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5 04:57:01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对策

计划生育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仍然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下,也必须要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从而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而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对新时期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重视和研究,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符合时展的潮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计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是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凭证

计划生育档案记录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过程。80年代初期的计划生育工作,法制不太健全,宣传力度不够,广大人民群众生育观念陈旧落后,不具有少生优生的大人口观念和生育意识,法律意识十分淡薄,致使出现了诸多的过激言论和欠文明的宣传标语,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计划生育声像档案就是我国当初落后的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凭证,真实记录了当年的计划生育对广大百姓带来的种种伤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计划生育事业也逐步走向法制轨道,从当初单纯的为降低人口出生率就计划生育而抓计划生育,转变发展到现在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大人口观念逐步形成。从社会制约行政干预逐步转变为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与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

(二)见证了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标准》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流程和质量标准,减少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技术服务质量,维护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理念的转变。加快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明确规定的医用建筑设计,严格执行建设标准,针对计生服务机构薄弱环节,加强手术室、检查室、消毒室等核心科室建设,强化质量控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建图纸档案,有力说明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跨时代变迁。

(三)为国家选用人才考核晋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随着我国干部任用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各级党委、政府在干部选拔与任用中都严格把好计划生育关,把严格执行计划生浅析计划生育档案管理

二、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及对策

由上述可知,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对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对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就我国当下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我国计划生育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笔者在此对如何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以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而提供一些帮助。

(一)档案工作者首先要实现新的角色定位

在档案的手工管理时代,档案工作者主要充当着档案保管员的角色,负责对档案的保护、整理与提供访问文件的作用。但在,在当前的档案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工作者必须尽快进行新的角色定位,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档案信息与知识服务的文件。

(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档案意识

人口计划生育档案能够有效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计生档案管理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计生干部特别是乡镇地区领导干部缺乏这样的认识。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让《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普及,全面提高各级计生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完善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依法把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三)建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实施计生档案的分级管理

计生档案工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具体落实责任,明确专人,加强管理,实现计生档案工作管理的系统网络化。系统网络化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要做到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作为主导部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这是工作的主心骨,人口计生局各科室具体承担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任务,汇集着各方面的资料,是关键,乡镇和行政村基层各业务部门、科室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工作小组,责任到人,形成一根纵向线。

(四)强化培训,提高基层计生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

要想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措施外,还有一个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即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管理人员是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好坏的最终决定者。所以,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给予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并且在该工作的工作人员之间普及该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进行创新,不断的摸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一片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进而为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思壮.计生人口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2(19).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篇2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有考查利用价值的真实得记录那就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是政府拟定适合当地人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科学的有效的依据,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就是我国多年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经验的积累的产物。想要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首先就要提高进行此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对于管理工作开展的意义的认识水平。

1.可以为政府在制定相应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资料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准确的反应了我国人口统计的人数。因此国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当然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就可以用于政府制定、修改、完善适合当地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样就可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能力。

2.可以为国家内流动人口提供良好的服务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口流动,因此国家想得知并管理人口流动的方向就可以通过分析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来获得信息,这样就能实时的得知我国流动人口婚育状况。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进行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管理,这样在引导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两地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也可以避免两地出现的发错证件、反复发证等工作失误。

3.为我国农民进行正确的引领

我国在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可以使得政府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适合农民的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里所提供的信息,向他们传递政府对于独生子女户的优惠政策、奖励制度,以此来帮助农民认识带“少生快富”的道理。让他们能够在这些信息的引导下,在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下奔向小康社会。

二、我国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中出现的不足

1.我国相关部门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相关部门在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并没有重点进行对我国基层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的整理工作。这里面一些管理者不够重视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的整理工作,所以,这就导致了基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工作进行的状况很差。而且基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的工作中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从而,从事此工作的人员对于我国人口的计划生育档案记录敷衍了事。

2.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实施条件差

当前,相关部门在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并没有重点进行对我国基层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的整理工作。这就造成了我国从事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对于保护计划生育档案的意识淡薄,都与我国《档案法》中的规定相违背。在大部分基层部分中对于档案保存的库房、保管设施都建设的不够完备,这些都为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设立形成了阻碍。

三、针对我国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建设的建议

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科学管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是否能够提高都和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技能掌握程度息息相关。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应该设立技术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管理能力与加深技术掌握程度。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理解,在当今信息化普及的时代,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工作,会使得工作量大大减少并且使得档案录入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准确。

2.将档案中的主题词在录入时换为关键词

查找方式繁琐、冗长、不具备高效性这些都是主题词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关键词具备查找方便、有代表性的特点,因此在档案管理录入时可以采用关键词来代替主题词的办法,即用适当的词汇来总结出档案所体现出来的主题,将这样的词汇当作关键词对档案进行标识,然后利用计算机的批量处理功能进行整理。

四、结语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篇3

在新的历史时期背景下,需要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善,即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这样的调整和改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将现代化管理理念应用于该工作中,既可以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质量和保证其真实性,还可以提升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水平;第二方面,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因为通过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可以减少档案管理的任务量和节约资源,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第三方面,现代化管理系统可以切实的反馈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从而促进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将现代化科技应用到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2.1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意识薄弱。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档案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薄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因而导致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程序科学性和程序性不强。尤其是涉及到岗位和工作请辞等方面的问题时,工作人员对档案的移交、审查、清理、签字等工作流程认识不够清晰,进而导致了档案的混乱和档案数据的丢失以及档案分类不够明确。

2.2基础计划生育工作效率低,档案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是否完善与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内容登记过程中没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会导致一些重要信息的丢失,从而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3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内容的真实性低。

由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肯定,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不够认真,责任心不够强,登记的内容随意性增加,档案内容的真实性不够高,这样严重阻碍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

2.4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较低。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完整和专业水平低均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工作人员得不到专业技能的培训,甚至出现一个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工作人员不能将全部精力集中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也不能完全掌握档案管理的信息内容。

2.5计划生育生育档案管理水平和基础设备均不健全。

在效率决定发展速度的今天,基层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仍然采用库存的方式,然而随着档案数据的增加,档案库存的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经济,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样制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一个因素是较低的管理水平,大部分的地方档案管理不能缺乏高新技术的指导,无法将最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发展。

3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基本措施

3.1提高现代化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意识。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因此从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较高的业务能力。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分设专门的计划生育网站,对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提供必要的档案管理资源。同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还要提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与专家交流的机会,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和水平。

3.2应用现代化技术合理分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资源。

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想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技术对档案管理方式可以实现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得资源的管理更加快捷、高效。而网络资源技术的应用是实施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果将计划生育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整合,这样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也可以有助于档案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3完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体系。

实现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是建立完善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体系。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因为各个地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制定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时,需要做到联系实际,依据不同地方的特色和工作特点,这样做到相关的规章制度最大程度上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4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登记时做到有章可循。

实事求是是基础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因为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工作人员在遇到比较模糊的信息时,需要经过认真核对后再填写,严格禁止随意填写,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

3.5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篇4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建设各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是抗震防灾、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也是工程建设、维修养护、改建扩建、审计稽查、维护权益的可靠信息和凭证。城建档案工作就是围绕城市建设开展的一系列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鉴定、统计、开发利用等,是城乡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科技档案工作条例》(国发[1980]302号第二十八条,大中小城市都应建立专门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必须建立城建档案馆,收集和保管本城市应当长期和永久保存的基本建设档案。小城市和县镇按照要求,也要建立城建档案馆或设立城建档案室,并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2城建档案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80%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城建档案室(馆),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城建档案馆,负责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地区形成的城建档案,相当一部分城建档案馆(室)被赋予“城建档案管理处(办公室)”职能,指导监督本地区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形成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工作体制。许多地方和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备案管理程序,普遍推行“一书一证”制度(即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与城建档案馆(室)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要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城建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工程档案接收率达90%以上。城建档案馆(室)档案数量快速增长,各馆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如密集架、计算机、扫描仪、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等,按照国家标准《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保管期限与密级划分》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整理档案,档案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开始起步,各地积极贯彻《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初见成效。

湖南省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管理处)2004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县级城建档案馆(室)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醴陵市2006晋升为省一级城建档案馆,攸县设立专门的城建档案馆,株洲县、茶陵县、炎陵县等建设局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无论是人员配置、库房建设都相应的增加和扩大,整个县(市)馆藏由原来的几千卷上升到3万余卷。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各地各部门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建设事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建档案工作面临新挑战,出现了新的问题和不足:城建档案的服务效能有待提高;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滞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子不大,建设档案工作仍然停留在“收集保管型”,没有实现向“信息服务型”的根本转变。

3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挑战意味着机遇,问题就是机会。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工作机制,把城建档案工作推向新境界,使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要求和当前形势,努力创新城建档案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3.1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对重要数据的收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城市建设重要数据的备份中心。

积极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即以项目法人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业主管部门、城建档案部门及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稽查、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新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国家对城市防灾抗灾,应对突发事件和反恐怖等工作十分重视,各城建档案馆(室)应紧密配合有关部门预防和应对城乡突发事件,一是做好重要工程包括重要建设、地下管线、人防工程、防洪工程等档案的收集管理;二是加强与政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合作,做好重点档案的备份和安全保管,建立紧急情况下重要工程档案的利用机制和受损恢复机制;三是加强对重要工程档案的研究分析,为制定应急预案和抢救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在抓好重大项目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加大业务指导工作力度,工作人员经常性地深入施工现场,跟踪服务,及时介入,多方协调,进行业务指导,确保了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2001年至2006年,全市共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1591项,重点工程210项左右,仅2005、2006年共收集重点工程档案约4000卷。6年来新增入库档案约38000卷,为全市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2加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信息中心。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2005年建设部136号令颁布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各级建设部门要建立配套政策措施,纳入行政审批环节,把《办法》所规定的查询制度、告知制度、竣工测量制度、档案移交制度、预验收制度、档案动态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等,纳入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相关环节,建立起各部门、各行业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各类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及时移交,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2004年,长沙市城建档案馆通过省、市人大出台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通过行政执法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业务指导以及检查督促,推动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目前,全市包括引水、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专业管线工程档案都做到了业务指导到位、档案编制规范、收集工作有力、报送移交及时;2005年至2008年共接收各类管线工程档案4000多卷;并根据城市隧道工程、轻轨工程的发展,适时跟进,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文件,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中心建设方面,长沙馆自2006年以来,通过市财政投入3370多万元,完成了“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一期)”,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把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打造成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长沙市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工作平台,充分展示了城建档案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3.3推进城建档案工作信息化,实现由“收集保管型”向“信息服务型”的转变。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即从信息技术阶段转向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集约经营阶段。档案是国家的基础性原生性信息资源,档案部门是信息资源大户,档案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化工作,面对国家信息工作战略转型,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把重点转移到加快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上来。

当前多数城市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城建档案进行管理,不少城市开设了局域网,有的开始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但各地发展极不均衡,距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信息化服务”的要求甚远。各城建档案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6年9月联合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确定了6个方面主题和16个试点单位,其中沈阳市房地产档案馆与另外两家单位联合承担“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试点任务,要求对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不同运行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各城建档案部门应主动融入对接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努力把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建设信息资料中心。“十五”期间,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先后投资60余万元,用于声像设备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安装了局域网,开发了“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建立了株洲市城建档案信息网站,逐步实现了城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统计的现代化,结束了手工操作和人工查阅的历史。建馆以来,共接待查阅利用者36980人(次)、查阅档案35019卷,复制资料50000余份,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也为全市各行各业及人民群众改扩工程、解决纠纷、补办手续、史志修编、新闻宣传等提供了大量服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把国家基础实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各地建设规划部门必须加强与档案、民政、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将村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三农工作、村镇建档工作,进一步纳入村镇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程序,保证村镇建设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

对株洲市各县(市)村镇建设档案工作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特别是在镇一级,一定要指定专人负责,目前镇域规划建设发展很快,建设档案工作要跟上新农村建设步伐,不能留下空白。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硬件配置,落实工作场地和档案保管库房,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设施,改善技术工作条件。三是要进一步争取领导重视,努力用好地方政策,以有为争有位,不断打开工作局面。四是要进一步营造城建档案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氛围,加强市、区县(市)、镇建设档案工作联动,建立信息员队伍和工作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增强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成效。

做好城建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档案人应尽的职责。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敢于创新,城建档案事业正如这五月石榴花一样,将会绽放出艳丽夺目之彩!

参考文献:

[1]求真实务,开拓创新,全面抓好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建设部办公室主任李秉仁在全国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6-11.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篇5

1 计划生育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即使为了提高对于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与教育,但是在实际的计划生育档案工作过程中仍有不少的工作人员疏于职守,看轻甚至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归档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有的基层部门的领导自己都不注重计划生育的档案工作,以致单位制度严重滞后,无法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从而为相关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2缺乏专业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由于只注重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缺乏对于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大多数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门槛变低,用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工作人员存在着学历水平、理论知识、专业素养、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经验上,缺乏面向现代化的意识,缺乏创新和活力。由此也阻碍了计划生育档案工作向着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方向发展。

1.3缺乏科学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手段和模式

当前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仍旧采取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和手段,没有紧跟时代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比如说档案的收集、管理和整理只能通过手工进行;各部门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一些偏僻或者落后的地区没有一个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设备;能在计划生育文化网站上进行查询的信息资料过少等。这些都易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混乱,从而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2 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2.1提高整个计划生育部门的档案意识

针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不强这一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 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管理法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干部尤其基层的县、乡级计划生育干部对于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再通过分级指导,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2.2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培养高水平的档案专业人员、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档案工作向着科学化和现代化行进的必要条件。从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来看,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对于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程度,另外要热爱档案事业,努力去学习专业知识,熟悉自己所管的档案内容,熟悉相应档案法规。从计划生育部门来说,首先要注重选拔与任用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教育,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利用在职培训、进修、研讨、考察学习等方式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达到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通过设立相应的奖励与惩处制度来坚决杜绝工作中的散漫现象。长此以往,通过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硗贫?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稳步前行。

2.3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档案管理的需求,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除此之外,为适应这些新变化,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创新档案管理的思路,拓宽档案管理渠道,让使用者满意。此外,任何计划生育部门都应建立好一套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各项计划生育档案工作都能在制度的笼罩下进行;注重使用者的反馈,配备专职人员定期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谈话,以求获得工作上的主动权;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来加强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推行目标责任制。通过类似的方案去完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去推动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篇6

关键字:档案工作;中外;管理体制;档案利用;对比

一、中外档案工作比较与借鉴的意义

档案事业是以管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手段,以为国家各项事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为宗旨的一项国家规模的事业。开展中外档案工作比较研究,可以了解外国档案工作,认清我国档案工作的优势与不足,找出中外档案工作的共同规律,使档案工作人员深入理解档案工作内容、意义及其重要性,从而增加其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继而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发展。

二、档案管理体制的差异

档案管理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管理全部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它包括设置档案管理机构并协调各自关系、划分权限的一种机制。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用什么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档案和档案工作,直接影响地方档案工作模式、工作内容。档案管理体制的设置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也由国家对档案业务的范围规定决定。

(一)由国家政治体制决定管理体制

比利时国家档案局局长萨比提出档案管理体制存在两种形式:集中式和分散式。

集中式即中央档案机构对地方档案机构能进行监督与指导,地方档案馆与中央档案馆或国家档案馆能构成一个体系完整的档案馆网络。分散式一般指中央档案馆或国家档案馆只保管中央或联邦政府机关的档案,而不过问地方档案事务,地方档案工作由地方政府领导和监督,而不隶属于中央档案机构。也就是地方档案机构与中央档案机构既没有上下的从属关系,也没有法定的横向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集中式。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管理,是建立在集中统一原则基础上的条块结合分级的管理。这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结果,是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制度与体制保障。集中意味着管理的相对计划性和有组织性,且受最高统治者的指挥、协调和控制。这是所有有效管理活动的重要特征。所谓集中统一管理,并不是说要把全国的档案都集中到一个地方保管;也不是说,不管任何档案都必须按照一个办法来整理保管。在组织方面,全国的档案工作,必须由统一的档案机构网来管理,而这个档案机构网,是以国家档案局为领导来进行工作的。1997年美国学者威廉·W·莫斯这样分析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优点:集中制使国家档案局可以分别向各级档案局(馆)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浪费性的重复研究,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和经济的做法。

集中式的管理体制下,档案事业无论从规模、发展速度,还是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显示了优越性。

第一,能够保证档案法规在全国范围内贯彻执行;

第二,可以使各个档案机构之间较容易地建立起横向的业务联系或协作关系;

第三,可以使各个档案馆避免馆藏档案的重复,从而保证馆藏档案的优化;

第四,有利于保护档案财富和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第五,有利于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我国与分散式管理体制相比,尤其是与美国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中央档案机构是否过问地方档案事务。就整体而言,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能够组成统一的档案机构体系,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采用统一的规章制度,使用统一型号的设备,比较便于开展档案学研究和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当然,就局部的集中程度而言,尤其是在美国联邦政府这一级的档案工作上,其集中化程度甚至要高于我国。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美国所有联邦政府机关的文件全部移交给美国国家档案馆两个总馆及十二个分馆。

二是美国国家档案馆接收和保管各种载体档案文件,有纸质档案、音像档案,也有电子档案。

三是美国国家档案文件署对联邦政府机关产生的档案和文件实行一体化管理。

我国与同属于集中式管理体制的其他国家相比,主要差异是在档案的集中管理程度与档案机构的设置上。我国推行国家档案全宗原则,因而档案集中管理程度要比其他国家都高。

(二)由对档案业务的范围规定决定的管理体制

从档案工作管理业务的范围来划分,档案管理体制可分成文件和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和非一体化管理模式。所谓一体化管理模式不光是把对文件的管理业纳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包括把文件管理纳入到档案管理体制中。文档一体化模式从体制上说起到了赋予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指导文件管理之职的作用,从方法上说,就是设置文件中心承担文件的中间性与过渡性保管。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文件剧增对档案库房的压力问题,从我国档案工作采取的方法和目标上看,也基本具备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特点,第二,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分属两个系统的非一体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把文件与档案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分别纳入到两个工作系统与两种管理领域,我国就是典型的非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否实行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一体化管理,主要在于对文件与档案定义的认识。简而言之就是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可程度,从一般意义上说。如果认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作用。 就可能在实践中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

三、中外地方档案开放利用比较

通过分析对比中外档案开放利用工作的目的,从深层次挖掘档案利用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促进档案利用工作的进步和转型,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价值,满足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科研开发以及人民群众对档案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档案服务功能的现代化水平,以“积极开发,主动服务”的新姿态开展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一)对档案开放利用的宣传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公民的档案利用意识较为薄弱,这种现状是多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的。从地方档案部门的角度来看,对档案开放利用的宣传力度较小是一个主要原因,以美国为例,美国档案部门和社会各界都比较注重档案宣传工作,如华盛顿旅游部门把国家档案馆当作一项重要的科学文化设施和参观项目列入《首都地区旅游指南》重点介绍,国家档案馆的每期展览也在《指南》上刊登简介,在群众了解了地方档案部门的职能以及档案的利用价值后,就能主动到档案馆查找利用档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而我国档案部门虽然重视档案利用工作,并把档案利用工作视作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但档案部门长期过分强调档案的保密性,使得民众对档案和档案利用的价值认知欠缺,很大一部分普通民众甚至完全不知道档案是对他们开放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和档案实体管理部门先后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档案宣传工作,有一定的收效,社会的档案意识略有增强,但社会的档案利用意识总体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普通民众对档案的利用意识则更为薄弱。我们地方档案部门必须把档案开放利用的宣传列为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真正实现好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档案利用信息化程度

档案工作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档案利用效率,早在30多年前国际档案界就已经注意到计算机对档案的影响。从60年代末开始陆续设立专门机构,投入人力物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为了促进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和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国际档案理事会于1972年设立了档案工作自动化专业委员会,负责研究、收集和交流各国档案馆使用电子计算机的情况。电子计算机的大量使用为方便、迅速的检索和利用档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客观上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利用档案。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网络传播服务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发展很快,水平很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就建成了档案信息导航系统(NALR),实现了全国数字档案资源的网上集成化查询检索和利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国家。目前,通过美国档案信息总网站,可检索到包括10个总统图书馆在内的200多个档案馆的数字化档案,美国还计划在2009年前将国家的全部档案实现数字化。

我国档案信息化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发展,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档案信息化建设由局部走向整体,在宏观框架下进行全面规划和组织实施,并与电子政务建设紧密结合,成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档案局成立了全国档案信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本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划和规章,一批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的标准、规范相继出,一些重大档案信息化项目得到立项,各级档案部门在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建设、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网站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有序、系统推进。同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的落后、档案信息化法规、标准的不健全、服务意识的不到位和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匾乏等,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档案信息化的步伐。

四、总结与展望

回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日益重视、社会档案意识逐渐增强以及档案人的积极探索,同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外国档案体制、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的传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外国档案理论和档案工作的研究与比较十分必要。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工作方法时,必须要认清我国和外国在社会制度、基本国情、民情的差异,决不能照抄照搬,应该合理借鉴世界各国的档案学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探索,找出适合我国的档案管理、利用思路和方式,促进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

档案人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事业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在1985年下发的文件中指出:“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是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和地位问题的一种科学阐述。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地论述了档案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的著名论断,对档案工作的地位作了最为准确的定位,充分肯定了档案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对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具有的价值。

我们地方档案部门应该坚持以档案利用为核心的档案工作思路,坚持服务的档案工作宗旨,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事业一项长期而艰巨重要的工作任务,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发挥档案的重要信息资源作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 傅荣校, 陈飞雁, 《中外档案工作主要方面比较研究导论》,浙江档案2005(10).

[2] 李财富,《关于中美档案利用工作的比较》,《北京档案》1997(3).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城建档案;计算机;开发;利用

城建档案开发利用是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大发展、大变革时期的城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是否能够顺应市场化、信息化的浪潮?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真正发挥实效? 一系列的问题是当前城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面临的重点问题。由此,本文笔者以多年的档案工作经验为基础,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献计献策,提高城建档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服务质量。

一、城建档案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1.1社会改革的需求

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的目的和做法都是解放生产力。档案是研究历史、开创未来的主要依据,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所以要求档案工作不能只停留于传统的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阅等常规性的工作,而是要通过对馆藏档案的深加工,再加工,使其成为能够被准确和广泛利用的信息资源,为社会改革的健康、持续、有效进行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

1.2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所处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充斥的时代,档案事业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上贡献新的力量,需要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激活现有档案,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无论是城建档案还是其他档案,只有“鲜活”的档案,才能转化成物质形态的生产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因素,并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从而彰显档案事业的活力。

1.3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建档案是城市生产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真实反映了我国城市建设活动的现状,能够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信息和资料。例如,对制定经济计划、检查和总结生产情况、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情况、管理经验和防治自然灾害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充分利用城建档案,加大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加强我国社会经济的管理,生产力建设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

1.4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城建档案作为记录历史的凭证,详细、条理分明的记录了国家、民族和地区历史的发展历程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情况。城建档案部门从当心信息中提炼具有历史价值的史料,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帮助现代城市建设工作者,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地形地貌、水旱灾害、风土人情等情况,掌握时代的脉搏。与此同时,加强对党的历史和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1.5防灾减灾的需要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近几年接连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地震和自然灾害,使人们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性重新审视。此外,虽然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但是国际环境比较复杂,特别是某些国家就海岛问题和我国发生的冲突,使两国的之间的关系比较“敏感”,所以为了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做好应有的准备是必须的。此外,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城建档案与相关单位的联网,实现城建档案资料的共享,为了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做好资料的备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现有的城建档案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再研究,探究资料内在的联系和价值,以有效实现减灾应急准备。

二、制约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因素

2.1城建档案可供开发的信息资源单一

从城建档案的归属和流向角度分析,城建档案的范畴包括了城市勘探、规划和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档案、公用基础设施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城市防洪、抗震、人防工程,工用、民用建筑、房地产档案、国土档案,但是就全国而言,只有较少的城市城建档案馆能够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房产、国土档案、市政档案等进行收集。大部分的城市都是房地产档案馆(室)、国土档案管(室)和城建档案管并行,很多的城建档案馆由于规划的权属问题,对于环境保护、勘察测量、电力管线、水文地质、人防军事市政档案等资料,更无从下手了。造成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降低。

2.2支撑城建档案开发的实力有限

城建档案的专业性非常强,包含了大量的城市建设的勘察、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信息。在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在专业性人才、管理体制、经费、经验、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是比较欠缺,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是依赖于惯性积累,依赖经验整理,基础理论缺乏导致了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实力不足。

2.3城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城建档案也迎来了自动化和数字化时代。但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硬件配置方面,现在绝大多数的大中城市城建档案管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引进建立了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城建档案进行计算机管理,部门县级市已经使用计算机管理,而大部分的县级单位并没有开展。根据相关统计,2011年,全国大约有1700个城建档案机构,对档案目录实现计算管理的只有540个;实现全文数字化管理的有190个,建立地下管线系统的有76个,手工管理的机构有1088个,占总数的69%。当然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没有实行计算机管理的档案机构数量正在减少。此外,从因特网、局域网的建设情况看,现阶段全国有61%的地级市城建档案管、31%的县级城建档案管理建立了独立的门户网站。但是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只有100多个城建档案馆建立了网站、网页,占全国城建机构的1/10。

2.4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高

信息化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现阶段重点表现在通过档案目录数据库实现快捷方便的算计机检索、提高了查阅效率,但是从全文渐叟、图文声像一体化检索等方面较低,查全率、查准率不高。在利用网站进行档案信息服务方面,全国各地基本上尚未具备网上查询和利用相关服务,档案目录未在网络上公开,具有专业特色的城建档案原文信息无从查阅。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城建档案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在信息化时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在任何一个项目在项目报建、审批规划、建设、竣工、接收档案、整理、保管、查询等一系列的服务过程中,未能实现资源共享问题,建成工作重复、资源浪费、各环节脱节等问题。

三、完善我国城建档案建设的有效性措施

3.1贯穿依法治党的理念

系统而严密的城建档案法律法规是对城建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保证城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建设中确保城建档案工作沿着正确轨道运行的主要保证。所以,做好城建档案工作就要切实的履行我国城建档案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档,在法治的背景下加强城建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的社会化。

3.2正确对待和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长期以来,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档案是保密文件,不能实现共享和无偿查阅,这种“保密”观念的影响就限制了很多有重要社会参考价值的城建档案信息的利用分为,严重制约了城建档案信息的正常开发利用以及对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发挥。所以要充分的发挥城建档案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就增强管理着现代化城建档案管理意识,正确的处理档案利用和保密的关系,使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首先,应该纠正社城建档案不能共享,利用即危险的片面思想认识,开展多种活动,实行正确引导,宣传城建档案的社会作用。其次,对城建档案资料的保密范围和密级实现合理的划分,所以城建档案工作人员深入的研究城建档案资料的内容,确定其利用范围和密级,根据时间、条件、地点的变化,对城建档案的价值进行坚定,随时调整档案的密级和适用范围,简化审批手续,方便用户查阅。

3.3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和数字化城市,电子政务同步发展

现阶段,每个结构的内部、不同结构之间都存在着信息割裂、信息孤立的现象,这就是“信息孤岛”现象。政府的各个结构就存在着这种信息孤岛现象,任何一个地方,委、办、局都有各自的信息系统,并由各的信息中心管理,有各自的数据库、自己选择操作系统,独立开发的应用软件,完全是独立的体系,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也是如此。但是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信息孤岛现象被逐渐打破,城市中的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全面联系起来,政府统一规划的电子政务也在将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同意的信息管理平台。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信息源,城建档案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将城建档案信息纳入数字城市和电子政务平台。以此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找准定位,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3.4实现立体化和多元化的立体服务

城市是一个关系复杂、多层次、多功能的系统。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会不断的产生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材料。这些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城市建设中,不同部门、不同机构对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不同,所以开放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必须明确服务对象,确定城建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为了服务全社会的思想。城建档案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工作,例如:城建档案的自助查询、检索、复印、资料汇编等,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要,促进城市的发展。

3.5加大对城市建设档案的投入

加大对城市建设档案的投入,主要包括了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投入。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城建档案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丰富馆藏,实现城建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此外工作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理论知识,熟悉有关标准规范制度,熟悉掌握档案业务流程。同时,还要不断积累和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把档案专业管理知识与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档案材料进行横向和纵向加工开发,将沉淀在档案信息里的有价值的信息,搜集、整理出来,以方便社会对档案的利用,实现有效利用的目标。

四、总结

综上分析,城建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不但有助于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城建档案的内在潜力,使之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价值,是城建档案工作部门在新时代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档案统计;内容;意义;要求

一、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

档案统计工作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移出、保存数量和状况,档案检索、编研和利用情况,档案机构和人员等情况的基本统计和其他专门统计。具体地说,档案统计包括登记和统计两部分工作。

档案统计工作从统计对象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国家档案局组织实施并受国家统计局监督指导的全国档案事业基本情况统计(该项已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统计系统之中);(2)由国家行业主管机关组织实施的专业系统档案工作统计;(3)由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地方档案工作情况统计;(4)档案馆、档案室工作情况统计。正是这四个层次的统计工作构成了我国比较完整的档案统计工作体系。

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若按统计工作的过程来划分,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或称四个步骤)。(1)统计设计是对统计工作的具体任务、目标、方法和进程等进行筹划设计;(2)统计调查是从现实中获取原始数据;(3)统计整理是对获取的原始数据(即调查结果)进行技术处理,如分组、归类、计算等,以获得规范化、系统化的数据;(4)统计分折是对整理结果(即规范化、系统化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确定性、趋向性、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明确的统计结论,作为统计成果,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支持。由此可知,统计工作是一个由前后相继的四个阶段构成的四步递进过程。统计设计是这一工作过程的前期准备阶段,统计调查是这一过程的实际开端,统计整理是达一过程的“中间制作”阶段,而统计分析则是这一过程最具意义的成果“产生”阶段。

二、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

档案统计是档案业务工作中的一个独立环节,对整个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随着现代管理与决策的日益强化,档案统计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显得更加重要与突出。

第一,档案统计是认识档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档案统计以档案工作中大量的现象为对象,以指标、数字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诸现象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规律性,从而帮助人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第二,档案统计工作是档案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统计工作,可以准确反映档案部门的成绩与不足,更好地掌据档案工作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便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所属部门的工作进行分类指导、监督和检查,便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在纵横向的比较中发现问题与改进工作,从而进―步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档案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三、档案统计工作要求

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包括一般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档案统计工作的专业要求两个层次。一般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任何领域工作都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技术规则。档案统计工作也应遵循。档案统计工作专业要求是指在档案专业领域中应用一般统计技术方法进行统计时,所应注意把握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一般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般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重要性原则,或称必要性原则。即统计对象和统计项目应有适当程度的重要性,或应有对其进行统计的必要性。

2.可量化原则,或称可行性原则。即实施统计的重要领域及其重要因素,必须是可进行量的描述与量化研究的。

3.科学化原则,这是统计工作技术规则方面的基本要求。例如统计项目(指标)名称的简明、准确;计量单位应精确、具体;所获取的原始数据应真实、可靠;对原始数据的计算整理应合理、规范;对原始数据及整理出的系统数据的分析、研究应全面、深刻,力求揭示出统计对象真实的现实状态、发展趋势及运动规律等。

4.真实性原则。这是科学化原则的一个派生原则。主要是指统计工作所获取的各种原始数据及其整理、分析出的数据、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具有客观真实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5.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原则。这是科学化原则的又―派生原则。规范化主要是指统计项目(指标)名称及其计量单位的使用,整理、分析所用的技术方法尽可能统一、规范,以求统计工作的高效率和高可靠性。体系化是指统计工作在某一社会领域或整个社会生活中应尽可能形成一个工作体系,以求统计工作能全面系统地覆盖社会生活等重要领域以及各领域中的各重要方面和层次。制度化是指在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技术方法的应用等方面,应形成制度,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经常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档案统计工作的专业要求

档案统计工作的专业要求归结为一点,就是适应专业特点,切合工作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这一总体要求需要在档案统计工作中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1.统计对象应选择反映档案工作整体状况的基本方面和关键性因素。如档案工作人员、档案工作机构的数量、质量、状态、发展变化趋势;档案工作设备、经费、工作水平与状况、社会效益;档案被利用的情况,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情况等,应成为实施统计的对象。

2.具体统计项目(指标)的设置、统计方法的使用应力求有准确具体的描述。如档案数量的计量单位,在使用传统的“卷”的同时,又使用“米”(指排架长度),可以较具体准确地反映其空间占有状态,为解决库房、装具的配备提供具体的数量概念。在统计档案利用情况时,不仅统计利用档案的绝对数量,而且还要统计其“利用率”、“有效率”、“增长(变化)率”等相对性数量,可为客观评价、检验、改进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乃至收集、鉴定工作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域法治.和谐九寨”战略规划,服务“生态、发展、民生、稳定、作风”五个关键,紧密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宪法、档案法规等宣传教育,持续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法治观念,为构建“两地一点范、美丽新九寨”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宪法法律和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实践,进一步健全依法执政体系,提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加强干部职工档案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档观念,增强我县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法制管理水平和档案法律素质,提高我馆档案工作者遵纪守法、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依法治档的能力,切实推进依法治档建设进程。

三、工作任务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组长:

成员:

(二)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带头,认真学法用法,严格执法。结合依法治县、法律政策八进、“两联一进”、文明宣传、平安建设、脱贫攻坚、党建提升等活动载体,坚持每周学习时间,确保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并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录。认真学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重点学习宣传《宪法》、新的法律法规知识;灾后重建、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规定;《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档案工作的新规范;积极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专项法治宣传。充分利用“6.9”国际档案日、“宪法宣传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单位宣传栏进行多渠道学习宣传。

(三)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原则,落实普法责任制。继续加强《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档案新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强对馆藏档案资料和档案工作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的档案意识。强化档案部门宣传机构工作力度,逐步增加宣传工作设施、设备的投入,不断拓宽档案宣传手段和渠道。

(四)结合“法律八进”,推动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精准化按照提高全民法治素养新要求,围绕灾后重建、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任务,结合“驻村帮扶”“便民联系”等活动,认真落实城乡共建协议、驻村帮计划,促进联系村法律意识的不断强化。大力提倡遵纪守法、安定团结、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的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

义工档案部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 高校教务档案管理 重要性 范畴 过程

高校教务处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管理机构,教务档案是教务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材料。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教务档案材料越来越多,内容越趋丰富,使用越趋频繁、广泛,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教务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教务处职能的发挥和教学预期管理目标的实现,甚至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因此,做好高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之所以被重视,根本原因是,教务档案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特殊资源,具有特定的价值和功能。

1.高校教务档案具有特定的信息参考价值。

领导在作出科学的决策之前,需要了解上级部门有关的文件,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状况、学校教学管理历史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和效果,掌握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都要参考过去的档案记载;教务管理人员起草有关材料,处理有关问题,也需要参考有关的记载;教师要了解历年任课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事教学研究等,同样需要查阅有关教务档案;学生要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在毕业择业时要提供有关学籍材料,也要查阅教务档案。

2.高校教务档案具有学习借鉴功能。

教务管理人员要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科学性,必须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而高校教务档案则集中体现了以往的历史管理经验。如教务管理人员要更加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地安排课表,更加全面地安排较大规模的考试等,都需要学习借鉴教务档案中相关的材料,在总结以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作出更加科学的安排。另外,对于教务处新进的或者转岗进来的教务管理人员,要想更快地熟悉工作,也必须学习借鉴相关的教务档案材料。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教务档案具有知识传递的作用,具有学习借鉴的功能。

3.高校教务档案具有检查、评估功能。

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的方式有多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即是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在教学检查、评估验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查阅历年的教务档案,教务档案是历年来教学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学校教学运行机制是否良好,教学管理水平如何,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务档案中都能真实地得以体现,通过对教务档案中的考试安排、考卷试题、学生的学籍档案、课程设置等的分析,可以与其他同等高校进行比较,从而客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进行检查、评估验收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高校教务档案管理的范畴

1.教务部门建设与职能档案。

主要包括: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学校有关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类信息及统计材料,教务部门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教务部门的管理职能等。

2.教务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

主要包括:教务工作者人事材料,教务工作者发表的论文材料,教务工作者考核晋级与职务职称的聘任和奖惩材料,教务工作者岗位培训和进修计划与实施状况材料等。

3.教学管理与质量管理档案。

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大纲计划,开课计划安排、校历表,每学期教学计划内各专业课程安排表,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安排表,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计划安排表和成绩表,各专业学生实习计划安排表等;每学期教学质量检查数据材料,教师教学质量反馈材料,学生学风状况调查材料等。

4.学籍管理档案。

主要包括:全校每学期学生注册登记表、选课登记表、成绩登记表、奖惩登记表,学生升、留、休、复、转、退学的管理标准与处理意见材料,毕业证书、肄业证书、结业证书、学位证书的统计、审核、颁发和证书遗失的补证登记材料及电子注册材料等。

5.教材统计、预订、管理档案。

主要包括:教材管理实施文件,教材订购计划,学校各专业各门课程的学生人数统计表,教师用书登记表,预订教材数据材料,预订教材依据《教材用书汇编》、《自编教材征订目录》等,编印教材登记表,教材领发登记表,师生使用教材信息反馈材料等。

6.教学设备采购、管理档案。

主要包括:学校现有教学设备登记汇总材料,教学设备历史采购材料,教学设备使用部门登记表,教学设备折旧、维修记录,教学设备预购申请材料,教学设备管理细则,教学设备使用频率统计材料,使用性能反馈材料等。

三、高校教务档案管理的过程

1.及时全面收集教务档案。

首先,教务工作有一定计划性,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收集档案要预先布置,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确保教务档案收集的及时性;其次,教务工作头绪繁多,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收集档案要仔细认真,确保教务档案收集的全面性。

2.科学整理教务档案。

教务档案收集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教务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鉴定分类,统计编目和系统排列,以实现教务档案规范化管理,为开发利用教务档案资源做好准备。

3.开发利用教务档案。

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为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便利。我们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检索方法落后、检索工具不全、借阅手续繁琐等问题;二是档案整理中的不统一、不规范,给先进技术的应用造成很大的障碍。

四、如何做好高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

1.以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制订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以档案学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研究档案学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学校应该以此为依据,制订严格的档案管理细则,明文确定档案管理范畴、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制等,从而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努力提高教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增强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首先,学校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一要使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自觉地意识到所从事工作的重大责任,将做好档案工作看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这种意识不仅是一种自身感受到的情感,而且表现为对工作的成效承担实际的责任;二要使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吃苦耐劳、甘为人梯的牺牲精神,档案管理人员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他们虽不直接从事教学、科研,但在大量繁锁的档案工作中,默默无闻,为他人铺路,工作既劳累又辛苦,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不为名利,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其次,教务档案管理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第一,档案管理人员要有求实的工作作风,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根本。第二,档案管理人员要养成档案有序处理的工作作风。教务档案的形成在时间上有连贯性和阶段性,文件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使其前后衔接有序排列非常有必要。第三,档案管理人员要坚持档案规范化处理的工作作风。教务档案的规范化处理主要是指教务档案处理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制度,也就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都要符合一定的顺序和线索,档案文件的文体格式、行文规则和语言规则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化标准,不得随心所欲。

(2)进行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应充分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再教育,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学习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相关的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学校还要积极制定相关措施,创造环境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在理论、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提高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以实现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科学的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对事物正确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原则、思维方式、管理手段的统一,包括研究对象、手段、思维形式和管理方法、理论工具。做好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总体来说,也就是要坚持四个“化”。一是档案收集超前化,也就是对教务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进行事先布置,实行超前控制,确保教务档案材料的齐全和完整。二是档案分类合理化,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教育档案分类法》的分类标准,结合实际合理分类,并严格按类立卷,以便查找。三是档案处理规范化,管理人员在档案收集、立卷、整理、归档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制度,做到档案处理规范化。四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学校应建立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档案体系,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使档案能够快速检索、整理和编目,使得档案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利用。

总之,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兆.档案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