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年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9 09:07:01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篇1

一、中介业务情况分析

目前,我市中介市场较为繁荣,正规兼业保险单位9 家,保险公司8家,其各保险单位或公司以寿险业务为主,财险业务为辅,财险业务以车险业务为主,其他业务为辅。各家公司的合作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谁签单收取保费少,手续费给的高,业务就与谁合作,这样就给我公司中介业务发展造成较大困难。

针对以上情况,我公司就濮阳保险市场和中介业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讨,通过分析和研讨我公司制定了结合濮阳实际发展中介业务的经营策略。一是自身定位,我公司在濮阳成立不久,如何在濮阳树立良好的形象,创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的牌子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既考虑如何发展中介业务,又考虑如何规范经营。在中介业务的发展上,我们以长远的眼光开拓发展中介业务,而不是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发展中介业务。二是以合理的价格介入中介市场。目前,濮阳经营保险的主题较多,部分保险公司已低保险价格、高手续费返还为手段来掠夺中介市场,诚然,低保险价格、高手续费是介入中介市场的杠杆,但不是唯一的做法,对此我公司认真分析市场价格,在公司整体运作规定范围内结合濮阳实际制定出自身适应中介市场的保险价格和费用,以达到最佳的平衡点。三是以优质服务赢得中介市场。以优质服务为着眼点,切实将优质服务看成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具体的来说,我公司做好了签约前和签约后的优质服务,设立专人负责对签约单位服务,明确专人管理。四是搞好中介的信息收集,随时掌握中介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并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市场运作实际的经营策略,从而,为快速、稳健发展中介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五是加强管理。中介业务存在着点多、从业人员杂、业务来源广和只求效益,忽视管理等因素,为此,我公司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规范协议的签订;规范单证管理;规范保费结算流程;规范与公司的沟通制度。

二、中介业务拓展情况

通过中介业务部加强车险业务经营是今年非常重要的中介业务工作。车险业务在整个业务经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做大做强,做精做细。也就是发挥中介部的纽带作用,继续加快发展车险业务,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同时,大力优化车险业务结构,严格控制高风险、高赔付的业务,从承保源头抓起,从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环节抓起,从每一位承保人员抓起,全面提高车险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盈利能力,使车险真正成为增收保费和创造利润的骨干险种。

三、中介业务发展措施

今年来,我中介业务部坚持学习政治理论,提高业务技能,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适应本我中介业务部实际的制约机制,使我中介业务部形成一个团结拼搏、务实进取的战斗集体。进一步完善了我中介业务部内部控制制度,以效率为中心,实行工效挂钩。做到一人干保险全家干保险,坚持以贡献排名次,以业绩论英雄。让经济杠杆起作用,变职工要我干为我要干,拉开了分配档次,增强了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我中介业务部根据保险服务行业的特点,从狠抓效益入手,抓落实,重实效,取得了显着效果。一是完善了优质服务措施,制定了优质服务标准,明确了服务内容,规范了服务程序。广泛深入保户,回访“黄金客户”,积极征求意见,改进工作作风,增加了服务透明度。

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回顾今年来的工作,我中介业务部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也有很大进步,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车险进展还不够快,合作的层次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对此,我中介业务部将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寻求对策,加强包括车险在内的各类险种的宣传,积极开展有效的促销活动,进一步拓展中介营销。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篇2

4月18日,中国传媒业的尖锋时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与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共同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宣告了全国首家整体股份制新闻媒体的诞生。

我们正在谱写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的交响,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与北青报的香港上市等,共同奏响了这曲交响的华彩乐章。

2005年4月18日――一个注定要记入中国传媒发展史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我国首家整体实行股份制的新闻媒体在北京横空出世。与2004年末北青传媒香港上市时各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相比,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显然并没引起业界足够的关注,除《中国保险报》外,各主要报刊均发了个简短的消息了事,作为业界神经的新华网和人民网的传媒频道,也只是在“热点”中给予了简单关注,并马上作了更新,之后再看,已了无痕迹。也许这消息来得太突然、太革命化了,于是给业界造成了集体“愣神”。

保险业的一小步,传媒业的一大步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在揭牌仪式上说:“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国行业报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个新进展”。他的评价,明显带着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慎重。实际上,这次保险资本与传媒资本、民营资本的成功结合,应该说确实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我国传媒业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在保险业,成立一家股份公司,即使是注册资金上亿元,也实在是寻常事。中国保险报社的整体股份制改造,其影响和意义,对保险业来说是一小步,而对传媒业来说是着着实实的一大步,用“破冰之旅”和“首食蟹者”等,已很难概括其意义了。

行业报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用来指导和管理行业的机关报,与国外行业报有本质的不同。在新的改革形式下,与党报的政策眷顾、都市报的市场青睐相比,行业报的处境十分艰难。在这个并不算小的群体中,除《中国汽车报》、《电脑报》等少数报纸凭行业的火爆而火爆,还有一小部分可以自给自足之外,其他绝大部分都遇到了生存的严重挑战,日前全国记协主办的《中华新闻报》因资金问题被迫停刊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国保险报社整体改制后,一个亿的资金,钱多得有些不知怎么花,仅办《中国保险报》显然是绰绰有余的,必须开展多元化经营,才可以保证资金的充分使用和利润。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社会大量的资金想进入报业而找不到门;另一方面,行业报捧着金饭碗而生计维艰。中国保险报社整体改制,为社会资本,尤其是行业资本与行业报的结合,为行业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不仅对我国行业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同时还是我国传媒业改革的一个巨大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先后组建了报业、出版、发行、广电、电影等5类85家传媒集团,集团化发展是传媒业改革初期的基本特点。党的“十六大”以后,传媒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2003年6月35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推出,标志着新一轮传媒业改革的开始,采编与经营剥离、跨地区合作、跨媒体经营、上市融资等改革创新和突破亮点频现。但不用太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改革,都没有触及到传媒业、特别是传媒业里最敏感的报业的体制问题。北青传媒香港上市,虽然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破冰之旅”,但也只是经营部分的单项突进。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开创了我国新闻媒体股份制、企业化之路。这一革命性创举,必将对我国传媒业改革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历史是由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构成的。中国保险报社的整体改制必将与北青香港上市作为两大标志性事件,载入中国传媒发展史。

机遇不能坐等

孙伟在总结北青的上市之路时说:“机遇能创造不能坐等”,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正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2003年6月,中央推出35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有些单位,在被列为试点前,改革搞得有声有色,被列为试点后,反而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了。《中国保险报》创刊于1994年1月,是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公司主办的一份行业报,是一份以保险业为特色的全国性财经报纸,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重大信息披露权的指定媒体。该报发行量一直稳定在10万份左右,经济效益也不错,在行业报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他们并没有满足现状,在他们的争取和努力下,于2004年6月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报刊改革试点。他们大胆提出了报社整体实行股份制的设想,这设想实现的可能性,即使是在新机构揭牌的前一天向大家征求意见,我想绝大多数人仍然不会相信。这一传媒业奇迹的“导演”,就是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并出任新成立的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戴凤举。

戴凤举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高级经济师。曾任国家审计署金融司司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国再保险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兼任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可以说是我国金融、保险业专家和权威人士。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保险报的首任社长,丰富的金融、保险业经验和媒体工作经验,对中国保险报的深切情感,给了他整合资源、改造中国保险报的灵感和决心。

2004年1月9日,在中国保险报创刊10周年答谢会上,戴凤举提出对中国保险报社改制重组、组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设想。一周后,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到中再集团调研,在听取了对中国保险报社改制重组设想的汇报后,当即表示赞同和支持。这无疑是对中再集团的莫大的支持和鼓舞,更坚定了他们改革的决心。2004年2月23日中再集团2004年工作会议将中国保险报股份制改造列为全年三大体改工作重点之一,并成立了“中国保险报股份制改造领导小组”。接下来,各项筹备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2004年3月底,中再集团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保监会呈报了中国保险报社股份制改革方案,很快得到批准,至此,筹备工作第一阶段结束。

筹备工作的第二阶段,是公司的设立和招募股份。股改小组经过对报刊市场的分析论证,制定了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公司的宗旨和理念,并会同北京友邦律师事物所,起草了《招股说明书》、《发起人协议》、《进一步约定》和《公司章程》。股改小组向潜在的投资者发送了《招股说明书》,经过多次商谈,最后确定4家投资者与中再集团共同作为发起人,这4家投资者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北京畅想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人保控股公司。2004年11月8日召开了发起人大会,审议通过并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和《进一步约定》。2005年1月18日,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在整个筹建过程中,从最初的构想,到审批,到募股,到发起人大会的召开,前后用了刚好一年的时间,正是发起单位中再集团的处处积极主动,才将这一历史机遇牢牢地抓在了自己手中。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保监会对此次改革给予了极大关心和热情支持,正如戴凤举总裁所言,没有这些关心和支持,要完成这样一个将保险业和传媒业有机结合起来的、无先例可循的工程是根本不可能的。

资本和体制的舞蹈

正如“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名字标明的,这是一家“报业”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在这个全新的新闻机构中,没有了“报社” ,也没有了“社长”,替代它们的是“公司”和 “总裁”。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保监会的指示,中国保险报社的股份制改造在筹备之初就确立了两大原则,一是确保党对媒体的领导,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确保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公司按标准的现代股份制企业设立,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以其全部的法人资产依法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权结构:在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的基础上,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吸收保险业、新闻出版业以及民营资本进入。

在研究了国内报业的资产平均状况、股份公司发展需要以及对公司的盈利预测后,公司的注册资本设定为1亿元人民币,为公司以后扩股进入资本流动市场奠定基础。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

组织结构:建立董事会和党委会的双重领导机制,以确保党对媒体的领导,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公司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公司设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董事名额由5家股东按所持股比分配,10%的股份出一个董事。

公司设党委会,成员由公司总裁、副总裁共4人组成,职责是确保党对媒体的领导,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公司最大股东中再保险(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凤举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同时兼任公司党委书记。

在对中国保险报社原有资产的处置上,中再保险(集团)公司聘请了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对中国保险报社原有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及账外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确认的净资产以股份的形式,作为中再集团40%股比的一部分,投入新公司。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无形资产不能做投资实有资产,因此,中国保险报社原有无形资产无法折成股份,不记入新公司资产。

与我国已成立多年的诸多传媒集团相比,新公司从产权结构,到管理体制,法人主体,到内部机制,都十分明晰,确保了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经营机制转换奠定了坚实基础。

幼苗可参天

在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剪彩仪式上,董事长兼总裁戴凤举表现出了少有的激动,他认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株幼苗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表现出了作为新型传媒机构领军人的豪情壮志。

对一个全新的、无法类比的企业的展望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但从新公司的规划和举措中,我们还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在主体业务上,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把《中国保险报》由目前的周三刊改为工作日报,全面提高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抢占市场先机,努力在一两年内,把《中国保险报》办成中国一流的、立足保险业的综合财经大报,使其在加强保险宣传、传递保险信息、普及保险知识、为保险和被保险人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等方面,发挥独有的难以替代的作用。

在多元化经营上,公司将努力构建有权威的保险图书发行和出版机构,还将从事广告、网络媒体的制作与经营、音像节目的制作及发行,行业咨询及教育、培训,承办会展,向保险宣传和保险文化的各个领域进军,形成产业优势互补,逐步将保险报业公司打造成多元化的以保险为特色的现代财经传媒集团。

在人才引进上,公司筹备小组已于今年2月末公开招聘贤才,招聘人员包括采编系列和经营管理两大系列,有总编室负责人、采访部负责人、评论部负责人、编辑、记者、经营部门负责人、广告经理、通联部负责人等8个方面的岗位,经过面试和笔试,吸收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为公司发展事先做好了人才准备。

在资本运作上,公司将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的营业范围积极开展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创立、收购、兼并、上市等各种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资本运用和利润的最大化。

再好的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必然遭遇到诸如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预见,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保险业和传媒业的结合体,作为全国首家整体股份制新闻媒体,也必将遭遇来自市场和业界的巨大挑战。

但无论如何,顶风冒雨,它来了。

让我们呵护它!

让我们祝福它!

股东简介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和中国保监会批准,于2003年成立的国有再保险集团公司,注册地点北京,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9亿元。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再保险部和1996年分设的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以及1999年成立的中国再保险公司。公司履行国家再保险公司职能,在中国再保险市场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为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深化国有保险企业改革,中国再保险公司2003年进行了股份制、集团化改造,组建了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在坚持再保险主业的同时,公司涉足直接保险业务,进行多元化经营,控股设立了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及对所属中国保险报社、华泰保险经纪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工作,目前也已接近完成。此外,中再集团还参股保险职业学院。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多元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再保险(金融)集团控股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是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总部设在北京。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1996年分设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及1999年成立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下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国寿投资管理公司以及保险职业学院、成都保险学校等多家公司和机构。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截止2003年底,寿险保费收入达到1620亿元,占寿险市场份额的54%,占我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的40%以上;公司总资产达到4500多亿元,占我国保险业总资产的50%;可运用资金超过4000亿元,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02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人寿位居290位,2003年又进一步跃升至241位,是我国金融企业的最高排名,也是我国内地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企业;在中国500强排名中,中国人寿高居第六位。所属寿险股份公司2003年12月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步上市,成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寿险公司和在境外两地同步上市的中国金融企业,并创下当年全球最大融资规模记录。

北京畅想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畅想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将其经营性业务与资产重组整合,联合北京海蓝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高教科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投资性企业集团。集团公司于2004年9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高等教育出版社持股比例为60%。

集团公司目前控股北京蓝色畅想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北京学林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畅想教育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高教世达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传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将分为六大业务方阵,即教材出版业务;专业出版、普通出版与报刊业务;网络媒体与继续教育业务;发行与零售业务;印务与物流业务;金融投资业务。有条件的业务方阵可发展为专业化运作的企业集团。

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经国家公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注册在上海的大型民营投资公司,是目前上海市规模最大的民营投资公司之一。主要从事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是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分别持有两家公司10%的股份。

2002年3月,公司以32亿元取得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上海A8公路)30年收费经营权。此次交易是国内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存量领域,为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首开先河,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2002年7月,公司凭借实力及诚信获得中国公商银行100亿元中国授信额度,这是目前国内民营企业获得的单笔最大授信。

2002年9月公司出资组建嘉金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上海A5(嘉金高速)公路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嘉金高速公路全长65公里、招商投资额达51亿元。作为上海市十五重点工程,嘉金高速公路跨越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四个区,是上海连通江苏、浙江两省的重要通道,是上海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里程最长、技术难度最高的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公司享有25年收费经营权。

中国人保控股公司

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是1949年成立的、中国内地经营历史最悠久的保险企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变更而来的,注册资本155亿元人民币。2003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组改制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了中国内地最大的非寿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设立了中国人民保险(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人保控股公司采用国际通行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充分享有金融控股公司优势。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有四项主要职责:代表国家投资并持有上市公司和其他金融保险机构的股份;经营管理存续资产;经营国家授权或委托的政策性保险业务;经营管理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业务。

中国保险报股份制改造大事记

1、2004年1月9日,在中国保险报创刊10周年答谢会上,中再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戴凤举提出对中国保险报社改制重组、组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设想。

2、2004年1月15日,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到中再集团调研,在听取了对中国保险报社改制重组设想的汇报后,当即表示赞同和支持。

3、2004年2月23日中再集团2004年工作会议将中国保险报股份制改造列为全年三大体改工作重点之一。

4、2004年2月,中再集团党委决定成立中国保险报股份制改造领导小组。

5、2004年3月底,中再集团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保监会呈报了中国保险报社股份制改革方案,很快得到批准。

6、2004年11月2日,国家工商管理局批复,正式核准企业名称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

7、2004年11月8日召开了发起人大会,审议通过并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和《进一步约定》。

8、2005年1月12日,中国保险报资产评估报告完成,核定资产评估值为519.05万元人民币。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篇3

一、组织成立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

上海租界成为“孤岛”以后,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抽调程恩树、林震峰两位党员组成保险业党支部,筹备建立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简称“保联”),开展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广泛发动群众的工作。

1938年7月1日,“保联”成立大会在宁波同乡会召开。在胡咏骐(保险同业公会主席、宁绍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谢寿天(天一保险公司经理)等中上层人士的号召下,参加的会员有三百余人。通过章程,并选举胡咏骐、谢寿天、朱懋仁、郭雨东、李言苓、关可贵、程恩树、林震峰等为保联会第一届理监事。下设会员部、总务部、娱乐部、学术部,另外组成出版、图书、福利等委员会。会址设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160号保险业同业公会隔壁。历届保联会,虽经历了不同时期保险公司有增有减的变化,会员一直保持在一千人左右,最高时曾达一千五六百人,占保险界全部职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保联会历届的理监事均由上中下各阶层人士担任,理事会的主多由各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担任。宁绍人寿保险公司的胡咏骐、陈巳生、龚渭沅,中国保险公司的过福云、孙广志,永安保险公司的容受之,宁绍保险公司的方椒伯、李言苓,太平保险公司的王伯衡、朱懋仁,天一保险公司的谢志方、谢寿天,外商保险公司的朱孔嘉、邱菊夫、过杰庆、曹骏白、胡树白、林绳佑等,均担任过征求委员、征求队长或理事会主席、常务理事等职务,这样在开展会务活动的同时,也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

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是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下的团结保险职工和中上层人士的群众团体,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调剂业余生活,促进保险业之发展”为宗旨。它的成立标志着上海保险业的职工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保联”在抗日战争时期,利用公开合法团体的地位,根据不同形势和保险业的特点开展工作。通过政治经济时事形势的宣传教育,激发保险业职工的爱国热情,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有的转入大后方,有的进入解放区,奔赴抗日前线。同时,通过保险讲座和学术研究班的形式,培训了一批保险业务技术人员,不但满足了广大青年职工学习保险技术的需求,而且还适应了保险公司大量发展业务的需要。通过各项活动,广泛而又密切地联系保险业职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保联”日益发展壮大,在上海保险业职工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二、创办《保联月刊》(后改为《保险月刊》)

“保联”成立后,为扩大影响,加强与会员和广大职工的联系,1938年11月创办出版了关可贵、林振峰主编的《保联月刊》。1940年1月改为《保险月刊》,成为纯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有关保险学术及保险实务方面的论文,辟有“保险论坛”、“保险浅说”、“保险杂谈”、“保险信箱”、“保险问题研究”、“保险判例”等专栏。发表保险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文章,为广大保险职工提供学术研究和实务方面的学习资料。同时结合形势,宣传抗战的意义,报道演唱救亡歌曲、排演抗日内容的进步话剧和举办青年知识讲座等活动情况,刊载动员保险业资金转移到大后方,宣扬坚持长期抗战的舆论。其中《保联月刊》共出版了14期,《保险月刊》共出版了12期。

《保联月刊》和《保险月刊》作为我党地下党组织直接领导下办起来的刊物,虽仅出版了2卷26期,但对于宣传党的政策,团结教育保险业广大职员群众,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保险理论水平,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成立大安产物保险公司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原控制上海保险市场的英美商保险公司被迫停业,在沪的日商保险公司因实力薄弱,一时难以取代英美各公司的地位。这是一个发展民族保险事业的大好时机。当时谢寿天向上海地下党职员运动委员会(简称“职委”)书记陆志仁提出创办保险公司的建议,经过地下党领导同意,由谢寿天出面,邀请郭雨东、陈巳生、关可贵、董国盾、龚渭清、全家瑜等为发起人,定名为大安产物保险公司。自1941年10月19日开始筹备,分头负责,筹集股金,注册资金50万元,实收25万元,于1941年11月28日举行创立会,选举董监事,孙瑞璜(新华银行副总经理)当选为董事长。公司地址设在广东路51号大莱大楼内(后迁至北京路356号四楼宁绍人寿保险公司原址)。1942年5月正式开业,经理郭雨东,副经理董国清、李晴斋,总稽核谢寿天。开业后,在天津、南京、广州、青岛、烟台、北平设有分公司,并在武汉、无锡、苏州等地设有处。

大安产物保险公司是一个不满30人的企业,它的高中级职员,多属中共各系统的地下党员,如谢寿天、陈巳生、蒋学杰、赵帛、孙文敏、蔡同华、吴福荣、施月珍等。他们都在大安保险公司的职业掩护下,从事革命工作,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谢寿天、陈巳生经常参加上海金融界、工商界和知名人士组织的座谈会、聚餐会,开展统战工作,联系和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大安保险公司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遵照上海地下党的意图,为掩护地下党员从事革命活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以及支持上海保险界群众团体――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的各项活动,做出了显著贡献。

四、发起、推动建立大上海分保集团

上海沦陷时期,英、美、法等国的保险公司已被迫关闭,华商保险公司的分保关系中断,因此,唯一解决分保问题的就是华商联合起来,走自力更生的道路。经保险业同仁的共同努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完全由华资保险公司组织的分保集团相继成立了六个。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篇4

一、我国产险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指标设计

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经营业绩”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指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也包括公司经营的稳健性和成长性;既代表公司的获利能力,又标志着其偿付能力及信用水平。为此,指标设计中尽可能全面涵盖产险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也考虑了目前我国产险公司所提供数据资料的实际情况,以财务报表数据为核心,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文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要素层和基本指标层构成,包括反映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经营稳健性三个方面的统计指标,

(一)盈利能力类指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属性,而利润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尺度之一。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承接保险业务的收益,二是运用资金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该类评价指标包括:1.保费收入利润率=承保利润/保费收入该指标反映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获利能力,指标值越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根据S&P公司的经验数值,保费收入利润率应在5%以上。2.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资金运用年平均数该指标反映保险公司运用资金获利的能力,指标值越高,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从公司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讲,投资收益率至少应当大于同期银行利率。3.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资产年平均占用数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整体的获利能力,指标值越高,则公司总的盈利能力越强。

(二)偿付能力类指标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由于偿付能力表达的是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之间的联系,因此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水平:1.认可资产负债率=认可负债总额/认可资产总额保险公司应当适度负债经营,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导致偿付危机,而过低的资产负债率又说明公司的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故该指标是一个适度指标。在指标设计时遵循审慎原则,采用认可负债总额和认可资产总额,该指标值应低于90%。2.偿付能力系数=自留保费/(资本金+公积金)保险公司的经营规模必须与其实际资本相适应,自留保费不能超过资本金的一定比例,否则就要承担过大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经营财产险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费不能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之和的四倍。3.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从保险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方面反映公司的短期偿付能力,所衡量的是公司是否能在近期支付赔款、承担调节成本和退保金支出。该指标值应不低于1。

(三)经营稳健性指标加入WTO后,为了提高与外资保险公司同台竞技的能力,我国保险公司必须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创立一种稳健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因此在对保险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时,也应当重视考核公司发展的稳健性。具体指标如下:1.保费收入增长率=当期保费收入增减额/上期保费收入该指标用于衡量保险公司的成长性,保费收入的增长,一方面表明公司的业务发展,有助于解决短期偿付能力;但另一方面,在资本金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来承担债务的增加,潜在的偿付风险加大,故它是一个适度指标,美国保险监督协会NAIC对财产险公司规定保费收入增长率应在-33%-33%之间。2.成本费用率=营业费用/当期保费收入该指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衡量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水平。当承保金额相同时,所花费的成本费用越低,说明经营效率越高,因此它是一个逆指标,数值越低越好。3.非认可资产比率=非认可资产/总资产该比率体现了保险公司的资产质量,也是一个逆指标。它能测试出保险公司低效率投资的比重,从而也代表了保险公司实际具有的最终偿付能力和管理效率。该指标值应不超过15%。

二、我国产险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篇5

每个月都要对一段时间做简单总结,工作需要不断积累和总结才能更近一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保险公司月份个人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保险公司月份个人工作总结一

今年是__财产保险公司树立形象、打响公司品牌的第一年,更是我们__支公司面临重重压力、攻坚克难的一年。

所以,在八月份我们在上级公司的大力支持和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万事开头难等多重阻力和问题,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公司就招聘培训了一支年轻、精干的保险员工队伍,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了一个崭新的、功能齐全的保险分公司,并积极开展业务,收取保费__万元,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现将主要的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艰辛筹备,积极拓展保险业务的新市场

__财产保险公司决定在__区筹建分公司,并委托同志担负这一重任。作为第一任分公司经理,同志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从8月28日开始,还是光杆司令一人的他就开始了千头万绪的筹建工作。

首先,确定公司的位置。位置选得好不好,对公司的形象、宣传和业务的覆盖面影响非常大。_经理跑遍了__区的大街小巷,看遍了所有能够租赁的房屋,最后将公司地址锁定在___楼。选择这里作为分公司的所在地,更便于我们扩大宣传面,与车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更利于我们开展财产保险业务。

其次,对房屋进行改建装修。_经理带着装修队伍,按照上级公司的规定和分公司的规范化要求,三番五次地对还是毛坯房的租凭屋进行了实地考察,几次进行

第三,招聘培训公司人员

公司能不能开展好业务,人是最关键的因素。_经理在做好公司硬件筹备工作的同时,积极在社会上物色招聘优秀的保险人才进分公司。从8月1日开始,公司内勤人员、公司业务员等一批充满活力、热爱保险事业的年轻人走进了__财产保险的行列。分公司并于_月_日至_日,集中时间对全?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苯辛松细谇暗囊滴衽嘌怠?/p>第四,分公司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经过艰辛的筹备,__财产保险公司__分公司终于正式立足。_月_日,通过了消防大队的检查验收,并获得了消防大队颁发的《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_月_日,我公司内部网络系统经过运转调试,全部投入正常工作。_月_日,市保险公司领导陪同省保监局领导到我公司进行了检查验收。至此,我公司正式成为__财产保险公司大家族中的一员。

(二)确立工作重心,在竞争中寻找保险业务的突破口。

1、分析形势,确立工作重点。20__年年底,我公司才刚刚成立,为尽快开展工作,_经理确立的工作重点是: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抓好公司的内部管理。把巩固车险和企业财产保险、拓展新车市场和新工程新项目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促发展。__地区现有3家(中国财保、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和短期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无形中对我们刚成立的保险公司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压力。我们惟有保持沉着冷静,客观面对现实,积极寻求对策,与竞争对手们赛服务水平、赛业务能力、赛奉献与付出,才能从已有的保险企业中脱颖而出,用实力赢得保险人才的加盟,赢得“回流”保险业务,才能在保险竞争中屹立不倒。

2、找准突破口,加大市场占有面。根据__区20__年的保源情况,_经理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把摩托车保险、船舶、学校、幼儿园的人身意外险作为今年零散性险种突破口,与交警等有关部门联系,请他们帮助协调,帮助摩托车保险业务。目前,此事正在进一步的协商中。

3、狠抓理赔,提高服务质量。公司从狠抓第一现场的查勘率入手,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培育保险诚信意识,强化了失信惩戒机制。只要接到报案,无论事故大小,无论白天黑夜,公司始终坚持派人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格按照快速赔付流程,为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和服务,取得了广大保户的信任,为我公司将来拓展市场提供了保障。

努力提升保险工作的管理水平保险竞争越来越激烈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司管理上要全面提升水平。如何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独领风骚,从而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前进?这是_经理经常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公司每一名员工必须思考的问题。

为了迅速在已有三家保险公司的__区立足,我公司全体员工在_经理的带领下,一是加强与保户的接触和沟通,密切公司与保户之间的联系;二是在日常管理中,认真严格执行上级制定下发的《财务管理规定》、《单证管理规定》和承保相关规定,并用各项规定规范和约束员工的具体行为;三是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对每一份保单、每一次理赔,都做到严格把关,认真审核,既不损害保户利益,也不让公司受到损失。

(四)以人为本,培育和建设优秀的保险职工队伍。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是保险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是保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保险工作是靠每一位保险员工做出来的,如何让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广泛服务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是我公司经常考虑的问题。

我公司率先从领导做起、从公司成立之时做起、从进公司的那一刻做起,用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用严于律己、诚信为本的做人原则,用爱岗敬业、熟练精湛的工作能力,取信于民、赢取客户。同时,公司还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员工,时刻让职工保持危机感,让职工深深了解与市场“共存共亡”的深刻道理,彻底改变“观望”的态度,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经过几个月的磨练,我公司职工队伍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正朝着优秀的目标迈进。

二、存在的不足的问题

(一)公司疲于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对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有所放松。

(二)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有的同志出现畏难情绪,有部分同志对条款不是很熟,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少部分员工有思想惰性,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

2020保险公司月份个人工作总结二

20__年8月省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20__年反保险欺诈宣传培训月活动的通知》(____【20__】339号)。本次活动以“防范保险欺诈犯罪、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主题,提示保险欺诈风险,强化反保险欺诈意识,营造良好的反欺诈外部环境提升员工反保险欺诈职业素养、识别能力及专业技能,加强公司反保险欺诈内部管控能力。

为贯彻落实省公司关于开展反保险期许宣传培训月活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公司全体员工和全民对反保险欺诈工作的认识,____总经理室高度重视此次反保险欺诈宣传培训月活动,成立了反保险欺诈宣传培训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反保险欺诈宣传培训方案。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周密计划,精心部署,力求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取得较好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悬挂宣传横幅

____按照总、省公司的要求,十分重视反保险欺诈工作,长期在大门悬挂“防范保险欺诈犯罪、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横幅,积极响应总、省公司的号召,坚决做好此次反保险欺诈宣传培训月活动。

二、设置反洗钱宣传专栏

____在信息栏里面开辟反保险欺诈,张贴《反保险欺诈知识问答》。在柜台设立反保险欺诈咨询处,并放置反保险欺诈宣传画及手册,以便客户宣传反保险欺诈知识并解答客户的相关问题。

通过设置反保险欺诈专栏,不仅在“反保险欺诈宣传培训月”中起到了对公司员工知识培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以一种长期的形式对客户进行反保险欺诈的教育宣传。

三、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反保险欺诈知识培训

根据____〔20__〕194号文件要求,____分三批对全休员工进行了反保险欺诈知识培训。培训就反保险欺诈的概念、危害、欺诈形式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还联系日常工作情况就有关反保险欺诈内容做了交流。员工事后反映,他们一些人没有想到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事情和规定是同反欺诈有关,表示受益良多,坚决支持反欺诈宣传活动。

总之,____通过以上一系列反保险欺诈宣传月活动的宣传,一定程度上使反保险欺诈工作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公众认识到了保险欺诈是经济领域一种常见的犯罪现象,不仅影响一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也威胁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安全,增强了公民的责任意识,打击保险欺诈犯罪已成为共识。

反保险欺诈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____将严格按照总、省公司的要求,切实做好反保险欺诈工作,在业务过程中加强监督,同时更大范围更深入地开展反保险欺诈宣传,打击一切保险欺诈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金融体系稳定,促进保险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2020保险公司月份个人工作总结三

光阴似箭,转眼间进入太保这个大家庭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感觉收获颇多,做为内勤办公室的一份子,首先感谢领导在工作中,给予我的帮助与支持。在这期间,我感觉到了自己专业知识以及业务能力的欠缺,现将自己一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1、提高自身素质,履行岗位职责。

20__年8月份我加入到中国太保吕梁中心支公司离石本部这个个团队,从事保险这个陌生的行业。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从事这个生疏行业的毕业生来说,将会面临很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为了能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我时刻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恶补保险方面的专业知识,争取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保险人。

作为办公室一名员工,我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主要工作就是上传下达、整理文件、档案收集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的事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记得第一次拿着文件给领导看时,文件是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一遍又一遍的打印,改的自己都有些烦操了,可是,公司领导仍不厌其烦认真审阅每一份文件,乃至每一个字,将心比心,显然是我工作太不认真了。后来自己反思明白了态度决定一切,在今后工作中我会继续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2、认真做好领导交办的任务。

做为一个新员工来说,除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以外,还要认真做好领导交办的事情,做到腿勤,手勤,嘴勤,不怕苦,不怕累,对工作尽职尽责,尽量替领导分忧,提高工作效率。

3、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我认识到自己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面对繁忙的工作时,未能合理统筹的将工作完成,工作效率不是很高,同时也缺乏对保险理论与业务知识的深入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努力提高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应有的价值。在工作中如有不对的地方,还恳请领导批评指正,我将虚心学习。

总而言之,要保持一颗积极学习,虚心采纳、思考探索的工作心态去对待日后的工作,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很好。

2020保险公司月份个人工作总结四

“认真、务实、创新、激情”这是今年给自己定下的岗位关键词,在八月份的工作中,我时刻用具体的工作绩效来诠释这些词汇的真正,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做的更好! 在__年即将过去之际,回顾我在年初总结时“立的誓”,有一点点欣慰,也有一点点遗憾,当然随着整个公司的蓬勃发展,我更多看到的则是我所致力于的__个险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在过去的一个月中,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我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虽然因此碰了不少壁,但相应地,也得到了不少的磨砺机会,这些机会对我来说都是实际而有效的。

有了这些不可或缺的经验,和去年的业务水平比起来,现在的我工作起来明显会感觉较之以往更加的顺手,效率自然就高了。其实所谓事倍功半,所谓厚积薄发,就是每天都要尽可能地累积进步,哪怕只是几处“微不足道”的细节,天长日久下来也是一笔可以极大助力工作的财富,要知道专业和不专业的区别就在于那些看似无足轻重,事实上却非常关键的差别。

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在工作中让我体会最深也受益最大的一点心得。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自己一贯以来“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工作格言,并将在不断完善细化自己工作的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充实自己,从技术层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篇6

关键词:员工;结构;绩效

引言

国外学者本森等以耐用品制造业为样本,对员工技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者具有系统性关系。韦斯伯格等以以色列最大的市政公司的65名员工为例,证明了员工受教育年限、工作年限与工作绩效正相关。国内学者尹飘扬等以30家国企和30家民企分别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类企业的员工高学历比例、专门技术人员比例及高管人员的年龄结构与公司绩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间关系存在很大差异。作为组织,财产保险公司是由股东和员工为一定目标、相互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员工是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的重要依托。员工学历的高低、年龄大小、职称状况、岗位分布对公司绩效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财产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1.产出

财产保险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未来现金流量贴现的最大化。财产保险公司的最终目标在过程上又体现为公司的生存、发展、盈利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综合平衡好三者的关系才能处理好公司长期与短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现价值最大化。利润是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直接反映。保险业务收入反映公司的客户状况,市场地位,是公司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根据保监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公司将面临被接管的监管措施,因此偿付能力是财产保险公司生存的前提。

2.投入

资本的投入是财产保险公司的起源,有了资本,公司才开始雇佣劳动力、购置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向银行等债权人借债,进而开始销售保险产品、提供理赔服务等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资本投入包括期初净资产和期中增加或减少的资本。

3.绩效评价体系

(1)盈利能力指标:资本投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投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2)发展能力指标:资本投入保险业务收入率=保险业务收入÷资本投入,即单位投入所实现的保险业务收入,反映公司的发展能力,指标越大,发展能力越强。

(3)偿付能力指标:资本投入资本溢额率=资本溢额÷资本投入,资本溢额是认可资本减去认可负债后的实际资本超过保监会规定最低资本的金额。反映公司的经营稳定性,指标越大说明公司抗风险能力越强,经营越稳定,越不容易破产。

(4)综合绩效指标:将资本作为投入要素,利润总额、保险业务收入、资本溢额作为产出要素,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计算出综合的投入产出绩效,这是对财险公司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是一种非参数前沿方法,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有效性综合评价,无需任何权重假设,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不需要输入与输出间具体关系的表达式。因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具有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优越性,已成为近年来测度具有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间相对效率的主流方法,广泛运用于教育、医疗、军队、环境、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

二、样本来源与变量选择

1.样本来源

选取2011年1月1日前成立的46家财产保险公司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因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前2年波动较大,数据不具稳定性,缺乏可比性,经营2年以上的公司较为稳定,适合作为研究样本。数据采集于各财产保险公司官方网站信息披露栏目,部分样本公司存在一定数据缺损。

2.变量选择

变量分三类:第一类是绩效变量,包括综合绩效总变量和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付能力三个分项变量;第二类是员工结构变量,包括员工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及岗位变量;第三类是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和财务杠杆。在众多经典文献中,均实证分析出公司规模和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了更准确分析出员工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选取这两项作为控制变量,剔除其影响。

三、性别结构与公司绩效

46家样本公司中,剔除未能获得的人保财险2014年和2013年和人寿财险2014年数据,剩余89个样本数据。男性平均占比48%,占比最高的公司62%,最低的30%;女性平均占比52%,最高的70%,最低的30%。通过偏相关分析,未发现员工性别与公司绩效各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

四、岗位结构与公司绩效

根据岗位特点,可将公司员工分为三类:高级管理员工、普通管理员工、销售员工。高级管理员工指按照保监会规定通过辖区内保险监管机构审核,才能任职的各级分支机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及经理、副经理;普通管理员工指从事人事行政、财务、核保核赔、业务管理、理赔查勘等管理性工作的员工;销售员工只从事保险业务销售的员工,不包含公司外部的保险人。根据样本数据分析,普通管理员工占比平均52%,最高达94%;高级管理员工平均占比5%;销售员工平均占比44%。根据偏相关分析,普通管理员工占比和销售员工占比与公司绩效无显著相关性,但高级管理员工占比与资本投入利润率正相关,与资本投入保险业务收入率负相关,与资本投入资本溢额率正相关,说明受保险监管部门监管的高级管理员工更注重公司的整体盈利性、风险性和公司总体绩效,不会仅以业务发展为重点,说明监管部门对人员的监管发挥了作用。

五、学历结构与公司绩效

将员工受教育程度按博士、硕士、学士、大专及以下进行分类,并根据权重计算平均学历水平。根据偏相关分析,总体可看出,员工受教育程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相关性。从总体学历水平看,与综合绩效成正比、与资本投入利润率成正相关、与资本投入保险业务收入率负相关、与资本投入资本溢额率正相关。说明高学历对业务发展有不利影响,销售工作更适合于学历较低者;但高学历有利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综合绩效提高。

六、职称结构与公司绩效

在所选样本中,提出部分未统计职称情况的外资企业后,剩下74个样本数据,高级职称占比平均为0.8%,中级职称占比平均为3.5%,初级职称平均占比6%,总体看,有职称的员工占比较低。根据偏相关分析,职称水平与综合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各分项指标无显著。

七、年龄结构与公司绩效

35岁以下占比平均为64%,36—45岁之间员工平均占比25%,46岁以上员工占比平均为11%,财产保险公司员工总体年龄较低。根据偏相关分析,员工年龄与综合绩效和资本投入利润率无显著相关性,但年龄与资本投入保险业务收入率成正相关,与资本投入资本溢额率成负相关。显示出年龄大的员工有利于业务拓展,不利于抗风险能力,业务拓展需要大量的人脉关系积累。年龄水平与综合绩效和资本投入利润率虽无显著关系,但从相关方向看,具有负相关系,总体说明员工年龄与公司绩效有反向关系。

八、结论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篇7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保险业务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__年,对于我来说是艰辛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是生命改变的一年,也是心满意足的一年。有压力困难,有低谷煎熬,有拼搏奋战,有皆大欢喜,这一年的工作纠结辗转而又硕果累累,这一年的生活也是精彩纷呈而又收获匪浅。总结反思自己的__年,更多的是成长、收获、幸福、感恩、淡定。一年来,__保险公司在总公司正确领导下,依靠我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公司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发展。下面结合我的具体分管工作,总结这一年来的成绩与不足。

一、工作思想

积极贯彻总公司关于公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与时俱进,勤奋工作,务实求效,勇争一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革创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__保险市场,强化核心竞争力,开展多元化经营,经过努力和拼搏,公司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为__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全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业务管理

根据市公司下达给我们的全年销售任务,制定各个周、月、季度、年销售计划。制定计划时本着实事求是、根据各个险种特点、客户特点,可实现的目标。在目标确定之后,我本着“事事落实,事事督导”的方针,通过加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来确保目标计划的顺利完成。

三、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业务较多,有时难免忙中出错。例如有时服务不及时,统计数据出现偏差等。有时工作有急躁情绪,有时工作急于求成,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处理一些工作关系时还不能得心应手。

总之,一年来,我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在思想上提高职工的认识,行动上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公司员工以不断发展建设为己任,锐意改革,不断创新,规范运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公司要想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自我,逐渐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新的一年我将以饱满的___、以百倍的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使本职工作再上新台阶。我相信,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同舟共济,全力拼搏,我们公司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__保险业务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二)

今年的时间感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一年就在销售的工作当中过去了,作为保险业务的销售,这一年来我较好的完成了销售的任务,同时自身也是得到了一些成长,对保险行业有更多的一些了解,对于销售的经验也更加的多了,现在我就我这一年的保险业务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学习提升

我在做保险销售的工作当中,明白想要做好工作是必须了解我们的产品,明确我们的目标人群,以及一些销售的技巧的,我做保险业务的时间不长,到现在为止也就是一年多一些的时间,可以说我这一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还有特别多不懂的地方的,虽然经过了一次培训,但是其实要学的方面还有很多,对于保险种类的学习也是我做销售必须要学的,不然也无法很好的去给客户做好介绍,而且这一年公司也是开设了一些新的保险业务,对于我来说,这些是基本的学习,不然就无法和客户沟通了,在了解了保险之后,我也是多去了解销售的一些技巧,我明白我对这个行业,这个保险业务不是那么的熟悉,那么我就必须要多学,同时要用一些销售的技巧来补足,不然也是无法做好保险业务的。

二、工作收获

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我也是努力的去工作,积极的完成我的销售任务,做保险的销售,有些时候会被人误认为是骗子,觉得我们是骗人的,其实这些也是由于很多人对于保险的不了解导致的,但真正懂得保险的,却是非常乐意我们的推荐,他们也是能从各种保险中找到合适自己的,然后购买,工作中很辛苦,但是每次我卖出一个保单,给客户带去安全感,我都觉得是值得的,再苦再累,但我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同时也是完成了销售的任务,我觉得特别的开心,同时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也是结识了各行各业不同的人,让我的见识更加宽广,也让我和客户的沟通能找到更多的话题,和客户做朋友,也更好的促进了我的销售工作。

三、工作不足

一年的工作下来,我进步很大,但同时我也有一些不足还需要在来年继续改进,有时候我业绩不好,我会比较急躁,或者和客户的成交如果迟迟不能下定,我也是感觉焦急,这些也是要慢慢的工作去改变的,不能急躁,作为销售,同样也是要有耐心,把业务给去做好,我也期盼着来年我的业务能做得更加的好。

__保险业务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三)

我已在__保险公司工作__个年头。在同事和领导的热情帮忙下,经过__年的历练,已从当年的保险新手,成长为专业老练的公司保险的重要负责人。在岗位上,我能为客户带给很好的保险咨询服务,并且还能为公司外出招揽新业务,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公司里,我遵纪守法,团结群众,与同事们共同完成领导和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下面是我对__年工作状况的总结。

一、不断学习,参加培训,使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学无止境,虽然我对公司的各方各面都已很熟悉,但我仍不满足于现状,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用心参加上级公司和支公司、本部门___的各种业务学习培训和考试考核,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训练,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和为客户服务的基本功,掌握了应有的专业业务技能和服务技巧,能够熟练办理各种业务,知晓本公司经营的各项业务产品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促销。

二、提高觉悟,在思想上政治上不断进步

一向以来,我都持续着用心取的心态,用心参加上级公司和支公司、本部门___的各种政治学习、主题教育、职业教育活动以及各项___活动和文娱活动,没有无故缺席现象;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各方面主动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有所进步。

三、按规章制度办事,提前完成公司各项任务

我始终怀着一颗为公司谋利的心,无论在办理业务还是其它的工作中,都能严格执行上级公司和支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内控规定和服务规定,坚持礼貌用语,不越权办事,不以权谋私,没有出现被客户投诉的行为以及其它违规违章行为。平时的工作中,我一向做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上班早来晚走,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用心完成支公司和本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用心主支动关心本部门的各项营销工作和任务,用心营销电子银行业务和各种银行卡等及其它中介业务等。

总之,保险事业已成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带着执着和热情,我会一向走下去,鼓足干劲,履行自己的工作和岗位职责。在这一年以来,我努力按上级领导的要求,切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也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在对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发现自己与最优秀的伙伴相比,还存在着必须的差距和不足。但,我有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缩短与他们的差距,勇克服缺点和弥补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努力。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篇8

关键字:保险公司;预算体系;改进

我国保险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保险企业上市、兼并、重组,形成一批集团性保险公司。集团下有众多的若干相对独立的二级单位,如何将各二级经营单位及其内部各个层级、各个单位和各位员工联结起来,围绕着集团公司的总体目标而运作,成为了每一个集团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预算管理以它独有的市场导向管理模式,对于公司降低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经营决策水平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保险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保险公司的特点

保险公司经营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保险业是关系到公众利益的行业,其经营状况的稳健与否,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历来就受到严格的监管。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手段之一,严格控制着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保险产品的成本需要预先估计,在一份保单终止效力以前,保险公司无法确定这份保单所发生的真实成本,也就无法确定它的真实利润。

(二)保险行业预算管理的问题分析

(1)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认识偏差

不少人认为预算与预测没有什么两样,只需要把公司的主要领导召集起来,估计出个大致的数就可以了。将预算与财务计划混淆。而且认为预算只不过是由财务人员在去年财务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新情况,把数字做一些改动就行了。把预算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相互割裂,仅仅将预算管理当作控制费用的工具,在实际中造成预算偏离发展战略的结果,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状况。

(2)缺乏完整有效的组织体系支持

相关调查显示,近60%的财险公司根本没有预算管理机构,超过80%的财险公司没有设立独立的预算部门。事实表明,缺少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不利于为编制预算提供充分的信息,也不利于预算执行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和有效监控。

(3)预算执行并非完全是刚性的

由于公司的经营和生存环境错综复杂,制约经营成果和收益水平的许多因素是不可预见的,所以要百分之百地精确制定公司预算目标是不现实的。预算工作的努力方向是,预算目标的制定就是经过科学系统的决策程序,采用先进的研究分析方法,符合公司的整体战略部署。同时,全面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并不是要通过预算目标把公司控制在某一个点上(收入、利润),而是把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控制在一个区间或是一种趋势之中。

(4)预算指标与考核指标不统一

由于我国保险行业与保险公司发展的特殊性,不同的保险公司、相同地区的同级保险公司在预算管理体系与考核指标上都不尽相同。这样导致公司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利,同时也使公司本身不利于对自己业绩的评估与经营管理的改善。此外,重指标结果而不重视控制过程,容易导致预算及相应管理工作失控、产生短期行为,更加严重的是指标的实现容易以与保险法、劳动法、行业监管冲突、以成本责任后延为代价,导致纠偏成本过高且滞后。

(5)预算执行力度不统一

很多保险公司各类费用真实合理性依赖于“自觉”;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按差额进行预算控制。这种过度的“预算松控制”,机构多网点多,一个公司内部都呈“百花齐放”的态势,只用完成的指标来评价工作。力度不一的执行模式,导致各地工作积极性与管理的精细化冲突很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完善保险公司预算的编制过程及政策建议

(一)预算管理过程的设计

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由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监控评估管理、预算调整管理三部分组成。总公司根据集团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对预算编制做出指导意见。分公司根据总公司下发的预算指导意见结合年度经营计划安排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分公司将年度经营计划分解至中心支公司作为中心支公司年度预算指导意见,中心支公司据此安排本机构年度预算工作。全面预算编制流程分为总公司、分公司、中支公司两个层级进行编制,先“由上至下”从总公司下发预算至分公司,分公司下发预算任务至中支公司,再“由下至上”从中支公司编制预算报分公司审核、反馈,最后报总公司汇总,从而完成整个全面预算编制、调整的动态过程。

(二)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政策建议

(1)增强“全面”意识,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保险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增强“全面”意识。一是增强全员意识。。二是增强全额意识。三是增强全程意识。保险公司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将全面预算管理与经济责任制有机结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并完善考评体系

保险公司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预算的执行环节,在各项业务发生时进行制约,对不符合预算的业务一律不予通过,确保把经营业务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完善考评体系,一是将长期战略规划目标与短期业务计划目标相结合。二是将预算管理结果与员工自身利益相结合。

(3)监管部门大力推动全面预算管理

一是抓源头治理。要求总公司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把全面预算的执行评价作为对下属各预算单位的年度经营管理目标责任综合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加大对分支机构的预算管控力度。二是抓内部管控。在内控评估工作中,重点关注公司的预算管理情况,并随时跟踪监控,对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示,推动保险公司健全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使之得到更有效地执行,并成为提高保险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三是抓市场行为。在市场行为监管中,把预算管理不到位的公司列为重点管理对象,对把全面预算管理变相为成本包干制、存在违规行为的公司进行严厉的查处,从而营造良好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全面预算治理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2]戴成峰.论滚动预算在财产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会计,2008(10).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篇9

日本人寿保险业的普及率非常高,根据日本人寿保险文化中心(生命保険文化センター)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调查,日本家庭的平均参加寿险比率已高达90.3%。日本生命保险协会的统计显示,直到1995年寿险公司的数量始终保持十分缓慢的增长趋势,从未发生过很大变化,然而由于1995年制定的新《保险业法》允许非寿险公司成立寿险子公司,寿险公司数量自此大幅上涨,从1995年的31家增加到2000年的44家。但在2000年至2005年间出现了数量下滑,[14]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其一,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而破产,如在2000年10月同时破产的千代田生命和协荣生命,两家公司之后都并入了美国Gibraltar保险股份公司;其二,保险公司进行了合并,如原明治生命与原安田生命于2004年1月合并为现在的明治安田生命。现如今,日本共有47家寿险公司,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本国传统公司,如日本生命、第一生命、明治安田生命、三井生命等;第二类为非寿险公司及非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如欧力士集团旗下的欧力士生命保险公司、索尼集团旗下的索尼生命保险公司等;第三类为外商公司,如美国人寿保险公司、金盛人寿保险公司、美国Gibraltar人寿保险股份公司等。目前日本寿险公司主要以股份制为主,相互公司只有5家,仅占保险公司总数的10.6%。日本金融厅(2000年之前称为金融监督厅)的年度报告显示,1995年时,日本共有29家寿险公司,其中相互制公司18家。在随后的10多年间,18家相互保险公司中有7家公司破产、2家合并、5家转型成股份制公司。截止到2011年6月,日本47家寿险公司中仅有5家仍然保持相互制组织形式,但如果以资产总量来衡量公司规模,则可以发现相互保险公司的数量虽少,其规模却比股份公司大几倍。表1概括了2000~2010年日本寿险公司的数量变化和保费收入的变化。从表2可以看到,如果按2010年资产总量为标准排名,5家相互保险公司全部入围前十名,而股份制公司仅有两家进入排名,其中最大的日本生命保险相互公司资产总额高达498261亿日元,约是最大的保险股份公司———三井生命的7倍。图2则更直观地显示了五大寿险公司的资产总量所占比率,他们几乎占据了寿险业总资产的4成。相互公司的资产规模在市场中具有绝对优势,远胜于股份制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仍然是日本保险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日本相互保险公司的经营制度与财务状况

成立于1889年的日本生命保险相互公司是目前日本规模最大的相互公司。我们将以日本生命保险相互公司为参考对象,阐述相互公司的内部制度。同时选取规模最大的股份公司———三井生命保险股份公司作为比较对象,考察日本生命保险相互公司的财务状况。

1.相互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

(1)公司结构。相互保险公司的内部结构主要由营业和监督两个部分组成。营业部分由公司董事会任命总经理进行管理和执行,而公司董事会则由公司成员,即保单持有人选举产生。公司成员负责组织公司外部监督和财务监督,董事会委任营业监督委员会,通过这两方面的组织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以下图3简要说明了相互保险公司的管理结构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

(2)决策方式。对于公司来说,利润最大化是公司所有者的经营理念,而保单持有人兼具公司所有者和服务对象的双重身份,因此其决策意志和利益追求得以保持完全一致。相互保险公司每年会在全国各地组织保单持有人参加恳谈会,会议内容包括:向保单持有人汇报公司上年度经营情况,比如基金②的变化、上年度的收益及分红等等;听取保单持有人对本年度公司运营方式及内部制度和结构的意见或建议。在公司成员恳谈会后,将由总代会总结各方面意见,并结合外部政策变化,作出有关公司经营等重要事项的决议。随后召开总代恳谈会,进一步听取意见,调整决议,并将最终结果告知公司执行层。图3描绘了相互制保险公司管理结构图,相互公司通过这样的流程,实现保单持有人自主经营公司的运行模式。

(3)经营战略。日本生命的经营战略可总结为8个字“优质服务,稳健经营”。③“优质服务”即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公司的业务水平:细化产品种类,方便客户根据需求自由组合产品套餐;升级网络系统,简化客户的咨询、投保、申请理赔等手续;丰富销售渠道以适应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方式,例如:普通业务人员服务当地的普通客户、保险店服务中小型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窗口服务老年人等;开发新的保险产品,以适应近年逐渐显著的少子化、高龄化、晚婚化的社会背景。“稳健经营”表明了日本生命稳固公司财务基础,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一方面,要不断募集基金,增加各种准备金的额度,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开设子公司,扩大业务领域(目前已拥有47家子公司①),以实现在稳健的基础上提高公司收益的目的。

2.相互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

成立于19世纪80年代的日本生命保险相互公司是目前日本保险市场上最大的寿险公司,可以说是日本本土寿险公司的代表企业。三井生命保险股份公司最初以相互公司形式成立于1927年,在2004年时转制成为股份公司,目前已发展成最大的股份制寿险公司。下面将选取两家公司2010年财务年报中的部分数据(见表3),并通过各种财务比率进行对比。6个指标中,偿债能力指标和经营效率分析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公司该方面的表现越令人满意;盈利能力指标、增长能力指标和保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则相反,数值越大则公司的经营能力越佳;基金/股本占纯资产的比率代表公司从外界获取资本金的能力,比率越高,公司越容易从外界取得资金。显然,日本生命保险相互公司除了从外界获得资金方面处于劣势外,其余方面都比三井生命保险股份公司略胜一筹(见表4)。日本金融厅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比率大于等于200%,表示偿付能力在安全范围内。从图4来看,两家保险公司都符合这一规定,2006~2010年,日本生命的偿付能力比率始终高于三井生命,显示出更好的稳健性,不过波动幅度较大,稳定性略差。图5显示了两家公司的主要资产构成项目。从投资方面看,其中现金、短期存款和储蓄和国内政府和公司债券属于低风险低收益型投资,日本生命的持有比率(38.3%)比三井生命(47.1%)低不少。不动产、国内股票和国外证券属于高收益高风险型投资,日本生命的持有比率(37.2%)远比三井生命(23.3%)高。可见日本生命比三井生命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但同时也需承担更高的风险。从资产流动性角度看,现金、短期存款和储蓄、国内股票、应收贷款、买入应收货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日本生命持有这些项目的比率为34.4%,三井生命为37.7%,因此后者的资产流动性较好。日本生命保险相互公司和三井生命保险股份公司的财务状况对比结果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日本生命保险相互公司在财务方面并没有因其公司组织形式而受到负面影响,甚至在很多方面都比股份公司更出色。

日本相互保险公司减少的原因

从1997年至2010年,日本寿险市场上有7家相互公司破产、2家合并、5家转型成股份制公司,相互保险公司数量从1995年的18家减少到目前的5家。

在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时期,7家相互保险公司因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而面临财务困境,最终不得不以破产而告终。在此期间,一方面传统相互保险公司纷纷倒闭,另一方面新保险公司接连成立。这些新公司因为不曾经历泡沫经济而显示出良好的财务状况,博得了客户的信任,由此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此外,与传统公司庞大却质量欠佳的销售网络相比,这些新保险公司普遍聘用教育背景良好、具备综合财务知识的销售人员,为消费者提供额外的咨询服务。不仅迎合了客户的喜好,而且不必像传统寿险公司那样为庞大的销售网络付出巨额成本。这一时期,健康的财务背景和新型的销售管理方式帮助了许多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快速成长起来。1995年,日本《保险业法》明确了相互公司股份制化的具体程序,2000年的修订条款中更是进一步解决了股份制化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法律的支持促使一些经历过泡沫经济考验的相互保险公司选择转型成股份公司。例如,大同生命早已宣布有意进行公司转制,但直到2000年法律修改之后,才正式开始股份制化流程。《保险业法》规定,若超过20%的保单持有人反对公司转制,则公司必须以相互制形式继续经营。而在大同生命于2001年6月18日召开的总代会上,仅有0.002%的保单持有人持反对意见,因此公司顺利转型为股份公司。大同生命保险股份公司于2002年4月1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正式发行股票。随后,太阳生命也于2003年4月以相同的公开募股方式完成股份制化转型。大同生命和太阳生命的转制是出于同一目的:两家公司能够更顺利地合并成立T&D控股公司。时隔一年,三井生命为了强化与三井住友银行以及其他三井住友集团旗下金融机构的联系,同样实施了公司转制。不过,三井生命保险股份公司并未公开上市,而是将库存股份分别出售给三井住友集团旗下的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三井住友银行、中央三井信托银行和三井住友保险公司。日本寿险市场上的相互公司出于各种原因或破产或转制,使得相互保险公司的数量大幅减少,这改变了保险行业原本的组成成分,也给未来市场结构的变化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1.日本相互制保险公司减少的外部原因: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有限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历了被称为“失去的10年”的严重金融危机。在此期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相继破灭,银行存款利率也降低到接近零,失业率也大幅攀升。经济长期低迷的状态导致国民对未来的生活丧失信心,购买人寿保险的欲望相应降低,因此作为相互保险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保费收入受到重挫。另一方面,基于上文对相互保险公司的财务分析,公司显示出投资股票、房地产等高风险、高收益金融产品的倾向性,而90年代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崩溃,在外界金融环境如此严峻的背景下,相互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再加之公司难以从外部快速募集到资本金,无法寄希望于外部资金来拯救公司。以上3方面因素相结合,造成公司财务严重资不抵债,众多相互保险公司倒闭。1996年11月起,日本开始实施大规模金融改革。在1997年至2004年的改革第一阶段里,日本国会通过了《金融再生法》,允许尚未破产但资本充足率已不达标准的金融机构向金融再生委员会请求救助,由公共资金进行注资重组。在2000年至2001年间,共有3家相互保险公司申请适用此《金融再生法》,因而被合并入其他股份保险公司,从此褪去相互保险公司的身份。通过8年的整治,日本金融市场中的不良资产和营运能力不济的机构基本已被清除。随着金融业整体的稳步复苏,寿险行业也逐渐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兴盛状态。寿险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经营能力、保证对被保险人的偿付能力,通常会采取以下4种手段:(1)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而进行公司合并;(2)引入最先进的金融技术;(3)涉足新兴行业;(4)扩大金融衍生产品投资的渠道。但不论依靠哪一种手段来加强稳健经营和优质服务,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相对于相互公司只能依靠基金来缓慢融资,股份公司则可以凭借发行股票快速获取大量外部资金,更容易满足公司对资金的需求,并顺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因此不少相互公司选择改变体制,转成股份公司。

2.日本相互制保险公司减少的内部原因:管理层约束与激励机制作用有限近年来,在欧美出现了一股通过合并和收购来扩大公司规模的发展潮流。当公司在短时间内需要进军新领域新行业时,考虑到人力和对目标领域专业知识的缺乏,通常会选择省时省力的收购方式来扩大业务范围。因此,相互公司若想要实施公司收购,将遇到3方面困难:首先,在短时间内相互公司无法筹措到巨额的收购资金,失去了支持公司收购的基本条件;其次,虽然在法律上允许相互公司拥有子公司,但在核算自有资本比率时,子公司所存在的高风险经营情况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相互公司为维持正常的自有资本比率,不得不限制拥有的子公司数量;最后,相互公司复杂多层级的决策机制不利于对新收购公司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管理,假如因此失去对收购公司的掌控,那么收购一举也就成了浪费资金和时间的失败策略。与此相比,股份公司却能够凭借灵活的运作机制克服以上困难,不仅可以通过增加市场上的流通股,迅速募集资金,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收购,而且由于股份公司的结构相对简单,董事会和经营层更易就收购的未来利益、可行性等达成一致,在收购完成后,对被收购公司也能够进行更有效的管理。这一巨大优势成为了公司考虑退出相互制的重要因素。此外,鉴于公司的特殊性质,相互保险公司的经营决策必须根据保单持有人的意志来决定。在最终下达决策前,需要通过恳谈会、总代会、总代恳谈会3个环节,涉及保单持有人、总代会、董事会、经营执行者4个层面,通常耗时1年,效率并不高。而目前日本的经济形势尚未稳定,滞后于形势变化的决策对公司的发展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另外,如果出现保单持有人不愿参与决策的情况,由于他们不会选择退保这种损害自身利益的方式来放弃决策的权利,保单持有人便很可能保持中立或随波逐流,形成“搭便车”现象。这一现象必然影响公司决策的真实和理智程度。与相互公司不同,股份公司的内部结构较简化,只需董事会和经营层双方的沟通协商,便能够更高效地根据市场变化而调整公司经营方式。并且,当股份公司所有人对管理层不满或失去信心时,可以选择斩仓离开公司,从而避免做出违背自身意志的意思表示,保证了公司决策的有效性。这是保险公司选择股份制的另一个重大原因。

3.日本相互制保险公司减少的直接原因:一些日本相互制保险公司陆续破产1997年,日产生命保险相互公司成为日本战后首家破产的保险公司,打破了“保险公司不会破产”的神话。随后的1997年至2001年间,日本共有9家保险公司相继破产,其中有7家是相互保险公司。分析总结日本保险公司破产的原因,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是使保险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随着股价暴跌、不动产价格大幅下降,保险公司总资产严重缩水。泡沫经济时在银行业利率高企的背景下,为吸引更多客户群体、扩张资产规模,日本保险公司曾与地方银行合作,销售高预定利率的存款型个人年金保险,有的储蓄性养老保险合同的预定利率高达8%;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金融放松的低利率政策,当时10年期日本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只有1%。长期的低利率以及持续恶化的投资环境导致了严重的利差损,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严重问题,保险公司的财务问题又引发了保户退保。

保费负增长、资产缩水、理赔升高、退保增加,保险公司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与此同时,1993年美国向日本提出开放日本保险市场的要求,在日美的特殊政治、经济利益关系下,日本接受了美国的一些条款,并于1994年达成协议,日本实行了一系列开放保险市场和放松管制的措施。1996年,日本政府宣布进行BIGBANG(大爆炸)式的金融大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实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法则,通过降低成本和扩大选择权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利益。BIGBANG金融改革对日本的保险公司而言,意味着要与新加入的外国保险公司、国内的非保险业公司和金融机构进行市场竞争,这对于刚经历过经济泡沫破灭冲击的日本保险业来说犹如雪上加霜。1997年春天,日产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宣布经营破产,该公司提出的清算方案只能使其投保人收回自己投保额的70%。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保险业的信任危机,日本出现了退保潮。1999年6月,东邦生命保险公司破产,更加剧了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的担忧,对保险业产生了更大的冲击。随后,第百生命保险、大正生命、千代田生命、协荣生命、东京生命7家寿险公司相继破产。日本学者和国外学者对日本保险公司破产原因的研究更加细致,MichaelFreeman和MasahikoFuji-ki认为过低的市场利率、金融投资贬值以及不合理的财会基准导致了这些公司的接连破产。植村信保认为,当时的泡沫经济为外因,保守的企业文化、管理者的决策失误、不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等为保险公司破产的内因。

对于相互制公司与股份制公司孰优孰劣的问题,MichaelJ.McNamara和S.GhonRhee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结论:虽然与相互制公司相比,股份制公司在保费收入及保险产品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资本及盈余大大高于相互制公司。柳瀬典由指出:相互制公司的经营受外界环境变动的影响较小,公司的经营策略基本都由管理者定夺,然而相互制公司的所有者实质上是各投保人,这就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脱离,从而大大降低公司管理的效率,而股份制公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小藤康夫也认为股份制公司不仅可以发行股票以获取大量资金,还能够通过收购的方式灵活地在各个领域开展业务,无疑比相互制公司更具优势。小藤康夫在他的另一项研究中指出:除了公司组织形式之外,公司的规模同样是导致破产的重要因素,在经营不佳的情况下,中小型寿险公司的破产可能性比大型公司更大。

相互保险公司发展前景及启示

相互保险公司是符合保险最初理念的一种组织形式,相互保险公司的保单持有人兼具保险消费者以及公司所有者两种身份,在保险保障之外还可以分享公司所得利润。相互保险公司也是保险产业发展之初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能够避免出现股份保险公司中经常存在的冲突,即在客户希望改善保障服务或得到更多保单红利的同时,公司股东则希望获得更高的股利和收入,显然双方的要求无法得到同时满足。相互保险公司不但能最大化保单持有人的利益,还能够形成一种公司内的团队精神。这种客户与公司之间紧密的联系对提高客户忠诚度具有十分正面的作用,为保险公司的稳固经营提供基础。因此相互保险公司曾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保险业发展初期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有16家相互保险公司,占全部人寿保险公司的76%。1997年A.M.Best评级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这世界五大保险市场上,相互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占42%的市场份额,世界十大保险公司中有6家是相互保险公司,这足以说明相互保险公司在全球的强大势力。尽管相互公司的组织形式在筹措资本金、制定决策的效率和业务拓展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可避免的天生缺陷,不过巨大的资产规模作为公司发展的强力后盾,可以支持公司稳健地成长。例如,原明治生命保险相互公司和原安田生命保险相互公司是两家业务量并不出挑的寿险公司,但在2004年洽谈合并后,已然跃居到行业第二的位置,公司规模仍是相互保险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表7和图6可以看到,近几年,日本寿险市场上仅存的5家相互保险公司所具有的资产总额正在逐步攀升,各公司的资产额也呈现相同的增长趋势。因此可以推测,从长远来看,日本相互保险公司将以其日益扩大的资产规模为支撑,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稳固并逐渐提升在寿险市场的占有率。

我国自1979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一直是股份制,200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明确了我国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多元化的格局: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相互保险公司三类保险公司共同存在和发展。作为相互制保险公司的试点,2004年我国成立了第一家相互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由于当时关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法律政策并不完备,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殊问题。阳光农业保险相互公司曾就准备金是否应该征税的问题与税务部门产生分歧。税务部门认为,阳光农业从每年保费中提取10%建立的“大灾准备金”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准备金类型,因而须征缴所得税。但事实上,就相互保险公司而言,提取更多准备金是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好的保障,保证其损失能得到及时赔付,属于公司的负债项目,并不含有利润性质,因此不应课征所得税。可见在相互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借鉴国外相互公司的成功经验,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保险公司年中总结篇10

【关键词】农村市场 保险产品 营销策略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大批外资机构人员和资金的介入让中国的保险业更加快地走向国际化。市场是很大的,当我们在成长的时候,同样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也同样在迅速成长,国内的保险公司现在水准也很迅速地在提高。

二、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

1、国际化带来有效率的结构调整

未来三至五年,更多的国外大公司将进入中国,与中资公司同场较量,与中国争夺市场份额。由于竞争的“鲶鱼效应”,中资公司必将励精图治,奋力拼搏,提高自己的经济绩效。例如,1995年上海各家保险公司新售的77万张个人寿险保单中,仅美国友邦公司就售出70万张,占91%。但这种局面很快就得到扭转,在上海市场根基深厚的中资公司迅速做出反应,1996年中保人寿和平安保险分别占个人寿险业务的20%和35%,友邦降至38%,1997年友邦的份额进一步降低。

外资公司还会以与中资公司合资经营或与中资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合资经营或战略联盟的“干中学效应”,中资公司能获得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尽管保险国际化过程中。中资公司暂时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外资公司增加了部分市场份额,但由于中国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密度都很低,在未来的保险业竞争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中,保险业务的“蛋糕”将做大,中资公司的业务的绝对量仍会上升。经历激烈的竞争生存下来的中资公司将变得更有效率,并将带来有效率的结构调整。

2、保险制度市场化带来竞争之路

由于目前保险市场超额利润的存在,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而政府也会顺势而为地放松市场准入,供给主体将增加。为应对加入WTO的挑战,我国政府已在1999和2000年分别组建一批全国性中资保险公司。从长期来看,大量保险公司的进入,保险供给增加,保险价格将逐步下降。各保险公司在政府有效监管的环境下,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展开竞争,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其结果是促进保险公司行为市场化和经营高效化。

在保险市场国际化和保险制度市场化背景下;保险市场必然出现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发生在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问的兼并与收购、保险公司与其他经济组织如银行的竞争与联合的“大戏”必将在我国上演。

3、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

保险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是经营投保人转嫁过来的风险,它一方面为了获取一定的利润,但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如果采取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保险企业逐利润而居,保险业利润率下降时则采取各种方法退出,利润率高时则一窝蜂拥进保险行业,势必造成过度竞争。虽然在短时间内保险费率将下降,但伴随保险费率下降而来的利润率的降低则会导致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的不足,最终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因此我认为将来我国的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只能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

垄断竞争型市场并不排斥竞争。在国外成熟的保险市场中。几乎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均是几家大的保险公司。而市场上的中小保险公司因其专业性强,经营灵活,而一直活跃于保险市场中。大型保险集团应是在竞争中逐步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否则依靠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圈地份额将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被别人所吞食。

4、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