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研修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9 10:46:30

班主任研修总结

班主任研修总结篇1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观念。只有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做一个同事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好老师。一直以来本人能够自觉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力争做一个“人师”。

教学方面:

能够认真教学,刻苦钻研教学大纲,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师德的首要基础,如果一个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先生”,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工作:

关心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努力成为一个“人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爱学生--这是作为影响他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教育者必备的道德情感。”只有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满腔热情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作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而师爱,是作为班主任所必备的心理品质,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具体体现。

我作为班主任,除了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之外,在生活上也是关怀备至,让学生感觉到我很关心他,很重视他。从而优化本班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批评教育时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轻易伤害。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以及学校其它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科研方面:

班主任研修总结篇2

    一、德育常规培训工作

    (一)德育主任培训:加强德育工作领导队伍的建设。强化对德育主任的培训,基层各校德育主任在积极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培训的同时重点听走出去学习的德育主任报告,进一步提高德育主任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水平,促进德育队伍专业化发展。

    (二)班主任培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组织好班主任教师参加进修学校对班主任进行的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重点听走出去学习的班主任报告,提高整体班主任队伍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继续实施《班主任任职资格证制度》,会同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对班主任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大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工作水平。

    (三)新任班主任培训:做好XX年9月份上岗至今的新担任班主任岗位的教师摸底上报工作,进行集中持证上岗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我校新任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精神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任班主任教师队伍。

    (四)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要求各校配备事业心、责任感较强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参加进修校德育研修部组织的6次教研活动,使教师自主参与和自我成长需求相结合,让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网络交流、研讨、展示,努力提高学科教师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网络建设

    (一)克服一切困难,连接各校德育工作博客,实行德育工作网络化

    1、本学期发挥幸福中心校撤点并校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预想给基层各校德育工作、心理健康工作配备专用计算机,保障畅通上网。

    2、帮扶基层各校德育主任重新建立德育工作室博客,并与中心校德育工作室博客链接、与德育社群链接。

    3、按期进行网上交流、研讨、展示活动,进行网络培训,实行德育工作网络化。

    (二)德育主任网络博客、德育社群交流使用培训:此项活动在工作中逐步发现特长人才,指定专人负责各项培训任务,以老带新,形成合力。

班主任研修总结篇3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2、拓展研修平台效能。研修平台不能仅仅用于暑期培训,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学教研,可以通过累计积分、增加教师学分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班主任研修总结篇4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75-0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政策要求

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当为班主任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切实维护班主任教师的合法权益……”2009年开始执行的《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重点考核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2.研究现状

目前,一些教育专家已经在班主任劳动的性质、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标准、目标、基本途径和班主任专业化的制度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2009年开始执行的《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细致、更严格的要求,关于绩效考核制度还有很大争议。

3.现状需求

(1)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工作、对班级管理工作及班主任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当前师范类教育体制以及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并未给教师以班主任理论、操守、技能等方面专业化考核及培养,大多数班主任工作仍停留在经验层面,存在主观、随意性,缺乏现代教育理论、专业理论、专业能力及专业素养。

(3)长期以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对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重视不够,其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科学系统的培养和准确到位的量化、评价、激励机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构建适宜我区的、良好的有效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任用、培训、评价等长效机制。

2.提高符合新课程需求的班主任工作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促使班主任转换自身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换,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使班主任具备“教育专家”和“人生导师”的综合素养。

三、关键词界定

有效性是课题研究与实施的切入点,专业化发展是课题研究与实施的方向,培育模式及评价制度是课题研究与实施的核心,班主任是课题研究的主体。

有效是对效益和质量的追求,是效果、效能、效益的综合体现,用效能来体现效益,用效益来检验效果。

专业化是专业的动词形式,是依据一定的专业概念和标准努力使一门职业的专业责任、专业素质、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制度、专业规范不断建立和完善,专业地位不断提升、专业权利得到更大程度尊重和认可,达到“专业”要求的动态过程。

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包括班主任具有的专业理论、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及专业追求的总和。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指班主任所从事的职业是一门专业,班主任自身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是指班主任群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涉及到以学校为主体的班主任个体的专业性提升,强调班主任个体的被动专业化和主动专业化。

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途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动态过程的总和。

评价体系是指运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一系列,能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科学反映被评价对象在指定的任务中做出的成绩的描述和判定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保证这个整体顺利进行并发挥作用的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行为准则或规程。

四、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质量求生存,以学习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力求达到:一个重点——重点培养班主任的教育技术能力;二个提升—提升班主任生命质量,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三个意识——增强班主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四个发展——促进班主任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五种精神——培养教师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主动精神。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班主任专业化的内涵与发展的层级目标,初步创设有利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基础条件,提炼出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初步达成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研修模式及组织管理与评价体系,初步总结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从而达成班主任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2.通过学习、实践、感悟、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班主任工作反思等方式,促使班主任不断发掘自身潜能、启迪智慧、整合知识结构,促进班主任专业理论、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能力和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提升班主任专业追求的意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3.通过研究,初步建立班主任专家库,充分发挥其功能,为课题成果的推广、班主任有效研修的引领和全面进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区县教育局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七、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采用调研、专题研讨、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二)研究思路及流程

学习专业理论调研班主任及其发展情况筛选问题形成实施方案进行前期干预研究中及时调控不断总结成果、经验有效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三)实施步骤

1.课题实施准备阶段(2009年1月——2009年5月)

(1)对我区中小学班主任现状、班主任发展状况进行调研;

(2)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相关理论和方法;学结内地已进行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区、学校的经验和教训。

(3)明确总体方案,制定三级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并报请市总课题组组织论证。

(4)根据研究内容由各实验学校申报子课题。

2.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6月——2010年10月)

(1)组织相关学校、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与培训。

(2)建立相关制度、明确各子课题研究任务。

(3)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子课题研究指导,阶段性的观摩研讨,通过发现问题与及时解决对实验内容及形式进行调控;组织形式多样且有实效的专题研讨、培训和阶段性成果展示等研修活动。

3.课题结题阶段(2010年11月—2012年8月)

(1)指导各子课题进行总结,整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案例、班级管理方略、班级活动设计、班主任工作反思,整理修订培训及评价制度,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

(2)组织指导各子课题结题。

(3)课题组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撰写结题报告、编辑研究成果专辑。

(4)对各子课题组结题成果评优表彰。

(5)请教研中心总课题组专家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成果鉴定。

班主任研修总结篇5

班主任作为学校面向学生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执行者、监督者,在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中起着“航标导向”作用,在沟通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过程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二元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正在由过去的教育与管理时代走向现在的研究时代,现代教育呼唤班主任专业化已成共识。班主任专业化从职业群体角度看,是指班主任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的不断发展,逐步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地位的动态过程。从个体角度看,是指班主任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北京教育学院白铭欣教授曾指出:“班主任职业从业者是‘专业人员’,也就是说,班主任应该成为教育实践家和教育艺术家。”班主任专业发展需要班主任学习专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更多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需要不断探索、分析、总结、提炼、构建,从而开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让理念引领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

转型期,教育主体处于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之中,班主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转变观念,加强班级管理能力,符合时展。理论的学习既需要班主任内在的动机,也需要学校的引导与管理,可以采取“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相结合、“校内为主”和“校外为辅”互补的策略。

1.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

专家引领是聘请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专家到校内开展专题讲座,与班主任面对面交流。专家讲座可以让班主任足不出户就吸收到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德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而与教育实践专家的交流,能给班主任工作思路和方法提供指导和借鉴,同时也给班主任一种暗示:教育家不一定都来自于高等学府,扎根在基础教育一线,只要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思考,同样能够成名成家。

自主研修即班主任积极主动地对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规律、技能技巧进行主动探索,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将学到的理论不断应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丰富。自主研修有三个途径。一是理论研修。阅读德育理论书籍,例如《德育原理》《德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书籍,钻研理论知识,提高专业修养,提升专业水平。二是课题引领。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班主任从事课题研究是理论知识的反馈和转化过程,通过课题研究,可让班主任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在实践中探索规律。通过课题研究促使班主任学习,从而加快班主任专业成长。三是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即理论应用过程、顿悟过程,班主任通过写工作反思、手记、论文,通过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可以内化班主任对理论的理解,这同时也是一个自主构建过程。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成果将在这一阶段得到体现,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成就感、自我效能感。

2.校内为主与校外为辅

所谓校内为主,即班主任的专业化应充分立足于学校自身。学校不同,师资、生源千差万别,脱离实际的专业化有急功近利之嫌。校内为主即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各类教育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例如通过班主任导师制、主题班会示范、班主任网络论坛、班主任讲坛等形式,搭建校本研修平台,既可让班主任充分展示个人专长、班级管理的亮点,也可让更多的班主任体现其工作的价值,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幸福感。

所谓校外为辅,即有选择地借鉴校外资源,优化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过程。可以通过班主任外出业务进修、跟班实习,这样既可吸取同行的先进理念,先进做法,也可以开阔班主任的视野,使其思维更广,思考问题更全面。之所以校外为辅就是要强调校外的资源始终不是学生原生性资源,只可借鉴。如果对校外资源照单全收,不仅不利于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而且还会使班主任形成依赖的思想,从而形成一种阻碍和约束。

二、加强过程管理,让规范引领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

通过学校管理引导班主任自主专业发展,即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鼓励班主任充分发挥个人特色管理班级,但对班主任工作应该做出基本的规范。

1.制定班级管理规划

规划是班级管理的起点。一个班主任如果对班级的管理没有一个总体的想法,即在规定的学段期间,班级整体应该朝什么目标运作,日常工作应该如何监督、调控等,那么,平时工作起来就会没有方向感,工作没有计划性,工作方法没有针对性,更多的只是被动应付。所以,要求班主任制定《班级管理规划》是促进班主任管理水平自主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

2.制定学生培养规划

学生培养规划的制定、实施、调整水平,可以显现出班主任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是衡量班主任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培养规划包括群体培养规划和个体培养规划。群体培养规划针对整体特点,个体培养规划则侧重于关注个体差异,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学业观、家庭背景、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培养目标。此后的班级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规划,适时调整,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班主任对群体研究水平和个别教育水平的提高过程。

3制定自主发展规划

自主发展规划体现班主任个人专业自主发展的动机与需求,也体现班主任对工作的态度与信念。根据班主任个人的自主发展规划,学校可以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搭建各种适合其成长的平台,并予以及时指导与鼓励,增进班主任自主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成就感、效能感,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到班主任队伍。自主发展规划可以体现班主任对工作自主发展的诉求,在实施自主发展规划过程中,班主任对规划的调整其实都是班主任教育理念与工作方法更新的结果。

三、加强制度建设,让机制激励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

有人说,最有效的管理是使用了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加强制度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自主发展的保障,当然,制度引领要体现人性化、体现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内在需求。

1.着眼动态评价,增进班主任自主发展的效能

建立以班级目标管理、学生行为动态考核为中心的班主任考评制度,将学生日常评比、班级竞赛、班级工作规划、总结、论文、个案等多项内容纳入考核范围。评价不在于结果,关键在于通过评价过程让班主任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长处,弥补不足。

2.关注过程评价,提高班主任自主发展的潜能

通过开展发展性班主任评价,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班主任,促进班主任发展。发展性班主任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评价者的选择。(2)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案讨论修订方式。(3)评价信息收集。(4)面谈评价。(5)撰写评价报告。(6)商议进修提高的具体办法。班主任发展性评价真正实现了阳光操作,有利于建设有梯度、有活力的班主任队伍。

3.突出主体评价,激发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动力

评价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由德育处、教导处的行政领导完成,缺少了班主任这个评价主体。班主任缺乏主动的参与权、执行权和选择权、评价权。这种评价机制吞噬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热情。不少班主任都表示:自己愿意参与到班主任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标准的制定、过程的实施、结果评定等。参与到其中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与尊重,可以让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更有激情和动力,为班级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如此,每个班主任都是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评价中有自己的发言权,班主任在专业化发展上有了热情,也会思考自己的目标、努力方向、应采取的措施等,不断完善自己,逐渐走上一条专业化发展之路。

班主任研修总结篇6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高我省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2006〕3号)精神,结合我省基础教育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宗旨和意义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本方案旨在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我省2005-2008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对于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

(一)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从2006年12月起,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二)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在2008年年底之前,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对全省近年内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进行一次全员专题培训。

(三)建立骨干班主任队伍。遴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的中小学班主任,分别参加骨干班主任部级、省级、市级、县级培训,初步形成一支省、市、县级骨干班主任队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带动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三、培训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工作采取短期集中培训与在职校本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二)实效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班主任实际工作和班主任的实际需要出发,面向中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实践,针对现实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

(三)创新性原则

积极创新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针对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培训内容与方式

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与班集体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班主任工作艺术、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相关专题。

班主任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活动、交流研讨、课题研究、考察实践、示范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班主任专题培训分为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两大类。

(一)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

分为部级、省级、市级培训。其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部级培训由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按全省中小学总班数的4‰遴选,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骨干班主任市级培训按各市总班数的4%遴选,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骨干培训的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辅之校本研修。其中,集中培训的学时省级不低于32学时,市级不低于24学时。校本研修每年不低于16学时。

(二)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

按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分别开展培训,由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全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集中培训不低于16学时,校本研修每年不低于16学时。

五、组织与管理

(一)陕西省教育厅师资师范处和陕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全面管理、业务指导和质量监控,依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研究制定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方案。委托陕西教育学院负责组织实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

(二)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局)师资培训部门负责本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业务管理、协调指导和质量监控,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培训规划和方案,确定培训、考核、认定机构,印制统一的班主任培训合格证书,指导县(区)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

(三)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本县(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规划,并委托有关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县(区)中小学班主任的全员培训工作。建立班主任培训学分登记档案,加强本县(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管理。

(四)中小学校要制订本校班主任培训计划和校本研修方案,积极组织本校班主任参加各层次的培训活动,组织班主任开展校本研修,进行班主任培训学分登记,严格执行班主任培训制度等。

六、考核与发证

(一)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必须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凡中小学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班主任专题培训,且成绩合格,应当记入教师本人继续教育学分。

(二)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的考核与认定由省教育厅师资师范处和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进行,学员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颁发《陕西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合格证书》。 各市应确定相应考核和认定机构,并颁发全市统一的班主任培训合格证书。

班主任研修总结篇7

一、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

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有关教育教学部门负责人、各学科教师代表等组成的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高中学校课程方案要报所管辖的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课程方案形成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科组提出科目开设方案。各科组根据学校规模、学校教室、功能室、实验室和教学设施等资源及本科组的师资、课程模块的先后顺序和预测的学生修读情况,在本学年结束前提出下一学年本学科必修课、选修课开设方案及课程说明。

(二)学校公布课程开设表。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对各学科提交的科目开设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并在本学年结束前公布下一学年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程开设表。

(三)学生选课。学校在公布课程方案后,制定课程设置说明及选课指导意见,并对学生提供选课辅导,学生根据意愿和学校课程方案自主选课,填写高中课程修习计划表。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学生在执行修习计划过程中如确实需要可调整高中课程修习计划,但必须在学期结束前10周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在下一学期进行调整。

(四)学校排课。班主任及有关老师对本班学生填写的选课单进行统计和汇总,并将结果上报学校课程方案制定小组。学校对全校各班汇总上来的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排出下一学期课程表。学校按每周35学时进行排课。

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安排,平均每周3学时,保证必要的学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和在校内开展研究学习。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成应不少于3个课题的研究。

社会实践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每学年安排一周(按5天工作日计算),社会实践包括参加生产劳动、军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其中高中阶段安排军训不少于7天。

社区服务由学生在课外时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的义务服务,三年累计完成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

学校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前,应该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要结合子女的实际情况把意见反馈给学校,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学校要提供更为合适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学校在每周的课程表上要安排班级活动、校本教研等活动的固定时间。

(五)学生制定自己的课程表。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制定含有课程名称、上课时间地点、授课教师名字等要素的个性化课程表。

学校课程方案形成后,学校形成了学校学段(或学期)课程表、学生个人课程表、教师个人课程表、场室(包括课室、实验室、操场、自习室等)安排表。

二、学分认定

(一)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

学分由具有普通高中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负责认定。国家承认具有普通高中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按照规定认定学分。学分分值为整数。普通高中学校的学分本省内互认。外省转入的学生的学分,由学校根据学生的修习情况、考核成绩并对照课程方案进行转换、认定,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二)学分认定的依据

1.学科类课程学分的认定

学分认定以学科模块为单位,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值进行认定。

学生修习的学时数达到规定要求、考勤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合格可认定学科类模块学分。

选修网上课程及大学课程的修习学分,由所在学校作出相应规定并公布后后予以认定,但最多不超过6学分。

模块考核不合格的,必修模块允许补考或重修,选修模块允许补考、重修或另选。

2.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由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及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制定有关标准或办法并公布后按有关程序认定。

研究性学习活动共15学分。学生每年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且三年累积不少于3个研究课题。其学分认定条件为: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并有记录;有课时保证;由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完成;有课题研究成果。

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每学年2学分。由学校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和实践的效果等进行认定。

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学校依据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有关学生服务的对象、时间、项目、体会以及被服务者的意见等情况汇总认定学分。

在社会认证机构获得的技术技能证书与相应学分的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三)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

学校确定课程考核负责人课程考核负责人提交学生考核成绩学科组审核教务处复核主管教学校长确认学分管理员记入学生学籍表并存档。学分认定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有关负责人必须签署意见并签名。

(四)严格学分认定纪律

学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学分认定的管理和监督。对违规认定和虚假认定行为除取消其认定的学分外,还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认定学分:

(1)课程模块考核不合格;

(2)未经学校批准,课程模块的实际修习时间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的六分之五;

(3)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

三、学生档案

(一)学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学生档案主要包括:学籍表(含基本情况、班主任评语、修习成绩)、健康状况表、学生体质监测表、德育考核表、成长记录袋、综合实践手册。

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各种作品(如作业、论文、手工作品、表演录像等),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综合实践手册含研究性学习活动登记表、社区服务登记表、社会实践登记表。

(二)学生档案的管理

学生档案主要以文档、图片形式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其档案由学校根据实际实行归口管理。学生作品实物可由学生自行保管。

四、班级管理

(一)实施新课程班级实行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行政班管理为主、教学班管理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行政班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集体组织,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场所。行政班设立班主任和成立班委会。要有相对固定的场所供学生存放学习用品。积极开展以行政班为主的各种集体活动。

(三)教学班要设立科代表或教学班班委会。任课教师要负起教学班的管理责任,要加强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

(四)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学生走班选修管理办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学生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引导,充分发挥其影响和作用。

五、其他问题

(一)必修课与选修课

所有普通高中必修课必须100%开设,选修一课程的开出率省一级学校应达到所提供模块的80%以上,市一级学校应达到70%以上,其他高中原则上达到60%以上,选修一课程开出率暂时不能达到60%的学校要创造条件,尽快达到。

选修模块开设应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来确定,学生选课比较集中的模块应尽量开设,不能开设的课程要对学生做好解释工作,并尽快创造条件开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协调学校课程方案,制订有关规定,引导和鼓励学校间在师资、场地、教学设备设施等方面实现共享。

(二)教学质量监测

各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应方案,定期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抽查、测试和评估,有效地监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省人民政府督导室将不定期对普通高中学校进行教学水平评估,以确保我省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

(三)学生毕业资格

各普通高中学校应在每年秋季开学一个月内将高一新生名单分别报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班主任研修总结篇8

【关键词】 金字塔形;层次;班主任;培训模式

根据温州市班主任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基于目前温州市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几个层面,班主任培训导向立足于三个层次:打造以名班主为核心的高端培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中小学班主任主题培训。整体思路是立足于名班主任(第一梯队)引领骨干班主任,骨干班主任(第二梯队)引领普通班主任,发挥名班主任和骨干班主任的辐射作用,致力于温州市班主任培训团队资源的整合和资源库建设。培训形式以教科研与行动研究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小组实践活动相结合、专家引领与个人研修相结合,通过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学与教的研究、教科研提升、自我研修、实践反思五个模块,力求搭建理论引领、团队合作、行动研究、科研成果展示四大平台。

一、专家引领,开展名班主任高端研训

迄今为止,温州市已经评选了60位名班主任。这些名班主任虽然在自己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比周围的群体,他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感,但真正有风格特色的名班主任,为数不多。我们对部分名班主任代表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很多名班主任参加培训的愿望较强烈,期望通过专家的引领,联系自己原有的实践成果来提炼自己的风格。我们针对名班主任的二次发展关键期的特点,对其进行适当的研修策划,就会突破第二次发展。

1、培训方案制定

在组班之前,根据需求设计了培训方案。然后充分动员60位名班主任参与选拔报名,在双向选择的原则下,温州教师教育院择优录取25位名班主任。组成温州市首届名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目标定位是通过研修各名班主任在促进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起到引领和辐射的作用。

培训总体策略采取“专家集中辅导——课题研究——个案研讨——分析反思——提炼风格”的培训方式,主要采用“专家辅导与自主研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风格提炼”相结合、“实践研讨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培训形式。通过个案研究,为各名师量身定做方案,发挥专家的“陪聊”(暗中引领)作用。(专家对名师的特色成果、课题研究、发展方向等进行审议、点评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培训的定位是名班主任风格提炼,培训的形式采用导师制。

培训主要流程为:问题归类——招募导师——阐述风格和困惑——风格诊断——确定导师——布置任务——酝酿课题。

2、辐射强,影响大

两年里的培训班举行6次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培训班的6次集训,每一次活动的辐射面已扩大到各中小学校乃至省内外,走进20多所学校,讲座达60来场……。

导师跟岗实践活动,深入到学员所在学校做活动,给很多一线班主任带来很多新的思考,如徐锦生老师在水心一小和龙湾永昌一小的活动,蔡伟、姜根华老师到龙湾十五中的跟岗……外出考察活动,每位学员亮出自己的绝招,与外地的名校进行了交流,影响力逐渐在扩大。如郑小侠老师在导师的推荐下,去了杭州、宁波等5所学校给学生做了励志演讲,受到当地师生的好评。项目负责人也在江西省特级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培训会上做了项目方案经验介绍。我们的培训已是名声在外。

3、创设班级品牌,打造讲师团队

我们除了高端培训之外,还肩负一个重任,那就是温州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每一次骨干主题培训,除少数几位由于时间、地域等原因外,两年里,有二十来位班主任都参与了培训,成了我们培训团队中优秀的师资力量。场次达30多场,培训学员达2000多人次。同时,每一次讲课,对他们自身也是一种锻炼和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向名师办、市班主任论坛推荐各位学员。

二、名师团队辐射,开展温州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

温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师资团队以温州市第一层次的名班主任为主力。除此之外,我们针对骨干教师进行了“主题式”培训模块设置,培训主要方向是在名班主任的引领下,以专题培训为主,骨干班主任进行自我风格反思和骨干团队建设。通过培训,督促骨干班主任进行自我风格的反思与提炼,并促使骨干班主任能够带领新班主任进行行动研究,强化问题意识、提升自己的策划、督导能力,使市级骨干优秀班主任真正成为全市新班主任的引领者与榜样。通过培训,使骨干班主任在教育管理理念、技能、以及科研能力上有阶段性的提升。

1、反思交流,论坛互动

培训联合温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做班主任主题论坛。利用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与交流的舞台。让“名师”与学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骨干培训联合工作室做了二十几场论坛交流。

如:2011年4月9日,温州市2011年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与温州市中学名班主任工作室联谊会在瑞安中学联合举办“创设和谐班级,塑造阳光学生”班主任论坛。论坛汇聚了全市10多个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负责人、成员和高中优秀班主任培训班学员等100多名班主任。

来自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温州市胡云华名班主任工作室、温州市曾蓉蓉名班主任工作室的3位老师分别从心理健康、班级管理、师生互爱角度诠释了“和谐班级、阳光学生”的主题。温州市苏香妹工作室的沈永铭老师给大家上了一堂心理辅导课《未雨绸缪》,从职业规划角度引导学生把握方向。主题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学生深受教育,也得到了与会班主任的一致好评。

2、名师展示,团队辐射

针对骨干班主任培训,我们还邀请名班主任及整个团队与培训班进行交流。如2011年4月29日,温州市2011年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与温州市钱小哨名班主任工作室、郑碎飞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举办“一切从习惯养成开始”论坛。

来自培训班、温州市钱小哨名班主任工作室和温州市郑碎飞名班主任工作室的4位老师就“习惯的养成”主题在论坛上做了交流。来自骨干培训班的徐茹老师从营造班级文化、细化常规要求、整理课、建立评价体系、家校联动教育等方面出发做“以特色班创建为载体,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主题发言。钱小哨工作室的陈亦珠老师在“习惯养成,从小开始”发言中幽默地把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比喻为农民种庄稼,从“小事情”一中心,“家”与“校”两基本点,“细节、沟通、态度、防患”四原则三方面阐述了从小养好习惯的重要性。王晓君老师在“共写家校教育叙事” 主题发言中,向大家介绍了一个鲜活,注重过程评价的班级生命叙事,一个提供促进学生成长,班级发展的家校沟通平台。郑碎飞工作室的李一锋老师从“为何阅读、阅读什么、怎么阅读”三个角度来阐述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意义。

本次论坛还走进了温州市实验小学课堂。温州市名班主任郑碎飞老师亲自上了一堂《告别危险食品》的主题班会观摩课。观摩课基于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科学课上的实验引入班会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验到危险食品的危害性。课堂教学体现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念:锻炼意志,养成习惯。还向全市骨干班主任展示了名校师生的风采。

3、团队作战,研训一体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骨干班主任,更好地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实现各名班主任工作室资源共享,我们成立了温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联谊会,把全市的骨干班主任培训与工作室培训联合起来,从而更有力度地挖掘团队的培训力量,扩大各工作室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如2011年4月20日,曾蓉蓉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叶晓凡老师在2010年温州市高中优秀班主任培训会暨温州名班主任联谊第二次培训会上做《让动力溢满学生的身心》的讲座,叶晓凡老师从自己的切身经验出发,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全市高中优秀班主任做了一次精彩的发言,反映良好。

这些学习交流活动,使学员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胸怀、增长了见识。

三、名师团队引领,开展中小学班主任主题培训

1、培训内容、形式

根据需求调研,我们在浙江省教师培训与管理平台上班主任所需求的主题培训项目,让广大班主任自主选课,包括“养成教育”“自主管理”“师生关系”“班级管理”“主题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培训以“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讨论相结合、专业引领与实践反思相结合、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探索相结合”为原则,采取主题引导、专家引领、问题梳理、课堂互动、实践展示、总结反思等形式进行。以短期培训为主,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演练相结合,切实加强针对性、实效性。

2、充分发挥培训师资队伍的力量

针对不同的主题培训,我们可以随机选取培训师资。在名班主任高端研修中,我们旨在引导学员形成自己的风格,经过两年的打造,每位学员都已形成或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方海东的“因材施教”,黄秀娟的“发现式”班级管理,黄友上的“特别能服务”工作风格,王剑秋的“做中学”班级管理风格,梁世累的“严慈相济”管理风格,项延唐的“智慧管理”风格,吴闪燕的“企业式”管理风格,诸葛献跃的“沟通教育”风格,林志超的“艺术化”教育,陈克素的尊重理念班级管理“三途径”,黄显畅的“自主教育”风格,吴丽君的“民威型”管理,潘成树的“运用第三只眼”班级管理风格,林小玲的以“大班级”为建构的班级管理风格,朱金峰的“生命教育”管理风格,董安的“以德为心,以爱为灯”的班级管理风格,郑小侠的“垂范与励志”,钱小哨的“童化运作模式”,郑碎飞的“用心”的班级管理风格,陈建仁的“传递精神能量”式管理风格,钟杭玲的“特色周记班会系列”,赖联群的“以仁治班”,朱俐的“适性教育”。各具特色的名班主任风格成了我们主题培训的丰富资源。

经过一轮的三个层次金字塔形培训:名班主为核心的高端培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中小学班主任主题培训。各个层次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

首先,名班主任完成由风格到艺术的转变。名班主任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者已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与风格。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热情开始降温,工作积极性开始打折扣,按部就班的模式化管理方式就会充斥着班主任的工作。

通过研修,名班主任总结班级管理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实践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自己班主任管理方面系统、独特的风格。在专家指导下,经过理论研究,找到德育风格提炼的原理与方法,总结规律,达到班级管理艺术化的效果。最后以课题、专著的形式来体现自己的风格。起到引领和辐射的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班主任。

其次,激励骨干教师快速成长。我们骨干培训的每一次论坛,都非常注重培训班学员和工作室成员间的合作交流,同一个主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员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做法。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形成一个个智慧的火花,在同伴互助中,感受到了团体的强大和魅力,在每一次成长中,学员们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我们的骨干班主任培训,师资主要是以温州市名班主任为主的团队专家。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理论造诣,在专业方面对骨干班主任的成长起到了引领作用。我们的骨干班主任积极参与相关专业团体的培训研讨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向别人学习和借鉴,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用研究作纽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作模式,从而获得更有力的支持,拓展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实现更快地发展。

最后,让中小学班主任走上专业化成长之路。普通的班主任往往会被琐屑之事所困,每天疲于应付,等着出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班级管理没有章法。通过主题培训,有经验的班主任会告诉新班主任防患于未然,懂得规划,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如何按部就班,如何循序渐进,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工作做一个系统化的处理。让普通班主任也能朝着专业化方向前进。

班主任研修总结篇9

这是一期什么样的研修班?

首次县委书记研修班:全是2012年3月以后任职的优秀县委书记

参加第一期学习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县委书记。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参加首期研修班的县委书记必须具备一个重要条件:在2012年3月以后任职的优秀县委书记。

培训从2014年11月14日开始,至今年1月15日结业,为期两个月的全国县委书记轮训,这还是第一次。据介绍,从2015年开始,计划三到五年,将全国2800多名县(市、区)委书记全部轮训一遍,每年要举办3~4期。

县委书记担子重责任大,源于县这一级在整个行政架构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要同乡镇、街道、村和社区直接打交道,因此没有省级官员的超脱;他们又要统筹全局,因此也没有基层干部工作单纯。”中央党校进修部组织员牛卫国说。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县一级工作做好了,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增强主政一方的能力,应是题中之义。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此大规模、长时间“轮训”县委书记了。

中央党校办学格局重大调整:县处级重要岗位入研修班将长期固定

研修班课程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体制改革,县域依法行政、依法治县以及县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县委党建等内容。

除了课堂教学,研修班还包括理论讲座、社会实践、学员论坛、双向交流等。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已举办了5期学员讨论,讨论分支部进行,各个学员逐一发言,其他人进行点评。

培训中,每周五上午会有一次部长讲座,让县委书记对国家整体的治国思路有一个宏观把握。各领域的专家也会带来最前沿的内容。培训期间,学员们还走出中央党校,到地方实践学习。2014年12月25日,学员们就去了北京门头沟区调研。

“为了办好这次研修班,中央党校调动了精干力量。”据牛卫国介绍,办学格局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例如,由以往单纯的理论教学变为专题和研讨结合;教学形式由课堂教学变为双向交流、案例情境教学;由以往只是负责地厅级以上领导的培训,变为省部级、地厅级、县委书记等三个层级的培训。以这次县委书记研修班的举办为契机,中央党校进行了一次教学改革探索,以后县委书记等县处级重要岗位的培训,也将纳入中央党校的教学范畴,县处级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作为研修班学员,将长期固定下来。此前,只曾有过县处级的短期班。

县委书记“毕业留言”:研修的结束是实践的开始

班主任研修总结篇10

课题研究分五个专业,其中之一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简称汽修专业)。主要研究目标为:检验测评学生职业能力对本专业评价标准的达成情况;分析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与存在问题;调查分析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一、测评基本情况

1.命题依据与思路

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修理工(中级)标准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一体化课程标准等。命题内容是将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转化成命题内容,测评学生按照完整工作过程完成测评任务,以体现企业真实工作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命题内容要充分考虑测评学生的职业素养,它是企业工作要求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影响着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2.测评试题构成

纸笔测试共设计三部分: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详细说明分析理由;编写故障诊断流程图,并详细说明编写依据;向车主提供建议,并把问题或建议整理成一份提纲,以便面谈时进行沟通和协调。

实操测试主要是按照纸笔测试时所制定的方案来实施,共设计四部分:实操前口述故障诊断流程、实操后口述总结体会;故障诊断前的准备工作及安全检查;故障诊断与排除;对场地、工具、设备整理,废物处理、安全操作等6S的执行。

3.实施组织

测评于2012年10月19日在山西某技师学院进行,参与测评的学生共计84人,其中,试点班学生42人,非试点班学生42人。测评试题分为A、B两套,交叉发放至被测学生,参加A卷测评的学生共有40人,试点班与非试点班学生各20人;参加B卷测评的学生共有44人,试点班与非试点班学生各22人。

纸笔测试(120分钟):试点班与非试点班学生同时进行测评,先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纸笔测试。实操测试:共设有8个工位(A、B卷各4个工位),每个工位安排一位考评员,每一轮安排8名学生同时进行实操测试,每工位测评时间30分钟。考评员安排:8名考评员(企业考评员2名,其他院校考评员2名,校内考评员4名)与1名巡考员。

二、测评结果分析

测评学生的成绩统计依据测评试题的评分标准,对A、B两份试题中共88个评分点的得分数据逐项录入,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共获得6782个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测评成绩的总分平均分与平均得分率、纸笔测试成绩平均分与平均得分率、实操测试成绩平均分与平均得分率方面,B卷测评成绩试点班优于非试点班,且有显著差异,A卷测评成绩试点班与非试点班没有显著差异。

1.试点班学生总分及纸笔测试、实操测试成绩均比非试点班高,B卷有显著差异

由图1测评数据可见,试点班学生总分及纸笔测试、实操测试成绩平均得分率均比非试点班高。

图1 汽修专业学生总分及纸笔、实操成绩的平均得分率

2.测评学生测评成绩所反映的职业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

从表1、表2可见,职业行动维度平均得分率、综合职业能力维度(纸笔测试)平均得分率均处于及格线附近,有部分指标的平均得分率远低于及格线,说明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有相当差距。

表1 汽修专业学生职业行动维度平均得分率统计表

班级类型 明确任务/获

取信息 制定/确定方案 实施/检

查控制 评价反馈 职业素养

试点班 41.37% 42.60% 43.73% 51.86% 64.31%

非试点班 38.49% 37.67% 38.05% 42.42% 61.42%

测评学生得分率平均值 39.93% 40.14% 40.89% 47.14% 62.86%

表2 汽修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维度(纸笔测试)平均得分率统计表

班级类型 综合职

业能力 功能性

能力 直观

展示 功能性 过程性

能力 设计

能力

试点班 41.89% 43.21% 45.23% 41.87% 47.53% 30.30%

非试点班 35.98% 36.08% 40.04% 33.43% 42.40% 26.10%

测评学生得

分率平均值 38.93% 39.64% 42.63% 37.65% 44.96% 28.20%

3.实操测评所反映的职业能力远强于纸笔测评所反映的职业能力,两者显著相关

(1)实操测评成绩远高于纸笔测评成绩。由图1测评数据可见,实操测试成绩平均得分率远高于纸笔测试成绩平均得分率。试点班与非试点班实操测试成绩平均得分率分别为70.85%、64.15%,纸笔测试成绩平均得分率分别为52%、36%,说明该院汽修专业教学比较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与实操能力紧密结合的故障诊断流程制定能力的培养。

(2)纸笔测试与实操测试所反映的职业能力之间有显著相关。表3中,纸笔测试内容评价指标1~8项主要测评学生对任务的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方案的制定;实操测试内容评价指标5~13项主要测评学生对故障现象的确认、故障可能原因的分析、确认故障范围、检测与确认故障部位并修复故障等,由表3数据可见,其相关性显著,说明纸笔测试内容评价指标1~8项所反映理论知识与实操测试内容评价指标5~13项所需的故障诊断能力是紧密相关的。

纸笔测试内容评价指标9~10项主要测评学生考虑问题的系统性、相关性,实操测试内容评价指标13项之4主要测评学生对整个任务完成情况和与任务有关系统性能确认,均属反思性知识。由表4可见,其相关性显著,说明学生在纸笔测试时系统、全面考虑问题对学生实操测试时完成整个任务的情况和与任务有关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

表3 汽修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试题相关性分析统计表

试卷

类型 内容项目 相关性 显著性

汽车B卷 纸笔测试的内容包括:

1.正确解释故障码P0103的含义;

2.正确写出产生故障码P0103的可能原因;

3.对故障码P0103的可能原因分析详细、准确;4.故障诊断流程设计层次清晰、合理;

5.编写的故障诊断流程符合专业规范或技术标准;

6.按故障诊断流程操作,能排除发动机故障灯亮的故障;

7.故障诊断流程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外到里的思路,成本较低;

8.故障诊断流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 0.383 0.01*

实操测试的内容包括:

5.故障现象确认;

6.故障代码检查;

7.正确读取数据和清除故障码;

8.故障范围确认;

9.基本检查;

10.部件测评;

11.电路测量;

12.故障部位确认和排除;

13.维修结果确认

纸笔测试的内容包括:

9.考虑到此流程实施可能对车辆其他性能产生的影响(如车辆记忆功能、匹配功能等),并说明理由;

10.关注(考虑)到实施方案时,可能会出现的需要与客户沟通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0.432 0.003

实操测试的内容包括:

13项之4.再次确认维修过程中曾拆卸过的零部件安装正确和关注其他相关系统技术状况并记录

4.测评学生对测评任务的阅读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方案的制定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但B卷试点班明显优于非试点班

如图2所示,测评学生纸笔测试成绩均较低,B卷的平均得分率范围12%~65%,说明测评学生对任务的阅读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方案的制定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

图2 汽修专业学生B卷纸笔测评各项平均得分率

5.测评学生在安全环保意识和基本实操能力方面均较好,而故障诊断实操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但B卷试点班比非试点班要好

由图3数据可见,测评学生安全环保意识、基本实操能力(包括:故障诊断前基本检查、检测设备使用、故障代码的记录、6S执行)均较好;故障诊断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但B卷试点班学生要优于非试点班。

图3 汽修专业学生B卷实操测评一级指标各项平均得分率

从图4数据可见,B卷实操测试试点班学生平均分49.175分(满分70分),非试点班平均分42.1273分,试点班实操测试得分明显高于非试点班,且差异显著。

图4 汽修专业学生B卷实操测试总分分布(差异显著)

故障诊断能力包括:故障现象确认、故障代码读取、正确读取数据和清除故障码、故障范围确认、基本检查、零部件测试、电路测量、故障部位的确认和排除、维修结果确认等方面的能力。图5实操测评成绩数据显示,B卷试点班学生测评项目从“故障现象确认”到“维修结果确认”,平均得分率优于非试点班。

图5 汽修专业学生B卷实操测试故障诊断流程一级指标各项平均得分率

6.测评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但B卷试点班学生明显优于非试点班

由图6、图7数据可见,测评学生职业行动中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确定方案、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职业素养五个方面的平均得分率在40%~70%之间,行动维度分布图得分为0.4~0.7,说明测评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

图6 汽修专业学生职业行动维度的平均得分率

图7 汽修专业学生职业行动维度分布图(B卷)

(制定/确定方案、评价反馈、职业素养差异显著)

7.测评学生纸笔测试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但B卷试点班学生明显优于非试点班

由图8数据可见,测评学生纸笔测试的综合职业能力维度的平均得分率在20%~50%之间,说明测评学生纸笔测试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

由图9数据可见,B卷试点班学生在纸笔测试综合职业能力三个维度明显高于非试点班,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经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之后,B卷试点班学生的整体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比非试点班学生强,但测评学生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仍不足。

图9 汽修专业学生B卷纸笔测试综合职业能力维度分布图

(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设计能力差异显著)

8.测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况比较一致

由图10数据可见,试点班学生“内在目标导向”“任务价值”“努力调节”“同伴学习”得分比较高,说明试点班学生学习期望值比较高,能更好地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学习比较主动、团队合作意识比较强;在“外在目标导向”“自我效能感”“精细加工”“时间管理”得分比较低,说明试点班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自我感觉学习效果不佳,与学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够。

图10 汽修专业测评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各项上的平均分

由图11数据可见,在元认知自我调节策略各项上,试点班和非试点班学生的得分仅在明确任务和搜集信息阶段有显著性差异(t=-2.781,P=0.007**,且试点班得分显著高于非试点班),在其余各项上均无显著差异。相对来说,测评学生对技能学习策略、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能力要求的关注较好,而设计过程中对功能性能力要求、过程性能力要求的关注以及总结和反思还需进一步加强。

图11 汽修专业测评学生在元认知自我调节策略各项上的平均分

三、研究结论

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科学客观,可操作性强。

测评命题内容是汽车修理中常见的、具有开放性的工作任务,贴近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测评内容的难度与测评对象的职业能力相适应;测评评价标准涵盖了职业人在职业行动中的职业能力要求。

测评学生职业行动的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确定)方案、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职业素养方面的能力测评结果显示,平均得分率只有40%~70%。说明测评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标准之间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