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护士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6 00:28:44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1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500-03 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68

血液检测结果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要求血液标本的质量越来越高。临床护士能否及时、定量、顺利地采集到符合要求的血液标本,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低年资护士由于业务素质与能力低下等原因,常常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差错,影响检测结果。笔者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发生在低年资护士身上的38起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间发生在低年资护士身上的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事件共38起,其中男16例,女22例,最大年龄97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69.2岁,全部定性为一般差错。

2.方法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差错发生后,当事人把差错发生的经过报告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报告护理部,然后护理部、病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护士岗位制度与职责》中的护理缺陷分类及评定标准,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定性,找出差错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结果

本组38起静脉采血差错,其中血标本量不准确12起,占31.58%,血标本凝集10起,占26.32%,血标本溶血7起,占18.42%,错用血标本试管6起,占15.79%,血标本损坏3起,占7.89%;其中大夜班差错数33起,占86.85%,日班差错数3起,占7.89%,小夜班差错数2起,占5.26%。

原因分析

1.低年资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低下 我院近年招聘的护士大多数为初中毕业后进入护校的中专毕业生,学历低,基础差,由于实际工作中血液检测项目与教科书理论知识相差较大,以及采血器材的更新,如原来的普通注射器抽血改为现在的抽血针头和真空管抽血,检测设备由人工改为现代化自动检测,因此工作经验少的低年资护士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本组血标本量不准确及血标本凝集差错中,多数发生在同一病人同时抽取多项检验时,由于要使用多条真空管,有的病人血流比较大,瞬间就超量,有的病人血流不畅,掌握不好就会凝血或血量不够。

2.低年资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 主要表现为刚独立工作的护士,不能掌握有效的采血方法和技巧,如血容量不足,血管难找的病人,在需要股静脉穿刺时,不能准确定位而出现多次穿刺血管,或静脉血与动脉血分不清;有的护士不掌握血标本的采集要求,多次在同一试管内注入血液;或抗凝管血液摇匀时间及次数不够,造成血液标本凝集或血标本溶血。

3.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本组错用血标本试管6例(占15.79%)、血标本损坏3例(占7.89%),主要是由于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引起,特别是早晨的集体静脉采血,由于时间集中,过程短,检查的项目多,如果护士不能高度集中精力,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拿错试管与漏抽血等。另外,在送血的路上也要注意,本组这3起血标本损坏就是在送血的路上摔坏的。

4.静脉采血时间集中、短,护士工作量大 住院病人绝大多数的血液标本采集要求是在晨起空腹进行,因此,除急诊血液化验的标本外,我们医院的住院病人静脉血液采集时间安排在早晨06:00~07:00时间段内,而早晨的值班护士只有一人,在新收病人多的情况下,每个病区的护士要为10个以上的病人静脉采血,而每个病人的化验项目都在2项以上,少则使用一条真空管,多数使用5~6条真空管,这就要求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迅速完成采血工作,然后赶在08:00交接班前完成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记录、病历书写、时间性治疗等工作。每个护士都知道,大夜班交接班前是护理工作最繁忙、心理压力最大的时间段,新护士在这段时间压力更大,差错的发生率也随着护理工作量的增大成正比升高。本组资料中大夜班静脉采血差错的发生率达到86.85%。

防范措施

1.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首先,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班或讲座,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我们的方法是:每次业务学习后,护士长利用晨会等时间经常提问护士,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从中掌握护士的不足之处,作相应的培训。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抢救器具的使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护士长加强与血液检验科的联系,把更新的项目、要求及时与护士沟通,向她们讲解各种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目的和意义,以及真空采血管的使用要求,并把这些知识打印成文字,贴在经常看到的地方如护士排班本上,使新护士能很快掌握,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巩固。其次,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护理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病区静脉采血的操作规范,并对每个护士进行考核,过关后才能上岗,科室针对每个护士不同的特点进行技术培训,如股静脉定位不准确的护士,首先要求并帮助她们复习解剖知识,在理论上掌握股静脉的解剖位置后,再到病人身上定位,直到掌握为止。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护士能够改变自己的职业冷漠,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遵守“三查七对”制度。“查对”制度是多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3],必须落实在行动中,不但在采血前、中、后查对,还要与收取血液标本的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字认可,检验中心一旦提出异议时要立即采取积极补救措施[4]。

3.公开护理差错,让所有护士吸取教训[5] 从2008年开始,我院护理部鼓励科室将差错上报,目的不是为了处罚当事护士,而是从中分析在管理和工作流程中的漏洞,找出原因,制定新的工作方法,防止以后其他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病区每月召开护理风险会议,对本月中发生的护理差错、缺陷进行总结、原因分析、讨论,订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在繁忙的时间段如早晨06:00~10:00时间段内,增加一个护士,目的是协助夜班的护理工作,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总之,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护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而低年资护士是医院的未来,在工作经验不丰富,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一些差错,我们应该爱护她们,通过教育与培训,把她们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参考文献

[1]罗淑元.小儿血样采集方法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103-104.

[2]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

[3]凌 力.在医保改革中防范护理纠纷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636-637.

[4]申小梅.42起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1170-1171.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2

1 存在的问题

1. 1 采血护士存在的问题

1. 1. 1 思想观念落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实习护士认为采血很简单, 无非就是简单的扎针, 根本不需要实习, 经过几天的培训就能上岗;还有的认为采血工作单调乏味, 不能领悟其中的乐趣。对这些偏见, 采血护士难免有些情绪波动, 甚至对采血工作产生厌恶感、卑微感。

1. 1. 2 针刺技术欠佳 由于采血针比以往在学校、医院使用的针型号大, 实习护士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而且在选择血管、进针角度、深度上经常拿捏不准, 以致一针不见回血或血流不畅或刺破血管壁造成献血者手臂皮下淤血青紫等情况时有发生。

1. 1. 3 心理素质较差 采血护士的心理素质及语言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到献血者对护士的信任度。由于刚踏上工作岗位, 对献血的知识了解不够充分, 不能准确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 在对待细血管或出现献血反应时心里没底, 显得无所适从, 手忙脚乱, 也不能很好的与献血者沟通, 缺乏自信的同时, 更加深了自身的畏惧心理。

1. 1. 4 敬业精神不够 刚参加工作的采血护士多为80、90后, 不具备吃苦耐劳精神, 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 思想浮躁, 对日复一日的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工资待遇与期望值相差较大, 以致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下降。在面对困难时, 抱怨的多, 付出的少, 不能摆正心态, 团队精神差。

1. 2 带教老师的问题

1. 2. 1 带教经验不足 由于带教老师的能力和水平不一致, 在带教中所传授的知识参差不齐, 有些老师只传授理论, 不愿学生操作, 以免自己承担责任, 也有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工作习惯来工作, 殊不知有时自己的操作本身就不符合现有的操作规程。

1. 2. 2 带教积极性不高 带教老师都是兼职, 除承担采血护士的实习带教外, 同时还要负责日常工作, 因为繁忙, 从而缺乏对采血护士实习期间的关心和帮助, 放任自流, 不管不问, 沟通和交流少, 态度冷淡。

1. 2. 3 带教老师表率不够 作为一名带教老师, 除自身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外,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对献血事业的忠诚。因为带教者的一言一行都会给采血护士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带教老师恰恰相反, 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 反而使采血护士产生不利于工作的逆反心理。

1. 2. 4 带教老师督查不足 有的带教老师认为实习效果的好坏与自身利益无关, 因而只是让实习护士做一些采血辅工作, 技术性操作做得少, 并且在没有给予过多技术方面指导的情况下, 对其实习效果随便填写评价表。

2 对策

针对在采血护士带教工作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提高采血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带教老师队伍的建设、落实考核制度等种种措施来做好带教工作, 让采血护士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 1 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 采血护士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带教准备, 统一召开带教会, 先行医德医风、法律法规、职责、安全等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考核试题, 指定带教老师。合理的带教计划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传授给采血护士更多的知识, 还能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采血的过程中, 要由易到难, 从各种表格的规范填写做起, 从寻找粗大易采的血管找起, 一丝不苟, 鼓励采血护士多发现问题, 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2. 2 提高采血护士的综合素质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采血护士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无论是从专业技术还是从道德品质, 都应该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采血护士刚踏上工作岗位, 对献血场所和采血的物料很陌生, 采血时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带教老师应该给学生详细讲解各种物料的使用方法和采血技巧, 多给些鼓励, 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 这样会使采血护士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 有利于她们的成长。着重做好岗前培训也是顺利完成质量目标的关键。岗前培训既要培训工作程序, 也要包括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 例如出现献血反应时, 采血护士应该配合医生做哪些工作、血流不畅时能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带教老师还应该加强礼仪方面的教育, 规范学生的言行和礼仪, 做到微笑服务, 尊重每一位献血者, 满足献血者的社会、文化、心理的需要, 为献血者提供全身心、高质量的服务。帮助实习采血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他们思想的掌舵者。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血液紧张时能共度难关。

2. 3 加强带教老师队伍的建设 选择服务好、医德好、技术精湛, 热爱教学工作综合素质高, 具有护师以上资历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任务繁重, 这不仅要求她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更要有很强的自律性。工作中要与采血护士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 对实习护士的每一项工作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为人师表, 对实习采血护士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关心爱护, 这是每位带教老师必须坚持的原则。临床带教工作既是带业务、带技术, 也是带思想、带品质, 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身份, 做他们的榜样。

2. 4 落实考核制度 带教结束后, 做好考试、评价工作。实行带教老师与采血护士双向监控。带教老师对采血护士的评价包括业务能力、工作学习、沟通能力、组织纪律等;采血护士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包括培训技巧、培训态度、师资水平、实用性等。评价是对带教工作的总结, 也是对实习护士的测验, 有利于取利去弊, 提高带教水平。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  抽血室;交叉感染;管理

【摘要】  针对本院门诊抽血室为全开放式格局,存在潜在感染危险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出抽血室工作流程各个环节的安全预防管理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  抽血室;交叉感染;管理

本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日门诊量高达4000多人次,门诊每天需采血人数多达500人次,为了方便医患交流和提高工作效率,将抽血室由过去相对封闭的工作室改为全开放式。抽血室工作人员采血工作量大,流动人员多且面对大量没有确诊的门诊病人,频繁密切接触病人的血液标本,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而病人大多数免疫防御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缺陷,是最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地方。因此,做好抽血室感染控制,预防交叉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 人员管理

(1)抽血室管理者对所有在采血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职责。(2)对于新护士、实习生、保洁员先培训后上岗。对她们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要充分认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了解其传播途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人都会“六步洗手法”,狠抓基本功训练,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感染的机会。(3)对于高年资护士,因为操作熟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了急于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随意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对这一现象除了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外,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在抽血高峰时,采取弹性排班、增派人手,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 抽血室物品环境的管理

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抽血室的环境、物品消毒根据《医务人员医院的预防与控制》[1]采取以下措施:(1)止血带、消毒棉球由供应科集中配送,各种消毒容器、持物罐、镊子,采取独立包装消毒。消毒液和消毒容器要注明开瓶时间,消毒液的浓度要经常监测。(2)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对抽血桌面、病人坐的椅子、试管架等用含有效氯500mg/l进行擦拭。(3)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及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空气细菌总数≤500cfu/cm2,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及医护人员手平均细菌数≤10cfu/cm2。(4)加强感染监控力度,科室感染控制联络员与感染控制科定期或不定期对抽血室各项感染管理措施物品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5) 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指定专人负责收集与集中处理,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警示标识醒目。医疗垃圾如使用后的棉球、棉签及一次性治疗巾放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如各种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装放入黑色垃圾袋,针头入利器盒,内容物不要超过容器的3/4,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抽血流程的管理

护士采血时戴口罩、帽子,工作服、帽子每周清洗消毒1次,口罩每4h更换1次,病人采血部位皮肤采用安尔碘消毒2次。病人一人一巾一管一针一手消,这里重要强化手消毒意识。护士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采血的工作是连续性的,病人多工作繁忙,每采一次血就洗手一次明显降低工作效率,易引起病人不满。若频繁使用消毒液擦手,护士的手易发皲裂,皮肤粗糙[2],我们的做法是抽血时要求护士戴手套,每次采血后用“洁肤柔消毒凝胶”消毒双手方可接触下例病人,若接触特殊病人,如诊断明确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或皮肤破溃、手套破裂、沾有血迹等情况下,要求立即更换手套。

4 健康教育的指导

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 向病人宣传远离细菌从洗手开始,在洗手池旁张贴洗手示意图。嘱病人在24h内勿清洗采血针眼处, 按压针眼处的消毒棉球勿随意丢弃,统一扔到指定的医疗垃圾桶内。

5 针刺伤的管理

在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病例中90%是由针刺伤或其他外伤引起的[3] 。 抽血室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基本功扎实做到忙而不乱,操作中勿回套用过的注射器,所有针头入利器盒,操作者每人身旁放一个利器盒,严禁两人共用一个利器盒。严禁护士手持采血针走动。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切勿按揉,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冼后再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上报感染控制科。

本科按照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感染控制科的相关规定,采取了以上各个环节的安全预防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无因交叉感染引起纠纷和护理人员自身的感染。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7.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儿科;血培养污染;原因分析

1血培养污染率原因分析

1.1医院对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医院层面对新入职护士、轮转护士以及低年资护士感染知识培训不到位,导致该层级护士感染意识薄弱,无菌观念不强。

1.2抽血环境不达标

部分科室采集血培养标本时未在穿刺间进行,穿刺间空气消毒不合格,穿刺室患儿家属较多,来回走动。

1.3皮肤消毒不彻底

在为患儿抽取血培养标本时往往出现患儿家长不愿意剔除毛发,抽取过程中患儿的哭闹、躁动,家长来回搂抱孩子时,衣服、手是造成穿刺部位消毒后二次污染的发生原因,造成皮肤消毒不彻底。此外,皮肤消毒剂使用不规范以及消毒待干时间不够也是原因之一。

1.4医务人员无菌意识不强、手卫生不规范

采血人员洗手不规范,操作前未洗手或洗手时间过短;抽血时因患儿哭闹导致血管暴露不明显,需要采血护士反复用手触摸,造成已消毒的皮肤再次污染;抽血完毕用棉签止血时,棉签触碰采血针头导致血标本假阳性。

1.5其他原因

因患儿家属原因对采血不配合,依从性不高,导致只留一套血标本。

2对策

根据血培养标本的采集要求、人员培训内容和血培养标本污染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如下检查项目,由护理部,感染办和细菌室相关负责人组成血培养抽血过程采取个案全流程检查督导,并及时补充流程和检查项目。

2.1人员培训方面

医院管理部门对采血护理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的培训并监督及考核等,合格后方能参与血培养标本的的采集。加大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尤其是年资2年以下的护士进行穿刺流程培训,所有操作者及助手必须按规定洗手、戴口罩。

2.2环境方面

采集血标本统一在穿刺间进行,穿刺间的每日2次紫外线环境消毒,抽取标本时,杜绝家长的随意走动讲话,必要时为家长佩戴口罩。

2.3皮肤消毒方面

2.3.1进一步对相关文献分析可知,常见的四类污染细菌主要寄生在皮脂腺深部及皮肤毛囊中,而它们若在肘部、腹股沟及会阴部等处则会更易于生长。对于这些细菌,若只是简单消毒及擦拭的话,往往无法将其消除,甚至会引发更为严重的污染,一般采取先用消毒剂作用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擦拭才能有效提高杀菌质量。2.3.2一般采集静脉血[1]其他研究表明已存在的内置静脉导管与污染率增高相关,所有研究表明只有新插人的导管才不会增加导管采集的标本的污染率。2.3.3穿刺前应清理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剔除毛发减少为患儿摆放体位人员对穿刺部位的污染。

2.4医务人员方面

2.4.1在进行标本采集时,护士标准手卫生后进行穿刺操作和标本采集,护士操作时手指避免反复触摸消毒部位,护理人员应规范消毒,抽血完毕,为患者按压取针时不能使棉签直接接触针头,应在离穿刺点1cm处按压棉签,穿刺后滚动按压穿刺点3~5秒。拔出针头并更换针头后将标本注入消毒过瓶口的。2.4.2培训医生了解抽取血培养的指征,病人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如何准确对血培养结果进行解析和临床验证。2.4.3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培养基和时机的把握,如何进行结果报告等进行培训。并在护理部,感染科和细菌室分别选择有资质的的人员对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考核通过方能进行血培养项目的相应工作。

2.5其他方面

2.5.1研究表明,双份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单份血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而且,多份标本也有利于解释结果,不仅能辅助区别一过性、间歇性和持续性菌血症,还能鉴别出污染和真正的菌血症。此外,双份/多份标本培养可以对患者医疗有更好的保障,还可以弥补因单份血培养可能导致的假阳性的错误解释所致的住院时间延长以及药物和检验费用增加。做好对患儿家长解释沟通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血培养双瓶留取的必要性,并取得家长配合,提高抽血依从性。2.5.2科室建立登记本,所有采集标本必须登记采集人、采集时间等。护士长及时和医院微生物室联系,收集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将污染原因责任具体到个人进行督导培训,杜绝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和不规范操作。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问题;护理对策

目前,广大医院对于患者血液标本的采集多由护士来操作完成,而后送送人员完成血液配送。由于护士与配送人员均缺乏对血标本采集及保存等专业知识,因此会引起血液标本出现质量偏差。从而对诊断和治疗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我们对于在临床工作中血液标本采集常见错误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检验科拒收我科不合格标本40例,进行分类汇总。通过分类汇总常见原因为溶血、抗凝标本的凝结、标本量过少、标本被输液稀释、漏抽或错抽标本管、标识不清或无标识、抽血管与血样不符、送检不及时。

2结果

不合格标本中,无患者信息及患者信息不全8例,量不足9例,漏抽和错抽项目4例,标本凝固3例,抽血管与血样不符5例,在输液肢体抽血,血液标本稀释4例,未及时送检4例,血液标本溶血2例。

3讨论

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由于抢救忙乱,造成抽血未黏贴条码,也未注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②真空管负压不足,一次抽多管血时,造成血管塌陷,抽血时穿刺针停留时间短。③未认真履行查对制度,造成检验单的项目与送检项目不符,漏抽或多抽。由于晨起统一抽血,管数与条码数量不一致,漏抽。④血液凝固,未摇匀抗凝管,造成标本凝血;未及时混匀或由于采血量过多导致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凝块[1]。⑤核对时未认真核对血样与标本管,不熟悉标本和所需要用管的颜色和大小,造成贴错条码。⑥从静脉输液侧边输液边采血,甚至直接在输液针中抽取标本,造成血液稀释。⑦标本采集完未及时通知送检人员,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结果不准确。由于未正确告知患者正确留取标本方法,延误留取标本或未正确留取送检人员,延误配送时间以及送错科室。血液在离开人体后,CO2渐消失,pH值升高,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使得血糖含量减少[2]。因此,应在采集结束后,将标本立即送检。⑧止血带结扎过紧,用力拍打揉搓抽血部位,用过大的力气摇抗凝管[3-4]。

遇抢救时应沉着冷静勿慌乱,认真核对医嘱,迅速果断作出判断及时找到血管,争取一针见血。组织学习与培训,将血液采集与保存可纳入岗前培训内容,使护理新学员能够掌握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开展针对性培训[5-6]。例如对于新护士着重讲清留取标本的重要性,以及如果留错标本的危害性,经验丰富的护士向其传授如何正确留取标本,以及如何做到不出错,同时加强其责任心,对一些新开展的特殊检验项目各科室应认真讲解具体要求与规范。认真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查对。落实操作流程及如何做好查对。医生下达医嘱由护士处理并登记,通知责任护士再次核对抽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核对条码数量以及抽血管数,将条码数与抽血管数核对一致,次日凌晨抽血时认真核对病人与抽血管,做到边抽边核对,抽完再核对全部抽完时再次核对抽血管数与条码数量一致,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人多数量多数量不一致产生疑问。

参考文献

[1]牛玉琴.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42-1843.

[2]黎长征.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2,10(7):408-409.

[3]佟艳.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543-545.

[4]刘慧琴,徐爱明.不合格血标本1752份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杂志,2010,27(8):613-614,618.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6

检验医学是一门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用可靠、准确的数据提供客观证据的学科。当前,医疗机构已经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设备的更新,但常常忽略临床标本的采集等管理因素。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护士是标本采集的执行者,为了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就标本采集知识、护士的认知及改进措施综述如下。

1 采集前的质控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前质控非常重要。 检验室的质量控制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3个阶段。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尽管已有很多检验界专家从不同角度撰文强调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很多医院也认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但仍难以落到实处。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分析前误差是实验室总数的50%~80%[1,2]。因此,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减少检验误差、保证检验质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2 护理对策

2.1 病人准备

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状态对检验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各种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状态有不同的要求。如血脂测定须病人禁食12~14h后采血。不要饮水、服药且空腹时间不超过16h,并且3天内无高脂饮食;情绪紧张会使血糖升高;剧烈运动时钾、钠、钙、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糖、尿酸、尿素均可升高l倍以上。因此,标本采集前避免剧烈运动。上下楼梯、步行过快等应嘱患者休息30min以上方可采集。

2.2 标本采集

2.2.1 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液标本采集多数要求空腹,应该提前通知患者避免进食,以防影响检验结果。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为避免交叉感染必须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目前,大多数医院已普及封闭式真空采血器,即有利于标本的收集和保存,又便于防止血液交叉感染。血标本容器和针头、采集时机、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血液量与抗凝剂的比例以及治疗措施都可影响检验结果[3]。而护士对检查项目的相关知识和采集方法缺乏正确的了解,不遵循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导致选择不合适的采血试管、针头。在输液侧肢采血、血液量与抗凝剂的比例不当,采血量不准确等现象。

2.2.2 尿液标本的采集

采集尿液的最佳时间是早晨排空膀胱2h后留取的尿液。要求患者不要多饮水或禁水,以免影响尿比重及其他化学成分指标;大剂量的注射青霉素后可使尿蛋白检验呈假阴性,因此宜在输液6h后留尿检验尿蛋白,可避免药物的干扰作用;中段尿留取应注意收集方式应用无菌容器存储;女性患者月经期不宜留尿标本。

2.2.3 粪便标本的采集

食用肉类、血液制品、含叶绿素食物、铁剂等可使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因此检验粪便隐血试验前3天应禁食此类食品。采取标本时要用竹棒而不要用棉签,棉签会吸收粪便液体中的红白细胞等有形成分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留取的标本应取带黏液或脓血部分的粪便。

2.3 标本送检

实验证明,有26种生化检测项目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出现检验结果的变异,只有使用新鲜的标本,检验的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因此采集后的标本要尽快送检,血常规、生化检测必须在1h内完成,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4]。

3 护理人员在标本采集知识中存在的问题

3.1 临床护士对检验标本采集知识的认识不足

近几年由于护理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护士对标本留取、送检要求概念模糊不清,导致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采集标本有一定的随意性。经常发现临床护士要求患者自己留取大便、小便、痰等标本,护士只是把留取标本的容器交给患者,而没有进行正确的解释或指导,使患者对如何留取痰标本、中段尿、24h尿及大便标本中病理成分的注意事项一无所知,导致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标本,检出的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疾病的病理变化从而影响其治疗,延误了病程。

3.2 缺乏对有严格要求的标本留取、采集和送检要求的正确理解

未将标本质量对结果的影响提高到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高度来认识。护士只负责采集到标本送出,对检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几乎不关注,而检验科也较少和临床科室进行有效沟通,或多或少存在仅对本次检验标本负责的态度,时间一长,标准化操作规程成为一纸空文。

4 护理人员在标本采集过程中亟待加强的措施

4.1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不断完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摒弃重视临床护理知识忽略检验常识的思想,总认为学护理不用了解临床、诊断及检验的知识,这恰恰是造成各种医疗纠纷及事故的隐患。医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各学科相结合应用于实际。不仅要加强分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还要加强分析前手工采集标本的质量管理,护理人员更要提高临床护理采集的重要性、可靠性。

4.2 提高护士标本采集的知识与技能

护理部定期与检验科进行沟通和协调,请检验科主任或技师就临床实际问题和医院新进检验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课。将常规、 特殊检查、新开展的检查项目采集的基本要求、影响因素、采血名称、采血量、所需试管、注意事项等汇编成表格供护士参考使用。

做好低年资护士的带教工作,加强静脉血液采集技术训练与考核。针对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等问题,安排有经验的教学护师结合自身实际,对年轻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培训,并定期进行静脉采血等的技术考核。将检验标本采集知识作为每年新护士、实习护生岗前培训的必考试的内容,以强化护士的检验标本质量控制意识。

2008年8月起本院通过采取以上管理对策,护士的质量意识、安全防范意识、理论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强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

2 徐国莉,韩玉媛,戚晓兰.分析前不规范标本采集的反思.中国临床实验室,2005,4(2):20.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7

首次献血者是无偿献血的重要人群,他们中的一部份将成为可靠的血源,但首次献血者献血时,献血反应发生率远高于重复献血者,使得部分首次献血者不愿或害怕再次献血,甚至影响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发展。文献报道献血反应与精神因素过度劳累,空腹,睡眠不足,年龄等有关,且有连锁反应[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采血护士在工作中易忽视的一些细节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给首次献血者带来的认识误区及其造成的各种紧张情绪的原因。

1 对象:对本市首次献血发生献血反应者共计200人进行调查

2 方法:自2005年6月—2008年6月间搜集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选择200名首次献血有反应者,自制调查问卷10项。笔者回顾性分析了采血护士在工作中易忽视的一些细节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给首次献血者带来的认识误区及其造成紧张情绪的原因。

结 果

1 一般情况: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率100%,男性118人(59%)女性82人(41%);城市占140人(70%)农村占60人(30%)。

2 首次献血者对护士言行的认知情况。

2.1 护士的操作对首次献血者的影响:

4%的献血者经历过采血过程中反复转动针头,造成献血者疼痛不适,采血护士一手举针头,一手反复触摸血管,献血者见到粗大针头害怕疼,担心是否一人一针,怕得传染病占56.5%。

穿刺时血液溢出血管外,未及时擦拭,献血者平稳的心开始紧张,对护士不信任占0.5%。面对献血者传递血液,采集者见到鼓起的血袋,紧张、激动加上环境秩序混乱,进而心情不能平静的占46.5%

2.2 护士与献血者沟通障碍因素分析:

进针前反复触摸血管,采血过程中又要求献血者反复松握拳,并未解释理由,造成献血者紧张的占8%采血后护士指导按压针眼工作不仔细,初次献血者按压方法不正确,献血后保护针眼知识缺乏等,造成针眼处皮肤青紫占6%。

讨 论

首次献血者献血知识匮乏,应由采血护士宣传献血信息,消除献血者恐惧心理,增进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针对采血护士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如下:

一、献血前护理:对首次献血者献血前要做好细节服务,从其心态,语言,了解其感受,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宣教。

二、献血中护理:注意观察献血者的表情,及时解答献血者疑问,如果发现在采血过程中,面色苍白,出汗,过度紧张,应立即拔掉针头,预防不测,对首次献血者,应与其多交流,献血者提出质疑时要反应迅速及时,以免其误解。

三、献血后护理:文献报道,献血后无任何反应占46%[2]所以加强献血后护理也是工作的主要内容,献血要用真诚的鼓励性语言致谢献血者,给他们留下满意的经历,对于献血脸色和神态异常者,由服务人员陪伴到休息间,休息15分钟左右,取头低脚高位并给予糖水口服,同时检查针眼处,创可贴有无脱落,渗血并及时给予更换[3]。

采血护士首先应具有敬业爱岗精神,加强基本素质培养,合埋安排休息、工作时间,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献血者,及时归纳总结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杜绝同类不良反应再次发生。

参 考 文 献

[1]王雷,宿迁地区1096例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3):265—266.

[2]王培华、主编,输血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对全部的新生儿进行普查,从而及早发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和苯丙酮尿症(PKU),一旦确诊给予有效的治疗,可保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采取新生儿的足跟血是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与筛查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 若采血失败会给新生儿造成痛苦,采血困难时用力反复挤压也会给新生儿造成痛苦,甚至有可能损伤局部组织,同时也会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应尽可能避免[1]。我院也曾经因为足跟采血一次失败引起过患者家属的投诉,因此降低新生儿足跟采血复采率成为反应我科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或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2]。我科自2014年12月开始开展了以"降低新生儿足跟采血复采率"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2月22日~2015年1月22日内需要进行疾病筛查的69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 QCC成立 2013年05月建立品管圈,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2名,并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员各自设定圈名、圈徽,经投票选定"大小圈"为圈名。

1.2.2主题选定和计划拟定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3]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评价法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打分,分数最高者即为本期的品管圈活动主题。见表1。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为"降低新生儿足跟采血复采率"。选题理由:采血失败会给新生儿造成痛苦,引起家属的不满,同时也会影响护士工作效率。主题选定后由圈员商量讨论活动计划。

1.2.3现况把握 设计疾病筛查调查表格,其中包括日期、采血人数、一次性采血成功人数及未能一次性采血人数,统计出2014年12月22日~2015年1月22日,共采集血标本69例,未能1针成功采血的人数为12人,所占比例为17.4%,其中护理人员采集位置不正确 5例(41.7%),环境温度不达标3例(25%),纳奶量少至血容量不足 2例(16.7%)等。制作柏拉图(见图1),根据二八定律,将前三项作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

1.2.4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17.4%-17.4%×83.4%×86.7%=4.8%。圈能力由助产士投票算出,一共6人,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觉得我们能独立完成的得5分,需要一个部门帮助的得3分,需要两个或以上部门帮助的得1分,最后统计得分26,除以总分30,算得圈能力86.7%。

1.2.5解析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分析原因,运用鱼骨图(见图2)归纳总结后认为护士、环境、新生儿、其他4方面的因素导致新生儿未能一次成功采血。

1.2.6对策拟定、实施和检讨 运用PDCA法按计划实施对策:①针对护理人员采集位置不正确这个问题,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加强对新护士的培训,做到人人掌握,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纳入绩效考核。细化采血流程,制定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操作规程,标明特殊注意事项,并解释清楚;②环境温度不达标,完善供暖设施,减少开关门次数,新生儿沐浴完立即用浴巾擦干全身,减少身体散热;③沐浴班采血前评估新生儿体重、足部血运情况,对于特殊新生儿做好标记,喂养明显不足的新生儿,鼓励母乳喂养且采血前喂奶次数≥6次。

2 结果

2.1有形成果 ①2015年3月9日~4月9日,需要疾病筛查的新生儿59名,未能一次成功采血4人,所占比例为6.8%;②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流程,并使之标准化:告知新生儿采血相关事项并签订同意书询问新生儿喂养情况评价新生儿全身及足部情况沐浴,使室温维持在26℃~28℃按摩新生儿足跟后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针刺足跟内侧或外侧用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从第2滴血开始取样手持棉签轻压采血部位止血。

2.2无形成果 在圈长以及护士长的带领下,品管圈活动不仅让我们学会如何收集数据、制作柏拉图、利用鱼骨图分析原因,还提升了我们对工作的的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都有了提高,增强了我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新生儿足跟采血复采率。品管圈活动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并确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4]。本次活动中,全员参与,共同找出科室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予打分选出主题。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率复采率高,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采血流程,使之标准化;加强对新护士的培训和管理,通过品管圈活动,新生儿足跟采血复采率由17.4%将至6.8%。

此次活动中,全体全员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沟通交流,同心协力改善目标,提高了圈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圈员的持续质量改进意识[5]。今后,我们会将品管圈持续应用到护理工作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崔艳莉.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采血的方法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4):469-470.

[2]金福年.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途径[J].中国医院,2007,11(8):63-65.

[3]品管圈活动实践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 Ⅰ期临床试验;血标本采集;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163-02

[Key words] Phase Ⅰ clinical trial;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Nursing managementⅠ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即评价新药人体的耐受性和安全性[1]。在新药Ⅰ期临床研究中,血标本的采集是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护士作为血标本采集的执行者,其正确及时采集血标本可为试验结果的分析或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2]。因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就要求必须加强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保证采集的血标本合格率达到100%,否则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我院I期临床研究室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临床试验基地之一,于2009年5月~2011年10月开展并圆满完成了6个Ⅰ期临床试验项目,在采集血标本的这一环节中没有一个样本出现问题。现将笔者Ⅰ期临床试验中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6个Ⅰ期临床试验项目中,药代动力学试验3项,生物等效性试验3项;受试新药包括抗生素、降糖药、制酸药等试验药物;给药途经有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共有96名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其中男78名,女18名,共采集血标本8 956个。8 956个血标本采集时间均控制在±1 min,无一个血标本出现溶血或凝血,血标本合格率在100%。

2 护理管理方法

2.1 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

2.1.1 护理人员的安排 I期临床研究室设立2名专职研究护士,笔者选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工作的态度、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操作技能、熟练的急救技术的主管护师担任;其职责是负责Ⅰ期临床试验项目受试者的招募与筛选,试验前所需物品与药品的准备,试验中标本的采集,受试者的管理,不良反应的观察,报告、记录与处理,试验后资料的整理,物品及仪器的清点与消毒等工作[3];特殊情况下如生物等效性试验时,若方案设计所需受试者的人数较多且采血点密集时,为了保证标本采集的时间及量的准确性,在临床试验启动前专职研究护士可通过医院护理部进行协调,在外科、ICU等科室招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过硬的2~3名护士参加该临床试验的血标本采集工作。

2.1.2 护理人员的培训 Ⅰ期临床研究室2名专职研究护士必须参加并取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培训合格证书;对Ⅰ期临床试验的基本内容与要求、GCP知识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一定的了解;参与Ⅰ期临床试验的其他护士也要经过国家或院内GCP学习和培训,并取得GCP培训证书。每项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开始前,参与临床试验的所有护士均须参加由试验负责人、临床医师、试验测定人员等参与的开题讨论,明确试验的性质、任务、目的,熟悉试验过程、步骤、要求[4],掌握标本采集的时间、量及注意事项,懂得采血时间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性,同时须充分了解受试者接受该种新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药品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措施,确保一旦发生不良事件或反应能及时处理,以降低受试者损害程度,保障受试者安全;另外参与临床试验的护士还须认真学习、理解护理相关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如静脉留置针穿刺SOP、标本采集SOP等,保证试验中所有护士遵循一致的护理标准操作规程,将试验中的人为偏差减少到最小[5]。

2.2 血标本采集的流程管理

2.2.1 血标本采集前的准备 根据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及无菌操作技术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①人员的分工:为了保证采血时间与量的准确性,一般一名护士只负责4~5名受试者的血标本采集,同时增设1名机动护理人员且此人员必须由Ⅰ期专职研究护士担任。分工具体到哪位护士负责哪几名受试者的血标本采集,机动护理人员负责处理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状况如留置针阻塞或脱出及受试者的监护、不良反应的报告、记录与处理等。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②物品的准备:依据试验方案采血要求制订采血个表,并按照采血个表准备每位受试者的生物样本试管,并在试管上注明受试者的编号、试验阶段、采血时间及采血点数;准备好封管液即0.9%生理盐水、无菌注射器、20G直式静脉留置针、肝素帽、3M透明敷贴、一次性7号采血针、棉签、0.5%碘伏等,避免血标本采集中因物品的缺失致采血流程时间延长、采血时间误差增大而影响药时曲线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2.2.2 血标本的采集 严格按试验方案要求正确、及时、定量抽取血标本。采集血样的方法: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几乎所有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在临床研究中需于24 h内抽取受试者10余次的血样,为了保护血管,减轻受试者的疼痛,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血样采集创造条件,笔者选择用静脉留置针抽取血样。首先选择合适的静脉后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接肝素帽,用3M透明敷贴固定,并用记号笔在敷贴上注明受试者的编号,消毒肝素帽待干,使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直接插入接有肝素帽的静脉留置针内后再与具备有真空的生物样本试管连接,以连续采集的方式采集第一次血标本,第一次血标本采集完毕,拔除一次性采血针,然后用0.9%生理盐水3 mL正压封管,防止因血液回流发生凝血堵管;再每次采血时需先用5 mL注射器抽取0.5 mL血液弃掉,其余步骤与第一次采集血标本相同。采集血样的注意事项:①血样标本采集时间点必须精确。护士应掌握自己所负责的每名受试者的采血时间,保证每次血标本采集时间误差为±1 min,如因某些因素导致时间误差超过1 min,应在采血个表上按实际采血时间点如实记录;同时采血时认真核对受试者编号、生物样本试管上编号及时间是否一致。②防止采集的血标本凝血或溶血[6]。避免血标本凝血或溶血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若采集的血标本需要抗凝时,采集时一定要注意采集的血液与生物样本试管内抗凝剂的比例准确,避免因抽取的血液量相对试管中的抗凝剂来说采血量不足,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发生溶血,同时血液吸入到装有抗凝剂的试管后需尽快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防止血液凝固,笔者选用的抗凝剂试管上均标有规定的抽取血量的刻度,采集时护士严格按试管上标注的刻度定量抽取,血液抽取后立即将抗凝管放在两手掌中滚动,即可充分混匀血样,又可有效防止溶血;为了防止血标本的溶血,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采血针与生物样本试管,避免因针头过小、生物样本试管质量粗糙而致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笔者一般选用7号一次性采血针、BD公司生产的20G直式静脉留置针和生物样本试管。③采血部位的选择。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宜滑动、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的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采血。若试验药物是静脉滴注的,切不可在静脉输液的同侧进行采血,以免因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而出现检测结果误差。④其他。为了避免对临床试验结果产生的误差,采血时还应保持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尽量统一采血姿势、尽可能使用止血带1 min内采血等[6]。

2.2.3 血标本采集后的处置 血标本采集后按试验方案要求将血标本先静置,然后离心,再将离心后血清或血浆转移到血浆样本保存管中并将其按序、分批放于低温冰箱中专人加锁保管,最后将处理后的生物样本试管弃于生物样品垃圾袋中,按医院规定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理。

2.3 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

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设有专门的采血室,开展每个新药Ⅰ期临床试验项目前,要求该项目在正式启动前1周和临床试验进行期间,运用多功能动态灭菌机对采血室空气进行消毒,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 h;参与临床试验采血的护理人员,应衣帽整齐,采血前应洗手戴口罩,采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严格按医院规定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理,并做好交接记录;防止交叉感染。

2.4 受试者的安全管理

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10余次的抽血让受试者产生恐惧心里,要求护士对受试者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消除受试者恐惧心理,让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试验,有利于受试者的安全;同时新药Ⅰ期临床试验是药物首次在人体的试验,尽管有临床前动物实验提供的安全性方面的数据,但人与动物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试验中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效应、哪些不良反应都难以预测[7],因此试验中要求护士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3 讨论

总之,血标本的采集是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血标本采集的执行者,其正确、及时采集血标本可为试验结果的分析或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因此,在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为了保证所采集的每个血标本合格率达到100%,从而保证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就必须要对血标本采集这一关键环节采取一系列的护理管理措施:血标本采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人员、物品等必须全部准备到位;血标本采集中,要求护士严格依从试验方案要求、遵循统一的SOP[8]、严格执行核对及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受试者的安全管理等。只有加强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才能保证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才能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S].2003:1.

[2] 张冬林.在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A):65-66.

[3] 耿艳,周志群.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室设置研究护士的可行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22-3924.

[4] 毕葸嫦,田少雷,陈孝,等.探讨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管理[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20(6):462-464.

[5] 顾琼华.研究护士在国内新药临床试验中的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1):64-66.

[6] 赵友林.提高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检验的质量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8):889-890.

[7] 蒋萌.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医疗监护的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5):558-560.

采血护士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无偿献血;采血护士;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R59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78-01

1 采血护士角色定位的意义

1.1 采血护士角色定位是为了更好地为广大无偿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一般来说,护士的职责是帮助病人解除疾病的痛苦,挽救生命,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我是西部地区一个建立在县级综合医院内的中心血库的一名采血护士,来自于医院临床,我觉得采血护士的性质与医院临床护士相比,既有交叉性,更具有独立性,我们的角色是由血液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决定的,我们面对的不是奄奄一息,身心受损的伤病患者,而一个个鲜活健康,素质高雅,更具爱的献血者,一名称职和优秀的采血护士应该为所有献血者提供优质、高效、舒适的服务,真正把社会上无私奉献的人的爱心传递到每一名需要帮助的患者身上,通过对所有献血者高质量的服务,不断增加他们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参与和支持。

1.2 采血护士进角色定位是更好地推进无偿献血的需要,采血护士的任务不仅是抽血那么简单,还肩负着宣传无偿献血,宣传无私奉献献血,营造爱心社会的责任,我们每年面对的献血者至少在2000人以上,对他们乃至站在们他身后无数的采朋好友进行无偿献血宣传和动员,其作用和意义是很大的,所以,采血护士摆正自己位置当好主角,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明确自己仅是一名爱心传递的执行者,更应该是一名优秀能干的无偿献血招募员,对无偿献血在全社会的全面推进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3 采血护士角色定位是为了更好地塑造白衣天使形象的需要,南丁格尔是从事护理工作的白衣天使的典范和化身,南丁格尔所倡导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也正是无偿献血事业的精髓,在无偿献血事业还需要全民关注和推进的今天,对战斗在采血第一线的护士同胞来说,需要通过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宣传来塑造崭新的,与众不同的白衣天使的形象,以白领继承和发扬精神的根本,在纷繁复杂的工作实践中摆正自己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白衣天使”的圣洁形象,我们是来自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这就需要我们适应自己的角色,并给自重新定位。

2 采血护士是“白衣天使”与“红色信使”的有机结合体

我们的责职是护理病人,每天用辛勤工作和微笑让病人痛苦,对病员来说,我们就是穿着白衣服的天使,同样在血库这特别机构,我们的职责就是以其精湛的采血技术为献血者顺利实现爱心奉献,以其优质的服务为献血者创造一个满意的献血环境,为无偿献血事业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参与者,近年来,无偿献血事业的飞速发展,凝聚了采血护士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正是她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使广大献血走进了我们的采血室,在献血者心中,采血护士就是天使,对于急需血液拯救生命的患者,采血护士就是一群传递生命的使者。

采血护士是宣传无偿献血法律法规、普及献血知识的红色信使,无偿献血事业是一个用爱心染成的爱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亟待救治的伤患和无数爱心满怀的仁人志士是生命的两个端点,采血护士就是将这两个端点起来的红色信使,他们传递的是红色求救信号,收集的是滚烫鲜红的爱心,采血护士在采血过程中通过与献血者的交流促进了无数献血者的理解,普及了献血知识,宣传了法律,通过对献血者优质的服务扩大了自愿无偿队伍,所以采血护士在担任白衣天使的同时,以出色完成了红色信使的使命。

3 合格采血护士应具备素质

3.1 勤学苦练,造就过硬的护理技术,一是苦练穿刺技术,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由于采用使用的针头性比医疗临床护理中使用的针头要大很多,使得相当一部分献血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这也是至今仍有部分人不愿参加献血的直接原因,有些献血者一次以后不愿再来第二次,要消除这种恐惧心理,采血护士必须苦练基本功,熟练护理操作技术,在工作中沉着冷静的为献血者服务,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消除献血者的不信任心理,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了解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知识,让每一位献血者或即将成为献血者的人们得到他们认为满意的服务。

3.2 改进作风,培育一流的服务,微笑是护士职业形象的外在表现,微笑服务使护士的职业形象得以升华,护士在与献血者的交流和沟通中让献血者感受到关爱是真诚的。

3.3 加强修养,塑造完美形象,采血护士要注重着装,时刻保持良好的仪表形象,注重沟通,时刻保持礼貌的态度,充分认识到良好语言沟通对于献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献血者询问,要耐心细致予以解释,作出符合实际的决定和合情合理的说明。

总之,血液是无法塑造,不可替代的稀缺医疗资源,只能通过献血者的捐献才能获得,血站护士角色定位目的就是为献血者提供至上的服务,让急需血液的病患能用上健康安全的血液,为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作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