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专业技术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6 10:08:44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篇1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广西热能动力类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广西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战略举措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形势要求,提出了热能动力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 热能动力 高技能人才 高职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广西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加快推进工业化,是建设富裕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知名品牌,优化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电力、铝业、制糖、钢铁、化工、林浆纸、锰业、建材等资源型工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化进程。从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不仅需要大批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熟练掌握专门技术,具有精湛操作技能的热能动力类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对当地相关企业的调研,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尽快培养造就一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 一、广西热能动力类高技能人才建设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趋强劲,广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热能动力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未来的发展需求来看,广西热能动力类高技能人才建设却仍然存在下面问题。 1.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要求不相适应。广西要实现经济起飞,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关键在工业,推进工业化是带动广西经济增长的主导。当前广西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很多企业已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批低技能岗位正日益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急需一大批适应新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目前广西的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缺口。根据《广西人才开发目录》,未来几年,预计广西重点产业每年热能动力类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2000名。 2.高技能人才存量不足,比例明显偏低。调查表明,热能动力类高技能人才仅占该类技术工人总量的5.9%,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必须在15%以上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形成良好的生产力循环系统。相比较而言,差距明显。按照广西《广西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高技能人才占持证技术工人总数比例达10%以上,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3.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突出体现在年龄、学历上。据对相关企业调查,年龄在35岁以下的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型人才总量的27%,45岁以上的占 45%。高技能人才面临断层的危险,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退休,许多企业一线将面临阵前缺良将、后继无能人的窘境。在学历构成上,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技师占 29%,大专学历占9%。大量低学历技能人才难以满足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以及在年龄、学历上的结构性矛盾,已成为严重制约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瓶颈。 二、职业院校热能动力类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1.职业教育培养总量小。“十五”时期,广西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良好,高职高专教育新增了不少专业和专业点。但从整体来看,“十五”时期广西高职专业结构中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仍然偏大,专业设置结构不能尽如人意,“轻型”专业居多,“科技”含量不大,与广西加速“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热能动力类相关专业的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篇2

笔者查阅汇总了大量的督查、检查报告,选取热工专业为分析对象,通过技术方案的查阅结合分析结果发现热工专业的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容易出现管理盲点的往往是涉及多个专业的工作。相关专业的技术要点没有进行沟通或者确认,实际工作中就容易造成漏项或者突发矛盾,而反映在档案中体现在其他专业的技术要求没有进行沟通编制,或者方案会签。

2、实施过程技术方案随意变更,或者由于技术路线不明确导致的反复沟通和临时确认,查验技术方案一般体现在技术调研储备不足,关键技术路线不合理、专业间技术要点冲突等多个方面,审批后方案达不到执行的完整程度,项目执行过程的质量管理也无从谈起。

3、项目结果后与项目规划差距较大,并且往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大量沟通或者扯皮的现象,调阅技术方案发现,这样的项目往往存在多数参数和施工细节没有明确,以及没有明确项目质量控制要点等问题。

4、项目执行后,调试、验收、交接、后期技改等工作缺失初始资料,查阅技术方案存在重要流程不明确或者重要数据没有规范的格式要求,造成项目执行过程随意或者失去监督依据。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篇3

关键词:参与式 课程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基金项目] 盐城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化工专业化学检验工项目课程开发研究》(主持人:王祥)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已逐步进入深化推进阶段。在具体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课程模式上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职业岗位群下各专业岗位的特点,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课程模式,切实改变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综合化,在教材的开发、编制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切实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材,开发与编制符合学生认知和技能养成规律,以应用为主线,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基础水平的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体系。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以“利益相关者各方参与”为原则,以“以人为本”为课程开发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课程开发模式不适为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一、参与式课程开发模式的操作性定义

参与式课程开发的理念――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 参与式课程开发的原则――利益相关者各方积极参与。参与式课程开发模式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本着各方积极参与的原则,立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学校现状分析入手,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企业、社会(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各方面的力量,系统分析学习者的需求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课程计划,从而达到学校各专业的目标定位准确、课程开发的循环往复与动态发展的目的。

二、参与式课程开发模式的六个阶段

参与式课程开发可分为学校现状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评估、制定学习计划、实施、评估等六个阶段。六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如下:学校现状分析主要是考虑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教学计划的自由度、同类学校或同类专业的比较以及政策环境和信息交流等情况。利益相关者分析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对课程有影响和受课程影响的人或部门。主要指学生、用人单位、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等。首先,应选出对开发课程计划特别有贡献和有作用的部门和个人,保证他们能够加入进来。利益相关者分析是参与式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要解决好利益相关者中兴趣高而影响力小和影响力大而兴趣低的两大矛盾。做到分清主次,有效地调动所有利益相关者介入到课程开发中来。学习者学习需求评估: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与身心发展的状况,特别要把握好职业院校生能力倾向方面偏重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水平相对较弱的特点,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制定学习计划:通过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共同参与,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实施: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现场应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不断反思、总结,研究、调整,促进教师在行动中研究,为行动而研究。评估:综合各利益相关者对课程开发、实施等过程的评价、反思与总结,并提出新的修订方案,在新一轮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提高。是本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终点,也是下一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起点,并形成循环往复。六个阶段的循环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

三、参与式课程开发模式在职业院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运用

近几年,我们与市骨干企业――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培养热处理设备的相关工种的技术工人。我校并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中挑选了二十多人,进行热处理专业相关工种的培训学习,反响效果较好。根据该企业自身发展对热处理技术工人的需求和该企业客户对设备操作工人的需求情况,我校与该企业形成了合作开发热处理专业相关工种的培训课程及培训技术工人的合作协议,并由江苏省热处理学会、江苏省工业电炉协会的行业专家,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我校机电专业的骨干教师共同成立了热处理专业初、中级技术工人培训课程开发小组,并选取了二十名掌握基本的机械常识性知识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进行热处理专业课程的边开发,边实施工作,在实施培训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多次召开培训学生、学生家长、参与培训的指导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行业协会专家的会议,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完善课程内容。根据前阶段合作情况分析可知,在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开发的课程,更加有针对性,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更加贴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受到企业、学生家长、学生的好评。首批二十名学生全部通过了热处理专业操作工中级技能考核,将继续进入高级技能的培训学习。

运用参与式课程开发模式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热技术方向的职业岗位群下,开发实施相应的专业课程,培训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践探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找到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解决了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专业课程开发。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其他专业如化工、纺织、服装、烹饪、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课程开发过程中也是值得借鉴与参考的。

参考文献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柔性电热膜;专利申请;发展路线

人类自从学会用电以来,对加热器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对加热材料的发明也没有中断过。然而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所以开发节能电加热产品是很有意义的。电热膜主要由导电物质和成膜物质或膜状材料组成,不同的导电物质和成膜基体可以形成多种电热膜,其加工方法有许多种,有的是将膜直接制备在被加热载体上,在载体上形成的薄膜不能和载体分离,有的是将电热膜元件化,例如将导电物质和成膜物质混合成浆料后进行干燥成膜,利用粘结的方式贴在被加热物体上;也有的采用物理气相沉积、真空喷涂、离子喷涂、溅射等方法,使导电物与膜状基片组成一体,或将电热膜浆料制成转印纸等。从根本上讲,柔性电热膜就是一种面状发热的薄膜加热元件,因其良好的柔韧性、导电性及安全性,成为某些应用领域中其它加热元件所不能取代的产品,在家用电器、电力电子、通信、能源、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2]。

1.国外专利申请状况

1.1国外专利申请重要申请人分析

鉴于电热膜加热技术起源于美国,因此美国的申请量处于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德国在20世纪70、80年代对柔性电热膜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从而在该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日本也是柔性电热膜领域的重要申请国。从FT有关面状发热体的形状、结构、材料和使用条件等详细分类中,可以佐证柔性电热膜技术在日本非常发达。图1-1示出了国外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名的申请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日本)、汽车系统公司(德国)、松下电工有限公司(日本)、美国瑞侃公司。

2.中国专利申请状况

2.1国内专利申请重要申请人分析

当国外柔性电热膜技术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时,同时期中国专利申请从零开始并有了初步的萌芽,国内电热膜技术的研究起步晚。业界认为,1989年蔡淑珍研究所发明的陶瓷型电热膜技术属国内外首创,是电加热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图2-1表示柔性电热膜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3名的申请人。柔性电热膜领域的重要申请人主要集中在汽车电热装置和供暖领域的企业中。从图2-1可以看出,国外企业占到柔性电热膜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32.3%,说明国外企业因为前期的技术积累,仍然占据柔性电热膜领域的重要地位。同时,可以发现国内企业例如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和宁波锦春电器有限公司,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的发展,专利申请量占据柔性电热膜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34.5%。

3.柔性电热膜技术专利技术发展分析

如图3-1所示,高分子电热膜技术发展路线。美国瑞侃公司作为柔性电热膜领域的开创者,早在1979年12月11日,提出了添加碳黑作为导电填料,通过丝网印刷、喷涂在柔性基底上形成导电加热元件。由此,开始引起了许多国家对高分子电热膜加热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视。1989年10月4日,BOYELDIEU A提出了使用导电油墨作为电阻发热体制作柔性电热膜,电热转换率高、节电效果非常明显。在随后的10年间,导电油墨作为电阻发热体成为主流技术,通电加热产生红外辐射。为了解决导电聚合物电阻率高、导电稳定性和重复性差的问题,美国的一家公司于2002年提出了通过在高分子中添加导电颗粒如石墨或银粉等,增加电导率,从而形成柔性电热膜加热元件。研究填充型导电高分子作为加热层,属于目前的研究热点。而国内的高分子电热膜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始于70年代。由于柔性电热膜最开始是用于航空领域,所以在早期研发阶段,研究所和高校对柔性电热膜的理论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例如,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江南工业贸易公司。以北京新宇阳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清华大学联合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为代表,在柔性电热膜领域地位越来越重要。

4.总结

本文通过DWPI和CNABS数据库收录的专利为样本,分析了国内外柔性电热膜的专利申请趋势,以及主要申请人等等,并对柔性电热膜发展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技术分支的技术发展做了进一步分析。随着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势必会有大量的国外申请进入中国市场,对于国内申请人来说,针对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如高分子电热膜进行研究有良好效果,或者研究一些对该领域的专利有重大改进的专利,实现弯道超车,加快柔性电热膜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篇5

《节能型双向集热卫浴间建筑设计图集》这个项目是建设部重点科研项目“建设部2003科学技术项目计划”之中《住宅厨房卫生间集成化研究》的分项课题(项目编号031057),由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住宅厨房卫生间技术研究所、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共同编制完成。国家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陈宜明,国家建筑设计大师赵冠谦,淮安市副市长周云飞,淮阴区区委书记戚寿余,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延文、副总经理颜中民,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厨房卫生间研究所所长林润泉、科研室主任鞠树森等,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与会人士就《节能型双向集热卫浴间建筑设计图集》编制的背景、意义,辉煌太阳能公司双向集热技术的特点与产业化前景,以及未来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战略关系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厨卫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润泉:《图集》有利于推广“双向集热”技术。

2003年建设部科技司给我们下达了一个课题, 即《厨房卫生间集成化技术研究》。该课题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解决厨房卫生间普遍功能比较低下的问题,要搞厨房卫生间的成套技术、标准化和系列化的研究。

根据总体要求,课题应包括硬件的研究和软件的研究。前者是研究相关的技术设备,后者是研究标准化的问题,以及推广过程中的技术规程和图集。我们2004年完成了厨房集成化图集的编制任务,2005年我们完成了第二本图集, 即《节能型双向集热卫浴间建筑设计图集》。

节能型双向集热卫浴间的技术工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前期的设备研制开发, 已经由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完成。另一部分就是《图集》的编制问题。

2005年6月份, 我们邀请了建设部的专家,对《图集》编制的目标、内容、要求等进行论证。我们技术研究所和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图集》于10月份通过了评议与验收。在验收通过之后,我们又进一步征求各位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修改。

国家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双向集热”开辟建筑节能新途径。

节能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国家是世界头号耗能大国,也是头号能源进口大国。但同时,我们能源的浪费很大,就我国工业生产而言,很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是国外同行业的数倍。反过来讲,我国节约能源的潜力也很大。从大的方面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能源消耗方面,建筑能源的消耗又是很大的一块,建筑总能耗大体占全国总能耗的1/3。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建筑节能的问题应成为建筑行业的头等大事。建筑节能又分为建筑建造过程中的节能和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多年来,建筑节能多偏重于建筑物本身,即建筑建造过程中的节能。而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的节能型双向集热技术, 开辟了建筑节能的一个新途径。

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颜中民:“双向集热”技术10年可省一座三峡电站。

双向集热节能技术,是通过对可再生能源中的温差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形成一整套通过热交换技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达到高效节能的创新节能效果。该技术将等量的冷态自来水中的热量与热态洗浴废水中的热量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将废水中的热量加以回收并且循环利用,从而提高了自来水的初始温度,实现了从上吸收热水设备的热量,从下吸收洗浴废水热量的双向集热。该技术在不增加任何动力的前提下,实现了将废水通过量与热交换效率的高度统一。在废水通过量为每小时300升的情况下,热交换率高达79%,提高了热水的产出量以及热量的利用率,实现了废水热量及时就地回收并循环利用,节能率达到50%以上。2002年4月, 经江苏省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所检测,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双向集热装置的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出水量能达到385.7公斤,而不使用双向集热装置的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出水量只有168.9公斤,前者是后者的2.28倍。

这项发明创造不仅获得了国内的5项专利保护,还分别获得了美国发明专利、日本和德国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产品180台样机从2002年9月投放市场,经过3年时间的试用,运行情况正常,各项性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目前,运用辉煌双向集热技术,构建节能型双向集热卫浴间的示范工程,已经在淮安市淮阴城中花园动工。同时,研究编制《节能型双向集热卫浴间建筑设计图集》也被列入到建设部的重点科研项目――住宅厨房卫生间集成化研究的分项课题。

该《图集》将节能技术及设备纳入了建筑设计的标准,开辟了我国建筑节能的新途径。《图集》实施和推广后,将我国与世界现有的单向集热运行方式的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各种锅炉等热源设备提升为双向集热的运行方式,使得亿万家庭用热水在能源的利用率上由现在的90%上升到200%,节能达到了50%。《图集》的颁布与实施规范了节能设备的安装施工,使节能设备像建筑构件一样,融入到住宅的整体设计中。我国城市2003年新建的商品房住宅面积达到9.41亿平方米,按照100平方米一户计算,每年有941万户入住新商品房。如果从现在开始每年新建的商品房全面应用双向集热节能技术,建成双向集热的节能型卫浴间,从第11年开始,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就可以节能1430亿千瓦时,这就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电站。这不但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宝贵的一次性能源,而且减少了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意义十分重大。

《图集》采用下沉式的结构设计方案,将螺旋套管双向集热节能装置,预置于卫浴间的下沉式结构中,实现与住宅结构的一体化设计,并与土建同步施工,形成具有节能功效的卫浴间。该卫浴间连接管道全部为内置铺设,整体上看,卫浴间内明显的只有洗浴喷头和使用开关,整个卫浴间显得十分简洁,并且改善了卫生间通风条件,美化了卫浴间的环境。在同等出热水量的情况下,采用《图集》设计的双向集热热水系统,与常规的单向集热系统相比较,单向集热含淋浴房的设备是3100元,双向集热含淋浴房的设备是3200元。从一次性投资的设备价格来讲,这二者之间是相近的。但是双向集热的设备能耗可以节约50%,以三口之家为例,每人每天用热水是60升的话,每年每户就可以节约795元,在产品10年寿命期内,每户节约的电费高达7958元。

对于开发商而言,我们给商品房提供了节能建筑的新概念。对于家庭生活而言,则开辟了消费节能的新途径。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采用空调采暖和制冷的用户为例,每户按100平方米计算,假定全年空调使用的时间为5个月,空调的功率为3千瓦,每天使用7小时,全年消耗的电能就是3150千瓦时。如果采用设计标准规定的节能型的围护结构,通过对墙体材料、门窗材料、屋面材料的改变, 真正实现节能50%的目标,围护结构成本的增加是10%至12%,即每户需要增加的成本大约在8800元左右。采用我们《图集》设计标准,同样是三口之家,每人每天我们按照55℃的热水提供每人60升的话,那么每年可节约的电能是1529千瓦时,通过对围护结构的改变与安装双向集热节能装置相比较,节约的电能是相当的。但是我们这项技术所要增加的建筑成本很低,只是建筑成本的0.5%,也就是说只需要增加400元的建筑成本, 就可以同样实现建筑节能50%、每户每年节约1500千瓦时的目标。

不但连接好的热水设备即刻就可以使用,使用了就可以达到节能50%以上的目标, 而且双向集热节能装置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上。它可以与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热水器对接,可以与燃油、燃煤、燃气及电锅炉相配套使用,还可以和集中供热水的管道对接使用。不管是何种方式,都可以达到节能50%的效果。可以说,该技术无论是市场前景还是综合效益,都是前卫的、十分看好的。

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位于总理的故乡淮安,是我国太阳能行业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债项目,公司不仅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3 C认证、德国GS认证以及欧盟CE认证,并且获得了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当前,辉煌太阳能双向集热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年产30万套的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厨卫技术研究所科研室主任鞠树森:顶级专家跟踪把关《图集》技术内容。

这本《图集》由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建设部政研中心厨房卫生间研究所、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而成。从2005年6月到11月结束。在编制过程中,先后多次邀请了国内不同专业的顶级专家,对《图集》的技术内容进行跟踪把关。

《图集》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重点解决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建筑结构和水、暖、电气等专业与装修的衔接问题,将使用功能、空间利用、环境质量、节能等方面综合考虑,保证卫浴间净空尺寸和部品的标准化,使产品模数与建筑模数协调统一。不仅适用于各类新建住宅的卫浴间,而且现有住宅的卫浴间改造也可以使用。二是卫浴间楼面结构采用下沉式设计,将螺旋套管式双向集热节能装置预先埋置于卫浴间楼面的下沉空间内,与基建工程同步施工,实现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的一体化,形成具有节能功效的卫浴间结构。三是选择了比较常用的8种户型共10种平面布置形式。根据对接热源不同,分为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壁挂炉、电热水器、集中供热水等形式,卫浴间的结构形式又分为整体下沉式和局部下沉式两种。

国家建筑设计大师赵冠谦:“双向集热”技术具有创新性可靠性。

双向集热能够把洗浴间的废水以及余热再利用,这是一项很好的技术。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多项专利,说明了技术的可靠性。首先这个《图集》的技术符合国家建设节能政策,同时又是建设部在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政策导向下来编制,所以有它的适用性、实用性。《图集》选了几种卫浴间,使得使用者比较容易选用什么样的卫浴间的结构,与双向集热技术进行结合。

这本《图集》的编制符合节能政策的要求,这是一项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同时,这本《图集》是把产品的研发和工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创新技术在建筑产业中推广应用;这项技术还有结构施工的方便性等等优点;《图集》在卫浴间洗浴方面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有推广的价值。

淮安市副市长周云飞:推广“双向集热”技术政府义不容辞。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篇6

豪迈集团股份公司是山东省高密市一家集团化经营的民营企业,成立于1995年,以高端装备、轮胎模具、换热器的研发销售为主营业务。目前总资产30.4亿元, 2011年完成营业收入12亿元,利税4.4亿元,总体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员工5000余人。集团辖有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豪迈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高密市豪迈教育投资有限公司、高密豪佳燃气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其中有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以“一环二节三高”(环保、节材、节能、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作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划总纲。

转型升级历程

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机械加工为主,其中主营业务为轮胎模具产业,大约占集团公司业务总量的50%。专用装备制造产业主要是为轮胎模具制造业配套生产,产品主要是轮胎模具加工专用设备。集团公司第二大主营业务为高端零部件制造产业,业务量占集团总量的45%。高效节能换热器产业占集团公司总业务量的5%。以上主营业务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规模扩大。能源消耗较高,生产成本增加,产品利润率较低。针对以上情况,集团确立了主营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轮胎模具产业,通过更新设备、改善加工工艺等升级方案对产品生产进行高效化、优质化、低成本化、节能降耗化升级改造。同时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轮胎模具生产基地。专用装备制造产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专用设备的通用性,以服务高端精密制造行业为主,拓展专用、自用装备转向市场,实现批量化生产。高端零部件制造产业,主要服务于国际高端客户,掌握先进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为自主创新整机装备奠定基础。在开拓市场方面,着眼于国际市场,同高端客户合作,把握高端装备产品的发展方向。高效节能换热器产业,在技术方向整合国内外先进换热技术资源,开展换热器技术的研发工作,建立国际先进的热工实验室,提高研发应用水平,开展工程化研究,实现高效节能型换热器的量化生产,达到环境、资源、工艺、技术的最优结合,提高换热器行业的技术水平。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主导产品优势。重点建设“国产子午线轮胎模具生产线高效优质节能化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计划投资3600万元,新购立式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形机床、刻字机、数控电极铣等设备500余台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将大幅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和质量。预计新增销售收入6000万元。

二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建设“225/45R15组合式高档子午线轮胎模具项目” 和“天然气直燃式高效加热机组项目”。其中,“225/45R15组合式高档子午线轮胎模具项目”占地面积60亩,计划投资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25/45R15组合式高档子午线轮胎模具100套,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0000万元。“天然气直燃式高效加热机组项目”占地面积40亩,计划投资200万元,新购生产设备10台套。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天然气直燃式高效加热机组200台。新增销售收入2200万元,新增利税700万元。

三是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两化融合进程。重点建设项目有“轮胎模具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项目”和“摆动轴轮胎模具专用数控铣花机项目”。其中,“轮胎模具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将建设机房、购买1000台计算机完善公司网络,采用国际先进适用的信息化PLM系统,通过PLM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轮胎模具从研发、制造、销售和回收整个过程的全面管理,将信息化管理融于工业化生产,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摆动轴轮胎模具专用数控铣花机项目”计划投资500万元,购置试验仪器、检测设备和生产设备10台套。项目建成后,将改变过去手动铣花的历史,大大提高轮胎模具花纹块的加工效率和质量,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2000万元。

四是促进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重点建设项目有“螺纹管束螺旋缠绕式高效节能型换热器项目”和“轮胎模具再制造项目”。其中,“螺纹管束螺旋缠绕式高效节能型换热器项目”占地100亩,前期计划投资500万元,新购生产设备20台套。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螺纹管束螺旋缠绕式高效节能型换热器10000支,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预计新增销售收入30000万元,新增利税5000万元,创节汇1000万美元;“轮胎模具再制造项目”将会针对高端子午线活络模具进行维护和维修,大大延长轮胎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新购试压机等设备15台套。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2000万元,新增利税2300万美元。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篇7

解放思想是先导

双良认为顾客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个性化突出,先有顾客,后有生产。系统的应运而生就是双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紧紧围绕节能环保主题,积极发现客户需求,服务社会大众,辛勤耕耘、积极创新、不断开拓的成果。由于帮助企业回收利用废气能源,节省一次能源耗费,并有效降低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余热利用技术受到客户广泛欢迎。

早在1985年,双良就用思想作为前行力,挖掘余热价值,制造出第一台双良非中央空调-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组。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双良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又相继开发了热水型溴冷机组、直燃型溴冷机组和烟气型溴冷机组,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系列,由此奠定在中国溴冷机行业的领导地位。之后,当大多数厂商还在关注如何减少一次能源耗费时,双良已经在思考如何通过能源多次利用来显著提高能源利用率,再次走在了前列。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热电余热回收热泵系统一期工程的成功试运,标志着双良继续领跑冷凝热领域。

“在双良看来,企业排放掉的不是废气,是财富!双良的节能之道就是发挥余热价值。余热资源作为宝贵的能源之一,遍布各行各业,常常被白白排放。据统计,未被利用的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有60%可回收利用。双良通过回收利用工艺系统排出的废气、废渣及其他介质余热进行制冷或是制热,降低煤炭、燃油热气等一次能源投入,变废为宝,降本增效,响应国家节能号召,不让财富白白流失。”双良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节连山表示,“双良股份自成立之日起,就倾情节能环保,以节能环保为己任,致力于为社会提供集节能环保、性能卓越与安全可靠为一体的各类节能产品与技术,从双良溴化锂机组、余热利用技术,到环保过滤、高效换热器,再到绿色建筑装饰材料,二十六载矢志不渝。26年来,双良共计为社会提供了近20000台节能设备,大大节约了电力供应,相当于少建15个600WM的火力发电厂,意味着每年节约2250万吨标准煤,减排5760万吨CO2,等同于再建16万公顷森林。”

科技支撑是核心

系统的成功试运,证实了双良的科技实力。系统以双良股份吸收式热泵技术为基础,依托自身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以吸收式技术为基础,以节能减排为核心,集中力量做好余热技术的开发升级,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验证系统的可靠性,2010年3月26日至28日,系统专家评审会议在山西晋祠宾馆召开,江苏双良股份副总裁江荣方、马福林、总工程师毛洪财、国阳新能总工程师李旭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郁刚、山西省制冷学会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苏保青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天津、山西、湖南、西安、河南等10多个省市的设计院和电厂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上,专家和代表们围绕系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给予高度认可。以每GJ(10的9次方焦耳)27元计算,该系统为国阳新能每年节能毛收入7651万元,节水收益425万元,相当于年节标准煤16.1万吨,节水85.05万吨,减排灰渣10.6万吨,烟尘383吨,二氧化硫4833吨,氮氧化物2289吨,二氧化碳40.9万吨。

据了解,系统除吸收式热泵技术外,还采用淋板布液的发生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充分利用传热面积,提高机组的COP;采用溶液泵变频控制,缩短启动时间,减少能源耗损;采用完善可靠的故障预诊断、故障自恢复、故障自报警三级安全系统等技术,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并实现了机房无人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双良雄厚的科研能力一直充当着双良股份的造血剂,承载着双良人的梦想,为双良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标志性的三级研发体系:1994年投资建立的中央空调行业唯一的部级企业研发中心;2001年12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的业内唯一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成熟产品进行个性化设计和技术创新,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求的技术部。通过三级研发体系形成了强大的适应目前和未来市场的技术创新系统。”双良股份总工程师毛洪财介绍,“双良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制冷和热泵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拥有18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达46项。”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篇8

1 热生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1.1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基本概况

人才是实现源头创新的根本所在[3]。十二五,热生所牢牢抓住人才与发展这条主线,重点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以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为主且多学科相互交融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4]。截至十二五末期,共有正式在编人员 181 人,其中,科技创新人员 158 人,占87.29%。先后获部级人才荣誉 8 人次,获部省级人才荣誉 14 人次,获院级人才荣誉 30 人次,初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专业素养较好、创新能力较强和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基本形成,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1.2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规模总量及岗位类型

十二五,热生所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总量逐年递增。截至十二五末期,科技创新人员共有 158 人,其中,科学研究人员有 125 人,占科技创新人才总量的 79.12%;转化推广和农业工程技术人员有 11 人,占 6.96%;检测及科技服务人员有11 人,占 6.96%;科技、财务等业务管理人员有 11人,占 6.96%。

1.3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年龄结构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整体年龄趋于年轻,平均年龄约 37 周岁。截至十二五末期,35 周岁及以下科技创新人员有 71人,占科技创新人才总量的 44.94%;36~45 周岁人员有 62 人,占 39.24%;46 周岁及以上人员有 25 人,占 15.82%。可以看出,青中老三代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梯次相对合理,形成了青年人才储备充足、中年人才成为中坚力量和资深人才引领帮带的良好局面。

1.4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学历结构

十二五,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博士和硕士为主的人才不断聚集。截至十二五末期,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共有 138 人,占科技创新人才总量的 87.34%。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有 85 人,占比达 53.80% ;具 有 硕 士 学 历 的 人 员 有 53 人 ,占33.54% ;具 有 本 科 及 以 下 学 历 的 人 员 有 20 人 ,占12.66%。基本形成了以博士为科技创新主体,硕本为技术支撑的局面。

1.5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职称结构

十二五,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高、中、初三级职称结构由正金字塔形转变成为倒金字塔形。截至十二五末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71 人,占科技创新人才的 44.94%。正高级人员有 17 人,占10.76%;副高级人员有 54 人,占 34.18%;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有 62 人,占 39.24%;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有 25 人,占 15.82%。

2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才队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一是科技创新人才规模总量相对不足。对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和瞄准建成世界一流热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战略目标来看,现有的人才资源规模难以满足未来热带生物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科技领军人才相对缺乏。因人才经费、工资待遇、事业平台、地域和机制等原因,吸引领军型人才的有利条件不足,成为制约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三是科技人才分布不均衡。目前,科技创新人员主要集中在木薯、甘蔗、橡胶、南药和香蕉等传统热带经济作物领域,约占整个科技人才队伍的 80%,而新兴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和南繁种业研究领域人才队伍规模较小,研究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担负重任。

2.2 人才引培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虽然已构建了科研体系,但研究方向和团队的构架还在逐步调整和进一步求证中,需要认真梳理学科建设和研究领域中急需攻破的问题和难题,带着科研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避免引进的人才当花瓶、做摆设。二是人才引进方式较为老套和被动。目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主要靠同行推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选择性小,缺乏对比性,考察方式单一,难以客观全面地对人才进行甄别[5]。一般科技人才的招聘主要采取招聘会的形式,通过应聘人员短短10 分钟的介绍和评委的提问,选拔人才方式有些草率,不够严谨。三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还不成体系。青年科技人才潜力大,对科研工作热情高,但缺乏固定、配套的投入,缺乏持续性和针对性的条件支撑[6],加之积累不足、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够等因素,青年科技人才难以获得竞争性科研项目支持,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导致后备力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

3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总结十二五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统一部署,加强顶层设计,以培养为主,引培结合为原则,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科学发展,探索和把握热带农业科研人才成长的规律,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注重培养和激励青年科技人才,使他们尽快成长、担当重任,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建学科、拓领域、带团队的引领作用。同时,通过设置灵活高效的流动创新岗位,大力吸引集聚国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尽可能把各类先进创新要素引进来,并为我所用,力争确立研究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人才强所行列。

4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4.1 加强战略导向,优化人才引进设计

一是紧紧围绕国家关于热区的战略需求,结合学科发展、平台建设来设计人才引进计划,明确研究方向、承担的任务、预期解决的科技难题,以及团队规模、人才梯队和专业要求,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拟引进的人才从学科发展、研究领域、科研成就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论证[7],将引进人才的素质、能力与引进岗位的要求进行对照评估,确定人岗匹配度,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更要严格依托重点学科和平台来进行,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引进来,留得住,扎深根,结硕果。二是实施猎头行动,成熟一个引进一个[8]。在人才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传统的守株待兔引才方式已呈现出诸多弊端,应采取猎头行动主动出击,转变方式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将引进人才的权力下放到研究室,鼓励研究室在本专业、本领域内,通过名师推荐等多渠道寻找合适的人才目标,直接与目标人物接触,采取猎取性、竞争性的工作方式,通过学术报告、当面访谈、实地考核等多种方式,成熟一个引进一个,摒弃原先成批收集简历、成批招聘竞聘、10 分钟面试的僵硬模式。三是大力发展博士后,借助机制考察人才。根据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的需要,择优选拔一批优秀的博士进站开展工作,借助博士后工作站的平台,利用 2~3 年时间对在站博士后的思想道德、学术水平和业绩条件等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9],通过学术委员会进行组织考核和论证,留下优秀的,流出一般的。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篇9

一、开办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的基本情况版权所有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部门在总结平阴县和长清县崮山镇开通的全国首家“农机服务热线”和商河县开通“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检和作法,把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和全天候的科技服务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措施和手段,拓宽,服务内容和范围,做到人员到位、服务到位、技术到位服务,市及市内六个县(市)区全部开通了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热线电话为: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经过一年多的运转,搞得比较好的有商河县农业局、平阴县农机局、平阴县农业局、章丘市农业局,尤其是商河县农业局,他们的做法及经验已在全市进行总结推广并报道,为全市农业部门树立了榜样。目前,全市直接从事服务的人员达100多人,服务内容涉及种植业、农机和水产三业达10项,服务方式达8种,共接听技术咨询电话1192次,接待农民来访2084次,进行现场指导130次,出动服务车260次,维修机具400多台,调配机械43台次,赶科技大集41次,服务范围遍及全市100多个镇,接受服务的农民达30万人次。服务热线的开通。做到了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帮,解农民之所难,这种快界、迅速、高效的服务方式,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的管理,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质量的监督,又推出了农业科技服务联系卡和服务咨询记录薄制度,使农业科技服务热线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农民亲切的称农业科技服务热线为:“咱们庄户人的11o’”。

二、开办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的基本做法和特点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随着“三下乡”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特别是我们农业部门认识到:要最大限度地、最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科技难题,满足农民群众对科学技术和农业信息的需求,仅靠赶几次科技大集,发放几份科技资料,办几次科技培训班这些传统的形式,远远不够,必须为广大农民群众建立一条随需即来的科技信息服务渠道,这就是农业科技服务热线,这既是我们农业部门转变职能,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造福于民的重要途径,因此都非常重视,一是市局成立了热线领导小组,李吉乾局长为组长,王可敏副局长为副组长,设立了热线总值班室,值班室设在科教处,由王可敏副局长分管,科教处、农业处两名处长具体负责统一调度指挥,每天安排专家和工作人员值班,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各县(市)区热线与市热线联网,形成了上下配合连动的热线服务体系,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值班制度、跟踪服务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咨询回执制度等,以此督促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工作的开展。二是市局聘请了省农科院、省农业厅、省农机局、省海洋与水产厅的8位专家、教授为顾问,对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予以指导解决,并定期为热线人员授课充电,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热线领导小组,监督指导工作;四是都挂牌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办公室,设立了专线电话,组成各有关业务站参加的咨询队伍;五是建立全方位、全天候(星期六、星期日均有值班人员)的咨询服务制度,做到了人员到位,服务到位,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2,服务内容广泛,采取的方法多。

热线服务内容包括:粮、棉、油作物的栽培、管理、病虫防治技术;水产养殖及鱼病防治技术;农机技术推广、农机修配技术、农机作业咨询;各类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各种作物检疫对象防治技术;各类植物检疫手续办理程序;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术;各类农业技术信息、致富典型、流通信息等;各类花卉的繁育、嫁接及管理技术;瓜、菜、食用菌的栽培、病虫防治及管理应用技术。服务方式除专家“坐堂”电话解答,传授先进技术外,还派专家到现场查看,现场解决农民遇到的困难;对于一些综合性或难度较大的问题,组织有关专家会诊;印发各种技术“明白纸’,进行技术推广和教育,并且直接接待来访群众,做到热情服务,及时解决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

3.典型引路;学有榜样。

我市自开通农技服务热线以来,涌现出很多典型。如商河等原因,部分玉米品种(以农大108为主,还有掖单系列品种等),出现苗叶枯黄,个别严重病株在根茎处形成坏死环,生长发育迟缓,农民反应强烈,不少人来电话咨询。因此病在该县乃至全省很少发病,文字记载也很少,一时无法判断病情。根据此情况,他们及时到山东农科院植保所请教,由徐作廷等多位专家会诊后得出结论,该病为玉米苗枯病,并对其发病原因、症状、防治措施提出了意见。回来后,他们及时认真地向农民解释、宣传,使玉米苗枯病得到了有效地防治,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再如今年3月28日,张清明、张清全的茄子、黄瓜得了立枯病,张春生的西红柿得了病毒病、叶枯病,他们通过电话咨询,半小时后“农技110”服务车出现在他们面前,通过会诊得出是以上病害,开出药方和提出具体管理措施,使病害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为农民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七月份这几户农民给他们送去了“服务热情,效益无限”的锦旗。最近,平阴县又推出了农业科技服务卡制度,把科技人员的姓名、学历、技术职务电话全部登记在卡上,发到农民手中,群众可根据需要拨打电话,更好地解决了为农服务问题。”他们还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电话后三位数全部改为“110”,为的是让群众好记,便于联络。章丘市自开办农技服务热线以来,多次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帮助群众解决困难,9月5日,他们还帮助龙山镇权北村农民因砖场灰尘影响玉米产量的原因,并出具了证明,为农民兄弟挽回了损失。

4.加强了农业部门的自身建设,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了素质。

热线的开通,对农业部门、农业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普遍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农业部门能否生存发展,单靠向党委、政府要政策、要支持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改管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服务的实力和能力。要满足群众对农业科技的多种需求,必须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丰富科技知识。目前,广大科技人员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投身生产实践已在广大科技人员中蔚然成风。

三、采取积极措施,把农业科技服热线办好

我市开办农业科技服务热线,虽然有了好的开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作为一个新事物,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有些县市工作比较扎实,服务比较好,有的县服务范围还不够宽,水平还不够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扎扎实实地抓好这项工作。

当前农业。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部分农产品生产周期大幅度缩短,大多数农产品已进入买方市场,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加紧,农民作为市场的主体,既是生产者,也是经营者,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适应市场、适应消费需求变得尤为重要。农民置身市场经济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要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有机遇,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在这一形势下,谁能掌握信息并有服务支持,谁就能赢得市场职得发展。因此农民迫切需要可靠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信息引导和技术服务。版权所有

从我们农业部门自身建设看,开办农业科技服务热线,转变服务方式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部门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服务方式,既要服务效率高、信息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组成精干的工作班子,搞好规划,建立健全网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使其配套联动,充分发挥作用。服务热线及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我们希望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争取尽快把这件为农民服务的好事办好。

二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要采职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广造宣传声势,向有关部门宣传,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宣传热线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篇10

一、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业务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疫情网络报告管理培训

1、项目目标

通过对卫生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疫情报告管理培训,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规范报告行为,为传染病疫情处置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2、项目对象

各县(区)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每县(区)2人、开发区1人,共培训18人,培训时间2天。

3、项目内容

(1)疫情报告中的绩效管理

(2)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

(3)传染病网络直报监测信息的分析利用

(4)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中的法律责任等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集中培训

(2)资金安排

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小计0.288元。人员和经费安排见附表1。

(二)重点传染病防治技术培训

1、项目目标

总结年我市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部署年监测工作任务,并对霍乱、出血热、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防治技术进行培训,提升我市重点传染病防制能力。

2、培训对象

每个县(区)6人,共计54人,培训时间为2天。

3、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将根据以下省级培训内容,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1)年全省霍乱、伤寒、钩体病、出血热、禽流感、流感、狂犬病、登革热、手足口病等监测病种的监测工作总结;

(2)年动物狂犬病监测、出血热疫苗接种、钩体病疫苗接种项目工作总结;

(3)年全省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部署和培训等;

(4)标本采集、运送、检测质量及实验监测数据分析;

(5)出血热防制技术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集中培训

(2)资金安排

市级培训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共计0.86万元。人员和经费安排见附表1。

(三)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

1、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基层结防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具体包括结防机构和综合医院的结核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县、乡三级结核病防治工作水平。

2、培训对象

(1)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培训

根据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进行培训,每县1人,共培训9人。培训对象为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中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共培训2天。

(2)结核病实验室人员培训

根据结核病实验室操作及工作规范等内容进行培训,每县3人,共培训27人。培训对象为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中从事结核病菌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培训2天。

(3)医院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培训

9个县(区)、83个乡镇结核病防治人员及医院防保医生就医院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在结核病合作方面进行培训,每县(区)3人,每乡镇1人,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人,共培训145人。培训对象为县、乡结核病防治机构及医院中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由市级负责组织培训县级,县级负责组织培训乡镇,市级培训2天,县级培训2天。

3、培训内容

(1)新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培训

①结核病疫情、策略和服务体系

②肺结核的化学治疗

③肺结核治疗管理

④结核病信息管理

(2)结核病实验室人员培训

①结核杆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

②培养基的制作

③实验室生物安全

④结核病实验室新诊断技术介绍

(3)医院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培训

①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

②学校结核病控制规范

③医院与结防机构结核病控制的合作

④肺结核患者的转诊与追踪

⑤结核病的信息管理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各县区要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组织实施本项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主管科室负责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并确定培训机构及师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

(2)资金安排

市级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小计1.008万元;县级按平均每人每天60元的标准,小计1.416万元,共计2.424万元。

(四)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专业培训

1、项目目标

(1)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机构霍乱疫情的调查控制能力和实验室诊断能力。

(2)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对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的防制能力。

2、培训对象

(1)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培训

对县级医疗机构急性传染病临床医生和从事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检验人员,进行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培训,每个县(区)3人,合计27人,培训时间为2天。

(2)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技术培训

对县级医疗机构从事传染病防治的临床医生,进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技术培训,每个县(区)2人,合计18人,培训时间为2天。

以上两个项目,由市卫生局组织实施,市疾控中心协助举办。

3、培训内容

(1)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培训(以下所列为省级,市级培训内容将根据省级培训内容,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①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疫情调查控制技术

②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技术

③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疫情标本采集、保存和处理方法介绍

④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原实验室检测依据与方法介绍

⑤霍乱疫情调查处置流程与诊断标准(WS289-2008)介绍

(2)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技术培训(以下所列为省级,市级培训内容将根据省级培训内容,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

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制现况简介

④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调研情况简介

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并确定培训机构及师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

(2)资金安排

市级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计0.72万元。

(五)慢病防治技术培训

1、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基层卫生人员慢性病防制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具体包括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慢性病防制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防办、基层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防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2、项目对象

为全市9个县(区)疾控机构培训27名卫生技术人员(3人/县区),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培训40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培训30人,合计培训97人。培训对象为县(区)疾控机构慢性病防制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以上医院防保医师。由市卫生局组织实施,市疾控中心协助,培训时间为2天。

3、培训内容

(1)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

(2)死因监测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网报技术

(3)慢病核心信息收集

(4)慢病防治示范区建设标准及要求

(5)肿瘤监测技术及癌症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6)慢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规范

4、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并确定培训机构及师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

(2)资金安排

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计1.164万元。

二、资金管理

培训经费已通过《财政厅卫生厅关于下达中央财政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赣财社〔〕232号)下达拨付。承担培训单位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下发的《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赣财社〔2004〕60号)、《关于加强疾病控制专项资金业务培训会议管理的通知》(赣卫疾控处便函〔〕99号)的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切实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禁将财政补助直接发给受训人员,也不得另行向受训人员收取培训费用。

三、项目执行时间

市疾控中心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于年4月底以前完成全部培训工作。

四、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坚持考核评估,保证质量。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估制度,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每一项培训项目执行情况都必须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培训质量。采用数据分析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督导评估方法,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抽取市级、县级培训班各三个,用评估表进行现场评价。

1、本培训项目已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对培训合格者,统一给予继续教育学分。

2、承办的培训项目须填写以下表格:

(1)《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申报表》

(2)《卫生人员教育培训效果评价调查表》

(3)《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执行情况报表》

(4)《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学员考核情况登记表》

(5)《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汇总表》

收集培训班资料,包括培训班通知、课程安排、学员须知、培训班预决算、培训资料、培训总结、签到表、考卷。

3、市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对项目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考试等形式,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培训效果。主要评估内容如下:

(1)授课师资教学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访谈、开展教学质量评估问卷调查,评价授课的质量,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

(2)培训内容学员接受与掌握情况评估。

培训前,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培训相关内容考试测评,培训结束时,使用同一份试卷进行考试,比较培训前后考试成绩的差异。对每个培训班学员的整体合格率进行统计,培训后考试合格发给合格证,培训合格率达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