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3 17:24:28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工程;环境;规划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环境管理体系

工程环境管理体系是在发包人统一组织和领导下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发包人与参建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其各层次、各项目的环境保护负责人。

2.管理结构与职责

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事宜,由发包人决策;工程环境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工程施工期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工程建设监理承担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管理和监督管理;工程施工承包单位、工程设计单位、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工程服务机构等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直接执行单位。

发包人颁发的与管理体系配套的工程相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和制度,是该项目主体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承包人须遵照执行。

3.管理制度

3.1现场管理制度

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现场管理由工程建设监理负责,承包人必须配合工程建设监理的环境保护现场管理工作。

3.2 报告及审查制度

工程施工期间,承包人须按合同条款和监理人要求编制各类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题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报告。

3.2.1措施计划

承包人应根据合同条款和招标文件中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制定具体环保措施实施方案,在收到开工通知后的28d内,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应转报环境管理中心征询意见,并在签收后14d内批复承包人。承包人制定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必须遵守通用条款的法律法规,符合基本技术标准及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承包人制定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② 生产废水处理措施

③ 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④ 施工粉尘防治措施

⑤ 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⑥ 施工人员健康保护措施

⑦ 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⑧ 文物保护措施

3.2.2 环境保护专项设施施工措施

本标的环境保护专项设施,承包人应提交详细的专项设施环境保护设备、设施选择和施工措施报告。

3.2.3 工作月报和工作年报

承包人应每月提供环境保护工作月报,年末提交上年度工作总结,供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承包人的环保工作月报和年报的报送及审批,按发包人的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环境保护工作月报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 工程进度及形象面貌简介

② 上月环境保护问题整改情况

③ 本月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④ 环境保护统计。统计报表格式由工程监理工程师规定。

⑤ 本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⑥ 下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计划

⑦ 问题和建议

3.2.4 环境保护验收资料

① 本标工程分部工程验收时,施工资料须有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节。

② 提交环境保护完工资料。

本标工程全部完工后,承包人应提交环境保护完工资料,完工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技术条款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② 环保措施实施进度记录;

③ 质量检查记录;

④ 专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台帐;

⑤ 环境影响事故处理记录;

⑥ 其他必要的环境保护完工资料。

3.3 统计制度

采取统计报表制度,掌握工程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状况。统计报表的报送及审批等相关规定,按发包人的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3.4 配合执法检查制度

本标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接受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包人负责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对外协调和联系。承包人应按发包人的统一安排,接受和配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执法检查等行政管理工作,并及时向监理人和发包人通报相关情况。

3.5 验收制度

环境保护验收包括合同项目验收、工程阶段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合同项目验收由发包人和监理人组织,各相关单位按要求提交验收资料;工程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验收工作,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各相关单位按要求提交验收资料。

4.环境监理

4.1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建设进度计划,按计划逐一对照项目设计要求,对环保、水保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理,促进各项措施实施工作的顺利完成,并达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的相关要求,为本工程总体建设服务。

4.1.1进度控制目标

环保措施实施总进度满足与主体工程施工总进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要求,做到各项环保措施工程项目进度(工期)合理,单项工程间进度协调有序。

4.1.2投资控制目标

按审批通过的本工程环保、水保投资执行概算控制投资,合理使用环保、水保专项资金。

4.1.3质量控制目标

切实按照审批的本工程各种环保、水保技术文件及国家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实施环保、水保监理,通过对单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使各单项工程的质量符合环保和水保报告书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杜绝重大工程环保质量事故,满足工程验收时对环保、水保竣工验收的要求。

4.2监理内容

4.2.1监理方式

环境监理人员常驻工地,经常性对施工区进行巡视,辅以必要的仪器监测,对施工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动态管理。

对专项环保水保设施实施必要的旁站监理,协助工程监理对主体工程中的环保水保措施进行监督。

4.2.2环境监理任务与职权:

①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与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法规,受发包人委托,监督、检查工程及影响区域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②填写监理巡视记录,记录巡视情况、存在的环保水保问题和解决情况,以书面形式将检查中发现的环保水保问题通知承包商,提出限期处理要求。对超出合同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发包人决定;

③总监理工程师在授权范围内有关监理指令,签认所监理的环保工程项目有关款项的支付凭证;

④审查承包商提交的各类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报告;

⑤按时向发包人提交监理月报;

⑥参加有关项目的招标与验收活动;

⑦全面掌握项目进度、质量、投资情况,熟悉施工合同中有关环保、水保条款及有关单项合同;

⑧参加发包人和工程总监召开的各种会议,按监理合同授权主持召开现场协调会议,定期向发包人汇报监理工作情况;

⑨协助发包人选择施工区环保、水保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单位和管理单位,督促设计单位按合同提供设计文件,组织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设计交底;督促施工单位按时、按质完成项目施工;督促管理单位全面履行管护合同。

4.2.3监理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环境监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实施以下工作制度。

①工作记录制度

环保水保监理工程师每天根据工作情况做出工作记录(监理日记),重点描述现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巡视检查情况,当时发现的主要环保水保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②报告制度

环保水保监理报告是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编制的环保水保监理报告以环境监理月报为主,主要汇报施工区的环保水保工作和环保水保监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反映环保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监理月报需报送发包人、承包商和有关上级主管部门。

③函件来往制度

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环境问题,应通过下发问题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承包商需要采取的纠正或处理措施。承包商对环境问题处理结果的答复以及其它方面的问题,也要致函给监理工程师。

④例会制度

建立环保水保例会制度,可每月或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会议。在例会期间,承包商对本标段一段时期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监理工程师对该月各标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全面评议,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要求。例会应形成会议纪要。

4.3施工期环境监理机构

根据工程建设进度,本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计划由发包人在项目开工前委托经环保部门认可的单位,相关的组织机构建设、管理方式、运作模式、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均须在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前落实到位,以便于更好地发挥环境监理对施工区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的职能。环境监理项目部由总监理工程师、环保工程师、水保工程师等责任人组成,负责施工区环境监理工作。

结语:鉴于工程环境管理是施工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过程常伴随着不可预知的因素,引发环境事件。因此,如何在环境事件发生时充分调动参建各方力量进行补救,合理规避环境风险,是考验工程管理着的一大难题。合理规划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监理等各方力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有利于参建单位更好的参与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篇2

海口市环境监测工作总结自2000年我市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来,我站在市环保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总书记关于“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连续监测,定时监测和严格的管理相结合,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才能针对性地加强监测管理”的批示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总局提出的“两个说清楚”的要求和市局的中心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扩大监测工作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使环境监测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有了很好的改进和提高,切实履行了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为环境决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一、 主要工作业绩:(一)充分发挥监测职能,推动环境监测实现新跨越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它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几年来,我站充分发挥监测职能,为我市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1、环境质量监测(1)空气环境质量:利用美国热电子公司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在四个国家认可的监测点位,开展so2、no2和pm10三个空气污染因子监测,并在原先周报的基础上,从2000年6月5日开始,利用自行研究的预测模式,开展了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工作。2000年至2003年9月底,全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分别36,36,35,35,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统计,2002年我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通过环境空气质量周报、日报、预报,不仅促进了我市的环境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的环境意识。(2)环境水体:为了说清楚本市水环境质量状况,以80年代开始我站就开始开展全市主要江河、湖库、排污沟渠和近岸海域的常规监测工作。2000年起,按照总站要求,开展饮用水源月报,2002年6月,开展假日海滩海水浴场周报,今年初,又开展了国控断面水质月报工作。监测结果表明,我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国控断面水质达到相应的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属全国24个饮用水源优良的城市之一。此外,按照国家要求,我站对全市区域噪声、交通噪声、降尘、降水进行了例行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环境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3年多来,在政府的不断整治下,我市区域噪声、交通噪声污染持续下降,2000年为57.5分贝和68.2分贝;2001年为56.7和68.2分;2002年为56.3分贝和68.1分贝;均小于国家有关标准。2、污染源监视性监测。根据环境管理需要以及我市巩固“环保模范城”和“一控双达标”要求,对影响我市环境质量的污染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监测,获得了大量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同时,对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兴业聚酯厂、欧化印染厂、森强五金配件厂、海口糖厂等单位的排放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其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防止污染反弹。特别是在我市防治“非典”期间,加强了对防治“非典”医院排放废水监测力度,由每月一次增加到十天一次,及时为市局提供了监测数据,满足上级单位的决策和管理的需要。3、为八项环境管理制度服务的监测工作。我站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治理工程工作,努力为环境监督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几年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监测19家。污染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监测72家。噪声监测及噪声污染治理委托监测上百家。还进行污染纠纷促裁监测以及委托监测等,共出具监测报告400多份。此外,加强流动污染源的监控力度。从2000年开始,选派四位同志在机动车年检线进行线上同步监督,同时,每年开展2次以上机动车尾气路检。有力地消除了机动车冒黑烟现象。4、利用各种表征手段,积极做好监测数据的活用。几年来,先后组织编写了《2001年海口市“一控双达标”技术报告》,《1990-2000年海口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1996-2000年海口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海口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总结分析报告》、《2001年海口市环境分析》、《2001年海口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2年海口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了近20份环境监测简报,利用各种表征手段,及时反映环境监测信息,较好起到了环境监测的“前哨”和“阵地”作用。5、环境监测领域进一步扩大。一是开展了室内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二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始起步,在2002年开展了我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工作,该工作属于国家环保总局开展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一部分,汇总了大量数据。三是固体废物的监测工作将逐步开展。四是开展了有机食品安全和环保产品的检测工作。6、环境监测科研工作有进展。近几年来,在做好全市环保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我站主动承担一些科研课题,2000年完成了“海口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多媒体版的研制,2001年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之一《示范城市机动车污染评估》有关工作,完成了《海口市机动车污染分担体系研究》和《海口市机动车数据库》的研究工作,该项课题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评为国内研究先进水平,总局颁发了科技成果证书,2002年承担了《海口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课题。今年,又承担了《海口市环境功能区划研究》、《海口市龙塘水源保护区建立研究》和《海口市大气、水环境容量测算研究》等研究工作,通过开展环境科研,既提高了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同时锻炼了队伍。(二) 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见成效面对飞速发展的环保新形势的挑战,我站领导班子成员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环境监测队伍作为首要工作。着重从两个方面来抓落实。第一抓教育。近年来,我站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队伍的学习教育活动,首先按照江总书记“发展要有新思想,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以环保监测工作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和职工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其次,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环境伦理、道德素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深化其内涵,再次,是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环保监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教育干部、职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保护热点问题为突破。以制度规范建设为保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把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为己任,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监测干部队伍。一是坚持每周半天以室为单位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国家环保总局,总站有关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了解形势、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是组织职工参加市局举办的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和图片展,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三是加强人员素质培训。2000年至今我站派出多人参加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辐射监测”、“计量认证”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了职工的工作能力,丰富了职工的业务知识,促进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逢重大节假日,组织职工开展游园、“演讲”、知识竞赛、各种球类活动、拨河等,通过这些集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增进了大家的团结和友谊,使许多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了,在全站形成和谐向上的氛围,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营造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呈现出不少的典型,综合室刘干几年来坚持每年义务献血两次,水室主任黄梅婷、郑爱娟既当主任又当兵,个人顶人半边;党员干部许小刚、何君明等同志主动承担了我市防治“非典”医院排放废水的采样监测工作,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室主任张京福、陈泽源等写材料、赶进度,经常加班加点,从无怨言等等,得到了上级的好评,全站被推荐为国家先进的有2人,省监测系统先进的有12人,其中甘文明同志被评为全国环保系统监测工作先进站长,郑爱娟同志被评为全国环保系统五好文明家庭,我站党支部被市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第二抓管理。一是在形式上,坚持行政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站长为制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权负责制度管理的文件起草、会议发动、贯彻落实、检查监督工作。每个月初站里都要根据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和难点,确保计划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每月定期召开站务会议,检查上个月的工作落实情况和布置下月工作任务。对室主任汇报的各自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对照工作计划进行相互评比,工作完成不到位的,要解释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和理由,并提出限时整改意见。二是在内容上,坚持单位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从单项内容来看,我站有政治学习制度,业务学习制度,财务管理规定,岗位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奖罚制度;从综合内容来看,“两个文明建设”、“综合治理制度”等等,通过这些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把所提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融于各项管理之中。使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了我站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在时效上,坚持静态管理,动态管理相结合。我站将各种政策、法规、制度全面上墙,上专栏,并将若干制度细化,制成考核表,人手一张自律表,按月填报,作为年终个人考核的依据。从动态管理来看,我站还将规章制度打印成资料,分发给干部职工,要求大家熟读熟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并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检验大家掌握程度。总之,从各个方面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以提高管理的时代效应。几年来,在管理工作方面,我站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内容,年年都上新台阶。为此站里先后被评为“全国环保监测系统先进监测站”、“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先进集体”、“创建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先进单位”等称号,被市局领导赞誉为“班子过硬,干部队伍素质较高”单位。甘文明站长年初还当选了市十大代表参加市党代会。我站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我们的工作离党和政府的要求,离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离我市经济发展,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十五”期间将是环境监测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对此,我站在技术力量、业务素质等方面将面临巨大考验。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务实基础,扎实工作,我们相信,在市政府和市环保局的领导下,通过全站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站的监测工作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二、认真做好今后的工作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大、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第六次全国环保监测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两市合并,做大做强做精做美海口为契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国家总站提出的“两个说清楚”要求和局的中心工作,以强化能力建设,素质建设为主要手段,通过改善仪器装备条件,扩大监测用房面积,加强人员培训和基础技术研究,强化管理,提高效能,切实履行好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一) 总体工作思路以站班子建设为龙头,建立站班子议事程序和各级管理决策权限,健全站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运行协调有序的监测管理体系;以自动站改建,无公害蔬菜监测为突破口,完善各类监测仪器设备的配备,确立全省监测技术一流地位;以两市合并,市政府重视环保工作为契机,抓好监测用房建设,构画监测规划蓝图,向省会城市监测站标准迈进,争创优质实验室;以环评监测、排污申报监测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为主要创收渠道,强化各项委托服务监测工作,开源节流,改善干部职工生活福利;以“两个说明清楚”为主要目的,强化报告制度,争取依靠地位,当好环境管理的参谋和助手;以“三个代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切实履行好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三)工作要点1、 认真做好两市合并后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工作海口行政区划调整,给海口环境监测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调整后的海口市人口增加近一倍,土地面积扩大了10倍,相应于新的行政区划,原来的监测点位太少,布点不够科学、合理,为了全面、准确、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掌握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科学分析影响质量变化的原因,为污染防治管理、规划及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明年必须加大投入,增加监测点位,优化调整监测点位设置。2、争取财政支持,积极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提高为全局重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一是对照总局印发的《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做好监测用房建设。二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逐步配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尤其要做好空气质量自动站改建工作,跟踪政府资金,切实履行合同,做好光谱仪器设备到货验收和人员培训,确保符合日报、预报要求。3、开拓生态监测项目提高对有机食品、土壤等的监测能力,开展“菜篮子”基地环境质量调查监测。逐步具备监测土壤和蔬菜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的能力。4、加强监测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一是制定培养专业人才的规划,营造吸引专业人才的环境,建立用好专业人才的机制,引导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抓好技术培训,积极为监测技术人员创造出省学习交流和进修培训的机会,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从中得到启发,增长他们的才干。其次,要坚持新标准和新规范的业务培训。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监测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差距是目标,差距是压力,差距也是动力。我们要时刻看到、想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适时进行调整,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监测能力,健全监测体系,完善例行监测,深化污染源监测,开拓生态监测,树立环境监测的权威性,真正使数据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切实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为改善我市的环境质量,为巩固“一控双达标”和“创模”成果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污染物 入河量 控制 方案

中图分类号:TV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110-02

水体纳污能力可以认为是一种资源,排污者则是用户,总量控制就是要体现出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环境资源的共享和有偿使用。而总量控制的总目标是要将水体纳污能力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尽可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用户。

1 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1.1 以城市污水处理为重点,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十二五”期间,隆德县规划完成渝河污水处理厂和甘渭河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并投入使用,万人以上镇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成并投入使用。

按照国家环保政策法规,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贴力度,大力扶持困难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力保实现“201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的阶段性目标。

不断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与优化。现有企业通过强化管理和治理,实现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不能全面达标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能达标的,依法责令停产、关闭或搬迁入定点工业基地。

1.2 以控制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为重点,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控制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是实现隆德县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关键。要积极推进电力结构调整,引进优质清洁能源,大力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积极推进火力电厂“油改气工程”与“脱硫工程”,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发展热电联供项目,以集中供热方式取代高耗、高污染、低效的分散供热方式,为该县的工业发展腾出总量指标。全县严禁新建单机容量小于13.5万kW的常规燃煤、燃油机组,新建火电厂必须符合规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并配套高效脱硫设施,严格控制SO2排放量。

控制氮氧化物排放,有计划地开展现役火电厂的脱硝试点工作,所有新建、扩建的火电(含热电)机组要采取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并预留脱除氮氧化物的空间;新建、扩建的火电(含热电)机组要同步建设脱硝设施。

1.3 优化产业布局,严把环保准入关

按照《隆德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隆德县“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调整产业及重大项目布局,减少布局性和结构性污染。凡是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和总量控制指标的乡镇,必须组织编制和实施该乡镇的环境整治规划和总量削减计划。建设项目所增加的污染物排放要在所辖区内削减。

各职能部门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同时开展规划环评,报县政府审定后实施。

1.4 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

完善排污许可证的管理规定,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工商、环保联动的排污许可证年检制度。对重点源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双重控制,严禁超标、超总量或无证排污。排污单位必须如实申报并按规定申领排污许可证,配合环保部门开展排污量的核定。

规范排污口的设置和管理。强化污染源限期治理。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超总量的污染源必须限期治理,逾期不能完成治理任务的,应依法予以关闭。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推动企业开展污染防治。

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确定辖区内的重点排污企业,增加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现场执法频次。进一步完善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体系,规范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公开,充分发挥公众和社会监督作用,激励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管。

1.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逐步削减排污量

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各项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继续推进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结合技术改造,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大对电力、化工、造纸、印染、冶金、建材等行业重点污染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到增产减污,节能降耗,使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同行业的较先进水平,逐步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

抓好企业的循环用水,创建一批实现废水“零排放”企业。“十二五”期间,有条件的工业企业都要建立循环用水系统。对洗水、造纸等用水量大的行业,要强制实行循环用水,不断加大回用水比例,严格限制使用新鲜水量,企业扩建项目所增加的用水量,要依靠企业自身节水来解决。

1.6 以加强环境预警应急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环境管理基础工作

加强环境预警应急能力建设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环境预警应急系统,提高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水环境监控网络,构建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体系。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定期饮用水源地水质信息。提高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加强基层环境监察工作为重点,推动环境监察队伍标准化建设。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强化环境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根据环境质量功能要求,按区域、流域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来控制排放总量;结合主要污染物入河具体区位选择控制断面、控制点进行监控,制定监测计划,建立报告制度。

加强市污染源监测和监测网络建设,规范监测技术和环境统计,完善和提高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保证数据可靠、准确,强化职业道德规范,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为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要建立以排污许可证、排污申报登记、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为基础的动态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台帐和核算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排污总量变化动态、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2 结语

水体纳污能力可以认为是一种资源,排污者则是用户,总量控制就是要体现出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环境资源的共享和有偿使用。而总量控制的总目标是要将水体纳污能力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尽可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用户。

参考文献

[1] 张倩,苏保林,罗运祥,等.城市水环境控制单元污染物入河量估算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2013(3):877-884.

[2] 林国强.南流江玉林城区段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方案[J].广西水利水电,2002(1):54-57.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处理 工程环境监理 要点

中图分类号: R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环境工程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将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工程质量的法规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对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控,落实环保投资,防治环境污染,实施生态保护,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是一项环保工程,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工程建设中也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因素。尤其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含有高浓度废水及细菌、病毒等致病菌,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渗滤液处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城市垃圾填埋场是否达到卫生填埋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渗滤液处理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垃圾处理场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建成后的正常运行。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是控制渗滤液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关键所在。现将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环境监理要点总结如下:

二、了解掌握设计方案、主导思想、主导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

在进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之前,应当认真阅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环评批复文件,了解掌握项目的设计方案及设计的主导思想和原则;了解工程的环保设施的规模、投资情况;掌握环保工程的工艺流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利用环境监理单位的技术优势和中介,为建设单位做好服务,提高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不侵犯承包商的合法权利,使施工现场的环境监督、管理责任清楚、目标明确,并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作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从而保证环境保护设计中各项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保证施工合同中有关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切实得到落实。

三、做好施工阶段的巡视、旁站工作

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中主体基底及边坡的防渗、渗滤液的收集与导排和渗滤液处理环境工艺与设施是关键,基低与边坡防渗是第一道关口,防渗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质量。在整个工程环境监理过程中,对防渗工程应做好旁站、巡视工作。

对防渗工程的反滤层、渗滤液收集盲沟、竖向石笼、调节池池底防渗膜下层地下水盲沟等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进行旁站监理。

对防渗材料的铺设,除库底及边坡平整基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外,其他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旁站:

1、各种防渗材料铺设前应保证铺设面完全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直接铺设在土建结构面上时,应保证构筑面结构稳定,坡面平缓过渡,垂直深度25cm内不得有任何杂物;铺设在下一层土工材料之上时,应保证下一层土工材料施工质量合格,表面无积水、无杂物。

2、合理选择铺设方向,尽可能减少接缝受力。

3、铺设工具不得对土工材料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损害。

4、合理布局每片材料的位置,力求接缝最少。

5、在坡度大于10%的坡面上和坡脚1.5m范围内不得有横向接缝,一般土工膜的焊接采用双轨焊接。

6、各种土工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得低于相应的连接标准。

7、铺设过程中调整材料的搭接宽度时不得损害已连接的部分。

8、铺设过程中防止任何因为装卸活动、高温、化学物质泄漏或其它因素而破坏土工材料。

9、用于卷材展开的机械设备不得造成土工材料的明显划伤,并不得造成铺设基底表面的破坏。

10、片材铺设平顺、贴实,尽量减少褶皱。

11、铺设后应及时压载锚固,所有土工材料均须保证当日铺设当日连接锚固。

四、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移民搬迁的监理工作

工程对水土的影响是工程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临时修筑的运输道路、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弃土堆放等占用或破坏部分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另外,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高挖方或填方边坡处理不当造成的塌方,引起水土流失。施工弃土土质松散,易被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流失,若处理和管理不善,易引起水土流失,堵塞渠道或河道。

(一)主要防止措施如下:

1、对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多余土方,设置临时堆放场,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防护。多余土石方用于垃圾填埋覆盖及库底填方,弃渣及时处理。

2、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区,取土后的场地应回填,对取土后形成的开挖边坡采取浆砌块石护坡等措施。

3、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永久性边坡,视其边坡坡度情况采取浆砌块护坡、浆砌块石方格草皮护坡、浆砌块石挡墙护脚等措施,并在护坡边沿设置砌石排水沟,以利于坡面径流、地下水流等的通畅排出。

4、对建筑物周边,种植草皮及各种乔木、小灌木。

(二)村庄搬迁的监理措施如下:

1、搬迁时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

2、新址建设施工清场地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以做肥料外,应及时清运。

3、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施工结束后应当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

五、施工期按环评批复的要求,做好监测井的监理工作;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关系

为确保防渗工程质量,防止渗滤液的渗漏,掌握地下水质量的动态变化,垃圾处理场区及周围附近地区应设置地下水监测井。考虑工程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等因素,在垃圾填埋场的两旁30~50m处各设一个污染扩散井;填埋场地下水下游30m、50m处各设一个污染监测井;地下水上游30~50m处设一个本底井。对上述监测井在填埋场使用前监测一次本底水平,具体监测项目是:pH、CODcr、SS、NH3-N、氯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总硬度、硫酸盐。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和营运期间的环境监测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承担,每次监测应编制监测报告提供给业主和承包商。监测报告至少应包括数据统计、简要分析、现阶段措施建议以及下一次监测方案调整等。填埋场在封场后10~15年内要继续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监测周期视监测结果而定,从每季一次到每年一次不等。当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稳定无害后,开专家论证会,宣告监测结果。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工程环境监理单位应处理好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在施工中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伤害,同时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关系。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篇5

2009年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一)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抓住重点污染区域、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污染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各类环境不稳定因素,确定整治重点,下达整治任务,逐步限期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生命健康安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保障公众环境权益。

(二)组织开展重点污染企业排污总量核定和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根据上级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排污总量控制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重点排污企业排污总量的核定与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实行持证排污,禁止无证、超标或超总量排污。对污染治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企业,要坚决责令整改。

(三)加大环境监察、监测设施建设力度和投入,逐步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通过加大机构建设投入,逐步完善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和处置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综合能力,使环境监察机构具备与环境执法监管相适应的能力。更直接、便捷、有效地为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服务支撑。

(四)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解决农村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力度,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结合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抓好苘麻河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保证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五)加强辐射环境和危险废物的监管。做好放射源和辐射环境监管的档案完善工作,建立健全放射源和辐射环境监管的制度,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加强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和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强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重点加强对化工废物、废弃化学品的综合利用、安全、定点处置工作的督察工作。

(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开展环境普法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点,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环境宣传教育要向农村扩展,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加大新闻媒体环境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规范环境信息制度,依法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加强环境工作,维护公民环境权益。鼓励公众自觉参与环保行动和环保监督,开展社区环保活动,倡导绿色文明,推行绿色消费。结合“世界环境日”和科技文化下乡活动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进一步完善*县环保局网站的环境信息公开。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环保竣工验收;水泥;浅析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letion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with work practice, from the acceptance condition control, exhaust gas, waste water monitoring, noise monitoring of cement industry project comple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eptance monitoring work in has carried on the induction,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recover from a three execution at the same time, bearing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put forwar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amination should focus on management issu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letion acceptance; Cement; sc.

中图分类号:TU7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水泥产量16.5亿t,占世界水泥总产量50%以上。有效的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研究表明,建筑水泥尘已成为城市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水泥工业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l3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规定的试生产期内必须实施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对水泥工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应注意的现场监测和环境保护检查内容进行分析总结。

1 验收监测工况要求

为保证验收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环发2000第38号)第六条明确规定:“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保证的验收监测工况条件为: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75%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水泥工业项目现场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80%以上、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水泥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

控制验收监测工况,必须把握项目生产负荷。而项目生产负荷由实际生产能力和设计生产能力所决定。实际生产能力与“环评”时的“设计生产能力”是有区别的。一般所说“设计生产能力”是指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所确定的生产能力,该阶段的污染物负荷及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皆以设计生产能力为依据计算。“实际生产能力”是指验收期间项目已建成的额定生产能力。如果由于产品市场原因,企业增大或减小生产规模,或者设备分期安装,其实际建成规模都会与环评规模发生变更,使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不相符。如果实际生产能力与环评时的设计能力相同,验收监测工况要求的生产负荷(指监测期间的日生产量)以设计生产能力(此时即实际生产能力)为依据计算;如果实际生产能力与环评时的设计能力不同,则监测工况要求的生产负荷以实际生产能力为依据计算。监测期间监控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负荷,若被测设施生产负荷小于80% ,通知监测人员停止监测。水泥工业项目一般为连续生产,生产负荷可以单位时间成品量来核算产量,以产量与产能的比例关系推算出生产负荷。

2 验收监测中应关注的问题

2.1 废气监测

2.1.1 废气有组织排放

水泥生产过程的特点是物料处理量大,转运环节多,尘源分布广,废气量大,含尘浓度高,因此水泥工业主要环境影响是大气环境影响。水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为烟(粉)尘,包括原料粉尘、煤粉尘和水泥窑烟尘等,主要来源于物料输送、煅烧、储存、粉磨、包装等环节,水泥生产几乎每道工序都产生粉尘,其中回转窑烟尘的排放量最大,同时也产生一定量的SO2、NOx、氟化物。其次是窑头篦冷机、煤粉制备和水泥磨的烟(粉)尘排放量也较多。因此,废气排放是水泥工业项目验收监测的重点。按照达标排放的要求,原则上在各个生产环节除尘设备的废气排放口均应布点采样,监测因子为烟(粉)尘,以评价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是否达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排放标准要求。在窑尾、窑头废气排放口还应同时监测SO2和NOx。此外,还应根据监测时段各设备实际小时的产品产出量,核算污染物单位产品排放量,评价其是否达到其排放标准要求。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除尘设备,可抽样监测,监测抽样率>50%,保证监测数据具科学性和代表性。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环保设计备案资料中,对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都有要求,通常在窑尾、窑头、煤磨、水泥磨等主要产尘点布设除尘设备的进口、出口监测点位,确定各污染物的源强和出口浓度,评价除尘效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水泥工业生产线产品单一,连续生产,其采样频次可按天确定。一般每天取样3次,连续采样2 d。

2.1.2 废气无组织排放

水泥工业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无组织粉尘排放源主要考虑物料堆放、原辅料堆场、物料装卸和转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其中主要排放源为原辅料堆场和物料装卸,主要污染因子为TSP。根据GB1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的2~50m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10 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当无明显风向和风速时,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浓度最高点设置4个点位;当有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在下风向周界浓度最高点设置监控点,标准中未要求在上风向设参照点,但实际监测中最好还是在厂界上风向布设一个参照点。该参照点虽不作为本底扣除后对监控点作评价,但该点对建设项目上风向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有较好的说明,便于分析和找到被测单位无组织排放废气超标的原因。

对水泥工业项目无组织排放来说在厂界外20m处(无明显厂界,以车间外20 m处)上风向与下风向同时布点采样,将上风向的监测数据作为参考值,下风向的数据扣除参考值后为监控点浓度值。由于无组织排放的实际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实际监测时应根据情况因地制宜设置监控点、参考点。参考点只设1个,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个。参考点应以不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影响,可以代表环境背景浓度为原则,现场监测时如果平均风速

2.2 废水监测

水泥工业项目生产中不直接产生废水,仅各类磨机、窑、空压机、风机等高温、高速运转设备及部分仪表需要间接冷却水,少量化验室废水,辅助车间废水,因此重点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出口进行监测。

2.3 噪声监测

噪声源主要为空气动力学噪声(排风机、鼓风机)、机械振动噪声(生料磨、水泥磨、水泵、包装机等)、电磁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等)、交通噪声(厂内各种车辆)等。验收监测时,一般只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当厂界周围有敏感目标时,厂界应加密布点;同时对敏感点进行监测,确定是否存在扰民现象。

3 环境管理检查应关注的问题

3.1 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制度情况

主要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保主管部门批复,初步设计是否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意见的要求,是否进行了环保设计备案等,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照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并投产使用,项目试生产是否按规定申报并经批准。

3. 2 矿区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

在水泥行业验收监测中,由于对矿区的开采,对矿区周边的生态产生较大的破坏,因此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方案尤为重要。因此应检查该企业是否安装环评及批复要求落实开采台段的高度,道路的排水沟、截水沟的建设,开采边界的生态恢复平台和边坡的预留,废石场的设置及其截洪沟、挡渣墙、排水沟的建设,表土单独存放,护坡的设立,边坡的修整和矿区的覆土绿化等。

3.3 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现场检查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水泥企业常出现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未落实到位问题,包括:除尘设备安装数量与环评要求不符、地面未完全硬化、原辅材料的输送不封闭、无洒水增湿设施、露天堆料场未规范堆放、窑头、窑尾未安装废气在线监测设备等。因此验收监测单位在进行现场检查时,一定要检查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照环评及其批复的要求落实到位,对未建或发生变更的情况,应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

3.4 企业自身环境管理的检查

企业环保建设是基础,管理是长效。一些水泥企业平时不注重环保工作,在自身的环境管理如环保机构和制度的设置及运行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应检查该企业是否建立了环保管理机构和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运行记录是否齐全。建设单位日常的监测计划、监测机构、人员、资质和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也应列为检查的重点 。所有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关的资料,应由建设单位环保管理人员收集归档。

3.5 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要求

在水泥生产中安装有大量的袋式除尘器,在验收监测的现场勘查时,应要求企业对除尘器进行统一编号排序,便于日常管理和验收监测。水泥工业生产设备排气筒高度也是验收监测中检查的重点内容,应按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表4中的要求,逐一核实排气筒高度,未达到要求的应尽快整改。

3.6 卫生防护距离的落实情况

应认真核查卫生防护距离内环境敏感目标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批复要求进行处置,特别注意对照环评文件,看是否存在新建的环境敏感目标。若未进行处置,或新增环境敏感目标,应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

3.7 总量控制核查

水泥行业在进行总量核算时,一般是根据验收环评或实际生产中各个生产设备的单位时间实测排放量,乘以该设备年工作小时数得到年排放量,再将所有排放口年排放量相加,得到该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意见中给出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对照,检查污染物总量达标情况。

3.8 淘汰落后设备、等量替换要求

淘汰落后生产设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既是水泥工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发改工业[2006]2222号),也是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的重点内容(国发[2007]15号)。按照环评和批复文件要求检查项目“淘汰落后设备、等量替换”需要落实的环保工程或措施,通过现场勘察,实地走访,检查水泥厂其落后设备的淘汰、关停、拆除的落实情况,同时由当地政府或环境主管部门出具证明。

3.9 公众参与调查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阶段的公众参与意见,弥补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不足,更能反映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受影响群体的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公众意见调查。若项目试生产期间发生过扰民污染事故,则更应进行此项工作。为了防止公众调查形式化、虚假化,应保证公众参与调查对象有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群、了解项目工程的技术人员、参加该项目的环保专业人员。公众意见调查结论应该包含一些必要的内容:公众对建设项目环保状况的基本态度;项目建设期存在的主要环境影响;营运期存在的最主要环境影响;试运行期间是否发生扰民现象;以及对企业环保措施的建议。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篇7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按照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将法律法规纳入党组中心学习组和机关学习内容,重点学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干部职工学法用法自觉性。结合“六五”普法,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站,深入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宣传活动。开展环保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五进”活动,增强全社会自觉遵守和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意识

二、深入开展总量减排,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代表四川省接受环保部对“十一五”总量减排工作的核查,圆满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编制完成了《“十二五”减排规划》,为有效推进减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将关闭遂宁同心纸厂等20个项目列入2011年减排计划,并动态建立减排项目库。严格执行减排项目月调度,总量减排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全市498个污染源的更新调查工作,并代表四川省接受环保部对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的考核。完成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严格执行监督性监测、比对监测制度,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应有减排效益。

三、创新环境准入管理,服务遂宁绿色发展主动作为“招大引强年”、“环境创优年”活动,积极协调完成四川君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线项目”、“创新工业园区“电路板(PCB)制造基地配套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等7个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条件,审批项目环评文件119个,验收建设项目环保设施24个,办理排污许可证238个、核辐射安全许可证1件,办结率为100%。协助回春堂药业连锁公司、富源实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和市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建设项目争取中、省专项资金。积极参与志超电子、健坤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洽谈、论证、咨询服务。成立第四环境监察大队,重点监察环评“三同时”制度落实。

四、统筹环境污染防治,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对全市6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已有3家试运行,2家设备安装,1家土建施工。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协调海英电子、太晶微电子、金湾电子3家企业分别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积极申报《“十二五”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将四川水都纸业有限公司造课纸废水综合治理、船山区饮用水源防治工程、四川省国控老池出川水质断面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7个项目纳入国家环保部的规划,并通过初审。扎实开展2010年度“城考”工作,遂宁市获得“城考”成绩全省第2名和环保部委托国家统调队开展的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率全省第1名的殊荣,射洪县和大英县进入全省80个纳入“城考”县(市、区)的前10名。

五、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着力打造示范新村

对全市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已有1家设备安装,2家土建施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健康饮水活动”,整治取缔农村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各类污染源38处。圆满完成2008—2009年度中央“以奖促治”农村环境整治5个项目绩效评估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510.31万元。建立2011年度农村环保项目信息库,共计项目40个,其中村庄整治项目13个,养殖项目27个,总投资达12641.36万元,拟争取资金5928.73万元。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启动总投资503.13万元的船山区保升乡连片环境整治项目,市环保局承担的项目考核获得满分,为遂宁在2010年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城市中获得全省第一名作出了贡献。六、全面排查,预防化解环境纠纷

(一)加强日常环境监督检查

2011年1--10月出动执法人员开展企业污染源巡查21家,重点对绿源排水公司等4家国控、1家省控、14家市控和涉重、涉危的金湾电子、太晶电子进行了检查,检查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398次、建设项目106次,出动执法人员516人次,车辆213台次。现场检查饮用水源18次。

(二)加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

根据《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落实专人制定管理制度,做好全市41家污染源在线监控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水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记录制度,发现超标排放及其它问题,及时通知区县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确保在线监控设备正常运行。二是完成了12家国控重点污染源水质在线监控安装工作。三是在中高考期间对市城区噪声排放源开展集中检查和重点整治。检查建筑工地12家,卡拉OK150家,夜啤酒摊点30家,出动执法人员158次,车辆50台次,责令现场整改36家。

(三)建立健全污染源档案

督促各区、县对全市75家国控、省控、市控重点企业建立了完整档案,并按照环评验收、内部管理、设施运行、在线监控四类对台帐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集中对企业档案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和帮助解决,企业的台帐资料进一步规范完整。通过收集、建立、整理全市企业环保档案,摸清了主要污染企业基本情况,为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一是为及时有效预防和处置因环境污染纠纷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将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遂宁市维稳办《关于修订完善处置预案的通知》精神(遂稳办〔2011〕8号),结合我市环保工作实际,制定了《遂宁市环境保护局环境污染应急处置预案》。二是紧紧围绕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这一主线,制定了《2011年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以加强应急队伍基础能力建设为抓手,以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严守环境安全为目标,实施全过程环境应急管理,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着力推进环境投诉受理、处理工作。三是加强了辖区内的企业应急人员、物资、车辆、仪器等的检查力度,要求各企业必须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一旦发生环境突发事件,能够及时、科学、有效处置,确保环境安全;同时督促企业补充完善应急措施和应急手段,督促指导58家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五)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2011年:根据国家、省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环保厅关于印发《2011年四川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遂宁市2011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落实了各项重点工作。5月至11月,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饮用水源、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运行、涉重涉危企业和污染减排重点企业等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整治。在专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98人次,检点污染源21家,建设项目9家,涉重涉危企业6家。对安居力扬蓄电池公司进行了2次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在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未搬迁完成前不得进行生产;对君格机械试生产期间排污口不规范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处理12369环保热线投诉12件。

(六)做好处理和回复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规范秩序。为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在处理案件中做到有访必受、有受必处、有处必果、有果必回。2011年1—10月共处理投诉12件,结案12件,处理12369环保热线投诉17件,查处率100%,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办理市委、市政府府主要领导批示件3件、网络投诉3件,结案6件,结案率100%。真正做到以真心、爱心、实心、诚心解决矛盾纠纷,体现了以人为本、亲情服务的理念。近两年无一例因环境污染涉稳问题上诉事件发生,无一件环境污染纠纷调处案件。

七、严格环境监察执法,遏制环境违法行为

强化日常环境监督检查,出动执法人员576余人次,检查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398次、建设项目106次、渠河饮用水源60次,取缔渠河洗衣台10处,确保饮用水安全。扎实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全市21家重点污染源、6家涉重涉危企业开展专项检查、集中整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大英县三鑫纸业、精峰明胶、金绿农牧科技等废水超标排放、直排的3家企业进行了查处并限期整改。配合省环境监察总队,对射洪万众电缆厂未批先建实施行政罚款10万元,责令限期补办环评。妥善处理环境投诉纠纷,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办理领导批示件、12369环保热线投诉、投诉、网络投诉等环境投诉共27件,办结率100%。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完善75家国控、省控、市控重点企业污染源档案。积极开展中、高考禁噪专项行动,对考场进行驻点监控,坚持昼夜巡查,累计发出禁噪公告200余份,监察建筑工地、娱乐场所、夜啤酒摊点110家,责令现场整改18家。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督促指导58家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依法征收排污费199万元。

八、加大环境监测力度,确保决策管理科学完成对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2个饮用水源监测断面,4个城区大气自动监测站,3个降尘、硫酸盐化速率监测点,2个酸雨监测点,7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53个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点和208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的规定监测任务。监测表明,7个地表水、2个饮用水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日均值达标率为98.8%,无酸雨发生,整体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编辑完成《遂宁市十一五环境质量报告书》,获省三等奖。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篇8

    环境工程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将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工程质量的法规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对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控,落实环保投资,防治环境污染,实施生态保护,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是一项环保工程,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工程建设中也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因素。尤其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含有高浓度废水及细菌、病毒等致病菌,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渗滤液处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城市垃圾填埋场是否达到卫生填埋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渗滤液处理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垃圾处理场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建成后的正常运行。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是控制渗滤液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关键所在。现将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环境监理要点总结如下:

    二、了解掌握设计方案、主导思想、主导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

    在进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之前,应当认真阅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环评批复文件,了解掌握项目的设计方案及设计的主导思想和原则;了解工程的环保设施的规模、投资情况;掌握环保工程的工艺流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利用环境监理单位的技术优势和中介,为建设单位做好服务,提高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不侵犯承包商的合法权利,使施工现场的环境监督、管理责任清楚、目标明确,并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作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从而保证环境保护设计中各项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保证施工合同中有关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切实得到落实。

    三、做好施工阶段的巡视、旁站工作

    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中主体基底及边坡的防渗、渗滤液的收集与导排和渗滤液处理环境工艺与设施是关键,基低与边坡防渗是第一道关口,防渗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质量。在整个工程环境监理过程中,对防渗工程应做好旁站、巡视工作。

    对防渗工程的反滤层、渗滤液收集盲沟、竖向石笼、调节池池底防渗膜下层地下水盲沟等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进行旁站监理。

    对防渗材料的铺设,除库底及边坡平整基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外,其他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旁站:

    1、各种防渗材料铺设前应保证铺设面完全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直接铺设在土建结构面上时,应保证构筑面结构稳定,坡面平缓过渡,垂直深度25cm内不得有任何杂物;铺设在下一层土工材料之上时,应保证下一层土工材料施工质量合格,表面无积水、无杂物。

    2、合理选择铺设方向,尽可能减少接缝受力。

    3、铺设工具不得对土工材料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损害。

    4、合理布局每片材料的位置,力求接缝最少。

    5、在坡度大于10%的坡面上和坡脚1.5m范围内不得有横向接缝,一般土工膜的焊接采用双轨焊接。

    6、各种土工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得低于相应的连接标准。

    7、铺设过程中调整材料的搭接宽度时不得损害已连接的部分。

    8、铺设过程中防止任何因为装卸活动、高温、化学物质泄漏或其它因素而破坏土工材料。

    9、用于卷材展开的机械设备不得造成土工材料的明显划伤,并不得造成铺设基底表面的破坏。

    10、片材铺设平顺、贴实,尽量减少褶皱。

    11、铺设后应及时压载锚固,所有土工材料均须保证当日铺设当日连接锚固。

    四、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移民搬迁的监理工作

    工程对水土的影响是工程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临时修筑的运输道路、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弃土堆放等占用或破坏部分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另外,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高挖方或填方边坡处理不当造成的塌方,引起水土流失。施工弃土土质松散,易被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流失,若处理和管理不善,易引起水土流失,堵塞渠道或河道。

    (一)主要防止措施如下:

    1、对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多余土方,设置临时堆放场,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防护。多余土石方用于垃圾填埋覆盖及库底填方,弃渣及时处理。

    2、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区,取土后的场地应回填,对取土后形成的开挖边坡采取浆砌块石护坡等措施。

    3、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永久性边坡,视其边坡坡度情况采取浆砌块护坡、浆砌块石方格草皮护坡、浆砌块石挡墙护脚等措施,并在护坡边沿设置砌石排水沟,以利于坡面径流、地下水流等的通畅排出。

    4、对建筑物周边,种植草皮及各种乔木、小灌木。

    (二)村庄搬迁的监理措施如下:

    1、搬迁时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

    2、新址建设施工清场地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以做肥料外,应及时清运。

    3、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施工结束后应当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

    五、施工期按环评批复的要求,做好监测井的监理工作;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关系

    为确保防渗工程质量,防止渗滤液的渗漏,掌握地下水质量的动态变化,垃圾处理场区及周围附近地区应设置地下水监测井。考虑工程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等因素,在垃圾填埋场的两旁30~50m处各设一个污染扩散井;填埋场地下水下游30m、50m处各设一个污染监测井;地下水上游30~50m处设一个本底井。对上述监测井在填埋场使用前监测一次本底水平,具体监测项目是:pH、CODcr、SS、NH3-N、氯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总硬度、硫酸盐。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篇9

一、概述

环境工程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将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工程质量的法规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对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控,落实环保投资,防治环境污染,实施生态保护,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是一项环保工程,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工程建设中也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因素。尤其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含有高浓度废水及细菌、病毒等致病菌,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渗滤液处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城市垃圾填埋场是否达到卫生填埋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渗滤液处理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垃圾处理场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建成后的正常运行。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是控制渗滤液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关键所在。现将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环境监理要点总结如下:

二、了解掌握设计方案、主导思想、主导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

在进行环境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之前,应当认真阅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环评批复文件,了解掌握项目的设计方案及设计的主导思想和原则;了解工程的环保设施的规模、投资情况;掌握环保工程的工艺流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方案。利用环境监理单位的技术优势和中介,为建设单位做好服务,提高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不侵犯承包商的合法权利,使施工现场的环境监督、管理责任清楚、目标明确,并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作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从而保证环境保护设计中各项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保证施工合同中有关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切实得到落实。

三、做好施工阶段的巡视、旁站工作

渗滤液处理环境工程中主体基底及边坡的防渗、渗滤液的收集与导排和渗滤液处理环境工艺与设施是关键,基低与边坡防渗是第一道关口,防渗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质量。在整个工程环境监理过程中,对防渗工程应做好旁站、巡视工作。

对防渗工程的反滤层、渗滤液收集盲沟、竖向石笼、调节池池底防渗膜下层地下水盲沟等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进行旁站监理。

对防渗材料的铺设,除库底及边坡平整基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外,其他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旁站:

1、各种防渗材料铺设前应保证铺设面完全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直接铺设在土建结构面上时,应保证构筑面结构稳定,坡面平缓过渡,垂直深度25cm内不得有任何杂物;铺设在下一层土工材料之上时,应保证下一层土工材料施工质量合格,表面无积水、无杂物。

2、合理选择铺设方向,尽可能减少接缝受力。

3、铺设工具不得对土工材料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损害。

4、合理布局每片材料的位置,力求接缝最少。

5、在坡度大于10%的坡面上和坡脚1.5m范围内不得有横向接缝,一般土工膜的焊接采用双轨焊接。

6、各种土工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得低于相应的连接标准。

7、铺设过程中调整材料的搭接宽度时不得损害已连接的部分。

8、铺设过程中防止任何因为装卸活动、高温、化学物质泄漏或其它因素而破坏土工材料。

9、用于卷材展开的机械设备不得造成土工材料的明显划伤,并不得造成铺设基底表面的破坏。

10、片材铺设平顺、贴实,尽量减少褶皱。

11、铺设后应及时压载锚固,所有土工材料均须保证当日铺设当日连接锚固。

四、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移民搬迁的监理工作

工程对水土的影响是工程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临时修筑的运输道路、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弃土堆放等占用或破坏部分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另外,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高挖方或填方边坡处理不当造成的塌方,引起水土流失。施工弃土土质松散,易被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流失,若处理和管理不善,易引起水土流失,堵塞渠道或河道。

转贴于

(一)主要防止措施如下:

1、对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多余土方,设置临时堆放场,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防护。多余土石方用于垃圾填埋覆盖及库底填方,弃渣及时处理。

2、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区,取土后的场地应回填,对取土后形成的开挖边坡采取浆砌块石护坡等措施。

3、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永久性边坡,视其边坡坡度情况采取浆砌块护坡、浆砌块石方格草皮护坡、浆砌块石挡墙护脚等措施,并在护坡边沿设置砌石排水沟,以利于坡面径流、地下水流等的通畅排出。

4、对建筑物周边,种植草皮及各种乔木、小灌木。

(二)村庄搬迁的监理措施如下:

1、搬迁时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

2、新址建设施工清场地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以做肥料外,应及时清运。

3、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施工结束后应当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

五、施工期按环评批复的要求,做好监测井的监理工作;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关系

为确保防渗工程质量,防止渗滤液的渗漏,掌握地下水质量的动态变化,垃圾处理场区及周围附近地区应设置地下水监测井。考虑工程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等因素,在垃圾填埋场的两旁30~50m处各设一个污染扩散井;填埋场地下水下游30m、50m处各设一个污染监测井;地下水上游30~50m处设一个本底井。对上述监测井在填埋场使用前监测一次本底水平,具体监测项目是:ph、codcr、ss、nh3-n、氯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总硬度、硫酸盐。

水保环保监理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监测

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的发展重点之一。目前,环境保护监测引起了大部分地区的重视,各部分地区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进行测定,以此来判断该地区的环境质量以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以及环境规划等提出了科学依据。

一、环境保护监测概述

1、环境保护监测的主要内容

对于对人类和环境有重要影响的物质的含量、排放量进行环境监测,确定环境的质量水平,并且为环境整治提供科学指导。环境监测通常包括背景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送、实验分析、数据收集、综合分析等步骤,要形成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的监测体系。环境保护监测的目的主要是能够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对环境质量进行评定;通过对污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寻找污染源,并且提出依据;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监测为研究环境容量、目标管理、预测环境质量提供依据。[1]

2、环境保护监测的特点

环境保护监测有其自身特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具有综合性,其监测手段需要涵盖化学、物理、生物等各个方面,监测的对象较多,有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等,同时对于监测的数据在进行综合分析时要考虑到自然、社会等各个方面。其次具有连续性,环境污染的时空特性较强,因此环境保护监测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形成正确认识。最后具有追踪性,追踪性就是要对监测出的数据进行监督,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浙江省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现状

1、常规监测顺利开展

目前,浙江省的各级环境部门对地表水、空气、酸雨、噪声、近岸海域和辐射环境的常规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并且每年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其中在污染源的监测方面,浙江省率先开展了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监测,并有很大发展。同时,监测部门还实现了对当地污染物排放申报工作的管理,将数家企业的数据审核汇总后上报,实现了优化管理。常规监测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污染控制的技术水平,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且使环境管理工作更加有效。[2]

2、自动监测不断加强

目前,浙江省在大部分市区县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促进了省级联网和实时监控的实现。同时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铺设范围较广,包括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运河和萧绍河网的市界断面以及台州的饮用水源地长潭水库等都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使用,能够加强对浙江省的空气和水质进行及时监控和掌握,清晰掌握其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促使相关部门能够采取合理措施。

3、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浙江省的环境保护监测与时俱进,不断扩展监测领域。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浙江省的环境保护监测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地方对环境保护监测的认识度不够,没有具体落实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同时由于科研能力、技术储备等的影响,导致部分地区的监测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并且从监测的整体水平来看浙江省的环境保护监测还不能够满足环境管理的现代化需求,有些监测工作依旧缺乏深度和广度。

四、浙江省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

1、在进行常规监测的同时要开展特征污染物的监测研究

常规监测在环境监测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常规监测而言,要保证工作遵循一定的程序规范,同时保证效率,提高质量,使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全面完整的完成。特征污染物的监测研究是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目前浙江省的特征污染物监测工作还处于薄弱环节,要针对浙江省的实际情况,进行特征污染物的检测研究,最大限度的保证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和时代性。[3]

2、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

目前,我国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并在容量总量控制阶段不断发展,这就迫使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浙江省要想加强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就要对重点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同时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并且对于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收费情况做好监测工作。并且还有加强对于入河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研究,提高监测水平和完善技术手段。

3、推进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浙江省推进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要把握生态省建设的建设方针,积极拓展思路,寻找发展途径。要实行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在仪器配备、人员安排、经费使用方面要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实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人员高水平化,形成环境保护监测的强大支撑力。

结束语: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断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监测的重视程度。对于浙江省而言,在环境保护监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有很多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以确保环境保护监测在全省范围内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廉昆华.对环境监测系统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云南环境科学.2011,12(03):27-28.

[2] 段玉红.强化环境监测管理 提高环境监测地位[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0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