承包期满或合同解除后,该领导机构即告解体。

第二款、有权决定本厂的机构设置、人事任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

第三款、有机依照有关规定奖惩、招用职工和辞退违纪职工。

第四款、有权改革本厂内部分配制度,在上级核定的工资总额范围内有权自选工资形式,自定工资标准。

第五款、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购置新设备。

第六款、在不违反本合同第四条的前提下,有权开发新产品。

第十条、承包方有权依据本合同规定,取得其应得的保法收入。

第二节、承包方的义务

第十一条、承包方在承包期间应尽义务如下:

第一款、对本厂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负有全面责任。

第二款、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期如数缴纳应缴纳的各种税、费和统筹基金。

第三款、必须按期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各项附加指标。

第四款、在承包期间,应保证本厂厂房设备的完好,并按国家规定,分类按比例撮因定资产折旧基金和大修理基金,做到专款专用。

第五款、应完成国家给本厂下达的知项指令性计划。

第六款、应负责继续履行本厂与其它单位已签订的一切有效经济合同,并应承担本厂与其它单位一切原有合法债权、债务。

第七款、自觉接受本厂党组织和本厂职工的监督,尊重和保护本厂职工的民主权利,定期向本厂职代会报告工作,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款、维护本厂职工的合法权益,改美职工的劳动备件,在不数据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本厂职工收,不数据改善职工福利待遇。

第十二条、承包方须以一定的自有资金做抵押(或担保)。承包方的抵押金(或担保金)额为____元。

第十三条、承包方必须全面履行本合同中应由承包方履行的全部条款。

第四章、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发包方的权利如下:

第一款、有权维护国家利益和本厂利益不受损害。

第二款、有机监督本厂的产品经营方向。

第三款、对本厂有财务监督权、审计权和产品质量检查权。

第四款、有权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合同规定维护本厂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发包方的义务如下:

第一款、不得违反本合同规定,干涉承包方的经营自主权。

第二款、不得平调本厂资产。

第三款、必须按本合同规定保障承包方的合法权益。

第四款、必须全面履行本合同中应由发包方履行的全部条款。

第五章、承包方的收入

第十六条、承包经营者(系批承包个人、合伙承包的第一承包人、企、事业法人承包所指派的承包人,下同),在承包期间享受经营收,原有工资级别存入档案。本次承包结束后,承包经营者如不继续承包,按国家有关工资政策重新核定其工资经别。承包经营者在承包期间享受本厂职工的福利待遇,国家规定的各种补贴照发。

第十七条、承包经营者在承包期间的收按与本合同规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各项附加指标挂钩考核的原则确定。(附加指标系指:销售收入、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此项指标按____主管局每年下达的计划执行)

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款、承包经营者如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各项年度经济技术指标和附加指标,其收入以本厂职工当年人均收为基数,所得是基数的两倍,上缴利润每超当年指标1%,再累加相当基数____%的收入,直至基数的四倍。

第二款、发包方如认为承包经营作出特殊贡献时,可另给予特殊资励。

第三款、承包经营者因病、事假实际工作不足九个月,只发给预支生活费。

第四款、职工人均年收藏的计算范围按____劳字____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企、事业单位承包,如超额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各项年度经济技术指标和各项附加指标,其单位承包收为超承包指标上缴利润财政返还地方部分的50%,另外50%归还本厂作为生产发展基金。

第十九条、承包方的收入每年底结算一次,年底结算之前,承包经营者只能按每月____元的标准预支生活费(不含国家规定的补贴)。年底结算以和,承包经营者的个人收入和企、事业法人收入,由发包方一次发给。

第六章、合同的变更、解除或终止

第二十条、本合同生效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发包、承包双均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本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时,须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新的书面协议,在新的书面协议未达成之前,本合同依然有效。

第二十一条、本合同履行期间,如国家有关政策与本合同签订时相比发包、承包任何一方利益受到重大影响,受影响的一方可以提出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第二十二条、承包方如经营管理不善或经营决策严重失误,给本厂造成重大损失或连续两年度未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年度上缴利润指标,发包方有权解除合同,不负违约责任,并保留向承包方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发包方如违反本合同规定,干扰承包方的经营管理活动,使承包方无法继续经营下去,或使承包方的合法收入得不到保障,承包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并要求发包方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四条、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使本合同无法完全履行或无法履行时,须发包、承包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第二十五条、本合同规定的承包期满,发包承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履行完毕后,本合同自行终止。

第二十六条、本合同期满三十日以前,承包方应接受发包方派出的审计机构对其承包情况进行审核,确定无误后,双方代表在审计意见书上签字后,承包方方可离职。

第七章、违约责任

第二十七条、发包、承包双方应全面实际履行本合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应负违约责任。

第二十八条、承包方如未按期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各年度附加指标,应承担违约责任和相应的经济处罚,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款、承包方如未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年度上缴利润指标,按每降1%扣减承包经营者个人预支生活费额7%,直到扣减其档案工资额的50%.第二款、承包方如未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其它年度经济技术指标和各项附加指标,则由发包方酌情相应扣减承包经营者个人当年收入总额,但最多不超过其当年收总额的____%.第三款、承包经营者在本合同解除或终止时如未完成上缴利润指标,除分别按本条一至三款扣减收入以外,还须以本人(含保人)抵押金抵补,直至抵清或全部抵尽为止。

第四款、企、事来法人承包,如未完成年度上缴利润指标,须用本单位自有资金补足。

第五款、企、事业法人承包,如完成年度上缴利润指标,但未完成其各项年度经济技术指标和附加指标,则由发包方酌情相应扣减承包单位超上缴利润分成收入,但最多不超过该收入的____%.第六款、本条第一至五款所指扣减数额和抵补数额,即为承包方违反本条所应缴纲的违约金额数。此项违约金由承包方负责在违约的年度的次年三月底以前交付发包方,承包方对此项违约金如有滞纳行为,则须从滞纳之日起至补齐之日止,以天为单位按滞纳数额的万分之三向发包方支付滞纳金,此项滞纳金由承包方自理。

第二十九条、发包方如违反本合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违约给承包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并须向承包方支付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百分之三的违约金。发包方的赔偿金和违约金应在违约年度的次年一月底以前交付承包方。发包方如有滞纳行为,则须从滞纳之日起至补齐之日止,以天为单位按滞纳数额的百分之三向承包方支付滞纳金,此项滞纳金由发包方自理。

第三十条发包、承包双方发生纠纷时,应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执行。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合伙承包的原定第一承包人(或企、事业法人承包的原指派承包经营者)如发生意外事外事故,无法继续履行本合同,则由承包合伙人(或企、事业法人)另行推选(或指派)第一承包人(或企、事业法人)另行推选(或指派)第一承包人(或承包经营者),经发包方认定,继续履行本合同。

第三十二条、本合同期满后,如本厂仍实行招标承包经营,且承包方履行本合同情况良好,承包方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再承包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发包方的《招标书》、承包方的《投标书》、《答案辩材料》(合伙人承包者《承包合伙为协议书》),均为本合同附件,上述文件材料发与本合同正文为准。

第三十四条、本合同由发包方代表、承包方代表签字,并经____公证处各执一份。

本合同副本若干份,报企业承包指导委员会,发包方或成员单位备案。本合同副本与正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发包方________

代表____(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