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3 09:21:12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篇1

近几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委以及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救助,明确提出了强化救灾款物监管,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防范救灾救济工作领域腐败问题的要求。为此,我们组织市政府职能部门,对2006年以来全市在各县区自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重点检查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情况、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农村低保的发放情况,通过检查调研,比较全面了解掌握了我市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意见。

一、基本情况

1、各项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的接收、拨付与管理情况

2006年度接收省里下达(含省分中央补助款)民政救灾款515万元(含上年来款较晚,未能下达到县的20万元),其中: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426万元、救灾粮差价补贴款44万元、灾区民房恢复及受泥石流、滑坡威胁农户搬迁建房补助款45万元;市本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156万元,其中:一般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100万元(主要用于灾区民房恢复)、匹配救灾粮差价补贴款56万元;县级及乡镇地方财政安排民政专项救灾款合计97万元;各县区上年结转累计368.8万元;各县区接收社会捐款合计32.5万元(不含为农村贫困户赠送电视机捐款);各县区接收捐赠衣物合计5.4万余件(含新平县接受省厅分配上海市民捐赠的旧衣物4万件)。各县区救灾款收支情况详见附件《2006年度救灾款收支结转检查情况表》。

检查结果表明:省市安排的救灾款已于当年及时足额下拨至县区;县级财政对上级下达的指标款,大多数县也能够按照工作计划及时、足额拨付并发放到灾区和灾民手中(如红塔区财政局对上级下达的救灾指标款,能够在收到上级拨款文件后十天内拨付到区民政局帐户);在资金的运作管理过程中,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工作到位,拨付、接收手续健全,总帐目清楚。

2、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情况

2006年度全市支出救灾资金785.6万元(含县区本级安排部分):用于采购救灾救济口粮支出308.4万元,救助灾民贫困群众6.89万人次;用于采购、缝制救灾衣被和冬寒衣被支出194.1万元,采购衣被等救灾物资3.2件(套),救助灾民贫困户2.75万人次;用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和受滑坡威胁村民进行民房搬迁建房补助支出190.3万元,得到资助的受灾农户1155户;用于因灾致伤致病灾民和特困群众就医治疗补助支出22.8万元,救助664人;用于火灾救助、临时安置灾民等救助支出70万元,救助4262人次。这些救灾款物的发放,各乡镇普遍能够做到有申请,有村民小组签字,有村委会意见,有乡镇审批要件,领取款物时有本人签字;发放名册、审批表一应俱全,并且与县民政局的相关帐册相符;有的乡镇的民政助理员和村社干部不仅能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而且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救济对象做到亲自将款物送上门;有的县还具体针对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如新平且出台了《新平县救灾款物发放管理登记制度》。

从检查的结果看,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基本符合“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具体使用救灾款物时,能够按照救灾款物的使用范围使用,救助对象和范围符合有关规定,而且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救灾救济款物分配方案,发放救灾款物的过程符合规定程序,救助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未发现挤占、私分、冒领等问题,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灾民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3、救灾款物公开发放与监督情况

从实际抽查的12个乡镇17个村委会的资金管理、核算、发放等基层工作情况,并且随机抽查和走访43户受救助对象的受灾情况、家庭困难程度和救济款物领取情况看,总体来说,各地均能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本做到了发放对象公开、发放金额和物资数量公开,并及时向社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救助对象都能如数领到或受到相应的救灾救济款物资助。

另外,对救灾款物的监督,县级人大、监察、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不定期的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有的县已将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列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行考核。

二、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全面了解掌握了当前我市救灾救济和低保工作的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确保了中央和省、市关注弱势群体政策的落实;三是促进了各县区对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工作的重视和规范;四是提高了社会对救灾救济工作的关注;五是及时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如华宁、通海、澄江县政府已按市检查组的要求,于10月底如数将2006年度市里下达的指标款拨付到县民政局帐户。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县区救灾款物结存较多,有的县级财政在拨付上级下达的指标款中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如:通海县2006年度市里下达的53.8万元指标款,在市检查组到县开展检查工作时尚未给予拨付。

2、大多数县未按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救灾管理体制要求,配套相应的救灾经费。

3、对于救灾款物的管理,部分县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加强。如:易门县由于具体从事救灾救济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新接手人员业务一时不能全面熟练,对救灾款和捐赠物资的管理缺乏工作经验,不注重对工作资料的整理和汇总,致使有关资料显得有些零乱;有的县救灾救济工作和城乡两个低保全由一位同志负责,工作中顾此失彼,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在救灾救济款物的管理使用中,形成该记的帐没有及时记,该对的帐没有及时对,填报报表不够全面等问题;有的村委会对救灾款物的发放张榜公布制度坚持不够好,有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县不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原始凭证、发放名册等资料不全,没有形成完备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

4、个别地方的民房恢复补助款长期未发放到户。如澄江县九村镇在滑坡搬迁工作中,镇政府为督促村民建好新房后及时将旧的危房及时拆除,把是否拆除旧房作为领取修房补助款的一个条件,使得一些一直没拆除危房的受灾户至今领未到补助款,有的补助款已在当地财政所摆放了3至4年。

5、在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环节上,发现了手续不完备的情况。如部分村委会在发放花名册的签字过程中,存在一人代多人签字的问题。虽然经核实未发现冒领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带来“说不清”的嫌疑。

四、几点建议

1、严格要求,及时、足额拨付救灾款,杜绝截留、挪用现象的发生。救灾救济款是党和政府安排用于解决灾民和特困户基本生活的救命钱、保命钱,是灾民和特困户民生问题赖于保障的重要条件,能否足额及时拨付到位,事关灾民和特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县区政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及时、足额拨付救灾款,避免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同时,救灾款结存较多的县区,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灾区群众生活状况的基础上,对自救能力有限的灾民和特困户进一步实施救助,避免出现一方面有较多的资金结存,而另一方面需要救助的得不到救助的现象。

2、坚持原则,严格程序,完善手续,规范管理。救灾救济款物的使用与发放,要始终坚持“专款专用,专物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采购救灾物资前,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尽可能使采购到的救灾物资质优价廉。发放过程中要始终按照相关程序操作,做到范围明确、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手续完备,杜绝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

3、加强监督检查,制定和完善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具体措施。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2007年8月21日下通知要求执行的《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具体措施,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公开发放,接收群众监督。

4、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共同管好用好救灾款物。民政和财政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协商,共同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不定期给予跟踪检查,督促工作的落实。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篇2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大地震,政府和全国人民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行动。为了解公众对四川地震的关注和支持情况,对抗震救灾行动的评价,分析地震这个突发自然灾害对当前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于5月22-27日期间,就抗震救灾话题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个地市2648位城乡居民进行了抽样电话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与两个月前(3月22日―28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常规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从07年起每年在两会结束后,用相同的问卷表格调查城乡居民对社会政治形势的评价、期望,以及对政府各项服务能力、表现的评价。07年常规调查的调查时间是3月22日--28日,被调查者是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592位城乡居民,调查方式是电话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目前阶段,地震灾难和抗震救灾促使公众的人性意识和公民意识空前高涨,社会心理环境短时期内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对政府的期望值也在短时期内陡然提升,加快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公众诉求和所依赖的社会心理氛围悄然形成。

公众高度关注抗震救灾情况

97%的公众关注四川抗震救灾情况。其中,81.9%的人关注程度很高,15.1%的人关注程度比较高。对四川地震不太关注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3%。

91.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是经常长时间地收看有关抗震救灾的报道。

电视是公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94.1%的公众通过看电视来了解抗震救灾的情况。报纸和互联网是电视以外比较重要的辅助信息来源。分别有39.4%和34.2%的公众通过上网和看报纸来了解相关消息。广播听众占11.4%。

伤亡人数是公众对整个抗震救灾过程的最大关注点,关注的人数比例达29.4%。其他关注点依次是救援进程,灾情,灾民安置情况,捐赠情况,抢救出来的人数,学生儿童抢救情况,灾区重建,救援人员达到情况,伤员治疗情况,受灾范围,救灾物资的供应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抗震救灾的指示部署,疫情与防疫情况。

公众充分肯定媒体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

93.0%的公众认为这次四川抗震救灾媒体报道的开放程度比以前有所提高。其中,53.4%的公众认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38.6%认为开放程度有所提高。8%认为开放程度没有提高。

91.4%的公众认为这次四川抗震救灾的电视报道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其中,39.8%的公众认为这次电视报道完全能满足自己的要求,51.6%认为基本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只有8.6%的公众认为这次的电视报道不能满足自己了解这次抗震救灾情况的要求。

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愿意为抗震救灾出力

95.5%的公众表示自己在5月19日14时28分为四川灾区的死难者进行了默哀。

93.4%的公众在收看相关报道时因为感动而流泪。其中,71.4%的人表示已经记不清流泪次数。22%的能回答流泪次数,其中男性次数平均为4.18次,女性次数平均为6次,男女平均次数为4.85次。没有流过泪的人只占6.6%。

这次抗震救灾中最让全国公众为之感动的事件依次是:① 军人在救灾中的勇敢表现(无提示提及率27.5%)② 灾区废墟及孩子伤亡的惨状(无提示提及率13.3%)③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指挥救灾(无提示提及率11.25%)④ 救灾过程和救人场面(无提示提及率10.27%)⑤ 谭千秋等老师舍身救护学生(无提示提及率7.4%)⑥ 灾区人民表现出来的坚强(无提示提及率5.74%)⑦ 全国人民通过捐钱、捐物、献血等方式对灾区的大力支援(无提示提及率5.1%)⑧ 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婴儿并留下感人短信(无提示提及率4.76%)⑨ 中华儿女表现出的空前团结(无提示提及率3.3%)⑩男孩被救出后向敬礼(无提示提及率2.27%)

99.5%的公众表示愿意为抗震救灾出力。根据我们的调查,97.1%的人为灾区捐过款,4.7%的人平均捐过物,4.3%的人为灾区献过血,1.3%的人参加过宣传和募捐等不同形式的支援行动。

如果灾区需要,44.2%的公众表示愿意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支援抗震救灾,51.2%的公众表示愿意再度捐款,17.6%的人表示愿意捐物,10.5%的人愿意当志愿者,9%的人愿意为灾区献血,3.3%的人愿意领养灾区孤儿。

公众要求通过监督使捐款能够有效地用于抗震救灾

关于抗震救灾捐款的用途,参加过捐款和表示愿意再度捐款的被调查者中,51.2%的人希望抗震救灾捐款主要用于灾区重建,27.6%的人希望主要用于灾区学校建设,21.1%的公众希望主要用于安置灾民,17.2%的公众希望捐款主要用于儿童教育,10.6%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购买药品,10.4%的人希望捐款用于抚养孤儿,10.2%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购买食物,7.8%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购买救灾所需的物资,4.5%的人希望捐款能直接发到灾民手中,4.2%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赡养灾区孤寡老人,2.4%的人希望捐款用于抚恤死难者。另外,19%的公众认为只要捐款被有效地用于抗震救灾,干什么都行,4.8%的公众希望捐款用于救治伤员等其它用途。

91.5%的公众认为有必要对社会捐款的发放和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其中,82.5%的人认为对捐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很必要,9%的人认为必要性比较大,认为无所谓或没必要的人占8.4%。

在如何监督社会捐款的问题上,42.5%的公众希望政府机构(包括民政局、红十字会、审计局)加强对捐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35.4%的公众认为新闻媒体在监督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21.9%的公众希望公开捐款的使用情况,8.6%的公众希望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捐款使用情况进行审计,8.5%的公众希望由捐款人组成专门机构参与对捐款使用的监督,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建议政府设立专门的赈灾物资管理机构并开设专门的网站公布相关情况。

公众积极评价政府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

96.5%的公众肯定了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反映出来的应急反应能力。其中,77.2%的人认为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很好,19.3%的人认为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比较好,认为政府应急反应能力一般或比较差的人只占3.5%。与3月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常规调查的结果比较,公众对政府应急反应能力的评价在短短两个月内提高了15.89个百分点。

96.9%的公众认为政府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说明政府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其中,64%的人认为政府的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32.9%的人认为政府的为民服务意识有所增强,3.3%的人认为政府的为民服务意识没有增强。与3月份的常规调查结果(80.36分)相比,政府的服务意识评分提高到92.14分,提高了11.78个百分点。

公众对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总体表现非常满意,满意程度为94.7分。与3月份常规调查结果相比,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社会心理环境改善,对政府的期望值提高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得到提高。在55.7%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明显提高,38.1%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所提高,只有6.2%的人对政府的信任度没有提高。

政府形象明显改善。92.4%的公众认为政府形象有所改善。其中,57.3%的人认为政府形象明显改善,35.1%的人认为政府形象有所改善,认为政府形象没有改善的人占7.7%。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形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次抗震救灾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指挥救灾,在98.6%的公众中留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得分高达95.99分,相比3月份的评分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民族凝聚力和社会信任感得到增强。98%的公众认为这次抗震救灾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振奋民族精神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94.7%的公众认为这次抗震救灾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对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充满信心。其中,77.1%的人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很有信心,19%的人信心比较大。公众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信心指数为94.58分。

认为对办好北京奥运会的信心影响有限。80.6%的人认为地震和灾后重建不会对举办好2008北京奥运会产生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社会心理环境在短期内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时,对政府的期望值也在短时间内被大幅度地提高。89%的公众认为政府在其它领域的工作会有明显的改进。其中,36.9%的人认为受这次抗震救灾鼓励,政府工作肯定会明显改善;52.1%的人认为政府工作可能会有所改善。与3月份相比,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值从85.45分迅速提高到了94.88分。这可能意味着地震发生以后,公众将按更高的标准来看待政府在下一步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并期待政府在加强自身廉政建设、提高公共治理能力、进一步放开新闻监督等政治领域的改革步伐能得到加快。

建言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

关于迄今为止四川抗震救灾工作的经验教训。93.8%的公众认为有必要对抗震救灾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其中,79.3%的公众认为很必要,14.5%的人认为比较必要,6.2%的人认为必要性不是很大。

关于地震预报。在回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地震预测的准确率还比较低。如果提前做出了正确预报,会减少灾区的生命财产损失。如果发出了错误的预报,会引起市民一定程度的恐慌,造成一定的损失。权衡利弊,您认为应该提前预报地震还是不应该提前预报地震?”时,90.8%的公众认为还是应该提前预报地震,2.8%的人认为不该提前预报地震。

其他建议。主要的是三个:提高建筑质量和抗震能力(无提示提及率7.3%)、改进地震预报工作(无提示提及率4.9%)、加快学校重建让学生恢复学习(无提示提及率4.8%)。其次是做好捐款和物资的管理、防止贪污和浪费(无提示提及率3.3%),以及加快居民住房建设,让灾民能够有房子住(无提示提及率3.2%)。其他的建议包括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继续为灾区捐款捐物、灾民向适于居住的地区迁移、重视灾民的心理治疗、做好孤寡老人和孤儿的安置、灾区重建中要做好科学规划、加强对救灾工作的监督、普及防灾自救知识等。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篇3

一、基本情况

(一)抗旱救灾款的接收情况

1.20__年接收上级下达民政抗旱救灾款536万元。其中:财政安排资金227万元,社会捐款资金229万元(含省、市慈善会和香港捐款),党员特别捐献80万元。

2.20__年县级接收抗旱捐款74.06076万元。其中:社会捐款37.28716万元,党员特别捐献36.7736万元。

(二)抗旱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情况

20__年已支出抗旱救灾资金524.466万元。其中:

1.用于灾民生活口粮救济支出172.8万元(采购大米53.1万公斤),救济灾民困难群众4365户19596人。

2.用于饮水应急救助45万元,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445户6500人。

3.用于划拨给县水利局架设饮水管和爱心水窖建设79万元。

4.下拨七乡镇农作物抗旱保苗资金23万元。

5.用于城乡低保和五保户51939人旱灾救助2个月158.6,!16万元。

6.用于关爱五保资金发放31.05万元,救济621户703人。

7.用于解决凤尾镇95户民房受风灾急需修复与重建3万元。

8.拨上级意向捐款12万元,其中勐堆乡蚌孔村4万元、南伞镇甘塘村4万元、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组4万元,正在拨付。

(三)款物管理情况

这些救灾款物的发放,各乡镇普遍能够做到有申请,有村委会意见,有乡镇审批意见,领取款物时有发放名册,有本人签字;部分乡镇的民政助理员和村组干部不仅能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而且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救济对象做到亲自将款物送上门;对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救灾款物发放管理登记制度》。调查结果表明,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符合“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具体使用救灾款物时,能够按要求规范使用,救灾款物救助范围和对象符合有关规定,而且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救灾救济款物分配方案,发放救灾款物的过程符合规定程序,救助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未发现挤占、私分、冒领等问题,有效保障了灾民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县级财政对上级下达的指标款,均能及时、足额拨付并发放到灾区和灾民手中;在资金的运作管理过程中,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工作到位,拨付、接收手续健全,帐目清楚。

(四)救灾款物公开发放与监督情况

通过随机抽查和走访,发现资金的发放管理基础工作扎实,救助对象的受灾情况、家庭困难程度符合救助条件;各乡镇开展救助工作均能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本做到了发放对象公开、发放金额和物资数量公开,并及时向社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救助对象都能如数领取或受到相应的救灾救济款物资助。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乡镇救助对象住所偏僻,交通不便,乡级民政办在拨付款物时存在着发放困难和不够及时的问题。

(二)在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环节上,存在手续不够完备的现象。发放花名册上一人代多人签字的问题突出,虽然经核实未发现冒领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带来“说不清”的嫌疑。

(三)大多数乡镇未按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救灾管理体制要求,配套相应的救灾经费。

(四)救灾款物的管理欠规范。部分乡镇不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原始凭证、发放名册等资料不全,没有形成完备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救灾款物的发放张榜公布制度坚持不够好,有一定的随意性。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篇4

很快防灾减灾日就要到了,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精选最新.欢迎阅读!

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1

20_年,我县减灾救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以做好冬春生活救济和灾害应急救助为着手,不断加强救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救助措施,切实保障了灾民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顺利完成了上级部门和本级制定的各项救灾工作任务。

一、全年工作回顾

(一)自然灾害情况

20_年初,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我县_、但_、与_、_、_、_6个乡镇发生了低温冷冻灾害;入汛后,强降雨引发的“7、5”、“7、11”、“9、3”、“9、14”等四次局部性洪涝灾害,致使我县16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据统计,全年灾害共造成受灾人口2、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倒危房群众425人,饮水困难人口64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4万亩,成灾2、5万亩,绝收0、7万亩,倒塌群众住房120户301间,损坏房屋293间,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93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484万元。

(二)救灾救济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冬春救济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已下拨各类救灾款131、5万元,其中打卡发放春荒缺粮群众口粮救济款30万元;发放灾民建房补助款84、5万元,损房补助款17万元,发放各类衣被470床件,通过以上各项救助措施,共救助困难群众2、1万人次,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灾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做到冬春救济工作的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县民政局于9月下旬就安排各乡镇开展冬春困难群众口粮救济的前期调查摸底和建档工作。并召开乡镇分管领导和民政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乡镇在已建立的需

救济台账基础上,进一步摸排重点,建立包保责任制。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尤其是居住较为偏远的困难群众家庭给予特别关注;同时对可能出现的严寒天气,做到积极防范,提前准备,针对我县不少困难群众居住在高寒山区这一特点,全力做好棉衣被的前期储备。除向上级业务部门积极申报,尽力争取,又筹措部分资金做好衣被采购准备,努力做到棉衣被储备充足,并根据实际需求,及时分发到需救助困难群众手中,确保冬春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二是全力做好灾民建房工作。全年我县共实施灾民建房120户320间,其中五保户2户4间,低保户17户45间,相对贫困户98户257间,一般户3户14间,共投入建房资金102万元。为帮助受灾群体早日恢复住房,重建家园,我们不等不靠,在灾情发生后,上级专项经费尚未下达前,县民政救灾部门积极筹措建房资金80余万元,帮助群众先期开展恢复重建。并要求各乡镇在建房工作中加强领导,指导建房户合理选

址、科学规划,利用晴好天气,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房进度,督促建房对象尽早建成入住。截止目前,全县97户灾民建房已全部开工在建,其中已完工62户,所有在建房屋都可在上级要求的春节前完工入住。

(三)备灾工作

一是对各乡镇和部分村级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今年5月初,我们通过精心组织,安排各乡镇灾情统计管理人员进行国家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鉴定的申报工作,县民政局为他们统一征订培训教材,分批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同时利用“以会代训”形式对乡镇和村级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他们救灾业务理论知识,提高工作技能,规范工作程序。使乡、村灾害员在开展工作中,能做到有章可循、依章办事、及时高效、规范运作。

二是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的监管力度。做好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是保证生产救灾工作健康运行的关键,也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利益所在。县民政局在7月下旬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2009年度全年下拨的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项检查。检查中对发现问题的立即纠正,并做到跟踪督查,确保发现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通过检查,既严肃了救灾工作纪律,又宣传了救灾工作政策,进一步增强基层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工作重要性认识,强化救灾款物的规范使用,提高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确保救灾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安全有效。同时,在入汛前,我们还利用晴好天气,对县级救灾仓储物资进行清点、翻晒和整理,并作详细登记,确保救灾物资储备完好,为灾害发生期间物资的应急调拨使用提供保障。

三是成立减灾救灾委员会。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减灾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全县重大减灾救灾活动,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8月初,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常委、zd委书记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为第一副主任的_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室[2015]89号文)。减灾救灾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县救灾工作机构与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也标志着救灾工作由单一的被动救灾向主动的综合性减灾的转变,这必将对今后我县灾害的防范和救助工作产生深运的影响。

四是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今年的5月12日是第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10月13日是第二十六个“国际减灾日”。为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提高公众自救和互救技能,推动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我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5月初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_县“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部署安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活动。活动当天在城区文庙广场开展了防灾减灾大型广场咨询活动,县应急办、民政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科技局、农委、气象局、卫生局、林业局等9家单位在广场设置宣传台和图片展板,现场解答群众咨询,城区各社区也积极组织辖区人员到现场参与活动,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通过开展广场咨询活动,为过往群众解答防灾减灾知识;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进行义务宣传,有效地宣传了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了群众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能掌握减轻灾害损失的技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是加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申报和建设。为增强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能力,我县把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建设工作与“防灾减灾日”活动有机结合,以社区为平台,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我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力度。同时加强对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点“荷香社区”的业务指导和软硬设施建设,将其列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对上申报。

二、20_年度工作打算

20_年我们将在保障群众冬春生活和灾害应急救助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救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机制,落实备灾工作各项措施,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确保救灾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使受灾群众生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1、加强救灾减灾综合协调能力建设

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减灾救灾工作的综合协调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信息传递、灾情评估、款物调拨等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减灾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加强救灾预案的修订完善

针对新时期救灾工作特点,对县级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强化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性,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原则。准确定位,重点突出应急救援和生活救助,依据各乡镇行政区域人口数量、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从实际出发,结合本级工作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做到预案启动规范,易于操作,展开有序,救助及时,保障有力,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灾害应急管理水平。

3、加强村级灾害信息员的培训指导

加强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2016年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在完善县、乡预案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强对村级灾害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基层信息员的作用,逐步规范灾情上报的渠道、方式和内容。不断提高村级信息员工作熟练程度,强化灾害信息员的工作意识,逐步提高基层灾害信息管理工作水平。

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2

今年是第三个“防灾减灾宣传月”,我们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统一指导下,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防灾减灾应急训练,大力普及科学防灾减灾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

接到文件后,我局立即召开党组会,及时进行了传达,制定了我局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安排部署我局具体的宣传活动,做到无灾防灾,警钟长鸣。会后,各相关科室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制订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

二、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大厅电子屏幕、广播、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局办公室在局域网开展了有关防灾减灾信息、知识和防护自救等内容的网络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使全市人民了解防灾减灾的意义,增强人民防灾减灾的自觉性。

(二)积极查找防灾减灾薄弱环节。活动期间,后勤科对局办公楼和住宅小区的水、电、消防、建筑等设施进行了隐患排查,以突出“减灾从社区做起”为主题,在显著位置悬挂大型宣传条幅,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确保了机关工作和居民生活的正常开展。

(三)以“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在认真开展“防灾减灾”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我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推动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

(四)积极探索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害的警示,进一步提高了我局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定期清查储备应急物资,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一旦灾害发生,保证做到紧张有序、灵活有效的应对,确保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营造了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全体职工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也唤起了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

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3

今年是第三个“防灾减灾宣传月”,我们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统一指导下,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防灾减灾应急训练,大力普及科学防灾减灾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

接到文件后,我局立即召开党组会,及时进行了传达,制定了我局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安排部署我局具体的宣传活动,做到无灾防灾,警钟长鸣。会后,各相关科室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制订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

二、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大厅电子屏幕、广播、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局办公室在局域网开展了有关防灾减灾信息、知识和防护自救等内容的网络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使全市人民了解防灾减灾的意义,增强人民防灾减灾的自觉性。

(二)积极查找防灾减灾薄弱环节。活动期间,后勤科对局办公楼和住宅小区的水、电、消防、建筑等设施进行了隐患排查,以突出“减灾从社区做起”为主题,在显著位置悬挂大型宣传条幅,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确保了机关工作和居民生活的正常开展。

(三)以“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在认真开展“防灾减灾”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我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推动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

(四)积极探索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害的警示,进一步提高了我局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定期清查储备应急物资,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一旦灾害发生,保证做到紧张有序、灵活有效的应对,确保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营造了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全体职工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也唤起了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

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4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第五个“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根据县、局关于开展2013年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我中心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突出安全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狠抓学生安全防范,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能力。我中心校为确保“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的落实,认真做好相关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要求各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县、局关于开展2013年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方案。

二、广泛宣传,开展系列活动

今年5月6日至12日是第五个“防灾减灾宣传周”,要求各校结合实际,广泛宣传,坚持安全知识教育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制定“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好“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在“防灾减灾宣传周”中做到“防灾减灾日”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校园、进家庭。加强师生的逃生意识和技能训练,以促进广大师生防灾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的提高。

在5月6日至5月12日的一周时间内,我中心校根据“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方案的安排,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5月6日,一至六年级的班主任利用周会时间为学生上好一堂安全教育课;活动期间学校要求学生搜集相关安全教育的资料,让学生能够从中引起注意,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向学生宣传有关应急避险的知识;5月8日,一至六年级开展一次三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向学生宣传如何预防流感的知识,防溺水及防安全事故的知识;各校还组织人员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栏、教室、活动室、实验室、电脑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三、善于总结,做好建档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演练报告制度。应急避险能力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确保生命安全的基本技能,要经常训练、不断提高。各校要以此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为契机,及时对“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行总结,巩固活动成果,进一步推动学校应急演练的规范性、实效性、安全性和常态性。同时收集各类安全教育活动资料;做好“应急避险大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档案。

各校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防灾减灾宣传周”等安全知识的再宣传,再动员,再强调。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努力。

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5

为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安全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学校领导结合我们_小学的实际,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另外,以李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灾减灾活动,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构建“阳光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我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活动到位

为了确保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李校长任组长,各班班主任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全校教职工大会,部署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1、我们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阵地,大张旗鼓地向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在学校围墙外张贴宣传标语,在操场内醒目处张挂宣传横匾;了解道路交通、游泳溺水、饮食卫生和防雷击等事故的发生根源与预防;学校组织出版《地震基础知识》专题板报,向学生介绍地震知识及防震要领,各班也出一期安全班队墙报;每个班还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交流与讨论。向学生宣传如何预防目前流行的的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防溺水及防安全事故的知识,大力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克服麻痹思想,让学生牢固树立“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2、举行“交通安全、安全用电、防火、防水宣传教育”活动

我校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上级“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的指示精神,把建设“平安校园、阳光校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交通安全、安全用电、防火、防水的专业技能,我们邀请了消防大队、交通队、供电局等专家到学校开展了专题讲座。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提高了师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对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大有裨益。

三、认真筹划,活动多样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的通知》要求,学校以首个“防灾减灾日”为契机,集中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主题教育。重点抓好“八个一”活动,即:上好一堂防灾减灾知识课;组织一次防灾减灾专题讲座;进行一次防灾减灾专题广播;开好一次防灾减灾主题班会;办好一期防灾减灾宣传栏;观看一次防灾减灾影像片;观看一次防灾减灾图片展;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项演练,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

比如:我校开展演练,增强安全意识。学校在扎实抓好“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的同时,还结合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演练过程,全校师生积极配合,服从命令,安全有序,在极短的时间内师生全部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而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次演练,推动了学校安全教育深入开展,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不断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防范能力。

另外,学校还组织人员对学校的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栏、教室、活动室、实验室、电脑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今后,_小学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校园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阳光校园”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篇5

全体教职工、同学们: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消息传来,全国人民为此震惊。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排除万难,抗震救灾。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亲自

指挥,当一个个同学被解救时,现场的人员不禁鼓掌祝福。据5月13日下午的统计:在灾难中死亡的人员已经达到12000人次。武警官兵正在进行紧张的搜救活动,国家政府已经下拨8.6亿人民币用于救灾,救援灾区的工作正在全面、紧张、急速地开展。但是,现在的灾区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如灾区缺水、缺食物、缺药、断电、停水、停电;地震灾区通讯中断,信息不通使救援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部分道路不通畅,使救援工作无法深入,救灾物资无法运送;灾区阴雨不断,天气寒冷,灾区的人民露宿街头;由于供血紧缺,伤员得不到良好的救治;废墟中还有被掩埋的群众,他们急待救援。灾难中,四川很多中小学也没有逃过此劫,地震发生时学生们正在上课,突如其来的灾情使学生们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之中,现在,政府派遣人员正在日以继夜地开展紧急救援工作。老师们、同学们,灾难突如其来,我们都恨不得能插上翅膀亲自飞到灾区去解救那些灾民,但这是无法实现的,那么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为灾区捐款,以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赈济灾区奉献爱心抗震救灾的倡议书,希望全体师生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方式为灾区奉献一份爱。此次捐款以自愿原则,捐款截止时间:2008年5月15日上午9:00 请各组室室长、各班班主任将捐款汇总后交综合办孙老师处,届时学校将公布有关捐款汇总情况。本文由查字典www. diyi 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篇6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民政部于2008年6月1日公布《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公开办法》)。在《公开办法》中明确规定应当公开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信息的主体包括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各级红十字会、慈善会等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经民政部门批准开展募捐活动的其他公募基金会、向以上部门和单位移交接收捐赠的其他社会组织;同时还规定各救灾资金和物资接收部门和单位以及灾区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也要公开相应的信息。救灾资金物资审计作为一种服务于救灾工作的监督活动,审计的客体应该就是以上各级组织和单位。

具体来讲,在救灾资金物资的筹集阶段,民政等政府部门以及经民政部门批准开展募捐活动的基金会等组织是救灾资金物资的最初接收者,在这个阶段,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的客体应是各级民政部门等政府机构、各类经民政部门批准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墓基金会、接收救灾资金物资捐赠的其他社会组织;救灾资金物资筹集来之后,救灾资金物资的在资金购买物资的过程中,救灾物资的购买行为主体成为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的客体;当救灾物资和救灾资金下拨到各级政府部门后,各级政府要完成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和分配工作,在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和分配过程中,各级分配主体如灾区乡镇级人民政府、居委会、村委会将成为救灾资金审计活动的客体。

二、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的内容

如上所述,救灾资金物资从财政部门、进行捐赠活动的社会各界流转到灾民手中需要经历很多环节,即从最初的资金物资的筹集到资金的使用、物资的购买再到救灾资金物资的分配、发放,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是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的内容。

(一)救灾资金物资的筹集及管理活动 救灾资金物资的筹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接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一种是接收社会各界的捐款。救灾资金物资审计对这个阶段的审计重点主要集中在救灾资金的来源是否正当;收入的渠道是否畅通,有无专门的单位、部门和人员负责管理;救灾资金物资管理部门对国家财政拨入的救灾款以及社会、个人捐赠的救灾款物能否及时足额入账;能否按国家有关法规规定,专户存放,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有无隐瞒、转移灾害救济资金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接收捐赠的实物质量是否合格,是否进行妥善保管,有无因保管不善发生损坏贬值的情况;是否及时真实地向社会各界公布其款项收支及物资收况。

(二)救灾资金用于救灾物资的购买活动 救灾资金物资筹集之后,相关部门就要根据灾区的实际需要动用救灾资金购买所急需的救灾物资,购买行为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就是此阶段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的主要内容。(1)关注购买救灾物资的合规性。在应急救灾初期,用救灾资金购买抢险用救灾物资,对于解救生命、解决受灾群众生活急需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环节中绝不允许出现某些个人或单位在采购过程中、以次充好的行为,财政部曾于2008年5月29日发出通知,明确在汶川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救灾物资可由采购单位自行以合理的价格向供应商直接购买,但也同时要求采购单位要注意合理规划,公平、公正地组织开展采购活动。因而在救灾资金物资审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灾物资采购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标,价格是否合理,有无质次价高情况或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情况等,保证采购活动在阳光下操作。(2)关注购买救灾物资的合理性。在灾害发生初期,由于时间紧急、信息不畅等原因,一方面导致一些地区、部门购买或接受捐赠的救灾物资不能完全适合灾区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灾区的一些急需物资又相对匮乏,出现了部分救灾物资结构性失衡。这里面既有有关部门对社会各界捐赠物资缺乏及时、准确的引导,也有救灾物资使用分配不尽科学合理,其中也不排除部分地区或部门利用救灾资金盲目购买物资,导致购买的救灾物资不能很好适应灾区的需要。因此,救灾资金物资审计工作中,要重点关注购买的救灾物资是不是能真正适应灾区的需要,并准确判断其购买物资是否做到了合理规划,对物资的构成以及品种、数量是否进行合理计划和安排,是否充分考虑到不同灾区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需求。(3)关注购买救灾物资的效益性。救灾资金属于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应做到专款专用,还要保证救灾资金使用的效益性,使救灾资金在救灾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解决灾民的基本问题。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要在摸清购买救灾物资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追踪物资的分配和使用,了解其在紧急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于物资积压、闲置等问题应及时予以揭示,督促相关地区或部门认真整改。救灾款物效益问题还包括恢复重建项目批复部门迟迟不对恢复重建计划批复致使地震恢复重建资金长期滞留资金管理部门, 民政部门对非意向性捐赠长期不提使用计划, 致使捐赠款项长期滞留民政部门。因此,救灾资金物资审计还应重点审查应急资金及恢复重建资金是否及时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有无长期滞留财政、民政、红十字会及其他资金管理部门造成资金长期闲置、救灾款物效益低下等。

(三)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和分配活动 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和分配主要审计内容有:(1)关注救灾资金物资使用是否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救灾款的使用范围是: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救灾款发放使用的重点是重灾区和重灾户,特别是保障自救能力较差灾民的基本生活。不得截留、挪用,不得实行有偿使用,不得提取周转金,不得用于扶贫支出,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因此,在救灾资金物资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专项资金物资的使用范围是否均符合民政部、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保证救灾资金物资及时有序、毫无保留地发放到位,不能任意截留和滞留。(2)关注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基层发放救灾资金物资时,不论是发放现金还是发放实物手续要合理合法,数额都要真实准确,绝不允许、贪污挪用以及虚列或列而不支等现象的存在;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发放不是随意的,既不能实行平均主义, 也不能肆意多发,必须根据受灾情况等综合做出决定,有相关规定的从其规定。因此,在救灾资金物资审计中应重点关注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是否将数额、数量公开;在发放过程中是否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能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的方法

救灾资金物资审计应借鉴汶川地震救灾审计的成功经验,总体上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关口前移的方式。“全过程跟踪审计”指审计人员从救灾物资的募集、使用、管理、结束等每个过程环节都有审计人员的参与,后续跟踪审计除了关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及审计意见采纳情况,还应加强对使用的救灾资金和物资投入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跟踪审计,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全面评价使用绩效。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审计方法的选用。

(一)救灾资金物资筹集、管理阶段 跟踪审计的前期主要是对捐赠、财政拨款的上游,也就是民政部门、红十字会等机构进行审计,在此阶段主要采用检查、实物盘点等方式。首先对这些机构的账务和原始凭证进行检查,检查国库拨付通知单以及银行进账单等,并与相应的账务进行核对,并检查其是否对救灾资金、物资设置了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对收到的财政拨款、捐赠收入是否及时入账,检查是否及时真实地向社会各界公布其款项收支及物资收况;捐赠人是否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捐赠人公开表态的大额捐款与实际捐款对比,是否存在“空头支票”。其次还要对接收捐赠的实物进行盘点,看其质量是否合格;是否进行妥善保管。另外,为了做到账实相符,要深入现场盘点,将实存与账面对比,找出差距,并挖掘原因,以及时纠错补漏。

(二)救灾物资购买阶段 在运用救灾资金购买救灾物资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充分运用分析程序、检查、询问等手段对物资采购行为的合规性、经济性、合理性等进行审计。通过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分析程序来具体分析采购的价格是否合理,有无质次价高情况或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情况等,检查相应的采购合同以及运输合同、物资采购的发票验证采购活动的真实性,以防采购单位,贪污救灾资金的现象发生;还要深入灾区进行询问调查,看采购的物资是否符合灾区人民的需要,质量是否过关,关注物资采购的合理性和效益性,便于发挥救灾资金物资的最大效益。

(三)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分配阶段 救灾物资和资金是否真正发放到灾民手中,起到抗灾救灾的作用,还应深入灾区调查,对灾区人民进行访谈。从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到位直至最后发放到灾区人民手中,期间有个时滞,而且在救灾物资和资金的流转过程中经过了许多部门和人手,难免出现被挤占、截留、挪用的情况,为了了解救灾物资和资金是否真正落实到位,还要深入灾区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对灾区人民进行访谈能很好的掌握救灾物资和资金的使用情况。救灾物资和资金审计时间紧、任务急、工作量大而繁,难免会有遗漏的方面,所以还应该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等形式积极接受有理有据的举报,根据举报线索进行审计。在资料证据有限或者受限的情形下,通过举报线索按图索骥是个有效的方式,审计人员可以依据举报线索深入调查,做到有的放矢。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阶段,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除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审计外,审计人员最主要的还应搜集大量的书面资料进行检查,如拨付单位、个人的出库单或者交接单、发放清单、领用记录,并与相应的账务核对,以便核实物资领用的真实性。

[本文系防灾减灾青年科技基金项目《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监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篇7

第一条救灾款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拨给受灾地区用于灾民生活困难救助的财政专项资金。为进一步加强救灾款的使用管理,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和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和省民政厅、财政厅有关救灾款使用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救灾款是指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下达的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特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费,各级政府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

第二章救灾款的使用

第三条救灾款的使用范围:

(一)解决灾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

(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

(三)灾民倒房恢复重建;

(四)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

救灾款发放的重点为重灾区、重灾户。

重灾户主要指:

1.遭受自然灾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特困户”、“五保户”和既缺钱又缺粮的“双缺户”;

2.家庭遭受重大损失而缺乏自救能力的受灾困难户。

第四条救灾款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专款专用,重点使用。不得平均分配,不得截留、挪用,不得向无灾地区拨款,不得实行有偿使用,不得提取周转金,不得用于扶贫支出,不得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不得用于行政支出,不得擅自扩大其它使用范围。

第三章救灾款的管理

第五条救灾款的预算安排。根据救灾工作分级负责的原则,救灾款实行分级负担。各级财政部门在年初编制预算时,要根据上年灾情及救灾资金需求,编制相应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如当年遇重大自然灾害或灾害频发,实际需要超过当年预算,财政应视财力情况报请政府给予追加。各地民政部门要认真核实灾情,实事求是地提出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支出计划和安排依据,为财政部门安排救灾款预算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第六条救灾款的申请。当地方遭受严重或特大自然灾害,地方政府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解决时,可以向上一级政府提出救灾款的申请报告,上一级政府可以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各级政府向上一级政府申请救灾款的报告中,必须如实说明灾害损失程度,地方政府已采取的准备采取的救灾措施,下一步救灾工作存在的困难。申请救灾款报告不按规定或者虚报、瞒报、假报,一经查实,上一级政府一律不予安排救灾款,因此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七条救灾款的审拨。民政部门在准确核实灾情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自救能力及救灾款安排使用情况,提出具体补助分配方案,同时将分配方案报同级财政部门会商后行文下拨。

第八条救灾款的下达。救灾款实行逐级下达。各级民政、财政部门接到上级拨款后应及时安排使用救灾款,并在收到上级拨款通知后30天内将有关分配使用情况报上一级民政、财政部门。逾期不报,将视为资金没有安排使用,上级民政、财政部门在今后拨款中可不予安排或在应补助数额中扣除已下拨未安排的部分。

第九条救灾款指标下达后,各级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必须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财政部门要积极调度资金,安排资金及时拨付,保证各项救灾支出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名义拖延、缓拨救灾资金。不得用作任何抵扣。

第十条建立健全救灾款财务管理制度。各级都要加强救灾款的财务管理,加强预算监督。做到专人负责,专帐管理,手续完备,帐目清楚、完整、准确。

第四章救灾款的发放

第十一条基层发放救灾款(物),要做到政策公开、数额公开、对象公开。在发放过程中必须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救济对象和救济款物数额必须在基层的政务栏及村务栏中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救灾款的监督

第十二条各级经管救灾款的人员工作变动、调离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经审计和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离任。

第十三条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监察部门对救灾款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在发放、使用救灾款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对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条件的救济对象发放救灾款物的;

(二)虚报、克扣救灾款物的;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篇8

2008年5月17日,省纪委召开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监督管理工作会,决定抽调省纪委省监察厅机关干部到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团省委、省总工会、省妇联现场监督检查捐赠款物接收、发放情况。

2008年5月30日,省纪委召开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工作会。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向81名社会监督员颁发聘用证书。

2008年6月4日,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发出《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四川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决定成立四川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欧泽高担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省纪委、省监察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纪委、省监察厅。

2008年6月6日,中共四川省纪委发出《中共四川省纪委 四川省监察厅关于严肃纪律确保抗震救灾安置阶段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通知》,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充分估计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监督职能,为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2008年6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发出《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暂停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审批的规定、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公用经费支出、暂停办理一般性因公出国(境)审批的规定、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规定等十条重要意见。

2008年6月18日,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发出《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以加强对救灾捐赠款物的监督管理,保障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严肃处理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中的过错行为,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2008年6月23日,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以省委巡视机构为基础组成6个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分别承担6个重灾市(州)监督检查工作。

2008年6月30日,四川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对省级部门(单位)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做好自查清理、规范台账、完善手续。并派出监察、审计工作组同时介入对各部门(单位)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察审计,以进一步加强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监督管理,确保全部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

2008年6月30日,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召开省级机关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从党风廉政建设角度严肃纪律,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2008年7月8日,中共四川省纪委印发《中共四川省纪委 四川省监察厅关于对灾区安置住房建设工作开展效能监察的紧急通知》,把灾区安置住房建设作为当前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确保8月12日前基本解决过渡性住房安置问题。

2008年7月12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的意见》。为保障捐赠资金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省政府成立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审计厅和省监察厅参加的指导协调机构,沟通相关工作信息,按恢复重建规划要求提出捐赠资金安排使用意见,并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指导和协调。

2008年7月25日,四川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涉及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重要举报件督办工作的紧急通知》,以进一步加大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件的核查力度,尽快回应社会关注的问题,及时化解群众诉求。

2008年8月13日,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在成都召开全省重灾乡(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会,研究进一步加强全省392个重灾乡(镇)救灾款物监管工作。

2008年8月15日,中共四川省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围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做好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意见》,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和省纪委九届三次全会部署,扎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宣传,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8月20日,省委办公厅印发《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百日工作情况的通报》,严格救灾款物的监管。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明确提出救灾物资发放“先群众后干部,先基层后机关”,“公告天下,取信于民”。 出台《四川省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行政效能问责规定(试行)》,从重从快查处和公开曝光典型案件。查处涉及抗震救灾的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和有关人员143人。

2008年8月25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下发《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在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意见》,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对侵占、截留、挪用救灾资金物资及干预和插手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行为,要依纪依法从重从快处理。

2008年9月27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通报《刘奇葆、蒋巨峰同志在全省贯彻落实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第39期)中指出:要及时制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纪律规定,加强救灾款物的监督管理,推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2008年10月22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通报《刘奇葆同志在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第48期)中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省委常委公开作出“五项廉政承诺”。要严格救灾物质的监管,公开征聘308名社会监管员,坚持公告天下、取信于民,做到廉洁救灾、阳光救灾。

2008年11月19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下发《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建四川省“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的通知》,决定成立3个督导组负责不定期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督促检查;督促检查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决策部署的完成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反映灾后恢复重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2008年11月21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通报《刘奇葆同志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第57期)中强调:灾后重建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快进度要用工作量来计算,限时完成,要注重效果、注重质量。不要一讲加快,萝卜快了不洗泥,出现质量问题也要负责。监察、审计、质检工作都要跟上,保证既快又好。

2008年12月18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长欧泽高同志在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要进一步部署和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既快又好、廉洁高效。

2008年12月18日―19日,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在成都召开对口支援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座谈会。18个对口援建省(市)前方指挥部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同志和6个重灾市(州)纪委监察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08年12月2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成立四川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的通知》,欧泽高、魏宏任组长,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省审计厅、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审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外办、省环保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纪委省监察厅。

2008年12月28日,举办全省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工程建设监督检查培训会。6个重灾市(州)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组和87个监督工作组组长、各市(州)纪委分管领导参加培训。

2009年2月1日,由500人组成的全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和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组奔赴21个市州,又一次展开对全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2009年2月15日,中共四川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成都开幕。会议总结了2008年工作,按照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要求,结合我省实际,部署了2009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欧泽高作工作报告。会议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一手抓抗震救灾款物监督检查,一手抓反腐倡廉建设整体推进,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组织协调,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强化监督检查,保障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顺利开展。

2009年2月17日,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监督网络,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既快又好、廉洁高效。

2009年4月14日下午,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在绵阳召开对口援建资金物资监管工作座谈会,援建方和受援地的监管人员齐聚一堂,商讨如何进一步加大监管合力,推进监管工作。

2009年4月23日,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发出《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的通知》

2009年4月24日,中共四川省委发出《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着力抓好《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着力加强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推进“两个加快”提供坚强保证。

2009年5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会,通报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情况。会上,四川省纪委常委苏梅介绍了对口支援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情况。

2009年6月10日,我省召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会议。会议指出,面对我省当前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多、资金大、时间紧、要求高的实际,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监管,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廉政安全。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篇9

关于印发《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

为应对海外“热钱”的进一步涌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完善出易与收结汇的真实性及其一致性的核查,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联合制定了《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决定自2008年7月14日起,外汇指定银行将按照办法规定,通过外汇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对企业出口收结汇进行电子数据联网核查。

l 核查办法的适用范围

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个人出口收汇及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保税监管区域内企业经营非保税货物的出口收汇,适用本办法。

l 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的具体内容

1.企业出口收汇(含预收货款,下同),应当先进入银行直接以该企业名义开立的出口收汇待核查账户(以下简称待核查账户)。待核查账户收支范围由外汇局规定。

2.出口收汇进入待核查账户后,需要结汇或者划出的,企业应当如实填写《出口收汇说明》(见附表),连同中国电子口岸操作员IC卡,一并提交银行办理。

银行应当凭企业及自身操作员IC卡登录核查系统,对企业出口收汇进行联网核查,并按照本办法规定,在企业相应出口可收汇额内办理结汇或划出资金手续,同时在核查系统中核减其对应出口可收汇额。银行不得超过核查系统内企业出口可收汇额为其办理结汇或者划出资金手续。

3.核查系统试运行期间,由于系统或网络故障等原因,无法实施联网核查的,企业须持出口货物报关单,办理待核查账户中对应收汇的结汇或划出手续。同时,企业凭出口日期在2007年12月31日(含)以前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办理待核查账户资金结汇或划出的,应当先到所在地外汇局按规定办理核销等手续。银行凭外汇局相关处理决定为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内对应收汇或者划出手续。

l 出口可收汇额依照如下方法确定:

1.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或者边境小额、对外承包出口等其他贸易项下出口可收汇额,按出口货物报关单成交总价之和确定。

2.来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可收汇额,按出口货物报关单成交总价与收汇比例的乘积累加之和确定。

3.预收货款项下可收汇额,按企业依有关外债管理规定办理预收货款登记情况,结合企业出口收汇及其所属行业特点等确定。出口买方信贷项下企业提前收汇,纳入该企业预收货款可收汇额管理。

l 对企业的影响

由于实施出口收汇结汇联网核查,银行将对企业出口外汇收入与海关货物出口情况加以核对,以保证外汇资金流入的真实性。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收汇用汇的速度。

(汇发[2008]29号;2008年7月2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实行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防范套利投机资金通过贸易、商业信用等渠道进行跨境转移,防范外债支付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关于实行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l 通知详细定义了货物贸易项下外债

本通知所称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外债,包括企业出口预收货款和进口延期付款。预收货款指出口货物合同约定收汇日期早于合同约定出口日期或实际收汇日期早于实际出口报关日期的收汇;延期付款指进口货物货到付款项下合同约定付汇日期晚于合同约定进口日期或实际付汇日期晚于实际进口报关日期90天以上(不含)的付汇。

企业货物贸易项下的外债不占用企业向境外借款的外债额度。企业延期付款的年度累计发生额,一般不得超过其上年度进口付汇总额的10%。

l 通知对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的登记和注销的有关规定

1.企业涉及以下项目,应登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办理预收货款和延期货款的逐笔登记、注销手续:

(1)出口项下预收货款

(2)货到付款项下的进口延期付款

(3)企业出口买方信贷的提前收汇

2.不需办理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登记的情况有:

(1)出口押汇

(2)费庭

(3)保理

3.企业超过90天的信用证等非货到付款项下延期付款的管理,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l 通知的适用范围以及开始执行时间

通知适用于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和保税监管区域内具有外贸经营资格从事非保税货物贸易的企业。

通知自2008年7月14日起开始施行。自2008年10月1日起,以往法规与通知有关内容不一致的,以通知规定为准。

l 对企业的影响

1.自2008年7月14日起,企业新签约出口合同中含预收货款条款和合同中未约定而实际发生预收货款的,应办理预收货款合同登记手续以及预收货款提款登记手续,并于报关出口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预收货款注销手续。

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将生成企业预收货款可收汇额,银行在相应可收汇额内为企业办理预收货款的收结汇手续。

2.自2008年10月1日起,企业新签约进口合同中含延期付款条款和实际发生延期付款的,应在合同签约之日起或在海关签发进口货物报关单后90天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延期付款登记手续。已登记延期付款项下货款对外支付之日起15个工作日之内,企业应办理延期付款注销手续。

3.未按30号文规定办理外债登记、注销手续的,或以虚假合同办理登记的,外汇局将按相关规定对企业进行处罚。

(汇发[2008]30号文;2008年7月2日)

外汇管理条例

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制度,强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以及健全外汇监管手段和措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对原条例作了全面修订。

l 新条例简化了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1.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

2.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外汇管理机关有权对前款规定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3.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经常项目外汇支出,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关于付汇与购汇的管理规定,凭有效单证以自有外汇支付或者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支付。

4.携带、申报外币现钞出入境的限额,由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规定。

l 新条例重点修订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具体规范

1.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在境内直接投资,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应当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登记。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向境外直接投资,在境内从事或者从事境外有价证券或者衍生产品发行、交易,应当遵守国家关于市场准入的规定,并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

2.提供对外担保,应当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由外汇管理机关根据申请人的资产负债等情况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国家规定其经营范围需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在向外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前办理批准手续。申请人签订对外担保合同后,应当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对外担保登记。

3.资本项目外汇收入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但国家规定无需批准的除外。

4.资本项目外汇支出,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关于付汇与购汇的管理规定,凭有效单证以自有外汇支付或者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支付。国家规定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应当在外汇支付前办理批准手续。

5.依法终止的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清算、纳税后,属于外方投资者所有的人民币,可以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汇出。

6.国家对外债实行规模管理。借用外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到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外债登记。

l 新条例对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的主要规定如下:

1.国家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应当对国际收支进行统计、监测,定期公布国际收支状况。

2.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为客户开立外汇账户,并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向外汇管理机关报送客户的外汇收支及账户变动情况。

3.有外汇经营活动的境内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

4.建立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的监管信息通报机制。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为履行外汇管理职责,可以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获取所必需的信息,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应当提供。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通报外汇管理工作情况。

l 新条例明确和细化了外汇管理机关的检查手段和措施

1.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1)对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2)进入涉嫌外汇违法行为发生场所调查取证;

(3)询问有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的机构和个人,要求其对与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直接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

(4)查阅、复制与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直接有关的交易单证等资料;

(5)查阅、复制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的当事人和直接有关的单位、个人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文件,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和资料,可以予以封存;

(6)经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或者省级外汇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查询被调查外汇违法事件的当事人和直接有关的单位、个人的账户,但个人储蓄存款账户除外;

(7)对有证据证明已经或者可能转移、隐匿违法资金等涉案财产或者隐匿、伪造、毁损重要证据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冻结或者查封。

2.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外汇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并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外汇管理机关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调查,监督检查或者调查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证件。监督检查、调查的人员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证件的,被监督检查、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

l 新条例对企业的影响

1.原条例至今已相隔10多年的时间。中国国际收支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外汇短缺转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基于这一背景,新旧条例最大的差异在于,原条例“宽进严出”,重在管理外汇流出,新条例则对外汇流入流出实施均衡、规范管理,有助于真实反映外汇供求关系,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更趋市场化。

2.新条例取消了内资与外资企业之间、国有与民营企业之间、机构与个人之间的差别待遇,改按交易性质进行监管。

3.新条例取消了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强制结汇要求。此前,我国执行强制的结汇制度,企业出口商品和服务所收入的外汇除按规定保留一定额度外,其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取消强制结售汇政策,让进出口业务同时较多的企业受益明显,可通过直接支付,减少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此次取消强制结汇为下一步改革尚留出余地。

4.在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方面,新条例为拓宽资本流出渠道预留政策空间,如简化了对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的审批。同时,加强了流入资本的用途管理,外汇管理机关将对资本项目外汇及结汇后人民币资金的使用和账户变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当前,一部分短期跨境资本主要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地下钱庄三大渠道进入我国,这部分资金快进快出,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新条例不仅强化了对短期跨境资本的有效监管,而且明确了相关的法律责任。相关企业与个人须依法经营。

随着新外汇管理条例的,预计下阶段我国还将有大量外汇管理细则、规定出台,本刊建议有关企业和个人可以随时关注这方面信息。

(国务院令第532号;2008年8月5日)

法规选登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 3%;将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具体商品名称及税号见附件1。

二、取消红松子仁、部分农药产品、部分有机胂产品、紫杉醇及其制品、松香、白银、零号锌、部分涂料产品、部分电池产品、碳素阳极的出口退税。具体商品名称及税号见附件2。

三、执行时间

1.以上商品出口退税率调整自2008年8月1日起执行。具体执行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2.对涉及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凡企业在2008年8月1日之前已经签定出口合同且价格不能更改的,出口企业可在2008年8月15日之前持合同文本到当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出口合同,凡在2009年1月1日之前报关出口的,准予按调整前的退税率执行。逾期未能备案的以及2008年12月31日以后报关出口的,一律按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执行。

上述出口合同是指:合同签订日期、商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等内容明确,经出口企业和外商双方代表签字确认或盖章,符合《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真实有效的书面出口合同,对不符合规定的合同一律不予备案。出口合同一经备案一律不得修改。

特此通知。

附件:1.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商品清单(略)

2.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清单(略)

(财税[2008]111号;2008年7月30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调整乘用车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为促进节能减排,进一步完善消费税税制,经国务院批准,现将乘用车消费税政策做如下调整:

一、气缸容量(排气量,下同)在1.0升以下(含1.0升)的乘用车,税率由3%下调至1%;

二、气缸容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

三、气缸容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

调整后的乘用车消费税税率见附件。

本通知自2008年9月1日起执行。生产企业在2008年9月1日前销出的乘用车发生退货的,按政策调整前的原税率退税。出口企业在2008年9月1日前收购的出口应税乘用车,并取得消费税税收缴款书(出口货物专用)的,在2008年9月1日以后出口的,按原税率退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调整部分乘用车进口环节消费税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9月1日起,对部分乘用车进口环节消费税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将气缸容量(排气量,下同)1.0升以下(含1.0升)的乘用车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率由3%下调至1%;

二、将气缸容量3.0升以上(不含3.0升)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车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率由15%上调至25%;

三、将气缸容量4.0升以上的乘用车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率由20%上调至40%。

乘用车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目、税率调整对照表见附件(略)。

(财关税[2008]73号;2008年8月11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

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现就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的税收政策措施

1.自2008年7月1日起,对受灾严重地区的所有行业(国家限制发展的特定行业除外)实行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政策,允许企业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具体实施办法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2.对受灾严重地区损失严重的企业,免征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

3.自2008年5月12日起,受灾地区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取得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款项和物资,以及税收法律、法规和本通知规定的减免税金及附加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4.自2008年7月1日起,对受灾地区企业、单位或支援受灾地区重建的企业、单位进口国内不能满足供应并直接用于灾后重建的大宗物资、设备等,在三年内给予进口税收优惠。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将所在地企业或归口管理的单位提交的直接用于灾后重建的进口国内不能满足供应的物资减免税申请汇总后报财政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提出处理意见,报请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二、关于减轻个人负担的税收政策措施

自2008年5月12日起,对受灾地区个人接受捐赠的款项、取得的各级政府发放的救灾款项;对抗震救灾一线人员,按照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规定标准取得的与抗震救灾有关的补贴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关于支持受灾地区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物等恢复重建的税收政策措施

1.对政府为受灾居民组织建设的安居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转让时免征土地增值税。

2.对地震中住房倒塌的农民重建住房占用耕地的,在规定标准内的部分免征耕地占用税。

3.由政府组织建设的安居房,所签订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产权转移书据、房屋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

4.对在地震中损毁的应缴而未缴契税的居民住房,不再征收契税;对受灾居民购买安居房,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契税。如因地震灾害灭失或损毁居民住房而重新购买住房(包括安居房)的,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的规定,准予减征或者免征契税,具体减免办法由受灾地区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5.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对经有关部门鉴定的因地震灾害损毁的房产、土地免征2008年度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经批准免税的纳税人本年度已缴税款可以从以后年度的应缴税款中抵扣。

本通知所称安居房,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的标准执行。所称毁损的居民住房,是指经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房屋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在地震中倒塌或遭受严重破坏而不能居住的居民住房。

四、关于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税收政策措施

1.自2008年5月12日起,对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捐赠给受灾地区的,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2.自2008年5月12日起,对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受灾地区的捐赠,允许在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和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3.财产所有人将财产(物品)直接捐赠或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捐赠给受灾地区或受灾居民所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免征应缴纳的印花税。

4.对专项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够提供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单位出具的抗震救灾证明的新购特种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符合免税条件但已经征税的特种车辆,退还已征税款。

新购特种车辆是指2008年5月12日以后(含5月12日)购买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且车辆的所有者是受灾地区单位或个人。

本通知中的捐赠行为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2008]39号)的相关规定。

五、关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措施

1.受灾严重地区的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招用当地因地震灾害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按实际招用人数和实际工作时间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灾区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按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扣减额应在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2.受灾严重地区因地震灾害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年度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

六、关于税收政策措施的适用范围

根据《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的通知》(民发[2008]105号)的规定,本通知所称“受灾严重地区”是指极重灾区10个县(市)和重灾区41个县(市、区),“受灾地区”是指极重灾区10个县(市)、重灾区41个县(市、区)和一般灾区186个县(市、区)。具体名单见附件(略)。

七、关于税收政策措施的执行期限

以上政策措施,除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政策外,凡未注明期限的,一律执行至2008年12月31日。

(财税[2008]104号;2008年7月30日)

财政部

关于进口抗震救灾物资免税通关问题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进口抗震救灾物资的免税通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三个月内(即从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8月12日),对超出现行政策范围进口的抗震救灾物资按以下方式办理:

(一)准予中国地震局、省级地震局、中华慈善总会、四川省慈善总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政部门、地方红十字会、地方抗震救灾指挥部以及其他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单位作为此次抗震救灾捐赠进口物资的接收单位,在上述特定时期内接受境外捐赠救灾物资享受相应的进口免税政策。

(二)对境外捐赠直接用于此次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各类物资,全部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以下简称“进口税”)。

(三)对国内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以及来华或在华的外国公民从境外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口并直接捐赠给地震灾区用于抗震救灾的物资,全部免征进口税。

对境内加工贸易企业捐赠的直接用于抗震救灾的加工贸易货物以及对国内有关单位直接捐赠给灾区用于抗震救灾的物资中所用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海关已登记放行的,一律免征进口税,并免予补交相应的加工贸易内销批准证和有关进口料件的进口许可证件。

(四)对直接用于此次抗震救灾的各类物资,包括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需要提交相关许可证件和通关证明文件的,经主管海关核实后,免予提交许可证件和通关证明文件,由海关直接作核销结案处理。海关应将救灾物资登记放行的相关情况及时反馈商务、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

(五)对海关在救灾紧急状态下已放行的,随境外救援队、医疗队或包机进境的极少量旧机电产品、旧汽车、旧医疗器械,免予补交许可证件和通关证明文件,海关应将放行的旧汽车、旧医疗器械的详细情况及时反馈当地检验检疫机构。

(六)对无明确接收方的境外捐赠救灾物资全部免征进口税,由中国红十字会统一负责接收。

(七)对于直接用于抗震救灾的由非指定口岸进口的汽车、药品等物资,准予办理清关手续,海关应将放行的进口汽车情况及时反馈当地检验检疫机构。

二、为加强对捐赠进口救灾物资的管理,自2008年8月13日起,全面恢复执行《关于救灾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同时恢复执行各项现行进口相关政策法规。

三、对于灾后重建所需进口物资,一律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的相关规定执行,即自2008年7月1日起,对受灾地区企业、单位或支援受灾地区重建的企业、单位进口国内不能满足供应并直接用于灾后重建的大宗物资、设备等,在三年内给予进口税收优惠。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篇10

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救灾捐赠受赠人包括: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社会团体。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救灾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第五条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范围:

(一)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

(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

(三)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

(四)捐赠人指定的与救灾直接相关的用途;

(五)其他直接用于救灾方面的必要开支。

第六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救灾捐赠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救灾捐赠工作。

第七条在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情况下,国务院民政部门组织开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实施。

在本行政区域发生较大自然灾害情况下,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救灾捐赠活动,但不得跨区域开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一组织救灾捐赠工作,各系统、各部门只能在本系统、本单位内组织救灾捐赠活动。

第八条对于在救灾捐赠中有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予以表彰。对捐赠人进行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求捐赠人的意见。

第二章接受捐赠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受救灾捐赠款物,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定专门机构或者设立临时机构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受县(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委托,可以组织代收本行政区域内村民、居民及驻在单位的救灾捐赠款物。

第十条救灾捐赠受赠人应当向社会公布其名称、地址、银行账号等。

第十一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其自产或者外购商品的,应当提供相应的发票及证明物品质量的资料。

第十二条救灾捐赠受赠人接受救灾捐赠款物时,应当确认银行票据,当面清点现金,验收物资。捐赠人所捐款物不能当场兑现的,救灾捐赠受赠人应当与捐赠人签订载明捐赠款物种类、质量、数量和兑现时间等内容的捐赠协议。

捐赠人捐赠的药品、生物化学制品应当符合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救灾捐赠受赠人接受救灾捐赠款物后,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凭证。

第十四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救灾捐赠接受凭证格式,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制作。

第十五条救灾捐赠情况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境外救灾捐赠

第十六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对境外通报灾情,表明接受境外救灾捐赠的态度,确定受援区域。

未经国务院民政部门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境外通报灾情或者呼吁救灾援助,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七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境外对中央政府的救灾捐赠。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境外对地方政府的救灾捐赠。

经认定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可以接受境外救灾捐赠,但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救灾捐赠受赠人接受的外汇救灾捐赠款应当全部结售给指定的外汇银行。

第十九条境外救灾捐赠物资的检验、检疫、免税和进境,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对免税进口的救灾捐赠物资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出售、出租或者移作他用。

第四章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一条救灾捐赠受赠人应当对救灾捐赠款指定账户,专项管理;对救灾捐赠物资建立分类登记表册。

第二十二条经认定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接受救灾捐赠款物的情况应当报民政部门,由民政部门负责统计汇总、制定分配方案,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组织开展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性救灾捐赠活动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接受的救灾捐赠款逐级上划,将接受的救灾捐赠物资清单分批逐级上报,由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分配、调拨。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组织开展救助本行政区域灾区的救灾捐赠活动,接受的救灾捐赠款物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分配、调拨,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调拨的救灾捐赠物资,属境外捐赠的,其运抵口岸后的运输等费用由受援地区负担;属境内捐赠的,由捐赠方负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调拨的救灾捐赠物资,运输、临时仓储等费用由地方同级财政负担。

第二十六条救灾捐赠款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灾情和灾区实际需求,统筹平衡,统一调拨分配。

对捐赠人指定救灾捐赠款物用途或者受援地区的,应当按照捐赠人意愿使用。在捐赠款物过于集中同一地方的情况下,经捐赠人同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调剂分配。

发放救灾捐赠款物时,应当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等程序,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制度健全,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会同监察、审计等部门及时对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捐赠人有权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查询救灾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救灾捐赠受赠人应当如实答复。

第二十七条对灾区不适用的境内救灾捐赠物资,经捐赠人书面同意,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变卖。

变卖救灾捐赠物资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变卖救灾捐赠物资所得款必须作为救灾捐赠款管理、使用,不得挪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