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施工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1 11:30:32

加固施工总结

加固施工总结篇1

[关键词]桥头路基CFG桩复合地基 堆载预压 加固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武广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时速为350km/h的高速铁路,全线采用无砟轨道形式,要求工后沉降不大于15mm,过渡段工后沉降不大于5mm,技术标准高,科技含量大。路基上铺设无碴轨道成败的关键在于沉降的控制,其主要风险源于地基的不确定性和所选填料性质的好坏和变异性。为确保沉降有效控制,利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基并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加固处理就是一典型实例。

1.工程概况

武广客运专线特大桥桥头软基段采用CFG桩带桩帽加褥垫层的处理方法,设计填土高4m,堆载预压填土高3米。此段位于丘坡,丘坡较平缓,下为水塘。主要土层分布:0~5米为Q2黏土、粉质黏土,软塑,σ0=80~140KPa;1~4.0米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褐红色,硬塑,σ0=180KPa;0~2.0粉土,黄色、褐黄色,稍湿、稍密,σ0=100KPa;0~4.0米中粗砂,褐黄色,少量为杂色或灰黄色,潮湿,密实,σ0=150KPa;下伏泥质粉砂质泥岩,紫红色。全~强风化。

2.工程设计

基底设计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桩径0.5m,混凝土强度等级C15,桩长6m~9m,采用长螺旋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法施工。

桩位采用三角形布置,处理范围至坡脚外侧至少1根。桩体施工完成后现浇C15混凝土扩大桩头,扩大头顶宽1.0米,高0.6米。桩顶铺0.6米碎石垫层,层内铺设一层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的双向土工格栅。

路基基床底层填筑完成后采用堆载预压,预压高度3米。

见图1。

图1桥头路基结构图

3.CFG桩复合地基施工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或石屑、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成桩后与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通过改变桩长、桩距、褥垫厚度和桩体配比,能使复合地基承载力幅度的提高。

CFG桩最常用的成桩施工方法有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两种方法。根据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我们所处工点的具体地质情况,我们按要求采用了长螺旋钻机成孔泵送混合料进行施工。褥垫层采用为碎石垫层,厚度0.6m,内铺一层双向土工格栅。

3.1 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

3.1.1 CFG桩复合地基施工作业流程图见图2

3.1.2 成桩施工

(1)钻机就位:利用全站仪测放出线路的中、边线,在坡脚线外侧,根据CFG桩平面布置图放出每根桩桩位,用竹签标示。根据标示做好钻机定位,要求钻机安放保持水平,钻杆保持垂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0%,钻头对准孔位中心,控制桩位偏差在50mm以内,钻杆与钻孔方向一致。

图2 CFG桩复合地基施工作业流程图

(2)钻进成孔: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电机,将钻杆旋转下沉至设计标高,关闭电机,清理钻孔周围土。判断钻头是否到了持力层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桩机驾驶室观测电流的变化。钻机开始钻孔及软弱地层钻孔时,电流表指针在120~130安,当钻头遇到持力层时,瞬间的电流将增大到160安以上,同时电压下降。此时,应判定钻头已达到持力层。二是在钻机导向架上按0.2m间隔做显著标记,旁直观观察,当钻头到达持力层时,钻杆上部的动力头发生颤动和轻微的摆动,钻机的动力明显减弱,此时,应判定钻头已达到持力层。成孔时应先慢后快,以避免钻杆摇晃、及时检查并纠正钻杆偏位的差值。

(3)灌注及拔管:CFG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泵送混合料前检查其坍落度)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拔管后泵料。成桩过程连续进行,避免供料出现问题导致停机待料。桩顶超灌50~70cm。

(4)移机:移机前对下一根桩的桩位进行清理辨识,确保桩位的准确性。

(5)封桩:灌注完成后,钻杆拔出地面,确认成桩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的标高后,采用湿粘性土封顶。

(6)桩头处理:CFG桩成桩7天后,然后人工用钢钎等工具清除桩头浮渣和多余部分,凿除后桩头表面平整,桩长符合设计要求。

3.1.3桩帽施工

CFG桩桩帽为扩大桩头,扩大头顶直径1.0米,高0.6米。施工前先进行桩间土的回填,并分层用小型夯机夯实,压实度确保达到90%以上。回填至设计桩头位置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检测,合格后根据具体尺寸挖除0.6米范围内的桩头及周围土体,进行现场浇注C15混凝土。

3.1.4褥垫层施工

为确保褥垫层施工时不破坏土工格栅,具体设置形式由下而上为25cm(碎石)+5cm(砂)+ 一层双向径编土工格栅+5cm(砂)+25cm(碎石)。碎石垫层采用碎砾石类填料,且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在碎砾石中应掺10~12%的石粉或细颗粒,在拌合站集中拌合均匀后进行填筑。碎石垫层采用25T压路机静压2遍+弱振2遍+静压1遍。第一层砂垫层铺设厚度为5cm,铺设完后采用压路机静压2遍。在第一层砂垫层上铺设土工格栅,采用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的双向经编土工格栅。铺设时沿路基横向铺设,搭接宽度不小于50cm,铺设时路基坡脚两侧预留2m回折长度。同理进行第二层砂垫层和碎石垫层的施工。

3.2质量控制措施

(1)做好地质情况的复核工作。对有代表性的地点在施钻过程中适时提钻确认地层分布情况是否和地质资料一致,特别是钻进达到设计深度时要确认桩尖土是否已经达到持力层足够深度。若出现异常情况,则必须及时通知监理和设计单位到现场确认,并提出处理意见。

(2)布桩时,CFG桩的数量、布置形式及间距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并遵循从中心向外推进施工,或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施工的原则。不宜从四周转向内推进施工。

(3)对进场施工的所有长螺旋钻机在开钻前应由施工技术人员对标尺、刻画进行复核,消除标识误差。尤其是钻机初始标识要指定专人进行复查,防止操作人员弄虚作假。使用反差大的反光贴条每0.5米进行标识,粘贴在钻机导向架上,利于夜间记录人员识别读数。

(4)混合料灌注时钻杆提拔速率和输送泵的泵送量要密切配合,钻杆静止提拔,并保证连续提拔,施工中严禁出现超速提拔及先提管后泵料。拔管速率太快可能导致桩径偏小或缩颈断桩,而拔管速率过慢又会造成水泥浆分布不匀,桩顶浮浆过多,桩身强度不足和形成混和料离析现象,导致桩身强度不足。故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拔管速率。正常的拔管速率应控制在2~3米/分钟。灌注过程中芯管插入混合料的最小深度宜按30cm控制。

(5)控制好混合料的坍落度。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混合料坍落度过大,会形成桩项浮浆过多,桩体强度也会降低。坍落度控制在180mm~200mm时和易性好。当拔管速率为2~3米/分钟时,一般桩顶浮浆可控制在30cm~50cm左右,成桩质量容易控制。桩身每方混合料掺加粉煤灰量控制在140kg~180kg。

(6)确保桩长达到设计要求。设计要求CFG桩必须穿透软弱土层至硬底,对于下伏基岩段应嵌入全风化层≮1m。

(7)土方开挖时不可对设计桩顶标高以下的桩体产主损害,尽量避免扰动桩间土。

(8)剔除桩头时先找出桩顶标高位置,用钢钎等工具沿桩周向桩心逐次剔除多余的桩头,直到设计桩顶标高,并把桩顶找平,不可用重锤或重物横向击打桩体,桩头剔至设计标高处,桩顶表面不可出现斜平面。

(9)桩间土回填至桩头平齐并采用小型夯机分层夯实,确保压实度达到90%以上。进行褥垫层施工时,禁止大型机械车辆直接行走在CFG桩工作区。

(10)土工格栅应在平整好的砂垫层上按路基底宽全断面铺设,摊铺时拉直顺平,紧贴下承层,确保无扭曲、褶皱、重叠现象。在斜坡上摊铺时保持一定松紧度。铺设时应在路基边各留2m的锚固长度,回折覆裹在压实的填料面上,外侧用土覆盖,以免认为破坏。

4.路堤填筑技术措施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随着附加荷载的作用,软土地基中超静水压力逐渐消散,为了能够使路基填筑所产生的增加量与路堤底强度的增加量相适应,必须进行路堤沉降和位移观测,控制路堤的填土速率,确保路基施工安全稳定

4.1路堤的施工观测与控制

4.1.1沉降观测元器件的设置原则

沉降观测的元器件主要观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底沉降,路基基底沉降观测元器件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单点沉降计,剖面沉降管主要是校核沉降板;二是路基自身的沉降,采用的元件是路面沉降监测桩。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代表性观测断面示意图3~图5:

路堑地段沉降监测元件布置示意图 图3路堑地段沉降监测元件布置示意图 图4

堆载预压地段沉降监测元件布置示意图 图5

4.1.2沉降变形观测元器件埋设

(1)安装沉降板

沉降板应埋设在褥垫层顶部(或换填层底部),在褥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掏槽使其嵌入褥垫层1O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在套上保护套管。上口加盖封住管口。沉降板安放应与地面垂直。

随着路基填筑施工应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l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2)安装剖面沉降仪:

当路基基底碎石垫层施工完成后或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在垂直线路方向开挖出宽20cm,深20cm左右的沟槽,整平槽底并在沟底铺设一层5cm左右厚的中粗砂并找平,后安放剖面沉降管,然后再在剖面沉降管顶面回填5cm中粗砂并于碎石垫层顶部平。每侧要伸出路基坡脚2m,为防止沉降斜管被损坏,管头两端用C20混凝土浇筑保护井。

(3)单点沉降计:

单点沉降计均为观测路堤本体变形部分, 在路基本体施工完成后进行,按设计断面图埋设。元件埋入之前应采取措施保证孔径满足安装要求。

安装工艺流程:钻孔 探孔安装沉降计注浆安装法兰沉降盘孔内灌沙回填传输电缆埋设。

4.1.3沉降观测的主要项目

(1)地表变化。巡回观察路基、坡脚外地面的变形、裂缝、出水现象及其发展情况。当发现以上现象时,应考虑缓填或暂停施工。

(2)基底沉降观测。在填土过程中,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通过观测沉降板的沉降量和沉降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掌握和分析判断地基在填筑过程中稳定性,进而根据沉降量的大小控制填土速率。

(3)路面监测桩观测。路基填筑完成后,在表面布置沉降监测桩,通过观测沉降量和沉降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判断并预测路基是否沉降稳定,能否进行无砟轨道的施工。

4.2土方填筑及填土预压

4.2.1土方填筑

为保证路基沉降均匀,客运专线对路基的填筑提出严格的要求,第一必须在基床底层采用粒径不大于60mm且级配良好的A、B填料进行路基填筑;第二填筑过程通过埋设的沉降板严格控制填筑速率,确保工后沉降过渡段的沉降量不大于5mm,路基沉降量不大于15mm;第三对路基的压实采取四控,即空隙率n、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及地基系数EV2进行检测指标控制。

为满足要求,选择DK1703+350-DK1703+500作为了试验段,初步掌握位移与沉降情况,确定填土速率、填料最佳含水量、松铺系数和碾压遍数。根据管段内的具体情况,选用了天然砂砾石土做为填料,由于南方雨水偏大,填料含水量较大,每层松铺厚度30-35cm。推土机初平后晾晒,待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平整碾压。各项检测指标合格后填筑上一层土方。根据试验段取得的参数,开始路基的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指导施工。

4.2.2填土预压

路基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进行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先完成一层),检测合格后,表面铺设土工布而后进行堆载预压土方的填筑。填筑时分层进行压实。摆放期至少满足六个月且沉降板和观测桩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趋势稳定后才能够进行卸载,继续第二层级配碎石的施工。

5.效果检测及观测数据分析

5.1 CFG桩基桩低应变动力测试

随即抽检了总桩数的10%,共30根进行了低应变动力测试。结果为Ⅰ类桩28根,占抽检桩数的93.3%,Ⅱ类桩2根,占抽检桩数的6.67%,未发现严重缺陷桩和断桩,桩身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5.2 CFG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此段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承载力为300KPa,根据规范要求,加载量取设计值的2倍,为600KPa,每级载荷为加载梁的1/10。地基荷载试验承压板采用直径1.8m圆板,板底铺设50~150mm中粗砂找平。采用液压油泵千斤顶人工加载,工字钢设堆载平台,预制块堆积提供反力,最大压重1828.8KN。通过加载系统的液压表测量,用千斤顶的标定曲线换算给出每级压力表读数,试点沉降则通过承压板两边对称架设的4个机械式百分表测量。 荷载试验示意如图6, DK1707+400桩号50-1检测结果如复合地基荷载试验P-S曲线图7。

荷载试验示意图 图6 复合地基荷载试验P-S曲线图7

5.3沉降及位移观测

表3[DK1707+350~DK1707+420]区段沉降分析结果汇总表

DK1707+400沉降点(沉降板)荷载-沉降过程曲线图8

DK1707+400沉降点(路面观测桩)荷载-沉降过程曲线图9

根据武广公司要求,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对每个路基工点应以三个月为周期根据最新推导的沉降拟合曲线进行工后沉降预测至少两次以上,并检查所有观测断面的预测工后沉降是否满足以下要求:

对路基和刚性结构过渡段还应同时审核其预测工后沉降差异是否≤5mm,折角≤1/1000。

此外,还应检查同一个观测断面前后两次工后沉降预测值的差异,如果其差值≤8mm,可认为预测的工后沉降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设计预计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的差值不宜大于10mm。

如果一个路基工点所有的观测断面满足以上要求,该路基工点可以铺设无砟轨道施工。

6.结论

根据武广公司施工组织安排,本段路基通行运梁车时间为2008年5月,双块式无咋轨道施工时间是2008年10月。桥头路基加固处理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质量措施的控制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观测,该段路基在2008年5月顺利通过了专家评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架梁通道和以后的无砟轨道施工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加固施工总结篇2

关键词:固定总价合同 竣工结算 审计对策

在我县灾后重建工程中,截止2015年初,采用固定价比选的项目有107个,后这些项目陆续送审。而这些项目很大一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更,部分工程存在清单工程量与施工图工程量不相符的问题,部分存在清单漏项,而这一系列问题将涉及工程造价的增减变化。这一情况与固定价比选办法第十九条:工程结算价必须是合同价相冲突。对此这些项目如何开展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在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歧,有的认为竣工结算价即合同价、有的认为工程量有变异应按实结算、有的认为此类工程不应再开展审计。这些矛盾的出现,使固定价比选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工作一度推动困难、陷于停滞。

一、固定总价合同工程在竣工结算审计中出现的主要矛盾:

1、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设计变更的矛盾。有的设计变更存在工程量变化,工程量变化必然引起造价变化,这与固定价比选办法规定发包价即竣工结算价相冲突。

2、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计算的矛盾。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对采用总价包干的工程,在确定包干总价时安全文明施工费暂按基本费费率加现场评价费最高费率计列,竣工结算时,安全文明施工费按本办法规定计算并对包干总价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进行调整。固定总价合同竣工结算时这两项内容一旦调整,这又与发改部门固定价比选办法规定发包价即竣工结算价相冲突。

3、固定总价合同下工程量清单偏差的矛盾。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以及工程实施的紧迫性,实际工作中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常常时间紧迫,难免存在工程量清单缺项、项目特征不符、工程量偏差等矛盾。工程量清单的偏差无论怎样变化、必然引起工程造价的增加或减少,这个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在一定范围时,大家还能接受,当这个增减幅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发生质的改变,或者造成企业亏损,或者造成业主投资流失。

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有序开展竣工结算审计工作,使竣工结算审计结果符合实际,维护建施双方的正当利益,维护行业、部门政策的严肃性、公正性、连续性,从政策和制度上杜绝不公平现象,使竣工结算审计过程进一步体现公平正义,成为了建施双方、咨询单位、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分析原因、明确差异、研究方案

固定总价合同是指合同的价格计算是以图纸及规定、规范为基础,工程任务和内容明确,业主的要求和条件清楚,合同总价一次包死,固定不变,即不再因为环境的变化和工程量的增减而变化的一类合同。它一般适用于工期短(一般在一年内)、投资额不大、施工图已完成、建设环境稳定的工程。一般情况下,竣工结算价=变更+签证+合同价=变更+签证+中标价。

1、出现分歧和矛盾的根源

在现行的招标方式中,特别是E方式比选招标,在招标文件中均有一个要求:“竣工结算价即发包价”。E方式招标的隐含的前提条件是:工期短、施工图明确、施工过程中无变更和签证。因此,其工程“竣工结算价=合同价=发包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认为固定总价合同的结算方式为:“竣工结算价=合同价=中标价”。忽视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更和签证。对于E方式招标的项目,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更和签证时,特别是这些变更和签证还会引起造价发生变化时,“竣工结算价=发包价”的条件已发生变化,尤其是引起造价的变化对施工方可能造成亏损,对业主未实施的内容谁愿白给钱,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产生矛盾。

在竣工结算实际审计过程中,常出现业主、咨询单位审计工程师要求将工程施工过程中未实施子项的造价扣减;施工单位在竣工结算中将变更和签证子项的造价增加,工程量清单偏差减少的造价增加到竣工结算中。因此出现了篇首的矛盾和分歧。

2、产生分歧和矛盾的原因

通过分析和了解、走访,发现了产生这些分歧和矛盾的原因:

(1)、忽视了一般固定总价合同与E方式比选招标条件下固定总价合同的区别。一般固定总价合同的适用条件:工期短、施工图明确、允许变更和签证。E方式比选招标条件下固定总价合同适用条件:工期短、施工图明确、施工过程中无变更和签证。

(2)、人们认识的个性区别。一般人按字面理解固定总价即是合同价不发生改变。专业认识深度的不同,对固定总价合同的含义理解也不同:有些人认为发生了变更和签证应当增加相应造价,但安全文明施工费和规范不应调整。有些人认为安全文明施工费和规范应当调整。

(3)、政策措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差异。一般固定总价合同和E方式招标条件下的固定总价合同的矛盾中,一般固定总价合同是普遍性,E方式招标条件下的固定总价合同是特殊性。E方式招标条件下的固定总价合同和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的矛盾中,E方式招标条件下的固定总价合同是普遍性,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是特殊性。在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的内部矛盾中,建筑、市政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又具有其特殊性。对于特殊性,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应当只注重普遍性,忽视特殊性;或只注重特殊性,忽视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互为转化。

3、寻求解决方案

审计是事后审计,是根据已经形成的制度、政策、规范、法律解决已经发生的事情。为此,我们疏理并加强了有关文件、规范的学习,并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政策要求。

(1)、关于变更和签证。省发改委关于固定价比选文件第十九条规定“工程完工后,比选人与中选人的竣工结算价格必须是合同价格。”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部分单位和人员常常将此条中的“价格”理解为“合同总金额、总价”,忽视了“单价”的含义。“竣工结算价即发包价”,对基本建设前期工作做得好、同时施工过程中又无变更、签证的项目,在竣工结算阶段,对加快竣工结算进度、缩短竣工结算时间有较好的作用;但对施工过程中有设计变更、施工签证的项目按此确认是不恰当的,只注重总价含义、忽视单价含义是不全面的。正确理解应为:当无变更、签证时,竣工结算价即发包价,按总价合同方式办理竣工结算符合实际。当有变更、签证时,竣工结算单价即发包单价,理解为单价不变,这时,考虑竣工结算方式按单价合同方式办理。

(2)、关于安全文明施工费和规费。省住建厅规定:对于建筑和市政工程,控制价按双倍基本费和最高标准计取,竣工结算时按管理部门核实的标准计取。这是建筑和市政工程和其它工程不同之处,它细化了不同规模工程、企业、不同标准的差异,为有利于工程管理,促进企业和社会文明进步,保障劳动者和他人正常生产生活需求,在固定总价合同中应当体现行业管理部门对安全文明施工和劳动者劳动保障的要求。

(3)、关于工程量清单偏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工程量必须以承包人完成合同工程应予计量的工程量确定。 施工中进行工程计量,当发现招标工程量清单中出现缺项、工程量偏差,或因工程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时,应按承包人在履行合同义务中完成的工程量计算。当招标控制价复查结论与原公布的招标控制价误差大于±3%时,应当责成招标人改正。因此,当工程量清单偏差超过一定范围时,竣工结算应当按实计量计价。

三、集思广益、制定对策

我们将采用固定价比选方式招标项目存在的问题梳理后及时向政府领导作汇报,在历经两次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及招投标管理机关向其上级管理机关请示、组成联合考察组到邻县考察后,遵照有关部门要求:一个区域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公平性的原则,形成了我县的处理解决办法。

( 一)采用固定价比选实施的工程项目,发承包双方在办理竣工结算时应严格区分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办理竣工结算。

1.经发包人确认的承包人实际完成的工程内容、结算价与网上的固定价比选项目工程量清单、发包价(控制价下浮一定比例:房屋土建、市政工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7%,交通公路、水利工程和其他工程8%)相比,在正常误差范围内且未发生设计变更、严格按图施工的,发包价即竣工结算价。

2.经发包人确认的承包人实际完成的工程内容、结算价与网上的固定价比选项目工程量清单、发包价(控制价下浮一定比例)相比,超过正常误差范围或实际施工期间发生设计变更以及与原设计图纸存在差异的,发承包双方应按照实际发生工程内容予以确认,并在的控制价载明的单价基础上下浮一定比例(房屋土建、市政工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7%,交通公路、水利工程和其他工程8%)后办理竣工结算。安全文明施工费和规费则按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计取。

(二)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第5.3.8“当招标控制价复查结论与原公布的招标控制价误差大于±3%时,应当责成招标人改正”的规定,经发包人确认的承包人实际完成的工程内容、结算价与网上的固定价比选项目工程量清单、发包价(控制价下浮一定比例)相比正常误差范围确定为±3%。

加固施工总结篇3

关键词:成本造价;固定总价;工程造价;优化应对;统计

1 固定总价前提下对工程造价优化

1.1 固定总价对工程造价问题优化的促进作用

设定工程成本造价的固定总价,也就是在固定总价的前提下工程造价的管理更加具有优势,也更有利于保护广大业主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固定总价的前提下,工程造价的优化问题的应对显得更加的易操作、易管理,因为工程前期的成本总价固定,在业主或是投资商不变更建设施工内容的条件下,前期规划设定好的成本造价价款便是最终承包商、施工单位的造价结算价款。由于没有涉及到价款的变更,就非常有利于工程造价对整项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控制,这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固定总价前提下可以为后续的工程造价管理节省下大量的计算工作量、价位审核工作量.楦集中做好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2)在成本总价的固定前提下,承包商或施工单位在投标中出现的因价款计算失误、施工过程中的市场价格变动而导致的价格成本风险等因素,都要由自己承担,固定总价的设定为投资商提供了安全的发展空间,也让工程造价的优化问题的管理工作变得可行。

另一方面,在固定总价前提下,承包商还要承担起工程施工量的风险,因为在固定总价的合同中,只涵盖了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图和建设说明,在不超过固定的总成本量范围之内,承包商可自行计算工程量单价,这样的话,对于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量计算错误、漏算等经济风险,都要自行承担,这也在相当的程度上为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减少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也可以更好的应对工程造价的问题优化。

(3)固定总价前提下工程造价的管理更规范工程造价的优化问题的解决,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工程造价对项目工程管理的作用。然而在总价固定的前提下,只有投资商或是业主有权变更施工设计,以及增减工程量与成本价款。在没有特别重大的特殊情况下,投资商不会轻易对规划好的成本总价进行更改和变动,所以,承包商或旋工单位的索赔风险几率也会大大地被降低。投资商对于工程造价的管控工作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将成本控制在预算的范围之内,在考虑到众多风险因素后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将更加规范,对于出现在工程造价中的问题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和应对。

(4)固定总价前提下成本总价不变、总价控制优先应对工程造价中的问题优化,归根到底是要排除一切可以造成成本升高、成本失控的不利影响问题,将工程成本造价控制在预期的价格范围内是工程造价最主要的工作核心。而在固定总价的前提下,规定了固定成本的总价格,工程项目的总成本一次性的定型,决定了工程造价的总价控制优先,所以从根本上就杜绝了工程造价管理会造成成本管理失控的可能。

1.2 固定总价前提下对工程造价影响局限性分析

基于应对工程造价的优化问题,固定总价予以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1)固定总价前提下,不适用于优化所有规模的工程造价中的问题

由于成本投资被固定,承发包商双方自然要承担起后续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全部风险。鉴于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工程量规模大,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需求量更是惊人,加之金融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企业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力、变化多频的市场价格,无疑让承包商以及各大施工单位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挑战。所以在进行优化工程造价的问题过程中,固定总价前提下,就制约了工程项目的规模。由上所述,超大型的工程项目施工工期过长,涉及的经济领域过于宽泛,并不适用于固定总价设定,也无法在固定总价的前提下,处理工程造价的优化问题。

(2)固定总价前提下,不适用于优化内部结构复杂的工程造价中的问题

在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中,承包商以及施工单位在计算工程量的过程中,由于项目工程量巨大而无法在短时间做到最精准的计算,往往在工程量的计算中出现了大量的漏算和错算的情况。且由于投资方与承包商在签订固定总价前提下,是通过彼此之间协商进行的,但是在面对规模量如此大的建设工程来自经济市场以及内部管理能力的多方面风险压力与挑战时,承包商出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亦或是由于投资方给予的工程量计算时间短,导致了施工单位的被迫停工、逃工等不良现象时,最终还是会将工程造价管理的风险加注在投资方这边。

2 固定总价前提下工程造价的优化问题的应对与统计

2.1固定总价前提下前期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问题优化

首先,基于固定总价的前提下,要做好工程设计的价格计算费用。升级改革设计收费方法是优化工程造价问题的基础性应对策略。在总成本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对于能够影响成本造价管理失控的诸多风险,予以预期的计算,要能体现最优质优价的成本造价价格。其次,要在工程项目成本造价设计阶段,实行计划招标制度,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经济层面上的配套评价标准体系。固定总价的前提下,实行设计价格招标的制度,有利于选择出最佳的、最精准的工程量计算价格。

2.2 固定总价前提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问题优化

无论是在固定总价的前提下,还是在一般性的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管理上易出现问题几乎全部集中发生在施工阶段。在应对工程造价的优化问题时,施工技术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经济思维,并要十分明确工程造价优化问题的应对管理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造价管理中涉及到的多方面经济信息予以最全面、最综合的分析,以便最及时的应对工程造价中的问题,保证工程造价成本的最大化,避免和减少资金成本的浪费与流失,这样工程造价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工程项目的最大化社会经济效益。

2.3 固定总价前提下应对工程造价的优化

首先,工程造价管理的组织优化取决于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团队,实现更好的工程造价管理,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所以加强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很有必要。其次,结合利用最先进的管理措施手段进行工程造价的优化,是实现有效降低工程成本的最佳途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工程造价管理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管理人才的支持。最后,在固定总价的前提下,统计工程造价的优化问题的应对模式,管理技术和工程经济发展原则相结合的工程造价管理,才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根本性手段。

3 结束语

固定总价前提下工程造价的优化问题的应对与统计分析,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项目环境,成本造价的合理控制管理能直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有重大意义。

加固施工总结篇4

关键词:固定合同价 可调价合同 成本加酬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建设部的有关规定,依据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双方签订施工合同,工程合同价的确定,有如下三种:固定合同价、可调合同价、成本加酬金确定的合同价。

(一)固定合同价

固定价格合同是目前建设市场很常见的一种施工承包合同形式,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合同总价或者单价在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不可调整,风险范围之外的内容给予调整。固定价格合同有两种形式即固定合同总价和固定合同单价。

1、固定合同总价

它是指承包整个工程的合同价款总额已经确定,在工程实施中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不再因物价变化而调整,所以,固定合同总价应考虑价格风险因素,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合同总价包括的范围。这类合同价可以使发包人对工程总开支做到大体心中有数,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资金的使用。但对承包人来说,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如工程量漏算、错算、物价波动、气候条件恶劣、地质地基条件及其他意外困难等,因此合同价款一般会高些。

2、固定合同单价

它是指合同中确定的各项单价在工程实施期间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不因价格变化而调整,而在每月(或每阶段)工程结算时,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结算,在工程全部完成时以竣工图的工程量最终结算工程总价款。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项目常用固定合同单价的形式。采用固定单价合同的,一般约定,合同承包范围内的工程量在±10%幅度增减范围内,单价不变;若超出此增减幅度范围外,超出部分不受固定单价的约束而按实结算,未超出部分仍按照合同约定的固定单价结算。实践中,如果承发包双方对此未约定,通常应不作调整,除非出现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从而显失公平。

针对固定价格合同存在的风险,为了公平的保护承发包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建筑市场的和谐稳定,国家及各地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防范风险的产生。国家城乡建设部和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明确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幅度),不得采用无限风险、所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幅度)。”第4.7.6“若施工期间市场价格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应按合同约定调整工程价款;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按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规定调整。”

山东省建设厅于08年9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强工程建设材料价格风险控制的意见》。调整的范围限定于主要材料,主要材料是指用量较大、占工程造价比例较高的材料,包括的范围以合同约定为准。主要材料价格发生波动时,波动幅度在±5%以内(含5%)的,其价差由承包人承担或受益;波动幅度超出±5%的,其超出部分的价差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发承包双方在固定价格合同中已约定风险包干系数的,当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超过合同约定的材料价格风险系数时,材料价格上涨的,其价差由发包人承担;材料价格下降的,其价差由发包人受益。计取的材料价差只能作为计算有关规费和税金的基础,不得计取其他费用。

(二)可调价合同

可调价合同是指合同总价或单价在合同实施期间内,根据合同约定的方法调整,即可以根据施工时的市场价格来确定施工工程价格。这种方式使合同实施中的风险得到了分摊,当材料价格发生波动时,其价差完全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而承包人承担合同实施中成本和工期因素等的其他风险。

此种合同形式适用于施工工期比较长,材料价格可能会变化比较大的工程合同。这种合同形式最终的结算价格最接近与工程成本。但过程中的材料价格确认是一件非常重要和繁重的工作,并且结算比较麻烦,需要按完成的工程量和当时的价格进行确定。

1、可调总价

合同总价可调,一般是在发包人和承包人在商定合同时,以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当时的物价计算出合同总价。合同总价在实施期间可随市场价格变化而调整;但对承包人来说,仍要承担工程量带来的风险。在总价合同中,发包人往往只提供施工图纸和说明,承包人在报价时要自己计算工程量,再根据申报的综合单价,得出合同总价。即便发包人提供工程量清单,也仅仅是承包人投标报价的参考,发包人往往声明不对工程量的计算错误负责。如果在投标时承包人对工程量漏算、错算,将承担因此带来的风险。

2、可调单价

合同单价可调,一般是在工程招标文件中规定。在合同中签订的单价,根据合同约定的条款,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物价发生变化等,可作调整。有的工程在招标或签约时,因某些不确定性因素而在合同中暂定某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价,在工程结算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约定对合同单价进行调整,确定实际结算单价。

不管采用固定合同价还是可调合同价,因发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延误期间发生的材料价格上涨价差由发包人承担,延误期间发生的材料价格下降价差由承包人受益;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延误期间发生的材料价格上涨价差由承包人承担,延误期间发生的材料价格下降价差由发包人受益。因发包人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材料款项的,材料价格上涨价差由发包人承担,材料价格下降价差由承包人受益。

(三)成本加酬金确定的合同价

合同中确定的工程合同价,其工程成本部分按现行计价依据计算,酬金部分则按工程成本乘以通过竞争确定的费率计算,将两者相加,确定出合同价。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成本加固定百分比酬金确定的合同价

2、成本加固定金额酬金确定的合同价

3、成本加奖罚确定的合同价

4、最高限额成本加固定最大酬金确定的合同价

成本加酬金合同广泛地适用于工作范围很难确定的工程和在设计完成之前就开始施工的工程。采用这种合同,承包商不承担任何价格变化或工程量变化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由业主承担,对业主的投资控制很不利。而承包商则往往缺乏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常常不仅不愿意控制成本,甚至还会期望提高成本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所以,应该尽量避免采用这种合同。

另外,不管采用何种合同价款形式,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费用及延误的工期执行统一规定。不可抗力包括因战争、动乱、空中飞行物体坠落或其他非发包人承包人责任造成的爆炸、火灾,以及专用条款约定的风、雨、雪、洪、震等自然灾害。双方按以下方法分别承担:

1、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运至施工场地用于施工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发包人承担;

2、承发包双方人员的伤亡损失,分别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

3、承包人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

4、停工期间,承包人应工程师要求留在施工场地的必要管理人员及保卫人员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5、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加固施工总结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混凝土结构 加固方法 技术应用

【分类号】:F284

混凝土构筑物因出现功能性改变,如接建、增加荷载等,或在出现质量问题,如配筋不足、灾后修补、混凝土强度不够等,都需要进行加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与技术应用谈一些看法。

一、混凝土结构的加固的方法

1、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加大截面加固法;(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4)粘钢加固法;(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等。

(6)绕丝法;(7)锚栓锚固法等。

2、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预应力加固法;(2)增加支承加固法;(3)辅助结构加固法等。

3、加固方法的选择

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方案的确定要遵循安全、经济、快捷、施工方便的原则,只有这样,加固工程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二、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的应用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13层框剪住宅楼,桩上承台基础,地下室为一层,建筑物总高约为45米,宽约21米,长约65米;地下室分为两次施工,即主楼与车库从后浇带处分开后两次施工,现主楼框架结构到第九层,车库部份土方工程完成,尚未全面进行施工;基础承台混凝土为C35,剪力墙及柱为C40,地下室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地下室层高为3.7米。在进行地下室剪力墙及框架柱混凝土施工试块试验后,所取的两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有一组因离散性过大不能代表该部位混凝土的强度评定,而另一组试件不能达到设计强度,因此,决定对该层混凝土进行现场原位检测后评定,该层混凝土强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应对该层结构进行补强处理。

2、原因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致使该部位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原材料不能满足现行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值,如砂的含泥量、石子的抗压强度等。

(2)施工方案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混凝土的运输;该分部工程的混凝土通过现场集中搅拌后,采用拖拉机装载运至200多米外的施工浇灌点进行浇灌。

(3)配合比的使用;因为该配合比按该建设项目的其他施工单位出具的配合比进行配制,对砂、石料的分析不应按同一标准执行。

(4)现场施工工艺上的影响,如振捣程度、方法等。

(5)其他,如浇灌方式,气温,养护条件、计量等。

3、加固方法选择

通过全面的分析比较,决定采用“增大截面法”对地下室的构件进行补强。

(1)增大截面加固法是用增大结构构件或构筑物截面面积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能力,而且还可以加大其截面刚度,改变其自振频率,使正常使用阶段的性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这种加固方法广泛应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板、柱等。

(2)增大截面加固法具有原理简单、使用经验丰富、受力可靠、加固费用低廉等优点,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它也有一些缺点,如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周期长、增加结构自重、占用建筑空间较多等,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3)增大截面加固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的加固,当梁、板、柱其承载力相差较大,且其刚度也不满足要求时,采用增大截面加固较为有效。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时要求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0。该方法施工时的重点是要保证新旧混凝土界面的处理和粘结的质量,只有当界面处理及其粘结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时,方可考虑新加混凝土与原有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按整体截面进行计算。

4、加固方案设计

增大截面加固法在设计构造方面必须解决好新加部分与原有部分的整体工作共同受力问题,试验研究表明,加固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结合面会出现拉、压、弯、剪等各种复杂应力,其中关键是剪力和拉力。在弹性阶段,结合面的剪应力和法向应力主要靠结合面两边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承担,在开裂及极限状态下,主要是通过贯穿结合面的锚固钢筋或锚固螺栓所产生的被动剪切磨擦力传递。由于结合面混凝土的粘结抗剪强度及法向粘结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混凝土本身强度,结合面是加固结构受力时的薄弱环节,即或是轴心受压破坏也总是首先发生在结合面,因此,结合面必须进行处理,涂刷界面剂,必要时对结合面从设计构造上配置足够的贯穿于结合面的剪切磨擦筋或锚固件将两部分连接起来,是确保结合面有效传力,使新旧两部分整体工作。

本工程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特性,重点对地下室部份的框架柱和电(楼)梯间剪力墙进行补强,柱子的具体处理方法如图一所示,剪力墙上柱处理方法如图二所示。

图一 图二

5、加固处理要点

根据目前施工进度分析,目前结构的荷载约为设计总荷载的40-60%,对结构的加固补强有一定的影响,原结构存在一定的压缩变形,同时原结构混凝土基本完成收缩变形;而目前的加固工作不可能采取卸荷加固,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这种二次组合结构在结合面的剪应力可能较大,新旧材料能否共同工作,关键在于结合面的剪应力能否有效地传递,为保证新旧混凝同工作的可靠性,在设计时需对结构的结合面进行抗剪验算的同时,并在施工工艺上采取如下措施:

(1)设计时采用封闭式箍筋,使结合面抗剪承载力有效地提高。

(2)对旧结合面表面采用凿糙处理,主要是剔出表层光滑的砂浆层。

(3)控制新浇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新浇的混凝土强度愈高、水灰比和坍落度愈小,则结合面粘结力量就愈大,因此新浇混凝土将采用低流动性、水灰比小、高强度的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微膨剂。

(4)采用附着式或小直径振动棒进行振动,并在构件全高范围内分两次浇灌经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密实性,在第一次与第二次混凝土浇灌接口采用小喇叭口状,以保证混凝土可靠、良好的连接。

(5)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灌完毕8小时后,采用草席包裹,结合天气情况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6、加固处理效果

按照上述要求补强、加固后,确认地下室剪力墙及框架柱整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达C40。经计算复核,该层结构强度能达到原设计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在选择加固工程方案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加固工程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其方案需要在进行价格比、性能比、质量比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其工艺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样的加固方案才是优秀的加固方案。

加固施工总结篇6

边坡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坡的稳定性是经常出现的问题。虽然边坡加固工程不是水利工程中的重点部分,但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旦边坡失去了稳定性的问题,这不仅会对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边坡滑体的移动,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进一步提高岩体及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些边坡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造成滑坡的因素也很多,所以我们通过对近几年的水利工程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慢慢地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水利工程边坡措施,对边坡加固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2 水利工程中边坡加固的处理措施

2.1 采用抗滑结构

采用抗滑结构进行加固,就是通过在需要进行加固的边坡滑体处施工某种抗滑结构,利用抗滑结构来对滑体进行约束,从而保证边坡的稳定。其中包括混凝土抗滑桩、混凝土沉井、混凝土挡墙、锚固洞等加固措施。

采用混凝土抗滑桩的加固措施,就是沿边坡外侧打一排或多排深入滑床的混凝土桩,通过混凝土桩深入滑动面下部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来对边坡滑体进行约束,从而抵抗滑体的滑动力,达到稳定边坡的作用。混凝土桩的间距以边坡土体不会在桩间滑出为原则。抗滑桩的布置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相互连接的桩排,也可也是相互间隔的桩排,还可以是下部间隔、顶部连接的桩排等。混凝土抗滑桩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滑体的边坡加固,具有施工工期短、土方量小、机械设备较少等优点,其施工工艺也较简单,基本上就相当于是桩基础工程的施工,但是,应注意避免在抗滑桩的施工中因扰动边坡反而酿造悲剧。

采用混凝土沉井的加固措施,其对边坡进行加固、保证边坡稳定性的原理与采用混凝土抗滑桩的加固措施类似,但是施工工艺差别较大,混凝土沉井的施工工艺相对而言要复杂的多。混凝土沉井的施工主要包括了沉井下沉、混凝土封底、毛石混凝土填心等步骤。在其施工中主要要注意的是,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沉井外壁的摩阻力,避免沉井产生悬挂,同时还应在下沉过程中做好防偏的措施。混凝土沉井的加固能力较混凝土抗滑桩更强,但其施工工序、机械设备等都相应复杂的多,最好要有专业的施工队伍来进行施工。

采用混凝土挡墙的加固措施,指的是在工程边坡的外侧设置一道由混凝土筑成的挡土墙,这样就可以通过挡土墙自身的摩擦力来阻挡滑体的滑动力,能够满足边坡稳定的效果。通过使用挡土墙加固边坡的效果是十分好的,而且这种措施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施工工艺比较简单,而且施工工期短,结构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也不是很高,但是挡土墙工程所使用的造价比较高。采用这种加固措施,必须注意的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挡土墙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同时还要考虑挡土墙后面的排水,在挡土墙后面设置泄水孔,这样才能够增强挡土墙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在水利工程边坡加固工程中使用抗滑结构来进行处理,相比其他的措施造价要高出很多,而且这种抗滑结构越强,其产生的造价费用就越高。但是这种措施对边坡周围的环境要求并不是很高,就算是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也可以采用这种技术来满足水利工程的边坡加固工程。不同种类的抗滑措施已经被广泛应用,其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

2.2 采用锚固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就是通过锚固构件穿进到滑体后面的稳定层结构,并且通过产生的锚力实现对滑体的约束,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滑坡问题,进而保证边坡的稳定性。目前滥砍,锚固技术主要包括锚索和土钉墙两种。

采用锚索措施加固边坡,就是通过把预应力钢绞线的一端固定在滑体内部的稳定的岩体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坡面上,这样就能够产生抗滑阻力,进而增多滑体的摩擦阻力,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使用这种措施必须注意的就是钻孔,一定要保证钻孔的质量,因为一旦钻孔结束以后孔内的垃圾没有清理干净,就会对边坡加固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甚至是出现事故。这种加固措施本身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施工灵活,干扰小,主动受力形式等等,使得这种措施能够在边坡加固工程中广泛使用。

采用土钉墙的加固措施,就是将锚杆从坡面垂直或斜向钉入滑体内侧的稳定岩土中,并在坡面上铺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通过钢筋混凝土将锚杆连成一个整体,一齐抵抗滑体的滑动力,从而达到稳定边坡的作用。采用土钉墙的加固措施同样具有类似锚索加固的优点。但是应注意在土钉墙施工之前,要做好锚杆的抗拔试验,获得相关参数,从而确保设计的土钉墙体系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边坡加固。

总的来说,在水利工程的边坡加固中使用这种锚固技术进行处理,这种技术不仅灵活而且更加的经济,但是必须保证水利工程的各项条件都能够为使用这种技术提供足够的锚力,但是如果这样就很难实现边坡的稳定性,同时还可能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为合适的加固措施,做好各方面的预测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3 改变边坡环境

边坡环境是选择边坡加固措施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就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边坡滑体的滑动力,从而实现边坡加固的目的。我们通常会采取载、压坡、截水、排水等加固措施。所谓的减载、压坡措施,主要就是通过减少滑体内部的一部分岩土,来减少滑体的自身重量,进而减轻滑体的滑动力,同时也能够增加滑体的抗滑能力。这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这种方法在边坡加固中经常被使用,取得了很好的工程效果。

所谓的截水、排水措施主要就是通过建立科学的截水、排水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少进入到边坡的水分,进而防止出现滑坡现象,提高了坡体的内部摩擦力,有利于边坡加固工程的实施。在进行这种措施施工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地面水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地下水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挖明沟来排出地面水,通过井点降水等措施来实现地下水排出。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在边坡加固处理措施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当前使用边坡周围的环境来进行加固处理是最为科学合理的措施,同时也是最为经济的措施。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使用这种措施。

3 结束语

在进行水利工程边坡加固工程时,应该综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地质特点、资金使用等要 素,在保证边坡加固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最科学的和最经济的处理方案,同时还要考虑施工的安全因素是否能够得到国家标准。而且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水利工程边坡的施工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加固措施,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施工质量,还能够节省施工成本,是施工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社会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晁东峰,张帆,吴美玲,等.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加固与治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8).

加固施工总结篇7

(昌吉市净达市政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针对软土地基,市政道路施工中会有多种处理方法,每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优势与效果,而且施工难度也有很大不同。在选择加固技术时,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决定研究方案,同时应结合地基性状、道路施工标准、周边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适合工程条件、经济效益高的方案。

关键词 市政道路 道路施工 软土地基 加固技术

针对软土地基,市政道路施工中会有多种处理方法,每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优势与效果,而且施工难度也有很大不同。在选择加固技术时,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决定研究方案,同时应结合地基性状、道路施工标准、周边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适合工程条件、经济效益高的方案。

一、市政道路施工中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1)根据以往处理软基方面的工作经验以及处理软基成功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在市政道路的建设当中,影响软基处理的影响原因比较多,而且也较为复杂,即使是有着同一类型的物理性质的软弱土层,由于其所要修建道路的功能性质的不同,而导致在选择对软基处理的不同方式以及方法方面,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为了促使市政道路软基处理起来有着高质量的处理水平以及处理完成后带来比较强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对软基方案的选择过程当中,对所要修建道路所包含的水量、压缩系数、孔隙比、渗透系数以及路基承载力等进行详细的查探以及深入的分析和计算,同时还应当对道路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探分析,并以此来深入到内部去了解道路所处的位置,包含的软湿土层以及其具体的原因及主要特性。(2)另外,还可以通过以往市政道路的成功案例并结合以上所分析出来的结果,再进行相应的技术可行、经济适宜的手段来进行地基的加固,主要是使用合理的软基处理来控制道路地基的沉降问题,以提高承载力为目的,确保市政道路的高效、优化的施工建设。

二、市政道路施工中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技术

1.预应力管桩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通常会遇到很多的软土地基问题,以采取适当的加固技术,才能满足施工质量有所保证。如采用预应力管桩加固技术,可以将原本松软的土质得以改善,从而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在该技术使用当中,核心环节是预应力管桩的投入,以下就投入过程进行简述:

(1)首先,在软土地基处理之前,必须对软土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才能保证加固有效,避免加固结果和实际要求相统一,进而保证了技术落实到位。

(2)其次,当软土位置确定之后,就进入测量环节,进而确定管桩设置位置,从而提高管桩施工的准确性。

(3)再次,根据测量结果,对管桩位置进一步确定,再进行管桩施工,使其投放到土质松软处。在管桩施工时,务必使管桩和施工环境相符合,从而达到施工要求。

(4)管桩打好之后,贴好标志牌,确保软地基加固质量。

2.土木合成材料加固技术。在软土地地基施工中,为了提高加固效果,有必要应用到土木合成材料。

(1)在该项加固技术应用之前,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所在地周围的松土特征进行详细考察,将采集到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处理。在软土地考察时,需要用到特定的仪器设备,如可以用到振动设备,使其在软土地中保持一定频率振动,同时在振动部位加入一定量的土木合成材料,使得材料在振动时和软土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软土地基的加固。

(2) 这种加固技术由于在使用之前要对软土进行全面调查,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所以,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市政道路工程。

3.排水板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出现软土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基含水量太高,同时又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如遇降雨等因素,松软情况更甚。如果水分含量增加,使得地基密实度也随着增加,给地基施工带来严重困难。因此,在施工中,通过施工人员不断总结经验,总结出一种有效防止地基松软的方式,即塑料板排水技术。(1)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将软基中的多余水分排出,还能使地基便的坚固耐压,从而在施工中被广泛使用。(2)这种技术使用成本不高,使用简便,并且能够容易控制,是一种经济的加固技术。

4.混凝土管桩加固技术。这种加固技术是现阶段软土基处理中最常用到的技术,不仅有效的融合了振动管桩加固技术的优点,还将防渗墙技术也充分应用,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及广阔的适用范围。(1)这种技术是直接在软土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步骤简单。但对桩的高度及硬度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桩直径约为1.5 m,深入软土中的长度为25 m。(2)通过采用这种加固技术,可以有效地加固软土层,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质量。

5.强夯加固技术。该方法又称作动力加固技术,在目前软土地处理中应用得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优点,如加固效果良好、应用范围广阔、使用成本低等。(1)在使用时,需要实现对施工情况及要求具有全面了解,一般情况下,比较适用于工期较短的道路工程。(2)另外,由于工程施工工期短,而施工面积又较大,再加上加固中涉及沙井问题,使得施工成本相对于其他加固技术较高。但在复合型软地基处理中,这种加固技术成本显得较低,并且简单。在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对软土地基进行详细检查,并采取全面分析,选择合理的加固技术。

6.搅拌桩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还用到水泥搅拌桩加固,这种技术最明显的特点是将固化剂进行充分应用。(1)这种技术在使用时,先用特制的搅拌机将水泥、固化剂的混合物进行搅拌,使二者和泥浆发生各种理化反应,从而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目的。(2)这种加固方式虽然施工步骤简单,但施工成本增加,但加固效果良好,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广泛应用。

三、结束语

总之,软土地基是市政道路施工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其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要采用相应的软基加固技术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市政道路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不过,由于不同的道路施工工程,其软土地基的地质情况也就不一样,因此为了保障其施工质量,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加固技术,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其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参考文献

加固施工总结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合理配置;研究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施工企业普遍面临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的问题。这些问题,本人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实地考查,总结如下:(1)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超过了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每个施工企业基本上制定了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合理规范使用操作手册。同时,也列明了有关固定资产资金使用计划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但多数企业不能按预测规划行事,形成计划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使企业的资产管理变得盲目,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2)固定资产操作流程不完善造成账实不符、折旧计提以及摊销计量不准确。施工企业的财务部与项目部中的财务部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计量可靠性与准确性问题,并且易造成整个企业费用的增加,影响企业的收益。其中,对造成固定资产明细账的信息不对称,账实不符等问题,会使得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存在费用化与资本化界限不清等后果,致使期末账实核对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容易出现财务错报风险;对部门使用管理不明确造成的问题,容易使折旧计提、摊销的核算不准确,进一步会影响审计程序,对审计部门期末实行实质性审计程序带来了阻力,容易引起审计部门关于错报的怀疑。(3)总公司、分公司与项目部对固定资产使用权限的规定不清,总公司对固定资产所有权拥有概念不清晰。目前,总公司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对分公司和项目部进行了放权,下放权限的同时相应的管理措施却并没有跟上,这将使得有些项目部将一些固定资产作为流动资产管理,甚至在项目结束后,出售部分尚可使用的资产给外单位进行变现,进行了不适当的报废或者变卖,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对企业当期损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合理配置研究

施工企业应针对上述现象施行相应的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本人创造性地提出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模型,从三维角度表述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该图分析本企业三维角度下固定资产使用是否达标,从而进一步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权限部门:“三权明确”,分清所有权、管理权与使用权部门,并将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转、保管和维修等工作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同时,将内部控制制度中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操作权限以及管理规范详细说明。这一维度旨在辨析固定资产归属以及管理性质问题,对生产作业的前期、中期、后期都将有很好指导作用。周转率:指固定资产周转率;辨析出使用价值高的固定资产与使用价值有待改进的固定资产。这一维度旨在将很好的对使用价值高的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管理,不易造成重要的固定资产的流失。账实审计:管理部门应在作业的各个期间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与实际价值进行账实核对,并在期末审计时进行流程细节测试,发现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这一维度将对企业账实价值进行全面核对,并对审计流程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管理。

三、总结

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的实况,对固定资产的购入实行集体决策,同时利用电算化会计中的操作模块或者ERP中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已购固定资产的入账、使用、折旧计提,调配手续等进行数据管理;对重要的固定资产每月一次抽查,若发现问题,及时提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项目部在使用设备时,需与分公司或者总公司之间进行信息化的登记说明,并且记录使用期限与使用范围,同时对于使用周期长且不拥有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项目部应当提交资产折旧金额,避免造成资产折旧额的重复计算;对于项目部与分公司之间分开核算的,应当在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抵消相应的金额。施工企业只有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合理配置,才能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有效作业,从而加快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进一步促进现代化施工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郭东梅.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周刊理论研究.2010(8)

[2]肖刚.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J].经营管理.2010(1)

加固施工总结篇9

【关键词】道路桥梁;结构病害;加固

1.道路桥梁结构病害的成因

道路桥梁作为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空间载体,伴随着使用功能的转变,其自身结构时刻都面临着加固的问题,只是个中原因未必一致:有的桥梁在还没建成时,因为设计中存在缺陷施工质量问题需要加固补强,比如说桥型结构不当、设计不合理;或者由于地质原因,比如说滑坡、软基等原因致使桥梁发生病害等;有的虽然已经建成,但由于设计变更或结构老化不得不进行改造加固,如车辆荷载增大,桥梁承载不足而产生病害;有的为满足相关规定,需要对桥梁的周边部分实施改造;有的由于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而务必采取加固措施等等。此外,桥梁结构还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作用于其上的重力及附加力;结构各部尺寸也应适当取其大小,以使其承受轴向压力时的构件不至于发生扭曲,导致结构的稳定性丧失;结构各部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使其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过大的挠曲和变形。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道路桥梁的加固改造工程也越来越多。所以说,结构设计工作者非但要能熟练掌握桥梁结构设计的细节,还需要根据桥梁工程新的发展趋势,了解并运用桥梁的加固设计工作。

2.道路桥梁结构加固原则

2.1总体效应原则

虽然在结构加固中,实施对象仅仅是桥梁的危险构件,但还应当考虑到加固之后整体结构体系会发生何等改变。所以,在设计桥梁结构加固方案时,应对桥梁的总体进行综合分析,以保证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能不被破坏。

2.2“谋定后动”原则在确定桥梁结构加固设计方案之前,应该对已有结构进行全面检查和可靠性分析,在掌握已有结构的性能、构造以及缺陷等资料的同时,对结构的受力情况与持力水平进行分析,为之后确定加固设计方案奠定基础。

2.3设计方案的优化原则

在确定加固方案之前,对加固方案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案,这要通过优化原则来加以断定。这其中应该尽量满足工程的综合经济指标,考虑加固施工的特点和加固技术的水平,在加固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组织上采取恰当的手段,减少对外界环境和局部构件的影响,尽可能地缩短工期。

2.4最大化利用的原则

原道路桥梁结构经过加固后,往往还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所以,在加固时应尽可能地降低对原桥梁结构的损坏,以保证原有结构的使用性能不被破坏;对于那些已有的结构或构件,在经过结构检测与可靠性鉴定的分析之后,对其结构构造与承载性能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应该尽量地保留并使用。

3.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方法

3.1加大截面法

加大截面法是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增大原混凝土构件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根据荷载大小和净空条件不同,可分为以加大截面面积为主和加配钢筋为主两种加固方案。其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能广泛对一般建筑的梁、板、柱、墙等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但这样导致施工工作量大,养护期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嵌入的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劣化的危险性很大。

3.2碳纤维加固法

碳纤维加固法,全称为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它通过胶结材料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在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段,使它和被加固截面一同抗拉,从而达到提高结构承载性能的要求。这种技术优点很多,比如说高强高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延性与承载性能,而且施工简捷,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及耐久性,加固前后对结构的尺寸和外观不构成影响,质量轻,自重少,因此适用范围非常之广。

3.3粘钢加固法

所谓的粘钢加固方法,就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力不足的区段表面粘贴一定数目的钢板。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保护原混凝土构件,施工工艺简单,现场工作量小,而且在方案设计及结构计算方面都非常之简单。但实施过程中,由于钢板重量过大,在操作上有所限制,固化剂在结硬以后,表现出很明显的脆性,粘结的耐久性难以保证,此外,钢板和胶体界面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锈蚀。

3.4锚喷技术

随着施喷机具的发展和速凝剂的使用,现代技术奖喷射硷与钢筋网、锚杆配合使用,逐渐完善锚喷技术的。施工中需加入速凝剂,因而又具有快凝、早期强度高的特点;锚喷技术可以少用甚至不使用侧向模板,其运输、浇注、捣固合并为一道工序、占地面积小且设备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节省劳动力,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不中断交通。

3.5外部预应力加固法

这种方法也叫反弯矩法,一般适用于大跨度结构加固。通过在构件外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不但能够增加主筋,提高构件的截面强度,还能增强刚度效果,可以说是一种十分积极的加固手段,对受拉区施加预加压力,可以抵消部分自重应力,起到卸载、减小跨中挠度、闭合裂缝或减小裂缝宽度的作用。

加固施工总结篇10

【关键词】EPC工程项目 施工分包 计价模式 成本费用控制 项目效益

1.前言

在工程建设领域,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模式正在迅速推广。EPC工程总承包是指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其本质是要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集成管理优势,促使设计和施工紧密结合,通过对设计、采购和施工的一体化管理,对共享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项目增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作为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一个阶段,普遍存在着分包现象,这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化分工的需要。目前较多采用的EPC总承包方式是工程公司作为总承包商完成工程设计和设备及主要材料的采购,将施工分包给各专业分包商。总承包商通常把工程以一定方式划分成数个区段,并根据工程标段的规模、性质和特点,通过招投标等程序,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对比分析,择优确定施工分包商或服务单位,进行工程的专业施工分包。一般分包类型为土建施工分包和安装施工分包,根据项目需要还可能有大件吊装分包、无损检测分包、各类服务分包(如工程测量服务、仓储服务)等。基于EPC 总承包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在确定施工分包商前往往没有正式的设计图纸,这就决定了施工分包计价方式的多样性。在分包合同计价模式的选择上,主要有概算切块包干、固定综合单价、固定综合费率和固定总价包干等几种。这几种施工分包计价模式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风险,下面对以下几种施工分包合同的计价模式作浅要分析,对EPC工程项目的费用控制及成本管理,提高项目效益提供一些参考。

2.施工分包合同的几种计价模式

2.1概算切块包干

概算切块包干是指工程施工招标时,由总承包商(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约定(分包商)投标人在工程批复的基础设计概算基础上自主报下浮系数,合同总价按批复概算相对应的工程费(即扣除非分包商实施的费用)下浮一定比例后进行总价切块包干。工程费用按分包工作范围内的批复概算工作量和工作内容为依据计算,除重大方案变化、重大设计变更并得到业主的补偿或概算得到批复调整、合同约定的价格调整外,各标段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按批准概算下浮后总价包死。分包商对工程中涉及到的现场签证、设计变更及设计变更造成的返工等,按总承包商要求实施,不得要求调整费用。

这种计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结算时量价均不作调整,有利于事先预测工程实际总投资,可以有准对性地控制工程造价。结算工作量小,结算时间较短。在概算切块包干计价模式下,总承包商的风险较小,其EPC 投标时的瑕疵被分包商转移,但盈利空间也被压缩,如果下浮系数偏低,易造成项目投资损失。分包商要承担任务期间的市场价格变化风险,国家政策性调整风险、工程量和施工措施等其它风险。在这种计价模式下分包商的报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下浮系数较大,将导致分包商的亏损,这时,分包商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

2.2固定综合单价

固定综合单价是工程施工招标时,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提供招标项目工程量清单,投标人依据市场价格及自身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市场风险因素,对应每一项工程量报综合单价,并经过招投标程序和综合评审确定最终的合同固定综合单价。其包含了每一项工程的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等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主材、施工机械、劳务、材料及材料检验、管理、利润、规费、税金、合同条款规定的保险、政策性文件规定、招标人管理规定及合同包含的所有风险、责任及施工措施等费用,以及投标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费用。综合单价由竞争性报价确定而不作调整,最终合同总价依据实际完成工程量和固定综合单价计算。在这种计价模式下,要求编制的工程量清单把项目名称、包含的工程内容、项目特征描述清楚,明确工程量计算规则,同时要尽量考虑到工程实施中可能会发生的项目,并把这些项目列入清单。

这种计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量变价不变,实现了量价分离,工程量清单计价简单明了,工程费用的确定比较符合实际,总承包商可以真实、准确地支付工程进度款。采用固定综合单价计价模式能避免投标报价的盲目性,总承包商承担工程量的风险,分包商承担价的风险,有利于实现合同双方的风险分担,明确双方的责任;有利于控制项目成本,降低工程造价,达到项目盈利最大化。

2.3固定综合费率

固定综合费率是在施工图未完成、无法确定工程量、时间紧赶工期的情况下,根据明确的工程内容,在招标时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以费率的高低代替工程总造价的多少来报价,经过招投标程序和综合评审确定中标费率,作为最终合同计价费率。合同综合费率是固定的、唯一的,合同结算总价按合同规定的相关费用组成内容及工程量计算规则、相关定额计价办法,以及材料计取标准和方法,最后按双方达成一致的实际工程量,和合同固定综合费率计算。

这种计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初步设计阶段还没有确定最终工程量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招标和合同谈判,在项目前期较容易选择确定分包商,尽快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便于工程尽早开工建设,适用性强。

2.4固定总价包干

固定总价是指分包商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范围内所对应的设计图纸标示的全部工程内容及工程量后,总承包商所需要支付的工程价款,固定总价为闭口包干。在固定总价包干计价模式下,对总承包商来说,将施工风险和经营风险有效地转嫁于分包商身上,总承包商的风险相对较低,有利于控制工程成本。对总承包商的利益形成了良好的保护,使其便于工程管理和简化工程结算。而分包商承担着全部的工程量和价格风险,除了有重大设计变更,一般合同价不予调整。合同执行中,索赔的机会也较少,对分包商的成本控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分包商没有强有力的成本控制措施,将无法保证取得最终的效益。

固定总价包干计价模式一般适用于工程内容清晰明确、工程详细设计已经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施工图纸齐全、工程量估算较为准确、技术相对成熟、施工方法简单,施工周期短和规模较小的工程,可以减少风险、简化结算。

3.各种计价模式的缺陷

3.1概算切块包干

由于初步设计深度不足、工程项目的施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等各方面的原因,会造成概算漏项、概算多计、设计变更等,可能引起工程费用大幅度变化。如果差异较大,将给双方造成损失。虽然合同约定概算切块包干后结算不调整工程量,但分包商一旦出现工程量损失,必然提出高额补偿,弥补亏损。在结算时会想尽各种办法提出索赔,以概算漏项、标准提高等理由要求调整费用,给双方结算带来分歧。同时,有些分包商对概算缺乏必要的了解,基本不具备承担概算切块总价包干风险的能力。在概算漏项、建筑材料涨价、设计变更较多等情况下,按照现有的施工分包商的经济实力,一般无法承担。造成概算盈余时接受切块包干,概算不足时要求补偿等现象。而概算中盈余部分,就会被分包商默不作声地切块包干掉。这种计价模式不利于项目运行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费用的降低,不利于风险共担。

3.2固定综合单价

工程量清单受设计深度影响,给合同双方造成意见分歧。施工招标一般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量清单一般为概算工程量,而初步设计往往对设计工艺描述不足,不可能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分包商以设计漏项、标准提高、设计变更等理由要求增加施工费用;初部设计阶段考虑的设计余量偏大,或者参考同类机组工程量,造成部分工程量偏差较大,给分包商不均衡报价增加其结算费用提供可能,不利于项目准确预测总体造价水平,及总体造价的控制;结算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结算时间长。合同双方需要统计核实本工程所有施工图卷册上的工程量,处理大量设计变更、签证费用,需要花费和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员精力。

在实践中,由于分包商的投标策略或者疏忽,会出现固定综合单价远远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当固定综合单价明显不合理时能否调整,由于目前在国家现行的计价依据中没有相关规定,使得事后无法调整明显不合理的单价。因此,当固定综合单价远远高于市场价格时,增加了总承包商不必要的项目成本;当固定综合单价远远低于市场价格时,使得分包商难以承受甚至亏损。同时,由于结算时依据的是实际工程量,因此,在这种计价模式下,分包商想尽办法多签设计变更单、工程联络单、现场签证等,以多计算工程量变得意义重大。受利益的驱使,个别分包商就有可能在工程现场签证上做文章,把工程现场签证作为增加工程造价的突破口,总包商承担了工程量多计、费用增加的风险。而当工程量清单过于简单,仅有总量而没有相应的明细作为支持性文件时,常常会发生扯皮和纠纷。一个工程现场签证的形成因素很多,若不能保证签证的质量,使其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施工现场状况,就可能造成造价虚增,增加不必要的项目成本。

3.3固定综合费率

固定综合费率计价模式仅仅对占工程总造价比例较小的间接费进行控制,不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忽视了工程造价的事前控制,容易造成投资失控。后期工作量大,结算时因各自的利益和个人业务水平等原因易产生争执。

3.4固定总价包干

固定总价包干有时因工程本身(设计、工期、质量)和外部条件(价格、政策性调整和不可抗力)与招投标签订合同约定的条件及状况,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合同没有完全履行和得到部分履行,结果有时存在工程量和材料价格约定不合理的现象,但由于合同总价已经包死,使事后核减或核增不合理的量、价变得困难,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4.结束语

EPC总承包项目是工程公司效益的主要来源,总承包商应根据项目具体的情况,在充分了解各种施工分包计价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并优化施工分包合同模式,提高资源掌控能力。通过对不同计价模式的分析并权衡利弊,从项目效益和风险控制考虑,对于EPC总承包项目的施工分包应积极采用目前国际、国内普遍应用的工程量清单固定综合单价计价模式。为此,总承包商应注重编制高质量的工程量清单,初步设计满足设计深度,力求避免设计漏项;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努力消除施工图工程量与初设工程量偏差大现象;进行施工招标时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招标人有权要求投标人修改其不合理报价,规避分包商的不平衡报价;规范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以有效地控制费用风险,降低项目成本,切实提高项目盈利能力,确保项目合同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刘荣素;工程项目分包规范化管理及风险控制 [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年06期

[2]苏存明;张文勤;对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几点思考 [J];人民长江;2009年12期

[3]周旦平;内部承包合同模式下的转包与挂靠 [J];施工企业管理;2009年12期

[4]张振涛;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9年02期

[5]余爱妹;论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 [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6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