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4 15:23:13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篇1

北京博创兴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嵌入式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对企业嵌入式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对嵌入式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理解。在此结合嵌入式专业的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就企业里嵌入式系统岗位的人才需求谈谈自己的看法。

1嵌入式系统简述

嵌入式系统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其发展过程是硬件和软件交替进行的双螺旋式发展。最早的单片机是1976年INTEL公司退出的8048。1981年Ready System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嵌入式实时内核(VTRX32)。随后嵌入式微控制器的出现是计算机工程应用史的一个里程碑,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CPU已经成为低成本器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各种机电设备已经或者正在嵌入微处理器构成的嵌入式系统。据Virginia Tech公司报告,嵌入式系统中所使用的CPU数量已经超过通用PC中CPU数量的30倍。已成为工业自动化的关键部件之一。目前,中、高档8位嵌入式微控制器,16位、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以及一些专用嵌入式微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通信控制单片机等)已在通信系统、网络设备、工业测控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快速多机实时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涉及众多领域,深入到了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表1.1 列举了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

总体上嵌入式系统可划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一般由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和的接口电路组成,软件一般由硬件抽象层、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应用平台和应用程序等组成,如图1.1所示。

硬件层:硬件是整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运行的平台,包括输入输出接口/驱动电路、处理器、存储器、定时器、串口、中断控制器、外设器件、图形控制器及相关系统电路等部分。对于硬件层的设计开发要有较深的硬件开发经验,这些岗位一般都需要资深的硬件工程师,不太适合刚毕业的本科学生,对于在校期间有过研发经历的研究生比较合适。

中间层:硬件抽象层(HAL)或板级支持包(BSP),负责对各种硬件功能提供软件接口,包括硬件初始化、时钟管理、定时器管理、中断处理、总线管理、内存地址的映射,等。它位于底层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是二者之间的桥梁。这个层次的设计开发不仅要精通底层硬件结构,还要熟悉上层的操作系统,主要工作是开发设备驱动程序。这部分工作需要有丰富的软硬件研发经验才可以胜任,岗位主要针对有经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软件层: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软件应用平台。操作系统主要是实现资源的访问和管理,完成任务调度,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及开发。软件应用平台则是为了提高开发速度与软件质量,一些应用提供商开发了一些可重用的应用平台,封装了一些常用的功能,同时提供API接口,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对于操作系统级的开发比较适合学过嵌入式专业课程的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对于软件应用平台上的开发比较适合学过嵌入式专业课程的本科生和高职学生。

功能层:主要指的是应用软件层,位于嵌入式系统层次结构的最顶层,直接与最终用户交互。针对各种特定功能来编写应用程序,实现系统的功能应用。主要是进行大量的C、C++或Java语言编程,不需要更多涉及底层硬件,大都是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编程。非常适合学过嵌入式专业课程的本科生和高职生。

2嵌入式系统岗位分类

对于从事嵌入式技术的企业最基本的部门划分有研发、生产、销售部门,当然还会有行政部、财务部、采购部等其他辅助部门,在这我们主要针对的是和嵌入式技术相关的部门。但是各企业会根据各自的规模大小、产品类型不同、研发结构不同等因素进一步细化部门。所以每个企业招聘人才时都会根据具体工作来确定工作岗位。在此我们就以这三个最基本的部门进行分析。

2.1研发部

无论从事任何方面的嵌入式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硬件层、中间层、软件层、功能层四个层次的研发工作。它的开发流程都必须先定义产品功能,再对定义进行系统分割,然后进行软硬件的规划和设计。流程如图2.1.1所示:

研发部的工作主要分为软件研发和硬件研发,按照岗位职能可进一步细分:

软件研发分为――系统构建工程师、上层驱动开发工程师、上层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

硬件研发分为――电路原理图设计工程师、PCB设计工程师、FPGA开发工程师、单片机开发工程师、底层驱动开发工程师。

软件研发这三类工程师按照操作系统的种类又分出与各种操作系统相对应的工程师。目前在各领域应用的主流操作系统有UCOS-II、LINUX、WINCE、VXWORKS等操作系统。企业一般会按照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招聘相应工程师,例如在研发部里有做LIUNX系统研发,有做WINCE系统研发。对应工作岗位就会有LINUX驱动开发工程师、LIUNX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WINCE驱动开发工程师、WINCE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等等。

企业在对软件研发的三类工程师招聘时,以对系统构建工程师要求最高,此岗位最少要有3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一般招聘对象针对研究生学历,主要工作是进行系统构建和系统分析。上层驱动开发工程师也需要至少1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或者是嵌入式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对嵌入式专业毕业的高职学生稍稍有点难,但如果是尖子学生应该也可以胜任。上层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则非常适合嵌入式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高职生。

以上层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为例,企业对其工作岗位的要求如表2.1.1所示。

目前企业里硬件研发工程师相对软件研发工程师比较难招聘。其原因一是它的岗位需求量没有软件工程师大,从事其工作的人才比较少,二是硬件工程师一般都要有1到3年的开发经验,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企业交给的任务。所以这类工作不太适合应届毕业生,但是对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还是比较适合。在硬件研发工程师里单片机开发工程师要求相对较低,只要学过或做过相关的开发就可以胜任。但是做嵌入式硬件研发一般都需要了解单片机的开发,因此很多企业往往不会单独设立这个工作岗位。

2.2生产部

研发部对研发的产品定型后会把PCB设计图、元器件清单等资料交付采购部和生产部,进行元器件采购和制板。大多企业一般都不会设立加工厂,产品的制板和焊接都会采取外包。在加工厂将焊接好芯片的主板取回后在生产部进行硬件测试和部件组装、软件测试、整体功能测试。产品生产流程见图2.2.1

生产部的工作按照流程可分为焊接工程师、硬件测试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系统功能测试工程师、硬件维修工程师。这些工作岗位对学历的要求都不高,工作难度不大。主要针对的就是专科生和高职类学生。企业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招聘要求如表2.2.1-2.2.5所示。

2.3销售部

产品出厂入库后就进入销售环节了。整个销售工作分售前、售中、售后环节。工作岗位主要分为销售工程师和技术支持工程师。销售工程师主要的工作是挖掘潜在客户、确定客户需求、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最终有效的将产品销售给客户。技术支持工程师在销售工程师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后对客户的跟踪服务,主要工作是进行产品验收、培训以及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其工作流程图如图2.3.1所示。

由于嵌入式技术专业性很强,从而对销售工程师和技术支持工程师都要有一定的要求,不是什么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能做好的。如果不了解嵌入式技术,在做销售和技术支持工作时感觉难度比较大,在和客户做交流时缺少共同语言。所以针对嵌入式专业毕业的高职学生和本科生而言,从事这两个工作岗位较为合适。如果想在技术上有所发展,可以从技术支持工程师做起,逐渐向研发工程师过渡。如果想在营销管理上发展,那就从销售工程师做起,逐渐向管理层跃进。

企业对这两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如表2.3.1-2.3.2所示。

3针对高职学生的岗位归纳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门技能的教育训练。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当前社会所急需的领域培养专门人才,也就是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也就确定了高职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将主要定位在嵌入式技术的应用层。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高中;构建

自2000年国家教育部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文件以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已走过16个年头,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一批批教育工作者总结出了众多教学经验,有力推进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工作。但同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当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学生兴趣不高,高考不考、引不起重视,教学质量迟迟难以提升等。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必须不断思考如何构建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笔者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将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充分课前准备,优化教学设计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建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做好软硬件两手准备,在教学设计上做到最好,不在无意义的地方浪费时间。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只有45分钟,学生每周最多一节信息技术课,如果教师不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不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就会在不必要的地方浪费时间,耽误教学质量的提升。软件准备、硬件准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样重要,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引起关注。

软件指教学内容的把握,在上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需要,有重点地组织教学活动,弄清楚哪些知识点要精讲,哪些可以一带而过。例如,在教学《文本的结构化和形象化》一章内容时,教师备课要找准重点,结构化信息和形象化信息的表达范围是教学主要内容,应该重点讲、细讲,其余内容可以简单讲、略讲,教学重心要放在使学生在模仿基础上尝试信息规范化和结构化的表达上。

硬件指机房、机器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计算机死机、重启等现象,一节课处理这些“飞来横祸”就耽误不少时间,遑论破坏学生心情,影响教学质量了。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维修机器上,非常不值得,每次上课前,教师要与学校检修人员沟通,及时对有问题的机器进行处理,整理硬件物理连接线路,查看硬件运作质检报告,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并做好相关记录,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二、精心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诚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导入,就能有效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促使下主动探索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升学习效率。精心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好比戏剧的开幕,教师能否成功引入课题,关系到本节课的最终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趣味性课堂导入,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

例如,在《信息及信息的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可为学生播放一段《奔跑吧,兄弟》的预告片段,然后提出问题:通过哪些信息可以了解本期节目内容,从预告片中同学们可以归纳出哪些信息,如果让你剪预告片,你会怎么做?

《信息及信息的特征》这一章节是高一第一课的内容,总体来说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其实并不多,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使学生在高一的第一课就喜欢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奔跑吧,兄弟》是近期热门的综艺节目,学生都耳熟能详,通过有趣的预告片进行导入,让学生思考信息搜集与整理的办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本课内容。

三、典型任务教学,有的放矢学习

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应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漫无目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式的课堂教学无益于学习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篇3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绿色办公系统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4-0078-02

扬州市属于苏中地区,经济上比不上苏锡常地区;省财政扶持力度上比不上苏北地区。邗江区教育信息化工程依靠自身实际,用8年时间,围绕总体设计方案,一年一个工程,逐步打造比较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和“绿色办公”平台。

一、建设之前,我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我区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之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硬件设备严重缺乏。②教育信息化资源依靠教师网上搜索下载,各自为政;终端设备真正用于管理和教学的不多。③教师对信息化的理解与资源共享的意识相对落后。④部分学校投入很多资金搞的信息化工程共享程度较低,形成几个信息孤岛。

二、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和成果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散式,即各学校各自建设“数字校园”,校际信息不共享;另一类是集中式,即一个地区统一建设一个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各学校接入大平台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我区是基于这种模式来进行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1.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对软件建设的投入,力争用5到10年时间构建起以一个统一桌面、两大数据中心(信息管理数据中心和教学资源数据中心)、五个应用平台(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师研训、学生成长和教育资源)、两大载体(区级应用平台和学校应用平台)为主的数字化区域雏形,让全区的师生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进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较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让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1]健全教育管理数据中心,实现全区教育数据平台统一管理使用。

2.教育信息化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我区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规划解决方案,整合各类资源,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1)我区积极进行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服务基础平台建设

我区与专业教育软件商合作,联合开发了扬州市邗江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该平台只需在局中心端建立数据资源库,各级各类学校只需安装终端系统即可使用,大大降低了硬件建设的成本。该平台主要整合了教育局OA系统、网络电子备课系统、教师业务管理系统、校务办公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育督导评估管理系统等应用,为教学、办公和科研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使用教育局OA系统,可实现局内部各科室之间及教育局与下级直管单位之间的传送与反馈。通过网络电子备课系统,将常规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组织起来,组建校本资源库,实现备课共享和相互评论,教研人员能随时检查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进度,充分利用网络和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设备提升区域内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综合信息的管理,建立教师的工作档案,动态了解教师各方面的准确数据资料;学校端的数据可自动汇总到教育局中心端,方便教育局对整个辖区教师信息及业务状况进行全面、实时的动态掌握。通过校务办公管理系统,可实现日常办公提醒、网络会议、论坛交流等功能,提升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实现校园“无纸化,零电话”的高效率办公。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能够管理和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及家长及时互动,跟踪学生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通过教育督导评估管理系统,对督导评估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评估检查效率,实现评估项目的精细化、评估手段自动化、评估方式信息化、评估结果系统化和评估数据可视化,保证教育督导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2)我区规划建设了“绿色办公”系统

该系统的构成及主要功能:

一是兼容移动办公终端的OA办公平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处理文件,同时可实现在线人员之间随时交流。

二是组建邗江教育电话网。通过建网,大大降低了内部通话的通信费用。

三是出台电子化办公的规定,提倡绿色办公。学校上报的一般性总结、计划等,机关会议材料、领导人讲话等,都使用电子文稿。

(3)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我区认真贯彻执行省市主管部门以及教育局工作意见精神,本着“立足常规、突出重点、创出特色”的理念,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使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

①为了打造邗江基础教育品牌,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协助相关部门在邗江教育网站上新建了“邗江品牌工作室”。

②我区各学校的网络覆盖已经相当普及,很多教室已经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电子备课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注册用户已经有了3000余人,素材资源已经有2万多个,共享教学课件2000多个,覆盖每个年级和学科,还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利用电子备课平台进行网络评课、网络教研。

③组织参加省市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各类奖项。

④城乡学校网络结对活动创出特色,全区所有学校结成网络对子,并开展相应网上结对活动,促进学校的发展,很好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⑤网络评课和网上教研开展有声有色,网上教研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⑥我区利用网络行为管理设备,加大全区城域网内网络行为的管理和监控,保证全区终端用户网络运行有序、通畅、安全和便捷。

区教育信息数据中心负责本区域全部数据交换和存储服务,管理和支撑区域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教学资源索引数据库、优质教学资源库。在新形势下更要突破性地研究创建和规划思路,使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三、总结与展望

经过各界共同努力,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概括为“一个主题、七项工作、四个到位”。一个主题,即“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装备绩效”。七项工作:一是推广网上结对,整合校际资源;二是加强网络管理,优化数字资源;三是建立名师工作站,打造精品资源;四是推行电子备课,丰富课堂资源;五是充实硬件设备,发挥资源效益;六是组织各类活动,提高应用水平;七是细抓实验图书,确保高开出、高流通。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篇4

关键词:技术生态链;“嵌入式”;高职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63-03

一、技术生态链

2007年底,科技日报在题为“引领创新技术:英特尔‘链’铸就领袖风范”文章中指出,创新生态圈的建设,是Intel带动本土产业链构建的切实举措。2008年,Intel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杨叙先生在其文章“洞察与引领:英特尔的技术生态链”中指出:“根据一个企业承担责任的范围不同,可以从生态系统理论把这些责任统分成四种:技术生态链、产业生态群、经济生态圈和社会生态体。‘技术生态链’是英特尔为了使自己的芯片技术获得全产业支持而形成的生态链,英特尔组织这条生态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得客户和消费者。”

由此开始,“生态”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信息技术领域中越来越多的概念被冠以“生态”的标签。如,2009年OMG宣布 IBM成为“业务生态学计划(Business Ecology Initiative)”(BEI)的发起人;同样在2009年,微软公司在庆祝“Windows Embedded 合作伙伴计划”(WEPP)成功运行10周年之际,宣布了其下一代WEPP合作伙伴计划――面向全球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提供针对专用设备制造商最新的基于Windows7技术的全新资源;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MeeGo软件创新产业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英特尔MeeGo软件必将成就一个全新产业生态链;如此种种,足见产业界对“产业生态圈”的重视程度。

对“技术生态链”或者“技术生态圈”的理解可以从“技术导向”和“企业导向”两方面入手。对嵌入式领域而言,主要包括的技术领域有:以FPGA\CPLD为基础的SOC技术、以8051核为中心的传统单片机技术、以ARM核为基础的嵌入式内核技术、以DSP芯片为核心的嵌入式多媒体技术,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手机技术或智能终端技术、以Java为基础的Java嵌入式软件技术等;掌握以上各类技术,推动信息技术发展与革新的动力源正是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各大“领袖企业”,它们中有相互竞争各自形成自有生态圈的,如Altera―Xilinx,ARM―MIPS,Intel―AMD,Microsoft―Sun等;有相互结盟形成联盟生态圈的,如Microsoft +Intel的wintel联盟,Google+Apple联盟,IBM―Sun联盟等。

在这些产业巨头大力构建“产业生态环境”的浪潮中,掌握技术的人才便自然成为“技术生态链”中的一员,这也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的模式,亦应该切合市场的自由竞争与选择,融入“技术生态链”中,否则,依据“生态环境”中“适者生存”的原理,后果自然是“难就业”。

二、 金字塔模型与嵌入式人才培养

在生态环境中,金字塔模型被用于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在“技术生态链”中,金字塔模型同样适用于描述人才能力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产业需要的人才结构应该呈现金字塔形状,即高端人才最少,中端次之,低端最多。

然而,2007年上半年,微软的“中国IT服务产业白皮书”显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是IT业人才结构整体呈现“橄榄型”,即IT技术领域高、低端人才缺乏;橄榄型的人才配比根本无法满足当前信息产业工程化、规模化、流水线式制造的要求。因此,近年来,业界一直呼吁我国信息产业人才结构应该由“橄榄型”向“金字塔型”转变。无疑,解决这一失衡现象的首要任务便是大力发展IT职业教育,弥补IT业低端人才缺口。

随着“物联网”、“3G”等技术逐步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业界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也必将愈为旺盛。调查显示,嵌入式人才的社会需求正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发展,需求量非常大。基于此,从国内一流软件学院开办嵌入式招生方向到各类高职、本科院校纷纷设立嵌入式专业,国内的嵌入式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同前所述,嵌入式人才结构仍然呈现“橄榄型”。另外,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高等院校大力开展嵌入式专业的教育因师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步履维艰,而像 “华清远见”、“亚嵌教育”这样的专业培训机构发展迅猛。对比高校嵌入式专业与此类专业培训机构的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可知高校嵌入式人才培养的模式仍然未逃脱高校一贯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中级人才”培养方针。高校嵌入式专业的教育并未真正融入各大公司所构建的“技术生态链”中,而与之对应的嵌入式培训机构,却抓住了市场的脉搏,推出各类以“技术为导向”的培训班,市场证明,此类教育模式切合“技术生态链”的理念,适应市场需求,因此,也赢得了市场。

三、高职嵌入式专业教育的优势与定位

“嵌入式”技术涵盖了微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多项技术领域的应用,综合性很强;一直以来,该技术领域被视为门槛较高的专业。另外,高职院校生源较一本或二本院校差距较大,特别是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上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开设嵌入式专业也备受争议。但随着近两年来,国内一些高职院校陆续开设嵌入式技术专业方向或建立嵌入式专业,以及嵌入式专业培训机构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大大增强了高职院校开办嵌入式专业的信心。

应该看到,高职院校开展嵌入式专业教育,也具有一些优势:一是高职教育可根据不同的职业分工进行专业设置,易于实现订单化培养;另外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教育机制灵活,课程结构可实现动态化设置,紧跟主流技术。二是高职教育对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较高,这一点恰恰符合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规律,使得职业技能培训事半功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输出的毕业生能更快的适应岗位需求,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当然,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较低,这也限定高职嵌入式教育不可能涵盖嵌入式技术领域中所有的技术方向。“技术生态链”本身也是呈现金字塔型,也即越难掌握的技术,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少;越易学习与掌握的技术,人才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嵌入式技术大致可以分为:智能手机/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开发、单片机应用开发、FPGA/CPLD/SOC开发、以DSP为核心的多媒体终端开发等方向。从市场需求看,各个方向都有旺盛的人才需求;但以FPGA/CPDL为基础的SOC技术门槛较高,人才需求也相对较少;多媒体终端因涉及诸多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及DSP的使用,社会对多媒体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但技术门槛较高。因此,笔者认为SOC技术、DSP技术教育并不适合在高职院校开展;另外,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少,在公司中此类岗位比重较轻,许多嵌入式硬件系统开发的工作常常采用委托开发或外包的形式,购买专业公司成熟的硬件方案,因此,也不适用在高职院校开展。对于高职院校的嵌入式教育,应该专注于以下两个方向发展:一、单片机及控制系统开发;二、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开发。

四、以技术生态链为导向的嵌入式专业课程设置

(一) 基础课程

嵌入式技术的教育必须遵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两者需要有次序同步进行,二者呈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硬件电路的知识,就无法深入地理解嵌入式软件技术特有的编程风格;如果缺乏软件设计的思想,也很难设计出合乎规范、易于软件编写的硬件电路。一些课程,如操作系统的学习,更是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基础知识。笔者认为,在具备表4-1所列知识结构之后,便可依照“技术生态链”的要求,进行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根据“技术导向”或“企业导向”选择专业课程包,进入职业能力培养阶段。

(二)专业课程包

1、 Microsoft系列课程包

Microsoft近年来在嵌入式领域的投入力度较大,再不断完善wince的同时,推出了Windows XP embedded系统快速占领如POS终端、售票机、排队机、折扣打印机之类的商业终端系统外,还不断完善Windows Mobile 系列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并得到诸如HTC、MTK等手机厂商的青睐,占领了部分智能手机市场。2009年,Microsoft又进一步统一了旗下的各类嵌入式技术,并打上了Windows Embedded商标,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微软嵌入式技术生态圈”。表4-2列出了基于微软嵌入式技术生态链的专业课程包,供大家参考。其中,各类专题实训课程可根据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进行设置。

2、 Linux嵌入式系统课程包

近年来,嵌入式Linux越来越受到智能手机厂商的推崇,众多厂商相继推出了基于Linux的智能手机系统或终端,如Google推出的Android,Intel主推的MID/MeGoo多媒体互联网设备等。再加上像IBM、SUN对Linux开源社区的一贯支持,早已形成了“Linux生态圈”。表4-3列出了基于Linux嵌入式技术生态链的专业课程包供相关院校参考。

3、ARM系列课程包

嵌入式系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ARM公司的产业奇迹,随着ARM于2007年推出A、R、M三个系列的内核以来,更是引起了嵌入式技术领域的新的行业变革。有预测称ARM A系列内核在便携式PC市场的占有率将于2013年会领先于Intel,而其M系列的内核已经在微控制器领域大显身手,主导着微处理器市场的32位化。ARM的成功,也造就了“ARM技术生态圈”,表4-4列出了基于ARM生态链的专业课程包。根据高职院校的市场定位,应该以单片机系统开发为主,表4-4中,课程体系以Cortex M3内核为基础,并增强了电子电路设计与实现的相关课程,这有别于侧重于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的课程包。

五、以技术生态链为导向的嵌入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现以技术生态链为导向的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嵌入式系统知识体系庞杂,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教师的实践水平;另外,在以技术生态链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下,也要求教师最好能够具备一定的行业背景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在教师的个人技术生涯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链”的效应,不要贪求全面,而应静心于某一“技术生态圈”,取得一些龙头企业认可的资质或某一技术论坛的专家头衔,如微软最有价值专家(MVP),就是对技术社群专业贡献的一种正式认同。

另外,既然培养模式是依据不同的“技术生态链”建立的,因此,教师队伍也应该避免一般高校教师队伍多来自于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的现象,应该从业内招聘部分“技术专家”。另外,人才队伍培养也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经验不足的教师进入企业培训,得到更为职业化的成长。

六、总结

本文从“技术生态链”概念入手,介绍了“技术生态链”、“技术生态圈”等概念的兴起与发展。结合我国嵌入式人才结构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定位。根据“企业导向”与“技术导向”互补的原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嵌入式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最后,对嵌入式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与要求。希望高职院校的嵌入式专业教育者能从本文中得到些许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学武.引领创新:英特尔“链”铸领袖风范[N].科技日报.2007-11-28.

[2] 杨叙.洞察与引领:英特尔的技术生态链[J].竞争力.2008(03).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篇5

网络工程师是一个公司的关键,他保障了公司网络的正常。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网络工程师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网络工程师的自我评价范文一:非常感谢您能给我这次面试机会。我叫XXX.今天我应聘的职位是贵公司的网络工程师。我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我对计算机网络非常感兴趣,所以来到北大青鸟华腾中心,学习网络工程师这门技能。在读期间拿到了信息系统专家证书,以及国家劳动部OSTA网络工程师的认证。

在北大青鸟华腾中心学习期间,负责了北京中搜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改建企业网络的项目 .该公司的几家分公司网络采用的ADSL方式上网带宽较低传输数据不稳定,很难实现数据同步;各公司通过Internet传输业务相关数据,财务数据相当不安全;公司内网完全暴露于Internet,没有安装任何网络安全设备,很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配置Vlan及IP地址规划;让防火墙过滤流量;STP和HSRP技术实现流量负载分担和设备冗余;以太网通道设计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QoS设计保证重要数据优先传输;OSPF路由规划,收敛快无环路,支持多条链路的负载分担;在ASA上配置NAT地址转换,设置AAA服务SSH等服务还增加网络安全性;配置IPSec 和SSL 实现不同地区的安全数据传输。项目中,我主要负责Vlan及IP地址规划 并且 能够让防火墙过滤流量;STP和HSRP技术实现流量负载分担和设备冗余;实现以太网通道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配置IPSec 和SSL 实现不同地区的安全数据传输。

我本人性格随和,善于沟通,做事稳重,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愿意吃苦,能够出差。如果我能够应聘上该职位,我会尽我所能为公司多做贡献。谢谢经理!

网络工程师的自我评价范文二:本人有扎实的工作经验,局域网建设,规化,维护,运维有长期的工作积累,从windows平台,offcie办公支持,常用设备管理,pc-server管理搭建,MS exchange邮箱服务器的建设应用(RPConHTTP MS outlook),ERP系统数据库MS_SQL支持维护(用友U8系统和电子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流程),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于linux的redhat系统及服务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及强烈学习应用兴趣给烦与渴望实践实战,了解学习了VMware的服务器方面的应用,EXSI3.5在PCserver应用及win2008 Hype-v有实验经。 对cisco的路由及PIX 及网络三层交换及VLAN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熟悉台资工作环境及工作模式, 热衷于网络维护及计算机应用方面工作.系统管理员,网络工程师,IT engineer,信息主管岗位,有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基础.

网络工程师的自我评价范文三:紧张而有序的半年又要过去了,忙碌的半年里,在公司领导及各同事的帮助下,我有序开展工作进度。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管理工作内容如下:

工作内容:工作中包括工厂官方网站维护,网站文章和图片实时更新。工厂厂内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及管理,保证工厂厂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产品的正常工作。对工厂厂内部员工上网流量监管,对各个部门上网IP分配管理。工厂厂计算机上软件的安装及维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防治机器及整个网络被病毒攻击,及工厂厂资源共享设置等。

二、计算机硬件维护及系统与软件维护

工厂厂电脑共有110台,日常维护的基本为100台。由于机器较多,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及电脑周边设备如打印机和路由器等。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其他软件问题主要包括杀毒软件的安装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

硬件故障维护相对复杂一些,由于部分电脑使用年限过长导致电子元件老化,引起电脑反应慢,频繁死机,数据丢失,出现这些情况电脑需要耐心的维护。

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网络维护情况

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为了做好防范措施,工厂厂的每台机器都安装了360安全卫士和金山毒霸杀毒软件,并定期自动升级,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的进行处理。工厂厂机器中毒情况较为严重的主要有一次,财务部机器出现大面积office宏病毒中毒情况,主要涉财务部及相关部门的机器,中毒后office宏病毒会将该机器的excel数据篡改或丢失数据,并且电脑中office宏病毒会随着U盘传播,导致病毒扩散到各个部门电脑。

解决的方法:网络编辑工作总结1、先将电脑重要文件资料备份到移动硬盘,以防在维护中丢失资料。

1、下载office宏病毒专杀软件,对财务部及相关部门电脑进行全面杀毒。

2、安装360电脑卫士和金山毒霸,对电脑维护及电脑病毒的防护

3、升级office办公软件,防止病毒再次病发。

4、减少电脑之间互相使用U盘,尽量使用电子邮件工作(电子邮箱具备杀毒功能)。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工厂厂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管理情况较为复杂管理不够到位。

2、工厂厂目前软硬件使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维护管理中仍存在问题。

五、工作计划:

1、紧紧围绕工厂厂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2、对公司内部局域网进一步维护和管理,如:IP细致维护。

3、对每天公司员工上网流量进行监控,并做好每天流量记录。

4、做好每一天工作记录,对经常出现问题进行关注。

5、积极完成领导安排的有关工作,做到工作上有问题及时向领导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懂就问,努力把工作做好。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篇6

众所周知,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然而近年来,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普遍存在只重视软件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忽视对硬件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的“偏软化”现象。长此以往,不仅IT业人才会分流失衡,而且薄弱的硬件基础将形成软件开发后劲差的恶性循环。

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软件能力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他们对硬件知识的兴趣,在学习扎实的硬件基础理论时进一步提高硬件设计能力,是目前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中的重点。当前更为艰巨的挑战是,如何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使学生顺利完成“乐”中始、“做”中学、“创”中成的硬件能力培养三级跳。

只有对硬件及软件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学生具备雄厚的技术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2硬件能力培养三部曲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教”会了知识,并不代表学生真正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硬件能力的提高牵涉多方面因素,关键在于教有道、学有法、做有方。

(1)“乐”中始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教师应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要任务。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教师应把学生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交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活”起来。

赢在起点

学生在没有接触课程前总怀着一种好奇,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排斥它,所以教师此时一定要紧紧地抓住这个切入点,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教师如果能把绪论、前言讲得精彩,让学生在最初就被吸引住,那么以后的课就容易讲了,也就是所谓的“赢在第一次”。在“数字电路”的绪论中,笔者运用测量电机转速的多媒体实例,将数字电路的研究内容、应用范围及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相互联系生动传神地展现出来,紧接着再举一些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数字技术存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很多领域,大到卫星、飞船,小到智能玩具、手表……在课程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做到学习从“乐”中始。

创设情境

计算机硬件教学的工程技术性较强,有丰富的资源可创设学习情境。实例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如教学中可列举举重比赛成绩判定电路、自动售饮料机电路设计、旅客身高范围判定电路等相关例子。教师应以难度适当又有创新意义的工程项目为实例,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既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融入新知识、新技术, 从而实现新的认知结构建构,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兴趣,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做”中学

真正的人才并不是从书本中“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历练出来的。钱伟长校长早在1957年就说过:“应当给予基础理论课足够充分的课外自学时间,使学生通过足够的独立工作,能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做到运用熟练。”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大学教育更提倡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要让学生从“教”中学进一步升华到“做”中学。

优化实验内容,引进实验新技术

未来的科技发展强调软、硬件技术的融合,因此要不断优化和更新实验内容,引进实验新技术,使学生紧跟时代潮流,了解最新技术。在逐步递进的“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探索型”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下注重加强综合型和探索型实验的训练。这类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独立完成从选题、查阅资料、设计、选片、连线、调试、排除故障到实现一个数字系统的全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

在排除错误中学到真知

硬件实验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主、客观原因,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电路故障,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出判断,准确查找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妨有意给学生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通过“走弯路”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课程大作业小试牛刀

在硬件课程中引入大作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大作业属于探索型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工作作风,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作业促使学生自行完成知识的衔接和扩展,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大作业的选题面向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挑战性,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要,还要具有相应的趣味性。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最大限度地接触最新技术。在满足大作业基本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行添加功能,为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

其次,课程大作业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任务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团队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大作业,势必遇到一些比较棘手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时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乃至合作就非常必要了,交流与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自身能力也获得提高。

(3)“创”中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始终是大学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更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借鉴中外经验,在灵活多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尽快做到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独树一帜,不拘一格

创新不拘泥于规则。国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小培养的,贯穿于日常的学习、工作乃至娱乐之中。他们比较崇尚“另类”,不喜欢从众,特别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所以国外教育一般会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

因此,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最大的信任,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身边有意义的事物,积极鼓励学生寻求独树一帜、不拘一格的问题求解方式,挑战人云亦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让学生体现出自我来。作为大胆的尝试,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年度创新计划”,设置了创新研究项目申报机制,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方式合作完成项目,尤其支持学生申请自主创新立项。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具备了浓厚兴趣及一定硬件支持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兴趣点大胆设想,积极申报,一批硬件项目如篮球赛自动评分系统、搜救机器人等均获得了资助。

关注前沿,勇于挑战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立足高起点的创新才有真正意义。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满足于眼前,还应当关注本领域的发展前沿,及时了解技术、方法的最新发展动向,带动学生探索研究新问题的兴趣,具备挑战难题的信心和勇气。对前沿问题的了解,学生可以从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最新研究动向入手,以分组学习、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最后形成专题研究报告。有了对最新技术及前沿问题的了解,才能使问题的提出立足于科学角度,保证创新价值。

3改进现有评价体系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没有优点和长处”,关键是我们的评价方法和评判标准。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倡导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应创建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

注重过程

俗话讲,“不以成败论英雄”。与国外相比,国内普遍关注学生最后的成绩高低,而忽略对学习过程的考查。新的评价体系不应该过于看重结果,应该尽量消除分数带来的种种弊端,淡化追逐分数的心理。对学习过程的考查可以从实验操作、错误调试、大作业设计、专题研究报告、创新立项等多个方面进行,以现场操作、实物展示或分组答辩等形式完成对学习效果的评定。

弹性考核

由于个人基础及能力的差异,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精英,所以我们的评价体系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对于获得了科技创新项目或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可以得到额外加分,甚至可以免于考试。而对于普通学生或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可以选择累加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卷面成绩、实验操作、错误调试、大作业设计、专题研究报告等,卷面成绩的权重不应高于50%,同时尽量减少记忆内容的考核,增加对应用能力的考核。弹性考核不放弃普通学生,也不埋没任何一个精英,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要把各种考核当作一种手段,重过程、重能力,发挥考核的正面激励功能,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结论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本文提出的硬件教学及实践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从2004年至今,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都是A以上,其中2007年为A,其余全部是A+,学生的硬件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带动了软件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很多学生申请的科技创新项目,如“农业灌溉系统的设计”、“搜救机器人”等,都有软、硬件的结合。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可塑性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乐”中始、“做”中学、“创”中成三部曲,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硬件能力,让学生通过“软硬兼施”,真正感受数字世界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篇7

 

一、抛锚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环境中去体验。建构主义中的抛锚式教学法,主张课程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个真实事件或问题被比作“抛锚”。

 

抛锚式教学法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

 

二、抛锚式教学法在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笔者通过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总结和反思六部分按照前文中提到的抛锚式教学法来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这部分课程。

 

(一)前期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主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主机内部重要的部件主板、CPU、内存以及各种接口等为本节课的重点。

 

2.学习者分析

 

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各部分零件的实物及对应的功能不太清楚,所以将本次课设计成动手实践课,由学生自己打开机箱,通过自学课本、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相互讨论的方法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主机内部主要认识主板及主板上安装的若干芯片接口卡槽、CPU、内存、各类存储器以及各种总线与接口等,掌握各部分主要功能,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培养学生通过浏览资源网站,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概括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查阅课本、网上搜索资料的过程,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研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计算思维和研究探索精神。

 

(三)教学策略

 

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运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中的抛锚式教学法:教学资源包括计算机主机若干、网络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参考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中的抛锚式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抛锚式教学法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来实施。

 

1.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利用台式机的主机,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实践探究的情境;学生活动:观察主机内主要硬件设备,思考各部分功能;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境中发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确定问题

 

教师活动:分配主机,布置本节课任务:通过自学查阅课本或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熟识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分构成及其作用;就近3人结组,小组内竞赛,分别轮流对照主机指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并说出各部件的作用,看谁用时最短;学生活动: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开始拆卸主机,认真观察内部组成,积极思考主机内部重要部件、CPU、内存条等重要组件的实物识别等问题:设计意图: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

 

3.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维持基本的课堂秩序:学生活动:首先通过自学课本知识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的学习。然后通过在网上查阅相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来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协助学习

 

教师活动:维持基本的课堂秩序,对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学生活动:对个人仍然存在的疑问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找老师答疑;开始小组内竞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互评和自评;学生活动:按照学习过程中同学表现进行互评和自评;设计意图:通过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五)教学评价

 

即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六)总结和反思

 

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相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能对本课知识已经熟悉,可以适当分配给他们其他任务,例如做老师的助教帮助其他同学;学生上网可能浏览与课程无关的一些信息,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互联网搜索资源;在课程的最后加入问题总结和知识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篇8

我校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2012—2013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方案》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本年度以“有效学习内容”为培训主题对全市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实施远程培训项目,以期达到如下教育目标:师德修养得到提高,职业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突出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的学科教学重点;提高学科教学内容分析能力和研究水平。根据远程培训目标,在对中小学教师现状和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设置师德与专业理念、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教学理念与学科教学知识构建等几个模块,依托继教网、研修网等网络资源,以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为支撑,优化培训内容,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采取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与校本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结合,在理论学习中强调实践案例分析,在实践研修中突出能力提升,在反思中改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具体操作是首先以县区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学习区域,选定一名区域管理员负责区域内学员的学习管理与监控,然后组建网络虚拟班级,本着同学段、同学科的原则,将学习区域内参训学员划分为若干个网络虚拟班级,每个班级100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合作式的网上及网下学习、研讨、交流活动,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一名,负责跟进班级学员的学习。为增强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我校与网络教学机构组建成立学科专家辅导团队,成员由高校教师、一线教师、教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负责本学科的网上在线培训辅导,达到名师引领、专家治教的目的,并定期组织学员参加学科在线集中辅导答疑,针对共性突出问题,由辅导教师采用文字、音视频等方式进行集中答疑,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参训学员深度学习。按照市教育局的统筹协调安排,我校联合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建立市远程教育中心,负责全市远程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制定具体培训方案等工作,同时会同网络教育机构对学员的学习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实时通报学情,采取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考核评价贯穿培训全过程,突出绩效评价,促使学习成果能够真正用于教学实际,做到训教合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结合岗位实践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总结,动态梳理培训成果。

2网络信息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传统教育是面对面的教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员相对被动地进行学习,网络信息与教学相结合并非易事,网络教育并不是把课程教学搬到网络上那么简单,无论是高等远程教育还是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都会遇到资金、技术、资源、思想认识及赢利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现阶段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硬件设施欠缺。网络教育必须基于硬件设施的完善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单一的理论知识是空洞的,实际操作运用远胜过投影的图片显示,这需要我们在有限的资源里合理利用设备,创造有利条件加大硬件设施的完善建设。(2)既然是信息化教育,自然包括媒体素材以及各学科的试题库、资料库,他们既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对教学资源进行组织、控制、加工和规划是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前提。同时,如何做到教育资源的入库速度同步于信息发生的速度是每个网络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学资源的更新是教学管理中的重点,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资源的持续流转依赖于善于联合各个机构,以高效的工作方式合理组织相关部门和人才,这需要多个单位多方面的通力协作。(3)网络教育本质是利用信息培养信息能力。网络只是手段和工具,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通过各种信息的综合运用来培养参训学员处理问题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提高认识、改变思维,把重点放在培养学员运用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工具的能力,为以后各方面的学习均提供有力保证。(4)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包括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人员或者是其他课程教师转型而来,虽从事教学多年但本身并不是网络教育教师,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不强,因此需要对原有教师进行全面知识培训和能力提高,或引入更多更专业的网络信息技术教师,以提高整体的教育能力。

3结语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篇9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的实验教学改革经验,提出了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相当普及,计算机软硬件极富实践性和创造性,这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更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模式和各兄弟院校的经验,我们学院对计算机实验教学进行了逐步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建设特色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

以建设示范性实验中心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5年来共投入1650多万元,建设了12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包括公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工程实验室、软件技术实验室、硬件技术实验室、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软件工程实训室、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室、智能控制实验室、单片机与DSP实验室、图形图像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整个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能力为目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率。比如我们面向低年级开设硬件基础知识的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室,以前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没自己动手组装过电脑,特别是新生对计算机硬件没有感官认识,也没自己动手装过系统,我们由此开设组装电脑和配件故障检测实验,我们的做法是从各个实验室抽调出那些平时故障比较多,还有即将报废的机器充实建立了这个实训室,共开设了计算机内存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显卡故障的检测、主板故障的检测和维修、CPU故障的检测、电源故障的检测和维修、软件故障的检测六个实验项目共计24个学时,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看到书上介绍的CPU、内存、硬盘、主板、光驱等等,从而减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陌生感,增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可得到的真实感,同时学生看到自己组装的电脑能正常运行时,可以给予学生很大的成就感,随着年级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加深,我们的实验难度逐步加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始终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计划中。另外我们每年都积极举办计算机科技文化艺术节,至今我们已举办了6届,每一届都有很多收获,比如适合不同年级的FLASH创作大赛,校园宣传短片制作大赛,广告设计大赛,软件开发大赛,硬件组装大赛,软硬件故障排查大赛、网络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更大兴趣,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学习清华大学等一流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2002年中心采用清华大学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用6台服务器安装管理软件,建立了曲阜、日照两个校区的计算机开放实验中心,实验室除正常的教学外,要对学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中心全天开放12小时,学生实验时间充裕,给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和时间,为开展科技与创新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大空间和自由度,为学校各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提供服务,还成为全校辅修、毕业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园地,建立了网络课程网站和专题学习网站,教师设计一些具有实际价值的课程设计题目放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登录实验平台,远程完成实验(提交源程序,远程编译连接,接收执行结果),提高了实验效率,也为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

2.2解决课程内容的交叉和重复问题

定期组织各系部进行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开展课程群建设工作,优化整合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先行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这样可避免不必要的讲授重复和实验重复,同时也为教师更好的规划实验项目提供参考,为满足专业教学需要,5年来共编写36门课程的实验讲义或实验指导书,公开出版实验教材8部;同时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可减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可以针对水平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布置水平不等的任务自由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3整合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项目

精减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逐步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比例,使其难度适中,能够反映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前沿和应用实际,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重点加强综合创新性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开放式教学;让部分专业实践能力强的老师给学生单独开设综合课程设计课,毕业设计题目严格控制,减少理论研究型和综述型题目比例,增加应用型题目比例。我中心共开设了36门面向计算机各专业和4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共298项。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146个,占总实验项目的50%,面向计算机学科专业的低年级本科生,以演示验证性实验为主。提高实验项目88项,占总实验项目的30 %,创新型实验以一定数量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实验项目64项,占总实验项目的20 %。三种类型实验所占比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而确定,低年级课程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为7:2:1,随年级升高,逐渐增加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达到5:3:2。考虑到和科研项目的结合,讲解软件开发经验和学习思路,我们在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中,将开发的全过程分为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编译汇编、脱机运行、网络环境等阶段,让优秀学生参与老师的项目,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系统工程意识。到目前为止,有28项我们所承担的省厅级项目有我们的本科生参与。

另外我们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式办学思路,先后与神州数码、ATA培训机构、浪潮集团共建了实践基地。引入了CISCO的CCNA认证和国际公认的A+认证,不断探索并研究国外著名IT厂商的权威认证培训,并融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与企业联系,进行联合办学,加强工学结合,引进企业真实案例,建立学生实习校企共管机制,企业给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既能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也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和社会的新技术、新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硬件工程师年终总结篇10

关键词:数控专业 教学资源 资源配置 教学管理 双师队伍

数控技术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是先进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校数控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办好数控专业,应具备哪些教学资源呢?

一、硬件配置是基础条件

文史类、财经类等不需要太多硬件支撑,但数控专业如果没有基本的硬件条件,只有教师,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学单位必须保障基本的硬件条件。数控属于先进制造领域,其发展紧跟计算机,日新月异。学校在配置硬件教学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资金投入,也要考虑保证一定的先进性。以我校数控专业为例,阐述基本硬件资源配置。

1.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种类很多,学校不可能购齐,只能按工厂机型比购置。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依次是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镗床、数控磨床、数控线切割、数控火焰切割机等。其中前三种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如果能熟练操作前三种机床,后面的机床操作经短期培训,完全可以胜任。

2.刀具、夹具、量具等其他配套。很多学校忽视刀具、装具的配置,只简单购置了基本立铣刀、外圆车刀等常用刀具和平口虎钳、三爪夹作为夹具。行话讲“三分工艺七分刀”。工艺体现在装具上,精度体现在刀具上。建议办学单位按生产需要配置刀具、夹具,量具等购置要参照工厂。教学用的加工毛坯最好有铁、铝及其合金等,其他材料如尼龙、树脂、塑料等。

3.计算机机房及软件配置。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CAD、CAM、CAPP等技术与数控技术日趋完美融合,数控技术始终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控制正逐步取代人工操作,数控也不例外,且较早较为成熟的应用于各个生产环节。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简单用于绘图,更重要的是参与设计,2D与3D相互转换,运动仿真、有限元分析等。前面生成的图形资料直接可用于自动编程,通过数据线传输到数控机床,完成加工。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较高,才能完成3D零件渲染及仿真加工。

计算机选择主流的操作系统,保证最大兼容性,为安装CAD、CAM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适合高校教学且应用较广的平面CAD软件主要有AUTO-CAD、CAXA电子图板等,3D设计软件主要有solidworks、PRO/E、UG、CAXA制造工程师等。常用的自动编程软件:master CAM 、UG、PRO/E、catia、powermill等。常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有宇龙数控仿真软件、斯沃数控仿真系统软件、宇航数控仿真软件等。数控故障检测仿真软件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基本条件

有良好的硬件资源,还必须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发挥最大能动性,把知识与技能毫不保留的教给学生。数控专业是新专业,主要继承了传统的机械加工制造专业技术,同时又是多学科交叉(主要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或技能复合型为主要目的。它对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专业知识不仅广博而且要精深某个学科领域。师资队伍的组建、引进、培养,要全面考虑。年龄结构要兼顾老中青;师资来源校内、企业各占一半;“双师”要占有较大比例。数控专业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根植于生产的精湛理论与娴熟技术,对教师个人的挑战是极大的。

三、管理是根本保障

没有管理,就没有约束。教学需要严谨,不可朝令夕改。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多变的就业市场;教学大纲能更好的发掘专业课程的含金量;教学计划的实施要恰到好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要写进教学总结。

不少院校设备先进,师资雄厚,管理到位,但成绩不令人满意。原因在于管理需要创新。多半院校数控专业在“赔钱”:机床一开机便在消耗电力,学生一上手就打刀,教师的劳动只限于展示,成品零件和铁屑一样是废品……。去南方几个制造大省的高职数控基地看看他们是如何管理的:学校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不是简单的项目合作。企业给学校下订单,布置任务,并派驻技术人员,供给原材料;学校有场地、有设备、有高水平的教研队伍、有求学若渴的学生。企业完成生产,创造利润;学校不仅完成教学任务,也锻炼教师学生的能力;学生不仅提高自己就业能力,也享受工资待遇。这种教学管理模式非常值得北方院校借鉴。无论在教学管理,还是在校企合作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去创新。

综上所述,办好数控技术专业,要有先进的数控设备、卓越的师资队伍、先进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洪涛.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