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5:19:03

水保股范文篇1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1、兴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大坝加高培厚、新建坝体上下游护坡,右坝肩、坝体和坝基防渗;改建溢洪道;重建灌溉输水洞;完善管理设施和设备等。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14日。

批复总投资:948.62万元(国家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48.62万元)。

工程效益:水库保护下游2个村庄2500人、4500亩耕地及301国道的安全,灌溉面积3000亩。

建设规模:小(1)型。

工程进展情况:钢筋、砂砾料已备齐全;坝体平整工作结束,上料已完成;旧输水洞混凝土已浇筑完毕;溢洪道正处于开挖阶段,工程进展顺利。至6月15日累计完成土石方3.3万m3,混凝土完成0.017万m³累计完成投资130万元。该工程预计2009年10月末竣工。

2、圣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大坝和溢洪道加固,增建灌溉输水洞,完善管理设施和设备等。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14日。

批复总投资:659.34万元(国家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59.34万元)。

工程效益:水库保护下游11个村庄1374人、8937亩耕地的安全,灌溉面积3000亩。

建设规模:小(1)型。

工程进展情况:钢筋、砂砾料已备齐全,至6月15日累计完成土石方3.3万m3,累计完成投资75万元。该工程预计2009年10月末竣工。

3、四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大坝加高培厚、新建坝体上下游护坡,右坝肩、坝体和坝基防渗;重建溢洪道;重建灌溉输水洞;完善管理设施和设备等。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14日。

批复总投资:939.74万元(国家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39.74万元)。

工程效益:水库保护下游2个村庄3500人、5500亩耕地的安全,灌溉面积2200亩。

建设规模:小(1)型。

工程进展情况:坝体平整工作结束,土方填筑已过半;溢洪道开挖结束,至6月15日累计完成土石方4.5万m3,累计完成投资150万元。该工程预计2009年10月末竣工。

(二)、得力其尔堤防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新建堤防14.9公里,新建穿堤涵洞3座,护坡1.91公里,新建山洪沟回水堤6.618公里。

开工时间:2009年5月13日。

批复总投资:2749.6万元(内资1522.46万元,外资1227.14万元)。

工程效益:水库保护下游人口0.74万人、21.17万亩耕地和草场的安全。

建设规模:堤防5级。

工程进展情况:基础清理工作全部结束,两个标段相继开工,工程进展顺利,至6月15日累计完成土石方8万m3,累计完成投资216万元。该工程预计2009年10月末竣工。

二、加强在建水利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一)、加强在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求工程有关技术人员尽可能多进行一些现场管理活动,督促检查监理及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的质量和安全检查,保证体系建立、落实等工作顺利进行,查看工程材料、机械设备质量及已完工工程的外观质量;随时抽阅检测试验成果、检查记录和施工记录等原始资料;检查施工、监理单位对已完成工程质量自评和复评情况。对于工程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施工,甲方代表都会到施工现场巡查、监督,确保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质量问题和隐患被及时发现并得以整改,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对管理工作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甲方代表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服务,帮助出谋划策,督促、参与解决问题,直到妥善处理完毕。

(二)、强化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的管理

旗委、旗政府及水务局对在建水利工程防汛工作极为重视,按照国家防总和自治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水务局组织召开了在建水利工程防汛工作会议,全面安排布置建设期防汛工作。一是开展汛前检查。防汛办对全旗在建水利工程做了全面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限期解决。二是完善各项预案,在汛期前各工程项目部都已完善了防汛预案并明确了在建水利工程度汛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和分管责任人(阿水字[2009]49号),确保安全度汛。

三、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田草牧场建设工作

按照我旗2009年工作部署及市水利局2009年总体工作要求,至2009年6月15日纯增有效灌溉面积目标值7.8万亩,实际完成9.4万亩,完成任务的120%;纯增灌溉饲草料地面积目标值0万亩,实际完成0.1万亩;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目标值13万亩,实际完成16.4万亩,完成任务的126%;解决饮水安全人数目标值0.49万人,实际完成0.4万人,完成任务的81.6%。新打水源井803眼,共投入劳动积累工60.3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70万立方米,培训农民0.3万人,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71万元。

(二)、内业资料整理和进度上报工作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2009年上半年水利水保股还完成了《2008和2009年退耕还林水利项目实施计划》、《阿荣旗牧区水利规划》及《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增产商品粮生产能力水利规划》的前期编纂工作。

按市水利局的要求,水利工程进度表及农田水利建设信息表能够按月、及时、准确地上报,其他水利报表也能按相关单位要求上报,做到了及时、准确、无误。

四、加强学习及档案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水保股范文篇2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1、××*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大坝加高培厚、新建坝体上下游护坡,右坝肩、坝体和坝基防渗;改建溢洪道;重建灌溉输水洞;完善管理设施和设备等。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14日。

批复总投资:948.62万元(国家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48.62万元)。

工程效益:水库保护下游2个村庄2500人、4500亩耕地及301国道的安全,灌溉面积3000亩。

建设规模:小(1)型。

工程进展情况:钢筋、砂砾料已备齐全;坝体平整工作结束,上料已完成;旧输水洞混凝土已浇筑完毕;溢洪道正处于开挖阶段,工程进展顺利。至6月15日累计完成土石方3.3万m3,混凝土完成0.017万m³累计完成投资130万元。该工程预计2009年10月末竣工。

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大坝和溢洪道加固,增建灌溉输水洞,完善管理设施和设备等。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14日。

批复总投资:659.34万元(国家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59.34万元)。

工程效益:水库保护下游11个村庄1374人、8937亩耕地的安全,灌溉面积3000亩。

建设规模:小(1)型。

工程进展情况:钢筋、砂砾料已备齐全,至6月15日累计完成土石方3.3万m3,累计完成投资75万元。该工程预计2009年10月末竣工。

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大坝加高培厚、新建坝体上下游护坡,右坝肩、坝体和坝基防渗;重建溢洪道;重建灌溉输水洞;完善管理设施和设备等。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14日。

批复总投资:939.74万元(国家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39.74万元)。

工程效益:水库保护下游2个村庄3500人、5500亩耕地的安全,灌溉面积2200亩。

建设规模:小(1)型。

工程进展情况:坝体平整工作结束,土方填筑已过半;溢洪道开挖结束,至6月15日累计完成土石方4.5万m3,累计完成投资150万元。该工程预计2009年10月末竣工。

(二)、××*堤防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新建堤防14.9公里,新建穿堤涵洞3座,护坡1.91公里,新建山洪沟回水堤6.618公里。

开工时间:2009年5月13日。

批复总投资:2749.6万元(内资1522.46万元,外资1227.14万元)。

工程效益:水库保护下游人口0.74万人、21.17万亩耕地和草场的安全。

建设规模:堤防5级。

工程进展情况:基础清理工作全部结束,两个标段相继开工,工程进展顺利,至6月15日累计完成土石方8万m3,累计完成投资216万元。该工程预计2009年10月末竣工。

二、加强在建水利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一)、加强在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求工程有关技术人员尽可能多进行一些现场管理活动,督促检查监理及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的质量和安全检查,保证体系建立、落实等工作顺利进行,查看工程材料、机械设备质量及已完工工程的外观质量;随时抽阅检测试验成果、检查记录和施工记录等原始资料;检查施工、监理单位对已完成工程质量自评和复评情况。对于工程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施工,甲方代表都会到施工现场巡查、监督,确保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质量问题和隐患被及时发现并得以整改,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对管理工作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甲方代表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服务,帮助出谋划策,督促、参与解决问题,直到妥善处理完毕。

(二)、强化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的管理

旗委、旗政府及水务局对在建水利工程防汛工作极为重视,按照国家防总和自治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水务局组织召开了在建水利工程防汛工作会议,全面安排布置建设期防汛工作。一是开展汛前检查。防汛办对全旗在建水利工程做了全面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限期解决。二是完善各项预案,在汛期前各工程项目部都已完善了防汛预案并明确了在建水利工程度汛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和分管责任人(阿水字[2009]49号),确保安全度汛。

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田草牧场建设工作

按照我旗2009年工作部署及市水利局2009年总体工作要求,至2009年6月15日纯增有效灌溉面积目标值7.8万亩,实际完成9.4万亩,完成任务的120%;纯增灌溉饲草料地面积目标值0万亩,实际完成0.1万亩;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目标值13万亩,实际完成16.4万亩,完成任务的126%;解决饮水安全人数目标值0.49万人,实际完成0.4万人,完成任务的81.6%。新打水源井803眼,共投入劳动积累工60.3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70万立方米,培训农民0.3万人,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71万元。

(二)、内业资料整理和进度上报工作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2009年上半年水利水保股还完成了《2008和2009年退耕还林水利项目实施计划》、《××*旗牧区水利规划》及《××*市××*旗增产商品粮生产能力水利规划》的前期编纂工作。

按市水利局的要求,水利工程进度表及农田水利建设信息表能够按月、及时、准确地上报,其他水利报表也能按相关单位要求上报,做到了及时、准确、无误。

四、加强学习及档案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为使我旗水利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加强对业务人员的业务技能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努力提高技术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一是加强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强制性规范、标准的学习,二是加强质量监督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三是加强在具体业务的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水保股范文篇3

一、加强领导,精心安排,确保民生工程落实

按照县委、县政府民生工作部署,为确保我局水保治理民生工程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程组、督查组、招投标组、验收组四个工作小组,负责民生工程即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各组抽调局有关分管领导,治理股、秘书股、监督股、宣传股有关人员,有关中心水保站站长等组成,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职责分工,定岗定责,达到“四个确保”。即确保规划设计,各项治理措施的组织实施,种苗、草籽、肥料的采购,及现场施工指导等具体业务工作,把好项目施工质量关;确保工程实施进度、质量、工程验收等工作的督查工作,推动项目建设工作的进度与工作效率;确保项目建设招投标工作的具体事务,对招投标实施的项目进行监督;确保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和种苗、草籽、肥料的验收工作。在各工程组的共同努力下,历年来民生工程能按规划顺利实施、如期完成,确保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二、创新治理模式,丰富治理内容,全面完成了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1.治流域、建基地、兴产业、富百姓,打造成普惠民生特色亮点工程

勤劳朴实的人民和水保人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财政部、和省、市水保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开展水保生态建设,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抓紧抓好普惠民生的水保工程。民生工程实施中创新治理模式,坚持治理与开发并举,按照“治流域、建基地、兴产业、富百姓”的原则,与产业开发紧密结合,实现“治一条流域,建一块基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目标,通过“政策鼓动,项目启动、业主带动、利益驱动、服务推动”,成立水保科技协会推动民营水保开发模式发展,鼓励公司化、商业化进入水保领域,实现治理成果产权转让,强势推进治后管护及后续管理,稳定民生工程治理成果。民生工程在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水旱灾害,为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改善了民生,奠定了良好生产生活基础。

2.迎振兴发展之春,开创有史以来民生水保工程最大硕果

2008-2012年我县继续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县,按照水利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理念,完成了、、、等8条重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453公顷,全部达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级标准,创建了林苏生态清洁小流域为典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新模式。2012年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出台之年,也是水保不平凡的一年,我县在国家开展第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面积21.7平方公里、县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治理面积2.82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国家又在9月份追加了我县第二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合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525平方公里,面对艰巨任务,我局抢抓时间、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打好2012年治理工程攻坚战,全面了完成任务,远远超过我县治理小流域2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亩即13.3平方公里的民生工程任务,超额完成533%,开创了有史以来民生水保工程最大硕果。

我县2012年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综合治理面积2.825平方公里,其中封禁治理282.5公顷,建蓄水池20口,挡土墙60米,沟渠3.35公里,建垃圾清理中转站间、垃圾池一座。中央投资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万元。

以上三项工程实施后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29.8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2012万立方米,增加经济收入425万元,增加粮食产量92.5万公斤,增加林草植被面积1320公顷,受益人口36280人,脱贫人数1022人,解决人饮9878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以脐橙、油茶为主和生色产业得到培植和发展,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流域区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宣传,营造实施好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

为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民生、支持民生、服务民生的社会氛围,提高民生工程的知晓度、满意度、支持度,我局结合水保治理工作,以“水保项目区宣传”、“水保法宣传月、宣传周”、“人流密集地广场九州传媒宣传水保法实施办法播放1年”、“赠送水保法宣传挂历2000份”、“水保预防监督巡查”等活动为载体,切实开展民生工作宣传活动,为积极稳妥推进民生工程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进民生工程向深度拓展,向长效提升。

四、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确保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为确保水保治理民生工作任务和资金落到实处,我局严格按照相关项目资金管理使用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保证资金用于民生工程项目。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搞好宣传,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

要在原有宣传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宣传时效,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交给人民群众,让他们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水保工程带来看得见的实惠,调动群众参与水保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要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宣传,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做好水保工程及时报道和宣传,通报水保民生工程工作进度,充分展现民生工程推进中的亮点,促进民生工程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民生工程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机构,保证民生工程顺利推进,全力以赴抓按照民生工程要求和职责任务,逐项抓好落实,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全年民生工程实施任务。

水保股范文篇4

一、检查的主要内容

1、执法主体是否整合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分别为第五条法律法规,本机关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权管理水事事务职能的组织,其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水保执法主体资格,是县人民政府法定的水保行政机关。

2、执法的权限和责任是否明确。依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省河道管理条例》、省实施《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设定的执法依据,我局水行政执法职权范围内的执法权限和责任明确,其内设股室职能权限、责任明确。

3、行政执法层级是否精简到位。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水保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未设置水保监督大队,现由水保综合股兼职,负责全县的水保行政执法工作,不存在多级重复执法。

4、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完善。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执法主体活动的程序,即行政执法主体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所采取的步骤、方式、次序,是行政执法主体产生、变更或消灭有效行政执法行为所必须遵守的法律程序。我们能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水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完善了行政执法程序,建立了公开透明、统一规范的执法程序。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并严格按照水行政执法程序依法行政,防止和杜绝行政乱执法。

5、执法自由裁量权是否规范。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平、公正地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按照《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执行。在行使行政裁量权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现当事人的行为与法律责任相对应,坚决杜绝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树立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形象。

6、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否全面落实。根据《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总体方案》,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保法》等水法律法规及省水利厅《省水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办法》、市水利局《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和要求,在水保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察规范化建设、以“五完善、五到位、五规范、五健全”为目标在原有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考核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案件审批、评议考核、错案追究、执法巡查等制度,主要制度上墙公布,并设立了举报电话,做到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收费标准“四公开”。法律文书书写规范,材料齐全,适用法律正确,执法案卷、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及时立卷归档。

二、存在的问题

水保股范文篇5

1.1水保旅游产业的提出

泾川县是西王母民俗文化的发祥地,县内有西王母宫、南石窟寺、温泉等历史和天然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生态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发展,我县积极探索开发水保旅游产业的路子。县内2480条沟壑基本绿化,建各类水保蓄排工程3·68万座(处),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82·4%,林木覆盖率达34·9%,林草覆盖率达59·5%,先后涌现出茜家沟、官山沟、田家沟等治理开发典型。2002年《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泾川人的自豪》和评论员文章《山川秀美大有希望》,充分肯定了我县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同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旅游活县”战略,要求把泾川的旅游产业尽快纳入西部特色旅游的大体系、大框架中,从此全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水保、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以生态为基础的产业。

1.2水保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被誉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它集生态、社会、经济、示范效益于一体,能使广大旅游者在享受旅游快乐的同时也受到应有的警示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生态环境建设,把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向往美好是人类固有的本性,追求猎奇是人类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设法适时避开烟雾笼罩、交通拥挤、噪音充斥的现代城市,而回归大自然中去欣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呼吸新鲜洁净的空气,感受鸟语花香、清风明月中的诗情画意。水土保持生态旅游正是挖掘自然旅游资源,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现代休闲娱乐融为一体的旅游业。我县在距县城较近的临近国道312线的沟道、山坡开展园林式治理,开发、建设水保旅游产业基地4处,景区面积达820hm2。

(1)田家沟生态风景区。该区是在田家沟水保试验示范站基础上培育出来的。治理前,流域内林木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至2001年底,经过各类水保措施的综合配置、优化组合,共修通道路10条7·2km,完成综合治理面积80hm2,治理程度达85%,其中建各类观光经济园26hm2,兴修大型提灌工程1处,发展鱼塘2hm2,建淤地坝2座、骨干坝1座,发展坝地8hm2,走出了一条立足山地果树生产,种草、养畜、育苗多种经营,建立高效经济循环体系的水保生态农业的路子。2002年,为进一步挖掘水土资源潜力,扩大经济效益,以田家沟试验示范站为中心,计划用3~5年时间建成国道312线上的王牌旅游景点。经邀请省内外水保、旅游界专家、学者现场论证,县“四大家领导”联席会议批准,按照“因势造景,因景造势,分年实施,纵深开发”的要求,建设田家沟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水保生态风景区。目前,主景区面积扩至240hm2,区内实现了“三通”,建有观光果园、珍稀植物园、珍奇动物园和蒙古营、亭阁、百鸟园、狩猎场、水上乐园、垂钓中心、儿童乐园、西王母民俗园、九龙池、飞流瀑布等人文景点20多处,造型园林、亭台楼阁、假山叠石、古桥石廊等园林景观建筑多处,建成2幢620m2民居式别墅1处,两层仿古式综合服务楼1幢,修建延安式窑洞4孔、蒙古包4座,可接待百人团体及会议,充分体现了风景旅游、文化展现、休闲度假的特色。

(2)官山沟生态旅游区。官山沟是我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最高、森林郁闭最好、林草品种最多的示范流域,它由最初修梯田、营造水保防护林到多品种配套的生态林,进而发展成为现今园林式的生态旅游区。流域内沟坡、沟道曲径蜿蜓,参天大树笼罩着沟沟岔岔,地表为厚厚的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层所覆盖,踩上去软绵绵的。林内飞禽走兽随处可见,加上空气新鲜、环境优雅,给人以“天地合一”的感觉。该沟已成为泾川县周边地区人们避暑、休闲、疗养的好去处,1992年被共青团甘肃省委列为青少年生态道德警示教育基地。基地教育广大青少年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呵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同时警示广大游客弘扬生态文明,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科学、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

(3)瑶池沟人文生态景区。泾川县是西王母文化发祥地,“西王母降生处”的王母宫山即坐落于泾河和河的交界处,古丝绸之路依山脚走过。该沟多年来实行园林式治理,已修建各类小型蓄排工程20处(座),沟内和山坡花木繁茂,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沟水清香宜人,王母大殿群体建筑被繁茂的花木环抱,这种融自然美和人文美为一体的景观,很具生态价值和游览价值。

(4)高峰寺生态度假区。高峰寺位于县城南面山坡上,2001年被县政府列为生态度假区。该区按照城市水土保持思路建设,在兴修的水平梯田埂坎上密植速生白榆进行双锁边,田块内栽植侧柏、刺柏、油松、雪松等常青树种10万余株,兴建花园6hm2,建成小型水保蓄排工程150处(座)。

2水保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巩固、提高水保治理成果,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我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高达82·4%,要巩固、提高已有的治理成果,发展水保旅游产业是一种可行的做法。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水土、林草资源丰富,按照“资源—开发—旅游”的产业链,把水保产业的路子逐步延伸到对小流域资源进行园林式整治方面,以供人们旅游,可获取可观的经济收入。

(2)改善了县域投资环境,为我县吸引了更多的发展资金。环境形象对吸引投资具有重要作用,生态工业之路是西部大开发的理想选择,水保生态旅游景区无疑给泾川环境锦上添花,今后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秀美泾川建设中去。

(3)游客在进入景区欣赏美好景观的同时,无疑会看到黄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如何得以遏制的。水保措施的科学配置,形成了完善的综合防护体系,景区内以旅游收入为主的产业使游人看到水土保持产业的重要性和高回报性,从而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投入到水保建设中来。

3今后发展的建议

(1)以深化改革推动水保旅游业快速发展。具体地讲就是把资金、土地、技术、投劳、投物等进行折股,采用股份合作制经营,建立健全水保旅游经济的融资方式和经营机制,同时在拍卖“四荒”地使用权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讲求实效的原则。

水保股范文篇6

一、加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水保意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具体的是:印制和发放水保宣传材料1000份,制作布标3条,召开各种会议5次,参加人员45人次。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及群众对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增强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等到有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有利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机构,强化水保监督执法,认真执行“三权”,落实“三同时”制度

我县已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和水土保持监督站,乡镇水管站也有专人负责水土保持工作。全县现有监督执法机构一个,监督执法人员32人,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水保监督执法队伍。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执法重点是抓“三权”,落实“三同时”制度。首先是审批权,凡是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都要求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今年1-6月督促开发建设项目单位编制和报批了*县国际界河20*年度新增第四季度项目水保方案,省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金矿水保方案,*县海关物流有限公司勐啊开发区综合服务区水保方案,并审批3个水土保持方案,涉及水土保持投资47.85万元,涉及防治范围8.4hm2,可减少水土流失量5228.65吨。2月份参加了由市发改委、市水务、环保组成的验收组,对*—澜沧110kv输变电工程水保方案进行工程验收,涉及水土保持投资46.51万元,涉及防治范围2.89hm2,减少水土流失量1959吨。

其次是监督权,对芒信金矿等10家的已建、在建且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监督检查,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家,警告5家,并对存在的问题了整改高见和措施。

三是收费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简称“两费”)的征收,是为了更好督促开发建设项目单位认真执行水保方案“三同时”(水保方案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和同时验收投入使用)制度,把可能产生水土流失降到最低。今年1-6月共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4.33万元。

三、加强协作与配合,全面完成各项治理任务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须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与配合,也是一项社会性工作。特别注重与农、林等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和配合,全民动员,举社会之力,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半年来,全县完成治理面积1.5km2,小型蓄水保土工程8座,设计蓄水量900m3,完成投资250万元,完成投劳1.5万工日。

水保股范文篇7

1、基本现状:

1.1、基本情况: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东经101&ordm;59''''35"-103&ordm;23''''40",北纬37&ordm;23''''15"-38&ordm;12''''54",东邻古浪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南依天祝藏族自治县,西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与永昌、民勤两县接壤,属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降水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昼夜温差悬殊。全年日照时数为2967.8小时;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29℃,1月最低,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mm,年蒸发量2020mm。国土总面积4873.85km2,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0.006km2,人均耕地0.0013km2,(区内土地包括:农用地2063.58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2.35%,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4.16%、1.54%、2.81%、13.46%和0.38%;建设用地为341.54km2,占土地总面积7%;未利用地为2468.7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65%)。流经区内的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是全区的主要地表水源,多年来平均地表径流量为6.80亿m3/a,(1993年~2003年)。区内地下水取水量为5.25亿m3/a,其中90%为河渠入渗量、基岩裂隙水入渗量,近十年来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为2.816亿m3。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总的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9.616亿m3。森林面积达462.16km2(天然林42.47km2,人工林419.69km2),森林覆盖率达9.1%。

1.2、水土流失现状:

凉州区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132.3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4.3%,其中:风蚀面积1949.26km2,占流失面积的62.2%,水蚀面积1183.08km2,占流失面积的37.8%。

根据凉州区的地形地貌,水土流失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山区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东部和北部沙漠沿线主要以风蚀为主。水蚀主要由于全区降水较少且年内分布不均匀,降雨强度与水土流失危害成正比,在发生强降雨和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南部山区径流极易形成洪水、使切沟、冲沟发育强烈,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和财产损失,冬春降水较多时,往往在阴坡和凹地形成积雪、春季表层迅速消解,雪水不能下渗,在坡耕地上形成强烈细沟状面蚀,尤其在沿山地带极为明显。经过长期流失冲刷和其它外营力的作用,发育成丘陵起伏,支离破碎的缓坡地段,原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容易随地表径流流失,“跑水、跑肥、跑土”现象严重存在,造成地力衰退;风蚀区主要分布在区境内沙漠和与沙漠毗邻的乡镇,年降水量少,疏松、裸露的表土抵御风力作用较低,容易形成扬失、跃移现象,一遇大风,主要以扬失为主,尘沙飞扬,有时造成大面积沙尘暴天气,严重影响全区及边缘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整个危急到全石羊河流域。

形成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南部山区山坡陡峭,地势起伏、沟壑密集,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加之降水集中,强度大,植被稀疏,容易汇集成地表径流,东部和北部主要受降水限制、风力影响,易形成荒漠化;另一因素主要是人为活动频繁,取土、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办厂、道路建设等项目工程实施,加剧了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1.3、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及采取的做法:

全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389.1km2,治理程度12.4%,(其中:水平梯田11.3km2,水保林291.4km2。经济林34.5km2,荒坡种草18.2km2,封山育林15km2,封坡育草14.7km2,沟坝地4km2),完成谷坊138座,沟头防护14处。在农业耕作措施上重点采用少耕、免耕,秸杆还田,水平阶、横坡种植、地膜覆盖等措施。

1.3.1.建立健全了水保法制体系为了有效规范全区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和治理,凉州区按《水土保持法》、《甘肃省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编制完成了《凉州区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凉州区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防治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规定(试行)》、《凉州区山丘区、风沙区生产建设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定(试行)》,从而有了一套完备的法规体系。

1.3.2.加强了水保机构的建立我区于1985年建立了凉州区水土保持工作站,隶属于凉州区水利局管辖,具体负责预防监督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时于1993年在沿山和风沙区的13个乡镇成立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监察所,实行分片落实,加强了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1.3.3.加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近年来,凉州区水土保持工作站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总体思路,通过广泛深入的勘测,与市水保站调查并编制完成了《武威市小流域成果汇编》,为进行规划设计提供了一定的资料,同时,为了有效控制区域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区水保站按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步骤,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了大甘沟、虎目沟两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2.04km2,同时为其它流域建设总结了技术经验。

1.3.4.加强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和落实水土流失的治理,关键要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加强预防监督工作,近年来,特别对大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进行了有效的督查,尤其对连霍高速公路、武嘉电气化铁路、兰武二线、西油东送、西气东输西营河三沟、四沟电站等项目水保方案进行了有效督查,促使建设方按“三同时”制度落实了各类水土保持工程。

2.目前全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2.1.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上难度较大由于区水保站办公地点在张义山区,在全区开展工作时有效性和时效性都不够。特别对全区各类工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其次由于多口管理,水保站对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的实施不能有效的督促落实。

2.2.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步伐缓慢近年来,水保站按“发展抓项目”的思路,积极储备并上报了几条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如《凉州区张义镇长大沟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规划》、《凉州区张义镇上马沟流域规划》、《凉州区张义镇阿林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规划》、《凉州区张义山区虎目沟小流域规划》、《凉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坡改梯”工程规划》、《凉州区黄羊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凉州区黄羊河流域、清源风沙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项目建议》、《凉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规划,但建设项目审批困难,未能立项实施,使水保建设速度相对缓慢。

2.3.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步伐不一致由于全区经济发展基本上都建立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为了追求经济增产,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忽视现象,而且部分地方工程建设对水保方案的编制和落实、规费缴纳重视程度不够。

3、预防治理对策分析:

3.1、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

虽然近年来,通过加强预防监督、开展林草措施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局部治理与整体恶化的趋势并存,特别是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承载力加重,“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应看到,凉州区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因此,全区水土流失严重既与人为因素破坏有关,同时也与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对全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应有足够的认识,要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有步骤地实施好《凉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2015年)》中规定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从现在起,坚决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重点要使水土保持工作与林业工作紧密结合,使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的沿山区和东部、北部风沙区治理初见成效,进而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尽快实现山川秀美的目标。

3.2、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尤其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水土保持法》明令规定“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退耕、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或者修建梯田”,但这项规定目前还未真正得到落实;二是近年来,项目建设力度较大,但开发项目水保方案编报率低,“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贯彻不力。建议进一步健全与加强水土保持法制队伍,切实执行《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等法律,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同时人大、政府要从健全法律法规的方向出发,加强地方法规健全,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水土资源的强大舆论,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资源与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各有关部门、企业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周围水土保持的影响,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坚决制止毁坏林地、草地以及污染水资源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发生的行为。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行“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按照“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对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以及农民承包的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依照水土保持法规的有关规定限期治理,将受益主体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监督执法,有效控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3.3、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是水土保持工作多年来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只有强调减蚀减沙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但是,从水土流失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石羊河流域的全局来看,除了必须把土壤侵蚀减小到允许的程度外(西北黄土高原1000t/km2&#8226;a),还需要建立流域允许产沙量的考核指标。随着《凉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施,全区将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水土流失,其目的首先是控制侵蚀与产沙,根治“心腹之患”。因此,在小流域治理的规划与成果验收中,要突出减蚀减沙等生态效益,并把它落到实处。不能只考虑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收入、脱贫致富等社会经济指标。一定要把中央提出的生态环境建设“10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落实到不同类型区、不同流域的减蚀减沙指标上。

3.4、改革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按区域生态工程类型分工

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按产业类型划分为农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牧业生态工程等。另外,也可按生态系统类型来划分,如山丘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风沙区荒漠化防治生态工程。为了克服条块分割、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贯彻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整体性原则,建议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以水土保持为龙头,大支流治理为骨干,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乡为基本单元,以3大效益为中心,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指导下,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措施等相互配套,农林水等部门相互配合,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发挥综合效益。水蚀区林草措施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及反坡梯田等有效措施。在干旱的北部风沙区以荒漠化防治为龙头,采用生物、工程、农业、牧业措施,对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风蚀区造林采用麦草压沙等有效方法。由此,建议全区应成立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一管理,避免互相扯皮,重复统计治理成绩,重复估算治理效益。

3.5、调动群众积极性,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走市场引导的路子.就是要深化农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设施建管机制的改革,“四荒”出让机制的改革,把水土保持工作推向市场,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小型水利水保运行机制.明确所有权、拍卖使用权,保证谁投资、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这样卖旧建新,滚动发展.进一步完善股份合作、租赁开发、承包治理等政策,采取灵活机制,鼓励和吸引各行各业、集体和个人通过投资、投劳参与水土保持治理开发工作,让治理者从市场经济中得到更多实惠,尝到甜头.使广大群众、企事业单位自觉投入到治理水土流失队伍中来,启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多渠道、多元化、多样化的投入,走水保为社会,社会办水保的路子。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可大胆尝试,实行股份合作,走一条运用股份经营机制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子,其一,股份由集体股和个人股两部分构成,入股后不得退股,股份可依法继承和转让;其二,效益分配按照“入股自愿、风险共担,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的原则,实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其三,开发治理服从村的统一规划,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蓄水保土效益.对于治理好的可以公开拍卖,由各级人民政府签发土地使用证,使其实现使用权的自主性。

3.6、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实施科教兴水保的战略,提高水保科技含量,提高科学技术在水土保持治理开发中的贡献率,是达到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实现由分散治理向规模治理、由防护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由粗放型治理向集约型治理开发转变的重要措施。就目前情况看,科技投入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全区水土保持工作站存在经费紧张、科技人员待遇低的现象,特别是水保人员,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设备落后,高新技术应用少,无力有效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和对水保人才的重视,是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水平的关键。全区要在增加水保治理经费投入的同时,应加大对水保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以支持科研推广工作的开展。

4、结语

凉州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为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必须在认清全区现状的同时,加大预防治理力度,从宣传、法制、政策、措施方面多头并进,进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建设和谐凉州起到必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水土保持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王礼先朱金兆

[2]《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对策》王礼先

[3]《水土保持防治工》

水保股范文篇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我县依托山地资源优势,提出了“希望在山,出路在电”,实施“兴果富民”的发展战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果业生产、造林绿化、小水电站、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开展“四荒”治理,逐步形成了以蜜桔、脐橙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对民间资金投入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在项目用地、税费、用工、技术服务提供优质服务,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意见》(寻府办发[2012]21号),印发了《关于成立县“四荒”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寻府发[2011]92号),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一任接着一任干,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荒山”已变成“花果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了不可缺少的主力军,稀土尾沙再生利用,崩岗治理、紫色页岩爆破种植三花梨等多种形式的治理,已初见成效。参与开发经营的有农民、干部职工、外商、企业老板等,主要采取分散治理,规模连片,投入形式主要有治理大户、公司加农户、果业专业合作社、独立出资、股份合作等。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民间资本参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万亩,累计投入资金68250万元,参投数达1.2万多户,其中100亩以上经营户526个。开发模式有林果产业型400个,循环经济型124个,生态经济型2个。通过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增加林草面积3.2万亩,年均每亩增收1500元,当地受益50000人,人均增收2000元,增加就业岗位40000人,促进脱贫3000人。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第一、政府重视,规范引导。多年来,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实行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定“四荒”治理优先政策,做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民间资本投入带来巨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涌现了一批“水保大户”,如稀土废弃矿山种果大户钟新传,矿山复绿大户绿华林业发展公司,“荒滩”开垦治理刘加田等。

第二、示范带动,创新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近年来,随着山地资源减少,民间资本越来越注重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的投入。一是注重发挥政府补助资金“药引子”的作用,不干不补,大干大补,采取一事一议。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实施社会办水保。在水土流失区发动群众集中连片治理,如,在南桥镇高排、延岭、黄坝等崩岗区规模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二是发挥治理大户示范作用。我们引进了绿华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稀土尾沙综合治理,带动产业发展,“沙漠”也可变“绿洲”。电视台、新华网报道了项目治理成果,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矿山治理水土流失的热情。

第三、部门协作,整合资金扶助。我们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原则,形成“各负其责,各报其账”,整合农发办、国土、扶贫、林业、水保等部门资金,合力引进金皇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经果林种植柑橘1万余亩。荒山造林大户绿华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水土流失区造林5000亩。

第四、强化科技指导。在“四荒”治理开发中坚持戴帽树、开挖水平沟、推广节水灌溉、生草栽培、反坡梯田、配方施肥、黑灯管诱捕,加强技术指导。探索以果业为主导产业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结合营造水保林,打造生态旅游。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水平,引导专业户向生态果业发展,打造生态果园治理模式。

三、困难和对策建议

我县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县份,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县,财政薄弱,民间资本是我县治理水土流失的主体,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水保股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创建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强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年底我局顺利进入县级文明单位行列。

二、领导机构和工作职责

局成立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组长由同志担任,副组长分别由、两同志担任,成员由机关各股(站、队)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秘书科),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局精神文明建设方案及规划,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和检查,及时协调和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主要任务

按照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等六条标准,认真做好创建工作。同时,紧密结合局实际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创建活动。

(一)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贯彻落实中央颁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县水保局2013—2020年水文化建设规划》,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融入实践。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开展国情、市情教育,坚定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学习文明创建知识和文明礼仪常识,提高文明素养。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引导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局严格落实《县水土保持局2015年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安排计划》,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制度,切实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及本局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积极开展学习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活动

加大对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形成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一是组织学习全国优秀党员、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开展以“焦裕禄式、龚全珍式好干部”为主题的先进事迹学习、讨论和评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做好事、做好人;二是建立生活困难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的帮扶长效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大力倡树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三)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有益活动

一是进一步开展机关综合环境整治和提升活动,努力为干部职工营造一个秩序规范、健康向上、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氛围。二是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水保系统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以“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为主题,深入开展“文明助交通”、“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清洁家园”、“义务植树”、“送温暖、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我局志愿者注册登记人数和参与志愿服务人次分别达到70%和40%。三是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结合水保工作实际,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中国节水日”和“法制宣传月”等行业宣传日为载体,积极开展以文明健康、低碳环保、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四是做好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发挥文明单位优势,对帮扶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组,围绕政策、资金、技术、文化、卫生、环境等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帮扶工作,切实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五是组织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要充分发挥单位的现有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向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宣传水保法律法规和水保科普知识,提高全社会水保意识。

(四)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大力提高办事效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今年我局将以开展“效能建设”为载体和契机,继续推进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围绕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职责意识、忧患意识和法纪意识,大力开展学习和教育活动。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克服“庸、懒、散、软、浮、躁、疲、怨”等机关不良作风八大顽疾,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企业、基层、群众满意度得以持续提升。

(五)坚持围绕中心抓建设,促进水保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坚持创建工作与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全局中心工作相结合、相促进的原则,通过建立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和清正廉洁、高效透明的水保局机关,全力抓好水土保持规划治理、预防监督、行政审批等各项业务工作和县下达我局各项工作任务,力争业务工作和县下达我局工作任务获单项先进各达2项以上。

(六)搞好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创建各项指标

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应急联动、重大事项报告、信访、安全监督检查等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应急和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治安秩序状况良好,不发生重大案件、重大事故,确保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发生;坚持办实事好事,搞好绿化美化,健全环保制度措施,进一步改善办公区和家属区环境,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美丽的水保大家园。坚持法制教育经常化,确保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处于先进行列。

四、方法步骤

创建工作共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3月至4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定创建工作方案,部署安排创建工作,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整理有关资料,初步建立创建工作档案;制定年度学习教育培训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5月至10月)。开展文明单位建设相关活动;搞好局公共场所环境秩序的整治与配套,规范室内外配套标准;组织创建工作资料汇编。

第三阶段:自查总结阶段(11月至12月)。对照文明单位创建标准进行自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确保达到考评标准。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全员参与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全局性的工作,局党支部、各股(站、队)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局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和加强协调,局建立创建例会制,每月对创建工作进行小结和通报。各股(站、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机关同志要积极参加,全局上下团结一心、齐抓共管,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二)健全制度,重在落实

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创建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系统有效、环环相扣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创建工作与股(站、队)、个人评先相挂钩。强化文明创建的常态化、动态化管理,坚持“创、管”结合,统筹兼顾,综合协调,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三)以人为本,确保实效

机关干部积极参与是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厚群众基础、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途径。我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照顾好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为,围绕解决好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而为,围绕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而为,确保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取得实效。

水保股范文篇10

区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进一步理清思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调整重点,拓宽领域,积极探索新路子。第一,创新工作思路。工作重点放在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协调上,突出生态保护的首要位置,彻底改变过去重治理、轻管护的做法,把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真正地落到实处。组织方式上,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走由政府推动和依靠市场机制促动相结合的治理路子,建立水土流失治理良性循环机制。第二,创新治理模式。通过示范引导,全区各地涌现出一批水土保持新的富有当地特点的治理模式。如,地成、水成、林成、路成、主导产业成的五成”模式,沟谷节节拦蓄的沟道梯级开发”模式等。走出了治理一个流域,调一片结构,富一方群众,增一块财力的路子。第三,创新投融资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尤其是农村费改税以后,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是坚持因地制宜,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发治理小流域和“四荒”鼓励大户、企业、家庭承包和能人带动农场式治理开发,调整各方利益关系,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大大有利于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二是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突出重点,择优扶持,集中力量,连片治理。争取每年都至少确定一个区级水保示范工程,参照基建项目的管理程序进行管理。三是大胆使用国家投入小流域治理的有偿使用、滚动发展资金。第四,创新监督管理机制。监督管理坚持以《水保法》及《省实施水保法办法》为武器,把水土保持方案编报作为环保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计划部门立项、国土部门办理征地的前置程序,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同交通、电力、煤炭等部门的配合,建立监督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人为的水土流失。第五,创新技术应用机制。近几年,水保部门坚持边治理边研究新技术,编制的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区低山丘陵区水平梯田断面的优化设计研究》获全省水利系统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公山区综合治理开发技术》获全市水利系统科技进步及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成果为水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今后,要积极创造条件,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小流域规划、综合治理和监督执法等工作,为水土流失的治理积极探索新路子。

以小流域为单元,区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大流域为骨干。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优化配置,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总体思路,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目前,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多平方公里,建成示范小流域条,兴建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多项,查处违法案件多起,办理水土保持方案份,征收水土保持“两费”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