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4 14:43:39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篇1

今天,我们在*市固始县召开全省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现场会。这是继20*年5月新县、固始县现场会之后的又一次现场会。会议将在学习推广*市、固始县经验的同时,研究如何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的意见》,扎实稳步地推进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市、固始县推进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的经验值得借鉴

今天上午,我们对固始县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城乡风貌异彩纷呈,大家看了很受鼓舞。刚才,*市规划局长罗荣国同志、固始县政府县长方波同志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我听了深受启发。

*市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引导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凝聚村镇规划建设合力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对村镇规划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市、县成立了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精干人员,具体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市政府下发文件,连续三年把村镇规划编制列入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实施目标管理。二是加强政策指导,提供资金保障。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县区财政各投入100万元,专项用于村镇规划编制,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同时动员市、县(区)直单位对口帮扶村镇规划建设。去年全市共投入专项经费2000多万元,保证了村镇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市、县(区)和乡镇召开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市和县分别举办新农村规划建设知识培训班,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为顺利推进村镇规划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标准,提高村镇规划编制水平

一是加强技术力量。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媒体村镇规划编制招标公告,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了17家乙级以上规划设计单位。各县区把规划、国土、房管、水利等部门的设计人员进行整合培训,全力投入村镇规划编制。全市共投入规划设计人员320多人。二是严把规划质量关。为防止“另起炉灶”,拆旧村、建新村的简单化倾向,坚持严把“五关”,即:调查摸底关、征求意见关、方案编制关、技术评审关和依法报批关,有效保证了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三是规划建设特色村镇。强调村镇规划应结合当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情况,分别规划建设生态庄园式、城郊社区式、平原集中式、丘陵放射式、山区分散式等不同空间形态的村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引导建设商贸型、工矿型、文化型、旅游型、沿边型、生态型等不同产业支撑的特色小城镇,避免了“千镇一面、千村一面”问题。四是严格规划审批。各县区成立了由规划、建设、发改、交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参加的村镇规划评审委员会,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成果分别由市和县区新农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评审,凡达不到规定标准和规范深度要求的不予通过评审。邀请省、市规划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评选出15个乡镇、30个村庄优秀成果。

(三)规范管理,保证村镇规划有效实施

一是规范村镇建设程序。认真落实村镇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和“一书一证”制度,凡不符合村镇规划要求的不予审批。*市中心城区内村镇建设,由市规划局统一审批;乡镇人民政府所地和沿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两侧的村镇建设由县规划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其它村庄建设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报县(区)规划主管部门备案。二是开展村镇规划效能监察。由市规划局、监察局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县区乡村检查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有效防止乡村领导违法违纪干预村镇规划实施现象。三是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指导。市和县区村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深入乡村监督指导规划实施。市、县规划监察机构认真履行职能,及时查处村镇违法建设行为,保证了村镇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示范带动,打造村镇规划建设亮点

全市确定了5种类型20个乡镇、100个村作为村镇规划建设和整治示范点。去年示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16亿元,这些示范点已成了村镇建设的亮点。一是就地整理型。平桥区洋河乡、固始县郭陆滩镇和往流镇、淮滨县邓湾乡、商城县上石桥镇积极开发新街区,整治老街区,改善了乡镇整体形象。潢川县付店镇新胜村、商城县上石桥镇黄楼村大力开展“三清、五改”,改善了村容村貌;二是整体迁建型。淮滨县邓湾乡徐门村通过淮河滩区土地整理项目、平桥区邢集镇桑园村利用高速公路拆迁安置、固始县段集镇小畈村利用灾后重建项目,分别建成了高标准的农民新村;三是“城中村”改造型。新县新集镇坚持改旧村、建新村、出新貌,规划建设了2.5平方公里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金水新村。光山县城关镇上官岗村、潢川县老城区爱国村等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实现了农民生活城市化、管理社区化;四是产业支撑型。罗山县青山镇发展非金属和建材加工业,固始县三河尖乡发展柳编业,浉河区浉河港乡龙潭村等发展茶产业,增强了村镇经济实力,提升了村镇整体形象;五是交通带动型。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小庙村、潢川县仁和镇亚港村发挥交通优势,推进物流市场和农民新村建设,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亮点。

(五)创新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加大协调力度,整合各部门力量,促进扶贫、交通、农业、水利等方面的支农项目、支农资金向完成规划的村镇集中捆绑投放,防止了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投资效益。二是创新村镇建设投资机制。全面放开村镇基础设施投资市场,通过以地换路、以地换城,盘活了村镇存量土地。鼓励外出务工精英“回归”投资村镇建设,房地产投资热点已从中心城区、县城逐步向乡镇和中心村延伸。三是引导农民自主建设家园。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导、农民主体建设新农村。鼓励经济实力强的村组集体投资建设农民新村,按需要分配给村组居民;鼓励村组对集体土地、房屋进行置换经营,所得赢利用于建设农民新村;鼓励群众依照规划“自修门前路,自通院前水,自栽门前树,自保门前洁”,调动了广大群众自主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固始县统筹城乡规划,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经验突出反映在这几个方面:

(一)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科学引导新农村建设

县委、县政府立足固始县情,把新农村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完善领导机构,为村镇规划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为政委和指挥长的村镇规划建设指挥部,设立了办公室和专业工作组。出台了《固始县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年度责任目标和推进措施。二是统筹城乡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一方面,做好村镇规划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衔接,优化县城功能布局,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与时序。明确2020年县城建设“双50”目标,并明确“东引、西聚、北控、南进”的城市发展方向,“四轴、两心、五片区”和“两环、八线、六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进一步理清了城镇发展思路。另一方面,根据村镇规模、区位和地理环境条件,分类编制各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镇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各专业工作组深入试点村镇,配合郑州大学规划设计院完成了11个乡镇、1*年村庄的规划编制任务。三是抓住关键环节,保证村镇规划的顺利实施。建立健全规划审议审查、公示和效能监察机制,规范村镇建设程序。把城乡规划纳入目标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审批,认真落实“一书两证”和“一书一证”制度,加强规划监察执法,从制度上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依据规划,积极开展镇容村貌整治。对县城规划区内的城中村、隔夜楼进行集中整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沿县城、乡镇周边和沿铁道、国道、省道的100多个村庄开展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工作,提升了村镇的整体形象。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梯次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城市、小城镇、村庄“三头并举”方针,梯次推进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撑,以乡集镇和村庄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突出抓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仅20*年就建设城市主次干道17条,新增道路21.7公里,城区道路总长达120多公里,城市框架拉大到35平方公里。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加快功能园区和市场建设。城南新区行政中心正进行主体施工,13家单位已建成或正加快建设;香樟苑、水云居等大型住宅小区正加快建设,将有效改善市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居住条件;信合集美建材市场等5个大型专业市场相继建成,逐步形成豫东南区域物流中心。二是加快特色城镇建设。推进陈淋子史河湾试验区建设,提升沿边城镇竞争力;加快段集火车站新区开发建设,完善物流仓储设施,打造固始南部次中心;打好“中国柳编之乡”品牌,把三河尖建成淮河上游商贸重镇;推动胡族、黎集、方集、往流、郭陆滩、陈集等重点乡镇建设,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往流镇以镇带村联动发展,建成淮河明珠花园和移民新村,并同时启动6个村庄规划与建设;方集镇小畈村筹措200万元,建设了规划先进、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新村,受到省委徐书记充分肯定;黎集镇南园村、张老埠乡薜桥村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全县已建成文明村庄127个。

(三)科学引导“三个集中”,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三个集中”,有效破解土地利用、人口流动、产业发展的“三大难题”。一是引导土地集约利用,解决村镇建设用地问题。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强化“三项整治”和“五统一”管理,建立了符合法律规定且适合县情的多元化有偿供地模式,通过国有土地年租制、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或入股、国有土地置换、集体土地农用地转用、整治空心村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潜和市场化运化,实现了占补平衡,充实了土地储备,满足了城镇建设需要,十年间累计实现土地资产收益7亿元。二是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创业,解决农民进城问题。一方面实施“金桥工程”,让更多的人出去创业,一方面实施“回归工程”,让更多外出的人回来发展。50多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年收入近40亿元,他们回乡投资创办企业或进行城镇基础与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20多亿元,提供城镇就业岗位6.5万个,劳务大军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中坚力量。三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解决城镇经济支撑问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民营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3.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50多家。全县重点工业企业达到8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8家,产值5000万元至1亿元的10家。全县已形成五大产业集群,其中,以三河尖乡为主产区的柳编产业集群,产品远销86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郭陆滩镇、南大桥乡两个水暖城为依托的水暖器材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9000万元,成为中国第四大水暖洁具生产销售基地;以张广庙乡为中心,辐射周边4乡镇的医用银针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利税近500万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通过“三个集中”促进了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也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县乡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引导农民自主投资和吸引社会资金,积极推进村庄建设和治理。2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公交车,全县已建成农村沼气示范户11036户,显著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总结*经验,研究“固始现象”,我觉得至少可以带来三点启示:

一是思路决定出路。*市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固始县缺少资源和区位优势,市县领导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立足市情、县情谋发展,理清了工作思路。思路新则出路广,才能开创出城乡建设的一片新天地。二是创新激发活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如何整合力量,*市成立新农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及常设办公室,创新领导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保证了责任目标的落实。固始县通过规划引导土地集约利用、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破解制约发展的“三大难题”,创造了具有标本意义的“固始模式”。三是人气成就事业。来到*、固始,除了山水美景,大家感受最深的是这里人气旺。人气旺则事业兴。正是这种艰苦创业的豪迈之气,开拓创新的锐进之气,乐于奉献的浩然之气,描绘了*经验、“固始现象”的多姿多彩。

二、从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视察*时明确要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总理在参加*人大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一定要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发展。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是中央领导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局出发,给*提出的新的希望与目标。我们一定要悉心领会并从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实现新跨越的现实任务和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在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省来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方面,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产粮大省,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全国的大局。另一方面,目前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一些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未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农村规划建设方面虽然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一是部分领导对村镇规划重视不够。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规划、重单个项目轻统筹安排、重城镇轻乡村的倾向。由于村镇规划滞后,导致无序建设严重,环境状况欠佳。二是政策保障不到位。村镇规划编制和村庄治理试点经费不落实,村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总体水平仍然很低。三是工作推进机制不完善。对各部门涉农项目缺乏有效的协调整合,个别地方缺乏统筹城乡的思路,忽视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使命,正视工作差距,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为实现跨越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从中原崛起的大背景下审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遇

一是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政府投资方向由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为农业大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财政支持。二是中央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支持中部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我省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三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千亿元,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中原崛起正当时,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使其变成促进中原崛起的发展资本,变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助力。

(三)从新农村建设总的目标准确把握村镇规划的地位作用

一是完整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中央明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字方针,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要求。“生产发展”就是要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活宽裕”就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乡风文明”,就是要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村容整洁”,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生产生活条件;“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农村建设的乡村治理机制。

二是充分认识“村容整洁”在全面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性。从“生产发展”来讲,村容整洁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安居才能乐业、创业,农村同样需要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安居环境;从“生活宽裕”来讲,村容整洁是农民生活富裕的基本体现。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让农民直接感受生活质量的富裕;从“乡风文明”来讲,村容整洁是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抓乡风文明,应该从农民看得见、得实惠的环境改善抓起才能见实效;从“管理民主”来讲,村容治理是农村民主建设的一种实践。村庄规划与实施充分体现了农民主体、群众意愿、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的过程。

三是准确把握村镇规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村镇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和法规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编制并经法定程序批准实施的村镇规划,具有配置空间资源、保护公共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的重要职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影响作用。只有依据规划安排村镇建设与治理,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其次,村镇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先导。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统一的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引导村庄合理布局,要有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庄整体发展和各项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为农村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第三,严格实施村镇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村镇规划的实施,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改善村容村貌,又要着眼于长远和全局,注重长期和整体效果;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又要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三、统筹城乡规划,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2007年我省村镇建设工作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的意见》,按照厅党组“贯彻省委精神更加自觉、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分类指导更加有针对性、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化”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思路,以村镇规划为先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注重发展特色,强化服务协调,扎实稳步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做出积极贡献。

(二)统筹城乡发展,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计划

一是科学编制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总体规划。2007年全面启动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每个省辖市确定一个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工作试点,并至少完成一个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建制镇、乡集镇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完成40%以上,国家和省级重点镇全部完成。要贯彻执行建设部印发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科学制定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构建以县(市)城区为中心、以中心镇为支撑、以一般乡镇和中心村为基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并注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统筹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的空间布局与职能分工,推进城乡区域共建共享,科学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和治理计划。认真贯彻《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在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指导下,根据村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条件,区分山区、丘岭地区、平原地区及河流滩区、采矿塌陷区等情况,综合预测人口自然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合理编制村庄规划,统筹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布局,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风貌,塑造凸现新农村发展特色的村庄空间形态。2007年村庄建设规划完成10%以上,各类村庄治理试点在编制村庄规划的同时制定环境治理计划。

2007年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必须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基础上,完成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

三是优化新农村建筑设计。在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农村自然与人文环境条件及传统习俗,合理规划宅基地和公共用地。农村民居建筑设计要注重传统与现念相结合,外观与内部功能结构相统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乡村风情,方便生产生活,反映现代文明。免费为农民设计安全经济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不同户型住宅,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农民的建房需要。

(三)狠抓落实,扎实稳步地推进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

思路已经理清,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振奋精神,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

突出工作重点。一是突出重点部位。重点抓好处于郑开大道等重要交通线、旅游线、产业带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涉及地区的村镇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工作,并与区域功能相衔接,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突出重点乡镇。以国家和省级重点镇为基础,努力把一批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建设成规划科学、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优化,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三是突出重点内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重点解决农民在路、水、气、电等方面的困难和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指导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积极开展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乱搭乱建)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治理,确保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等基本需求,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注重发展特色。一是村镇规划设计要有特色。立足各个村镇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人文特点,积极探索特色化、个性化的规划建设和整治模式。村庄布局和住宅设计应结合当地自然与传统特点,推广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居设计,体现聚形相宜、错落有致的新农村风貌。二是发展村镇特色经济。立足资源环境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引导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休闲服务和乡村旅游等,推进特色经济产业化发展,为村镇建设与村庄治理奠定经济基础。三是搞好特色治理。注重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和文化风貌,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保持了乡村原本具有的生态优势。注重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和自然遗存,对具有特色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纪念性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彰显乡村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着力发展一批具有特殊自然人文价值的特色村镇。拟于适当时机召开村镇“特色规划和治理”现场会,推广特色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城乡自然环境与发展状况和各类村庄的不同特点,区分就地整理、整体迁建、古村保护、“空心村”治理、“城中村”改造等不同类型,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村庄规划建设与治理模式。对基础条件较好且经济实力强的村镇、村庄,通过规划引导,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典型示范效应;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以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完善公共环卫设施,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引导群众在庭院和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果树,修缮、粉刷破旧房舍,搞好小环境美化,组织农民投工投劳整修村庄道路、沟渠,建设垃圾收集池等,逐步改善环境条件和村容村貌。工作推进要体现关注民生,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洋,防止出现不顾客观条件、不尊重群众意愿强行实施现象。

坚持试点先行。一是积极做好各类省级试点工作。深入鹤壁、济源、巩义、义马、新郑、武钢等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县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规划的编制,积极探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认真落实省文明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合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积极指导省委省政府“十县百镇千村”试点,帮助做好驻爱滋病村对口帮扶工作。二是切实抓好建设系统的试点工作。以600个康居示范村为重点,抓好不同发展类型、不同层次的村镇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试点,总结推广各类典型经验。三是指导市县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努力使一部分试点村率先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加大服务协调。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一是继续开展规划、设计技术下乡服务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建房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组织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和《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指导手册》,推广《*省新农村住宅示范图集》,向农村普及规划建设和整治及建房方面的基本常识。二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开展规划设计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村镇规划设计水平和农村住宅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建立农民住房建筑工匠资格认证制度,研究制定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取得农民住房建筑工匠资格认证的工匠个人或由其组成的农民住房建筑施工队伍优先承接农民住房建设工程。三是指导有条件的县(市)组建农村建设技术服务单位。研究制定农村建设技术服务单位管理办法,多渠道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农民住房设计与建设、监理工作。严格依据规划指导农民住宅建设,对村庄各项建设把好规划选址关、施工许可关和建设过程的监督关,确保农民住房建设选址与设计建设的安全。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篇2

一、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20**年全镇共完成企业总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增加值3.69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入3.4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工业税收942万元(其中国税完成816万元,地税完成126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一)骨干企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效益明显提高。蓝天板业公司20**年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上交税金225万元;恒业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800万元,上交税金73万元;斯耐尔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00万元,上交税金56万元;亚冠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上交税金72万元;科耐尔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700万元,上交税金62万元,鸿图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300万元,上交税金64万元,冀龙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00万元,上交税金56万元,华北橡胶厂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上交税金55万元。

(二)项目建设速度惊人。20**年新上和技改16个项目进展顺利。

1、9个新建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包括投资2.6亿元的蓝天板业公司三期工程、投资1000万元的明阳液压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的伟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的河北中信橡胶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的王建华橡塑制品项目以及投资200万元以下的4个项目。

2、4个新上项目建设顺利,其中周郭庄周德生租用原钢厂厂房投资500万元新上特钢项目,正在选购设备;施庄王俊勇投资500万元新上耐油管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曹立华在镇工业区投资300万元新上低压胶管项目,厂房已建完成,正在选购设备;七里庄吴学义投资150万元新上机加工项目,厂房已建完。

3、3家企业技改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其中亚冠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又投资600万元新建4000平方米车间1个,从国外引进2条生产线,新上冷冻橡胶生产项目,已投产;银贝尔液压滤清器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新建1300多平方米车间;华北通达胶管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扩建厂房,已建设完毕,正在选购设备。

二、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新成绩。

1、认真落实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2、加强了农田基本建设和方田林网建设,新开路7条,总长7000米,动土方8000方,植树30000株。

3、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今年以来,全镇新打深井6眼,铺设防渗管道12000米,全部实现水利化。

4、林下经济取得新的进展,充分发挥洚河流兴达养殖场5万只柴鸡养殖的典型示范引导作用,通过成立柴鸡养殖协会、召开现场会、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带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镇已有柴鸡养殖大户15家,柴鸡存栏达到15万只。

5、蛋鸡、生猪两大传统优势养殖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蛋鸡存栏20万只,生猪存栏8000头。

6、亚行三期农业开发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明年开始启动。

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公路村村通工作全面完成。在去年完成33个村28.73公里的基础上,今年完成了剩余4个村(张娘、蔡庄、梁庄、王明在)的1897米施工任务,实现村村通油面路目标,全镇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

2、庞庄——花牛王——西朱河——司马庄——颜庄乡级公路建设顺利完成。

3、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13万元在刘高中心小学改建校舍6间,镇教委改建办公用房7间。

4、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重点抓好文明生态村建设及空心村改造工作,全镇新创建文明生态村4个:张奇、五岳、颜庄、王明在。全部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张奇村空心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该村87户,365人,720亩耕地,共有宅基155处,其中闲置宅基60处,是个典型的空心村,同时该村又是个有名的工业村,现有企业20家,业务员60余人,一部分人想上企业却解决不了占地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县政府、县国土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国土局拨专项治理资金8万元,村自筹资金12万元,共投资20万元着手治理空心村,集中拆除40处闲置房屋,动土3万立方,整理出近30亩的土地,下一步准备新上3个企业项目。明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治理空心村力度,在刘高、施庄、蔡庄、大王、十二里5个村着手治理。

5、小城镇建设正在积极谋划,我们请衡水设计院对城镇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把镇区规划为三街两路,待时机成熟,迅速启动。

6、加强了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院民住房13间,进一步改善了院民的生活条件。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农民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08年农民参合率达到88%,创历史新高。

8、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清三落实”取得明显成效,积极落实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全镇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金落实率达到100%,奖励扶助对象资格准确率达到100%,深入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深入人心。

(四)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1、顺利完成了镇人大、政府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

2、顺利完成了10个项目内和20个项目外村的“两室”建设及配套任务。

3、宋屯、辛庄、盐厂、西朱河、闫高、郝庄、贾高7个后进班子,采取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负责制,因村制宜,对症下药,分类施治,已全部转化。

4、积极吸收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坚持高标准,严把入口关,优先培养现任干部和致富能手,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2名,发展新党员23名。

5、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新建亚冠公司和恒业公司两个企业党支部。

6、加大农村干部培训力度,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今年以来共在6个村实施该项工程。

2008年工作计划和目标

2008年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全镇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全镇总的工作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继续全力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兴镇”战略,紧紧围绕强镇富民和促进社会和谐两大目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提高镇村干部执政能力,加压奋进,乘势而上,重振雄风,再铸辉煌。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观念转变的深度,观念转变的深度决定事业发展的力度。解放思想,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我们的头脑,努力破除制约和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旧观念、旧思维。面对“快进则生、中进则退、慢进则衰、不进则亡”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2、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全面落实“坐西朝东”发展理念,远学山东,近学德州,学习山东人“迎着风浪干事业,冒着风险抓机遇,克服困难求突破,审时度势谋发展”的胆识、“不给自己找借口,多向别人学出路”的气质和“厚着脸皮、硬着头皮、磨破嘴皮”的做法,学习德州人的“四种劲”:灵劲、快劲、大劲、实劲;学习德州工业的“五种派头”:大型、现代、外向、高效、环保;学习德州农业的“五个特点”:新(鲜)、特(色)、奇(异)、精(制)、高(效)。尤其是农业产业化搞得实实在在。比如德州乐陵市希森三和集团,总投资5亿多元,占地2000亩,是集养牛、屠宰加工、沼气发电、蘑菇种植、生物有机肥、生物高蛋白饲料生产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用牛粪产沼气,用养蘑菇的废渣加牛粪养蚯蚓,用蚯蚓生产高蛋白饲料等等。这是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进入产业链的一切原料都变成了财富。

3、要实现洚河流经济的振兴,再铸辉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自己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赶超意识,正视困难,迎难而上;超前思维,科学发展;立足实际,力求突破;面对现实,努力创新,教育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在思想观念上破旧立新,做到“六破六立”,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全面推进全民创业,不遗余力、一如既往地加强项目建设,发展工业经济,彻底扭转财政困境,打好翻身仗。

1、狠抓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工业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好项目就是抓科学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就是抓跨越发展的思想,坚持以项目为纲,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算,大力实施“沿路开发”战略,依托宁武路、富德路、洚高路三条主干公路,搞好沿路工业带建设,打造洚河流工业发展的新优势。富德路以彭楼、十二里和镇区为重点,宁武路以七里庄、郝家洼和高庄、施庄为重点,洚高路以桑高、花牛王为重点,努力破解土地瓶颈制约,重点突破,强力推进,认真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快速增强全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全年确保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两个,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继续做大做强10家骨干企业,2008年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要达到4家,税收超50万元的企业达到6家。税收总额力争突破1300万元。

3、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加快15个新上项目建设,为七里庄明阳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桑高伟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崔屯华北通达橡管有限公司和周郭庄张宪明橡管厂四家新投产的企业积极跑办一般纳税人,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5个新上项目:

(1)花牛王王建华投资300万元新上橡塑制品项目,已投产;

(2)周德生在原地区轧钢厂投资1000万元新上特钢项目,已经进行试生产;

(3)王俊勇在施庄投资500万元新上耐油管项目,正在安装设备;

(4)曹立华在镇工业区投资300万元新上太阳能锌片项目,厂房已建完,正在选购设备;

(5)吴学义在七里庄投资150万元新上机加工项目,厂房已建好;

(6)王汉峰在郝家洼投资1000万元新上金属软管、补偿器项目,正在协调征地;

(7)朱邦龙在西朱河投资1000万元新上煤矿机械配件项目,已征地12亩,土方已完成;

(8)刘忠杰在颜庄投资500万元新上胶管棉线和机械加工项目,正在协调征地;

(9)王春生在花牛王投资300万元新上金属软管项目,土方已完成;

(10)刘忠义在桑高投资200万元新上铸造项目,已征地12亩;

(11)赵光明在原朱河中学投资200万元,新上低压胶管项目;

(12)邵林昌华天输送机械制造公司扩建项目,土方已完成;

(13)吴庄吴雷投资100万元新上塑料制品项目,正在建设厂房;

(14)王宝收在戈里庄村投资500万元新上注塑制品项目,正在协调征地;

(15)施庄王俊兴戈里庄投资300万元新上翻砂项目,正在协调征地;

4、在破解土地瓶颈制约上做好文章,在集约、节约、挖潜、创造性地解决土地问题上下功夫。

(1)对现有尚未利用的土地资源摸清底数,要摸细摸实,绘出图表,标明位置,做到心中有数。

(2)大力开展空心村治理和废弃地改造工程,靠土地置换增加用地指标。

(3)加强沿路及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沿主干公路各村建设用地一律用于工业项目建设,不准用于宅基地,其余各村所有建设用地,特别是成方连片的,一律优先用于工业项目建设。

(4)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凡新上工业项目必须预先报镇政府审核、批准,村党支部、村委会无权自行安排,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并且新上项目亩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要达到30万元以上。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用市场经济的机制管理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龙头抓农业,把农业做大、做优、做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全面启动亚行三期农业开发项目,大力实施咸淡混浇和节水灌溉,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

2、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洚河流兴达养殖场为龙头,幅射带动蔡庄、辛庄、曹高、戈里庄、西朱河、前双、花牛王等10个村30户农民发展林下柴鸡养殖产业,到年底使柴鸡养殖规模达到30万只,同时积极探索林下养鸭和林下养菌等新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全镇6500亩林地的效益。

3、继续做大做强生猪、蛋鸡两大传统优势养殖业,依托七里庄恒泰良种猪场和向屯蛋鸡养殖小区的龙头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广大养殖户扩大规模,上水平,增效益。到年底蛋鸡存栏达到25万只,生猪养殖规模达到1万头

4、大力推广特色高效种植业,以五岳、闫高、刘岳、戈里庄、桑高部分村民靠辣椒种植增收致富为典型,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辣椒种植,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以颜庄甘薯高效种植为典型,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甘薯种植,促进农民增收。

5、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确保如期实现林业达标;加强林木管理,缩短成材周期,早成材早收益;加强林木资源保护,制止乱砍滥伐,确保造林成果。

四、大力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加大教育投入,完成代庄、刘高两所中心小学的改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速度,新建郝庄、高庄两个文明生态村,完成蔡庄、大王的村民中心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3、加强村村通道路维护,成立专业队伍,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延长公路寿命,造福人民;

4、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扩大改造范围,在施庄、蔡庄、大王、十二里4个村着手治理空心村,改变村容村貌;

5、按照城镇建设“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要求,以“六个一”为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彻底改变城镇面貌,增强镇区集聚能力,更好地服务全镇人民。2008年完成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完成政府大街的路面硬化改造任务,加快小康路两侧的商贸门店建设,完成富德路改造前期准备工作。

五、切实加强镇村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牢记宗旨,锤炼作风;顾全大局,坚持原则;加强协作,讲求风格;勇挑重担,敢于负责;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率先垂范,以身作责;严格管理,带好队伍。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创新实干的坚强战斗集体。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篇3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规划背景

2010年3月,中央召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工作会议,确定19个省市对口援建新疆各地区县市,促进新疆较贫困地区,特别是喀什等南疆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援疆工作的深入发展,莎车县发展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为村庄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新契机。

2010年6月,新疆启动了包括抗震安居工程、危旧房改造等一系列农村住房建设项目的“富民安居”工程。这是解决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最紧迫、最现实问题的优先工程。通过安居富民工程建设项目,从根本上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极大地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发生情况下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创造了一个广大人民群众安心创业、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巴扎村位于阔什艾日克乡中部,毗连坎麦盖提村、阿克巴什村、格勒当村,距喀什地区160公里,距莎车县约23.13公里,距阔什艾日克乡人民政府驻地2.2公里。

自然条件

1、气候

巴扎村所在的阔什艾日克乡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长,水份蒸发量大。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1.4℃,年日照时数296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昼夜温差大,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的热量要求。

2、土壤

巴扎村所在的阔什艾日克乡属叶尔羌河冲积平原区,地形较平坦,地势由南向北自然倾斜,自然坡降为1‰,海拔1176∽1210米;地貌类型分为平原、平原洼地、沙丘等。土壤可分为三种类型:灌淤土、潮土、草甸土;据土壤化验资料表明,本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224%--0.834%,氮含量一般在0.011%--0.028%之间,含盐0.27%--1%,PH值7.5—8.5,土地养分状况属中等水平。

3、水域

巴扎村所在的阔什艾日克乡引用叶尔羌河水进行农业灌溉,主要由东方红水库、卧甫渠系引水,在80%保证率偏枯来水年份,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为14000万立方米。乡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补给量为5200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3800万立方米,目前年开采量150万立方米,可持续开采,开采潜力巨大。

社会经济发展

巴扎村经济构成中农业占主导地位,是以务农为主的村庄。农业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巴旦木等。规划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的进程,实现村庄经济跨越式发展。

村庄建设存在问题

村庄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引导,村庄现状宅基地面积普遍较大,利用率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地资源浪费。村庄建设问题具体体现在:

村民住宅

村庄住宅建筑质量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部分住宅建筑亟待修缮或翻建;考虑到安全性及景观因素,部分公路两侧建筑需整治。

村庄道路

村庄道路骨架系统基本形成,部分路面已经实现硬化,但整体道路系统仍需完善,还需配置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形成富于变化的街道空间。

公用工程设施

村庄公用工程设施较匮乏,无污水管道及污水处理系统,没有标准消防设备。各种管线林立道路两侧,杆线较凌乱。

公共设施

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共设施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无集中绿地,公共活动空间品质仍需提高,村庄自然景观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环境卫生设施

环境卫生设施不足,加上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较淡漠,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对环境及景观造成不良影响。养殖用地分散,存在禽畜圈舍与居住区混杂的现象,宅间空地的美化与净化也应加强。

总体规划

规划目标

1、通过村庄建设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2、提升村庄环境品质与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飞跃。

3、充分利用村庄原有条件,精心谋划,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延续农村的乡土文化和建筑特色,创造地域特征鲜明、生态宜居的村落空间。

规划内容

村庄发展条件分析

产业基础

农林种植业为巴扎村的主导产业。村庄现状农林种植业发展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综合竞争力不强。规划村庄生产结构由单纯的农林种植业向种植、养殖业协调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进一步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种类型与种植规模,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特色养殖业。

设施基础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庄建设也有了一定的改观,配建了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进,基本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为村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产业布局规划

巴扎村现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巴旦木等。规划产业布局以协调发展、突出优势、打造特色、统筹安排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形成两个相对集中的产业区,分别为农林种植区和畜牧集中养殖预留区。

农林种植区

以小麦、棉花、玉米及林木种植为主。通过合理布局实现各种植类别的有机结合,达到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畜牧集中养殖预留区

以畜牧集中养殖为主。通过畜牧集中养殖实现逐步转变传统养殖形式,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促进人畜分离建设,并增加养殖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村庄规模及居民点布局

村庄规模

1、人口规模

巴扎村全村共1049人,其中劳动力376人。2011年外出务工人数130人,出生人口14人,死亡人口7人。

依据村庄现状人口增长速度、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及上位规划对本村人口的控制要求,规划控制村庄人口规模为0.08万人。

2、用地规模

巴扎村村庄现状总用地规模约为25.74ha,人均建设用地约245.4㎡。规划在不增加村庄总建设用地的前提下,通过适当集中建设的方式,逐步缩减人均建设用地。规划村庄总建设用地17.64ha,人均建设用地220.47㎡。

用地布局规划

布局结构

规划以村委会为中心,集中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公共服务中心。对村委会东部建筑质量较差的村民住宅进行重建,在村委会东部局部新建村民住宅。

村庄布局将延续现有路网骨架,保持村落肌理,规划采用组团式布局形态,形成完整统一的村庄布局结构。规划注重村庄建设区与周边自然景观的联系,利用楔型绿化将村庄公园与农林种植区域进行生态衔接。

各类用地规划

1、居住建筑规划

村庄现状居住建筑以土坯建筑及砖体建筑为主,总体建筑质量一般。村庄建筑布局较分散,建筑立面形式相仿,外墙装饰较少,仅有少数建筑进行了涂料或面砖装饰。村庄现状住宅宅基地面积较大,因而造成了人均建筑用地面积较大。

鉴于现状住宅建筑排列较为凌乱且建筑密度较大的现状,规划采用以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形式,分期实施,并提供一定的周转用地,使住宅建设依需求而建、依规划而建,以“控制、建设、引导、带动”为宗旨,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居住建筑用地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内部道路网结构,注重环境建设,并保证足够的绿化面积,配备足够的停车位、环卫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提高村民居住质量。

规划村庄居住建筑用地9.8ha,人均154.33 ㎡ ,占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的70%。

2、公共设施用地

村庄现状公共设施用地规模较小,设施类别较少,布局较为零散。规划村庄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充分结合现状,对不满足用地规模要求公共设施用地进行扩展,新增公共设施用地按照集中布局的原则结合现状设施进行布置。

规划村庄公共设施用地0.93ha,人均14.65㎡,占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的6.64%。

3、道路广场用地

村庄现状道路骨架系统基本形成,能够满足村民的基本出行要求。但道路建设质量一般,道路硬化率较低,仅村庄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为硬化路面。此外,村庄现状次级道路的路面宽度较窄,现状没有广场。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结合村庄用地功能分区、自然条件及现状特点,同时解决与公路等主要对外交通干线的衔接,利于村庄的发展、建筑布置和管线敷设。

规划村庄道路依据干路、支路和巷道三个等级进行系统布置,干路断面形式为一板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5米,车行道宽11米,人行道宽度为2米;支路道路红线为12米;巷道宽8米,满足基本的消防要求。

规划结合村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村民广场,兼做村庄集中停车场,主要满足村民日常休闲及集会需求。

规划村庄道路广场用地1.92ha,人均30.24㎡,占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的13.71%。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村庄现状绿地较少,仅主要道路两侧有道路绿化,没有集中公共绿地,小游园等街头绿地也相对缺乏。

村庄公共绿地按照村庄公园和组团公园进行两级布置,规划绿地布局注重点、线、面相互结合,并加强与农田、林地、果园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村庄绿地系统。

村庄主要道路两侧,修筑花坛,选择色彩鲜艳、观赏性强的当地花草物种,增强地域的可识别性。结合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村庄公园,美化村庄环境;沿村庄支路建设街旁绿地,并布置石桌、石凳等设施,增强绿地的实用性。

规划村庄绿地1.30ha,人均20.47㎡,占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的9.29%。

公共建筑规划

村庄公共建筑规划以村委会为中心进行集中布置,形成村庄的公共服务中心。村庄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公益型公共建筑和商业服务型公共建筑两大类。

公益型公共建筑包括文体、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设施,商业服务型公共建筑指日用百货、集贸市场、食品店、综合修理店、便利店、娱乐场所、农副产品加工店等。由于村庄人口较少,所以配置公共建筑的面积较少,因此规划中在方便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采用组合式公共建筑,以承担多种面积较小的服务职能。

具体规划公共设施建筑项目,参见下表:

公共设施建筑项目配置表

供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规划村庄人口0.08万人,规划人均综合用水量160升/人·d,平均日用水量为230.4m³/d,则年用水量为46720m³/年。

2、供水设施

规划采用集中供水的供水方式。对村庄管道已达到使用年限、严重老化、影响使用的管段,及时进行更换,管径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管段要加大管径,增加居民和产业发展的用水保障。

排水系统规划

规划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污水处理实现面源治理和点源治理相结合,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以后,严格控制排入自然水体的水质标准。

污水量按平均日供水水量的80%采用,预测平均日污水量为230.4m³/d*80%=102.36m³/d。

电力系统规划

村庄规划建设10kv供电站一座,占地150平方米。电力线沿主要道路布置。村庄用电主要为生活用电,用电量预测依据以下公式计算:生活用电量=规划总人口÷5.0×户均用电指标×全年小时数8760×同时使用系数0.7×有效使用时间系数0.2。

规划生活用电量指标取1.0kW/户,则村庄年生活用电量为20.32万kW•h。

电信工程规划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通信的要求日趋高涨。村庄规划建设电信站一座,占地150平方米。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结合周边电信站位置及主干光缆的走向确定村庄点缆接入模块点的位置及交换设备容量。依据移动通信基站服务半径的要求预留建设移动基站的位置。规划结合村域规划统筹考虑,确定村庄内通信管道的走向、管位、管孔数、管材等。规划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燃气工程规划

村庄规划建设燃气储气站一座,兼具储气和调压功能,村庄燃气输送采用低压供气系统。村庄燃气主要为村民生活用气,用气量指标按2300MJ/年•人计算,则燃气用气总量=规划总人口*80%*2300MJ/年•人,规划全村总用气量为144.9万MJ/年。

竖向规划

村庄现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标高1205.54米,最低点标高1202.55米。竖向规划遵循“尊重自然,合理开发”的原则,结合地形的坡度、坡向,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建筑物基础建设工程量,尽量使土方就地平衡,降低建设成本。

村庄所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常年干旱少雨,因此道路竖向设计中不再考虑道路纵坡的排水要求。其它场地竖向设计遵循:

1、密实性地面和晒场:0.3—3.0%;

2、运动场:0.2—0.5%;

3、娱乐场地:0.3—2.5%。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村庄环境卫生规划应统筹考虑,加强与乡镇环境卫生规划的衔接。村庄环境卫生规划内容包括环境卫生设施配置以及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

村庄生活垃圾应坚持“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

大力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100%,普及水冲式卫生公厕。村庄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m。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应做到密封和防渗漏,取消露天垃圾槽的收集方式。村庄指定专人定期清扫、收集垃圾并在中转站集中后运送至乡镇以上的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处置。

规划建设垃圾收集点和小型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可在路边选择适当位置建设,不再单独占用建设用地,服务半径不超过100m。规划每个居民点集中建设一个小型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小于1.0km,。

结语

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可以对村庄建设和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次村庄规划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导思想,以“对口援疆”和“富民安居工程”为契机,规划坚持“立足长远,讲求实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经济实用,改造与新建并举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因地制宜、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8288)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庄规划;公众参与

引言: “公众参与”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社会,逐步由城市社会问题、种族问题以及“反文化”运动等引入到城市规划领域,并最终成为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城乡规划制度的重要决策机制[1]。综观各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从“田园城市”阶段的城乡融合发展,到新时期的城乡协调发展,村庄规划始终被视为城乡协调的有机载体,体现了立足现实、尊重主体的人本规划思想。美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城市主义促使蔓延的郊区化发展向紧凑的社区式建设转变,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性村庄建设工作:一方面成立了独立的专项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政策制度以控制高质量农田非农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增强社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种控制与疏导相结合的策略模式是基于社区主体需求的有效牵引,推动社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德国实施的村庄更新计划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人口发展为核心,先由基层政府根据居民意见和现状提出更新申请,再由工作组进行调研、评价、居民访谈,制定指导大纲,最后才是更新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基于村庄居民意愿的自适应性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村庄规划过程充分表达了对主体需求的尊重,体现出两个核心价值取向:“安居”和“乐业”。从新农村建设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我国对村庄规划的探索日趋多样化,传统与现代有机糅合思想、城乡融合模式、循环经济、生态低碳、有机疏散等理念等创新性的理念和技术层出不穷。也有学者认为基础设施是村庄规划的重中之重,着眼于村庄基础设施协同化的创新性设计。但相关研究成果多偏重“创新”,对规划建设的“初衷”少有深度思考。“创新”固然是契机,但村庄规划立足之根本却在“主体”,即活动于其间的利益个体或者群体。新型城镇化提出“以人为本”的战略核心,体现在村庄规划和建设中便是实现主体的“安居乐业”,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村庄规划的价值取向是殊途同归的。相对于城市规划,村庄具有 “人少”、“人熟”以及“人和”的特点,提供了“自下而上“规划方法试验的有力条件。本文试图结合西方先进经验,探索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公众参与村庄规划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一、双向互动式村庄规划模型(TPTB )

我国目前的村庄规划方法属于“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规划过程中,政府是主要决策者,规划技术人员是政府意志融合入规划方案的操作者,而规划的实际服务主体――居民却反而成为规划无关者。这显然是违背当前社会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和人本精神要求的,需要基层主体参与机制的构建。但要将基层居民这个数量庞大,性质多元的复杂群体纳入到规划决策过程并不容易,需要科学的方法框架的设计和架构。我国当前体制背景决定了“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无法完全改变,同时整体层面的战略决策也需要基于上层意志和宏观视角的政策导控。由此,本文借鉴主体协同理论,设计构建了“双向互动式村庄规划模型Town Planning Model Based on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Top and Bottom(TPTB )”,通过主体需求感知与意愿表达机制的揭示,创建上层决策控制与基层意志体现的沟通平台,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所谓TPTB模型,即结合“自上而下”的决策控制与“自下而上”的表达沟通机制。其中“自上而下”的决策控制是技术人员所熟悉的,而“自下而上”的沟通机制却是在村庄规划中达成实质性公众参与的极大挑战。该模型中沟通上层和基层的通道是主体需求和意愿表达平台,即能够有效反映基层主体对村庄规划方案意向和偏好的方法体系组织与架构。

二、案例实践――东台市五烈镇村庄布局规划

(一)案例区概况。五烈镇地处东台市域西北隅,属苏北江淮冲积平原,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镇域户籍总人口为7.58万人,现状行政村共35个,包括189个自然村点。镇域总面积约117.51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11.94 km2,人均村庄建设用地225.3 m2/人。根据国家及江苏省相关政策要求,村庄空间建设以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手段,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引导分散的居民点稳妥地逐步向城规划居民点集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政府意志主导下的最初规划方案是村庄居民点高度集中,到规划期末合并为九个集中居住点。这显然是有悖于实际发展规律的,可操作性不强的。因此,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进行公众参与的TPTB规划模型试验。

(二)TPTB模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困境。(1) 基层主体数量庞大,需求多样。公众参与的引入使得村庄规划需要考虑、平衡的因素大大增多,冲突、矛盾协调处置的难度将远胜从前。面对参与程度的不断扩张,各方参与主体的权益诉求不断增强,增加了决策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规划决策效率。进而可能由于参与各方期望值和最后规划结果之间的巨大落差,进而导致公众对参与失去信心。(2)基层主体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 具备一定的规划知识是规划设计人员与居民有效交流的基础。但村庄规划的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对于接受专业性较强的规划知识的能力和兴趣都很有限。一方面规划专业知识本身比较复杂,短时间内难以完全理解;另一方面,村民自身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村庄规划。因此,如何能让基层主体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是TPTB模型实施要破解的困境之一。 (3)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国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工作中的问题积弊已久,公众参与规划早就流于形式而非注重实际。在这样一个充满公共信任危机的背景下,公众对参与规划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信任,在规划过程中很难调动村民主动参与规划讨论,即使参与也是出于应付心理。这种状况将使试验结果失去原本的价值。

(三)困境破解策略与措施。(1)“权益”角度的切实宣传。信任危机一旦出现,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的政府意志主导的规划模式使公众对意志表达失去了信心,变成了沉默者。公众的沉默又进一步导致了政府主导程度和宽度的加深。要破解这个恶性循环,就需要通过“权益”的明确来恢复基层主体对意志表达的信心。只有明确了公众权益范围,并予以政策性的保障,才能让公众不再沉默,恢复对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政府才能更加明确公众意志表达的范围和程度,由此形成良性循环。(2 )“精英”的选拔与培训。主体数量较多,文化素养与思想水平良莠不齐,在规划过程中,要兼顾每个个体的意见和需求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精英”选拨。“精英”是指基层主体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由少数个体,主要特征包括:①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③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④具有较高威望或者较好人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精英”是政府、规划人员与基层主体沟通的重要纽带。(3) 基层主体心理的实验性调查。根据实地调查和主体需求规划设计多种方案,然后把每种方案量化成可以选择的设计细则,以问卷的形式发给村民,由其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进行选择,最后统计评价得出最优方案。村民通过“心理实验”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规划设计人员通过引导、转化、提炼编制方案设计细则。

(四)试验过程。在规划工作开始之前,首先是权益的明确,由政府政策性文件,规定基层主体的权益范围,恢复公众参与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宣传和“精英”人员的选拔与培训。然后进入公众参与的方案设计阶段,并最终形成四种方案。对其进行量化设计,提炼成设计细则(表1),做成调查问卷。由于人力和物力限制,最终采取住户代表的形式填写了问卷,即每村随机抽取10户,由规划人员上门访谈,完成问卷的填写。最终进行统计和评价(表2),得出最优方案。

结论:村镇空间特征同时具有地域文化传承的复杂性和人文社会关系的简单性,更有利于TPTB规划模型的实验;在TPTB规划模型的应用关键在于基层主体参与积极性的调动,所以只有明确上层和基层各自的“权益” 界限,才能确保村镇规划过程中基层主体地位的体现;有效的“基层主体参与”的规划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居民自身文化素养和主体意识,而且为政府掌握公众需求、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洵.新时期福建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探索及实践[J].规划师,2013(1):57-60.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牢牢把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继续围绕强基础、重民生、促增收,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努力推动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环境改善,为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20__年底,全市所有村庄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未硬化的街坊路实现硬化,已破损的路面得到修复;村内因地制宜进行绿化美化;10年以上老化供水管网得到改造,基本实现一户一表;处于全市重要地表水源地规划内的村庄和市级民俗旅游村庄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户垃圾实行源头分类;村内建设卫生公厕,没有达到无害化要求的户厕得到改造;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20__年度建设任务

1.总体任务。根据《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__年)》的总体任务,结合任务完成情况,确定20__年任务。20__年,计划新编900余个村庄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完成剩余1400余个村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硬化街坊路2813万平方米,街坊路两侧绿化1050万平方米,改造老化供水管网4868公里,安装水表26万个,在160个村庄实施污水处理工程,为89个乡镇农户配齐垃圾源头分类桶(袋),为71个乡镇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在66个平原乡镇建设垃圾资源再利用处理设施,在24个边远山区乡镇建设小型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改造户厕19.3万座,建设农村公厕3157座。

2.分区县任务。具体任务见附表。根据《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__年)》的总体任务以及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结合区县村庄数量、农业人口规模确定了各区县-20__年的建设任务,减去各区县工程建设完成部分,计算得出20__年的工程建设任务。由于个别区县实施的工程建设任务超过当年下达的任务,经与区县沟通,结合区县农村实际需求,确定了20__年建设任务。

二、村庄规划编制和工程建设标准

村庄规划编制要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组织管理的通知》(京新农办函〔〕8号)附件中“北京市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和成果要求”、“北京市一般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和成果要求”的规定进行编制,并经过区县政府审批。

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据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其中街坊路硬化、污水处理、户厕改造、公厕建设等工程建设依据《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__年)》中“五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参照标准(试行)进行建设;新农村街坊路绿化依据《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街坊路绿化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首绿办字〔〕7号)进行组织安排;老化供水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依据《关于统筹做好新农村供排水工程建设的通知》(京水务农〔〕97号)进行组织建设;垃圾源头分类依据《北京市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指导意见》进行组织实施。

三、资金安排

(一)总投资

根据20__年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及相关投资标准进行测算,20__年计划投入规划编制费、工程建设费、工程监理费、管理和不可预见费67亿元。其中规划编制费1.1亿元,工程建设费61亿元,工程组织及监理费1.8亿元(根据相关标准,工程监理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3%计提),管理和不可预见费3.1亿元(根据相关标准,管理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0.1%计提,不可预见费按工程建设费用的5%计提)。

(二)投资来源

20__年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仍通过市政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区县配套资金和贷款融资等途径解决。其中市政府转移支付资金21.9亿元,即规划编制费用1.55亿元、街坊路硬化7.883亿元、老化供水管网改造和一户一表4.867亿元、污水处理2.745亿元、垃圾处理1.18亿元、户厕改造0.95亿元、公厕建设1.896亿元,绿化0.83亿元;区县根据工程建设费用的1/3进行配套,工程监理费、管理和不可预见费等由区县财政统筹安排,区县财政需安排资金25.2亿元;在市政府转移支付、区县财政安排部分建设资金后,仍有19.9亿元的资金缺口,区县可按照的方式通过向银行贷款进行解决,贷款本息可在以后年度的转移支付资金中进行安排。

四、工作保障措施

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道路、绿化、供排水、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多项具体工程,包括从地下到地上,从规划到建设的全过程,具有工程量大、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受益人口众的特点。而且,今年的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市级重点投资项目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这就要求市、区各级部门要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的组织安排好此项工程,创新体制机制,确保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农民在工程建设中就业增收,确保政府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一)创新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各区县经过调整、完善,都建立了领导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体制和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组织推进机制。20__年,各区县、各部门要从建设世界城市、夯实农村基础、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科学发展的高度,深化对新农村“五项基础

设施”建设的认识,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乡镇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五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二)创新和完善责任机制

市新农办会同市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检查评估办法,确定工程建设总体任务并下达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负责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估;郊区各区县政府为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主体,负责“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工程的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资金拨付和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市级重点工程管理要求,各区县“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区县相关部门)要及时与市建委签定阳光工程责任书,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工程施工组织管理。

(三)创新和完善项目审批和农民参与机制

各区县要将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为本区县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纳入政府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拓宽农民参与机制。要把农民参与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硬指标,凡是当地农民能干的,应当让农民去干,把当地农民的参与程度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标准,并列为考核的内容,切实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

(四)创新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一是创新和完善台帐备案制度。各区县新农办要按照市新农办下达的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会同区县各相关部门制定本区县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方案和任务台账,明确本年度拟实施的村庄名单、具体工程建设任务、各项工程的组织实施主体、工程进度安排和投资计划。并于20__年3月15日前,将本区县20__年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方案及任务台账报市新农办备案,作为市各相关部门检查评估各区县工作的依据。

二是创新和完善月报告和月通报制度。为掌握各区县“五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进行调度和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出现的问题,请各区县新农办指定专人从20__年3月份开始,每月25日向市新农办上报本区县《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统计表》,同时,将项目组织实施中总结的经验及出现的问题一并上报。市新农办从20__年3月底开始根据区县进度每月以《新农村简报(特刊)》的形式进行通报。

三是创新和完善检查评估制度。市新农办会同市各相关部门根据区县工程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随机抽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检查力度。对措施有力,工程又好又快的区县予以表彰鼓励;对工程组织推进过程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广示范;对措施不力,工程进度缓慢的单位要督促整改。计划于20__年7月和10月份别组织一次“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检查评估活动,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奖励的重要依据。

(五)创新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属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各区县要切实加强资金的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和截留。同时,各区县要按比例将配套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根据财力情况对缺口资金进行贷款融资,并根据项目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

(六)创新和完善长效运行机制

,郊区1700个村庄完成了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20__年,还将有1400余个村庄实施“五项”工程,到20__年底,全市郊区农村街坊路、供排水、垃圾、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然而,完成工程建设只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管好用好已建的设施才是关键。因此,各区县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长效运行机制,保证设施有人管、运行有制度、资金有保障。市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指导并协助区县搞好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护水平。

20__年北京市新农村“三起来”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夯实北京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农村新能源、新环境和新生活建设,20__年继续在北京郊区实施“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以下简称“三起来”)工程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以及科学有序地安排新农村“三起来”年度工程建设的要求,确保“三起来”工程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按照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为目标,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快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扎实推进新农村、新能源、新环境和新生活建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为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二、建设原则

(一)规划先行,稳步推进。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按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在工程推进中,根据技术成熟程度、资源禀赋和农民需求以及村庄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有计划、按标准分类推进,实现集约、节约、环保、安全建设。

(二)两级统筹,鼓励创新。“三起来”工程建设实行市区(县)两级统筹:市新农办协调相关部门全面统筹各项工作;区县政府是本区县实施工程建设的主体,在确保完成市规划的基础上,可自主选择符合建设方向且本地农民欢迎的建设项目。对区县创新且具有推广意义的项目、技术与模式市级给予奖励,并根据郊区农民需求将其充实进“三起来”工程。

(三)调动主体,惠及农民。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养农民责任意识,各项工程的实施要制定相应惠农政策,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务工机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建管并举,完善机制。“三起来”工程建设要突出实效,建管同步,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在工程建成后,及时进行产权移交,明确管理主体,确立管护责任,健全管护制度,促进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三起来”工程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目标

20__年“三起来”工程建设,主要以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加强农村沼气、生物质气化技术创新、管理维护和配套服务,年底前将现有“两气”工程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使已建成的“两气”工程全部实现安全、稳定、高效运转;以农宅改造和建设、公共浴室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材料在农村的应用,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以治理养殖场环境、建设雨洪利用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宜居指数;以加强运行管理,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为重点,大力推进

管护机制创新,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农村“生态环境靓化、生活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舒适化”。四、建设内容

(一)“亮起来”工程

更换户用节能灯765.5万只;更换村内公共场所节能灯11680只;更换村内节能路灯45411盏;安装太阳能灯9700盏,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农业产业园区以及未安装路灯的村庄,已有普通照明路灯的村庄原则上不再安装太阳能灯,主要以改造更换节能路灯为主。

(二)“暖起来”工程

建设太阳能公共浴室133处(未含市发改委待批项目200处);对16900户农民既有住房进行墙体保温改造,对4160户农民新建住房进行示范建设,开展多种节能技术综合利用;建设800户地热采暖示范工程。

(三)“循环起来”工程

科学利用成熟技术,以“一站多村、联村供气”的方式发展大中型沼气站8处,大型生物质气化站8处,对以前建设的“两气”工程进行技术攻关改造,解决焦油污染问题,完善服务体制,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供气效率;新建生物质燃料成型加工厂3个;示范推广自动跟踪聚光太阳灶100台;推广户用沼气500户;建设雨洪利用工程150处;开展粪污治理工程和有机肥厂建设140处。

五、建设标准

新农村“三起来”工程建设依据《北京市新农村“三起来”工程建设规划(-20__年)》中的《北京市新农村“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建设参照标准(试行)》、《关于北京农村“两气”工程建设指导意见》进行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三起来”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创新,使郊区“三起来”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按照“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工作机制,市级成立“三起来”工程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全面统筹“三起来”工程建设工作。区县政府也要完善相应组织机构,履行相应职责。

市新农办负责全市“三起来”工程建设规划实施的总体协调,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科委、市市政管委、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等市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联合检查等工作制度,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在规划统筹、标准制定、评估考核等方面做好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区县新农办负责对本区县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工作,要以工程规划为依据,结合农民实际需求,就年度计划任务、实施地点、建设内容、推进措施、实施进度、完成任务时间及相应配套政策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二)编制计划,明确任务

各区县新农办要按本实施方案要求,编制本区县20__年“三起来”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任务台账,明确本年度拟实施名单、具体工程建设任务、各项工程的组织实施主体、工程进度安排和投资计划。各区县在确保完成市政府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自主建设内容,并于3月15日前将本区县实施方案及任务台账上报到市新农办备案,作为市各相关部门检查评估本年度“三起来”工作的依据。

(三)简化程序,农民参与

20__年“三起来”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全部下放到区县政府,特殊审批要求的除外。各区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完善审批程序,建立绿色通道,减化审批步骤,缩短审批时间,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凡是当地农民能干的,应当让农民去干,要把当地农民的参与程度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标准,并列入市对区县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

(四)落实资金,专款专用

按照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方案,20__年“三起来”资金继续从三个渠道保障:一是市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今年继续安排48581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市农委)44581万元,雨洪利用工程资金(市水务局)4000万元,这部分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市相关部门安排年度专项资金,各区县根据市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三是“三起来”工程维护运转费用以及各区县自主安排的项目,由区县财政自行统筹。各区县要设立专门账户管理,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五)健全制度,加强监管

按照月例会、月调度的工作机制,继续对“三起来”工程进行督导。一是继续执行检查通报制度。各区县要选定专人负责各项工程的任务落实和统计工作,从20__年3月份开始,每月25日前向市新农办上报当月“三起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市新农办每月对各区县工程进展情况全市进行排名通报,对进展缓慢、措施不力的区县重点进行督导。二是继续执行评估制度。20__年7月和10月份,市新农办分别组织一次“三起来”工程检查评估活动,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评比奖励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资金审计。各区县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得挤占、挪用和截留。同时,各区县要按比例将配套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按建设项目和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市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三起来”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篇6

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6月全面启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来,山东省寿光市在总书记视察寿光时提出的“四点希望”精神指引下,按照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本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村民自治、干部带头、社会赞助、稳妥推进”的原则,抢抓机遇,团结实干,强化村庄综合整治工作,镇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6元,该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节水型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首批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已经通过考核组验收。寿光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长远,科学规划

为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村庄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造福农民.山东省寿光市按照“因村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和“五化五通两改一有”的硬件建设标准.实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镇村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寿光市按照城市的定位,聘请名家名人对镇村建设进行了高标准规划,目前全市16处镇街道和50%以上的村庄全部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2005年底,寿光市对各镇街道的规划进行了评比展览,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到2006年年底全市976个村庄全部完成新一轮规划。2006年初,他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占地3800平方米的钢结构展览馆,把城区和各镇街道的规划陈列展览,供市民监督。在镇村规划的编制中结合镇村实际,委托有关设计院设计了多种简洁大方、美观实用的住宅楼方案,按照示范型、普通型、过渡型3个建设标准,装订成册,发放到各镇村,又在《寿光日报》连续刊登了山东省建设厅推荐的优秀住宅设计方案,供农村居民建设住宅时选择参考,为农民住宅建设提供了方便,确保了村庄综合整治按规划保质量地顺利进行。二是抓好典型示范。寿光市在全市范围内选定了三元朱、马寨等16个典型示范村,各镇街道确定了2~3个带头村,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努力将其率先建成样板,为全市的村庄综合整治趟出路子,做出示范。三是实行分类指导。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设计了多套村庄整治规划方案,因村制宜,逐步推进,初步确立了2006年底35%的村、2008年60%的村、2010年80%的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目前.全市1/4的村庄已基本达到了村庄整治标准,率先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实行多元投入,强化资金保障

为多渠道筹措村庄综合整治所需资金,寿光市积极探索了“六个一点”的投入机制:一是地方财政投一点。充分发挥市镇财政建设新农村的主渠道作用。在安排财政支出盘子时,重点向“三农”倾斜。3年来,市财政用于扶持“三农”的资金达11.3亿元,支出比例达到53.2%。二是有关部门帮一点。开展了市直部门包村活动,部门和农村结对子,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2005年,全市市直部门累计捐助资金307万元。公路局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投资40多万元为马寨村修建柏油路2300米,硬化面积1.4万平方米,改善了该村的交通条件。三是村集体经济筹一点。引导支持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拿出一定积累用于村庄建设。2005年以来,全市村集体经济已累计投入资金6700万元。侯镇大地沟村依靠将盐碱地改造为盐田的办法获得的承包费,用于村庄整治,解决了所需资金。目前,该村已实现了“五通”,村内大街安装路灯198盏,实现了全部亮化。2006年春天,又投资近80万元,对村内大街进行了高规格、高标准绿化,实现了一街一景。四是社会各界捐一点。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村庄综合整治,特别是动员先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捐款捐物,用于修路建桥,发展村内公共事业,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五是农民群众出一点。按照“一事一议”、“自主自愿”的原则,发动群众积极投资投劳,以实际行动改变村容村貌。化龙镇马庄村,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发动群众积极捐款,顺利实现了村内主大街的柏油硬化。六是市场运作搞一点。对村庄绿化、垃圾处理、道路硬化等,寿光市探索实行了竞标、拍卖、承包和有偿服务等市场运作的方式。既创新了村庄管理办法,又节约了建设资金。2005年以来,全市各镇街道、村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5.02亿元。

三、强化“五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寿光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总要求,把握村庄整治工作的内在联系,不断丰富和深化内涵,确立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寿光为目标: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整治“脏乱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五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五通(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二改(改厕、改灶)、一有(有必要的文体场所和文体设施)”为硬件建设标准;以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法规约束有机结合为保证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寿光市从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环境差等群众最不满意又最容易突破的问题人手,着力开展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五化”建设,力求让群众短时期内看到明显变化。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把全市村庄分成三类: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村庄,村内街巷全部实现柏油(水泥)硬化;基础条件较好,经济条件较强的村庄,村内主要道路实现柏油(水泥)硬化;基础条件一般、经济实力弱的村庄,村内主要道路沙石硬化,方便出行。目前,东岔河、大地沟、东地沟等村已全部实现村内街巷柏油(水泥)硬化。已有1/4的村庄实现了主要街道和重要区域的亮化。在绿化上,寿光市根据不同情况,确立了“城中村”广植长寿树、长青树,尽量少栽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原则,逐步实现“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绿化目标;农村原先栽种的树尽量不刨,该补的补,该挪的挪,该间移的间移,避免劳民伤财。以道路、庭院绿化为重点,在房前屋后、院内院外、空闲地大搞绿化,增加绿量,在苗木品种的选择上,尽量栽植果树、月季、连翘等经济树种和花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净化上,寿光市提出了村村建设垃圾池.主要街道放置垃圾箱的治理要求,

形成了“户装、村清、镇运、市统一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推广使用沼气等卫生能源,有条件的村发放液化气等方式,逐步实现村内无“三大堆”。全市采取镇区建设带动,部门包靠推动等措施带动农村文明建设,加大村镇环境整治力度,镇村的道路、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积极拓展业务辐射区域,坚持工作中心下移,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对全市2/3以上的镇区环境卫生实现了有偿托管,全市48个城中村全部实行了托管:在完成城区园林绿化任务的基础上,对各镇村内街道进行园林式绿化,一街一景,强化了绿化效果,提升了村庄绿化水平;路灯所抓住村庄综合整治的有利时机,根据各村庄的实际情况,帮助安装了经济实惠、美观大方的路灯,节约了资金。2005年以来.全市各镇街道、村新修、维修道路762.56公里、排水沟714公里,安装路灯5788盏,修建垃圾池694个,购置垃圾箱1142个,有效解决了农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象。在山东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和自来水,建起了数字电视平台,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2%。2006年以来。寿光市紧紧抓住春季绿化的大好时机,大搞植树造林工作。在全市掀起了植树绿化的高潮.市级班子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有效促进了植树活动的开展,村庄绿化和区域绿化、林带绿化都已形成规模,2006年全市各镇村共栽植各类成型树种396万株,绿化效果明显增强。

四、创新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效果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篇7

通过三年努力,按照 “一年有起色、 两年见成效、 三年上台阶 ”的目标 ,规划末期基本实现

: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村民生活富裕安康,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村务管理民主有序,达到减少农民、搬出农村、进入城镇的目的。

根据枣办发【__】4号文件和县“两区同建”领导小组制定的《__年全县“两区同建”工作的推进计划》(枣农提【__】5号)、《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程序(试行)》(枣农提【__】8号)、《关于加快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通知》(枣农提【__】9号)等文件的要求, 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由前__、后__、东__、西__、菜园等5个村迁建组建__农村新型社区。在广泛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以前__村为中心建设__新型农村社区。

(__-2015)经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一期搬迁前__村,180户,579人,规划建设6栋住宅楼,已建4栋6?1楼房,可容纳 132 户住户、16户商铺。前__村176户、 576人,村庄占地471.6亩,其中,保留区:占地面积131.76亩。①前__村枣景线公路南侧宽度为 44.19米 、涉及20户、北侧宽度 52.17米 、涉及25户,共计涉及农户45户、村庄占地面积92.76亩;②医院占地5.8亩;③工厂占地25.3亩;④秀贞路占地7.9亩。上述四项不列入搬迁拆迁范围;拆迁区:面积339.84亩,涉及农户131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占地面积30.6 亩。新区建成、拆迁区拆迁完毕后,可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并形成土地指标309.24亩,可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指标有偿使用资金4638.6万元。

(2015-2016)二期搬迁后__村,963人,272户,该村预计可节省用地493.95亩,复耕后可用于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种植棉花预计亩产500公斤 ,净利润约为1000/亩元,可创造年利润约50万元;种植大棚蔬菜,年亩产值约5000元,净利润约为4000元,可创造年利润约为200万元。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篇8

工作目标为:

(1)社会总产值力争完成50亿元;

(2)财政收入力争达到3000万元;

(3)固定资产投入5亿元;

(4)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

(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6)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沧州“十强”乡镇。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2006年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项目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按照“项目突破,龙头带动,突出特色,产业兴镇”的发展思路,围绕五金、玻璃钢、弯头管件、建筑业的提升,不断扩大传统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强镇步伐。

1、提升壮大优势产业。把五金、玻璃钢、弯头、建筑业作为全镇的四大特色产业,围绕延伸拓展产业链条上项目扩规模,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行业竞争力。在五金产业上,加快台湾(白庄)项目群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的球化线材及干壁螺丝二期生产项目、投资1.0亿元的五金焊网二期生产项目、投资1.0亿元的雄骅高强度螺栓生产项目,积极推进爱邦公司五金包装出口基地项目和台湾大中公司模具生产项目的开工建设,争取台湾雄线公司标准件生产项目和春雨集团公司热处理生产项目早日立项。在玻璃钢行业上,着力推进玻璃钢项目群建设,重点抓好康华、永兴、兴海三大玻璃钢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玻璃钢联建项目、池庄玻璃钢实业公司技改项目以及康华玻璃钢公司玻璃钢水箱生产项目、长虹玻璃钢公司玻璃钢观赏制品项目、小堤庄新上玻璃钢生产项目。在弯头行业上,重点抓好鑫鹏管件公司新上三通生产项目、金富博管件公司新上弯头管件生产项目、志强管件厂扩建项目以及希望管件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在建筑业上,以广信建筑安装公司为龙头,完成投资1.0亿元的颐园小区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同时抓好金海公司、聚金公司外协项目建设,培植外协加工户,壮大产业群体。

2、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台湾育农公司与金海公司合资1.0亿元的仓储包装项目、环球公司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资1000万元的菌肥项目、大堤庄电子配件生产项目、环球公司注塑、喷涂、墨粉项目,鑫源石化有限公司万吨沥清库项目,以及仙庄苜蓿加工项目、云庄种猪养殖项目。力促天津雪里奥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服装加工项目、大河南面粉生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全年力争新上项目3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5个,超千万元项目15个,超百万元项目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突破5亿元。

二、突出园区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内外招商

按照“筑巢引凤、借力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提升台湾工业园,扩展池庄玻璃钢工业园。做大专业园区,提升吸引力和承载力,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1、优化投资环境。在硬环境上,一是全方位提升台湾(白庄)工业园。聘请省规划设计院重新修订园区5000亩的规划;完成园区“工”字路和黄辛线白庄段“三块板”改造工程;搞好2000亩“七通一平”;启动园区服务建设;申报规划园区污水处理厂和11万伏变电站,并加快推进天然气进区工程。仿照“模具城”,在草堂规划建设台湾工业园外协加工区,促进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二是大力度推进池庄工业园二期北扩工程。参照“白庄模式”征占土地,完成150亩的北扩工程,统一规划建设高标准厂房,培育行业龙头,大小结合,立体发展。同时,高起点谋划陈马口园区,充分利用“人缘”优势,加大外联力度,积极发展“回归经济”。在软环境上,优化服务,提升亲和力和生产力。强化服务出生产力的思想,健全完善台湾工业园管委会,组建池庄工业区管委会,一口对外,扎口管理,全程化服务。同时,制定完善园区和产业政策,整合镇内外资源加快发展。 2、扩大对内对外招商。发挥产业优势,抓住台湾五金企业外迁的机遇,组织小团队主动出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招商活动。一是组织小团队赴台湾、珠三角、长三角当地对口招商,以商招商。二是组织相关人员赴广州、上海、江浙等地的台资企业,进行招商宣传,吸引台资北迁。三是组织相关企业老板赴衡水、德州、江浙地区,重点对玻璃钢行业进行考察招商,提升玻璃钢行业。力争全年引进内资1亿元,引进外资2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入5亿元。

3、搞好劳务输出。加强劳务培训,聘请教师、技师等由镇劳务站分期分批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建立详实完备的劳务档案,利用和天津、北京、塘沽等建立的劳务关系,扩大输出范围。年力争培训输出劳务工500人。

三、突出冬枣产业,建好市场,搞好服务

围绕建设生态大镇,以发展“高效、生态、观光”农业为方向,按照“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典型示范、突出特色”的思路,做大做强冬枣产业,大力发展其他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1、抓好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冬枣产业,以贾旧线为重点,以大方大片,企业化冬枣园为主,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发展云庄、郭庄、小六、白庄等4个冬枣采摘观光园,鼓励片林圈园对外承包,实行企业化经营。力争年内再植冬枣5000亩,力争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冬枣生产基地之一。大力发展其他产业,根据优势种植特点,稳定现有的西崔庄、东仙、大庄等12个苜蓿大方,完善2个标准化苜蓿生产基地,建设**片红薯种植基地、建设大马闸口片蔬菜基地、才元养牛基地、仙庄食用菌生产基地。力争年内发展红薯种植8000亩、蔬菜1000亩,发展食用菌大棚300个,牛存栏量达到3000头。

2、搞好服务。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贷款担保并予以财政贴息等手段鼓励村干部、机关干部等走出家门闯市场;成立镇冬枣协会,建设以村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成立冬枣公司,培养经纪人,建设气调库、引进批发商。以冬枣园为主,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创主牌,争取打开国际市场;完善苜蓿协会,培植红薯、食用菌、蔬菜协会,吸收会员壮大队伍,增强协会服务功能;建设**畜牧防疫中心,搞好疫病防治体系,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

3、建好市场。筹建贾象冬小枣交易市场、沿黄辛线规划建设冬枣散市场、**红薯专业市场,规范提升**大牲畜交易市场,强化管理和服务,选择和培训一批经纪人,建成全市规模较大的交易市场。

四、突出“白庄速度”创建文明生态村,构建和谐社会版权所有

按照“统筹规划,全面发展,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升白庄,以点带面,加快文明生态村创建步伐。

1、按照小城镇要求提升白庄。实施由省规划设计院设计的白庄小城镇规划。在园区建设上,完成园区内“工”字路建设,及绿化、美化工程。完善水、电、路、讯配套设施建设,新上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区内排网建设。在村庄建设上,启动别墅区、楼房区建设,完成家庭双线供水工程,改厕工程及周边村辐射路建设。在文化建设上,投资200万元新建白庄教学楼,完善图书室、老年活动室,新建广播站。在公益事业上,探索村民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改革。争创全国文明村。

2、深化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白庄、西大庄示范村创建水平,力争成为全市乃至沧州市的创建典型。以“四化”为突破口,完成云庄、大贾、郭庄、仙庄、草堂等12个村的路肩硬化、胡同硬化和街道绿化,完成全镇21个村的街面净化,完善全镇40个村的路灯建设,全部“亮化”。争取村村通工程,完成白庄至周边5个村、完成草堂至狼洼、大堤至池庄10公里的道路修复,完成狼洼、李皮庄、**等4个村的村内道路翻修和新修。扮靓黄骅“南大门”,建成沿街公园。扮靓贾旧公路生态线、黄辛公路特色产业线,新修生产危桥2座,新打或维修机井6眼,建淡化站4个,解决群众饮水困难。

3、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积极培植财源,加大征管力度,增收节支,确保工教人员工资和重点建设支出。认真搞好救灾济困工作,救助特困户、低保户,关注弱势群体,做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保证困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改善教育教学条件,重点申报兴建白庄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仙庄中心园建设。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争取济身全市先进行列。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加强疫情疫病的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发展壮大民族经济。

五、突出基层基础工作,抓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

1、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任长霞、牛玉儒等先进事迹;开展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板报、网络、广播、学习资料等方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学习培训,开展好分析评议,确保取得实效;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切实发挥电教室、远程教育网络、党员活动室等对村干部进行任职培训,鼓励镇村干部参加各类成人教育,提高镇村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围绕建设“四型”(学习型、服务型、诚信型、廉洁型)机关,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一次业务学习,做到学习有笔记、有心得、有体会,上墙入栏。

2、加强作风建设。探索行政权力透明运作和窗口一站式服务的新路子。继续实施“六个一”工程,进一步健全镇、村干部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工作量化考核机制、督查落实机制、廉洁自律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机制。改进作风,促进工作。

3、加强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要求,全面加强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完成后进村班子转化工作,全面推进“一制三化”;推行农村干部养老保险改革。完成10个村远程教育网点的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积极培养35岁以下优秀青年、致富能手、企业骨干、新村委会成员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搞好政务公开,严格村务公开工作,规范村财“双代管”制度,搞好民主议政工作,发挥村民代表推动农村工作的骨干作用,推进以村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民自治。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篇9

现在,我受中共*镇第十六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中共田庄镇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全镇人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召开的一次意义极其重大的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完成好县委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全面推进我镇今后五年的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四年来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四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本着“以民主本”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相关产业,狠抓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二三产业带动战略,积极引导农民搞好劳务输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抓经济、保稳定、求发展,使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扎实认真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乡镇职能转换的新路子,优化服务功能

几年来,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宣传零五、零六年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并积极赴诸于行动上。同时,积极开展了“五型机关”、“五型支部”创建和乡村两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以“保持党员先进性,发展镇村经济,服务农民大众”为目的,提出了“顾全大局,服务群众树正气;艰苦朴素,振奋精神求发展;模范带头,培植产业富百姓;强化教育,创建和谐新农村”的工作目标,极大的推动了全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工作效能,按照县委的安排,我们还积极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工作,建立了“三办”及其所属的“服务中心”的组织机构模,精减了机构,提高了服务“三农”的工作效能,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2.紧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镇村干部队伍素质

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可靠保障。我们以“五型”机关创建,机关作风整顿为契机,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等形式从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干部队伍的培养。在村级我们建阵地,搞示点,抓培训,重考核,解决村干部“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四年多来,我们发展年轻党员80多名,调整村干部17名。动员镇干部积极参加再教育,再培训,使87%的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技术学历。

3.巩固壮大退耕还林成果,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相关后续产业

实践证明实施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这一地区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全镇退耕总面积达3万多亩,农民年可享受国家补助867万元。同时,镇党委还在栽植业上下功夫,发展壮大林、果产业,目前全镇红枣面积1.47万亩,大叶桑6000亩,大扁杏6300亩,苜蓿1.4万亩,并以此来带动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品质改良,示范户的扶持使得养殖业得以日益壮大,目前全镇羊子存栏1.02万只,从根本上解决了退耕经济效益的单一和我镇今后发展出路的问题,并尽可能的为群众提供良种引进,解决资金设备,联系销售渠道,提供科技信息等各种服务。利用我们“绥德之星”的网络广告和内蒙商家签订100吨的苹果销售合同,并定期向群众发放实用科技资料和各种致富信息。

4.积极招商引资,打造“田庄”地域品牌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积极利用争资与集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实施了人畜饮水、农电网改造、学校、乡村公路、坝系建设等项目工程30余项,使全乡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经过多方努力,投资3000万元年产30万吨的田庄洗煤厂正式投资投入生产。为了营造田庄镇在县内外的良好形象,宣传田庄,服务群众,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实现办公自动化,2004年4月,镇党委、政府开辟了全县首家乡镇互联网综合网站“绥德之星—田庄镇”),现已正常运行了两年多,新开辟了乡镇论坛,家乡娇子等新的版块,力争把她建成一个融政治、新闻、文化、娱乐、论坛一体的一个综合的网站,进一步规范运作模式,强化服务职能,让关注田庄的人们在网上了解田庄、感知田庄。

5.强化二三产业带动,多渠道、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们的根本目的。镇党委、政府本着“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能人带动、规范运作”的工作思路,通过认真调研,引导群众兴办投资较少,周期较短,转向灵活的过度型企业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仅料石加工场就建起80余个,,解决富余劳动力1385人,年创收1920万元;积极引导劳务输出,积极主动地联系用人单位,有组织输出富余劳动力2040人,年可创收9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870元增加到2005年底的1875元.

6.规范计划生育管理,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优质服务

为了提高计划生育的质量和水平,我们推行计生管理人性化的理念,确立了以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模式,全面落实“优待优惠”政策。在自身建设上,加强对干部的业务技能和医务医德培训教育,加大对镇村服务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将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努力实现村级自治。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受到上级组织的多次表彰,也得到了群众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镇村两级干部辛勤工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干部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仍很差,危机意识不强,干部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外出务工的农民技能低,维权意识差,接受培训意识不够;传统落后的经营理念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困难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本届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始之年,本届党委将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的培养,抓班子,带队伍,抢抓机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二三产业为着力点,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研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为主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民增收的新跨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而努力奋斗的指导思想。

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工作目标,抓机遇、争项目、内抓环境、外抓引资为工作思路。深入实践,研究本镇镇情,明确思路,狠抓党建、文教、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工作,将困难人群的生活保障问题常抓在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劳务运出为增收新亮点,建立和完善特色镇域经济格局的前提下,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发展二三产业为工作着力点,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重点,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研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为主题,全方位推销田庄,积极主动争取外援,促进田庄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篇10

一、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介:

唐山市某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私营公司,迄今为止成立时间仅一年多,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某规划设计院秉承事实求是,艰苦奋斗的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完成了多项总规,控规和详规的编制工作,并成功的从丙级单项姿质升级到丙级姿质,目前公司全体职工正在以更高昂的姿态更积极的行动准备资质的再次升级,预计到2008年能更上一层楼。公司下设设计所两所,拥有国家注册规划师4名,国家注册建筑师2名,国家注册结构师2名,高工数名,设计师若干。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

10月8日,我与徐殿根,孟凡力等三人正式开始了在某规划院的实习工作,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公司将我们三个都分到了一所,并按照学校的要求为我们每人分派了一位指导教师,我很荣幸裴院长能担任我的指导教师,裴院长是原唐山市建设局局长,虽然在用计算机画图方面有点跟不上,但在专业理论方面却能给我以极大的启示,在实习期间我在裴院长身上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足以受用终生。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实习期间,我们三人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承担了某市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参与了某市某镇总体规划,某管理区控规的编制任务;承担了某县喜峰南路街景设计,某开发区小区详细规划等几个修规的编制任务。

四、实习中专业理论的实践:

(一)新农村建设

工程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在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支撑,是改变千百年来农村落后的生活习惯和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的一场伟大革命。

按照唐山市和某乡新农村创建工作安排,我公司受某乡政府和各村村两委委托,承担该乡新农村规划编制任务。我们三人共完成6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分别是西小寨村、河南庄村、东祈尔村、西二十里铺村、三官庙村和黄台村。

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主要文本包括:村庄概况、现状条件分析、规划依据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村庄性质与规模、规划目标、新农村建设规划、防灾规划、环保节能规划、分期建设、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主要图纸包括:村域规划图、村庄建设现状图、村庄建设规划图、村庄工程规划图、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图等。

实习体会

在承担某乡6个新农村的规划编制任务中,我系统的学习了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并根据在学校做新农村的经验出色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受到裴院长的好评。期间,我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认识更深刻了,也学到了很多学校里没有学到的东西,比如,在文本中加入了财政预算的内容,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我只能从头学起,好好的向所长及裴院长请教;再如,做实际的工程必需对现场地形特别熟悉,这样做起设计才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也最符合实际。下面我将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学到的一些专业理论整理如下:

1.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3.村庄规划远期到2020年,近期一般为3-5年,并于建制镇(乡)总体规划期限相协调。

4.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三部分。

5.村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规划两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综合分析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状况,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划定村域范围内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域。界定不同类型产业用地的范围,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依据建制镇(乡)总体规划,在村域范围内确定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处理、能源供应、农田灌溉、雨水积蓄、防洪堤坝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及规模。

6.村庄建设规划应包括村庄用地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公共建筑安排、景观风貌规划、农宅规划设计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