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2 18:25:23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篇1

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学习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要明确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社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切实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工作者还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这样才会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还应该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要敢于向其他人学习,要善于发现不正确的学习内容。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社区教育工作者比较习惯于传统的成人教育,对调研工作还不太习惯,这就使社区教育工作要么继续保持传统模式,要么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合理、科学的长远规划,往往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上面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和社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按需施教,这样社区教育工作效率自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居民真正的需求,然后根据居民需求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确定教育培训的具体内容;教育培训中,了解居民对培训的看法,有哪些工作做的不好,及时调整教育培训的具体方案,并在以后的教育培训中避免发生;教育培训结束后,了解居民从教育培训中学习了什么,还有哪些需求是这次教育培训中没有的,需要在下次培训中学习。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社区教育工作者才能根据居民的具体需求制定明确的培训内容,才会激发居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调研的时候,不能流于形式,机械性地提问,这样容易引起居民的反感,失去居民的信任。要采取拉家常、请教、倾听等居民乐于接受的形式,充分理解、尊重居民,这样居民才会说实话、说真话,达到调研的目的。

三、不断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反思

社区教育工作者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普通学校中的老教师和行政部门的老同志,缺乏必要的激情和活力,对社区教育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一知半解,一般都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来开展具体的工作,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完成任务,缺乏必要的反思。但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和连续的工作,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成功的经验,如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设定、教育手段和策略的实施、各种教育理论知识的成功渗透等进行总结,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工作的热情。

对于失败的教训,要善于通过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剖析,找出具体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形成客观的文字材料,便于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以及同其他地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和收集学员和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经验材料。

四、总结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模式再探索

--- 建立与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和督导制度的途径探讨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 向荣

《摘要》: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建立于一套价值理念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其实习教育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倍受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就其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对实习教育模式在不同的层面、程度和规模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和积累, 取得不少成果。 本文就在这些成果与笔者初步尝试基础上,提出当前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关键之一 —— 在于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及其督导制度。

笔者认为在当前大部分实际工作机构只是“准社会服务”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要达到其实习目的是困难的。解决此困难的途径之一是先协助机构逐步转变成“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并建构一套督导制以保证学生实习质量。 在专业人士和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应采取灵活、变通,多方挖掘资源,结成一个政府、学校,和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及教学团体的三方面“伙伴关系”。针对某一机构的特性和环境,在介绍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工作方法下,共同参与合作,总结以往经验,使机构自身得以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真正开展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教学与科研基地。 从而以点带面地促进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一直是其专业教育和发展的薄弱环节。虽然学生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参加实习,因学校而异,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实习的,其形式或并列式、或分散式、或集中式、或混合式,学生都以不同程度获得一定的锻炼,但远远不能达到实习目的即与目标人群工作相关知识, 方法和技巧以及态度的获得。 这里的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即: 人力问题,经费的困难,以及与实习机构的关系等。缺乏足够的数量、受过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训练的老师和经费的缺乏限制教学工作的进行(马凤芝,1996) ;实习机构对实习者的限制使得后者难以全面进行实习,不能获得全面的实习经验和技巧(史铁尔,1998) 。 而目前大多社会服务机构, 就其工作性质来说只是“准社会服务机构”(马凤芝,1996) ,工作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指导学生的方法是零散、随意乃至欠缺指导技巧和意识的情况下,要把其经验有效地传给学生也是有限的。 更不乏有一些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认识和应有的态度,其工作的方式会给实习的学生起负面的作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不少专家和学者不断在研究并通过实践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实习方式和原则。 其中包括:

1.大量培训合格的督导教师,这里包括送到香港和请到内地来培训

(夏学銮,1994) , (阮、麦,1996) ,(吴温淑芳,1996) ;

2.向政府倡导以获得其社工教育经费的投入;

3.建立政府(民间)社会工作部门(机构)与社会工作教育训练学校间的伙伴关系。达到教、学相长,教育与实际工作相互促进的目标。(马凤芝,1996)

4. 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原则,如:实习就近原则、专业相实原则、互惠原则等 (陈、苏,1994) 。

以上的方法和原则对推动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笔者认为有其局限性。 就向政府倡导获得社工教育经费来看,倡导归倡导,但真正落实恐怕还有一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不能停止的。发展与海外发达地区(如香港)社会工作教育的合作已进行了十年有余,其中人员培训和资料引进都作了很大的贡献。但就其范围来看恐怕局部性高于全面性。诚然,追溯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相联的特点,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大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得以先发展起来是符合其发展规律的。 但中国现在经历的社会转型却是覆盖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是跨地区的。因此,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应针对其地区特点, 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资源采取主动和变通等多种渠道来发展社会工作的实习教育事业。

同政府机构结成伙伴关系,是中国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但在结成了伙伴关系后, 机构可以提供实习场所,但是否能让学生得到专业实习却是问题。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大多机构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工作方式方法有异于社会工作专业。 虽然不同的机构因领导对其工作的认识以及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其工作经验积累有所不同,但都需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得到理论方面的升华。 按理学校的社会工作教育者可以协助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但由于目前教育者们大部分是从其它专业转向而来,既缺乏理论学习,也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去研究指导实际工作是明显不合适也难于胜任的。

为了解决上述“两难”的问题以应对专业社会工作急需在中国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应把国外和海外资深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士邀请进这个“伙伴关系”中来作为参谋,从两方的合作关系发展为三方的合作关系。以机构和社工教育为主体,机构为舞台,专家为参谋。通过三方面的合作努力,把机构准备为一个合格的 “社会服务机构”,从中物色实际工作的督导员,与教师实习督导配合,建立一套完整的督导体制。

显而易见,要达成这样的“三方伙伴关系”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长期艰辛的努力。但就笔者的初步尝试看来,这不是不可能的。 社会日益开放、改革的深化、发展要求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被社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干部所认识都为机构与学校结成伙伴关系的可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第三方面”参谋角色的引入有一定的难度。这里社工教育工作者需要做不少组织联系、协调、说服、论证的工作。获得机构上下级应允和支持的情况下,设立研究项目并以项目向国内外基金会申请以求资金援助。 同时,从当地社区里,无论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港澳人士,挖掘具有社会工作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以求他们协助开展机构的工作、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制定督导培训计划和联系海外相关资源等。

三方面的合作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以及机构的特点来灵活把握。下面笔者就已开展的部分合作作简单介绍,旨在通过探讨,探索这样的看法和做法的可能性,使其操作过程更具科学性。

1.通过合作项目以获得师生培训方面。

例如: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其中的一个项目是与英国儿童救助会(SCF)合作,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对昆明流浪儿童状况的调查。此调查历时一年,访谈儿童人数百余人。其中建立个案跟踪,参加此项目调查的学生前后有50余名,跨四个年级。调查前我们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SCF给学生提供了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CRC)的培训,并请专家提供调查方法的培训。调查中期,我们通过驻澳门的巴迪基金会请资深社会工作者给学生培训关于磋商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并把所学技巧通过三人一组的形式用于调查中,这些培训都是用参与式方法进行的,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带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增强了师生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认识,并在调查实践中得以运用,师生一块得到了极大收获。

与此同时,我们与当地收容遣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与英国儿童救助会在流浪儿童问题上一起结成三方的合作关系,三方努力对人员就其专业道德和工作方法进行专业参与式培训,目的是使工作人员了解不同方式用以总结以往工作方式的优和劣。其间社工教师参加培训并定期参加机构的工作以锻炼自己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指导学生打下基础。

在机构工作人员内物色并培训社工学生实习督导员,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建立督导制,包括督导与学生的搭配;督导的方式(一对一的;小组的;机构督导和教师督导共同的等等多种模式);督导的时间分配;督导对实习学生的评估方式等。

2.挖掘当地资源方面。笔者发现在当地外国人社区内,有不少是具有社会工作文凭和资深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可能是在学习中文,可能是某个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的雇员, 社工的教育和自身的素质使他们很愿意为所在社区出一分力,而不计较报酬。为此,我们在一门海外社会工作介绍课程上,组织不同国家的社会工作者到课堂上介绍其国家社会工作状况以及他们的工作经验。目前来介绍的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学生反应很好。

同时,我们请其中的人就其背景和经验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心合作的项目中来,有心理咨询服务的,有帮助戒毒工作的、有青少年儿童问题工作的。 这类工作正一步步展开和尝试中,争取总结经验。

笔者认为尝试“三方伙伴关系”的模式,需要具备至少以下两个要素:

首先是机构的选择。离学校的远近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实际工作机构内有或潜在有总结其以往工作方法,使其工作得以提高和完善,并逐步专业化的要求和愿望。最好机构或机构的主要领导有同海外打过交道的经历。

其次是社工教师要有充当多种角色的准备,从而对自身的要求也很高。 不仅是学校教师,更是倡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调员和“开拓者”、“资源媒体”、“创新者”(黄新鲁, 1998) , 须要有“公关本领和人文技巧”等(夏学銮,1994) 。

“三方伙伴关系”的作用及意义:

第一,充分利用和开发潜在人力资源以弥补合格督导人员的不足。

目前资源有限,且比较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大量培养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是有困难的。 只有就地取材,挖掘机构里资深的工作人员并在专业方面给予一定的专业培训。

第二,教师得到实务工作的培训,可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

针对中国的国情是大部分致力于社工教育的学者都转行于其它专业,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的基础并不扎实,加之,长期以来学者的学问大多是从“书斋”里作的,对实际工作部分具体实施欠缺了解和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去指导学生实习必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增加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接纳度。

促进社工在中国的发展,从基层工作起使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得以认可。

第四,使现有的实际工作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

第五,使一些方法和技巧得以“本土化”。

总结以往工作经验,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

笔者进行了初步理论和实践的尝试,提出通过政府,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及海外有关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结成三方合作关系,在政府的实际工作部门如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内由国际非政府组织出资或出力给机构里的实际工作人员提供多方面培训和指导(如:价值理念、专业社工理论、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督导制等)。 学校方面在参与培训同时也介入机构的日常工作,一方面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来了解和认识中国福利服务的实际状况,并对其优秀的经验型方法进行专业层面的思考和总结,使得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里扎根,以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在政府的支持下,把社会福利机构作为一个社工实习基地,通过国际非政府机构在资源、理论和方法上提供培训以建立和完善一套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专业化、本土化和标准化。对中国目前社会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思斌、马凤芝 《保证社会工作质量的途径探索》(《社会工作》)1994年第五期

2.陆士桢 《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培养》, (《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3.贾秀总 《对大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思路的探讨》,《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增刊

4.马凤芝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模式与选择-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经验》 (《发展 探索 本土化- 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6。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

5.夏学銮 《关于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实习的设想》 (《华人社会的社会工作教育:现状及发展 会议论文集》)1994,亚洲及太平洋区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香港。

6.黄新鲁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工作人员的角色》(《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7.史铁尔 《社会工作实习-方式与效果》(《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8.林孟秋 《社会工作之实习教育:理论与现实》(《发展 探索 本土化- 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6。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

9.阮曾媛琪、麦萍施 《中港社会工作教育交流的回顾与反思: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的经验说起》 (《社联导刊》)1996 第十期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篇3

一、组织保障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成立以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抓好结对共建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

2、加强联系沟通。共建活动中,社区党工委将会及时与南桥第一、第二街道党总支沟通联系,统筹领导、协调配合,提供相应保障,确保共建活动取得实效。

3、各结对共建居民区要按照《2011年社区“居居结对共建”主题活动计划》,结合自身及结对方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使共建活动有序开展。

4、各居民区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好“结对”关系,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定期组织研究共建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结对共建工作的衔接,尽可能使多数党小组长、楼组长、居民代表都有机会参与结对共建工作,落实共建任务,努力推进“结对共建”的工作格局。

5、强化督查考核。为确保结对共建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党工委将把“居居结对共建”工作情况作为对各居委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主题活动计划

根据总体方案“努力在居民区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扶贫帮困、无业人员的就业、社区工作者的异岗锻炼、文体团队的交流与扶持”等活动内容要求,结合社区居委实际,制定2011年主题活动计划如下:

(一)主题活动一:社区党建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社区各支部要充分利用联系群众密切、了解群众心声、基层经验丰富的优势,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科学的发展观搞好党建工作。

2、共建双方通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等共建方式,吸取对方先进经验,规范党支部组织建设。

3、通过共建,建立和完善社区社会服务体系,发挥社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为辖区单位及居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4、活跃社区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共建双方要尽力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美、求健、求乐、求新的需求,通过开展主题文化活动等形式,提升社区的文化生活氛围;打造社区文化精品,进一步完善文化长廊的建设,将党的惠民政策及时传递到居民心中。

5、积极开展“共建美好家园”活动,教育和引导居民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活动,整治好社区环境,营造优美生活空间。

6、开展建设“平安社区”活动。积极开展民主法制教育,落实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各项防范管理措施,维护良好秩序,建设“平安社区”,保障社区居民安全。

7、强化帮扶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关爱老人留守儿童和求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努力走出困境。

(二)主题活动二:扶贫帮困工作。

1、建立爱心超市。动员党员干部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以残障人员和特困人员为帮扶为主体对象建立爱心超市,储备并不断充实爱心超市物资,并通过向帮扶对象赠送或申请购物卷方式,由被帮扶者到爱心超市选购其急需品,尽量做到物尽其用;

2、鼓励亲帮亲、邻帮邻、友帮友方式,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社区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结对,通过富帮贫、强帮弱、众帮寡,以及以长补短、优势互补等互助方式,实现社区居民的和谐发展、共同富裕。

(三)主题活动三:文体团队活动。

6月底,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暨奉贤撤县设区10周年文艺演出,方案步骤如下:

1、社区主办,结对各居民区组织节目参演;

2、成立演出组委会,对整个演出活动进行领导和指导;

3、结对双方组织文体骨干开展文体活动的交流指导和经验交流活动,也可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为演出活动作好技术准备。(时间:半个月);

4、围绕晚会主题,进行节目的组织、创作、编排(节目形式主要为歌舞、声乐、曲艺、小品等,如是露天演出而音响一般的话,则最好不用小品类节目)。由结对各方组织节目1-2个,最后挑选出节目12至14个(共约60至80分钟),组成一台演出节目;(时间:二个月)

5、进行节目组合、联合彩排;

6、举行正式演出(于6月底在结对双方各演出一场)。

(四)主题活动四:10月上旬,举办“百年话辛亥,谈振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民主人士茶话会。

围绕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三次国共合作、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主题进行漫谈,并结合现实,为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展蓝图。

(五)结对党支部可扶持团组织举办年以文明社区建设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丰富结对共建活动。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篇4

1、珍惜机会、虚心学习

作为一名社区干部,能有机会到XX挂职,是十分难得的。因此,在挂职期间,我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认真学习。一是搜寻资料主动学。一到挂职单位报到,我就找到了二里牌社区的总体概述、发展规划以及近年来的工作总结、今年的工作部署,并进行认真学习研究;通过当地的报刊、杂志、资料汇编、新闻媒体等途径加强对XX、XX区的了解、学习;搜集了二里牌社区一系列有关社区发展、党建和居民服务等方面的资料,同时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有重点地学习和搜集,了解他们先进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思维方法,为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二是参与工作直接学。在工作中向领导、同事学习。注意观察,积极询问,学习把握他们的工作方法、思维方式,注意了解志愿者服务工作活动的开展形式、如何创新及发挥作用等。听取各类讲座,获取知识,如参加二里牌社区“文明劝导队”和“青少年巡逻队”的上街宣传、服务等活动。三是参观考察直观学。根据挂职单位的安排,我对二里牌社区的重点工程、建设成就和文化设施进行了参观考察和学习,如:参观了XX华天、湘域中央等社区重点经济建设成果,感受到经济发展给社区带来的神话。总之,通过学习,了解了经济发达地区很多好的做法和先进的经验,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同时XX区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的工作理念、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团结氛围、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等,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参与,加强锻炼。

在挂职期间,我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去,潜下心来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尽量争取多做一些能够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一是制定计划。挂职期间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尽量给自己加任务、“压担子”,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二是主动融入。积极参加社区的办公会议、居民工作例会、宣传理论学习会等,主动参与工作研究和探讨问题。同时,还参加社区组织的一些活动,主动融入集体。积极参与了社区科普教育讲座等活动。在工作中多看、多学,积极向单位同事请教,学到了许多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三是深入了解。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加对二里牌工作的感性认识,我紧紧围绕“社区服务建设”这一主题,深入单位进行学习了解。走访了有关街道社区和志愿者服务团体,分别到五一东村社区、德政圆社区参观其办公用房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对二里牌的文化事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等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3、勤于思考,不断提高。挂职期间,对工作、学习不断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好的方面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理出了改进的方法。同时,将工作、学习、参观和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加以整理,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认真加以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篇5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管理;培训基地;教学经验

为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效果,充分展示社区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在高血压病管理中的作用,本单位作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的培训基地举办了一期“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培训班”,利用本单位的医务人员为主对社区同行进行授课,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探索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现将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培训班为期4天,有来自天津、吉林、福建、江西、武汉、宁夏、北京7个省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等共41人参加了培训。

二、课程设计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但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而社区是高血压患者防治的主战场,社区医务人员肩负着高血压防控的重任,因此,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时,我们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备课,课程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规范流程与案例分析、继发性高血压的社区诊治、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的防治、妊娠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高血压健康管理全科团队服务;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安排了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辨识、治疗高血压中成药合理使用、高血压耳穴治疗、社区慢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实践与探讨;为了发挥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聘请外单位专家讲授了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等内容。

三、师资安排

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体现“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理念,突出社区实践经验交流的特点,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广泛发动本中心医务人员申报,经过三轮试讲和筛选,最终确定师资人选。本次培训班共安排12名师资进行授课,其中9名讲师为在社区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社区全科医生,另外3名是社区卫生管理专家和三级医院专家。

四、授课形式

本次培训班采取了分组讨论、集中示教、现场观摩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让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充分交流互动。在培训中以问题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强化知识和技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使学员在快乐中学习。为了加强各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学员分为6个小组,设立小组长,以积分形式评选优秀小组,促进学员积极参加答题和互动等活动。培训班上学员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最终评出2个优秀小组。为方便联系建立了培训班QQ群,促进经验分享、互相提高。

五、培训效果

1.学员的培训效果。培训班共41人参加培训并考试,培训前最低分为55分,最高分为95分,平均分83.65分。通过4天的学习,学员的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最低分为80分,最高分100分,平均分为91.17分。培训后成绩大幅度提升(具体数据见表1、表2)。2.学员对师资及课程的评价。本次培训班在课程总体满意度、师资总体满意度、个人仪表、普通话、表达能力、亲和力、互动交流、主题明确、内容完整、课件设计、内容实用、疑问解决、再次听课等11个方面设计了调查表,在每堂课结束以后进行评价并提交,12次课的平均评分结果见表3。总体结果显示,学员对课程和师资的评价都较高,均在9.6分以上,在普通话、表达能力、互动交流、课件设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师资总体满意度。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1.加强对学员层次和需求的了解。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为具有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经验丰富,他们对于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的适宜技术关注度高,应多增加这方面的内容。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既往的学习工作背景的差异,每个学员的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一定差异,所以对于讲师来说,要做到各个层面均能顾及,紧紧围绕高血压管理规范开展培训,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升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2.讲师的授课技巧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讲师都是首次对外单位的同行授课,讲课经验有限,尽管讲师们都做了3次以上的师资试讲,反复修改课件,查阅相关资料,仍然不能完全掌控所讲的内容。因此,讲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加强授课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在回答学员的提问、培训时间的掌控、授课技巧以及课堂氛围的调节等方面,都需要通过多次的培训和演练来提升。3.及时总结培训经验。通过培训班的实施,增强了社区全科医生对外授课的信心和技巧,激发了全科医生参与教学培训工作的热情,为建立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刚开展社区培训的基地,还需要及时总结和分析培训中的问题和经验,有针对性加强课程设计和培训技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利用培训基地的平台,在继续教育对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社区医务人员互教互学、充分交流,加深对知识和技能对掌握,建立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模式,使受训者能够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郭惠平.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各类培训实施体会[J].中国水电医学,2008(1):52-53

[2]杜静,朱继红,李红.关于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14(8):1-3

[3]秦怀金,陈博文编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4]肖纯怡,程晓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42-644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篇6

指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经常检查和弥补自身不足。特别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为广大党员做出表率。“发展型党组织建设首先是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科学发展。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使全市各级党组织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执行者和落实者,成为推动创新发展、推进改革发展的有力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次是通过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各级党组织自身科学发展,实现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推动党组织自身科学发展有机统一,从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的十首次提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党组织建设。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我们党对自身的要求更高,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建设,学习型是基础,创新型是关键,服务型是目的,发展型是落实。发展型党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使地方各级党组织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执行者和落实者,成为推动创新发展、推进改革发展的有力组织者和实践者。

所以,发展型党组织建设是遵循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抓住执政党的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将党的行动纲领落实的具体体现,具有特殊的价值。价值,指客体作用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发展型党组织的呼之欲出正是新时代赋予的党建价值的体现。从矛盾的特殊性看,党的建设既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符合中国的特殊规律。发展型党组织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组织来推动、引领、服务贫困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体现了党的建设促进地方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从发展的角度看,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在推进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中的价值

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邻本省贵阳市和遵义市,南接安顺市和六盘水市,西与云南省昭通市交界,北与四川省泸州市接壤,是川、滇、黔、渝三省一市的要冲。全市耕地破碎、石漠化严重、植被稀少,人口压力极大,人民穷困程度相当严重。为了探索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的新途径,寻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988年,时任中共贵州 省委书记的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下简称“毕节试验区”)。2011年11月撤地设市,现在毕节市辖7县1区250个乡(镇、办事处)3720个村(社区);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总人口833.89万,有基层党组织8635个,党员18.46万名。毕节试验区成立二十多年来,在发展的历程中,党的建设始终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是毕节市委(原地委)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和后发赶超的要求率先提出来的。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在深化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推动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价值进行探析,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层面的研究和探索,是对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探索,是与党的十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总要求、总目标相一致的,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试验区这样基础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就必须找到发展的根本,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科学发展。因此,如何以科学的理性和极大的激情奋力后发赶超,如何发挥党的建设的政治功能,以什么途径和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回答了这一问题,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推动作用是最好的价值体现。

(一)从普遍性看,发展型党组织建设是推动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发展是文明传承之旅、政党巩固之本、社会兴盛之源。一个政党要长期保持执政地位,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变革、自我追求。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就是为了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新要求,找准自身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结合毕节试验区的实际,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就是把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后发赶超作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目标,准确把握党自身的建设规律,在发展中推进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党的建设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从特殊性看。发展型党组织建设是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在党建工作上的深化

针对喀斯特岩溶山区的贫困问题,毕节试验区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积极探索科学发展道路,最先探索建设发展型党组织,从党建工作视角入手探索试验改革,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有益的率先示范,为贫困地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示范。毕节试验区围绕党建促发展,统筹解决了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统筹经济、社会、自然三大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彰显了和谐共生,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使命。

(三)从典型性看,发展型党组织建设是贫困地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成功典范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发展,尽快脱贫则是贫困地区党的建设的主攻方向。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全市土地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被称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地区”,曾经被专家定为不适宜人居的地方。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底子薄弱,人口贫困面大,人才资源缺乏,自身发展实力不足。所以,要摆脱贫困,毕节试验区必须把党的建设与地方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就是在迫切的现实社会条件下,将党建工作寓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建设中,不断创新党建载体,丰富党建内容,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使党的建设的所有举措紧贴毕节试验区发展的根本。在明确的功能定位上,探寻党的建设科学路径的角度,积极解决各种发展问题,实现推动党的建设和地方发展两者一体互动,为贫困地区抓好党建促发展提供了成功典范。

三、从现实的角度看。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价值体现

在党的建设中,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从现实的角度探析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化、科学化地把握党的建设,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

(一)发展型党组织以党的建设引领科学发展,是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内涵的重要体现

与发达地区相比,毕节试验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任务更重,道路更曲折,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发展型党组织建设正是蕴含在毕节试验区人民二十多年来为摆脱贫困而努力的过程中。毕节试验区成立之前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人多地少,无限制的开荒垦殖,石漠化程度不断加大,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致使生态恶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成为严重困扰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寻找实现经济、生态和人口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径,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提出,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试验区,其主题就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把“控制人口”与上述两大主题共同作为试验区主题,力图摆脱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恶性循环。三大主题的确立意味着科学发展的萌芽,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一种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注重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2年全市共完成生产总值872.42亿元,增长15.3%;完成财政总收入240亿元,增长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分别增长15.6%和17.8%。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喀斯特岩溶山区破解贫困难题的科学发展之路,丰富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内涵。

(二)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寓学习、服务、创新于推动发展的实践中,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体现

毕节试验区提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与党的十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党的十提出建设“三型”党组织,目的是提高党的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执政方式、领导方式转变的需要,适应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适应党从一个革命的党向一个建设的党转型的需要,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正是“三型”党组织建设要求的具体化,是结合地方实际进行创新的体现。因为,创建“三型”党组织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在于发展,在于创新。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就是要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提升学习能力,及时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领导和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发展型党组织是地方党组织建设科学化的有益探索,毕节试验区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有机统一,从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到大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切实形成共同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来推动毕节试验区的新跨越。这些发展特质是发展型党组织寓学习、服务、创新于推动发展的具体体现,彰显了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三)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着眼于将党建共同规律与地方性特殊性相结合,是把握基层党建工作本土化的重要体现

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就是毕节市委着眼于将党建共同规律与地方性特殊性相结合,将党建品牌的创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党建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紧紧地扭住科学发展这条主线,把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正视现实中奋起直追,使党建工作与地方工作重心相适应、相匹配,从而提升了毕节试验区党建工作的品位,树立了党建工作的新形象,体现了党建工作创新的新举措。对于如何破解毕节试验区这一喀斯特岩溶山区的生存发展难题,探索走一条贫困地区的什么发展新路7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地方实际的有机结合,指引了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毕节试验区紧扣科学发展这条主线,围绕“推动改革发展双领先,实现试验区新跨越”主旋律,准确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发展。首先,突出服务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把进一步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作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的方向来确立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目标定位、工作思路、具体措施,不断丰富和提升试验区“三大主题”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其次,在发展中突出推进“三化同步”,党建工作服务工业园区发展。再次,突出服务保障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把服务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作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根本要求,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社会管理的各种预防控制机制,充分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总之,发展型党组织的创建体现了我们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阶段,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地方科学发展的有机结合与有益探索。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使党的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更加协调,进一步使党组织的发展更具新的活力。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价值是毕节试验区在科学发展中立足实际、抢抓历史机遇、实现后发赶超的具体体现,为如何把握党建规律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如何破解贫困地区发展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认真学习严格遵守,2012(11).

[2]秦如培.在“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专题研讨会上的致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高新民.基层党建工作本土化多样化实践贵州毕节“发展型党组织”建设调查分析[J].学习时报.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篇7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努力,专业社会工作有了令人鼓舞的大发展。但从全局来看,社会工作发展仍很不平衡。当前国内一些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如广州、深圳等社会工作较为发达,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也多,我们称其为“社会工作发达地区”。还有一些地区和城市社会工作已有发展,但总体上社会工作机构数量少,专业人才发展缓慢,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也较少,例如长春、西安等,我们称其为“社会工作次发展地区”。

以长春、沈阳、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为例,当前社会工作机构少,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也较少,社会工作机构自身发展较不成熟,对于社会服务的运行状况、效果等评估缺少较为有效的制度。相较于国内社会工作发达地区而言,在社会服务项目评估方面东北地区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东北地区社会服务项目评估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吸取社会工作发达地区的评估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讨论东北地区的社会服务项目评估应如何改进。

二、项目评估

(一)项目评估的含义:评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调查,需要运用“研究”的手法,就是运用社会研究程序,系统地调查社会干预的绩效。项目评估是指通过资料数据收集和分析,帮助项目经理或资助者就项目的目标、成果、效率等作出判断,以决定项目的存在价值。①

(二)项目评估的类型:项目评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划分。

根据资料收集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将项目评估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张。根据评估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项目分为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两种。学者欧文和罗杰斯根据项目评估的主要性质和项目的发展阶段将项目评估分为五类:前摄性评估、澄清性评估、互动性评估、监测性评估、影响性评估②。

本文根据社会工作实务的一般过程将项目评估分为服务前期评估、服务中期评估和服务后期评估三类。

三、东北地区当前社会服务项目评估现状

在社会服务项目的不同阶段,当下评估的状况也各有不同。从前期评估、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来看,具体情况如下:

1.在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前期一般都会进行相应的需求评估和方案评估。需求评估常以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旨在调查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居民所表达出来的服务需求。机构将各需求进行排序,确定核心需求和目标。之后形成诸多候选方案,进行方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方案开展服务。

2.项目的中期评估一般是在微观层面进行的,即由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通过直接收集服务对象的感受、意见和反馈来评估项目开展的动态情况。项目中期的评估一般由社会工作开展,督导根据社会工作者所收集的信息给予项目开展方面的指导,以保证项目尽可能的顺利开展,以达到项目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3.由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项目后期评估。后期评估一般先由项目管理者向评估者做项目的整体阐述,包括项目开展的背景、项目围绕哪些核心问题采用哪些方式开展服务、项目开展的成效、项目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项目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之后由评估者向项目管理者和执行者进行现场提问。评估者抽查部分项目文书,了解项目具体执行过程。最后由评估者反馈评估结果并给予一些意见。

四、东北地区当前社会服务项目评估存在的问题

对照社会工作发达地区社会服务项目评估的成功经验和评估模式,笔者认为当前东北地区项目评估主要问题有:

1.项目中期的评估缺乏督导或项目管理者的指导。项目中期评估主要依赖于社会工作者在微观层面的评估,缺少项目管理者和督导的参与,其评估的结果仅用于社会工作者了解自己开展的某一项具体服务。

2.后期评估的主体太单一,影响评估的信度和效度。通常由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担任项目评估者。但是他们既缺少专业理论知识,又缺少实务经验,评估侧重项目指标完成情况,而较少考量项目开展的专业化水平情况。

3.缺乏对项目服务场地的评估。项目执行地一般呈点状分布,与其所属的社会服务机构相分离,但后期评估却都选在社会服务机构总部进行。评估者只能通过项目管理者的描述来了解各服务开展场地的详细情况,难以发现实地存在的问题。

4.缺乏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当前在东北地区,由于后期评估一般不在项目执行地进行,评估者无法接触到服务对象,只能靠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作为评估的参考,降低了评估结果的可信程度。

5.评估结果缺乏奖惩激励意义。当前东北地区的项目评估结果没有对社会服务机构申请下一个服务项目产生太大的影响,既不能给予承担项目的社会服务机构足够的警示,引起项目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深刻反省,也不能因此激发更多的社会服务机构产生。

五、项目评估改进的建议

东北地区属于社会工作次发展地区,社会服务项目评估整体发展不成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针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项目管理者要参与到项目评估的各个阶段中。在前期评估阶段,项目管理者必须掌握项目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参与方案评估。在中期评估阶段,项目管理者需及时收集项目开展的动态信息,保证项目执行按照原定方向发展。在后期评估阶段,项目管理者除了肩负向评估者汇报的任务,还要及时总结项目实施的经验和不足,为之后成功申请服务项目和开展优质的社会服务打下基础。

2.项目后期评估主体应多元化。建议后期评估的评估者除了政府部门人员还应有社会服务领域里的专家,社会服务项目经验丰富者等,或者交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来进行评估。不同评估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服务项目进行评估,可以促使服务项目发展的更为全面。

3.评估内容应逐步丰富和细化。现有的项目评估内容简单,层次也较浅,评估结果不能有效反映出项目运行的效果和价值,也很难判断项目的专业性程度。为此,评估内容应该逐步丰富,不同的评估主体应不断补充和细化其欲要评估的内容,促使整个服务项目得到有效监测,也让政府看到资金投入的效果。

4.评估结果应产生奖惩作用。对于项目评估结果较差的机构一定的惩罚,例如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申请项目的权利。政府应该相信用评估结果可以起到推动社会服务机构优胜劣汰从而不断发展,通过社会服务机构之间良性的竞争可以逐步促进社会服务项目质量的不断提升。(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注解: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篇8

今天,市委在这里召开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市社区党建工作,总结推广区社区党建工作经验。刚才,大家参观了区城中路社区,观看了区社区党建专题片,区委和市民政局介绍了有关工作经验。大会还印发了市卫生局等10个单位的书面经验材料。这些经验,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了近年来我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果,各有特色,各有亮点,对推动今后我市社区党建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近几年来,市委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使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一条次发达地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得到了中央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和省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区,在社区党建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区近年来坚持狠抓党建主业,优化社区党组织管理,创新社区党建载体,丰富社区党建内涵,搭建社区党建服务平台,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支持开展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即“四个好”:一是区委主业意识好;二是结对共建效果好;三是发挥党员骨干作用好;四是服务群众工作好。区社区党建工作经验值得全市各地借鉴学习。

下面,我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市社区党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社区党建工作已成为社区各项工作的龙头,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在城市工作基础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强调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并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城市是社区的集合体,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城市工作的基础在社区。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连心桥、为人民办实事的服务站、做好城市基层工作的稳定器。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打牢党在城市的工作基础,扩大党在城市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地位。

(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当前,随着《规划纲要》的实施,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正朝着尽快实现gdp超千亿元、尽快成为名符其实的珠三角城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实现这一目标,既是省委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需要全市上下、城市农村的共同努力。社区身处城市基层第一线,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人际关系、精神文明建设都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有利于推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使社区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让城区更新、社区更稳、经济更强,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是顺应新时期社会结构变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已经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转化,社区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社区成为了各种群体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承载着越来越繁杂的社会事务,这也为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提升社区党组织影响力,使之成为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中坚力量,为社区建设把握方向,把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推向新水平。

二、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努力提升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

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的新领域新课题。全市各地要在继承社区党建工作好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新思路、探索新路子,切实解决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做到组织建设有新变化、队伍建设有新举措、基础建设有新发展、机制建设有新成效。

(一)注重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党的工作在城市基层的覆盖面。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城市基层,必须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一要进一步优化社区组织设置。从有利于加强党对社区工作领导、有利于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加强社区建设出发,以社区为单位及时调整和建立社区党组织,完善党委(总支、支部)设立在社区,支部(党小组)按地域、楼宇、行业等类别设立的党组织体系,使社区党员100%纳入党组织管理范围。同时,要做好其他相关组织的设置,做到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增强党在社区的组织力量。二要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我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但我们不能满足过去取得的成绩。要继往开来,按照我市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出的组建工作增成效,规范管理上水平,作用发挥比较好,发展后劲比较大的要求,认真分析本地社区两新组织实情,明确工作责任,突破工作难点,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作用,促进两新组织科学发展,着力塑造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特色品牌。三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逐步配备专职党务副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切实配强社区党务工作力量。建立健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党务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的制度,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社区干部队伍动态化管理,提升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职工收入的总体状况,落实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保障,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增强社区工作者岗位的吸引力。加大发展社区党员工作力度,着力培养社区各类组织中的优秀青年入党,改变社区党员转入多、发展少的状况,不断优化改善社区党员队伍结构。

(二)注重搞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 ,努力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针对现阶段社区党员的特点,认真研究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一要加强社区党建阵地建设。按照总体规划、资源整合、统一标识、分步建设、节约实效的原则,争取20__年底前全市所有街道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各个社区建立党员服务站。依托服务中心与服务站等阵地,加强对社区各类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每个街道和社区都要有1-2个符合本地实际、受党员欢迎的服务党员项目。要组织社区党员利用这些服务平台,有计划地开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要改进社区党员教育方式方法。积极探索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富有实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社区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教育。加大力度完善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视频网,丰富社区党员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要把党员教育工作与面向大众的社区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文化、娱乐、科普、体育、法制宣传等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三要加强社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社区是实践党内基层民主的重要领域。要保障社区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民利,不断深化党务公开,带动居务公开,建立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进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制度,实行三推一评双直选办法,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和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努力形成人人奉献社区,个个情系家园的生动局面。

(三)注重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努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服务群众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各个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干部队伍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的中心任务,用服务群众成效来检验社区党建主要成效。一要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加强对社区服务的规划、协调、指导,建立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服务联动系统,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推进为民办实事、为企业办实事的服务载体建设,不断满足本地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满足企业单位降低运作成本、实行社会事务社会化的需要。同时,加强数字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区数字社区建设是全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一个亮点,有关部门要好好总结宣传,推广其做法。二要丰富社区服务内容。积极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低收入者、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开展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同时积极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贯彻落实有关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三要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社区服务内容多,工作繁杂。要以社区工作人员为骨干,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切实做好做实社区服务工作。要注重组建以社区内党、团员为主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和居民家中开展服务,并根据党、团员的特长和专长,建立志愿者档案。同时,我市许多的老党员有很高的思想觉悟,不少人为社区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要进一步发挥好社区老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

(四)注重广泛开展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努力促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今年7月,我市以区作为突破口和创新发展的试点,动员了375个驻区单位与区66个社区,开展了新一轮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这个活动以载体创新为手段,以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自身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了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与驻地单位党建和机关效能建设,开创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各地要学习借鉴我市在区试点的经验,广泛开展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使之成为我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形成我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鲜明特色。一要突出主题,阐明意义。突出整合资源结对打造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知名品牌,集聚力量携手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一主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活动,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和力量,从而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二要科学编组,形成合力。以有利于发挥驻地单位资源优势,有利于结对共建单位牵头有力、合力有成,有利于整体活动统筹兼顾、布局优化为原则,规划安排若干个驻地单位党组织与一个驻地社区党组织结对编组开展活动。每个结对编组要配置一个力量较强的牵头单位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努力形成以文件精神为思想基础,以牵头单位为组织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辅助骨干,以组内单位为支撑力量,以联席会议小组会为沟通平台的协调联动机制。三要明确目标,突出特色。结对共建活动要着力体现六个共:即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文明共创、活动共办、难题共解、成果共享。要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实现两个促进:以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自身建设为切入点,提升以社区党建为龙头的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手段,促进驻地单位党的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巩固和扩大驻地单位科学发展的社会基础。各单位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努力完成规定动作,积极做好自选动作,突出本地活动特色,充实我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内涵。四要规范要求,打造品牌。各地要按照市制定的《关于广泛开展城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意见》要求,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同时,要增强品牌意识,使用统一的活动标识、制作统一的牌匾,以凸显活动形象、提高活动品位、扩大活动影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品牌的知名度,争取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更大支持。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关键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领导职责,确保圆满完成社区党建工作目标任务。

(一)各地党委书记要负总责,增强“主业”意识。党的建设 是各级党委的主业,不是副业。各级党委书记要增强主业意识,一定要有搞好党建才称职,搞不好是失职的观念。各县(市、区)和高新区党委书记要切实负起总责,把当地社区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亲自规划部署社区党建工作,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当地党的建设整体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定期研究、检查、指导社区党建工作,切实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社区党务工作者工资补贴等实际问题。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把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各级组织部门要牵头抓,增强责任意识。组织部门是抓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具体规划,为市、县两级党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方案。要注重抓典型引路,制定统一的示范点建设标准,除了区的典型点之外,各地要有计划、高标准建设一批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要加强分类指导,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分类指导,积极研究社区党建工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意见,大力支持各社区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要主动做好社区党建的布置、检查、指导等工作,及时向市、县委反馈社区党建开展情况。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篇9

承包“责任田”,论坛上演PK赛

望花区为了使论坛重实际、出实效,将全区90个社区(村)划分成7块“责任田”,由7名组委会成员每人认领一块,在“责任田”内建立社区(村)书记论坛工作站,负责责任田内的论坛事务,形成了7个工作站带领各自的成员上演论坛PK赛。望花区委组织部为每个工作站制作了统一的牌匾,开辟了独立的办公场所。虽然工作站面积很小,但作用却不容小觑。

工作站站长白艳杰在责任区工农街道开展了“为民服务树品牌”主题论坛,10个社区书记分别汇报各自社区的品牌,白艳杰分别进行指导点评,并用自己多年社区工作的经验为他们出谋划策,为原有的品牌增色加分,提高时效性。合金社区书记郭洪杰激动地说:“我们社区服务居民的工作一直在做,因为我们社区地理位置偏僻,居民居住得很分散,这次论坛上,白书记给我支了招,让我茅塞顿开。”

工作站站长苗凤清在责任区光明街道和演武街道举办了“立足小阵地,做足大文章,社区书记论坛在楼院”主题论坛,组织区域内的7个社区将自己的亮点工作进行集中展示,并开创了邀请党员群众参加论坛的先例。在论坛现场,党员群众对7个社区书记汇报的亮点工作进行了热烈点评,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坛主”轮流当,一人当家众人帮

论坛组委会的7名成员都是望花区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中的佼佼者,他们中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充分发挥7名工作站站长的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论坛实行了主席轮值制,每人每年轮流做一次论坛主席,组织策划开展一期区级层面的论坛活动,激发了组委会成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意。一人做主席,其他站长则组成智囊团,帮助主席策划、提建议。

轮值制的第一期论坛主席由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北厚社区党总支书记白艳杰担任,为了开好这个头,白艳杰下足了功夫。她组织组委会成员开会研究,在论坛QQ群里征求其他社区、村书记的意见、建议。在大家的启发下,白艳杰将她作为轮值主席的论坛主题定为“社区书记面对面”,采取社区书记与工作站站长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现场提问、现场作答,要求答得有针对性、清楚仔细,某个人提出的问题没准就是很多社区都存在的问题。随后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的“社区书记面对面”主题论坛正式开启。论坛上9位社区书记现场发言,并针对社区动迁管理、如何调动党员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如何设计活动载体等社区工作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7位工作站站长如答记者问一般,没有草稿,完全原创,现场作答。朴素的语言、富有经验的回答,让在场的社区书记受益匪浅。岫岩社区党总支书记廖淑娟说:“我是新上任的社区书记,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我有干好工作的动力,但是不知道如何使劲儿。今天的论坛上,我提了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回答,其他人提的问题也是我需要了解的,总之就是收获满满啊!”

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总结篇10

社区工作心得体会(一)

20xx年2月24号,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党校组织的社区支部书记,主任干部培训班。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社区知识及业务知识培训。本次培训活动提高了我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让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受益非浅。

经过四天的培训学习活动,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及感想:

一、社区工作,举足轻重,责任重大。

通过这次学习,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责任重大。各部门都对社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做了指导,总的感受就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相当重视,同时经过这半年的工作实践,觉得社区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职能的要求也随着群众意识的发展不断提高,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我们工作的好与坏,上牵涉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下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群众利益和生活,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是十分沉重的,加强了我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社区工作要围绕服务主题。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社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大到婚丧嫁娶,小到衣食住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群众在各方面的需求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作为社区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本着服务于民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结合我社区工作特点及工作需要,为群众解决紧急的问题。我社区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为老年和弱势群体服务这个主题,

三、开展社区工作,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党和政府提倡和谐社会,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的和谐才能保证整个社会、国家的和谐。社区作为基层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我们锦绣社区筹委会所管辖的锦绣东方小区是成都市惠民工程,安置了老东郊21家企业一万多名的离退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进入我们的社区,社区工作变得日益繁重复杂起来。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开拓创新,强化载体建设,宽思路、多渠道的为民服务。积极探索老龄社区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组织群众开展各项喜闻乐见形式的活动,并不断激发群众的参与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的意识,使群众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相结合。

四、社区工作要求社区干部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

新的时期对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组织管理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作为一名刚参加社区工作的社区干部我更应该积极向老一代社区工作者学习,多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树立为群众无私奉献的思想观念,做到进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情。同时,要充分发挥我们年龄的优势,牵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为社区工作注入年轻的、积极的、更新的因素,成为社区工作的生力军。

经过这四天的学习,我深切的感受到各级领导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干部的重视,我更加有信心和决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为居民群众服务。为我们和谐社区建和居民群众设多做事,做实事。

社区工作心得体会(二)

我20xx年8月来到大展社区工作,不觉间已经四个多月了,在忙碌和快乐的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了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我工作的引导和支持,更体会到了村民的热情和关怀,让我在陌生的地方感到一丝温暖。我是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刚踏出校园,就走入农村工作,所以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都十分匮乏。因此在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几个月的工作中,村两委成员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村里的老党员、年纪大的长者都是我的老师,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将这几个月多来的工作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记得我刚进入社区的一周,我首要任务就是熟悉社区的基本情况,也就是社情民意,懂得与人沟通交流,虚心向老干部学习。社区人员年纪都比我大,对我来说,他们既是长辈也是老师,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我想:只要你们对我能够满意,我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来到社区工作,参与了很多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人生其实就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的小事汇集而成的,而人生的价值也体现在点滴小事之中。来社区之后由我独立负责的工作主要有党员远程教育接收站和视频教育的工作。主要负责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对相关资料的总结学习,还要组织村内的党员干部学习相关课程和做好远程教育学习的记录。在日常工作中,我主要就是协助书记和主任处理一些文件和文字方面的事情,起草一些文件、申请、规划,方案,完善各种资料、档案。

回顾自己工作了这几个月,虽然做了一些事情,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点, 主要表现在能力欠缺,村里情况比较复杂,由于思想上的懈怠,经验方面的缺乏,在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上不够成熟,造成在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时随意化、想当然,没有顾全大局协调分配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方法欠妥,平时进行沟通不够。多数时候是有想法不敢下决心实践,事情总是一推再推,最后不了了之。工作上比较封闭单一,不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书本的和非书本的知识,全面提升自己,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彻底重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沟通。凡事多向领导请示,积极与下面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呼声;认真总结,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只有这样,才能离工作的要求更前一步,离群众的满意更近一点,在工作中真正得到锻炼,不断得到提升。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长在新中国,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与党的关怀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从小就树立了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远大志向,现在作为社区的一分子,通过周围党员干部的影响和引导,我更加认识到党的先进性,更加迫切的希望自己是一名党员。以后切切实实、诚诚恳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辜负组织和领导对我的期望。

社区工作心得体会(三)

3月11日,区委社工委、区民政局、区街道办等对XX年新招社区工作者举办了上岗培训讲座。本次培训讲座既提高了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也为我们更好更快的融入社区工作奠定了基础。让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受益匪浅。经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社区工作举足轻重,责任重大。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工作的好与坏,联系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又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与利益。能够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维系力,让居民有良好的认同感;能够把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传达给居民,又能把群众的意见要求反映给人民政府是社区居委会承担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掌握党和政府的政策提高认识。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倾听居民呼声。做好连接政府与居民的桥梁和纽带。

社区建设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社区建设不是简单的建房子、挂牌子,应本着方便居民的宗旨服务居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应充分调动社区内企事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坚持实事求是,突出社区特色,增强社区凝聚力,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发展目标。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树立服务创新意识。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组织、引导和管理。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夯实群众基础,协调好居民关系。积极主动学习,充实自我。增强人格魅力及威信度是做好组织群众的利器。要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分析调查能力,做好民事调解和法律咨询的工作。要善于找到工作的重点,分析出问题的关键以得到第一手资料解决问题。社区工作包罗万象,没有固定的模式。时时想着居民,事事为了居民,善于沟通,甘于奉献我想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