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4:59:06

高压氧

高压氧范文篇1

1.高压氧设备的管理高压氧氧舱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医疗仪器,是压力容器。我院从选址安装到定期检验维修等等都严格的按照国家《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氧舱设在急诊楼西侧单独区域,无锅炉房、配电房、厨房、车库等,舱内均采用防爆电器,有水喷淋装置和紧急呼叫按钮,有空调、对讲机、照明、温控、加湿及测氧排氧等系统,安装牢固,机房有自动排气扇。对氧舱设备除平时日常检查外,有专人负责定期检验和维修。

2.患者的治疗安全首先严格掌握高压氧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不生搬硬套书本上所列知识。首次治疗前详细询问病情和进行体检,严格入舱宣教和检查,嘱患者和家属认真阅读《进舱须知》,穿棉制服装,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打火机、火柴、电动玩具、手机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治疗压力和吸氧时间,一般10天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需休息7~10天,再继续治疗,治疗期间需服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另外对于特殊患者,如有癫痫病史的,同时要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发热患者体温<38.5℃且呼吸道通畅,方可治疗;气管切开患者入舱前尽量吸除呼吸道的痰液;外伤患者需清创缝合后治疗。

3.制度的执行管理在加强法律观念、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职责,如氧舱安全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储气罐管理制度、供氧间管理制度、氧舱消毒隔离制度、氧舱工作制度、氧舱操作规程、氧舱医师职责、氧舱护士职责等。每周科内组织学习1次,医院和科室对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计入绩效工资。

4.风险的防范高压氧治疗是一种存在风险的治疗手段,要想保证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除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外,加强医疗风险的防范亦很重要。首先,在患者首次高压氧治疗前,会将治疗的目的、风险性及风险防范措施如实告知患者及家属,签定《高压氧治疗同意书》,并正确引导患者,使其避免对高压氧治疗效果的过高期望。对高龄、幼儿、病情复杂、病情重的患者,由家属或医务人员陪舱。其次,为了能及时处理治疗中可能发生的无法预计的意外事件,科内配备了急救药品和器材,制定了高压氧的各类紧急预案并定期学习演练,每年有消防人员培训所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要求掌握。

高压氧范文篇2

根据全国7000台高压氧舱的统计看,高压氧舱事故的总发生概率是0.9%,2001年1月石家庄某医院一台高压氧舱设备发生火灾事故,造成患者死亡。从上述事故看,舱内起火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究其原因还是绝大部分因违规操作和运行等引发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为医院和患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同时带给我国高压氧医学事业沉重的打击。由此看来,建立高压氧舱质量安全管理的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势在必行[2]。

2高压氧舱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2.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医学高压氧舱的要求,首先应撰写一份高压氧舱质量安全体系的文件,其中包括质量安全管理手册、相关程序文件、运行指导及记录和标识等几个内容。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在文件中处于指导地位,是纲领性文件,对其中各部分提供原则性的描述和指导;程序文件包括建立的目的、适用范围、人员的职责以及工作的程序等;运行指导供操作人员使用,围绕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相关要求,用以指导相关操作的细节工作;执行质量安全体系活动需要通过各类记录表格进行记录,标识具有指示作用和警示的意思,例如记录氧舱设备主要信息的示意图中就有“严禁烟火”的标识[3]。

2.2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运行

根据初步建立的高压氧舱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内容,为保证体系的持续运行,首先要设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专业小组,由他们负责指导、监督与评估活动,同时制定各个成员的工作职责、诊疗项目的指导和工作制度等。其次要进行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包括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渗透和学习、高压氧设备仪器的安全操作以及不定期的应急预案的演练等等,一段时期后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检测和考核,并记录好检测的结果。最后要确保管理体系正常、稳定、持续的运行,在建立起高压氧舱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之后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的工作,要有效识别体系中的不符合项目,并制定与之相应的纠正措施,同时要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管理和技术要素定期审核,对体系的实施运行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针对当中存在问题做出及时的改进。医用高压氧舱中的各项设备技术要求的指标要符合文件运行的标准,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可建立高压氧舱的技术档案并由专人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设备的安全操作流程,高压氧设备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享管理及操作,在固定的位置设置消防器材并在相关场所张贴醒目的标志如“严禁烟火”等标记,工作人员对高压容器压力表、安全阀等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校准,及时检修和更换。所有高压设备在压力负荷的情况下要想进行装拆和调整,必须首先解除压力。防治高压容器温度过高可通过遮阳、通风等措施进行降温,此外,高压氧舱在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各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刻采取措施,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随时了解各项设备的使用情况[4]。高压氧舱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初期一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逐渐改进和补充,需要定期开展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活动,工作人员可以针对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并制定应对措施和方案,全面审核与整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所有要素。

3结语

高压氧范文篇3

【关键词】高压氧;创伤骨科;护理;管理

高压氧治疗在创伤骨科中应用广泛,对软组织挤压伤及缺血、筋膜间隙综合征、骨折、骨愈合不良或骨坏死、断肢断指再植术后、皮瓣移植、骨髓炎、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周围血管疾病、皮肤溃疡等的治疗效果较好[1]。本文通过对2003年1月~2005年11月,本院行高压氧治疗的250例次创伤骨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就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系统、有效的综合护理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安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50例次患者中,男165例,女85例,年龄17~65岁,平均38.5岁。其中软组织挤压伤32例,软组织缺血38例,筋膜间隙综合征1例,四肢骨折51例,骨折愈合不良6例,骨坏死2例,断肢断指再植术后18例,皮瓣移植26例,骨髓炎8例,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28例,周围血管疾病18例,皮肤溃疡22例。在手术后接受高压氧治疗5~10天,每天2h,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

2高压氧应用的综合护理管理方法

2.1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体位、肢体的活动能力和血液循环情况、创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对高压氧的认知情况、健康教育需求等,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进行个性化指导,实施综合的护理管理。

2.2做好患者进舱前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在高压氧治疗前,先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说明高压氧治疗的目的及对康复的作用,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和配合,使其做好心理准备,从而避免惊慌失措。高压氧治疗是将患者置于耐高压的密闭舱体内,使其在高于1个大气压的特殊环境中呼吸纯氧,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2]。由于患者处于高压环境,因此,身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微不适感,如头晕、耳鸣、恶心、心慌甚至呼吸困难等,但体内的血氧含量较常压下则会增加数倍以至数十倍,治疗效果则更加明显,身体更易康复。当患者明白了此番道理,定必会克服困难,全力配合治疗。

2.3为患者做好进舱前的准备工作治疗前患者必须经医生检查,排除禁忌证后,方可进行。进舱前详细询问病史,若有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妊娠、月经量过多者则不宜进行;此外,还应嘱患者勿将香烟或火柴、打火机等易燃品带入舱内,以防引起舱内起火爆炸;不宜饱餐或过量饮水、进食产气食品如豆类等,排空大小便,取下义齿、首饰、手表等,并可自备糖果、话梅;避免穿着化纤类衣物,应更换棉布衣服,以免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火灾[2];将患者身上的各种引流管或导尿管夹紧。

2.4正确处理患者搬运过程及治疗中的体位,以免造成再次损伤对于脊髓受伤或下肢大面积植皮、下肢断离再植后、血管吻合术后等患者,应用平车运送,入舱后安排卧位;其他的患者则可安排坐位,但在运送和治疗中应注意保护并适当抬高患肢,使患肢保持有利于静脉回流的体位,并密切观察患肢端的血运情况。

2.5减轻患者在入舱治疗中的不适感患者入舱后,应向其详细介绍供氧装置、舱内的通讯设备以及使用方法,不得随意搬弄舱内阀门、开关、按钮等设施,以防意外事故发生。并做好预防各种气压伤基本知识的宣教工作,对于首次进舱治疗的患者及陪舱人员,常规用1%呋麻液滴鼻,教会其做好耳咽管的调压动作,在加压过程中如出现耳鸣、耳痛等不适时,可咀嚼糖果、话梅,以增加唾液,并加强吞咽、鼓腮等动作,或捏鼻鼓气,以促使耳咽管开启,从而减轻加压时中耳受压引起的不适。如疼痛难忍,应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以便减慢升压速度或暂停升压;告诉患者正确使用吸氧面罩,固定带应松紧适宜,不使漏气,连接面罩的两条软管不得折叠、扭转、受压,以保持呼吸通畅,保证有效治疗;吸氧时嘱咐患者不要讲话,不吃东西,不作深呼吸,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头昏、出汗、恶心、面肌或口角紧张抽搐,刺激性咳嗽,胸骨后疼痛等氧中毒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刻中断吸氧;做好患者翻身预防褥疮等护理。减压时,由于气体膨胀吸热,使舱温下降[3],应注意为患者保暖,以预防发生感冒而影响治疗;为患者开放各种引流管及导尿管等,嘱患者自主呼吸,绝对不允许屏气,防止肺气压伤。

2.6做好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后的病情观察,指导患者应对不良反应患者出舱后,应注意密切观察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尤其是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保持有利于静脉回流的体位,并给予保暖。嘱咐患者注意加强休息,可进热饮料或行热水浴,以协助氮气的继续排出。如出现皮肤瘙痒、关节疼痛、伤口渗血过多等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给予处理。此外,还应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在治疗期间,注意加强营养,给予进食高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3];耐心指导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

3讨论

3.1高压氧治疗的机制高压氧可使组织的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导致灌注范围内的血流量减少,减轻组织的渗出和水肿,改善微循环,从而防治创伤性肢体肿胀,减少创面的渗出,还可以改善脊髓的缺氧状态,减轻脊髓的出血及水肿,保存较多的可逆性损伤的神经组织,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在高压氧治疗时,血氧分压和细胞外液氧分压均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旺盛,能量产生增加,利于促进血管环纤维细胞的活动和分裂,以及胶原纤维的形成,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微血管再生与连接,因此可用于皮瓣移植、断肢再植等治疗[3];此外,高压氧治疗还可以提高组织中的氧张力,使氧在组织中的弥散半径增加,向组织提供充足的氧,由于组织中的氧浓度提高,细胞活性增加,因低氧造成的细胞代谢障碍得以恢复正常,从而使细胞功能得以恢复[4]。

3.2实施个性化的护理管理,提高治疗安全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评估后,根据个人需求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健康教育处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指导,使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之前就对此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尽早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及应对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方法,从而增强了患者在治疗中的适应能力,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3.3注重患者的信息反馈,及时与相关的医护人员沟通,共同参与管理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接触,随时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生理、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需求,收集相关的信息,及时与主管医生、高压氧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协同为患者解决治疗上的问题,从不同层面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护理服务,从而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提高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易治,翁其彪.高压氧医学临床指引.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10.

2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93.

高压氧范文篇4

【关键词】高压氧;创伤骨科;护理;管理

高压氧治疗在创伤骨科中应用广泛,对软组织挤压伤及缺血、筋膜间隙综合征、骨折、骨愈合不良或骨坏死、断肢断指再植术后、皮瓣移植、骨髓炎、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周围血管疾病、皮肤溃疡等的治疗效果较好[1]。本文通过对2003年1月~2005年11月,本院行高压氧治疗的250例次创伤骨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就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系统、有效的综合护理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安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50例次患者中,男165例,女85例,年龄17~65岁,平均38.5岁。其中软组织挤压伤32例,软组织缺血38例,筋膜间隙综合征1例,四肢骨折51例,骨折愈合不良6例,骨坏死2例,断肢断指再植术后18例,皮瓣移植26例,骨髓炎8例,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28例,周围血管疾病18例,皮肤溃疡22例。在手术后接受高压氧治疗5~10天,每天2h,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

2高压氧应用的综合护理管理方法

2.1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体位、肢体的活动能力和血液循环情况、创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对高压氧的认知情况、健康教育需求等,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进行个性化指导,实施综合的护理管理。

2.2做好患者进舱前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在高压氧治疗前,先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说明高压氧治疗的目的及对康复的作用,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和配合,使其做好心理准备,从而避免惊慌失措。高压氧治疗是将患者置于耐高压的密闭舱体内,使其在高于1个大气压的特殊环境中呼吸纯氧,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2]。由于患者处于高压环境,因此,身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微不适感,如头晕、耳鸣、恶心、心慌甚至呼吸困难等,但体内的血氧含量较常压下则会增加数倍以至数十倍,治疗效果则更加明显,身体更易康复。当患者明白了此番道理,定必会克服困难,全力配合治疗。

2.3为患者做好进舱前的准备工作治疗前患者必须经医生检查,排除禁忌证后,方可进行。进舱前详细询问病史,若有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妊娠、月经量过多者则不宜进行;此外,还应嘱患者勿将香烟或火柴、打火机等易燃品带入舱内,以防引起舱内起火爆炸;不宜饱餐或过量饮水、进食产气食品如豆类等,排空大小便,取下义齿、首饰、手表等,并可自备糖果、话梅;避免穿着化纤类衣物,应更换棉布衣服,以免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火灾[2];将患者身上的各种引流管或导尿管夹紧。

2.4正确处理患者搬运过程及治疗中的体位,以免造成再次损伤对于脊髓受伤或下肢大面积植皮、下肢断离再植后、血管吻合术后等患者,应用平车运送,入舱后安排卧位;其他的患者则可安排坐位,但在运送和治疗中应注意保护并适当抬高患肢,使患肢保持有利于静脉回流的体位,并密切观察患肢端的血运情况。

2.5减轻患者在入舱治疗中的不适感患者入舱后,应向其详细介绍供氧装置、舱内的通讯设备以及使用方法,不得随意搬弄舱内阀门、开关、按钮等设施,以防意外事故发生。并做好预防各种气压伤基本知识的宣教工作,对于首次进舱治疗的患者及陪舱人员,常规用1%呋麻液滴鼻,教会其做好耳咽管的调压动作,在加压过程中如出现耳鸣、耳痛等不适时,可咀嚼糖果、话梅,以增加唾液,并加强吞咽、鼓腮等动作,或捏鼻鼓气,以促使耳咽管开启,从而减轻加压时中耳受压引起的不适。如疼痛难忍,应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以便减慢升压速度或暂停升压;告诉患者正确使用吸氧面罩,固定带应松紧适宜,不使漏气,连接面罩的两条软管不得折叠、扭转、受压,以保持呼吸通畅,保证有效治疗;吸氧时嘱咐患者不要讲话,不吃东西,不作深呼吸,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头昏、出汗、恶心、面肌或口角紧张抽搐,刺激性咳嗽,胸骨后疼痛等氧中毒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刻中断吸氧;做好患者翻身预防褥疮等护理。减压时,由于气体膨胀吸热,使舱温下降[3],应注意为患者保暖,以预防发生感冒而影响治疗;为患者开放各种引流管及导尿管等,嘱患者自主呼吸,绝对不允许屏气,防止肺气压伤。

2.6做好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后的病情观察,指导患者应对不良反应患者出舱后,应注意密切观察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尤其是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保持有利于静脉回流的体位,并给予保暖。嘱咐患者注意加强休息,可进热饮料或行热水浴,以协助氮气的继续排出。如出现皮肤瘙痒、关节疼痛、伤口渗血过多等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给予处理。此外,还应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在治疗期间,注意加强营养,给予进食高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3];耐心指导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

3讨论

3.1高压氧治疗的机制高压氧可使组织的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导致灌注范围内的血流量减少,减轻组织的渗出和水肿,改善微循环,从而防治创伤性肢体肿胀,减少创面的渗出,还可以改善脊髓的缺氧状态,减轻脊髓的出血及水肿,保存较多的可逆性损伤的神经组织,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在高压氧治疗时,血氧分压和细胞外液氧分压均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旺盛,能量产生增加,利于促进血管环纤维细胞的活动和分裂,以及胶原纤维的形成,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微血管再生与连接,因此可用于皮瓣移植、断肢再植等治疗[3];此外,高压氧治疗还可以提高组织中的氧张力,使氧在组织中的弥散半径增加,向组织提供充足的氧,由于组织中的氧浓度提高,细胞活性增加,因低氧造成的细胞代谢障碍得以恢复正常,从而使细胞功能得以恢复[4]。

3.2实施个性化的护理管理,提高治疗安全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评估后,根据个人需求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健康教育处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指导,使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之前就对此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尽早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及应对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方法,从而增强了患者在治疗中的适应能力,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3.3注重患者的信息反馈,及时与相关的医护人员沟通,共同参与管理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接触,随时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生理、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需求,收集相关的信息,及时与主管医生、高压氧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协同为患者解决治疗上的问题,从不同层面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护理服务,从而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提高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易治,翁其彪.高压氧医学临床指引.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10.

2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93.

高压氧范文篇5

【关键词】高压氧;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一种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的外科疾病,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及病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是目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高危疾病之一。据调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后遗症或致死的患者人数占比约80%[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该方法具有安全性强、操作简便以及不易产生创伤等优点,较其他外科手术方法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2]。而高压氧治疗法则在缓解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且能够防止脑组织水肿进一步发展,有效改善缺血区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症状恢复。为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以本院于2019年6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高压氧联合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7.9±7.3)岁;从患病起始到住院时间7~25d,平均从患病起始到住院时间(12.6±5.1)d,出血量36~83ml,平均出血量(51.9±10.4)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10分,平均GCS评分(7.2±3.1)分。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7.1±8.8)岁;从患病起始到住院时间8~26d,平均从患病起始到住院时间(13.2±3.8)d;出血量34~81ml,平均出血量(49.9±10.4)ml;GCS评分4~11分,平均GCS评分(7.9±3.8)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组前经检查均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高血压脑出血症状评判标准符合,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不清、头痛、恶心、呕吐、视线模糊等。另外,均排除合并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智力障碍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行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治疗:先通过CT影像学检查,将患者的血管穿刺位置确定下来,术前铺巾进行消毒处理,并对局部位置予以镇静麻醉,选择长度适宜的穿刺针对患者进行血肿穿刺处理,处理完后清洗患者血肿部位,接下来注入2万~4万U的尿激酶,以及4ml左右生理盐水,夹闭侧管并保持此状态2~4h,术后将尿激酶连续在患者体内多次注入,间隔3~7d后将导管拔出。另外,术后接受预防脑血管痉挛、缓解脑水肿、预防感染以及血压控制等常规治疗措施。1.2.2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后7d开始实施高压氧治疗,升压20min,压力大小在0.20~0.22MPa之间,吸纯氧时间控制为1h,治疗操作中间息2次,每次间隔间吸5min舱内压缩空气,并保持恒定速度下进行20min减压,1次/d,1个疗程为10d,总共进行4个疗程治疗。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4、28d后的CSS、MoCA评分。①根据我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评估标准,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共分为5个层次: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其中,基本痊愈:患者病残程度降低至0级,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91%~100%;显著进步:病残程度为Ⅰ~Ⅲ级,NIHSS评分降低46%~90%;进步:NIHSS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NIHSS评分降低<18%;恶化:NIHSS评分较治疗前增大。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②应用CSS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评分越大,代表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性越明显。③应用MoCA量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具体评价维度包括:视结构、语言、记忆、执行、注意力集中性、计算、思维、定向力等能力,分值范围在0~30分,患者认知功能越好时对应分值结果就越大。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研究组中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分别为20例(40.0%)、16例(32.0%)、11例(22.0%)、3例(6.0%)、0例,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中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分别为12例(24.0%)、13例(26.0%)、12例(24.0%)、8例(16.0%)、5例(10.0%),总有效率为74.0%(37/5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CSS评分治疗前研究组患者CSS评分为(15.82±3.21)分,与对照组的(15.77±3.1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研究组CSS评分(10.24±2.77)分低于对照组的(12.20±3.14)分;治疗28d后,研究组CSS评分(8.21±2.53)分低于对照组的(11.20±3.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MoCA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8d后研究组患者的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大量的临床治疗案例发现,采用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治疗能够对高血压脑出血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方法容易掌握、不需要全身麻醉等优势,通过借助于CT影像学的引导下进行血肿穿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目前基层医院常用的治疗手段[3-5]。不过另外也有研究发现,经采用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治疗后,少部分患者不但症状无法得到缓解,范围会进一步加重,其原因可能是:血肿也是导致急性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清除血肿之后留下的继发性损伤也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为了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本研究中在对患者行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治疗基础上实施高压氧治疗。采用高压氧法能够为患者脑组织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避免发生脑水肿-脑细胞缺血缺氧恶性循环,有助于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研究发现,通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予以高压氧治疗,可对患者症状起到明显改善效果,并有助于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4-6]。高血压患者脑损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可通过高压氧治疗法改善,有助于其脑缺氧症状有效缓解并改善患者血氧水平。另外,高压氧治疗法还能对建立侧支循环和生成血管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部分受损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且增强毛细血管新生和胶原蛋白分泌功能,可避免脑细胞因缺血而发生凋亡,激发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增强清除氧自由基效果,防止发生再灌注损伤现象[7-10]。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d,研究组CSS评分(10.24±2.77)、(8.21±2.53)分低于对照组的(12.20±3.14)、(11.20±3.1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8d后研究组患者的MoCA评分(14.91±2.19)、(16.26±2.5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2.34±2.87)、(14.92±2.9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高压氧联合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阻止血肿附近继发性损伤的形成,促进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高压氧联合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和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焦泽琦,周苏键,王碰起,等.基于DTI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9):530-532.

[2]冯宝静,宋国亮,黄利刚,等.早期应用头针电刺激和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现代养生,2020,20(Z4):60-62.

[3]祁波,史昱国.超早期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肌力、神经功能的影响.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0):79-81.

[4]张万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高压氧与微创置管血肿穿刺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智慧健康,2020,6(10):160-161.

[5]赵铁安.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3):34-36.

[6]焦云琦.微创血肿穿刺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5):29.

[7]黄晓娇,陈晟.微创血肿穿刺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8,24(1):33-39.

[8]左建东,刘文广,倪洪早,等.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10):1273-1277.

[9]李红玉.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6例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5):37-38.

高压氧范文篇6

临床实践证明,高压氧对某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特别是在急救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压氧治疗疾病的种类已达100余种,涉及临床各个学科,尤其在减压病、心脑血管、感染、中毒、气栓症等疾病治疗方面应用更为广泛。减压病(DCS)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潜水作业(实际潜水或加压舱中模拟潜水)、高气压作业(隧道高气压作业或沉箱作业)与失事潜艇艇员离艇脱险上浮,以及飞行员乘坐非加压座舱飞机升空速度过快过高;或在高空时加压座舱的密封性发生故障,突然泄压;或在低压舱中模拟飞行上升高空(上升高度11700m,如不及时吸氧,DCS发病率可达50%)。我军的常规潜艇和核潜艇保持着良好的安全记录,造成失事而艇员离艇脱险上浮的事件仅有2次,也做好了严格的潜水减压安全措施,没有发生减压病事件;我军的潜水员、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中队、特战队等特勤部队在进行水下作业时,严格执行潜水作业安全规则,并及时加压治疗,迄今为至,尚未发生过严重的减压病事件;飞行员患减压病也仅发生在飞机发生事故后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因此,目前,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沿海各城市,如福建、广东、青岛、烟台、大连等地,从事潜水作业的人逐渐增多,主要从事捕捉鱼虾、打捞沉船、海上救援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潜水员的身影,潜水减压病的发生作为一种职业风险就存在于他们之中,对于民间没有组织和单位的潜水人员来说尤为明显和突出。这些民间潜水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劳动强度大,忽视潜水作业安全规则,盲目增加下潜深度和水下作业时间,同时反复潜水作业,而又不设停留站直接上升出水或仅凭经验设定停留站,致使溶解于体内的大量空气不能安全释放,导致大量气泡累及脑、脊髓、肺等,引起减压病发病人数逐年增高,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瘀斑、关节疼痛、肢体瘫痪、头痛、眩晕、大小便失禁、昏迷甚至死亡。所以,研究环渤海地区潜水减压病的治疗现状,提出解决办法已成为航海医学界一个重要的科题。

1环渤海地区潜水减压病治疗现状

1.1医院级别及分类

据不完全调查(通过网络查询55家、电话咨询42家和同行介绍28家等方式),环渤海地区共有氧舱70多家,其中,山东沿海城市有30多家,河北省有5家左右,天津市有16家,辽宁省有不到20家。其中,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占50%,二级乙等以下医院占35%,个人诊所、私人承包等占15%。

1.2科室一般情况

环渤海地区共有高压氧医务人员360多名,平均每家医院有4.3名高压氧医务人员,其中,医师平均不到1.5名,大部分医师由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改行而来,少部分由神经外科、急诊等科转行而来,或者兼职,从医学院校毕业就从事潜水医学,且接受过良好的潜水医学进修教育的主要集中于解放军第406医院(大连)和401医院(青岛)。氧舱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有2家(406医院和401医院),占5.7%;约53家建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占70.2%;其余的建于本世纪初的,占24.1%。设立专科病房约占30%,平均实际展开床位5张;实际展开床位大于20张的不超过5家。401医院的海空勤科是青岛唯一对航海人员进行疾病防治研究的专科中心,拥有规模和功能一流的高压氧舱群;406医院海潜科是沈阳军区高气压治疗中心,新建的加压舱群已投入使用,该舱群是目前国内所建造的压力范围最大,用途最广的大型组合舱群,由五个舱室组成,分别具备1.0Mpa潜水减压舱、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和负压舱三种功能。可满足潜水减压病的救治、高压氧的治疗与抢救和飞行员模拟训练及高空减压病的治疗。

1.3治疗情况

大多数医院主要开展减压病、CO中毒及其后遗症、神经性耳聋、脑血管病、缺氧性脑病等的治疗,少部分医院根据自身优势,开展治疗糖尿病足、有害气体中毒及其后遗、烧伤、创伤、股骨头坏死、颅脑损伤、植皮手术后、结核性脑膜炎、自闭症、抑郁症、失眠症等。利用高压氧治疗减压病时可以在舱内开展抢救、输液等操作的占到52%,对危重减压病患者有陪舱人员的占到55%。1.4治疗方案

在调查的医院中,用于潜水减压病治疗的主要以海军医学研究所减压治疗表(《潜水医学》附表17)、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7810治疗方案、前苏联减压治疗表(简称“苏表”)和美国减压治疗表(简称“美表”)为主,其中“苏表”主要用于重症减压病患者[1],海军医学研究所减压治疗表应用最为广泛。

1.5科研方向

从中国期刊数据库(1980年至2008年)检索到有关潜水减压病的文献339篇,主要研究目标为临床病例的治疗观察,环渤海地区约占9.3%,其中大部分论文的发表以几家医疗机构(401医院、406医院等)为主,正在进行潜水减压病研究的不到6%,与其它科室合作开展其他临床病例观察的约占34%。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潜水员潜水知识贫乏,严重违反潜水规则

近几年,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从事潜水的人数逐年增加,绝大多数潜水人员来自贫穷山区,为了改善生存状况拼命干活赚钱,未经过正规潜水技术培训,对于潜水医学常识几乎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对减压重要性的理解[2]。同时,捕捞海产品的潜水人员是按捕捞量计算报酬的,养殖场的老板不承担潜水员出事后的任何责任。不少人在从事1~2次潜水作业后即发生严重减压病。很多潜水员盲目增加下潜深度,延长水下作业时间仅凭感觉,在一次潜水中连续进行多次反复潜水,而在最后出水时又严重违反减压规则(反复潜水有严格的特定减压方案)。我们曾遇到1名潜水人员,着自携式轻潜装具下潜至45m,共反复潜水9次,水下停留总时间2h,每次仅用3~5min减压出水(而按要求,最后一次出水减压时间不应少于2h46min),导致脑、脊髓型严重减压病,经抢救虽保住生命但终生残废,目前仍瘫痪在床。这样的悲剧,每年夏秋季节大连地区总会有5-10例。

2.2潜水装具简陋,维修保养不到位

潜水装具简陋、陈旧,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维修、检测,供气中断等事故较为常见,被迫不减压出水和放漂现象屡见不鲜。据了解,仅辽宁省长海县地区平均每年发生此类事故者不少于10人次。

2.3缺少技术指导,缺乏医疗保障

在潜水作业过程中,缺少专业技术(包括潜水技术及潜水医学保障)人员指导选择正确的减压方案,导致很多潜水员出水均为严重减压不当。作业现场附近又缺少加压舱,或者有加压舱但又缺乏相应的诊疗配套设施、设备、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没有科学、规范、适当的治疗措施,发病潜水人员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加压、吸氧、对症等有关治疗,经常贻误了治疗最佳时机,或者因为治疗措施不当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4不进行定期体检,缺少自我保健意识

大多数潜水人员为节约开支,或者对所从事专业的危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不定期进行体检和加压锻炼。部分人员即使已患轻型减压病,也不清楚,更谈不上及时进行加压治疗。潜水员大多为外地打工者,劳动强度大,生活单调苦燥,工作前1天,很多人有酗酒、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

高压氧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迟发性脑病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4~76岁,平均58岁。34例为生活中燃煤取暖发生意外,2例为工业生产中毒。“假愈期”2~32天,平均21天。

1.2治疗方法(1)高压氧治疗:采用单人氧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MPa,加压20min,稳压40min,减压20min,每天1次,每10天为1个疗程,病情加重期不间断,恢复期可每个疗程休息3~5天。总疗程数不确定,平均10个疗程,最多做200余次。(2)低分子右旋糖酐每天500ml,15天为1个疗程;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2次,共5~7天;奥扎格雷钠,连用14天为1个疗程。(3)地塞米松每日20mg,应用7~10天。(4)烟酸占替诺针每日300mg,逐渐增加至每日600mg、900mg,20天为1个疗程。(5)脑复素、胞二磷胆碱、丹参、能量合剂等。

1.3疗效判定临床痊愈:意识清楚,原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好转:意识恢复,遗留部分运动障碍;无效:意识无恢复,症状与体征同治疗前。

2结果

36例中22例痊愈,10例好转,4例无效。4例治疗无效的患者均为60岁以上,昏迷时间在2天以上,且合并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等。

3讨论

3.1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在中毒早期非常重要,早期坚持按疗程治疗,能大大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迟发性脑病,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途径。其主要机理是[2]:(1)在高压氧下,随着氧分压的提高,大脑组织也随之得到充分的氧供而纠正了缺氧状态,有利于大脑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恢复。(2)高压氧可促进脑血管缺氧性损害的恢复,阻止其病理过程的发展。(3)促进脑组织内侧支循环的建立和毛细血管的新生,有利于减轻脑组织的缺氧性损害,加强受损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修复。(4)高压氧下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减退,可减轻自身免疫反应。(5)加速神经纤维髓鞘的生成。(6)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后各种神经精神异常,如痴呆、去大脑皮质状态等具有良好疗效。

我院采用氧气加压舱,此方法与空气加压舱相比,避免了后者因病人不配合戴面罩而出现的无效吸氧。缺点是个别病人在舱内烦躁乱动,此时需做好病人的体位制动,主要是双手的束缚,以免拔掉胃管、尿管等,同时要做好换气洗舱操作,提高舱内氧浓度。

3.2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迟发性脑病的一个主要发病机理是微栓子学说。该学说认为,一氧化碳中毒后,缺血缺氧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脱落,启动血小板黏附、聚集,使其活性明显增强,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壁,使血管腔狭窄、闭塞,更加重了缺氧。在临床化验检查中存在着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异常,为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3.3糖皮质激素治疗迟发性脑病的另一发病机制是自由基-免疫功能紊乱。该学说认为缺氧致脑内自由基生成增加,进一步引起脂质过氧化,大量自由基生成,导致脑内髓鞘碱性蛋白的修饰,从而激活自身免疫反应,结果受到过修饰的髓鞘因受到免疫攻击而脱失。从而导致迟发性脑病的发生。部分轻症呈可逆性,可能与髓鞘再生修复有关,而对于病变广泛、痴呆明显者,则不易完全恢复,可能与重度缺氧导致部分轴索变性坏死,造成不可逆损害有关。故迄今为止,尚没有真正有效治疗迟发性脑病的方法,基本都是对症和支持治疗。由于已经证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有明显免疫反应,故激素治疗可能有效,并且激素早期应用对可能存在的肺水肿也有治疗作用。多主张早期大剂量应用激素,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观察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3.4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应用血管扩张剂可改善微循环,纠正脑细胞缺氧,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或减轻其病情。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一般都伴脑水肿,此时应用血管扩张剂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故应掌握好应用时机。在中毒急性期一般不主张应用,只有脑水肿不明显或末梢循环差时才应用,脑水肿期过后可酌情应用血管扩张剂。我院采用烟酸占替诺取得良好疗效,用药初期部分病人可有面部潮红、口干、胸闷、皮疹、四肢红斑及风团等不良反应。静滴时应控制滴速,不宜过快,同时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及血压、脉搏等。

3.5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一氧化碳中毒为缺氧性疾病,发生迟发性脑病为大脑白质广泛的髓鞘脱失,而轴索和血管组织相对完好[3],故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可为髓鞘等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高压氧范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资料来源于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经临床症状、体征、头颅B超、CT以及实验室检查,符合沈晓明主编[2]《儿科学》中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共6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其中男39例,女24例;自然分娩28例,剖腹产35例;早产儿5例,足月儿49例,过期产9例;体重在1.8~4.9kg之间,平均(3.3±1.2)kg;发病时间在出生后24h以内者44例,在24~48h以内者17例,在48h以上者2例;兴奋激惹48例,肌张力高43例,反应差37例,拥抱反射或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32例,前目饱满l0例,眼凝视或眼震4例,面色阵发性青紫、苍白3例,昏迷2例。

1.2抢救和护理方法患儿发病后,立即给予对症治疗和相关护理措施。单人高压氧舱全舱给氧,首先用微闭门缝洗舱法洗舱5min以上,按照每分钟加压0.003Mpa对高压氧舱进行加压,当氧压至0.05~0.06Mpa时,稳压30min左右,然后以0.003MPa/min进行减压,保持舱内温度18℃~22℃之间,氧浓度在75%~85%之间。治疗时间设定为60min/d,1次/d,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10d。对于轻度HIE患儿采取1个疗程治疗,中重度HIE患儿给予2个疗程治疗。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量等情况科学选择舱压。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本研究6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治愈58例,占研究组92.06%;好转4例,占研究组6.35%;转院或自动出院1例,占研究组1.59%。住院时间在11~19d,平均(13.5±2.4)d。

3讨论

3.1基础护理所有患儿均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和记录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的节律、频率、深浅度等。根据心电监护中血氧饱和度科学选择氧流量,以保证氧气的合理供应。患儿取侧卧位,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院内感染,储备床边备吸引器及止惊药物,预防惊厥的发生。一旦发生惊厥,迅速确定惊厥的病因,并配合医生及时给予纠正内环境、安定静推或水合氯醛灌肠等处理。

高压氧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2~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脑卒中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经确诊且具有明显偏瘫、失语或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在治疗中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年龄33~86岁,平均(65.5±8.6)岁;其中干预组,男26例,女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2]。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以下整体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治疗: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情况后应为其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并对其详细讲述该病的影响及治疗方案,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进行看书、读报等简单的娱乐活动;(2)针灸:根据其病症发展特征进行10d为1个疗程的大、小脑醒针灸法,配合推拿按摩等恢复手段;(3)运动机能恢复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后鼓励其进行推滚桶、夹豆等肌肉协调训练,并辅以穿脱衣、上下楼梯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4)高压氧治疗:每日进行2h高压氧治疗,1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2d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不给予其他相关治疗。

1.3疗效评价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评分方法评定[3]。第1次评定在开始治疗的48h前,记为治疗前;第2次评定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记为治疗后。每次疗效评价均进行2次,由同一医师评定记录。

1.4随访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中对患者的康复后工作、生活情况进行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由干预前的(22.08±7.53)降至(11.81±9.32),对照组仅由(21.93±7.49)降至(19.11±9.65)。干预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工作、自主能力和生活满意情况的比较

对患者的自我工作、自主能力以及生活满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自主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工作、生活的态度也较对照组更为积极,见表2。

高压氧范文篇10

二、使用氧气瓶的科室应按照实际需要领取氧气瓶,并按使用规定进行妥善保管及存放。

三、氧气瓶作为使用科室的固定资产,记入该科室的固定资产帐,医疗设备管理科每半年与使用科室进行一次对帐。

四、使用科室根据需要增减氧气瓶数量时,必须先到器械仓库办理出入库手续。

五、使用科室如因管理不善而丢失氧气瓶,责任者必须按照有关固定资产赔偿制度进行赔偿。

高压氧疗科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高压舱主要设备装置的使用、维修、保养和操作方法,绝对保证治疗安全。

二、工作时要认真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意离岗,对病员要热情,治疗时要经常与舱内保持联系。

三、认真监督,在高压氧治疗时,要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舱内。做全氧治疗时,要严禁穿尼龙、化纤衣物。不准带易产生静电火花物品进舱。

四、安排好陪舱人员及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尽量减轻病人的畏惧心理。对初次入舱者,应详细介绍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反应和注意事项,争取配合治疗。

五、认真准确及时填写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记录单,并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治疗,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六、治疗前应对舱体各部进行检查,治疗后进行保养,使各种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