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22:36:47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工作满意度;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6604(2012)03-0056-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70);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09SJB630015)

作者简介: 李国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研究;吴 冰,硕士研究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除需要有力的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支持以外,更为迫切地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研究表明,农村15-40岁的青壮年中70.16%仅有小学和初中文化,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村人口比例为1∶ 1 20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 100,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妨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成效\[1\]。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和大学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这一背景之下推出,作为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就业的有力措施,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该计划在推行过程中,待遇偏低、成长前景不明确、农村社会融入困难等现实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江苏省自199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选聘,坚持大学生到村任职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择优选聘与跟踪培养相结合、政策引导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组织引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强化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学生村官模式的经验,值得研究和总结。

一、 研究现状

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宏观层面,现有研究多从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长效机制的构建、法律地位的明确等进行探讨。如有学者认为考核制度不健全、退出政策不完善、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了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不畅通,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是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迫切需要\[2\]。也有学者从制度化视阈探讨大学生“村官”政策,认为制度“嵌入”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必然遭遇体制性的障碍,为此,必须明确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中心目的,进一步深化市、县、乡镇基层各项配套体制改革\[3\]。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合法地位的缺失为该项制度长期推行并最终取得成功带来了隐忧,应当建立一个公务法人性质的社会组织取代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运行进行全面管理\[4\]。此外,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制所内涵的“知识与社会相结合、农村与城市相结合、上层与基层相结合”的政治发展理念将对未来中国政治生态产生系统而深远的影响,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政治生态的重要生长点、起飞点\[5\]。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宏观层面的一些制度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决。

微观层面研究关注的更多是政策制度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程度。部分学者围绕村官择业动机、角色定位、工作现状等展开调研,发现有近八成大学生选择担任村官是受到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的引导,任职后面临工资待遇偏低、功能定位不明确、有效激励不足等现实困境\[6-7\]。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亦对其任职期满后留任农村产生了负作用。有学者调查发现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在户籍优惠政策、工资待遇、社会考试优惠政策方面满意度较高,而对津贴补助和住房待遇方面的满意度一般\[8\];而一项针对河北省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则显示,近七成大学生村官因对待遇保障、发展空间不满而无法安心工作\[9\];浙江省大学生村官则对邻里关系较满意,而对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评价不高\[10\];四川省大学生村官对于工资待遇较低、工作中缺乏决断权、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屡被借调等问题较为不满\[11\];山西省大学生村官对福利待遇、工作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均比较满意,但其工作自主性及上下级关系还需进一步改善\[12\]。现有研究仅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进行初步探讨,数据分析的方法仅停留在简单的百分比统计层面,并未能从更深层次解释低满意度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此外,从上述研究可知,不同地区由于实际情况不一,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存在差别。

二、 研究方法

本问卷是在现有成熟量表基础上发展而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涉及性别、年龄、工作地区、工作年限、毕业院校等人口统计特征变量;第二部分是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满意度通常被定义为员工将自己实际获得收益与期望获得收益进行对比时产生的心理感受 \[13\]1。本研究采用总和评分法,该方法相较于单一整体测量法,能获得更精确的评价和诊断结果,发现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具体问题\[14\]。综合比较各量表,结合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主要借鉴哈克曼与奥尔德姆编制的工作诊断调查量表(JDS)\[15\],从个人成长、工作稳定、报酬福利、社会交往和上级管理五个维度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测量。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 从1到5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收集样本数据。正式调查之前,课题组在吴江、海门、镇江等地进行访谈,其中的36名大学生村官的访谈对问卷的编制与修订起了重要作用。随后的正式调查采取现场调查方式,课题组成员分别带领4支暑期“三下乡”实践分队,于2011年暑期走访了江苏省内及周边农村地区,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并完成调查问卷。最终历时三个月的调查走访,共发放问卷163份,回收163份,有效问卷157份,有效回收率96.3%,其中,江苏省内样本有132份,占84.08%。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仅选取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涉及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 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目前最常用的Cronbach′s Alpha信度测量方法对工作满意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测量,测得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45,个人成长、工作稳定、报酬福利、社会交往和上级管理五维度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73、0.862、0.862、0.901、0.882,均在0.80以上,达到了特定项目的要求。由于本文采用的工作满意度量表主要借鉴国外成熟量表,量表的维度结构已确定,因此未将整个量表题项均纳入因素分析中,而是对各维度层面进行因素分析\[16\]88。对各维度层面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均大于0.5,Bartlett检验达到显著,检验结果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共同因素,以特征值等于1为判别基准,结果显示,各维度层面上,均仅提取一个因子,且该因子在相应的若干测量变量上的负荷值均在0.8以上,在个人成长、工作稳定、报酬福利、社会交往和上级管理这五维度上,各因子解释总变异量的贡献率分别为72.75%、87.90%、87.92%、83.45%、81.02%,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132份有效样本中,男性57人,占43.18%,女性75人,占56.82%;21岁以下的有7人,占5.30%,22-25岁的有87人,占65.91%,26-30岁的有33人,占25.00%,30岁以上的有5人,占3.79%;工作地区方面,苏南51人,占38.64%,苏中41人,占31.06%,苏北40人,占30.30%;工作年限方面,1年以内有34人,占25.76%,1-2年有50人,占37.88%,2-3年有33人,占25.00%,3年以上有15人,占11.36%;毕业院校方面,“985”院校3人,占2.28%,“211”院校27人,占20.45%,其他普通高校94人,占71.21%,大专院校8人,占6.06%。可见,大学生村官多为22-30岁的年轻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担任大学生村官一职未满三年;另外,发现样本在性别、工作地区上分布较均匀,符合本文研究需要。

(三) 满意度总体情况

从五个维度对大学生村官的整体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统计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的整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67,介于“一般”与“基本满意”之间,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工作满意度的五个维度中,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报酬福利满意度、个人成长满意度、工作稳定满意度、上级管理满意度、社会交往满意度,其中,对报酬福利的满意度最低,与“基本满意”有一定差距。

(四) 各维度对工作满意度影响程度分析

以各维度满意度得分为自变量,整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标化偏回归系数大小,可以看出各维度对大学生村官整体工作满意度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个人成长满意度、上级管理满意度、社会交往满意度、工作稳定满意度、报酬福利满意度;其中,个人成长满意度是影响整体满意度的最主要维度,大学生村官整体满意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人成长满意度偏低导致的。

(五) 基于人口统计特征差异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分析

为检验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个体差异,分别依据性别、年龄、工作地区、工作年限、毕业院校的不同,求得不同类别大学生村官的整体满意度及各维度满意度得分,并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各满意度得分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若有统计学意义,再用Scheff检验方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

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村官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及各维度满意度上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村官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职务,多从事一般辅工作,男女村官在该岗位上均不具有明显性别优势,且其工作环境及福利待遇差异不大。

2. 由于22-25岁、26-30岁两群组的大学生村官有120人,占总样本的90.91%,因此,仅对这两年龄段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及各维度上,22-25岁的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得分均低于26-30岁的大学生村官。其中,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及个人成长、社会交往两维度上,两年龄段大学生村官差异显著;而在工作稳定、报酬福利、上级管理三个维度上,未发现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2-25年龄段的大学生村官较年轻,对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期望,当现实与理想冲突时,更易产生负面情绪;同时,该群体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缺乏足够的经验,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其在个人成长与社会交往方面的满意度较26-30年龄段的大学生村官偏低。

3. 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和个人成长、工作稳定、上级管理上,未发现苏南、苏中、苏北三个不同工作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报酬福利、社会交往两维度上,不同工作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在0.1水平上差异显著,经Scheff两两比较,发现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苏中、苏北之间。与苏北地区相比,苏中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水平较高,但其福利待遇满意度却偏低,可能是因为苏中大学生村官对该地区的工资水平有较高期待,择业时未充分考虑当地较高的消费水平,且该群体更倾向于与福利待遇水平较高的苏南大学生村官、本地同期考录的公务员、所在村“两委”正式干部等群体比较,易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其对报酬福利的满意度。在社会交往方面,苏中大学生村官满意度也低于苏北地区,可能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中地区吸引了较多的非当地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语言不通、难以融入当地文化等现实问题,面临着更多的人际交往障碍。

4. 在整体工作满意度及个人成长、社会交往、上级管理三维度上,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有上升的趋势;但仅在个人成长这一维度上,不同工作年限的大学生村官在0.1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在其他方面并未发现显著差异;经Scheff两两比较,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0-1年”与工作“3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官之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首次聘用期限为三年,合同期满后,大学生村官与相关组织部门相互选择,决定续聘与否,因此续聘的大学生村官一般对该岗位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对自身职业发展有较清晰的规划,在个人成长方面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处于入职初期的大学生村官。

5. 从“211”院校和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占总样本的91.66%,因此,仅选取这两群体进行比较。在整体满意度及各维度上,“211”工程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得分均比一般普通高校毕业大学生村官要低,且在整体满意度及工作稳定、报酬福利、社会交往、上级管理四维度上均差异显著。与一般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211”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具有一定优势,因此,这一群体对工作各方面的期望较高,而较高的期望易导致较低的满意度。

四、 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总体来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整体满意度不高,尤其是报酬福利、个人成长两个维度满意度较低,但是对工作稳定、上级管理、社会交往等比较满意。具体来说,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村官对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差异不大;22-25岁的大学生村官整体工作满意度及个人成长、社会交往两维度上的满意度得分均低于26-30岁的大学生村官;苏中、苏北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对报酬福利、社会交往两维度满意度差异显著;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大学生村官的整体工作满意度及个人成长、社会交往、上级管理三维度的满意度有上升的趋势;“211”工程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的整体满意度得分均比一般普通高校毕业大学生村官要低。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

首先,保障和满足大学生村官的物质需要。根据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报酬、人际关系、工作稳定性均属于保障因素,江苏省大学生村官对人际关系、工作稳定方面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工资福利方面的满意度偏低,尤其是苏中地区,亟待进一步提升。有关部门应该一方面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村干部福利待遇情况及同类大学生在当地的工资标准等因素,制定相对公平的工资待遇标准;另一方面,在选聘公告中应尽量明确当地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工资待遇水平,“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的表述有待进一步明晰化,对于承诺的待遇标准一定予以兑现,以免造成心理落差,引起负面情绪。

其次,关注和重视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成长。成长与发展、成就感和工作挑战性等属于激励因素,大学生村官对个人成长方面的满意度偏低,普遍反映在工作中实践自己独立想法的机会较少,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长满意度偏低是大学生村官整体工作满意度不高的关键原因,因此,相关部门应尤其重视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成长需求,健全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有关部门应该一方面关注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对其未来规划给予积极引导,并帮助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路径,尤其是任职期间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要适当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并给予其一定的自主处理村级事务的权利,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文化知识、信息传播整合等方面的优势,保证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能在新农村建设中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最后,差异化培养和管理大学生村官。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地区、工作年限、教育背景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年纪较轻的、处于入职初期的、在偏远地区任职的、高学历的大学生村官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深入挖掘其满意度不高的原因;相关管理人员应多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交流,定期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了解不同类别大学生村官间的需求差异,并对他们的期望予以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 陈秋华.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矛盾性分析与对策\[J\]. 惠州学院学报, 2007(1): 31-34.

[2] 郑明怀.论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的障碍及改善\[J\].中国青年研究,2011(6):86-89.

[3] 王久高.制度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J\].探索,2011(3):47-50.

[4] 刘文慧,宋远军,颜 勇,等.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J\].中国农村观察,2010(5):56-62.

[5] 陈 忠.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意义、问题与趋势——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政治学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6.

[6] 蔡 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北京市百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9-153.

[7] 王志刚,于永梅.大学生村官的择业动机、满意度评价及长效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6):87-96.

[8] 王少峰.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由来与变迁\[J\].高校教育管理,2011(6):15-19.

[9] 马倩影,岳 华,褚宝良.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发展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10):100.

[10] 许树洪,苏小菱,刘守赞.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6):116-118.

[11] 史南西.四川省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7):4383-4385.

[12] 史彦虎,赵立斌,谢耀鹏,等.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态度的积极转变及问题分析——以朔州市调研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2824-2828.

[13] Cranny, C. J.,Smith, P. C.,Stone, E.F. Job Satisfaction: How People Feel About Their Jobs And How It Affects Their Performance\[M\].New York: Lexington Press,1992.

[14] 冯 缙,秦启文.工作满意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9,32(4):900-902.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篇2

——神华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张喜武

实施“双六工程”,勇挑社会责任

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他们的转岗就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从来都有一颗尽心尽力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心。神华集团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实施大学生村官“双六工程”,即5年选聘6000名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到神华工作、3年投入6000万元援助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创业。

2011年4月15日,神华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张喜武出席中组部在南京举行的《大学生村官报》创刊暨神华集团“双六工程”启动仪式,向大学生村官发出邀请,“衷心邀请你们来神华集团工作!”并进一步强调:“到神华来,这里有你施展才华的平台,这里有你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神华国华电力董事长王树民说:“我们要站在履行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高度贯彻落实,圆满完成任务。要对应聘的大学生村官负责、对集团负责、对社会负责,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要多看大学生村官的优点、长处,多了解考生的内在素质和潜力,通过选聘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引导。”

抓部署,抓落实,凝心聚力人才养成

得到神华集团实施“双六工程”、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通知后,国华电力公司立即组织召开党委会暨总经理办公会,专题研究贯彻落实集团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统一思想,站在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高度,站在神华集团事业发展的高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完成好大学生村官的招聘接收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各发电厂企业内部岗位设置,确保在不超年度劳动用工计划的基础上,腾出用工指标接收大学生村官;要对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就业前的再培训,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发挥他们的专长,把他们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

根据大学生村官专业分布广的特点,按照专业适当对口、注重综合素质的原则,国华电力公司于2011年共提供了19家单位的30余个工种参加选聘,管理岗位和技能操作岗位各安排50%,为落实大学生村官就业创造了条件。

为做好组织工作,国华电力公司制定了细致的选聘政策、方案和实施细则,明确了组织机构及职责。2011年,为方便考生参加应聘,共设立了榆林、广州、保定、徐州4个考点,总共面试考生578人,其中榆林61人,广州71人,保定193人,徐州考点达到253人。严密的管理、规范的流程、周密的安排,为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提供了保障。考官组成合理搭配,既有用人单位的领导和专业人员,又有来自神华集团兄弟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家和专业人才机构的人才测评专家,通过不同层次和视角进行测评,确保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选。考场流程严密有序,考生进入、离开考场都由专人带领,考点全封闭,后勤和医务人员提供全天候服务保障。热情周到的服务,细致入微的体贴,不仅博得了考生和业内专家的认可,也显示出国华电力公司真心实意广纳贤才,热切期望大学生村官加盟神华的愿望。

按照集团统一部署,国华电力公司按照选聘计划上报录用210人,其中:党员148名,占70%;本科以上学历146名,占70%;非电厂专业197名,占94%,实际接收175人。从此,国华电力公司的人才队伍中,有了一支崭新的、充满希望的力量。

为做好大学生村官的接收工作,国华电力公司专门召开了用人单位参加的视频会,详细布置了接收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安排。国华电力公司党委十分重视村官入职后的培养,责成人力资源部和人才开发培训中心创新培养机制,专门制定了“以村官为主体”的“五阶段”入职培养方案,为期半年,五个阶段环环相扣,突出“边学习边工作边实践”的特点,目的就是为了让村官在国华电力公司快速融入、发挥才干、实现价值。

在后续的职业设计中,各发电公司依据大学生村官选聘志愿,结合岗位需求,提出入职岗位建议,并要求发电公司制定职业培养计划。各发电公司都组织了大学生村官岗位设计座谈会,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帮助设计岗位属性和职业发展规划。结合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岗位需求情况,进行培训岗位安排。各发电公司同时编制岗位实践工作计划,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安排签订师徒合同,落实岗位实践计划,针对岗位实践的实际,进行阶段性综合考评。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对培训组织、培训学员定期进行评价和满意度调查,随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学习需求、学习效果等。各分、子公司把各阶段考核评价结果与定岗关联,大大提升了学员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目前,各发电公司岗位实践阶段仍然在根据特定的培养计划开展当中。

新舞台,新梦想,实现角色顺利转身

在首批大学生村官经过五个多月的培养之后,培养实践成效明显,这些年轻的“村官员工”切实提升了综合素养,基本实现了角色转变,整体表现得到国华电力公司各层面的认可。

一是职业意识和素养全面提升。与入职时相比较,村官们都树立和完善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客户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已经具备在相应岗位实践见习的基本要求。同时,村官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更强的特征也逐步体现。

二是思想及行为融入神华国华大家庭。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活动,村官们深刻理解了公司的价值观,表现出良好的职业行为和综合素养,主动学习,自我加压,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

三是专业能力达到岗位实践要求。村官更脚踏实地,学习欲望和热情更高,在不具备相关专业学历和经历的前提下,自发形成学习组,刻苦钻研和学习,发电生产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均达到优良水平,已经满足在辅控生产岗位实践见习的要求。

精培训,重实效,共塑企业新主人

国华电力公司所属各发电公司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工作,精心策划了多种培训形式,都开展了入职教育培训、安全培训和考试、员工座谈会、公司领导见面会、访谈、师带徒、制定培训计划等工作。有的发电公司还进行了军训、户外拓展、专业理论授课和考试,管理业务培训、定期班会。宁海、台山、高资、准电、宝电等单位总经理亲自参加了见面会,直接与大学生村官沟通交流,解答他们的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安排培训项目,有效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

例如,宁电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大学生村官培训管理委员会,指定了辅导员,明确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并公布了公开竞聘上岗的选拔策略。将培训的每个阶段均设计考核目标,每个阶段的成绩与学习期总成绩按比例挂钩,以此鞭策村官认真学习,为一年后的定岗提供公平科学合理的依据。

台电公司采取了“室内与户外相结合,内部与外部培训相结合,授课与拓展体验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按照“思想与技能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悟与体验结合”的原则设计了培训内容。精心策划了多种培训项目,包括集中授课、座谈、理念与信仰教育拓展体验、军训、岗位实践、文体竞技等。从理念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管理模式和流程、生产基础理论知识、管理及生产基本技能等方面全面培养。

宝电公司在调查阶段组建了大学生村官学习班组,成立了班委会,引入了学分管理制度,考试、考核机制,以“村官”管理“村官”,在公司和班级间架起一座利于良好监督、管理和沟通的桥梁,为调查培养工作平稳推进奠定了扎实基础。调查期间,还安排相关讲座,共完成了15份入职调查报告及《大学生入职调查分析报告》。通过将调查报告标准化的方法,统一规范了调查工作成果,避免了调查成果参差不齐,同时也正确引导了大学生村官入职调查工作的全面开展。

绥电公司灵活性调整培养计划,利用机组临时性检修机会,及时安排大学生村官从A厂发电运行部转到检修中心B厂检修维护部实习,并根据机组检修进度和检修内容,制定了相应的实习计划。总结发现,他们在检修实习阶段的学习效果明显,在熟悉检修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了百万机组的构造和设备状态,同时,对专业充电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实现了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的双赢。

大学生村官入职后,有的公司组织开展了总经理与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人力资源与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以及团委委员与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宁电公司利用工作之余组织开展了“团干·村官”篮球对抗赛、大学生村官中秋烧烤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企业,同时也让大学生村官有机会展示自我,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篇3

一、我县大学生村官现状

县年选聘的150名“村官”毕业于全国60多所高校,涉及经济贸易、工商管理、农学、林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电子信息、法学、汉语言文学、建筑工程等30多个专业门类。按学历划分,本科生80名,占选聘人数的53.3%;专科生70名,占选聘人数的46.7%;按性别划分,男生82名,女生68名,分别占选聘人数的54.7%和45.3%;党员29名,占选聘人数的19.3%,团员121名,占选聘人数的80.7%。在年村级组织换届中,共有17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了村(社区)两委队伍。

二、我县大学生作用发挥情况

我县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能够沉得下、学得进,表现出较好的素质,能协助村两委做好村里的工作和当地乡镇交办的事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推进”:

1、推进村级组织建设

一是优化村干部结构。在今年开展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有17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了村(社区)两委班子,他们的进入使的村两委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优化,村级两委结构渐渐向高素质化和年轻化转变。二是激发村级组织活力。一批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大学生进入村级管理队伍,给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村两委干部受他们感染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例如:鳌江镇垂杨村远程站点的电脑由于原站点管理员不熟悉操作,导致经常产生故障,该村的“大学生村官”就利用专业优势,帮助村站点电脑和村民家庭电脑进行日常维护排除障碍,使该村的村两委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热情迅速高涨,主动提出组织村民进行集中学习收看。三是增强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理论水平较高的优势,在规范村级组织运转方面为村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等,村级组织运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鳌江镇塘北村村两委会会议有时没有记录,许多会议决定得不到落实,该村“大学生村官”来以后,落实了会议制度,并建议重要的村务工作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深受干部群众好评。

2、推进农村基层基础性工作

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得到加强。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的宣传方面“大学生村官”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例如麻步镇显桥村“大学生村官”陶学溢在宣传栏中说明了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并表扬了几位长期以来自觉主动清理环境卫生的村民,自此之后村民对村庄环境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了。另一方面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乡镇的中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他们勤奋的工作态度、开阔的工作思路打开了乡镇工作的新局面。据统计,今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参保也大幅度提高,全县征兵工作提早超额完成任务,计划生育的生孕信息掌握和社会抚养费征收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大学生村官”的努力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3、推进大学生优势得到发挥

通过将近一年的时间,不仅使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大学生村官”的优势也得以发挥,自身价值也进一步体现。一是发挥大学生的知识优势。大学生普遍拥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的文字理论水平和开阔的思路与眼界,所以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都担任了村远教站点管理员并担任着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正是发挥了他们的优势,我县今年远程教育利用率达到72%、站点完好率达到100%,各项数据均走在全市前列。二是发挥大学生年龄优势。年轻而富有活力是“大学生村官”的一个主要特点,正是因为他们的年轻他们经常能够在农村中走村访户了解村情民意,也因为他们的年龄优势接受新事物的过程要快很多。三是发挥大学生创新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可以更容易的跳出思维定势,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例如,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对生育信息的掌握往往依靠直接口头询问的办法,一些村民由于害怕得罪人而隐瞒一些真实情况,而在山门镇西山村“大学生村官”林勇则利用为村里建立通讯录的办法将全村的育龄人口特别是外出育龄人口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进行了登记造册,很好完成了生孕信息的调查摸底。

三、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县大学生村官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些成绩,但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

1、扎根农村意识不浓。主要表现为有三种类型:一是事业心不强。部分大学生选择村官仅仅是为了体验生活,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没有干事业的持久热情和决心。这些大学生总体上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事业定位还很迷茫,存在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的现象。二是把村官作为过度性工作。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村官工作作为过度性的工作,来缓解自己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在农村工作,存在骑驴找马的心态。三是基于村官的政策诱惑。进入村官队伍的有些大学生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或者把村官当成一种向上跳的踏板,没有真心实意想在农村做好一番事业,这样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2、实际工作能力不强。一是缺实用技术知识。农村的实用技术的人才总体缺乏,但有些大学生村官在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和农村工作并没有什么关联,面对基层群众急需要帮助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诉求往往束手无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自身原有的知识优势。二是缺沟通协调能力。部分大学生村官学生时代锻炼缺乏人际沟通方面的锻炼,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事务,面对农民往往表现为沟通不能切入正题、切中要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办事能力。三是缺组织管理能力。多数大学生村官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在与村两委成员的合作共事过程中,部分大学生村官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复杂事务的能力,对人、财、物的组织管理能力还需要提高。

3、工作作风深入不够。一是积极性容易受挫,精神不够饱满。由于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刚刚走出校门,工作理想化程度高,一旦工作遇到挫折,就感觉怀才不遇,甚至消极对待。二是很少深入到户,对村情了解不够。多数大学生村官往往习惯性得待在村(居)委会办公室,等待村民来访,很少主动到村民居民家里拜访,对村情了解不足,很难真正和群众建立感情,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知之甚少。三是缺乏独立思考,被动大于主动。部分大学生村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他们缺乏独立的思考,往往是被动地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交予的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保障力度不大。一是相关政策细则未出台。目前出台的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的优惠政策,只是大体的框架,具体的相关政策细则尚未出台。二是是财力保障不足。我县大学生村官目前的待遇是,本科学历每月1200元,专科学历每月1000元。随着物价上涨,大学生村官的这点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在同类大学生就业岗位中算是收入偏低,很难起到待遇留人的效果。三是聘用期满出路问题。按照规定,聘期满后,经组织考核表现优秀的,鼓励其继续在村内任职,待遇不变;不再继续留任的,自谋职业。留任是大学生村官的一条出路,但多数大学生村干部聘任期满后,该何去何从还是茫然,直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了作用发挥。

四、对策

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官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制约因素,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1、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身份的认同感。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县、乡(镇)党委政府都要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给大学生村官搭建工作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二是强化媒体引导。电视、报刊等媒体要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事迹的报道,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三是注重树立典型。要充分挖掘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对在履行职责、创业创新、带富帮富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要给予支持和奖励,让全社会认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2、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日常工作机制。一是要科学选拔,真正把有志向的青年选。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择真正有志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大学生,让他们真正扎根农村、热爱农村、奉献农村,在农村锻炼成材、实现抱负。二是要强化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知识水平。培训要分为岗前培训和后续培训两方面,一方面要在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之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特别是要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此外,在村官任职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在经济、管理、法律、农村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给予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直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要建立检查、评比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探索建立评选表彰制度,对成效突出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开展一次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例会制度,用例会的形式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去留机制 创新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12-03

选择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为加快农村建设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大学生,因其受教育程度和思想、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优越性,一直被视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文化、反世俗陈规的生活方式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常常成为刺激和推动周边区域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社会骄傲的源泉。尤其在我国,农业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富裕,则国家强盛;农村稳定,则社会安定。缘此,国家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投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遂于近年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基层就业和创业的政策,大学生村官的说法便随之出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①2010年1月,中组部、、教育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等五条出路,规定了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问题。尽管如此,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和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矛盾重重,村官的去留机制尚有亟待创新的地方。

一、大学生村官实施的优惠政策及去留机制存在的问题

为克服大学生村官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使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实现自身价值,在2008年3月,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研究制定了8项激励和保障措施:1.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津贴按月发放;参加养老社会保险。2.在村任职期间,办理医疗、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3.符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4.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5.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县乡机关公务员应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6.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7.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8.到西部和艰苦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此外,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央财政还将按人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②

这一政策的实施,的确为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投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激励和保障,堪称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的政策定心丸。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制约,大学生村官依然困惑重重,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中来。一方面,只是从政策上对大学生村官给予了一定的激励,但好多地方政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未真正给大学生村官安心在农村就业和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保障;另一方面,许多基层乡镇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理解不到位,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服务期限届满之后会远走高飞,并不可能真正留在农村,因此很少将一些实质性的工作交给大学生村官负责。因此说,这一政策的实施,只是在表面上对大学生村官给予了激励,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困惑与矛盾。

二、大学生村官的精神困惑与矛盾

实际上,在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因为政策落实不力等原因,大学生村官依然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事业的建设中,他们虽然在农村任职,但心里总是存在一些其他的想法。据大学生村官网一项题为“2009年到期的大学生村官去向”的调查数据显示:投票人数549,总票数722,其中考公务员的投291票,占40%;考研继续深造的投30票,占4%;续签,继续留在原岗位的投141票,占19%;自谋职业的投60票,占8%;已进行创业或即将创业的投33票,占4%;政府推荐的工作投135票,占18%;其他,投32票,占4%。③具体地说,可以将大学生村官的精神困惑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

(一)服务期满后的择业困惑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任职时一般都有规定的服务期限,在这个服务期限内,村官的确能够享受到相关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但服务期限届满之后,好多地方并未给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具发展潜力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任职基层当村官,只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过渡,这就使大学生村官很难集中心思投身农村事业的发展,对他们而言,前途似乎是光明的,但道路却仍然曲折,甚至他们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的方向在哪里,都显得非常迷惘。服务基层届满之后,他们在重新择业问题上,面对激烈的市场用人机制,他们仍然需要从零开始,而且因为年龄等原因,与应届毕业生相比,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二)考取公务员的加分优惠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虽然考公务员可以获得增加几分的优惠或照顾,但因为大学生村官人数庞大,而公务员录用比例又非常小,对于大多数村官来说,通过考取公务员消除人生困惑的途径依然显得飘渺不可及。

(三)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或就业缺乏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

政策缺失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和就业的长效性扶持,纵观整个政策的内容,并无任何条款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或通过其他渠道发展农村经济之后的政治扶持与资金扶持政策,这就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任职只是一个跳板,使他们原本心存在农村开办企业、创建其他经济组织的创业想法藏在深闺难以施展。另据《大学生村官创业最需要哪方面支持》的网络在线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6月15日零点:总投票人数380,其中资金支持投票172人,占投票总数的45%,技术支持投票19人,占总投票人数的5%,政策支持投票111人,占投票总数的29%,项目支持投票53人,占投票总数的13%,村民支持投票21人,占投票总数的5%。④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创业最为需要的因素,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四)部分大学生村官很难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

部分大学生村官任职基层,并未得到真正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村官任职农村,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如很多大学生村官虽然名义上是去农村基层挂职锻炼,但实际上多被安排到乡镇部门做一些打字、复印、传真等勤杂工作,充其量只是某些部门打杂跑腿的勤务人员,而他们很难真正深入到农村基层,很难真正了解农村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话,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村的本质目的很难实现,大学生村官难以真正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发挥最大才智。同时,在很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对大学生村官的去留问题并未真正考虑多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作用和引导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大学生村官存在诸多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大学生村官在任职农村时,无论从体制方面还是从实际锻炼的机会等方面来说,都处于一种迷惘和观望的态度,这就使他们的心理存在诸多方面的困惑。因而也常常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想法,即在挂职基层锻炼或服务期间,虽然他们人在农村,但心却在其他地方奔波,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在城里或其他政府部门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因而就难以将所有的心思用在农村事业的发展上。另外,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对大学生村官持排挤态度,这也是大学生村官很难全身心投入农村事业发展和建设的主要制约性因素:“有些村里领导怕你做得好影响他的选举,你表现太好了就有篡权夺位之嫌。”一位地方“十佳大学生村官”说。⑤部分地方出现的这种排挤和偏见,也给大学生村官安心服务农村社会发展事业制造了很多障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制约大学生村官全身心投入到农村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大学生村官的就业观念以及对偏僻落后的农村的偏见。一方面,迫于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选择任职村官实属无奈之举,到农村去锻炼和体验,从而提升自己只是一个美妙的说法而已,实际上他们的心从一开始就没有想着农村。同时在服务期限届满之后,大学生村官都到了婚恋成家的重要阶段,但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对农村的偏见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任职时,在结婚成家等方面面临重重困难,是继续留任农村还是重新回到城市成家立业就成了一对重要矛盾。另一方面,据调查显示,服务期满后,选择继续留在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只占极少数比例,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认为,充任村官,在农村就业,则是对自己学识、才能、学历等的严重浪费,是典型的大材小用,正是这种观念和认识的作祟,就使得很多大学生村官根本不会去寻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法,他们虽然在农村任职服务,但也只是等待服务期满之后另寻高就。

因此说,要真正使大学生村官留在农村,为农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则必须革新其去留的机制问题,否则,这种局面将会长期存在。

三、创新大学生村官去留机制的建议及对策

要真正改变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尴尬局面,使大学生村官安心地投身农村事业的发展中来,则必须从其去留机制的创新方面做好文章,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政治堡垒作用和凝聚作用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政治堡垒的作用,广泛凝聚和引导大学生村官投入到农村社会事业中来,不断展示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基层党建工作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当前的农村,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劣程度,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否能够取得重大成就,首先要看基层党组织建设,如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凝聚作用和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则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成为空话。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要创造性地建设农村党组织,克服农村党员缺乏致富本领和“双带”作用乏力的局面,改变农村党员干部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和面对农业结构调整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茫然无措致富无门的尴尬情形。而根据近几年大学生村官的选聘看,他们一般都是具有广泛学识和专业特长的年轻大学生,因此,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创造性地吸纳这些村官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并赋予重要角色,使其有一种找到组织、靠近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发挥年轻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将自己的学识和特长更好地发挥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来。

(二)要创造性地探寻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的课题或项目,激发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长期以来,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村人民本身群体,都有一个传统的观念,就是:“吃靠土地,用靠副业。男耕女织,农副相辅。”“农民把他们的命根子掰成两半,一半是土地;另一半是包括手工业在内的家庭副业。”⑥农村固有的这种传统观念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在基层创业思想的形成与完善。他们认为,在农村创业,仍然逃不脱男耕女织农副相辅的模式,无论如何,依然还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实际上,在我国当下的很多农村中,农副业的延伸产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农业深加工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因此,要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其服务所在的农村实际情况,探索和寻求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大学生村官共同发展的创业课题、创业项目或其他发展项目,如农副产品深加工、特殊农业、农家乐旅游等。在这一层面,需要当地政府和乡镇部门出台一些具体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并从税收、资金、技术等方面给大学生村官结合其所服务的农村实际进行创业的做法予以扶持和鼓励,使其真正看到在农村创业和就业的前途,让他们不断坚定服务农村、服务社会的信念。同时,除了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助之外,还需创造性地制定其他激励措施,如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村官,可以破格提拔或晋升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职员,而不一定只有通过公务员大考才可以晋升,即只有创建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去留机制,多侧面多角度地为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创造有利条件,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困惑才会真正消除。

(三)要建立健全对大学生村官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机制,塑造其更加完美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霍尔丹勋爵说,“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但我们还要说,中国的农村也是一所特殊的大学,经过在农村这一特殊大学的锻炼,可以使很多人从思想上获取更进一步升华,获取他们在大学的课程中所学不到的东西,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好多大学生村官虽然在大学里学到了专业技术知识,但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多畸形或不完善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农村的偏见等方面。因此,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力度,不断塑造其更加完美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大学生村官对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政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消除他们服务农村只是暂时过渡的认识误区。即使有物质等方面的优厚条件,若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不从思想认识上下功夫,不能从精神上转变大学生村官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则大学生村官仍然不会坚定在农村扎根的信念的。在这一层面,需要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人员,组成一个极具感召力和说服力的培训组织,根据当前和今后的政策方向,结合具体的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对现有大学生村官不定期举行一些培训,具体包括思想认识、创业指导、政策解读、心理咨询与疏导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农业兴,全国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安,天下稳”⑦的观念,使大学生村官不断坚定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奉献三农,争做农村事业发展带头人的决心和信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服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强化各类培训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和途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才智和所学,为农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除了需要加强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策之外,地方政府及有关组织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村官在结婚成家等方面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并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成家立业给予安家补贴、为其配偶安置工作等优惠措施,使其消除后顾之忧,从而真正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的去留问题涉及到政策、制度、思想、待遇等各方面的内容,只有将这诸多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真正消除大学生村官的心理障碍和后顾之忧,也才能坚定他们投身农村社会发展事业的信念和决心。这也是当下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长期深入研究和突破的重要课题。创新大学生村官的去留机制,依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历史命题。

注释:

①张丽.从大学生村官新政策的实施看加强大学生能力建设.沂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②董宏君.认真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中央组织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人民日报,2008年4月17日第5版.

③2009年到期的大学生村官去向调查,载“大学生村官网”,链接地址:kaoshi.省略/vote/show.php?voteid=19.

④在线调查.大学生村官创业最需要哪方面支持.载“大学生村官网”,链接地址:kaoshi.省略/vote/show.php?voteid=20.

⑤朱旭东,南婷.大学生“村官”吐心声:3年怎么干 3年后怎么办?半月谈,2010年,第1期.

⑥费孝通.学术精华录.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83页.

⑦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06年,第95页.

【参考文献】

[1]刘宏军.关于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苏北部分县市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王有年,王孝东.大学生村官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3]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村官”研究课题组.2009年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R].edu.省略.

[4]张丽.从大学生村官新政策的实施看加强大学生能力建设[J].沂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李华忠,杨桓.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成效及政策建议[J].社会主义研究,2009(5).

[6]蒋政兵.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改革与开放,2009(10).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河南省;大学生村官;显性流失;隐性流失;河南省新乡市;信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034-04

大学生村官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新兴事物,是时展的需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近几年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它是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现实需要[1]。但是,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具体的实施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村官到农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地方大学生村官流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本课题组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现象为切入点,以河南省为主要研究范围,通过对当前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和流失状况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探析其原因,为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1]提供对策建议。

2009年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和课余时间对河南省新乡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和信阳市等四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课题组成员一方面去当地政府和组织部门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统计相关数据,了解当地大学生村官现状以及流失情况,并就其流失原因向政府部门做一些咨询。另一方面深入农村,以调查问卷、访谈和口头询问等方式对当地大学生村官、村民和部分村干部进行调查,了解当地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和流失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以弥补政府和组织部门数据资料的不足。最后课题组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和数据为依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本调查研究报告。

一、当前河南省大学生村官现状

(一)调查数据与现状分析

1.大学生村官调查部分。(1)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36个大学生村官中,男生22人,占61%;女生14人,占39%;其中本科17人,大中专19人,他们所学专业涵盖农学、法学、文史、理工、医学、教育学、计算机等。(2)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调查。大学生村官的职位多为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在所调查的36名大学生村官中,这两项共30人,占到83%,担任普通村干部的共5人,占到14%,一般都是团支书兼任助理、出纳,或妇女主任等职务,多而杂。在所担任的职务中,有些大学生村官专业对口,但大多数都不对口。就其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而言,6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主要在村里整理档案、传达文件、宣传政策,做村务文字工作,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要在村里从事计生、治安和科技推广等工作。(3)大学生村官对未来的打算。在对未来的打算方面,准备考公务员的所占比例最大,占到53%,其次为扎根农村以及向上发展。同时,还有近20%的村官表示近期暂未打算,待任期满了以后再作考虑。(4)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时间及被调用情况。课题组在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57.6%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其所任职村庄的时间达到3~4天,而有9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偶尔或者时常被其他部门借调。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明确颁布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政策,各地都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在此次调研地新乡卫辉市,大学生村官基本上是由县一级政府选任分配到乡镇,然后再由乡镇统一管理,他们的编制不在村而在乡镇政府,因此很多大学生村官除了完成村里的工作外,经常被安排到站所帮忙;有的大学生村官甚至脱离了农村而成为站所的常任工作人员。(5)大学生村官待遇情况。在工资待遇上,河南省内各市有所差别,并且同一市内各县也有差别。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农村的工资待遇高于贫困农村的待遇。以新乡市牧野区和卫辉市两地为例,同为本科学历,牧野区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在800元~900元之间,而卫辉市则在650元~750元之间。(6)大学生村官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根据课题组对大学生村官所从事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河南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郑州、新乡等地,达70%左右,豫西豫南如信阳等地则仅为45%左右;然而就同一地区而言,经济较发达地区偏远贫困农村的情况却好于市郊区。因为在偏远贫困的农村,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程度非常低,他们渴望有文化的大学生村官能改变本村的落后面貌,所以相比较市郊区,在偏远贫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常常更受到重视。(7)大学生村官对国家优惠政策的满意度。在所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64%的大学生村官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太满意,其中有17%很不满意。主要反映在: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偏低,生活保障性不强;激励性措施不够;后期保障和培养力度不强,对任期届满后未作出明确而具体的制度安排。(8)经济危机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影响。在此次调查中,课题组特意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现实,了解大学生村官对经济危机的看法以及经济危机对其工作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影响。近70%的大学生村官认为,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导致的当前严重的就业压力,会促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工作,这也有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9)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评价和预期。大学生村官普遍认为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能够促进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同时对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67%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该政策能够成为长期可行性的政策,但60%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比较笼统概括,不够具体,且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实。28%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主要是为了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一项临时性的应急政策,不具可持续性。

2.村民调查部分。课题组对村民主要是通过采访或座谈的方式来了解他们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以及大学生村官的看法和认识。通过对近100名村民的调查,90%以上的村民都知道村里有大学生村官,但是仅有30%的村民与大学生村官接触过,有的甚至不知道他们本村大学生村官的姓名;53%的村民知道大学生村官政策,并且对该政策是支持的。

村民希望国家的政策能够保持稳定,选拔那些真正具有农业科技知识以及懂得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综合性知识的大学生村官;并且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改进工作方式,主动上门服务,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加强联系。

也有一些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踏实肯干,积极地为所在农村作出贡献,发展村里的经济,切切实实给他们带来好处,带村民致富,不要走过场;也希望政府落实相关政策,让大学生安心在村里工作。

3.其他村干部和领导调查部分。课题组对其他村干部和领导的调查也主要通过采访和座谈的方式进行,村干部和领导对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支持的,认为大学生在村里工作的适宜时间为二至三年,适合每村一名大学生村官,他们对现有大学生村官的表现也较为满意,认为大学生村官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影响,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文化素质对他们的影响较大。

4.流失大学生村官调查部分。此次调查,课题组共联系到离职或跳槽的大学生村官13名,均通过电话与他们取得联系。他们大都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和招教考试,或参加研究生考试,有的则在外地打工。

关于他们离职或跳槽的原因,主要有: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对在农村工作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身份两难,难以融入村委领导班子,并且自己的一些意见和提议不被重视或采纳;办公条件较差,每天干琐事,施展不开手脚;与当地村民沟通困难;工资待遇低,生活保障性不强。

(二)当前河南省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初显成效

大学生村官政策给农村和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以及近期的成效是显著的。通过对河南省上述四地区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分布,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基层工作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在基层宣传上,无论是农业知识推广、民主管理、卫生管理,还是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科学知识等的宣传,大学生村官合理的知识结构都为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大学生村官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丰富了大学生的阅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2]。通过调查发现,尽管一些大学生村官认为在农村没有太大作为,但在某一方面他们也承认,农村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缓解了就业压力。例如,新乡卫辉市的太公镇贾庄村,大学生村官通过多方联系引进了名优石榴品种“突尼斯软籽石榴”,引导20多户村民组建了“科农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种植石榴近百亩,果树近万棵,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3.该政策开辟了选拔干部的新途径,培养锻炼了后备人才[3]。选拔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不仅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加快了干部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巩固和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而且为国家招聘公务员和选拔干部提供了新的良好途径。

总之,国家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是良好的,值得肯定,也值得我们继续坚持。但在具体的实施操作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警惕和深思[3]。

二、当前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存在的困难以及流

失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具体的实施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村官到农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地方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严重的问题。

1.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具体表现为隐性流失较多,显性流失较少。以信阳商城县为例,该县共计88名(2009年4月)大学生村官,其中隐性流失率高达63%,经常人不在村,他们或待在家里或从事其他兼职;显性流失为15人,占17%,其中8人已考取公务员,1人离职外出务工,剩下6人参加了招教考试和司法考试。

2.大学生村官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与农村实际脱节。“来的不需要,学的用不上”的矛盾在基层日渐突出,懂得农村实用技术的高校毕业生较少,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无法很好地施展专业特长[4]。

一方面,村民对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的渴求,因此,他们对非农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很认可;在有些商业服务业或者工业发展较快的乡村,村民希望那些有经济头脑,能够引进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到本村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只是在村里混日子,并不能够发挥特长,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3.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不明确,身份两难。大学生村官属于新生的事物,虽然国家规定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1],但是对于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做什么”“怎样做”“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政府对此仍然悬而未决[5]。大学生村官虽在农村,但不是村民的一分子;虽然听从上级机关的工作安排,但不是公务员更非领导干部,从而出现“非官非民”的尴尬局面。

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不明确,身份两难[2],一方面导致其职务不明确,徒有虚名;另一方面导致其工作内容不明确,职责不清晰。

4.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偏低,生活保障性不强,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河南,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即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也只有800元~900元,另有1 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安置费[1],除工资之外既没有任何津贴,也没有任何的社会保障。这样的待遇显然难以保证大学生村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5.大学生村官出发点不正确,功利性很强。功利性因素对大学生选择村官这一职业有着很大的影响[6]。根据课题组对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他们对“当初选择该职业的诱因和三年期满后工作去向”的回答,56%的大学生村官选择考研或考公务员,很明显多数大学生仅把村官作为跳板,到农村工作仅是应急之举,是未来走上更好工作岗位的过渡形式。这种心理动机极易导致他们工作不安心,不愿长期留在农村发展。

6.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缺乏长远规划,缺少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使用和管理,具有“临时”性质[4]。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政策,从根本上说具有“临时”性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三年,三年之后既可自谋出路,也可以升学考研或报考公务员等,并给予一定政策优惠。但是,在三年时间即将结束时,不少大学生村官却发现,留给自己的只有自谋出路才是“可靠的出路”。未来,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是十分渺茫的。

“临时”性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对大学生和农村的双重损失。对于农村来说,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这正是国家推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根本原因。政府部门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村官政策?农村怎样才能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施展才干的广阔空间?高调推行、“进口”不断扩大的村官计划,但“出口”又在哪里?如果离开对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关注,缺少对他们的培训、使用和管理,大学生村官政策将难以实现多赢,也难以持久。

7.国家相关政策不够健全和完善,在选拔、分配、考核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和漏洞[3]。在选拔上,考试成为主要形式。它侧重于考核大学生的理论功底,而非实践能力,因此选的大学生能否适应复杂的农村环境则打上了一个很大的问号,这可能造成优秀大学生因为一时发挥不好而“落榜”,影响众多大学生服务农村的积极性。

在分配上,随机性比较严重。由于选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一应俱全,不可能根据各村发展的实际按需分配,从而出现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与大学生实际能力较差之间的矛盾,以及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满怀抱负的心理与工作状况较差之间的矛盾。村民和大学生村官在心理期望上形成的巨大落差,影响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有序开展。

在考核上,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城市郊区相对富裕的农村,由于大学生村官所从事的“闲杂“工作往往与村民无直接利害关系,因此村民和村干部大多对其报以无所谓的心态,一路绿灯通过[7];而部分偏远农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考核基本上由村干部或乡里的领导拍板决定,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

三、对策与建议

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课题组认为应该通过国家、地方政府、农村基层组织、大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舆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来支持和推进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有序实施与有效开展。

1.国家应把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度化、法律化[3],并使之不断完善。首先要加大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力度,尤其应加大资金上的投入;其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和用人体系,将大学生村官政策置于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大背景下,既为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力量提供坚强后盾,也能够解决大学生村官未来不确定性的后顾之忧。

2.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国家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出台后,必须制定相应的系列配套措施,完善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该政策的有效实施。如通过逐年递增的方式等,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优化大学生村官创业环境,并给自主创业者给予一定的物力、财力和政策支持;政府与高校以及培训机构联动,形成固定的长期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和适应农村工作的能力等等[8]。

3.对于农村基层组织来说,基层领导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破除传统身份、城乡和地域等人才壁垒,善于立足本村实际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发展的舞台。基层组织应当按照农村的实际需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任务,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并提高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经常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座谈,倾听他们的真实意见和想法,对于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采纳,增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4.大学生村官自身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对农村的奉献意识,努力提高服务农村的本领,要真正“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做好角色的转换:大学生村官要多与村民沟通交流,善于站在农民的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村民的认同和支持。

摆正心态,真正融入农村: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后,要树立一种村民意识,与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真正融入农村生活;要踏实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真正乐于服务三农,不让村民失望。

转变择业观念,真心服务农民,带农民致富:大学生村官应具有敢于挑战世俗的观念和意识,增强自我认同感。大学生村官应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等信息渠道,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积极寻求致富门路,带领村民致富;同时应结合农村实际,大胆创新,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用新的观念和思维指导农村经济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不会在农村中感到寂寞与无望,相反慢慢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扎根农村的念头。

5.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来源地,应该成为中国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进中的重要一环。首先,高校应该开设与三农相关的专业,经常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而不要仅仅局限于部分学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目前,河南农业大学已开设了大学生村官专业,省内其他高校也可在这方面予以尝试和改进。其次,高校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9]。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工作无贵贱之分的理念,使他们明白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使大学生村官真正树立扎根农村基层,为三农服务的信念。

6.在社会舆论与宣传方面,应该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强化社会支持[10]。应当提高广大民众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以及大学生村官的认知、理解与支持。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村官政策能否有序实施和有效开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立志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难以自我认同并得到家庭与社会理解与支持,与社会舆论不正确导向有很大的关系。对此,宣传部门和媒体应该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理解他们,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办一些访谈节目或是谈话节目,让社会多听一听大学生村官的心声,加强大学生村官与社会的沟通。

四、总结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对于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在这一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不仅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而且大学生村官政策整体上符合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所要做的是,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真正发挥这一政策所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R].中共中央组织部,2009,第20号.

[2]耿相魁.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开发,2008,(11):40-42.

[3]李包庚.“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6):11-15.

[4]安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农业经济,2007,(6):60-61.

[5]米恩广.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的思考[J].今日南国,2009,(6):5-6.

[6]米寸美.“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9):51.

[7]薛新生.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和启示[J].领导科学,2006,(9):36-37.

[8]仇文利.也谈“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社科纵横,2008,(9):95-96.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多元化发展;社会流动;困境

所谓的“大学生村官”,就是选聘高校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等社会基层去任职,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主任助理或者从事“三支一扶”工作。任职时间一般为三年左右,在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政府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享有政策优惠,工作期满后可以自主择业。它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最佳决策,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村官期满后何去何从的问题,这也是对大学生任职期间的工作成效的检验。笔者认为,要实现大学生村官的多元化发展,就必须从其社会流动的方向入手。

一、社会流动理论

社会流动理论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索罗金发表的专著《社会流动》一书中。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流动理论逐渐发展成熟,社会流动正式被社会学家定义为:社会身份地位改变的总和。根据索罗金的相关理论,社会流动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其中,垂直流动就是社会成员的职业或地位发生了质变,水平流动则不同,它是一种在同一个职业中的位置同样的社会地位中的横向的移动或者发展。社会学研究的社会流动实际上是流动还是不流动,也就是说应不应该在原来的位置上占,合适就应该继续,反之就应该流动。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的性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教育水平、家庭背景和社会网络资源等。

二、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流动现状

大学生村官这项政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中却也遭遇着一系列的困境和现实问题,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质量和数量。

(一)身份处境尴尬

在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大多数被管理的村民不认同甚至排斥“外来客”的引导,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处境遭遇尴尬,难以融入村民生活,各项工作没有办法达到很好的展开。由于没有明确的任务标准和具体的工作事项,他们往往被当作一个办事员,充当端茶倒水跑腿的角色,没有施展专业技能的平台和机会。另外,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其身份不属于公务员,也不属于国家干部,在任职形式上属于“空降”,因此更有大学生村官违法之说。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村官身份遭质疑,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处境尴尬。

(二)经济待遇偏低

据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待遇相对较低,在生活上也条件一般,很多大学生来自城市,甚至受不了农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因此“干不长、留不住”成了大部分地区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与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也是有很大现实差距的,例如大学生村官一般都具有党员的身份,到农村任职,是一种逆向的就业追求,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基层考验,这也是在经过了理想与现实的几经比较之后的慎重选择。再者,看到自己的朋友等在大城市拥有好的工作,高收入、高消费,自己羡慕而又不得,很多大学生村官往往会陷入迷茫的境地。

(三)工作推动艰难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推动艰难也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这是由于大多数村官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是文史类和理工类的,而与村官相接的农学类的专业的人甚少,这就造成了所学知识在农村的实际需要中根本用不到,专业不对口,所以在工作时还要从基础开始学起。同时,大学生由于刚出校园,社会阅历尚浅,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对农村的环境和民风民情等了解甚少,很难在农村尽力自己的交际圈,这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期满出路困惑

由于相关的政策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造成了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满结束后无法得到合理安置,使得大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前途问题上感到困惑和迷茫,也使其在任职即将满的时候往往无法安心投入工作。另外,相关的政策出台往往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具有相对滞后的特点,这也造成了大学生村官难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是去是留的问题上犹豫徘徊。

三、影响大学生村官流动的主要原因

(一)机制不健全

社会群体的合理流动是正常的,能体现出其社会管理和社会结构的活力性。目前大学生村官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相关的机制不健全,使大学生村官计划火热之后变成了隐患。首先在待遇上没有给大学生很好的保障,尽管各地在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上包括政治和经济待遇等都制定了相关的措施,但是真正实现起来仍有难度,很难落实到位。其次在相应的配套机制上也不达标,只注重前期的选拔和任用,对后期人员的管理如激励、评价等机制往往较为忽略。再次,国家宏观上也制定了实现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相关社会流动政策,但还是出现了竞争公务员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社会流动。另外,国家鼓励大学生从事村官工作,而期满后大学生多流回高校自主择业,却缺少了一定的支撑条件,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多元化发展。

(二)思想存在误区

影响社会流动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因素。因此,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流动,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意识上加以引导。但是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多数并不愿意长期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意识薄弱,而仅仅把村官当做“跳板”,以便为了以后更好的就业。也有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弱,他们多是从城市的繁华来到农村的朴实,满腔的雄心抱负在现实的工作中遭到打压,因此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很多大学生村官对未来失去信心,很难从心理上接受这一现实。因为对农村基层缺乏全面的了解,应对繁琐的服务工作也是他们渐渐迷茫,产生被社会忽视的边缘化的心理问题等。因此,在长期发展中,这种经历也会被当做一种体验,逐渐影响大学生村官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流动方向。

四、如何解决大学生村官的社会流动问题。实现其多元化发展

针对当前大学生村官出现的社会流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笔者运用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村官的社会流动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实现其多元化发展。

(一)留任续聘

根据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留任续聘属于水平流动领域。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深入基层、熟悉农村生活,对群众有较深厚的感情等就可以选择继续留任,成为基层管理的后备人才。对于这个群体的培养就应该鼓励大学生村官,在期满后续聘,也可以竞聘村委会职务等,鼓励他们在农村发展,实现自己的一番天地。

1.培养其职业认同感

大学生村官由于深入基层,心理落差较大,难免对自己的工作不重视,甚至只是为了能拥有较好的政治待遇等。所以,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就要从心理上使其产生很好的职业认同感,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将自己真实地融入农村基层生活,扎根农村,并为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这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进行相关的培训、开展农村特色活动、文娱活动等并使其担任相关角色,帮助大学生村官真正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责任意识和职业认同感。

2.引导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

目前大学生村官普遍的职业是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如果能自主创业,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发展方向为此,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组织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大学生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等。这也有助于大学生村官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合理引导水平流动。

(二)进企事业单位或继续深造等

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满后选择考公务员、进企业或者留校继续深造等社会流动属于垂直流动。针对这一流动群体,可以灵活地采取相关措施,选择继续健全相关机制,培养大学生村官的职业感,另一方面在其他职业层面也可以促进其社会流动,实现其多元化发展。

1.健全流动机制

健全相关的流动机制,首先要建立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在每学期安排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等。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成立宣传小组,介绍地区特色及对人才的需求,帮助大学生有好的职业定位。另外,在选聘的方式上也要多样,这对大学生村官的社会流动有着关键的作用和影响。

2.引导其进入企事业单位

在这一环节的社会流动中,要及时公布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和大学生村官转入编制的计划和数目,制定相应的转编制考核细则和规定。同时,也要鼓励大型的企业留有合适的岗位给即将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政府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等,使在基层待久但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也能流动到企事业挝唬促进其多元化发展。

3.考公务员

在现行的形势下,报考公务员无疑是当前大学生村官最热门的选择。利用报考公务员加分的政策也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村官留在基层。但在制定相关机制的时候,一定要指定规范化的指标,例如可以提倡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等,也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工作,工作优秀即可被扩充到公务员队伍。

4.支持继续深造

有的大学生村官也认为自身的知识修养不够,想要回校继续深造,对这一群体的培养,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不能仅仅依靠加分政策来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如可以开设大学生村官培训班、设置相关专业的硕士培养等,鼓励优秀的村官通过深造学习,提高知识结构很能力,促进其社会流动。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篇7

——__区妇联关于女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区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及农村的进一步落后。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重大战略决策。响应党的号召,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__年__市首批招收大学生村官900名,其中__区作为全市首个人口大区择优录用大学生村官300名到农村任职,其中女大学生村官 名,占总数的 %,这使得农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女村官越来越多,更在村级管理和促进男女平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__区20个区区中,有7个处于沿黄滩区,涉及到165个行政村,近30万人,37万多亩耕地,人口与耕地均占近全区的30%,20__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元,而同期沿黄滩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150元左右。地区之间的差距、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困扰全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在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他们为加快__区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在第六届村委换届选举中,部分年轻、有知识的女性优秀人才被充实到村委会开始承担重要职务,协助处理农村日常事务,从而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针对女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发挥作用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为了培养基层人才、提高农村干部素质,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采取了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到村担任村官,争取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在政策号召下,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舍弃城市进入农村。同时,优越的政策诸如:从事村官的大学生在就任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等也吸引着广大的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总之,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向落后的农村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一、使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干部的作用相当重要。而当前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着村干部学历浅、知识少、眼界窄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知识型、综合性人才,其具有的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热情活力、敢于冒险、积极进取的特点,对于完善基层组织形式,为农村建设补充新鲜血液作用显著。

其二、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尽管大学生村官在经验等方面有不利因素,但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维敏捷,视野宽阔,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有利于农村干部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等方面的整体进步。

其三、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较高,对国家政策、方针、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保障缺失,他们往往能敏锐地察觉,也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有关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

其四、发挥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的优势,促进了农村新文化建设。思想观念新、文化水平高、文艺表演能力强等优势,在农村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中,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起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创建文明家庭、争做文明村民,促进了农村新文化建设。

其五、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许多毕业于农业院校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他的专业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在经济方面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较低等问题,得到广大村民的广泛赞誉。

女大学生村官除了具备以上特点外,还有性格柔顺,认真细致,亲和力更好,富有同情心,更善于与人沟通等优势,便于与民沟通、调解家庭纠纷,能更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另外,她们有文化,有文艺专长,有利于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推动农村妇女素质的提高及参政、议政能力。

二、女大学生担任村官的阻力及相关问题

从大学生当村官的现状来看,总得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大学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得到了农民的肯定,并且他们自身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特别是女大学生担任村官阻力在所难免,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一)制度不健全,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空降”。就目前农村体制来说,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且多由村民担任,村里的任何决策都需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换句话说,村民特别是村官掌握着村里的人权、决策权等权力,而大学生担任的多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并不具有真正的实权,为不至于破坏村民自治,可能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空降”。虽然说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调查中也不难发现部分区区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关心、支持不够,村官截留现象很严重。女大学生村官变“区区临时工”,有违国家招聘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初衷,不利于农村一线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农村工作的推进。对农村建设人才缺乏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过来还造成人才浪费。

(二)后期政策不定性,造成女村官们工作不安心、不稳定。第一、性别的差别,农村干部以男性居多,村书记也大多是中年男性,为了自身名誉、讲究作风,他们大多不会让年轻富有朝气的女村官在身旁,性别的歧视仍然存在。第二,待遇的差别。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各地村官的待遇也不一样。据调查,发达地区村官月平均工资20__元左右,而我们区的村官月平均工资才800元,贫富不均的现象,使得很多村官在农村工作很难安下心来。第三,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后期管理的问题、挂职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归宿在那里?政府能真正兑现多少承诺?可以说区级、区级包括村官本人,心里都没底。事实上大学生村官都对自己期满后的出路表示担心和迷茫,这就直接加剧了村官不安心、不稳定工作情绪,使他们难以扎根农村、深入工作;同时也使村干部、村民觉得村官到农村工作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拉开了村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之间的距离,使双方不能更加融洽的融合到一起。

(三)传统观念的束缚,世俗眼光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一,广大农村在渴望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大学生人才到来的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地方负责人目光短浅,为了自身利益受损而害怕或拒绝新型人才的进入甚至可能通过一些理由来裁撤大学生村官。第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多以亲情和血缘关系为纽带,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理性是不能战胜感性的,从而带着感性的思维来选择真正能给他们带来发展的人选,所以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真正去竞选村干部时,会被当作“外姓人”而受到排斥,就连在村委会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孤立。

(四)女村官们自身思想上的不到位。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地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在推动阶段,政府给以极大的承诺,诸如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就致使部分到村任职的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时机一旦成熟就会自然“流失”。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鉴于目前女大学生村官们的现状,为了使这一政策能够有效的得以实行,能够使大学生短期的服务产生长远的效益,使农村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作为我们妇联组织要高度重视女大学生村官服务工作,要努力创建三大工作机制,真诚服务女大学生村官。

(一)、建立女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关爱机制。高度重视女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建立一个日常联系制度,做到随时了解和掌握她们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及时找到关爱、服务的具体方法;建立一个定期交流的平台,定期召开女大学生村官交流座谈会,及时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建立一个关爱帮扶的对子,完善女大学生村官帮扶结对制度,让女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和了解工作。

(二)、建立女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培养机制。注重对女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锻炼,需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工作中培养:妇联的各项活动和会议邀请女大学生村官参与,让她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具体的工作方法。第二,在实践中锻炼:妇联的实用技术培训、女性素质学校的培训请女大学生村官参与,聘请女大学生村官为女性素质学校的义务老师,负责各村妇女群众的远程教育工作。第三,在工作中宣传:积极推介女大学生村官为贫困妇女、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宣传女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上的成功经验、工作体会,积极营造女大学生村官“树典型学先进”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篇8

一、市女大学生村官概况

20年,市共选聘173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女大学生58名,占总数的33.5%。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绝大来自本市,4人来自省外。属省选聘到村任职的、市自主招聘的女大学生各29名。

1、年龄结构。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21-25岁的48人,占82.8%;26-30岁的9人,占15.5%;30岁1人。平均年龄23.14岁,最大年龄31岁,最小的21岁,是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为主体的、充满着活力与朝气的年轻群体。

2、文化层次。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本科学历的有28人,占总数的48.3%;大专学历的30人,占51.7%。,有不少女大学生毕业于省内着名院校,如南大、财大、华东交大,所学专业较为,包括法律、教育、经济管理、金融、行政管理、会计等专业,她们整体文化素质较高,能力强,思想观念新,视野宽阔。

3、政治面貌。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31名中共党员,占总数的53.5%,女大学生村干部整体政治素质较高。

4、任职情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37人了职务。任职情况是:副书记7人,书记助理12人;副主任1人,主任助理17人,21人。

5、婚姻状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已婚8人,未婚50名,分别占13.7%和82.3%,大村官对婚姻持谨慎观望。

6、薪酬及居住情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55名月工资为1500,3名为1200元。女大学生村官居住情况各异,有回自家的、有回所在地乡镇居住的,也有在任职地租房的。

二、女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

1、任职情况。市村官资源配置大致遵循“回原籍”和“锻炼培养”原则,对本市的大学生,尽量选派到的家乡工作,以便尽快角色,,鼓励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大学生到条件较差行政村任职;对籍贯不在本县的大学生,其专业、工作特长、兴趣爱好,则安排其到产业有规模、经济发展乡镇任职。据统计,我市58名女大学生村官有49人回原籍任职,占总数的84.5%,异地任职的9人,占15.5%。,对省选聘的、大学文化又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女大学生,初到村时,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对市自主招聘的,则不同县域呈现不同特点,如县、县、县、县对初到村的女大学生让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县(市、区)到村女大学生未任职。

2、工作现状

①工作环境。女大学生入村后,市各级县(市、区)党委、都倾注了心血,多措并举,力推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如县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农村党员培训计划,不折不扣村官的待遇和保障,工资由县财政按月打卡发放,并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险,,推行大学生村官兼任团支部书记;区、县大学生村官管理新模式,给位子、压担子、树靶子、搭梯子,使大学生村官的潜能激发到了最佳状态。县还为大学生村官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的大学生村官档案并管理。,村干部、村民都对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对她们工作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就“村干部对您的计划,工作意见”时,43%人“和支持”,53.4%的人“上能和支持”,1人回答“从不”。在“村民对您的如何”一问中,有31人选择“非常满意,期望”,有25人选择“热情,期望不高”,2人选择“不热情,持无所谓”。

②工作内容,工作量。调查中,就“您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问,有18人选择a“协助村干部做村务决策”,有26人选择b“整理村委文件、写村务总结、报告等”,有15人选择c“无职责”14人选择“其它”。,有7人选择a、b。分析,是村党委鉴于女大学生村干部的年龄、阅历等因素,在考虑分工时,侧重于让女大学生从基础工作做起,边学边干,女大学生耐心、细腻、细致、,能常常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能够自觉政策法律,依法办事,村民意见等特点而安排的。就“您每周工作日为几天”一问,有49人选择“5天”,占84.4%,9人选择“多于5天,常加班”。这表明,大多数女大学生村官工作量适中的。

③工作优劣势。在调查中,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优势和劣势较为。

优势:女大学生性格柔顺,细致,与接触时比男同志更亲和力,更能做村民的贴心人,真正能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在农村人际关系,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农村社会建设等着的作用。如女大学生村官余微,初到村时,村民们都心生疑虑。但凭着她的一颗执着的心和一张熟悉政策法规的嘴,硬是为当地解决了许多问题,是在支援峡江水利枢纽建设中,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感动了不少村民。

劣势:在调查中,不难,与男大学生村官相比,女大学生村官工作思路开阔,胆量、体力较弱,魄力与闯劲,是在新农村规划、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中心工作上对基层问题的应对能力。

3、思想认识状况

在选择村官职业时,大女大学生都有理性的思考。就“报考村官是基于下列哪些原因?”一问,有37人选择“职业选择”,10人选择“为新农村作”。她们或出身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希望能用的学识和智慧农村落后的面貌;或生在城市,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有见地,愿意到农村施展才华和本领,大都对农村工作充满了激情,有为农村做的强烈愿望,并且克服农村苦、条件差的心理。如现为县村官书记助理的大学生村官李小兰,面对当初生录取面试和应聘村官面试在同一天举行该如何决择时,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她说:农村更需要农学领域大学生,少一名生又算得了?

在任职村官职业后,大能“在其位,谋其政”。女大学生们想的努力,把学到的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发展新理念、致富的信息等输送给当地,农民致富的信息。在协助村主任调解百姓间纠纷、普及法律科普知识、搞好当地计划生育工作、基层民情、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等做了工作。如区女大学生村官杨丽,广阔的人际关际,为村里引进香蕉产业,一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一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在谈到她们的心得体会时,女村官们都有感慨。似乎每基层工作的同志都经历过迷茫、彷徨,但对选择当村官,77.6%“从没后悔过”,81%的人生活充实而。

三、的问题

党政对“大学生村官”尽快“村官”特殊岗位作了工作。但据调查,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学习及生活和,主要在几个:

自身认识的位。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在就业和优惠政策引力下的无奈选择,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对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据调查,40%的人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27.6%对农村以后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脱节。从调查问卷看,女大学生村干部在校所学专业包括法律、教育、财会、医学、经济管理、新闻、英语、信息管理、金融、中文等多,总体上看,文科居多,而深受基层欢迎的涉农专业偏少,25.8%的人眼高手低,想法计划总是与不合的。

基层是农村工作经验。大女大学生是从校园直接到农村基层任职,甚至从未在农村生活过,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性别歧视,地方人自身利益受损而排斥“外姓人”,而且农村干部以男性居多,自身名誉,大多不会让年轻富有朝气的女村官在身旁,女大学生村官想法建议不被和采纳,社会各界对女大学生不同程度的“不、不放心、不信任”心态,31%的人每天只干琐事,放不开手脚,46.5%的女大学生自在农村工作能作用,但作用。

四是语言不通、交通不便,工资收入偏低。女大学生与当地人沟通,交朋友,工作之余生活单调。29.3%的人居住条件差,交通不便。而居住地与工作地相距较远,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受我市经济整体,大村官月平均工资在1500左右,在对58名女大学生村官的工资调查中显示,13名工资满意。

四、面临的担忧

1、乡镇干部的担忧——大学生村官能否长久。大女大学生村官自身认识的位,未能真正热爱农村、融入农村并扎根农村。年轻,刚刚踏上社会,家庭事业,都有的不性,加上每年、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时机一旦成熟,就会自然“流失”。从调查显示,58名大学生村官中有50名打算报考公务员或参加报考生,这批人占全市女大学生村官的86%。6.8%的人愿意在农村留任。从个人情感讲,应该鼓励和支持她们,但从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来看,村官的更换频繁是不利的,乡镇对她们三年后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

2、村里干部和的担忧——大学生的知识能否用得上。问卷中,大多数村民对女大学生带领全村致富的能力疑问,女大学生只晓得理论知识,社会实践,又自愿服务热情,遇到难题,如随便邻里纠纷就使其完全乱了阵脚,很难发家致富的引路人。

3、女大学生的担忧——三年后能否有个好出路。女大学生村官担心工作期满后,后期管理的问题.如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能真正兑现多少承诺?这就直接加剧了村官不安心、不稳定工作的情绪,使难以扎根农村、工作,她们担忧三年后的承诺能否予以兑现,即优秀的,可程序优先推荐录用为工作人员;县直事业缺编时优先考虑补编;的,经组织考察,优先考虑提拔重用等。问题得,大学生当村官就极有“作秀”工程。

五、女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思考

女大学生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列宁在《的创举》中指出:“应当缜密的新的幼芽,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成长,并‘照管’嫩弱的幼芽。”要使女大学生到农村就业职业性常态,就找准女大学生作用的自身规律,抓住各担忧问题的交织点和点,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1、党委要创新基层干部管理模式,和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

大学生村官涉及面很广,也,能较为敏感地触动着社会的神经。,对待女大学生村干部,要当后备干部来培养,要当女性人才来使用,要当自家儿女来关爱。要有利于女大学生主观能动性、长期创业基层的管理模式,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优化和变革基层管理的新举措,科学、规范、。要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升女大学生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是操作能力。各地组织人事应将女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鼓励、支持她们在职培训和学历深造,在扶持和培养大学生村官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村官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和途径。大学生村官成长待遇激励机制。搭建女大学生村官成长服务平台,为优秀学生村官向上晋升的渠道。对能力强的、成绩的,要承诺,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重用,该留任的留任。承诺兑现了,待遇了,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人才流动才常态,才能“食之尽其才”。

2、妇联组织要加大服务,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村官良性发展的环境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篇9

同学们,同志们:

为期六天的岗前培训将要结束,不久你们将投身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实现从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大家圆满完成学习培训任务,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你们开始新的事业起点,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去年3月,中组部等12部委联合下发意见,决定从20xx年起,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9月份,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今年,省、市联合启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经过报名与资格初审、笔记、面试、考察、体检等程序,我区聘用了56名,加上去年选聘的10名,目前我区70个行政村共选聘了66名大学生村官,基本上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刚才,**同志代表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作了很好的发言。从她们的发言和平时了解的情况,可以看到,我区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比较明显,大学生村官适应情况比较好,进入角色比较快,逐步融入了农村,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今年选聘的两名大学生村官代表,也作了很好的发言。从你们身上,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蓬勃朝气,也看到了同学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豪情和勇气。下面,我就做好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定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信心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去年1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今年2月,副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春节期间,李源潮部长在江苏省仪征市亲切看望慰问了大学生村官。3月,市委张雷书记亲切看望了我区的大学生村官,并在全市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推进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市对大学生村官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它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好。

第一,选聘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官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村的改革、建设、发展需要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大学生村官掌握现代知识、充满青春活力、富有开拓精神,可以给农村带来比较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思想,与城市相比,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村官可以将市场经济的意识带到农村,让农民也用市场经济思维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比如: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运用资本市场等,能够加快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村向现代社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历史性转变。

第二,选聘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官是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的根本大计。农村是了解国情、熟悉社会的大课堂,是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目前,不少年轻干部直接从校门到机关门,缺乏基层锻炼和艰苦环境磨炼,难以具备全面的领导素质;而一些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由于缺乏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利于他们走上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就是按照干部成长规律,从最基层抓起,从源头上优化党政干部素质和结构,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复杂环境中培养优秀后备力量,为传承党的事业培育合格接班人,努力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第三,选聘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官是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添生机活力的有效途径。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基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能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村级组织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班子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有待提高 等问题。通过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可以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后继乏人的问题,达到优化村级领导班子年龄、文化和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更好地肩负起大学生村官的神圣使命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大学生村官肩负的使命光荣而神圣,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借此机会,我再给大学生村官提几点希望:

首先要立足成长成才,强化“三个意识”。一要强化服从意识,积极对待分配。俗话说:“五个手指伸出来还不一般齐”。就我区来说,由于受区位、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镇与镇之间、街道与街道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够平衡。这次培训结束后,一部分同志将要到条件相对较差的乡村任职,思想情绪上可能会有波动。既来之,则安之。越是条件差,越是困难多,越能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和作风。因此,我们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高兴地到艰苦的地方去,踏踏实实搞服务,兢兢业业干工作。二要强化扎根意识,真正安心基层。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个别同志可能还会有把“村官”当作“跳板”或者“镀金”的想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乐于“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所谓 “扎根”,就是要求大家先当“村民”后当“村官”,要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真心与农民交友,尽快从思想、行动上完成角色转化,最终在“村官”这个舞台上实现从“无为”到“有为”,从“有为”到“有位”的人生奋斗历程。三要强化群众意识,尽快融入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要不断强化群众意识,真心融入群众,与村民保持密切联系,这是我们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大家要充分利用在村里的时间,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了解,尽快和群众打成一片,并运用自己所学、所知、所能,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群众的“贴心人”。

其次要牢记组织重托,树立“四个形象”。一要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形象。为激励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农村、建功立业,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市**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实施办法》,从教育培训、培养使用、生活保障、跟踪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形成了一整套的激励机制,为大家到农村安心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希望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敢想敢干、勇往直前,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干出一番事业。二要树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形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我们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大家都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善于做好“结合”文章,自觉把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所任职村的实际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所任职村的产业特色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搞纸上谈兵,不搞形式主义,多作调查研究,做到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三要树立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形象。农村条件艰苦,农村工作辛苦。大家到农村工作,难免会遇到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大家不要因此而影响心情、削减激情、衰退热情。要牢固树立奉献农村、服务群众的思想,主动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磨练意志、锤炼品格;主动到任务繁重、难度较大的地方锻炼能力、服务群众;主动到群众意见最多、困难最大的地方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四要树立谦虚谨慎、廉洁自律的形象。要严格遵章守纪,树立大学生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自觉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扰民,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利用职权谋私利,不做有损于自身形象的事情,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诱惑面前,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稳得住心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三、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领导,着力构建针对性强的培训机制、全程跟踪的培养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第一,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要建立和完善区、镇街和村三级联动联管责任体系。组织、宣传、人事、财政、劳动、农委、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在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管理包括创业扶持等方面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履行好部门职责。特别是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协调好相关部门,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以人为本,构建服务保障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她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要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待遇的落实。特别是,财政和人事部门要确保配套资金和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第三,结对帮带,完善实践锻炼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结对帮带制度,从思想上“引”、经验上“传”、工作上“帮”、形象上“带”,帮助他们缩短适应周期,尽快融入农村农民,适应农村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实践锻炼机制,结合大学生专业特长,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多压胆子,多交任务,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多做工作,多办实事,在具体实践中经受锻炼、干事创业。

第四,制定措施,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各镇街、各部门要把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环节来抓。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具体优惠政策,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绿色通道。要聘请相关专家,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组,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有效的创业辅导。要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资金瓶颈。

第五,强化考核,建立竞争择优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日常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为核心、德才素质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抓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工作业绩突出、党员群众认可的,要适时提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推荐参加村委会主任竞选;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要通过定向招录、招聘,选拔补充到基层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也可以续聘。

大学生村官期满工作总结篇10

2013年12月,徐州市面向全市任职满3年及以上在岗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19名副科级干部。这次公选采用“量化考绩”和“科学考能”相结合的办法,在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的竞争中提高了选拔干部的质量。

“量化考绩”重兵把守第一关

徐州市委组织部积极探索,把“实干赛高低、实绩比优劣”作为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用“量化考绩”办法甄别、筛选出实干的大学生村官。

“量化考绩”,即将报考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业绩进行量化打分,满分40分,占总成绩的40%。具体细化为任职情况、年度与聘期考核结果、创业富民情况、受表彰奖励情况四个部分(详见《徐州市面向大学生村官公选副科级干部量化评价办法》)。

按照公选职位1:4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笔试人员,面向社会公示7天,接受各界监督。

将平日工作实绩量化,以“硬件”把关,确保进入下一关的人是平时干得好的人(而不是复习得好的人),实现重要关口前置和权重提升。

“科学考能”能力强能考得好

“科学考能”,考察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干得好的人也能考得好。

“科学考能”,即科学设置考试内容,目的是考验知识、测试能力、体现实践、强化责任。其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

笔试采取到村调研的方式,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由相关专家根据职位特点和能力要求进行针对性命题,体现“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改变过去考干部就像考学生、考能力就是考知识的做法,最大限度避免“高分低能”、“考试专业户”现象再现。

笔试环节,要求考生结合调研和工作实际,以“完善乡村治理”或“创新社区服务”为主题,自拟题目答题。面试环节,则要求考生点评所给案例中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富民实践情况。考官据此重点研判考生对基层工作的深科程度、相关政策法规的熟悉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情况,努力考准、考实干部能力和素质,使选出来的干部能力达到其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