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后勤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3 07:50:30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篇1

一、校园环境人文化,教学设备现代化

自年争创省级示范高中以来,经过专家的精心设计和学校职工的辛勤劳动,仅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规划要求的十多项工程,新建了教学楼、学生综合宿舍楼、学生公寓楼、学生综合服务楼、科教实验楼等,总建筑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兴建了人工湖、曲桥、凉亭和环湖曲径,修建了喷泉、雕塑、大小绿地广场及花圃、草坪等。整个校园绿树成荫、团花簇锦,充满了诗情画意,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花园式学校”,学校还投资数百万元装备了理化生实验室、校园网、天文台、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使得办学条件及教学设备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后勤服务社会化

中学食堂管理自年起走上了后勤服务社会化之路。学校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标,引进社会力量分别承包了一、二号食堂,实行业主承包经营,自负盈亏,上级主管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学校监督管理的模式。在组织领导上,学校成立膳食委员会,由分管后勤的校长任组长、总务处具体负责食堂工作、政教处、团委、工会协同检查、监督。学校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食堂管理制度》、《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食品保管验收制度》、《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在制度上要求两食堂经营合法化、规范化。学校定期由总务处牵头联合政教处、压滤机滤布团委、工会对两个食堂进行检查、检查业主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进货渠道、加工流程以及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状况,要求工人持证、着工作服上岗等。查后将结果填写食堂卫生检查监督情况表,发现问题及时向承包业主提出,并限期整改。向师生发放食堂就餐情况问卷、调查表,收集师生意见、汇总归纳后向两个食堂反馈师生意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强膳食管理。学校经常与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联系,邀请他们对学校食堂经营情况、锅炉等安全等进行检查监督,督促其定期进行员工健康检查,锅炉工操作培训等,确保两食堂经营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学校的一号食堂位于学生综合服务楼,集学生餐饮、浴池、超市于一体。二号食堂为轻钢结构建筑。食堂环境优雅、卫生条件良好,有合理集散、活动场地、内部结构合理,有食品仓库、操作间、分洗池、冷柜等,餐厅内通风采光情况良好,配有电扇、电视、饮水机等。就餐环境良好。

三、学生宿舍管理情况

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住校生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学校投资兴建了两幢女生宿舍楼、两幢男生公寓楼,改造了一幢女生公寓楼,总建筑面积达768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达3.84平方米。宿舍通风、采光情况良好,有大门、围墙、值班室、卫生间、水冲式厕所等。院内及走道有晾晒设施,照明、消费设备齐全。除了具备学生宿舍应有的生活设施外,还配有吸顶扇、书柜、电话等,方便了学生生活,做到服务人性化。

在管理方面,由总务处和政教处联合管理。总务处具体负责学生宿舍的财产管理、学生住宿安排及入学住宿费的收取等工作。政教处负责对学生管理,每处配有卫生保洁员及生活辅导老师。滤布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宿舍大门定时开关,非住宿人员进出需登记,宿舍管理员及生活辅导老师负责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行引导教育,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实际困难,做到既态度和蔼又管理严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生活观。两处定期组织人员对寝室的财产状况,公共卫生和寝室纪律进行检查评比,评比结果予以公布、奖优罚劣。学校还定期召开住校学生既宿舍管理员、值班教师会,旨在加强管理,强化教育。

学校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寝室共约》、《中学寝室管理员职责及考评细则》、《值日生、寝室长职责》等,对学生行为加以约束,使学生行为更为规范、更文明。

四、素质教育基地及校办产业情况

中学林场建于年,位于学校东北约两公里处,总面积400亩,七十年代被指定为霍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经几代霍中人的辛勤劳动,山上树林茂密、花木掩秀。年经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认可,将林场定为中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生物、地理老师经常带学生到林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除上述功能外,林场也是校办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上的林木,解决了学校课桌凳、办公桌、木床以及日常维修所需木材。目前林场畜木量达9万平方米。每年提供木材约600方,林场内石料厂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承包期限3年,在签合同时一次性缴清3年承包费。承包方组织石料的生产和销售,接受学校监督。

学校的34间临街商业门面,也属学校三产范畴,现均已对外出租,年租金收入约15万元。为了便于学校常驻人口,门面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学校安排计生管理员一人,配合社区计生部门从事常驻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建立计划台帐,育龄妇女登记表,定期进行计生检查等工作。

在财务管理、学生作业簿本、学生着装等方面,学校服从县教育局分中心及勤俭办领导,规范操作,配合管理。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篇2

1.在后勤保障处的管理和指导监督下,负责本中心的全面工作,制定年度计划,做好年终总结。认真履行主任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中心内部的管理制度,并根据后勤后勤保障处社会化改革精神主持制定本中心的改革方案及实施细则,以及各工种的工作标准与服务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狠抓落实,做到经常督促检查,严格实行奖惩。

3.负责中心下属机构的设置、调整,以及人事工作安排,合理调配人、财力、物力,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负责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教育及培训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政治、文化、业务技术学习活动。

5.加强质量管理,强化服务意识,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行验收制度,保质量,重信誉,努力降低返工率,并主动征求用户意见,提高效益,改进工作。

6.加强物资采购和原材料的管理工作,拓宽采购渠道,坚持货比三家,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严格执行出入库手续,做到帐物相符、避免积压浪费。

7.自觉遵守财会制度,严格掌握中心财务收支,强化成本核算工作,主持制定中心职工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及标准,负责制定中心年度经费预、决算,定期自查各项经费的运行情况,精打细算,紧缩开支,勤俭节约,注重积累,为经费的良性运转提供保障。

8.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精心维护,爱护使用,定期盘点,责任到人,杜绝设施、设备的人为损坏和流失,并做到及时报增报减,账、卡、物相符。

9.认真执行《劳动保护法》,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严防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并认真落实防火、防盗、防工伤事故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10.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11.完成后勤保障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负责人岗位职责

1.协助维修中心主任做好枫林校区的全面管理和维修工作。

2.负责做好枫林校区管理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防火防盗的落实工作。

3.负责制定枫林校区工作计划、总结,并向中心主任汇报工作。

4.负责枫林校区人员政治思想工作、职业道德培训、员工业务培训。

5.建立员工考核制度,建立考核档案。

6.制定工作标准和服务范围,做好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工作,并完成主任和后勤保障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维修中心员工职责

1.负责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维修服务工作。

2.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的各个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树立主人翁思想,积极为用户着想,修旧利废,提高效益。

4.规范服务,规范操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5.遵守学校、后勤及本中心的规章制度,服务热情周到、文明礼貌、服从管理。

6.乐于吃苦,讲奉献、讲团结、顾大局,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预(决)算员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的法规规定及定额标准和费率。

2。熟悉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

3。熟悉单位工程的有关基础材料及施工现场情况,了解采用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4。掌握并熟悉各项定额及取费标准的组成和计算方法。

5。编制施工预算。

6。经常深入现场,对设计变更及现场工程施工方法更改材料价差,以及施工图预算中的错算、漏算等问题,能及时做好调整方案。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ERP思想 高校后勤服务 应用方法

一、引言

高校的后勤财务工作错综复杂,没有一套完整的定量分析系统,并且这项工作的体制是一种缺乏管理的评价体制,对于业绩的评价也仅仅只是停留于表面,并没有深刻的考核制度,像一些工作纪律以及业务数量和财务工作的考核等等并没有建立科学有效完整的评价体系。因此,本文将探究ERP思想如何提高高校后勤财务一体化,以此提高高校后勤财务业务的服务效率。

二、ERP思想对高校后勤财务业务的思路探析

(1)高校实施ERP对后勤财务的管理有深刻的影响。ERP的开展,使得后勤财务管理部门的思想有一个质的提升。他们深刻地认识到ERP工程的重要性,ERP不仅是一项变革的项目工程,更是一项信息技术的项目。规范集成是ERP最大的特点,各个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做好自身的工作,然后才有资格去配合其他的部门工作,与其他部门之间和谐共处,互帮互助,把相互配合的工作做到极致。只有使这些后勤财务部门的流转环节顺利进展,并且各自做好各自部门的相关工作,用最为规范的方式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使得ERP得到真正的应用。因此,各个部门的财务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高校后勤经营范围主要有餐饮、住宿、物业管理、园林绿化等,其经营方式是模拟企业化运作,进行全成本核算,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济实体。高校后勤财务会计核算经费收支项目明确,业务和数量相对稳定,有利于会计考评时更加精确清晰地进行测评,并且还可以提升员工对于这些体制的信任度,让他们对这些体制更加赞同。

(2)ERP财务评估正在走向一条体系持续更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ERP帮助高校随时获取相关的更新信息,把所有的财务信息和数据集合到一起,将它们一同更新,一同记录,统一到同一个平台一起操控,这样有利于做出实时的判断和控制。我们ERP系统等高校财务后勤一体化的实施办法中,应对高校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制定一些财务依据和中介评估以及自行评估的体系,把这些理论的东西制定成相关的图表和书面的文字,使其最大程度地适应高校经营管理的变化。根据设计指标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帮助高校后勤财务进行预测和一些前瞻性的分析。

(3)ERP评估标准更健康全面。执行层面和设计层面的同时有效是一套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必不可少的内容。制度的健全性体现了设计层面的有效性,制度的因循性和管理制度的现实状况相适性是执行层面的有效性的体现。ERP制度的评估是否有效,需要对ERP在高校后勤财务业务工作中的管理流程和自我完善制度是否有效执行进行测试。与此同时,需要通过动态变化的评估来反映管理效果。动态的财务绩效测评和静态的测试,有助于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

三、ERP在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一体化中的应用

在高校财务业务一体化中,与企业的损益表和财产负债表有着类似的制作,但一般不从ERP的角度或不制作现金流量表。传统的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与ERP思想下的后勤财务业务相比,不需要任何人工分析是一个绝对的优势――它可以自动生成整个项目或是单个项目的现金流量表。

数据接收系统是ERP高校后勤财务业务管理的主要模版。通过对高校后勤财务会计中的科目分层,帮助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中的财务处理自动变成资金管理的语言,在此过程中转换不需要额外的数据输入。这保证了资金管理和财务会计两个领域的信息一致,同时也减少了日常财务工作。ERP的实施过程中,会计科目表会由财务会计模块自动定义,可以将客户进行一个全面准确的分层,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编制。ERP规范整合了资金的信息流转以及院校内部的相关流程工作,使得各个部门能够持续高效地运作。学校的新生录取、多校区间学生搬迁、大型师生活动等都可以在ERP里运行,根据ERP分析生成新生增加人数计划、校区学生搬迁计划、公寓住宿安排计划、餐饮保障计划等,再由后勤和校内部门根据计划实施。根据ERP分析学生人数变化而产生的对后勤公寓、餐饮等硬件方面的需求,相关的部门借鉴ERP的总体安排,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计划,在相同的成本情况下,使我们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以实现稳定长期的发展。

相关的人事、学生、教学后勤等部门,借鉴ERP总体安排,修正自己和适时地调整工作计划,以实现教育成本相同下的效益长期化、稳定化、最大化。只有高校后勤财务部门流转环节连接顺畅,各类业务处理规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才能最大化发挥ERP的效用。

ERP的运行过程中相关的住宿信息、餐饮信息等将会以会计语言的方式记录下来,如餐饮花式、品种的在学生中的欢迎程度,各类硬件的改扩建支出,住宿公寓的受欢迎程度等信息。ERP的系统更新正需要这种信息的记录和收集来作为相关的保障工作。

通过对高校后勤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教学保障项目等信息的流传,各个高校的各方面信息将被ERP的资金管理吸收,保障了高校资金管理功能的正确运用与实施。ERP的一些功能性的特点,如集成性和即时性等,被广泛地运用于高校财务后勤管理中,有助于高效的成本和资金的控制,并且可以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效率。把证券的成本意识的思想慢慢地灌输给教职员,并且给予高校的投资决策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

本文所提到的只是ERP对高校应用的畅想,或许短时间内还不能形成成熟的高校ERP系统,但这并不影响热衷于高校科学的管理者对此的学术畅想。

四、总结

本文对ERP系统在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一体化中应用的探索和财务流程再造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出结论:ERP在高校财务后勤业务一体化的建设中,帮助高校后勤财务进行预测和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并对后勤服务的良性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篇幅所限和知识所及,存在诸多问题:安全性有待提高,没有考虑成本。希望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及研究解决以下问题:组织开发商与高校后勤财务积极合作,研究出适应我国高校后勤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流程,帮助高校后勤财务业务系统更加高效、方便。

(作者单位为浙江工业大学容大后勤集团)

参考文献

[1] 董艳秋,于绍强,刘远.水工环地质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实践探析 [J].财务与会计,2014(1).

[2] 林鹭影.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师,2014(3).

[3] 黄洁.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模式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19).

[4] 李博.本钢集团ERP财务管理系统应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5(24):93.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生态环境;沙漠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保护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其中各类沙漠及荒漠化土地面积占94%。在地理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区域之一,其荒漠化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在全国同类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11年国务院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从全国主体功能区分布图来看,石羊河流域处于“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带”,武威正处在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甘肃省定位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安全区”,并将“以节水和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定为全省的战略定位之一。甘肃省政府2012年7月印发了《甘肃省生态功能区规划》,提出要积极构建“三屏四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其中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及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分别被纳入“一屏”和“一区”范围。

1 生态屏障保护建设取得的成效民勤县以创建全国节水模范县和防沙治沙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探索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措施、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生态屏障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地下水位抬升。全县用水总量由2006年的7.44亿立方米减少为2012年的3.5051亿立方米,亩均灌溉定额由585方/亩降低为410方/亩,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由5.17亿立方米减少为8515万立方米,全县地下水位由规划实施前的年均下降0.637米变为2012年的年均上升0.085米。2012年,蔡旗断面过水总量达3.48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为8515万立方米,《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2020年蔡旗断面下泄水量达到2.9亿立方米以上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8600万立方米以内的两大约束性指标提前8年实现。

1.2 森林覆盖率扩大。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2.81万亩,累计发展特色林果18.96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31.43万亩,完成工程压沙37.13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7.8%提高到2012年的12.08%,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3 荒漠化趋势遏制。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分析,2005-2009年五年间,全县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45万亩,其中极重度和轻度2种类型荒漠化土地分别减少106.8万亩和8475亩,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轻度发展。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体系。利用“3・12”、“6・17”、“12.4”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展生态县情教育、建设治沙展览馆、制作系列专题片、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开设专栏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水权水价制度改革、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防沙治沙宣传教育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知名媒体高度关注民勤生态建设,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及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省绿化基金会、省工商联等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踊跃参与民勤生态治理。

2.2 严格水权管理,全面落实调水方案。建立完善“明晰水权、定额管理、节约有奖、转让有偿”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三水”联合调度制度和水电共管、轮次控制、预算审计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价格在水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以超定额累进加价、节约水量减价征收为核心,制定出台农业、城市、工业用水价格管理办法,推进水权水价改革。2010年蔡旗断面过境水量达到2.617亿立方米,是自1987年2.57亿立方米以来首次突破2.5亿立方米;2011年蔡旗断面过境水量达到2.796亿立方米;2012年蔡旗断面过境水量达到3.48亿立方米,较规划近期目标2.5亿立方米多9800万立方米。2010年以来,有计划地向青土湖下泄生态用水, 2012年形成水面15平方公里。

2.3 实施生态项目,建立绿洲防护体系。立足自身生态的脆弱性,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组织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统筹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省列防沙治沙专项等生态项目,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基本形成“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格局。2006年以来,以绿洲夹河乡麻岗沿、青土湖、南湖、红沙岗等区域天然植被抚育管护为重点,实施封沙育林25.1万亩,管护部级公益林102.38万亩。以青土湖、老虎口、龙王庙、西大河、昌宁西沙窝等风沙口治理为重点,完成工程治沙24.55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34.49万亩;以民武、民湖等主干道路、村镇周边、农田渠系、现代农业示范区绿化为重点,完成农田防护林网6.41万亩,通道绿化1500公里。

2.4 实施关井压田,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将各类农林场、移民迁出区、风沙沿线和绿洲内部二轮延包土地以外的耕地确定为重点区域,严格按照申报、核查、确认、关闭、验收、建档等程序落实关井压田任务,累计关闭机井3018眼,压减配水面积44.18万亩。加强关井压田区域后续管理,制定落实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禁止野外防火“五禁”措施,深入开展林政执法百日行动,全力巩固治理成果,促使植被自然修复。夹河黄案滩封育区7眼已关闭机井自流成泉,10万亩芦苇及沙生植被蓬勃丛生。大力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至2012年累计发展设施农牧业8.63万亩,累计发展特色林果业18.96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高标准示范园12个,500―1000 亩的示范园21个,培育腾格里、成功农业、恒康、酒钢(集团)紫轩等林果加工企业,酿造葡萄加工能力达到5万多吨。2012年,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1.57万元,养殖暖棚棚均产值达2.3万元。主体生产模式增加值占大农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3%提升到34.5%,农民来自主体生产模式的收入由2006年的48元增加到2266元,净增22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582元增加到7035元,净增3453元。

2.5 积极探索实践,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保护生态的核心举措和长效机制,配套出台年度实施方案、技术规程、扶持政策、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组建不同层次的专家团队,激发县农技干部、乡农技干部、县聘农民技术员、村科技助理员、村农民技术员“五支队伍”活力,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担任特色林果业发展顾问,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特色林果业实用技术人员20名。不断完善林技服务体系,成立特色林果产业中心和葡萄、红枣、枸杞、治沙研究所,加强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积极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大力推广“麦草沙障+梭梭”、假砾石滩地开沟造林等治沙造林新模式和“九统一分、三当日一集中”的特色林果定植模式,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制定《民勤县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办法》,完成农户承包治理经营35万亩,发展梭梭接种肉苁蓉3.2万亩,建成勤锋滩沙产业试验示范生态园1处、占地1.34万亩。坚持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传统模式与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相结合,在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建设防沙治沙示范区,完成技术示范20多项、5000亩。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篇5

从雪域高原到塞上江南,从大漠戈壁到茫茫草原,西部以其神奇壮丽令人神往。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西部日渐突出的生态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沙尘暴、石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缩……对此人们不再陌生。

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西部各地更加重视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退,还后代水草丰美

甘肃民勤县曾流行一句民谚:“民勤有天下,天下无民勤。”说的是各地都有民勤人,而民勤却没有外地人,皆因民勤生存环境过于恶劣,其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面积的94.5%。

生存条件差,促使人们向自然过度索取;而过度的索取,更加剧了生态恶化。这样的恶性循环,曾是西部一些地方面临的现实。

要改变类似的现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治理,奠定区域良性发展的基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正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赋予的重要任务。2002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2000多亿元支持西部地区改善生态,先后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退耕还林,封山绿化”,“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西部各地因地制宜推出了生态建设的新举措。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的天然林中,斧锯之声远去,伐木变成护林。

近年来,新疆已完成退牧还草9020万亩,占全区天然草原面积近1/7;青海投入7.8亿元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完成退牧还草禁牧7663万亩。从2004年起,计划用6年左右时间,投资64亿元,规划禁牧休牧1.12亿亩。截至目前,西部地区累计退牧还草2.9亿亩,完成造林面积6亿多亩。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西部地区生态呈现良性发展趋势。统计表明,新疆的林草覆盖率比10年前增加1倍多,降雨量比1990年的平均值增加了10%。四川省控制水土流失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现有森林资源涵养水源能力相当于三峡工程防洪库容量的3倍。陕西省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1.3亿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2000年禁牧休牧以来,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0%,再现草绿牛羊肥秀丽风光。

变,生态效益成经济效益

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西部地区改善生态的重点。然而,保植被还是保“吃饭”,一度困扰西部不少地方。近年来,这一难题逐步破解。破解之道,就是转变发展思路,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发展饲草基地,推广舍饲圈养。

贵州省把石漠化治理与区域脱贫相结合,蓄水、保土、造林和种草多头并进,发展生态农业和混农林业,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黔西南石漠化严重的山区,种植了30万亩金银花,去年4万余亩进入产花期,总产值1440万元。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四川林区的林竹培育业发挥支撑作用,林竹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

甘肃省玉门市年均降水量仅5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500多毫米。这里其他作物难以生存,却是世界最好的苜蓿种植地带。目前,玉门市已建成万亩饲草乡镇5个,发展标准化饲草基地3万亩,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饲草生产基地之一。

内蒙古在造林种草工程治理区内全面推行禁牧。目前,内蒙古101个旗县生态项目区全面禁牧、休牧和轮牧的草原面积已达7.5亿亩。禁牧后,全区牲畜总量却由2000年的7500万头(只)增至目前的1.1亿头(只)。

调,绿色之路谋发展

既要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致富一方,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谋求持续发展。近年来,西部各地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项目审批环评,控制污染排放,合理利用资源,改善能源结构,努力追求绿色GDP。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提出“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构想,支持环保部门行使“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清理整顿高耗能、高污染的小煤炭、小冶炼、小水泥等企业,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06年,该市空气良好及以上天数达95%。

云南省玉溪市全面治理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抚仙湖流域环境,对排污企业限期治理达标,使抚仙湖水质由Ⅱ类恢复为Ⅰ类,水体能见度由3.41米增至5.51米。

为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重庆市已建成3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17座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65%。2003年以来,“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重庆市北碚区先后关停41家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并以高新技术改造污染企业100家。

改变传统能源结构,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是西部改善生态的另一亮点。新疆风能装机总容量目前已达15.8万千瓦,其中,达坂城风力发电厂年发电量达95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万吨。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民勤沙漠化防治;现状与问题;创新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2-0039-04

沙漠化对人类生存和工、农、牧业生产及发展是一个重大威胁。由沙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贫瘠,使耕地、牧场面积减少,生产力下降。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30个省份的889个县、旗、区分布有沙化土地。全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已达179.9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形成一条不连续的弧形分布带,占国土面积的18%。沙漠化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并造成了极大危害。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人民币,影响着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目前,沙漠化土地面积还有继续扩大之势,而且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如果沙漠化继续侵害而得不到有效抑制,到本世纪末,预计损失的耕地将会达到目前耕地的1/3,人类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甘肃省又是我国沙化、荒漠化最严重的省份,据第三次全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全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934.7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5.49%。经过多年防治,土地沙漠化侵害速度有所减慢,但防治总体形势依然呈现“整体治理,局部恶化”的现状,沙漠化防治形势还很严峻。

在2007年3月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和代表们共商民勤生态建设大计,同时强调:“我关心甘肃,除了经济发展外,最大的就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问题。第一件事是一定不要使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是温总理2001年以来第11次批示和指示民勤沙漠化防治问题。2007年国庆节,温总理赶到他一直惦念的甘肃民勤县,视察民勤沙漠化防治问题。奔波在石羊河流域,深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交会处,察看防沙治沙情况,进入村庄走访农户,与干部群众座谈,研究和探讨民勤生态保护、沙漠化治理有效措施。民勤沙漠化严重程度和治理更引起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1.民勤沙漠化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极干旱荒漠气候区。

1.1 民勤沙漠化防治现状

民勤绿洲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近十几年来,沙漠化危害不断加重,致使大量植被退化,大批耕地被风沙吞噬,成为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缺乏科学意识,没有正确处理沙漠化防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过度开采地下水,严重破坏了民勤的生态平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民勤历史上曾经是“湖泊涟漪、水草丰茂”的沙漠绿洲。曾有一个野鸭成群的青土湖,是民勤人引以为自豪的“母亲湖”,解放初期湖水丰富,1952年水位下降,1958年彻底干涸。始建于1958年的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集蓄水、灌溉、防汛为一体,是民勤的人畜饮水、农业生产之源,是30万民勤人的生命之水。但是,由于连年干旱、少雨,水库蓄水逐年减少,于2004年6月底干涸,进一步加剧了民勤的干旱、缺水程度。据全国沙漠化调查检测结果显示,1998年~2003年5年间,民勤耕地风蚀沙漠化面积增加了11035.49公顷,且沙漠化程度正在由中、轻度向重度和极重度发展。目前,民勤绿洲面积只占全县面积的6%,这一数据还在快速缩减。2001年~2006年间,民勤县尚未治理的风沙口流沙又向绿洲前移了近40米。而2006年沙丘移动速度为8.64米。

面对沙漠的前移,民勤人以坚韧的毅力与大自然抗争,曾以治沙闻名于世,创造过“人进沙退”的壮举。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严重干旱缺水,全县生态大面积恶化,局部性的防治作用很有限。沙漠化继续加剧,沙漠正在以每年8到10米的速度向绿洲腹地吞噬,民勤绿洲面临消失,已进入“沙进人退”的悲惨局面。特别是近20年来气候趋于干旱,过去的绿洲已变为沙源,成为全国最干旱、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的沙尘暴策源区之一和生态特级危机区。调查显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从西、北、东三面逐年对民勤绿洲不断侵蚀,民勤几乎成为沙漠孤岛。

由于干旱和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树木根系够不到水而干枯、死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了解决民勤沙化、荒漠化继续恶化问题,甘肃省政府、威武地区、民勤县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防沙治沙法规。旨在有效控制和治理民勤沙漠化,保住和恢复民勤绿洲。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1 为了应对水资源危机,求得可持续发展,由政府宏观调控,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开始省内范围统一调水。《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调度管理办法》、《加强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石羊河流域地表水量调度和地下水削减开采量实施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规定》、《石羊河流域水事协调规约》等法规颁布实施。

1.1.2 关闭机井、压减耕地、退耕还林,拯救民勤绿洲。2006年民勤县制定了《2006~2010耕地压减规划》,还通过压田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措施,推进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目前,已落实压减耕地8万亩;2003年~2007年3月底,已关闭机井1000多眼,计划到2010年关闭机井3000眼,2007年计划关闭机井500眼。

1.1.3 有计划的组织移民。由于缺水,民勤县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争取向外移民10500人,对湖区沿边沿沙的20个自然村、镇采取整体搬迁。2007年计划移民8000人,搬迁308户,每搬迁一户需要政府补贴资金7万元。这进一步证明“沙进人退”的悲惨局面,已在民勤大面积出现。

1.2 存在的问题

民勤沙化、荒漠化问题调查研究虽然不断深入,不断出台和施行治理措施,继续恶化局面虽然得到部分控制,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达到有效治理。

1.2.1 防治的理论研究缺乏创新观念,从源头治理、彻底治理措施、管理机制和技术比较保守、落后。

1.2.2 缺乏有效防治生态环境恶化理念,缺乏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投入力度和具体措施。

1.2.3 政策导向过于依赖大规模移民,造成居住地生态环境破坏、恶化后一走了之,无形中助长了破坏一片、遗弃一片的行为,造成农牧民保护家园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意识不强。面对民勤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不断恶化的局面,强化治理措施不力。

1.2.4 对民勤沙化、荒漠化持续恶化的根源认识肤浅,没有认识到民勤所有问题的根子在于缺水。没有从高度认识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是民勤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导致防治措施落后于恶化速度。

1.2.5 凡属生态环境问题都有临时应付态度,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事倍功半,不可能遏制住快速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给现在防治造成很多困难,治理费用更加高昂,代价更加惨重,远远超过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所换取的暂时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2.民勤沙漠化防治创新机制研究

民勤沙漠化防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理论研究、防治措施和创新机制研究更加深入。

2.1 正确审视民勤沙漠化防治的战略地位民勤不只是甘肃的民勤,也不只是中国的民勤,而是世界的民勤。民勤绿洲起着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的作用,民勤的生态保护不仅是一个县、一个省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民族生存的大问题。民勤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经对甘肃中西部地区、对内蒙古河套平原乃至北京和整个华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就会合拢连成一片继续南下,具有战略地位的千里河西走廊将被沙漠拦腰截断,整个北方将成为沙漠的前沿,后果不堪设想。

生态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大民勤退耕还林还草力度,要全力以赴确保民勤这道生态屏障。当地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强劲措施,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合理解决生产、生活与生态争水的尖锐矛盾,同时要加大两大沙漠边缘的“封育、围堵”力度,遏制沙漠继续大面积扩展。因此,民勤沙漠化防治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应尽快将民勤沙漠化防治的“局部行为、地方行为变成国家行为”。国务院应将民勤沙漠化防治计划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并形成一个部级工程,由国务院督促甘肃省政府主抓,国家林业局要大力配合和支持,进一步增加民勤生态效益补偿专项资金,保护民勤绿洲。

2.2 正视和研究投入产出不平衡是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内在原因在过去的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们更多地强调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很少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在“向大自然进军”中,毁林开荒、毁草种田、围湖造地盛极一时,并以超量开采地下水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打破了该地区自然生态平衡。人们在享受自然资源财富的同时,却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极大的破坏,导致自然资源匮乏,使生态环境日趋脆弱,引起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同时,也使人们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遭受破坏环境造成的苦果。开展环境教育,努力探讨科学利用与平衡发展的关系,探讨使用国家宏观调控生态投入产出平衡政策,深入研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力度,制定民勤生态环境保护及沙漠化防治有效措施。

2.3 管理机制创新民勤沙漠化防治要以科学发展观,从长远考虑,统筹规划,强化管理措施和机制创新。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集中治理尚未有效治理和控制的风沙口流沙,集中各种优势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封堵沙丘前移和风蚀沙化面积扩大。

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生态要先行”的战略决策,并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为人进沙退、防治土地沙漠化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开创了我国防沙治沙、维护国土安全的新局面。重视北方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沼气、风能、太阳能等技术,全面减少资源消耗。在生态脆弱、自然生存环境差的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生态移民,搬迁出部分人口,减轻这个地方的用水压力,恢复地下水位,保护生态,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但大规模移民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立足本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治理措施,就地建设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而不是一走了之,移民到另一居住地,再去破坏一个新的、或去占有他人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形成恶性循环。在管理机制和政策上不能过分夸大移民的作用,更不能助长破坏一片、遗弃一片的行为,同时建立地区与区域目标责任制,采取各级政府宏观调控、投入和督导,要“新技术,高效益”实施民勤沙漠化防治运作和管理机制创新。

2.4 沙漠化防治理念机制创新民勤要努力探索一条既不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又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经济发展的道路。科学管理,科学治沙,借鉴国内外土地管理、沙漠化防治策略,总结经验教训,理性思考,对民勤沙漠化防治道路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将单纯的防沙治沙政策,变为防沙治沙与治穷治愚、治穷致富相结合,生态建设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力争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农村体制改革,分田到户富了农民。那为什么不能分地(指需要治理的沙化、荒漠化土地)到户,实行林业、荒漠地家庭承包制?在各级政府指导下,实行家庭承包,让农民自己经营、自己发展。同时,培养一批有知识的防沙治沙与治穷致富能手,扎根家乡,指导和带领广大农牧民防沙治沙,发展经济,保护和建设家园。

2.5 实行生产、建设项目生态环保评估论证和立项审批制度建立生产建设项目生态环境评估审批制度,以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土地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标准,来衡量一切建设项目的优劣,通过评估论证优胜劣汰、取利除弊,对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污、不利土地植被生态环境的生产建设项目,采取限、停、禁、关、转等手段强制处理,防止为了短期经济增长,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监督和公正执法是沙化、荒漠化有效治理的保障。坚决纠正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缺失问题,充分发挥监管机制效能,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和徇私枉法及腐败行为,保证民勤沙漠化防治措施顺利落实。建立民勤沙漠化防治及苗木种子等生态建设物资的政府招、投标承建制度和采购监督制度,保障沙漠化防治专项资金能够真正用于防沙治沙。

2.6 民勤有水就是绿洲,无水就是沙漠的政策机制创新民勤沙漠化和贫穷的主要原因是缺水,所有问题的根子在于水,研究民勤沙漠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政策机制创新。民勤处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之中,绿洲边缘风沙线长达408公里。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极干旱荒漠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只有110毫米,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4倍。北部雅布赖山一线是几公里宽的风口,风经过风口后加速,卷起大量流沙,不断吞噬着民勤绿洲。民勤最主要水源是石羊河,但由于石羊河上游和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172%,净利用率(耗水量与水资源量比)超过95.5%,输入民勤的水量正在逐年减少。目前,民勤年需水量是7亿多立方米,而石羊河输入民勤的水仅为0.6亿~1亿立方米。预计21世纪初我国西部的降水量比20世纪70年代明显减少,民勤将更加缺水。

民勤沙漠化防治政策机制创新就是实施南水北调大西线朔天运河调水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民勤及北方缺水问题。研究民勤沙漠化防治所关注的一个共同点是解决水的问题,节水已经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也无水可节,拯救民勤绿洲最根本措施就是调水。而在当地调水已无多少水可调,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只能施行南水北调。

3.南水北调朔天运河调水,拯救民勤绿洲

调水治沙、根治沙尘暴,拯救民勤绿洲是民勤沙漠化防治机制创新的关键,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长远考虑。极力探讨和主张实施“朔天运河”引水工程和“黄石天运河”引水工程,彻底解决河西走廊及民勤严重缺水局面,从根本上治理民勤沙漠化问题,拯救民勤绿洲。

3.1 大西线“朔天运河调水”方案,几经论证,各种数据比较完整,具有很大优势

从海拔3510米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自治区桑日县藏嘎村东南的朔玛滩,建坝开始引水,把雅鲁藏布江水首先引到通天河,再引到黄河,增加黄河水量,解决西北缺水问题。将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上游3条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汛期富裕水集中起来,开渠引入黄河。再利用大西线“调水”方案各项子工程,把一部分水引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据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论证委员会的《大西线调水工程建议书》和气象学家郭开方案的调查和论证,大西线“朔天运河调水”方案,切实可行、有丰沛的水源、理想的走水路线、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条引水线路引水多,水质好,投资少,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水患和黄河断流、北方缺水问题。

3.2“黄石天运河”引水是大西线“朔天运河调水”方案的子工程,是彻底解决民勤沙漠化防治及河西走廊缺水问题的主要方案

该引水线路从黄河虎峡一带开始引水,一期工程采取动力引水与筑坝升高水位引水相结合方式,沿黄河-石羊河下游(东湖镇、泉山镇一带)民勤盆地-弱水河(天仓段)修建运河(简称“黄石天运河”)调水。引水到民勤及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地区。汛期(6~8月)应尽量最大限度调水,把水引入运河沿途一带水库和湖泊储存,形成水库、湖泊群,在炎热的夏季蒸发,形成降雨,改变这一带的干燥气候,恢复和建设这一带的生态环境及生存条件。

“大西线朔天运河”工程和“黄石天运河”引水工程建设是民勤及甘肃经济发展的希望和关键,它不仅作为我国水利建设的战略方针,而且应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改造和恢复民勤及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世纪性的大工程,要用科学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勘探和研究,趋利避害,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睦相处。

4.结论:

经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有关资料,用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定性数据分析方法的结合,正视以民勤为代表的甘肃,是沙化、荒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从现状揭示民勤沙漠化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及机制创新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沙漠化危害。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提出民勤沙漠化防治有效措施。“大西线朔天运河”工程和“黄石天运河”引水工程建设不仅是民勤沙漠化防治、恢复民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而且是建设民勤环境、发展民勤经济的有效措施。研究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研究依托“大西线朔天运河”调水、“黄石天运河”引水工程建设,根治民勤沙漠化,是民勤沙漠化防治理念和机制创新的核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宗立.狄春华:拯救沙漠孤岛,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N].光明日报.2007-03-28.

[2]高翔.甘肃每年缺水14亿立方米[N].西部商报.2007.3.28-A-20.

[3]刘国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平衡点在哪里?[J].环境经济.2007,(4).

[4]孙鸿烈.西北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若干科学问题[J].科学新闻.2005,(18).

[5]刘鑫.宋献方等:石羊河流域径出山口径及与山区气候变化相关关系分析[J].资源科学,2007,(3).

[6]赵雪雁.河西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策略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4).

[7]马顺龙.民勤压减耕地保护绿洲[N].甘肃日报,2007-04-05.

[8]李卫东:南水北调10套方案该选谁?[J].经济月刊.2000,(5).

[9]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论证委员会.大西线南水北调工程建议书[J].当代思潮,1999,(2).

[10]郭开.调水治沙 兴亡所系[J].当代思潮,2001,(6).

[11]惠小勇,包秀文.沙漠“决口”尘飞扬――来自沙尘暴源头的见闻[J].半月谈,2006,(8).

[12]魏桐.21世纪,中国将缺七条黄河的水[J].经济月刊,2000,(5).

[13]白青峰,赵磊.让民勤再现“天堑绿洲”的风采[N].经济日报,2005-11-25.

[作者简介]何俊林(1952-),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生态经济研究;

吉亚辉(1964-)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生态经济研究;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篇7

根据省高校工委、教育厅要求,纪监审办公室李天伟同志被临时抽调参加了省高校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组,于2008年5月5日至15日期间,对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四所院校有关新建和完善制度,落实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了解到兄弟院校在制度建设方面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做法,经办公室讨论研究,报告给党委,希望为院党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一、各高校一些具体做法

1、普遍重视财务预算,强调计划性,年初认真审查各部门经费预算,除划拔各部门之外预留一部分党委机动经费,应对计划外支出,避免财政赤字。

2、对“小金库”问题非常重视,走访的各高校基本上都不设二级财务管理,各类有偿收入全部纳入学校大财务统酬,即规范财务管理,又保护了干部。工程学院还酝酿试行部门收费统一上缴学校一级财务,然后按比例划拔给部门,由学校财务、纪检部门监督使用的办法(如隐瞒不报则属违纪),借此提高干部积极性、激励有偿收入透明化,防止隐瞒不报现象的发生,也不失为一种思路。

3、教师招聘、人才引进工作,采取系、校(院)两级管理,试讲过程中以差额选优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用人部门根据人事部门审核通过的用人计划,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招聘,应聘人员先到系里面试,系里组织相关学科人员听取试讲并进行无记名投票,通过后报到校人事部门,由人事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校级试讲,再进行校级无记名投票,两次审查过程都是差额。

4、吉林医药学院从部队院校转隶为省属院校后,压缩机关人员编制,所有处室不设科室建制,机关仅一个部门设副职。促进了中层干部勤政,减少了开支。2004年以来,学院投资3.6亿,全部用于采购教学物资、设备和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食堂等工程项目上,包括院领导办公室在内的机关处室设在一个非常简陋的的三层小楼内。

5、吉林医药学院在大宗物资采购和基建工程中监察工作力度很大,招标采取先交标书后议标底的方式进行。在职工建宿舍楼的过程中,由职工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代表团直接与施工方就工程事宜进行谈判,减少了群众的意见。

6、各校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组织中层干部到监狱参观,在干部中震动很大,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二、根据以上所述情况,对我院相关工作提出以下3点建议:

1、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调党委权威性。各部门坚持遵守党政联席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重大事项民主决议,避免个别中层领导干部权欲膨胀,各立山头,称王称霸。

2、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取缔二级财务---“小金库”,签订“廉政责任书”,组织警示教育,进行责任追究。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篇8

早在1999年,京津风沙源工程启动以来,他就全身心地投入了治理荒沙的战斗,带领林场员工战风沙,斗严寒,不仅亲自参与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而且亲历亲为,在植树造林中,在各种会战的场合,与工人一样参加劳动,亲自帮助工人抬杆运料,挖坑栽树,在治沙工地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留了他亲自种下的一棵棵树苗。浑善达克沙地有210万亩,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形成了一条面积42万多亩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绿化带。

他率先垂范,把汗水洒满了他心爱的草原。作为林场场长,他每天要安排处理繁忙的林场管理工作,白天深入生产一线检查、指导、督促林业工作,晚上加班加点撰写书面材料,面对困难,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叫苦叫累。跟随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干部职工,提起他来,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这样形容自己的场长:他经常脚穿球鞋、身穿运动服,头戴一顶草帽,怀里揣着图纸,翻山越岭,边查看地势边做记录,有时跑得汗流浃背,但他依然精神饱满地带领职工奋战在生态建设的战场上。他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一干就是十多天。他常说:“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搞好林业生态、建设家园的工作。否则,我们的人居环境就会受到影响,生态还会继续恶化。我吃点苦没啥,只要生态环境搞好了,我就满足了。”为了还草原一片蓝天,为了再造一片秀美山川,郑文胜就是这样,凭着执著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27年如一日,带领全场职工在黄沙满天的浑善达克沙地筑起了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

向荒沙要绿色,向管理要效益。郑文胜常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生态建设不仅要建设好,更重要的是管理好。”上任伊始,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制度》、《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绩效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靠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他在抓好内部管理的同时,还广泛宣传林地管理法律法规,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郑文胜出重拳,打击违法占用林地的行为,赢得领导的支持和牧民的理解,一旦发现有林地被违法征占或林木被毁,他必定会严格清查,一查到底,对非法占用林地的事件坚决处罚。在他的管护下,广大业主们自觉遵守林地法规的意识明显增强。近年来,未发生一例违法侵占林地的现象。

2010年5月,正值植树季节,他的妻子不幸得了重病,需要立即住院手术治疗,他为了不错过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硬是没能陪着妻子去医院。妻子含着眼泪说:“嫁给你这么多年了,我从没要求过你做任何事,这么大的手术你就在跟前陪陪我难道都不行吗?”郑文胜握着妻子的手说:“国家花这么多钱搞生态建设,拉来的苗子过了时节就种不活了,莫非眼看着国家的钱打水漂吗?等忙完这季节闲下来,我就陪你去……”“你总说闲下来、闲下来,这么多年,就没见你闲下来过……”舍小家为大家,郑文胜心里何尝不是心痛欲裂,然而,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还是硬着心肠让妻子一个人去医院做了手术。郑文胜每当说起这件事,总是眼圈发红,觉得欠妻子的太多了,“我对不起她,自从过了门,上有老,下有小,里里外外全是她一个人操劳。”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篇9

今天,我们在玉溪市召开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和交流全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经验,对各州市贯彻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推动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大家分别到玉溪第一小学、江川区第二中学、江川区江城镇翠峰中心小学参观了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3所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各有特色,大家都感到收获很大。刚才,玉溪市、德宏州、丽江市、石林县、楚雄市、宣威市分别代表州(市)、县(市)作了经验交流,介绍了近年来他们在勤工俭学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对我们很有启发。

下面,我讲4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勤工俭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是加强学生劳动观念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历来高度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出台了多个文件专门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在许多重要的文件中也专门提到勤工俭学工作。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2011〕54号)指出:“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学校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地方人民政府应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提供土地、经费和技术等支持。”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指出:国土资源、农业、科技、民政和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扶持,支持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寄宿制中小学校应确保勤工俭学用地,中学每校不少于10亩、小学每校不少于5亩,真正用于改善寄宿学生生活水平。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用地,可按照只征不转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201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2〕25号)指出:“各级政府要努力为长期保留的中小学解决好勤工俭学的基地,确保每所小学不少于5亩地,中学不少于10亩地。从中小学公用经费中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用于修建大棚、猪圈、水利设施,平整土地,购买籽种,配备生产设备和工具等,通过勤工俭学的产品和收入,进一步补充和改善农村学生的生活。”2015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6部门制定印发了《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此外,省教育厅每年下发文件要求各州市对辖区内中初等学校开展勤工俭学进行统计,每两年对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做得好的勤工俭学基地授予“云南省勤工俭学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二、充分肯定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勤工俭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两年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精神和《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勤工俭学工作。如,昆明市出_了《昆明市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和促进办法》,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150万元资金对全市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给予奖励和支持。每年通过组织各县(市、区)申报市级勤工俭学实践示范基地,对审核合格的基地给予5~15万元的资金补助。目前,昆明各县(市、区)都建成了一批勤工俭学示范基地。从主城区开车出发,半小时内,在五华、盘龙、西山等地的学校都可以看到建成的勤工俭学示范基地。曲靖、玉溪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促进勤工俭学工作开展的文件。两年来,曲靖市沾益县、宣威市等开展的勤工俭学工作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校师生的认可,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沾益县、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的勤工俭学成果还将代表我省在12月份黑龙江召开的后勤装备展示会上进行展出。目前,玉溪市已建成玉溪市民族中学、江川区二中等一大批勤工俭学示范基地。德宏州、丽江市等州市每年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

两年以来,勤工俭学在接纳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产业)统计摘要》显示, 2015年,全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比例达到38.9% ,中小学勤工俭学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到3.8亿元,利润达1.8亿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2 518.03 万元,资助学生25.3万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2亿元;改善师生福利2 323.38万元。

全省中小学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通过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工作,为学校食堂供给肉食,对营养改善计划提供支持,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也为解决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困难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勤工俭学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和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加强劳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在青少年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厌恶劳动、怕苦、怕累、追求享受的思想。许多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为此,2015年,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特别强调了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磨炼了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从而也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克服轻视体力劳动,不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学生在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中,还学会使用了许多劳动工具,学到了许多种养殖的科学技术知识,学到了许多劳动技能,收获了劳动的喜悦和幸福。

勤工俭学有助于发展和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用科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勤工俭学对支持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刚才,6个州市、县都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当地政府关心支持勤工俭学工作,认真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每年定期召开勤工俭学现场会,安排部署勤工俭学工作,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勤工俭学在支持当地学校的营养改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地各中小学因地制宜,购买、租用农民用地,创造条件,开展了种菜、养猪等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一些学校基本实现了肉菜自给,平衡了学生的营养,提高了寄宿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甚至引导当地群众致富。学生在学校得到了劳动锻炼,同时享用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吃上了低价新鲜蔬菜和放心肉,生活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让家长放心、人民满意,有力地支持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总之,在各地教育局、各中小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勤工俭学工作正逐渐步入良性循环。我省勤工俭学工作先后得到了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沾益县菱角塘乡第三中学、宣威市靖外明德小学、德宏州陇川二小、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中学等都因为学校在艰苦地方办学,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种养殖产出的蔬菜基本上满足了食堂的需要,学校勤工俭学成功地实现了助学育人。他们的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报道。这可以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是给予肯定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勤工俭学工作。

三、认真对待当前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在充分肯定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勤工俭学工作开展还不太平衡,勤工俭学工作与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问题和困难是: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能职责定位不清晰

在全省16个州市中,除昆明市一直保留独立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外,其他15个州(市)都采取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与其他科室合署办公,或者由其他科管理的方式。当前,由于编制等的限制,要申请独立的编制非常困难,而且各州(市)情况也不一样,省里没有统一的要求。

近年来,大多数州(市)的勤工俭学工作部署与省教育厅安排部署同步,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按照《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的要求,督促学校开展好勤工俭学工作。昆明、曲靖、玉溪等地的勤工俭学工作发展比较快,德宏州在稳步提升,接纳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不断上升,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有的州(市)勤工俭学工作在滑坡,不仅政策支持力度小了,组织管理上也有些扯皮。个别州(市)教育局没有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勤工俭学工作,有些县份很少有学校组织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二)缺乏财政资金支持,基地管理不规范

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在起步阶段需要平整土地、配套水、建设大棚、购买籽种等,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若不进行投入,开展起来确实很困难。当前,每个州(市)的政策不一样,有的州(市)长期以来由财政拨付一定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比如,德宏州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安排50万元资金给各县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近两年来,又增加了资金投入。昆明市每年安排150万元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各县(市、区)也安排一定的资金补助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

当然,不是有了资金,就可以做好勤工俭学工作。有的州(市)在安排资金时没有经过调研,对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安排相同额度的资金,资金划拨后又不进行跟进检查,造成浪费。有的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管理不规范,低价将基地出让给企业进行种养殖,学生没有得到实惠;有的学校没有认真开展工作的计划,疏于管理,勤工俭学基地产出蔬菜瓜果率很低;有的学校基地面积很大,但种植蔬菜品种单一,蔬菜成熟时,学生吃得厌烦、吃不完的蔬菜腐烂,浪费严重;有的学校没有根据教学周期的安排认真研究勤工俭学工作,学校放假后,就放弃对基地的管理,不种植蔬菜,导致新学期开学蔬菜供给紧张,同时也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

(三)勤工俭学基地规划指导不力,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育人作用不明显

有的地方和学校对勤工俭学基地规划欠缺,指导不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当地学校适合种养殖的项目、开展勤工俭学的办法和模式研究不多,导致勤工俭学项目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不好。有些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投入多,产出少,效率低下。特别是租用的土地,如果管理不善,长期亏损,很难得到师生的支持,也很难把工作开展下去。

以前,勤工俭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助学。随着国家和我省对寄宿制学生补助标准的提高,勤工俭学的功能逐步由助学为主转向育人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校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有的把种养殖外包,导致学生不能共享种养殖成果。有些基地,接纳学生参与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功能不足,育人效果不明显。

四、努力实现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我们的省情决定,当前和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工作不仅要开展,而且还应该继续加强,当然,要将勤工俭学的工作重心从过去注重经济效益转移到育人上来,突出勤工俭学活动的育人功能。

(一)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

当前,勤工俭学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员机构的问题、资金资助和筹措的问题、保障措施等,在《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各地要认真把《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贯彻好、落实好。做好勤工俭学工作,需要教育、省财、国土、农业、省科和林业等部门的配合。办法第五条规定,教育、财政、国土资源、农业、科技、林业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指导和支持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学校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支持的时候,可以积极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当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商解决。办法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是研究、制定勤工俭学管理政策、监督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责任主体。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勤工俭学纳入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要负责协调好各相关部门支持中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勤工俭学生产条件。财政、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学校勤工俭学支持和保障。要从实际出发,就近依法依规流转一定数量的土地、山林、水塘、牧场等作为学校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用地,可按照只征不转的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但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对学校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个别地方存在勤工俭学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为防止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勤工俭学财务的领导和监督,要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将勤工俭学收支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核算,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账外设账、严禁公款私存,搞好收益分配,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产安全。”明确“学校勤工俭学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师生生活。学校应定期公布勤工俭学收支情况,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二)在几项重点工作上下功夫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勤工俭学重要性的认识。各地要优先为规划长期保留的中小学校解决好勤工俭学基地中修建大棚、厩舍、水利设施、配备生产设备和工具等问题,提高现有基地的利用率,稳定产出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食堂一部分菜肉的供给问题。各地要努力打造一批可持续发展的勤工俭学工作基地。城区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到当地勤工俭学实践示范基地和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等参加劳动实践。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校指导,提供技术保障,为现有勤工俭学专干及工勤人员提供种养殖技能培训等,帮助实现基地的专业化高效生产。

二是要加强学习交流。各地要定期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互相借b,特别是召开现场会,因为组织大家到现场参观,获得的认识就会更深,能够带动一些县区和学校把工作做好,同时对工作不力的地方起到鞭策的作用。各地、各校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微信平台)交流勤工俭学经验。

林业后勤工作计划篇10

眼光精准年轻有为

林文先生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尚不足四十岁,虽则年轻如斯,但他的事业却早具规模。在2007年,他与搭档一起创业,成立顾问公司,主要从事工程顾问业务。然而,最能显示出林文先生独特眼光和思维的,却是他与三鑫公司合作成立的三鑫(惠州)幕墙产品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经营生产玻璃幕墙的公司,工厂设在广东惠州大亚湾,主要负责生产、设计、采购、业务接洽等。据林文先生介绍,玻璃幕墙是一种带有环保和节能效益的建筑材料,通过采集太阳光,利用太阳能安装后,从外观上看,整片外墙犹如一座座艺术品,将天空和周围环境的景色映入其中,光线变化时,影像色彩斑斓、变化无穷。在光线的反射下,室内不受强光照射,视觉柔和。同时,还能将能量运用到室内的电脑、电灯等电器上。

既环保节能又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玻璃幕墙符合现代建筑的趋势,不过林文先生坦言,它们在香港的推广应用却很困难。他说:“香港的楼群密集,高楼大厦林立,安装玻璃幕墙很难采集到太阳能,因此安装推广很难。不过,在其它楼群比较稀疏的地区就有很好的市场了。”因此,林文先生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欧美、澳洲、东南亚及中东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由于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文化特点设计符合当地建筑风格的产品,因此,除了保证质量之外,对产品设计的多样性也给林文先生及其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要了解客户的需求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当地的文化,虽然都是一个行业,但毕竟大家的文化有差别。为此,我们尽量与客户进行沟通,最好能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对于产品定位,林文先生看做是一种文化诉求。

由于迎合了现代社会对于环保节能的需要,认定好了客户群,同时注重根据客户的文化需求定位产品设计风格,因此,林文先生带领的公司从成立起就业务不断,到了2008年、2009年,公司的客户已基本稳定。三十而立,林文先生实现了人们一贯对人生立业的要求。

学习实践指引他人

林文先生能看准玻璃幕墙这个时下日趋重要的领域,与其早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是紧密相连的。在香港读完中学后,林文先生便留学加拿大,之后进入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主修电脑及数学专业,1994年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加拿大高标准系统有限公司担当营销经理,一直做到2001年。

在加拿大的几年工作经历,也为他以后在玻璃幕墙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回忆说:“玻璃幕墙虽然已经出现了很久,但仍然是比较新鲜的事物,除了少数两个国家的大学建筑系在某些课程里提到之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因此,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是经过工作实践自己累积的。”

从林文先生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学习、实践、工作,并逐渐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典型,为此,他经常参加一些活动,以不同的角度为在校学生和即将创业的人士提供指导。

从2003年开始担任香港九龙总商会理事,到现在担任商业部副主任,他一直都非常热衷参加九龙总商会与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新纪元行政管理计划。他说:“这个计划已经实施了十年了,每年通过与中央教育部沟通,从内地选十几所大学,加上澳门和台湾的大学,一起二十多所大学组织部分学生。此计划每年都在香港中文大学及其中一所大学进行培训,因此,我有机会去很多大学。”

2008年,林文先生去了上海复旦大学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他说:“我告诉各位大学生,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勤力,勤力是打开通向成功之门的唯一钥匙。现在我们面对金融海啸,不应该怨天尤人,应该主动寻求办法,去寻找突破自我的机会。现在的机会条件也比较多,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利用,比如,互联网。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积极奋进的心,就一定能得到突破。”

情社区热心社团

林文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离开香港,在国外求学工作近十四载,然而他却时时牵挂着香港的发展,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身在加拿大的他便加入了香港九龙总商会。

回到香港后的早些年,林文先生事业刚起步,非常忙碌,对于社团的工作也是难以顾及。不过最近几年,随着事业逐步稳定,林文先生开始对社团工作有了更高的热情。现在的他更是担任香港九龙总商会第三十五届理事会商业部副主任、旺角街坊会第二十二届理事会会长、安徽省海外联谊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等多个职务。

不久前,他又担任了香港童军总会第四旅副主席。本来,在2008年,他便是香港童军总会第1635旅的委员,对此,他解释说:“主要是我当时看到了一个问题,在九龙这一带,油尖旺、大角咀等地区有许多南亚裔人士,他们的人数已经占有社区人数的百分之十八左右,社区如果没有相关配套的设施提供给他们,可能会在往后引起诸多社会问题,对社会影响比较大。为此,我和旺角街坊会主席及会友联合,希望有机会给他们组织一个与他们文化相同的活动,尤其是一些小孩子,由于家长忙于工作而疏于监管,他们在街上游荡,极容易学坏,因此,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组织能帮到他们,无论是对小孩本身还是对社区都是非常的有利。后来,经我们提案,旺角街坊会便成立了第四旅。”

每次参加社团组织活动,林文先生并未感觉劳累,反而坦言收获不少,“参加社会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只要有机会,我都积极参与。”

后 记

林文先生一直将“天道酬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论何时何地,他都不放弃学习,2004年,他参加了北京清华大学的国情研习班,而后不久,他又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继续进修。他说:“了解国情,增长自己的见闻,才能提高自己对世界文化的认识。”

这就是林文先生,于己,他勤力拚搏,积极进取;于人,他热忱奉献,注重对方文化。相信他的事业一定会更上台阶,人生境界亦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