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26 10:50:08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篇1

(2006年1月10日)

去年,全市各县区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干旱、低温霜冻、冰雹、暴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统计,全市因灾造成经济损失共计2.08亿元。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我们始终把救灾工作和安排好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提到讲政治、保稳定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助与扶持”的救灾救济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指导县区救灾救济工作的职能作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让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的目标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局党委的要求,及时组织力量,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局党委和领导分配的各项救灾救济工作任务。

一、积极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生活。每次灾情发生后,我们都能及时召开会议,研究灾情,安排部署救灾工作。一是在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及时赶赴灾区察看灾情、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指导基层开展救灾工作。同时,进村入户,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二是面对重大灾情,我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及时启动救灾预案,按照预案设定的转移安置、物资调集、生活保障、医疗救护等应急行动规程,组织开展受灾群众的紧急救援和转移安置等相关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和筹措救灾资金,认真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一方面我们及时派人到省厅汇报灾情,争取救灾救济资金;另一方面,积极筹措和下拨救灾款物。2005年共争取上级救灾救济资金2185万元,争取到的救灾救济资金比2004年增加735万元,并全部发放到了受灾群众手中。同时,为灾区群众及时调拨搭建帐篷350多顶。确保了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医。在每次救灾工作中,我们都能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真正做到了三个第一,即第一个赶赴受灾现场,第一个上报灾情,第一个将救灾物资调运灾区,使灾区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二、摸清群众生活困难底子,有的放矢地实施救灾救济。去年,我们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极端重要性,把摸清农村群众生活困难的底子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带着深厚的感情认真做好摸底工作。每个人不管秋雨霏霏,道路泥泞,还是冬季寒风凛冽,雨雪纷飞,都能轻车简从,和县区民政局的同志一道走村串户,深入农村特困户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逐户进行登记,做到心中有数。经调查摸底,目前全市约有“三无户”8.54万户、26.38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5.05%、11.25%。因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或残废致贫的有2.94万户、10.46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30.91%、34.43%;因为家庭中有人生大病致贫的有2.53万户、8.98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29.63%、29.55%;因为自然灾害致贫的有1.8万户、6.87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21.08%、22。61%;因为鳏寡孤独和其它因素致贫的有1.27万户、4.52万人,分别占全市农村弱势群体的14.87%、14.88%。在调查摸底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造成农村群众生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发灾害频繁,损失严重,因灾缺粮。这是造成灾区群众缺粮的直接原因。二是连年受灾,群众家底薄弱,缺乏自救能力。三是部分家庭主要成员属痴、呆、残,缺乏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需要长期救济。四是一些农户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病,举债治病,因病困难。面对群众家底十分薄弱,农村缺粮面大的现实,我们适时下拨冬令口粮款和春荒口粮款,去年共下拔救灾救济款2535万元,共救济灾民及农村困难群众50.6万人(次)。在开展救济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农村灾民特别是“三无户”当做救济重点,使有限的救济资金集中用在“刀刃”上,保证了灾民和特困群众的生活不出问题。

三、突出救灾工作重点,狠抓灾民建房工作。我市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程度不同的发生阴雨暴洪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使部分群众的住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据调查统计,全市发生山体滑坡和出现滑坡险情的约有57个乡镇、131个村,涉及3446户、16637人,民房21597间。全市有129个乡镇、1306个村、8864户、27508人因雨倒塌房屋11805间,损坏或造成危房15822间。去年,我们把救灾工作的重点放在灾民建房工作上,组织人员,集中力量,对全市的重灾区和重点山体滑坡地段逐一进行察看,摸清底子,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制定了较为切合实际的灾民建房计划。根据“集中财力、分步实施”的原则,对灾区困难群众进行救济,帮助其尽快重建家园。同时,采取村委会帮助、亲友邻里相帮等多种形式对其他群众进行妥善安置,保证了灾区群众有房住。止目前,共下拨灾民建房款246.2万元,经过努力全市已建成3752间,使大部分重灾户顺利搬进了新居。

四、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救济措施落到实处。面对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我们把安排群众生活提到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建立了工作责任制,签订了责任书,使救灾救济工作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不走过场。充分体现了“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工作理念。二是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建立完善各级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切实做到灾情发生后,应急预案用得着、救灾措施跟得上、救灾物资有保障。三是大力推行灾民生活定期探视制度,对重点乡镇和村,实行定人定点定时探视,了解灾区群众和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对灾区群众和农村困难群众生活的探视和实施救助,不仅使救灾救济工作做到了及时有效,而且还能够全面掌握本地灾民群众生活的整体情况,为全面实施救济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严格规范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程序。为了减少救济款物发放的中间环节,彻底杜绝乡村挤占、挪用、私分、滞留救济物资和一些干部侵占、贪污、优亲厚友等现象,我们重点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落实救灾救济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制度。要求各县区在收到市上拨款后5日内将资金发到灾民手中;新灾救济和冬令、春荒救济款在15日内发到灾民和贫困群众手中;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救助到户的原则,不平均分配,不截留、挪用、挤占、转移,不擅自扩大使用范围。二是严格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审批程序。去年,我们把救灾款物发放纳入政务、村务公开内容之中,重点确保重灾区、重灾户和三无户(无钱、无粮、无自救能力的户)。救灾救济款物全额发放到被救助灾民和贫困群众手中,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发放。实行“灾民申请、村委会公示、乡镇审核、县区民政部门审批”的工作程序,以及公开上级下拔救灾款数额、公开拔发放救灾款数额、公开救济对象及数额,接受群众监督的“三公开一监督”制度。三是严格落实了救灾救济款物使用情况跟踪问效和定期检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救灾资金的使用管理,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多次深入基层,逐乡逐村检查救灾款物在基层的发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改正,并帮助乡村建立和完善救灾款物发放程序和管理制度。目前,全市救灾款物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四是认真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证制度。2002年,秦安县在借鉴和推广甘谷县实行“探视制度”的同时,结合本县实际,在以往实行“救济款物发放三联单”的基础上,果断创新,推出了“救济款物发放证制度”。即由县民政局统一印制了《秦安县救济款物发放证》,发放到每一户救济对象手中,县乡村每发放一次救济款物,由乡镇民政助理员填写到《发放证》上,并盖上乡镇及发放人印章,做到救济对象对所领款物心知肚明。秦安县的做法我们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进行了推广。目前,全市被救济对象家中都有了《救助证》。“救济款物发放证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救灾款物发放工作,提高了救济款物发放的时效性,增强了发放程序的透明度,做到了手续齐全,程序规范,保证了救灾款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受到了基层广大干部和灾区群众的普遍好评。同时,也经受了国家民政部、财政部,省民政厅的多次检查,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六、尽力帮助农村弱势群体,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面对农村弱势群众,我们分别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工作。目前已有8.74万户36.3万人享受了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确保了这部分弱势群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治。二是不断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目前,全市共有五保户6535户、6954人,其中360户、374人实现了敬老院集中供养,5308户、5614人实行分散供养和亲属包养。以敬老院为依托,分散供养和亲属包养相结合的五保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较好地发挥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以及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在开展社会救助过程中,我们通过社会力量努力构筑由敬老院、老年公寓、康复医院、便民服务等社会组织组成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暧万家心”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去年通过社会力量对25500户、94350人(次)进行了口粮和衣物救济,为63户、227人新建住房189间。同时,多方争取外援扶助,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支援贫困地区和灾区。在“扶贫济困送温暖”这一口号的感召下,全市的社会捐助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接收的捐赠物品数量不断增加,种类也日益丰富,不仅有最常见的衣物和现金,还陆续接收了不少大到电脑,小到学生课本等捐助品。据统计,2005年全市共接收各类捐款近76.6万元,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73.2万元。10份,天津市为我市捐助棉衣棉被8车皮(其中塘沽区给秦安县捐助3车皮)、400吨、18.6万件,在市、县(区)民政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已全部发放到重灾户、特困户手中。每当运送捐赠衣物的车辆到达受援地区时,许多地方都张贴标语,燃放鞭炮,像迎接亲人一样欢迎运送捐助物资的车队,把这看作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看作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张家川县马鹿乡的一位村民,含着眼泪深情地说:“党和政府在天气日渐寒冷的时候给我们送来了衣服,我们穿在身上,暖在心里。”真正使弱势群体得到了实惠。

七、组织慰问农村特困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工作。每逢重大节日,我们都要筹措资金,购置慰问品,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慰问活动,在局党委和领导的带领下深入五县两区走访慰问农村特困户、重灾户和五保户,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使他们过一个详和的节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灾民群众和农村困难群众的关怀。在救灾救济和农村群众生活安排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我们始终坚持“生产自救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原则,积极倡导和帮助各县区把安排灾区群众生活工作的重点放在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生产自救上,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走“带走一张嘴、节约一份粮、挣来一些钱、养活一家人、就业一批人、缓解一方穷”的“六个一”生产自救路子。去年已累计输转劳务90多万人次,年收入480多万元。同时,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和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受灾群众积极参与商贸流通,以工补农,以商补农,以钱补粮。

虽然我们在救灾救济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建立了灾民生活定期“探视制度”和“救灾款物发放证”制度,采取多项救灾救济措施,切实解决了大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充分发挥了救灾救济款物救灾救急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密切了党群关系,扩大了民政工作的知名度,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蠃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好评。但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对个别县区的救灾救济工作底数不是很清,工作还不够扎实细致。二是和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衔接配合力度还不够,救灾资金拨付有时还不够及时,影响救灾救济工作的性时效。三是救灾救济工作手段落后,工作经费缺乏,影响救灾救济工作的质量。如何进一步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安排好灾区困难群众的生活,依法保障农村特困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切实管好用好救灾救济款物,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稳定社会的最佳效能,还待我们在今年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总结。

一要认真落实民政部“三个规程”,进一步规范灾民生活救助工作,推进救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在灾害应急工作中,要注意根据灾情及时启动相应的救灾应急预案,及时转移安置灾民,在灾后24小时内将各项灾民救助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在灾民生活救助工作中,认真执行《灾民救助卡》制度,并建立《灾民救助花名册》、《灾民救助人口台帐》,按时逐级上报备案,实现灾民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

二要注重规范恢复重建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市灾民建房措施,特别要明确各级政府恢复重建工作的责任,健全恢复重建项目管理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要全面落实恢复重建备案制度,实行项目管理和项目责任终身制,做到恢复重建项目逐级备案,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管理到村到户。

三要按照各区(县)自然灾害损失程度以及灾民生产生活困难情况,进一步完善救灾工作应急预案,详细制定2006年灾民生活安排预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继续加大救灾救济工作力度,及时掌握灾民生活困难情况,灾害信息,大力争取各类救灾物资,全面实施贫困群众分类救助,确保灾民基本生活。

四要引导群众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有效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大养殖业投入,帮助灾民大力发展西繁东育和自繁自育,增加灾民收入。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篇2

一封来自青海西宁的“一位母亲”信,来到了四川省纪委的常委会上。

这位母亲是一个单位的临时聘用人员,丈夫身患尿毒症,18岁的孩子还在上学,家庭非常困难,但这一次,她为四川地震灾区捐出100元。

信的结尾是:真心希望你们能管好、用好社会各界的捐款,真正将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但愿我们能为灾区的重建尽一点微薄之力!

“5・12”地震发生后,随着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灾情的全面“直播”,出现了空前的爱心捐赠热潮。这次救灾赈灾创造了新中国赈灾史上的几个第一:各方动员最快、国际救援最及时与赈灾款项最多。截至6月4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436.81亿元,为“98抗洪”近66倍。目前,捐赠还在继续。

与此同时,全世界所有支持者也都在关注:如此巨额的捐款捐物,你们怎么支配?如何保证全部用于受灾群众身上?对救灾款物的监管,既是中央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重灾区四川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

最密集的监管号令:中央令箭频发

当生死大营救还在争分夺秒进行中,对救灾物资的监管也紧锣密鼓地提到中央的重要议事日程。总书记来四川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期间,明确指示,四川要向人民群众交一个明白账、放心账。

中央纪委监察部亦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发出通知,提出要加强救灾款物的监管。5月20日,又与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

“贪污、截留、挪用救灾款物,趁机发‘国难财’,性质严重,天理难容,要发现一起迅速查处一起,严惩不贷并公开曝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空前严厉的言辞表达无比决心。

5月28日,中央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领导小组在北京成立。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任组长,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和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任副组长。这样的超级豪华阵容,前所未有。随后,马急赴四川一线督战。此前,中央纪委副书记黄树贤刚从四川返京。“这么短的时间里中央纪委两名副书记连赴四川,实属罕见。”四川省纪委一位同志告诉记者。

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15次会议,研究规范和加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做好救灾物资和资金分配使用等问题。

针对同一事件,中央在短时间连发多道令牌,这在共和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最高层面以最高级别和最刻不容缓的速度,下达的一道道监管令箭,显示中央将救灾款物的监管,提升到关系抗震救灾成败甚至更高的政治高度。”

号令一下,四川紧急行动起来。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欧泽高态度鲜明:“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都要切实站好岗、履好职、把好关,保证救灾款物的发放,决不允许挪用、滥用情况发生,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明白帐、放心帐。”

最强的监管力量:多部门协同作战

“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硬仗!”这是四川省委书记、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刘奇葆这段时期说得最多、语气最坚定的一句话。

救人抢险,生命第一;灾后重建,民生至上。救灾款物监管的成败,考验着四川为民执政的能力,亦成为决定这场仗的胜负关键。

“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分配要张榜公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对,挪用、侵占救灾物资和资金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在5月19日全省抗震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刘奇葆表情严肃、话语铿锵。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管理的通知》和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救灾捐赠资金管理的规定》,十万火急地下发到各省级部门和各市州。“一定要有账,一定要及时发放,一定要全程跟踪”,三个“一定要”,成为省级各相关部门和各灾区监管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口头禅”。

四川省纪委监察厅成为最早介入对救灾款物监管的机关。“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调拨、捐赠接收、分发得及时、公开、透明,是省纪委监察厅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检查职能的重要职责。”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徐波的话掷地有声。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省纪委监察厅在研究如何结合职责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时,就开始思考监管问题。并且提出,紧急状态下的监督工作,不能像平常一般的开会发文,坐等汇报,必须主动出击、靠前监督。”省监察厅副厅长赵振铣告诉记者。

省纪委监察厅在第一时间向省民政厅、卫生厅、省红十字会等11个省级重点救灾款物收发部门派出监督工作组;随后,又向成都、德阳、绵阳等6个重灾区派出监督工作组,蹲点指导各灾区开展工作。欧泽高专门表态,“监督工作需要多少人,就提供多少人。”

监督工作组人员对记者说,根据以往的体会,最初他们还有点担心,一些地方会不会对纪委上门监督不理解。结果,“到了之后,都非常欢迎,说我们来得太及时了。在当前这种非常的状况下,如何保证不出问题,他们也紧张。全国人民都在盯着呢!”

审计、财政、民政等多种监督力量也全面介入。“这次是多兵种协作,大军团作战,形成最强的监督力量。”作为监督组负责人之一的赵振铣告诉记者,目前各种监督力量正协同配合,共同构建一个覆盖救灾款物募集、分配、拨付、管理、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天网。

5月20日,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与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这是不同的监督力量整合后发出的第一记重拳。

最高的监管目标:不给作案机会

查办案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强烈反应。但四川省纪委一名干部对记者说,“不能仅仅以查了多少案子、揪出了多少人来衡量监管的力度,查办案件只是监管一个方面。监管的最高水平是让人无空子可钻,没有机会作案。作为监督者,宁可选择去做默默无闻的扁鹊大哥,而不要去做名满天下的神医扁鹊。”

四川这一次,正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通过建立一套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救灾款物监管体系,构建一个‘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的机制,确保把每一分救灾款、每一件救灾物资都真正用于救灾和恢复重建。”相关人士说。

在地震后头两天,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募捐箱和募捐人员。“这是社会的拳拳爱意,但同时也容易造成管理失控,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省纪委监察厅监督工作组人员说。一起篡改中国红十字总会赈灾账号的诈骗案更加让人警觉。因此,监督工作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新闻媒体发出通告,告知广大群众到法定接受捐赠的地点捐款捐物。

在这次捐赠热潮中,几乎每个部门每个机构,都接收到了大量善款或救灾物资,会不会出现各行其是、九龙“喷水”的混乱?

赵振铣向记者介绍:“在这种非常特殊的状态下,四川借鉴了‘大部制’的的思路,多个口子进,但只能一个口子出,物资归口民政,资金归口财政,药品和医疗器械归卫生厅。”当然,“前提条件就是建立一个灵敏高效信息沟通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接收捐赠的省级机关部门每天要将款物接收、分拨、结余情况在16:30向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省纪委监察厅汇报。”

民众非常关注救灾资金的使用。四川专门规定,使用捐赠等非财政性资金采购的物资,也应参照《政府采购法》执行。这样做法,在历次救灾中还是首次。

目前,中央一级相关规章制度陆续下发,四川具体的规章制度正加紧建立健全,“我们的目标是,对救灾款物募集、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责任人,签字画押,就是一瓶矿泉水也要查清楚来龙去脉!”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物资处的人介绍说,“混水才能摸鱼,有漏洞才能钻。把每个环节都清楚明确,每个责任都落实到人头,就一定可以防患于未然。”

与此同时,监督力量正行动在一线。省纪委监察厅对救灾款物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督查,并向社会公开抗震救灾监督举报电话12588,设立网上举报信箱。5月14日至5月27日,共接受群众反映抗震救灾中的举报2233件次,每天举报数量是平时的16倍。

“哪只手敢伸向救灾款物,我们就坚决斩断它!”省纪委书记欧泽高斩钉截铁地说。对典型案件,不仅要及时查处,还要向社会公开通报。“不如此就没有震慑力!”

最有效的监管手段:公开透明

众目睽睽下,四川如何取信于民,如何申信于天下?惟有公开,别无他途。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四川省委省政府一开始就明确提出建立救灾款物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社会和受灾群众公开公示。“以抗震灾情一样的公开广度、透明程度和反应速度来做救灾款物的信息公开!”

“非常规时期的非常规工作,就要采取非常规的监督手段和措施。”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徐波表示,接收要公示、分发要公示,全过程都要公开透明。

“就是一分钱也要公开。”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说。在慈善总会的捐赠点,记者看到,一位老人刚捐了200元,两分钟后,这一信息就已经出现在互联网上,捐款人的姓名、金额、时间都一目了然。

而今,不论身处何地,只要鼠标一点,都可以查到四川省慈善总会、省红十字会的任意一笔捐款捐物记录。在灾区,人口密集的发放点,都有救灾款物收发的详细公示;在偏远稀疏的村落,传统的高音喇叭被派上用场,要让每个群众都心中有数。

一知情人告诉记者,有省委领导专门指示,“不仅要让群众知道发了多少东西,也要让群众知道东西是从哪个手上发出的,谁拍的板,谁签的字,每个环节的责任人也要公示。”

有6000多名人员在监管一线的审计署也贯彻公开路线,将每个月定期向社会公布一次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第一次公布将在6月20日进行。

公开透明为社会公众参与庞大捐赠监督打开了大门,同时也将四川的一举一动直接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5月26日,四川省内各大媒体公告,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社会监督员。这一消息迅速随着互联网传播全国。“四川不怕监督,四川欢迎监督!”省纪委人士对记者说。

记者当天来到设于省纪委监察厅的报名点,现场感受到民众参与的热烈。“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我当然要来!”一报名者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篇3

在局工会具体组织下,全局各处室、各支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当日,局55名员工就捐款33500元。局机关的工勤人员也积极参与了捐赠活动。

据悉,上海保监局局长室要求,各部门要密切关注抗震救灾工作的进一步进展,用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高的工作标准,为进一步开展好抗震救灾工作做出贡献。并决定,在近期的同业公会换届选举大会组织为灾区受难群众默哀仪式。

作为保险公司,也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获悉,他们已纷纷开通了理赔绿色通道。太平洋人寿要求对地震灾害事故索赔,可在案卷首页显著位置标明“绿色通道”字样并以“绿色通道”方式进行处理,原则上要求符合结案条件的案件在24小时内结案。

同时,放开定点医院限制,对于因地震所发生的医疗救治,认可任何性质、任何等级医疗机构(包括诊所)出具的索赔单证,并在明确保险责任后先行预付赔款。

人保寿险目前将四川省分公司所有业务暂时划归总部,要求对于事实清楚、属于保险责任、估损金额1000元以内案件实行现场赔付。对于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且社会影响较大的重大紧急事故,在报请公司总部同意后,实行预付处理。

太平洋保险将四川地区95500客户服务电话全部转由上海华东呼叫中心,进行接入提供异地服务。安邦保险要求对暂无法收齐理赔材料的重大赔案,在责任基本明确的前提下可先行预付80%的赔款,并针对学平险客户预先调拨人民币50万元,用于学校应急款项。

海尔纽约人寿紧急开通了快速理赔通道抗震救灾。在四川成都、德阳、中江和广汉设有营业网点的海尔纽约人寿立刻紧急行动起来。

海尔纽约上海总部媒体公关部绍晓春告诉本刊记者,5月12日的当天下午,公司总裁赵晓夏就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由各渠道负责人组成的紧急灾备会议,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要求海纽人寿全员紧急行动起来,以对社会、对保户、对员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投入到抗震抢险救灾工作中。

地震发生后,海纽人寿立刻启动灾备紧急预案,通过各种途径保持通讯畅通,在当天下午,公司总部即与四川各机构网点和震感较强地区的各分支机构取得联系,及时了解灾情情况。寿险行政部通过短信方式将公司的慰问以及紧急联络方式发向所有受灾地区的保户,并立刻开通“快速理赔通道”,时刻准备提供受灾客户理赔保障,全力做好理赔工作。

中国大地财保公司救灾小组已经赶赴四川开展灾后理赔工作。据办公室宣传处处长杜国平介绍,地震发生后,中国大地保险迅速启动紧急救灾预案,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并在第一时间与受灾严重的四川、重庆等分公司取得了联系,了解灾情并组织开展救灾、理赔有关工作。

5月13日上午,救灾工作小组已前往灾区,帮助指导分支公司做好救灾理赔工作。出差在外的蒋明总裁立即对有关救灾工作作出了指示。他要求,救灾理赔工作要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在第一时间将赔款送到被保险人手中。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篇4

1、制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目的和意义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灾害的工作制度和行动方案,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明确救助责任、落实救助职责、规范救助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建立和完善救助法规体系的有效措施。通过制定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救助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旦灾害到来,能有效地保证救助工作顺利进行,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切实保障灾民的利益,保障灾区社会稳定。

2、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

救灾救助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分工,综合协调的原则。县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各乡镇政府具体负责,县直各单位承担相应的职责任务,相互配合和衔接,共同完成应急任务。救灾救助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自救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救助方式,依靠群众和基层组织及社会团体大力开展自救互助和社会捐助活动,及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医等方面的困难,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

3、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境内发生的洪涝灾害、干旱、大风、冰雹、霜冻、寒潮、低温、高温等气象灾害,山体滑坡、地裂、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业生物灾害以及森林火灾和其他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危害。

二、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1、县成立自然灾害救灾领导组

县自然灾害救灾领导组作为全县自然灾害救灾指挥决策机构,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县委办、政府办、县委宣传部、水利局、发改委、经贸局、民政局、财政局、交通局、供电公司、农业委、国土局、电信公司、*局、建设局、卫生局、教育局、气象局、粮食局、林业局、广播电视局、供销社、人武部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作为自然灾害救灾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并从县防汛办、气象局、民政局、农业委等单位抽调专人办公。其职责为:①传达领导组的工作指令并负责监督落实;②及时收集评估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向上级报告,并负责救灾工作信息;③负责救灾工作过程中协调工作;④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⑤自然灾害发生后实行值班制度。

2、领导组成员单位的职责

1)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协调对外(上)联络接待工作和其他重要工作事宜。

2)县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局:负责组织开展生产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

3)民政局: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统计报告灾情,申请和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协助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做好灾民转移安置,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工作。

4)水利局:承担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洪水预测、预报和旱情监测、预报,指导全县防汛、抗旱工作,汛期河流的水位、流量信息及旱情水势情况,对主要水库水量实施调度,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5)经贸局:协调商务、物资、医药等部门的抢险救灾工作。

6)发改委:统筹考虑将减灾救灾应急储备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年度计划,负责灾毁工程恢复重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向国家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的核报工作。

7)财政局:负责救灾资金安排、拨付。

8)交通局:负责修复境内中断的省道、县乡公路和有关设施以及内河交通安全和救助打涝;组织交通系统开展救灾工作,保证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以及受灾群众的安全疏散。

9)农业委:负责组织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及时报告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情况,会同县民政部门查核、评估农业因灾损失情况;落实灾区补种、改种农作物所需的种子,组织农技人员赴灾区帮助指导生产自救,恢复农业生产。

10)国土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理及防治规划工作,并收集有关灾害数据,会同民政部门核查、评估灾情,提出灾后重建总体设想及治理措施建议,协助乡镇政府做好灾民房屋倒塌新建房屋选址工作。

11)电信公司:负责通讯联络畅通,及时修复电信设施。

12)*局: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的紧急转移工作;负责维护重要目标和要害部位的安全;维护灾区交通秩序,保证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13)建设局:负责指导灾后群众住房和灾区校舍、卫生院等公共设施恢复重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质量监理工作。

14)卫生局: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力量,抢救伤病员,对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

15)教育局:负责组织、协调、转移安置受灾学校学生和财产,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和教育教学工作。

16)气象局:组织天气预测、预报,为防灾抗灾提供服务。

17)粮食局:负责救灾粮食调拨和供应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灾区的口粮需要。

18)林业局:负责森林火灾、病虫害的监测、扑救、损失统计和防治工作。

19)供销社:负责县级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并按照调拨命令程序组织调拨和供应工作。

20)供电公司:修复损坏的电力设施,保证灾区灾民用电。

21)人武部:负责协调驻歙部队和民兵的抢险救灾工作。

县直其他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自然灾害救灾工作。

3、灾情核查组分工

为及时准确掌握灾情损失,并积极协助指导当地乡镇、村干部有效地开展好各项救灾工作,根据工作职能,全县成立8个灾情核查组。灾情发生后,灾情核查组要立即赶赴灾情发生地开展灾情核查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1)民政局:负责核查统计灾区受灾、死亡、失踪、伤病人口数;校舍、厂房、灾民房屋损坏、倒塌间数;大牲畜死亡头数;灾民缺粮、衣、被数等情况。

(2)水利局:负责核查统计灾区汛期水利设施损失及塘、库容量、河流流量,受淹村庄、受淹被困人口数,水产业损失和旱情水势情况以及灾民饮水发生困难等情况。

(3)农业委:负责核查统计灾区农作物受灾、减产、绝收、病虫害等数据;汛期农田受淹,耕地毁坏的面积以及养殖业受损情况。

(4)交通局:负责核查统计灾区省道、县乡公路的损坏、塌方、中断交通以及内河交通损失等情况。

(5)国土局:负责核查统计灾区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

(6)供电公司:负责核查统计灾区电力设施损坏、电力中断的损失情况。

(7)电信公司:负责核查统计灾区电信设施损坏、通讯中断损失情况。

(8)林业局:负责统计灾区林业损失情况。

灾情核查组要及时将灾情损失情况报告县自然灾害领导组办公室,为开展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及物质储备

1、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实行全民动员,党政机关、各派、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应积极投入到救灾抢险活动中。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战斗核心作用以及社会团体、社区、个人灾害救助的整体效能。

县组织成立紧急救援大队(100——200人),各乡镇建立应急救援小分队(30——60人),紧急救援队伍组成人员应以基干民兵、党团员、退伍军人为主。县紧急救援大队由县人武部负责筹建集训,乡镇应急救援小分队由乡镇政府负责筹建集训。紧急救援队伍必须做到服从指挥、组织严密、机动力强、反应迅速。

县卫生局组建医疗防疫救护小分队。

2、物资储备

乡镇政府和当地粮食供应部门要落实一定数量的粮油储备。县民政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帐蓬、救灾棉被衣物和救灾款;县医疗卫生部门要配备必要的药品和医疗机械、救护车。

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要配备救灾专用器械、传真机、直拨电话、高音喇叭、通讯广播等设备,要确保救灾信息的迅速传递,救灾物资快速调运,以提高紧急救援的时效性。

在县自然灾害救灾领导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乡镇对本区域内的救灾人力、器械、物资和资金以及来自上级和外地的支援力量实行统一调配。

四、预警、预报

1、灾害预警、预报

县气象局、水利局、国土局、民政局对自然灾害的发生要及时发出预警、预测和报告灾害对特定区域内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或损失。各专业指挥部办公室之间要做好信息通报工作。

2、灾情信息的搜集评估报告

灾情损失达到大灾以上程度时,当地救助预案开始启动,救灾工作全面展开,乡镇政府要根据分级负责管理体制的要求,立即开展救灾工作,组织人员察看灾情,收集和上报灾情,迅速、有效地开展紧急救援安置工作,并要按照“救灾工作迅速,上报灾情及时”的要求,在初步掌握灾情损失后,半小时内向县政府和县自然灾害救灾领导组办公室及县直有关部门简要报告灾情,并派员深入灾区查灾核实。县灾情核查组的负责单位和其它县直有关单位要深入灾区指导救灾并进行灾情的核查工作,确定灾情实际损失情况,县自然灾害救灾办公室在灾情发生3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在当日内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报告灾情。在灾情稳定之前,乡镇政府均实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并每天8时前将截止前一天24小时的灾情向县自然灾害救灾办公室报告,县自然灾害救灾办公室每天9时之前将截止前一天24小时的全县灾情向上级报告。

五、应急响应

1、Ⅰ级响应

(1)启动条件

全县范围内一次性灾害过程造成下列损失视为特大灾情。县启动Ⅰ级响应。

①农作物受灾面积20万亩以上,绝收面积1000亩以上;

②倒塌房屋500间以上;

③因灾死亡5人以上;

④因灾转移安置500人以上;

5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以上。

(2)启动程序

县生产救灾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县长提出启动Ⅰ级响应的建议,由县长决定启动Ⅰ级响应。

2、Ⅱ级响应

(1)启动条件

全县范围内一次性灾害过程造成下列灾情损失的视为重大灾情,县启动Ⅱ级响应。

①农作物受灾面积10-20万亩,绝收面积500-1000亩;

②倒塌房屋300-500间;

③因灾死亡2-5人;

④因灾转移安置200人以上

5直接经济损失0.8-1.0亿元。

(2)启动程序

县生产救灾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分管县长提出启动Ⅱ级响应的建议,由分管县长决定启动Ⅱ级响应。

3、Ⅲ级响应

(1)启动条例

全县范围内一次性灾害过程造成下列灾情损失的视为大灾情,县启动Ⅲ级响应。

①农作物受灾面积5-10万亩,绝收面积100-500亩;

②倒塌房屋100-300间;

③因灾转移安置50人以上;

④直接经济损失0.5-0.8亿元。

(2)启动程序

县生产救灾办公室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分管县长请示同意后,由县民政局局长决定启动Ⅲ级响应。

六、行动和措施

1、人员的搜索和救援

如发生有人员失踪,应及时采取行动搜索,灾情发生地的乡镇政府立即组织应急救援队伍1小时内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县直有关部门在接报告后3小时内赶赴现场协助指导搜索救援工作。

①自救、互救的发动

灾情发生后,乡镇、村干部在灾害现场要全面发动组织灾民采取措施进行自救,未受灾人员或受灾较轻人员要主动帮助受灾严重的灾民开展互救活动。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政府要倡导群众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互济活动,帮助指导灾民开展生产自救,使灾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②医疗救治的施行

县卫生系统根据灾区灾情实施医疗救治方案。在卫生医疗机构调派有技术力量的医生赴灾区实地进行防病治病工作,特殊病人和重病人运送至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对灾区的饮用水、食品及生活区进行消毒,传染疾病实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③外界支援的接口

县民政局、县卫生局等有关县直单位和灾害发生地的所在乡镇在大灾发生后,要设立专门地点,确定专人负责,做好外援物资的接收工作,每一件物品都要造册登记,对食品、药品等有关物资要抽样送达县卫生防疫站、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化验检查,防止有毒有害物品和劣质商品进入灾区,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转移安置的组织

①紧急救援队伍的调动

乡镇应急救援小分队汛期要随时处在待命状态,一旦发生灾情,应首先调动本乡镇应急小分队,其后向周边乡镇求援,其他乡镇在接到灾情发生地乡镇的求援后,要立即集中应急小分队赶赴灾情发生地协助抢险救灾。县自然灾害救灾领导组可从县直紧急救援大队派员前往受灾地区,实施紧急救援。

②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

我县地处山区,地质情况复杂,灾情发生后需要转移安置的灾民,乡镇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道路、安置灾民的条件,制定灾民转移安置方案,同时将方案发放到村民,在村民组进行张贴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转移路线要从安全可靠、交通方便等因素出发,以保证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救灾物资的运输。安置点以灾情发生地临近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主,采取把灾民安置在其他未受灾的群众家中,并可以通过投亲靠友、暂住公有房屋和搭建临时住所等方式进行。灾情发生后,急需转移安置的灾民,乡、村干部必须根据已制定的方案对灾民进行转移安置。

③对灾区群众的宣传动员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干部要做好安置灾民的思想动员工作,讲清转移安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他们的生产生活安置好,使他们积极配合转移安置工作的开展。

④组织实施

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由乡镇政府和县发改委、国土局、民政局、建设局等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以乡镇政府为主,县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县发改委要对灾民转移安置点安排落实基建项目、项目建设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县民政局协助乡镇政府组织安置灾民工作,帮助和督促落实灾民安置点房屋的恢复和重建,并安排灾民建房补助资金和困难群众的生活补助;县国土局做好灾民安置点地质情况的调查,保证安置点不再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县建设局根据安置点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划设计。

⑤安置点的物资供应、卫生防疫和安全保障

县供销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做好安置点的物资供应工作,必须满足灾民日用品的需求,可采取在安置点开设临时售货点和组织人员定期配送生活必需品的办法以保障安置点的物资供应,稳定灾民生活。

县卫生部门要做好卫生防疫保障工作,县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要抽调医务人员组成医疗小分队驻守安置点,发生疾病及时治疗。

*派出所要配合乡镇政府做好安置点安全保障工作,协助做好安置点的值班工作,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在安置点住宿,确保安置点社会秩序稳定。

3、灾区紧急救援的动员和支持

①灾区需求的评估和确定

灾情发生后,灾民的生活用品、粮食、衣被等发生困难,以及疾病的发生急需医疗、房屋倒塌住宿困难等问题相继发生,相关物资需求由乡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县直有关单位派技术人员赴实地对乡镇政府评估的物资需求报告进行核实确定。

②救灾物资的筹措

根据灾区所需物资情况,县直有关单位要积极进行筹措。灾民所需的粮油由县粮食局负责筹集调运外地粮油或启用储备粮;灾区所需药品由县卫生局负责筹集;灾民的生活用品和必需品由县供销社负责筹集;灾民所需衣、被由县民政局负责筹集;灾民住宿困难由乡镇政府、村两委组织安排,通过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临时住所或启用县民政局储备的救灾帐蓬等方式解决。

③救灾物资的调集和运输

各单位筹集的灾区所需物资,由县自然灾害救灾领导组统一调集分配,物资的运输由县交通部门负责调集车辆进行运输,县*交警大队负责运输安全。

④救灾物资的发放管理

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后,当地乡镇政府要严格管理和保管,确保救灾物资不受损失,并由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单位确定人员组织发放。发放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救灾物款的“专物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和规定程序、手续进行,使有限的救灾物资发挥出更大的救灾效益。

⑤社会捐赠的发动和管理

一旦大的灾害发生后,县自然灾害救灾领导组立即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救灾,广泛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捐钱捐物、出力出技术,全力支援灾区搞好生产自救工作。在县自然灾害救灾领导组的统一部署指挥下,组织全县的救灾活动。各系统、各部门、各乡镇政府在本系统、本单位、本行政区域内组织救灾捐赠活动。县委宣传部、民政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卫生局应组织开展义演、义卖、义诊等救灾募捐活动。

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分配原则及方式:

原则:接收管理捐赠款物必须做到专人负责、制度健全、专帐管理、手续完备。救灾捐赠款物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统一制定分配方案,分头组织实施的原则。捐赠款物,必须真正用于救灾,并尽可能用于帮助灾民恢复重建住房。定向捐赠款物,按捐赠者意愿分配使用。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使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以及新闻舆论的监督及群众的监督。

方式:县自然灾害救灾办公室统一接收县内外的救灾捐赠款物,全面掌握救灾捐赠款物接收的数量来源及分配使用情况;根据灾情统筹安排,制定捐赠款物的分配方案;加强协调,统一调拨,确保救灾捐赠款物及时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重灾乡镇政府负责接收本行政区域内村(居)民、在驻单位以及对口的联系县直单位所捐赠的款物,用于本地救灾。

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及非重灾乡镇应将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情况及时报县生产救灾办公室,并分类妥善保管,按县自然灾害救灾领导组的指令具体组织实施分配。

4、救灾保障措施

①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铁路部门、各乡镇政府,要尽快恢复被水毁的公路和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②通讯联络保障

通讯管理部门尽快修复被毁坏的通信设施,各部门、各单位也应尽快修复本部门本单位内的通信设施,确保救灾通信畅通。

③电力保障

电力部门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被水毁的送、变、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等,保证灾区用电供应。

④粮油食品物资供应保障

粮食、供销部门负责调运粮食、食品与物资,保证灾区灾民口粮、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⑤维护社会治安

县*局、驻歙武警部队积极协助灾区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⑥做好重要部门的警卫和灾区的消防工作

县*部门要增派警力,加强对灾区的政府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灾救济物品的集散点、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各机关、厂矿、学校、商店都要组织人员守护。消防大队要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扑灭已发生的火灾。

5、工作协调和新闻宣传

灾害救助涉及社会的各个部门、行业、团体、社区及个人,为使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救灾工作实行县政府统一决策,县直各部门按决策和各自职能,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以乡镇政府行政区域为主,统一组织指挥,统一调配人力、器械和物资。

县委宣传部、广电局、文化局要充分发挥新闻单位的媒体宣传作用,宣传救灾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鼓舞斗志,树立信心,互助互济,重建家园,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6、主要灾害和次生灾害的预防和处理

我县遭受的灾害主要是洪涝灾害,每年汛期给我县农业生产、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很大损失,各地要高度重视洪涝灾害的发生,重点做好抗洪救灾工作。洪涝灾害发生极易出现大面积的裂痕,山体下滑、塌陷的次生灾害,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做好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处理。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对待,解决灾民的基本生活并积极做好灾民转移安置工作。

七、附则

1、各乡镇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应参照本预案,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单位救助应急预案。

2、各地各单位干部要加强对本预案的学习,了解掌握预案内容,积极开展宣传,切实增加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积极性。

3、县直有关部门要进行救灾工作的演练,熟悉掌握救灾专用器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篇5

中央成立领导小组 监督救灾物资使用

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工作汇报会上指出,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一是成立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提供重要保障。三是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四是开展专项审计,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及时拨付、有效使用。五是组织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六是坚持公开透明,切实把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置于阳光之下。七是严格执行纪律,从快从严从重处理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动向

民政部:将查处救灾捐赠空头支票

灾后各方捐款踊跃,社会各界人士在对此赞许的同时也为捐赠承诺能否兑现担心。2008年4月28日,民政部颁布实施了《救灾捐赠管理办法》,详细地规范了捐赠的法律程序,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特别就及时履行捐赠约定作出规定:对不能按时履约的,应当及时向救灾捐赠受赠人说明情况,签订补充履约协议。救灾捐赠受赠人有权依法向协议捐赠人追要捐赠款物,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说明。

据了解,1998年抗洪救灾的6亿元募捐款有一半没到位,而在08年的雪灾募捐中,有三千万捐款是“空头支票”。专家建议企业捐款时要量力而行,不要一时冲动作出决定。

四川通报帐篷等救灾物资问题查处情况

近日,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公布了关于帐篷等救灾物资问题的核查处理情况。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41名党员、干部。其中级别最高的是8名处级干部。在受到处理的41人中,有1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0人受到组织处理,3人被依法刑拘。还有的受到诫勉谈话、接受辞职、党内通报批评等处理。

据悉,省纪委监察厅针对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市区内出现的帐篷问题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先后派出10个督察小组一顶一顶地查,并及时进行处理。目前,非灾区违规搭建救灾帐篷的现象已基本纠正。(本刊记者 衡洁)

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开通抗震救灾监督举报电话

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的第16次抗震救灾新闻会上,四川省纪委副书记任俊年介绍,“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纪委监察厅迅速开通了抗震救灾监督举报电话12588,从5月14日至5月27日,共接受群众反映抗震救灾中有关问题的举报2233件次,其中电话举报2101次,网络举报132件。群众反映最多、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在5大类:违规使用救灾帐篷和其他救灾物品;夸大灾情,虚报冒领救灾款物;截留、迟滞、克扣、不公平拨付和分配救灾款物;少数党员干部失职渎职,组织协调救灾工作不力;借抗震救灾哄抬物价,牟取暴利。

动向

中央纪委:严查救灾款物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

中央纪委监察部5月29日颁布《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对11类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违法违纪行为提出了纪律要求和惩戒措施: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以赈灾、募捐名义诈骗、敛取不义之财行为;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截留、挤占或者无故迟滞拨付、发放抗震救灾款物行为;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抗震救灾款物行为;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利用职权为自己、亲友和有关单位徇私发放或者有偿发放抗震救灾款物行为;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擅自改变抗震救灾款物用途,挪作他用行为;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擅自变卖抗震救灾物资行为;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故意违背政府应急救助和灾后重建规划使用抗震救灾款物行为;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伪造、变造和毁损抗震救灾款物原始登记资料及相关账簿行为;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隐瞒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分配信息,依照规定应当公开而不公开的行为;严肃查处在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中、贻误工作行为;严肃查处贪污、私分抗震救灾款物行为。

中央纪委监察部要求,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纪从快、从严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案件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李亚杰)

四川308名社会监督员全部到位

四川省纪委、监察厅从5月26日到5月30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的聘任工作。短短几天就有2447位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报名。这些热心人士既有从外省专程前来报名的,也有各个派成员,既有来自机关、厂矿、学校、街道的普通群众,也有下岗工人,甚至还有外国人士。经过对参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综合情况的考察,目前已经正式聘用308名社会监督员,其中本省有80人,可以独立活动、独立工作。在这80人中,又有30名社会监督员为定向聘用,20名在慈善总会,10名在红十字会开展监督工作。

6月1日,省纪委、监察厅举行了聘请仪式,308名监督员当场签署了“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承诺书”,宣誓承诺“严格遵守社会监督员工作规则,忠实监督职责,义务工作,客观公正,公道自律”。

四川省监察厅厅长徐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次社会监督员聘任工作,希望通过这种“体外监督”形式,让监督工作更加透明化。(郑德刚)

最高法:贪污救灾款物要从重处罚

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依法做好抗震救灾期间审判工作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通知》。通知称,法院要依法严惩危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期间的各种犯罪活动。其中,贪污和挪用救灾款物等7类犯罪将从重处罚。坚持特殊时期特殊案件特殊办理的方针,对那些严重危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的犯罪行为,要在法定期限内快审、快判,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灾区群众感受到法院维护灾区稳定和打击犯罪的决心与力度,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预防其他犯罪的发生。

政协委员:对灾区部分群众可进行“生态移民”

近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表示,灾后重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借鉴国内外经验尤其是唐山经验。建议对灾区部分群众进行“生态移民”。灾区多为生态环境极为敏感的高山峡谷区,建设用地较少,受地震灾害的现实影响,灾区有限的耕地受灾严重,堰塞湖溃堤、滑坡、泥石流等诸多次生灾害风险增大,部分地区已失去适宜定居条件,恢复重建极具难度。因此,在重建规划中要考虑移民问题。可借鉴三峡移民的经验,对外迁移实施对口接纳,同时要抓紧制定特殊群体的生产政策、领养政策和救助政策等。(段启明)

审计署:将全程跟踪审计地震救灾资金、物资

日前,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表示,对地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审计,审计机关将事中介入,全程跟踪。此次审计中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要打破常规。审计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此次震灾的突发性决定了此次审计的时效性。刘家义指出,进行此次审计,要保障救灾款物的快速调拨,促进建立健全针对救灾款物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保障救灾款物及时、合理、合规地用于灾区和灾民,让外界放心。他还提醒审计官员,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不能干扰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要对所发现的问题查实查透,保证工作质量。(赵建华)

政协委员:准确测算救灾资金缺口

近日,四川省政协委员马德功提出,应尽快准确测算出救灾资金缺口总量和缺口结构,为捐款资金的有效使用提供依据。

马德功建议,可由政府设立专门常设机构,建立规章制度,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对该项资金的使用、拨付、分配、重建项目、增值及账户管理乃至筹集等环节进行管理。专门常设机构应将上述环节具体执行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全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堵塞滋生腐败的渠道。

专门常设机构要努力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在动用救灾捐款购买物资或重建项目时,凡有条件的都要公开招标。纪委、审计、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应介入救灾款的管理和运行过程,对专门常设机构的运行实施严格监管。(钟钢)

地震损失干部3个月内从当地选任

日前,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彭德秋透露,地震造成四川省县乡村共700多名党员干部遇难,其中包括2名副县级干部遇难,4名副县级干部失踪。乡镇和政府部门的损失最大,遇难党员2033人。他表示,补缺干部将从当地选任,汶川大地震给灾区造成的干部损失将在3个月内完成补缺。

据悉,各级领导干部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主心骨。据不完全统计,灾区共有17500多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228.8万多名共产党员投身抗震救灾一线。

数字

伤亡:截至6月4日,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22人遇难,373606人受伤,失踪17991人。紧急转移安置1500.634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71.0865万人。

捐赠:截至6月2日,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17.42亿元,实际到账捐款377.27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115.31亿元。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篇6

一、亲临一线,灵活性强,跟进审计能够迅速展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地震也波及勉县,使勉县遭受了严重损失。灾情发生后,勉县审计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部署和安排,迅速转移工作中心,积极跟进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并根据中省审计机关的要求和安排以最快速度投入到抗震救灾款物的审计监督工作中。

(一)快速反应,迅速介入。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勉县审计局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审计局抗震救灾指挥领导小组,一边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由局长带队,迅速深入包抓的乡镇开展查灾和核实灾情,一边安排局机关人员搭建抗震篷,准备临时办公场所,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首先根据政府领导安排,于5月17日制定出台了《勉县抗震救灾资金物资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对救灾款物的性质、来源、管理、使用等,依据相关政策提出了监督管理办法,为全县救灾资金物资的有效使用建立了安全屏障;随后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专项审计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县审计机关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专项审计工作,并打破常规,面向全县各乡镇、单位下发了《关于对勉县抗震救灾款物使用进行审计的通知》。对救灾款物的适用范围,标准、管理方法等内容,事前介入,跟踪审计;接着又通过专函主动与县民政、财政等部门联系,对救灾款物拔发数量,定时向县人民政府汇报,同时报送电子文本和书面资料,每晚汇总后上报汉中联合审计组,确保全县救灾款物的来源和发放信息上下畅通。通过一个《办法》、一个《通知》和一个快速灵通的信息渠道。给做好救灾款物的全程跟踪审计打开了“绿色”通道。勉县审计局出台的《勉县抗震救灾资金物资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在指导勉县的救灾款物审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省特殊时期发挥审计职责的最早规范性文件,得到审计署、省、市审计机关的充分肯定,以至于后来被审计署写进给国务院的报告中。

(二)领导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工作有序、有效实施。面对灾情,面对不断到来的救灾资金和物资。勉县审计局及时发下了《关于加强勉县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提前介入、全程跟踪;严谨细致、确保质量;上下沟通,灵通信息、防震避险,确保安全等六条意见,局领导亲自带队,奔赴重灾乡镇进行救灾款物审计和监督款物发放,加班加点拿出了《阜川镇抗震救灾款物到位及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县抗震救灾款物到位及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等4个审计报告。短时间内掌握了全县救灾物资发放的第一手资料。全局干部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救灾款物参加审计265人次,分别对全县救灾资金、特殊党费、14个非法定归集单位537.8万元捐赠款、22个乡镇110个行政村51个单位救灾款物到住及发放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出色地完成了特殊时期的“特殊审计”。

二、创新审计方法,献计献策,为国家财物的安全提供建设性作用

面对如此大数额的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局党组清醒的认识到责任的重大和压力。审计局一班人从领导到每一个人都树立了发放到每一位灾民手中的钱物才是真正的救灾款物的理念,在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不断创新审计思路,突出“抓住两头,盯住中间,实施倒查”的方法,对发放过程全程跟踪审计监督,即一头紧紧抓住国家给的、县上拨付的,一头紧紧抓住村上和村民所领取的,从村上着手,紧扣关键环节,查花名、查台账,走访农户,开展调查,倒查各级是否如数发放,清楚反映全县“滞留”问题,为政府决策解决滞留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除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及时提交有关审计报告外,还向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报送《中省抗震救灾有关文件资料汇编》,为加强全县抗震救灾工作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及时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15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向灾民收取救灾物资发放运输费用和挤占资金用于救灾物资运送费用问题,及时向县政府及中、省、市联合审计组提出了“救灾物资发放应建立一个政府运作成本补偿机制”的建议,为政府解决救灾款物发放和运输中的困难、有效防止款物滞留和救灾款挪用等问题,寻找到了一条科学的解决渠道,得到了县政府的同意,政府即刻拨付75.9万元应急资金解决政府运作成本补偿问题。这一举措,开创了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拨付专款解决政府运作成本问题的先河。针对救灾物资又滞留的现象,审计局又提出了建立救灾物资计划、发放、使用、调配和管理终端网络体系的建议,促使救灾物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并提高救灾物资使用效益,减少损失浪费,这一建议也得到中省市审计机关的好评。由于审计局的思路创新,方法得当,全县救灾款物发放及时、合理,经中省市联合审计组审计,未发现勉县救灾款物发放任何问题。2008年7月11日,国家审计署领导和审计署社会保障司司长王中信来勉县检查指导审计工作时。在听了勉县人民政府的抗震救灾、抗震救灾审计工作汇报后,对勉县人民政府抗震救灾和勉县审计工作非常满意和放心。他说,“粮食发放非常科学,基本没有滞留,没有造成浪费。尤其对救灾款的发放对象,能够从37万的受灾对象中把握到23000人,说明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政府把握地这么好、这么严,审计工作做得这么细,我非常放心!”

三、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促进各项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历时一个多月,勉县审计局一班人经受住了天灾的考验,也付出了艰辛和汗水,确保了成千上亿元救灾款物有效使用,出色的完成了宪法和审计法所赋予的神圣职责。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针对抗震救灾初期应急阶段各级在救灾款物筹集、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出现的部分救灾资金管理不够规范,物资接收、发放手续不完备,台账不健全,款物混记不清,无法反映接收和发放物资情况的单位等现象,审计干部及时耐心地帮助其进行清理、核对并建账。确保救灾物资的接收、发放和管理规范运行。对发现管理制度、内控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帮助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或建议。提出审计建议28条,被采纳24条。通过审计,促使各级都制定和完善了抗震救灾款物管理办法。使救灾款物管理、分配,做到有章可循。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篇7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为及时高效有序开展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所

村级指挥所负责全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管理工作,成员由村两委成员、民兵、共青团、妇联等组成,指挥部设在村办公楼。

指挥:XX

副指挥: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指挥所下设:指挥所办公室、灾情信息组、巡逻抢险组、转移安置组、生活保障组。

1指挥所办公室

成员:XX、XX、

职责:负责协调指挥各项工作的联接。

2灾情信息组

成员:XX、XX、XX、XX、

职责:负责本村灾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工作。

3巡逻抢险组

成员:XX、XX、XX、XX、XX、

职责:负责对本村内各处易灾点、灾害险情点的监视,发出预警信号,检查人员转移情况。发生险情和人员伤亡时,负责抢险和救助工作。

4转移安置组

成员:XX、XX、XX、XX、XX、XX、

职责:负责本村内各处易灾点的人员、财产的转移安置工作。

5生活保障组

成员:XX、XX、XX、XX、XX、XX、

职责:负责保障转移人员基本生活,组织抢险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二、村(社区)级基本情况

(一)行政村地理位置及人口、耕地等基本情况。

本行政村位于运河镇西部(原五杭镇南),现有总人口XX户XX、人(其中:常住人口XX、户XX、人,外来人口92人),危旧房户1户。耕地总面积XX亩,其中;企业18多家。

(二)全村各种易灾点基本情况。

本行政村有低洼易淹点1处,危旧房1间。

(三)避灾场所基本情况

本村现有(或者相邻可用),避灾点3个,可以安置灾民2500人。

三、应急物资储备

(一)通信、交通工具准备

村级指挥所成员在汛期间必须配备通信和交通工具,保证联络畅通。

(二)抢险工具准备

村级指挥所在汛期间配备各类基本抢险工具。

(三)救灾物资准备

1、利用避灾点储备物资;

2、连锁超市放心店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

3、上级调拨的救灾物资。

四、应急预案启动

村级指挥所接到乡镇防汛办指令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五、灾民转移安置

根据所确定需转移安置户的情况,分期分批转移到相应的避灾中心(点)安置。

第一批转移人员:老、弱、病残人员;

第二批转移人员:地质灾害点、危旧房户;

第三批转移人员:低洼易淹地人员

六、灾民救助

灾情发生后,村级指挥所迅速开展灾民救助工作。

(一)临时生活保障

保障相应避灾点转移灾民临时生活,确保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有病能得到医治。

(二)救灾款物发放

1、救灾款物发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行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建立灾民救助花名册,发放灾民救助卡,确保救灾款物发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七、灾情收集上报

灾情发生后,村级指挥所灾情信息组迅速深入受灾点收集各类灾情,及时开展查灾、核灾,并登记造册、分析汇总后,由村级民政助理员上报乡镇劳动保障和民政办。

八、灾后重建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篇8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遭遇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给交通、电力、旅游带来了较大程度的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到目前,受灾地区向保险机构报案数已经接近80万件,平均每天26000多件,意味着每小时就有1000多个险情发生。据统计,截至2月7日,各保险公司保险赔款总额已超过10亿元。其中,财产保险已付赔款8.55亿元。受灾最严重的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6省区已付赔款6.3亿元。

在这场应对灾情的斗争中,保险业表现出了高度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了自身的重要作用,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

灾害发生不久,中国保监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召开视频工作会议,启动了保险业突发事件I级响应预案,向各保险机构发出紧急通知,就应急指挥机构的建立、应急保障措施和信息汇总报送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对于灾情中保险业所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通讯联络、信息传输和资金保障等,都有非常全面的应急考虑,从而确保了紧急状态下应对灾害中大事、难事和突发性事件的正确处置。中国保监会党委春节前夕通过电话、网络向6个重灾区了解灾情,部署工作,慰问干部职工。受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委派,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大年除夕深入到抗灾第一线慰问,鼓舞灾区保险员工再接再厉,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夺取抗冰救灾的最后胜利。保监会有关部门的信息整理人员放弃春节休假,始终坚持上班,及时将重要信息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并向社会详细,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了解保险业雨雪冰冻灾害理赔服务工作进展的需求。春节期间,保监会网站成为保险业抗灾救灾新闻宣传窗口,每天更新的“保险业应对雨雪灾情系列报道”把视角对准各保险公司、各保监局一线,弘扬了保险业众志成城的抗灾精神。

各保险机构在抗灾工作开始,就把启动应急机制,部署应急预案,作为重要抓手,使抗灾工作有条不紊、紧张有序。中国人保成立了由总裁吴焰为组长的“中国人保抗灾理赔工作领导小组”,集团各子公司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大灾处理应急预案,集团公司党委班子成员和财险子公司负责同志分赴灾区一线,现场指挥、加强督导,广大一线员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夜以继日地开展抗灾理赔工作。中国人保系统各受灾地区分支机构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纷纷在第一时间启动大灾处理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迅速调集人力、车辆等理赔资源,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指导检查。湖南、广西、贵州、安徽、江西、湖北等保监局的局领导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具体检查指导理赔服务工作。

应急机制的启动,应急预案的落实,使保险业在抗冰救灾工作中较好地体现了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行业职责,使保险服务成为冰天雪地里的一道美丽风景。

各公司坚持特事特办,着力提高保险理赔的质量和效率,改善保险服务,充分做好后援保障和赔付环节的各项工作。各保险机构精心组织勘查定损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努力保证救援、勘查工作的快速展开;在理赔程序上实行特事特办,开辟绿色理赔通道,小额案件当场决赔,对事关抗灾救灾的重点行业进行预付赔款;发挥保险机构网络全、后援装备较为充足的优势,积极做好保险服务,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受灾地区所有分支机构的各个报案服务专线全部开通,全天候值班,以保证线路顺畅,防止出现客户出险后因线路繁忙无法报案的情况。现场定损后立即赔付,免除受灾群众在风雪中辗转往来之苦。1月31日平安产险湖南分公司率先向湖南省电力公司支付600万元预付赔款,向湖南电力行业赔出第一笔款项,从正式提出预赔申请到款项支付不到一天时间。人保浙江分公司简化农房险、农业险等理赔手续,现场向农民支付赔款。广西分公司接到能繁母猪因寒潮致病死亡报案后,理赔人员冒着严寒雨雪奔赴现场勘查定损,春节前就将已索赔的保险赔款支付给受灾农户。

应急预案的启动,也确保了各种理赔资金、预付金、捐助款的足额和迅速到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人保预付和理赔金额已经达到了4.7亿元。太保集团表示,随着抗灾救灾工作的深入开展,资金需求将越来越大,太平洋保险已做好赔付资金的充分准备,决不拖欠赔款;同时,各级机构随时待命,支援严重受灾地区的理赔工作。

发展的实力成为救灾后盾。用“行业面貌焕然一新”来形容今天的保险业并不为过。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通过保险理论创新推动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全行业科学发展的认识更加统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意识明显增强。十六大以来,保险业保持年均18.2%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是2002年的2.3倍。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

5年做大做强的不懈奋斗,使得今天保险业在应对持续的灾情面前镇定自如。

5年加快发展的执着追求,使得今天在面对灾情造成的极其复杂的保险理赔时,可以拿出群众欢迎的灵活措施,特事特办。

5年科学发展的实践,使得保险业在这场尚未结束的灾情面前充满自信。

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坚持加快发展,做大做强。通过体制改革,增强公司活力;通过产品创新,扩大公司发展空间;通过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大力提高公司实力;通过加强监管,有效控制风险,从根本上保证行业发展的健康稳定。所有这一切,为保险业今天应对大灾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目前,人保预付和赔款达到4.7亿元;平安保险在灾情发生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赔付了5000多万元;阳光保险在一起灾害交通事故中的预付金就达到200万元。中国人寿捐款超过了1000万元,泰康人寿捐款超过了300万元。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篇9

我们&&县位于××省中部,××市东北部,幅员面积4238平方公里,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辖10个农村乡镇,76个村,全县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196958人。××县属典型的半山区农业县份,受气候的影响,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特别2005年,不仅遭受了严重的旱灾、风雹和洪涝灾害,而且受到了大豆菌核病和水稻稻瘟病的侵袭,多种自然灾害致使全县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面积达到86667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9%,原创:受灾群众达16.9万人。面对严重的灾情,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在全力争取省厅市局支持的同时,举全县之力帮助他们恢复生产,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解决冬令期间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为了让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我们积极拓宽思路,多元筹措资金,千方百计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一是财政拿一块。县财政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压缩节支、削减项目,尽量为救灾救济提供资金支持。仅2005年,全县就拿出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救灾救济工作。二是争取省厅帮一块。主要是实事求是地向省厅反映灾情,得到了各位领导的理解和同情,给我们拨付了66万元的冬令救灾资金,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做到了雪中送碳。对这部分资金,我们在使用上做到了专款专用。其中,拿出30万元,统一采购120吨粮食,解决了2400户、8400人的口粮问题;拿出资金18万元,解决了1900户灾民“两节”期间的生活困难问题;拿出资金10万元,为2000人解决了治病款;拿出资金8万元,为177户每户送去一吨煤,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三是社会各界捐一款。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为受灾群众献爱心活动,动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共为灾民捐款21万元,衣物1万余件。这些款物都及时下拨到了各乡镇,放到了灾民手中,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四是组织各单位扶贫解困送温暖。春节前,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做起,全县机关干部都深入基层为贫困户,特别是受灾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送钱送物折合人民币40多万元。

二、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帮助受灾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中,我们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把重点放在开发式救济上,全力帮助受灾群众发展生产,上项目。一是设立扶贫基金。主要是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拿一块、社会各界捐一块等途径,筹集了上百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扶贫解困,特别是用于农村受灾户发展生产。二是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与农村受灾户、贫困户结成“一帮一”对子,包产业、包项目、包生活、包子女入学,力争经过努力,使这些贫困群众尽快摆脱困境。到目前为止,全县共为受灾贫困户解决资金45万元,落实包扶项目200多个。三是开展“无房特危房会战”。在对农村群众进行救助的时候,我们发现农村极贫户、受灾户的住房现状令人担忧,有的门窗破损,有顶盖渗漏,不仅不能遮风挡雨,雨季到来还存在安全隐患。极个别农户甚至无房可住。为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我们多方筹措资金400多万元,在全县开展了解决农村无房特危房问题会战。截止到2005年底,已经为606户农村极贫户、受灾户维修重建了房屋,2000多口人得到了妥善安置,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三、加强监督管理,真正把群众受益的好事办好。为保证救灾救济工作顺利推进,使群众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坚持把监督管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保证工作不跑偏,不出差。一是严把认定关。主要是加强受灾群众的审核认定,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建立了灾民救助花名册,将受灾户的家庭情况、受灾程度等情况记录清楚,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提供依据。原创:同时,还建立了开发型贫困户包扶档案,对具体贫困原因、脱贫项目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落实,明确包扶人和脱贫时间。二是严把监督关。对救灾救济款实行财政专帐专户管理,资金封闭运行。每次下拨救灾救济款物都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不搞平均分配。同时,审计部门还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保证资金运行安全。三是严把发放关。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接到救灾款物后,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分配方案,严格发放程序,实行三公开。即救灾款物数量公开,发放对象公开,条件公开,并公示七天。对村民有异议的重新进行调查处理。无异议的,经乡镇包村干部、村干部签字后发放。各乡、村干部工作中都能够认真执行规定,不挤挪用,不偏亲向友,全县没有出现因救灾款物发放不公平而引发群众上访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救灾救济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说,由于我县还依靠财政转移支付保工资,过日子,用于救灾救济的资金还十分有限,一些困难群众还没有救助到位,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解决受灾群众的现实困难为重点,以开发式救济帮助受灾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紧紧依靠省厅的支持,举全县之力,保证受灾群众妥善得到安置,早日走入小康行列。当前重点要抓好两件事:

救灾款发放工作方案篇10

当前,各地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为妥善安排今冬明春的灾民生活,积极帮助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倒塌住房,努力工作。但在近期,个别地区出现盲目超标准恢复、重建住房;基层发放救灾款物透明度不高;部分地区灾民盲目成批外流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立即纠正,势必影响救灾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为切实做好当前的救灾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灾区倒房的恢复重建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灾民的承受能力,严格控制灾民住房的建设规模和标准。

救灾工作的任务是解决灾民因灾造成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困难,帮助灾民恢复、重建倒塌房屋,保证灾民安全过冬。原则上灾民倒房的恢复、重建不能搞简单重复,力争建房质量有所改善,提高抗灾能力,但必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能一味追求高标准住房。必须在安排好分散建房的基础上,再考虑建灾民新村,不得搞形式主义,不要不切实际地追求建新村的数量。

今年中央下拨的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资金,包括中央救灾款及救灾捐赠款目前已经分配完毕,数量远远超过往年,只要各地统筹兼顾,合理调拨,定会妥善解决受灾群众住房的恢复重建问题。

二、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救灾款物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地发放到灾民手中。

今年救灾款物包括救灾捐赠款物数量比较大,各地要严格按照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确保将所有的救灾款物用到重灾区、重灾民身上。灾区基层发放救灾款物必须做到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公开发放,张榜公布。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会同监察、审计部门定期向灾区派出工作组,深入村组,检查、监督救灾款物的发放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坚决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查处,并将处理结果报告我部。

三、要妥善安排好灾民生活,组织灾民立足本地,开展生产自救,防止灾民盲目外流。

各地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防止和劝返灾民外流工作的重要性。一是要保证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并防疫情,从根本上保证灾民不外流;二是要加强对灾民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灾民自力更生、树立信心、重建家园。三是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合作,防止和阻止灾民外流。四是对成伙外流的,要重点做好带头人的说服教育工作;对冒充灾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要坚决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惩处;对乱开证明、纵容外流的部门要追究其责任。五是要做好外流灾民的劝返工作。对已经盲目外流的灾民,要动员其返回原地。劝返灾民返乡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防止态度生硬、激化矛盾。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密切配合公安、铁路、交通等部门为灾民返乡提供必要的条件,尽快使外流灾民及时返乡并得到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