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0 10:47:36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护理安全

作者单位:154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是在高气压环境下进行的以氧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由于高压氧治疗的特殊性,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及加强安全护理尤为重要[1]。我院将安全管理理应用到高压氧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存在的安全问题

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操作,管理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责任心,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维修检验不按流程,存在安全隐患及事故。

2 安全管理对策

2.1 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专人操作,操作者必须是经理论知识学习、技术操作熟练并取得卫生部颁发的《高压氧治疗上岗证》的人员。硬性规定所有氧舱工作人员牢记并背诵安全法规,工作中一丝不苟,严格按程序检查操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完成抢救各种重症患者的技能。

2.2 设备检查 制订 “氧舱及附属设备检查的运行记录”,包括照明、对讲、温控、压力表、应急报警、加湿、监控系统、加压阀门、减压阀门、供氧阀门、排氧阀门、测氧仪、观察窗舱门等,操舱人员每日开舱前对氧舱进行检查。做到安全无故障后方可关舱加压。发现故障隐患,立即通知经过氧舱培训并有氧舱上岗证的维修人员进行检查维护。氧舱开舱后舱内氧浓度必须保持在23%以下。氧舱周围的环境要保证无污染、无火源,通道安全通畅。

2.3 应形成高压氧护士陪舱制度

一次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大约2 h,治疗时常伴随静脉输液和病情变化,需要医护人员陪舱。调查结果显示,67%的医院对危重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都由护士陪舱,避免发生意外或纠纷[2]。护士陪舱对患者是一种安慰,是心理护理、人文护理的重要内容。

2.4 入舱前的安全教育 向患者介绍高压氧治疗全过程与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疑虑,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进舱前排空大小便,不宜进食过饱或进食易胀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薯类、萝卜、韭菜等。穿着化纤类衣物,应更换棉布衣服,以免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火灾[3]。为确保安全,防火防爆,严禁舱内吸烟与携带电动工具。不带与治疗无关的物品进舱,以免压力改变而损伤。教会患者做咽鼓管开启动作,如张嘴、咀嚼、吞咽、捏鼻闭嘴鼓气动作等。在加压过程中,如有耳朵不适,听声音遥远等感觉,应不断做咽鼓管开启动作。如仍有不适应立即告诉操舱人员,以便采取对应的措施。

2.5 舱内治疗时的安全护理 舱门关闭后嘱患者注意力集中,听从操舱人员指挥,戴好面罩吸氧。在加压过程中做好调压鼓气动作,如出现耳痛应及时通知操舱人员,减慢或暂停加压,以免引起中耳气压伤。舱内输液患者最好使用开放瓶,加压时由于莫菲氏管内水平面上升而看不清滴注情况,因此,注意水平面的调节;为防止氧中毒的发生,两次吸氧中间休息10 min;吸氧过程中可阅读自带的报纸、杂志或收听操作台播放的音乐;做好危重患者舱内心率、血压和呼吸的监测,调整好输液速度,检查各导管是否通畅在位,并保持呼吸通畅。

2.6 出舱后护理 治疗结束后,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脉搏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让患者适当休息5~10 min,以防舱内外温差变化而引起不适,并详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在舱内的感觉,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早发现高压氧治疗的并发症。

3 讨论

高压氧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治疗的疾病涉及临床各个学科,尤其是在各种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显示了明显的优势,高压氧护理队伍也逐年增加,高压氧专科安全护理体系已经形成。我院自引进高压氧治疗以来,经加强安全护理管理,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高压氧舱治疗并发症及差错事故。所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高压氧治疗的安全保证,只要按规章制度办事,高压氧的治疗护理是很安全的。

参 考 文 献

[1] 吕进东,卢伟.医用高压氧空气加压舱的安全管理.吉林医学,2008, 29(16):1363.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篇2

超早期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继续出血和再出血[1]。术后24~48h为颅内再出血发生的高峰期。术后24~48h内,密切监测术后血压,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2]。必须控制病人的体动脉压低于术中止血时的血压水平,可通常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72mmHg1~2d,在以后2d内再逐渐升至正常水平[3]。但往往在病人手术结束后的这48h内,病人的血压是波动最大的,这个关键时期需要护士采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原因。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士在对患者复杂病情进行决策时必须具备的,是循证护理发展的基石[4]。

1.1术后24h

血压监控结合术前风险评估,术后实施个性化护理,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压波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维护患者血压稳定。据我们观察的100例手术患者,95%的病人会在术后6~8h内出现较大血压波动。一般术野止血彻底的病人,麻醉未清醒前,没有代谢完时,血压一般能维持平稳,后期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痉挛等原因会引起血压波动。其中60例术后8~12h出现血压增高,波动在160~180/100~114mmHg。我们的措施是:(1)病人手术结束后实施ICU监护,首先与麻醉师详细交接术中血压波动情况,并了解麻醉师实施麻醉的用药及半衰期,以判断患者麻醉的程度及预估清醒时间;(2)随时观察并记录瞳孔、血压、体温、心率、呼吸以及平均动脉压;(3)立即排除引起病人血压升高的外在因素,如呼吸机使用的参数是否适当;呼吸道及引流管是否通畅;尿管是否在位;是否合适等让病人不适的因素;(4)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5)病人由麻醉状态转至清醒时,防止病人躁动,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准备过渡撤机。15例患者经重新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后,血压恢复正常;有30例病人血压呈持续性增高,复查CT排除再次出血的可能,立刻予插胃管鼻饲降压药,及使用硝酸甘油持续微泵静脉注入,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再出血,经处理后病人血压恢复平稳。

1.2术后48h

血压监控术后24h后,经过手术治疗的恢复及药物的使用,出入量的控制,患者血压基本平稳。但对血压出现持续异常增高,同时伴有躁动不安的病人,护理上要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引流管的情况,警惕颅内再出血的先兆症状。当出现库兴综合征时,显示病人有出血的可能,护士准确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使病人尽快得到救治。有效控制过高的血压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环节。术后控制舒张压≤90mmHg是预防再次脑出血的重要措施[5];术后给予吸入充分氧气,保证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正常,防止低氧血症引起消化道出血或脑肿胀加重[6]。术后脑水肿会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痉挛,进一步引发血压改变;术后24~48h内,搬动患者头部时动作尽量轻柔,幅度要小,同时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把握吸痰时机和强度,避免刺激患者;连续全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导致心脑血流量灌注不足,缺血缺氧加重心脑损害及血压波动过大引起再出血[7],必要时针对性用药,以维护患者血压的持续稳定。6例患者于手术24h后出现血压增高,伴有双侧瞳孔不等大,立即复查头颅CT,发现手术部位二次出血,经再次手术彻底止血后恢复。手术48h后随着病人神志的恢复,病情逐渐稳定,并结合病人原病史,常规使用降压药,血压一般大多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术后24~48h内患者出现血压降低,护士要注意结合术前评估,针对病例分析个体原因,实施有效血压监控。

一般术野止血彻底,血管解除痉挛,在排除降压药的影响后,出现血压降低,应结合心率、指脉氧监测、中心静脉压及血常规检查等进行综合评判。一般血压下降10%(与患者基础血压比较),指脉氧监测下降15%,提示心输出量不足。我们根据术前评估情况,对患者发病的时间、用药情况、发病前进食量及术前禁食时间,判断患者术前入量情况,再综合术中的输液入量,给患者做出适当的补液安排,确保血压平稳;同时结合患者颅内出血量及术中出血量、血常规检查结果,术后给患者及时补充胶体或血液制品,防止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灌注压不足,加重脑水肿。

2小结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压氧 健康教育 效果

脑卒中发生后致残率约为86.5%。约60%患者合并有一侧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程度。郝鸣政综述了国内公开报道的9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压氧治疗情况,总有效率82.5%,田必礼等报道脑出血30例,进行高压氧治疗总有效率100%,高压氧治疗明显优于其它疗法。由于高压氧治疗方案一般是10次为一疗程,首次治疗应以3个疗程为宜,休息1-2周后再进行1~2疗程,并间断治疗1年。治疗时间较长,很多患者及家属,由于知识缺乏和无耐心,而放弃对患者的治疗,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接收高压氧治疗患者120例,2004年1月~2004年12月60例为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脑出血15例,脑梗塞45例,偏瘫37例。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60例,设为实施组,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脑出血14例,脑梗塞46例,偏瘫38例。两组对照,经过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由患者所在病室进行常规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康复指导,实验组由我科经过高压氧医学培训获得上岗合格证的操舱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宣教和康复指导。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康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其结果,治疗情况见表1,疗效判定见表2。

2 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

2.1 知识宣教 高压氧医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分支科学,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但有很大的一部分患者和家属对高压氧治疗原理,治疗方案等知识知之甚少。为此,我科印制了高压氧治疗健康教育小处方,内容有:治疗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内容。在患者治疗前一天,操舱护士入病房,对将要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病情及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让他们对高压氧治疗的知识有所了解,并做好治疗前的准备。

2.2 心理护理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由于发病突然,由一个健康人变成残疾人,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低落情绪。做高压氧治疗时又没有亲人在身边,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因此,我们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的同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对首次入舱进行治疗神智清楚的患者,将其带入高压氧科,观看正在舱内进行治疗的患者的状况,参观氧舱设施及各种安全设施,并由已进行过治疗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让患者确信高压氧治疗是安全的;对过度紧张的患者允许家属陪伴治疗,以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2.3 治疗时的护理 在患者入高压氧舱前进行严格检查和仔细观察,确定没有禁忌症者方可入舱,防止带入各种火种、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的物品。穿纯棉衣服入舱,首次入舱者入舱前15分钟常规以10%呋麻液滴鼻,并教会患者中耳调压动作,交待舱内注意事项,治疗开始后仔细观察初入舱者的反应,有耳病明显者暂停加压,必要时适当排气减压,待疼痛消失后再缓慢加压。对心理紧张和首次入舱的患者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减压时通知患者不做屏气动作,不用力咳嗽。患者出舱时,询问有无不适,并嘱患者稍作休息,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告知下次治疗时间。操舱护士在操舱时应严守工作岗位,严守治疗方案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

2.4 康复指导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的治疗应是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疗效更好。利用患者等待做高压氧治疗和治疗完毕休息的空隙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具体方法:①对瘫痪病情较重的患者应侧重于被动运动,指导家属经常按摩病人的患侧肢体,每日2~3次,每次20min,被动进行各关节的多向运动,重点进行肩关节的屈伸上举、外展、内收、内旋;肘关节屈伸、前臂的旋前、旋后;腕关节的掌屈、背后伸;掌指关节的伸屈活动,屈膝、伸膝屈髋、踝关节背屈;足跟的牵拉及足跟的伸屈等,每日2~3次,每次20min。交待神志清楚的患者,在舱内治疗时,做力所能及的患侧肢体活动。②对语言障碍的患者,指导家属多与病人沟通,耐心说明语言康复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训练,给予病人多途径语言刺激。如:复述单词,常用词,与旁人简单对话,帮助病人克服交流障碍。每天患者来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我们主动打招呼询问,对他们每一个细微的进步予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树立信心。

2.5 合理的疗程安排与指导 对照组患者有23例治疗次数仅10次或不到10次,其原因一方面因为患者和家属对高压氧治疗认识不够,不知道究竟要做多少次,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困难住院费用高而放弃,另一方面是做完一个疗程后看不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为此,我们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让坚持治疗已基本痊愈和有显著进步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患者之间的交流比我们更有说服力。对经济困难者可以带药出院的患者,与临床医生协商允许出院,并在高压氧治疗的时间上予以合理安排,患者每做完一个疗程,进行一次疗效判定,并记录。哪些方面有进步告知患者,安排好下个疗程的治疗时间,告诉他们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并保持与患者的电话联系,随时回访,利于患者坚持治疗。

3 小结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高压氧治疗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实施组除5例患者因家庭困难和交通不便未坚持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能较好的坚持治疗,其疗效显著。降低了偏瘫患者的肢体残疾程度,使其生活尽早达到自理,脱离对家人的依赖,减轻了家庭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旷寿全.萍等儿童新型隐性球菌脑膜炎的治疗体会.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9):147-148.

[2] 马雅艳.运动意念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17.

[3] 吴仲琪.高压氧临床医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213-215.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笑气吸入;阻生齿拔除;恐惧心理;护理

口腔临床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口腔治疗有着恐惧心理。有学者对于3041名日本中学师生的调查发现,88%的被调查者患有牙科恐惧,其中42.1%属重度牙科恐惧。1998年,英国成人牙科健康调查显示,64%的成人对至少一种牙科治疗感到紧张[1]。尤其对于阻生齿的拔除来说,其是一项较复杂的临床操作手术,常需要切开、翻瓣、去骨、劈冠、锤击等多个手术步骤,震动和不适亦会加重患者的恐惧。笑气通过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物质的释放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而产生的镇痛作用[2]。其吸入相对安全,并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可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本研究在临床中选择了268例病例进行术前术后恐惧心理对比研究,效果良好,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6月,选择在外科门诊就诊的268例阻生齿拔除患者,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34例,男50例,女84例,年龄8~65岁,上颌阻生齿80颗,下颌阻生齿136颗,下颌阻生齿中近中位49颗,水平位35颗,垂直位48颗,颊向位4颗,多生牙8颗。实验组134例,男42例,女92例,年龄6~66岁。上颌阻生齿71 颗,下颌阻生齿 132颗,其中下颌阻生齿近中位50颗,水平位34颗,垂直位45颗,颊向阻生3颗,多生牙10颗。对照组常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实验组采用吸入笑气结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分别在术前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后行阻生齿拔除术,通过术前后测量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牙齿拔除后填写DFS量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表格共20题,每题5个选项,选项1至选项5分别表示得分为1~5分,分数越高,表示恐惧程度越高。

1.2 用物准备 笑气设备一套(安保有限公司),检查机器性能、状态是否完好;血压计一台;血氧监测仪一套;合适的鼻罩;拔牙器械一套;2%利多卡因(含1:200000肾上腺素);DFS量表。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准备 护士用关心体贴的语言安慰患者,微笑服务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给予患者关心和尊重,做好"诊前3min"工作,耐心解答患者问题,设身处地了解患者痛苦。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使患者心情舒畅,消除心理压力。实验组介绍笑气的作用和基本原理,吸入后的感觉和注意事项以及拔牙时的配合。教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遇不适举左手示意,切勿说话或摇晃头面部。

2.1.2 实验组笑气吸入前准备 患者禁食、禁水2h后进入诊室,调节、灯光,患者取半卧位。根据患者鼻子大小选择合适的鼻罩给患者戴上,将鼻罩贴紧患者面部,检查密闭效果,防止漏气。连接好脉博血氧仪,绑好血压计袖带。吸入笑气前先吸入氧气2~3min,氧气流量为5L/min~6L/min,记录术前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2.1.3 笑气吸入 吸入2~3min氧气后,按滴定法吸入笑氧混合气,从20%笑气逐渐增加,每隔1~2min增加10%的笑气,增加笑气浓度的同时减少氧气的流量,保持气体总流量不变,保持气体总流量不变,多数患者在40%即可获得满意效果(最大吸入量不可超过70%[3] 患者自我感觉有欣,感觉放松,安静,有的患者会面带微笑。此时,医生给予患者局部麻醉。保持笑气浓度,注意观察患者状态,尤其注意避免过度镇静。过度镇静是指处于清醒和失去意识之间,患者的舒适状态突然消失,取而代之是烦燥、不适、身体运动加剧或不能移动。患者感觉与周围环境分离,不能叫醒患者,,声音非常遥远,视野模糊,眼睛固定无反应,入睡或昏昏欲睡,做梦、幻觉、对语言指令不再反应,头痛、恶心、呕吐,情绪失控,哭、笑、流泪、出汗、易怒、有暴力倾向等,如出现此类现象应及时降低笑气的浓度,提高氧气的浓度,使患者恢复到清醒镇静状态[4]。

2.2 术中护理 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严密观察患者面色、意识,不可离开患者。如遇到较为复杂的阻生牙需要锤击时,嘱患者勿紧张,交待锤击的有不适感觉。拔下颌牙时,握拳托住患者的下颌角,防止下颌角骨折。锤击时力量适中,不可力量过大。术中协助医生止血,保持术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及时清除口腔中血渍,减少患者恶心不适感。

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记录术后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协助患者填写DFS量表。交待拔牙注意事项及术后可能会有肿痛,疼痛可口服止痛药,面部肿胀者可用冰袋敷于面部,常可促使肿胀消退,防止继发感染。实验组终止笑气吸入,改为100%氧气吸入5min后,协助患者摘下面罩,卧位休息10min。嘱患者观察15min,走路无摇晃,无头晕、恶心、呕吐、无力等症状后方可离开。

3 结果

3.1 检测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比较术前、术中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数据均以(x±s)表示。显示两组术前血压和心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 DFS量表 两组在拔除阻生齿后填写牙科畏惧调查表情况比较:对照组134例,其中合格表格133份,不合格表格1份,平均(62.1±5.8)分;实验组134例,均为合格表格,平均(37.3±4.1)分,两组比较,t=41.70,P=0.00

4 讨论

笑气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具有镇痛作用。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决定了起效快速,30s即可出现临床效果,5min达到峰值效果,在停止吸入后5~10min,99%的笑气就能从体内消除,患者就可以完全复苏[5]。在阻生齿拔除中应用利多卡因结合笑气吸入麻醉,由护士在术前给予充分的心理护理,并在术前术中术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脉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评估镇静程度,进行灯光调节、器械传递、阻生齿锤击等操作,术后反应良好,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此疗法使得患者血压、心率降低,DFS量表表明明显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使得治疗过程更人性化,更安全,让患者易于接受和配合。当然,笑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用于慢性肺梗阻、妊娠和严重哮喘和精神疾病的人群中,由于笑气是氮的15倍溶解度,高剂量可导致封闭的气体膨胀和破裂,不能用于中耳炎及耳部有炎症以及肠梗阻的患者[2]。

总之,在医生熟练的操作下,护士悉心的护理下的基础上,再加上笑气的应用,患者明显心率降低,恐惧和焦虑减轻,舒适放松,拔牙工作效率提高,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 张国良,万阔.实用口腔镇静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

[2]谢玲,任重鸿,蒋勇.103 例口腔患儿应用笑气镇静的临床效果[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8):535-536.

[3]万金玉,朱汉香,刘国胜.笑气吸入与局麻联合用于阻生牙拔除术的护理管理[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0):632-633.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子痫;期待治疗;护理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 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 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 工作qq:928333977)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孕产妇特有的全身性疾病,子痫是妊高征最严重的阶段,是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早发型子痫治疗的原则是保证母亲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胎儿的生存能力。严密细致的护理工作是保证子痫期待治疗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将子痫期待治疗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我院产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子痫前期病例资料45例,孕周28w+5d~35w,年龄24~40岁,轻度子痫前期36例,重度子痫前期 9例。45例子痫前期患者入院时有自觉症状8例,血压最低者为150/100 mmhg,最高者为220/120 mmhg,水肿(+)15例,(++)15例,(+++)12例,(++++)3例,尿蛋白(+)23例,(++)19例,(+++)3例。

    2.方法 

对45例子痫前期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诊断标准依据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六版[2]。

    3.结果 

45例子痫前期病例期待治疗时间为11.12±4.16天,新生儿存活,无孕产妇抽搐及死亡,1例妊娠29w+1d因病情突然加重、有先兆子痫症状而立即行剖宫产术,产妇及其家属放弃胎儿。

护理措施   

1.加强基础护理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或者当班护士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实施。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与产后病区分开病室,将同种病人安置在同一间病室,必要时置单间暗室,同时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由责任护士介绍医院的环境、责任护士及主管医师,消除孕妇陌生感,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嘱孕妇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并向其说明卧床休息及左侧卧位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孕妇紧张,焦虑情绪。告知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镁、硒、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及新鲜蔬果,减少动物脂肪及过量盐的摄入。如有不适症状时及时打床头传呼铃,有头晕眼花时不要起床活动。本组患者通过上述宣教指导,能安心住院治疗,疾病得到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加重。

    2.加强专科护理 

①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做好记录:根据病情每6~8 h测量1次,必要时予心电监护仪监护。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另外,每次给患者服用降压药前及必要时服药1 h后再予测量血压1次,以便了解患者服药前后的血压情况。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或决定是否终止妊娠。②称量体重:每周测体重2次或遵医嘱。每天在孕妇晨起排空膀胱后,进餐前将便携式称量器携至床前予孕妇称量体重,并做好记录。③准确记录出入量:孕妇每次饮水、喝汤要测量,固体食物按克或个数计量。教会孕妇或家属测量每次尿量,每小时尿量少于30 ml时应立即报告,护士每4 h查看出入量1次,并做好记录,每天5pm小结1次、7am总结1次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④监测胎心音及胎动:指导孕妇数胎动,每日3次,每次数1小时,静坐或侧卧,思想集中,护士及时记录胎动的次数。当胎心音小于120次/分或大于160次/分、出现胎动异常、腹痛、阴道出血等应及时通知医师,以防胎盘剥离或胎儿发生意外,并遵医嘱予处理。⑤吸氧的观察:遵医嘱予每天低流量吸氧2次,每次30分钟,以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的供氧。吸氧时注意观察胎动、胎心音及孕妇的自觉症状。

    ⑥用药的观察:遵医嘱予硫酸镁、心痛定、倍他乐克、安定等药物镇静、解痉、降压治疗。应用硫酸镁解痉治疗时,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定时检查膝反射是否减弱或消失,呼吸不少于16次/分,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 ml或每24小时不少于60 ml;硫酸镁治疗时需备钙剂,出现中毒反应,应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 ml。每次使用倍他乐克或心痛定前予测血压、脉搏。当脉搏>120次/分,应遵医嘱停用心痛定,使用倍他乐克后还应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如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头痛、失眠、恶心、胃痛、关节痛等。

    子痫前期的治疗,离不开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孕妇的心理护理和宣教,严密观察宫缩、胎心音、胎动、腹痛及生命体征、孕妇的自觉症状,准确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及时了解尿量,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叶彩媚,郑开颜,徐凌燕.21例正常血压子痫患者护理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695.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抢救;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力衰竭急剧恶化[1],病死率极高,早期采用合理的抢救和护理措施,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临床上以急性左心力衰竭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发病迅速,病情凶险,经常危及生命,必须进行紧急抢救和治疗。专业而系统的护理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患者转危为安、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4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8~84岁,平均年龄为69岁,住院天数14~42d,入院时据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5例,心功能Ⅲ级28例,心功能Ⅳ级13例,其中冠心病19例,肺心病16例,风心病6例,高心病5例。

1.2 主要临床表现 症状:气促39例,心悸38例,足肿36例,胸闷21例,咳嗽12例,腹胀8例,咯血2例,昏厥1例。2)体征:颈静脉怒张30例,双下肢水肿32例,肝肿大27例,脉速26例,肺部湿罗音16例,心脏杂音16例,心律不齐14例,紫绀8例。

1.3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了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同时采取了心电监护、吸氧等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2 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变化突然,患者往往情绪高度紧张,甚至对疾病产生恐惧、绝望心理,而患者的心理作用又常常影响疾病的救治。因此,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恰当的解释,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2]。

2.2 一般护理 ①协助患者采取坐位、半坐位或端坐卧位,使患者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给予患者双下肢下垂,四肢轮流结扎,5min更换1次,从而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淤血。患者若出现颈动脉、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或者消失等症状,应立即取平卧位,做好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抢救准备[4]。②保持患者皮肤、床铺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柔软,定时更换,按摩皮肤受压处,加强对水肿部位皮肤的护理,防止皮肤破损,预防褥疮的发生。③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教会患者正确咳嗽与排痰的方法:尽量坐直,缓慢地深呼吸。屏气3~5s,用力将痰咳出,连续2次短而有力地咳嗽。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如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及盖被,避免受凉、戒烟等。④休息对心力衰竭患者尤为重要,轻度心力衰竭的患者通过休息便可达到控制心衰的目的,反之可加重心衰。除体力上充分休息外,精神上也要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免间接的加重心脏负担,如患者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都可直接增加心脏的工作量,又会引起失眠和消化不良,而间接地加重心脏负荷。因此必须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情舒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以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2.3持续氧气吸入的护理急性心力衰竭由于心排血量锐减,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严重。对血氧饱和度低于95%的患者,护士应立即给予吸氧,一般患者采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6L/min~8L/min,病情特别严重者应给予面罩呼吸机加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在吸气时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同时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减轻肺水肿。在吸氧的同时加入30%~50%乙醇将氧气湿化,使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降低而破裂、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若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乙醇浓度或间断使用。对于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并存者,应用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3],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衰症状,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的高低,调整氧流量,交代用氧的注意事项,做好安全用氧指导,以免用氧不当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

2.4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 ①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用量的个体差异大,且治疗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故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注意询问和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悸、头痛、黄绿视、视物模糊时可能是中毒反应,应及时告诉医师;当患者心电图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通知医师;指导患者在服用洋地黄制剂前应先测心率,若60次/min,或心律从规则变为不齐或从不齐变为规则,应暂停用药。②利尿剂:应用利尿剂后要密切观察尿量,每日测体重,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大量利尿者应测血压、脉搏和抽血查电解质,观察有无利尿过度引起的脱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尤其是应用排钾利尿剂后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低钾表现。③血管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尿量等,慎防血管扩张过度,心脏充盈不足,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硝普钠为最常用的静脉制剂,遇光易破坏,应用时用避光纸包裹,其扩血管作用非常强而快,静脉静注2~3min即可发挥作用,嘱患者不能自行调节;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慢速度开始应用;嘱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要突然坐起或站立,以防低血压而晕倒。

2.5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给予患者易消化食物,避免一次大量进食,不要饱餐。在总量控制下可少量多餐,6~8次/d。限制钠盐摄入,但在应用袢利尿剂情况下不要过分限制钠盐摄入量,以避免低钠血症,导致低血压。利尿剂应用时间较长的患者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禁用易引起腹胀及刺激性的食物。对食欲差的患者则需鼓励患者进食,饮水量不宜超过600~800ml/d。指导卧床患者每2h进行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的好转,心功能逐渐改善,视患者体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量不易增加过快,过大,以活动时不出现心慌、气促为宜。

3结果

46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除4例合并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41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为91.3%。

4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极高,早期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对心衰患者不仅要加强护理,掌握心衰的临床特点,以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且要防止和消除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因,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护士不仅要不断完善专科知识,还须做到责任到人,护理到位,才能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对心衰患者的救治,离不开护士敏锐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加强用药后的监测更是本组病例护理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1.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05-02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力在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内突然下降[1],无任何先兆,多伴有耳鸣、耳胀满感,少数患者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的病因有病毒感染、内耳血流障碍、迷路水肿、精神刺激、爆震伤等。是一种有可能导致终身失聪的耳部疾病,因此,提供优质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99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2] 。收集我科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9例(109耳)资料,年龄13-76岁,平均41岁;男52例,女46例;病程1~33 d,单耳发病89例,双耳同时发病10例。患者不同程度的伴有耳呜、恶心、眩晕等不适症状。

1.2 方法 采用13人大型氧舱,治疗压力0.1 MPa(2ATA),加压20 min,稳压时戴面罩吸纯氧60 min,分两次吸入,中间休息10 min,减压20 min,总共11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1~3个疗程。每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临床上常规给予扩血管药、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凝治疗,同时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人文关怀。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我国现行的突发性耳聋疗效标准[2]:(1)痊愈:在O.25~4.0kHz频率段恢复到正常水平;(2)显效:在0.25~4.0kHz频率段听力水平平均提高超过30dB;(3)有效:在0.25~4.OkHz频率段听力水平平均提高15~3odB之间;(4)无效: 在0.25~4.0kHz频率段听力水平平均提高低于15dB

2 结果

10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痊愈41例,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l7例,总有效率84.4%。

3 护理

3.1 入舱前测心率、血压,了解耳咽管通气情况,介绍入舱前的准备工作及进舱注意事项。详细介绍高压氧的治疗环境,入舱加压后的感受、示范调节压力的正确方法, 使其消除恐惧心理,顺利完成治疗。由于患者听力下降,存在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在与其谈话时,要面带笑容,态度和蔼,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3.2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对突然出现的听力损失和难以忍受的耳鸣、眩晕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急躁、易怒。护士应主动安慰、关心、同情患者,减轻患者思想负担,消除其焦虑情绪,特别是治疗早期,当症状改善不明显时,患者表现尤为突出,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妨碍治疗的消极心理,使其逐渐适应患者的角色,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复查,定期治疗,巩固治疗效果,检查听力恢复情况,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噪音的刺激。

4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因复杂,且发病急进展快。多是由病毒感染、血管性疾病、内淋巴水肿等病因引起。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加速纠正遭受缺氧损害的螺旋器和听神经,同时,高压氧治疗疗程要足够,最好为3个疗程,在临床症状消失后再进行一个疗程,从而可以巩固效果,避免复发。在护理方面,护士应主动安慰、关心、同情患者,减轻患者思想负担,消除其焦虑情绪,多与患者沟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剑,刘博,韩德民.突发性耳聋的循环病因机制[J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5(30):175―177.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篇8

【摘要】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12年1月19日我科成功实施首例后腹腔镜下左肾切除术,护理组按照护理程序给予积极围手术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有效实施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良好,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1、 术前护理 

1.1、心理护理

1.1.1从患者进入病室起,责任护士主动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制度、主管医生、护士及病区护士长、同病室的病友和作息时间。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定认识和了解,保持良好的情绪来配合治疗,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信赖,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1.2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行肾切除手术是我院泌尿外科的一项微创新技术,病人对新技术新疗法缺乏可比性信息,病人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害怕术中疼痛、生命有威胁及预后如何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耐心地疏导和解释,介绍腹腔镜的优点及本院开展情况,消除顾虑,使其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

1.2 术前准备 

术前行三大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测定,生化检查,内分泌实验 室检查;行B超及CT扫描,明确发病部位;术前一天备皮,术前12h禁食,4h禁饮;术前晚灌肠,以排空肠道的积便积气,术晨留置尿管,减少术中膀胱充盈而影响手术;术前30分钟常规使用抗菌药;备必要的急救药品、用物及抢救器材。 

2、术后护理 

2.1 常规护理:

2.1.1生命体征的观察:每2h测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1.2采取正确的卧位及活动: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完全清醒后取平卧位,术后6h血压平稳后协助取半卧位;术后第一天协助床上活动四肢及翻身等,术后第3天,指导病员下床适量活动。

2.1.3 切口疼痛的护理:术后切口轻微疼痛,跟病员聊天,分散注意力。疼痛难忍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并评价效果。

2.2高碳酸血症的观察:由于二氧化碳气腹后,对循环、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出现一过性高二氧化碳血症,严重时可发生肺栓塞。术后给予低流量,间断性吸氧,以提高氧分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疲倦、烦躁、呼吸促等症状。避免持续高浓度吸氧,不利于二氧化碳排出。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

2.3 出血的观察:术中腹腔压力高可止血,放气后腹腔可继发性出血。术中损伤肾动脉鞘,肾上腺动脉的分支,血管微克夹松脱等均可发生出血,与开放手术相比,术后渗血相对多一些,因此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心率的变化,密切观察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1]。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2.4 皮下气肿的观察:,由于手术中,需要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若术中气腹压力过高,二氧化碳气体沿筋膜间隙上行弥散,引起皮下气肿,重者可达面颈部,可扪及捻发音,伴有咳嗽胸痛呼吸频率变化[2],轻者可自行吸收,必要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5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术后由于麻醉肠道功能受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神经反射及二氧化碳潴留,术后第一天可在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肠功能恢复即进流质饮食。 

2.6、饮食护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指导病员进食流质饮食,避免进食甜食及豆制品等产气食品,无呕吐、腹胀等情况,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

2.7预防术后感染:留置尿管及血浆管引流期间,按无菌操作原则做好管道护理,预防感染。

由于病员全麻,应预防肺部感染,协助病人有效咳嗽咳痰,遵医嘱予雾化吸入,术后常规使用抗菌药。

2.8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一周可进行日常轻工作及生活。如果出现伤口发红、疼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预防感冒,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教会病员自行观察24小时尿量及颜色,定期门诊随访。

结论 通过护理过程,观察到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较开放式肾切除术优点多:患者痛苦小,术后主动活动能力强,并发症少,恢复快,伤口小。总结出术后良好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术后护理及观察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虽然此手术的风险较大,但只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系统完整的护理观察与处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且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系统完整的护理设计对患者的康复是极为重要的,外科手术固然重要,但好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与手术的成功与否也是息息相关的[3]。因此,护理组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护理水平,才能配合好新手术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利琼,那彦群,郭应禄腔内泌尿外科新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报) 2004.4.46(2):218—219

[2]李瑜,张红,曲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内置引流术护理[J]护理学杂志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全麻复苏;再次气管内插管;护理配合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诱导期是麻醉的危险期,而麻醉苏醒期发生的险情有时比诱导期还严重,尤其在拔除气管插管的早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有些甚至需要行再次气管内插管。我科2006年8至2009年5月,共有22例患者在麻醉复苏室苏醒期间发生再次气管内插管,现将护理配合进行回顾和总结,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 ,年龄2~82岁,术前ASA分级Ⅰ-Ⅲ级,手术时间40~300分钟。术后患者意识恢复,能自主咳嗽,吸空气试验5分钟 SpO2维持95%以上,吸痰后拔管。拔管后半小时内22例患者均因病情变化进行再次气管内插管。其中有2例患者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声带损伤,1例患者插入过深误入右侧主支气管,1例困难插管患者出现误入食管和低氧血症,但均因处理及时,无严重不良后果。

2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2.1插管前的配合

2.1.1病情评估

对于刚刚拔除气管内插管的患者,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特别是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往往能最直观、有效的反应患者的缺氧情况,因此一旦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异常应立即查找原因,同时呼唤患者姓名,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及肌力恢复情况,观察患者唇甲有无发绀,检查监护仪各导线连接是否正确,排除仪器故障。护士还应了解患者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及基本用药情况,术中有无严重并发症,是否有困难插管史以及患者张口和颈部活动情况,口腔内是否有异物。本组所有患者拔管后半小时内均出现不同程度血氧饱和度下降,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1例患者因镇痛药物过敏而完全意识丧失,1例有困难插管史。

2.1.2用物准备

经初步评估,一旦确认患者呼吸异常,应立即汇报医生,迅速备相应型号的急救呼吸囊和面罩于床旁,打开吸氧装置,并将氧气管连接至呼吸囊;根据病情需要再备好气管插管急救箱,正确连接喉镜,检查喉镜性能是否良好;调试好呼吸机参数,检查吸引器,使一切处于备用状态,必要时备纤支镜和抢救车。另外,麻醉复苏室应常规配备气管插管急救箱,内容包括:不同型号喉镜各一个、2号电池1对、不同型号气管导管及导丝各一根、不同型号呼吸囊及面罩各一套、牙垫1~2个、5毫升、10毫升注射器各一副、无菌手套一双、长胶带及插管辅助用药适量。

2.2插管时配合

做好清醒患者的解释工作,使其放松配合插管。给患者去枕仰卧,确保监护仪各导线连接正确和监测数值的准确,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随时报告医生。空出患者床头空间便于麻醉医生插管操作。SpO2低时,应辅助麻醉医生进行有效的面罩加压给氧,协助医生充分暴露患者声门,遵医嘱辅助用药,剂量精确。口咽部分泌物多时及时吸尽痰液。插管时,及时给医生递喉镜和气管导管,插入后协助取出导管内芯,予呼吸囊膨肺,观察胸廓起伏,并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确认好插管位置后,向气囊注气4-5毫升。选择适合的牙垫,并用胶布妥善固定。本组病例通过以上积极有效的配合,极大的缩短了插管时间,有效保证了患者的生命的安全。

2.3插管后护理

连接好呼吸机,观察气囊有无漏气,并再次听诊双肺呼吸音,确认并记录插管深度,必要时行血气分析。

3气管插管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

3.1声带和气管损伤

气管插管在操作和使用不当时,往往容易发生声带和气管的损伤,其中以左侧声带的损伤最为常见。造成的原因包括:气管导管偏粗,气管插管过于粗暴,声带松弛欠佳,反复多次操作以及尖锐的插管管芯探出气管导管的前端。多数声带和气管损伤的病人在拔管后经保守治疗均可迅速恢复,出现勺状软骨半脱位时须请耳鼻喉科医生协助治疗。本组2例患者二次气管内插管拔除后出现轻度声音沙哑,嘱其回病房后尽量少说话,未作其他特殊处理。两天后回访声音完全恢复正常。

3.2气管导管位置不当

气管插管时最常见的位置不当是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内,一般为右侧主支气管。主要是操作者由于担心导管脱出,在推送导管时往往偏深所致。此时听诊双肺呼吸音会出现较明显的不对称 ,甚至一侧完全消失,监测的有效血氧饱和度也达不到最高数值。但只要及时发现并重新调整导管深度,患者呼吸音和血氧饱和度均能很快恢复正常 。本组一例2岁患儿插管时误入右主支气管,听诊左侧呼吸音偏低,血氧饱和度仅能维持在94%,后经护士协助医生调整气管导管深度后,听诊患儿双侧呼吸音对称,血氧饱和度5分钟内上升至100%。

3.3气管导管误入食管内

气管导管误入食道往往是由于声门暴露不清,口咽部分泌物过多影响视野所致,特别是困难插管时常常出现。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迅速识别和尽快纠正。一般情况下用听诊和观察胸廓起伏等简单方法即可确认导管是否位于气管内。护士如遇到此种情况,应尽量吸尽患者口咽部分泌物,协助医生充分暴露患者声门,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4低氧血症

由于大多数患者在再次气管内插管的早期就有一定程度的缺氧,因此在操作时如果分泌物阻塞气道或气道开放不充分,面罩加压给氧时脸部有漏气,多次反复插管失败均会加剧其缺氧状况,有些甚至是严重的低氧血症。此时护士更要沉着冷静,迅速及时吸尽分泌物,协助医生给患者进行有效的面罩加压给氧,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本组1例困难插管患者,由于反复多次插管失败氧饱和度一度降到60%,后改用纤支镜成功置管后恢复正常。

4体会

由于大部分全麻术后的患者都经历较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创伤,机体各器官系统短时间内仍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3],因此对于缺氧耐受能力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再次插管时更要做到稳、准、快。护士在平常的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和学习气管插管方面的知识,以便能更好的协助医生完成插管。同时注意以下几点可有效减少再次气管内插管出现并发症的风险:①平时加强气管急救箱的管理,专人清理并补充用物,使之处于备用状态。②对于有困难插管史的特殊患者、婴幼儿或老年人,拔管前应酌情备急救呼吸囊于床旁,一旦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异常或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护士应立即协助医生开放气道和面罩加压给氧 ,必要时备插管用物,准备插管。 ③护士要熟悉气管内插管流程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对于医生在插管时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协助。④认真观察和记录病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积极处理。

参考文献

[1] Rose DK, Cohen MM, Wigglesworth DF, et al. Critical respiratory events in the postanesthetic care unit. Anesthesiology [J], 1994, 81:410.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篇10

1临床资料

总结2005年10月~2008年5月78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其中气管插管35例,气管切开53例,包括气管插管后改行气管切开10例。

2术前准备

2.1环境管理病室内应光线充足、安静,经过有效的空气消毒,室内湿度要求18℃~22℃,相对湿度60%~70%。床边备有抢救包、气管切开包、氧气、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盐水、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纱布、抢救车及急救药品等。

2.2病人准备按常规和医嘱做术前准备工作。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在术前2~3min进行简要的讲解,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让病人了解建立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帮助病人建立一个清晰、能实现的目的体系,让病人树立高度的信念,避免有害意念和防止意外拔管。

2.3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操作步骤,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各参考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故障的排查及各种应急处理工作,严格无菌操作,选派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护士做责任护士。及时掌握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督促检查护理目标的实现情况,不断调整护理计划,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3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设专人护理,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的相对恒定,室内定期紫外线照射消毒,地面用500mg/L“84”消毒液拖地,每4h一次。严格控制探视制度,医务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操作前后洗手,进入病室内应穿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更换拖鞋,以减少感染机会。

3.2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发现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应立即检查气管及呼吸道有无梗阻、有无套管自气管脱出或压迫气管,注意创缘及套管内有无出血,如有出血情况应警惕窒息,必须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3切口处理切口常规换药,2次/d。遇有污染应随时更换。套管固定带系牢,松紧度以能容一指为度,注意观察系带松紧度并及时调整防止脱管。观察有无感染和皮下气肿发生,发现异常及时做细菌培养。

3.4气管内套管的护理保持内套管通畅是术后护理关键,套管口覆盖1~2层无菌湿纱布,纱布干后要及时更换。内套管也是细菌寄生的重要部位,每天取出清洗、消毒2次,痰多时每4~6h清洗消毒一次[1]。我们采用煮沸消毒法。吸痰后将内套管取出煮沸15min,彻底清洗后再煮沸15min即可。

4呼吸道管理

正常人上呼吸道有滤过、调节湿度及混合空气作用,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管的建立使吸入气体绕过上呼吸道,因此必须湿化气道。

4.1气道湿化我们采用持续湿化法:将湿化液以静脉输液的方法排气后,剪掉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导管内5cm,以0.2~0.4ml/min的速度滴入,注入量应在200~250ml/d[2]。湿化液一般选用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16万u+α-糜蛋白酶4000u。痰液黏稠者可用生理盐水100ml+沐舒坦30mg+庆大霉素8万u。持续滴入湿化液更接近气道的生理湿化状态,并且滴入速度缓慢均匀(<10ml/h),对气管刺激性小,减少了刺激性咳嗽,患者感觉舒服,呼吸道感染也明显减少。

4.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危重患者不能有效及时排痰,护理人员应定时翻身、胸部叩击,适时有效吸痰。

4.2.1吸痰指征包括以下指征:(1)床旁听到痰鸣音;(2)患者咳嗽或有呼吸窘迫症;(3)气管压力增加有警报;(4)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有以上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吸痰。

4.2.2吸痰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各给予高浓度吸氧2min,以提高氧储备和防止缺氧及窒息。先吸气管内的分泌物后吸咽部再吸鼻咽部分泌物,以防把细菌带入气管内。吸痰时插入动作要轻柔、迅速,严禁导管在气管上下提插,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s,连续吸痰最多不超过3次,以免引起剧烈呛咳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