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5 08:53:28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篇1

 

1 绩效的概念

 

绩效理论起源于西方,学者们对于绩效的定义观点也并不统一,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结果论认为绩效工作最终是要看到每个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行为论认为绩效作为一种行为应当与结果分开,因为结果会受到系统因素的影响。在现代绩效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包括行为与结果两个方面的内容,行为是达到绩效结果的条件之一[1]。绩效包括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这三个部分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通过个人绩效的提升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绩效目标,但有时个人绩效的完成却不能代表优质的团队绩效,因此绩效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绩效管理综合了绩效和管理学的理念,是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绩效计划制订、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

 

2 解放军302医院药房绩效管理概况

 

解放军302医院药学部于2011年聘请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顾问为药房量身打造绩效管理办法,构建绩效管理结构,但从半年后的结果看其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该公司虽具有专业管理水平,却没有药学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有些绩效目标的制订并不切合工作实际;管理者设定的考核表差异性不大,对于量化指标的统计和质化指标的评判也不准确;加之一些绩效政策使人员对绩效产生抵触心理,害怕绩效管理影响奖金收入或遭到淘汰,使得绩效管理很难贯彻。对考核结果的过分关注割裂了绩效管理的整体性,因此这样的绩效管理并没有真正让药房有所变化。

 

通过对绩效管理的初步探索,针对绩效考核表的制订、绩效管理的完整性以及奖金分配制度上存在的问题,药学部的门诊药房作为绩效管理试点部门,开展了对其他开展绩效管理的部队医院药房进行调研的活动,经分析及文献整理如下。

 

3 医院药房在绩效管理认识上的常见误区

 

药房从传统的经验主义人事管理模式向追求卓越的绩效管理方式转变仍然要经历严峻的考验,由于一些管理者缺乏绩效管理的专业性和缺乏计算机操作能力,在本身并没有对绩效有充分认识和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所谓的绩效工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体系的发展[2]。这样的绩效管理只可能让员工内心抵触绩效工作的开展,对工作充满了焦虑,在绩效管理的误区中不断周旋。不当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但不会开发药师们的潜力,反而会浪费管理者和组员们的大量时间,以下笔者对调研中总结出的药房绩效管理常见的三大误区进行分析。

 

3.1误区一:制订统一、烦琐的绩效考核标准及内容

 

制订绩效考核的内容不应是所有药师同一标准且一成不变,由于参与考核的药师身份差异、能力差异、负责工作均有不同,按照完全相同的标准对绩效进行测量,会缺乏绩效的公平性。同时为了体现考评的公正性,很多考核者会将工作分解到细枝末节,制订全面、完美的考核表,并希望通过考核表规范所有工作内容。追求一切量化与非量化指标是不可取的,考核指标不求全,只要符合组织发展的真实需求就可以[3]。

 

管理者的本意虽是好的,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考评是完全公平和全面的,制订统一、烦琐的绩效考核标准及内容表,最后的结果就是管理者消耗大部分时间进行统计工作,尤其对于药房来说,考评者一般为基层管理人员即药房组长,除了管理还要承担药房技术性和专业性的日常工作,耗时的统计工作会让组长本身对绩效管理工作反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将该工作进行下去。这时绩效工作可能发展为一种额外的工作,如果没有上级的督促,所有这些表格都被搁置起来。考核表中设置的考核标准组长也不会监察,而是粗略进行评价,绩效结果的误差就会变大,因此,考评指标对被评价者没有任何指导性和操作性。

 

3.2误区二:简单地将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忽略绩效体系的完整性

 

在药房实行绩效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绩效循环的整体性并不好,绩效考核往往占据完全主导地位,虽然考核内容与个人工作数及质量息息相关,但毕竟药房工作具有多样性,人员专业层次也有区别,很难完全覆盖到所有工作,所以会造成放入考核表中的工作内容受到重视,而没有放入考核表的工作往往形成工作漏洞或无人问津的空白地带[4]。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并不能等同,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评估有其重要性,但是如果因此忽略绩效反馈和绩效辅导,会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很多组织认为已经通过考核完成了所有绩效,实际上只片面地做了绩效中的一个环节[5]。比如考核中笔者发现,考核成绩靠后的药师,可能一直落后,因为考核者并没有及时发现考核呈现出的问题,仅仅是运用了考核结果,并将其与业绩简单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对于出现调剂差错的药师只强调绩效扣分处理,而忽略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那么调剂差错就简单地成为拉开药师之间得分的工具,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出现差错的隐患,所以调剂差错可能还是会不断出现,只是在不同药师之间出现,那么对整个药房组织的绩效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从而使得绩效目标发生偏差。

 

3.3误区三:奖金发放完全参照绩效考核结果

 

部分单位在实行绩效管理后,员工拿到的奖金还没有原来多,员工会认为是在变相的扣罚,比如将员工奖金的20%与绩效挂钩作为奖励奖金,只有拿到绩效满分的员工才有可能拿到奖金,此举大大增加了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的抵触情绪[6]。

 

奖金发放是绩效结果的一种应用,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并对员工的贡献进行奖励。部分单位的做法是将工作奖金与绩效结果直接挂钩,虽然是想体现多劳多得的观点,但在药房工作的专业背景下,很多工作是不能够完全用经济指标进行衡量的[6]。单纯通过量化指标得出经济指标并不科学,例如部分高年资的药师在药师服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上明显优于年轻药师,但在调剂速度和体力劳动工作中却相对较差,那么简单的只看量化指标,就会造成奖金分配的不合理,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出现负面效应。尤其是在组织进行绩效管理的初期,绩效体系并不完善,急于将绩效结果应用在奖金发放上还可能造成人员的流失。

 

4 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提出的绩效管理问题,解放军第302医院在绩效管理中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4.1制订科学的绩效考核表

4.1.1按照人员类别设计绩效考核表。统一项目的绩效考核表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每位组员的工作情况,门诊药房的做法是先将人员按照身份类别分为:A 类人员(军人、职工、文职人员)、B类人员(合同药师、非现役工勤、返聘药师)、C类人员(合同工、科聘药师)。不同的身份设置不同的工作难度系数:A类为0.8,B类为0.9,C类为1.0。再根据组员的不同特点和能力确立不同的绩效目标,让每位组员看到自己的考核表后都能清晰地了解自身应该承担的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标准。

 

4.1.2平衡记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相结合。平衡记分卡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着名的教授罗勃特·卡普兰创立的,优点在于其提出了一套具体的绩效指标框架体系,这使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个框架体系包括4个部分:学习与成长性(Learningand growth)、内部管理性(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客户(Customer)、财务(Financial),其中的财务维度是结果维度,而其余3个维度是推动财务维度发展的驱动维度 [7]。当平衡记分卡的框架结构用于药房管理时需要构建与药房战略管理目标相一致的管理策略,再将这些管理策略转换为不同内容的关键绩效指标,根据绩效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及时确定考核分值和比例[8]。根据这个理念,门诊药房制订了药师岗位绩效考核表。

 

如表1所示,对于门诊药房而言,财务维度体现的是药房通过管理以高效率创造的价值,表现在窗口的药品调剂量、药品的保障率以及通过对药品的养护为医院节约的价值。而客户、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都会直接影响财务的结果,那么在客户这个维度也就是针对患者的环节,关键绩效指标表现在安全与服务上,例如通过处方点评把关处方质量、保证发药准确率以及对患者的药学服务。如药房组长月度绩效报表内容见表2。

 

表2中的内容体现了药房的内部管理性,通过组长对日常事务、工作计划、组织制度以及人员积极有效的管理,可提升整个药房的管理质量,从而推动客户的满意度、优化工作流程。对于学习与成长这个维度关注的是组织与人员的持续发展,努力开发核心竞争力,例如表2中的培训与发展中包含的内容。

 

另外,对于量化指标的统计工作可以结合数字化理念,建立统计软件,快速准确地对配药、发药、上药工作等进行统计。对于质化指标要注重指标的可操作性。这里所说的指标应该是关键性指标,是与药房内部管理息息相关的指标,使药师能明确地知道组织希望其达到的目标,即药房的发展战略。那么管理者最后只需要将被考核者的量化指标和质化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就可以对组员的工作能力、发展方向等进行较综合的评判,因此管理者对关键指标的把握是否准确也非常重要。

 

4.2构建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4.2.1定期开展绩效点评会。绩效管理一定是动态管理过程,其需要在考核中发现问题,从而不断地解决问题,调整管理手段,使药师通过考核客观地评价、完善自己,而不是单纯地对结果进行排序。过分关注个人考核结果,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工作以及人际因素在绩效管理中的影响,甚至会在工作要求上出现误导,因此做好评估以外的工作环节十分重要。绩效反馈与沟通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绩效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定期召开绩效点评会,对考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倾听被考核者的意见,给予每位药师参与绩效评价的权利。这要求管理者在会前对点评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将发现的问题通过管理者传达给被管理者。

 

4.2.2注重沟通渠道与方式。反复沟通才是绩效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9]。沟通除了会议形式还可以采用与组员进行单独沟通的方式,了解绩效排后的药师是否需要更多的工作建议与指导,或是绩效本身是否存在公平性的问题。如果沟通渠道不畅,会造成员工严重的负面情绪,让真正的心声通过非正式的沟通渠道表达,甚至形成小团体或造成失控的局面[10]。无论是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管理者一定要有所准备,不能漫无目的以散漫闲聊的方式进行,对组员提出的疑问一定要详细记录,在会议后的规定时间内管理者以书面或会议通知形式及时进行反馈,建立药师们的参与感和被信任感。同时考评者应通过考评结果详细制订辅导方案,有针对性地与组员进行沟通,建立互信关系。对辅导后明显提高的药师一定要第一时间给予肯定。

 

4.3将绩效奖金改革为绩效鼓励奖金

 

解放军第302医院的药学部为了更好地让全体药师积极配合绩效管理的研究,实行的是将工作奖金与绩效奖励奖金分开发放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实行绩效后,无论绩效的结果如何,工作奖金不会根据绩效结果有所改变;但是对绩效考评结果突出的人员,会单独设立奖项进行奖金鼓励。绩效考评结果每月统计1次,对上个月的结果不进行累积,鼓励每位药师都有机会在新一轮绩效中赢得绩效鼓励奖金。鼓励奖金主要针对量化指标排名第一、质化指标优异、通过绩效辅导明显进步以及新聘用、年资较轻但表现突出的药师。为使这4个层面的人员都有机会得到绩效奖励,对于没有得到鼓励奖金的人员,也不会影响其他的奖金发放,对绩效考评不会产生恐惧感,而是希望其在新的考评周期中有更好的表现。

 

5 效果评价

 

解放军第302医院门诊药房在2013年针对绩效管理中的误区进行改进以来,目前,门诊药房可以通过绩效统计软件较为准确地统计药房人员关键绩效量化指标,药房组长按照绩效管理制度每月完成绩效报表,人员工作热情高,愿意配合组长完成绩效目标,基本实现了将绩效管理覆盖到药房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目标,并在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保障、调配差错率、人员专业素养等多方面明显得到改善与提高。

 

6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药房的绩效管理需要不断的摸索改进,不能简单照搬概念和理论,需要随着医院、科室、个人的战略目标、经济预算和人力资源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解放军第302医院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以来不断从误区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从员工抵触绩效到向负责人主动要求工作参与绩效经历了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但这需要多部门的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承担和努力来完成,也需要更多创新思路和绩效管理经验才能逐步找到真正符合中国现代化药房建设的绩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仲理峰,时勘.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管理评论,2002(3):17.

 

[2]王明洁.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电子商务,2013(3):109.

 

[3]耿元好.绩效管理常见四大误区[J].现代企业教育,2006,5(6):100.

 

[4]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18.

 

[5]于环宇.突破绩效六大误区[J].现代企业教育,2013(5):58.

 

[6]郑杰.对当前医院奖金分配制度的探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18):1965.

 

[7]徐彬,刘晓春,许君琴.平衡记分卡目标管理在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2,23(41):3895.

 

[8]臧雷,茆瑜,彭永富,等.门诊药房调剂人员业绩考核方法与成效[J].中国药房,2009,20(7):517.

 

[9]张润芝.绩效考核的误区与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31(6):46.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篇2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根据《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考评方案》要求,对照《县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现场调查评分表》进行了自查,现就我县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建设工作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自评情况

我县辖28个乡镇,428个行政村,总人口50.08万人,农村人口43.29万人;现有涉药单位共679家。根据省、市局统一部署,积极有效地开展“两网”建设工作,全县“两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对照标准自查自评总分为:176分。

二.取得成绩

(一)组织机构健全。积极争取县、乡政府的支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与进度,2008年县政府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各乡镇调整成立了领导组,下设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办,并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二)农村药品监督网健全。

各乡镇选配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62名,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应的设施。各行政村配齐了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430名。

(三)“规范药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与卫生部门联合开展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与县卫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县以下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规范药房”建设的工作任务、工作措施, 把“规范药房”建设达标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The system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ervices)定点医疗机构的必要条件。对各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规范药房创建进行集中培训,并分批次确定医疗机构规范药房达标时间进度表,扎实推进。县以下医疗机构规范药房达标率达100%,乡镇卫生院规范药房达标率达80%。

(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齐全。乡镇药品供应网覆盖达100%,涉药单位药品采购渠道规范。农村零售企业全部通过GSP认证。

三.存在不足

(一)“规范药房”建设工作推进速度不够快,我县村级卫生室点多面广,参差不齐,规范药房达标率较低;

(二)乡镇“两网”建设宣传与信息报道力度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对各乡镇“两网”建设工作的指导,保持与乡镇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办经常性联系。加强“两员”的培训,充分发监管网的监督作用。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安全用药;用药差错;投诉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71-01

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可知:在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当中,受多个方面因素影响,难以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特别是用药差错所产生的后果严重,其可增加患者的投诉率,产生大量的医疗纠纷,对患者疾病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与方法加以改进。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质量,本文选取我院住院部各科室病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安全用药流程实施前、后的用药情况,取得了确切的结果,现总结并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住院部各科室病房作为研究对象,药房工作人员总人数为8人。所有工作人员中,男性1例,女性共计7例,药房工作人员人员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29.8±1.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药房工作人员人员共计6人,大专以下学历药房工作人员共计2人。以2013年1月~2013年6月作为对照期间(共收治患者800例),以2013年7月~2013年12月作为观察期间(共收治患者850例),对比安全用药流程实施的效果。对照期间、观察期间我院药房工作人员未发生变动,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期间

对照期间未进行安全用药流程干预,按照常规方法配药、给药。

1.2.2 观察期间

观察期间进行安全用药流程干预。由病区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以科室为单位,组成安全用药管理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兼任小组组长。由安全用药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协助各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展开安全用药流程,具体措施如下:1)对新药、特药、高危药的针对性管理,构建覆盖新药、特药、高危药的专业管理目录,备注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提醒护理人员特别注意,以便及时查阅。同时,构建有关新药、特药、高危药的应用评估机制。由质量控制工作小组自行设计评估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信息、临床诊断信息、以及药物使用信息三个方面。针对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或临床用药中新发现的配伍禁忌加以备注,并建立专门档案,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2)加强培训:拓展药房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内容,纳入安全用药流程管理相关内容,并将其纳入质量考核体系当中,提高过程管理,培养药房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督促其严格按照流程标准展开用药护理;3)创新药房工作安全用药控制措施:首先,对药房各类高危药物而言,在临床应用过程当中,要求于配药点、给药点进行双人检查,同时药品包装上应当贴上具有警告意义的标签,对药物剂量进行双重计算与检验,根据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将高危药物的最大给药剂量录入药房计算机系统中;其次,在计算机处方输入,引入机读标签技术,合理降低配药及给药事故。同时,在药房工作人员为患者配药前,应用计算机系统分析技术对药物以及患者信息进行核对,避免临床用药错误等方面问题的产生。

1.3 观察指标

对安全用药流程实施前、安全用药流程实施后发生临床用药差错事件以及患者投诉事件的比例进行综合观察与对比。

2 结果

在安全用药流程实施后,临床用药差错以及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研究显示,药房工作的核心在于确保用药的安全性。而通过安全用药流程的落实,使得各项用药操作的次序得到了明确的界定。通过配药点、给药点双人检查与核对的方式,不但能够方便药房工作人员掌握安全用药的基本技能,同时还使得用药操作程序得到了规范。整个安全用药流程当中,实现了操作前、操作中、以及操作后的全面性核对,从而控制了用药期间用药缺陷发生的关键环节,提高了安全用药护理的合理性、规范性。与此同时,在安全用药流程的实施背景指之下,药房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均能够得到良好的提升。由于在安全用药流程中要求药房负责人随时对整个安全用药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从而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安全用药流程的协调因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审视,并简化或重组协调关系,总结流程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对整个流程实施后问题的分析,将药房人员的集中培训与管理作为重点,不断加强药房工作人员药学知识的培训力度,满足其在安全用药中的需求,确保在药房工作中能够面向患者展开安全用药方面的宣教,而这对于创建零缺陷流程型科室而言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需要鼓励药师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巩固专业基础,培养对岗位的热爱,积极参与到行业内相关的学习进修活动当中。通过药师学习进修的方式,促进我院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的开展与优化,使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更加良好的与临床诊断工作相互配合,共同面向患者提高药学技术服务与支持,从而巩固医疗质量。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求药剂师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完备的用药方案与建议,确保所制定的用药方案未触及用药禁忌或配伍禁忌,保障药物类型、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的合理,并明确在给药期间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

本次研究中,在安全用药流程实施后,临床用药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易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在安全用药流程实施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8):631-632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监管推动,发挥资源作用”的原则,不断创新农村药品监管工作思路和方法,促进我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的进一步好转,实现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二、工作目标

1、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村药品监管网工作机制。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队伍为主,以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协管员、信息员为辅,明确各自职责,建立专协结合、上下互动、监管联动的机制,形成广泛覆盖的监管网络。

2、落实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工作责任。协管员、信息员能正常有效开展工作,发现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做到监管无盲区,辖区内涉及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案件得到及时处理。健全协管员、信息员聘用、培训、考核等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3、建立农村药品的长效监管机制。逐步推广辖区内涉药单位的电子远程监管,全面实现辖区内药品监管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加大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力度,全面建立农村药品安全信用制度,实行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

4、配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两网”建设纳入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框架,融入“新农合”规划方案,积极开展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药柜)”创建工作,到2008年底,县直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达标率达100%,县以下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达标率达80%以上。

5、引导和规范合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向农村供应药品。全面建立起平等互利、有质量保障的契约关系和运行快捷的供应网络,做到药品配送主体合法、质量保证、供应及时、价格合理。实现药品配送供应进乡镇达100%,进行政村达80%以上,“新农合”药品供应目录品种的配送率达90%以上。

6、规范农村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药品零售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通过GSP认证,并按GSP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7、建立齐抓共管群防联治制度。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组成联合行动小组,对重大案件实行从重从速从严打击。

8、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药品从业人员法律法规、药品管理知识和药学知识的培训,每年组织培训1次以上。培训覆盖面乡镇以上涉药人员达到100%,行政村涉药人员达到90%以上。

9、购药方便,药品价格明显下降。

10、争创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

三、组织机构

成立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向阳任组长,县政府办工会主席包汉忠、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毛谊平任副组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纪检组长刘学平、县卫生局副局长昌立志、县公安局副局长刘立波、县工商局副局长徐立勋、县财政局副局长肖金婵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刘学平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相关工作。

各乡镇“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站,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工作档案,落实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两网”工作机构正常运作。同时,要制定今年“两网”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完成“两网”建设各项工作。

四、工作内容

(一)完善监督网络,强化培训教育。进一步调整、充实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简称“两员”)队伍,提升监督网运行效能。一是根据去年“两员”的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岗位变动情况,调整部分协管员和信息员,制定和完善“两员”的责任目标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在县直医疗机构和各乡镇卫生院、工商所、学校中聘请协管员,协助管理本单位、本辖区内的药品监管工作;三是在每个行政村确定1名乡村医生为信息员,收集、举报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案件等各类信息;四是完善培训制度,采用集中授课、以会代培、上门指导等方式,对“两员”进行药品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集中培训每年举办1次。通过培训,要有效提高“两员”的药品协管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健全供应网络,规范管理行为。一是完善药品直配方式,引导辖区内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与具备配送能力、质量信誉好的药品批发企业签订配送协议,确保药品质量可靠、品种齐全、价格合理;二是引导新开办的药品零售企业向村级延伸,以丰富农村药品供应网络,方便群众购药;三是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药房(药柜)规范化建设,提高药品使用质量。同时,深入整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加强对配送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药品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医疗机构药品供应渠道。

(三)完善相关制度,建立考评机制。建立涉药单位档案,健全农村药品安全信用制度,实行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制定下发《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考核评价标准》(见附件)。县“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乡镇“两网”建设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进一步落实“两网”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务求使“两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四)强势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药品法律法规、安全用药常识、假劣药品鉴别等宣传活动;各乡镇要在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悬挂宣传横幅;要充分利用各乡镇协管员、信息员集中培训,将“两网“建设的内容广泛宣讲,大力营造群众参与、多方支持的良好氛围。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5月至6月)。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总结成绩和经验,动员和部署今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在乡镇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站,调整部分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核发聘请证书。

(二)整体把握,全面推进(7月至10月)。深入开展乡镇村医疗机构药房、药柜规范化建设,提高供应网点档次和规范管理水平。对乡镇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药房、药柜规范化建设的宣传动员和检查指导,规范药品购进渠道,改善储存条件,提倡合理用药,力争通过“规范药房(药柜)”验收。同时,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协管员要积极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从药人员药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开展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清理游医药贩,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法违规购进和使用假劣药品的行为,以打击促规范,整治促建设。

(三)检查验收,巩固提高(11月至12月)。11月份,各乡镇对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及时进行总结自评,并于11月20日前,将自评情况形成书面报告送县“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县“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对各乡镇“两网”建设工作进行量化考评,促进“两网”建设的进一步落实,并将考评结果予以通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明确分管领导为主抓,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解决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站办公场所,落实工作责任,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食品药监部门要主动牵头组织,负责对“两网”建设的统筹安排,加大对农村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协作;卫生部门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全面推进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药柜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储存条件,并将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管理工作列入对乡镇卫生院的年度考核内容;公安、工商部门要按各自职责主动协助食品药监部门开展农村药品市场整治工作。

(二)加强督导,扎实推进。各乡镇要按照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抓落实。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检查督促,加强工作指导,及时通报和交流工作进展情况。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篇5

目的: 分析与探讨医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与方法,以提高处方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与《处方管理办法》,医院药房药师审核处方,参与处方点评;医院临床药师注重点评处方,再评价药房药师点评;由处方点评小组对点评结果进行复查,并向医院提出相应改进建议。结果: 药房药师、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小组三级处方点评模式与方法,可以提高药师处方审查能力,确保处方点评合理、公平,为有效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提供保障。结论: 研究表明,三级处方点评模式对持续改进处方质量极为有利,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处方点评模式;药房药师;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小组;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68-01

《处方管理办法》明文规定,各大医疗结构必须构建处方点评制度,动态监测医院处方,及时干预不合理处方用药[1]。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所提出的要求,我院药学部门处方点评小组成立,定期将处方点评结果上报给质控办,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此不断提高处方质量和我院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1 医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和方法

1.1 医院药房药师处方审核和点评: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房药师既要审方,而且还必须点评处方,药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用药与审方经验,住院药房与门急诊药师重在对处方进行审核,需要及时判断处方,对于不合理与不合格处方,必须及时与患者、护理人员及医师做好解释工作,并将其加入处方审核不合格记录单。医院药房药师还要参与处方点评,住院药房与门急诊药师每天都要抽取住院处方与门诊处方的10%,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规定对处方实施点评与记录,若发现处方存在问题,一定要与开具处方医师及时沟通,以保证所发药品的合格与完全。

1.2 医院临床药师处方点评:

医院临床药师主要负责医嘱单、住院处方以及门急诊处方点评工作,定期抽取10%的住院与门急诊处方与5%的住院医嘱单,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实施处方点评、统计、记录与上报,再评价不合理处方,避免处方出现漏评、误评的情况,定期考核与培训药房药师处方点评工作,提高药房药师的处方审核能力。

1.3 处方点评小组:

成立以临床药师为主,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中具备主管药师及其以上职称的药师和各主要科室的临床医师组成的处方点评小组,组长为药学部门负责人,具体对临床药师与药房药师所点评的处方实施复查与再评价。由于药师有着相差各异的业务水平,对用药适应证与临床路径掌握程度比较薄弱,所以,需要不断提高与改进药师处方点评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公正性。构建专项点评体制是处方点评小组的另一工作任务,依照药物临床应用与药事管理现状,对点评内容及范围予以确定,专项处方点评特定疾病用药使用情况[2]。

2 药房药师审核和点评实践

2.1 对医院患者基本信息的审核:

处方前记是对医院患者基本信息进行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写处方时,医师可能会漏写或者写错患者的性别、姓名等,还有些患者所持为他人医保卡,此时审方人必须要求对患者签名进行更正。以避免发生医疗隐患。

2.2 处方使用权限的审核:

《与品管理条例》与《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具体分为特殊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以及非限制使用级,药师经考核合格,方能享有调剂抗菌药物资格,且医院药师必须对处方医师依照患者病情与临床针对选择最佳抗菌药物与否进行审核。

2.3 临床诊断的审核: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一定要将临床诊断写明,此为药师对处方进行审核的重要依据,其最终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用药。临床医师所选药品是否和临床诊断相符、是否存在禁忌、用药剂量与给药途径是否与患者病情临床诊断相适应等,都必须药师对临床诊断进行全面了解,药学审核处方,降低用药出错率[3]。

2.4 用药适宜性的审核

对于特殊患者,像老年人、儿童、哺乳期妇女以及孕妇等,一定要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审查。比如,是否为儿童患者开具成人使用剂量的药物;是否为孕妇开具甲硝唑栓等妊娠禁用药物等。

3 临床药师点评实践

再点评药师处方点评结果与不合格处方审核记录时,发现存在漏评处方的情况,在点评与审核时,药房药师没有及时发现。比如,说明书规定泮托拉唑必须静脉滴注,1次/d,40mg/次,每次需要用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规定在1h内必须滴完,避免用其它液体配制,且要保证配制液PH值在9以上。然而,一些处方中会将溶剂改为泮托拉唑用葡萄糖溶液,这就会导致药物配置后发生变色结晶情况。

4 处方点评小组再评实践

由处方点评小组考察与再评价临床药师与药房药师点评结果,纠正并补充处方点评欠妥之处。医院应建立药品限量使用制度,必须每月规定药品使用数量,使用完药品后,医院临床科室要依照本科病种特点,对药品规格、名称以及数量提出书面申请,由处方点评小组对其处方进行抽查,所抽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适应证适宜与否,所选药品适宜与否,药品用药剂量适宜与否,是否根据抗菌药物管理条例选择抗菌药物处方。

5 处方点评成效

医院药学部门的三级处方点评模式,对规范处方书写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遏制用药不合理现象。实践证明,我国所实行的三级处方点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药房药师与医师用药水平,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现阶段,我国各大医院已开始对《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予以执行,且执行方式可谓大同小异。三级处方点评模式可以保证处方点评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以及合理性,有利于不断改建处方质量。对医院医务人员用药时责任感的发挥极为有利,能够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与药物治疗水平,进一步规范药物调剂工作与处方制备的严谨性,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医务人员与医院的信任度,使医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林万龙,陈瑶.门诊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汇总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5):382―384.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 药房;效率;效能;平衡;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b)-0166-02

门诊药房是医院服务患者重要的窗口之一,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利益,也影响着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等候取药时间长是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1]。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调整、平衡药房工作“效率”和“效能”的关系。如何平衡药房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工作“效率”和“效能”,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国外学者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有效的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其描述的是过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是结果。效率和效能两者不可偏废,但在一定条件下应有所侧重。多数人只注重工作效率的提高,很少关注如何提高工作的“效能”,以至形成了只重视过程,而忽视结果的倒置现象。具体到本研究中,平衡两者的关系就是优化药房工作的关键所在。

1 分析与调查

1.1 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

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发药窗口多寡的设置;②窗口人员的配置(人员的学识水平、动手技能和语言沟通能力);③场地的合理布置;④工作流程的合理安排;⑤管理规则的制定和落实;⑥新技术、新设备的介入等。

1.2 药房的整体布局

对本院门诊药房的现有布局和工作流程进行调查后发现,药房的整体布局不合理之处主要有:①调剂台的位置放置不当(长条型的调剂间单一药架全靠里墙,窗口放置2张电脑桌);②药房空间不足,发药窗口设置太少(只有2个发药窗口);③存药架的构造也不合理(背面靠墙只有一面可取药)。

1.3 调剂人员的配置

调剂人员的配置组成也不恰当:①人员配置不够(白班8名,偏少);②人员安排不合理,如调查中发现,每周的周一和周五较其余几天的工作量大,每天工作的峰值时区为上午9:30~11:30,而排班则采取完全平均分布的形式,导致峰值时区人员紧张,峰谷时段又造成人员浪费。

1.4 岗位定员

岗位定员欠妥,岗位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因才施用和技能熟练度的发挥。

1.5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零乱无序,每个药剂人员分工不细,相互之间缺乏配合;每位职工仅凭经验单独完成接、配、审、发的全过程,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差错率较高[2]。

1.6 信息技术不完善

没有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与高效。虽然本院早已完成了电子处方和收费系统的联网,但药房仅在省去划药价一项工作上受益,没完善收费室与药房之间处方收费信息的反馈,不能对已付费的处方预先进行处置。

2 合理均衡、取舍效率与效能的获取比重

2.1 效率和效能的取舍应有所侧重

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希望效率和效能能够同时得以提高,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应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的提升,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医院门诊药房的服务对象是广大患者,追求的目标是既高效又优质(即高效率、高效能)的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工作效率受到限制,此时,要以工作效能的提升来弥补工作效率的不足。故优化、调整服务成本和服务效率的比重便显然尤为重要。因此,以追求工作效能为立足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即“在力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

2.2 合理设置发药窗口,优化药剂人员配置

在门诊药房的实际工作中,为减少患者等候取药的时间,应尽可能优化发药窗口的设置、药剂人员的配备。既减少了患者等侯取药的时间,化解了不满情绪,又满足了社会需求,创造了社会效益。从获得社会认可的意义上讲,实现了“做正确的事”的结果。这些举措的实施,侧重点不仅是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更重要的在于追求工作效能,创造社会效益。通过社会认可度的提升,促使医院诊疗数量增长,从而助推医院经济效益的增加。

2.3 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能

如何确定服务规模,即服务能力对于保证整体服务效能和服务成本达到最优化状态至关重要。目前针对此方面的研究及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因此,笔者在结合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药房资源,以期取得一个使服务成本和服务效能较为均衡的结果。

3 整合、优化举措

3.1 改造环境结构,加大硬件投入

①在药房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2个发药窗口;②重新定制了4套独立的药架,药架竖直面对窗口,每个药架均可双面利用,配备2名调剂人员做到不离调剂台即可调配好常用药物;③每个调剂台药品的摆放位置相对固定化,做到不因调剂人员因换班而影响调配效率;④增购了3台冷藏柜,免去了配发低温保存药品要到库房取用的弊端[3]。

3.2 优化工作流程

改进院内信息系统,使患者在收费室交费的同时,调剂药师可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实时得到患者交费的确认及处方内容[4]。在获取已交费的处方信息后即刻审核打印成纸质处方供调剂人员调配。调配好的药物交给前台核发药师核对药品名称、剂型、剂量等,再与侯取者手持的处方核对后交代其用法和注意事项。如此,调剂药师专心预配药品,核发药师专心核对发药,各司其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差错的发生概率[5],节省了调配药品的时间,减少了排队取药时间,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3.3 整合人力资源、合理调配班次

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上合理安排上岗人员的岗位[6]。通过观察、测试选配了6名专业技能好、细心且善于与人交流的药剂师担任前台校对发药工作,其岗位相对固定[7],另外每人配2名后台调配药剂师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窗口。在班次的安排上,白班在每周一和周五9:30~11:30时间段内4个组窗口全部在岗,周二至周四9:30~11:30及每天下午安排3个组窗口值班,其他时段为2个组窗口值班。

3.4 调整用人和分配机制

为巩固整改成果,激发在岗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在用人制度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即每个窗口的发药药师为小组长,其奖金分配是按科室平均奖乘系数1.1而生成(小组成员为0.95)。同时接受群众的考评和监督,若有2次投诉或1次差错便被更替淘汰,从而充分调动了药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有了显著改观,彰显了本院窗口的良好形象。

3.5 利用医院的信息平台与患者交流

为了缓解患者对排队取药的焦虑感,降低由此引起的对调剂人员的工作压力,本院药房在取药窗口上方面向患者一侧的玻璃墙上安装了LED显示屏,时时显示正在调配处方的患者姓名。这样患者或家属可以在大厅安置的座椅上休息等候,看到自己的名字后再到窗口候取药物,有效地解决了患者排队取药的不便,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更加亲密[8],赢得了广大患者及群众的称赞和肯定。

4 总结

调查中发现,同其他多数医院类似,医院对药剂工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药房不能产生效益或效益较低。特别是现在药品实现零差价,药房对医院的经济贡献进一步下降,医院对药房扩充工作人员和添置设备的积极性不高。对此,本科会同相关部门一起向院领导汇报了药房工作的现况和迫切需要进行人力、物力的优化配置及设备、设施引入的现状,详细说明药房工作效率、效能的均衡和提高直接关系到本院的经济、社会效益和行业竞争力,并很快得到医院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通过对药房工作的全面调查和综合整改、优化工作流程举措地实施,达到了以下预期效果:①缩短了患者侯取药品时间,经过试运行测试,高峰时段每个窗口平均30多人排队取药,整改后每个窗口高峰时段排队取药者在10名之内;②降低了药剂人员的劳动强度(调剂人员可坐在座椅上完成调配工作);③因才、因时施用人力资源,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9-11];④提高了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确保了医生与患者对话的正确性不会因药剂人员工作失误而发生偏差;⑤增加并提高了与患者沟通解释的渠道和能力,密切了医患间关系;⑥降低了社会成本的支出,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节约了患者及家属的时间)[12-13]。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整改措施,本院药房工作的总体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能,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张乃文,孟莉,杨军,等.优化我院门诊药房工作流程的研究[J].中国药房,2011,22(13):1171-1175.

[2] 樊子东,翟哲.提高病房药房调剂工作效率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371-371.

[3] 马晋.科学方法在门诊药房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139-139.

[4] 高清华,张洪涛.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的探讨[J].中国药事,2012,26(8):918-919.

[5] 殷生楠.门诊药房前后分台式调剂的优缺点分析[J].中国药业,2012, 21(4):52.

[6] 张义奎,李刚.门诊药房新型调剂模式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B):155.

[7] 孙健姿,吴诚,高文静.门诊药房工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1,15(9):74-75.

[8] 尚秀静.窗口调剂模式在门诊药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74-375.

[9] 张晓华,赵向英.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1):297.

[10] 吴伟文,冯超慧,黄伟娟.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225-2226.

[11] 刘燕娟,叶志强,彭玉.药品合理分布与提高药房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5(9):113.

[12] 李秀林.新医改下综合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以及发展方向分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1):286.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现代医院;医院药学;运管模式;创新设计

怎样创新建设与管理好新时期现代医院药学?鉴于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报道,作者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分级管理评判标准》[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GPP)[4]等技术要求,结合医院药学专业技术性、经营管理性和用药指导服务性三大特点,以及医疗用药活动所构成的功能结构与运转规律,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对现代化医院药学的创新建设模式进行了如下探讨:

1建立全新的医院药学管理系统

现代化医院药学的工作职能转变:现代医院药学必将按工作需要来设计岗位,按综合目标任务来设计考核,按岗位承担职责的轻重和贡献大小来设计薪酬分配,按人员素质要求来设计业务培训,按药剂工作任务不同要求来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硬件,按药剂工作质量要求来编辑管理软件。实行服务理念的创新突破与工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①端正思想,全面引进市场竞争、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服务和团队效应意识,从观念上实现医院药学必须“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的根本转变;②调整岗位,实行逐级全员聘用,一切向制剂科研和药学服务一线倾斜的转变;③规范管理,管理方法由过去主观经验被动型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定量化管理转变;④完善服务,服务方式由过去被动式为医患来取药服务向取送结合主动送药上门服务转变;⑤合理配置人财物,建设规模由过去单一制剂、经营型向生产、科研、经销和多种服务一体化、一条龙转变;⑥加强考核,分配模式由过去吃大锅饭型向统筹经营、全成本核算、与绩效挂钩转变。以此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增强两个效益。现代化医院药学的管理软件建设:①全方位建立现代医院药学微机管理系统;②建立各类制剂配制和质量检验操作规程,汇编成《医院制剂规范》(2005年版),保证各种制剂规范配制,各项质量控制工作依规进行;③健全医院药学综合管理制度,各项工作量化打分标准和绩效考评办法,汇编成《药剂工作管理规范》(2005年版)。以此确立共同遵守的工作规则,对药学部人、财、物全方位实行科学量化管理;④建立临床合理用药咨询软件;⑤建立各类药学工作驱动软件;⑥建立各终端资源共享检索软件;⑦建立病人查询软件;⑧施行管理制度化、使用责任化、操作程序化、考核档案化、保养规范化管理[5]。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数据库建设:①药品数据库;②制剂数据库;③资产数据库;④合理用药数据库;⑤药学服务数据库;⑥质量管理数据库;⑦人力资源数据库;⑧管理文化数据库;⑨药学信息数据库;⑩资金数据库;绩效分配数据库。

2建立现代化医院药学的硬件系统

21仪器设备的硬件配置药库和药房应配置一定数量的药柜、空调、冰箱和电脑;煎药室和制剂室要配齐煎煮、提取、分离、粉碎、烘干和灌装等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应配齐紫外、气相、红外、高效液相、荧光、薄层扫描、溶出度、酸度、不溶性微粒、永停、水份测定、分析天平,生化培养箱、生物显微镜、干燥箱、集菌仪、微生物测定、净化工作台、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等质检设施,保证制剂质量;财会和临床药学应配置一定数量的电脑与空调,创造良好的药学服务工作环境。

22制剂室建设应按下列原则合理布局设计制剂室[6]:①一室多用:利用同一设备和房屋条件生产出相同剂型但不同品种的制剂。灭菌制剂室不生产大容量注射剂时,可生产小容量注射剂或滴眼剂等,这几种剂型可设计在一室之内。②相同兼并:中药的片剂、胶剂囊、冲剂、散剂、擦剂、洗剂、滴眼(鼻)剂等可与西药的相同剂型并为一室。③特殊共用:相邻制剂室的称量室、缓冲室、烘干室、粉碎室、煎煮室、浓缩室、过筛室、灌装室和包装室等,均可兼顾共用,错开使用。④合理布局便于操作。注意按制剂工艺流程布局操作房间,严防逆向走动和人物混流。⑤科学组合集中安装空气净化系统。一般应将100级和1万的制剂室科学组合设计于一层楼,10万级的各种制剂室科学组合设计于一层楼,30万级的各种制剂室科学组合设计于一层楼。⑥功能特殊的科室(如:质检室、炮制室、药研室、临床药学室、仓库、微机室、办公室等)应另外独设。⑦应分开制剂操作中人流与物流混杂的运作方式,以避开交叉污染。应按下列原则开展新制剂研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遵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的“中药新制剂研究原则”[7],运用现代科技方法,以方药独特疗法系统相统一的理、法、方统一性的中医理论体系,结合现代的病理学和基因科学,以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等不同疾病的病症为研究对象,对成本订价和医疗市场进行可行性论证,以有效治疗率达到80%以上为开发基准,来综合评价确定进行新制剂的中药学与中医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3建立新型的医院药学服务系统

为临床和患者搞好服务是新时期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职责。为此,医院药学要履行以下服务宗旨:保证基本目录用药不缺药不断药,满足临床需要按时送药上门;满足病人需求快速拿药煎熬配制,确保药品质量100%合格;保证中西药品品种齐全价格适中;服务热情文明礼貌公平诚信周到,力争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各药房系统、药库系统、煎药系统、制剂系统、药物研究系统、送水送药系统、药品质量检控系统、临床药学系统、数据库系统、技术信息系统、财务系统、办公室系统和领导指挥系统等室(组),要根据药学服务的总体原则,分解落实任务指标,制定各岗位服务承诺。规范各个岗位工作程序,保证各项工作质量,提高每项工作效率,获取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4建立过硬的药品供应质保系统

合理调节药品采购贮藏数量,克服药品短缺或积压,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建立定量预测贮藏药品的数学模型,合理组织仓储药品。

41定量预测贮藏药品的数学模型设计①用直线回归法预测药品需求量:把近10年来药品逐年增长的需求量看作一条直线,用回归直线方程式y=a+bx进行预测。同时,结合医院疾病发病率、资金情况以及医疗市场变化等因素,随时灵活、客观地修正预测值,求得更为准确的药品需求量。②用经济批量法求算药品采购量:通过控制进货批量,既满足临床需要,又使采购费用与储存费用之和为最少。计算公式:FOQ=(2AP/C),式中A=全年采购量,P=每次平均采购费用,C=每单位药品年平均储存费用。③用经济进货额求算药品采购量:因医院采购药品不是单一品种,可用金额来掌控药品采购量。计算公式:FOQ=(2PZ/L),式中P=每次平均购进费用,Z=计划购进药品总额,L=储存费用为药品购进单价的比例。

42制订临床用药保障供应措施为保持正常医疗活动运转,应付各类突发事件,应规范从临床用药申请调查核实形成采购计划购回药品质量检验验收入库通知领药开票交验签字等各道工作程序;严格签字手续,落实承办双方责任,切实保证药品供应。

43制订医院药学质量效益考核指标依据医院药学专业技术性、经营管理性和用药指导服务性三大特点,与医疗用药活动所构成的特殊功能结构与运转规律,制定出:①药品调剂系统(11项28分);②药品供应系统(9项20分);③制剂系统(10项24分);④临床药学系统(5项12分);⑤技术信息系统(6项16分),共41项100分的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效益评价指标。

44建立制剂质量管理规程①制订每种制剂质量标准,收集所用原辅包材的质量标准,严格按这些质量标准控制购进原辅包材和制剂半成品与成品质量;②制订每种制剂配制规程,规范制剂的配制操作;③制订每项质量检验操作规程,规范质量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④制订各类制剂、每道工序、特殊单元和关键岗位(称量、清洁、消毒、清场、提取、分离、搅拌、过滤、制粒、压片、干燥、粉碎、过筛、分装、包装和入库等)标准操作规程,以指令和约束制剂人员规范操作;⑤制订制剂处方、生产工艺、仪器设备和质量标准等验证方案;⑥建立药物称量计算、半成品含量、重(装)量和比重计算、成品收得率计算和含量计算,以及能否用于临床等质量审查管理制度;⑦建立投入不合格原辅包材与产出不合格制剂成品销毁、回收、退货、返工等处理登记制度;⑧建立各级制剂岗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⑨建立临床用药评价和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制度;⑩建立每种制剂标签与说明书设计格式;建立各类制剂室和各种制剂工作综合管理制度;将以上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汇编成《医院制剂规范》(2005年版),发给每位制剂人员,天天对照,依规操作。

45强化四级质量保证职责建立分管院长、药学部长、质量保证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四级质量保证系统,层层把关,全员重视,确保购进药品、生产制剂和病人合理用药的质量。

5建立合理的用药咨询系统

5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坚持参与临床查房、会诊,仔细分析病人疾病状态,掌握妊娠期、哺乳期、新生儿、婴幼儿期、儿童期、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的合理用药原则,科学选择和确定药物适宜剂量。对特殊病人,权衡利弊后综合做出个体化给药方案。

52开展血药监测,提供合理给药方案临床药物治疗时,遇到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强、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药物;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或患有其他疾病,导致药物的体内代谢和排泄加快或减慢,分布发生变化,蛋白结合率升高或降低等;长期服用后导致积蓄的药物;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均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设计合理给药方案,实现药物的最佳治疗。

53应用成本――效果分析等方法优化治疗方案按照国家颁布的《××新药治疗××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回顾性分析评价两种以上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劣情况,计算和比较其药物治疗费用与效果比率或每单位效果所需费用,平衡成本与效果,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治疗效果时费用最低、最合理、疗效最好、最安全的治疗方案。

54建立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系统针对新药和新制剂的临床疗效、治疗范围、毒副作用、用药剂量、给药途径、配伍禁忌等方面,系统地建立观察记录和评价指标。

6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与绩效考核系统

61定期考试,择优上岗实行考试聘用、持证上岗制度。先确定岗位职数与技术难度系数,再根据考试成绩、技术职称和实际操作能力,逐人确定岗位。对重要技术岗位的负责把关人员相对固定,聘用主管或副主任药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各室主任(组长)。对新分配或新调进人员一律实行各组循回轮岗(大专以上半年、中专以下一年),直到全面熟悉各项药学工作后,再依个人特长和考试成绩,相对固定于某一药学工作岗位上。并坚持轮岗制度,职员每年轮岗一次,组长两年轮岗一次,三年内轮完。以拓宽药学人员的知识面,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底,保证药学队伍的稳定阵容与整体素质。

62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人员素质为搞好职工在职教育和终身学习,坚持“三坚持、三结合”的培训方法:坚持突出年轻人为重点,专业对口培训,将年轻药学人员送上级中西医院和药检所进修学习,使其熟练掌握制剂生产、质量检验、药物监测、合理用药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坚持选派代表参加省以上中西药学年会、新药典、制剂新技术、新检验方法等学习班学习,由学回的代表传授教会全体药学人员;坚持每年组织两期新知识、新技术讲座和专业技术与法律知识考核。请老师进来讲课与走出去学习相结合,个人加强平常自学与单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相结合,国家考试与单位考核相结合,支持青年人自学成才。

63推行“成本核算,浮动工资,量化考核,按绩取酬”的绩效分配考核制度。①建立绩效分配数学模型:以2000~2004年医院药学部的总收入与总支出为据,应用灰色数列G(1,1)数学方法[10]建立Y(t+1)=9876.580.008957t-9768.61的绩效分配经费预测数学模型。确立薪酬分配计算公式为:个人月薪酬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各种补贴+绩效工资;个人月绩效工资总额=(科室考核下拨小组绩效总额/小组总人数)×提成比例×个人系数×绩效考核得分%。②施行有效的考核办法:科主任对医院负责,将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用《药学部综合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小组;组长对科主任负责,将药剂科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月和每位职工;每位职工对组长负责,胜任各自的岗位工作。总之,在现代化医院药学建设中,只要抓住了以上6个主要方面的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就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医院药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益。5年来,我院投资160万元用于制剂室建设、微机管理和在职培训,使工作条件逐步改善,人员素质大幅度提高,有效保证了各项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评判标准,1998.

2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200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5.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2000.

5杨茂春.科学管理制剂生产质检仪器设备的探讨.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78.

6杨茂春.建立现代医院制剂质量保证系统的探讨.中国药事,2003,17(3):139,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

8杨茂春,杨哲.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新制剂的创新设计原则.中医药学刊,2006,6(2):24~26,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 品;合理使用;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098-02

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滥用品的问题在多数国家泛滥成灾,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公害,引起了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关注[1]。加强对品、第一类的管理刻不容缓。

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最新的《品和管理条例》,并于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为此我院对品和第一类实行了更加严格、规范的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健全管理制度,设立品专管员

根据《品和管理条例》和我院实际情况,对品的采购、验收、领用、保管和使用各环节均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各药房、各病区均设立了品专管员,协助药房组长和病区护士长负责各药房和病区的品和第一类的日常管理工作。

2重新编订品、第一类的各环节的登记册

各病区设立品、第一类处方管理登记表,登记每一张处方的用途和去向,见表1。

药房设立品、第一类专用处方登记册,见表2。登记册中对取药人增加了身份证号一栏。在门诊药房发药时由取药人填写,在住院药房发药时则由取药护士填写。增加了患者使用批号及回收记录,这是针对需要回收的空安瓿和废贴加强管理的有效措施。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需把患者使用的药品批号在处方中标注,而取药时,发药人需核对回收的空安瓿和废贴的批号是否与处方中登记的批号相一致。

药房设立品、第一类交班登记册和品、第一类日消耗汇总登记册及品、第一类回收空安瓿和废贴处理登记册。由各药房设立的品专管员负责登记,组长监管。

3对品、第一类各使用环节加强管理

3.1对开方环节的管理

3.1.1对开方医师严格管理。开具品、第一类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同时在医务科和药学部签名、备案留底、备查。医院还把品、第一类的管理规定等内容作为全体医务人员三基考核的必考项目,每年进行培训和考试。

3.1.2对品、第一类处方严格管理。各病区由护长到供应科领取,并记录每次所领取的处方序号后,交给该病区的品专管员保存和管理。

3.1.3医师需要开具品或第一类处方时,需向病区品管理员领取专用处方,并在品、第一类专用处方登记册做好记录,方可开方。同时通过我院的电脑联网系统把处方资料传送到收费处。收费后,由收费处确认再转发到药房的电脑系统。

3.2对取药环节的管理

3.2.1药房工作人员发药时,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审查医师开具的处方,对不合理或超出剂量的处方,必须要求医师更改正确。

3.2.2审核的处方合格后,由取药人、发药人、核对人分别严格填写品、第一类专用处方登记册中的相应项目,并由发药人和核对人认真核实回收的空安瓿和废贴的批号是否与处方上记录一致,一致后方可发药。

3.3对用药环节的管理

3.3.1护士在执行医嘱给患者使用品或第一类的注射剂时,还需在处方上记录患者所使用的药品批号,以备核实。

3.3.2在品的使用过程中,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实行个体化给药,偶尔会造成药液剩余,对于患者使用后出现的剩余量,执行护士需在品监管员的监督下及时处理,并在处方上注明“余液已弃”,并双签名确认。

3.3.3对回收的废贴和空安瓿,由各药房的品专管员负责收集和保管,定期报药房组长,并共同监督品空安瓿的销毁,并在品空安瓿销毁专用登记册上签字确认。

3.3.4对破损、过期、不能使用的品和一类,由各药房品专管员和药房组长共同清点登记,填报损单,报药学部主任和院长审核签字后报主管药品监督管理局,由药品监督管理局按规定监督销毁。

4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各药房的品专管员,每季度对所属各病区的品和第一类检查一次。包括专用处方、保险柜、登记册,备用基数,药品批号、有效期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药房组长汇报,药房组长汇总检查结果后向药房主任汇报,由科室统一处理。药学部会同医务科、各科护长不定期对各病区进行抽查。听取各病区的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医院同时把各病区对品和第一类的管理工作的好坏作为各病区的质控分之一。

以上是我院对品、第一类管理的一些经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院对品、第一类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也正因为我院加强了对品、第一类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对品的有关规定,才更好地应用品和第一类为患者解除病痛,同时杜绝品和第一类的滥用。

[参考文献]

[1]胡家全,陈兆波,柯昌玲.基层卫生院麻精药品的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1):120.

[2]李洪燕.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110,126.

[3]饶艳辉,白瑶,蒋红平.2004~2006年我院门诊患者品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8):87-88.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 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SHEL模式

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nstitute for SafeMedication Practices, ISMP)于1995~1996年首次提出了高危药品的概念[1], ISMP将高危药品的范围定义为: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药物。近几年, 关于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研究逐渐成为众多学者和专家研究的课题[2]。本文对本院门诊药房高危药品采取了SHEL模式管理, 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配发的高危药品差错事件发生情况, 将差错药品、差错发生率进行统计, 并与2012年1~12月实施SHEL模式管理后配发的高危药品差错事件进行比较。同时从本院临床科室选取120名医护人员作为满意度调查对象, 均为女性, 其中医生40名, 护士长20名, 护士60名。

1. 2 方法

1. 2. 1 分组方法 2年间共配发42385次, 将2011年1~12月实施常规模式管理配发的20421次高危药品作为对照组, 将2012年1~12月实施SHEL模式管理后配发的21964次高危药品作为观察组。

1. 2. 2 研究方法 将对照组出现的差错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主要包括差错药品的类型、发药人员素质考核以及差错发生原因等。综合各方面因素后, 通过SHEL模式来研究, 对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考察发药环境、发药人员素质考核、发药人员专业等进行理论剖析。明确引起发药差错的主要原因之后, 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药房护士培训制度, 将其运用于观察组, 比较两组的差错事件发生率, 记录并分析观察组发生差错的原因, 对其进行总结归纳, 从而不断完善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措施。

1. 3 观察指标 比较门诊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为观察组实施前后调查, 采取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调查, 包括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发药人员综合素质、发药环境3个维度,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差错事件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发药差错事件37次, 其中抗心律失常药品、造影剂各1次, 抗凝剂3次, 细胞毒性药品3次,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5次, 胰岛素类降糖药品24次;观察组发生发药差错事件6次, 缩宫素药品与胰岛素类降糖药品各3次。

2. 2 两组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为(共观察21964次, 发生6次)0.03%, 对于对照组的(共观察20421次, 发生37次)0.18%,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差错事件发生原因比较 两组差错事件发生原因主要是管理制度、发药环境、个人素质以及其他原因等, 观察组因个人素质发生差错占16.67%, 低于对照组的62.16%,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4 观察组实施SHEL模式前后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满意率为98.33%, 高于实施前的92.50%, 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医学也呈突飞猛进式发展, 治疗各种疾病药品大规模地出现在临床当中, 造成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差错事件时见报道[3]。SHEL模式首是20世纪末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首先提出的差错分析理论, 该理论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 软件(soft)、硬件(hard)、环境(environmeng)、人(litigant), 因此, 在分析护理差错事件时可以根据上述四要素进行原因查找, 从而制定合理的防范或者改进措施[4]。将SHEL模式应用到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 可以将其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软件:药房护士的综合素质;②硬件:醒目标识、高危药品专柜等配套设施;③环境:工作场所、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药品发放流程、药房环境等;④人:药房护士与患者或者其他需求方[5]。通过表1可以看出, 实施SHEL模式后, 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为0.03%, 对于对照组的0.1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查询门诊部出库明细得知, 对照组37次高危药品发放差错主要是胰岛素类降糖药品24次, 其余为抗心律失常药品、造影剂各1次, 抗凝剂3次, 细胞毒性药品3次,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5次, 其中胰岛素类降糖药品是主要差错药品。通过对比实施前后两组差错事件发生原因可以看出, 观察组因个人素质发生差错占16.67%, 低于对照组的62.16%,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 根据SHEL模式对药房护士差错原因分析, 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改进, 从而提高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质量。①定期组织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每个月都要定期组织药房医师、护士等参加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等相关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日常工作要点、药学专业知识、三基理论考试等, 结束后进行考核。通过培训加考核的方式促进药房医师、护士每个人都能够扎实掌握、熟练应用学专业知识, 对自己工作岗位的注意事项熟悉程度高。同时, 每月安排科内的资深人员组织大家相互学习典型处方, 通过典型处方引导将理论知识逐步熟练地运用到实践当中。由于新进护士存在经验缺乏等问题, 可以通过1周的岗前培训使其大致了解药房工作内容、注意事项等[8, 9]。②设置醒目标识和高危药品专柜。结合高危药品管理规定、管理制度和目录, 将高危药品进行分离设置, 设置专用的高危药品存放柜, 以与其他药品明显分开, 在药架上粘贴红底黑字的醒目标签。对于存储在冰箱内的高危药品, 要将其单独放置在冰箱高层, 同时设置醒目、易区分的标识。当收到处方后, 在发药前要对患者使用相应高危药品适应证进行确认, 在发药时至少2人复核并签字, 从而确保发药准确无误[10]。

参考文献

[1] Papsrella S.HIgh-alert medication:shared accountability for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error prevention.J Emerg Nurs, 2010, 36(5):476-489.

[2] 陈永春, 陈晓艳. SHEL 模式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中国药物警戒, 2013, 10(1):57-58.

[3] Speck U, Scheller B, Rutsch W, et al. Local drug delivery-the early Berlin experience:single drug administration versus sustained release.EuroIntervention, 2011, 7(6):7-22.

[4] He Er.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hIgh-alert medication in inpatient ward with soft Hard Environment Litigan(SHEL).Steait Pharm J, 2011, 23(9):239-240.

[5] Klepstad P, Kaasa S, Borchgrevink PC.Starting stepⅢ opioids for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in cancer patients dosetitration:a systematic review.Palliat Med, 2011, 25(5):424-430.

[6] 刘哲慧.高危药品在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海峡药学, 2013, 25(6):299-300.

[7] Pedersen CA, Schneider PJ, Scheckelhoff DJ. ASHP national survey of pharmacy practice in hospital settings: monitoring and patient education-2009.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10, 67(7):542-558.

[8] 孙忠, 石文伟, 董佃良, 等.加强机关门诊部药房调剂管理的做法.人民军医, 2013, 56(6):727.

[9] 和凡, 邓明, 吴燕漫, 等. PDCA法在我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药房, 2013, 24(45):4261-4263.

药房组长考核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67-02

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承担着药品配发任务,还是医院与患者,社会交流的窗口,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配发调剂正确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于门诊药房服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药房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药品能够按医生的处方及时、准确地发往每位患者的手中,因此减少处方调配过程中的差错,尤其重要。

1 调配差错问题

2010年-2012,《调剂差错记录本》记录在案40例,因外包装相似而错发14例,占35%;因药品数量差错10例,占25%;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不同剂型错发各5例,占12.5%;药品名称相似错发4例,占10%;用法错误2例,占5%。

2 差错原因

2.1 药师原因:药师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配方制度是产生差错的原因。在调剂过程中出现由于药剂人员责任心不强,精神不集中,边聊天边调剂等而发生差错。药师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同名不能熟练掌握。又没有良好地工作习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对于药师来说至关重要的。

2.2 药品名称相似,包装相似,药品规格不详:近年来,包括用药差错在内的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这给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错误的药品调剂会影响患者的应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报道处方调配差错发生的基本原因以药品外包装相似为主,占4年总差错的40%居首位[1]。门诊药房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工作人员在繁忙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对于外包装相似的药品鉴别力下降,容易出现处方调配差错。

2.3 环境因素:取药大厅里聚集大批患者,环境嘈杂,而且患者经历了挂号、就诊、各项检验项目的缴费排队等待,取药时往往心情急躁,拥挤吵闹或催促药师取药。药房内空气不流通,空间狭小,空气污浊,长时间在药房容易脑缺氧,发药时不能够集中精力。为调配差错埋下隐患。

2.4 缺乏交代或交待不清:由于环境声音嘈杂,患者听错名字而发错;发药过程中没有向患者交待或交待不清楚。如双岐杆菌必须冷藏保存而未交待;多潘立酮需在饭前半小时服而未交待,而病人习惯性饭后吃。

3 差错的防范和对策

3.1 加强药师业务学习,药师要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优良的药效服务和精湛的药学技术水平是防范差错的保障。医院药学部要定期对要学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不断优化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以求更新知识。药师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单位有关行为的各项规定,熟知工作程序集工作职责,保障患者安全,经常组织业务学习,定期考核[2]。

3.2 合理调整药房布局,把处方调配流程中的处方审核、配药、核对三个分为两个区间,这两个区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处方调配过程中至少由两名药师完成,最大限度避免和预防处方差错的发生[3]。并为药师创造以个相对独立和安静的工作环境。新的调剂模式要求药师不仅要有为患者服务的崇高理念、良好地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更要有为患者服务的精湛技术和知识底蕴。

3.3 建立健全规范操作规程,窗口发药实行“四查十对”,双人核对,一张处方调配结束后再接收下一张处方,以免发生混淆。药品的摆放储存要科学合理,药品的码放应有利于药品的调配。

3.4 制定明确的差错防范措施。制定并公示标准的药品调配操作规程,可有助于提醒要在工作中注意操作要点,发生差错后及时分析和检查差错原因、后果和杜绝措施,及时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避免类似差错的发生。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在高峰时间适当增加调配人员,保证轮班人员的数量,减少由于疲劳而导致的调配差错。

经过努力,我院调配差错会明显降低,这说明只要真正将“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落到实处,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调配差错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支小毅、马晓鹏、陈广斌,门诊药房包装相似药品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9(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