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2 02:06:18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家长心理援助;模型;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儿童家庭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而现在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上,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家长群体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最近十几年才慢慢开始。

家长陪读是国内许多自闭症康复机构的一项做法。自闭症康复机构在探索如何提高康复训练效果的问题中,会注意到家长参与因素的重要性。家长参与因素受到家庭成员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个和谐接纳、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自闭症康复机构在自身心理援助体系建设中,不断地进行摸索,国内最早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北京星星雨”在一些心理学志愿者的帮助下在类似方面作过诸多的尝试。在国内,CNKI、万方和维普等学术网站以“自闭症(孤独症)”“心理援助(支持)”为关键字搜索,有关自闭症康复机构在家长心理援助系统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章暂未发现。

基于以上的现状,结合笔者的经历,文章将以自闭症康复机构如何组建家长心理援助模型为主题进行探索,构建一种对现阶段自闭症康复机构来说切实可行的家长心理援助模型,促进家长参与。

一、家长心理援助模型介绍

笔者以兼职的身份在赣州某自闭症康复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深入接触自闭症家长群体,发现这个群体亟需心理援助。通过一年的摸索,建立了一个适合自闭症康复机构实施的家长心理援助的系统模型。该模型由建立心理档案、制定心理援助计划和实施心理援助计划三部分组成,见下图。

自闭症康复机构心理援助模型概况

(一)建立心理档案

自闭症儿童一进入康复中心进行训练,建立家长心理档案的工作就开始启动。心理档案由三部分组成:家庭相关资料调查;社会支持相关调查;家长心理健康调查。

通过家庭相关资料调查,从总体上了解家长的生活现状,主要靠查阅文献编制问卷。家庭相关资料包括以下情况:人口学资料,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家庭对自闭症儿童的抚养态度,儿童的发病时间,使用过哪些治疗和康复手段,等等。家庭相关资料对于了解家长和制定心理援助计划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社会支持相关调查,了解家长、家庭从外界得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了解家长主动接受、感知外界支持的能力,了解家长主动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心理学研究者所证实,社会支持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走出心理创伤、以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生活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社会支持质量差的自闭症儿童家长群体普遍的心理调适期会比社会支持质量良好的家长群体更漫长。社会支持相关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家庭内部支持、兄弟姐妹等旁系亲属的支持,以工作单位为主的外界支持以及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支持,家长对支持的领悟和利用度。采用自编社会支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测查。

通过家长身心健康调查,主要了解家长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状况,主要采用国内已经成熟的心理测量问卷进行测查,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身心健康调查是心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制定心理援助计划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反映出当下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区分出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家长。对于心理存在障碍的家长,应该积极给予干预性的咨询和帮助。对于暂时不存在心理障碍的家长,应该给予发展性的支持,以便应对以后可能面临的困境。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制定心理援助计划

根据心理档案,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每一名家长制定心理援助计划,针对家长个案的心理援助计划包含以下内容:家长对自己的认识、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家长对苦难的认识、家长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和破坏性因子分析、心理晴雨表、心理干预。

个案心理援助计划的目标主要是建立起家长在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态度,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意识到孩子进入机构并不是意味着自己就可以放手,孩子就可以很快康复了,家长只有配合机构对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并学会家庭康复技能,在家庭中继续进行巩固,才能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机构的心理援助计划包括以下内容:定期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定期开展心理保健讲座,举办家庭联谊活动。机构心理援助计划的目标主要是从整体上建立起积极的康复训练氛围,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三)实施心理援助计划

建立心理援助团队是实施计划的开始,有了团队,就可以按照计划分步实施。心理援助团队由心理咨询师、机构个训老师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

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制定心理援助计划、给个训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知识的培训以及与机构协调策划各类心理援助活动。个训老师主要起到心理保健员的作用。个训老师在儿童的日常康复训练中,既是家长心情的观察员,也是家长的心灵伙伴。家长在机构陪读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个训老师,最信任的也是个训老师,可见个训老师在整个心理援助系统中非常重要。志愿者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团体,在机构的正确带领之下,志愿者在心理援助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他们的到来使一些大型活动成为可能。如开展家长心理保健讲座的时候,家长如果带着小孩则无法专心听讲。志愿者可以帮忙照看小孩,让家长安心听讲座。

二、家长心理援助模型的可行性论证

(一)心理援助模型效果

模型根据已有的心理学理论,参照已有的心理援助经验(如灾区心理援助),根据自闭症儿童家长、康复机构的实际需要而构建。注重解决家长实际问题,帮助康复机构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开发新的资源。模型经过近半年的运作,效果比较明显,有助于稳定家长情绪,增进了家长对机构的信任。

(二)队伍建设问题

该模型涉及三类人员:专业心理咨询师、个训老师、志愿者。其中,专业心理咨询师最为关键,必须是对自闭症儿童家庭心理状态有一定研究的人员,这样才能够发挥其实际的作用。心理咨询师可以从高校中聘请,也可以从心理咨询机构中聘请,也可以是富有爱心的心理学专业志愿者。个训老师在经过专业培训指导后,可以担当起家长心理“观察”和“维护”的双重责任,做到家长“有情况”向咨询师反映,“有困难”立刻帮助缓解。志愿者队伍由社会团体和高校学生志愿者团体组成,机构必须安排人员对志愿者进行管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机构安排问题

自闭症康复机构要增加工作量,这些工作的有用性、必要性就会遭到质疑。花费偌大的功夫,来建立和运行心理援助模型,值不值得?这些疑问,困扰着自闭症康复机构。许多机构因为自身运作困难而无暇顾及家长这一块的工作。运行心理援助模型,花费的时间较少,只需要在学期开始、结束和平时的教师会议中分享交流即可,它是在传播一种理念。关键在于使心理援助模型中的主体——个训教师加强“家长是首先要康复的对象”的观念。心理援助模型的运行,能够使机构的教师、家长拥有共同的康复理念,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促进家长的进步。

三、总结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2

在国际上,对陷入经济困境、文化困境和身体状况不佳等困境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在中国,也有相似的教育救济概念提出。但是《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这项事业上,从概念到操作,都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完善。

现行教育救助系统不力

因自闭症而被学校希望转学的学生李孟,今后很可能继续在深圳普通学校就读。残疾儿童和少年是我国教育弱势群体主要人群。根据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但是实际上,很多普通学校并不具备接受残疾儿童和少年入读的办学条件和能力。

2005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修订残疾评定标准时,明确将自闭症患者首次列入了残疾评定范围。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方俊明介绍说:“虽然自闭症患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因为法律层面的规定多具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各地的执行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一些地方,普通学校拒绝自闭症患儿入学的情况时有发生。”

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卫生局与市残联联合委托由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评估组对深圳户籍的残疾儿童进行评估,通过教育评估的孩子,建议普通学校接收。然而,深圳自闭儿童很少接受评估,随班就读依然具有随意性,学校对其是否适合随班就读也无法做出专业判断,家校间的摩擦也会增加。

在深圳市召开的“推进建立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援体系研讨会”上,有教师发言说,置身追求高升学率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日常工作的压力很大,还要承担对特殊儿童的超常付出,承受来自其他学生家长的压力,况且普通学校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并不专业,这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十分苦恼。

方俊明说,在很多国家,不掌握一定的特教能力,就没有当教师的资格,因为在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很少,随班就读情况非常普遍。虽然学界曾多次呼吁在师范教育中开设特教必修课,但目前我国仍有很多师范院校没有将其列为必修课。同时,各类特教专业人员的匮乏和专业水平不高,制约了特教资源的支持。

在方俊明看来,一方面普教人才培养要顺应融合教育的趋势;一方面,要建立起特教人才的资源中心,为融合教育提供支持。此外,教师编制问题、特教专业人员的待遇问题、特别资料辅助设备的配备以及环境改造等也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民间组织是救助主体

深圳市民爱特殊儿童福利院院长谢频曾经做过统计,深圳市14岁以下的特殊儿童约有2.5万人,而深圳市残联公布的资料显示,该市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只有2 5家,来自教育系统的仅有1家。2万多孩子中,只有少数能在专业机构的康复教育中成长,其他学生大都在普通学校就读。这使得自闭症孩子在普通学校中途辍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008年,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发起了“融爱行”随班就读支援计划,培训帮助特殊儿童走入普通学校的特教助理。该计划发起人戴榕表示,家长联名致信学校驱逐自闭症学生并非孤例,“融爱行”计划经常会遇到这种事情。由于缺少专业支持,学校在自闭症儿童教育过程中实际上处于困境。山东省残联副主席、中国精神病协会孤独症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仲通过微博评论说:“请不要埋怨那19位联名阻止自闭症孩子入学的家长和校方,只有很少数自闭症孩子进入学校就读,还有太多的自闭症孩子是被锁在家里甚至捆在家里的。”

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项目负责人刘会峰表示:“所有压力都在家长和老师身上,没有专业的支持系统,没有充分的社会认知,普通学校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要落实真的很难,需要各方充分的沟通、理解和支持。”

上述人士或为民间志愿者,或为公益组织负责人,其职责均为公益性质,而非政府专门机构负责人。这是因为,他们代表了目前我国对教育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的主要机构,而这些分散于民间的组织,其救助能力十分有限。

事实上,一些实验性的补偿教育活动,已经在某些学校零星地进行。

一个小学校长的补偿教育实验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平水镇中心小学校长罗秋苟在本校发起了对留守儿童的“书信活动补偿教育”。罗秋苟发现,农村小学学生多为留守儿童,越是落后山区比例愈大,他们的成长经历中缺少亲情关爱,缺少家庭教育。罗秋苟决定,对留守儿童进行补偿性的家庭教育。

他选择了一个五年级班进行试验,试图通过书信活动――“亲情绿丝带”书信活动,促使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对话。

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写信。提前一周布置,要求学生通过电话,获得父母打工的详细地址、邮编。学校买来信封、邮票,指导学生写信、写信封――五年级儿童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成功写信的。第二阶段:就是学习写信表达思想。这一段,主要指导三点:书信格式、内容表达、字迹训练。第三阶段:巩固、熟练、激发兴趣。当第二阶段开始之际,要求每位同学寄出一封信或收到一封信,都必须登记,第一次收到的信不仅登记,还要在学生本人同意前提下,给老师看一看,其目的是调查了解家长对开展“亲情绿丝带”书信活动的反应。在这一阶段,罗秋苟布置学生通过电话、书信与家长交流写信的体会。效果非常好,学生的体会非常深刻、全面,一致认为写信非常有意义,收到信非常激动。很多孩子因为取得小小成功而增强了自信心,大多数孩子提高了写作兴趣。尤其是补偿了孩子亲情教育,加强了写作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们一个个怀着成功的喜悦,用质朴又孩子气的语言,道出了真切的感受。罗秋苟总结认为:“活动加强了孩子和家长的心灵沟通,增强了亲情,解开了常年见不到父母的心结。孩子们在轰动中变得活泼、开朗、敢说敢言了。”

不仅是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孩子们普遍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并且掌握了书信沟通的技能,这会受用终身。

概念之惑:补偿不是救济

国际上通常把保证处于困境的儿童享受正当教育权利的行动称为补偿教育,有黑人儿童补偿计划、更高视野计划、头脑启迪计划、免费午餐计划、残疾儿童补偿计划等补偿教育方案。这些方案基本都是政府主导的。

在中国,补偿教育并不是通行的说法,相类似的说法是教育救济。上海民法专家,被称为“万国名师”的万国学校法学教师段波评论说,救济和补偿都是为了消除过去发生的不公平事实造成的错误而做出的救助行为,但二者有区别:补偿的性质是法定的,补偿者对被补偿者的补偿行为具有还债性质;救济通常是慈善性质,施救者并不欠被救者什么。

对弱势群体儿童给予补偿教育还是教育救济?对此,湖南师范大学教师孙中民撰文认为,教育救济是基于道德诉求,今后有必要发展成为制度补偿。

孙中民表示,我国当前的教育救助是一种基于道德诉求的济贫式救助,责任主体界定不合理,项目杂乱,资金不足,救助方式不规范。教育救助的责任主体是政府部门, 民间组织还是学校,国家的有关文件缺乏明确界定。责任主体不明导致我国教育救助实施项目杂乱,不同部门实施不同的项目,相互之间缺少沟通联系和统一规划,救助资源缺乏有机整合,使救助体系整体效应难以发挥,造成社会救助资源分散,增加了救助成本,降低了救助效果。应该实现从临时性救助到制度补偿的转变,从基本受教育权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型,建立协调有序的救助管理体制。

改变“救急不救穷”现状

中国有句俗话叫救急不救穷。本意是说一时有难的人容易救助,长期经济困难群体很难救助。近年来,经济困难群体子女的教育救助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一些问题也随之逐渐暴露出来。

2012年11月16日,5名失学流浪儿童被发现死于云南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垃圾箱内。这5名儿童(其中4人因超生没有户口)都是当地人,因各种原因全部辍学在家。孙中民认为,这5名儿童的遭遇是中国当前教育救助不力的典型代表,如果不失学,他们也就不会外出流浪,从而死在垃圾箱中。这也反映出我国教育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家庭经济贫困,父母离异,子女众多,照顾不力。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3

在2017年4月2日国际自闭症日来临前,记者走近山西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以下简称方舟),了解学习有关自闭症的相关知识,并且跟随方舟的创始人范世禄走进方舟的每一间个性化训练室,切身感受“来自星星的孩子”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以及范世禄12年来坚守公益之路的不易。

方舟诞生,从一个孩子到上千个孩子

范世禄说方舟的创办在当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动力和原因是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范之舟2岁8个月大的时候被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断为自闭症倾向,3岁半被南京脑科医院确诊,因为不知道什么是自闭症,应该怎么办,我和他妈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接受与认识孩子是自闭症这个事实,所以之舟5岁才到青岛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训练。通过训练,效果明显,之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我们也从悲观绝望中解放出来,看到了希望。”

其实,那个时候在山西有许多像范世禄夫妇一样的自闭症儿童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被诊断自闭症,没有幼儿园可收、没有学上。面对这种病因不明、无药可治的终身性疾病,回到太原的范世禄夫妇只好自创康复中心,用国际上公认的早期干预的康复训练方法,为自己的孩子以及山西省内其他的自闭症儿童及家庭提供服务。 方舟创始人范世禄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失调引起的发育障碍,属于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一种,自闭症儿童拥有一套不属于地球人的思维模式,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沟通,就像来自遥远星球。目前还不能明确自闭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只知道自闭症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遗传因素和胎儿在大脑发育期间所受的环境影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全世界有3 500万自闭症患儿,在中国,这一群体的数量超过100万人,庞大的数字背后是100万个家庭的辛酸与无奈。抱着把他们的经验与山西的家长分享的目的,为了让更多像他们一样孤独无助的家长少走弯路,让更多的自闭儿及早得到有效的干预,范世禄夫妇在2005年3月6日创办了方舟,并且从一开始就把方舟定性为N GO组织(民办的公益性的非赢利组织),方舟是山西省首家专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服务的机构,也是全省最大的专门以自闭症患者的康复为目的的民办机构。

12年来,在范世禄的苦心经营下,方舟本着“不让自闭儿有一刻自闭”的课程原则,对自闭儿进行密集型高强度的早期行为干预。一天内开设个训、感统、球技、电脑、游戏、语言、音乐、精细等多个课程,分个别授n与小组授课两种方式,每个孩子每天都有一位家长陪读。

“到现在,通过方舟直接训练的孩子达500名,通过训练的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有1/3的孩子进入了特教或者正常小学上学。另外方舟还为上千个自闭儿家庭提供了免费的咨询、培训服务,帮助家长认识自闭症,认识早期干预对自闭症康复的重要性,掌握ABA训练方法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使家长们得到精神上的支持与训练方法上的指导。还专门邀请美国、加拿大、北大等地的专家到方舟培训家长和老师。”范院长说。

据范世禄介绍,方舟现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20名老师参加过自闭症的专业培训,每年方舟还会选派8名老师到国内各地参观学习。她们分别来自太原幼师、晋中师院幼师部、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山西大学、长治医学院和山西省特殊教育学院、长春特殊教育学院等院校,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方舟的老师们以他们博大的爱心、深厚的专业功底,改善了自闭儿的语言和行为,点燃了自闭儿家庭的希望之火,被自闭儿家长称为“上帝的女儿”“神的天使”。

方舟摆渡,苦心经营的公益之路

方舟自创办以来,发展之路走得很艰难。从成立之初范世禄就一直积极地进行注册登记,但自闭症是一种病,需要多部门协调处理,范世禄分别找过教育、工商、科协、残联、妇联、民政等部门,教育部门说方舟不具备办学资质;工商说方舟属于公益事业;科协说方舟是在训练小孩;残联说他们不是职能部门;妇联说他们不能做主管,民政需要方舟找主管单位。范世禄和方舟就这样在没有“户口”的状态下艰难维持了7年,而这7年当中范世禄时时处处无不担惊受怕,虽然中间有很多部门领导到方舟调研,认为方舟在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做好事,但方舟毕竟合理不合法。令范世禄欣慰的是,在2012年方舟终于得到了省民政厅领导的重视,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民政厅领导的帮助下顺利注册。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 自闭症 康复教育

分类号:G764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1年5月正式发公布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ii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使不同国家与学科间在功能、残障和健康领域的评定与分类有了国际通用的理论架构和语言体系。ICF是一个健康及与健康相关因素的分类体系,除了身体功能和构造、活动与社会参与因素外,还纳入环境和个人因素,强调疾病、功能、个人和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并从正向的观点描述个人的健康状况。为了弥补ICY在儿童青少年功能与健康分类的不足,世界卫生组织于2007年颁布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ICF-CY),ICF-CY结合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近年来,ICF在各国政策制定、健康管理、疾病监控、学科交流和教育康复方面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比较而言,我国对于ICF(-CY)的研究、推广和应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现状不利于我国健康及残疾人事业发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科学研究与康复教育实践等的发展。本文与自闭症为例,简要介绍ICF-CY的功能及特点,并探讨ICF-CY在自闭症科研、康复和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关于ICF-CY及其应用特征

ICF从身体的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能力以及背景性因素(个人与环境因素)全面地评价健康状况,是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的新的残障及健康分类理念,其总体目标是为世界各国提供一种统一和标准的语言及理论框架,来描述健康状况及与健康有关的因素。ICF-CY即儿童青少年版的ICF,是以ICF的概念架构为基础,以统一和标准化的语言,描述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在身体功能、构造与其相关环境因素的活动限制(Activity limitatiom)与参与局限(Participation Restrictions)。ICF-CY在ICF基础上补充和完善了相关儿童青少年身心特点,更为注重儿童发育特征、权利保障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ICF-CY适用于小于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架构和编码系统与ICF基本相同。

ICF-CY旨在为临床医师、康复者、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家庭成员、消费者和研究者使用提供共同的、国际化的概念和语言体系,以记录、描述、评估儿童与少年健康和机能的特征。包含了发展中儿童的认知、语言、游戏、性格与行为等特质。ICF-CY关键内容包括:核心位码组(Core set or code set);ICF-CY各年龄层问卷(ICF-CY questionnaire);儿童身体(b/s)、学习(b1,d1)、对环境反应与适应(d2)、功能独立(d4-6)、参与(d7-9)、主要生活场所对上述功能的有利与有害环境因素等。

2.ICF-CY对自闭症研究和康复实践的意义

ICY-CY规范的代码系统包含了个案的健康和功能信息,为研究和康复实践提供国际言语框架,其意义包括:(1)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理论框架;(2)儿童功能个性化分析报告和评估工具的开发;(3)明确临床诊断和共病;(4)规范化的功能治疗,干预方案;(5)对干预结果统一评价模式;(6)依据功能进行分类的依据;(7)明确研究变量。

2.1基于ICF-CY理念的必要性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发育,在我国属于精神类残障,发病率有快速上升的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ICF-CY的理念和理论框架对我国自闭症研究和康复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2ICF-CY在自闭症研究中的作用

ICF-CY的目标之一是为政府、组织、科研和实践等各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国际性的标准语言与理论框架,具有强大开发和应用前景。ICF-CY是一套内容丰富和实践性很强的国际语言体系,可以很好地扩大自闭症研究领域的内涵与外延,规范自闭症研究,使科研成果的呈现和应用与国际对接,有效提升研究成效和实际应用价值。

ICF-CY关注的不是何种疾病,而是与健康状况相关的身体功能和结构问题、活动和参与问题,以及一系列与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环境因素,关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和交互作用,这些特征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自闭症事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康复教育研究,包括政策制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环境因素的作用、个体功能评定、需求评定、职能及环境要求以及对其进行的干预和援助等。

2.3ICF-CY在自闭症康复实践中的意义

自闭症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正是ICF-CY关于功能、健康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个核心理念。基于ICF-CY系统,可以制定国际共同语言架构的自闭症评估内容、干预方案、实施流程、疗效评价方法与方案,可以克服目前自闭症康复领域方法单一、脱离生态化、缺乏系统规范和实施标准的现状;基于ICF-CY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自闭症发生和发展中的环境因素作用,可以建立自闭症生命全程支持理念,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康复实践提供依据。

基于ICF-CY的理论和方法,对于自闭症患者而言,其生活的所有层面(发展、参与、环境……)都表现在ICF-CY分类中,很好地整合了个人健康状态在医学与社会方面的观点;对于特教老师或康复师而言,可以系统全面地评估自闭症患者的功能状况、日常活动及参与情况,从而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康复计划,并指导和评估方案实施效果。

3.ICF-CY在自闭症研究和康复实践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儿童医学、特殊教育和临床康复界正积极推进ICF-CY在残疾人事业与服务中的应用,这其中就包含了在自闭症研究和康复实践中的应用。

3.1ICF-CY在自闭症研究中的应用

3.1.1ICF-CY体现了以人为本、重视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自闭症教育理念

自闭症对患者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发生和发展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传统特殊教育理念以类别教育为主,不可避免对儿童是一种标签化的过程。ICF-CY系统不分类别,而是以功能评估为主轴,强调功能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重视生活品质与社会支持体系保障,避免了“残疾人”这种“标签性”歧视性质,体现了以人为本、重视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自闭症教育理念。依据自闭症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限制、活动和参与障碍特点予以个性化干预,以培养日常和社会生活技能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设置与实施,在此基础上实施ICF-CY体系下的融合教育,是自闭症教育康复的发展方向。

3.1.2基于ICF-CY的自闭症研究框架

ICF-CY提供了基于人和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综合多维度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基本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包含身体功能与结构的损伤情形,以及因身体、心理损伤所致的活动限制与社会参与局限的潜能与现况,在每个身体功能与结构损伤类别下,再分别观察、测量活动和参与功能;第二层次则是指环境因素和个人特质这两种因素与障碍互动的情形。ICF-CY作为一种分类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自闭症特殊教育领域,如目标设定、课程设计、跨学科研究、数据采集与统计等方面。ICF-CY体系可以为自闭症研究提供功能化和社会化为导向的研究框架,在这种框架下,每一个因素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使医学、护理、心理、公共健康和特殊教育等相关学科对自闭症研究具有了共同的语言和理论体系。

3.1.3丰富自闭症研究内容

ICF-CY的范畴以两个术语来定义,“功能”是涵括所有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的术语,“残障”是涵盖功能和结构损伤、活动限制和参与局限的术语,环境因素包括对机能的有利因子或不利因子。

基于ICF-CY系统与自闭症相关的研究内容有:自闭症功能评估与康复目标、自闭症需求与能力发展、自闭症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家庭为中心支持体系构建、自闭症功能分类的意义与个别化教育、自闭症权益保障机制、自闭症康复教育与环境关系、IEP制定及实施、自闭症融合教育内涵与外延、自闭症社会保障体系、自闭症社会化功能评价与构建、自闭症潜能发展与职业教育、自闭症生命全程支持理念的内涵与实施等等。

3.1.4基于ICF-CF开发自闭症研究评估工具

ICF-CY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开发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儿童功能评估工具,其目的不是对个体进行残疾和疾病的分类,而是根据身体(心理)结构和功能特征,对个体可能经历的活动和参与限制进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全面服务和支持。ICF-CY认为残障不是单一的身体特征,而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在评估功能和健康时,要求把儿童的各种活动和参与限制、家庭、家长和社区相关因素纳入评估的范畴,所以具有整体性,并避免带有残疾分类标签的歧视性。近年来,国外不断有学者开发出基于ICF-CY的自闭症功能评价量表、家长版自闭症评估问卷、自闭症融入教育需求问卷,以及干预方案制定和疗效判断量表等一系列评估工具。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研究中心与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ICF-CY可以与将近十种评估儿童的量表兼容,也就是说这些量表与ICF-CY评估方法有相当的相融性与相似性,而ICF-CY的特点是可以将功能与环境因素纳入,所以ICF-CY的适用对象与范围日渐扩大。

3.1.5自闭症ICF-CY核心分类组合的开发与应用

ICF-CY是描述功能和残疾的国际分类标准和科学工具,应用ICF-CY有利于数据的标准化,并且方便数据的收集和比较。尽管ICF-CY是一套完整详尽的分类,但不适于直接用于日常临床实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贴近用户的需求开发实用工具,该实用工具包括全面的健康统计和报告所需要的信息,于是ICF核心分类组合应运而生。

ICF核心分类组合是临床实践中描述功能的工具,功能是临床评定、卫生服务分配、干预计划制定和执行及结果评估的核心。在临床实践中,ICF核心分类组合可以标准化、结构化地描述功能并指导评定,所收集的临床信息亦可应用于科研、卫生报告或卫生统计等方面。ICF核心分类组合开发是重要课题,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开发了31种ICF核心分类组合,自闭症的ICF核心分类组合有待开发。

3.2ICF-CY在自闭症康复实践中的应用

ICF-CY的内容框架和功能评估结果可以成为自闭症特殊教育和康复干预的内容和依据,使康复教育更具有规范性、实证性和可比较性。

3.2.1基于ICF-CY的自闭症社会性核心要素界定

ICF-CY对儿童功能的各个方面有明确且清楚的定义描述,能清晰并简单地应用于实际的日常生活评估当中,基于ICF-CY的自闭症社会性核心要素评估把活动、参与和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等)放到了重要位置。自闭症社会性核心要素评估内容包含四个部分,即儿童健康概况、家庭及小区的参与、儿童日常生活上的问题和儿童的环境因素。其中家庭及小区的参与包括四个领域,即居家生活参与、邻里及小区之活动参与、学校生活参与、家庭及小区生活参与。

3.2.2基于ICF-CY的自闭症康复周期界定

ICF-CY认为功能是包含身体功能、身体结构及活动与参与的综合术语,残疾指在身体功能和身体结构上有障碍、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尽管功能与健康状况(包括疾病、障碍和损伤)有关,但不能简单概括为健康状况导致的结果,而是由健康状况和情境因素(环境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康复是解决问题恢复功能的过程,所以ICF为基础的康复周期分为四个步骤:评估病情、制定治疗计划、治疗和疗效评价。ICF-CY对所有项目有明确界定,有利于自闭症康复工作的结构化、规范化、组织化和资料管理,使特教老师、心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相关专业人员能够互相协调地工作。

ICF-CY的优势还体现在不同康复阶段有不同的工具,康复周期不同阶段的ICF工具,见表1。

3.2.3应用ICF-CY编码指导自闭症康复教育实践

ICF-CY使用字母数字构建四大领域的编码系统,字母“b”代表身体功能、“s”代表身体构造、“d”代表活动/参与、“e”代表环境因素,随后的数字码从章数(一数字)开始,之后第二层级标题码(二数字),再后第三和第四层级标题码(各一位数)。通用限定值以数值从“0=没有问题”到“4=完全问题”,在小数点后以确定异于预期或典型状态的功能或活动程度。环境的不利因素以阻碍因子的术语来量化,而通用限定值正值则用以表示环境的有利因素(促进角色)。

ICF-CY是一个动态和个性化的评估体系,自闭症是一个综合障碍的统称,所以,同样诊断是自闭症,但其个体表现和功能差异很大,其干预方案、方法和需求差异也很大,通过ICF-CY系统编码可以清晰地体现这些个性化、差异化特征,不仅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教育方案、确定干预方法和提供环境支持,还能使各学科、各领域进行交流和成果共享。

例如,同样被诊断为自闭症,但编码很不一样(见表2),能很好地体现差异性和动态性。

ICF-CY编码对自闭症的康复教育实践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应用ICF-CY对自闭症进行系统性评估,为课程设置和效果评估提供动态依据,其步骤为:参考ICF-CY关键内容去定义评估目的;得到确实数据的代表性评估方式;以通用限定值量化各位码的障碍程度或有利程度。

3.2.4应用ICF-CY评估自闭症需求及安置策略

在ICF-CY架构下,看待儿童的教育需要,不是受限于课堂或教育年限等,而是明确评估儿童学习与相关问题需要哪些补充或增强,也就是说康复干预不再以儿童的“残障”特征作为“特殊教育”需求,而是强调各种能力的增强与补充。了解需求是提供服务和政策支持的前提,为了消除歧视和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国际社会有一种趋势,身心障碍鉴定逐渐放弃使用疾病(残疾)类别,而改为采用身心障碍各功能需求描述,包括身体功能和构造、活动和社会参与、环境和个人因素。ICF-CY理论强调对于身心障碍者的鉴定与评估必须包括需求评估,以全面了解身心障碍者的状况与需求,并据此提供身心障碍者所需要的服务和福利,使其容易融入社会。自闭症作为身心障碍较严重的一类,个体差异大,需求差异也较大,我国自闭症的特殊教育和安置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ICF-CY这种高度体系化的理论支持。

根据ICF-CY理念,进行需求调查应依据自闭症个体因素的类别、程度、家庭状况、身体功能与结构等信息,了解照顾服务需求、家庭生活需求、社会参与需求三大根本需求作为出发点,并据此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服务。自闭症的安置要充分考虑其个性化需求及环境因素,不以残疾类别进行隔离式的安置,而是与环境良性互动基础上的融合式安置地。

基于ICF-CY的四类因素相关代码限定值可以判断或推断该个体的需求状况及性质,限定值是位于代码小数点后的数据,有“0、1、2、3、4、8、9”共7个数字表示,单独数字表示不利(阻碍)因子的强度,“+数字”表示有利(促进)因子的强度,其意义见表3。

3.2.5应用ICF-CY对自闭症个案进行生态化评估

生态化评估是指在自然情景(社会、生活和学习情景)中应用ICF-CY对自闭症个案进行全面的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估趋势和实用的干预依据,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个案与其家庭的故事:生理资源、活动能力居住、社会资源教育、就学资源就医资源、经济资源等;(2)呈现个案父母与专业人员的观点;(3)设定服务目标与个案功能发展程度;(4)决定家属与专业人员的分工及介入方式(个别家庭服务计划);(5)评估服务介入前/后的服务成效;(6)呈现个案家长与专业人员的观点;(7)设定服务目标与个案功能发展程度;(8)决定家属与专业人员的分工及介入方式;(9)评估服务介入前/后的服务成效;(10)摘要服务计划及已实施/提供的协助;(11)澄清家庭照顾者与专业协助者间的关系;(12)回顾个案与其家庭的生命历程;(13)ICF-CY个案研究的限制、风险与争议。

4.结语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5

精彩导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母亲,自己承受着命运的打击,却还想到别人,想到社会的未来。家长的言语鼓励着我,我不再急于追求教师的成就感,转而更切实地投入工作,更认真地制定每日计划,更细致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和变化。孩子们不能表达他们需要什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十分感谢组织对我的培养,把省直机关“道德模范”这样崇高的荣誉授给我。在我心里,这个荣誉更是一种鞭策和动力,让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工作,更加关爱别人,在未来的岁月中以更严格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以更热忱的态度对待生活。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有你相助,此道不孤》,向大家介绍我的工作经历和一些想法,同时,也借此机会,请大家关注像残疾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关注残疾人保障工作,关注慈善事业。

我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将20年了。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对未来有着太多美好的憧憬,满腔热血地总想闯出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990年8月,我成为浙江民政康复中心(原浙江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一名特教老师,一名智障儿童康复老师。我面对的是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生活不能自理,几乎没有学习能力;他们情绪很不稳定,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甚至攻击别人或伤害自己。而这一切,并非由于父母的溺爱,而是出于先天的原因——大脑早期发育障碍。

这样的孩子还怎么教呢?——这是最初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刚开始,面对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与正常孩子的行为形成如此反差,让人着实手足无措。在教学中,我费尽口舌与他们说话,想尽花招跟他们玩游戏,然而无论我怎样努力,孩子始终无动于衷。我感觉一直以来,都是我一个人在自导自演一场场“独角戏”。抚摸着身上被他们抓咬的伤痕,看着仿佛从未实施过的教案,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挫伤和无助。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是不是太天真?自己的工作价值在哪里?我理想的未来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有一天,一位智障儿童的母亲对我说,她有时几乎感到绝望,甚至想到**,然而,每每当她看到想到我们老师对孩子如此和蔼可亲,如此不厌其烦,她就感到一种安慰,一种寄托。因为她感受到这世上还有人在关心着他们,感受到还有人居然能像她自己那样呵护善待她的孩子,她就又有了希望。

她的话让我感到欣慰,甚至有一丝自豪,因为我的敬业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她的话又让我有些惭愧,因为我从未想到过,我的工作其实对于她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是那么的重要。

我想起一个朋友曾给我的一句评价——你的工作很伟大,正是有你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业,这世界才和谐。——他眼里透着真诚,让我知道他说“和谐”并非是为应景。

那位母亲还说:“中国人口这么多,现在环境污染又越来越严重,以后出生缺陷可能更多,你们特教老师应该多学习,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就算不能用在我的孩子身上,也好为将来的孩子做些积累。这也算是我的孩子、我们这样的家庭为这个社会做的贡献了。”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母亲,自己承受着命运的打击,却还想到别人,想到社会的未来。家长的言语鼓励着我,我不再急于追求教师的成就感,转而更切实地投入工作,更认真地制定每日计划,更细致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和变化。孩子们不能表达他们需要什么,但我知道我能给他们什么,那就是我的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同时,我也宽慰忧心忡忡的家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根据孩子的现状,向家长提供各种建议,让家长积极配合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我还利用一些活动机会做些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家长能及早意识到“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让残疾儿童能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帮助。 作为一名部门负责人,我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工作。虽然日常事务繁忙而琐碎,我还是坚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除了幼儿教育的知识技能,还学习了特殊儿童教育学、言语病理学、听力学等相关学科知识。2003—2005年我积攒自己难得的休假,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就读研究生课程,学习“听力与言语病理学”专业,使自己能够在特殊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起好“领头羊”作用。正是在这样一种带头作用的影响下,全体保教人员也任劳任怨,始终充满爱心,给予孩子们母亲般的关心照顾。整个科室积极向上,大家团结奋斗,共同进步,锻炼出了一支具有高度爱心、责任心和专业素质的队伍,赢得了家长、社会的信任和口碑。特殊教育部于2007年1月荣获省级巾帼文明岗,2007年7月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2009年6月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

2004年3月,我接触到另一群特殊的孩子——自闭症儿童,他们外表没有半点异常,可是,他们拒绝和人交往,看似总是沉浸在一个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世界里,他们精力充沛却性格孤僻、行为怪异。

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早上,来了一位极重度的自闭症孩子,他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控,喜欢嚎叫,并用咬人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家长一见到我,就哭着说:“张老师,这孩子整夜整夜地折磨我,我都不想活了,求您一定要帮帮我,救救他吧。”我虽然明知康复这样一个孩子要付出多大的艰辛,但看着孩子父母痛苦的样子,我还是打算接下来。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康复,更重要的是为了挽救一个家庭。

为此,我又开始了新的创建,利用业余时间努力搜集和钻研最新的自闭症康复教育资料,不断深化自闭症儿童康复和教育的意义、目标和要求,制定出适应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指导教师们如何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根据师资短缺、经验不足且没有现成的康复器材等实际情况,我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筹建自闭症康复区。为了不影响已开展的康复教学质量,我与教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前往各个市场挑选适合孩子们的康复器材和教玩具,虽然大家都累得说不出话,但彼此的眼神里都传递着一股坚毅的信念。终于在2004年6月自闭症儿童康复区正式开学了。开学至今,我们共收治了150名自闭症儿童,有很多来自外省,如福州、合肥等地。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已有30名儿童赴普通幼儿园就读,深得专家和家长的认可,在国内同类机构中已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许多家长是慕名而来,并辞去工作在杭租房陪伴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2005年9月,我多次接到福利院院长们的电话,许多“明天计划”唇腭裂手术后的儿童,虽然手术很成功,但说话含糊,没有家庭领养,希望我能开办语言康复班进行矫治,负责探索孤残儿童语言训练工作。 2006年3月开办至今,已收治200余名唇腭裂术后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全体儿童的语言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拓展“明天计划”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出了新路。前期工作汇报检查时,得到省厅领导和福利院院长的认可和好评。例如:兰溪福利院一个小朋友,刚入院时,胆小内向,只会说简单的人称代词,发音非常含糊,经过3个月的言语训练,已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性格也活泼开朗多了,最近已被正式涉外领养了。

一次,我抱着一个发高烧的孩子去医院,孩子无法接受陌生环境和生人,情绪非常激动,不肯配合,挂一次盐水竟拔了三次针头。有人受不了,责备我们:“你们是怎么做家长的,连个小孩都看不住!”一同来的是孩子年迈的外婆,眼角闪着泪,我明白,她不愿让众人知道孩子的实情。我忙解释,孩子不懂事。“孩子不懂事,大人总该懂事吧!”我只好沉默,把孩子搂在怀里贴得更紧,抵消着他的抗争,一边更温柔地抚慰他,直至平静。

由于特殊教育部的残疾儿童大部分是长期托管,一般到年底才回家,所以保育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许多福利院来的孤残儿童,年龄在2周岁左右,体质较差,容易生病。因此,在夜间和休息日送他们去省儿童医院看病已成了我的“专项工作”。经常是深夜甚至凌晨才回家休息,双休日、国定节假日与家人团聚已成为一种奢望。为了让残疾孤儿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我多年来承担着“母亲”的职责,放弃生育自己的宝宝。2008年我身患疾病,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而我却一再推迟手术日期,直到年底放假后才住院治疗,但我丝毫不后悔,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

程度较轻的残疾儿童有了较好的康复效果,家长就希望能让孩子进入正常幼儿园或小学随班就读。然而大部分园校都不愿接收这样的孩子。世人的不了解,社会的排斥,孩子被无奈地软禁在家里。家长们并不逃避当前的责任,但他们难以设想自己百年之后,长大****却仍不能自理的孩子该怎么办。

所以,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既让大家了解我,了解我这个职业,更想让大家来关注我所从事的事业。一个智力障碍儿童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命运,而对他们的扶助,获益的绝不仅仅是这些家庭本身。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6

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社团活动工作总结和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团活动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一作为社团联合会下属的一个社团,戏剧协会积极响应社联号召,主动配合社团活动月游园会活动,同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戏剧文化,增长课外知识,并享受一个开心愉快的嘉年华活动而奋斗。在会长——芮欣同学的领导、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全体成员与活动筹委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从04月30日活动策划书制作完成,至05月25日活动当天,总共持续了五周时间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于05月26日晚在7栋教学楼212教室成功召开总结会议。现将本次活动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1、活动规模:筹委会主要成员3人,__、__、__。

活动工作人员,本协会全体成员,包括大一的干事,大二的部长、及大二的元老,和大三的师兄师姐,人数超出30人。本次活动受众数量庞大,远远超出预想,直接参与活动游戏的人数达到106人次,由于人流量大,间接参与活动游戏人数无法统计。

2、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是本次活动的众多难题之一。

由于天气情况,原定05月19日星期三的游园会活动,被逼延迟至05月25日进行,但筹委会积极作出反应,并高效的解决问题,有效避免信息不流通而导致的失误。

3、位置选择:本次活动最初位置时蓝板的出口第一个位置,后来到了活动当天,被安排到珠江大道对面的篮球场,在现场人员的主动向社联工作人员要求协调的情况下,最终摊位安排在德语协会旁边,即珠江大道出口右侧第一个位置,从现场观众的参与度和围观度而言,位置的选定是本次活动获得好评的因素之一。

4、人手安排: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是本次活动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活动当天人手安排来说,在活动之前,已经有效的对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了解活动当天的空闲时间,制成工作人员空闲时间表,有利于人手安排,现场分工明确,专人专职。

5、活动形式:游园会活动配合街头剧,邀请群众演员创造协会新纪录,形式新颖,创意度十足,形成差异性;

并有效结合协会自身性质与特长;学会了利用卖点推销自己,而且有足够的亮点吸引观众。但由于临场设备问题,街头剧被迫取消,某种程度上令活动存在遗憾。

6、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做得到位是本次活动能够在众多同学中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宣传工作由原定海报宣传的单一方式,转变为海报和面对面宣传两种方式,双管齐下,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7、外联工作:外联工作的成功,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是奖品多样化、节省协会开销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活动成功与“丝豪美发”合作,总共获得超过3000元的物资帮助。

8、通讯工作:内部信息流通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保证,在秘书部的努力下,本次活动信息传递顺畅,信息更新及时,为高效发挥团队协作能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没有按照策划书的时间推进表开展活动,工作时间安排出现了与策划书不一致情况,4月30日完成策划书,直至5月17日召开工作安排会议,出现长达16天的真空期,导致原定05月1日至3日物资筹备,直到5月18日(即是活动开展前一天)才开展,以及剧本准备、宣传工作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活动彩排被逼取消。

2、现场秩序混乱,人流量大,超出预期,策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如何有序组织观众参与游戏。

3、人员安排不够仔细,导致有部分工作人员工作量过大,而部分变得空闲,未能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能力。

4、与社联沟通不足,缺乏足够的外部资源,在没有麦克风的情况下,街头剧被迫取消,虽然游戏进行得非常成功,但只不过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辅助形式安排到活动当中,街头剧才能充分体现本协会性质与特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策划书不够全面,考虑的问题不足,缺乏后备方案。

6、抽奖环节。

由于事先没有确定准确时间,有多少位活动参与者参加该环节,导致抽奖时人数没有预期,多次遇到抽出号码后,没有得奖者上前领奖,在颁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混乱。

7、协会的标志不够明显,即使是工作人员也不易找到摊位的所在位置。

三、活动建议:

通过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并结合往年的工作经验,我们对做好本项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1、精心策划,及时行动。

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必须认真而细心地做好活动的策划工作,并就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策划工作一旦完成,必须及时付之行动,否则可能会影响整个计划的实施。

2、多种渠道,做好宣传。

通过课室黑板宣传,我们可以将活动的意义和信息及时地传达到各个班级;通过活动前的海报张贴,令更多人获知街头剧,使更多人参与到群众演员的演出当中。宣传方式使多种多样的,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宣传方案,才能利于活动宣传,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希望,更多的成员可以投入到宣传工作,分担原有人员的工作量。

3、新老结合,加强沟通。

想把活动做好,我们必须做好元老和干事的交流沟通工作。因为很多元老已经办过类似的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交流,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办好这类活动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4、重视细节,力求全面。

从策划书制作到后备方案准备,从工作安排到物资准备,从游戏开展到抽奖环节,一切都体现出细节的重要性。作为活动的主办方,应该重视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周全,不出现大的纰漏。

5、赛后跟踪,吸纳会员。

挑选的优秀剧组和优秀演员,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和宣传手段,但正在目的是活动后延性的表现,通过活动、比赛后,对参与者进行跟踪,为协会创造出新闻价值,也为协会吸纳更多的会员。

社团活动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二一、活动背景

__年3月15号的新华社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对该国上万名6至17岁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与__年相比,美国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比例从1.2%增至目前创纪录的2%,其中男孩患病比例从1.8%升至3.2%,女孩从0.5%增至0.7%。美疾控中心日前公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美国平均每50名少儿中就有一名自闭症患者。患儿比率创历史新高记录。

(注:自闭症是一种的精神发育障碍,征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和兴趣范围具有显著局限性等。)

而相比来看,我国目前并没有官方正式统计的自闭症发生率相关的统计数据。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对自闭症儿童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亟需加强。

二、活动目标

自闭症儿童:得到更多的善意的关注,在恢复方面可以的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更有利于开展工作,减少公民对他们的歧视行为,更好的向关爱他们的方向发展。

微尘爱心社社员:增强社员的社会责任感,爱心及奉献意识,。既锻炼和增加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唤醒更多的人们去关注自闭症儿童。

三、活动时间

__年4月1日——__年4月2日

四、活动地点:

南院、北院9号楼115

五、活动开展情况

此次活动有洛阳残联,金雨点,微尘爱心社共同举办。

4月1号和2号白天,微尘爱心社团在校内举行关注自闭症儿童签名活动,让大家自愿签名。2号下午6:00,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有发传单的宣传人员在做第二步工作。晚上6:30,在9号楼115教室,进行幻灯片的放映。

在幻灯片的放映过程中,有关于自闭症的起因,相应表现,以及目前在多个国家的现状。最后播放的是电影《海洋天堂》,该片取材于一位父亲王心诚照顾一名21岁的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自闭症儿童大福,而自己却又被查出是肝癌晚期,于是开始经历千辛万苦寻找寄托孩子的地方。最后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以及骗孩子说自己是海龟。当他离开人世,大福从此与海龟为伴,依旧生活在自己的完美世界。

这个片子感动了好多前来观看,或许看过或许没看过的观众。这部影片用最朴素的故事情节,最真挚的情感,向我们诠释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向我们展示了目前自闭症孩子所面临的困境,非常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带领他们走出困境,面向属于他们的美好,温暖的未来。

六.活动评价:

让我们更加了解自闭症这个群体,更加关注这个群体,同时也会因自己关心弱势群体,能为社会尽一份力而感到高兴,万人签名活动唤起了所有大学生心中的爱心,这次活动让许多人明白人生的价值是在于给予,给予他人,帮助他人,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更加精彩,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大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关心社会,提早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不足之处是我们的教室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导致最后又临时换了教室,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社团活动工作总结和计划范文三__年10月以来,社会管理学院社工协会“老当益唱”小组秉持“敬老不止重阳”的理念,开展了多次爱心敬老活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深秋的温暖与关怀。时光纷乱,措手不及,冬日的寒气已渐渐向我们袭来,温暖却蔓延在每个老人的心头,文明、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在每个社工同学的手中践行。

老当益唱——收拾好心情,出发!

让心情去旅行,一次闲暇的休整,可能只有短短的两天、一天甚至半天、一个小时,但是就是这个简短的时间段里,可以暂时放下一些生活的烦恼,演绎一场与时光的相逢,氤氲人生美丽的光景,放下一些羁绊的外物,还心灵一份恬然洒脱。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份恬静的心,闲暇在家的阿姨们更是需要这份心,“老当益唱”活动以给阿姨们一个温馨、轻松的氛围,让阿姨们体会到另一种闲暇时光就此“出发”了。

老当益唱——莫让回首暮然

流年似水,谁在岁月里浅吟低唱?曾经感叹“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谁不想,经年之后,不仅有一本泛黄的书册记录、停留,那心情的旅途和我们的感悟。还有似不曾受风霜侵蚀的容颜、还有似年轻的身体。

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播放一个关于老年人秋季养生的视频,正是针对阿姨们也有这样的心愿,你若不信,可以看看阿姨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那不就是的们内心的愉悦吗?看着阿姨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小伙伴们的心里想必也是暖暖的。

老当益唱——“种出永存之花”

物是人非。时光残忍。站在流年的中央,无数的过往,飘忽而过,目眩头晕,天旋地转。那些美得不可方物的花儿呢?是否被风吹散,飘落在天涯?花开花谢,自然规律。然而有一种花——纸花,它不会枯萎。

“老当益唱”成员为阿姨们准备了一次自己创造奇迹——种出不谢之花的机会,都分发了彩纸、剪刀,阿姨们亲手选择“花”的颜色,选择“花”的种类,阿姨们兴致勃勃,很快做出多种多样的漂亮的花,在整个剪纸过程中,所有阿姨都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制作出了自己的喜欢的花。

老当益唱——仿若踏青

是否物质的攀比、生活无形的压力困扰了我们太多的身心,使得心灵都无法超越世俗的羁绊和纷扰?要在闲暇时放下一切外物轻装前行,哪怕只有短短的一会功夫。去感受生命中自在的欢笑、闲适的情谊、绝美的风景。

走出门去,有很多活动可以让阿姨们不仅填充闲暇时光,还可以在不经意的愉快中强身健体,那些充满活力的运动看起来已不适合阿姨们的年龄,但是,那只是看起来,没有真正的体会谁又知道结果。于是这次活动“老当益唱”成员在江秋社区活动中心体育场中进行了一次教阿姨们尝试学习门球运动的一次活动。在社工们的鼓励下,阿姨们终于鼓起勇气拿起球杆走上球场,似乎在瞬间,所有阿姨都回到年轻时,气氛热烈活跃。

小结

__社区生活着很多上了年纪的阿姨们,她们不常出远门,生活不免枯燥、单调,“老当益唱”小组通过有意义的活动鼓励阿姨们动脑动手,积极活动身体,帮助她们在闲暇时间丰富自己的生活、放松心情、健康身体,为晚年生活增添更浓厚的色彩。看到以上的各种不仅有趣还很有意义的活动,相信其他还未加入我们的阿姨们也想让心情去旅行,和我们一起启程。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7

风雨兼程 与爱同行

深圳今年的雨季比往年来得早,5月的一个周六,深圳暴雨,伴有电闪雷鸣。在通往欢乐谷门口的阶梯上,一个特殊群体出现了,26位“红马甲”夹杂在20多位自闭、残疾孩子们中间,他们几人一组,合力抬起一个个轮椅,稳稳地走上楼梯;他们为轮椅上的孩子撑伞,把自己置于雨中;他们牵起需要搀扶的小手,用另一只手为特殊孩子们撑起一片片无雨的天空……

深圳市簕杜鹃特殊儿童关爱中心按计划,从“宁水助教”、“莲塘助残”活动点,来到旅游景区华侨城欢乐谷。因为联系一次景区、车辆不容易,加之孩子们早就期盼这一天了,于是,组织者决定对雨天忽略不计,在保证安全并根据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尽量选择景区内的室内游玩项目,让这些不常走出家门的孩子走出家门,享受生活享受快乐也享受“红马甲”们雨天的陪护。

“宁水助教”和“莲塘助残”,都是深圳市罗湖义工联开展的针对特殊儿童的义务帮扶活动。多年来,义工们在辖区残联的协助下,定点开展每周一次的学习、心理辅导和智力游戏活动,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自闭症残疾孩子,感受来自社会的爱。

这些年来 ,义工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助教的义务服务项目却从未中断,不仅如此,助教点更升级注册为深圳市簕杜鹃特殊儿童关爱中心,这也是罗湖区义工联成功孵化的第一例由义工组建的民间服务项目。

另类天使 别样人生

星星看着彼此很近其实很远,就像自闭症孩子,明明近在咫尺,却无法交流、无法心知。都说自闭症孩子是星星的孩子,因为星星明白自闭症孩子的喃喃耳语,懂得他们异于常人的想象与行为,所以,星星看着很远,彼此却从未远离。

早在1983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凯纳观察到一个名叫唐纳德的奇特男孩,他记忆力惊人,两岁半能流利背诵《圣经》以及美国历届正副总统的名字,但是,5岁时仍不能与人正常对话。经研究,他将这一病症命名为“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在宁水、莲塘的助残点,多数自闭症孩子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残障。这一天来欢乐谷游玩的培培,是一位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自闭症残疾孩子。11岁了,他仍然不会用语言与人们交流,看着他坐在轮椅上的瘦小身子,和蹬在轮椅踏板上两条细长僵硬的腿,让人不由得痛惜。

但自闭症孩子有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感受力很强,对围绕在身边的爱和友善,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当我蹲在他的轮椅旁,尝试与孩子沟通时,站在一旁的妈妈教他叫阿姨。瘦瘦的孩子便张开苍白的嘴,舌头上下轻弹过后,发出一个清脆的声音:“哒”。我笑了,拿过他的小手捏在手心里,轻轻地晃了晃。孩子明白这是一个鼓励,是一种表扬,他有些得意地在我的手掌上“啪、啪”地拍着巴掌,我们便一起笑、一起享受这份特别的快乐。看着他,与他的眼神交流时,不难发现孩子的眉眼间挂着笑。此刻的他,是开心的快乐的。

我明白,清脆的声音“哒”和眉眼间的笑,以及拍打在手掌上的啪啪声,便是他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自闭症残障孩子。

很多游玩项目,尽管是在室内,但培培还是不能参与,虽然如此,他却表现兴奋,不停地在我的手掌上啪啪地拍出响声。他妈妈说,孩子很喜欢到外面玩,也很喜欢义工助教点,他不喜欢待在家里,喜欢走出来。

看着轮椅上的培培,让他笨拙而瘦弱的小手拍在自己的掌心,用心感受他此刻的快乐。原来,他的快乐这样简单,简单到只要我们有时间,只要我们能带他出来走走看看,就能让他如此满足。

走进“星星” 远离歧视

同样患有自闭症的小杰比培培幸运多了,他是一个生活、学习基本上可以自理的孩子,而且他还有一个结实的身体;所不同的是,他缺乏与人交流的技巧,或者说他与人的交流方式会更直接,有时候,这种直接会吓着别人。

15岁的小杰,正值少年,有着一般少年都会有的叛逆性格,而他突出的表现是自闭、与人沟通障碍重重,对女孩子则充满好感与好奇。

有一次,小杰与妈妈一起走在大街上,看见迎面走来一个女孩子,让他突然有种想认识她的强烈愿望,于是他直接走上前,拉着女孩子的手,用不清晰的语言说:你好。把女孩子吓了一跳,先是甩开他的手,又甩给他一句:神经病!

妈妈赶紧赔礼道歉,说不好意思,他没有恶意的。

女孩的反感与儿子的失望,让妈妈的心很痛很痛。十五年来,为了培养和教育儿子像正常孩子那样成长、生活和学习,她这样痛过无数次。

儿子长到上小学的年龄时,妈妈费尽周折终于联系上一家区级小学,但没多久,在校长的强烈要求下,妈妈无奈地给儿子办了退学手续。好在另有罗湖区东英小学从老师、班主任到校长无一例外地接纳了他,并给了这位特殊学生许多的特别关照。小学时的小杰,成绩还排在班级的中等水平,初中后,他的情绪不稳,学习也不如从前。毕竟他不同于平常孩子,所以,妈妈也不敢给他太大压力,只想让儿子健康、快乐地长大。

听小杰妈妈谈自己的儿子,谈家有自闭症孩子的艰辛,让我深受触动的是东英小学的老师、班主任和校长,在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重要标准的当下,竟还能坦然接纳自闭症残障孩子,就这一点,仅有胸怀是不够的,学校还需要勇气,需要那种爱天下所有孩子的师德。罗妈妈说到此,心中已是万分感激。

她又说,我们现在还好、还有能力照顾孩子,但我们之后,这孩子可怎么办呢?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RDI 发育障碍

一、自闭症儿童的社交特征

自闭症(autism)最早由Kanner(1943)提出,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四修正版(DSM-IV-R)和世界诊断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将自闭症均归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主要有三个核心特征:人际互动发育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行为刻板。

自闭症儿童在人际互动和沟通方面的障碍表现在讲话不看人的眼神,回避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不会适度地使用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达到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的目的。缺乏模仿能力及没有社会兴趣,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语言发展迟缓、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提出“心智理论”的(Simon Baron-Cohen)博士通过研究证明自闭症患者无法了解他人的意向、行动、情绪与思考,无法进行象征性游戏活动,而始终停留在操作性游戏阶段。他们由于缺乏情感协调机制,因此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互动和交流。

二、RDI的理论及主要方法

RDI疗法即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法(Relational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是由美国Dr.Gutstein在近十年对自闭症儿童和阿斯伯格症儿童的临床治疗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培养儿童人际互动和社交技巧能力的方法。

1.RDI的主要理论

RDI以心智理论为基础,目的是培养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心智理论的研究学者认为自闭症儿童缺乏“读心”的能力,应让自闭症患者学会认知他人的四种主要情绪:高兴、害怕、生气、受伤。

Dr.Gutstein通过多年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和观察发现:自闭症儿童通过训练可以完成简单的社交活动,例如排队、按指令做动作,但是他们无法进行情绪、想法和认知的分享。Dr.Gutstein将社交行为分为两种:“工具性”社交行为和“经验分享”社交行为。工具性社交行为是仅止于工具性的,想取得某种东西、某件讯息或是刺激物的方式。“经验分享”社交行为是让自己有机会与友伴分享彼此的内心世界,这需要一种特殊的信息处理过程,Dr.Gutstein称之为“情感协调机制”。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需要对交往对象的信息进行主观评价,作出反应,产生共鸣、再评价、再反应,促进并维持良性的互动。整个过程是充满变化和弹性的。这才是自闭症儿童真正缺乏的能力,也是RDI疗法的训练目标。

2. RDI的主要方法

Dr.Gutstein根据一般儿童习得建立情感关系能力的方式发展出来,“人际关系发展评估”(Relational Development Assessment,RDA),将经验分享能力发展过程分成六级,在每一级中又划分出四个明显的阶段,象征在每个阶段中分享方式的重大突破。通过这个评估办法可以准确地判断每个患者的心理发展阶段,由此判断患者应该从哪个阶段开始治疗训练。

RDI以游戏为主要训练方式,通过各种各样设计精心的游戏,让儿童主动参与,感受到与他人的连结和互动。在每一级中都尽力发展出经验分享互动,让儿童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发展出表达和交往的能力。RDI操作过程中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社会参照;(2)共同调控;(3)功能运用优于方法。改变了以往的训练方法中家长和训练师的主导地位。在游戏中,主体是儿童,家长和治疗师只是“助玩者”、“互动对象”。但是同时对治疗师掌握儿童状态的水平、游戏设计与组织的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他们逐步引导孩子做社会参照,并慢慢要求孩子在练习共同调控的过程中,担负起更多责任,成功地达到沟通与协调互动的自我调控。

三、RDI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训练的启示

1. RDI与其他自闭症疗法的异同

现在自闭症儿童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感觉统合训练、结构性教学等方法。这些方法在社交技巧的训练方面局限于“工具性”行为,即给予遵照演出的剧本,根据“如果……那么就……”的逻辑进行思考。训练儿童在各种状况下作出适当的回应。比如:见到人应该怎样打招呼,想要东西时要说什么,买东西的时候应该排队,等等。这些都是生存的基本技能,在RDI训练中也需要这些技能作为基础,学会运用以上疗法中的一些方法。但是RDI最显著的特征是经验分享,要儿童感受到社交互动中最真实的情绪体验。每个游戏中都会有弹性与变化,引导者会设计新的情景、感受和行为来引导儿童分享他们的情绪反应。这种方法得到的效果是其他训练方法不具备的,也弥补了其他方法所训练的工具在儿童实际生活中的不足。

2.RDI对自闭症训练观念的启示

原有的一些自闭症训练的方法以塑造正确的行为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家长和老师都期待儿童作出正确的反应,训练过程中也以指令和主动作为主要的手段。而RDI是以培养儿童经验分享的能力作为目标的,在游戏中儿童作为主体,家长和老师都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RDI要求尊重自闭症儿童的独特性,在游戏中移除分散他们注意力的物体,划分出明显的游戏区域。引导者随时观察儿童的表情,采用高度的刺激,用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说话语调获得儿童的回应。

由于在游戏中需要让儿童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因此在训练之前就要调整儿童的情绪状态。家长和老师都要接纳孩子,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和安全感,在引导者和儿童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所以家长和训练者在训练观念上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3.家长引导在RDI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RDI的训练目标是培养经验分享这种人际互动中的重要技能,家长与自闭症儿童相处时间最长,是儿童生活中主要的人际互动对象。因此需要教育家长成为引导者,在训练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家长需要对RDI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接受RDI的训练理念。在训练中进行引导式参与,筛选出对孩子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刺激,控制孩子去接触其他物品的几率。他们要学会引导互动过程,作为儿童社会参照的标准,通过指导和监督,让儿童渐渐学会与家长分享。家长还要学会运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调获得孩子最大的注意力和回应,在游戏最初尽量少地使用语言,让孩子注意到家长的表情并将他们作为互动的信息。例如“我失声了”这个游戏,就是让孩子通过看引导者的眼神去拿指定的物体,或是通过眼神告诉孩子他喜欢的东西在哪儿。

家长参与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让家长学习这种训练模式并且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一种RDI生活方式。为儿童创造一种良性互动和协调的人际交往环境,这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加强和促进的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4.RDI训练中发挥同伴的作用

当儿童经过训练掌握了基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并且能够进行人际互动之后,可以将成人―儿童的交往模式逐步向同伴的交往模式发展,通过小组训练培养儿童的团体合作能力。RDI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儿童重视小组实践,与同年龄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以及培养友谊。通过团体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发展与同伴分享的能力。由于儿童有更高的不可预测性,需要儿童之间进行更多的共同调控才能获得共同经验。这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具有较好的作用。

在团体游戏中培养的是儿童的团体意识。一是共同目标努力,教导儿童通过共同的努力让活动持续进行;二是体验一起克服共同对手或障碍;三是共同创造。这三方面团体意识的培养也将儿童的游戏逐步发展为角色扮演游戏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经验分享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同伴之间不仅学会了合作,而且会发展出友谊等积极情感,真正达到训练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大真,侯佳.儿童自闭症治疗技术的方法和研究进展.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23.

[2]王梅.孤独症儿童在RDI训练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现代特殊教育,2009.5.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孤独症;早期干预;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25-02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目前,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教师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尚不规范的职业。本文针对孤独症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一、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的现状

1.孤独症早期干预已取得的成绩。我国有各类孤独症儿童约150万人,全国约有200个孤独症治疗机构。近几年,我国有关孤独症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在病因学、营养干预、用药安全、早期教育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通过实验研究论证而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近几年,社会各界已明显提高了对自闭症群体的关注,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北京星星雨和青岛以琳是我们国家比较知名的两个由自闭症儿童家长承办的教育训练机构。越来越多康复训练人员和年轻教师进入这个行业,为行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2.孤独症早期干预师资队伍所面临的问题。

(1)早期干预教师数量不足。我国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将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目前,我国大约有500万孤独症患者,150万孤独症儿童。近年来,各类自闭症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自闭症教师的严重缺乏。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孤独症康复机构的康复教师与接受训练的孤独症儿童的数量比为1 ∶ 3到1 ∶ 4之间,最多时达到1 ∶ 5。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最佳方式是一对一的训练,这在我国尚不可实现。若以1 ∶ 3为标准,要满足我国150万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要,至少需要50万名教师,但我国目前只有康复训练人员3000人,两个数目相差悬殊。

(2)早期干预教师学历水平偏低。到2005年,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比例为25%,专科毕业比例为53%,高中及高中毕业以下的比例为25%。学历合格率虽比1998年有显著提高,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一线教师学历(高中及高中以下)不合格。以吉林省为例,在我们实习的两所自闭症机构工作的教师,他们的学历多为中师中专学历,只有少部分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这与孤独症教育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事实上,由于孤独症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孤独症教师的工作难度比其他类型的特殊教育教师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3)早期干预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从已有资料看,孤独症教师都有教师资格证书,能满足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缺少孤独症相关的专业知识。资料显示,江苏近3000名特殊教育教师中,真正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仅占总数的36.1%,而从事特殊教育教学的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达到63.6%。从事孤独症教育的教师也是如此,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与我国目前的行业状况是分不开的。

(4)早期干预教师接受职后培训的效果不理想。自闭症机构教师接受职后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形式单一。在实际的培训中,对于孤独症教师的培训没有针对性,脱离实际,只是盲目进行在职培训,不符合一线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培训多占用教师的假期和休息时间,使得教师对培训的积极性降低,他们更希望抽出工作时间去参加在职培训。

(5)早期干预教师待遇低,社会认可度差。当前国内约有200个孤独症治疗机构,大多数为民办性质,这些民办机构多由家长发起,受政府和社会慈善捐助有限,规模小,大多数机构处于一种不为人所知,不被人重视,不受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经费严重不足,机构教师的工资维持在2000元左右。教师也没有编制,没有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更没有特殊教育津贴。此外,大众对孤独症的了解甚少。这些世俗的偏见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担忧和压力,加之整个教师队伍的人数少,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有限,从而导致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低。

(6)早期干预师资队伍男性少于女性,分布不均衡。由于经济地位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在职的孤独症教师流失也很严重,教师年龄年轻化,男女教师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尚未形成良好的年龄梯队。另外,城市的孤独症教师较多,且质量高。而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自闭症机构少之又少,教师工资低、数量不足、质量也较差。总之,经济发达地区孤独症教师流失少,经济不发达地区教师流失大。

二、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

针对孤独症教师队伍的现状,结合《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五点建议。

1.增加国内高等院校相应的专业设置,加大孤独症教师的培养力度。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改革课程设置,细化专业方向,增加与孤独症教育康复相关的专业设置,培养一批专业孤独症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建议在大学一、二年级进行特殊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在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课程,如细化为盲、聋、智障、孤独症、学习障碍等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就业等选学专业方向,这样能使特教教师的专业技能更精深、更专业。

2.制定孤独症教师的准入标准和资格认定标准。针对我国当前现状,笔者认为孤独症早期干预教师应该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并具备“孤独症教育与康复”的相关专业知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关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条款都非常适合孤独症教师。在符合这个《专业标准》的同时,教师还应具备特定的孤独症相关理论知识,按照要求使满足这两个专业标准的从业人员进入孤独症教育与康复行业。

3.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促进教师的持续性发展。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加强特殊学校教师职后培训的统一组织、规划,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特殊学校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扩大教师的覆盖面。例如,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定期聘请特教专家为孤独症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培养、最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等,提高教师实践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提高孤独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国家应加大投入,提高孤独症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学环境。待遇要比普通教师高,让孤独症教师感到有自豪感和作为特教教师的价值,增强职业吸引力,以激发更多优秀人员(尤其是男性)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改善特殊教育的来源和性别失衡。针对民办的孤独症机构,地方政府要按照相关规定帮助和扶持机构的发展,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

5.加大孤独症的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政府应积极向社会大众普及孤独症相关知识,加大对孤独症群体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孤独症的认识。增加对孤独症教师的认可,促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孤独症宣传力度的增加,使全社会对孤独症教师的认可度提高。

孤独症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持续动态发展过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立长效机制,需要国家、地方、学校、教师本人的不懈努力,使孤独症教师真正步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成为终身学习的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1]魏轶兵.特殊教育院校孤独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7,(4).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10

人们把自闭症儿童称为“星星的孩子”。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

青岛第五十八中学的高一学生唐郑鑫关注自闭症儿童问题已经好几年了。他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有一天,“隔断一切的铁门会被阳光融化,无止息的正能量会把这群星星的孩子接回他们曾放弃的大地。”

“他们很可爱”

唐郑鑫是在读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接触到自闭症孩子。

“那阵子,我认识了一位数学老师,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青岛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安全主任。于是有一天,带着一点点好奇心,我就跟着老师一起去了。当时就我一个人,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想法,就是想见识下所谓的自闭症孩子。”

去的时候,小唐正好赶上上午最后一节课。正帮着老师整理餐桌呢,下课的铃声响了,康复中心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从教室里跑出来,吵着闹着,有的孩子还特好奇地打量了唐郑鑫两眼。

“真是自闭症吗?”小唐不免有些生疑。看起来,眼前这群仅比自己小那么几岁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正常,外表健康明朗,就是下课时的那种疯劲儿,也跟普通的小学低年级或幼儿园小孩差不了多少。

“他们很可爱。”小唐说,这是他当时唯一的感受。 不过自闭症孩子的生活,可远比旁人想象得要沉重。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小唐才意识到,“他们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单透玻璃造的房子里。我们看着他们,他们却只能看着他们自己。”

本身也还是一个孩子的唐郑鑫忽然间产生了一个想法――他希望走近眼前的这群目光清澈的孩子,更加希望可以像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正常地玩耍,交流。

第一次感到无力

之后的每个周末、寒暑假,一忙完自己的功课,唐郑鑫就会坐车去康复中心,在那里上一整天。有时,他还会约上几个同学、朋友一起过去。

“通常是先通过QQ组织、发通告,确定每一次去的名单,然后跟康复中心约好,了解需要做些什么工作之后再去。”

进课堂,做助教,带领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帮着收拾玩具、餐具……大家干得非常起劲。而在跟康复中心的老师和家长做过更多的交流之后,唐郑鑫对自闭症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实我对自闭症的理解一开始可能和大部分人是一样的,认为自闭症就是天才的代名词,像电影《雨人》里那个有超级数字天赋的‘雨人’,但实际不是,自闭症可粗略分为高功能自闭症、低功能自闭症和边缘型自闭症。”

小唐告诉我,在康复中心,就有一个“高功能自闭症”孩子――每天下午2点都会准时拖地,从不看表,也从来不会有一分钟的误差。

当然这样的孩子毕竟是极个别,更多人属于真正的“百年孤独”。

就比如那个小男孩。直到现在,小唐仍然不知道他叫什么,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的爷爷开口。“我曾经和他一起上过一节课――互相扔球、接球再扔,再接……一堂课,一个老师、一个家长、一个孩子。我需要做的就是向那个孩子扔皮球。孩子一旦接住,老师和爷爷就会在一旁给予最热烈的鼓励与赞许;假如接不住,自然也无人责骂。”

其实在扔球的过程中,小唐一直希望可以跟孩子有一些愉快的互动。不过他还是失望了。“你同他说话,他不看你; 你想要拉他的手,他不理你。他眼中只有他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那个孩子始终没有跟唐郑鑫有任何的交流。直到快要下课,小唐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他渴望着做些什么,可是又融不进去。

小唐说,那是他第一次感到无力。不过小唐并没有为此沮丧太久。“一定要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帮助自闭症孩子才行。”他在电话的另一头语气坚定地告诉我。

用爱筑成回家的桥

2011年,在家人和朋友们的帮助下,还在读初二的唐郑鑫组建了青岛第一支经慈善总会注册的中学生慈善义工队――飞扬义工队。这是一支由来自岛城5所中学的10名初中学生组成的慈善队伍,平均年龄14岁。

“要让这么多人支持我的工作并不容易,大部分是靠我平时积攒下来的‘人品’。作为初中的班长,和热情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我和各个学校乐于助人的同学们都有一定的联系。虽说有些同学其实是出于好奇甚至好玩的心态加入到义工中来,不过我想,有人愿意做总比没人做好,对吧?”

1月28日,在青岛市台东步行街,一场名为“爱聚星空,情满五八――为自闭症儿童募捐义卖”的活动火热展开。从最开始写活动计划,到联系赞助、场地、媒体、音响……小唐心里的那根弦一直绷到了最后。“几乎天天熬夜,嘴上还长了5个疮……”

还有一次,小唐和几个朋友带了一大堆乐器去康复中心搞了一个小课堂。“我当时坐在一个孩子后面,她妈妈抱着她。她回过头来跟我来了一句,‘姐姐,谢谢!’ ”

“是姐姐,居然不是哥哥?”唐郑鑫有点哭笑不得。不过,看着小女孩脸上绽放出的天真笑容,他瞬间觉得自己和同伴们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义演、义卖、校园募捐、街头宣传,在过去的这几年时间里,小唐忙碌并幸福着。“从一个人到10个人再到100人、200人,直到整个社会都和我一起,为这些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用爱筑成一座回家的桥。”

“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如此优美的表述用在自闭症孩子身上实在是很贴切。事实上,在一系列关于义工经历的日志和文章里,唐郑鑫也反复地使用着这个短语,虽然这并不是他的原创。

“接触越多,越觉得他们的心灵太干净,就像是荷叶一样。自动清除一切与自身不同的事物,无论好坏。他们就像生活在黑暗宇宙中最遥远的一颗星球上,完全沉浸在无止境的极夜当中……”

这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时间过得飞快,小唐的义工生涯转眼间已有5个年头。随着跟自闭症孩子接触的增多,已是一名高中生的唐郑鑫开始思考,自己到底还能为这群特殊的孩子做些什么。

“家里如果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痛苦的。这个孩子一个月的康复费用,就相当于一个工薪阶层家庭一个月的工资。”小唐告诉我,看着康复中心那些一直守护在孩子身边的神情紧张的家长,他总是觉得非常揪心,“那些家长看着我们这些正常的孩子,他们的心里,真不知道是何感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去康复中心的时候,小唐都会带着相机,他希望可以把那些让他觉得感动的画面都记录下来,同时也可用作宣传的素材,唤起更多人对自闭症孩子的关心。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这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做法。

“有一次,一个孩子的家长突然和我的数学老师说,他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暴露在镜头下了。这让我很惊讶。”

小唐渐渐明白,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对自闭症孩子以及他们所在的家庭来说,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固然需要,可最需要的还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一个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是一家人的悲伤,但他们永远是父母眼中最亮的那颗星。”

据专家统计,自闭症的康复率大概在3%~25%。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治愈率也就越高。唐郑鑫告诉我,虽然他还没有真正了解过康复的孩子,但是好几个从青岛市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走出去的孩子,已经开始进入普通小学学习。这让他感觉到振奋,也愈加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你知道吗,那个一直不愿搭理我的小男孩开始对我有反应了。”在采访的最后,唐郑鑫有些骄傲地说。

因为要备战期中考试的关系,这次采访的很多问题,小唐都是通过手机在寝室的被窝里跟我交流的。哪怕时间再晚,这个16岁的山东少年也会无比认真、细致地给予答复,从不敷衍了事。

这样的态度,唐郑鑫在他长达5年多的义工生涯里,一直坚持着。

“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少。现在真希望能有几个(几个就够了)初中生,更多地去做一些关爱这些星星的孩子的事。”

确实,做义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多人把义工经历当成是一种履历、一种谈资,这让唐郑鑫感觉有点遗憾。不过他仍然对未来充满了乐观,因为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心自闭症儿童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